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1

第十五条 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

第十六条 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

第十七条 书面告知包括门诊告洋、急诊告示、留观须知、住院须知、病历记录等医院单方面出据的书面告知内容及有患者及其亲属签字的各种医疗法律文书。对医疗诊治措施及其风险以书面告知为主。

第十八条 见证告知是指第三人在场见证的告知方式,当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者及其亲属拒绝在书面告知文书上签字的情况出现时可以适用。

第四节 病情告知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如实告知患者。

第二十条 对于患者不知情的恶性肿瘤等严重病情的告知,医务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告知方式,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第二十一条 患者或其它被告知对象对告知过程中的医疗疑问及咨询,医务人员应当给予及时解答,解答过程应当耐心细致,态度友善,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回答问题或对患者及其亲属态度粗暴。

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应当将重要病情的告知情况在病历中作记录;危重病情的告知必须有被告知对象的签字。

第五节 手术诊治措施的风险告知

第二十三条 手术诊治措施是指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的各种有创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包括外科的急诊、门诊及住院手术,各种组织器官的穿刺及活检,各种内窥镜的诊治,需要穿刺的各种血管内诊治等。

第二十四条 手术过程中可能有手术和麻醉方式变更、术中及术后均有手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故医院推行患者授权告知的知情权告知方式。

第二十五条 医务人员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充分告知被告知对象。

第二十六条 告知后,患者或具法律效力的被告知对象应当在《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上签字;

属于第十三条情况的,无被告知对象签字的,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上对请示答复的情况作记录。

第二十七条 手术过程中因为新的情况需要改变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未告知组织器官等,医务人员必须将新的情况向被告知对象进行告知并取得其签字后才能进行手术;

但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新情况,必须紧急采取新的抢救性手术治疗措施的,在告知的同时不应当停止新的抢救性手术治疗措施。

第二十八条 手术告知由主持该手术的第一主持医师总负责,手术告知的内容应当经主持该手术的第一主持医师的审查同意;

第一主持医师可以亲自或委派该手术组的第一助手医师进行手术告知并签字;

该手术组的第一助手医师在该手术告知的医疗文书上的签字,视为第一主持医师对手术告的内容已经知晓,并由第一主持医师对告知的内容承担责任;

非该手术组的医师一律不得在手术告知的医疗文书上签字。

第二十九条 各科室应当根据病种疾病及手术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

重大手术实行报告制度,各手术科室在实施重大手术前应填写《重大手术申请报告表》。

第三十条 医务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请示医院医务处对手术签字进行律师见证,是否同意由医院医务处决定。

第六节 非手术诊治措施的风险告知

第三十一条 非手术诊治措施是指对人体组织器官无直接器械创伤为主的各种诊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等。

第三十二条 药物不良反应的告知

(一)对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医务人员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并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作记载。

(二)对于药典规定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物,医务人员应当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在病历中做记录。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2

1 锅炉灭火保护的设置

1.1 锅炉灭火保护的动作条件

(1) 两台吸风机全停;

(2) 两台送风机全停;

(3) 两台一次风机全停且无油层运行;

(4) 汽轮机跳闸;

(5) 所有给水泵停运;

(6) 汽包水位低-280mm延时3秒停炉 (MFT) ;

(7) 汽包水位高+250mm延时3秒停炉 (MFT) ;

(8) 炉膛压力高Ⅱ值+1300pa延时5秒停炉 (MFT) ;

(9) 炉膛压力低Ⅱ值-1300pa延时5秒停炉 (MFT) ;

(10) 炉膛压力高Ⅲ值+1960pa;

(11) 炉膛压力低Ⅲ值-1960pa;

(12) 全炉膛熄火;

(13) 全部燃料中断;

(14) 失去探头冷却风机;

(15) 送风量<30%B-MCR风量;

(16) 操作员手动紧急停炉按钮;

(17) 点火失败。

1.2 全炉膛熄火的判断逻辑

(1) 机组“层火焰跳磨保护”全部投入, 动作逻辑条件为:单层煤燃烧器4角火检失去3个及以上后跳磨;

(2) 机组“全炉膛灭火”保护逻辑构成:采集各单层火检信号后进行所有运行磨各层的“与逻辑”判断。保护启动条件为:必须每层火检都失去3个及以上时, 保护动作灭火。

2 锅炉灭火事故的处理方案

2.1 灭火事故前的正确预防

(1) 重视制粉系统的启停。低负荷时启动制粉系统会引起较大的燃烧扰动, 而高负荷时易造成主汽压力失控。在高负荷时启磨, 当压力上升速度较快时应考虑及时降低一次风压, 这样可以减缓进入炉膛的煤粉量, 若压力仍然上升较快, 就应果断停运上层制粉系统, 不可只停运给煤机, 这样会使磨煤机煤量虽然减少, 但风量相对增大, 瞬间造成大量固有煤粉吹入炉膛, 反而会使汽包压力快速上升, 造成安全门动作, 汽包水位剧烈波动, 水位保护动作灭火。

(2) 及早发现堵磨及断煤的情况。当发生堵磨情况时, 要及时的将给煤率切为手动, 减少给煤量, 加大风量, 并加强对该磨的监视, 将该磨吹通, 根据燃烧及机组负荷情况考虑增加制粉系统。当发生断煤时, 若能短时恢复, 应及时的关小热风调整门, 开大冷风调整门, 防止磨输粉管温度高保护跳磨, 若短时无法恢复, 就应考虑启动备用制粉系统, 当发生燃烧不稳时要及时投油稳然, 不要错过投油的最佳时机。

