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阁导游词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公阁导游词(精选9篇)

关公阁导游词 篇1

晴川阁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三楚胜境”之称的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清顺治年间文人程封在其《登晴川阁》诗中写道:“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用“楚国晴川第一楼” 冠誉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晴川阁由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包括主楼、禹稷行宫和铁门关。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去领略一番这座历史上与黄鹤楼齐名的古建筑群的风采吧。晴川阁主楼,又称晴川楼。它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983年,武汉市政府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阁名是由中国佛协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从此,晴川阁与黄鹤楼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有“三楚胜境,千古巨观” 之美誉。请大家与我一起去登阁远眺,真切的去体会一番临江而立,纵览晴川全景的独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凭栏远眺,前后龟蛇之巅黄鹤楼、电视塔赫然在目。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其他的景点,此时映入眼帘的是“荆楚雄风”碑,碑上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荆南观察使李振义所书。“荆楚”是指古代楚国大地,“雄风”本意是指楚国人的那种英勇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在这里则主要是赞颂晴川阁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的磅礴气势。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连接龟山的古代城门就是铁门关。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倚龟山,俯控江浒,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下至近代的武昌辛亥革命,其间三国时期的争战最为激烈。据史料载,孙吴军为扼守龟山这一军事要地,依山傍水修筑这铁门关,北可防曹魏南下,西可挡蜀汉东进,其关雄峻险 1

【充栋盈车】

固,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孙权曾先后令陆涣、陆逊、诸葛谨领兵驻守,以抗魏、蜀。从三国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经历多次攻守激战,声名日噪,又被称为“虎豹关”。唐玄武德年间,汉阳建砖城,铁门关军事要隘的作用渐退,逐渐成为汉阳城对外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这一历史遗迹也成为人们游览的场所。铁门关在明代初期、中期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它的军事作用日渐削弱,但其文化、旅游、观赏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明代末年,铁门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清兵南攻,明王朝摇摇欲坠,而统治者又迷信风水,轻信凿断龙脉便可保江山。因明从 “火”,清从“水”,水能克火,而龙则是水中精灵,要使大明朝不灭,须凿断龙脉。于是,他们在武昌蛇山南楼处开山凿洞,在汉阳龟山铁门关处毁关挖山,称之为“龟断颈,蛇断腰”。然而,此举并未保住大明江山,却使得一代名关铁门关毁于一旦,仅剩一段段土基墙座。清代,有人在铁门关的土基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相传,三国英雄人物关羽曾在龟山东麓长江边洗过他的赤兔宝马,故而将此地命名为洗马口。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铁门关仅剩的遗迹连同庙宇等都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铁门关开始复建,于1993年元月竣工。从此,一座气势巍峨、雄姿英发的铁门关又展现在江城人民面前。复建后的铁门关为三拱城门形制,与北京天安门城门内拱相比,此处的铁门关要高出一倍,它比南京挹江门之拱也要高出三分之一。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且比历代的铁门关都要宏伟壮观。关上有二层楼,一层厅内陈列有《三国演义》中人物塑像。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禹碑亭。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 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此以后,禹碑闻名天下,被摹刻于全国各地的名山之中,大江之畔。晴川阁的禹碑就是清朝著名文人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但晴川阁的原碑已毁,现在的这块是从西安碑林摹刻于此。历经了百转千回,才得以呈现于此。

这个大殿叫禹稷行宫,也就是禹和稷的别墅。“禹”就是指治水英雄大禹,“稷”则是指后稷,是大禹的助手。相传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稷则教民种植五谷杂粮,救民于饥寒,由此禹稷得以并称。

再看这块无字碑,它是明代的遗物,用整块的汉白玉雕刻而成。1983年出土 2

【充栋盈车】

时是断裂的,经修复成现状。或许大家在全国各地见过不少类似的碑,但我们此刻所见的这块却同大禹治水有着不解之缘。古神话传说龙生九子,九子九样,都似龙非龙。这只看起来像龟的,也是龙子之一,名叫赑屃。传说赑屃好负重,背负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而大禹降伏它以后,它转而帮助禹治水,并立下汗马功劳,大禹为表彰其功绩,便让它背着这无字碑漫游神州大地。大家想想看,禹表彰其功绩,却为什么碑上一个字也没写呢? 之所以只字未写,是为表明它功绩卓著,书之不尽。告诉大家区别赑屃和龟的一个简单的方法:看它的脚,龟足像鸭掌,有蹼;而赑屃的脚和龙爪一样,五指是分开的。

