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用10篇)
建立五类重点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全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和《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建立五类重点制度的工作方案》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经研究决定,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建立五类重点制度。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五个专项行动
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五个专项行动。
1.正风肃纪集中治理行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组织开展8项正风肃纪集中治理行动。(1)对精简会议和文件简报情况开展专项检查。(2)对减少各类评比、考核、培训、表彰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3)对用公款相互宴请和安排高消费娱乐活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4)对软、懒、散、奢的企业领导班子开展专项整顿。(5)对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子女、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进行专项清理。(6)对清理“小金库”情况开展专项检查。(7)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8)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2.党员干部走访基层行动。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听取意见呼声,帮助排忧解难。一是开展“高温期间下基层”活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人员要转变作风、1
深入基层,了解并解决战斗在生产第一线职工群众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二是深入基层调研。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调研走访,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三是“面对面”听取民意。调研走访期间召开基层单位中层管理人员、班组长、一线职工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在集团公司网站上设置意见箱等,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出台和调整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时,通过工会会员代表会议、职工代表会议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3.机关效能巩固提升行动。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清职能。依据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调整和转变管理职能,开展管理职权清理审核确认工作。二是提高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对子公司请示事项要在规定期限给予答复,不能及时办理或暂时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由。三是做好服务。加强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交流,热情接待基层单位前来办事人员,着力帮助解难题、办实事,切实为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做好服务。
4.纠正损害职工利益行动。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措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始终把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职工认同、职工参与、职工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在开展活动中认真查摆和纠正损害职工利益行为。二是集中开展保障职工健康的劳动保护专项行动,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做好职工健康体检工作。三是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和谐企业建设推进行动。加强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一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落实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二是扎实推进企务公开、党务
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三是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落地和深植工作。五是做好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工作。
二、建立五类重点制度
在立足当前,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同时,坚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1.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公开承诺制度,在活动中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聚焦反对“四风”分别作出公开承诺。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带头作出公开承诺,各子公司、各发电企业全面开展公开承诺活动。
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结合工作分工和实际需要,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途径、方式及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重点包括修改完善深化“大走访”活动、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职工群众的若干规定;制定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
3.崇尚勤俭厉行节约制度。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省委有关规定和集团公司具体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重点包括制定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方面审计制度;制定完善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配备、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制定会议、培训、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制定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办法等。
4.考核评价监督问责制度。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的导向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重点包括完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度;完善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办法;完善企业
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
5.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制度。围绕“四风”易发多发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重点包括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和德的考核评价办法;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意见等。
三、有关要求
1.要把握工作节奏。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工作,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五类重点制度工作,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工作同步开展,实行边查边改、边改边建。
2.要搞好工作分工。对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建立五类重点制度的具体任务进行分解,各第一责任单位要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明确细化所负责事项的具体内容、职责分工、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工作计划。各配合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要认真履行职责。各责任单位要及时跟踪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专项行动。要做好相关重点制度梳理工作,列出需要新建和修订的制度名称,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审定,该项工作要求于8月底前完成。相关制度建立完善工作要求于10月20日前完成。
4.要加强督促指导。集团公司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认真审定工作方案,加强协调调度,督促抓好落实。集团公司活动办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并于活动结束后将有关总结材料和制度规定汇编成册。
根据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针对绿色建筑领域,重点突破新型节能保温一体化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与通风遮阳建筑一体化产品、高强钢筋性能优化及生产技术研究、高效新型玻璃及门窗幕墙产业化技术、新型建筑供暖与空调设备系统、新型冷热量输配系统、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利用技术、公共机构等建筑用能管理与节能优化技术、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技术、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与施工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着力推广废旧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术与装备、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建筑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设备、废旧汽车大型拆解装备等。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总体要求,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为重点,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为着力点,结合种子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等专项活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农资打假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法制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推进全省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开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恶性坑农案件基本消除。农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农资监管信息体系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依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营业条件和经营资质进行全面清理排查,摸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底数,对各类委托、挂靠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重点检查。对取得生产、经营许可但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或存在违法行为和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予以坚决清理取缔。