(3) 尽量避免不合理制粉系统配合方式。低负荷时要尽量避免隔层运行, 高负荷时要尽量避免双隔层运行。遇有制粉系统消缺需要停运时, 要注意隔层制粉系统上下二次风的呼应和加强上下燃烧器的煤粉浓度。

(4) 低负荷煤质较差时要密切监视燃烧情况, 注意火检的闪动, 及时调整负荷增加燃烧稳定性;若启动制粉系统, 必须考虑每台磨的负荷超过80%。燃烧不稳时不可直接启磨, 可以用加煤的方法, 减小扰动, 或者直接投油助燃。当出现炉膛负压摆动增大, 煤量上下摆动, 火检闪动等现象时, 应果断投油稳然。

(5) 遇有辅机、烟风系统检修时, 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做好相应的事故预想。运行、检修人员要加强联系和沟通, 密切配合, 防止灭火事故的发生。

(6) 锅炉灭火有60%是由于设备原因导致汽包水位高、低保护动作造成MFT动作, 所以运行中若水位调节在自动位时, 要加强对自动调节品质的监视, 发现异常及时解为手动调节, 手动调节水位时要专心致志, 富有经验, 要根据汽包水位、主蒸汽流量及给水流量的变化, 掌握好提前量, 不避免盲目调节, 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2.2 灭火事故中的正确处理

(1) 首先要按照锅炉灭火保护逻辑确认一次风机、磨煤机、给煤机停止运行, 燃油速断阀关闭, 过、再热减温水电动门、调整门全部关闭, 否则手动完成。

(2) 保持较高的蒸汽参数, 尽快将高调门关回, 利用锅炉余热, 维持机组负荷30MW左右 (调门开度在30%左右) 。打开高排逆止门前后的疏水, 视主、再热蒸汽温度下降情况, 打开电动主汽门后疏水。

(3) 立即启动电动给水泵, 就地开启电泵及电机各冷却水门, 维持稳定、较低的汽包水位, 小机可视情况停止运行或降低转速使其不参与给水, 电泵运行期间要注意电泵各点温度, 有异常提早介入处理。

(4) 切换主机轴封供汽为辅汽供汽, 检查轴封一挡漏汽门关闭, 高压门杆一挡泄汽门关闭。

(5) 确认灭火原因后需要恢复时, 调整好炉膛的负压, 风量, 迅速满足炉膛吹扫条件, 进行炉膛吹扫10分钟, 尽快进行锅炉点火。

(6) 锅炉点火后, 恢复一次风机运行, 有一油层稳定运行后, 启动制粉系统, 投运制粉系统前必须对磨煤机进行10分钟的吹扫;首台制粉系统启动后, 应观察煤粉着火情况, 启下一台磨时应注意控制炉膛负压、汽包水位防止大幅波动。通过增加燃料, 尽力提高汽温, 当汽温接近缸温时, 应逐渐开大调速汽门, 增加负荷, 以加快升温速度。

(7) 在快速恢复过程中, 注意控制好升温升压速度, 及时投入过、再热减温水, 防止汽温超温。

(8) 当负荷达到停油负荷后应及时停油。恢复汽泵给水, 停运电动给水泵。倒换轴封供汽, 恢复门杆漏汽等。

(9)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汽轮机的振动、轴位移、真空、胀差及缸温的变化情况, 根据机组当时的状况和参数变化趋势做必要的操作调整, 如超限应立即停机。

3 处理锅炉灭火事故的一些重点

3.1 灭火处理过程中的防范要点

(1) 防止锅炉灭火后爆燃事故的发生。灭火后应立即检查全部燃料确已中断, 一次风机、磨煤机均已跳闸, 燃油速断阀确已关闭。如果联动保护未动作则手动操作。对于锅炉是否灭火要综合判断, 要根据火焰电视、负压、炉膛火检、主再热蒸汽参数、声光报警等综合判断。当运行中发生燃烧不稳时, 应以从火焰电视观看到火焰消失为依据, 确认炉膛已灭火, 防止因火检增益偏大偷看导致误判断。如判断发生灭火不可再投油。重新点火后要通过汽压、汽温是否上升、火焰电视、负压摆动值, 汽包水位波动等综合判断是否点火成功, 防止油枪未着, 火检误报盲目投粉造成炉膛爆燃放炮。灭火后启磨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吹扫。

(2) 防止汽包水位过高引起机组掉闸。灭火后应立即启动电泵向锅炉供水, 但启动电泵前应把勺管放在合适的位置, 防止给水流量过大过小。调整水位时注意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的匹配。调整给水的同时, 如果短期可以恢复点火, 要将汽泵放至不打水状态, 建议不要停止汽泵, 以利迅速恢复快速带负荷。

(3) 防止机组真空低引起机组掉闸。灭火后汽轮机停止进汽, 轴封汽源瞬间消失, 轴封母管压力快速下降, 再热冷段已无法满足轴封的供汽需要, 此时会出现机组真空快速下降的现象, 极易造成机组掉闸扩大事故, 所以锅炉灭火后, 应及时关闭轴封一挡漏汽, 尽量维持轴封压力, 立即对辅汽供轴封系统进行暖管, 并在充分的疏水、暖管后快速切换, 第一时间保证机组的真空稳定。

(4) 防止机组逆功率保护动作。锅炉灭火后, 为维持机侧较高的蒸汽参数, 逐渐关小调速汽门, 关闭速度不要太快, 防止引起超压, 也不能将调门关的太小, 否则, 随着压力的逐渐降低, 机组进汽量的减少, 出现机组逆功率保护动作。所以, 在锅炉灭火后, 应将调门关闭至30%到40%左右较合适, 这样在短时间内可保证机组负荷在10MW左右不发生逆功率。

