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文化节方案(共8篇)
为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15号),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示范省创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发展现代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形象国际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成功;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地位基本确立;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X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四大旅游高地”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力争突破7.3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5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
二、优化产品供给
(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依托革命圣地形象,整合延安红色旅游与黄土风情资源,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红色旅游品牌。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相结合,构建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咸阳—渭南—汉中红色文化旅游长廊。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展示手段,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设立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基地。
(二)发挥文化旅游优势。充分发挥X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旅游景区和产品,培育和提升岐山西周文化、商於古道、秦兵马俑、汉长安城大遗址等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遗产、娱乐演艺、出版发行、观光创意、节庆会展等行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三)做优山水旅游产品。充分发挥X集江南水乡、平原沃野、高原沟峁等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培育以X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为代表的山水旅游产品,重点推进X、黄河国家公园和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提升华山、金丝峡、太白山、壶口瀑布等优势景区,加大对朱雀·太平、关山草原、石门山、玉华宫、洽川湿地、乾坤湾、红碱淖、黎坪、瀛湖、牛背梁等景区建设力度,做好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闹纲要(20XX-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赞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62号)精神,围绕“辖型发展、富民兴区”总任务,加快万盛旅游创新发展,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万盛旅游历经20余-年探索实践,对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是万盛加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辖型的重大举措j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全面辖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是加悔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j是保障和馥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毛__是提升文明法浩素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兢载体。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深入实施全市五大功畿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四季度假,突出生态文明、运动健康、智慧智畿、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推进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实现全域布局、全面融合、全民参与、全新发展,加悔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偶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赞需求。
坚持生意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意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旅游揖融资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区间合作,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甚享。积襁营造良好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姜、传播美。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万盛,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全域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20%以上,在村居民收入3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建成黑山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庆生态旅游度偶基地和重庆运动养生基地。
到2020年,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3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旅游忱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旅游资源,全域布局导区导点
按照“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偶”的思路,把566平方公里作为旅游导区全域规划建设,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一城”,即美丽幸福旅游城市,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实施规划建设改造,融入旅游元素,彰显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公园、马鞍山骑行公园、方家山森林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犀牛背文体公园、二郎山健身公园及樱花温泉、黑旗崖、刀子岩、东岳庙等特色休闲景点,建设城区都市忭闲旅游集聚区。“两带”,即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以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天籁谷、奥陶纪、狮子槽、南天门、板辽湖八大精品导区为主体的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绿水一白龙湖现代农业园一天星特色民宿村落一庙蛔农耕原乡一桓辽问茶文化园一凉风生态渔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两区”,即黑山谷旅游度偶区和鱼子岗旅游度假区,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五镇”,即五个特色小镇,包括青年千年古镇、石林苗族风情镇、丛林三线文化镇、金桥民俗文化镇、关坝渝黔边城。呈现“移步异导?‘于平常中蕴神奇”的全域旅游新景象。
(二)创新旅游业态,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
发展生态旅游,围绕建设全国最美养生导区目标,加强湿地、植被、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涵养,丰富生态、生物、地质等游害体验活动,开发森林养生游、文化养生游、科普科考满等产品,形成万盛施游特色品牌。发展体育旅游,围绕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目标,扶持体育导区建设和四季体育项目,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产品融合,推出羽毛球体验游、千里徒步游、定向测向拓展游,培育万盛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合理利用民俗村搴、村落古镇,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旅游导点导观,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厦精品民宿游、生志农业观光游。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针对养老服务、医疗康体,积极开发老年休闲养生度假产品;针对拍客、车友等新的旅游群体,包装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线路,推出探险游、低空体验游、品酒品茗游、生态垂钓游、冰雪游、温泉游等一日、两日、多日游产品线路。
(三)强化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游客满意度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行社创强工作。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害消赞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旅游行业规范化建设,实施动态监管,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创建一批标准化名牌旅游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金牌导游。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营造旅游安全环境。倡导健康旅游方式,开展文明主题活动,打造文明礼仪、诚实友爱的旅游文化环境。
(四)创新营销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影响力
构建大营销格局。健全“正炙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宣传机制,加强旅游城市形象整体推广、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包装、重要节会赛事营销、影视综艺节目合作,积极与知名旅游网站、主要旅行社共建协作。策划开展多样性旅游主题活动,积极运用社交媒体、朋友圈、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强互联网营销,形成全民宣传、全民参与的大营销格局。
创新营销方式。加强活动营销,推出浪漫春游季、消夏避暑季、金秋感恩季、运动冰雪季等四季系列活动,策划打造黑山谷羽毛球挑战赛、龙鳞石海定向越野赛、春季高山动谩气球节、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会,针对备类目标人群,不断制造旅游兴奋点、引爆点。做深做透重庆、四川、贵州等基础目标市场,积极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华中等重点目标市场,探索拓展港澳台、日韩等国际市场。主动对接集团消赞市场、民间自发团体市场、老年人市场等,制定优惠和激励政策,实施精准营销。
(五)积概融入“互联网+”,全力发展智彗旅游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全域旅游。以“互联网+”网络平台为支撵,实施全域旅游咨询与指挥中心、导点无线互联网、旅游电子地图、旅游门户网站、旅游云计算数据库、旅游电子票务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消赞一卡通、旅游咨询投诉及服务热线、电子语音解说及互动终端等智慧旅游十大工程建设,宴现有线宽带镇、村、导点全覆盖,无线网络全域全覆盖,重要导区节点wIFI全免费,全面建成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六)科学规划布局,全面提升休闲地产品质
按照“长远规划、把握节奏、有序投放”的思路,合理布局、稳妥推进忭、闹地产建设。大力推行“高山生意导区中怵闲地产?‘旅游配套项目琳、闹地产”开发模式,布局丛黑路、狮子槽、黑山谷北门、黑山谷南门、奥陶纪、石林椅子台、南天门、板辽燕石、九锅箐等九大避暑休闲地产片区。坚持有序推进、分步宴施,降低地产密度,回归忭、闹本质,打造重庆性价比最高的忭、闹地产品牌。
