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1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腿痛范畴,是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的病变,而且突出物往往向后突入椎管内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并使之产生反应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常发生于20~45岁之间,尤其是男性和重体力劳动者为多见,是骨伤科领域里的常见病、多发病。自1985年2月~2001年3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85年2月~2001年3月,住院治疗共210例,疗程最长的为1月,最短的为1周,男154例,女56例,男女之比为2.7∶1。发病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0岁,以25~5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为25年。1.2 诊断依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了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0例,其中,男123例,女87例;年龄19~68岁,平均52.4岁;84例涉及腿部患处在足太阳膀胱经,98例在足少阳胆经,20例在足阳明胃经,8例属于混合型。对照组210例,其中,男109例,女101例;年龄20~70岁,平均52.9岁;81例涉及腿部患处在足太阳膀胱经,99例在足少阳胆经,22例在足阳明胃经,8例属于混合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每日口服1次腰痛宁胶囊,对腰部进行1次/d的牵引治疗,时间为0.5 h[2]。

1.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和按摩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

1.2.2.1 针灸

指导患者俯卧在病床上,用2寸毫针在患者脊椎旁边半寸的地方刺入,根据不同患者突出部位的不同以及不同的神经反射位置,针刺的位置也存在差异[3]。依据患者不同的突出部位以及不同的神经反射位置,针刺的位置也有所不同。例如位置在臀部以及腿部外侧的患者,首先应该在患者L4~L5旁0.5寸处进行丛刺,然后依次针刺环跳、风市、阳陵泉以及绝骨等穴位;位置在大腿后面一线窜麻痛的患者,应该先在患者L5~S1旁0.5寸处丛刺,然后依次针刺秩边、承扶、承筋、承山、委中等穴位;位置在大腿前面一线窜麻痛的患者,应该先在患者L3~L4旁0.5寸处进行丛刺,然后依次针刺伏兔、血海、足三里以及梁丘等穴位[4]。

1.2.2.2 按摩

针灸后,暂作休息对患者进行按摩。指导患者俯卧在病床上,露出腰部并在此涂润滑剂适量。医生双手重叠在患处按摩,横摩、竖摩的范围都在20 cm左右。横摩50次时,进行竖摩5次。重复进行,按摩时要注意手上的力度,宁轻勿重,用意勿用力[5]。

1.2.2.3 功能锻炼

在患者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告之用腰部带动髋部,做圆周运动。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简单有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此法用时可以从10 min~1 h不等[6]。笔者将此方法称之为转腰运动,这种辅助的治疗方法,是多年来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结论。

1.2.2.4 基础锻炼

(1)每日做1次或者2次飞燕式辅助康复,10~30遍为1次。(2)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倒走训练,在不感到疲劳和行动有障碍的时候练习。(3)每日进行1~2次的三点式锻炼,锻炼时间在起床以及睡觉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判标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腰腿痛完全消失,恢复工作能力,至少步行2 000 m被视为治愈;腰腿痛有所好转,改善腰部的活动能力被视为好转;病症没有变化被视为未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进行对比,统计其治愈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治愈187例,好转23例,无一例未愈,总有效率高达100%。对照组中,治愈93例,好转75例,未愈42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与疗程的比较

两组患者1个疗程和2个疗程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按摩配合功能性锻炼可以缩小患者的疗程,并且提高其治愈率。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椎间盘组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老化,一旦遇到外伤、受寒等因素,就会破坏和松弛纤维环,椎管或者神经根管中的髓核就会突出,将神经压迫,导致神经组织发生变性、功能障碍以及诱发炎症,这样就引起了患者腰腿疼痛以及麻木等一系列症状[7]。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可导致患者不能正常工作,严重者甚至连简单的生活都不能够保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

我院采用针灸按摩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组210名患者中,治愈187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此病的患者相比,治疗效果要好很多。从表2可以看出,针灸按摩配合功能锻炼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显著作用。这是因为,针灸可以使患处形成电流场,随着病变的硬膜与神经根到达病处,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从而使无菌性炎症消除,快速缓解了疼痛感。按摩可以活血化瘀、打通经络、调节气血,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8]。腰部转动运动可以让腰部肌肉放松,增强弹性,有力地锻炼了腰椎脊间的韧带,使腰椎正常列线恢复,让突出物和神经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对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常规的辅助治疗是由飞燕式、倒走以及三点式等动作组成的[9],然而本文提到的转腰运动与常规的锻炼方法有本质的区别,效果更是十分显著的。常规的辅助治疗方法只具有单一的运动方向,仅仅只针对腰背肌进行锻炼,虽然有利于预防腰椎病,但是经常练习会让腰部肌肉变得僵硬并且弹性减弱,对患者的腰椎脊之间的韧带锻炼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也不能让腰椎的正常列线得以恢复,突出物和神经之间的关系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但转腰运动却将以上问题都完美地解决了。

