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共10篇)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篇1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当老师无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二,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让七、八年级老师顺利上九年级,让高

一、高二年级的老师带高三班,在学校三个年级中逐渐循环。对于非中考或者高考科目的老师,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来荣誉的工作。

第三,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

第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山村中小学学校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外出学习老师归来上汇报课,请其它学校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示范课,本校内开展“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

第六,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学校在抓升学的同时,应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淡化“分数”考核教师,而应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

2.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要有意识地远离职业倦怠。

(1)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要珍爱生命,珍惜工作,尊重同事,赢得敬重。

(2)给自己制定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

(3)树立职业自豪感,“爱”使人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

(4)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是人为造成的,寻找对策。如“问题学生”的出现,家长的不解等,这就正视现实,不回避、不自怨。多一份耐心、爱心就会解决。有的是社会原因,如“购房”“赡养老人”等,这是每个人生都会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有韧性和毅力,不将生活压力带进职业压力中。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篇2

农村教师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多是由压力造成的, 主要有:

第一, 职业压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农村教师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还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长期超荷运转, 不少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极度疲劳。教师的角色多重, 既是知识传授者, 又是班级的管理者;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又是家长的代理人。角色之间的情境冲突、相对封闭性的活动空间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第二, 工作压力。现在农村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 有的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多, 学生普遍越来越难管、不听话, 教师教育学生须小心谨慎。由于种种原因, 农村学校教师专业配制不合理, 一位教师往往要带两三门学科, 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所教学科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 学非所用。长此以往, 教师感到疲惫之极, 职业倦怠随之产生。另外, 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下, 教师的岗位职数都是一定的, 聘上高级教师有一定难度, 因此, 一部分教师也感到工作没有内驱力。

第三, 社会压力。农村教师与社会接触面小, 绝大多数局限于学校和家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社会对教育要求日益增强,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有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 增加了教师的职业疲倦。

第四, 个人压力。部分教师家庭压力大, 上有老, 下有小, 家庭事务多, 工作任务又重, 身心俱疲, 久而久之, 教师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金宋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 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这就像“备土以防水”、“备水以防火”一样。可见, 古人养生的精妙在于“防患于未然”。那么, 作为学校管理者, 我们应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呢?

一、合理期望, 做真实的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赞誉, 皆为尊师的表征。教师被认定为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 社会理想人格的化身。但也因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人格要求, 广大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从而导致他们不堪重负, 产生职业倦怠。

(1) 树立合理的社会期待。这就要求全社会对教师树立起全新的、合理的期望。社会不能以圣人标准看待教师, 不要附带其他教师行业标准以外的角色期待, 而应该将教师职业视为众多行业中普通的一种, 应该以教师所在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从业标准来期待教师。

(2) 树立科学的职业期待。在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中, 学校不要一味地强调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应让教师了解教师事业的艰巨性及各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否则, 当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时, 很容易出现倦怠现象。

(3) 树立自身的角色期望。教师自身也应建立合理的角色期望。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要有正确的认识。尽管担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但是教师必须明白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 会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此外, 还应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做一个真实的人。

二、完善管理, 创和谐的校园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文化基质, 对教师个人的职业情感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大多数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中, 对各种教育教学考试的“率”追求过于看重, 对教师的精神生活关注不够。要防止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就要千方百计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师工作环境。

(1) 开放民主。农村学校领导要有较高管理素质, 不能独断, 要给教师更大的自由空间;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体现工作竞争精神;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 特别是在制定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时, 多倾听教师意见, 鼓励建言献策, 这样才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才有更强的责任感。

(2) 开展活动。列宁曾有一句名言:“不懂得休息, 就不懂得工作。”有良好的课余休息时间, 才可拥有良好的工作精力。学校工会组织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 在活动中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利用“三八”节, 组织女教师开展拔河、跳绳或登山等活动, 不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就会以宽松的心理、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

三、铺路搭桥, 增强自身的素质

心理满足是一个人进取的动力源泉。尊重教师的需求, 有助于他们工作情绪的调动和工作态度的端正, 在摆脱平庸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展示才华、创造成绩。学校领导要不吝对教师所取得成绩的赞誉, 要搭台帮助教师去创造价值。