(七)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加强旅游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推动渝黔复线、金桥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大国道、省道改造力度,增强渝南黔北旅游导区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提质建设旅游环线公路,重要导区、导点、度假区连通道路实现全面油化。设立通往旅游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建成黑山水库、观音寺提水工程,实施农网改造,推进供气全域覆盖,增强旅游供水和能源保障能力。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完善全域旅游配套服务功畿。按照导城一体要求,优化度假区与城区、导区与场镇、城市与农村旅游服务功哉划分和项目布局。完善餐饮、购物、螟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旅游购物,打造“万盛味道?‘万盛慢生活”“健康万盛、运动万盛”等休、闹品牌,健全高中低齐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全面增强全域旅游配套服务箭力。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强城区、丛林、青年等对外交通节点旅游集散功能,打造谕南黔北旅游集散地,增强万盛旅游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
(八)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鞍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畿力建设。开设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在导区度偶区的分院、服务站点,在重要导区导点设立卫生室,对游害、度假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医疗服务。增设亲子游乐、托儿早敦等教育设施,提升全域旅游教育文化设施功靛。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实行导区导点公交“一卡通”,实现城区、导区和乡村旅游导点公交全覆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全域旅游社区基层组织,提高市正盘管理、警务救援等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全域旅游人文关爱和认同感。
(九)打造旅游精品,全力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
加悔黑山谷旅游度假区建设。宴施创建国家弧旅游度假区两年攻坚行动,对照创建标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打表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研判、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加大向上争取和申报工作力度,积襁争职市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支持,确保20XX年创建成功。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3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落实中央、省、X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等决策部署,构建“一环两板块”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响“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将X打造成为产品结构丰富、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服务优质的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到X年,力争全市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8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工作机制
1.完善协作推进机制。发挥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源整合、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旅游+”“+旅游”工作项目和成果。
2.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行业主管服务引导,企业、园区和协会主体发展、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落地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旅游项目策划、招商、落地和投入运营,扩大旅游有效投资。
3.创新景区管理机制。推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经营、托管旅游景区。以旅行社为纽带促进景区与客源地市场全面衔接。
4.创新对台旅游合作。深化南台旅游合作,拓展对台青少年研学实践、自驾互通、乡创等旅游新业态交流往来。
(二)加强规划统筹引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深度挖掘和梳理旅游资源,推进多规合一,留足旅游发展空间,延续历史文脉,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编制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课题研究或行动计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健全旅游规划体系;配套制定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推动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三)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1.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一批古建筑、古民居、古寺庙等,依靠市场力量和利益机制,植入合理业态,加快成功文化产业园、蔡氏古民居、叶飞故里、汉侯博物馆等项目开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把握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发展趋势,挖掘X南文化、海丝文化、文物遗迹、传统村落、博物馆、红色遗址等旅游资源,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和推广。弘扬传统技艺,加大文化旅游创意商品的孵化力度,开发富有X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
2.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做优生态康养休闲游,注重提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旅游功能,开发建设天然氧吧、地质科普、气象景观、山地避暑、现代农业、森林旅游等生态休闲产品,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乡渔村等,加快杨子山大地艺术、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凤清生态旅游、春风燎原小镇、五峰山生态修复旅游等项目招商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加快五里桥畔、大佰岛等项目建设,发展海钓、帆船、游艇等“游岛玩海”旅游产品。
3.发展特色旅游镇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重点培育九都镇、蓬华镇、东田镇、翔云镇、眉山乡、向阳乡等一批旅游休闲集镇,以及英都镇良山村、梅山镇林坂村、康美镇福铁村、罗东镇霞山村、乐峰镇湖内村、官桥镇岭兜村、丰州镇环山村、石井镇奎霞村、翔云镇椒岭村、码头镇诗南村、霞美镇沃柄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带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由所在乡镇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
4.促进“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工业、健康、体育等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利用工业园区、展示区等开展工业旅游,培育观光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滨海、山地旅游风景道,加快布局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露营公园、户外运动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科学合理利用“清新流域”,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推广徒步穿越、森林拓展、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漂流、垂钓等水上运动,培育滑翔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项目,加快推进九都国际滑翔伞、梅山激流回旋等基地建设力度。发展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温X养生等健康旅游,创建一批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养生旅游休闲示范基地。
(四)提升旅游要素品质
1.构建多元住宿体系。鼓励发展目的地度假酒店、精品文化主题酒店、生态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加快宏超、爱乐御府、万豪国际等酒店项目建设力度。
2.提升旅游景区质量。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完善服务配套功能,争创更高等级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3.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推动丰州古街、洪濑美食街等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建设。依托石材、水暖、纺织鞋服等优势产业,开发旅游商品及伴手礼,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展销会,积极打造地方优秀旅游商品品牌。
4.促进生活休闲业态发展。引导开发夜游旅游项目,促进地方服务业向夜间旅游服务延伸,着重打造夜间文化演艺、夜景观光、特色餐饮购物、夜间休闲娱乐等“月光经济”产品。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换股参股、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落实旅行社地接业务奖励。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扶持一批旅游“双创”企业。强化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企业。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筹建市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扩展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等重要节点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全市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
2.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完善以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为中心,辐射各景区(点)、重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提升全市景区之间通达性,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以及停车场、服务区等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3.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新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计划,至X年,全市再新改建旅游厕所25座。积极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一个AAA级旅游厕所,特色村至少有一个AA级旅游厕所,其他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4.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智慧旅游云平台。应用旅游大数据,增强旅游职能管理好和宣传营销,完善导览与服务功能,拓展信用、监管和互动功能。
5.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快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导标识建设,增强“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形象宣传,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六)强化旅游品牌营销
