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通用9篇)
如何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无论对成人或是孩子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判定儿童绘画作品的差别呢?下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看看。
一、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和平”就一定要画和平鸽或者各国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地球上;画“爱祖国”就一定要画天安门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小中见大。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二、能否较好地表达和抒发儿童的情感
儿童绘画情感表现的培养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儿童画是孩子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方式,内涵着他们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事物的情安门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小中见大。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感关系。在绘画作品中,注意作品是如何表现其内心活动的,如何将绘画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的。有情感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
三、作画材料和作画技法、技巧运用是否得当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很多,作画材料、技法、技巧学习对于完成作品也是比较重要。想象力、创造力再强,没有技法、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不同的绘画内容要应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技巧、选择应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绘画效果。
四、是否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绘画的效果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不同的儿童画,画面的形式语言是否统一,是否表现独特的视觉效果。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审美规律来看看不同作品的差异。比如:色彩的构成、韵律、节奏等。
五、作品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很多的儿童画表现的内容是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儿童在作画的时候身心很投入,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成为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这样的绘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能使儿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有主题或情节,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较高的创作水平的一种表现。
六、作品表现与儿童年龄是否和谐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范画,有碍儿童独立观察和思考,有碍于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发展。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的,和谐成长有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儿童的绘画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绘画技巧的提高。其它方面的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从儿童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
七、能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是否有独到的发现 观察力训练是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是绘画学习的第一环节。儿童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培养观察能力。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在绘画作品中看看是否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是否表现出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表现出别人没有表现过的内容。
八、作品是否有个性特点,表现出一定创造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不是独立思考来完成作品,是否表现出新的创意。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开发智力的角度出发,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评价儿童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九、看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是否大胆的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的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是否大胆的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的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童心、童真、童画、童趣——儿童画教学法探究
近几年内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及不断深入,跟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建树”已见不少,笔者择近几年探讨热门之点——儿童画指导,从新的视角提出更为切实的教学指导方法。
所谓儿童画,一般指十岁以前孩子的绘画,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处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阶段中。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们认识世界往往是凭借想象,这种想象脱离现实,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意中契于艺术的本体之中。他们的画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从高层次上讲,他们在潜心作画中表达的方法和心态与大师们的“忘我”状态很相似。像齐白石、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童真、童趣。
探究儿童画教学,自然成为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且永恒的课题。这不仅因为儿童画是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更值得重视的是可以通过儿童画创作的实践活动,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
