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扩面情况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保扩面情况(精选9篇)

社保扩面情况 篇1

征缴工作情况汇报

黄石港区人民政府(2011年8月17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区的创建与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市人社局的指导、支持下,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宗旨,确保居民充分就业,有效落实富民强区政策。下面,我将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创建工作

(一)加大三个力度,强化创业带就业工作保障。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区委、区政府将创业带就业工程纳入到 “十二五”规划及今年的工作目标中,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对创业带就业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

二是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知识竞赛,在辖区组织2万份竞赛试卷,使创业带就业相关政策深入人心;在市区繁华位置建设了创业带就业宣传专栏,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落实创业补贴政策,鼓励和

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农民工、残疾人和其它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参与创业。1-7月份,共发放创业补贴和场地租金补贴225人次,资金62.60万元,另有41人的申报审核工作已基本完成。截止7月,共引导和扶持610人创业成功,带动就业2572人。同时还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标准。1-7月份,共对42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施税收减免93万余元。今年全区累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成功301人,累计贷款金额5436万元,贷款户数和额度都呈快速增长趋势。召开了两次专题信用社区担保工作会议,请市担保公司专家对社区专干进行了培训,对各街道下达了明确任务,为创业人员的创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为困难群体创业融资提供了方便。目前已有63名困难人员通过信用社区担保获得贷款,贷款金额257万元,占全区贷款人数的21%,比去年2%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着力构建创业园地,加强培育创业带就业市场主体。继续开展创业园(街)建设,通过完善创业园区基础配套,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确保创业项目场地的落实到位。到目前,先后创建了武汉路“黄石港区大学生创业园”、市肉联“黄石市冷链物流创业园”等两个市级创业园。建成了“延安路创业示范街”、“红旗桥美食创业一条街”、“南

京路精品服饰创业示范街”、“胜阳港消防路夜市创业街”、“黄石港区德润家创业园”、“沈家营统一街创业园”、“黄石港区志成创业示范园”、“黄石港区江北创业园”和“黄石港区金野实训基地”,形成了“四街六园一基地”创业园街布局。目前,全区创业街(园)现有商户数1320户,带动就业3789人。

(三)建立三大体系,提升创业带就业的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将在辖区内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吸收社会教育培训力量参入创业培训工作,区培训中心与多家社团组织和培训机构签订了委托培训、联合培训合同,与凿岩机械厂等10多家企业签订培训实习协议,建立了5处创业培训实习基地。

二是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在区就业局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创业规划和计划,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开展创业指导、组织实施创业服务。同时,全区各街道都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部门,专为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查询、政策咨询、小额贷款担保、后续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指导服务。共同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同时,我们组织有关社团、行业协会和企业实施促进创业公益活动,发挥了民间创业服务实体的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了创建工作考核体系。出台了《黄石港区创建国

家级创业型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的工作考核体系,将各项任务指标列入街道(江北管理区)及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列入政绩考核体系,区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狠抓落实。

(四)以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努力保持全区就业局势稳定。

一是搞好就业失业登记。从今年起,所有从业人员要换发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实行分类登记,并对就业困难人员统一确认登记《就业援助卡》,作为享受创业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依据,我区就业失业登记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及时出台了登记管理办法,实行与社区相结合统一登记,建立了困难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全区就业失业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颁发新的《就业失业登记证》6000本,有力保障了我区就业困难人员连续不间断享受各项就业优惠政策。

二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我区加大了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目前,已开发公益岗位220个,发放补助105万元,有效解决了一批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三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调研,招募大学生到见习基地实习培训。发挥人才

市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举办了多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为企业与大学生之间提供了交流与选择的平台。

(五)创建工作下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全民创业作为“保增长、增就业、促和谐”的重要举措,切实把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的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创建、行动上推动创建,以创业全面推进创建。

二是切实改善创业环境,为创建工作铺建宽广社会平台。区政府及政府各单位部门将把全民创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工程、富民工程,进一步优化服务,改善环境。切实发展现有创业服务平台的功效,使之在具体的全民创业、创业带就业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区的创建工作中发展组织作用、指导作用,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创业园(街)建设,培育一批创业中心、创业社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创业服务;结合黄石港区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区域性专业市场,拓展旅游、科教、卫生、体育、文化娱乐业发展空间,引导更多的创业者投资兴业创业。

三是加强协调联动,凝聚创建强大合力。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区创建,促进全民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指导、规划制定、督促落实,全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社保扩面征缴工作

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会议后,我区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完成扩面目标任务,目前已在全区形成扩面征缴工作氛围。决定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契机,以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为重点,按照“应保尽保、人人参保”的要求,努力做好城镇社会保险全覆盖工作。

