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共10篇)
一、教师的观念从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转化。新教材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以化学教学为载体,让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课堂形式多样化,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检测方法多样化,除了传统传统方法外还可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小论文、化学实验竞赛、化学通讯等增长知识面,同时又自觉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使之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教学,还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完善教学手段,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如模拟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像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所在。
化学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二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网络研修,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一、培训学习情况
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我学习了通识课程。学习时间达50多小时,发帖10余次,回帖20余次,完成网上作业6篇,写培训总结1篇。我还观看了教师讲解视频,参与专家辅导答疑。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网络研修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远程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网络研修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远程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朴素、真实的交流与评论,让我感动,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化学教师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三今年暑假,我省进行了初中化学远程培训。在这炎热的夏天,老师们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了培训中,每一天,我们认真上网学习。每天都有收获,一天一个进步,过得很充实。我身边所有的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化学一线教师,我这几天的培训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满怀。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并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
关键词:生物化学,青年教师,体会和感悟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变, 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理技能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1]。 内容庞杂, 抽象难懂, 多年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 死记硬背”课程。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的教师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 因此, 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1.明确教学目标
很多老教师在听完青年教师的授课后, 多数会有这么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你本节课授课的重点、难点在哪? ”是的, 这是青年教师的通病, 一股脑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一条条讲完, 忘记了本次课的重点要放在哪。 教学目标, 不仅是教师授的目标, 而且是学生学的目标。 针对这一现象, 我认为青年教师在每次课之前应根据教学大纲, 将本次课的内容转化为学习的目标。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醒自己, 我本次课的重难点在哪, 如何突出重难点, 如何分配教学时间, 而且有助于学生熟悉在本次课中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哪, 哪些内容只需要作简单了解。
2.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才会爱学, 才会高兴去学, 才不会为了学而学。 教师应该做的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将“枯燥乏味, 死记硬背”的内容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
(1) 问题引导为主的教学
通过对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 based learning) [2]这一教学方式的学习, 我们将其引入到了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 结合生活实例, 引出问题, 带着问题进行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的学习。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时, 重点讲解氮元素。 从氮元素在蛋白质中的平均含量, 进而引入了蛋白质的量与氮元素的量之间的换算公式。 针对这一公式, 我们引入“三聚氰胺”事件。 那么该事件的发生, 企业是钻了什么空子?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入三聚氰胺后蛋白质的含量就高了? 进而给出答案:企业在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用的是凯氏定氮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也比较原始, 是将样品全部消解测定其中氮的含量, 无法将蛋白质中的氮和无机氮分开。 也就是说通过外源性三聚氰胺的加入, 导致在测定时氮的含量升高, 从而蛋白质的含量就高了。 那么, 同学们在知道了背后的原因后, 是否可以设计一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弥补这一空子呢? 那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 进入蛋白质章节的学习, 通过学习, 相信各位学生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2) 生活实例和形象比喻教学
针对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的讲解, 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 可使学生从云里雾里的理论中解脱出来, 激发其兴趣, 激发其学习热情。 如:在讲解直链与支链淀粉时, 可结合生活中到底是吃米饭容易饿, 还是吃面条容易饿;在讲解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可逆抑制中的竞争性抑制时, 可将其与“抢椅子”的游戏结合起来;讲解RNA反转录时, 可将其与艾滋病联系起来, 等等。
(3) 列表对比+图示教学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较为庞大、繁杂, 这对学生的记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列表对比+图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列表可帮助学生对比几种相近的知识点, 图示可针对列表给出一些直观的图画。 二者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比如:在讲解淀粉与糖原时, 笔者就用一张表格 (表1) 列出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糖原的单糖组成、苷键类型、分子量、支链多少, 同时就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糖原的支链化程度给出了直观的图示 (图1) 。
(4) 变“满堂灌”为“大家说”
现有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即老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也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 尝试了变“满堂灌”为“大家说”、“大家做”。 开辟专题课的形式, 就某一专题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以小组的形式展示大家对于这一课题的认识及自己生活中实例, 比如减肥与脂代谢专题。 这种专题课的开设不仅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 激发其学习热情,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较好地锻炼思维能力, 而且可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身特长,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校青年的教师应将自身的优点——较强的科研能力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应用于本科教学。 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例如: 我们实验室长期从事环境毒理学及营养干预的研究。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中, 我将实验室的最新研究结果:砷 (As) 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 、邻苯二甲酸单丁酯 (MBP) 的联合毒性研究穿插其中, 在该实验中, 设置了空白对照、As、DBP、MBP、As +DBP、As +MBP、DBP +MBP及As +DBP +MBP暴露组, 着重介绍了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对其毒性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进行这样分组, 如果是你们进行实验, 你们会怎样分组? 为什么?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设计的严谨性, 同时通过与其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物的介绍及其研究结果的呈现, 激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及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 这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深造。