1.打造旅游品牌。立足X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旅游节点城市的定位,以“成功故里,海丝X”为城市品牌,统一营销主题,市级层面统一对外营销X,把X推向全国。引导和推动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打造目的地旅游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力争融入省“全福游·有全福”品牌体系。
2.开展精准营销。积极构建市、镇、企业“三位一体”营销体系,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旅游消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营销精准度。深挖主要客源市场,拓展潜在客源市场,加强港澳台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华侨华人聚集国家的客源市场营销。
(七)综合治理旅游市场
1.践行服务承诺。践行“放心游X满意在X”旅游服务承诺。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联合执法等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对旅游市场开展随机抽查。加快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旅游市场智慧化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2.强化安全保障。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安全警示、宣传、引导,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加强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公告、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3.强化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市旅游特点,加强地方旅游服务标准研究,逐步建立符合X实际、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4.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实施导游服务提升工程,完善导游培训体系,促进全市旅游队伍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健全导游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惩戒导游失德失信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权益保护。
(八)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旧址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利用,科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承载量,保障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大对旅游道路沿线、休闲集镇、旅游村集中整治,优化旅游环境。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展“清新指数”监测发布。倡导旅游志愿服务公益行动。
(九)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1.扩大旅游扶贫成效。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和直接就业、定点采购、培训指导等方式,拓展旅游扶贫覆盖面,推进旅游扶贫富民。
2.推进服务设施主客共享。以主客共享理念,推动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3.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深化文明旅游、文明宾馆酒店、文明导游创建。落实旅游“红黑榜”,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和信息通报机制。把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纳入到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统筹领导,抓好落实。
(二)加大资金扶持。大力支持“六大旅游产品”培育,支持新增3A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创建。统筹、整合、用好发改、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财政资金。积极申请中央、省、X市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
(三)保障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扶贫项目用地,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安排旅游产业用海,优先支持高端生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快人才培育。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鼓励涉旅企业引进旅游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1 朝阳市旅游资源概况
朝阳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有以大黑山、清风岭、怒鲁尔虎山、大凌河风景区、燕山湖等为主的自然景观, 是东北佛教的圣地, 同时地域风情文化种类繁多, 尤以凌源皮影和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景区 (点) 介绍如表1所示。
2 朝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目前朝阳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 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近30家, 特色旅游乡镇16个, 旅游专业村30个, 星级农家乐131户。2005年朝阳市正式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 2006年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1年制定了“以打造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建设旅游强市、旅游名城、旅游胜地”的“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朝阳市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2013年朝阳市接待入境游客21268人次, 同比增长12%, 外汇收入1403万美元, 同比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1431.1万人次, 同比增长3%,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5.47亿元, 同比增长29%。2014年, 朝阳市委把“实施文化旅游牵动战略”作为朝阳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写入工作报告。
3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
就目前开发现状来看, 朝阳市形成了以“第一佛教圣山”———凤凰山风景区、“化石王国”———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和“东方女神”———牛河梁文化遗址的三大人文景观为主线的发展方式, 但是旅游产品转化有限, 部分景区经营维持困难, 尚有一些旅游资源处于半开发的状态, 尤其缺少地方特色旅游精品。如朝阳市作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拥有着灿烂的红山文化, 有着“化石王国”的美称, 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宣传不到位, 因而知名度不高。
再则, 朝阳市的旅游景点多数属于参观游览类, 单一的文物观光旅游, 简单的文物遗迹陈列, 参与性活动偏少, 很难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 由于景点分布的关联性不强, 导致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减少, 加之旅游路线设置不合理, 没有在景区之间构建强有力的联系, 无法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4 朝阳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4.1 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
随着景区泛化的“大旅游”的产生,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 需要高度重视从旅游产业理念向旅游经济理念的转变, 重视旅游产业向旅游目的地理念的转变。因此, 朝阳市的全域旅游大有发展, 在景区建设中, 要重视优化游览路线, 增强景点间的联系, 完善公共关系服务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对景区的建设与宣传, 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4.2“互联网+”的策略运用
通过与百度等公司合作, 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发现新的旅游业态创新点;通过设计创意图片、视频等在手机APP等自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 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扩大旅游影响力;景区通过和携程、百度、腾讯、爱奇艺等各大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 宣传推广旅游产品、旅游路线和旅游品牌, 展现朝阳的旅游形象。
通过与大数据公司合作获得信息, 旅游企业可以即时更新产品销售策略;推动景区、酒店等旅游服务商提供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服务, 优化游客的消费体验。通过与旅游网站、电商平台合作, 可以将线下的旅游资源包括门票、酒店、旅游特产、旅游路线等转移到线上, 提高旅游产品销量, 提升企业效益。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 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 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丰富旅游商品类型, 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3 尝试旅游+研学的旅游模式
2015年, 研学旅游作为一种完整的体系建设被写入31号文件, 旅游+研学将延伸旅游产业业态, 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朝阳市拥有一批可以作为研学旅游基地的景区, 比如,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凤凰山风景区等, 这些景区或自然风景优美, 或历史文化气息浓郁, 通过参观游览这些景区,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基于目前朝阳的经济发展状况, 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 “互联网+”增加了深度、厚度, “旅游+”拓展了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广度。朝阳的旅游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开发潜力很大, 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模式也有发展的空间。旅游作为现在经济增长点的新的支柱产业, 更应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朝阳的旅游业一定会走向成熟, 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要:朝阳市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朝阳市的旅游业在近几年也很快发展, 但尚不被人所熟知, 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强, 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完善。文章结合朝阳市的旅游发展现状, 就旅游资源挖掘、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景区之间联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提出解决方案, 以期提高朝阳市的旅游吸引力, 进而促进其经济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朝阳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EB/OL].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3/t20160311_763215.shtml.
[2]张影.朝阳市旅游现状分析和开发对策[J].旅游纵览月刊, 2013 (03) :133.
[3]王昆欣.研学旅游:青少年成长的大课堂[N].中国旅游报, 2015-05-20 (10) .
[4]厉新建.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 2013 (3) :130-134.
