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精选8篇)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篇1

为配合《2011年赤峰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大力推进我旗统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自治区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进行统计信息化硬件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统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我局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统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我局统计系统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计算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局拥有计算机21台,打印机13台,添置了复印机、数码设备、视频音响设备、辅助外设,拥有笔记本电脑4台,同时,在市局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还添置了1台服务器,硬件设施上到新的水平。2011年,会继续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信息化硬件的更新和购置,争取达到每个专业人员拥有1台笔记本电脑,为数据的移动处理和内外网的双向运行提供方便。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为全区统计四级网络建设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二、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信息化建设,人是关健,有了设备和系统,还需要操作员,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及开展本单位及乡镇人员的微机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充电,针对网络技术空白,更要找时间找机会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造就一批精英统计员,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年内除争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到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外,至少做到有两人能进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统计报表软件的管理工作,对计算机设备做到设备档案健全,有维护管理制度。各个专业人员要做到对上级下发的程序会备份,有备份。

三、借助“四级网络”,完善专业程序下发乡镇工作今年,统计“三级网络”要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形成从自治区到苏木乡镇的四级统计专用网络。“四级网络”建设工作的组织主要由自治区统计局负责,市和旗县区统计局主要做好本地区工程实施的协调配合工作。我局要搭乘“四级网络”建设的东风,除指定专人负责上下沟通,协助乡镇做好“四级网络”接入条件的准备工作,帮助落实设备(计算机、电话)、环境、场地、人员等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程序下发到乡镇,进一步完成乡镇基层数据处理及传的工作。在完善原来程序下发乡镇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其他程序的下发工作,目前,工业程序的下发工作已趋成熟。

四、采用分步分块,进一步推行企业联网直报

统计联网直报是统计信息化过程的必然趋势,目前,市统计局对统计联网直报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我旗的规模工业企业也已有2家,通过联网直报向国家统计局报表,对统计报表单位可以就水平、层次及状况进行分类培训辅导,为逐步实现统计资料联网直报做好准备工作。

统计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必然,我们统计部门要抓住机遇,按高标准要求,通过统计信息化带动统计工作改革发展,更好地为全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做好准备工作,努力建好视频会议室

今年,按照自治区及赤峰市统一要求,利用现有的统计三级网络,将视频会议系统进一步延伸到12个旗县(区),各旗县提前做好网络环境的准备、会议室的装修改造、配套设备购置及资金申请筹措等工作。由于我旗办公场所紧张,现正在进行办公楼的扩建规划工作,要按照统计系统视频会

议室建设指导意见中的要求进行所以按照和积极做好视频会议的选址和资金筹措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多方努力,尽量保证视频会议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增加技术力量,做好统计内外网网站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篇2

统计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在企业运行、管理控制和科学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统计工作具有以下功能: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大量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信息资源;利用已掌握的丰富信息资源,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情况分析和决策咨询建议;利用统计信息,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提出对策措施。统计工作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企业的运行评价、成本控制、市场分析、经济效益和企业决策提供统计数据分析支撑,以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海南烟草行业统计信息化发展回顾

海南烟草行业统计信息化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2.1第一阶段: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统计报表汇总系统的应用

1995年开始利用计算机现代化手段,建立行业统计报表汇总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解决基层业务原始凭证的手工分类整理、 计算、汇总数据和纸质报送统计报表问题。具体操作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手工输入卷烟商品流转原始凭证,按照统计指标进行筛选、分类整理、计算完成编报。在此基础上与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报表系统对接,完成全省商业企业统计报表汇总和系统传输报送。

该系统的建立,使统计人员摆脱了长期对大量原始凭证进行繁重的手工计算和记帐,极大地减少了差错率,确保报表数据准确、及时。

这一阶段中仍然倚靠统计人员手工输入原始凭证,不能彻底替代手工劳动,差错率仍无法消除,需要每月与业务和财务数据核对进行调整。统计报表汇总系统只能完成报表编报和报送,无法开发更多的统计信息“产品”,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大量统计信息。随着烟草行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卷烟销售网络采取集中访销、电话订购、电子结算等现代物流营销手段,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统计越来越快,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更加快捷的科学依据,行业的统计方法逐渐不能适应新要求,统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2第二阶段: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应用