转腰运动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功效,是因为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再做转腰运动时腰部的肌肉以及腰椎的关节都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致使腰椎部椎间盘的韧带以及关节中的血液循环加快,这样一来不但对局部炎症导致的淤血以及水肿起到促进吸收的作用,还会使其自行还纳突出或者膨出的椎间盘,从而让腰椎的正常解剖序列得以恢复,让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得以缓解[10],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灸按摩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且操作容易、价格便宜,可以适用于大多数患有此病的患者,因此可以应用到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针灸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20例于2005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10例)和对照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取针灸按摩配合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治愈93例,好转75例,未愈42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愈187例,好转23例,无未愈患者,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个疗程和2个疗程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1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救治,并且总有效率达100%。此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操作容易,价格便宜,可以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针灸,按摩,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

参考文献

[1]张倩如,程建东,艾宙.夹脊穴深刺加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预后判断[J].中国针灸,2004,24(4):226.

[2]李洁.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6):23-24.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

[4]陈佑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5]陈先妗.牵引配合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1997,18(3):181.

[6]谢宜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按摩与导引,2008,24(7):37.

[7]黄锦文.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4,16(8):34.

[8]余宜春.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3):297.

[9]金彦,刘冬霞,李秀英,等.中药配合坐姿定位旋转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8症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108-109.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3

资料与方法

诊斷及排除标准:所有病例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排除合并妊娠;大块髓核突出,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有其他手术指征。

本组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4~74岁,平均5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天~20余年,平均5年;有慢性腰痛史34例,有急性腰扭伤史6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间盘CT检查,影像学提示,均有腰椎间盘突出,2例合并椎管狭窄,查体均有患病间盘腰椎间隙棘突旁深压痛且部分可引起或加重下肢的放射痛。

治疗方法:①静脉用药:将5%葡萄糖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及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七叶皂苷钠10mg,1次/日,静滴,共7次。②中医药治疗:予中药方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药10g,当归10g,续断15g,狗脊15g,杜仲15g,牛膝15g,红花10g,川楝子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10天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2~3天,续服下1个疗程。若血虚重用当归,阳气虚重用黄芪,肾虚者加淫羊藿等,疼痛剧烈加用制川乌、制草乌,下肢麻木者加用鸡血藤。③针灸治疗:取患侧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昆仑。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腧穴消毒后,用华佗牌30号2~3.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进针,采用提插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1次/日,10次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1]:①治愈:腰腿痛麻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②好转:腰腿麻木减轻,腰功能活动接近正常;③无效:原有症状未减,体征仍存在。

结 果

本组患者40例,治疗时间为静脉用药1个疗程,中药治疗2个疗程,针灸治疗2个疗程,治愈24例(60%),好转14例(35%),无效2例(5%),总有效率95%。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椎间盘周围神经根及软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从而产生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通过静脉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发处,丹参活血散瘀通痹止痛舒经活络,促进筋脉气血运行,七叶皂苷钠有效地减少炎性物质渗出,降低神经根水肿,促进神经根的修复。针灸治疗可舒筋通络,使气血正常运行,消除肌肉紧张和痉挛,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的腰腿痹痛范畴,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多归之于肾气亏虚、先天肾气不足以及劳役伤肾;外在因素多归之于外伤血瘀、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等。概括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凝,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寒湿邪淫,跌扑闪挫等作为诱因致经络闭阻,气血瘀滞,引发腰腿痛,此为外因,属“标实”,肾精亏虚是病之本,是“内因”,属“本虚”。故选用活血化瘀止痛,补肾强筋之中药方。中药方中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益气养血,续断、狗脊、杜仲、牛膝补肾强筋壮骨;红花、当归、川楝子行气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在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40岁重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L4~5,L5~S1之间最多见。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此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收效显著,有2例无效均为合并椎管狭窄,且病史长年龄大,故难以恢复。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4