4 结论

以上是本人从事运行工作中对锅炉灭火事故处理过程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希望能给运行人员在处理锅炉灭火事故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但由于个人技术水平有限, 不足甚至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 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 为最终找到科学、合理、全面的处理方法而不懈努力。

摘要:锅炉灭火是锅炉日常运行工作中极为常见的事故, 而锅炉作为火力发电厂重要的结构部分, 锅炉的安全运行是直接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防止锅炉灭火事故的发生, 如何正确处理锅炉灭火, 则是运行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文对汽包锅炉灭火原因做了简单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灭火防范措施, 为运行人员在处理锅炉灭火事故时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 从而做到及时防范事故以及事故发生时保障机组安全。

关键词:锅炉灭火,防范措施,处理要点

参考文献

[1]张家口发电厂运行规程[S].2012.

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对策 篇3

一、儿科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小儿病情急骤,家属紧张;

(二)纠纷中家属情绪冲动,思想工作难作,协商难度大;

(三)医疗损害赔偿数额巨大;

(四)易造成误诊漏诊;

(五)医疗损害极易造成死亡、伤残。

二、儿科诊疗过程中,造成医疗纠纷的各种原因及分析

(一)年轻医师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到位,没有及时会诊。

由于小儿的特殊性,患病时,不会诉说,沟通困难。病痛时,只会哭闹。同时,小儿之躯“幼嫩,易生突变”,病情急骤、症状体征隐蔽,变化快。由于很多医院都存在儿科医师缺乏,科室都会将刚刚取得执业证的年轻医师,安排一线班。这些低年资的医师,工作中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观察不到位,体检不详细,容易对病情观察不到位而发生误诊、漏诊,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

(二)医师和家属沟通不到位,家属对医疗结果缺乏心理准备。

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同时存在多人,医师和患儿家属沟通时,没有注意要求近亲戚和患儿监护人的区别关系,在沟通时出现错位现象,特别是沟通时没有完成履行知情签字;同时,由于沟通不到位,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家属对医疗结果缺乏心理准备,无法接受事实,也极易造成医患纠纷。

(三)对病情估计不足,缺乏警惕性。

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不足,患儿出现轻微的病情变化时,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和高度警惕性,病情恶化错失抢救时机,最终抢救无效,酿成纠纷恶果。

(四)一些新发传染病,易造成误诊,酿成医疗纠纷。

现在,一些新发传染病,个别医务人员学习不到位,加上临床经验不足,没有注意到重症的发展变化情况,极易造成误诊,最后错失抢救时间,患儿死亡,发生医疗纠纷。

(五)没有及时请会诊,转诊,错失抢救时机。

非儿科专业医师和年轻医师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对病情的变化,不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易至观察不到位,或没有及时请示二线,没有及时请会诊、转诊。

(六)疏于防患,过于自信。

此种情况,主要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这种人平时工作中,思想松懈,对医疗安全没有高度重视,同时,对病情估计不足,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或设备器械的能力,甚至不听信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会诊,不转诊。最后难免出现医疗事故。

三、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对策

对于医疗安全,需要医院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高度重视外,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制度化,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树立医务人员遵纪守法,在法律下做人,在制度下做事。

(一)加强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到位。科学化的今天,加上卫生部执行多年的“医院管理年”检查活动,有理由相信各个医疗机构在完善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方面已做得非常出色。但在执行落实、监督检查方面,不好说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警钟长鸣,才能长治久安。需要定期举行各项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班,加强安全意识。真正做到“管理出效益”。

(二)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感。年轻人同样是医院的未来,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训,在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和岗位培训的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核心制度的落实,力争做到人人熟悉,把制度充分落实到岗位上,使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责任明细化。坚决从制度上、管理上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

(四)加强沟通,增加互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艺术,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律意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类似《人际沟通艺术》《侵权责任法》等的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思想上体贴病人,工作时细致入微,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呈负相关,医务人员取得患者信任度越高,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越低[1]。同时,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2]。

(五)加强科室“二线值班制度”,“会诊”“转诊”“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及请示报告制度的监督管理。增强责任心,观察病情、检查病人要做到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轻微的变化。工作一丝不苟,不容放过一点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先兆,为抢救赢得时间。

(六)加强对如小儿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学习培训,熟悉掌握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尤其是轻重病例的识别和危重病的抢救措施。成立相关疾病专家“抢救小组”,充分利用急会诊、发挥院有的技术力量,争取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规避一定的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胡玉莲、张志英、刘敏.288名医护人员医疗纠纷防范认知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45-47.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4

防范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科、股、室: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杜绝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成立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科室主任

成 员:护士长、质控秘书、责任护士、当事责任人

(三)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保卫科,由专职人员王廷辉、常淮组成,受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并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查找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纠纷办公室汇报,医疗纠纷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保卫处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县卫生局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负责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并告知答复时间,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医疗纠纷办公室,经讨论定性后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交回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 篇5

关于下发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的通知

TO:各科室

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根据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由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 组成,委员会下设监控办公室,挂靠门诊科。负责组织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监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等实行情况。

2、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门诊科、护理部及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医疗缺陷、差错和事故进行分析、论证和定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修订和完善有关医疗安全各项制度。

3、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由护理部、门诊部、院办人员组成,受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委员会直接领导,及时受理并处理各种投诉及医疗争议。

二、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 1

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重视处方书写质量,处方保管规定。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门诊科及院办,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小组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保卫科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处理小组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一般一周内),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