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简称“工商数据采集系统”,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为适应烟草行业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规范行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持行业平稳发展而启动的一项战略工程,也是构建统一数据渠道和数据中心,形成行业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工程,对支撑、保证烟草行业平稳、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行业内建设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全力打造“数字烟草”,使信息化建设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该系统主要内容是数码跟踪、工商信息数据采集,并通过对工商数据集成,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卷烟生产经营数据,构建行业统一的信息数据中心。工商数据采集系统按统计指标、标准、计算方法等统计口径设置,业务系统自动抽取购销存基础数据,系统提供数据查询、搜索,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卷烟生产经营情况,对卷烟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为行业规范管理及经济运行分析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2005年该系统正式运行,2007年1月1日替代原有的统计报表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大为增强,统计服务水平、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有了质的改变。

该系统不但替代统计人员多年的手工劳动,还在购销存基础报表上,围绕行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开发了一系列卷烟生产经营指标报表数据信息,更好地满足生产经营计划管理,为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进一步发挥统计服务职能。

2.3第三阶段: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项目的开发应用

为更加充分和有效地发挥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提升统计数据对卷烟生产经营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9年批准建设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项目。该项目是对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拓展和应用,以工业企业卷烟产品下线打码、出库扫码,商业企业到货入库扫码、销售出库扫码数据作为行业卷烟产购销调存统计数据,通过与相关系统的关联获取金额数据,实现行业物流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全面一致和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变“事后统计”为“在线统计”, 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权威信息。按照全国行业总体计划安排,项目计划于2011年1月1日上线,与现行工商数据采集系统并轨运行一年后,于2012年1月1日正式运行。

项目的建成运行,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建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统计应用体系,实现烟草行业“大统计、大决策、大服务”的局面。

3统计信息化工作实践的体会

回顾海南烟草行业统计信息化发展过程,总体来看,行业的信息化快速发展为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强力技术支撑。

统计工作信息化使统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数据中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折,不但提高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还能准确把握行业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 及时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

摘要: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计划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篇3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统计信息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与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高校教育统计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纯手工方式,到后来各种教育统计工作软件的初步尝试,发展至今,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离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1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的管理与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扩招的形式下,对多数高校而言,生源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而这一些问题都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竞争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战略,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面对竞争环境,高校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效益,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高校的管理与决策,有必要借助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1.2 统计信息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对有限的办学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统计信息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高校教育资源及其配置情况,因此做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力求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

1.3 统计信息是了解高校发展现状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高校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费使用等各方面。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就集中体现与统计信息。比如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投入,而这些经费投入的根本目标在于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可能是无形的资产,也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条件。因此,这些统计信息在高校的发展决策中作用越来越大。

1.4 统计信息是高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总是体现在各类信息数据之中。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利用统计数据来监控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包括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都在统计信息中的体现出来。比如对于某一项具体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的检验来判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而评估工作效益。因此借助统计信息来对相关工作进行计划、调节和控制,有助于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2.1 当前统计工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网络化发展需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实现网络化,从而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但当前多数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是:首先,在自下而上的呈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抽样调查的检测程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难以保证。其次是调查组织缺乏自律性,缺乏统一管理,调查结果往往与事实出入较大。最后是,统计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得力,监督渠道不畅通,统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2.2 高校统计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统计队伍人员的支持。他们是具体负责的,在工作一线的员工,(下转第26页)(上接第22页)因此其整体队伍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都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是,统计队伍一直是高校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2.3 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客观地看,对于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当前各高校、学者们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导致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能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比如有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有的高校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忽视应用系统等诸如此类的表现。①

2.4 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对于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而言,存在着公立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区分,同时还存在着本科院校和职业大专类院校的区分。因此对于这些不同层次,办学背景不一的高校而言,如何实践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数据的连接,操作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起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3 推动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高校统计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统计模式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解放思想,加深认识。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统计工作进行工程化管理,应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创建提升现有统计业务模式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健全统计法规,以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逐步将高校统计业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3.2 深度开发和利用高校统计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建立校园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这些都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保证硬件的同时,必须重视软件开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最终让高校统计信息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社会价值最大化。

3.3 建立一支学习、创新型高校统计人员队伍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在积极推进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必然需要从培养一批高素质、业务水平精湛的员工入手。②因此,要积极建立起相关机制和激励措施,来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同时,还要培养统计人员在统计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统计信息化工作规律,创新统计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科学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 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90-91.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4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货运车间 杜伟

