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少代会领导致辞(精选8篇)
尊敬的团县委领导、教育局和各兄弟学校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今天共青团**中学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我谨代表学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团委在团县委、教育局团工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和新团章,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积极带领全体团员和青少年学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团委学生会干部,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健康、有益的校园活动,为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13年我校团委评为新丰县“红旗团委”,2014年被评为韶关市“红旗团委”。可以说,上一届我校团委、学生会的成绩是非常明显的,刚才王锋书记代表上一届团委作的工作报告我十分认同。
“现代学校制度” (1) 是一个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 最早由黄兆龙在《中小学管理》 (199年第1期) 上刊发的《现代学校制度初探———兼论国有民营学校管理模式》一文中提出。他从现代学校实际出发, 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理论, 对现代学校制度进行了探讨和届定。此后,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呈上升趋势。比较权威的是由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博士牵头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区、家庭、学校互动机制的探索》总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成果。目前理论界对现代学校制度有这样一些观点:
*特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社会背景下, 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 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指在知识社会初见端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 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以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 规范政府与学校的新型关系, 政校分离, 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 由教育管理专家负责日常管理, 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 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 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其中,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前提, 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 (2) 。
尽管有关现代学校制度的界定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但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现代学校制度较之传统学校制度的基本属性特征:第一, 时代性:一定时期产生的学校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学校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现代学校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学习型学校等先进教育理念。第二, 自主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对学校的包揽和对学校的统一规划管理, 导致学校与政府之间单纯的隶属关系和学校主体地位的丧失 (3) ;在现代学校制度下,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发生转变, 强调权力下放, 重心下移, 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第三, 民主性: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增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 形成校本管理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基础, 改变学校内部体制的专制僵化和学校效能低下的状态;第四, 开放性:打破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的状况, 主动寻求社会、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参与和监督。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前沿课题。现有研究基本都从现代学校产权制度、现代学校组织制度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维度上推进, 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及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三个层面。如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建立开放式校本管理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验,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进行的“教育股份制”实验, 浙江省宁波市万里教育集团进行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实验、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和新型资本结构实验,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小政府、大社会”, 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区、家庭参与中小学管理、监督及评估的实验, 等等。可见, 政府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办学、校内民主管理、家长和社区参与管理是人们公认的特征要素。
二、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 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现有学校制度面临如何适应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问题, 出现了一些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影响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知识贡献力度。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障碍之一。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释放改革与发展的能量, 开发学校发展潜力, 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4) 。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结合现代学校制度的属性特征, 我们发现至少有三方面的矛盾需要面对:
1. 上与下的矛盾:
现代学校制度强调政府职能与学校职能的分离, 强调政府将本该属于学校的权利还给学校。改变传统对学校实行的全方位的管理方式, 通过政府职能的调整, 赋予学校相应的自主管理权,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自1985年以来, 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校本管理逐步成为现实。
2. 内与外的矛盾:
传统学校制度缺少开放机制, 学校基本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 很大程度上将社区和家长隔离在外, 在这种情形下, 家长和社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严重缺位。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组织的开放性, 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到学校管理框架之中, 并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有效的互动机制。
3. 破与立的矛盾:
现代学校制度是对传统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需要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观念定位, 在改章立制中将涉及很多人的利益得失。
