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期阅读教案(精选11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坐:因为。
2、古诗今译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车儿停下,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3、作品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2、古诗今译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3、作品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夜书所见
宋 · 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②客情③。知有儿童挑④促织⑤,夜深篱落⑥一灯明。
1、注释.①萧萧:风声。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⑥篱落:篱笆。
2、古诗今译
瑟瑟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我知道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深夜的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3、作品赏析.一、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二、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容易理解,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竹 石①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郑燮,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③立根:扎根,生根。④原:本来,原本,原来。⑤破岩:破裂的岩石。⑥磨:折磨,挫折,磨炼。⑦击:打击。⑧还:仍然 ⑨任:任凭。
2、古诗今译
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作品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⑪
唐 王伟
独在异乡为异客⑫,每逢佳节倍思亲⑬。遥知兄弟登高处⑭,遍插茱萸少一人⑮。[1]
1、注释
⑪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⑫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⑬佳节:美好的节日。
⑭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⑮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2、古诗今译
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2]
3、作品赏析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地。3.知:知道 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2、古诗今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1] 3作品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2]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注释 ①凉州词:又
王之焕诗《凉州词》(黄仲金 书)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⑩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古诗今译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诗的首句写极目远眺之景,描绘出黄河的蜿蜒雄壮。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意境萧杀悲 怆。先写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转,引人羌笛之声。羌笛所奏是《折杨柳》的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玉门关内或许春风和煦,关外却是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 寄情也不能,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一个“怨”字,用词精妙,语调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写出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 苍凉,没有衰萎颓唐的情调,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才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2、古诗今译
依旧是秦汉的一轮明月秦汉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长征男子不回还。假如远赴龙城和飞将军仍然还健在,绝对不允许胡人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一、我爱读
1.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造阅读的声势,对那些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学生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进行小组间交换,使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每周确保一次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另外,还可以在教室墙壁上设置“书海拾贝”、“读书园地”、“阅读指南”等版块。
2.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每天都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保证学困生的阅读时间。三年级刚开学时,我总是一边叫学生自己安静地看课外书,一边辅导一些学困生订正作业、做练习题。可结果总是弄得班级里闹哄哄的。一部分学生趁着老师指导同学时就小声地讲话,假装或根本没有在进行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明白,补差工作不如留到课后,布置学生阅读时就纯粹地做好这一件事,自己陪着他们一起安静地看书,比“利用”那么一点点时间补差效果好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机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头脑需要科学知识之光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需要阅读、阅读、再阅读。”全班同学一起安静地阅读,尤其是让学困生也一起参与进来,时间一长,同学间共同徜徉书海、畅谈心得的兴致,必定使一些学困生也动心,自然而然就慢慢地加入进同学们阅读的行列。
3.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求自己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示范熏陶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有一阶段时间在学生中颇受喜爱。于是我向学生借了几本阅读起来,读完以后,我选择了几段有关环境描写的段落和学生分享。看过的学生顿时都来了精神,纷纷举手想谈谈他们的看法;有些读完了不大记得的学生一脸遗憾的样子,当场努力回想着;没看过这套课外书的学生也被吊足了胃口,都表示下课了以后非常想要阅读这一有趣的课外书。
二、我会品
1.多读书。古人说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在做到让学生有品种丰富、充足的书源的同时,告诉学生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能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也可以。这样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也能让他们真正没有压力地乐在其中。
2.读好书。光靠学生自己浏览群书,没有老师的指导当然也不行。所以作为老师,每学期选择一到两本课外书进行有指向性的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指导学生精读时,应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本学期我就选择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木偶奇遇记》进行精读指导。指导前,我首先自己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认真思考了应如何利用这本书,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经过整理,确定了以下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通过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也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例如《木偶奇遇记》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樱桃师傅吓呆了。他的眼珠子差点儿从眼眶里跳出来,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也被吓得快伸到下巴了,活像是喷泉池子里的一尊怪兽雕像。”有学生在这一段旁写了一段自己的感受:“文章通过描写樱桃师傅的眼珠子、嘴巴、舌头,把樱桃师傅当时惊呆了的样子生动地写了出来,我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平时仔细观察别人的表情,写作时就可以用上了。”非常简单的语言,但是看得出来,学生已经通过课外阅读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3)写读书笔记。可以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我们三年级主要是作一些好词佳句的摘抄,品读语言,学习作品中常见的构段方式,获得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4)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由于《木偶奇遇记》是一本有趣的世界经典童话,学生在读过以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阅读的效果就更好了。
题目设计:张爱凤
请你阅读
游行知园
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有个美丽的“行知园”,是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而建的。虽说是“园”,四周却有碧水环绕,颇有园在岛上的味道。园中树木丛生,花开四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星期日,我约了几个同学,一起来“行知园”玩。刚踏上一座石桥,看到桥右侧刻着两个大字:学思;再看另一边,也有两个字:成蹊。四个字苍劲有力,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呢!