近几年来笔者在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着重研究了以儿童画教学为导线,通过儿童的绘画心理、绘画特点、学习取向和培养趋向等方面的研究与学习,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悟颇深。通过一定的文字积累,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在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把握一条原则;引导儿童想象时坚持五个“想”;指导儿童画时常用的八种方法,借用数字化定义为“158”教学法。
一、树立富有童心的儿童画评价观
有许多孩子的家长时常感叹“我的孩子平时不知道在画些什么东西?”对于家长们的这种“感叹“委实叫人心痛。我们说,儿童的绘画是一个集审美与情感陶冶等功能于一体的过程,其表现结果并不是最终标准,更何况家长的“感叹”多数是来自“像”与“不像”的直接衡量。所以说,我们在观看儿童画画时,最重要的是努力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什么。
当然,儿童的表现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不难发现:欣赏6岁左右儿童的作品比较容易,欣赏7—10岁儿童的美术作品就要困难的多。但当孩子在给我们看他的画时,我们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不论年龄多大的孩子在把画给你看时,或许都存在一种戒备心理。当他展示出一只羊站在田野里的画时,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让我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这是“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只羊不一样。虽然他有时也告诉你他不喜欢自己画的画,但这很可能是在期待你能肯定和赞赏他。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其根本思想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者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对于孩子们的画,要注意多从正面去进行鼓励,多从孩子的心理去理解,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究竟怎样去具体评价?笔者以为,首看作品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二看作品有没有儿童的生活情趣;三看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技巧,三者兼备可谓儿童画之上品。平时指导儿童,要着重鼓励儿童的想象力、独创性以及绘画的胆略,同时再注意绘画的技巧。儿童各方面是幼稚的、活泼聪明和天真无邪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儿童的可爱之处,也是儿童的主要特征。儿童画是一种充满童心童趣的“稚拙美”,万万不能用成人眼光和要求去评价儿童画,这是指导儿童画创作的前提,所以成人必须树立起富有童心的儿童美术评价观,在对儿童画作出评价之前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去“读”懂画。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评价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而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部分,我们在幼儿期主要采用星级评价,进入小学阶段后,在现行等级制的作品评价基础上,在加入了星级的“两级”作品评价体制。其中等级是以横向比较为基础的,这也是承认儿童之间所存在的表现力差异,符合辨证的观点;而星级是以纵向(自我)比较为主,侧重于儿童自我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评价,星级不为等级所影响。虽然作品评定耗时相对较长,但“红五星”这一可视形象对于促进全体儿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成效确实显著。
二、启发儿童想象中的五个“想”
(一)范围要想得“广”。
“广”即打开儿童的思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例如在指导儿童命题画《窗趣》时,只要启发得当,儿童作品就富有生活气息。我们可以让儿童从不同地点(窗外是城镇或农村、街道、高楼、山林、田野、大海等);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深夜等);不同内容(窗外是人或动物、植物、景物等),甚至窗帘的不同、窗台的摆设不同等等方面来构思。儿童从这五个“不同”或是更多的“不同”中展开想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了。
(二)题材要想得“新”。
“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在表现时题材要“新”,要与众不同且与己不同(避免与自己以前表现的画面内容类似)。《家乡新貌》、《海底世界》、《宇宙探索》等题材过于老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启发儿童在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新题材。如我县颇具地方色彩的《蚕花节》、学校进行的《儿童时装表演》等题材既常见又新颖。
(三)构思要想得“妙”。
新颖的题材确定下来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会显得锦上添花,如鱼得水。一次题为“爸爸”的命题绘画活动,结果一位儿童画了一位夜间骑摩托车的爸爸,后座装了两只箩筐,更有趣的是箩筐里竟然装了两个小孩,周围是拥挤的人群。原来他所表现的是在我县登山节烟火晚会结束时,一位父亲用摩托车带着双胞胎孩子离场的情景。“爸爸”这一主题,在孩子笔下表现的惟妙惟肖,他并不直接表现自己的爸爸,确也十分切题,画面看了很感人。
(四)构图要想得“巧”。
构图巧妙可使一张画收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从“线”的启示中可采用的直线式、斜线式和弧线式构图等;从“字母”启示中可采用的“X”形式、“C”形式和“Z”形式及“L”形式构图等;从“形”的启示中可采用的半圆形、梯形和圆形构图等;另外,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如平视、俯视和仰视等,让儿童置身于欣赏者的角度去思考画面的安排等等。这些不同的构图形式都能使一个个十分常见的题材通过构图的不一般化,表现出新意。
(五)命题要有“趣”。
给一张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象摄影作品中有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一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命题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如一位小朋友画了一个地球,在她的周围有许多身穿太空服、手拿卫生工具在劳动的小朋友,或许一下子还不能明白这幅画意,加了《我给地球洗个澡》这个的题目,也就使人一目了然。再如一位小朋友手拿抹布擦着一片蓝色的背景,但加上了《擦天空》这一题目,就突出了主题,并且感受到这张画意趣横生了。
三、指导儿童绘画的“八法”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创造力。多年来,通过“二课”(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活动,笔者一直注意儿童画指导对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培养及提高方面的方法研究,鉴于儿童年龄特征,方法的实际运用亦有所不同。归纳如下“八法”,以求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适时增补法