(二)突出重点品种整治 集中力量重点整顿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及其零配件等重点农资品种的市场秩序。
种子监管重点: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品种包装标签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
农药监管重点:以种衣剂、除草剂、杀虫杀菌剂为监管重点,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继续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对近几年在全国、省内农药质量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和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重点跟踪监管。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微肥、叶面肥和水稻育苗床土调制剂六类产品为重点,严查应当登记而未登记,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投诉和打假工作,确保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补贴机具的行为。县级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农机维修点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对农机维修市场上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和承揽报废机械维修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查处。
(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途径发现的问题,都要组织力量,认真及时调查,对涉嫌违法的,要立案处理,对违法证据确凿,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对大要案继续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涉嫌触犯刑律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四)加强农资质量抽检 各级农业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农资质量年度抽检计划,实施定点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将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产品和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计划之内。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要依法公开通报。要加强农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农资产品的市场分布、质量优劣、价格波动、销售动态和服務状况,以便及时预警,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五)开拓探索农资供应新模式 继续总结推广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抓好优质农资定点市场创建,在定点市场内,要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和赔偿制度,规范经营户经营行为,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定点农资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对市场上的各类农资配送企业和单位加强监管,针对各种配送、直销等新型营销行为,要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确保农资打假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六)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农资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一是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组建农资行业协会等有效的行业自律知识,指导制订协会章程、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二是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制订、实施保证农资产品质量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责任追究制度、优质服务制度、产品进出查验制度、产品保管制度等,实现从采购、生产、贮藏、销售等各环节都有规范制度保证。建立和完善农资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农资进销渠道,要求各类项目内容填写齐全,数据真实不漏,进货、销货路径记录清楚。建立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要给予宣传表彰,采取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要予以警示和限期改正,对违法次数多、性质严重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控。
(七)继续强化责任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以县为主,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农资日常监管责任,并对本行政区域农资执法工作负责,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二是推行责任书制度。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农资监管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职权、职责、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报上一级农业部门备案。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分。四是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具体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机构要建立监管工作记录,要对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如实记录。五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统计制度,作好工作沟通和数据统计。
(八)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宣传培训制度,将“12316”三农服务热和“宣传周”活动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平台和载体,掀起农资打假活动的宣传高潮,增强农民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农资经营者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水平。
(九)巩固毒鼠强专项治理成果 各级农业部门要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继续做好毒鼠强的清查与收缴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毒鼠强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杀鼠剂定点经营单位的监管,规范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落实杀鼠剂经营的各项制度。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灭鼠器械、药剂和技术,提高鼠害综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售毒鼠强窝点等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已收缴和废弃毒鼠强的处置工作。
三、重点活动
(一)1月12日,召开全省农资打假启动工作会。召集全省各市(州)农业部门主管领导和农资打假监管工作人员,对今年全省农资市场启动和打假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交流,部署农资打假监管工作;
(二)1月25日至1月29日,开展农资打假督导。省农委组织四个督导组,分赴全省9个市(州)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督导活动,对全省农资市场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市场进行抽查;
(三)2~4月,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和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四)5-7月,结合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组织开展以农药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
(五)9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六)10~11月,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资打假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很重,需要多部门参与配合。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加大部门配合力度,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要求,农资打假工作要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农资打假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打假氛围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自身监督 从加强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入手,不断提高执法人員的综合素质,创新自身监督机制。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召开企业代表和农民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通报典型违法案例等多种行之有效方式,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执法与经营不分、吃拿卡要、执法不公、不作为或滥作为等问题。
(四)争取经费保障 农资打假监管是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和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协调,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照相机等执法设备,设立奖励经费,奖励有功执法人员和举报人。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以不发生火灾事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治理消除消防违章行为、火灾隐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开展学校消防隐患专项整治活动,为全校师生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教育系统消防安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zz同志为组长,zz同志为副组长,zz等同志为成员的“清剿火患”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政教处。
三、清剿和整治重点
1、教学楼、食堂、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功能室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损坏、关停、瘫痪和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等;
