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子政务进展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加坡电子政务进展(共4篇)

新加坡电子政务进展 篇1

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普通公民在家里通过政府的“电子公民中心”网站即可完成各种日常事务,例如查询自己的社会保险账号余额、申请报税、为新买的摩托车上牌照、登记义务兵役等。2000年新加坡政府借助互联网完成了第四次人口普查,普查的速度和效率都比以前大大提高。

1.新加坡的电子“政务” 1.1政体结构

新加坡的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由直接民选产生,新加坡国会实行议院制,国会议员也是选举产生,总理从国会多数党中产生,国家实行总理负责制以及各部长负责下的常任秘书领导制度,总理从议员中选出内阁,其领导下的内阁拥有行政权。新加坡的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离,并且是一党为主的政治体制国家,允许有反对党存在,具有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但新加坡是一党长期执政,党内无派。新加坡的执政党是人民行动党,反对党主要有工人党和新加坡民主党。新加坡民主党主张反对党之间实行联合,打破人民行动党一党统治格局,民主党在新加坡社会的中上层知识界具有一定的影响。新加坡政府体制似乎更接近专政统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但令人惊奇的是,新加坡拥有一个完全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关。

新加坡是亚洲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群和睦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共同为新加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新加坡民主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有多个政党参加竞选;有几个独具本地特色的政治机制,如非选区议员、官委议员和民意处理组,确保民意有抒发和被讨论的空间。

新加坡经常在各种调查报告中被确认为政治环境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在2002年的国家政治风险全球调查中,瑞士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和瑞士洛桑管理都把新加坡排在风险最低的国家的榜首。

新加坡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都能灵活应变,如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9月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和2003年的沙斯疫情。面对经济危机,新加坡政府选择检讨现行政策的措施,并尽快作出适当的调整,而对于非经济危机,则能迅速采取防范措施。

2.2政府管理模式

新加坡政府在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中,贯穿和实行了以下经济运行管理模式及理念:不折不扣地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并与世界经济挂钩;努力营造廉洁的政府运作环境;实行论功行赏制度;实行劳-资-政三方合作;牢固不破的公积金制度;同西方接轨,新加坡政府为解决国内就业,在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力求使自己的工业产品面向美、欧、日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实行西方的工业标准,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金融、运输等服务行业采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或近似的作法,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建立即高效廉洁又高效运行的政府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新加坡采取一套较为合理的公务员激励制度,对犯有贪污行为的公务人员则施以重刑,从而建立了一个廉洁奉公的政府运行机制。

(2)鼓励群众参政议政

提倡全体新加坡公民就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向政府献计献策,对具有重大贡献的提案,政府会予以重奖。

(3)妥善处理劳资纠纷

公民对政府政策不满而发生罢工罢市等是令西方国家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大敌。新加坡政府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建立了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政府主导型的劳-资-政合作协调体制,其中典型的就是把全国大大小小的工会统一成一个“新加坡职工总会”,简称“职总”,把全国大部分工薪阶层都吸纳为会员,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将政府政策向其会员进行宣传,求得理解,涉及工人利益问题的,统一向全国资方代表-新加坡雇主联合会进行交涉。

(4)建立公积金制度 为妥善解决公民住房、看病等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基本生活问题,新加坡政府建立了一套强制性的公积金制度,即任何企业在员工的薪金中,必须按照政府规定的公积金提取比率为员工配发公积金并将其存入员工固定的公积金户头。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新加坡政府规定,雇主发给员工薪金时,要按照其薪金标准的20%由雇主配发公积金,连同扣除该员

工薪金的20%(即员工薪金的40%的金额),存入该员工公积金户头。该员工可按照有关规定,在购房和看病以及子女教育等开支时使用公积金款项。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基本保障了新加坡公民基本生活水准,对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2.新加坡的“电子”政务

上一章从“政务”角度介绍了新加坡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本章将从“电子”的角度对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能够走在世界前列的另一因素是政府早在80年代初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基础建设,分别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因此为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新加坡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专职机构