在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不能调动起儿童的积极性,运用增补法可以满足这些儿童的绘画“饥饿”心理。例如一年级《画青蛙》一课,有小朋友会问:“我可不可以再画几只青蛙呀?”“我可不可以画些小蝌蚪呀?”等等问题。小朋友自己想象,提出增补一些内容。这时启发他们各抒己见,再加以引导:在画面上补充些什么,就能表现出一幅幅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内容的画。小朋友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上联想,进行增补,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再如为幼儿提供一定的主题画面,通过语言故事或情景描述,引导幼儿采用增补画的方法添画背景,较完整地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景,自觉地用线条符号较形象地传达自己的意图,有目的地进行绘画,从中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我真行”、“我真棒”。
(二)素材组合法
儿童作画并不能凭空想象,丰富表象的储备是想象内容更为生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时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直观素材,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进行自由组合,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为幼儿提供水果、蔬菜、鸟类、家禽等,请幼儿选一个主题将这些图形组合成一幅有情节的画。再如《童话故事》设计为造型•表现课型时,向儿童提供了一只睡觉和一只跑步的兔子、一只乌龟的造型以及蘑菇、树等背景卡片造型,问:“哪位小朋友最动脑筋,能画出连老师也想不到的‘龟兔赛跑’的画。”这样以来,儿童的思路打开了,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儿童奇妙的童心和大胆的创造力。
(三)课题延伸法
课题延伸是指在坚持有利于儿童主动发展的前提下,对教材中原有的命题作适当的补充或改变。如《夜景》一课,在原课题的前面添加“(地方)的”、“ 上的”等,换成半命题的形式,儿童易于思索;再如《蔬果动物》一课,课题改成《蔬果动物园》,蕴涵合作精神,这样的内容范围广,“质量”也高。
(四)潜移默化法
所谓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辞海》注)。在儿童画教学中,潜移默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作品欣赏、气氛感染而达到的儿童画创作的积极性。如为儿童经常性地提供优秀作品或本班、本年级儿童的优秀作品欣赏,丰富儿童视觉感受,激发竞争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绘画创作兴趣。
(五)内容重叠法
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经常性会画一些有关节日性的画面,如儿童节、国庆节等。内容重叠法是指将一内容与另一内容重叠后形成新画面的方法,具体是指引导儿童将需要的内容进行夸张想象,破除儿童原由的绘画形象,将常画的内容与想画的内容重叠,经过想象创造描绘出新形式的儿童画。譬如前面所列举的儿童节,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常画的内容气球,但如果我们将气球进行夸张想象,将儿童想表现的画面体现在几个“大气球”里,相信这样的画面安排更趋新颖,更富新意。
(六)正反思维法
儿童画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每个儿童培养成为一名专业画家,毕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每个儿童在各个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与智力。而儿童画教学中正反思维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这一点,正反思维法是指从正反两个角度对所要描绘的内容进行想象的方法。如在指导《想象中的房子》一内容前,从正向思维角度出发,则考虑人类居住的房子将是如何的好;而从反向思维角度出发,面对当前土地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怎样解决当前的各种矛盾,使想象中的房子表现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启迪儿童进行想象,提高认识,开发智力,这样的引导,产生的画面是将人类移居海上(利用海洋资源),将房子建于树上(保持空气清新)和可移动房子等各式各样真正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七)仿生想象法
仿生想象法是指将所画之物模仿成另一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儿童画教学中甚为常用。例如:在启迪儿童画《想象中的太阳》这一内容时,儿童对太阳作拟人化处理一般都能掌握,从太阳公公引导出太阳奶奶、太阳叔叔、甚至太阳警察、太阳邮递员等较为容易,但这并非能满足儿童的想象欲望,继而分别出示长耳朵的太阳及西瓜形的太阳,再加以引导、鼓励,儿童思路如泉泉流水,想象中的太阳画面一一呈现,并表露无遗。这种仿生想象法在相关美术领域教学中可以称得上是儿童创作中启迪想象力的一把“金钥匙”,能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
(八)学科结合法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很多勇于开拓的教育者已着手探索美术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努力尝试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结合转化教学。在儿童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其作出另一种诠释,与音乐等学科知识结合转化,从而表现具有想象力的画面。如《放牛》一画,一少年手拿牛鞭,在山坡上放羊(牛儿在吃草)……。而整幅画面却安排在富有美感的音乐五线谱的背景之中,这也是儿童画与音乐知识的巧妙结合。
如何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 无论对成人或是孩子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讲, 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 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 更不能用像不像来评价一幅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要用心去听儿童画。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 就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使儿童越来越胆小, 越来越不敢画。评价儿童画, 我觉得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作品是否有个性特点, 表现出一定创造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美术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 有些学生照着书本或者是老师的范画, 在那里一笔一笔仔仔细细地画着, 线条色彩丝毫不差, 可以说是画得“很像”。还有些学生嘴里嘟嘟囔囔着, 不看书本不看老师的画, 自己埋着头不停地画着, 他们的画看起来似乎有点“杂乱无章”。前者的画也许给人感觉较好, 画面整洁, 结构较准确色彩搭配合理, 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好评。但是, 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范画, 儿童独立观察和思考就得不到发展, 同时也妨碍了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发展。后者在形式上也许比不上前者, 但是后者在绘画过程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观察和思考, 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把自己的想法给表现了出来, 所以后者优于前者。在绘画中是否表现出新的创意, 创造力的体现也是评价儿童绘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 形象概念, 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鱼、虾、蟹的水产动物, 不管好看不好看, 一定会画上水纹。画天空一定会画上个红红的太阳和几朵白云, 画树, 一定是绿色的……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 画自己熟知的事物, 小中见大。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三、能否较好地表达和抒发儿童的情感