2、校舍、消防水源、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以及用火、用电等;
3、消防管网疏通情况,是否配全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管理维护是否规范等;
4、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是否开展,是否开展消防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5、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是否定期开展防火巡查和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练等。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0月8日至10月15日)
各科室、级部要根据工作要求,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负责人员,召开动员大会,广泛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营造“清剿火患”专项行动的浓厚氛围。
(二)清剿火患阶段(20XX年10月15日至20XX年2月6日)
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消防知识宣传力度,并对学校的消防设施和房屋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漏一个房屋、不漏一处设施,尤其是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更要进行细致的排查,如图书室、实验室、电线线路等。对于发现的消防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对于不能及时整改的总务处要制定出详细的整治方案,确保无消防事故发生。
(三)考评验收阶段(20XX年2月7日至2月29日)
各科室要对本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长效排查整治机制,巩固、深化“清剿火患”专项行动的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动员部署,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校不发生一例火灾。
(二)严格治患,做到“四到位”
1、组织要到位。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清剿火患”专项行动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确保整治活动更加有效开展。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是消防隐患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主动抓,其他成员要齐抓共管,切实把分管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整治要到位。根据要求深入开展工作,确保全面排查整治,不留死角。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出详细的整改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局,坚决防止养患成灾。
3、措施要到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加大消防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各项消防措施。政教处要加大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好消防宣传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消防安全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4、责任要到位。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开展好日常防火、巡查、检查,逐级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科室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要完善各类消防安全档案资料,把“一组三队”工作落到实处。
(三)及时上报信息。
一、总体要求
为了全面贯彻xx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两防”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城乡建委发【2013】31号)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并结合公司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公司决定在本企业建设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两防”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落实工程建设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多发事故的防范,努力消除习惯性违章现象。巩固提高本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增强工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自救技能,显著提高建筑高处作业“三宝”合格率、使用率,进一步规范临边防护、洞口防护、通道口防护、主体结构立面水平防护等管理,实现“上班安全帽,登高安全带,防坠安全网,有口必有盖,有边必有栏”。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得到有效规范,实现“能辨识、有方案、必审核(论证)、严执行、重监测”。通过“两防”专项整治,高处坠落事故、一般及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实现
全年建设施工无人为责任事故的目标。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降低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工作重点
(一)工作范围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以预防高处坠落(包括临边、洞口坠落、脚手架坠落等,预防坍塌(基坑坍塌、模板坍塌)施工机械等为重点。
(二)工作内容
工程参建各方对《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高处作业分级》(GB T3608-2008)以及住建部《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安全保障措施制定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签订,施工安全措施费的使用,建立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加强对施工安全费用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2)开展现场专项整治工作,抓重点。根据建委的工作方案重点对高空作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查和整改,组织专项的安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督促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做到安全工作的闭环管理。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应急预案、应急援救体系,加强培训演练,落实预案责任和防范措施。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在适当时
间组织演练。
(4)本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如下内容:
1、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辩识施工各阶段高处坠落危险源,明确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2、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情况。安全教育是否包含高处作业安全知识;高处作业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否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教育;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进行高处作业的,是否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3、防护设施验收情况。高处作业前,项目负责人是否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记录是否完整;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做到防护严密。
4、“三宝”的管理情况。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否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格产品,入场检验手续是否完善,日常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配备、使用、维护检查以及及时更换等。
5、持证上岗情况。项目部是否配备足额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理、项目经理、安全员、高处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情况等。
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情况。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检,并持身体健康证明,凡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严禁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思想情绪低落以及饮酒后等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
6、作业天气情况。不准在六级及以上强风或大雨、雪、雾天气以及相关文件规定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由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技术负责人签字盖章,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盖章后方可实施。
8、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执行情况。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文件和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成员、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对专项方案主要内容进行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方可组织实施。
9、实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情况。在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0、专项方案实施、验收情况。项目部应指定专人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如发现不按照方案实施的,应要求立即整改;如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的,应要求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
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对于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工程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四、工作步骤
