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共8篇)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1

长春市绿园区纪委监察局始终把改进和加强信访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办法,切实提高了信访监督的实效。近两年来,绿园区共接到信访举报件129件,通过信访监督,先后进行提醒谈话21人次、诫勉谈话11人次、发警示教育函10件,建议召开民主生活会7次,发现属实和基本属实问题13件,限期改正11件,批评教育15人,澄清问题32件。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同时也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着力夯实信访监督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了信访监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绿园区纪委高度重视信访监督工作,坚持把信访监督工作当作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有效手段,明确规定针对不同层面监督对象的职责分工,对处级以上的监督对象由区纪委主要领导亲自谈话,对科级干部由区主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亲自谈话,一般干部由信访室主任负责谈话,整个监督过程信访主任全程参加,确保二人以上,严格履行信访监督程序。区纪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进行情况调度,部署工作任务,研究制定监督措施。我区坚持把信访监督工作纳入纪检监察工作总体部署中,认真组织,统筹安排,与廉洁自律、案件检查、纠风、软环境建设等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依托案件线索集体评估机制开展信访监督,实现了信访监督工作与办案工作有机衔接,防止了案件线索流失。

二是健全了信访监督组织保证体系。绿园区把信访监督工作纳入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考核范围,成立了由纪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信访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纪(工)委全部建立了信访监督组织机构,明确了人员职责,切实抓好区纪委批转的信访案件和对本辖区党员干部的信访监督工作,形成了以区纪委为中心、各部门和街道(镇)社区(村)监督员为基础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监督组织网络,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提前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信访监督工作规范化。从2010年始,绿园区陆续对原有的信访监督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由过去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行政监察对象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向监督基层站、办、所及主管人、财、物的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延伸。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如全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民情恳谈日制度、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大接访制度、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使信访监督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是建立健全了信访监督档案。从2008年开始,绿园区纪委监察局为充分发挥信访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了信访监督档案,将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有关问题、诫免谈话、提醒谈话处理过程和结果存档,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选优提供依据。

二、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全力推进信访监督工作有序运行

在实施信访监督过程中,绿园区严格把好“范围、审核、重点、保密”四个关口。一是把好范围关。对信访反映问题较严重、线索具体、可能构成违纪的,进行初核;构成违纪的,立案调查,追究纪律责任;对反映的问题虽然不构成违纪,但属于廉洁自律方面的一般问题,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列入信访监督的范围;二是把好审核关。区纪委信访室对信访件及时登记初审,提出拟办意见,送交领导审批把关。凡对本级管辖的党政组织实施信访监督,须经本级纪委常委会决定;对本级管辖的正职党员领导干部或监察对象实施信访监督,须经纪委主要领导批准;对本级管辖的其他党员、监察对象和下级管辖的党员实施信访监督,须经纪委分管领导批准;三是把好重点关。在实施信访监督中突出三个重点:突出重点对象,盯紧重要岗位,把管人、管钱、管物的干部和岗位作为信访监督重点;突出重点时期,对领导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逢年过节等“特殊时期”,早打招呼、早提醒,实施有效的信访监督;突出重点问题,如作风不良、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为子女配偶及其他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等;四是把好保密关。严格措施,严肃纪律,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不将原信及举报人信息转给被举报人;也不将带有人身攻击、侮辱性语言的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只是根据群众信访举报的内容,就信访监督的有关问题进行“剥离”或者“摘要”后交给被监督对象,防止发生打击报复事件,切实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把握重点,强化措施,大力提高信访监督工作成效 为切实化解积案,解决问题,做好信访监督工作,绿园区把握重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来推进信访监督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为提升基层纪委工作人员信访业务素质和服务大局的能力,每年定期请省、市纪委主抓信访的领导给全区的基层信访干部培训。2010年6月,邀请了长春市纪委信访室同志为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员作了《如何做好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专题业务辅导,为更好地开展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宣传培训,一方面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信访监督工作的正确认识,自觉按规定接受监督,另一方面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施信访监督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分析研判。严格按照《信访监督实施办法》的规定,认真分析研判群众信访举报,准确把握实施信访监督范围,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认真审核信访监督结果,确保信访监督的质量;三是拓宽信访监督渠道。在绿园区政府网站搭建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平台,开通了纪委书记信箱,在区政务大厅公布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电话,实行信访举报电话24小时录音存储;四是实行线索跟进工程,加强跟踪落实。以“察民情、维民权、觖民忧”为主题,采取带案督办、座谈走访等方式,深入基层下访,拓展案源和线索。在各镇(村)、街(社区)、开发区等基层单位统一设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牌,公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电话。同时进一步健全信访监督后的跟踪落实机制,对主动承认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加强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信访监督的实际效果。