(一)1-7月社保扩面及保险费征缴情况

1-7月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67人,完成年计划的86.6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93人,完成年计划的99.67%。失业保险费征缴237.0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7.73%。

(二)开展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袁波同志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地税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我区扩面征缴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是加强宣传与监察工作。我区人社部门组织人员先后在文化宫等地进行《社会保险法》与《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活动,先后向市民发放一法一条例等宣传册计400余册,让居民对《社会保险法》与《工伤保险》条例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检查劳动合同签定与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等专项检查活动,纠正和查处了某些企业违反《社会保险法》与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

三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为了完成今年的社保扩面目标,我区招开了全区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会议,分解与落实目标。及时将扩面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街道、江北管理区,明确责任领导分级管理。

社保扩面情况 篇2

一、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安排。

主管局、福清市社保中心都高度重视工伤保险扩面工作,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将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作为主管局今年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并将工伤保险扩面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管理, 明确目标任务, 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主管局翁局长十分重视和密切关注工伤保险扩面进展情况, 多次在局务会、每月专题会议上听取福清市社保中心工伤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并在会后亲自前往关联部门 (住建、税务) 协调沟通, 为福清市社保中心顺利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打通了一个又一个节点。中心每月召开分析会, 通报上月工伤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情况, 布置本月工作重点, 集思广益、想方设法地推进扩面工作。作为福州市较大规模县级市, 福清市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也一直受到福州市人社局、市社保中心的关注和重视, 增强了中心完成全年任务的信心。

二、加强研究, 突出工作重点。

今年工伤保险扩面任务非常重, 要完成任务目标, 只有做好工伤保险项目参保工作。在收到闽人社文[2015]125号和榕人社保[2015]142号文件后, 福清市社保中心立即向主管局汇报。主管局研究后认为, 工伤保险项目参保从2007年推出后, 一直无法推进工作, 与住建等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执行力度有关。为了做好今年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参保工作, 需要专题向市政府报告, 提请市政府研究并转发省、市文件, 同时在文件中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强调建设部门要将工程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核发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对已开工项目督促参加工伤保险;强调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工程与建筑工程一并纳入工伤保险项目参保;强调建设单位要将工程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作为发出开工通知书的前置条件。目前市政府已经召集住建、交通、铁路、运输、水利、电力、安监、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开会研究, 市政府即将出台转发文, 待文件下发后将全力以赴做好工伤保险项目参保工作。

三、加强宣传, 增强参保主动性。

为做好工伤保险的宣传工作, 福清市社保中心特意印制工伤保险宣传单, 通过经办窗口、各种现场咨询活动 (如春风行动、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等) 大量发放, 为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答疑解惑;开展业务政策培训, 对重点企业进行逐家走访, 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上课, 讲解工伤保险知识, 让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深入了解工伤保险的优惠政策, 增强参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社保QQ群, 中心经办人员在网上实时进行政策咨询解答, 方便企业经办人员互相交流, 及时把社保最新的政策动态发布在QQ群里, 推进工伤保险经办管理工作。

四、加强配合, 加大稽查力度。

一是由于上级对地税部门没有下达参保人数的任务, 因此地税部门对增加人数没有积极性。为此, 年初主管局及中心领导主动前往地税局, 积极进行沟通协调, 讲明政策, 求得理解与支持, 通过税务稽查, 加大征缴力度, 确保了工伤保险的及时足额缴纳;二是与医保中心等部门共享数据信息, 对医保参保人员进行比对, 若发现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 要求企业及时参保缴费, 确保应收尽收;三是中心不定期联合劳动监察大队开展社保督查, 加大稽查力度, 对企业社保登记、申报缴费等情况进行日常稽查, 督促企业和职工参保缴费;四是对企业工伤理赔情况进行监控, 对工伤案件发生多的, 要求全员参保。对工伤案件少的, 降低工伤保险缴费费率, 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调低费率企业531家, 促进企业积极参加工伤保险。

资源税改有望提速扩面 篇3

从特例到范例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先行启动,也使得下一步资源税改革何时推向全国备受关注。

从以往的资源税条例来看,存在征收范围过窄、税率偏低及从量计征的诟病,已不能体现资源的价值,且与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所需的资金相比,只是杯水车薪,更无法发挥引导全社会节约非再生资源和稀缺资源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资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资源税不能随着资源开发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致使其税收的适应性较差。

此次资源税改革将改变过去从量计价、税率畸低的不合理现状,并通过改革,实现与贫穷的资源出产省份分享财富的目的。新疆试点的资源税改革,将涉及原油和天然气两大资源,实行从价计征,税率均为5%。

计征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内升动力,有利于高效、集约地利用资源,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资源、开发、配置和使用效率。