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完全是受国家控制的,没有私人企业的加入。80年代初,新加坡开始信息化建设,国家为此成立了国家电脑局,以后又建立了资讯通信发展局,他们都是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政府机构。

新加坡国家电脑局(NCS)成立于1981年。1996年独立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应用服务公司。从80年代开始,NCS在发展部属新加坡民事服务电脑化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20多年来,NCS一直密切关注最新的电子政务行业发展趋势、政府监管规定和新兴技

术,以创造并提供包括业务战略、流程、技术和创新等关键元素在内的、适合本国各政府机构需要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NCS拥有一整套经过时间和项目考验的可靠方法,支持业务流程规划、变革管理规划、战略IT规划、项目管理、系统托管和维护等,为新加坡实施超过1000个大型项目,涵盖政府所有领域:公共服务、家居生活、医疗卫生、公共安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工商贸易、交通物流、电信等。

作为政府主导型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资讯通信发展局(IDA)”,是新加坡政府主要的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机构隶属于新加坡交通与资讯科技部,是“Infocomm21”计划的具体实施部门,也是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部门。IDA的主要职能是:规划发展蓝图;资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技术环境建设;政策法规和信息安全环境建设;鼓励重视创新,在风险环境中创造财富;在蓝图规划下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等。另外,新加坡政府专门组织成立了由各大委、局等机构共同参与的、跨部门的委员会-“国家电子商务行动委员会”,统一负责协调和推动实现电子经济、电子政府和电子社会的目标。这一机构的设立,对克服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新加坡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更加有序、协调一致。

2.2新加坡城市信息化建设

目前,新加坡99%的人口有宽频网络接驳能力,已取得每秒21兆位的国际联系带宽,但是新加坡政府还在不停歇地发展和建设信息化。世界经济论坛在2002年把新加坡评为全球十大网际网络整备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在过去20年中,新加坡计算机委员会实施了四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智能岛”计划

根据IDC最近公布的社会信息化指数报告,在全球信息化进展排名上,新加坡由原来的排名第11位攀升到第4位,这是IDC第3次发布信息化指数报告,该报告以55个国家1997年的信息化资料为依据,将拥有PC的家庭比率、Internet利用人口、市内电话费率等23种资料化为指数,该报告直接地反映出新加坡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步伐。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建设通信网络,开展计算机应用服务。通信基础设施被视为国家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整个技术开发都是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进行的,这也是新加坡信息化的关键。

新加坡的信息化始于1980年,一开始规划为4个阶段:所有行业实行计算机化、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帮助普通民众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新的基础设施。1981年提出了国家计算机计划;1986年实行了国家IT计划;从1989年开始积极建设科技岛;1992年提出了IT2000计划。

第一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1981-1985年,实施公务员计算机化计划,为各级公务员普遍配备了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并在各个政府机构发展了250多套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政府机构办公自动化。第二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1986-1991年,实施国家信息技术计划,建成连接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这些部门的数据共享,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电子数据交换。目前,新加坡是全球少数几个率先在对外贸易领域推行电子数据交换,实现无纸化贸易的国家之一。

第三项国家信息技术计划:1992-1999年,在公务员办公计算机化和国家信息计划成功实施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其目标是将新加坡建成智慧岛IT2000计划。1996年,新加坡宣布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并于1998年投入全面运行。

第四项国家信息计划是IT2000计划:即国家基础设施的(NTI)计划,旨在把新加坡建成“智能岛”。以ATM交换技术为核心、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并举,这些技术综合担当新加坡“智能岛”主干神经的重要角色,由局域网接入网连通所有的办公室、公共场所和家庭,向社会各领域提供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新加坡的国家基础设施结构由七层组成,即NTI网络和平台层、分布式计算机和管理层、公共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安全性和系统管理层、系统环境和人机界面层。在实施这一计划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软硬并举,从科研到产品和应用进行了统筹规划,在各区域发展,同时以各种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参与。