儿童绘画情感表现的培养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儿童画是孩子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方式, 内含他们情感的变化, 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 体现着他与周围事物的情感关系。但是由于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有限, 学生并不能很准确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他们的画, 多问问他们画的是什么?让他们把他们的感触讲给你听, 一次, 我在课上看见一个学生在纸上画了很多小黑点, 我很纳闷, 于是我就走到他身边让他告诉我画的是什么?学生指着这些黑点告诉我, 这个是我的眼睛, 这个是我那件衣服上的黑纽扣, 这个是妈妈的发夹, 这个是小狗的鼻子……本来有点生气的我听了学生的介绍马上高兴地拍了拍他的头对他表示鼓励。在绘画作品中, 注意作品是如何表现其内心活动的, 如何将绘画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的。有情感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
四、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 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 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的蟹壳、添上八只脚、一对钳, 学生提醒我螃蟹的背上还有个“W”呢, 我按照学生的意思在螃蟹的背上添了个“W”。学生都说我画的像, 可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学生画画太程序化、概念化了。在学生的绘画作业中, 有些学生画得很认真、很仔细, 每个螃蟹都一模一样, 让人看上去缺乏生动活泼。而有些学生思维活跃, 敢于尝试, 不仅画出了形状各异的螃蟹, 如:梭子形的、方形的、三角型的……而且螃蟹的身上也装饰着美丽的花纹, 色彩斑斓, 充满童趣。冲出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从而他们也就画得更轻松, 更大胆。所以在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中应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 是否大胆地尝试, 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 好的部分也应说得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 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
五、能否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感受, 是否有独到的发现
观察力训练是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是绘画学习的第一环节。儿童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培养观察能力。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形象和事物。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一个人的侧面会有两只眼睛, 一只完整的嘴巴, 这是完全不符合透视规律的, 它们确实存在, 但是它们会由于观察的角度的不同而看到不同的现象, 相互遮掩的问题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一般是表现不出来的, 这并不是说明他们没有学会观察, 反而表示他们观察得很仔细。在绘画作品中看看是否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是否表现出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表现出别人没有表现过的内容。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積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判定儿童绘画作品的差别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欣赏绘画作品的:
一、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二、成人要有爱心和细心
成人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我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我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三、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四、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五、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他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同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2、不要抱怨不公平,一切只因努力还不够。
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4、学习并非人生的全部,但若连学习都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5、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6、善用内在潜能,你就是走运的人。
7、鸟需巢,蛛需网,人需友谊。
8、一人身上学一点儿,至千万人,就如博览群书,自然能长见识、明事理,还能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
9、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10、育人铸魂益智强能。
11、努力是人生最好的信仰:奋斗过才不会有遗憾。
12、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13、此刻打吨,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14、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开始。
15、你怎样生活,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
16、对目标的渴望能让我们充满能量、充满动力。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人生的精彩程度取决于抱负的高低。
17、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那么你就能够学会珍惜。你珍惜了时间,时间自然会对你有所回报。
