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建筑标准(精选6篇)
第二类标准为1510元/月,执行地区为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市,对应的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4.4元/小时,其中珠海在此标准的基础上上调到1650元/月、15.8元/小时;
第三类标准为1350元/月,执行地区为汕头、惠州、江门、肇庆市,对应的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3.3元/小时;
2017年起保障房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方案》提出, 从2014年1月1日起,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以及惠城区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 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到“十二五”期末, 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200万m2以上。到2020年底, 绿色建筑占全市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 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同期发达国家水平, 公共建筑全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
根据该《方案》, 从2014年1月1日起, 惠城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其他县、区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不低于25%, 并逐年递增25个百分点;从2017年1月1日起, 全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市区三旧改造项目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均应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此外, 惠城区各镇 (街道) 范围内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区应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全寿命节能环保是关键
什么样的建筑才能叫做绿色建筑?根据2013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 全寿命期、节约资源、和谐共生是关键词。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任俊表示, 在房地产领域绿色建筑并非一味提高成本, 反而通过它可以提升建筑的品位, 取得更好的性价比, 应结合热、光、声、空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找到平衡点打造一个宜居建筑。在他看来, 提倡建筑节能不是说要人们不开空调, 不开风扇, 而是在提高和满足人们居住舒适性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
根据惠州版本的《方案》, 各县、区力争在2014年底前完成对既有建筑用能系统、能源消耗指标、寿命周期等信息的调查统计, 制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 力争到2015年底, 示范建筑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能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将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钢筋, 到2015年底, 标准抗压强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10%以上, 屈服强度400兆帕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的45%以上。
建筑施工期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方案》要求, 2015年底, 市区四环内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必须达到绿色生产规范。2017年底, 全市范围区内必须达到绿色生产规范。
摘要:本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尝试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专业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开展专业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是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标准,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本文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构建为例,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构架及实施等。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人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强化高职教育的特色[2]。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起点,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典型案例或虚拟项目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在动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实践项目的作业程序安排教学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4.5个学分,计划16课时为课外学时,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相关任务。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3]:①课程定位。②课程教学目标。③课程教学内容。④考核方式与标准。⑤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⑥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2.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内容
2.2.1课程定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中层分立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
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能胜任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后续课程还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课程。
2.2.2课程目标。本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1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五个不同项目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方案、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两个最主要的学习情境,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内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相应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
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力目标:a能识读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记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方面资料;c能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并将部分材料送到测试中心检测;d能计算施工现场土方工程量,要能进行典型大梁钢筋翻样;e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检查验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指导、检查;f能根据施工文件与国家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g能组织整个项目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
②知识目标(部分内容):a了解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立项、规划、征地拆迁、斟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及施工工地周围环境。b针对基坑开挖项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稳定边坡的方法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c掌握地基处理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储运和吊装流程,以及锤击法、砌砖等技术要领。d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施工要领;熟悉先张法、后张法的操作程序和预应力值的建立传递的原理,熟知建立张拉程序的依据和放张标准;了解预应力筋张拉的台座,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储运程序及其安装工艺。f了解常用脚手架的构造和设计方法;了解脚手架使用安全技术。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和各层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领;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冷胶料防水屋面的构造、性能和做法;了解沥青胶、冷底子油和冷胶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点。h了解抹灰的分类、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装饰抹灰面层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种类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点;了解幕墙及金属饰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中部分的英文专业词汇。
③素质目标:a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b具备与人协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备对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应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d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弄虚作假;e具备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2.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节选部分内容)
2.2.4考核方式与标准。①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进考评标准,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项目。②评定成绩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日常抽查结果、汇报、答辩和考试情况,以便做出客观判断。③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适当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生。④考核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练习)、成果考核,分别占有60%、40%,其中综合考核包含上课纪律、考勤、学习态度、日常工作等。
2.2.5课程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实现岗位资格证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运用专业群资源库中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资源、标准规范等行业技术资料。
①注重教学课件、微课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②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发电子教案,直观地展示实践操作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笔者建议,应该将常用课程内容纳入电子教案开发范畴,构建多媒体信息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主流平台,全方位开发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改变“教与学”单一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实现教学资源双向传递,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产学研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⑤积极开拓课后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纳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
2.2.6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①教学建议。主讲教师应对本课程的内容能够整体把握,在课前应对教授的学生做提前调研分析,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和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特点和与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以行动导向方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训练技能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的目标,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流程,通过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3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4]。其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对自身职能转变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课程实施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问题的出现,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修订、完善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唐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年1月.
[3]王淑文.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月.