新疆是我国第三大原油产区,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和山东,拥有克拉玛依、塔里木和吐哈三大油田。以新疆2009年原油产量约为2518万吨计算,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后,每年可为当地政府增收40亿元以上。

新疆不仅是“特例”,还将成为“范例”。政策分析人士称,资源税改革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抓紧时间窗口

早在2007年初,资源税改革已被国务院提上日程。然而2007年CPI指数增幅冲高至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_8%。提高资源税税负,对积聚了很强涨价动能的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而言,必然成为推动相关商品涨价的契机。通胀高企引起政府的警觉,资源税改革因此被搁置。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大宗商品价格下降,CPI随之急剧回落,并连续9个月为负增长。然而相关部门担心在通货紧缩时期,推出资源税改革方案会影响相关企业发展,无利于“保增长”任务。资源税改革再度搁置。

国家开发银行前副行长刘克崮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回归上升通道,CPI、PPI步入正增长轨道。同时,能源企业盈利预期向好。宏观微观经济环境均处于调整资源税的有利时机。通货紧缩压力已不复存在,通胀虽有预期,但还没有对现实形成较大压力。经济回升后,企业抗压能力也有所增强。若不能把握时机适时推出,随着通胀压力加大,资源税改革的窗口时机又将错失。

业内人士坦言,此次新疆试行的资源税计价方式的转变,将使税收更加合理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增加了能源输出省份的财政收入。从长期看,在全国范围推出资源税改革是个必然趋势,将覆盖目前资源税的所有征收对象,煤炭、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等都将采取从价计征的方式。一旦资源税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各行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对宏观经济带来通胀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疆出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并未涉及到煤炭资源。目前我国煤炭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已处于上升周期,在夏季煤炭需求高峰来临之前推行煤炭资源税改革,将进一步推高煤价。由于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煤价上涨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资源税改革进一步推行的时间窗口,选择不易。种种迹象表明,资源税改革有望在全国更大范围推行,时间也许就在最近三个月。

三方利益博弈

资源税改革之所以几度搁浅,主要是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的利益分配。

资源税税负提高后,一些资源大省的收入增加,而净买入资源的省份负担会加重。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关系民生的资源,价格上升必然带来生活负担加重。政府需要相应提高救济和福利标准,财政支出压力随之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分析人士称,此次资源税改革不会触及收入归属问题,仍将保持原有格局,以避免地方政府的抵触,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目前对地方政府资源税增收部分并无使用规定。

除政府间的利益羁绊,相关企业作为利益方,对资源税改革方案的博弈无从见怪。以国内原油价格每吨4000元计算,按5%的税率征收,原油资源税每吨税额将达200元。根据现行资源税率,新疆地区从量计征的原油资源税为每吨30元,天然气资源税为每千立方米9元。对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国内石油企业来说,会因此增加约170亿元和57亿元的成本。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近日公开呼吁通过提高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来减轻税费负担。

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本是稀疏平常的事,但中石油、中石化作为两大垄断性国企巨头,在直面资源税改革时却表现出极强的两面性:一方面,作为国有资源类企业除得到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外,享受近乎独占的垄断经营权;而另一方面,在资源税改革出台的风头上,打着与市场接轨的旗号,抬高成品油价格。

在国际上,原油价格完全市场化,而国内原油和成品油属于垄断经营,成品油定价是政府管制和指导下的“半官半市场化”。中国在资源类领域存在的垄断体制、市场禁入门槛,不仅造成了中国老百姓在某些领域承担着更高的价格,还会在有风吹草动之时面临停止供应的威胁。这已让公众开始质疑垄断型国企在维护经济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保障能力。

资源及相关商品价格承载了政府公共政策的目标,目前尚不完全由供需决定的市场化定价,政府管制和干预无处不在,资源商品价格不能按经济规律在商品间顺畅传导。尽管中国政府将“为资源环境税费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但伴随着资源税改革而来的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仍需谨慎。

社保扩面情况 篇4

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人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二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新目标体系之中。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又将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认真思考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日益高涨的民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下,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系统、适度、公平、有效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等问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人大会议精神的最具体表现。由此看出,社会保险费扩面是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和制度的需要,是社会保险的发展方向。从基层征收局的实际看,社会保险费扩面的主要对象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近期,笔者对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社保费扩面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就扩面推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想法。

一、当前社保费扩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会保险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追求生产(营业)成本最小化,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法人对社保费认识不足,主观不愿为员工入保。出于降低经营成本考虑,大多个体、私营企业老板根本不愿为员工买社保。县里个体、私营企业较多,他们大多个体员工都没有入社保为由,不愿为这里的员工入社保。且抵阻情绪很大,明确表示,别的地方没搞这里也无法搞。有许多个体、私营企业,老板认为给员工的工资就包含了一切费用,要入保就从员工工资中扣。而扣员工工资,员工也不愿入保了。