18、好奇者,知识之门
19、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否定你。
20、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1、每一个人都是其他人的对手,但其实真正的对手却是时间
22、要想在人生中获胜,就要比别人更早地努力,而及早努力,需要及早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做好人生定位。
23、有信念不一定成功,没信念一定会失败。
24、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可能敢为天下先。
25、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
2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对时间的把握,就是对功夫的积累。
27、守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28、没有任何借口。男人,不解释。
29、快乐是每个人应有的财富。
30、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珍惜时间,那么就看看对手那在不停地翻动书页的手吧。
31、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32、挫折如此冰冷,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33、用爱心换取幼儿的快乐,用真心换取家长的信任。
34、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35、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36、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37、感到自己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这是真理,不要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幸福。
38、不是没有用,而是没去用。
39、生活的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
40、凡是创造自己幸福的人,应该做全体工人和农民的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一切人幸福的匠人时,他就会成为自己自身幸福的匠人了。
41、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积极准备,珍惜眼前的光阴,去掌握各种技能,以便日后面对对手时,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42、面对抉择,目光要长远。只有目标正确,结果才会圆满。
43、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44、学会等待,学会坚持,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5、学习是一份收获。
46、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47、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48、信心加认真听讲加检查等于好成绩。
49、立身先立德。
50、如果痛苦换来的是结识真理、坚持真理,就应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才将化为幸福。
51、不屈服于磨难的人,自然不屈服于时间,不屈服于对手。
52、时间多反而容易使人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
53、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54、看我的,跟我来,一起干。
55、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
56、向每个人学习,但不要模仿任何人。
57、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
58、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能成功。
59、爱心、微笑,用最真诚的心,做孩子们永远的朋友。
60、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你赢了时间,你就赢了一切。
6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62、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为世界服务。
63、今天不走,明天即使跑也不一定跟得上。
64、你浪费了时间,就是给对手准备了战胜你的条件。
65、困难就是机遇。
66、人生要成沉淀,要有定力,一个人定力不够会浮躁。
67、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几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68、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69、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70、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
71、磨难,永远是成长的基石。
72、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
73、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别人负责,要对社会负责,生命的天职就是要承载一种责任。我们给生命一分积极的承诺,责任就会给生命增加一份生存的价值。
74、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
75、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76、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
77、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7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
79、成功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80、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照;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
81、做人低三分,做事高三分。
82、学习不仅是读书、听课、考试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进步的手段,是一种把握人生的能力。
83、经验是负债,学习是资产。
84、地球不曾为谁停止过转动:一分钟的松懈意味着被千万人超越。
85、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
86、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我们。
87、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88、机会的列车通常都是瞬间呼啸而过,能把握时间的人,才能赢得那张宝贵的乘车证。
89、真正的失败不是你没有做成事,而是你甘心于失败。
90、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91、把问题看宽广些,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92、竞争的胜负常常要看谁第一时间掌握了最好最新的知识,唯有虚心学习,才能够成功掌握未来。
93、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爱心永铸付出无限。
94、上进者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发现自身的弱势,然后想办法赶快弥补。