摘要:目的:研究理疗配合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单纯牵引法和理疗配合牵引治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通过统计治疗有效人数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痊愈40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组痊愈15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41%。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理疗配合牵引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综合理疗;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以称为腰椎间盘破裂症[1],该症状经常出现在青壮年身上。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向一侧或者两侧下肢呈放射状疼痛并出现腰腿活动障碍的情况。在临床上经常有多种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情况出现。而在临床治疗中,如果仅采用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效果一般。因此我院对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理疗配合牵引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患者,分别进行单纯牵引法和理疗配合牵引治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年龄范围为20岁~70岁,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5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岁~65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5~70岁。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牵引手法治疗:牵引力由小(体重的30%)逐渐加大,按照患者的承受能力和病情对牵引力进行不断调整直到最大(体重的55%-100%)。牵引治疗每周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0分钟。观察组在单纯的牵引手法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理疗:通过超短波治疗、低固波治疗、热磁振治疗和手法推拿方式。在牵引治疗后静卧5小时开始,每天通过超短波治疗和低固波治疗30分钟;热磁振发温度需要及时调整到47℃-61℃时,能够使患者感觉最舒适,温度调节从低到高,之后每次治疗都采取固定的温度,一次15分钟-2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要将热磁垫放置到患者疼痛感最重的地方,并开始每日一次采用中医推拿的手法对痛处进行纾解、修复和调整。

1.3疗效判定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疼痛现象,能够恢复正常的身体活动。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不明显,身体活动基本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出现好转,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能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无效:临床症状完全没有得到改善,疼痛感增强,不能进行身体活动。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70例患者,其中痊愈40例(57.14%),显效20例(28.57%),有效8例(11.44%),无效2例(2.85%),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组70例患者,痊愈15例(21.42%),显效30例(42.85%),有效15例(21.42%),无效10例(14.28%),总有效率为85.41%。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腰椎的健康对于人类的正常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腰椎体中,椎间盘的髓核的水分、有机弹性成分含量以及纤维含量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降低,逐渐出现弹性降低和结构松弛等无法逆转的退行性病变情况。在没有受到损伤的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在120年间不会出现病变的情况。但现在社会中,人们都在从事着各种必须承受外力的活动,且社会压力和工作负担都较大,加上人们缺乏健康知识,对椎体的健康有所忽略,所以导致椎体的退行性病变加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患者腰椎间盘的退行病变或椎间盘在发育上存在缺陷,其二是患者由于过度劳损,出现了腰椎间盘损伤现象,并受寒。大部分患者是因为长期没有运动,对椎间盘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而患病。此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向一侧或者两侧下肢呈放射状疼痛,并出现腰腿活动障碍的情况。对于此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受年龄和基础疾病的限制,一般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采取保守治疗,也就是主要以牵引治疗为主。多年的临床研究表示,单纯的牵引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开始将综合理疗引入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一般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开展。

综合理疗是通过超短波治疗、低固波治疗、热磁振治疗和手法推拿方法,来探讨物理方法的治疗效果,物理治疗通过仪器再加推拿来配合牵引治疗,取长补短,使得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

本次治疗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无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5.41%)。两组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本院70例腰椎肩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理疗配合牵引方法治疗后,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礼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0岁。治疗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2~59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1)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放射性下肢痛,腹压增加,疼痛加重;(2)脊柱侧凸,在病变节段的症状侧椎间隙有压痛,重者可引起下肢放射痛;(3)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L3~4椎间盘突出症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5)X线摄片呈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问隙变窄(前窄后宽),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骨性疾病。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和定位能提供可靠依据,必要时可行MRI扫描或椎管内造影等检查。具备以上前4项中2项以上以及第(5)项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1)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的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严重过敏性体质、结核病、溃疡病及感染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骶椎管穿刺疗法。用生理盐水20~30 ml,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1 000μg,地塞米松10 mg。滴注后平卧30 min,每周1次。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根据体质调整注射速度及剂量,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3周为一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基本方剂加减配合服用,并使用中药热敷。独活寄生汤:药用羌活12 g,独活12 g,锁阳10 g,狗脊10 g,川断9 g,炒白15 g,鸡血藤10 g,当归9 g,赤芍9 g,延胡索9 g,全蝎3 g,补骨脂10 g,木香10 g,红花6 g,秦艽12 g,乳香10 g,陈皮6 g,甘草6 g,水煎至250 ml,每天2次口服,每次20~25 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中药外敷:生川乌15 g、生草乌15 g、伸筋草30 g、生南星20 g、川芎15 g、红花10 g、制乳没各15 g、川桂枝10 g、广防己15 g、怀牛膝10 g、青艾叶10 g、威灵仙20 g、粗盐50 g。

将以上药物加白醋150 ml拌匀装于一布袋中,上锅蒸热,敷于腰腿患处,每次每部位25 min,每天2次,每剂药使用3 d,连用3周。

1.5 疗效标准

依据国际Maenab及Watts标准[3]。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可达80°以上,肌力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良:症状基本消失,仍残留轻度的疼痛、麻木症状,直腿抬高达60°以上,可基本复原工作。可:症状部分消失,腰部活动及直腿抬高试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骶管注射将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注入硬膜外腔,可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缓解肌肉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排泄,分离瘢痕组织粘连、减轻神经根压迫,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起到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作用[4]。