这个圆形的透雕物,叫“落地罩”,也叫“垂花门”。你若细心的观察体会,则会发现上面许多有趣的装饰。大家请看落地罩的上方有一块雕刻牌,若直观地看其外形像“凤”字的外框,因此,此牌叫“凤”字牌。这个牌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龙,上方正中间有一个珠,合起来为“双龙戏珠”之意。珠的下面是一个“寿”字,“寿”字下缀着两枚方孔钱币;上方则刻有一只倒飞的蝙蝠,这里,“倒”通“到”,“蝠”通“福”,合起来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因牌中包含有“龙”、“凤”,所以又称“龙凤呈祥”。以上这些都反映了清代建筑的装饰技巧。再看上边横梁上的木刻图案中,有四个小海马,其寓意为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功绩名扬四海。大殿廊檐下的“万世蒙泽”四字门额,意思是大禹治水使世世代代炎黄子孙享受幸福和快乐,是由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檐柱上的这幅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滩上联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新婚时也只在家呆了几天;下联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这幅对联是书画大师刘海粟的手笔。院子两边廊亭的壁画,体现了古时的社会风情。好,现在我们一起到禹稷行宫的主殿参观。禹稷行宫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原名为禹王庙。明朝天启年间更名为禹稷行宫。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殿内有大禹治水的塑像,高 3.8米,是用玻璃钢制作的。大禹身着布衣,头戴斗笠,手持疏导流水的工具“耒”。他虽为首领,却身先士卒,积极投身于治理洪水的艰苦斗争中,且“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敢于与自然抗争的勇气和公而忘私的可贵精神,深得后人敬仰。塑像的背衬是“禹迹图”,根据1137年的石刻放大绘制的山川流域图,该图记述了大禹治水的历程。上方的“德配天地”匾,是表明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墙壁的左边是古代文献中有关大禹治水的文字记载,右边则是全国各地现存的大禹纪念地的图片。

这幅照片名为“望夫石”,它好似一位妇人端坐于涂山山坡上,凝望远方。相传,大禹到涂山(今安徽怀远)治水,娶一涂山女为妻,刚结婚三天便奉命去治水,结果,一去十三载,与洪水搏斗,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涂 3

【充栋盈车】

山氏怀抱幼子,日日在山坡上遥望,盼着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望夫心切,与山石化为一体,人们称它“望夫石”。而大禹治水成功后,却因积劳成疾在绍兴会稽去世,这幅照片就是绍兴大禹陵。

湖北晴川阁导游词 篇2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连接龟山的古代城门就是铁门关。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倚龟山,俯控江浒,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下至近代的武昌辛亥革命,其间三国时期的争战最为激烈。据史料载,孙吴军为扼守龟山这一军事要地,依山傍水修筑这铁门关,北可防曹魏南下,西可挡蜀汉东进,其关雄峻险固,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孙权曾先后令陆涣、陆逊、诸葛谨领兵驻守,以抗魏、蜀。从三国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经历多次攻守激战,声名日噪,又被称为“虎豹关”。唐玄武德年间,汉阳建砖城,铁门关军事要隘的作用渐退,逐渐成为汉阳城对外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这一历史遗迹也成为人们游览的场所。铁门关在明代初期、中期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它的军事作用日渐削弱,但其文化、旅游、观赏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明代末年,铁门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清兵南攻,明王朝摇摇欲坠,而统治者又迷信风水,轻信凿断龙脉便可保江山。因明从“火”,清从“水”,水能克火,而龙则是水中精灵,要使大明朝不灭,须凿断龙脉。于是,他们在武昌蛇山南楼处开山凿洞,在汉阳龟山铁门关处毁关挖山,称之为“龟断颈,蛇断腰”。然而,此举并未保住大明江山,却使得一代名关铁门关毁于一旦,仅剩一段段土基墙座。清代,有人在铁门关的土基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相传,三国英雄人物关羽曾在龟山东麓长江边洗过他的赤兔宝马,故而将此地命名为洗马口。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铁门关仅剩的遗迹连同庙宇等都一起成为废墟。

1990年铁门关开始复建,于1993年元月竣工。从此,一座气势巍峨、雄姿英发的铁门关又展现在江城人民面前。复建后的铁门关为三拱城门形制,与北京天安门城门内拱相比,此处的铁门关要高出一倍,它比南京挹江门之拱也要高出三分之一。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且比历代的铁门关都要宏伟壮观。关上有二层楼,一层厅内陈列有《三国演义》中人物塑像。

青城山老君阁导游词 篇3

由“慈云阁”直上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藏1940年出土的《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碣》。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乾隆《灌县志》称为“八卦鸳鸯井”。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清人高浦有《题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岐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文武殿楼上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

从文武殿前行出院门,沿石径经圣灯亭、虎圈、椎窝坪上行,到新建的东华帝君殿。《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镇人,他初居昆仑山,后居五台山紫府洞,故又号“东华紫府少阳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其神诞为农历二月初六。