2015年,山东省旅游消费突破7000亿元,旅游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支柱作用越来越凸显,旅游投融资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一幅“处处皆美景、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新画卷正在展开。
山东:“顶层设计”布局全域旅游
5月一个寻常日子,山东蓬莱接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蓬莱阁座山临海,三仙山海山相依,欧乐堡、极地海洋世界等项目备受年轻人关注;葡萄酒风情体验区做足了“酒、湖、马”文章,而南部山区郁郁葱葱的农庄则一派田园风景。
“蓬莱曾是胶东半岛旅游的‘中转站’,淡旺季明显、留不住过夜客,如今蓬莱旅游业正向以社区为依托、深度体验为主线、散客和自由行为方式、产业融合为开发形态的新型融合性生活旅游业态过渡,这既是全域旅游的要求,也是当前旅游产业的愿景。”蓬莱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海滨小城蓬莱从2012年开始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理念,至今已取得良好成绩。而这是近年来山东探索“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
从今年春天开始,“全域旅游”一词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所谓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通俗点说,“全域旅游”就是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更看重旅游质量,将其看做新财富革命中的重要环节。
山东在全国较早地发展全域旅游。据介绍,山东2014年根据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各地文化的优势与突出特色,围绕“好客山东”总体品牌,策划推出了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故都、泉城济南、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使好客山东品牌的内涵得以在全省范围内深度拓展,突破旅游景点与线路的格局,构建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服务完善、旅游功能完备的目的地,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尝试。
2015年,山东省旅游消费突破7000亿元,旅游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支柱作用越来越凸显,旅游投融资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我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他解释说,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有顶层设计‘撑腰’,有主要领导抓,推进全域旅游才‘靠谱’。”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的教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昆欣说,旅游已是被世界公认的“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仅靠某个部门显然单薄了,必须依靠党政统筹推进,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一大批有着优质旅游资源的地区才能、才敢放手去干,探索出真正适合本地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游领衔“旅游+”新业态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王德刚教授表示,“从山东的经验看,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绝不单纯是空间的概念,更是全产业的、全社会的,即通过‘旅游+’把旅游与其他产业、其他部门和其他领域融合起来,利用其他的社会资源发展旅游。地域扩展,产业叠加。当然,很多地方也是在探索,还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发展。”
据了解,旅游新业态也是山东探索全域旅游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我省聘请世界旅游组织正在编制一个高水平的山东旅游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按照策划、规划先行的原则,我省正着力培育会展、邮轮游艇、自驾车房车、温泉滑雪、低空飞行、养老养生、研学旅行、中医药健康、休闲垂钓、文化演艺等十大旅游新业态。依托滨海、湖泊、海岛、海湾、温泉、山岳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新婚度假、康养度假、养老度假等主题休闲度假基地。依托5A级旅游景区或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我省还将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休闲示范区,一方面满足国内游客的度假需求,另一方面吸引国内高端游客从海外度假市场向国内度假市场回流。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旅游是山东探索全域旅游的重头戏。山东省自2013年起设立乡村旅游发展扶持资金,目前山东省财政已累计统筹安排资金6.2亿元。近年山东共打造旅游强乡镇82个、旅游特色村282个、规模化乡村旅游点400多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0个、精品采摘园261个、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318个。2015年,山东61个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总数全国第一,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到3.3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实现1806.7亿元。
不少省外企业在山东乡村投资兴建乡村酒店、民宿等,逐渐提高了山东乡村旅游的档次。在滨州狮子刘村片区,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建设的大地乡居度假酒店已经运营;在威海荣成东楮岛村,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规划建设了10幢“海草房唐乡”,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高端乡村民宿;在泰安里峪村,北京铂思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投入150余万元打造了3处高品位的乡村度假小院。
黄海学院旅游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贾绪红认为,“互联网+旅游”的模式中,旅游产业是被动的,而做了“旅游+”,去主动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是一种主动的姿态。
nlc202309090413
“在未来,政府主导是一种必然的模式。但是这么多特色产业如何融合?首先要在理念上有变化,再就是旅游部门要有意识地接触这些特色产业,主动地去谋求融合。只有这样推进才会更快速、容易一些。”贾绪红说,“旅游+”的优势在于,旅游已经成了全民休闲的形式,单纯的旅游观光,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与生活、相关产业相结合,效果会更好。她以精准扶贫工作为例,如果旅游加入其中,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享受到很多原生态文化,而扶贫项目也会有很好的成果。
被资本看中的万亿市场
伴随着旅游业大众化、产业化特质的凸显,旅游业获得了资本青睐。在5月15日召开的中国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
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元。到2020年,实现旅游投资总额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2万亿元。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介绍,2015年全国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逐步改善,投资热点加快形成。去年全国旅游投资依然延续了民营资本为主、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577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7.4%,投资热点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变。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的旅游投资热点集中在乡村旅游、在线旅游、旅游综合类项目、邮轮游艇和体育旅游等领域。接下来,旅游投资的热点还将在休闲度假、智慧旅游、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特色小镇等领域涌现。
山东省内旅游投资也正处于进行时。目前,全省在建、待建的投资过百亿的旅游大项目15个。其中,济南鹊山龙湖·新奇世界国际度假区项目,由北京中弘集团投资300亿元已经开工建设;大连万达集团游艇产业项目总投资233亿元,即将开工;青岛西海岸中铁·青岛博览城投资500亿;青岛崂山集团与祥源控股投资合作,投资100亿元推动崂山风景区全域旅游产业升级项目已经启动。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凤贵在今年2月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介绍,2015年,全省纳入统计的旅游项目达925个,规划总投资15444亿元;纳入国家旅游项目管理系统的旅游项目705个,规划总投资15275.1亿元,实现旅游投资1400亿元,居全国首位。
在济南长清区万德镇的西山岭,一处预计总投资5.8亿元的房车露营基地已在2015年年底破土动工。山东老虎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陈晓英介绍,整个营地内将建设883个停车位、667个房车营位、131个木屋营位,并计划建设一个可容纳50架直升机的机场。
山东还探索“旅游+金融”,在全国率先实施旅游基金引导产业发展模式。山东海滨旅游发展基金与山东旅游发展基金已经设立,基金规模为30亿元。烟台市成功引进山东滨海旅游发展基金,与新奥集团北部湾旅游公司达成筹建50亿元烟台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协议。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崇明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布,计划打造“世界农舍”