腰椎间盘突出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痹症或腰痛的范畴[5]。独活寄生汤方中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枝、茯苓宣痹止痛、祛风寒湿邪;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营[6]。此方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可为标本兼治,是治疗腰腿痛的理想良方。中药热敷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散寒行湿,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对炎性反应物质的吸收。

本研究发现独活寄生汤、中药热敷联合常规骶椎管穿刺疗法能够有效地使患者炎症消除,疼痛消失而康复。中西医结合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显著,比单用骶椎管注射疗法更为有效。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3]李剑,祝天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标准与康复标准[J].现代康复,2001,5(14):15-16.

[4]盛卓人.实用麻醉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9.

[5]温静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52例康复指导的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06-10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6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疗法;中药内服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06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保守治疗仍然是本病目前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其疗效肯定,深受广大病患者认可。笔者采用电针疗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LID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LID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LIDP诊断标准[1],并经CT或(和)MRI确诊并排除腰椎结核、肿瘤等所引起的腰腿痛。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至本临床试验结束,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7例与45例最终进入结果分析。观察组47例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18~64岁,平均(465±142)岁;住院患者36例,门诊患者11例;突出节段:腰4/腰5突出者18例,腰5/骶1突出者24例,两者合并突出者5例;腰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为( 631±224)分;病程:5~70d,平均(347±125)d。对照组45例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3岁,平均(446±128)岁;住院患者33例,门诊患者12例;突出节段:腰4/腰5突出者15例,腰5/骶1突出者27例,两者合并突出者3例;腰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为(620±233)分;病程:3~95d,平均(377±16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LIDP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③愿意接受内服中药或(和)电针治疗者。

13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病变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者;③突出物巨大、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者;④有晕针病史者。

14脱落标准①治疗过程中,患者主动提出退出试验且疗程不足2个疗程者;②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但疗效仍然无效者,但仍然进入结果分析;③因客观原因不得不退出试验者。

15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寒湿证及肝肾不足证者,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血瘀证者方选身痛遂瘀汤加减,湿热证者方选加味二妙散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5剂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取穴:共2组4个穴位即可。第一组为阿是穴(突出节段棘突下,病变一侧棘旁压痛最明显处即是)配患侧秩边穴,另一组为患侧环跳穴配患侧阳陵泉穴。方法:患者取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侧卧位。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将20~35寸长的一次性针灸针刺入穴位后,捻转进针到一定深度并得气后,将上述两组穴位分别接到G6805-II型电针治疗仪,选取连续波,频率为40Hz,电流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5min左右,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间隔2d,共治疗4个疗程。

16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分别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腿疼痛记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17疗效判定治疗后按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痊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未能完成临床试验,对照组1例因客观原因退出,其余7例均因主观察原因退出,8例患者均未达2个疗程。两组患者观察结果如下。

21两组腰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腰腿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47例中,临床痉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45例中,临床痉愈5例,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LIDP多发于青壮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本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多因扭伤腰部致局部瘀血阻滞而发病,或因肝肾、气血不足而复感风寒湿邪或湿热致局部经脉阻塞不通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突出物对腰脊神经造成的机械压迫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但近年来认为本病发生后产生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不是突出物而是神经根周围团组织的炎症反应,这恰恰能为临床上80%左右LIDP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就能达到临床痊愈的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一般情况下,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功效的中药方剂可能达到通络止痛的治疗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和白细胞介素6 生成有关,认为中药内服和(或)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2];有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单独使用或者联合其他疗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3]。电针疗法既具有兴奋腰臀及下肢紧张的肌肉组织、消除肌肉痉挛的治标作用,还具有促进血液流通、消除神经根局部炎症及水肿的治本作用,因此能更快地缓解腰腿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针疗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采用口服中药能更快地缓解腰腿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1997:145-146.

[2]李云广,施永彦.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Meta 分析[J].新中医,2014,46(4):203-205.