(二) 制度创新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 在依法确立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 必须使广大教师依法享有充分民主的制度, 并有效体现在决策、管理、监督各个环节上” (5) 。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曾提出: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第一大阶段, 应该以能够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推动教职工、社区人士、学生和学生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方面的制度为建设的重中之重。可见,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现阶段的重大任务就是对学校内部民主管理制度进行积极探索, 以更好地应对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以教代会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 是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速, 学校的民主化越来越成为学校生活中的核心内容, 但是,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要求的民主化建设、政治文明建设, 在实践层面的推进速度相对缓慢。在中小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 民主管理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比如:目前的“校长负责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校长对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和社区服务的意识相对薄弱, 距离学校内部真正实现民主管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6) ;与此同时, 随着中国社会民主化和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 在学校内部, 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意识愈来愈强, 他们更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兴衰, 要求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希望有一个能对学校发展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有效渠道, 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民主管理, 为办好学校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代会是教师参政议政的法定形式和主要机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推进干部公开, 支持职工参与管理,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可见, 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代会制度, 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改变学校民主管理薄弱现状的法定途径。
2. 是推动学校人本管理的需要。
人本管理理论渊源于20世纪中期的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 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研究并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重视人、尊重人, 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激励员工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7) 。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模式中的特点如下: (1) 把师生员工的需求、欲望、兴趣放在第一位, 重视用各种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注重对教职工和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 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减少强制性管理, 使他们的劳动从被迫变成自愿; (3) 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 激励教职工和学生发表意见, 提倡教职工和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决策, 发挥主观能动性, 集思广益, 促进学校的发展; (4) 注重协调人际关系, 化解行政管理的人际矛盾,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实际上就是无论什么时候, 都要看到学校广大教职工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 都应看到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是实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直接承担者,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
教代会是教职工参政的“群言堂”, 是保障教职工知情权、表达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的主要平台。推动教代会建设就要彰显人本主义的现代管理理念。
(三) 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需要。
心理学家利克特 (R.likert) 提出四种管理系统的观点并依此作为测量学校组织气氛的工具。1.利用—权威型;2.仁慈—权威型;3.协商型;4.参与型;利克特认为, 这四种类型中, 组织气氛愈接近后一种, 组织的效率就愈高, 成就就愈大。由于学校是“人—人”系统, 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 其中人的积极性是关键中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温姆和耶顿1975年就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 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让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 争取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识, 并付诸实施。
心理学试验证明它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效 (8) 。通过教代会实行民主管理, 能满足教职工的高层次心理需要, 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文化, 能充分调动教职工投入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其良好工作行为, 从而成为提高组织效能的有力保障。
(四) 健全学校治理结构的需要。
近年来, 管理学界常常在讨论一个颇为时髦的话题———组织的健康问题, 说的是组织由于机构设置不当而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良好的组织机构其本身并不创造良好的业绩———就像一部好的宪法并不保证产生伟大的总统, 好的法律并不保证有一个道德的社会一样。但是, 糟糕的组织机构会使企业与良好的业绩无缘, 无论管理人员是多么出色 (9) 。 (同其他组织一样, 某些学校组织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表现出“健康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如下:
1. 权力过于集中, 缺少监督机制。如教代会从不开会, 或即使开会也不过讨论一些小事, 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根本体现不出参与决策的作用。
2. 信息沟通不畅, 只有学校管理者对下的单向沟通, 即下命令, 做指示, 很少有下对上的沟通, 教师有想法不愿意对领导说, 觉得领导不贴心。
以上两个常见的学校组织病理症状都和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设置不当有关。在传统学校领导体制中, 校委会、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三者责权模糊、混淆, 存在不能很好地行使各自权力甚至越位的现象。校长负责制作为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 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实践中由于缺少配套的制衡机制, 引发了一些问题。在现代学校制度下, 依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 健全党组织、校委会、教代会三者责权明晰的学校领导系统刻不容缓, 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的有机协调系统, 其中包括校长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定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听取意见, 接受评议, 发挥教代会的咨询审议、监督作用, 并形成具体制度予以落实。要使学校的工作取得成绩, 一定要使学校组织保持健康。以教代会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 实际上是通过学校治理结构的调整解放教育生产力。
三、实施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教代会工作愈来愈得到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各个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 教代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特别在《浙江省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出台后, 教代会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成效显著。由于教代会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通过对十所中小学教代会的调研数据分析, 有如下三点较为突出:
1.教代会不规范。学校缺乏本校的配套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时间安排、工作机构设置、议程安排上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代会的严肃性和教职工的参与热情, 影响大会的实效。
2.教代会品位低。一些学校还停留在讲私利、要福利的低级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大会目标和中心议题, 或有中心议题但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领。