不再是一个个景点旅游,而是全域范围的旅游。今天,《崇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发布。明确:崇明将紧紧围绕“世界级生态旅游岛”和“国际大都市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愿景,通过重点打造东部陈家镇、北部东平森林公园区域、西部西沙明珠湖区域三个旅游集聚区,来构建崇明全域旅游,到底,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达到5%以上。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崇明旅游接待服务能级,更好地对接中国花博会。此外,还计划打造世界级项目“世界农舍”。打造“1+3+X”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根据《崇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20底,崇明旅游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要达到5%以上;通过大力提升观光游、推进休闲游、发展度假游、壮大乡村游、培育特色游,在规划期末,初步实现“全过程、全产业、全服务”和谐共生;“旅游度假岛”“运动休闲岛”“文化创意岛”“养生健康岛”功能凸显;“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特征初步显现,“生态型岛屿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A级景区(点)、高档次特色度假酒店、高星级旅游饭店、宾馆饭店的总床位数基本满足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及发展需求。据悉,崇明全域旅游在空间上将进行优化重构,打造“1+3+X”空间布局。“1”是指一环,即环崇明岛滨江生态景观大道。整条景观大道根据不同区段,打造不同特色。比如,稻田艺术区:依托大面积农田,通过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和农作物,创作出各种崇明主题的稻田艺术。在明珠湖区域,局部打通与长江的连接,创造独有的江滩生态栖息地。在船厂区域,依托旧船厂规划建设工业主题公园,强化工业主题风格。“3”是指三大旅游重点发展区域,包括东滩-陈家镇旅游集聚区、东平-北湖旅游集聚区、西沙-明珠湖旅游集聚区。东滩-陈家镇旅游集聚区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会议论坛、健康服务等项目,打造运动休闲会务度假旅游集聚区。东平-北湖旅游集聚区建设高端度假主题酒店,配套建设休闲游乐设施,推进海上森林花岛和“开心农场”项目建设,打造观光康养旅游集聚区。西沙-明珠湖旅游集聚区推动建设明珠湖体育公园、绿华镇国际马拉松特色小镇,打造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X”是指若干旅游特色空间,包括培育多彩长兴、原味横沙(战略留白区)、浪漫中兴、魅力竖新、活力港西、幸福庙镇、美丽三星等若干特色旅游空间,打造“一镇一品”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崇明一定要打造一个世界级旅游项目崇明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从资源品质来看,崇明三级以下旅游资源占总量的80%以上,整体品质不高,尤其缺少稀缺性及垄断性资源。此外,旅游资源到产品的转化力度不足。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的开发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当下旅游市场需求。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崇明与多个世界级旅游项目失之交臂。有关人士表示,崇明要真正做强做大旅游,一定要引进世界级旅游项目。根据此次发布的崇明全域旅游规划,崇明计划推进“世界农舍”项目的落地,将全球五大洲各国典型农舍集大成于崇明,这不仅在中国是独有的,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将美国、墨西哥、巴西、秘鲁、荷兰、法国、英国、西班牙、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农舍按各国风格设计建造,形成一个占地3平方公里左右的世界农舍体验旅游区,打造成地球庄园。此外,还将重视崇明世界级生态旅游岛的“第一印象空间”打造,塑造海岛生态旅游“门户空间”的概念,包括建设具有国际艺术水准、体现江南韵味和当地地域风情的标志性建筑,如打造长江口江海文化和望海观潮的.地标。除了已经取得举办资格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崇明还将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丰富旅游产品,积极拓展市场据悉,目前崇明一年的旅游收入在10多亿元,上海市区是崇明全域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尤其是长江隧桥通车以来,崇明旅游者90%以上来自市区,且绝大多数为“银发族”。未来,随着沪崇苏通道的全面贯通,崇明将积极拓展长三角市场,使全域旅游真正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范畴,实现沪、浙、苏三地旅游互为市场的格局。而要吸引游客,除了打造旅游区域,崇明海将着重打造养生康体旅游产品、运动休闲旅游产品、乡村农业旅游产品、生态科普旅游产品四方面旅游产品,并全面提升产品品质,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一系列高端旅游产品。在旅游产业上,推动农旅、林旅、体旅、水旅等多旅融合发展。在公共服务方面,将加快水陆空交通建设,通过旅游集散中心,使来到岛内的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到达各景区游玩。相关新闻:《关于进一步加快崇明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发布今天,《关于进一步加快崇明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发布,这是崇明实施的第四轮扶持奖励办法。自首轮《办法》实施以来,全区共有约350个项目受益,在业态创新、服务提升、品牌塑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崇明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此次发布的《办法》包括:对投资开发符合崇明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低于300万元的旅游项目,给予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的资金扶持,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扶持方向包括旅游饭店建设、旅游新业态、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等。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被评定为国家5A、4A和3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奖励800万元、400万元、50万元。依据崇明生态民宿等级评定标准及相关办法,生态民宿被评定为精品级、优品级、良品级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无餐饮功能的分别按80%奖励)等。图片来源:崇明新闻办
什么是全域旅游?在大众旅游时代,海南如何开展全域旅游?旅游扶贫该如何实现?“旅游+”计划如何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如何理解全域旅游
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了论述,他提出,“我们要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实现‘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日月同辉”,就是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推进“海澄文”、“大三亚”区域一体化,打造辐射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满天星”,就是首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使美丽村镇成为宜居宜游的景点,遍布全省。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2.0时代,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这是一个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的过程。
如何开展创建工作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海南应以全域旅游为主抓手,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小城镇、美丽乡村,打造多层次旅游承接的新载体。省长刘赐贵指出,推进全域旅游关键要在“全域”两个字上做文章,就是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对城镇乡村、景区景点、交通网络等全面建设、改造、提升,使全省各地都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区、旅游城、旅游乡村。
具体而言,海南要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创建工作,需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国家旅游局与海南省以及省级各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务实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省工作的系列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考核评价与督办方法。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进而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要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三要打造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等旅游业态,大力开发专项旅游,统筹规划设计一批新的旅游精品线路。
四要为旅游注入海南文化的灵魂。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在城乡建设中植入文化元素,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赋予节庆赛事活动文化意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五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省旅游道路服务体系工程、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旅游信息咨询工程等5大工程的建设。
六要加强全域旅游宣传推广。要创新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促销会、展览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开设全域旅游专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我省全域旅游工作及成果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其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
七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快完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推进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旅游企业质量等级和诚信等级评定,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控制,强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旅游监管,优化旅游环境。