通过开展信访监督实践,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了制约作用,也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既杜绝了信访“死角”,强化了信访举报件件有着落,又避免了“暂存”处理,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形成了和谐信访的工作格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2

仇保兴首先通报了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情况。2007年12月16日至29日, 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此次共检查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5个计划单列市, 26个省会 (自治区首府) 城市, 并抽查了26个地级城市;同时抽查了610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147个在建工程的施工现场, 共发出执法建议书45份。

从考核评价结果看,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青海、辽宁、湖北、江苏、四川、广西、深圳、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合肥、福州等省区市建筑节能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并给予其表扬。江西、贵州、济南等地在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强相关工作。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方面, 北京、天津、上海、广西、南宁、南京、广州、深圳等省区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并给予其表扬。广东、河北、河南、浙江、大连、贵阳、宁波、厦门等省市制定了实施方案, 相关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中, 北京、天津、河北、青岛、大连、银川等省市率先开展改造了一批示范试点项目。过渡及南方地区部分省市进行了建筑节能改造的探索, 上海市、南京市此项工作进展较快。在推广绿色建筑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方面, 北京、天津、重庆、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市已率先执行节能65%的标准。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方面, 绝大部分省区市积极组织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工作开展较好。海南、江苏、辽宁、河北、内蒙古、深圳、沈阳等地因地制宜开展该项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检查结果表明, 2007年各地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建筑节能工作目标, 突出工作重点, 注重机制创新, 狠抓监督落实, 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比例明显提高

全国城镇1月——10月份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 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 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据此估算, 2007年1月——10月份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目前全国城镇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1.2亿平方米, 已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1.7%。

(二)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建设部、财政部确定了第一批24个示范省市。各示范省市已制订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开展了对本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情况和能耗状况的调查摸底。部分省市已对部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源审计工作,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已对部分重点建筑开始建立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北京、天津、上海、广西等地已对部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了公示。

(三)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启动

国务院提出了“启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的工作任务, 建设部已将此任务分解到北方15个省市。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提出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对实施改造给予奖励的财政政策, 2007年专门安排补助资金9亿元, 用于对安装热计量装置的补助。目前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将承担的任务进一步落实到所辖市 (区) , 并启动了相关能耗调查、制定改造计划等基础工作。

(四)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进展较快

国务院提出启动20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的工作任务。2007年共实施了212个可再生能源建筑中应用示范项目, 圆满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工作任务。部分省区市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 编制了推广应用的标准规范, 研发和集成了技术产品, 出台了经济激励政策。据各地上报的数据统计, 2007年底, 各地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达7亿平方米, 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近8000万平方米。

(五) 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国务院提出“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的要求, 各地积极响应建设部组织的“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双百工程”, 认真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作。同时结合地区实际, 通过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组织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召开绿色建筑宣传会议等方式, 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时, 仇保兴指出, 建设部将继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分类指导, 创新机制, 加大力度, 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二是落实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相关措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将于近期印发执行, 对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将有重大影响。三是稳步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 继续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四是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及运行节能管理。五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六是依法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3

一、高度重视,创新机制,保障幼教事业优先发展

经历了让孩子有地方读书、有条件读书,我县教育总体上已进入到“读好书”的新阶段,人民群众企盼着进一步的教育均衡。家长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渴望子女得到早期教育,渴望优质教育从娃娃抓起。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幼儿园建设列入全县教育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和“十大民生工程”。全面落实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三个保障”,进一步构筑了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教育系统为主体、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幼教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幼教事业尤其是农村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在组织领导上,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幼教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主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调查统计、设备采购、督办推进、纪检监察4个专项工作组。在坚持幼教工作优先议事,幼教工作优先决策,幼教所需优先保障的“三优先”前提下,全面实行 “一把手工程”,坚持与部门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的“三同考核”,全县上下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制度建设上,有针对性地实行了“制度化、滚动式、经常性”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建立了领导小组例会决策制度、县领导联系包保制度、幼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办反馈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制订了《泰来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2010年之前,县教育中心幼儿园创建成省级示范园,各乡镇均创办1所市级二类中心幼儿园。力争乡镇中创建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一类园2所。各村校均要建成1所幼儿园。适度、合理、规范发展个体幼儿园。到2010年,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85%以上,学前1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9%以上。”围绕推进工作落实,出台了《泰来县幼儿园管理暂行规定》《泰来县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为幼教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在优化服务上,我县始终把教育工作纳入县政府的“利民行动”中。在县政府每年确定的大事、实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都占三分之一以上。在幼儿园园舍改造中,我县专门设立了“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减免费用,降低建设成本。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推动办园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3年我县在全省会议中介绍了幼儿教育工作经验,并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优化师资,加大投入,开拓农村幼教崭新局面