(1) 帮助与肯定。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更是带领教师走向成功、给教师施展才华的圣地。作为管理者, 校长要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 多一分理解, 少一分埋怨;多一分指导, 少一分指责。通过自己的领和导, 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引领他们在岗位中成才、在专业中成长、在事业中成就。对教师取得的可喜进步, 学校可以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予以鼓励和肯定。“不患荣誉多与滥, 只愁教师少业绩”, 让教师在进取奋斗之后能体验到情感的满足、精神的欢娱、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教职工持续的上进意识。

(2) 学习与底蕴。一所学校, 师生读书的习惯、读书的热情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 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农村教师也不例外。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好读书的学生。因此, 对于教师, 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读书指导: (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在无私“奉献”的同时注意努力“汲取”, 变教为学, 变阶段性培训为终身学习, 最终才可能使“一桶水”变为“长流水”。 (2) 搭建网络学习舞台。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 要读一些报刊杂志, 更要阅读网络, 从中获取丰富信息, 了解国家大事, 知晓社会动态, 感受前沿信息, 为自己增添文化底蕴, 为课堂增添灵动气氛。

四、点拨鼓励, 养生活的情趣

柏拉图曾经说过:“一个人工作与休闲的比例要做适当分配, 才可以在整个人生及日常生活中过得充实、有满足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的熏陶, 还在于人格的熏陶与培养。学生从教师的兴趣爱好中可以窥见教师的人格及内心世界, 它对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发展有着深刻长久的影响。我们有许多农村教师虽然有职业倦怠心理, 但又不得不做, 因为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生存。作为学校管理者,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们在工作之余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或是养花、垂钓、散步, 或是摄影、书画、旅游等, 因人而异。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味到别样的情趣、获得精神的满足, 自然而然地, 生活质量提高了, 自己的抑郁心情也会变得“豁然开朗”, 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我们相信, 快乐阳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把快乐阳光传递给学生, 拥有生活情趣的教师也会培养出拥有生活情趣、健全人格的学生。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篇3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如通过媒体宣传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呼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等。

教育管理部门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引导教师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引导教师关心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正确认识那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人和事,正确面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部门应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业化、正规化。首先,在师范教育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使所有新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其次,在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增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考试,使心理健康知识成为教师职业资格的通行证;最后,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中,编写适合在职教师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通过相关培训,使教师能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形成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具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能力。

实施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1、进行有效的组织变革,形成健康的组织功能。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明确规定教师的岗位职责、澄清期望,防止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减少各种非教学性的、可能增加工作负担的繁文缛节和日常文书工作及其程序条例。让教师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既能使参与者感到尊重和信任,又能汲取有利决策的宝贵资源,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猜测、揣摩,从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学校管理者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优胜者得到该得的奖励。要善于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各阶段各层级的需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困难困惑。

2、物质和精神两手抓,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学会赏识教师,信任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通过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如进修、同事互助或教学督导,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想方设法去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包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园里的一革一木,处处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你好吗?”“我尊重你!,点滴都是情,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再者,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既增强团队意识,又使教师疲倦的身心时常得到一定的缓解。

3、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点,随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学校在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可以定期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为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调整心态,关注自身健康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当面对令人头痛的学生和挑剔的家长,以及无聊的会议和批改不完的作业时,我们可以换一种积极的眼光看世界,多关注学生和工作中的积极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1、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教师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不要期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通才,要允许自己犯错误。

2、努力提高职业能力。这是战胜压力的根本。教师要面临一系列要求和挑战,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3、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忙而不乱,紧张而有条理地完成工作安排,是对付压力的关键。要善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 篇4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有些教师寻找途径,最终离开了教育职业。其他教师觉得除了以越来越低的效率继续教学以外,别无选择。

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更加规范,教师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但是有的教师不同程度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的教师存在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也就是说,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职业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职业主体不能应对工作挫折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时所处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为: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或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在情绪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过高的期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所从事的是助人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助人职业者的倦怠程度远高于其他职业者。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校管理的滞后。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首先,学校有的管理思想不够明确,做形式的事情太多,增加了教师的许多压力。其次,有的规定没能考虑到人本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随意性强或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绝大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教师的负荷量,也促使人际关系复杂,并诱发急功近利倾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

3.学生问题的困挠。如今的独生子女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其次,班级人数较多,程度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化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教条,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