下了桥,右边是一座小山。山上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十分赏心悦目。我们高高兴兴地爬上山,站在最高处向下看。真美呀!山的东边是一面三四米高的石壁,石壁上方是一棵长态歪斜的老松树,真像一位神态持重的守园老人。再向西看,是几棵黑松,树下坐着几个中学生,他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北边是一排冬青树,郁郁葱葱。
下了山,我们穿过被桂花树和槐树繁茂的枝叶拥抱的小路,来到碧水边。波光粼粼的小湖清澈见底,红的、花的柳条鱼在沙石中快乐地穿行嬉戏。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陶行知先生的大理石塑像。先生端坐在一块石头上,用和蔼可亲的目光看着同学们学习、休息、娱乐。人们只要一看见他,就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催你奋发向上!
红日西斜,我们又返回到那座石桥上,频频回首,只见那行知园在夕阳的余辉下更美了。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美丽的“行知园”就是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而建的。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学思”“成蹊”这四个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yí suō lín xī
心旷神怡 婆娑 波光粼粼 嬉戏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神情舒畅。
赏心悦目:欣赏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愉悦。
1.读原文,补充词语。
心( )神( ) ( )( )有力 鸟( )花( ) ( )心( )目
2.读文填空。
(1)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2)“行知园”是为了纪念( )先生而建的。
(3)石桥两侧刻着四个大字:( )。
3.细读文章,照样子填空搭配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郁郁葱葱)的冬青树 ( )的小湖
( )的塑像 ( )的大字
张亚婷
我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才一个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现将三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1、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运用,因此,除了课堂练习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读,多讲,多练。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就采取面批方法,单独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3、我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比如说第一单元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关于classroom里的内容,非常贴近实际,对课本中的Let‘s learn中的对话鼓励他们在同学们面前大胆表演。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
4、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在课堂交流中,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努力找到学生的优点,常以“Very good!”、“Great!”、“ 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来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充分唤起他们说英语的自豪感。
5、我通过作业、课上表现、听写情况、读诵课文等形式来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也深刻体会到鼓励要比惩罚有效得多。
二、取得的成绩
三年级的学生全部参加考试,其中80分以上有0人,60-80分的学生有2人,其余都是60分以下,平均分37.76,及格率3.57%。学生成绩不平衡,差距较大。
三、存在的问题:
1、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习惯较差,学习缺乏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理解接受能力较差,虽经老师不断帮助,但成绩进步不大。
2、大部分学生不会翻译单词或句子,个别学生还漏做题。
3、部分学生不动脑,造成失分相对较多。
4、多数学生没掌握好介词的使用。
四.补救措施
1、让学生多读多写英语单词。
2、加强训练词、句翻译。
3、讲解介词的用法。
三年级语文组
“踏实工作,扎实教学”是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工作准则。本学期,我们四位教师团结一致,认真学习,努力进取,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辛勤耕耘,欢歌收获。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学期学校组建了以研究智慧课堂为目的的先锋小组,虽然本组只有我一个成员,但每次会议的精神及内容,我都跟其他三位老师做了沟通。在不断地听课、评课研究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都留一定的时间来学习未来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在教研活动时间,我组积极落实教导处集体备课、单元把关课、常规听课等有关教研制度,一开学就做好教研计划,使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集体备课,讨论交流,上课、评课,我们积极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特别是怎样利用Hiteach及Smart优化教学过程,努力使语文课上得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变生硬的教学环节为活泼自然的语文活动,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本学期我所上的《望天门山》和《海底世界》都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二、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精神,打建书香校园。
我们三年级办公室最大特色是古韵书香。走进我们的集体,最吸引眼球的是办公桌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清新淡雅的鲜花点缀,最感动人的是大家一起研究、抒发共同心声的格言:书声有香,师爱无痕;家的温馨,情的交融,我爱我家。最让人羡慕的是大家在一起共谈教育、读书心得的畅快淋漓与和谐轻松。
我们集体里的成员读书各有喜好,各有策略。但我们组的书香最明显地体现在教育教研上,除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外,做到随时有效交流共进。我们还喜欢交流分享读书心得,让所有的老师们有很大的收获。只要我们这个集体在,这种氛围、这种和谐、这种幸福会一直持续„„
一、指导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讨论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书]
6、小结。[板书: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1. 学唱歌曲《三年级的小男生》, 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2. 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里话, 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
三、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等。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2. 谈话导入 (播放《三年级的小男生》 (伴奏)
今天的天气特别的好, 能和我们最棒的三 (4) 班的同学一起渡过这个愉快的音乐时光, 陈老师的心情也像今天的天气一样, 格外舒畅。你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三年, 我想在这三年的交往中肯定会有欢笑, 有泪水, 有喜悦, 也有激动。陈老师突然有个问题想问你们班女同学。你们对我们班的男生的印象怎么样?请我们男生注意了, 在说到我们优点的时候要肯定, 不能骄傲;但是说到我们不对的地方、有缺点的地方我们也要绅士一点, 不能生气, 因为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小男生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适时鼓励)
老师还认识一位非常顽皮的三年级的小男生, 听听大家是怎么来形容他的 (课件出示:作业本上开大炮, 队列集合站不齐, 课外活动铃声响, 操场上踢球最积极, 来不及跑回教室里。)
看到了这样的小男生大家都笑了, 我们班有这样的男生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1) 在课前和在谈话过程中给学生播放伴奏, 是运用弥漫教学法,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慢慢地熟悉歌曲的旋律。 (2) 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 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接下去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做好铺垫。
3. 节奏练习
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读这段话才能更形象地表现这个小男生的顽皮呢? (按节奏朗读) 你们能边读边把他表演出来吗?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用双响筒为他们伴奏。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切分节奏、后十六节奏以及二分休止符, 其中切分节奏可以用加衬词的方法, 如加进酸酸的、甜甜的等, 并强调重音在中间一个音上, 后十六节奏根据歌词的意思“来不及”了要读的快一点, 就可以解决)