我县农村人口占85%以上,农村幼教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全县幼教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全县未来的人口素质,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大力发展农村幼教事业。

1.落实待遇,优化师资队伍。2002年以前我县仅有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他农村幼儿园自负盈亏,幼儿教师在收入、晋级、福利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导致大批优秀幼儿教师转岗或外流。加之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等问题制约了幼教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加大改革力度,出台“三个保证”的措施,稳定师资队伍。即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在编教师工资,教师招录优先考虑幼儿教育;保证网点布局分流到幼儿园的教师原有编制不变,同等条件下职称评定优先;保证在编幼儿教师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待遇。2003年县政府为充实县教育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经考试从全县中小学选拔18名优秀教师到中心幼儿园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幼儿园,目前由财政拨款的农村幼儿教师由过去的12人增至115人,其中有42人来自调整分流队伍,为幼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2.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县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网点布局调整,中小学由原来的135所调整为目前的121所,将调整后的闲置校舍等资源优先用于幼儿园。根据各乡镇实际,本着科学布局、重点发展、分批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县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采取“乡村两级投入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学校自己筹措一点”的办法,加强乡镇幼儿园建设。5年来,全县各乡镇及社会各界为幼儿园建设总投入近220万元,建设中心幼儿园7所,总计面积4 160平方米,占乡镇幼儿园总数的70%。我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赢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声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开展示范园创建”作为一项具有牵动性的工作予以加强。2003年县政府筹资60万元将审计局办公楼置换给幼儿园并加以维修改造,幼儿园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 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 400平方米,可容纳350名幼儿入园学习。并先后筹资和投入近40万元,为幼儿园改造食堂、进行维修,使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使之在2007年高标准通过省示范幼儿园验收。江桥镇政府先后筹资70余万元,改建中心校作为幼儿园舍,可容纳200余名幼儿学习和生活;2004年汤池镇政府筹资20余万元为幼儿园扩建场地,改善办园环境;2005年宏升中心学校筹措资金5万余元,修缮了幼儿园食堂和寝室,2008年县教育局划拨20万元改善办园条件,使幼儿园由原来的三间教室扩建成占地1 500平方米,园舍面积300平方米的新园舍;2006年平洋中心学校自筹资金7万元将小学11间办公室置换过来作为幼儿园园舍,建成了当地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同年,省教育厅划拨4万元专款,支持了平洋中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2007年胜利乡中心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创建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园舍环境的改善、师资力量的提高,入园幼儿由原来不足2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百人。2008年和平中心学校筹措资金20余万元,将原中学食堂改建为幼儿园,占地面积1 000余平方米,充满童趣的园舍环境,丰富的大、小型玩具,吸引了当地幼儿主动要求入园生活学习。同年,克利中心学校投入50余万元新建了园舍,刚一开园便接受了80名幼儿入园。目前我县创建了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占县镇总数的70%。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了对全乡镇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了骨干、辐射和带头作用,切实提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

3.科学管理,构建立体网络。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实行教育局——教师进修校——乡镇中心学校的分工负责制。教育局、教师进修校、乡镇中心学校层层设立组织,设专人负责幼教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形成了多元立体的管理网络。在办学上,由于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多年来,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和“四同”策略发展幼儿教育:一是加强政府办园,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在登记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等方面坚持同部署、同标准、同检查、同待遇,坚决做到公办与民办一视同仁。逐步形成了以公办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园格局。

三、强化素质,深入教研,促进农村幼教持续发展

1.以新《纲要》培训为突破口,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新《纲要》颁布以来,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长短班结合的培训方式,对全县幼儿教师进行了普遍轮流培训,各幼儿园制订《纲要》学习计划,加强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全县幼儿教师、园长集中培训学习,累计培训500学时,培训500余人次,并以考试验收的形式强化学习提高。我县幼儿教师参加省《纲要》考试,全部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经过反复学习,幼儿教师的保育保教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实施“ECD”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办园水平。2006年我县被教育部批准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实验县,我们抢抓机遇,以县教育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重点,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召开两次全县“ECD”项目推进会,组织教师学习“ECD”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县教育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以“家园共育”为研究课题,开展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工作。建立家长学校,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创建“幼教网站”,号召全县幼儿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互动交流,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幼儿教研的深入开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开展亲子游戏,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园内活动。广大教师在“ECD”课题的实践研究中,业务水平明显提高。5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发表文章40余篇,20名教师荣获市县级科研骨干称号。2009年,齐齐哈尔市部分民办幼儿园园长来我县观摩学习。我县还代表齐齐哈尔市学前教育迎接了省教育专家的考察调研,深受好评。