3.教代会实效性差: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没有得到充分表达, 教代会职权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影响教代会应有作用的发挥。在教育立法日益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 如何进一步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 使教代会真正成为学校民主管理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有效载体,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以规范程序建设, 夯实民主基础。
教代会职权的真正落实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执行程序作保证, 否则教代会就会流于形式, 民主管理就会落空。为此必须迈好三步。
第一步:完善制度。根据《浙江省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制订、完善本校的教代会工作条例, 根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宁波市基层工会直接选举工会主席试行条例》, 制订完善本校的工会委员会选举办法、提案处理办法和校长民主评议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使教代会的各个重大环节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第二步:明确职权。教代会职权能否得到落实是衡量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和教代会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方面, 明确是党政工的共同任务, 工会仅仅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学校党政工组织要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教代会制度, 以互动的合力推进教代会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 它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监督干部的权力机构, 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 具有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审议监督权和审议评议权等四项职权。
第三步:规范操作。一抓代表选举的公平性, 关注学科、处室、年龄等方方面面的平衡, 同时, 要开展培训以提高代表素质和民主参与的能力;二抓组织机构设置的可操作性, 包括工作小组、主席团、代表组的设置要充分体现群众性和兼顾性, 这是保证会议有序推进的重要因素;三抓议程安排的合理性, 以尽可能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为基点但党政工联席会议、代表组讨论、主席团研究等重要环节绝不可以草草了事, 因为这是关系大会成功的关键;四抓总结反馈的及时性, 以规范化提高关注度和权威性, 为民主管理夯实根基。
(二) 以中心议题建设, 营造民主氛围。
教代会中心议题是整个大会的灵魂和方向, 也是保证教代会品位提升的关键。
1. 重视中心议题的提炼。
提炼的途径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由党政工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另一种是向广大教职工征集;中心议题的内容可以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或主要的管理理念, 比较典型的如“积极营造共同愿景,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建设学习型组织, 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 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搭建平台, 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等等, 往往与学校本年度或今后几年的工作重心相关, 与学校主要领导的管理理念合拍。
2. 围绕中心议题开展引领。
在为期一个月的教代会工作期间, 一方面, 开展中心议题相关宣传;利用学校所有宣传阵地, 如网站、宣传窗、黑板报、广播台、横幅等开展宣传;分发配套书籍, 进行宣传和引领, 渲染气氛, 提高教职工的理论修养、思想境界。另一方面, 围绕中心议题进行校长中心发言。对于校长而言, 专题发言较之以前做工作总结报告难度加大, 但也获得一个很好的宣讲自身管理理念的平台。围绕中心议题开展的宣传和中心发言无疑成了对全体教职工的一种引领和提升, 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校的奋斗目标, 接受前沿的管理理念;教代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阵地, 为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组织愿景服务, 是教代会质量和品位的保证。
(三) 以提案机制建设, 推动民主参与。
提案征集是充分实现教职工作为学校主人翁的角色地位, 是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下情上达的有效途径, 也是推动教职工民主参与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积力之举, 无不能胜也, 而众志之为, 无不成也。”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对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前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提案工作存在两大难题, 一是提案质量低下, 基本集中于提高福利待遇, 着眼于个人利益或本学科本科室的利益;二是提案数量少, 由于长期达不到要求等原因, 一些学校教职工缺乏提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全体教职工主人翁的积极性, 就成为提案机制建设的关键。
围绕激励方法, 管理学家提出过很多理论和假设, 其中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等, 这类理论都有一个特点, 即强调满足人的需要, 激发人的内在动机, 调动人的积极性, 顺利实现组织的目标。我们把这类理论称为强调需要型激励理论。将这类理论运用到中小学管理中, 学校管理者就要想方设法了解教职工的需要, 尽可能满足或引导教职工的需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 (10) 。
落实到提案机制建设中:一要强化审议评价。主席团对每一条提案都要进行认真地审议, 在此基础上, 确定交流提案和立案提案, 凡是正当的合理需要均可以作为立案提案, 而对于当前不能解决的合理需要则确定为交流提案, 而对于那些不正当的需要, 则不予立案;二要重视解释说明。交流提案和未立案的提案要求提案涉及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校长本人, 向提案人做好个别的解释说明工作, 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三要注重表彰落实。对提案的重视与落实, 是关系到教职工进言献策热情的关键。可从立案提案中评选出优秀提案进行隆重表彰;加强对提案落实情况的监督反馈。如有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落实的提案, 由校长向全体教职工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 并需提出提案落实的最后期限, 以获得教职工的谅解;四要尝试围绕中心议题征集提案。紧紧围绕中心议题征集提案, 往往能够使教职工更多地从各个细节关注学校工作和学校发展, 提高提案质量和大会实效。如围绕“积极营造共同愿景,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中心议题征集提案, 共同愿景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学校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涉及学校理念系统各个子项目:包括学校使命宣言、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总目标、学校形象定位、培养目标、学校精神、学校三风、办学特色、校徽、校门口箴言、校歌等, 征集本身就是对全体教职工创造力和智慧的一种肯定, 被采用更是一种荣誉和精神激励。有效引导全体教职工关注学校的传统和积淀体会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设计学校的前景和未来, 在集思广益中完成学校理念系统的构建,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新台阶。
总之, 提案工作的实施策略, 要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 要能充分调动和保护全体教职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进一步引导教职工把目光投向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推动学校的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的长足进步。
(四) 以票决制的实行, 保障民主决策。
管理大师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可见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参与决策不仅作为提高教师积极性和学校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更要使教师把“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为团队目标作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当前随着学校管理民主化步伐的推进, 参与决策正在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管理方法。研究者们发现, 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决策活动, 能够带来以下好处 (11) :
1. 能让学校管理者获取更完整的信息, 得到更多的备选方案;
2. 能培养教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3. 能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及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满意度;