1996年6月,新加坡投资8200万新元,开发国家宽带信息高速公路项目SingaporeOne,目的是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智能岛”,在今后几年内让每个家庭、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为每一个新加坡人提供交互式多媒体业务。SingaporeOne是新加坡IT2000计划宏伟理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计算机委员会(NCB)、国家科技局(NSTB)、新加坡电信管理局(TAS)、经济发展局(EDB)和新加坡广播局(SBA)共同协调、开发运营。1997年6月,SingaporeOne顺利建成,目前已有1.1万用户,约140种应用,投资已经超过2亿美元。有计划、分阶段的信息化工程卓有成效。在过去的10年中,新加坡IT领域保持着高达38%的年平均增长率,目前已有50%的家庭拥有PC,25%家庭使用Internet,95%的行业应用信息技术,SingaporeOne已成为新一代宽带多媒体通信基础设施。1996年,新加坡调整Internet的发展方向,促进全国的政府单位迈向电脑化,从1997年开始,新加坡启动“新加坡一号计划”,鼓励市民和政府上网,并以90%的家庭拥有CableModem以及ADSL宽带网络作为目标。

在成功建设“智能岛”之后,新加坡政府正努力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四通八达可链接的网络城市,使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电子商务中心。对新加坡来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有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意义,新加坡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发达的通信、商业贸易、金融、航空、航运等传统产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和良好的基础,反过来,电子商务给这些传统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使新加坡国家的传统行业从电子商务中得到新生,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推动电子商务方面,新加坡政府一开始便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使网上交易合法化,对于应用高速网络科技的企业,政府都予以配合和支持。

总之,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根本保证,而一系列具体的配套法律措施的出台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投入直接决定着各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3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3.1新加坡电子政务应用领域

电子政务是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政府事务搬上网络,而是要除去冗余的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电子政府的社会价值。新加坡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涵盖了以下领域:

3.2 新加坡电子政务带来的效益

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应用和开展,显著地提高和改进了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政务活动的成本,据有关测算表明,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每年大约可以为政府节省 2300 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期望今后电子政务每年能够节约的办公费用再翻一翻,达到 4600 万美元的水平。新加坡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政务服务是个人所得税的在线申报,实施电子政务后,相关部门每处理一笔业务平均可以节约 1.54 美元的办公费用,年累计可以节约 34.3 万美元。

电子政务对改进审批工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加坡生产力和标准局对中小企业技能发展基金的审批业务进行重组后,审批周期从原来的 42 天缩短到 5 天,对产品的测试也从原来的 22 天缩短到 10 天。另外,2000 年,新加坡政府借助互连网和新的人口统计系统的帮助,完成了第 4 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期间动用了 600 名统计工作人员,花费 2400 新元,统计公报在普查结束后 6 个月后对外发布。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人工普查办法,至少需要 6000名统计工作人员,花费 7000 新元,统计公报在普查结束后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对外发布。

参考文献

[1]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河南科技.2003(13).郑春蕊

[2]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趋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5).项侃文 [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思路研究.华东交通大学.2011.樊梅

新加坡电子政务进展 篇2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新加坡经验

1 引言

新加坡是一个土地、人力等资源稀缺的国家,但却能够发展成为全球金融、贸易中心,形成了不少世界顶级优势产业,他们靠的是快人一拍的机遇意识、与外界广泛交流的开放意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协调发展的和谐意识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思路。为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信息化和电子政府的建设,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服务应用,新加坡电子政府都独树一帜,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提升我国政府信息化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历程

新加坡的电子政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的来说,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92-1999年),以“IT2000计划”为标志,明确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为“智慧岛”的目标,并建设了新加坡的首个宽带网络,政府部门开始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民众通过Internet能够在各级政府网站上提取政府机构的信息。