(2)员工追求眼前既得利益,关心的是当前生活,顾不上考虑将来生活,不想缴纳社会保险费。

低工资群体不愿参保。以餐饮服务业为例,员工工资不高,大多都在800元左右,多数来自农村,吃的都是青春饭。他们认为自己还年轻,参不参加社会保险无所谓,对参加社会保险根本没有一点认识。要入保,老板不愿承担;从员工工资中扣,员工大多都是临时思想不愿入。不愿舍弃既得利益,缴保险,干脆声明,自己不参保。

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的积极性也不高。他(她)们一怕参保后受到制约,二怕缴保险的钱将来带不走,即使能带走也只能带自己缴纳的部分。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大多要求老板增加工资,一般不提缴纳社会保险的要求。

(二)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由于征管户数日益增多、征管质量的提高,现有的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同时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工作效率的问题,造成对参保单位、职工人数

和工资水平的核定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对收费率难以及时确定,造成即使单位有参保热情,经办机构却无法及时给予其参保权利的情况出现。而地税部门作为征收部门就无法对其征收社保费。另外,这些社保经办机构承担了社会保险的全部的基础性和事务性工作,除了征收由地税来管以外,前期的社保登记、企业及个人账户的建立、缴费申报的审核以及后期的缴费情况的汇总、记账和稽核,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这些社保经办机构要么有心无力,要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无法对扩大征缴面工作做到全力的支持。

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不能保障社保费征缴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征缴范围不明确,征缴的法律依据不充分。按照国务院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规定的城镇企业仅仅是县城、建制镇规划区范围,还是包括建制镇辖区内所有的企业,这个范围至今仍不明确。

(二)政策规定各地不一致,参保人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使部分已参保人对劳动社保失去信心。灵活的劳动用工制度,提供了广泛的劳动力市场,但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征缴基数的确定都是统筹区域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工资水平确

定,地区间的不平衡现象严重,参保人员只能在当工作地参保,跨区域异动后,社保关系转不出,就是个人部分能够转出,对方也不能受,参保还得重来。现行的社保政策不能为已参保人员提供持续完整的服务,因此,相当多的缴费人以合法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为由而不参保。

(三)处罚措施不力,强制执行难以到位。《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26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毫无疑问,这一规定是为了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当要求执法部门对欠缴费用的业主进行强制执行时,往往得不到积极、主动的协助。由于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统一的法律对社保进行规范,现有法规法律约束力不强。所以社保部门对部分企业不愿参保或长期拖欠社会保险费、漠视职工基本社会保障权利的行为,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四、征管体制不顺,地税社保费征收任务压力较大。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协调存在问题,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模式缺乏效率。政府对税务机关的考核,只有一个就是征收任务,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少数企业核实征缴基数时片面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核实的数额不准确,企业不能接受,又不得不重新核定,影响了正常的征收工作。

二、解决社保费扩面中的问题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企业与职工的参保意识。

社会保险费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不能只看到本单位的眼前利益,而不看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引导他们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保险费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险意识。

广泛宣传,加强监督。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律意识。各级工商联和个体协会要向民营企业及个体从业人员进行扩面工作宣传,促使其尽早参加社会保险。对拒不参保的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予以公开曝光。

(二)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保险立法 应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明确征收范围,统一缴费标准,实行全国统筹。在此基础上再实行社保费改税。《社会保险法》尽早出台,将有助于从法律角度促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使社保费征收工作有法可依,使各级领导真正重视社保,使广大职工交得放心,有效地理顺参保难、缴费难的问题。

(三)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社会保险费征缴费工作人员要从执法管理的角色转变为执法管理和服务双重角色上来,把纳税服务作为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不要过分强调职业自豪感,不要摆官老爷作风,应把纳税人作为自己的“上帝”,真正树立法律意义上的平

等意识,强化“维护纳税人的权利和提高积极遵从度”的意识,同时开展纳税服务,应以税法为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税后的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如准确及时为缴费人登记个人缴费手册,要提供周到的政策咨询,帮助缴费人解决疑难问题,解决参保人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纳税人,有效利用现代化网络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实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减少工作环节,降低税收成本

(四)加大检查查处力度

建议由政府牵头,县人民法院、劳动保障部门、地税局实行协调联动,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社保费征收工作有序开展。劳动仲裁、劳动合同鉴定等部门在工作中,要求各类企业在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必须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手续。劳动保障部门同地税局一起,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辖区内所有用工单位进行地毯式执法检查,要求未参保企业依法限期参保。对长期拖欠或拒不缴纳的,依法进行处罚,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五)健全社会保险制约机制。规定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将规范企业行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作为扩大征缴面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设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户,监督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登记的监督检查,负责社会保