4. 能增加决策方案的可接受度, 有利于方案的贯彻落实;
5. 能改善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关系, 使学校的组织气氛更加和谐。
根据参与决策“认可区模式”理论, 对当事人来说既有利害关系, 又有能力参与决策的问题, 属于认可区外的问题, 应从一开始就让当事人参与决策。例如, 学校的绩效工资或奖金分配问题、教职工聘任条件问题、评优标准问题等, 这些都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 教师有能力参与方案的讨论, 这类方案最好让教师最大限度地介入决策程序, 即从决策过程的一开始就听取教师的意见, 这样可大大增加决策的接受度, 减少执行中的阻力;学校管理制度作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最终的贯彻执行者是学校每个成员, 为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群众中去”, 就应在制定的源头上做好“从群众中来”, 多方面征求师生员工对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 充分发扬民主, 集思广益 (12) 。
教代会上一般有三种表决方式:鼓掌表决、举手表决和投票表决, 前面两种方式是运用较多的, 正因如此, 民意无法真正表达, 使教代会流于形式, 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成为一句空话。教代会票决制是指属于教代会审议通过或审议决定的决议, 实行会员或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的制度。票决制的推行, 一方面是保障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需要, 随着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内部利益格局调整的频率加快, 许多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措施要出台, 许多制度要重新修订, 教职工利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增大, 要维护教职工利益就必须推行票决制。另一方面是减轻学校党政工作压力的需要。“越是棘手的问题, 越要充分发扬民主”, 由于票决制坚持无记名投票、“一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充分表达了代表的民意, 保证了表决和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一定程度解决了以往决策后可能出现的争论和纠纷, 减轻了学校党政领导的决策和执行压力, 也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充分的讨论酝酿是成功的关键。在票决制推行过程中, 把握好小组解释讨论汇总意见—主席团讨论修改—再小组讨论—再主席团修改, 几上几下的讨论和修改过程是消弭矛盾高票通过的关键。这样既兼顾了党政需要, 又维护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提高了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热情, 使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促进校园和谐。
教代会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决策观的关键途径, 是学校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 教代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关系学校发展的一个大课题, 提升教代会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不断提高教代会质量, 是时代的要求, 是改革的要求, 是学校前进的要求。以教代会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学校民主管理, 进而推动现代学校制度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摘要: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 以教代会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学校民主管理, 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依据,教代会,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一、建立规范的教代会制度,
培育和提高教职工的参政议政能力
教代会作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制度,应该有一套包括计划组织、会议召开、提案处理、决议落实等方面在内的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2001年以来,中关村中学工会着力于教代会制度建设,制定了《中关村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中关村中学教代会提案暂行规定》、《教代会档案资料管理办法》等,同时强化制度的落实和规范运行。按照教代会工作细则做到每年年初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遇重大决策时增加会次;教代会届满,按期报请区教育工会批准进行换届选举;每次教代会前,工会要召开预备会,并将会议通知、会议议程、提案表等提前以书面形式下发给每位代表,保证代表充分了解会议内容,做好参会准备;每次会议中心议题都围绕学校工作任务和长远规划,以及目前教职工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保证会议集中解决主要问题,提高了会议的效率。中关村中学尤其重视代表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每份提案,学校行政班子都要进行专题研究,会期向代表详细答复,事后工会和校长一起督促提案落实情况。在规范有序的教代会实践中,中关村中学深切地感受到,重大决策交由教代会审议通过,既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校情,参校政,督校事的政治民主权利,同时,也降低了校长工作的岗位风险,分散和缓解了矛盾。比如,实行《岗位聘用合同制工资方案》,工会在教代会上讲人事改革政策和方向,说明该方案的制定依据“多劳多得,效率优先,优劳优酬”的原则,又在第七届、第八届教代会上多次征求代表意见,取得认同、理解和支持,使2004年的人事制度改革稳步进行。同样,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学校的焦点和难点问题。2004年,学校把这个问题作为教代会议题提交代表讨论,最后集中全体代表意见形成了《教职工子女入学的有关规定》,从此以后照章办事,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迎刃而解。
针对少数教代会代表过于关注个人利益,对学校改革发展大计热情不高,缺乏参政议政的意识和必要的法律政策水平,工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民主政治建设,唤起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教代会代表的素质,把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积极性凝聚到学校发展的大目标上来。在选举第八届教代会代表时,学校重新修订了代表资格和选举条件,一批主人翁意识强,参与民主管理热情高,政策法规知识水平高的年轻教师被吸纳到新代表队伍中。之后,又召开代表培训会,开展“我为学校做贡献”等活动,积极引导教职工把自身发展与学校兴衰联系起来。自2006年第九届教代会以来,学校将以往由校领导致开幕词改为新当选的工会委员发表当选感言,让新当选的工会委员一开始就有了责任感和为教职工服务的责任心;还用干部述职报告和考察汇报来丰富会议的内容,提高代表参会兴趣。精心的培育使代表们提高了素质,明确了责任。他们从仗义执言到提交提案,从只表达个人意见到代表团体意愿,从只关注个人经济利益到关注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承担起了学校发展的重任。
二、推行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
确保“学校大事教职工说了算”
民主管理职能是教代会的核心职能,要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作用,就要组织和团结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要做到“学校大事教职工说了算”不仅需要学校有勇气,更需要学校公开透明的校务管理方式来保障,所有关乎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都应该让教职工参与决策,以提高他们对学校改革发展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理解与认同。最近几年,中关村中学进行示范校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他们极力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学校财政收支,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使用情况,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大型设备采购计划等情况;在学校校园建设中,成立了工程(设备)项目评标小组,成员包括工会主席及二分之一的教代会普通代表。在项目招标工作中,所有成员有权充分了解项目情况,参与投标单位的资质审定和实地考察,招标会上发表并签署自己的意见,监督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最终的竣工验收和工程款项支付、决算。比如,2007年学校演播厅声学装修工程招标过程中,有两家投标单位得分非常接近,评标小组内产生争议,难以取舍,学校就聘请北京电影学院有关教授作评判,并给出书面审定意见,依照专家意见进行裁决,杜绝校长或有关干部个人说了算的情况,这样增强了工程项目的透明度,保证了公开公正的选择。中关村中学的学生营养餐,食堂采取公开透明的事务管理办法,成立了由教师、学生、家长参加的食堂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定期参加食品采购洽谈会,考察供货商,食堂还向师生公开进货渠道,饭菜的制作过程,成本核算方式,吸收师生参与管理,接受师生监督,这种公开透明的管理方法,海淀区教委认为有领先和示范作用,因此在全区推广。
三、改进民主评议干部方式,
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
学校领导团代会开幕式讲话【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好!