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一般2日内),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处理小组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附: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专门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

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时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按各自的职能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交办的职能科室。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院安全医疗管理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相关职能科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6、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反馈科室和当事人。

(注)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红安县博爱医院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6

关于医疗纠纷(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的工作方案

为了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工作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于2010年10月13日认真学习了《韩城市妇幼保健院关于医疗纠纷(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针对我科日常诊疗工作做了如下预案安排:

防范预案

(一)我科必须按《韩城市妇幼保健院关于医疗纠纷(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的精神,围绕“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二)我科医护人员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常规和医疗服务规范。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

(三)我科要加强医护人员“三基”训练,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日常检查及考核,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并定期进行分析整改。对出现的明显差错及事故隐患,要认真处理,不得拖延、阻挠、包庇、弄虚作假。

(四)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五)从维护全局出发,我科应在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诽谤他人和其他科室,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

5、手术、麻醉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

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的病灶。

7、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

8、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

9、输血、气管切开、化疗等。

10、其他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3--10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九)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和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的;

7、有发生院内感染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14、特殊身份的患者。

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填写。

2、住院病历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

3、主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4、急危重患者入院当天第一时间必须有主治医师医师查房,必要时要有副主治医师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5、上级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6、住院医师对终末病历的整理必须在患者出院3天之内完成。

7、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完成。

8、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完成,必须由手术者亲自书写或第一助手书写手术者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名。

9、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0、各种检验报告、影像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1、杜绝患者及亲属未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

12、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

13、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门诊病历:

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

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3、门诊病历应交由患者保管;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突发医疗纠纷事件和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1、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其家属不依照法定程序处臵;

2、纠集少数人员扰乱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3、侮辱、威胁、恐吓医院工作人员。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医疗纠纷事件:

1、患者死亡后,家属不按规定时间将尸体送至太平间或殡仪馆;

2、纠集人员占据医院机关等,扰乱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在医院内挂横幅、设灵堂等;

3、故意毁坏公共财物,非法限制工作人员人身自由;

4、患者或其家属有自杀、自残倾向,或危害他人人身安全。

二、报告制度

发生一般医疗纠纷,当事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当立即到位,及时了解情况,同时向医务科(非上班时间和节假日向行政总值班或值班领导)报告;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医务科接到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同时赶赴现场组织调查。非上班时间和节假日发生医疗纠纷,行政总值班在接到科室报告后应尽快到位,需值班领导和医务科协调处理的,应通知值班领导和医务科人员及时到位。同时,通知保卫科向公安机关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或行政总值班直接报警),并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三、处臵原则

4、结合情况,决定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内容。

5、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不良后果,在卫生行政部门、职能部门人员、患者或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卫生行政部门保管。

6、如患者需转院治疗,经治医师应让患者携带病历(在病历上写明患者在该院的诊治经过及用药情况)并协助病人转诊。

7、对患方告知的内容:(1)我科受理患者投诉和申请后,应主动配合院方告知患者可以复印病例的内容,允许患方复印客观病历,患方未办理出院的应及时与患方沟通要求其办理出院手续;

(2)我科应主动配合医院书面告知患方解决医疗纠纷各种途径:协商解决、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法院诉讼等程序;

(3)遇到患者死亡,双方对死亡原因存在争议的,我科配合院方主动向患方提出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亡原因的建议,如患方不同意尸体解剖,应要求患方在尸体解剖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必要时我科配合院方将与患方进行沟通时的内容以录音、录像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证据使用。

医疗投诉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篇7

1 医疗投诉纠纷防范关键点

1.1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任何医疗纠纷和投诉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其发生前将其遏止, 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高级层次, 如何做到这一点, 我院做了有益尝试, 于2 0 1 1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规定自主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该预案不仅规定了医院医疗纠纷处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 还包括了患者知情权的告知、诊疗过程中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事故处理和预防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患者知情权的告知和诊疗过程中医疗事故的预防对于防范医疗纠纷和投诉意义重大。

患者的告知制度让患者对自己要进行的医疗过程明白清楚, 没有盲点。在预防医疗纠纷和投诉方面要求首先各科室建立健全医疗行政及医务人员的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并建立健全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科室应当必备权威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各科室可以在参考权威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基础上, 综合本科室的业务特点及临床实践, 分步骤制定主要疾病的诊疗护理流程, 该诊疗护理流程实施前应当报医院医务处审查, 在医务处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在科室中推行, 以此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医院将建立健全疾病会诊制度、复杂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遇到非本科室疾病或复杂疑难病例时, 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或举行复杂疑难病例讨论会;会诊及复杂疑难病例讨论应当及时, 不得延误患者的诊疗时机。对患者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应当符合权威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原则;制定有诊疗护理流程的, 还应当符合诊疗护理流程的原则;当对诊疗措施存在分歧时, 主管医师应当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组织讨论。对患者实施的重要诊疗措施, 主管医师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或临床经验;严禁在医院实习的医护人员在无上级医师或护师 (士) 指导的情况下单独为患者采取诊疗及护理措施。严禁科室或医务人员擅自使用非医院统一供应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对于必须使用但医院没有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用具, 科室应当请示医院医务处, 由医院医务处负责处理。通过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人,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任何好的制度的推广都离不开培训, 实际工作中应特别突出这一点。我院人力资源部集中安排全院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时, 专门设有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的培训课程。在院周会中, 不定期地进行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题培训, 将近期集中出现或者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宣教。深入科室, 针对科室的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新职工岗前培训后有问卷调查, 对培训课程安排进行评价, 为培训改进提供参考。另外, 我院每年还安排1-2次律师及其他专家讲座。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医务处每季度纠纷投诉情况均有大幅下降, 达到了医院既定目标。