[3]马彦旭,张翔,孟开,等.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医杂志,2012,53(24):2095-2099.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7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注射;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10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对35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骶管注射结合中医药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4±6.236)岁;病程3月至20年,平均病程(7.12±6. 32)年。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4±5.749)岁;病程3月至20年,平均病程(7.3±9.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腰椎CT或MRI明确诊断;③同意参加本项目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不能俯卧位的患者;②LDH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脊髓圆锥综合征、II度以上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者;③LDH合并腰椎肿瘤或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症;④由于偏头痛、心绞痛等其他慢性疼痛性病症而影响对腰腿痛的评价者;⑤LIDH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心脏病及其他器官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患,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中医药综合治疗,包括针灸治疗,选穴:腰阳关、命门、关元、肾俞、气海等腰周穴位;中药熨烫治疗采用本院协定中药处方中药药物治疗,1次/d,20min/次;腰背肌功能锻炼采用“飞燕式”、“五点式”功能锻炼,3组/d,20次/组。以上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骶管内药物注射。①药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规格:Sml:0.lg)5ml、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ml:40mg,批号:E0905)40mg、维生素B1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l: lOOmg,批号:1407084)2ml、维生素B12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Iml:0.5mg,批号:1409182)1ml,用生理盐水稀释加至35ml;②注射方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小腹下垫枕使臀部适度抬高,显露出骶尾部。先摸清尾骨尖端,沿中线向头侧触摸呈斜坡样骨性凹陷,即为骶管裂孔,穿刺点以龙胆紫做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予l%盐酸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麻,从穿刺点垂直进针,当穿透骶尾韧带时有落空感,将针干向尾侧方向倾斜,与皮肤成30°~40°角,顺势推进约lcm,回抽注射器,无脑脊液、无血,稍推药无阻力,即将35ml药液缓慢推入骶管,注射时应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询问有无头疼头昏,恶心呕吐不适等。拔针后,穿刺针眼用碘酒棉球按压片刻,创可贴覆盖针眼,注射后针眼3d保持干燥。每周注射1次,2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方法①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完全改善,无任何疼痛;1~3分为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但仍有轻微的疼痛感;4~6分为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中度疼痛;7~10分为症状无任何改善,伴有明显的疼痛。②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腰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年龄超过60周岁的患者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黄韧带等钙化,慢性腰肌劳损等,较年轻患者明显增多,且肌体恢复功能明显下降,单纯采用某一种治疗方法难以奏效。骶管注射治疗是将药物直接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曲安奈德注射液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减轻局部水肿,从而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排除致痛物质。利多卡因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阻断刺激的传导,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代谢,改善急性期症状;维生素B1能治疗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神经痛感觉异常等,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混合注射液的综合作用,以消除局部炎症,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及减少致痛物质刺激,同时35ml液体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冲开软化突出的髓核神经根压迫,进一步缓解疼痛的目的。骶管治疗每周1次,一般2次,即可收到良好的疗效。骶管治疗时间短、起效快,大多数患者在拔针后即可感觉腰部及下肢轻松,所有病人在治疗后,卧床休息5~20min,无特殊不适后,可自行离开。同时两组都采用相同的中医药综合治疗,以达到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0例, 男41例, 女9例, 年龄22岁~55岁, 平均年龄41岁, 病程3 d~3个月。均属首次发作或病程不长者, 其中有明显腰扭伤史者18例, 不同程度腰部劳损史者23例, 不明原因者9例。主诉腰部胀痛47例, 单侧下肢放射痛39例, 伴小腿外侧麻木3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3例。50例患者全部经摄腰椎正、侧位片及CT扫描检查确诊, 其中脊柱侧弯32例, 合并骨性椎管狭窄3例, L3~4椎间盘突出者3例, L4~5椎间盘突出者42例, L5~S1椎间盘突出者3例, L4~5、L5~S1椎间盘均突出者2例。本组所选病例均无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或完全游离, 属分型中的膨隆型、突出型。

2 治疗方法

2.1 骨盆牵引

对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 在腰髂部缚好骨盆牵引器后, 仰卧于床上, 每侧各用10 kg重量做牵引, 并抬高足跟一侧的床架行对抗牵引。每天牵引1次, 每次大约30 min, 牵引重量及牵引时间可结合患者感受而调节, 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使用电子牵引床做牵引。

2.2 药物脱水治疗

甘露醇250 m L+氟美松10 mg, 静脉滴注, 滴速120滴/min, 连用3 d。对有心脏疾患或年老体弱患者, 可改用七叶皂甙钠, 排除甘露醇的副作用。

2.3 针灸治疗

取阿是穴、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 用泄法, 每日1次, 7 d为1疗程。亦可用伏针在阿是穴部位埋置, 72 h后取出。

3 结果

3.1疗效评定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行拟定, 优:症状、体征消失, 腰部活动正常,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良:大部分症状消失, 直腿抬高<70°, 腰部活动不受限。差:部分症状消失, 腰部活动仍有疼痛, 体力劳动受限。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

3.2本组50例, 疗程3 d~4周不等, 按上述标准评定, 优32例, 良15例, 差2例, 无效1例。差与无效均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者。