第二阶段是融合阶段(2000-2006年),通过实施“信息通信21世纪蓝图”(2000-2003年)和“联系新加坡”(2004-2006年)等计划,全面开放了通信市场,把信息通信的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素质的主要动力,政府所有部门全部完成业务系统的建设。政府机构在网上开展纳税,办理执照等业务。

第三阶段是定制阶段,目前正在实施“智慧国2015蓝图”(2007-2015年),提出“3I策略”(创新、整合与国际化),推出“多个部门、一个政府”口号,努力提高政府办事事项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在整合政府2010计划中,新加坡适时地将电子政府改名为整合政府,实现从e到i的转变,是为了强调其工作的重点将转向建立一个整合政府,这超出了技术的运用,而且继续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着眼服务民众。意在增加电子服务的范围和丰富应用程度,增加国民智慧与意见在电子政府中的参与比例,提高国家综合竞争优势。

3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的特点

3.1 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新加坡电子政府主管部门称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简称IDA),类似我国原来的信息产业部(即现工信委),IDA代表政府履行以下四大核心功能: 一是发展资讯通信业; 二是经济领域改造,IDA通过先进、创新的资讯通信系统,引领主要的经济部门、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实现改革; 三是改革重要社区以提升市民熟练使用资讯通信的能力; 四最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IDA担当了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职能,实行集中指导与分权执行相结合的运作机制。IDA不仅负责政府资讯通信总体规划,还为政府制定IT标准、政策、指导方针和实施流程的监督,并对重要资讯通信基础设施进行工作评估和安全管理。财政部作为电子政府的拥有者,掌控财政经费的划拨。运用财政和工作评估“两根杠杆”,树立IDA集中指导的权威; 同时IDA依靠在各部门CIO和IDA的派驻人员,建立沟通与协调的“纽带”,确保分权执行的质量。在此组织架构下,政府各部门之间在资讯通信建设上很少出现利益纠纷,也较少出现重复返工现象。

3.2 加大投入,打牢基础

在硬件建设上,统一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同时,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分清前端与后端,设计为倒三角形的运行模式。对于底层的通讯基础设施、光纤管路铺设、及无线基站布点交由单独一家企业来建设,结合市政设施建设一并推进,而后端的最终服务则引入多家营运商,通过充分的竞争来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2006年,新加坡政府首先铺设超高速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希望通过电子通信产业的改革,对主要经济领域、政府部门和整个社会体系进行改造。从2006年到2010年,新加坡“整合政府2010”(iGov 2010)顺利完成,政府跨部门工作流程逐渐建立起来,成为新加坡电子政府统一数据管理和共享的前提。

在软件配套研发上,政府设置优惠政策,选择环境优越的地块,建设两大软件园,吸引国际大型软件企业入驻。政府着力打造大型软件企业,引入各国的高端人才,鼓励服务外包,在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布设协作研发中心。在软件研发上坚持实用原则,注重基础平台的建设,围绕政务应用领域,自主研发实用可靠的应用软件,并由相关部门出资组建政府直接运营管理的数据中心。针对软件研发的专业特点,利用企业公司化运作方式,通过提供服务收费,既确保了信息数据安全可靠,同时也保证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及改进提升。部分成熟的政务应用软件也已推广销售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

3.3 以服务应用引领建设

无论是政府内部还是面向企业和公民的服务,其应用均构建于开放的互联网络上,没有单独设置政务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和场所。服务应用充分开放,降低了成本,提供了便利。据统计,新加坡电子政务每年可为政府节省办公经费约2300万美元;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而且提高了政务透明度。

(1)在政府内,各部门使用标准的ICT运行环境,让公务员在任何办公地点都能得到同样的感受。2008,新加坡推出SOEasy(Standard ICT Operating Environment)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横跨其政府部门的集标准桌面、网络和通信/协作为一体的环境。新加坡政府实施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协助公务人员更有效率地工作,并提升公营部门的灵活性和办公能力。这个共享环境将提高安全性,并允许员工通过实时通信、视频会议和留言版分享等工具,在机构内部和各机构之间无缝协作。所有政府机构都必须为网上表格、网上支付和安全环境等事项采用一致的系统基础构件和模板,而且采用同一种方法和流程进行处理。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从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还是从具体入微的桌面体验,新加坡IDA整合政府的贯穿力非常强大。