4.家长过分的苛求。一部分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成才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通常在独生子女的学生群体中有着这样两类家长: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措施,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另一类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甚至用媒体舆论来谴责教师的行为,无限上纲,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为退化,工作士气降低。

5.教师职业特征的影响。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以社会性为主,即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是绝对的等价交换,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外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没有明确的休息时间,客观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其疲劳状态不易得到完全消除,日积月累,在身心两方面都容易形成倦怠和疲劳。

6.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另外,教师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群体,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个体身心健康。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它带给教师情绪上的困扰,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消极、感伤的心境,严重损害和威胁着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个体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职业倦怠及由此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对部分后进生歧视、排斥及采用强制手段管理班集体等将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安徽电视台曾报道过一个案例,安徽长丰的一所小学发生了一桩令人发指的血案,一名女教师,在学校的宿舍里残忍的杀害了三名小学生,然后自己割腕自杀。案由是,该教师不久前被教育局从另一所较好的学校调到该校,以充实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而该教师为此闷闷不乐,心理抵触,产生倦怠情绪,短短的一个月转化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变态,攻击社会,从而犯下滔天大罪,毁灭了三个家庭,也毁灭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情绪的传染是很奇妙的,其感染的速度比流行性感冒还快,它既不是空气对流传染,也不是接触传染,而往往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的心理意会,就达到传递的效果,有的人就很注意这一点,比如:一对小夫妻在新婚的门前贴着一个纸条,上面写到:“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请带回快乐。”可想而知,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会充盈着整个家庭的空间。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描述了情绪的传递,叫“踢猫效应”:某公司的一位老总,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并扣了车子,这位老总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把销售经理训斥了一顿,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将秘书叫到自己办公室教训了一番,秘书无缘无故地挨训,一肚子气,就全部把怨气发泄在接待员身上,接待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猫挨了主人的一脚窜上了马路。刚好路过的司机吓了一跳,赶紧猛打方向盘,结果正好把被扣了车子,步行回家的公司老总给撞伤了。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果,还是自己承担。

对学校来说,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果,还可能影响到所教的学生,致使学生发生学习倦怠,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方向。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使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这就是我们讲的职业倦怠的恶性循环,不仅仅是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更是一种对工作有极强破坏力的不良因素。

(三)哪种教师类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那么,哪种类型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呢?我们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人由于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将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即以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型,服务杜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从对这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来看看什么样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第一种“生存型”教师。

处在生存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来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在这些教师看来,教书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生的大脑里,就像是把书从这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因此,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不过的方法,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日复一日的教学,不过是多年以前备课内容的再次复述;每天的上课不过是书本知识向学生头脑的强行填塞,长期机械的劳作确实使他呈现出一种如工匠般的熟练.但是,这种熟练不但没有给他自身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有益的形响,反而使他由于思维总是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灵性和活力也被磨灭。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不仅不能使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教师职业中得到幸福与快乐的享受。

简单重复,机械复述,单调乏味,枯燥之极,任何人都会产生倦怠感,应该说,这就是我们产生职业倦怠的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原因。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一类教师从感情上提不起对教师职业的兴趣.虽然也在忙忙碌碌地工作,但他仅仅是在履行职责。对于他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工资而做的“交换”,他无法触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之中,他不是以学校主人的身份出现在校园里,也不是以学生朋友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他更像一个“临时工”.以一种短期的姿态在学校工作。他所关注的不是教育的改革、学生的进步,而是自己的待遇和他所认为的更好的发展机会。

热情和兴趣的丧失,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这本身就是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心理衰竭前兆。

显然,如果我们的教师始终处于上述生存状态的话,职业倦怠就不可避免,应该说,这样的人生一辈子,仅仅是活着而已,是非常痛苦而可怜的,是非常凄惨而悲哀的,是没有幸福而言的。第二种“享受型”教师。

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这些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这些教师已经把他们的兴趣与自己的事业放在上同一个砝码上.因为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无怨无悔地当一辈子教师。

第三种教师,就是发展型教师。

“发展型”的教师,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的人,是那些热爱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因此,拥有这些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幸福,校长的幸福,学校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运。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应努力使每位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有本领,有能力,真正地从自己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寻求到幸福和快乐。