3.充分发挥先进幼儿园优势,积极开展“联谊园”活动。确立以县教育中心幼儿园为样板的5所知名幼儿园,采取观摩培训等方式联谊交流;在县城公办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之间普遍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支教活动,在乡镇中心幼儿园与村小幼儿园之间经常开展辅导帮建活动,活动定人员、定时间、定专题,确保每年开展3次以上。宏升、江桥等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小天鹅等民办幼儿园就是在联谊活动中健康成长的典型。现已形成了“名园引路、公办领航、城乡互补、民办辅助”的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成功承办了全市幼儿园园际研究会,在教育、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展示,受到广泛赞誉。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4

同志们:

今天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区评议机关、检验干部作风工作的全面启动,也是树立干部形象,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刚才,XX同志宣读了群众评议机关、干部作风活动实施方案和聘任特邀纪检监察员的通知。围绕这项活动,我想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为什么要抓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事业兴衰成败,是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社会稳则事业兴。

首先,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就拿机关干部下基层来说,自活动开展以来,省、市各级领导干部在我区累计走访群众X万户,落实各类项目资金X亿元,解决突出问题X多个;各级机关干部通过下基层联系群众梳理出了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区实际的基层工作方法,比如机关干部帮扶劳务移民机制,处级帮三户、科级帮两户,大家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去帮,应该说作用还是很大的,区、市两级明显暗访普遍反映X帮扶移民点子活、效果好。而且通过这一机制的实施,我区的劳务移民现已实现户均X人的就业目标,极大的提高了劳务移民的收入。因此,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更大成效。

其次,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的重要保证。有好的作风,才能抓住重大的发展机遇。作风好、效率高,先人一步、争取主动,就能从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中捕捉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这几年我们迈出的几大步,X平方公里土地从自然保护区调出、X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X运示范项目的启动、循环化改造和老工业基地搬迁政策的争取,就是这样实现的。有好的作风,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形成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生产要素聚集。正是因为当年大家大干五十天建成了X,才有了后来连续三年国土资源部每年X个亿的沉陷区治理资金;正是因为我们的干部靠前服务,积极主动帮助项目建设解决各类问题,X才能如此快的落地投资。这无不说明干部队伍在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好的作风,才能做好谋长远、打基础的工作。现在正是我们谋长远、干大事、打基础的大好时机,去年通过换届我们换出了一股正气,换出了一股新风,大家齐心协力谋事干事,发展势头十分好,XX等一批对我区未来产业布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都看好X,XX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规划,都得到了广大开发商的响应和群众的称赞,关键是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落实,为X科学发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X的必然要求。在座各位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而且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群众的服务者。我们每天都在和基层单位、企业和老百姓打交道,作风如何,不仅直接关系能否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有些问题不是我们解决不了,而是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天天坐在办公室,等待群众来反映问题,不到现场、不到一线,发现问题难,解决问题慢,这是很可怕的作风问题,大家一定要警醒。

二、作风建设抓什么?

机关、干部、行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到底要抓什么?根本上就是围绕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两提高”、“一端正”,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端正对工作、对群众的态度,最终推动发展、社会和谐。具体来讲,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勤学习,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作风。

实践证明,工作靠“拍脑袋”不行,靠单纯出大力、流大汗不行,靠“跟着感觉走”更不行,必须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各级干部群众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洞察力和驾驭力,不断提高对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二是强责任,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才能赢得民心、形成合力、成就事业。干与不干绝对不一样。上周我们举行了全区上半年重点工作

(项目)观摩评比交流会,许多单位、部门都拿出了各自的亮点工作,而有些单位却连一个观摩点都选不出来。我看主要是这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创新的意识,缺乏干事的激情,缺乏领导的责任。能够亲历X区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的时代洪流,是我们的一大幸事,大家一定要懂得珍惜。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进一步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集中精力办成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实事,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拆迁难已成天下第一难,但我认为只要想办法就不难。这几天,X镇就突破了这一难题,X书记带领的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值得称赞表扬。

三是讲廉洁,树立勤俭从政的生活作风。

X区的发展,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内参上批示,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李克强总理在当选为国务院总理后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约法三章”,对此,我们要严格执行。大家要学会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在保障民生支出的前提下,能不花的钱就不花,能少花的钱就少花,坚决刹住吃喝风、享乐风、攀比风。好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带头执行婚丧嫁娶事宜申报、节假日公车使用申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各项规定和要求,带头学党章、守纪律,下基层、解民忧,密切联系群众,以良好作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三、群众评议活动怎么抓?