(2)服务企业和公众是电子政府的建设的核心目标,电子政府更多关心民众的问题,而不是技术本身。电子政务服务的范围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到个性化门户,再到提供一站式的交互式综合事务性服务,涵盖甚广。正是受益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才保证了整个社会各要素的高效运转,从而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在新加坡,通过每个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唯一网上身份认证“新加坡通行证”(SingPass)或企业的唯一身份识别码(UEN),可以处理超过1600项政府公共服务:缴税、购房、申请社区课程、申请商业执照……。

(3)以公民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用户不必具体知道有关事务,只要按程序接受政府服务就行了。“电子公民” 网站的用户界面采取了一种模拟的方法来描绘一位新加坡公民从小到大在人生不同阶段所要走过的道路,他可以在不同的“城堡”中停留。每一个“城堡”里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城堡”里,你可以找到这样如下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 “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城堡”,涵盖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目前,新加坡正在推行手机移动电子政务服务和其他移动终端电子政务服务,今后新加坡居民只要一机在手,便能上网通过电子政务享受公共服务。

4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的效果

在新加坡,政府已牵头建立了一个“以市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体系,人们谈论eGov(电子政府),真正谈e(电子)的很少,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Gov(治理)。如今,眼花缭乱的新技术往往让职能部门盲目地认为,建设电子政府要做的只是部署好新的软硬件、弄几个样板工程,可实际上,如果忽略了政府服务于民的功能,那么电子政府就会变成是政府“剃头挑子一端热”。在服务型政府方面,新加坡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整合政府2010计划下,IDA将邀请市民参与政策制定流程,通过资讯通信技术进一步增强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4.1 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

有了广泛的电子政府应用基础,新加坡政府可以通过重新分配财富资源来帮助低收入者。通过综合各个政府部门的不同数据库(例如: 中央公积金记录和住房数据),能够准确确定低收入者来源。通过政府数据库与银行系统的连接,得以用既透明又负责的方式,将补贴款直接拨入每位符合条件者的银行账户中,不仅迅速且节约成本。

4.2 创造了更有效率的商业环境

新加坡不仅注重于政府信息公开,公民与政府互动,更注重于经济领域的各方面应用。政府明智地认识到现在普及的电子政府项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更有效率的商业环境,并带动产业发展。特别是几大系统的应用,如公民注册、银行支付、政府审批、港口贸易作业,物流服务、公积金、所得税、医疗健康记录、电子法律文书等系统的应用;个人电子税务网(myTax Portal)、电子商务网(GeBIZ)、网上商业执照服务网(Online Business Licensing Service)、贸易平台“商贸讯通”(TradeXchange)等相继推出,这些具体的举措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了便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4.3 提高了企业对外交流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帮助行业间构建更强有力的连接,同时还为寻求海外投资的公司提供援助。向新加坡当地企业提供的援助包括市场信息、政府间接口、业务配对服务,例如今年4月,IDA就率新加坡本地企业在南宁、玉林等地与当地政府开展了交流活动。

5 对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启发

5.1 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电子政府的发展

电子政府是政府的全方位变革,需要由政府主导,统一行动,设立专职机构,明确政府职能。通过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府建设管理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强有力的业务协作机制,以公共服务为中心来设计电子政务系统,将电子内网、电子外网、交互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的电子政府整体解决方案。现阶段应在政府各部门内部垂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逐步向整合政府过渡,即实现从e到i的转变。