95、哪一个登上成功顶峰的人心中没有傲视群雄的霸气?
96、天道酬勒,厚德载物。
97、爱每一位幼儿,在爱的国度里跟他们一同成长。
98、诚信是世界的通行证,诺言是诚信的试金石。
99、热爱你所拥有的。
100、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01、学习的关键——重复。
102、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103、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
104、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05、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06、想法产生看法,看法产生做法。
107、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108、我奋斗,所以我快乐。
109、不要怕,不要悔。
110、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
111、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112、刻苦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诺言,也是一辈子的誓言。
113、依赖别人,就是看轻自己;不想独立,就是逃避成长。长时间地借助别人的力量,当我们把这种资源消耗殆尽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走路了,那将会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114、每天都要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115、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今天,唯一能把握的也是今天。
116、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17、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穿过密密麻麻的丛林,终于来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河边。胖乎乎的猪仔说:“冷冰冰的河水多冷啊,怎么过河呀?会不会把我给冷死呀?”小兔子抓耳挠腮地说:“我记得,妈妈给我们说过一个故事是古时候人们都是用木头过河,要不咱们也试一试?”力大无比的小熊自告奋勇的说:“我力气大,我去找。”小兔子和猪仔坐在软绵绵的草丛中,甜蜜蜜地等待着小熊归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等了很久还是没有看见小熊的影子,两个小伙伴焦急的像热锅蚂蚁一样,把脚下的草地踩得乱糟糟的。猪仔气喘吁吁地说:“咱们赶紧去找找它吧!”说着两个小伙伴急急忙忙地往丛林跑去,只见小熊正卖力的把三块木头往怀里抱,累得它筋疲力尽的,但是木头却一次次滑落下来。看着气急败坏的小熊,小兔子大吼一声:“别急,我们来了,大家一起扛。”它们步履蹒跚地抬着木头来到河边。
小兔子把木头轻轻地放到水中,纵身一跳两只脚稳稳地踩在木头的中间,它弯腰勾背地双手抱腿,吹着口哨得意洋洋地向着河中央飘去。猪仔也不甘示弱,笑盈盈的推着木头下水了,它也学着小兔子一样,可是脚刚踏上木头就摇摇欲坠地滑落到水中,逗得另外两个小伙伴哈哈大笑。浑身粘乎乎的猪仔怒气冲冲地再次尝试起来,可是,一碰到木头身体就不听使唤,摔得它失声痛哭起来。呆若木鸡的猪仔这个时候有点垂头丧气地蹲在河边闷闷不乐,小熊不慌不忙地提醒猪仔说:“我们不如小兔子体态轻盈,所以要寻找自己的办法过河。”猪仔一听又容光焕发地再次推着木头下水了,这次它慢慢地趴在木头上,双手轻轻地划着水面,小木船载着猪仔很快的就游到了对面
有底气的的小熊扛起木头就往水里冲,耀武扬威的旋转着木头往河中央游去,水越来越深,小熊有些艰难地行走着,一阵风浪吹过,翻滚的浪花没过小熊的头顶,它被河水呛得晕头转向,小兔子一看情况不妙,大声喊起来:“快点趴木头上,快点上木头”。
不知道走了多久,小狐狸终于到家了,它手忙脚乱地把装着鱼的瓶子放在了桌子上面。从厨房拿来盘子和叉子,准备享用这让人垂涎三尺的小鱼。可是问题来了,瓶子的瓶口太深了,怎么弄也不能把小鱼弄出来,急的狐狸不停的围着桌子团团乱转,不知道如何是好。
突然间,小狐狸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一个鬼点子。它决定让丹顶鹤来帮忙,但是小狐狸认为丹顶鹤是不会那么轻而易举地来它家,于是就撒了一个很大的谎言,小狐狸阳奉阴违地邀请丹顶鹤来它家吃饭,并假仁假义地想让丹顶鹤解除对它的误会。
小狐狸大步流星地走到了丹顶鹤的家,彬彬有礼地向丹顶鹤大哥发出盛情的邀请。丹顶鹤脑子没有转过来也没想那么多,点点头就跟着小狐狸走了。
到了小狐狸的家,狐狸很有心计地请先丹顶鹤大哥在沙发上稍作休息,并且告诉它美食就在一个瓶子里,马上拿来。这时候丹顶鹤接过装满小鱼的瓶子,二话不说就开始用嘴啄了起来,它把小鱼从瓶子里叼起并平稳地摆放在盘子上。小狐狸在旁边数着一、二、三、四……心里却犯着嘀咕:“就这么几条还不够我吃的呢,我得独自享受这盘美食。怎么可能会给丹顶鹤吃的呢?”
于是小狐狸心怀叵测地对丹顶鹤大哥说:“哎……这么新鲜的鱼,如果加点特制的酱料然后再把它做熟,我想这将会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我现在就马上去做,再稍等一会儿,我亲爱的丹顶鹤大哥。”丹顶鹤这时候好像看出了狐狸的鬼把戏说:“没关系,我天生就喜欢吃生鱼,做熟了反而我会拉肚子,还是不劳烦狐狸老弟了。”狐狸只好勉为其难地把鱼放回了桌面上,一人一半分着吃。
一、目标清晰适切,音乐学习方向明确
课堂是学生知识和灵性生长的地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唐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演音乐—画音乐—玩音乐—品音乐—赏音乐”五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她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分解在各个教学活动中。教学伊始,唐老师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粉刷墙面”演音乐。唐老师出示劳动工具:钉子、锤子、刷子和油漆桶,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劳动。遇到推动感较强的附点节奏时,刷油漆的幅度就大一些,节奏密集之处来“补一点小漆”,力度强的地方就钉钉子,力度弱的地方甩一甩汗水,速度慢的地方缓缓地挂上一幅画……情境活动与音乐完美融合,学生很快便融入了音乐之中,他们兴趣盎然地边聆听音乐边当“粉刷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成了整首乐曲的第一次欣赏,也达成了教师设定的“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的教学目标。
二、白板绘制图谱,音乐听觉视觉联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稍纵即逝。本节课,唐老师借助白板的“软笔工具”,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快速绘制乐曲的图形谱,完成了听觉与视觉的转化。图形谱中或高或低的线条、或疏或密的符号,诠释着音乐要素的变化。该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审美通感,唤起儿童的“音乐联想”,把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审美意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的异同,借助白板中的“矩形工具”,将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完整而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完成了“能分辨乐曲结构”的教学目标。听觉、视觉互相挪移,是建立在感觉移借和丰富想象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的,它不仅加强了听觉和视觉的联系,也加强了情感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儿童调动更多的感官来体验音乐,积累感性音乐经验,增强审美能力。