机关作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

一要加强监督检查。区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要加强督查力度,敢于唱黑脸、严查处,决不当“和事佬”,无论是明察暗访中发现的,还是群众举报查实的,都要从速从严按程序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对重点单位和行业要重点评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今天聘任的特邀纪检监察员,要尽快进入角色,主动大胆开展工作,反映群众意见诉求,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切实督促责任部门抓好整改落实,促进部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二要强化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X区公众网、广播、电视和手机报等媒体的监督作用,按照“群众提、媒体曝、纠风督、单位办、社会评”的模式,将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要注重结果运用。要进一步加大评议结果运用,一是将结果体现到目标考核、机关效能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考核、精神文明单位验收等各类考核中。二是对今年评选出的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十佳单位”要予以表彰,对排名靠后单位的领导要进行集中谈话,并取消领导班子及成员评先评优资格。三是今后科级以上干部作风的评议结果,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大家公认的好干部进重要岗位、合适的干部到合适的岗位。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依法履职 篇5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1年,北京市工商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工商系统法制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在总结近年来全系统各单位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完善的行政指导工作体制,有效提升行政指导工作效能,使行政指导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工作机制,紧扣重点领域,着力提升行政指导工作效能

(一)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系统化管理

一是不断完善行政指导“项目+案例”模式,推进行政指导业务化,建立机关与基层的上下联动协作机制,促进行政指导长效发展。

二是完善行政指导立项机制,拓展行政指导运用领域,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趋势,打造鲜明的行政指导项目地域特色。

三是建立行政指导评估制度,强化行政指导成效的后续跟踪,以社会效果作为检验、校正行政指导推进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行政指导的质量,推动行政指导工作的深入发展。

四是健全行政指导督查制度。采取平时考评、督导抽查和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业务机构实施行政指导的事项、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督促检查。

五是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行政指导系统化管理。昌平、丰台等分局加强行政指导信息化建设,研发“行政指导”工作系统,将涉及商标、广告、企监、消保、合同、经检、食品、市场等八大类206项抑制性行政指导事项纳入系统管理,实现指导类型、事项、依据、方式、程序、文书、数据统计口径、分析利用等八项内容的统一和规范。

(二)围绕热点,大力开展行政指导工作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为此丰台分局积极与辖区各市场主办单位、经营商户沟通了解掌握食品行业内部问题,推出《对进口食品相关手续实施检查的图文指南》,并引导市场主办方建立健全了“进口食品管理制度”、“宣传促销管理制度”,解决了市场主办方对进口食品标识、食品宣传用语存在管理盲区的问题,促使食品市场科学、规范发展。

(三)针对难点,注重发挥行政指导的特殊功用

西城分局针对近年来网络购物兴起后出现的包裹邮寄单无商品经营单位信息,消费者对问题商品投诉无门转诉北京邮政速递局的情况,召开行政指导现场会,指出速递邮单瑕疵、建议企业妥善解决消费者投诉。北京速递局及时进行了整改,由此针对北京邮政速递局的投诉举报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下降了5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行政效果和社会效益。

(四)突出亮点,创新行政指导方式和领域

东城分局为宣扬服务理念,展示工商工作成果,定期邀请社区居民,于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下午举办“阳光工商日”活动,彰显行政指导工作特色,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实例教学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树立工商管理的良好形象。

(五)消除盲点,利用行政指导先行介入、积累经验

昌平分局针对近年来“预付费消费”兴起,消费隐患凸现却缺乏约束机制等问题,在开展辖区预付费消费经营单位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印发《预付费消费提示》,与预付费消费经营单位签订《昌平区预付费消费行业经营承诺书》,引导消费者理智消费,监督经营单位守法经营。

(六)解决疑点,通过行政指导弥补法律缺失

房山区毗邻燕山石化,辖区内经营化学危险品的企业众多,化工产品种类繁杂。针对法律法规对某些违法行为比较宽泛、模糊、不完备等问题,房山分局制定了在重点行业实施打防结合、行政指导与行政执法并重的监管方针,制定《危化品经营企业行政指导工作指南》加强了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监管,有效保障了辖区经济秩序的安全和稳定。

二、从辖区实际出发,突出专业特点,行政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北京市工商系统各单位将行政指导融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全过程,着力构建首都良好市场生态环境、全面服务首都市场经济发展:

(一)商标指导助推“品牌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北京市工商系统大力开展商标指导工作,成效显著。例如,丰台分局大力加强象征性地域标志的保护,在多次征求全区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共收集92件需要进行注册保护的象征性地域标志和重要商标资源,并经与区综合投资公司以及相关部门研究,筛选出“卢沟桥”、“永定河”、“宛平”、“丽泽”等12件辖区影响力较大的象征性地域标志拟进行先期注册;平谷分局围绕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积极指导辖区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意识,目前全区已成功申报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各1件,集体商标4件,北京市著名商标17件,大大增强了全区经济发展后劲。