三、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关键在个人 篇5

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所以,要更好地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理应从以上几方面着手。但我们都很清楚,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从根本上变革,竞争压力、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期望这些方面是很难得到根本改善的,而考试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改革的。因此,正如俗话所说,打铁得自身硬。要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教师个人的努力。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作为教师个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此外,还应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多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多与社区邻里保持联络,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联系,分享教学经验;等等。

3、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六堂必修课 篇6

有人说:“一切阅读,都不过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是的,借这本书,浇灌了我即将干涸的心田,它给予我的,是拨云见日后的开阔,是杂芜去除后的宁静,是重负释放后的安然,是了悟之后的恬淡。

我,多么幸运,在被“职业倦怠”困扰的今天,遇到了一本好书——《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六堂必修课》,从中找到了对抗职业倦怠的方法。

其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

顾名思义,“悦纳学生”就是高兴地接纳学生,无论他的优点,他的缺点,教师都应该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去对待。文中告诉我们,教师要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多给学生真正的自由,给学生发展的空间,理性对待学生的错误,以一种积极、多元的视角看学生。

读了《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这一节后,我想到教师对“差生”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常为“差生”所累,认为“差生”一无是处,无药可救,在努力一番无望后,终归无可奈何地放弃。“所谓的‘差’只是反映在某方面不是他的强项或他在某一方面潜能还有待开发。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发掘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学生不行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思考过吗?我们是否用心观察过,他们在别的方面或有突出的表现?

文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奥托.瓦拉赫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教师说他难以造就文学之才。而他改学油画,可成绩仍是全班倒数第一。但化学老师却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学化学,他的智慧之花一下子被点燃,最终获得成功。

《“问题学生”不是问题》一节,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也不断回味。因为我目前正在遭受“问题学生”的困扰。课堂上,经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老师说一句,他在下面重一句,惹得全班学生笑,课堂好“热闹”。作业本,基本不写不交,你要,早有话对付你。甚至,随意逃课,出入自由。我知道,这属于“问题学生”,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曾经有老师在办公室说,班里没有问题学生,学习风气正,课也好上多了。还有班主任因一时走运没有赶上“大名鼎鼎”的“问题学生”而窃窃自喜。而,“问题学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文中说: “‘问题学生’具有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求知欲、自尊心差、意志力薄弱等不良习惯。由于学习不如别人,产生消极意识,和好学生在一起总有自惭形秽的感觉,因此,他们常以各种捣乱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视。而且,问题学生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这段话告诉我们问题学生的特点和产生的根源,我们可以由此思考从哪里下手,做怎样的工作,来解决这一难题。

不由想起一个非常打动人心的节目——《变形记》,该节目中的主人公大部分是“问题孩子”。从节目中我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对生活充满着爱,只不过由于家庭、社会或其他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由于剧组独出心裁的引导,孩子们受到震撼,走出心灵的“孤独”,最终回归自己。真为他们高兴,正如书中所言:多一点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次关心,多一回尊重,多一句夸奖,“问题学生”就不是问题了。

其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会悦纳生活

“悦纳生活“就是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无论好也罢,坏也罢,都坦然面对。而这种心态,是摆脱”职业倦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读完这一章,我感到个人“心态的平和与阳光”非常重要,也让我很受用。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当遭遇某些事情时,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而这却是大部分教师最缺乏的。今天,社会浮躁,学校也心浮气躁,或明或暗的竞争,或多或少的不公,都在紧绷着我们已疲惫不堪的神经,那么,我们如何能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那就是要学会炼就平和心态。

曾经读过“边走边唱”老师的博客,透过她从容如水的文字,我看到她的平和与阳光,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的“特级教师”荣誉引领许多老师的羡慕,她却安之若素,这让我心中叹服,也受到某种影响。

本书中的一些话足以让我找到方向。“要有一颗平常心,冷静客观对待学生。”“要全面认识自己,不因一些成绩居功自傲,不因一些才干而恃才傲物,不因一时的失误而自怨自艾。”“平和对待目标,不要急功近利。”“面对逆境,要坦然面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懂得,只有平和阳光的心态,才会使工作越来越顺利,才会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才会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逆境正是一个人得以锻炼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不怕,在逆境中,我勇敢前行。