4 讨论

4.1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后对邻近神经根及窦-椎神经的机械性压迫, 及变性的髓核内释放的炎症递质的刺激, 使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炎性充血水肿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故机械性压迫与化学性刺激是其发病机理。所以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 一方面要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 改善血供, 消除炎症递质;另一方面要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还纳或部分还纳, 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刺激。从而使患者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

4.2骨盆牵引减轻肌肉痉挛, 使椎间隙增大, 缓解神经根受压, 同时使椎间盘后部张开, 有利于髓核还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与刺激。

4.3甘露醇可增加血浆渗透压, 降低神经组织的内压, 减轻组织缺氧;氟美松能降低血管通透性, 清除自由基, 两者合用能使神经根水肿得到改善, 清除炎症递质, 缓解疼痛症状。

4.4针灸治疗能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缓解肌肉痉挛, 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促进神经根营养供应, 消除水肿。同时因其直接作用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缓解肌肉韧带痉挛, 恢复脊椎的力学平衡, 有利于椎间盘的还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因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 远期疗效不肯定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故原则上均应以非手术疗法为开端[2]。对首次发作或病程不长者多采用综合保守治疗, 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方法治疗。我院采用牵引、针灸、药物脱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见效快、疗效肯定, 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适于在基层推广。但对合并椎管狭窄、髓核脱出者, 保守治疗无效者, 应采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49-854.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9

腰椎间盘突出症即腰椎间盘在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纤维环膨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以致相应神经根受累的病症, 属中医“腰痛”范畴。以腰痛, 坐骨神经痛以及向腿部放射痛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影像学上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 西医对腰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或外伤引起髓核, 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 以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造成局部充血, 水肿的炎症性改变。由于腰段的后纵韧带在椎间盘平面较窄, 两侧没有韧带覆盖, 而且纤维环的后外侧较窄, 故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后外侧, 后纵韧带有加强纤维环的作用, 因此椎间盘在中线突出者较少见。一定牵引力的牵引可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增宽了椎间隙, 有利于膨出之纤维环借椎间盘自身负压作用, 得以回纳, 从而清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或脊髓的机械性压迫, 获得临床疗效。西医常用抗炎及营养神经等药物缓解症状, 病情严重者多施手术治疗。

2 中医对腰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中医学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 但该病归属于“腰痛”、“痹症”范畴。其病机由风, 寒, 湿, 瘀血阻络, 气血运行不畅或久病气血不足, 肝肾不足, 筋脉失养所致。常行中医针灸治疗, 头体针的治疗原则是疏通气血, 活血化淤,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痹。

3 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单纯西医药物不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治且易反复, 手术创伤又很大, 患者常恐惧手术或患者体质常不支持手术, 故我院采用牵引和头体针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牵引和头体针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是扩张周围血管, 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 消除组织间隙的水肿, 松解周围组织的粘连, 迫使压迫症状及炎性反应得以消除, 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笔者曾观察用此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将其分为3型: (1) 后外侧型21例, 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旁, 体积小, 同侧神经根受压; (2) 外侧型15例, 椎间盘突出在小关节部位及其外侧, 有时突出物较大, 甚至可压迫同侧神经根; (3) 中央型1例, 椎间盘在中线突出, 体积较大, 压迫马尾, 为最严重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如下:后外侧型痊愈15例, 有效6例;外侧型痊愈9例, 有效6例;中央型经5次治疗未缓解, 后经神经外科手术。采用牵引方法治疗时, 必须具备CT或MRI扫描片, 对后外侧型, 外侧型疗效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10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8-01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损伤以及积累性劳损,引发腰椎间盘纤维环或者是软骨板破裂,髓核向椎管、椎间孔或者是椎体内突出,对硬膜囊以及神经根造成压迫,导致临床综合征,以腰腿疼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症;若马尾神经受损,会导致马鞍区感觉出现异常,存在大小便障碍[1]。本次研究选择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社区服务站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符合LIDP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18至62岁,平均年龄为(41.0±14.5)岁;病程为5天至7年。

1.2 方法 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多休息,并辅助适量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1.2.1 中医骨伤疗法 主要是分为四个步骤。首先,应用放松的手法,将腰背部和臀部痉挛肌肉放松;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暴露,在腰部医师涂抹适量的食用麻油,应用掌推法、掌擦法,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局部发热为止。其次,采用复位方法,有助于突出物出现回纳;患者取俯卧位,在胸部以及前胯部垫一定高度的枕头,腰部悬空,术者采用双手的拇指沿当夹脊穴一线,内力推动,进行8至10次。再次,点按穴位,穴位包括肾俞、腰部阿是穴、大肠俞等。最后,活动关节,患者选择仰卧位,应用拔伸及被动直腿抬高、牵引下肢手法,腰和患侧下肢相关的环节得到活动。每次操作时间为25分钟,每天1次。