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矗立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阁外露天台封基业,用石材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大千先生联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望,海阔天空。”可状其胜。

至上清宫出山门,左下行,可到天师池。《舆地纪胜》说:“昔天师(张陵)居赤石城崖,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下侧有旗杆石,巨石盈丈,上有插旗之孔,传为明末张献忠所部遗物。前有跑马坪,为其操练军马处,复下有小道可到豹谷,谷长约百步,两岩壁立,高三四丈,相去丈许,上覆浓荫,景色阴森(传为“杀人槽”,亦称复仇谷),谷口下临绝壁,深不可测。20世纪80年代,青城山道协于跑马坪修建花园,已种植数千株名贵花木。

自老君阁回程至上清宫右侧,有坪名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记载:衍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传说出生青城的两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和后蜀的花蕊夫人费氏均曾来此赏息游玩,留下清词丽句;“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坛岂厌长”,“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试论关公及关公文化 篇4

——拒绝“义”的负能量

赵 秉 文

内容提要:历史上的关羽只是蜀汉的一员大将,而传说中的关羽则成了“忠义仁勇”的武圣,由关羽故事、关羽精神演绎而形成的关公文化,其核心是“忠”与“义”。笔者对关羽的“忠”“义”作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后强调:关公文化并无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对后世的影响负面多于正面。今天我们必须消除关公文化的负面影响,坚决拒绝“义”的负能量。

长期以来,关公由将而侯而王而帝,最后竟被封为‚关圣帝‛,其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甚至超过了孔圣人,成为了全民族各阶层都顶礼膜拜的‚护国佑民‛的神祗。随着关羽地位的不断提高与神化,自然地产生了‚关公文化‛。今天,我们应当正确评价关羽,正确分析‚关公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拒绝其价值观取向中‚忠‛、‚义‛的负能量,真正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正能量。

一、关羽其人

(一)历史上的关羽,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记载,应当是一位‚万人之敌‛、‚熊虎之将‛的大将。纵观其一生,他的武功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斩颜良,二是困樊城。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望见(颜)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袁)绍将莫能当者。‛在都督荆州、相机北伐、围困樊城时,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更加突显了这位大将的神勇与神威。

尽管如此,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并不算高,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的确,作为‚董督荆州‛一方大将,‚骄矜‛是其致命的弱点。当马超投奔刘

第1页 备时,关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在回信中盛赞马超‚一世之杰‛以后,说他‚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一付志得意满的样子。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又是何等骄狂!

那么,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什么会迅速走向败亡?仍以《三国志》的历史记载为依据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关羽对‚北伐中原‛的战略意图领会较深执行也坚决,而对与东吴孙权联盟的战略方针则认识不深,执行不力,这是他走向败亡的根本原因。在曹操欲解樊城之围,遣使劝孙权断关羽后路之前,陈寿特别追记了关羽拒婚一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试问:为了孙刘联盟,刘备可以娶孙权的妹妹为夫人,而关羽为什么不能将其女嫁孙权之子呢?如果说不许婚还情有可原,‚而骂辱其使‛,则只能破坏孙刘联盟,使自己两面受敌,最终归于失败。

第二,对属下严苛,不仅不能为了共同事业团结同僚共同奋斗,反而迫使麋芳、麋士仁投降孙权,使自己失去了后援,陷于极度孤立。当时麋芳任南郡太守,士仁镇守公安,不仅是关羽的重要后援,还是其军需物资的补给线。由于‚供给军资不悉相数‛,关羽就扬言:‚还当治之‛。二人原来就‚嫌羽自轻‛,此时更‚怀惧不安‛,于是便‚叛迎孙权,羽因覆败‛(《三国志〃麋竺传》)。

第三,对吕蒙奇袭荆州缺乏警觉,是关羽败亡的直接原因。为了夺回荆州,孙权与吕蒙可谓费尽心机,首先,吕蒙‚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三国志〃吕蒙传》),随后称病,离开陆口回京养病。关羽果然被麻痹,将原来留在公安、南郡的兵将逐步撤离至樊城攻打曹仁,致使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成功,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和他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均为孙权将领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所擒。可见,真实的关羽,除了性格上刚愎自用外,在军事才能上亦是平平,既缺乏战略眼光,也缺乏战役谋略。

(二)如果说,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只是一个勇武的大将,而小说中的关羽则已是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武圣了。在尊刘贬曹的正统历史观的指导下,《三国演义》虚构了关羽‚夜读春秋‛、‚温酒斩华雄‛、‚封金挂印‛、‚千里单骑护嫂‛、‚过五关斩六将‛、‚华