[4]高建亮.基于工学结合的《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研究[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2月.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7,课题主持人:蒋春霞)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根据南昌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和南昌市建委建筑工地文明施工专项整治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标准,公司所属南昌地区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做好工地的创卫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
一、工地卫生管理
1、所有建筑工地必须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并在项目办公室、食堂、宿舍等地方张贴并建立工地创卫工作资料(装订成册)。
2、建筑工地必须建立项目办公室、活动室、食堂、洗澡间、冲水式厕所,做到办公室、活动室、食堂、洗澡间卫生、整洁、干净、厕所无异味,生活垃圾入装入容器及时清理。
二、围档作业
1、所有建筑工地围档高度不得低于2.4m,外观新颖,色彩亮丽,凡临街围墙顶用灯光装饰。
2、主要街道临街工地的围档按照园林式围档的要求设计,报市建委创卫办批准后组织实施。
3、所有工地围墙必须按指定标语统一书写、添景作画、美化、亮化、绿化,使我市的建筑工地真正做到一个工地一个景、一个工地一朵花。
4、工地围墙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无建筑材料和余土垃圾。
三、封闭作业
1、所有建筑工程周边一律用标准密目网封闭施工,并做到连接牢固、排列顺直、整齐,严禁从楼内向楼外抛掷垃圾。
2、工地龙门架的搭设和防护应符合部颁标准要求。3、12层或施工到12层以上的建筑建筑工程必须按照创卫的统一要求进行美化、亮化。
4、所有建筑工程工地大门要设计合理,安装牢固,其中临主要街道的工地大门必须安装封闭式铁门,并对大门及门的周围进行美化、亮化。
五、冲洗平台及材料堆放
1、所有建筑材料必须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分类堆放,并插有材料名称标牌。
2、工地进出入口处必须设置工程车清洗台,配备高压冲洗水枪,挖沉淀池,工地场内的施工、生活污水应挖排水沟,经沉淀后排入下水道,严禁污水直接外流,工程车辆污染街道。
3、施工进出车辆要保持整洁,严禁将泥、沙带入街道,污染道路,做到无遗漏、滴漏。
4、减少噪音污染,城内主要地段禁止水泥现场搅拌,工地一律禁止使用圆盘锯,对噪音圈套的施工机械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安排好施工计划,以免影响市民休息。
六、除“四害”
1、每个建筑工地必须配备除“四害”喷洒器1具、灭鼠工具10个以上,并按各城区创卫办要求投放和喷洒除“四害”孽生地,做到建筑工地无鼠迹,积水容器中无蚊幼虫(蛹)孽生情况。
江西中恒建设集团公司
浙江省城镇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办法
浙建规〔2011〕27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法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城镇建设工程(包括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国有土地的建设工程),应按照本办法实施竣工规划核实。
第三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工作。
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规划核实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需要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分期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期原则上不超过三期。其中,用于销售的住宅、商业和办公类建设项目需要分期实施的,在设区的市市辖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每期建设用地不得小于5万平方米,其他建设项目每期建设用地不得小于2万平方米。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应的用地范围为单元组织,不得在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应的用地范围内分次进行规划核实。
第五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具备下列条件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规划核实: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各项工程内容已全部竣工;
(二)规划许可确定应当予以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建筑及设施均按要求拆除,施工场地(包括临时用地)清理完毕;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其他事项已全部完成。
第六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
(一)建设工程的功能、规模、建(构)筑物的定位、标高等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的情况;
(二)房屋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分类建筑用途及相应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各层层高、室内外地坪标高以及建筑立面造型等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的情况;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等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施建设的情况;
(四)规划许可确定应当予以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建筑及设施等按要求拆除和施工场地(包括临时用地)清理情况;
(五)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七条 申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申请表;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报告及图件(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在覆土前进行竣工测绘);
(四)因建设项目的特殊性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以及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
(二)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按照第六条规定的内容,通过图件核验、现场勘查等方式进行核实;
(三)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经核实确认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不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理由。
第九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实过程中发现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处理决定执行完毕后,方可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处理时间不计入第八条规定的核实期限。
第十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时进行现场勘查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结果应当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报告及相关规划核实材料应当及时立卷归档。
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工作中的建筑面积审核执行国家和省房产测量规范及相关规定。
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按照分期办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分别进行规划核实;对最后一期进行规划核实时,应当同时按第十三条的规定核算各分期合计的总建筑面积误差。
第十三条 建筑面积误差是指建设工程竣工实测建筑面积超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面积的数值。建筑面积的合理误差按以下规定累进计算:
(一)1000平方米以内(含1000平方米)部分为3%;
(二)1000—5000平方米(含5000平方米)之间部分为2%;
(三)5000—10000平方米(含10000平方米)之间部分为1.5%;
(四)10000平方米以上部分为0.5%;
累进计算的建筑面积合理误差不得超过500平方米。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误差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且没有其他违法建设情形的,可以视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和相关规费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误差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但属于增建单体建筑物的,仍可以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
第十四条 建筑高度误差是指建设工程竣工实测建筑高度超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的数值。建筑高度的合理误差按以下规定累进计算:
(一)20米以内(含20米)部分为0.5%;
(二)20—100米(含100米)之间部分为0.25%;
(三)100米以上部分为0.1%;
累进计算的建筑高度合理误差不得超过0.5米。
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日照分析报告。建筑高度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建筑高度,造成该建筑不能满足消防设计规范或使周边建筑不能达到日照标准的,无论是否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均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除上述情形外,建筑高度超高部分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且没有其他违法建设情形的,可以视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
第十五条 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应当载明分类建筑用途及相应建筑面积;其中,用于销售的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应当明确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积。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载明的相关内容予以登记。
第十六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依法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关键词: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应用分析