(2011年4月29日)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目标包括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铁路企业目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为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铁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经营业绩和运输畅通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为各级铁路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统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提高铁路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部门作为铁路收集社会信息的主要机构,它承担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信息职能,即利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息,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开发好,为铁路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更优质的信息产品。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运输畅通发展服务。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铁路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

模,特别是最近几年,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信息网基本通达到各级站段,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各级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统计系统内网络传输方式已基本实现了数据报送。统计信息内部网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网络化服务正在成为统计部门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统计职能设置、法律法规、制度方法、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还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统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装备水平较低;统计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统计应用系统仍然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统计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服务共享机制仍不健全;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运行维护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仍不足,没有建立存储备份机制;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网络通道不够通畅,资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视硬件建设轻视应用软件投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简化统计指标,将其与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第二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第三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人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计量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各级铁路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2.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含义。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要实现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工作模式。第三推动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丰富统计信息为各级铁路部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第四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4.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快速化。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1.构建科学的信息化决策机制。要推进管理一体化,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和集中领导;要推进业务一体化,对统计业务进行优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要推进技术一体化,统一相关数据口径、技术标准,建立规范的技术基础平台。要牢固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实现信息工程建设的整体协调推进,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的紧密融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探索统计业务建设与信息技术之间一条融合的发展道路,是超越单纯技术、融入统计业务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是让信息技术帮助统计业务部门提高核心竞争力,改进调查流程,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资源建设,真正成为统计改革发展的战略推动力之一。

3.加强网站建设。统计信息网站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业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是铁路统计部门自我宣传的窗口。统计信息网站应成为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政务管理的平台,所以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直接

关系到统计信息化的成败。网站的建设还应实现基层单位数据直报系统。

4.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铁路经济运行情况进度数据库、铁路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职工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

5.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6.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级铁路部门,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现阶段,应加大在职员工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统计员工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类培训,为统计系统造就一支既懂现代化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只有通过全员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系统内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铁路经济的发展服务。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篇5

会议传达了全市在盐亭县召开的长效机制工作会议精神,并对计生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通报了前11个月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对年底前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一要摸清家底,搞好年报工作,作好充分准备迎接省市检查。

二要抓好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要加大孕前服务力度。

四要改革镇乡计生服务站管理体制。

五要依法加大征收社会抚养费力度。

六要做好“两奖”的兑现。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篇6

为适应信息社会及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树立统计良好形象,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创造及巩固统计部门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因此,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部分

信息化建设管理基本要求

第一条 按本局信息化培训计划,做好教材、培训环境的准备工作。

第二条 搞好本局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合作,为我局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条 系统的软、硬件维护、管理及调配由计算站组织实施,归口管理,维护工作做到系统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账物一致,调配工作做到按需分配,充分发挥系统软、硬件的效率。

第四条 办好统计网站,维护网页,同时对与Internet的连接把好安全关(防火墙)。

第五条 搞好本局内部网的防毒作用,本局电脑严禁私拆接硬件,私自安装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

第六条 严禁拆换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零部件。各科室需要购买硬件,应由科室负责人向局领导请示,得到批准后,由计算站负责购买。

第七条 计算站负责做好网络管理工作,本局内网必须把好用户及密码关,合理分配IP地址,做好网络划分及管理。

第八条 各科室对硬件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相关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严禁带电拨插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件的使用严格按操作指南进行,不得任意删改系统文件及别人的文件。

第九条 各科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实行科室责任制,各科室设立计算机主管,及时、合理的管理好各科室的电脑及相关设备。

第十条 软件安装及网络维护必须由计算站相关管理人员确认以后进行。

第十一条 信息系统的开发由计算站主持进行,尽量减少信息化孤岛,开发的平台应结合网络系统实际来定,避免孤立行事,将开发纳入信息化发展正常渠道。

第十二条 计算站同志应指导、教授专业科室同志有关系统的应用,保证专业科室同志能正确使用系统。

第十三条 计算站积极做好理论学习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应用水平和开发水平。

第十四条 计算站做好全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硬件)的调研、采购、实施、管理、维护、调配等工作。

第十五条 计算站负责解答专业科室在使用网络及计算机过程中碰到的任何问题并协助处理。

第十六条 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查工作,尤其是设备调配之后,保证配置的完整性并作好记录,更新管理账目。