1.2.2 中药内服 独活寄生汤是主方,辨证用药。药物的组成是:15g独活、杜仲、桑寄生、牛膝;10g桂心、防风、白芍、秦艽、熟地、当归、茯苓、川芎、党参;3g细辛、甘草。对于血瘀者,增加10g红花、桃仁;对寒湿甚者,增加10g附子、防己;对于气虚者,增加30g黄芪;对便秘者,增加10g生大黄;对痛甚者,增加15g延胡索;对阳虚者,增加15g锁阳;对阴虚者,增加15g枸杞。应用水煎服,每天1剂,两次服用。1个疗程为7天,需要治疗2至4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显效:腰部的疼痛有所消失,没有明显的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能够基本恢复工作。有效:存在轻度的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可以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没有好转,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不能恢复工作。

2 结 果

本组研究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进行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治愈为28例,显效为32例,有效为23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6.5%。

3 讨 论

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腰椎间盘出现退变突出,对外层纤维环以及后纵韧带脊神经膜支纤维造成刺激,引起腰背部局限或者是广泛的产生钝痛,若持续的时间较长,腰背部肌肉胶原组织降低弹性张力;肌纤蛋白与肌浆球蛋白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在肌肉作用时,运动单位的数量变少,产生腰背肌萎缩,腰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出现平腰畸形,腰椎的稳定性消失,腰椎间盘突出症加剧[2]。

在中医治疗中,应用独活寄生汤具有良好的功效:补气血、祛风湿、益肝肾以及止痹痛。独活寄生汤包括独活、杜仲、桑寄生等药物,多种药合用,可以补肝肾、调节气血、强健筋骨以及祛除瘀浊,对破裂椎间盘纤维和神经根起到修复的作用,在椎间盘周围能够生成营养保护膜,促进神经韧性的恢复,变性骨骼可以恢复到营养的状态,消除椎间盘突出部分对神经、周围组织以及血管所造成的压迫,恢复局部新陈代谢[3]。应用中医骨伤疗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治愈率较高,治愈的效果较好,较为安全,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应用中医骨伤疗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中药内服可以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骨伤疗法可以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玉萍.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98-3599.

[2] 韦庆.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23):130-1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和对照组 (56例) 。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9例, 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64岁, 平均年龄 (43±9.5) 岁。发病部位:其中6例患者在L3~L4, 21例患者在L4~L5, 20例患者在L5~S1, 9例患者在L4~L5和L5~S1。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 (42±9.1) 岁。发病部位:其中7例患者在L3~L4, 22例患者在L4~L5, 19例患者在L5~S1, 8例患者在L4~L5和L5~S1。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患肢的直腿抬高在60°以下, 经CT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独活寄生汤, 水煎, 浓缩成250 m L, 2次/天, 20 d为1个疗程, 共3个疗程。组方为6 g甘草, 6 g陈皮、12 g秦艽、9 g赤芍、6 g红花、10 g补骨脂、10 g木香、3 g全蝎、9 g延胡索、9 g当归、10 g狗脊、15 g炒白术、9 g川断、10 g锁阳、10 g鸡血藤、10 g乳香、12 g独活、12 g羌活。同时配合西医治疗, 患者取侧卧位, 标记骶裂孔中线, 进行常规消毒, 以地塞米松 (10 m L) 、2%利多卡因 (10 m L) 、维生素B12 (0.5 mg) 、维生素B1 (100 mg) 与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至30 m L, 局部麻醉下从中线处垂直进针经骶尾韧带在骶管内缓慢注射, 注射后平稳休息30 min,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次/周, 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 方法同上。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