4.改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为多元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 教师对学生关于生物化学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考核是很必要的。 通过考核, 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情况, 而且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 目前, 很多教师在生物化学的考核中采取的是“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笔者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开展了多种考核方式:10%的课堂提问+20%的专题讨论+20%的课后作业+50%考核成绩。 其中10%的课堂提问设置了随机课堂提问和加分竞答环节, 通过提问教师获得了学生的反馈;20%的专题讨论采用分组形式, 由小组提出质疑、互评的形式进行打分, 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思考的能力;20%的课后作业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情况。 与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方式相比, 该方法更科学、合理且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王玮.简明生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工作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83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因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开展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当今的课堂是充满爱心、富有灵气的课堂。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走进课堂时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真诚的情感授课,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是创造良好课堂的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与学生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温室效应增强,宜州龙江河铬污染使鱼大量死亡,北方的黄色雾霾天气等,通过这些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学好化学。总之,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教材,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结合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大胆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例如,在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把“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又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增加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另外,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中,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复习中,教师抛出问题:有两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请思考如何检验。随后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并描叙实验现象、检验的步骤及检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融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很容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化学知识又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授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或视频,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空气时,教师播放工厂排放废气和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的视频,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污染严重而不能做的实验,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可使一些理论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水分子拟人动画,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分子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最高涨,但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本人在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时,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每组学生所需的白磷,而是让学生把一大块白磷夹到石棉网上进行切割,两分钟的功夫,白磷全部着火了。当时,教室里浓烟滚滚,有些学生被当时的情景吓呆了。因此,在课改中,我们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比如该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突发事件时,就可以渗透一些灭火的方法以及火灾现场的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
总之,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唯有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不断改进教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18年暑期教师培训心得
郝佳路
2018年8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帮扶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聆听了来自武汉水果湖中学的高建萍老师关于中学化学教育的深刻见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杨坤道关于中高考改革对校长和老师的挑战的解析、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校长张德兰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见地及武汉市武珞路中学罗靓老师关于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使用中的技巧等课程,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化学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勤专研,做有料的老师
从几位讲课的老师身上,我们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有着专研精神。记得老师在讲课时类比了中国的餐饮业中只注重产业做大做强,确忽略了食物的品质,而弹丸之地的日本却有着众多的百年老店,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艺多高超,而是他们重在做精,这何尝不是一种工匠精神。而教师,也是被称作“教书匠”的职业,专研精神更是必不可少。
有时,当别人听到自己的职业是初中化学教师后,常感慨,“教书多简单,你还是教化学的,只需要备一年课就可以了,简直不要太eazy!”我常常被这样的感慨说的哑口无言,看来许多人对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也许,表面上看起来就只有那么两本书,那么点知识点,教完一遍后就不需要专研、思考了,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的,他们忽略了最主要的,即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的人。同样的知识,在面对不同的受众时,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那么,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做好充分的研究-----研究教学知识重难点、研究学生。具体到我的化学教学,就是要结合初中及高中教材,研究知识讲解的深浅度、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只有自己充分专研,在教学时面对预设外问题才能从容不迫的解决,才能胸有成竹,只因胸中有料。
要勤思考,做有谱的老师
要勤思考,做有谱的老师。教学不是老师单方面的教,侧重点是在学生的学,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学,是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教而不思则殆”.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不能只满足于陀螺似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刻不停的工作,机械般的奉献。这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水平是得不到提高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人,老师不能想着只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给他们,而是要思考如何利用最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同时掌握学习方法。
俗话说“金无足赤”,虽然我们对每节课做了充分的预设和准备,但教学不是演戏,我们不是演员,我们的学生不是观众,老师不可能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细节完全预测到。因此,我们只有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的思考,才能从中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才能在实践中理清教学的灵魂,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会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能成为有谱的老师。