从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来看,与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体系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工程工作人员需要正确理解目前对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工作提出的标准体系,在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完全按照标注体系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保证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能够符合建筑的需要,提高整个建筑工程质量。
1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对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有几百多条,根据标准制定原则的不同,可以将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分为四级,可以将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分为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标准。前两者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必须按照前两者中的具体规定进行,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样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目前从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标准的设计情况来看,经常存在或者发生以下的问题:首先,在设计过程中经常漏泄相对比较重要的相对比较重要的规范;其次,在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混乱,进而导致各个标准的混淆;再次,在规范的参考中,参考了与对应的建筑工程无关的规范标准;最后,所参考的编写规范不是最新的体系标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最新的标准体系的理解不正确或者出现偏差,导致这个设计混乱。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设计必须依据相关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标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既基础、通用和专用三个标准。这些标准是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依据。本文简单的将三个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
2.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整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同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的专用标准和通用标准提供基础。为整个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前我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常用的基础标准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T 50001-2001)和《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 /T 50106-2001)等。这些标准体系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以及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标准中针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类方面所制定的覆盖面较广的标准,顾名思义通用标准就是建筑给水排水中使用范围最关,涉及面最多的标准。通用标准也是制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标准制定的基础。目前最常用的通用标准主要是针对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與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通用标准主要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
2.3专用标准
专用标准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件所制定的标准,专用标准是通用标准的补充,专用标准与普通标准的区别在于专用标准的范围较小,同时专业标准对于某一具体的活动所作出的规定相对比较详细口。我国目前针对建筑给水排水所制定的专业标准较多,最常见的专业标准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乡、《气体灭火设计规范》(GB 50370-2005)、《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92,2000年版、《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96-93,2002年版)等。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使用
3.1以规范作为依据
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应该完全按照目前对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作为依据,同时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的资料。除了我国相关部门为了规范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同时其他的组织或者协会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大量的手册或者技术措施,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以规范准则为主要的依据,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参考其他相关的资料。
3.2明确各个标准之间的关系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明确三个层次共性技术的要求,同时要明确各个不同标准的具体实施。因此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设计中,首先需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在满足了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下一层次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熟悉掌握各个不同层次标准之间的关系,逐层进行设计。
3.3注重对适用范围的界定
规范和标准并不是说适用于所有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中需要理解标准体系的适用范围,同时详细的掌握相关的规定与法规。例如目前我国使用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体系都是以居住小区为主要对象而做出的标准体系。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专业性较高的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
3.4准确把握规范条文的用词
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中对于不同的规定应该使用不同的专业用词。例如“必须”和“严禁”要求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必须遵守:而条文中“应”和“不应”等词表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遵守“易”和“不宜”等词是一些建议性的标准,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使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这也是设计人员理解规范标准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正确理解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之后,才能够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
3.5合理运用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在广泛的建筑工程适用,但实际应用却存在不适用的情况。例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了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和和最低工作压力;但对于高级工程的要求,淋雨头较普通淋浴头流量要多50%,按规范标准,是无法满足要求。此时我们应该针对实际工程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卫生器具。由于当前的给水配件的构造改进与更新,出现了更舒适更节水的卫生器具。作为设计人员应注重实际工程要求,对设计标准作出相应的调整,让设计规范能更合理的运用在工程中。
3.6要满足最新的规范要求
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会有新的条文来代替原有的条文,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标准体系的跟新和变化,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纳新的标准。对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尽可能的要满足新要求的规定。
4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基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依据,这就要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者要熟悉我国相关的标准体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严格区分强制性标准和参考性标准,尽可能的提高整个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常天佑.现代住毛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前探讨[J].门窗,2014,11:42-46.
[2]高华杰.对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4,10:46.
[3]赵博,于方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几点经验[J].河南科技,2014,05:180.
【惠州建筑标准】推荐阅读:
惠州的历史07-02
惠州游作文09-17
惠州学院高等数学07-11
惠州旅游产业规划09-12
惠州市农村资金规定06-23
24-惠州市教育局07-09
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惠州财政局09-15
惠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业务范围11-12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