1.3 重视对医疗纠纷投诉的分析总结和教育

纠纷的处理不仅包括在医务处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在纠纷后医务人员从中得到了什么, 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处罚, 而是从中吸取教训, 分析根本原因, 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 最终降低纠纷发生率。我院充分利用内网加强对医疗纠纷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1) 充分利用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时间; (2) 详细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发送至医务人员个人工作站; (3) 相关法律法规上传内网。此外, 为达到教育当事人的目的, 一般纠纷采取及时反馈的形式, 重大纠纷采取院内专家讨论形式, 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案例讨论。

2 处理医疗投诉纠纷中的关键点

2.1 贯彻“首诉负责制”

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首诉负责制”, 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投诉, 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2009年11月原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投诉管理办法 (试行) 》提出首诉负责制, 但是对于如何落实首诉负责制没有明确的规定。张泽洪[2]阐述了首诉负责制的概念, 分析了“大首诉”的内涵, 对日常工作有参考意义。首诉负责制不仅是指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投诉并及时答复投诉人, 这样的操作模式虽然让患者投诉有门,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是找了一个患者和医生之间中间载体。发生投诉的部门应该积极承担首办责任, 查清投诉的真相, 使投诉能够尽快妥善解决。在工作中我院将明确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 在管理层面上充分利用院周会平台, 使各级领导 (包括临床科室主任) 知晓及时处理纠纷的必要性;第二, 在各类员工中加强教育培训, 包括针对全院员工的增强处理时限概念的培训和每年对新入职工关于医患沟通的岗前培训, 应各有侧重。第三, 优化流程, 加强各部门间协作, 特别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建立医疗干事联络制度, 责任到人。第四, 增强服务意识, 设立便民服务中心, 使简单的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设置专职纠纷处理人员,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投诉处理完毕, 降低发生纠纷的可能。

2.2 处理医疗纠纷规范化、法制化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使医患双方在纠纷处理中互相理解体谅, 促进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纠纷不可避免, 但是正确恰当的处理可以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处理医疗纠纷首先还是要依法依规, 不能随意私了, 因为私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 甚至会使合理的诊疗活动受到伤害。要靠法律法规制度来约束双方, 任何围绕医疗开展的活动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谁违反了法律法规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这就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基石。但是, 很多医疗纠纷还达不到诉诸法律的程度, 所以在这方面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支持。我院有专业的法律顾问进行相关的法律支持, 而医务处相关接待人员熟悉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纠纷的处理一定要以事实为准, 客观公平公正, 让各方面对处理结果都心服口服。

2.3 重视质量持续改进在医疗纠纷投诉过程中的作用

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质量的持续改进, 而这种改进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有代表意义的是PDCA循环即P (Plan) 计划、D (Do) 实施、C (Check) 确认、A (Action) 处理[3], 所以在医疗投诉纠纷处理中我院也应用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工具进行管理。我院制定了两个质量改进项目, 一个是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的质量改进, 另一个是以多种形式对相关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教育的质量改进。通过PDCA循环, 投诉处理时限得到了严格执行, 统计后数据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相关员工进行的多种形式的医疗纠纷案例教育使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在此过程中, 我院还找出最薄弱最需要改进的环节进行PDCA循环, 使质量持续改进, 螺旋式上升[4]。

摘要:近年来, 各医疗机构接到的患者投诉逐年增长, 处理医疗投诉已成为每个医院医务部门的日常主要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结合实际工作体会, 分析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关键点, 介绍了医院改进医疗纠纷处理实践的举措。

关键词:医疗投诉,医疗纠纷,首诉负责制

参考文献

[1]张宗久, 高光明, 范晶, 等.浅析医疗投诉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4) :1-3.

[2]张泽洪.医疗纠纷首诉负责制[J].中国医院, 2013, 17 (8) :72-73.

[3]王海和, 柯贤柱, 陈先祥.三级医院评审准备中如何运用P D C A[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 20 (2) :45-46.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8

为落实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的规定》,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保障我院医疗、护理安全,保护医务人员及病人合法权利,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医疗事故防范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健,尤其是首诊负责制、急诊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准入的管理。

3、落实各科室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成立医疗安全小组,制订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以科室为单位安全质量活动,规定每月底向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办公室报告一次医疗缺陷、差错、事故或存在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医疗事故处理

1、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争议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小时之内向医务科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业务副院长进行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规定向自治区医调委报告。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应在1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如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延缓7日)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医疗纠纷领导小组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告之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

7、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安全保卫科有关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同时向伊犁州卫生局医政科报告。

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1、医疗纠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待投诉者,将投诉的情况填写《登记表》并告知答复时间(7个工作日),而后向科室责任人了解情况,由责任人写出详细书面说明书(3个工作日),反馈科室经讨论后由科主任写出书面说明并予以定性,上交医疗纠纷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定性后,由医疗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告知投诉者。

2、解决双方医疗纠纷争议途径:告诉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第三条途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四、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1、医院设立医疗纠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

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增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五、医疗投诉登记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疗纠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告知患者或家属写清个人基本情况、事情发生经过、投诉要求和建议记录在医疗缺陷整改追踪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医疗缺陷整改追踪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并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3日内交回医务科。

4、医疗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医疗纠纷领导小组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一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其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它解决途径。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八年七月

目 录 总则...........................................1

1.1 目的...........................................1 1.2 编制依据.......................................1 1.3 适用范围.......................................1 1.4 工作原则.......................................1 2 组织机构与职责.................................2 3 预防与预警.....................................4