要勤学习,做有味的老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教育行业。“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传播更新速度快,老师的一桶水已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只有细水长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记得在新课标培训时,高老师举的例子――同样的水果,只是给它稍加处理,改成可爱的动物造型,孩子对他的兴趣立马就不一样了。再比如说罗靓老师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讲座中提供非常多的案例,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瓶颈,用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帮助我们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需要常常给学生做演示,实验,但由于班容量比较大,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常常会出现后三排的学生不能够清楚的看到老师的演示,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能够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希沃授课助手,就可以通过屏幕交互的功能,将实验情况实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能够清楚的观看老师的演示,这对化学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利的。还有化学的仿真实验室,可以将一些仪器或原材料不易得的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室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对化学教学来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味道。
2019年度,我被遴选为xxx初中化学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对象,于x月xx至x月xx日在xx师范大学进行了几天培训学习。我有幸在炎热的夏天来到x师大,走进x师大讲堂,成为“xx省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x师大初中化学班的学员。在这紧张而忙碌的四天时间里,与多名教授、学者和一线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学习和交流的时光。回顾这次培训学习,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了自身素质。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下面就国培学习情况谈谈个人的五点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授、学者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如:x师大教授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所xx的专题讲座《基于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x师大xx教授的《践行四有标准 提升综合素养》xx老师的专题讲座《做快乐奔跑的蜗牛》及x师大文学院xx老师的《教师职业礼仪文化》。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结合专家的讲座及名师的示范课,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
二、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三、在反思中提升,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加强学习,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四、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四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参加国培学习以后,我感觉自己已经落伍了,这才认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含义,体会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期间我写了十篇教学心得体会和一篇教学论文。国培学习使我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改进我的教学。学无止境,学习并没有结束,新的学年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新知识需要我去了解、去掌握。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五、注重内修,加强读书
要想教好化学,自己必须先学好化学。一个人化学水平的高低,要以“读书”为先,多读书,有才情,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说外修修身,内修修心。我会注重自己的内修,汲取中外经典名著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心灵。为学生做好为人师的榜样。让学生也多阅读,提高化学文学素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实践结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经过多年的一对一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
首先,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每一位化学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学科不再是单一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趋于综合化,单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其次,具有娴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课导入(知识点的导入)、新授、过渡、提问、讨论、思考、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等。一个章节、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化学课(含知识点)的导入,形式多样: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以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如初中化学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时候,正逢“八月桂花香”这一自然现象,因一般学校绿化时均栽种有桂花树,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3)以实验方式导入新课。
(4)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5)以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的形式导入新课,等等。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服务教学的都可以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再次,具有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最后,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功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化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分层教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授之于渔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抓课堂,重课下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后多多学习,多多反思。
化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本学期度,我担任高二化学(1至4班共4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4个班级分两个文科两个理科,教学计划完全不一样,这学期我的任务除了教好理科班的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外,还要重点抓好文科班的会考工作。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感觉有必要总结一下。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特别是对文科班的学生,会考的要求其实不高,重在抓基础,因此感悟一定要从高一年开始就对学生全面落实。在会考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通过不段的强化基础,做模拟卷让原先基础稍差的学生知识点得到巩固,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2.调节教学的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特别是理科班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本教材,难度要求比较大,知识考点也比较多,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妥当,教学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特别是对理科班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5.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来与备课组其他老师讨论。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上完课后能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从正面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时更正教法的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还应结合重难点加以强化。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化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深知要上好这门课,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扬弃和改造,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学校化学组教师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大家交流!一、教师的转变
1、教师理念的转变
①善于吸收------做学习型、创新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恒的创造潜能,保持教学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学生中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班的学生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经常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平时要多钻研教材、多钻多做题目(中考试题、竞赛试题)、多看书、听课学习(我校有很多名教师)、多参加各种业务学习、专家讲座!我们学校经常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给我讲学,我有时也反感,但坚持静下心听一听,想一想,再结合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收获。真正理解校长说的精神福利!