第2页 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等情节,连他被曹操俘虏这一极不光彩的事件,在罗贯中的笔下,也成了‚降汉不降曹‛的忠义之举。难怪鲁迅先生也要惊叹:‚……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从隋唐开始,特别是宋金元时期,三国故事借助戏曲、说话等文艺形式,已经普及到了民间。明、清时代对关羽不断地加官晋爵,称谓也随之改称‚关圣‛、‚关帝‛,形成了新一轮的关公崇拜热。

在不断流传的口头文学、戏曲文学、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关羽被塑造成了既能陷阵摧敌,又能‚守经从权‛,委曲求全,千里投刘;既能节制一方,忠心卫疆,执行‚北伐中原‛的战略思想,又能舍生取义、从容就死的‚忠义仁勇‛的典范。在清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羽已被崇誉为‚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第一奇人了。

(三)许多材料证明: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羽即已成神。2005年在湖北荆州城隍庙遗址出土的陶制关羽神像,就被人们推断:关羽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荆州的城隍神。关羽成神的传说最初始于荆楚地区,这不仅与楚地自古崇尚巫风有关,更主要的是因为荆州是关羽长期活动的政治、军事舞台,是他人生事业的顶峰和功败垂成之地。

关羽成神的传说,在我国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佛教中国化。公元6世纪(陈、隋之际)天台宗为在荆楚地区传播佛教,借用关羽显灵,帮助修建玉泉寺。关羽愿为佛教护法,成为‚伽蓝神‛。第二阶段是公元11世纪北宋时期,关羽成为宋军护佑之神,传说能率领阴兵为宋军助阵。第三阶段是公元13世纪宋元年间道教盛行,道教借‚关公战蚩尤‛(《大宋宣和遗事》)的神话使关公成为了‚绛衣金甲,青刀美须髯‛的道教尊神。第四阶段则是明清以后各地民间不断涌现‚关公显灵‛传说,扶贫济困,惩恶扬善,无所不能。我国社会一向为多元神祗,无论佛、道两教,或是儒家供奉,民间地域、行业信仰都较繁杂。惟独关公能够跨越三教,覆盖社会,普及城乡,身兼多职,让文士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佑,商界虔敬,警方护佑,江湖尊奉,以致四裔海外。

第3页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这幅清代关庙中的楹联写尽了关羽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综上所述,真实的关羽只是蜀汉的一员大将,他被曹操俘获即投降,被东吴打败时又‚伪降‛,(《三国志〃吴主传》)其人格也并无魅力。但他死后,却一波又一波地掀起关公崇拜热,成为了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祗。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综合,是一个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关公文化是由蜀汉大将关羽的历史故事、精神风貌历经近两千年的演绎、传承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关公文化的形成

关公文化的形成源于对关公的信仰与崇拜。现代研究表明,关公信仰的中心地区经过了四次大范围的转移。第一次是隋唐时以玉泉寺为中心的荆楚地区;第二次是北宋以关公故里解州为中心的山陕河洛地区;第三次是明清以京师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第四次是明代中叶以‚抗倭‛为标志的江浙闽广地区。这几次转移覆盖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地带,并以此为起点走向全国,又随华人迁徙走向世界。

关公文化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实社会的需要。例如宋朝的抗辽抗金,明代的抗倭,人们就借助关羽的英勇神武,把他作为护国佑军的军神,掀起对关公新一轮的崇拜。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潘季驯治漕河,封高家堰关庙主神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从此大运河沿途竞相建立关庙,以祈保人流物转之平安,并成为后世关羽司职财神的缘起。

二是关羽故事、关羽精神风貌中一些特点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取向相一致。我国武庙最先配祀武成王(姜尚),后来竟被关羽夺位,一跃成为祠庙的主神,反映了传统文化由‚尚谋略‛到‚崇忠义‛的价值观念的变迁。忠义是传统社会做人的根本标准,而关羽故事中的‚义不降曹‛、‚辞曹归汉‛,以至败走麦城,舍身全忠,完全符合了儒家

第4页 ‚忠臣不事二君‛的价值取向。其实,关公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义‛。清朝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赞关公为‚义绝‛,‚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义重。‛正是由于《三国演义》在‚恩若兄弟‛、‚不避艰险‛的历史人物身上,演绎出‚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大义归天‛等系列情节,把关羽的‚义‛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后世结义兄弟的楷模与祖师。