3.1 事故预防.......................................4 3.2 可能影响的领域和引发的重大事故.................5 3.3 预警信息通报部门和内容.........................6 3.4 预警信息处置...................................7 4 应急响应.......................................8

4.1 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8 4.2 会商和信息沟通.................................8 4.3 防范次生事故应急工作...........................9 4.4 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9 4.5 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10 4.6 工作与协调....................................10 4.7 宣传报道与信息沟通............................10 4.8 应急评估......................................10

5保障措施.......................................11 5.1 通信信息......................................11 5.2 应急队伍......................................11 5.3 宣传教育和培训................................12 6 附则..........................................12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12 6.2 预案解释部门..................................12 6.3 预案实施时间..................................12 7附件...........................................12 2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规范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处置、应急响应和重大事故处置。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1.4 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造

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加强预防、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和工作准备。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负责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中央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落实责任,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预警、预防手段和措施,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提高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指导各地和中央企业按照国家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制订本地区、本单位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2 组织机构与职责

总局成立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组长:总局局长

副组长:总局副局长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煤矿安监局)领导

成员单位:办公厅、政策法规司、规划科技司、安全生产协调司、调度统计司、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安全监督管理二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煤矿安监局综合司、煤矿安监局事故调查司、应急指挥中心。

(1)办公厅:负责向中办、国办报送总局有关信息,向总局领导报送预警信息。负责将总局领导同志的批示转相关司局和单位;接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及时呈报总局领导同志阅批,遵照总局领导指示转相关司局和单位办理并负责督办;当总局领导率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时,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政府。

(2)政策法规司:负责向有关新闻媒体通报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3)规划科技司: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参与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和隐患排查及相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4)安全生产协调司:根据总局领导同志指示,组织协调安全监察专员赶赴受灾地区参与隐患排查和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做好恢复生产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5)调度统计司: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按照信息处置办法及时调度跟踪事故情况,传送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

(6)安全监督管理一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排查、消除非煤矿山企业及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7)安全监督管理二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排查、消除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贸易等行业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8)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排查、消除化工、医药和烟花爆竹等行业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9)煤矿安监局综合司:负责将上级领导对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批示及时报送煤矿安监局领导。

(10)煤矿安监局事故调查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因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跟踪了解和调查处理,并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11)应急指挥中心: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应急值守,与国土资源、林业、地震、气象、海洋、防汛等部门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研判、报告,根据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及影响,起草总局预警通知;跟踪各地和中央企业应对自然灾害所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向总局领导报告;根据总局领导指示下达有关指令,提出应急救援建议方案,根据需要协调、调动有关救援力量和专家参加应急救援工作。预防与预警 3.1 事故预防

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业务司、应急指挥中心指导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建立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应急工作机制,分类指导各类企业排查、消除自然灾害可

能引发事故的隐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指导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督促相关企业、单位排查、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次生事故发生。

3.2 可能影响的领域和引发的重大事故

台风、风暴潮经过的海域和区域,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海上运输、海上石油开采、渔业捕捞和矿山开采、电力、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经营、使用和储运、交通运输等。可能引发海上运输、生产设施翻沉,水淹生产区、停电、停水、油气管线泄漏、建筑物垮塌、物体打击,以及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雨、山洪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交通运输及易受淹地区各类企业。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淹井、水淹生产区、井工矿透水、尾矿库垮坝、交通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雪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电力、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交通运输事故、建筑物垮塌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雷电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危险品生产储运经营、航空运输、烟花爆竹、民爆企业、建筑施工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电气设备损坏、露天作业人员遭雷击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山体滑坡、泥石流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交通运输、电力及山前地区的企业等;可能引发设备损毁,尾矿库垮坝,路桥垮塌被埋,输电线路、通信线路、基础设施和房屋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江大河、大型湖泊、大型水库超保证水位,泄洪、病险水库、堤坝险情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及易淹地区的企业等。可能引发矿山透水或淹井、水淹生产区、尾矿库垮坝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浪、海啸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海上运输、海上石油开采、近海作业、渔业、海港、沿海地区生产企业等。可能引发水淹生产区、沿岸设施破坏、海上运输、生产设施翻沉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冰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海上运输、海上石油开采、渔业捕捞等。可能引发触冰、设施沉没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破坏性地震可能影响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重点领域有电力、通讯、交通运输、建筑、矿山开采、危险品生产经营储运、石油天然气开采输送等。可能引发断电、断水、断气、通信中断,尾矿库垮坝、矿井坍塌或透水、房屋倒塌、重大设施和设备严重毁损,大型水利设施和桥梁严重破坏,交通中断,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森林、草原火灾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油气管道输送,危险品生产经营储运,电力和通信等。可能引发油气管道、储罐、危险品等泄漏和爆炸,输电和通信线路中断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 预警信息通报部门和内容

按照总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的工作机制,由国家防总

办公室向我局通报大江大河、大型湖泊、大型水库超保证水位警报及病险水库、堤坝险情、泄洪、山洪、泥石流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

国土资源部向我局通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预警信息; 林业局向我局通报森林、草原火灾等预警信息; 地震局向我局通报地震预警信息;

气象局向我局通报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沙尘暴、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及警报、紧急警报;

海洋局向我局通报海浪、海啸、风暴潮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及海冰警报。

预警信息主要包括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作用时间及发展态势。3.4 预警信息处置

(1)办公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处置工作。接到预警信息后,进行初步研判,根据预警级别进行预警。