__中学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经过筹委会积极认真的组织筹备,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了。
本次大会是在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我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下召开的,这是我校青年学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我校青年学生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一次盛会。我校团总支在校团委、校学生会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以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密切团结广大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团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任团学干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踏实工作的奉献精神及严谨求实的态度,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政向全体学生干部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我校团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院团学工作基本思路和方向;选举产生新一届团总支委员会和学生会委员会。
本次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共青团__中学团总支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团总支委员会;并明确我校团总支的工作务和任目标。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114人,来自本校的各个班,代表是经过自下而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举产生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代表着全校团员青年学生的意愿,肩负重托。希望各位代表不负众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行代表职责,认真对待会议的各项议程,努力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的大会,催人奋进的大会。
同学们,今天,新的一届__中学团总支委员会即将产生,__中学团学工作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我院团学工作的新局面;代表们、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携手共创__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学校领导团代会开幕式讲话【篇二】
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在这激情似火的时节,共青团大连市第__中学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
首先,我谨以大会的名义,向全校青年团员和青年师生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这次大会是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召开的;是在我校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发展,朝着新的目标阔步前进的重要机遇期召开的。这不仅是全校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更是一次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春盛会!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青春的盛会,火红的事业。今天,出席这次大会的团代会代表121人,代表着全校一千余名共青团员和青年师生,肩负着全校团员青年的期望和重托,欢聚一堂,共商学校团工作的发展大计!
自我校九次团队会以来,我校团委在校党支部、行政和上级团委组织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兄弟院校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关心支持下,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育人目标,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为己任,用青春的激情投身学校建设与发展,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征程,新的奋斗。今后几年,是我校加快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几年。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召开共青团大连市第__中学第十次代表大会,认真总结我校团委工作的新经验,分析当代青年的新特点,研究青年工作的新形势,确定今后几年我校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以这次大会为新的起点,明确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各位代表,同学们,这次大会主要议程有两项:一是听取并审议共青团大连市第__中学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二是选举产生共青团大连市第__中学第十届委员会。与会全体代表一定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珍惜自己的权利,充分发扬民主,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精神,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高质量完成这次大会预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的大会,一个团结鼓劲、创新务实的大会,一个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大连市第__中学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满怀信心、开拓进取的大会!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学校领导团代会开幕式讲话【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学们:
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__周年之际,共青团重庆市轻工业学校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校团员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广大团员青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曾为共青团事业做出奉献的团干部致以崇高的敬礼!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亲切的问候!
各位代表、同志们,共青团事业是青春的事业,是希望的事业,是一项充满阳光的事业,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业。共青团事业在轻工校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当前,学校以创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召开第三次团代会的喜庆日子,全校上下欢欣鼓舞,豪情满怀。我们相信,本次大会将对学校的建设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我们要全面落实两会精神,凝心聚力、振奋精神,立足岗位、开拓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展现我校广大团员青年的崭新风貌,努力开创轻工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代表们、同学们: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机遇,时代赋予了我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相信,全体代表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畅所欲言,共商我校共青团工作大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大会,开成一个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大会。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学校共青团工作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一届团委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市经信委团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用炽热的青春激情去描绘轻工业学校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迎接____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
各位少代会代表们、各位中队辅导员、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第十二届少代会胜利召开的日子,首先我谨代表学校的党、政、工、团预祝第12届少代会取得圆满成功。
少代会是少先队员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载体。今天,你们作为学校的小主人,在这里参加少代会是你们的光荣,更是你们的一份责任,希望你们认真履行自己的代表义务,通过少代会提案,我们的代表要将同学们的心声带到会议中来,要将少代会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少先队员。
少代会是少先队员激发主人翁意识的良好契机。通过投上代表自己意愿的庄严一票,选出自己信赖的队长。而当选的队长不能辜负队员的重托,“一条杠杠承担一份责任”,为队员服务,带领全体少先队员争创文明、自主的集体。
全体少先队员代表们,少代会的胜利召开,是学校的大事,更是我们少先队员自己的大事,还是一次“光荣感和责任感”的教育活动。在此,我向大家提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家理想远大,品德高尚。二是希望大家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大家与时俱进,昂扬向上。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再创佳绩。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凉爽的秋风为我们送来了金秋的十月,它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迸发激情,喷香四野;它是一棵参天大树,桂满甜蜜,结满硕果。在丹桂飘香,红旗猎猎的日子里,我们终于迎来建二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大会。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全体少先队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光荣的组织,是青年团的后备军。从建队初期到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少先队员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都是少先队员的代表,是每位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少年先锋队立足自身求发展。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少先队员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如:“五爱”、“五字”教育,爱科学、学科学教育,“手拉手”、“雏鹰行动”、“新世纪 我能行”、“素质体验教育”等活动,都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大会,在大家的精心准备和共同努力下,本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会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本次大会中,我们选出了新一届的大队委员,学校希望你们,不负众望,公平、公正、大胆、自信地开展工作,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同时,学校也希望各位辅导员老师、少先队员们,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加油!因为,你、我、他,我们都拥有着一个名字,那就是——外国语小学!