1.3 疗效评价

显效, 即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且直腿抬高在80°以上, 能够正常工作;有效, 即患者腰腿痛的症状已经部分消失, 但存在轻度疼痛, 且直腿抬高在60°以上, 能够正常工作;无效, 即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无改变, 且直腿抬高在60°以下, 不能够正常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 (%) 表示,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χ2和t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64% (53/56) ,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36% (45/56) , 两组比较,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一种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会出现坐骨神经痛, 但主要的临床表现以腰痛和腿痛为主。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归属为痹症、腰痛范畴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突出椎间盘组织会对神经根作用, 产生机械刺激、化学刺激、自身免疫刺激等, 这也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且多数研究人员认为, 机械刺激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的、基本的发病机制, 化学刺激、自身免疫刺激等是通过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导致症状产生[2]。中医认为, 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多为久病体虚和禀赋不足及肝肾虚损, 加之劳损、久劳、风寒湿邪等原因, 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气滞血瘀、经络闭阻。因此,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疏经活血、补肾调肝为主。独活寄生汤为经典明方,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具有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湿等功效, 全方具有祛邪扶正与标本兼顾的作用, 且组方中的中药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 用药治疗能够达到血气足、风湿除、肝肾强、痹症愈的目的。而西医认为, 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多为局部的微循环出现问题, 因此治疗侧重于对局部的微循环进行改善, 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 有利于对炎症的浸润与渗出进行抑制, 最终达到对局部进行消炎和消肿的治疗目的, 对患者的恢复较为有利。在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有利于脱水与消肿, 利多卡因可进行麻醉止痛, 维生素B12、维生素B1能够给神经提高充足的营养, 对微循环的改善有利[3]。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显著, 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雄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 11 (4) :27-28.

[2]徐宁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 :586-58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篇12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正骨治疗中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是临床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作者长期采用传统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1998年2月至1999年8月间收治的250例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56例,女9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1岁;农民109例,工人65例,干部38例,司机37例;有外伤史者例,慢性劳损者88例,明显受凉史者35例,不明原因者22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2年,平均2年;单侧下肢疼痛204例,双侧下肢痛46例;发病部位在L4~5168例,L5~S155例,L3~427例,L3~4与L4~5同时突出15例,L4~5与L5~S1同时突出18例。诊断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脊柱线检查,部分行CT或MRI检查而确诊。X线检查的重要性在于排除腰结核、肿瘤等。

2治疗方法

2.1按压脊柱复位法:患者俯卧位,常规揉、捏腰骶部及下肢肌肉以放松之。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掌重叠,由上而下按压脊柱,由轻到重,由浅到深,重复1~3遍,重点按压腰骶部及病变腰椎。按压过程中可闻及"咔嗒"声。

2.2双侧侧搬复位法:患者取侧卧位,健肢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膝。术者面对患者,一臂屈肘放于臀部下压,另臂屈肘压于肩前窝上推,两力相扭,缓缓锁紧脊柱后关节时,突然着力,常可听到响声。

2.3仰卧压腿复位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医者以其双前臂将下肢向腹部按压,进一步屈膝屈髋屈腰。后行健侧按压。

2.4自然牵引正脊法:患者面壁,双手攀横杠,下肢曲屈,自然下垂腰骶涂舒络止痛油,医者立其后,以掌根向前上方推挤沿脊柱滑行,自骶至胸腰段,反复1~3次。再嘱患者足尖着地,足跟提起,推挤时用力下蹲,重复2~3遍。

以上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歇2~3天。

2.5中药辨证施治:急性期活血舒筋止痛为主,服桃红四物汤或活血舒筋汤。慢性期补肝肾,通络活络为主,服壮腰健肾丸、六味地黄丸或小活络丹。以上方药可随症化裁,加减牛膝、木瓜、杜仲、延胡、川断、五加皮、姜黄等。

3疗效判定

3.1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劳动后不出现症状,随访半年无复发。

3.2好转: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但劳累后仍有少许不适感。

3.3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4治疗结果

250例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痊愈215例,占86.0%;好转27例,占10.8%;无效8例,占3.2%,总有效率96.8%。

5讨论

从脊柱解剖学和力学平衡来分析,腰椎的稳定性必须依赖正常的椎体形态、正常结构的椎间盘、小关节正常的相互关联以及肌肉软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来维系。LDP患者由于椎间盘进行性退变,加之外因作用而破坏腰椎的稳定性,造成纤维环的损害,甚而髓核突出,继发局部组织炎症刺激而出现腰痛及腿部放散痛。因此,纠正脊柱力学失常,消除局部炎症、松解粘连,使神经根与突出物发生位移或增加神经根的活动空间,以至髓核还纳,从而使受损组织修复,消除疼痛,成为中医正骨治疗LDP的原理和目的。配合中药辨证施治,予活血化瘀、活络壮骨、滋补肝肾、调和脾胃而治其本,防止复发。作者手法正骨配合中药治疗LDP正是遵循上述原理施治,故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达96.8%,治愈率86.0%。

手法正骨治疗,可纠正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理正滑脱筋腱,退移嵌顿滑膜,纠正至正常解剖位置,使突出物位移或还纳,收到调正脊柱、理筋正骨、整形复位之功效[1、2]。作者认为本文手法科学、简便、实用、有效,值得进一步总结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宋一同.当代各家手法治疗组织损伤荟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

上一篇:伊宁市工商局关于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一篇:粮食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