(一)部署动员阶段(2013年3月25日前)。根据“两防”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工作实际,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工作部署,并广泛开展“两防”专项整治行动宣传动员,营造专项整治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3月26日—8月31日)。根据“两防”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对本工程项目开展集中整治。同时,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针对普遍存在的高处坠落危害,加强执法检查,确保“三宝”的规范使用,实现“四口五临边”的规范防护。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危害因素辨识和专项安全方案的编制等方面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培训,严格实施过程监管,对违法违章行为坚决查处打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三)检查督查阶段(2013年9月1日—11月30日)。县城乡建委要在企业、项目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两防”专项整治工作的检查督查工作。县城乡建委将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督查组,对各项目的工作开展1至2次集中督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重点检查督查前阶段有关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自查自纠和各种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和
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对措施不到位、执行不力、隐患突出、事故频发的企业和单位予以处罚和问责。县城乡建委将收集各项目整治工作的动态情况,及时向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各责任人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适时掌握和指导专项整治工作,要形成工作协调机制,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采取措施。
(二)要充分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全力攻坚。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能代替专项整治工作,反之,专项整治工作也不能取代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做细做实,务求实效。
(三)要把好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度关、质量关,重点检查跟踪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质量、进度和造价间的关系,对严重威胁施工安全的重大问题要特事特办,采取果断措施,坚决进行考核和整改。
二是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造园区蓝。重拳出击,重典治污,务求实效,到20**年底,完成全县范围内的不锈钢行业酸雾治理设施建设工作,有效解决酸雾污染问题。基本完成合成革等重点行业的VOCs污染整治,完成重点行业除尘脱硫设施改造建设。
三是城市扬尘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道路工地蓝。实施施工工地封闭管理,做到“七个100%”;根据天气变化,安排多辆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作业,营造更加清新的城市环境。重点道路重点监控,实施有尘即洒;严格控制露天烧烤,取缔未经审批所有无固定门店的露天烧烤业户;取缔所有店前大型烧烤炉具。
四是淘汰改造城市燃煤锅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打造产业蓝。从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入手,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不断降低污染物增量,计划到底,全面淘汰改造16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基本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方案》提出重点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涉铅行业绿色发展计划, 并列出进度要求。其中, 《方案》指出, 力争推广、淘汰和节能改造电机及电机系统100 GW, 扩大高效电机市场份额, 促进电机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 提高电机能效水平, 实现全国工业用电节约1% (30 TW·h左右) ;制定发布在用低效电机淘汰路线图, 将淘汰低效电机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 年内淘汰低效电机40 GW。
【摘自中国网】
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奶业整顿、恢复和振兴,根据省、市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围绕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监测,规范生产经营,开展技术服务,推进基层畜牧部门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日常执法监管,全面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依法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行为,力争实现生鲜乳生产标准化,收购站管理规范化,生鲜乳持证收购和运输,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生鲜乳。
(二)重点单位 以生鲜乳收购站为重点,兼顾生鲜乳运输车辆和奶畜养殖场(小区)。
(三)重点区域
以昕水镇、曲峨镇、三多乡为重点,兼顾其他乡镇。
四、整治任务
(一)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与规范管理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围绕生鲜乳收购站主体合法化改造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深入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已完成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核发工作的要进行核查,严防非法收购站(点)反弹,巩固清理整顿取得的成果;未完成许可证核发工作的县要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尽快完成清理整顿任务,确保生鲜乳收购站全部持证经营。要继续落实《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采取日常检查、不定期巡查、监督抽查等多种方式,强化检查督导,推进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
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以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β-内酰胺酶为重点,开展违禁药物专项监测;在生鲜乳收购与运输环节,检查“两证一单”。在重点乡镇开展生鲜乳安全隐患排查,依法严厉查处在生鲜乳中非法添加行为。实施《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工作规范》,加强监测与执法的衔接。畅通生鲜乳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加强社会监督。
(三)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 按照《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开展《奶牛场卫生规范》、《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培训推广工作。结合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等技术工作,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水平,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普及科学饲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推动奶牛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中心成立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领导组。
组
长:房金平
副组长:韩保国
冯建宏
成员:冯瑞宁
贺晋春
张春明
刘伟清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冯建宏兼任。办公室电话:0357-3994355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充分调动畜牧行政执法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各尽其职、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三)强化监督,狠抓落实
各乡镇畜牧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时间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 各项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四)总结经验,加强宣传
各乡镇中心站及时总结经验,将专项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上报县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要强化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正面引导舆论,为奶业整顿、恢复和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2012年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专项治理行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农资打假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委的领导下,依照各项法律、法规和种子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农资市场各种违法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不法行为,维护我县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县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农资市场秩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服务“三农”为目的,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继续在种子执法年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并在2012年3月20日前将针对全县农资经营人员,组织一次大型农资打假专项启动仪式和培训大会。农业执法大队将充分利用农资打假启动仪式和培训会的报道,增强农业执法工作在社会的影响力,树立农业执法新形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宣传培训,严格实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程序,确保农
1资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销售。积极开展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督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维护我县农资市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彻底清理和淘汰无证经营单位和个人,清理淘汰不合格农资产品,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农业执法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执法管理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
1、检查的范围及方式
采取集中整治拉网式检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在开春3月份农资产品启动期,坚决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并分别在农资销售旺季(4—6月份)(8—9月份)开展全县农资市场大检查、大行动;检查的重点为农资集中交易市场、生产企业及县、乡、村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人,检查内容:农药、化肥、种子,秋季以小麦播种用肥、果树追肥为主。
2、检查内容
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万荣县一户)、农药经营许可证、种子销售台账和农资产品备案准入制度。
②农资产品质量和品种相关手续的真实性,大力检查农资销售的商品质量和经营单位承诺与质量水平相符状况。