最后,祝全体少先队员,努力进取,大胆创新,团结奋进,健康成长。为我们外国语小学的明天做出贡献。
一、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的目的
1. 清晰学校阶段发展脉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把课程计划与配套实施的学校阶段发展规划相联系,形成跨学年的课程方案。这是因为,尽管从一所学校办学的理念与培养目标来看有其延续性和长期性,但学校依据办学实际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提出不同的行动目标与内容。由此,校本课程计划无论目标、内容还是实施、管理,都会既体现继承性又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也就意味着,到了一定阶段学校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是必须的,但在某一阶段保持课程计划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事实上,学校阶段发展目标需要依托课程来实现。因此,编制学校课程计划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课程行为,也是一种具体化规划目标,进一步清晰学校阶段发展脉络的研究行为。
2.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质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课程转化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创造性实践,它至少包括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就是学校借以“课程”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融入校本课程体系中,从而实现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有效整合与个性化实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仅仅把省市层面的统一的学年课程计划简单地照搬及实施,就不能被称为课程的校本化。
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课程计划明确了不同岗位教师的工作目标、内容、要求和工作量,它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与实践方向;同时,课程计划所提出的实施要求又促使教师反思以往的实践内容与行为,针对目标与要求进行研究与改进。此外,课程计划的编制不仅仅有校长的领导,更有各层面管理人员乃至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共同的研究、实践与反思,所有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专业能力的提升。
4. 提高课程实施品质
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无论是作为课程领导行为还是学校管理行为,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三方面的共同提高,即学生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方面的专业提升、学校方面的持续改进。事实上,在一份课程计划中必然包含着课程实施的内容,也就是学校对实施该计划有着明确的实践要求乃至标准。它也清晰地体现着校长以及整个课程领导团队以提高课程实施品质为目标,对某个学校阶段课程教学的总体改革思路与操作构想。
二、学校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
通常,一份学校课程计划或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学校背景分析
学校背景分析通常采用的是SWOT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 ty)、威胁(Threat)。借助SWOT分析法,把学校内外部资源与办学环境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找准问题,再结合国家课程确定切合办学实际的课程目标与建设构想。
2. 课程目标
通常,学校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是依据上海二期课改所提出的课程类型划分及其操作目标与要求,阐述校本课程体系或模块中不同课程实施后期待达成的目标或是解决的问题;学生培养目标是不同阶段不同课程实施后期待学生产生的行为表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指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建设、实施、管理或评价后期待产生的专业表现。
3.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主要包括内容、时间、人员上的统筹协调与安排。这部分主要包括三类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学校活动安排、课程表,教师工作量等方面的思考与设计等。学校课程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不能违反市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与课时数要求,同时,学校对调整的课程、课时必须加以说明。
4. 课程实施与管理要求
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是保证学校各项目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凸显学校基于提高课程实施品质,在具体操作上的独特思考,因此,这部分的陈述应该具体而明确。事实上,通过这部分的陈述,我们应该能够清楚地看出,该计划方案的实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并且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哪里。
三、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步骤
1. 做好调研,凝聚共识
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一样,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是因为,首先,无论是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还是课程的“两次转化”都需要建立在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之上,也就是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其次,在课程计划的实施中,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更需要全校师生凝聚共识,形成既基于学科差异又体现学校整体思路的步调一致的操作内容;最后,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特色创建等具体化为课程内容,也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以集中民智、紧扣目标、完善结构、体现特色。因此,编制学校课程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广泛调研,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目标与行动要求。
2. 整合资源,形成体系