第十七条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采购严格按需求或计划进行,验收时严格按合同设备配置清单执行,认真作好验收记录,对不合格品负责退换。

第十八条 建立健全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九条 电脑管理和使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电脑台帐,电脑软件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带出和外借,自觉做好保密、防盗和防病毒工作,更不得用电脑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第二十条 局内办公室必须加强对火种、电源的管理,不得擅自动用明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电源必须保证安全,人员离开后应切断电源。

第二十一条 电脑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完善,应做到人员离开后能够关窗锁门。

第二十二条 严格外来人员管理,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本局电脑。

第二十一条 各科室要重视电脑的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人员是否落实,防范措施是否完善,对存在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第二部分

信息化建设管理细则

第一章:机房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机房的管理由计算站负责,非计算站同志未经

允许不准进入。

第二条 机房内应保持整洁,严禁吸烟、吃喝、聊天、会客、睡觉。不准在计算机及工作台附近放置可能危及设备安全的物品。

第三条 机房内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操作。严禁外来盘片带入机房,未经允许不准将机器设备和数据带出机房。

第四条 认真做好机房内各类记录介质的保管工作,落实专人收集、保管,信息载体必须安全存放、保管、防止丢失或失效。机房资料外借必须经批准并履行手续,作废资料严禁外泄。

第六条 计算站同志对机房存在的隐患及设备故障要及时报告,并及时处理。非常情况下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保护现场。

第七条 机房设备应由计算站同志操作、使用,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使用。各科室要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报请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第八条 外单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时,必须由局领导办理审批手续。进入机房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未经许可,不得乱动机房内设施。

第九条 外来人员参观机房,本局指定人员陪同。操作人员按陪同人员要求可以在电脑演示、咨询;对参观人员不合理要求,陪同人员应婉拒,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第十条 机房处理秘密事务时,不得接待参观人员或靠

近观看。

第十一条 各科室需要使用计算站机房进行培训等相关业务时,须经计算站同意后按《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使用。

第二章:机房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计算机设备和机房应保持其工作环境整洁,保持机房所必须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条 计算机房应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消防器材。

第三条 机房及其附近严禁吸烟、焚烧任何物品,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进入机房。

第四条 机房用电量严禁超负荷运行,禁止使用时,应按规定操作,有专人看守,确保安全。

第五条 定期对机房供电线路及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火灾。

第六条 机房工作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和照明用电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总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发现火情及时报告,沉着判断电源及通风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第七条 机房内应定期除尘,在除尘时应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安全。

第八条 机房内严禁存放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设备或物品。

第九条 节假日期间,如工作需要开机,应留有值班人员,或开启监控设备。

第十条 保持室内清洁,不允许在机房内吸烟,吃东西、喝饮料、扔杂物。

第三章: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条 设备的选型与购置实行统分结合,坚持实用可靠、性能稳定、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的原则。

第二条 设备购置必须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列明品牌、型号、维修等服务事项。

第三条 设备的购置实行计划审报制度,计算站每年应根据本局业务发展需要编制计算机购置计划,并上报局领导。

第四条 设备管理应做到制度落实、职责明确。各本局对所有计算机设备都应建立实物登记簿,落实专人管理。

第五条 加强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启动设备前,必须认真检查各种设备的状态,确认正常方可开机。关闭系统时,按规定程序操作。严禁在通电情况下拆卸、移动、擦试设备,严禁带电插拨电缆线。应定期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扫。长期不使用设备应定期开机检测。

第六条 非常情况下对设备应有紧急处理措施。计算机设备及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及时诊断处理。

第七条 加强设备管理情况检查。各科室应落实专人负责设备检查维护,并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作记录。

第八条 计算站对全局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每年不少于两次。

第十条 计算站对全局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情况组织不定期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四章: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局科室、站、中心都要设立专人负责文字及磁介质资料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条 各科室要建立设备管理及资料管理登记簿,详细记录资料的分类、名称、用途、借阅情况等,便于查找和使用。

第三条 各项专业资料应集中统一保管,严格借阅制度。

第四条 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需用磁盘、光盘备份。对重要的可变数据应定时清理、备份,并报送计算站存放。

第五条 存放统计专业资料信息的磁盘、光盘严禁外借,确因工作需要,须报请有关领导批准。

第六条 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磁盘、光盘,应在一年内进行转储,以防止数据失效造成损失。