三是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从隋唐至明清,历代统治者无一不推崇关公,这也是造成关公崇拜的重要原因。最早敕封关羽,不过是武成王配祀之一。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敕封孔子为文宣王,姜尚(姜子牙)为武成王。安史之乱以后,为了激励武将士气,唐德宗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武成王庙增祀64员名将,其中刘蜀关羽、张飞都被列入其中。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进封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敕封‚义勇武安王‛,南宋朝廷一再为关羽加封徽号,直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在当阳特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金、元承袭了义勇武安王的封号。天历元年(1329年)加封汉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遣使祀其庙。明初朱元璋命关羽祠庙重新恢复‚寿亭侯祠‛。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庙于南京鸡鸣山。嘉靖年间恢复‚义勇武安王‛爵号。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天下关庙之神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为天下关庙俱可称帝之始。自此关羽成为无上尊神。清兵入关以前,满洲朝廷已经开始崇敬关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前一年(1615年),即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内城南门修建关帝庙,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以沈阳为京城,即敕建关庙,赐额‚义高千古‛。雍正三年(1725年)颁诏比隆孔子仪典,追封关帝三代俱为公爵,春秋二次致祭。此为关羽列入符合儒家规范之国家祭祀主神,护国佑民的开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诏‚所有《(三国)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光绪时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历朝人臣之最。

(二)关公文化的核心

人们崇拜关公,并不是因为看了陈寿的《三国志》,而是通过戏曲、平话、小说、第5页 民间传说,熟悉了三国故事,感受到了关羽的精神风貌。这些通俗的文艺形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添故事情节,也就不断地美化和神化了关羽。我们上面一再提到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夜读春秋‛、‚单刀赴会‛、‚义释曹操‛等等故事,一再渲染关羽的神勇,赞扬关羽的忠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忠义神勇是关羽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也是关公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人们崇拜关羽,就是崇拜他的神勇,崇拜他的忠义,这也完全符合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关羽的神勇忠义必须做一些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首先,关羽的武勇在《三国志》中即有定评。《魏书》、《吴书》中常有‚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熊虎之将‛、‚勇冠三军而为将,不可犯也‛等评语。而在后世,则被誉为‚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清代史学家赵翼指出:‚可见二公(关、张)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显神勇,因不虚也。‛虽然勇敢应该是将军的基本素质,但像关羽这样‚威震华夏‛,还是令人景仰的,值得肯定和推崇的,借此也可以激励后人英勇精进。

其次,关羽的忠,应当是忠于刘备,这也就是历朝历代儒家所推崇的忠君。《三国志》以十分简约的语言记载了他这种忠君的品质:‚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他曾对试探他的张辽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他效忠刘备的誓言。到了《三国演义》,我们上面提到的添加的诸如‚土屯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千里单骑护嫂‛、‚过五关斩六将‛等等,也无一不是颂扬他对刘备的忠。

这种‚忠‛虽然是传统社会人生的重要价值取向,但在今天已是时过境迁了。为此,近代有人便把关羽的‚忠‛解释成‚待事以忠‛,意思是说关羽受刘备之托,镇守荆州,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非常有趣的是,《三国志》在叙述‚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以后,并没有叙述关羽如何认真履行职守,而是写他听说马超投降,立即去信询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并以诸葛亮称赞自己的回书‚以示宾客‛而沾沾自喜。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关羽镇守荆州最终失败的三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他董督荆州时犯了三大错误。试问:受人所托,最后却因为自己犯错惨遭失败,不仅自

第6页 己丢了性命,还为最终断送蜀汉事业埋下恶果,这能叫‚待事以忠‛吗?

再次,关羽主要是作为‚义神‛,在传统社会中受到朝野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尊崇。但关羽的‚义‛其实也是非常狭隘的,他的‚义‛一是施于兄弟,二是施于有恩之人。前面我们多次提到的《三国演义》中添加的那些情节,既表现了关羽对刘备的‚忠‛,也表现了关羽对刘备的‚义‛。关羽被曹操俘获以后‚礼之甚厚‛,封‚汉寿亭侯‛,‚重加赏赐‛,关羽发誓‚当立效以报曹公‛,所以便有诛颜良解白马之围。对于一般人,即使是同列的马超、黄忠、赵云,关羽不仅不屑一顾,还常常流露出十分看不起他们的言行。当然,关羽的‚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桃园三结义》虽然是虚构的,但在三兄弟的盟誓中注入了‚上安社稷,下保黎民‛的经世关怀,并以此作为异姓结义的理想境界,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入了源头活水,发挥出普遍、持续的影响。同时,异姓结义,突破了传统的宗亲制度,平等相交,同心共志,闪烁出夺目的民主晨晖。

(三)关公文化的复杂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公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关公这一人物的复杂性,关公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人物、神话人物的迭加和融合;二是关公的忠义是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是人生最大的价值符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的巨大变迁,社会道德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价值观体系正在形成和架构;三是人们崇拜关公也呈现多元化,可以说是仁者取仁,勇者取勇。而在民间,主要是在适用方面取向,这也就是关公这尊神伺职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对关公文化要认真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关公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他应该占有的地位。