实现课程整合的前提与基础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包括了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一份好的课程计划体现的不仅仅是学校管理层面的思考,还体现了学生、教师与社会的需求。学校课程的研制需要达到基于问题、面向未来、紧扣目标、结构合理、强调操作、体现特色等要求。此外,课程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为基层学校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充裕的操作空间。学校应该依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基础、特点和条件提出与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既能体现国家课程方案的内容与要求,又能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或是努力的方向,从而把三类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到评价都有机地整合在校本层面,融入学校独特的思考。
3. 明确目标,具体内容
在充分统整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框架性的课程体系之后,第三步就是明确目标,计划具体化。无论是学年的还是阶段的课程计划,其目标都应该与具体的课程密切联系在一起,以增强不同课程目标达成的可检测度。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目标应该与学校阶段发展目标实现有机统一。首先,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实现学校课程计划的动态调整,有利于校本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校本课程体系的持续完善;其次,有利于学校办学理念与阶段办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最后,有利于课程实施与学校行政管理的深入融合与相互促进。我们在达成课程具体化目标时也需要注意,首先,必须贯彻执行政策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国家课程方案;其次,必须基于学校的基础,不能不切实际地开发、建设和实施所谓的特色课程。
4. 规范文本,凸显校本
一份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本身就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过程,它遵循着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体现为对教育实践的逻辑思考。一份完整的课程计划在结构上是逻辑化的,在表述上是准确严谨的。课程计划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和充分分析背景,还应该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管理与评价上凸显校本的思考,也就是说从问题到评价应该像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一致性”要求那样,体现出校情的真实性、方案计划的可操作性以及目标的可达成度。
关键词:布尔迪厄;惯习;场域;学校文化领导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56-02
领导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领导阶段,文化领导已经成为新世纪的领导大趋势,也是新世纪最具生命力的领导模式。作为学校领导者,如何在这种领导模式中使学校发展更上一层楼,又如何把自己从经验领导者、科学领导者提升为文化领导者越来越值得关注。2001年,美国教育管理学家海林杰(P.Hallinger)曾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学校文化领导将是21世纪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研究学校文化时,其上位概念“文化”曾一度引起笔者的关注,对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相关思想的借鉴中,可以得出学校文化领导中的一些启示。
一、布尔迪厄的核心概念
(一)惯习
惯习是“深刻地存在于性情倾向的系统中、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生成性(即使不说是创造性的)能力,是完完全全从实践操持的意义上来讲的,尤其是把它看作是某种创造性艺术”。惯习代表一套内化了的能力和结构化了的需要,一套感知方式、思考、欣赏和行为方式系统。它被个人拥有和感觉,但却是历史、结构和社会化的产物。特别是早期社会化的经历对于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惯习概念解释了这样的事实,即“社会行动者既不是由外部起因决定的物质的粒子,也不是执行一种完全理性的内部行动计划的、只受内部原因引导的单子。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的历史的产物,是特别的次场内某条通道中积累的体验的历史的产物。”
惯习既非有意识的理性选择,也非被动遵循社会规则的产物,惯习和生存环境有着本体论的契合关系,同时也是开放的可调节系统。什么样的惯习结构就代表着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
1、文化的稳定性和累积性。文化领域是通过连续的重构而不是彻底的革命来转变的。文化强调的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众人所共享的象征系统,既是一套与某个族群内部息息相关的符号系统,而且文化是具有累积性的。它不断地向前推进,同时也持续地包含与建构。文化自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将学校中的文化自制理解为产生正面的。充满活力的意义,再制在此意义下是具有生产力的,而不是仿制的,并且提供了变化与新组合的可能性。
2、文化的集体基础。文化概念有其历史渊源,也和思想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亦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在创建文化时,个体与社会的结合,社会化的实体并非位于社会的对立面,它实际上是社会的存在形式之一。因此,学校文化绝非凭空而来,必须在对全校师生的调查研究之上而得出。下文所介绍的文化整合就是基于文化的集体基础之上而进行的。
(二)“资本”
“资本是累积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这种劳动(资本)使他们能够以具体化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资本主要分为两大类:经济资本,如物质的和金融的财产;象征资本,包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比如稀有的符号商品、技能和名位或能使资源自然增长的在—个群体中的成员资格等等。
布尔迫厄建立的“场域——惯习——资本”三位一体概念模式中,文化修养和教育经历能在特定场域里,成为行动者获取社会地位的凭借,而合法的文化形式或品味标准,则是场域中被争夺的资源。这种资源即布尔迪厄所称的资本。行动者只能在具备相当的能力和积累的条件下,才可能获得这种资本。
在进行学校文化领导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文化主体素质的参差,那么在学校文化普及的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消除这种“先天”的不公平?如何将这些资本物尽其用?