③农资的标签检查,是否符合《农资商品包装的规定》及
国家规定的要求。
④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设立农资诚信经营单位档案,记载内容和保存期限。
⑤严厉打击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地方限用的高、剧毒农药。
(二)工作要求及目的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实施全面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查处必到位,执法有依据,对大案要案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包庇隐瞒。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文明执法。
四、时间安排
3月中旬对我县农资经营人严格进行集体组织培训、学习。4月—5月底第一次拉网式全面检查我县农资市场,对伪劣农资产品进行媒体曝光,彻底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同时对农资市场经营进行诚信等级评定。
6月—8月底对果区及种子种植区进行监督检查。
8月—9月底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开展秋季第二次农资市场大检查,并对农资产品质量抽样和检测工作。
10—11月对我县农资企业开展冬季生产质量进行抽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执法责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资打假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执法年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
(二)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农资产品质量。
(三)建立备案制度,规范正规化销售行为。
(四)建立诚信机制,开展企业考评。
(五)及时公开信息,强化协作配合。
我们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与公安、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农资打假工作的合力,及时果断、有效的解决好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完成农资打假各项工作,给领导交份满意的答卷。
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到2018年,陕西省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达到85。
两化融合基础条件持续提高。到2018年,宽带用户数超过800万户。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4M,全省互联网总出口超过5TB。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渗透。推进企业生产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促进“生产型制造”向“创新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服务驱动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到2018年,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比例达到80%;主要工业园区公共管理和企业服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5%;重点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PLM达到85%,CAD/CAM应用达到95%,企业ERP覆盖率达到90%,MES系统应用达到8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达到60%以上。
两化融合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效果显著提升。到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2年人均35万元提高到人均55万元。规模企业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显著提升,从2012年的14.95%提高到20%左右。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8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到2.5%。信息化全面支撑企业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点用能企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达到较高水平,实现节能量300吨标准煤。传感器、工控机、显示屏、计算机、机器人等电子制造业再现辉煌,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
主要内容
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点认定行动
1.行动目标
贯彻落实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和推广工作,引领企业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2.行动内容
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管理机构。依托现有两化融合支撑机构,成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三方认定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陕西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管理办法、服务规范与指南,指导第三方认定服务机构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认定服务。
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三方认定服务机构。依据陕西省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管理办法、服务规范与指南,认定建立一批第三方认定服务机构,培育专业人员,开展咨询、培训、认定等专业化服务。
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和推广工作。选择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点,总结试点经验,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
二、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示范引领行动
1.行动目标
围绕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试验区两化深度融合。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实现创新突破,两化融合向战略应用迈进,宝鸡、榆林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加大集成提升,实现集成应用。全面启动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作,创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区域试点。
2.行动内容
继续深入推进西安—咸阳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试验区围绕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重点支持在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的协同研发、企业供应链与物流、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应用,促进企业从加工制造型向研发服务型生产方式转变;推进信息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型服务型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支持信息容灾备份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数字出版、服务外包、能效管理、信息服务、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试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总部经济、现代物流、装备维修、循环经济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试验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
加快推进宝鸡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围绕汽车、数控机床、专用装备、电子器件四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支持试验区以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协作平台、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企业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企业资本创新服务平台,促进试验区产业协同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装备来改造陕汽、宝钛、宝石机等重点企业。
推进榆林省级能源重化工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智慧油田、智慧矿山建设;推进煤电、煤化、油化、盐化四大产业链的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升全产业竞争力。
推进省级、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
三、工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行动
1.行动目标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深度应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陕西配套”、“陕西制造”向“陕西创造”、“陕西服务”转变,着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2.行动内容
促进能源资源化工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实施智慧油田、智慧矿山建设,延长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延安、榆林能源化工园区及基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煤油气盐综合循环示范基地。
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配件、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推进数字化协同研发,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成套设备;推广CAX系统在产品设计、制造、试验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以PLM为核心的产品协同设计制造体系;推进ERP、MES、DNC、DCS等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企业由加工生产型向集成服务型的制造模式转变。
重整振兴轻工、食品、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纺织行业生产工艺创新,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CAD/CAM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和大规模定制产品的能力。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引入和应用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监测、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等先进的自动化装置和RFID标识技术,加强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
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高端工业软件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突破,提升产业能级;以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通信及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物流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服务平台,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发展新型电子元件及高端工业软件,形成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