其三,树立崇高的职业观,学会悦纳工作

因为切身体会到了当教师的苦,所以,心有余悸,常抱怨自己当初一时糊涂“选错了职业入错了行”,这个思想一直在作祟,所以,不想倦怠都难。今天,看书中所言“当教师真的挺好,只是我们有时候身在福中不知福”,心不由一动,接着读完本章,我发现当教师竟然有那么多的好。

就像母亲的喃喃低语,慈爱有加。

她告诉我: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她告诉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她告诉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文中老师们激情洋溢的随笔,也时时激起我心中的热情和希望。张占国老师《有一种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韩玲老师《当老师真幸福》,读来令人沉醉神往。我看到,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虽是繁琐的,但是快乐的,虽是复杂的,但是愉悦的。他们的笔下,教育变得如此生动鲜活,幸福美好。

我想,对于“一心只为稻粱谋”的老师而言,教育的美好是看不到的。用心感受工作的点点滴滴,和学生一起经历生命成长的历程,才能体验到教师特别的幸福。

历史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及克服 篇7

一、历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机械性的应试评价体系。

在机械性的应试评价体系下生动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历史课特有的育人启智功能被严重遏制。历史教师被迫去追求一节课内知识的记忆量和应试能力的提高程度,而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被弱化。这是很多历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由于各类历史考试始终是对知识点的重复记忆性考查,因而教师久而久之对背诵式历史教学产生了厌倦。在一些历史教学的报刊里,每每刊登一些历史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引经据典,激扬文字,以痛心疾首的措辞,强烈地谴责一线历史教师的机械、保守和死板。诚然,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有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习惯者,但在教育观念更新的大背景下,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渴望自己的教学能富于生命力,能给学生以某种启迪。但时至今日,历史教学的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在课堂上灌输知识,以强制性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有识之士痛呼“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于是,易中天教授的讲座成了一些人追捧的对象,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像易教授那样讲,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灌输。其实,一线历史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想。但是,如果哪位历史教师真的像易老师那样上课,恐怕他离下岗也就不远了。在现实的应试课堂教学中,短短四十分钟时间内根本就不容许教师作太多情节性的描述和扩展,大量的知识点必须一一落实,并巩固训练到位。所以,大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地展示自己的学问,而在应试之下的中学教师却不得不谨小慎微、老实巴交地贯彻各项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承受各种指责。一些有才华、有激情、知识功底深厚的青年教师,在刚开始工作时还是颇有生气的。但是,经过一些年的应试磨炼,也就退化得差不多了。所以,谈论每一件教学上的事情都不能脱离教师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一线历史教师的教学困境呢?在激烈的应试竞争面前,可怜的教师因为零点几分之差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所以,教育理论家们的确为一线教师设计了美好的方案,但是,考试评价的标准不改变,这些方案是很难实施的。

2. 学科管理和评价上的失当。

在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历史课往往被列为“副科”,很多学校课时被一挤再挤,在极为有限和宝贵的授课时间内,教师实在是不敢再逾越雷池一步了。一些历史教育理论家们在高谈阔论,他们为一线历史教师设计了种种美好的教学模式和目标,但是他们可曾弯下腰来数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第一线,去认真地体会和实践他们的理论;可曾到那些生源较差的中学去观察一下历史教师所面临的艰辛、所承受的歧视和无奈。因此,传统的主科、副科管理观念,是导致历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非专业的错误认识,很多教师甚至不少校长都认为“只要是一个人都可以担任的历史科目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的专业性与非专业性之间的差别在表面上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显著,专业历史教师的价值被忽视,以至于不少大学本科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被迫改行去教语文等科目,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而非专业历史教师粗放式历史教学所造成的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在短期内无法被发现,当多年以后成为明显的社会问题显露出来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补救了。此外,历史教学内容带有很大的重复性,如果教材不发生改变的话,教师多年重复同样内容的教学,一旦不注意思考就会陷于机械重复的困境,原有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这些也都极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此外,历史学科在部分学校校内绩效考核中一般被核定为一个极低的系数,这导致历史教师的绩效收入偏低,从而影响了历史教师的积极性,造成职业倦怠。