三、消弥关公文化的负面影响,拒绝“义”的负能量

以上我们对关公文化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关公文化的内核——‚忠‛与‚义‛,谈了一些笔者的看法。毋庸讳言,关公文化是存在着瑕疵甚至说是糟粕的东西。

第一,关羽的‚忠‛是忠于刘备集团,忠于蜀汉,一句话,就是忠于皇权,所以他才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尊崇。乾隆可以说是慧眼识关羽,所以他特别颁诏‚关帝之

第7页 谥,应改为‘忠义’。‛我们今天提倡的‚忠‛,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所以关羽效忠某个统治集团的‚忠‛,已经暗然失色,如果我们仍然加以推崇,就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与关羽的‚忠‛相联系的是他的诚信,即所谓信守承诺。的确,关羽最终回到了刘备身边,兑现了他忠于刘备的承诺;他解了白马之危,实现他‚必报曹公‛的誓言。但这真的是诚信吗?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简单地说,诚信是‚童叟无欺‛,没有任何的虚假与欺诈,而关羽的‚诚信‛却时有欺瞒和哄骗,完全是为了保全他个人的私欲与私利,与我们今天襟怀坦荡、诚信于民、诚信于天下更有万里之遥。

第二,我们提倡的‚义‛是国家民族的大义,是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高义。而关羽的义是狭隘的小团体的义,在今天,其负面影响更是十分明显。首先,‚桃园结义‛虽在历史上农民结义起义中发生过进步影响,但在后世,更多的是被江湖帮派和黑社会所尊崇,关公被尊为帮派的鼻祖,他们拜关二爷,唯老大之命是从,在中国历史上演绎过多少次‚聚敛财富‛、‚恩怨仇杀‛的不义之举。今天,一些黑社会首恶分子不就是凭借着在关二爷神像前的盟誓而牢牢地控制其成员吗?其次,从鼻祖关羽开始,在江湖帮派中恶性膨胀的‚哥们义气‛,对今天的青少年造成了极大的祸害。据报,青少年结伙犯案和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成上升趋势。青少年结成团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哥们义气‛,只要我们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就不分青红皂白,有求必应,不计后果。为了小圈子或一个人的私利就大动干戈,结果既害了别人又了自己。2009年4月23日下午,大哥小伟(16岁)和小剑(18岁)各带了七八个同学在浙江某汽车站为抢女友决斗,结果小伟杀死了小剑,参加这场械斗的同学都是出于‚哥们义气‛。笔者所在地2014年1月20日发生的一起球场流血惨案也是由于‚哥们义气‛造成的。当天,一位姓胡的高中生正和十来个同学在另一所中学打篮球,与他有点小过节的张同学带了13人拿着砍刀、弹簧刀寻衅而来,结果一位姓蒋的辍学少年当场将16岁的王某捅死。此类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义‛的负能量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对社会主义法制

第8页 建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再次,崇拜关羽的‚义‛致使今天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大义‛和‚私义‛界限不清,造成了价值观体系的紊乱,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三,对关公的个人崇拜以致把其当作尊神而顶礼膜拜是关公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关公文化的致命缺陷。前面我们提到的,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颁诏,不仅改定关帝之谥为‚忠义‛,更确定关庙祭祀,与祭孔规格全然相同。我们今天不是来讨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而只是肤浅地将孔子与关公作一简单的对比。儒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完全不是基于对孔子的个人崇拜,而是渊于这一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这应该是一个常理。个人崇拜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土壤深厚,曾经造成过极为严重的后果,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记取吗?

我们今天要消除关公文化中的负面影响,拒绝他的‚义‛的负能量,必将进行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笔者认为,当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正确认识关公文化的复杂性。通过讨论与宣传,使广大民众逐渐明确关公文化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关公文化的流传只能是负面影响远远超过正面影响;逐渐认识关羽只不过是蜀汉的一员大将,一生并无丰功伟绩,实事求是地说,他的功业远不及姜尚和岳飞;逐渐明确认识关羽为人骄矜冷面,谈不上什么道德楷模,根本不值得后人如此顶礼膜拜。

二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关羽所代表的那一套伦理道德,多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其次,要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是民族大义,国家大义,什么是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义‛,把‚哥们义气‛拒于千里之外;再次,要使青少年懂得中华民族是诚信的民族,诚信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诚信的优良品质,做到待人以诚,待事以忠,从商有道,拒绝任何形式的伪劣虚假。

让我们大声呐喊: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努力拒绝‚义‛的负能量!