(二)深入开展广告指导,有效规范广告市场

东城分局针对辖区广告媒体众多的特点,一是邀请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健康报等6家媒介单位参与广告监测工作,让他们了解广告监测的流程、要求,从而提高自身依法经营的自觉性;二是以重点媒体、广告代理公司、广告主为突破口,定期采取集体行政约见,通过援引案例的形式通报广告违法问题,并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从源头降低违法广告的发布率,促使广告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广告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广告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畅通维权指导渠道,助力社会稳定

依法调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例如丰台分局与丰台区消协共同引导组建了“丰台彩虹消费维权服务队”,开通了“彩虹消费维权网”网站、“彩虹315”微博,在以往口头、书面指导的基础上,搭建起网络沟通和指导的平台。目前已发布工商信息869条,参与解决疑难纠纷35起,实现了和谐消费,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全面加强涉农指导,推动农村发展

我局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结合职能和区域实际推出了“合同助农、商标富农、经纪活农、产业支农、执法保农”的新措施,全力推动农村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如,房山区通过规范种子源头、推行种子繁育收购合同、规范种子连锁经营企业等方式开展合同助农的行政指导,涉及农户1000余户,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还根据全区都市型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需要,选择10家具有带动能力的涉农企业,设立农业合同行政指导站,制定了房山工商分局《涉农合同管理行政指导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商部门的行政指导内容,脚踏实地开展行政指导助农工作。

(五)创新开展融资指导,帮扶企业渡难关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精神,东城区邀请邮政储蓄银行和辖区具有代表性的15家企业、经济合作社进行“银企”交流,一次性促成意向性融资4千多万元,助成性行政指导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截至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已为辖区238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5637万元。

(六)扎实开展就业指导,深受下岗职工好评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6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相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的现实,高校必须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健全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能合理划分各级教学管理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夯实教学管理责任,实现教学管理资源各要素有效配置,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行为,从严治教。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面对当前教师普遍承受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的现实,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研究与育人的关系,做到教学与科研“两不误、两促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西安石油大学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引导、激励、约束教师行为,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针对中青年教师较多的情况,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师培训制度,将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记入其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教师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作为对院系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老教师对年青教师“一帮一”活动,将指导讲师、助教工作作为评价考核教授、副教授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对新上讲台的教师,组织专家进行答辩考核,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室活动或支部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学习。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师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等多项教学管理及相关约束制度,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明显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连续7年滚动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师德师风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目前“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适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政策保证体系。

规范教学管理人员行为,从严治管。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一支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开拓进取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在工作实践中,把校、院系、教研室以及具体的管理岗位作为教学管理整体链条上的一个个重要支点,共同组成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每个支点所从事的工作和所承担的任务是整体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互相衔接、互为支撑。将教学管理人员分成三级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汇编了一整套教学文件,制订了不同层次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明确了责任:教务部门工作人员为一级管理层,在教学管理中起指导协调作用;各院系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为二级管理层,在教学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组织实施作用;各院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为三级管理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具体执行作用。2003年在全校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的学院全部独立设立了科级建制的教学办公室,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教师担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职教学秘书。对没有单独设立教学办公室的院系也都重新调整配备了学历高、素质好的专职教学秘书。定期把院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组织起来,研究和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坚持每学期初工作有布置,每学期末工作有总结,同时积极开展调研和培训活动,重点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规范学生行为,从严治学。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学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促进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研究性学习”转变。学校建立了德育综合考评规范制度,制订了《班主任工作规范》,为全校一、二年级235个班全部配备了班主任,对部分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班也配备了班主任;实

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创新,设立创新学分,建立了23个学生实习和创新基地;建立科技活动激励机制,对在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记学分或工作量。通过修订《学籍管理规定》,设立年级“门槛”,严把出口关:对一年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性方面设立黄牌警示;对二年级学生设立新的“门槛”,严格淘汰;对省级名牌专业及省部级重点学科所属专业制定专门规范与要求,不达标者不能毕业;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两项基本要求:会游泳、长跑3000米必须达标,否则不能毕业。修订了《学分制实施办法》等教学文件,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完全学分制需要的人性化、人本化管理制度,实行多元化、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6%以上,被教育部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二、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落实教学管理制度

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系统,使制订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贯彻于实际管理活动中,使教学管理活动能够有序高效运行。