4. 学习歌曲
(1) 同学们, 你们想成为那样的学生吗? (不想) 对啊, 其实他也不想的,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和我说, 你们想听一听他们都和我说了些什么吗? (初听歌曲, 讨论他们都说了哪些心里话 (2) 我们再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曲, 再次感受一下这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声, 同时还请大家注意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头到尾都在唱吗? (复听歌曲, 讨论回答) 同学们听的很仔细, 歌曲的中间一部分是说的, 而且说的就是我们前面形容那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的词, 我们把说的这部分叫做数板, 数板其实就是把歌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出来, 抒发情感的一种特定的艺术手段。欣赏了两边歌曲了, 你能把你听到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讨论歌曲情绪)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三年级的小男生》。请大家跟着音乐, 轻声用“拉”哼唱出来, 数板的地方请大家注意节奏。 (揭题, 再听歌曲, 进一步熟悉旋律。)
5. 学习歌词
(1) 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小男生多老师的心里话吧! (出示歌谱旋律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2) 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 你们也一起来试试按节奏读歌词好吗? (学生按节奏学习歌词, 这里的附点节奏、大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等的解决, 运用对比, 加称词等方法来解决。)
(4) 请大家跟着音乐的节拍, 把小男生的心里话表述出来, 注意一定要跟上音乐的节奏。学唱旋律。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把词带到旋律中去吧!竖起耳朵听着老师的琴声, 我们听一句唱一句。
快的学会旋律。
6. 完整演唱
我们大家都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学习旋律又快又准, 请你们把数板部分加进来完整的演唱歌曲吧。 (注意提醒学生数板最后的二分休止符, 休止两拍, 用手拍出来, 这样能够更准却地演唱歌曲)
7. 歌曲处理
同学们, 歌曲我们是能够完整演唱了, 但是你们又没有觉得我们的演唱中还缺少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现, 数板前的音乐节奏很密集, 表现了小男孩顽皮可爱的性格, 我们应该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而在数板之后音乐节奏变的宽疏了, 我们应该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 来表达小男孩敢于认错的心理。) 这样唱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 巩固歌曲
唱的真好, 相信我们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我们三年级的小男生的心理了。
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请所有的女生表演唱的部分, 男生表演说部分。
9. 拓展
我们都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小女生, 你们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踢完足球都会到班级的饮水机那抢着水喝, 你们知道吗?同在一片蓝天下, 同是三年级的小男生, 他们没有球踢, 现在更没有水喝, 就连他们的弟弟妹妹, 哥哥姐姐也没有水喝。 (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希望你们就像那位小男生,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积极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勇敢面对, 如果你们愿意, 也可以找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吗?今天的音乐课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同学的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是读、写,阅读教学最终的收获仍然是读、写。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启步阶段,抓好读、写,至关重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1、导语设疑。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第二自然段中有个关键词——“五彩缤纷”我没有让学生换词理解或者直接读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在课件中,我用黑色为底,把学生找出来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我还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说菊花还有哪些颜色?并给学生展示出其他美丽颜色的菊花。并让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彩缤纷”。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五彩斑斓”,学生对词语理解进一步加深。
2、走进人物内心,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抓住“犹豫”一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对英子的自卑、害怕的内心。在出示这一句话时,“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此时她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感受她此时矛盾的心情。再如: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抓住“沉默不语”一词体会金吉娅体贴家人的品质。我先让学生朗读感悟其他孩子买完礼物后的表现——“兴高采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朗读金吉娅的句子,找出金吉娅的表现——“沉默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不难发现他们的表现截然相反。金吉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她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感悟金吉娅因为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感到难过,这就是她体贴家人的表现。
3、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效果。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是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昧文本内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张庆老师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书声琅琅,才能領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变化的微妙;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的温馨。反之,则难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之中蕴含的哲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
三、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1、要加强词语训练。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要加强句子训练。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要加强段的训练。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四、扩大学生阅读的数量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处理。因此小学生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认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扩展阅读面,从小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必要时指定具体的阅读内容,并提示阅读方法。定期检查阅读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接触新观念,了解世界,认识社会。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张扬.探讨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
相关策略.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7):
37~38
[2] 李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新课
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84~85
天鸿小学
费金香