接到国务院办公厅(或国务院应急办)预警通知和有关部门橙色以上预警信息,由办公厅报总局局长或分管副局长批示,按照总局领导要求,应急指挥中心立即起草总局预警明电或通知,对受影响地区和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业及中央企业进行预警并提出意见和要求。总局预警明电经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审核后,由办公厅按程序报总局领导核签。总局领导签批后,由办公厅发送有关省(区、市)安全监管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由应急指挥中心发送有关中央企业,分送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办公厅编辑信息上报中办、国办,报总局、煤矿安监局领导,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门机构。

根据预警信息及灾害变化情况,总局及时发布预警通知。预警通知和紧急预警通知由应急指挥中心起草,经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审定后加盖预警通知专用章,传发相关地区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送办公厅报总局、煤矿安监局领导,抄送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

(2)办公厅接到中央领导关于预警方面的批示后,报总局领导阅示;按照总局领导批示,负责将总局领导关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件的指示转相关司局和单位办理并督办。

(3)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跟踪工作。橙色预警和警报每天跟踪反馈一次,红色预警和紧急警报每12小时跟踪反馈一次,紧急情况随时跟踪。反馈情况汇总后,经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审核,送办公厅按程序报总局领导,并抄送有关司局。4 应急响应

4.1 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总局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会商制度,明确各司局和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加强工作值班和相关信息调度,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4.2 会商和信息沟通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跟踪、调度各地、各部门的应对情况,根据需要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会商,编发每日情况简报,按照要求报送国务院应对自然灾害指挥机构,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重大情况,由办公厅负责上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调度统计司负责调度受灾地区可能受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负责处置受灾地区上报的事故信息。

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业务司局按照工作职责,跟踪了解受灾地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跟踪可能发生次生灾害隐患和险情的处理情况,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现场救援需要提出应急响应工作建议;作为联络员单位同国务院应对自然灾害指挥机构建立工作联系,按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授权处理有关问题;将每日应急值班和调度的信息形成应急工作专报,报总局和煤矿安监局领导,送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4.3防范次生事故应急工作

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负责组织、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督促相关企业、单位排查、消除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和险情,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

应急指挥中心具体负责指导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指挥中心按照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受灾地区影响的领域,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建议和可调用应急救援资源,通知有关专家和应急队伍做好应急准备。4.4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

调度统计司负责受灾地区引发事故的调度跟踪工作。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报告总局领导,同时转送相关司局和单位。

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类别,及时启动相关事故应急预案,有关司局和单位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做好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4.5 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总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和受灾地区提出的要求,及时协调调集应急队伍和设备赴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并对调动的队伍进行跟踪,明确联络员和联系方式,协调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调动和应急处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4.6工作与协调

受灾地区安全监管部门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成立相应的现场工作组,在应对自然灾害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总局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或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指派有关人员协助地方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工作需要时,总局在重点受灾地区成立应急工作协调组,协助地方协调和调度有关应急救援资源,协调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7宣传报道与信息沟通

本着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工作原则,政策法规司负责联系有关新闻媒体做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参与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和英雄事迹的宣传报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引发重大事故的新闻发布工作。4.8应急评估

受灾害地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对

参加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并将总结评估报告在应急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报总局。

参加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总结评估包括救援基本情况,救援效果及存在问题,救援工作人员、技术装备和经费投入,救援工作建议等内容。参加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结评估报告包括企业和事故基本情况,救援方案制订和实施情况,救援工作人员、技术装备和经费投入,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内容。5保障措施 5.1通信信息

总局与国家防总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通报机制,明确预警信息的标准、时限、内容,建立快速、准确、全面、连续的预警信息传送机制。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总局有关通知要求,同当地防汛、国土资源、林业、地震、气象、海洋等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预警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下发的自然灾害预警通知应抄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5.2应急队伍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基地(排水基地)和骨干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队伍以及交通、铁路、民航等相关部门、行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总局应对自然灾害和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可调用或协调的应急救援队伍。

5.3宣传教育和培训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开展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6 附则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总局每三年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根据评估报告需要对本预案进行修订的,报请总局领导批准后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内容通知相关部门。6.2 预案解释部门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解释。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7附件

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篇10

1 三位一体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的构成

构建体系主要包括3个部分: (1) 构建医疗事故防范体系, 重在消除医疗管理系统存在的失误, 达到用制度教育人、用制度约束人的目的, 从而确保医疗质量, 这是构建防范体系的关键。 (2) 构建医疗服务质量预警体系, 重在早期发现医疗服务缺陷与纠纷苗头, 积极干预, 化解矛盾, 降低医疗风险。 (3) 构建医疗事故处理体系, 重在迅速有效地处理已形成的医疗纠纷, 力争避免给医患双方造成更大损失。三者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稳定的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

在每个体系中首先明确组织结构, 详细规定责任人、责任科室及其职责、工作要求及程序、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设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 负责监督医疗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接受患者投诉, 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负责监督医院业务组织部门的工作, 实现医疗服务监控部门与业务组织部门共同向院长及院务委员会负责, 形成决策、执行与监督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 促进医院发展。

2 三位一体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以防为主

以防为主是最基本的原则, 实现从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防患于未然;实现早期消除纠纷苗头, 防微杜渐。

2.2 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构建体系的最终目标, 必须做到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 有利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承担的医疗风险, 以实现全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 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2.3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加强与患方沟通,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 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2.4 坚持公平与效率

医疗纠纷是一把“双刃剑”, 无论对患方还是医方都是不利的, 一起纠纷持续的时间越长, 对双方的伤害越重。因此, 在坚持公平合理原则时, 也应兼顾到效率问题, 及时化解纠纷。