二、历史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

1. 改变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

在现行的小学和初中教学中,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已经逐渐趋于格式化。教师怎样教,试题怎样考,评价的着眼点是什么,似乎一切都已经确定,每年只要按照原有的定式重复强化就可以了。历史教学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常见考点,也几乎都形成定式。教师只有凭借经验去落实考点,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一旦把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加以改变,强调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感受和评价,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则历史教学是可以获得新的生命力的。

2. 开展有价值的教研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教师从枯燥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呢?那就是让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确,从事教研可以使教学工作充满乐趣。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已成为教师常教常新,摆脱职业疲倦困境的有效方法。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历史教师终身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永不衰竭的教育冲动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历史教学是一个必须认真严肃地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对他们而言,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教学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未探索的心灵世界。因此,开展切合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可以唤醒教师的历史专业智慧和职业情感,而教研之后取得的成就又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这样,职业疲倦感也就在成功的快乐中消失。

3. 强化以阅读为核心的自修学习。

加强阅读是教师自修的重要方法。尤其是非功利性的阅读,对于教师摆脱枯燥乏味的单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如果数十年不变地从事历史教学,那么其所教专业知识就会形成一种定式固化在其脑海里。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学科疲倦和学科惰怠也就随之产生,其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就会陷于僵化甚至退化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自我学习,提高职业意志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里,极为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阅读,通过阅读使新的历史知识和观念如甘泉般滋润教师的专业园地,使教师获得精神世界的新鲜空气,使其知识领域得到充电。因而,只有阅读才能使历史教师对本学科保持永不衰竭的探究动力和学科兴趣,才能常教常新,常教常变,常教常活,才能以历史专业的意识来定位自己的教学。

4. 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在当今背景下,历史教师怎样保持自己的本来面貌,把亲切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传递给学生,这是一个关系到历史学科生命力的大问题。教育大师说过:“我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奋斗在历史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仍然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赋予历史课堂蓬勃的生机,因为历史教师毕竟是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在顺应考试要求的同时,四十或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已为我们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更不用说还有更为广阔的可资利用的课外时间。

激发学生领略历史的方法很多。在课堂上,要把历史学科扣人心弦的人文性拨响在整个教室。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有的生动而活跃,有的深刻而严肃,也有的平淡而枯燥。毫无疑问,要把历史长河的重要处、转折处、深刻处、苦难处、神秘处、激动人心处、催人泪下处展示给学生。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浓重的历史人文情节,倘若我们以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情感倾注到历史课堂中,则历史的一切就会因为我们的传递而充满生命力,冰冷死板的历史知识被我们的热情烘烤之后使学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璀璨。

克服教师成长中的职业倦怠 篇8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所谓的“倦怠”现象,其实有时也会在正常人身上出现,一般指精疲力竭、精力不济及失去对工作的兴趣等。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来自长期的压力和周而复始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具体症状有:

(1)生理症状。此方面的症状反应出生理能量的消耗状态,主要表现是耗竭感、缺乏精力、持续疲惫、虚弱,同时,也表现在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产生偏头痛、肠胃不适、失眠等。

(2)情绪症状。感到沮丧、无望和失去控制感,想逃避但又犹豫不决。

(3)行为症状。如人际关系上变得退缩,难以合作共事,摩擦增多等,厌倦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看不惯身边的人和事物。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个体适应得好,则压力就会有减少,人格获得成长,自尊也会提高;如果适应得不好,则压力加大,甚至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而对个体产生负面的影响,“将人击垮的经常并非巨大的挑战而是琐碎事件构成的倦怠”。

2、教学情境问题

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四分之三的教师认为纪律问题对他们实施教学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中小学教育还无法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些名声较好的中小学每一班都存在超员问题。随着学生行为和评估、达标、检查等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教学管理上,但仍然难以明显地见到成效,教师的报酬也没有使教师感到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

3、学习管理问题

在有的学习中,由于管理水平不够,或者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以及一些规章制度,奖惩方法,教师配置分班不平衡等,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劳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现出失望和无助感。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教师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

4、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职业能否适应,也有个体差异。有的教师本身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有的存在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

(三)预防与解除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视工作压力与倦怠的存在,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对策略之前,教师都要对压力与倦怠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应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人的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了解到事业发展的可能性与局限性,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专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师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教师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会有七情六欲。只有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我,才能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工作性质有合理的估价。教师培训机构应提供参观、学习和讲座的机会,让一些教师自己讨论和分析,从而客观地评价,认清教师的职责所在。