5.2 要把满足公众的需求放在首位

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向导,体现“以公民为本”的宗旨。电子政府的本质是要通过技术应用实现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府面向公众的主要窗口,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用户需求作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信任度。特别应注重对企业及公众的服务与交互功能的完善,如单一窗口,数据公用,流程电子化等方面的建设,应尽早设立居民及企业的认证注册码,由政府直接监管运行。

5.3 立法先行,推进相关法规出台

当前,我国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整体滞后,如信息公开、电子签章等基本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资源的共享带来障碍,也制约着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立法部门和职能部门应加快推进相关法规的出台。

5.4 大力提高民众素质,为电子政务的推行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人的因素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关键,关系到e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要高瞻远瞩,坚定信心,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大力培训电子政务人才,提高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信息主管的信息化知识及网络应用、管理水平。

5.5 规范标准,完善电子政府的基础条件

电子政府实施的一体化、标准化是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一体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

6 结语

新加坡电子政务进展 篇3

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并

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ICT)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内的一致肯定。同时,在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发布的各项研究报告中,新加坡电子政务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获得了诸多荣誉。2011年6月,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电子政务总体规划(2011——2015)》(eGov2015),用以指导下一个阶段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

eGov2015出台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制定并实施了“国内服务计算机化项目”,随后在2000年至2006年连续发布了电子政务行动计划I和II,特别是2006年“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计划的发布实施,新加坡政府成功地推出了新服务,挖掘了新渠道,改善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2010年对新加坡民众的一项电子政务调查显示,接近90%的民众对政府提供的电子服务的质量表示满意,超过90%的人推荐别人使用电子服务与政府沟通。同时,在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各项研究和排名中,新加坡一直处于前列。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得新加坡成为电子政务领域不断发展创新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然而,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政府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性需求。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和社交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表达思想。二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重要,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协同成为有效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公众参与制定政策的需求与日俱增,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更加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智慧,发挥作为国家一份子的力量。

面对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和面临的巨大挑战,新加坡政府适时推出了《新加坡电子政务总体规划(2011-2015)》(eGov2015),同时也是新加坡《智慧国2015》(iN2015)十年规划的一部分。以期巩固已有成绩,在巨大的挑战中寻求机遇,引领新加坡走在下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浪潮的前沿。

eGov2015的核心内容

(一)愿景

eGov2015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即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力量创造一个政府、私营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无缝融合的互动环境(如图)。

(二)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规划提出了三项战略重点,同时也是战略目标。

1.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Co-creating)

政府将继续利用ICT提高公共服务的内容丰富度和质量,通过搭建新的平台,与私营部门和公众合作,发挥他们的力量,共同创造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渠道。

一是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直接面向公众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的作用,提高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向用户提供无缝融合的浏览体验。规划中正式推出mGov@SG这项公共服务,mGov@SG作为一站式政府移动网站,汇集了40多项移动服务,包括基于手机浏览器、本地应用程序和短信的服务等。此外,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搭建一个名为OneInbox的一站式可信平台,有针对性地向用户进行电子回复。

二是政府作为平台提供者。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政府汇集民智将变得越来越容易。政府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提供者,还可以作为平台提供者,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到创造新服务的过程中来。规划推出了一项新的公共服务——Data.gov.sg,Data.gov.sg是新加坡首个访问政府公开数据的一站式门户网站。用户可以访问和下载由50多个政府部门提供的5000多项公开数据集,并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开发和创新应用程序和服务,进而创造新的价值。

2.沟通促进积极的参与(Conne-cting)

公众咨询是政府机构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善用的重要工具。eGov2015规划旨在培养公民的决策意识和参与度,政府将加大电子民意征集方面的努力,尝试采用新方法征集民意、汇集民智,比如许多政府部门建立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吸引公众参与。探索新的平台,鼓励公众建言献策,如众包工具。规划指出将进一步完善REACH门户网站,使其成为所有政府民意征询活动新闻发布和更新的官方渠道,增加利用社交媒体、移动等其他简单应用程序发表建议的功能。

3.促进向整体政府转型(Cataly-zing)