加快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物流、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知识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促进物流园区信息化发展。
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行动
1.行动目标
完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机制,开展企业对标,培育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加强示范推广,引导企业逐级提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核心竞争力整体提高。
2.行动内容
完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机制。依据国家《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完善陕西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建设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平台,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指导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开展。
培育树立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继续实施两化融合六大专项工程,鼓励企业实施生产制造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等六大工程,培育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开展区域分级分类推进。各地市负责开展区域内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水平测度和等级评定,制定分级分类推进计划,明确区域内各重点产业不同等级企业的两化融合推进目标、重点和任务;加强企业分级分类引导和推进,推动企业对标、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实现各市区域两化融合水平全面升级。
五、中小微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
1.行动目标
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工程持续深入推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投资融资、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和发展活力。
2.行动内容
完善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各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产业集群(园区)窗口平台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增强各级中小企业分网的服务功能,建立全省中小企业名录库网上查询系统,及时有效地为中小微企业、创业人员等市场主体提供综合服务和信息服务。
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支持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试点企业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行动
1.行动目标
深化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推进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以及原材料等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
2.行动内容
提升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围绕支持主制造商发展订单驱动的制造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降低平均库存水平和物流费用,缩短市场响应时间,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协同发展。
推进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
七、智能制造与工业融合的创新行动
1.行动目标
推进智能制造模式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工业机器人、承租生产、柔性制造、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促进大规模客户定制和敏捷生产模式推广;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搭建工业云服务平台,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立物联网、大数据示范应用基地。
2.行动内容
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物料管理等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加快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促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拓展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和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试点,实现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部分部件的规模应用。
推动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推进物联网发展专项实施,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试点示范,以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RFID、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切入点,重点支持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等物联网应用,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
八、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行动目标
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配套能力,逐步形成安全可控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行动内容
加快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实施宽带陕西战略,构建覆盖全省城乡、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的信息网络,光缆线路长度超过60万公里,园区光纤接入率达100%,县级以上4G网络全面覆盖。
提高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有效利用平台资源、数据资源和渠道资源,通过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围绕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抓好集成电路产业配套。加快引进一批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加工制造和代工企业,打造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链。
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推进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实施,在能源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形成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工业企业采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和产品。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行动工作机构,统一协调部署推进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进度和责任,抓好落实。各市(区)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协调指导本地区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区域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年度检查与效果评估。
二、完善服务体系
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对技术支撑、服务支撑和人才支撑的需求,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优化一批专业技术支撑机构,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建立两化深度融合专家团队和实训基地,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课题研究和企业高级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评价培训;支持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评估对标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企业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普及推广;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提高两化融合服务支撑能力。
三、加大资金政策支持
扩大两化融合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专项行动任务的落实。争取各类资金和政策向本专项行动倾斜。各市(区)要建立健全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筹措机制,为专项行动提供配套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本专项行动。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责任意识,开展面向“一把手”的培训。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成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协会,开展首席信息官职业培训,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训机制。鼓励高校面向信息化需求,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和高校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实用人才培训。
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五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秋冬会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12-12
河长制专项行动方案05-25
医院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方案11-09
平安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06-11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06-13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06-29
殡葬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10-15
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小结12-09
冬春季火灾防控专项行动方案09-08
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