精彩关公庙对联 篇5

上联:生蒲州事豫州守徐州战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下联: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至德无双。

上联:生蒲州辅豫州保荆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归统驭;

下联:主玄德友翼德仇孟德威镇华夏眼中汉贼最分明。

上联:生蒲州,佐豫州,坐镇荆州,赤手创千秋大业;

下联:兄玄德,弟翼德,不从孟德,丹心震万古纲常。

上联:生蒲州,事豫州,守徐州,战荆州,万古神州有赫;

下联:兄玄德,弟翼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圣德无双。

上联:神似日行天天行日即行那管孙那管曹那管江东河北;

下联:戏将人换世世换人不换什么唐什么宋什么古往今来。

上联:作镇统元居五岳之长;

下联:资生合撰妙万物而神。

上联:烛影长悬周日月,英风万古须眉在;

下联:炉烟不散汉风云,故土千秋万木香。

上联:忠义莫灰心千古扬名千古显;

下联:奸贼休得志一番择演一番诛。

上联:治乱持危,不忧不惧;

下联:居仁由义,至大至刚。

上联:志在春秋孔圣人未见刚者;

下联:气塞天地孟夫子所谓浩然。

上联:志在春秋,孔圣人未见其刚;

下联:气塞天地,孟夫子所谓浩然。

上联: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

下联:宜兄宜弟,其为仁之本欤!

上联: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下联: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上联:允文允武;

下联:乃圣乃神。

上联:曰帝曰侯曰佛曰圣人名光日月;

下联:安刘安汉安寿安天下志在春秋。

上联:与天地与日月与鬼神争光千古无二;

下联:是君臣是兄弟是朋友大义五伦有三。

上联: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许入庙谒帝;

下联:无一样光明心境何须稽首焚香。

上联: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许入庙谒帝;

下联:无一毫光明心迹,何须稽首焚香!

上联: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

下联: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

上联: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日偏逐天涯且休道万钟千驷;

下联:曾许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樽酒绨袍。

上联: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下联:忠心贯日千秋帝与王。

上联:义气干霄近指白云开觉露;

下联:威声走海遥凭赤手挽洪流。

上联:义气薄云天, 生不二心汉先主;

下联:忠肝贯金石 ,后有千秋岳鄂王。

上联: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

下联:两班面目演尽忠奸情。

上联:一畦杞菊为供养;

下联:半壁江山入卧游。

上联:雄威谁之俦,匹马单刀破贼胆;

下联:佛法何其妙,五湖四海荷神庥。

上联:雄踞荆襄;

下联:威震华夏。

上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下联: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上联:兄玄德弟翼德仇孟德力战庞德;

下联:生解州出许州战荆州威震九州。

上联:心上人大哥三弟;

下联:眼中钉北魏东吴。

上联:心存西汉魂附西川请看庙貌全新声教只通西域;

下联:法护南无名存南史若使边功同立神威肯让南征。

上联:心存西汉,魂附西蜀,请看庙貌全新,声教只通西域;

下联:法护南无,名存南史,若使边功同立,神威肯让南征。

上联: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下联: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上联: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下联: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上联:熙朝帝汉室王忠扶万年社稷;

下联:大学诚中庸慎志存一部春秋。

上联:昔曾瘗冢一碑尚存书自古人纷议论;

下联:试比卧龙三诏不起山因高士并为传。

上联:吴宫花草埋幽径;

下联:魏国山河半夕阳。

上联:惟帝其难之浩气忠心史官休议一矜字;

下联:夫子既圣矣振顽起懦后学宜尊百世师。

上联:威震华夏;

下联:忠在春秋。

上联:威镇雄州野树尚含荆浦绿;

下联:神游古国夕阳偏照蜀山红。

上联:王业不偏安拒曹和权诸葛犹非知己;

下联:春秋大一统寇魏帝蜀紫阳乃许同心。

上联:铁石为心汉室擎天一柱;

下联:春秋得力尼山拔地齐峰。

上联:天悬孤心,鼎足三分一轮月;

下联:台映赤胆,桃园三影六桥春。

上联:桃园继首阳或异姓或同胞千古难为兄弟;

下联:将军与丞相一托孤一寄命万世知有君臣。

上联:数定三分扶炎汉,伐魏讨吴,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下联:志在一统佐熙朝,伏魔荡寇,神威远震,只完当日精忠。

上联: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下联:志存一统佐熙朝伏虎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上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下联: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上联:史官拟议曰矜误矣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

下联:后世尊崇为帝敢乎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

上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下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弟德兄。

上联: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

下联: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东。

上联:圣以武成名刚毅近仁于清任时和中更增一席;

下联:学于古有获春秋卒业在诗书礼易外别有专经。

上联: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下联: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上联: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下联: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上联:山别东西前夫子后夫子;

下联: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

上联:三山今在人间神之来兮弱水千寻迎节仗;

下联:五月每逢诞日民有过者清泉一掬荐蒲花。

上联:三人三姓三兄弟;