第七条 对有关电脑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为保密需要,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换不同保密方法或密码口

令。经有关领导批准,才能查询、打印有关保密资料。对保密信息严加看管,不得遗失、私自传播。

第八条 及时关注电脑界病毒防治情况和提示,根据要求调节计算机参数,避免电脑病毒侵袭。

第九条 任何微机需安装软件时,由各科室提出申请,经局领导同意后,由计算站负责安装。

第五章: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二条 严禁访问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等违法网站。禁止在网络上聊天及玩游戏。

第三条 加强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工作。发布网络信息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内容出现。

第四条 禁止外来人员操纵系统,禁止不合法的登录情况出现。遇到安全问题及时向计算站报告,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第五条 局域网的安全管理。计算站负责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

第六条 不得利用局域网络从事危害我局利益、集体利益和发表不适当的言论,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

统的安全。在局域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

第七条 局域网由计算站统一规划、建设并负责运行、维护。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将计算机接入局域网。

第八条做好各个应用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的保密工作。个别设计本局机密的电脑需安装网络安全隔离卡,防止本局秘密资料外泄。

第九条 因工作需要使用拨号上网的,要做好病毒防护措施。

第六章: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 操作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条 操作员开机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确认正常后方可开机;工作结束后按操作规程关机。

第三条 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遇到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如实作好现场记录以利维护,不可强行操作,以免引发事故造成损失。

第四条 操作员必须在规定职责范围内办理各项业务,不得越权操作。操作员注册密码只限本人使用,相互保密,定期更新。发现泄密,要立即修改和报告。

第五条 操作员应爱护计算机设备,并负责所使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拆卸、安装和外借。

第六条 操作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者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责任。操作员要对保密信息严加看管,不得遗失、私自传播。

第七条 操作员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更换电脑硬件和软件,拒绝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光盘。

第八条 操作员严禁将电脑用于私人活动、聊天或玩游戏。

第九条 操作员应爱护各种设备,降低消耗、费用。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报请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第十条 电脑出现病毒,操作人员不能杀除的,须及时报计算站处理。

第三部分

网站管理制度

第一章:网站内容管理制度

第一条 巴彦县统计局网站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其内容主要用于我局发布内部新闻、信息、统计时政等内容,是我局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网管人员应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保证网站及时、快捷的反映我局工作情况和动态。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含图片)归巴彦县统计局,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转发和用于其它用途,违者将依法追究。

第二条 计算站负责网站的安全运营,发现网站内

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作出相应处理。

第三条 我局内网、外网更新内容由责任科室撰写内容,经领导签发后发布到内网;我局政务信息网内容由计算站从我局内网内容中选发。同时科室网站应由各科室负责更新。

第四条 我局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网站内容不得含有,网管人员不得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十)发现有害信息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不得使其扩散。

第二章:网站维护责任制度

(一)巴彦县统计局内网:

办公室负责:经济动态、经济分析、统计快讯、单位简介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普查中心负责:各项普查、城镇住户调查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业务股负责:统计公报、专题研讨、主要经济指标、月度运行情况、两会服务系统、领导服务系统、数据大全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计算站负责:好站链接、县区网站、下载专区、统计站点、科室风采、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系统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二)巴彦县统计局外网:

办公室负责:组织机构、办事指南、统计制度、工作成果、政务动态、统计分析、政务信息、统计风采、统计快讯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普查中心:普查专辑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业务股负责:统计数据、统计标准、统计知识、企业排名、统计新闻发布、统计公报、县区经济的内容维护和更新

(三)巴彦县统计局政务信息网: 计算站负责所有板块的更新维护。

(四)科室网页

试论如何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7

统计信息化是指在统计工作中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强化统计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推动统计信息的质量和共享, 促进统计工作的改革发展, 切实提升统计现代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实现统计信息化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实施统计信息化建设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和目标, 主要包括建立完善跟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统计工作方式、推动统计信息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建成统计信息建设工程等。