八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岛。加快改善旅游区互联网基础条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及宣传推介。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岛,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九要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和国际礼仪培训;设立专题班,有针对性地对各市县、乡镇、重点旅游区、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轮训;支持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发挥好“候鸟”人才的作用。
如何实现旅游扶贫
海南在全域旅游的推进中,努力做到精准施策,促进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省旅游委将广泛动员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力量,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确保“十三五”乡村旅游扶贫任务起好步、开好局,具体而言:
一要壮大乡村旅游,找准旅游扶贫路径。指导帮助贫困户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民宿等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指导组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户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通过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要素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等方式让农户入股分红。
二要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扶贫标准。旅游扶贫要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政策、资金,合力支持贫困村项目建设,共同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指导市县政府对具备旅游脱贫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六项基本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即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以满足基本的旅游接待条件。
三要引导企业帮扶,凝聚旅游扶贫力量。组织景区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开办农家乐等经营点,吸收农村群众就业,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入股,实施门票分红机制,在景区内免费代卖贫困村的本土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组织旅行社、旅游公司拉动游客到乡村旅游区(点)游览参观,积极推广乡村旅游线路;组织酒店、宾馆帮助贫困村培训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如何开展“旅游+”计划
省委书记罗保铭曾这样比喻,做全域旅游要备好大众旅游的“百家饭”,既有满汉全席,也有农家小炒,既有豪华五星级饭店,也有舒适安全、价廉物美的农家客栈,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所乐。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
一直以来,省旅游委在实施“旅游+”计划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旅游+互联网”。初步建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召开了2015年海南省“旅游+互联网”大会,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与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天涯社区、海航云科技、阿里旅行、马上游、同程网等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在“融e购”、淘宝旅行等电商平台推出“海南旅游商城”,建立旅游营销网络,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旅游+金融”。省旅游委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工商银行“融e购”海南旅游商城,面向中行香港持卡客户进行精准营销,联合海南银行推出“南海旅游乐享卡”。未来将推动设立海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优质旅游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具有旅游特色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解决小微旅游企业融资慢、融资难问题。
三是“旅游+文体会展”。以2015年为例,省旅游委积极参与、支持举办会展活动27个,其中,成功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和首届海南国际海洋旅游博览会、房车露营博览会暨中国房车露营大会、国际美食博览会;配合办好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民俗节庆;协助完成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三亚站)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等。2016年,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体会展的深度融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体育旅游已成为国民健康活跃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游憩与休闲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实践中的交集和融合现象不断显现,体育旅游活动日益活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依托区位、文化、生态、资源“四大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健身”运动项目,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旅游节会,加大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力度,体育文化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体育旅游融合开展情况
(一)以举办品牌赛事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体育赛事搭台、旅游文化唱戏”的思路,先后策划创办了“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通过连续四年的成功举办,已发展为规模最大、运作最为成熟的国家顶级自行车赛事。同时,相继成功举办了六国拳王争霸赛、四国男篮挑战赛、陕西XX半程马拉松赛、中国秦岭天竺山登山节、中国摩托艇联赛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级赛事。2017年,成功举办了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国际四国男篮挑战赛、中安(中国VS安哥拉)国际男篮挑战赛、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九天山国际滑雪挑战赛、陕西武英大奖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联盟名师赛、陕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国内品牌赛事20余场次。以今年的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为例,赛前及赛期组织开展了十大配套活动,共有90多家各级主流媒 体参与了赛事宣传报道,累计约4.38亿人次关注了赛事。赛期累计有40余万群众观看了比赛,有近3.98万人赴商观看比赛、度假旅游,在商观赛、旅游消费累计达2100万元以上。通过各类大型品牌赛事的举办,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介了“秦岭最美是XX”旅游品牌,扩大了XX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以承办十四运会比赛项目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我市将承办十四运会公路自行车赛和女子排球(21岁以下)项目比赛。按照“既能满足比赛需要,赛后又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思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实施了全省线路最长、标准最高、最具示范效应的生态景区建设项目——蟒岭绿道建设,地跨商州和洛南两县区3个镇11个行政村,总长65公里,建设有田园、滨水、山野、湿地、优美小镇、美丽乡村等9个主题段落、109个景观节点。蟒岭绿道将成为我市承办2021年十四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项目的主要赛段,赛后将成为广大骑行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休闲、健身、度假胜地。
(三)以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投资30亿元,利用三年时间在柞水营盘镇打造的集运动休闲、比赛观赛、健身养生、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投资14.3亿元,在山阳县法官镇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秦岭原乡门户区、梯田及荷塘观赏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小吃街区、月亮湾文化娱乐休闲区、绿道观光运动健身区等“一心六区”的秦岭原乡农旅特色小镇,修筑健身休闲绿色步道26公里,投放观光车10辆、观光自行车100辆。