下联:一君一臣一圣人。

上联:三晋英灵笃生夫子;

下联:四时报赛先酌乡人。

上联:三教同心忠恕慈悲感应;

下联:上善若水澄潜混沌浑沦。

上联:三教尽皈依正直聪明心似日悬天上;

下联:九州隆享祀英灵昭格神如水在地中。

上联:兵法读春秋必有文事;

下联:官箴严月旦无作神羞。

上联: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

下联: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上联: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下联: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上联:白马小如拳从此鼪鼯林外长;

下联:紫髯灵欲语顿今尸祝庙中肥。

上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

下联:《春秋》一书代表了民族精神。

上联:不爱钱不爱酒不爱妇人是个老头陀只因眉宇间带两字英雄耽搁了五百年入山正果;

下联:又要忠又要孝又要风流好场大冤孽若非胞胎里有三分痴钝险些做十八滩顺水推舟。

上联:识者观时当西蜀未收昭烈尚无尺土操虽汉贼犹是朝臣至一十八骑走华容势方穷促而慨释非徒报德祗缘急国计而缓奸雄千古有谁共白;

关公的歇后语 篇6

【词目】:单刀直入

【读音】: dān dāo zhí rù

【解释】:佛教语,用短柄刀直接刺入。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言不讳、开宗明义

《武圣关公》观后感 篇7

本次少儿国漫《武圣关公》的超前点映活动,选取了北京、沈阳、苏州、南京、武汉、成都、杭州七城率先开启。活动当日,吸引了一大批家长携带小朋友一同前来参与活动。点映现场陈列了影片的超大幅中国风终极海报,关公在红色祥云与夕阳背景下,展现出豪气与威风。活动方也专门为前来参与点映活动的小朋友们准备了限量定制的贴纸、扇子等电影创意周边小礼物。现场的小朋友们对发放的“关公面具扇”爱不释手,纷纷拿来摆在脸上,打扮成关公的样子,活泼搞怪。

映前的这种欢乐的气氛也一直持续到了映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全场亲子共同专注地欣赏完影片后踊跃举手,拿起话筒与大家分享了片中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桥段以及观影感受。其中,片中忠实还原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三国历史典故尽数被小朋友们一一提及,足以看出小朋友们从影片中学到了很多的历史知识。现场更是展开了“你画我猜”的比拼,很多小朋友们在这场“三国历史大作战”中有着出乎意料的发挥,在场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孩子能学到这么多三国历史知识令自己非常惊喜”。

关公面前耍大刀歇后语 篇8

关公面前耍大刀歇后语1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讨没趣

故事:周周仓开始并没有保关公,是在赵云的帐下听令。有一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这下周仓骄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开了:“嘿!军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给他拉马拽蹬!”有个兵见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将他说:“周哥你先别吹,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还没见过关公,可听说过关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关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劲儿就来了。他把大马一提溜,甩开大步,找关二爷见高低去啦。关老爷正在府中看兵书呢,忽听周仓在门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虽说没见过周仓,可也没少听四弟赵云说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是太鲁莽,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只是微微一笑。谁知周仓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关二爷怕了他,就一口一个“胆小鬼”地直损关二爷。关二爷的脾气也暴躁,当下就火儿啦。只见他把兵书一撂,掖了掖战袍,大步跨出府门顺手从门卫手中拿了一条长枪,以枪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仓比试起

关公面前耍大刀歇后语2

关公面前耍弄大刀,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班门弄斧自我卖弄.关于这个俗语的由来民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观看《武圣关公》心得体会 篇9

同时发布的终极预告片则展现了关羽的意气风发和忠义豪情。终极预告片围绕“英雄梦”主题,展现了一个在乱世中始终心怀理想主义的关公形象。朝野纷乱的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3人相识并结拜于桃园,由此开启了共举大事的美好愿景。而后,伴随着尔虞我诈的三国争霸乱局、屡次险境下的冲锋陷阵,关羽忠义仁勇的人性光辉逐渐凸显,走上了成为“武圣”的传奇英雄路。对比此前发布的先导预告片,终极预告片更侧重于宏观历史场景的表现,将关羽这个人物形象置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下,突出展现英雄人物真实独特、有血有肉的立体感和历史厚重感。这也是本片作为“少儿国漫”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孩子们普及历史故事,在他们心中播种英雄梦。

《武圣关公》是蔡志忠历时5年打造的一部全新传统文化题材作品,该片与他的皮影动画剧《孔子传》同时亮相有“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20xx第43届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海报和终极预告片发布的同时,蔡志忠专门献上了致全国观众的一封手写信,表达了“身为中国人”应该多了解“古圣先贤思想”的观点。

上一篇:科技创新培训总结下一篇:结婚女方家长答谢词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