统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依靠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调查, 及时提供统计咨询信息和意见, 实施统计监督, 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围绕统计核心业务, 充分运用信息科学以及现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 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手段, 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使用和发布等全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统计工作的网络化、统计工作的数字化, 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和表达, 推动统计信息的共享, 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 我国大多数统计部门都建立了不同的统计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 积极依托统计内部信息网站、外部网站实现统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这不仅改变了原先的统计数据发布方式和手段, 同时也丰富了统计信息的内容, 极大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但是在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也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和影响了统计的质量和效率,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统计信息应用系统在开发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当前一些部门在统计工作中对于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上不充分, 这就会导致在统计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利用中的经费投入还比较低, 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以及软件的投入不够, 制约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 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统计软件开发部门跟统计软件使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 相互之间配合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一些统计人员对于统计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 难以在统计软件开发之前提供详细的功能需求和分析, 致使统计软件信息系统在后续使用中需要反复修改,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也难以提供测试和修改意见。与此同时, 软件设计人员对于统计工作的内容、流程以及功能需求也缺少充分了解, 致使统计信息应用系统在开发后跟实际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

2. 统计信息化在信息安全以及网络安全上需要进一步强化

信息安全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信息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统计信息化的质量。由于我国统计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上起步相对比较晚一些, 同时信息安全技术力量和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这些都会影响到统计信息安全。除此之外, 由于统计安全法律法规还需要健全, 相关的统计信息监管体系也不够完善, 这些也是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在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上需要加强, 既要防范网络黑客对于统计信息安全的攻击, 也要防止不法分子使用信息系统管理漏洞依靠木马盗用等手段进行网络犯罪活动。统计信息安全以及统计信息应用系统的完善性都是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3. 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信息化专业技能人员短缺的问题

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因素, 专业的高素质统计人才是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强化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效益和效率才能够提高信息化手段在统计实践中的应用。当前, 我国不少统计部门, 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在统计工作中都缺少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统计信息化的进程和质量。不少统计工作人员由于对统计信息系统了解不够, 在应用中不够熟练, 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这不仅导致统计软件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较低, 同时也会影响到统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不利于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

三、进一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 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伴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统计信息化建设也刻不容缓。在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法规制度完善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结合我国的统计实际, 合理借鉴国际通行规则, 对统计信息化相关的法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完善。在统计数据发布、统计数据管理、统计数据保密、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制度的贯彻执行力, 进一步强化统计执法力度, 积极培养良好的统计工作法制环境, 以此为保障切实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2. 强化统计信息化软件开发力度, 进一步完善统计网站服务功能

在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占据了重要位置。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重视对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 在原先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软件开发工具以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 确保其先进性。依靠项目管理模式, 采用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独立开发等方式加快统计软间的开发速度。在统计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重视数据资源管理业务的核心作用, 将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依靠网络应用手段, 实现统计生产力的提升。并结合统计业务实际需求, 综合考虑, 统筹规划, 确保统计软件开发计划的切实可行。与此同时, 还需要重视统计网站的建设, 将其作为统计信息发布的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目录的对象化、层次性, 并逐步实现检索方式、内容分类、数据查询以及网站浏览的一体化, 积极发挥其信息发布、数据采集、政务管理的作用, 在统计网站基础上实现统计下属单位的数据直报和管理。

3. 强化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

统计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也使得统计信息成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常会受到攻击和入侵, 这对于统计信息系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就要求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重视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逐步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在安全策略制定、安全等级设定、安全项目规划、人员职责分工、安全审计评价、网络技术运用以及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强化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并加强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 避免因为统计信息系统使用者缺乏安全知识造成统计安全出现问题。除此之外, 还应当制定和完善统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恢复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病毒防护系统, 依靠多层次的信息安全管理手段, 切实保障信息内容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

4. 重视统计信息化技术培训, 提升统计人员信息化专业技能

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因素, 专业的高素质统计人才是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要积极培养懂技术的专业技术骨干, 充分了解统计行业, 丰富自身统计经验, 逐步适应统计信息化趋势和发展潮流。制定和完善有助于稳定统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吸引人才的管理机制和政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统筹规划, 积极培养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同时, 强化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效益和效率, 并提高信息化手段在统计实践中的应用。依靠信息化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打造懂统计业务, 熟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复合型统计人才队伍。

总的来讲,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的普及对于统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统计部门需要积极调整自身角色, 顺应信息化潮流和趋势, 转变统计工作模式和统计信息管理流程。推动统计信息的质量和共享, 促进统计工作的改革发展, 切实提升统计现代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实现统计信息化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需要明确的是, 统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统计部门需要合理制定统计信息化发展目标, 优化统计工作流程, 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升统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 切实推动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职能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统计信息化发展及问题研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 2013.