伴随着紧张而忙碌的两个月的教学生活,我和孩子们迎来了他们小学生活中第一次英语考试,考试的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欣喜的,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考英语,总要有适应的过程,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考试我会和孩子们从本次考试中查找不足和失分原因,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题目、类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不但注重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拓展。试卷难度较适中。
一、考试情况统计
本次考试两个班当中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5分。两个班级中90分以上有29人、80-89分有16人、60-79分有19人、60分以下有10人,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活跃,与老师配合好,课下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较明显。少部分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强,对试题内容较陌生,读题审题不够认真,平时习惯、态度不佳等导致没有考好。
二、试题具体情况分析
前两个大题为字母考查,主要是前7个字母,考查学生对字母的记忆情况,相对难度比较低,但还有个别学生出错。第三、七大题是根据图片找相应的单词。大部分学生都能正
确识别,但个别学生由于对单词毫无印象,不知道是什么,所以还是会出现选错的情况。第四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词的词形及词义的记忆和理解的程度,其中brown/name失分最多,平时要求还不够,今后会进一步加强。第五大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极其汉语意思是否掌握到位,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记忆不扎实,不知道汉语是什么,出现乱连、错连等情况,今后要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第六答题是选择题,也是做的最不理想的一个题型,原因是学生目前还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对全英语的内容有些不知所措,同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词义、掌握词形,以后在关注学生听、说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加入写的内容。第八、九大题是根据情景,选择句子。本题学生做得比较好,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做题技巧,今后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三、改进措施
1、抓牢单词与课本对话的内容;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认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
2、加强学生做题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一些做题技巧,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3、在教学中应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班级集体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学分,切实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特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纪律还处于朦胧状态,加之他们天生好动、好奇、贪玩,因而违反纪律的现象会时常发生。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想着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引导他们认识学校、热爱学校,从他们违纪中去分析、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注重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班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1、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他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上学、放学回家要跟家长打招呼。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
2、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教育他们按时上学、放学回家按时回家。不迟到、不早退,严格请假制度。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认真听从老师的安排。训练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下课不在石道上游戏和追跑打闹,上下台阶轻声慢步,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在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3、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晨会、班会教育学生遵守交通秩序、安全用火、用电、不跟陌生人打交道,单独在家时的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等的教育。教学生记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会介绍明白自己的家庭住址,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自己。
4、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通过讲小故事、小笑话等多种方式讲学习知识的用处、形成认真学习光荣、不认真学习可耻的优良风气,教育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5、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利用班队会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步骤以及如何保持教室、室外的环境卫生,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进行热爱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教育,针对学生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所事事,自理能力极差。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使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热爱劳动的风气。
二、继续抓好班级干部的培养工作,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这学期开始,找出表现比较优秀的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给学生成立五个小组,实行小组比赛制,每天给学生竞争表现的机会,选出有自信心、有管理能力的小干部,同时老师要多深入同学中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卫生、纪律上展开评比,使他们有新鲜感,趣味感,增强集体意识,自觉自愿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多向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培养出得力的干部,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
三、响应学校号召开展好学校和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
五、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
本学期伊始,召开家长会,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决定每天给每位学生发校信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内容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差生由于先天智力及后天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纪律等方面显得不如别人,自己也没信心、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家长商讨合理的办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与家长共同交流、商讨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生的方法。
六、对自身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并适当留下悬念,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告诉学生,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进行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边读边批注等等。告诉学生每一种阅读方法适合的文本内容,文体形式等,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会根据文本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经验,积淀预感,丰富自我。
【三年级上期阅读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英语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0-02
2024年上期三年级德育工作计划06-10
初一上期年级组工作计划06-09
八年级上期期末学生评语06-22
初一上期年级工作总结10-31
九年级上期学生素质评语11-12
七年级上期数学工作计划06-11
八年级上期班务工作计划06-11
学年上期八年级体育教学总结06-23
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