3 三位一体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的构建途径与实践

3.1 完善规章, 构建医疗事故防范体系

现存卫生法规及制度都是血的教训总结, 是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其制订的年代不同, 制订时所处环境不同, 其相互间矛盾或脱节现象时有发生, 常令医务人员处于尴尬局面。如《医院工作制度》规定:“实行手术前必须有病员家属或单位签字同意”;而有关法律规定生命健康权利属于公民个人, 只能由公民个人行使处分权, 这两者显然发生了冲突, 或者说执行前者必然违反法律, 剥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此外,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之间文化及风俗差异较大, 各级医院管理者理论与实际管理水平相差甚远, 真正能够掌握这些法规制度的管理者并不多, 这是影响医疗安全重要因素。

近年在学习这些法规制度时, 我们认识到系统化、条理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我们以医疗工作实际为主线, 以确保医疗质量为标准, 以强化医疗环节管理为重点, 以为患者提供完美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制订《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对涉及医疗服务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整理, 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分解细化, 明确责任人, 总结以往有关事件的经验, 填补管理漏洞。例如某三级医院曾因误接手术患者, 结果造成本应做扁桃体手术患儿误做了心脏手术, 而本应做心脏手术的患儿做了扁桃体摘除术。我们分析认为, 造成该事故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核对环节和监督责任人。针对这一环节, 我们设计主管医师必须陪同患者一起进手术室, 这既增加主管医师对手术患者管理责任, 也加大对护士工作的监管力度, 消除潜在接错患者的隐患。类似情况我们还规范了有关门急诊患者接送情况, 手术及检验标本以及用血制度等。

3.2 建立预警报告及责任追究制度, 构建医疗服务质量预警体系

我们本着早发现、早预防的目的, 建立了医疗服务质量预警体系, 制定了三级预警制度。一级预警:隐患程度较轻, 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性小, 预计经科室内协调, 问题可以解决, 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二级预警:隐患程度较重, 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性大, 预计单由科室解决有一定困难, 若处理不当, 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主要由职能科室负责, 协助责任科室处理;三级预警:隐患严重, 存在明显的医疗缺陷, 极易演变成严重纠纷, 预计经科室及职能部门协调, 仍将难以解决, 由医疗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预警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护理和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时, 或发现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 以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 责任科室要组织病例讨论, 分析医疗缺陷, 制订处理方案, 并按规定逐级上报;报告受理人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尽早介入或指导下一级工作, 加强医患沟通, 促进矛盾化解, 消除隐患。如某患者患阻塞性肺气肿, 经过治疗, 疗效不见好转, 埋怨医护人员不尽心治疗, 当护士听到埋怨的话后, 迅速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 科主任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例讨论, 分析患者埋怨的原因, 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加强与患者沟通, 很快消除了隔阂, 避免了纠纷。

3.3 构建医疗事故处理体系, 及时处置医疗争议

制定事故处理预案, 设立处理机构, 明确了处理程序、责任人以及处理原则, 增加争议处理透明度, 实行阳光操作, 争取患方理解和信任, 树立患者和职工对领导层的信任和支持, 力争和谐处理。具体处理纠纷时, 要坚持五项原则, (1) 公开:预先制定处理的程序、原则、标准和处理结果, 对任何人、任何事一视同仁, 照章办事。 (2) 公平:按照具体情况, 在法律许可范围内, 尽可能给患方以照顾。 (3) 合法:遵守法律制度, 避免过于情绪化, 避免激化双方矛盾。 (4) 和谐:互谅互信, 冷静分析, 找出问题的实质, 按照有关法律、制度和标准, 达成共识。坚持和谐原则, 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也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需要。 (5) 效率:就是及时处理,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最大限度地减低事件对医院的不良影响。如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炎患者, 经外地转入我院时病情危重, 护生误将鼻饲管连接氧气管道, 患者出现腹胀, 呼吸困难, 经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后, 科主任和护士长向患者家属进行赔礼道歉, 主动告知争议处理途径和处理方式, 争取了患方理解, 经双方协商获得圆满解决。

4 体会

通过构建体系, 一方面系统化了医院的规章制度, 使笼统的法律法规在医院管理制度上得以明确的体现, 达到具体化、明晰化、规范化的要求, 便于各级管理者掌握和使用;另一方面强化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间的内在联系, 消除相互间的不协调、不衔接甚至冲突的地方, 从制度层面上避免和消除来自于管理系统的失误, 有效地保证医疗质量。通过构建体, 有利于全员树立以防为主的理念, 有利于发挥预警作用, 早期处理安全隐患和纠纷苗头, 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构建体系, 有利于及时合理解决应形成的纠纷, 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立, 加强沟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6年来, 通过这一活动, 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 医疗纠纷逐年递减, 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我们的尝试再次说明医疗事故与纠纷可防、可控, 三位一体防范与处理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值得推广。但限于水平, 可能存在对有关规章理解片面或不透彻, 甚至误解, 需要在今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摘要:目的:探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与处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总结笔者6年来在医疗事故纠纷防范与处理的经验, 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原则以及构建途径和具体要求。结果:在本院建立起三位一体 (预防、预警和处理) 的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 取得遏制医疗纠纷增长良好效果, 促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结论:医疗事故与纠纷可防、可控, 建立三位一体防范与处理体系是一个成功尝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位一体,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道佩.略论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制定[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 5 (6) :477.

[2]王素梅.医疗纠纷的原因探讨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4) :64.

[3]沈孟奇, 张永华, 籍龙江.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 31 (1) :101.

上一篇:法律文秘毕业生简历表格下一篇:申办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