诉衷情,诉衷情周邦彦,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诉衷情,诉衷情周邦彦,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共5篇)

悲歌诉衷情,洁身当自好 篇1

关键词:陆游;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58-03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卜算子·咏梅》写于宋孝宗赵昚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陆游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把皇位交给了太子赵昚,当上了太上皇。赵昚(宋孝宗)即位之初,尚有收复中原之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正月,起用了抗金老将张浚为右丞相,都督江淮路军马,将东南一带的军政大权完全交给张浚掌握,这对统治着北方沦陷区的女真侵略者来说,构成了强大的军事震慑力量。这时,陆游博得“小李白”的美名已在社会上广泛传开,加上宰相史浩、黄祖舜又在宋孝宗面前推荐他“善辞章,谙典故”,孝宗赵昚便亲自召见了他。陆游趁此机会把如何巩固国家防务、怎样创造条件收复中原失地等见解与主张都说给皇上听。孝宗赵昚听了非常高兴,特赐给他进士出身,并在他原有职务之外,另担任了太上皇圣政所检讨官的职务。

可能因陆游得到宋孝宗赵眘赏识的原因,本应由中书舍人撰拟的《代二府与夏国主书》和《蜡弹省札》两个文件却是由他起草的。二府是中书省和枢密院,蜡弹是封缄秘密文件的蜡丸。为了收复北方沦陷国土,当时中央的军政大臣集议,准备在外交上联络西夏,争取得到西夏的帮助,共同抗击女真。同时又准备对沦陷区的军民散发秘密传单,发动他们武装起义。这就是上述两个文件中的重要内容。就在这一年的四月份,由李显忠、邵宏渊率领北伐大军,兵分两路正式北伐。战争发动之初,进展十分顺利,两路大军顺利渡淮,很快收复了宿州。种种迹象表明,形势的发展对陆游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李显忠、邵宏渊在如何犒军的枝节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小肚鸡肠的邵宏渊因此耿耿于怀,不顾北伐战争的大局,在敌人进行反扑,李显忠遭到围困的紧急关头,他竟然按兵不动,致使李显忠率领的部队成为孤军,不得不放弃收复了的宿州,于二十四日溃退到符离集一带。北伐战争的失利,投降派马上在朝中又抬头了,他们包围了孝宗赵昚。迫于投降派的压力和对北伐的悲观失望,孝宗赵眘于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即刻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正式与金人议和,并签订了“隆兴和议”。即位时一心想奋发图强的赵眘一时又变得苟且偷安了。那些平时视陆游为眼中钉的卖国求荣的主降派,也趁此机会加给他一个“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在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免掉了他的职位。

陆游政治上遭到罢免后,闲赋老家山阴,寂寞度过四年时光。《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真实地描写了陆游受打击后的心境:梅花在寒冬风雨交加的黄昏里孤独地开放。词中被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摧残的梅花,不正是词人在政治上惨遭不幸的一种形象化写照吗?词人以“春”、“群芳”隐喻表达了自己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词的结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寓意更为深远。它既表现出陆游洁身自好,不迎合投降派,即使自己被碾成了齑粉、化作了尘埃,自身固有的清香却永存。这里更表现了词人为了追求理想,无论遭受到怎样的不幸,其人格与政治情怀永远都不会改变。