合作型政府的核心是通过ICT使政府机构之间开展具有高效性和创新性的合作。规划侧重于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和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下一代“整体政府”基础设施以增强机构之间的协作,如建设国家高速宽带网络、推动云计算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等。以云计算为例,新加坡政府的云策略通过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针对相应的需求选择利用合适的云。政府将建设一个政府私有云(G-Cloud),营造灵活可靠的ICT环境。政府云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从几乎没有定制化的商业云开始,逐渐升级为完全私有的政府云,从而为整体政府机构所用,满足公共云无法满足的安全和管理要求。

eGov2015的主要特点

(一)以公众为中心,明确公众的主体地位

规划从愿景、战略目标到具体实施层面均把公众作为全流程的参与者,公众参与创造新的服务、制定国家政策,充分体现了公众的主体地位。政府则需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创造公众参与的环境,真正实现从“政府向你”向“政府与你”的转变。

(二)强化政府网站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

政府网站是直接面向公众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型政府的集中体现。规划提出将对网站进行改版,力争向用户提供无缝、融合的浏览体验,同时也将开发出标准、通用的工具来支持政府机构提升网站质量,这些举措进一步巩固了政府网站的地位。

(三)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普及率的提高,新加坡政府开始提供更多功能丰富的移动服务。相对于其他服务方式,移动服务具有可以随时、随地、随身访问政府服务的特点,移动终端开始成为政府向公众和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细致的服务最为便捷的手段和途径。规划特别提到了mGov@SG,作为一个新的一站式政府移动网站,它将使公众获取丰富的移动服务变得更加容易便捷。

(四)社交媒体成为汇集民智的主要载体

根据新加坡理工学院和尼尔森的调查显示,52%的新加坡人至少加入一个社交网站,主要是Facebook和youtube。如今Facebook在新加坡大约有220万用户,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受欢迎的在线社交网站。基于以上调查,规划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提高公民的决策意识和参与度,汇民意集民智。

(五)政府开放数据是深化公共服务的集中体现

规划首次推出了data.gov.sg这一政府公开数据的一站式门户网站,除提供访问和下载外,还鼓励公众将数据用于研究和创造新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政府数据资源的巨大价值潜力,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政府数据开发中来,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商业前景。

(六)电子咨询是提高公民参与度的主要渠道

新加坡政府始终重视将公众咨询作为政府机构在修正公共政策或采取新措施时的重要工具。规划提出政府仍将重点放在提高公民的电子参与度上,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并与那些渴望为政府机构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建议的市民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作为新闻和政府咨询活动发布的官方渠道的REACH门户网站的功能,即增加通过社交媒体网站和移动设备发表建议的功能,以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关于政府机构如何更好地进行电子咨询处理的指导条例也将出台。

(七)基础设施是整体政府转型的关键

整体政府转型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核心是达到共享和协同,而基础设施是共享和协同的基础。规划提出新加坡基础设施建设将围绕“整体政府”进行,构建下一代整体政府基础设施以增强机构协作。政府将投资建立一个政府云(G-Cloud),营造一个灵活可靠的ICT环境,同时也会建立一个中央级政府企业架构库来整合分析政府数据、应用和技术。这将有助于识别潜在的共享服务和跨机构整合,从而增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eGov2015对我国的启示

eGov2015规划的发布实施是新加坡电子政务领域的又一次重大举措。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具体的实施层面都给我国发展电子政务以重要启示。虽然国情不同,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和所处阶段不同,但是融会贯通,仍然可以对eGov2015加以学习、借鉴并移植利用,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取得更大发展。