②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如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实际进程有无差距?如何在下一节课里弥补?这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在这节课中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收获是什么?等等。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札记。要不断地提出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才会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学校,每个人一般都是带三个班级,大家都深有体会,第一节课的班级一般不如后面两个班级上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重温备课笔记,重温往年备课笔记特别是老备课笔记的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力争第一节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平了道路。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合作者的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们在课前就要下功夫!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为此,我们平时特别注重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我校在开展备课组活动方面注重从细实入手:平时每天晚上第一节晚自习,星期四大组活动。各位同志先自己备课,形成初稿,教研组活动时候主备人先发言,其他同志补充!据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开课的、示范课、评优课的,更是一人上课,全组努力;一人获奖,全组荣耀;一人开课,全组受益!
二、学生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会生存,首先是要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古人云“ 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会学习,他们才有能力在未来的社会里独立生存。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实践使我们课改教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那种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培养”学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备课,把一节课上要传教学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获取知识!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民主、和谐、人文、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针对班级不同的同学,课堂上采取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课后的作业包括作业的检查也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学习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设计“家庭化学小实验”,密切结合区情、校情、乡情,让学生考察周围环境在近几年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分组去污水处理厂考察,这一开放的学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质。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我们学校多年的坚持在初三学生学习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磷肥厂。通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习,学生真正体会到水的净化、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化肥厂和磷肥厂的参观学习,学生真正懂得了环保、分子的运动(很远就闻到氨气的味道)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颖形式的启发。我们班级的板报经常出现“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浓硫酸等小文章”
3、学生能力的变化
作为非师范类专业课教师,一般未曾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培养和严格的职业训练,尽管拥有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广泛的知识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技能知识,因此如何提高《中药化学》的课程教学能力与水平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在参与省级教学课题及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的过程中的心得与年轻教师分享。
1 勤于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1)以老带新,跟班学习。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课程组制定了相应的青年教师带教制度[5],采取以老带新,为新进青年教师安排指定一位高年资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得参加工作就有固定的老教师的指导。在带教过程中,老教师帮助新进的青年教师完成了自身的角色转化,完成岗位任务。这种带教模式使青年实验教师不但学到了教学及科研的先进经验,而且也学到了老教师的为人师表、敬岗爱业的精神。高年资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向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效果的高年资教师学习能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采用跟班观摩教学的方式学习,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以及如何组织教学等经验[6]。通过跟班完整听课程组内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听课发现差距吸取精华,取长补短,通过模仿,结合自己的上课风格,积累教学经验。
(2)完善讲稿,做好课件。作为青年教师,主要任务是要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认真书撰写教案和讲稿,亲自制作授课多媒体课件。通过撰写教案、讲稿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青年教师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设计、课程重点和难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并且通过教研组内部试讲来理顺讲稿和多媒体课件内容。对于中药化学展示讲解化合物结构时,我们通过切换到多媒体图片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多媒体的使用,要在恰当的时候,使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与学的方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得到能力提升[7]。
如何更好地讲授《中药化学》课程,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扎实教学基本功,认真备课,总结规律,抓住重点[8],而且要善于学习,把握课程学科发展方向,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
(3)参与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作为课程组教学常规工作由来已久,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9]。青年教师可以过集体备课获得教学中有用的信息,充分研讨教材教法,集思广益,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备课质量、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增强青年教师在课程组中的归属感。
2 勇于创新,参与课程改革
笔者在加入工作后一直参与课程组的各类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中药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辅以《中药化学》课程见习和开放实验室实训、科研实验小组等为补充,整合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专业思维训练,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1 整合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教学内容中,根据以往《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波谱解析》等课程教学改革的结果,青年教师在教研组老师的带领下依据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进一步归纳整合《中药化学》教学内容,将其划分为基本知识、各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知识3个模块,避免教材中出现的重复知识点,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部分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在教学方式上,作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开始时比较依赖于对媒体教学,但是通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接受课题组教师建议,采用黑板板书与现多媒体教学(PPT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提取流程以及复杂化合物结构,如果在课堂上过多的使用板书教学,将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使用多媒体演示则直观清晰,便于开展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则会使课程进度加快,产生学生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疲于记笔记,无暇听讲的弊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使得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师生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10,11]。