学校将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监控作为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将课堂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聘任、考试和考风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列为全程监控的关键环节,将制度化的检查、督导和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每学期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日常教学状态检查等专项教学检查,随时向全校通报检查信息;学校教学工作专家组定期对全校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督查、指导;各院系建立了有效的自评估制度,不定期对本单位教学工作进行自评估。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上,重点制订了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从论文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物质保障质量、工程设计质量、论文撰写质量、论文答辩质量和组织管理质量等方面建立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形成了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评估制度、网上校长信箱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查校级答辩制度、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了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状况,开发使用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认定体系。坚持开展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学校教学工作咨询专家组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听课,校领导每月至少听一次课,院系领导两周至少听一次课,评价教师各个教学环节,并填写“听课意见表”;建立“教师库”和“课程库”,每学期期中向学生发放“评教卡”,在全校范围内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采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评价报告。

推进教学管理模式开放化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开放化和现代化是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我校以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校园内设置了大屏幕显示屏等多个信息采集点,学生无论在图书馆还是在教学楼,都可以通过信息采集点的计算机网络查找需要的教学信息。研制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排课系统、教室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证书管理系统、教学信息查询系统、教学管理网页、网上教学系统等,各院系也都建立了自己相应的教学管理网页,使全校教学管理工作初步做到了自动化、网络化、开放化、现代化。

三、强化系统学术科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系统管理。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强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等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外,要重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我校党委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教学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重视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夯

实院系教学管理责任。推进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次,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明确校、院系两级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承担的管理职责,逐步实行学校以目标管理为主、院系以过程管理为主,构建了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评估体系,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强化学术管理。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学术管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重行政、轻学术,由此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随着高校民主意识和学术观念的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学术管理上。首先,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专家教授不仅是学术上的权威,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智囊团”和“裁判员”,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决策咨询系统,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作用;同时,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建教学评估专家组等,吸纳专家教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经常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行评教及评学活动,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及时传播到教学第一线。其次,改变过去少数人“拍脑袋式”的决策机制,把学术研究方法引入教学管理。特别是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做出改革或调整前,进行立项研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政策、措施或改革方案,用以指导实践。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7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审计,再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它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 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督促,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由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等问题为研究起点所推导出的“会计监督弱化”这一问题成为当前热点问题, 从制度建设、人员发展和技术开发等许多方面提出了如何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和办法。然而, 这些对策和办法大多局限于会计机构和岗位本身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忽略了会计本身也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没有能够更多从企业的“监督者”层面思考对策。事实上, 企业监督体系中真正适合会计来监督的主要还是一些技术性差错, 如应收账款回款程序不符合规定等等, 而对一些决策性失误、策略性差错, 如制度设计上的不足等, 应该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其他部门来监督。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讲, 当前要扭转会计监督弱化局面, 需要建立起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有效衔接机制, 着力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再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再监督”现状分析

与会计监督相比, 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再监督”, 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内容、范围、技术、方法和效果如何, 与该企业的会计监督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同时, 内部审计的监督能力和水平还受制于企业历史沿革、管理体制、领导者意志和态度、所处行业特性及外部法规和监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保持同步较快发展,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正在为各级各类企业决策者所接受和认同, 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通过行使其监督职能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然而, 也应当看到相当多的企业内部审计的“再监督”发展十分落后, 对会计监督的推动乏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事务性工作多, 有针对性的项目审计和“问题”审计少。开工作会议、交流工作经验、例行收入、支出预算审计、年度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基本代表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常态, 审计人员主要忙于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 基于主动性发现的问题的项目审计很少, 有的也只是企业主要领导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

二是查改的问题以业务处理、会计账项差错等小问题居多, 查处和追究相关人员经济责任问题很少。审计查处问题多数系记账人员、业务人员工作疏忽, 较少涉及相关业务、财务、会计主管层面的问题, 而且问题的性质多半很轻, 很少触及能够影响相关人员薪酬、升降职等问题。

三是事后监督多, 事前预警和事中发现少。当前内部审计主要是以对历史财务数据的审计为基础的, 因此发现的问题常常是过去的问题, 很多时候对问题的处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整改时机。同时, 内部审计由于事前预警和事中实时发现方面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条件均有欠缺, 所以能在事前、事中及时揭查和纠正问题的情况较少, 如企业很少能及时预知和洞察企业某项业务的控制体系存在的漏洞。

四是内部审计部门会计转岗人员多, 专业和综合人才少。在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 其主要成份还是会计转岗人员及相关岗位“调剂”人员, 而审计专业人员极少, 尤其是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这样的队伍其专业知识水平、执业能力、成长空间都会受到抑制, 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监督能力和水平。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开展起针对性的项目审计和服务企业岗位考核的经济责任审计, 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人员匮乏。

五是“闭门造车”多, 走出去联合及接受政府审计指导较少。很多企业习惯于以“结合企业实情”为借口,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和工作范围确定、审计监督重点上不肯向先进企业学习, 更谈不上与行业内其他企业联合开展审计和经验交流, 对来自政府审计层面的指导和要求常常处于应付状态, 很少创造性加以落实和运用, 一般此类企业的内部审计其独立性、权威性较差, 在地位上比会计、采购、销售等职能部门都要弱。