险登记核定的相关部门的监察机构应定期对社会保险登记情况进行监察。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还可以会同统计部门,按照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参保范围对参保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保证实际参保人数与应参保人数的统一。另外,《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规定对参保单位要每年进行一次年检。为了保证年检质量,对于所有应参保单位要进行逐一检查。当发现没有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的单位时,除了按照条例的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行政措施加以限制,强令其参保。如税务机关不供发票等。对于新设立的经济单位,可以要求工商部门配合,让其要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后才能到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等。同时,地税机关在进行纳税评估时,可以将缴费情况也作为一项评估参数,促使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而有更高的参保热情。

(六)改革、完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突破难点。

改革社保费征缴办法:新的征缴办法运作是:参保单位按工资总额和规定的费率计算,直接向地税社保费征收部门申报,一并交纳。个人应交的社保费由现时所在单位从个人工资中扣回;参保具体人员由缴费单位按在岗人数确定,并作明细申报以便个人帐户分录,对其中部分未参保的人员由单位在缴费的同时向社保部门补办参保手续。这既解决了现行“扩面难”的问题,使每个参加工作的人都纳入社会保障,又解决了因工作流动而中断交费的原参保人员恢复缴费,可提高征缴率,压缩欠费,增加社保基金收入;在参保人的管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情况汇报 篇5

汇报提纲

各位领导:

根据全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关于《依

法做好2011年度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区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高度重视,由区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专班,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为契机,以扩大城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为重点,按照“应保尽保、人人参保”的要求,做好我区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现将我区2011年度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1-9月社保扩面征缴完成情况

1-9月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36人,完成年计划的105.44%、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606人,完成年计划的99.7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30人,完成年计划的98.91%。失业保险费征缴319.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1.20%。

二、开展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险扩

面征缴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地税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我区扩面征缴工作目标的完成,同时还投入经费8万元,用于奖励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完成较好的街办、社区及用于扩面宣传、监察等方面费用。

二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为了完成今年的社保扩面目标,我区召开了全区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会议,分解与落实目标。及时将扩面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街道、江北管理区,在各街道办事处与江北管理区分别成立了社保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及督查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分级管理。工作小组经常召开例会,对各阶段社保扩面征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对所遇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对策与办法以确保将社保扩面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宣传与监察工作。为使各用人单位与居民对新

颁布实施的“一法一条例”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我们组织人员到社区及居民中宣传《社会保险法》与《工伤保险条例》,并确保对辖区居民与用人单位做到“四个一”。先后向市民发放一法一条例等宣传册计400余册。同时要求各街道与社区均悬挂宣传横幅,对《社会保险法》与《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进行宣传,通过上述举措,使用人单位与居民对《社会保险法》

与《工伤保险条例》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用人单位自查工作,对612家用人单位发放了《黄石市2011年度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自查表》”与《社会保险参保告知书》现已收回《自查表》与《告知书》483家。共调查职工15049人,14549人已参保,未参保人数2667人。其中今年新参保人数731人。还为167位“家属工”、“五七工”办理了进入社保申报手续,同时分别建立台账与档案以备核查。与此同时我们还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等专项检查活动,纠正和查处了某些企业违反《社会保险法》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参保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如中百仓储、新百百货、大金新百等,对其好的经验我们均进行了总结与推广。

四是排查摸底,落实工作责任。为了不留盲点,我局干

部深入社区,实行包片包社区制度,充分发挥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作用,采取走街入户,进厂进店、分片包干、逐户上门,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的办法,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对未参保单位、未参保人员进行督促,限期整改,争取应保尽保。同时要求各社区将各类报表装订成册并将数据输入电脑

存档。

五是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员与本社区用人单位联络机制。社区劳动保障员分别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互通机制,对各用人单位人员参保情况及时掌握与了解。

三、存在问题

在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服务性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给参保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二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参保工作态度消极,以种种理由不愿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如凯旋门茶楼、二湖一川餐馆,等单位。三是一些职工对参保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参保要求不积极。甚至自已不愿参保。所有这些都给我区的扩面工作带来了难度。