(四)以建设城市体育休闲广场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XX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规划在中心城区实施丹江沿岸全民健身长廊“234”工程,即:规划实施丹江公园和银杏公园2个健身步道项目建设,实施商鞅大道骑行绿道、环形绿道等3个绿道项目建设,实施商鞅广场、滨江银杏公园等4个体育公园建设项目,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完工。投资6.2亿元建成的山阳县城滨河南路休闲体育街区,集体育运动产品销售、美食、茶艺、影院、儿童娱乐、健身等为一体,建成休闲长廊3.5公里、休闲木栈道1.2公里、塑胶健身步道1.6公里,成为我市城市体育休闲度假的示范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和多部门协管机制。体育旅游业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产业。它不仅关系到体育、旅游两个部门,而且涉及到国土、工商、环保、保险、金融、财政、航空、森林、水利等众多部门。促进体育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在政府各部门间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协调管理机制。由于协管机制不健全,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高效利用,而且在微观层面妨碍了体育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影响到了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体育观赏性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差异化和特色化明显不足;参与性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项目和产品运营周期较长,更新率低;体育演艺类产品文化含量较低,艺术品位不够,缺少“精品”和“特品”。同时,相当一部分体育 旅游产品和项目还存在市场定位不清、运营效益较差的状态。另外,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地区分布不均和运营季节波动较大的现象还十分突出。
(三)体育旅游相关制度建设落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育旅游企业的从业审批制度不健全。体育旅游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危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保证这些项目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风险预警与救护标准、场馆设施安全标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标准。标准缺失,一方面会导致投资者“无章可循”,另一方面也会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这两种现象目前在户外运动、滑雪运动中已经出现。其二是监管、评价制度不健全。监管是维护体育旅游市场的必需手段,等级评价是激励体育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而目前这方面还非常薄弱。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体育旅游发展。市体育局与市旅游局联合成立体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共同负责体育旅游合作的总体组织和指导、共同确定合作政策措施、共同加强对体育旅游的人才培养和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推广。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商会议,互通情况,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和督促所辖县区体育与旅游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实施和推动体育和旅游的合作,推进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二)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体系。紧紧抓住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运动休闲、运动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户外运动、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等旅游产品,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航空运动、大型体育 主题公园,有序推进体育旅游度假区建设。充分挖掘体育的文化、艺术资源,创编和打造精品体育演艺节目和主题演出。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体育主题酒店、餐吧和特色体育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特色体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
(三)建立体育旅游企业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标准、从业人员的技术标准、日常运营的环保标准、行业评价的等级标准、行业经营的诚信标准,通过标准去引导、规范体育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体育部门、旅游部门要充分履行对体育旅游市场的指导、监督、检查功能,清理管理的模糊地带、杜绝管理盲区。
关键词:全域旅游规划,环境变革,产业变革,规划格局
2010年,大连市委提出以“全域城市化”战略作为推进城乡统筹、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的基本举措,同时也是指导城市未来发展的最高战略。在国务院41号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后,大连市新一轮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全域旅游”的新理念[1]。
1 “全域旅游规划”理念
1.1 以全域旅游助推全域城市化
不同于仅仅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战略、方向和规模的传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连“全域旅游”规划在传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重点深化旅游产业目标、战略及规模体系在全域空间上的落实,加强全域旅游统筹的保障策略,保证下一层次区域旅游规划对整体发展理念、方向的贯彻落实。规划打破行政界限,将大连市1.38万km2土地作为整体[2],充分发挥旅游业融合力、辐射力强的特点,通过“促城、造镇、兴村”,有效推动大连市健康、绿色城市化进程。
1.2 以“三大变革”促休闲城市建设
1)以“环境变革”为驱动因素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绿化工程、治理工程和搬迁工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见图1)。
2)以“浪漫变革”为驱动因素推广城市的品牌形象。
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形象进行推广,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和品牌来规划、建设和营销,以知名度和品牌经营城市(见图2)。
3)以“产业变革”为驱动因素推动城市走向海陆并举的全域化时代。
规划将打造休闲产业作为核心目标,全域谋划旅游产业布局,培育“旅游地产、旅游商贸、旅游会展、旅游文娱、旅游餐饮、旅游装备”六大旅游休闲产业,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形成“大旅游产业”格局(见图3)。
1.3 以“旅游经济区”引领新时期城市旅游功能区发展模式
大连市现有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中心城区、县级市驻地等为代表的传统综合城镇化模式,以高新技术园区、国家级开发区、保税港区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带动模式。针对大连市产业结构二产比例过大、城市化进程南北差异明显的现状,以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规划提出以旅游经济区建设作为新时期功能区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新模式,比传统的旅游度假区更加强调城乡统筹发展(见表1)。
2 规划格局
2.1 构建“11028120”的全域旅游体系结构
规划形成由1个旅游度假群岛、十大旅游经济区、28个旅游镇、120个旅游村组成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通过旅游造城、旅游兴镇、旅游旺村来实现旅游的空间抓手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域覆盖。
2.2 确立“环状”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形成沿黄渤海的滨海旅游带和北部山区温泉生态旅游带共同组成的环大连全域的旅游度假路线。
西部风情海岸通过十大主题海岸建设,打造成为可与美国西海岸相媲美的国内顶级风情海岸;南部动感海岸通过十大主题海岸建设,打造最具都市时尚、活力、魅力的海岸;东部体验海岸重点开发参与性和人文性较强的体验产品,同时打造世界十大风情渔村;北部温泉走廊以龙门、安波和步云山三大温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打造国际知名的温泉旅游度假带。
2.3 形成四大空间功能区划
规划形成南部都市、沿黄海、沿渤海以及中北部形成特征鲜明的四大旅游板块。南部都市旅游片区打造大连旅游的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集聚中心以及大连文化集中体验的中心;西部渤海旅游片区打造滨海度假、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沙滩休闲、海鲜美食等旅游产品;东部黄海旅游片区通过海岛—水岸的互动开发,发展群岛度假、渔家体验、海岛高尔夫、海上运动、海洋牧场、海鲜美食等旅游产品;北部生态旅游片区重点打造温泉滑雪、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
3 旅游支撑体系
1)旅游交通。强化与外界的快速交通联系,建立海、陆、空结合的联运体系,加强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3]。构筑通达周边腹地的通道,完善区域旅游集散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大连承接环渤海地区重要城市经济辐射的环境,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吸引力又易于到达的旅游目的地。2)旅游信息化。依托大连国际航空港、海港(大连港客运码头、大连湾滚装码头、旅顺新港)、陆港(哈大高铁南关岭火车站、青泥洼火车站、沈海高速公路后盐出口),设置旅游咨询服务接待中心(集散中心)总站,主要提供旅游交通、旅游集散(汽车租赁)、旅游咨询、意外救援、游客维权、旅游中介等综合服务功能。3)旅游市政设施。打破行政区划,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共用,建立区域统筹、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基础设施体系,对重点旅游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保障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范畴内。
4 结语
大连“全域旅游”规划明确了全域旅游新格局和发展路径,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的双重目标,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对于新时期统筹城乡旅游资源、构建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全域城市化进程及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市沿海旅游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Z].2010.