2.2 新的教学内容的引入
结合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需求和《中药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增加中药化学研究中使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以自身的科研工作实例,使得课程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生产科研应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如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教学过程中结合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12],讲述关于在制备桔梗皂苷D分析样品在过程中,需要提取药材,样品拌样,硅胶装柱,洗脱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并处理等一系列步骤,结合供试品的制备过程,阐明每一步操作的蕴含的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原理,并介绍在操作中应当注意的实验细节,说明中药化学学科知识在分析测定实验中的应用,突出中药化学学科在中药学学科中的专业基础地位,加深学生对于中药化学课程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体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3 专业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13]。在实验教学中,除开展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增加课程见习模块,课程组老师结合安徽省道地(主产)药材的生产和本实验室的实际仪器情况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所选药材中的主要有效部位进行提取、分离并进行检识和鉴定设计,并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实验方案,按该方案组织课题组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提取、分离得到各组的目标有效部位,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随机选题,并在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例如在笔者指导的小组中,学生针对柴胡药材的提取工艺设计,根据查阅文献资料首先是设计了柴胡总皂苷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方案,但由于实际提供的柴胡药材不是《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根及根茎,而是华东地区常使用的春柴胡(柴胡地上部分),在按照原实验方案无法得到柴胡总皂苷,最后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文献重新设计提取方案,将实验方案修改为提取纯化春柴胡中的总黄酮,从而顺利完成实验。
3 改革考核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在笔者参与的教学改革中,主要包括《中药化学》课程试题题库的建设和课程考核方式两个部分。
3.1 建立中药化学课程题库
题库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题库的建立能后强化考试的客观性,使得相应试题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基本趋于稳定[14],有利于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期末考核则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由课程组的老师分工,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学习要求,按照考试常见题型,组成考试题库,然后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难易程度适当的试卷,从而保证期末考试工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考试结束后,课题组使用SPSS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制作班级成绩分布曲线,从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课程组将原先的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占70%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平均分占30%的模式改为现在的期末考试评分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下调至20%,增加设计性实验考核比例,上升为10%。采用这种多级、相对全面的考核方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体现,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15]。
4 结语
作为刚刚走上讲台的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历时3年《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摸索教学方法,在工作中实践总结再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不断自我完善,教书育人,以快速成长为教学一线的骨干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发现,教材中陈旧的重复的内容应当精简,如在部分章节中仍存在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研究的内容,而事实上目前已经没有相关的应用;同时应增加提取分离流程的分析讲解内容,书中涉及的流程提取分离流程仅仅是罗列,并没有解释在每一步流程中包含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介绍,使得学生在课后自我学习中很难理解流程图。
一、创新知识的提供者——培养自身综合性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现代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结构等方面向化学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它要求化学教师既是一专多能的“通才”,又是多能一专的“专才”;既要熟悉大量的化学与社会、与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又要通晓生物、地理、物理、数学、政治等相关知识,这是培养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教师的创造力还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敢于在教育改革中创新,在思维方式上有独创性和批判性,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和适当的应变力,有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转换成得心应手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潜能,既有利于营造富有生机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又为造就开拓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激励性的教学情景.并诱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和研究.创设条件让学生独立的地完成一切学习活动,尤为重要的是为创设探索性情景提供机会和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复习物质鉴别与检验的有关内容时,可以与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怎样鉴别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但内涵丰富.可以预计,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用AgNO3溶液来鉴别.这时老师提出要求:如果没有AgNO3溶液,你能找出至少5种鉴别方法吗?教师应鼓励学生:所有可行的方法都是可以采用的,不仅可以用化学方法,也可以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物质的鉴别并不是“神圣”的科学问题,它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虽然物质鉴别可能有最可行的方法,但从不会只有一种方法.通过教师的鼓励、提醒与引导,学生就会挣脱羁绊,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大胆自由的想像,就会想到很多种鉴别方法.