2、学会放松自己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在压力面前,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还要有效。除了日常的做操、散步、洗热水澡等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的技巧,通过反复的练习,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可以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调节因紧张而紊乱的生理心理功能。

3、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地消除职业倦怠问题。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暴露于压力情境的时间,使得教师有一个空闲的时间来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体育锻炼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客服自己的无能感。

4、寻求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当其他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有朋友交往、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当教-师受到较大压力时,不妨与家人、朋友事实和同事一起讨论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及情境进行重新客观的审视,从而增强乐观的因素,减少无助感。另外,一些消极情绪在与家人、朋友一起时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与紧张的情绪是有好处的。

5.加强管理能力

克服职业倦怠心得体会 篇9

从教30几年,自己觉得永远是优秀的,师德师爱能够从自己身上体现,责任也能从自己身上表现,如:86年结婚是自己人生大事吧,周日为结婚日期,头天下午我还给学生补课,周一就上班了,没耽误学生一节课。平时也很少休周日的,有时间就给孩子们补课,工作日每天可以说早上班晚下班,学校、班里是事情不处理妥善不回家,真是忘我的工作……

教育教学实际中自己也是把工作当成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体验着教学的幸福,并以多元的方式克服了职业倦怠,以多姿多彩的幸福观继续成长。平时,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对待教学,精彩地演绎着每一节课,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总是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祈盼的情怀,总是用微笑传递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透过教师智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这样呵护、尊重每一名学生,学生健康成长了,成才了,学生及家长的赞誉有了,便使得自己也感受到了自己仍在成长成才,也便有了幸福感,工作的动力也随之加大了。

再有就是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减缓、克服职业倦怠的理想途径,工作中能够得到理解,就能感受到成功,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那么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有了幸福感,就能很好地克服职业倦怠问题,自己就能轻松地走出职业倦怠,远离职业倦怠。如今,受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工作中自己的确有忽冷忽热现象的出现,但,继教开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也升温了,通过继教学习,通过反思对比,通过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年会,看到那些边远山区学校的环境、设施等还停留在自己上小学时的那个年代,加之与同行们的交流,觉得他们的待遇与自己还相差也是很多时,自己再次有了幸福感,有了幸福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如今萌发出的阴影造成的职业倦怠;想想前些年自己包班每周33课时都是自己完成任务,而眼下自己每周只有10几课时,觉得幸福感还是有的……

如何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 篇10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严重影响这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成长。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篇文章将从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不良影响及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

成因

症状

影响

干预对策

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马斯拉奇(Maslach,1982)在其书中最先提出职业倦怠状:

“不愿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工作、经常做逃避现实的白日梦、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持挑剔、冷淡、粗暴的态度、失去工作热情、麻木不仁、持续下滑的工作效率、将自己的不行归咎于别人、觉得无力改变现状。”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据总结,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一 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至今没有一公认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长期疲劳、肌肉紧张、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决策技能的降低、信息处理能力下降、时间知觉失调、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对工作敷衍了事、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抱怨与玩世不恭、降低效能、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否认或责备、愤怒与压抑、偏执性、强迫症状、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合理的预防、积极的应对以减少和消除职业倦怠,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两种重要途径。

(一)个体的自我干预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个体干预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和态度改变等。在具体生活中,个体干预的方法可以列举为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育锻炼要有规律和持之以恒,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和你顶嘴,或因学校某些不公平的事让你愤愤不平时,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没有挫折就失去了奋斗。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声:生命太短暂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便会豁然猛醒,悟透人生。

(二)组织的有效干预:其思路是通过削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职业倦怠。

从学校方面来说,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尽量好的环境,给教师尽量多的关心。设想,如果一个好的教师得到领导、同行更多的关注鼓励,那么他也会因为即得荣誉而继续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荣誉和更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不断的超越过去获得新的荣誉。相反,成绩平平的教师,得不到领导与同行关注、肯定的教师,可能就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得到认可而丧失自信,丧失动力。前者会因为较多荣誉而进一步努力,再得到更大的成绩,从而快速地成长。而后者可能就会落落无为,虚度日子,把一切都当作任务,失去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当感觉工作是一种幸福时,自然永远不会对之感觉厌倦。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

上一篇:802班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关于冬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