社保政策落实情况 篇6

一、社保基金征缴发放任务圆满完成,覆盖面显著扩大

近几年来,按照“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的有关政策要求,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险种较全、保障有力、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讲,一是基金征缴连年大幅度增长。企业养老保障金2004年完成800万元,2005年2100万元,2006年1700万元,2007年上半年105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障金2004年完成833万元,2005年2496万元,2006年3729万元,2007上半年310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金2004年完成53万元,2005年81万元,2006年66万元,2007上半年35万元。医疗保险金2004年完成476万元,2005年842万元,2006年902万元,2007年上半年511.5万元;失业保险金2004年达到73.5万元,2005年120万元,2006年181万元,2007年上半年104万元,工伤保险金2004年完成28万元,2005年360万元,2006年300万元,2007年上半年251万元;二是基金发放足额到位。我县三年累计为2066名企业离退人员发放养老金7071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2862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965万元;为181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76.8万元;为1706名住院患者支付医疗保险金1297万元;为59名农村退休人员发放退休金1.83万元;为313名伤残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436万元。三是社会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据统计,截止今年6月份,全县共有6531人参加了企业养老保险;8310人参加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200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5312人参加了医疗保险;825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12000人参加了工伤保险。

二、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我们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方位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县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实体达到5家,并全部由市劳动保障局颁发了《职业培训许可证》,成为劳动保障定点培训单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培训,截止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种培训班70余期,培训人数达15000余人,走在了全市前列;煤炭行业全员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由2004年培训的780人递增到2006年的3500人,技术工种从业人员有1000余人通过考核、鉴定,并取到了《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期创业人员培训班,在全市开创了先河。二是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我们全方位加强了《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管理,确保每个下岗职工都能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截止目前,已为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800人,并全部进行了年检。累计向上级争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专项转移资金500万元,为120名下岗职工解决小额贷款60万元,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我们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劳务输出培训网络,积极与劳务人员和用工单位加强联络,跟踪服务。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术型转变,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翼城输出的品牌,实现了劳务输出的新突破。截止目前,我县已在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10个,成功输出务工人员3万余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5万余人次,2005年12月市政府在我县召开了劳务输出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我县取得的成绩,推广了我县的经验。

三、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妥善安置企业职工

我们把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作为抓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一企一策,稳步推进,使职工安置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有效化解了各项

社会矛盾。截止目前,已对全县44家国有改制企业的4500余名正式职工和农民工解除了劳动关系,发放了经济补偿金,对3650人接续了养老保险,对750名退休职工在暂执行原规定300元工资的基础上理顺了养老金关系,对2066名退休职工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提高了养老金待遇;对集体企业的1600余名退休职工纳入了低保范围,群众反响良好,职工情绪稳定。

四、社会救助力度稳步增强,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城乡社会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乡大病医疗等救助工作,在工作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外监管,确保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市、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到位,运行平稳,发放到人。到2007年8月底,城乡救助人数达31298人,其中:城市低保10246人,月发放金额16万元;五保供养对象350人;城乡大病救助341人,救助资金224万元(其中07年1—8月份211人,142.6万元);灾民临时救济人数15000人。今年共下拨各乡镇救灾粮10万斤,救灾款12万元,棉被600条,棉衣500套,大衣300件。

总之,近几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社会保障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进步,有力地起到了社会保障“稳定器”、经济运行“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作用。但与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相比,我县的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差距。一是全社会对社会保障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还存在用人单位只管用工不管社保、职工个人无参保意识、部分单位缴纳统筹基金不积极的问题,致使社保基金征缴比较困难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二是“4050”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愿望强烈,但因收入十分有限,家庭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存在无力交纳社会保险费的问题;三是由于县级可用财力有限,造成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和城镇低保配套资金相对短缺;四是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对弱势群体救助的范围还比较窄,还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积不广、不规范用工、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这些差距和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力度,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

社保扩面情况 篇7

一、推行“温暖于心,便捷于行”的服务理念,紧扣四个维度,实施存款增户扩面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关联度。积极搭建银医通、公共财政服务、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合作平台,包揽全县所有政府性惠农资金的收缴和发放代理工作,目前代理人数超10万人、占全部人口近三分之一,代理公共事业收费户数达3 5万户、市场占有率超70%,发放社保卡27.8万张、市场份额达93%。

二是着力提升体验度。线上线下两手推,强化渠道建设,提升居民办理金融业务的便捷性和体验度,努力打造具有农信特色的网络服务体系。以市民卡为载体,以小额支付环境建设为手段,结合客户“医、食、住、行”等需求,与社保局、人民医院、市民卡公司、公交公司、超市、洗车、电影院等合作,加强行业应用,提高贷款让利,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反馈的消费场所,打造“社区一卡通”。

三是着力增强美誉度。以慈善分会和团委等组织为平台,每年拿出年利润1.5%,开展扶贫帮困和“送金融知识下乡进校园”等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用诚实信用、诚心服务,铸就“成就百姓幸福的惠民银行”的农信品牌。

四是着力维护忠诚度。通过利率定价、综合理财、积分兑换、刷卡活动等组合,满足不同阶层客户的金融需求,努力提高客户价值反馈。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开展分层营销,通过情感联系和关系型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培养核心客户。