[2]大连市规划局.“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实施规划(纲要)[Z].2010.
[3]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Z].2010.
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局为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可以优化旅游空间配置、是开辟旅游业发展新空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内在要求。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原则上为2-3年时间,对旅游业率先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和新增就业贡献率20%,率先实施“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旅游厕所建设率先达标,旅游数据中心率先建成的创建单位,国家旅游局将优先组织验收。
丽江
丽江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尤以“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最具代表性。“两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即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一江”即蕴藏着美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金沙江;“一文化”即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即保留着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婚姻习俗的摩梭风情。
丽江成功探索出以“标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核心的旅游标准化建设模式。建立了旅游市场准人、监管、评价和退出机制。在去年年底前全面落实《云南旅游标准化合同》。从今年起,将在丽江市范围内全面实施“一团一社一导”的无障碍旅游,建立旅游行业失信违规惩戒制度;建立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制定并完善丽江市旅游行业基础标准和旅游服务标准;实行旅游标准与旅游市场准入退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发生重大违法违规经营和重大服务质量问题的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形成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十三五”期间丽江将投入近2000亿元,建设300多个旅游项目,丽江将着眼于形成滇西北、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区域、辐射我国西南地区、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三大旅游合作圈层,主动承担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门户和集散中心的责任,促进区域旅游资源与线路整合,充分发挥区域旅游的联动效应,为塑造‘世界旅游文化名城’打下坚实基础。把丽江打造成大香格里拉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最终把丽江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是一个被大山包围着的平坝,位于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下辖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澜沧江浇灌了这片绿地,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从地图上能看到,东西两座云贵高原上的著名山脉围着西双版纳,在山与山之间出现了一片片的平地,也就有了凤尾竹,有了大榕树环抱着的傣家寨子。
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1993年10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西双版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西双版纳景区包括景洪市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53平方公里。
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州,全州有傣、哈尼、拉祜、布朗、彝、瑶、基诺、苗、佤、汉等13个民族。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也有自己的历法。傣医不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还有自己的医学典籍。傣家竹楼也具有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傣族的服饰、串姑娘、丢包和江边沐浴的风俗都是别具一格的,傣族歌舞在云南民族歌舞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中部点苍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与洱海珠联璧合;东部金沙江流域,地势平缓、沃野棋布;西部澜沧江、怒江流域,山峦迭障、景色壮丽;高山盆地之间镶嵌着明珠玉镜般的洱海等湖泊,终年碧波荡漾,构成青山抱绿水、湖光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的自然景色。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
大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州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自然与南诏文化遗存”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自治州首府大理是第一批国家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
腾冲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猴桥口岸和自治、滇滩、胆扎等16条通道,是中国陆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
腾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组合度高、特色鲜明,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相比具有独特性和互补性,有火山、热海、和顺古镇、北海湿地等核心景区,有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和顺图书馆等文化景区,有银杏村、云峰山、樱花谷、柱状节理等正全力打造的景区景点,还有大树杜鹃、天台山、宝华山等一大批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等待开发。近年来,腾冲按照“中国腾冲·天下和顺”的形象定位,以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成功打造了一批星级酒店、特色主题酒店和民居旅馆,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养生、宜居的旅游地产项目,推出了户外运动、健康休闲、科考探险等系列旅游产品,旅游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成为了云南旅游的新亮点。先后获得了“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最具魅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佳”“最美人文旅游休闲名县”“全球优选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nlc202309012128
建水
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称誉的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建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元代以来一直是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原汉文化与边地民族文化充分交融、多元并存。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堪称“古建筑博物馆”和“古民居博物馆”。
建水按照“一城”(临安古城为核心)、“四区”(西部历史文化旅游区、东部喀斯特景观旅游区、北部康体休闲旅游区,南部民族风情旅游区)、“十景”(临安古城、团山古村、泸江烟柳景观、燕子洞风景区、曲江温泉度假、云龙山宗教胜地、绵羊冲康体休闲、临安生态城、红河峡谷、现代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品牌的转型升级。以临安古城、西庄旅游小镇为重点,打造国际化的历史文化览胜产品;以曲江温泉旅游度假区为龙头,打造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产品;以燕子洞、哈尼梯田为主体,打造自然观光旅游产品;以建水紫陶、工业园区为代表,打造工业旅游产品;以红河沿岸风光、民族风情为主线,打造民族民俗旅游产品;以农业生态、田园风光、农家体验为重点,打造“乡村四季游”产品。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境内三山夹两江,即怒山山脉、云岭山脉和香格里拉县大小雪山,澜沧江、金沙江二江从中穿流而过,资源丰富、集雪山、冰川、峡谷、大江、高山湖泊、生物资源、地质景观、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
香格里拉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这里还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的腹地,有广袤的伊拉草原,圣洁的哈巴雪山、浩瀚无垠的纳帕海。
长江第一弯在这里,云南最广阔的牧区在这里,中外游人无不感叹“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峡斗石为门”,苍凉的茶马古道上的许多石门关及滇西奇观的色仓大裂谷都以其绝纱的景致向游人畅开怀抱。群山蕴宝,众水流金,香格里拉还是有名的森林王国和“聚宝盆”。在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数不胜数的珍禽异兽和珍贵的矿物宝藏。一山一草一木头流传着美丽的故事。
香格里拉也是歌舞之乡,藏族的香格里拉锅庄舞,维西塔城热巴舞,德钦弦子舞,傈僳舞的对脚舞等独具特色;藏历新年,五月赛马节,傈僳族的阔时节和纳西族的“二月八人朝白水”等民族节庆热闹非凡。
【全域旅游文化节方案】推荐阅读:
全域旅游指导意见06-11
全域旅游发展现状07-14
城市全域旅游平台建设06-02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06-18
旅游设计方案06-21
旅游活动方案07-06
旅游展方案10-13
乡村旅游调研方案10-25
十大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旅游策划方案10-22
旅游市场推广方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