三、强化内部审计“再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一) 赋予审计主体独立性、权威性及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当前面临最富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如何合理定位, 我们通常讲要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 但在机构设置上常常将其与会计等部门并列管理, 其突出的独立的监督没有得到重视和尊重, 其发表论断的权威性更是无从提及,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在企业内部设审计委员会, 隶属监事会。与独立、权威性同样重要的是专业胜任, 内部审计要在确保专业人员数量的同时, 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 确保不断满足日益提高的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二)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价值增值的角度去思考各个发展阶段的审计目标、任务和计划

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计划的制定是灵活的, 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 企业内部审计也要有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在这个前提下去设计每一个发展阶段乃致每一年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要重点盯住关乎企业全局性的关键的重大项目, 针对项目的特点合理设计审计时间、人员配备和审计重点, 确保项目的实施和开展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有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对重大基建项目根据工作进度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效果十分良好。

(三) 科学界定审计范围, 根据需要不断扩展

要坚决改变只拘泥于查技术性差错的“小打小闹”工作局面, 审计范围不应局限于收支审计、预算审计, 要更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用人实施“先审后用”。要坚决杜绝不敢或不愿查处某某会计、财务主管经济责任的局面, 要逐步改变审计“只对事, 不对人”的工作状态, 笔者甚至坚定认为, 审计监督之最大区别于会计监督, 就在于审计监督要“掷地有声”, 审计监督本身有时滞性, 如再无声那这种监督就是可有可无, 因此, 每一次查改问题只是始点, 还要就此深入追究当事人责任, 并向人事等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地提出错误性质和处理建议。实施审计结果通报和上报制度, 增强内部审计的威慑力。

(四) 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依据, 确保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有依有据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相关会计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要求、规定、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产业政策、方针和规定、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会议纪要等等。在此基础上, 企业内部审计依据要着眼于促进企业规范、有序和加快发展的要求, 适当提高相关标准, 增加约束, 加强宣传, 以此服务企业发展, 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如有些企业将企业领导的关于增收节支方面的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视为审计依据, 使审计直接为企业发展大计服务。还有的企业将内部审计查处的问题、依据和整改意见以文件方式在企业内部下发, 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 这些举措的效果都十分显著。

(五) 引进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实施和推广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代表先进的审计理念, 在该理念下, 审计的核心就是要善于识别和发现审计重点领域, 变常规性的对会计账项、凭证的抽查程序为主为重视对分析程序的运用, 变主要实施事后审计为大量实施事前、事中审计, 通过全程引进风险审计观念, 确保及时、有效、有针对性查找线索, 发现问题。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还有一个更大好处, 就是易激发审计人员积极学习业务, 掌握先进技术, 提升业务本领的动力, 因为风险导向审计包含着一揽子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对审计人员的执业是一大挑战。

(六) 改进审计方法, 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增强审计效率和效果

当前在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领域, 以计算机辅助审计迅速推广和应用为标志的审计技术推广浪潮席卷了审计界, 企业内部审计也要借机造势, 加大内部审计装备水平, 自觉尝试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改进工作手段, 提升审计效率。并抓住计算机辅助审计优势,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监督范围、层次和水平。

(七) 加强政府审计对内部审计指导

坚定内部审计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定位, 实现查处违规与服务企业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美芝.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提升与创新[J].现代审计与会计, 2010 (1) .

[2]方开信.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J].财会研究, 2006 (3) .

[3]吕一兵.关于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4]岳本晓.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

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篇8

一是创新服务规范制,严格执行“一二三四五”服务。一双手:双手接递办事者资料;二站立:站立接待和送别办事者;三有声:来时有迎声、询问有答声、离开有送声;四个一:一张笑脸、一个座位、一杯茶水、一个明确答复;五一样:咨询办理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

二是创新首问负责制,做到全面告知。在改善人口计生服务窗口质效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窗口服务人员严格履行首问负责制。对于群众咨询、投诉和业务办理,无论是否属于本职范围的事项,最先受到询问的同志负责指引、介绍或答疑,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其他办公室办理的,将群众指引到相关办公室办理。对于确实不属于本系统负责的问题,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怎样办”,让群众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三是创新代理服务制,做到证件办理人性化、无积压。实行代理服务和预约服务,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按照“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要求,采取分类办理、急件加速等方式,着力开拓便民直通车,对材料提供周全的一律实行即时办,确保办理手续无积压。

上一篇:学院心理工作室介绍下一篇:医用耗材网采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