(一)首抓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电子政务发展蓝图

为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指导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分别颁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规划。尽管这些政策规划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但却缺乏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顶层设计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也造成了地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战略规划的延续性也是保持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世界各国纷纷颁布了下一个阶段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我国也应加快脚步,尽快布局,争取抢占下一个五年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二)合作共赢,正确把握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新加坡电子政务已经向政府与公众合作转型,政府与公众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电子政务不再是政府一方的独角戏,共享和协同的外延已经延伸到了政府外部并直达公众。通过双方合作创造新的服务和应用,公众在获得满意服务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获得了参与社会事务认同和成就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诉求与日俱增。因此,对政府执政和提供服务的水平有了更高要求。政府应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政府网站、开放数据平台、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工具的使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同时,公众参与也成为政府提供服务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这对今后电子政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时刻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新加坡政府紧跟形势,适时适度地将政务与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合,研究和创新更多的服务和应用,使电子政务带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开始融合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生事物。有些地方试点移动电子政务,建立了移动政务门户网站,在城市管理等领域加大移动终端的应用。政府部门和官员在网上开微博与公众互动也有实践,许多地方纷纷建立云计算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内部的办公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水平。因此要进一步鼓励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始终保持电子政务的生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盲目跟从引发的重复投资、浪费严重等问题,也值得政府部门重新审视和评估新技术带来的两面性。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新加坡电子政务进展 篇4

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开展以来,新安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省厅综合示范要求,紧密结合新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以农村流通现代化为目标,扎实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与发展,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为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电子商务好的经验做法,推动新安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顺利开展,5月7日至5月11日,县政府县长郅书安同志带领政府办、商务、财政、妇联、团县委、农业、供销、职高等部门,于赴陕西省武功县、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取经。在几天的学习考察中,考察组深入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物流企业、分拣车间、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地考察学习了优秀企业网络营销理念、企业运作模式,与企业及网店店主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学习观摩、交流探讨,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发展现状以及网络营销中遇到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获益颇多。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增强了我县做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二)积极开展电商业务知识培训

2015年1月18日,县政府邀请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盛到我县为全县党政领导干部和部分村干部做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思考”的报告。5月19日,我县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题会议,特邀郑州大学教授张建华就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专题授课。张建华以全国电商发展态势为切入点,就农村电商现状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对我省电子商务概念做了具体阐述,并结合我县电商发展情况提出合理构想。

(三)县级运营中心及乡村电商服务点建设情况 乡村电商服务点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骨干基础,同时结合供销、邮政系统开展的“新网工程”和“邮政三农服务站”建设。我县根据前期实地调研的情况,结合外地经验,初步拟定50个特色农业基础好、交通较为便利、农家店经营效果较好的村作为第一批示范村,下一步县政府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积极配合电商运营方迅速布局建设乡村电商服务点,加强服务点负责人的教育培训,通过第一批示范村的先行先试收集问题反馈,促进乡村电商服务点建设不断提升完善。

(四)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情况

整合本地网贸仓储和快递资源,由物流承办企业与各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对快递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设快捷、统一、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使物流配送延伸至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点,消除物流覆盖的盲区,探索解决目前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的难题。目前,新安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280多个村级店,可由配送企业、运营商与县邮政公司、供销社及物流快递公司进行座谈,就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的现状和问题做针对性的探讨交流,建立合作协议。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国家商务部的要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要充分体现“服务三农、立足当地、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以运营企业为主体。电子商务进农村要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电子商务运营服务是关键因素,当务之急是确定电商运营服务企业。

运营商的确定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运营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实力至关重要,发展农村电商不是简单的在网络平台上卖东西,还包括信息发布、溯源体系建设、农产品全程监控、智慧旅游、线上农家乐、乡村游等。运营商的公共服务包括产品服务、技术服务、运营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六个方面;二是运营企业要在我县当地注册公司或者子公司,因为发展电子商务有个培育孵化期,至少需要3-5年才能有所成效,不能两年示范期过了就呈现人走茶凉、后继乏力的局面。同时这也牵涉到当地的税收和数据统计分析;三是着重考察运营企业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包装能力。农产品的网络销售离开了品牌化就会寸步难行,因为网络消费主体是年轻人,这部分群体最讲究品牌认同。

上一篇:学生的课堂活动心得下一篇:夏季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