(三)“场域”
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是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网,每一位置受到它与其他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界定以及影响;每一位置的变动、转换将影响到整个场域结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位置之间是开放性的。不同的场域参加者,带着不同的惯习,加入资本的争夺。
(四)作为策略的文化
社会实践绝不仅仅意味着各式各样的个体行动者的实践的简单汇集,同时个体实践绝非依照社会规则做出的理性选择行动,文化的模型性决定团结不是建立在编成法典的规则上,而是建立在情感与荣誉上。行为不是对于规则的被动屈从,行为是策略性的。这就意味着规则的模糊性,或者“规则的使用”的模糊性。布尔迪厄强调“策略”不同于主观主义所主张人类行为的理性选择、算计,或是在“伦理和感情”的动机引导下有意识的个人选择。策略只能是历史性实践的产物,是受集体和个体历史影响的社会游戏的生成物。
二、对学校领导者的启示
学校文化领导包括文化整合、文化创新、文化执行、文化评估,这四个程序是循环的过程,政策评估后进行新的文化整合、文化创新。每一程序都可进行相应的时间规定,从而保证一定的效率。
(一)文化整合——整合“惯习”
行动者的身心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社会环境的诸多制约因素的塑造,产生与环境制约相对应的身心结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惯习是被建构的结构。但是行动者的惯习具有自身的生成能力,会生成符合自身逻辑的行动。将文化冲突分析作为学校文化变革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切入点,在特定学校文化情境下,具体分析在课程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冲突。随着学校变革的逐步深入,学校内部的文化传统必然会与新的文化诉求之间产生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惯习”的存在使学校的文化的变更变的不那么容易,然而也正是因为“惯习”的存在,一旦学校文化变革成功,那么这种文化就具有一种稳定性。整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的计划;通过对学校文化发展进行资料查询、现场观察、个人访谈等,挖掘学校历史中具有先进文化生命力的学校精神文化,并梳理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以学校面临的形势、任务为参照,筛选学校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文化要素评估、管理机制评估、组织网络评估等。
(二)文化创新——策略的文化
对学校传统进行创新,设计新的学校文化内容,为学校发展提供思想动力保障;将新的学校文化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提升学校文化品味;科学分析师生的经验和体会,检验学校文化的成效,将富有成效的学校文化建设肯定下来。正如上文所述,行为不是对于规则的被动屈从,行为是策略性的。因此,在建设学校文化时,
应当以情感与荣誉作为行动者的行为需要。有学者提出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应“美其形,雅其言,正其行,提其神”。学校按照“营造氛围,突现品位,体现精神”的总体要求,通过“挖掘、提炼、培育、创新”等途径,大力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三)文化执行一“场域”的构建
行动者作为受场域中各种力量行构,将客观结构内华为身心惯习的主体,负载着一定量的特殊资本,他们受到场域和惯习的作用。有意或无意地携带自身的资本参与到场域的游戏中,为占据一定的位置或维持、提高资本总量而与其他位置上的行动者争斗,从而形成独特的社会轨迹。场域是行动者争夺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的空间场所。各种资源构成不同形式的资本。
学校中的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均有着相对的自主,特定的逻辑。让他们进入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形成特定的场域,并且意识到学校文化对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性,从而具备一种建设学校文化的惯习。学校文化蕴含着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等。每一种文化主体都有其惯习,在对资本追求过程中,使其惯习进行逐步的改进,最终适应学校文化“场域”的构建。
(四)文化评估——“惯习”、“资本”、“场域”
文化作为一种抽象性的东西,很难对其进行直接的评估。因此,必须将文化具体化,从“惯习”、“资本”、“场域”三个方面对文化进行评估,将这三个方面设为评估的一级指标。而每一指标又可以更加细化。
1、“惯习”。对实施文化建设前的行动者的“惯习”进行评估,具体可以设计到理念,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几个方面,此种评估要在文化整合前就开始进行,从而保证其时效性,亦可以通过此次评估,在全校范围内激起文化建设的舆论氛围。在文化执行后,运用同样的量表对行动者之后的“惯习”进行评估。通过两次评估结果,对比文化建设的效果,从而为文化建设的下一步运行提供借鉴。
2、“资本”。对这一指标的测量,可以从行动者获取和利用资源的程度,以及行动者之后的公平程度,从而比对“先天性”不公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3、“场域”。从行为主体方面,可以将“场域”分为“教师场域”、“学生场域”、“管理者场域”,对每个“场域”以及各个“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为下一轮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结语
布尔迪厄带给学校领导者的不仅仅是核心概念的启示,其研究方法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布尔迪厄曾多次称自己的工作是“哲学的田野工作”,意指结合经验调查和理论建构的“参与性社会学”研究。排斥经验研究的哲学冥思。掩盖和自然化了社会及知识场域的等级区隔,脱离生活实践的流动和丰富的事实;而绝对的实证研究则陷入唯方法而方法的琐屑材料中,同样不能透彻揭示社会世界的隐秘神话。这对于目前我国学校领导者善于实证研究,而学校领导研究者则在经验研究中更加如鱼得水的现状下,如何将两者之间的擅长点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启示。
【学校少代会领导致辞】推荐阅读:
学校少代会决议草案10-04
给兄弟学校少代会贺信09-10
关于小学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09-12
学校十届三次教代会材料06-12
中心小学2013年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06-17
学校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实施方案09-20
中学第八届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11-03
少代会上校长致辞专题11-16
教代会的致辞汇总07-28
职代会领导发言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