陆游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少有的杰出爱国主义诗人。爱国主义内容是他作品的主弦侓,也是他人生观中的主弦侓。陆游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面临着国家山河破碎、大汉民族倍受女真人凌辱的社会背景,对他人生中爱国主义最终定型都不无关系。陆游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兼学者的家庭,祖父陆佃官至尚书左丞(宰相的次官),一生著述颇多,因受到奸臣蔡京的排挤,贬为亳州知州,上任不久就死了。父亲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是一个著名的藏书家,先后调任淮南计度转运副史、京西路转运副史,在金兵入侵时积极投入到反侵略的斗争中。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两路入侵的金兵按照预订的侵略计划顺利会师,并于年底攻陷了北宋京城汴京(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二帝。北宋王朝覆灭不久,宗泽等大臣将领兵在外的康王赵构拥立为帝,尊他为高宗皇帝,建都临安,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史称南宋。诞生于战乱之中的南宋王朝,面对强大的敌人不抵抗、一味逃跑。这种逃跑政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广大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抗战初期,陆游的父亲陆宰本在泽、潞一带供应军需,不久遭到一个尚未暴露汉奸身份的御史徐秉哲的弹劾而被免职。加上当时战事连连失利,陆宰不得不带着家眷,一大家人在兵荒马乱中历尽千辛万苦,逃难到了故乡山阴老家。后来,陆游把这段逃难的情景写入诗中:“我生学步逢丧难,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儿时的逃难生活,陆游目睹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空前灾难,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了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而当时他家乡义军领袖陈彦声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让他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熏陶。

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兀术率领金兵大举南侵,被南宋王朝主战派的将领打得落花流水,刘錡大败金兵于顺昌(安徽阜阳),吴璘大败金兵于扶风(陕西扶风),岳飞击败金兀术于郾城,直追到朱仙镇,距离汴京(河南开封)仅四十五里。北方的起义部队也到处击败金兵,北方父老乡亲都焚香膜拜,欢迎岳家军渡河北伐,赶走金人。就在岳飞准备乘胜渡河追击、金兀术就要仓皇逃遁的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却恐慌起来。他们一是害怕岳飞建立的战功太大,不受朝廷的控制;二是害怕北方的起义部队和岳家军合力战斗壮大起来,成为南宋王朝的威胁;三是害怕金兵俘虏的徽宗赵佶、钦宗赵恒回来以后,会动摇他们的帝相位置。基于以上的担心害怕,他们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按照当时的惯例,见到金牌如同面君,迫使岳飞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战果而撤军回到鄂州(湖北武昌)。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下狱,并杀害在风波亭,为他们卖国投降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当时陆游的父亲陆宰闲赋在家,无可奈何地过着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隐退生活。但参知政事李光、士大夫周侍郎等好友都到他家中拜访他。在政治上,他们都是反对投降的主战派,大家在一起谈论到北方沦陷、人民生灵涂炭时痛心疾首;谈论到投降派迫害忠良,屈膝乞和、不惜丧权辱国时怒火中烧,恨不得与之拼命。年少的陆游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知道是秦桧一伙葬送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开始懂得只坚持主战、广大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女真侵略者,才能拯救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

人生中最值得陆游留念的抗战斗争生活,莫过于他在南郑前线工作的一段时间。在陆游出任夔州通判时,抗战派领袖王炎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出任四川宣抚使,并将刚刚任满的陆游聘任到南郑担任干办公事的职务。王炎是一位政治、军事才能都很出色的长官,驻扎在南郑抗敌前线,并掌管着西北一带的军事、财政和人力大权。陆游这次参军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从事军事工作,为国捐躯的志愿只能是一种空想。这次意外地从后方调到了前方,并得到了长官王炎的信任,他精神振奋。他把这次参军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大好时机,平时积极地为王炎出谋划策,处理日常公务,骑马到前沿了解军情,还刻苦锻炼身体,钻研兵书。然而好景不长,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九月,朝廷颁令把王炎调回中央,一切反攻的准备工作不得不搁置下来。朝廷的错误决策,致使陆游的理想又不能够实现,他只能“悲歌仰天泪如雨”!这时,他觉得特别对不起的是受尽煎熬、企盼王师解放的沦陷区人民。他痛心疾首地唱出了“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的悲愤之音。