三、多方式参与体验,音乐素养全面提升
从音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来看,节奏乐对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养成集体意识和合作习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天生喜欢节奏乐器,演奏节奏乐可以使儿童长时间、全神贯注地投入音乐之中。本节课中,唐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件打击乐器,借助白板的“拖放工具”,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自主选择不同的乐器和节奏型为乐曲伴奏。学生在探索、聆听、对比和演奏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对各种乐器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的敏感性,提升了协调、合作的能力。在第二乐段的欣赏中,教师又带领学生加入律动表演,在重音处加上跺脚,在慢速的地方用摇晃身体来表现,节奏密集处大家一起转个圆圈等。多种方式参与音乐体验,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地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名曲带来的愉悦,提升音乐素养。
本节课,唐燕飞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起点,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将学习音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音乐欣赏。在清晰适切的目标的引领下,在扎实有效的活动中,课堂不仅是孩子音乐素养提升的地方,也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地方。
I admire how you are
Architecture in a building block to see you aloneHouse at the hands of skillful you
Block 1 of the established Weiran
In praise of the elders after
You are always happy to put them came overturnedTear down the moment you laugh
Carefree transparent clear
Children,I admire you
You can start again immediately Innovate
People often say: The world is a stage
Life but can not be the slightest bit GamesOur lives every reconstruction
Too many things to pay
Faced with the colorful building blocks of lifeAt the time we set up
Always do not have the courage to tear down theThose who are already old things
We are forced to stick to conventions
Rough tough life
Has enabled us to fall short of
Architecture in a building block when you the imagination of today
Faced with a heavy heart and a sense of helplessnessChildren,I sincerely admire you
Faced with this complex social
How I wish I could
Children of Freedom in a state of mind
To build their own high-rise buildings
Innovate do not go out of ordinary things
看孩子搭积木
孩子,幸福的孩子
我是多么的羡慕你
看你独自搭积木
房子在你灵巧的手下
一座座巍然的树立起
在接受了长辈夸奖后
你总乐于把它们轰然推倒
推倒的瞬间你的笑声
清澈透明 无忧无虑
孩子,我羡慕你
你能马上开始再次创新
人们常说:世界是舞台
可人生却不容半点游戏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重建都要支付太多的东西面对人生五光十色的积木我们在搭建时
总是没有勇气去推倒那些早已陈旧的事物我们被迫墨守陈规人生的艰辛坎坷已使我们失却了
音乐欣赏课可以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而小学音乐欣赏教育,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才能吸引学生专心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笔者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熟悉音乐,进而演绎、创造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合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中陶冶了情操。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前,先给学生讲述一段关于二小的故事,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欣赏歌曲的,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懂得诊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以游戏形式展开,对音乐作品进一步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欣赏《跳绳》中,笔者让学生们边听边跟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运用形式多样的音乐游戏是培养学生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质的良好途径。
三、以表演形式教学,表现音乐作品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有歌唱、绘画、朗诵、演奏、舞蹈、角色扮演等,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如,在欣赏教学((l」、青蛙》中,笔者要求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又根据音乐力度、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情节,加深了他们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四、以图形谱来帮助教学,进行音乐创作
曲式结构是音乐作品的筋脉,了解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借助图形谱,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曲式结构后,再进行音乐创作就容易多了。
【如何欣赏评价儿童画】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12-09
如何上好欣赏课12-03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书法09-09
美文欣赏:女人如何做自己11-18
如何以新的理念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03-31
如何培养儿童语言能力12-11
如何写自我评价11-26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07-28
如何评价一个好学生10-2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