三、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创新的起点.化学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但有必要设计一些创新实验活动,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还原化学本色,提高化学创新教学水平,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寻找代用品来做微型实验或家庭实验,把学生的创造性与灵活性教育结合起来.在讲授碱的性质时,引导学生用石灰水、食醋来试验一些紫红色的花瓣、果皮中的植物色素,看它们的颜色发生什么变化.当学生用自己设计、自己寻找的代用品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时,一种创造性的自豪感、幸福感便油然而生.由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浓厚,在加上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较佳状态,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四、创新型人才的塑造者——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地学习
提供创新知识、营造创新环境、组织创新活动的共同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以上三个环节做好了,学生便会大胆质疑、新见迭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教师所期望看到的现象.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真心欣赏学生的“发现”,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自主创新地“我要学”,跳出课本,联系实际生活,多渠道获得更多知识,从而获得成就感,受到激励,以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创新地学习.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通过创新性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够自主创新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讨和求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延续和发扬应该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在学校以及教科室的指导下,开展了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很多老师都反映,活动有层次,有主题,有内容,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反思这些教研活动,我总结了这么两点有效的提高活动效率的策略。
“我很担心说不好”——将想法说出来
化学教研组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多名老师有着很多荣誉,大家也都很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成其他学校的教研组,可能有一些老师在组内讨论时会很沉默、不说话;担心自己说不好,不能在讨论时聚拢老师们的思维,并将讨论引向深入。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鳌江中学化学组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本学期在组长的带领下,化学组每次都是畅所欲言,每次的讨论都不是讲空话,是对具体课堂的研讨,因为我们只是想把正在探讨的东西表达出来,并不是接受专家的考评。
当然,在参加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指定主评人,或者是参加说课的人选等。
点评:其实,这也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或者活动召集人的“负责任的准备”很重要。这种准备是在对教研组――教师学习团体――的责任之下的积极行动。它是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
谁先来发言——话语顺序调整出效果
教研组活动经常会围绕一节公开课来展开评课和讨论,但是谁先来发言呢,按照以往的惯例,开课者先讲思路,然后同年段老师先点评,因为他们对教材比较熟悉,其他年段老师再补充,或者组长让一位老师主评,其他老师再补充,这种发言形式的优点是讲评比较到位,先有完整评析,再有细节补充。缺点是后轮到的老师可讲的内容比较少,尤其是可能会让本不多讲的年轻老师更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少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换种方式,让年轻的老师先讲,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补充,这样会更多的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更多的让他们得到锻炼。大家也会意识到,“青年老师们讲得蛮好的,”“重视我们年轻老师。”
点评:在研讨中,权威优先似乎是一种潜规则,它的好处是能为整个讨论定个基调,但它带来的弊端是让新手或经验不足者有种受威胁的感觉。
“让年轻老师先发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压台”,表面看是打破了以往的规则,其真实的意义是为群体对话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空间。因为,这使得讨论中的话语“控制权”不再仅仅掌握在经验丰富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整个团体中,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思考都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对摆在桌面上的不同见解的一种迎接方式,进而使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准之上有所长进。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初中教师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0-08
市优秀化学教师10-07
化学教师研修总结11-06
化学教师听课反思12-09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总结07-14
化学教师优秀工作总结11-05
高二化学教师工作总结11-15
初三化学教师的述职报告06-28
化学教师个人学期工作计划09-23
化学教师对教学工作总结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