王炎走后,陆游也很快被调离了南郑前线。虽然抗敌机会人为地丧失了,但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却没变。随着年龄逐渐衰老、精力不断衰退,陆游自此之后将战场杀敌、收复中原失地的理想只能寄托于梦境,寄托于剑侠,寄托于朋友和后代子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的就是他年老病卧山阴老家梦中为国戍边的情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对于社会上的剑侠朋友,陆游鼓励他们仿效古代刺客杀敌:“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宋太祖的陵墓)泪如雨。”同僚有了杀敌报国的机遇,他更是欣喜异常。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春天,与陆游十分投契的辛弃疾,以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名义召赴临安,征询他对北伐的意见。陆游知道后特写长诗相送。结句“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他用李广的典故嘱托老友辛弃疾以驱逐金人为首务,不必计较个人的恩怨。即使与农民朋友交往,陆游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櫜鞬。”他想到的是自己这一辈人老了,要把忠义传给子孙,朝廷一旦发出北伐命令,大家都要跟我拿起武器去战斗。陆游直到逝世的那一天,即宁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仍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弥留之际,他把自己的理想写成遗嘱托付给儿子:“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绝句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对陆游所作出的高度评价。陆游一生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满怀着对民族压迫的愤恨不平,为了收复北方沦陷的国土,他不计个人安危,不管前行的道路多么艰辛,仍矢志不移,最终带着王师北定中原的牵挂走完人生的历程。纵观陆游的一生,他的人生不可谓不伟大,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可谓不悲壮!

参考文献:

[1]齐治平.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刘艳(1972.5—)女,汉族,讲师,在省部级杂志发表论文10篇,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诉衷情》周邦彦词作鉴赏 篇2

上片用工致之笔,刻画一个具体情节。出林杏子一句,先就暗示了这是杏子刚刚成熟的时节,即暮春时候。金盘里的杏子是摘来的,词人却写做落金盘,不但新颖,而且妥贴(落则熟也)。不过第一批出林的.杏子,乃属尝鲜之列,并未熟透甜透。

这从它青紫相间的颜色可知,所以少女刚品尝一口,便齿软怕酸了。所谓齿软,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俗语称之倒牙。这样便留下半枚残杏, 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一个青紫相间的残杏上,留下小小口红痕印,从这个呼之欲出的细节动作中似乎可见那咬杏的人儿,酸口中,蹙到眉尖的情景。

《诉衷情》赏析 篇3

《诉衷情》这首词以轻快的笔调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秀丽风光,清新俊美,富有生活情趣。此词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全词如下:

小桃灼灼[1]柳鬖鬖[2],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3]。

山泼黛[4],水挼蓝[5],翠相搀。歌楼酒旆[6],故故[7]招人,权典青衫。[1]

【注释】

[1]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

[2]鬖鬖:音sān sān,植物枝叶下垂貌。

[3]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4]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5]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6]酒旆:旆字读作pèi,也可写作“斾”,酒旆即是酒旗。

[7]故故:常常;屡屡。

【赏析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二】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陆游《诉衷情》诗意赏析 篇4

【词牌简介】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韦庄、黄庭坚、张先、陆游、李清照、吴文英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中心

主要表达的是作者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陆游壮志难酬,悲愤和感慨。

注释

①选自《放翁词》。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的爱国诗人。

②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③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④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⑤梦断:梦醒。

⑥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⑦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⑧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⑩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诉衷情·宝月山作原文及赏析 篇5

原文: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译文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

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注释

①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唐温庭筠取《离骚》诗句“众不可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本为情词,后作一般抒情用。后人又更名《桃花水》、《画楼空》、《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六平韵。另有《诉衷情令》,四十四字,双调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②宝月山:在杭州城外,与清波门相近。

③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

④杨花:即柳絮。

⑤帘帏(wéi):即帘帐。

⑥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⑦篆(zhuàn)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眼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创作背景

【诉衷情,诉衷情周邦彦,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推荐阅读:

《诉衷情·眉意》翻译赏析06-08

上一篇:国贸专业认识报告下一篇:社区青少年安全活动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