二、推行“助力成长,丰泰一方”的信贷理念,抓好内外配套,实施贷款增户扩面工作

一是对外,简手续、降门槛,以优质服务助力客户成长。该社感同身受客户体验,站在客户角度,主动承担风险,通过不断完善业务流程,简化办贷手续,在信贷文本、信息采集、信用评定、授信、审批、放款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了最简单的信贷服务体验,打响了泰顺农信“方便、快捷”的“个贷”品牌。坚持“小额、流动、分散、本土化、实体化”的信贷原则,内育客户,外拓资源,力推小额贷款卡和信用贷款,30万元以内的贷款基本使用小额贷款卡,10万以下主推信用贷款,有效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全力支持泰顺人在本土创业,支持泰顺产品与营销模式输出,极大地拓展了以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青年大学生创业者为主要客户群的微贷市场。目前,该社个人贷款户均余额仅7.8万元,为全省最低。小额贷款卡贷款户数占比达到83%。与其它银行的典当行性质不同,该社贷款抵押率不足3%,在个人贷款中信用和保证贷款占比达97%以上,户数占99%以上,真正体现了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

华池县社保基金整改落实情况 篇8

市社保局:

2011年上半年,我县社保基金征缴进展缓慢,未按进度完成任务。其中,养老保险征缴欠缴205万元,失业保险征缴欠缴78万元,生育保险征缴欠缴2万元。鉴于以上情况,我县人事劳动保障局专门召开由县社保中心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后,由县人事劳动保障局牵头,社保中心参加,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纠改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金征缴情况

2011年全年完成基金征缴3512万元,超额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征缴任务。其中:

1、养老保险基金征缴1485.3万元,占任务1450万元的102.4%;基金发放765万元。

2、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54.68万元,占任务240万元的106.1%;基金发放4.2万元。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1684.1万元,占任务1555万元的108.3 %;住院药费报销343万元,个人账户划转689万元,大病互助住院报销28万元。

4、工伤保险基金征缴42.8万元,占任务30万元的142.7%;

5、生育保险基金征缴24.34万元,占任务23万元的105.8%;基金发放12万元。

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征缴21万元。

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758万元,基金发放179万元。

二、整改措施

一是健全制度,周密部署。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对基金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安排,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内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社保基金支付工作程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各项基金实行统一管理,按险种分类建帐、分帐核算、自求平衡,不相互挤占和调剂,做到社保基金专款专用。并要求全体职工人人懂政策,个个通业务,成立了稽核小组、财务公开小组。定期对基金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定时稽核,季度公开,年度委托审计机关审计的制度,做到分工到组,责任到人,科学安排,合理得当。

二是严格把关、规范操作。我们严格按照《甘肃省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甘肃省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实施办法》和《甘肃省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暂行规定》,实行统一核定、统一基数、统一缴费比例,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一律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基数进行核定,最低不得低于上年全省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不得高于300%。工资总额一律实行由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构成;职工退休严格按新办法执行,实行社保中心核定,人事劳动保障局审批的办法,退休条件达不到的一律不予接受;在此同时,我们对当年供养的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资格认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既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生活的基本需求,又保证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杜绝了虚报冒领和基金的流失。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2008至2010年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一次性纳入参保,基金征缴数额较大,2011年度市上下达基金征缴目标任务过大,无法完成。

二是下岗职工缴费基数过高,大部分下岗职工无力承担,导致参保人数新增过慢,基金征缴受到影响。

三是2010年基金压库全部上缴,2011年度的基金任务无压库基金顶替,任务完成困难。

四、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是加强社保基金稽核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基金自查制度,实行基金收支日核对工作,保证社保基金的收缴与发放,做到日清日结,财务、业务、微机三个环节互相监督,三方数字核对一致方可入帐,确保基金收缴金额准确无误,不定期对社会保险基金收付情况进行自查,确保社保基金良性运转。

二是做好社保基金的资格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的基础资料的采集工作。组织人员对供给的离退休人员(遗属)、失业人员进行原始资料采集,从根本上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防止社保基金的流失,推动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三是加强“金保工程”建设,实行“五险”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和资料的科学管理,使得我县社保工作步入正规化、科学化、合理化的轨道。

达州中支社保合署办公情况汇报 篇9

分公司领导:

达州中支自2010年承办达州市全市统筹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业务以来,2010年承担全市20余万人医疗保障,风险保额达300亿元。随着达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扩面征保,未来将有70余万人的参保量。下面就达州中支社保部合署办公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合署办公基本现状