[2]张凤琴.统计信息化建设对统计管理模式的影响与促进研究[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 2012.

统计信息化建设计划 篇8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一、引言

信息化、数字化是当前各企业单位内部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统计部门的统计管理工作也需要快速走上信息化的运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效益产出最大化。因此,统计信息化建设时当前统计所面临着的一项重要课题。借助于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来对数据进行统计,相比于以往,可以加快企业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国家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明确企业的正确经营化道路,是现代国家统计工作中一个必然的需求。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思想觉悟不够

信息化的一般思维,即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这个平台,完成一些数据共享、报表的制作、信息的录入等,却没有更加深入的来了解信息化这个概念。统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更深层次意义的一项思维,可以合理利用信息平台,然后企业员工参照特定的标准来规范化各种事物的处理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2.企业领导缺乏重视

在统计过程中,领导常常会忽略统计信息化的概念,认为统计只是将数据机械的进行汇总并上报所能够呈现的特征。事实上,这种思维是很片面的,这无疑会让领导层疏忽对统计工作开展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从而造成统计工作人员的不固定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统计工作团队。

3.统计人员素质不够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伴随着信息化的步伐,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多的,这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相对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统计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相关技能和信息化操作的学习。

4.统计信息网络未全面构建

目前我国部分统计数据的采集与加工、存储与发布均初步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但是由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纷繁复杂,所以统计机构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统计支出费用也随之增长。而统计主管部门的划拨资金额度不足,部分基层政府也面临财政困难,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投入资金不够,致使现行统计信息化工作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较高要求。

5.统计数据处理未形成规范

我国统计机构按照专业设置可分为专业设计和实施统计,由于各专业应用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均由各自独立开发,不仅强制分割各统计专业之间的联系,而且易造成统计数据的割裂,影响统计信息化工作的资源整合度。此外,我国当前开发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对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考虑不足,致使信息统计工作未能形成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另外,各级统计机构处理統计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分类与编码不规范、数据存储系统与格式差异明显等问题,导致软件存储的信息资源互不兼容。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应对措施

1.扩大统计信息网络范围

针对当前统计信息网络普及率较低的情况,各级统计机构应该加强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统计信息配套项目的建设工作,以争取统计项目立项并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从而有效扩大统计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具备正确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确保基层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具体可通过采取扩建统计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加强统计网络硬件基础建设的措施、加大对统计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使各级统计机构网络传送数据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为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2.规范统计数据处理标准

统计部门进行数据资料处理时应该以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考虑基层统计机构因素,尽快形成统计数据采集软件的统一平台,以便规范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具体表现在各项统计指标的含义、数据处理操作流程以及各项具体统计制度等方面,同时需加强统计调查中使用分类目录、计算方法和统计编码的标准化,提高处理统计数据的效率以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实际推行时可按照个别地区先行试点然后统一强制转换的原则,提高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对信息数据录入、报送及汇总的处理能力,实现数据处理软件由分散到统一的目标。

3.改善统计数据库体系

各级统计机构应当加大研究统计数据库体系的力度,首先制订统计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建立健全如元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类的基础支撑数据库,以及统计专业的原始、工作、应用和发布各高级数据库,促使逐步形成以统计业务流程为基础并与统计软件相适应的统一数据库体系,从而提高各项统计数据的应用效力,实现各级统计机构能够在线共享原始数据、加工统计数据且检索查询数据的目的,增强统计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

4.优化统计数据汇报程序

统计主管部门应以方便基层统计机构填报和使用统计报表为出发点,推进各统计机构联网直报工作,可在统计工作中推广应用电子设备、住户记账器及电子采价器等先进技术设备或者对主要统计专业领域逐渐取消纸质进度报表,鼓励统计人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直接向上级传送统计数据信息资料。合理优化统计数据的汇报程序既能够使统计部门及时获得原始统计数据,又可以有效消除汇报工作中间环节的干扰,进而促使统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的高效完成,提升我国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信息化建设是21世纪的一个伟大进程。为此,统计部门必须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确保各项问题能够得以有效解决。只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维深入人心,员工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质,并能够有效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处理企业的各项事务,才能真正从实际上促进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婉波.对公司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2,4(13):167.

[2]张登兵.统计信息化的绩效问题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16):110-113.

上一篇:教师个人工作小结下一篇:羊脂球600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