1、合署办公区域与人员配备情况

我市共有市、县(区)医保经办机构8个,除中支社保补充6名管理及业务人员外,其余配备到合署办公窗口,常驻医保局办公。

2、合署办公人员承担的工作职责

目前,各医保局合署办公人员均已承担了与城镇居民补充医疗有关的各项工作。各局医保办理大厅均设有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专属窗口,主要承担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以及收集数据、收缴保费,工作上合署办公人员直接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同时,联合医保局对住院患者,特别是大病、外伤等情况对医院进行巡查,防止各种违规医疗行为的发生。配合医保局下乡镇、社区、学校进行医保宣传动员,促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扩面、征收。经过我部长期培训,部分案件较多的地区合署办公人员还进行现场案件审核,快捷服务。

3、目前合署办公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

我市城镇居民保险是起步初期,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全市医保系统人力原来就不足,现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更是雪上加霜,而我司合署办公人员就成为了现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服务的主要力量。因为,合署办公人员不仅承担补险业务经办,还要为基本保险这块业务做大量经办工作,其工作量十分大。各地医保局合署办公人员均是长期加班,特别是公司扫瞄仪等设备无法正常扫传案件,许多案件还需手工操作。另外医保局对我司的服务质量、经办效率要求又不断加码,也带给合署办公人员很大压力。

二、合署办公发挥的作用

1、我司已在各县(市、区)医保局建立了合署办公窗口,通过政府平台直接服务于广大群众,对公司的品牌形象、社会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通过合署办公在第一时间能够了解至群众的意见与反应,利于公司做出决策,采取应对措策。

2、合署办公使公司完全融入到政府的医保系统内,及时掌握医保系统对我司运营情况的满意度,并且能发现与医保局内部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及时化解,将一些影响关系的矛盾处理在荫芽状态。

3、通过风险管控,借用医保局的力量对医院的违规医疗行为做监督,起到对案件受理把关,杜绝人情案件、堵塞漏洞等方面关键作用,降低理赔成本。

4、配合医保局做参保征缴工作,能及时将保费收缴入库。并且可准确及时掌握参保缴费相关数据,防止相关不利问题出现。

三、合署办公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人群陡增,工作面宽量大。

根据达州市人民政府以2011年1号函发人社局《关于关于同意2011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缴费标准的批复》,自今年起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将实行合并收费,由此,我司服务人群将最低增加一倍,由去年的20万人增加到40万人,按现有人员配备服务比将达到1:16000,随着参保面的逐年扩增,最终将在3-5年内达成全市全覆盖,即78万人。届时我司人员配备比将达1:30000,工作压力与工作量也随之成倍增加。

2、合署办公人员稳定性较差

医保服务是较为特殊的服务项目,要求的专业性相对较高。我司现有合署办公人员均为医学专业毕业人才,但目前的工资待遇无法满足水平能力较好的人才长留公司,因此,合署办公的人员出现稳定性比较差,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随之出现经常性波动。

3、合署办公设备较落后

目前我司合署办公因为扫瞄仪等设备质量不高,无法满足资料传送的需要,常采取人力或快递传送,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4、理赔时效与同业相比差距大

我司运营一年多来,理赔时效一直让医保系统与群众十分不满。根据今年的理赔时效统计,从合署办公点收案件到传送至我中支社保部平均需两天时间,社保部审核、复审及录进理赔系统平均又为2天,分公司、总公司审核平均时间达15天。按公司理赔规定凡在1000元以下的分公司审核,从上传至结案3天内可完成,而1000元以上,特别是上万元案件传至总公司审核时间最长达40多天,例如有5月23日上传社保案件至今未结,其审核时间已达31天。截止目前我司社保案件已有149件上传案件未结,在参保群众与政府内均直接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四、合署办公的几点建议

根据今年社保工作实际情况,将出现服务对象和服务工作两个方面的增长,一是参保人员陡增,服务量与去年相比也相应成倍增加。二是我市相关城镇居民基本、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在下半年又将做出调整,调整后将比去年在同承保人数下案件量增长300%。在此形势下,我司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合署办公人员配备,调配高性能配备,优化理赔流程提高时效,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1、建议为达州中支社保部增加25名合署办公人员编制,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为在合署办公人员身上充分体现出公司的管理及专业化水平,应对人员配备上应作相关定性定量的素质要求,同时,提高工资水平(现合署办公人员税前工资1400元,实领1000左右,远低于达州职工人平工资,且均为工作一年以上的老员工)。

2、建议总公司向分公司下放审核权限,凡社保案件赔付额在15000元(含15000元)以下的可由分公司理赔结案。

3、配备扫描打印效果比较好,持续使用时间长的设备。

达州市中心支公司

上一篇:口译习语谚语下一篇:一年的工作结束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