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推荐10篇)

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 篇1

今天,天气晴朗,微风抚面,我一边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边哼着歌。恩?我的坐脚怎么空了?啊!我踩到没盖井盖的井里啦!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想象我会摔个浑身碎骨,七零八落,五马分尸……突然,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将我的脚托了起来――原来,修下水道的工人刚好要出来……不对!我踩在叔叔的头上了!我急忙溜走,怀疑这一定是巧合,在0.00001秒内,竟然有人把我的脚托起来了?不管了,上学去吧!

到了学校门口,我一看表,呀!刚才耽误了时间,已经迟到了5分钟了!要知道我们老师的“口水课”可是没完没了的,再加上她的“河东狮吼”……我撒腿向班级跑去。恩?老师还没来?不对啊!她一向都是很准时的!我放开大步,走到我的`座位上。我刚拿起语文书,上课铃刚好响了,语文老师也踏着铃声走了进来。“奇怪!今天的运气怎么那么好?”我自言自语着。

可是,最让我担心的是数学成绩了。我记得,昨天数学考试时,我发现最后一大题做错了,可还没来得及改正,下课铃就响了。无奈,我只得交考卷了。最后一大题15分呢!我可是班里的优等生,这下,我可惨了!可谁知――

“昨天的数学考试,大家都考得非常差……”我的心凉了半截,“只有××同学考了满分……”咦?我明明记得我最后一大题错了啊!应该是85分才对呀!考卷分下来了,我一看,没错!是100分!最后一题……什么时候答案变成对的啦?“啊呵!我今天的运气不错嘛……”我在心里欢呼着!

科学课上,我又开始搞小动作了:我把修正纸贴在前座衣服的四面八方,上面还写着“××公主今天拉肚子”“××公主今天新婚大喜”“……”其实那同学是男生!没办法,谁叫科学老师讲课那么无聊呢!再看:前座象阿Q在抓虱子一样。我和同桌在下面笑翻了,科学老师只能看着前座在课堂上公然脱衣服……于是,严厉的科学老师把前座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尽管他知道是我搞的鬼,但没怪罪于我。我从没这么好运过,犯了错还有人给我当垫背的。

回到家里,我跟妈妈一说,妈妈竟然还说我做得对,很好……

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 篇2

一、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深层原因

如果从表面现象上寻找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 那么看到的往往是学生不愿意写、不会写和没东西可写。这些表面现象导致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浮于表面。例如学生不愿写, 教师就在课堂上布置明确的任务, “逼”学生写。又如学生不会写, 教师就用多种范文让学生“读”和“背”, 然后将其中的好词佳句抄下来, 以便日后写作文时直接选用。还如学生没东西可写, 教师就让学生看作文精选之类的书籍, 让学生知道别人是怎么写的, 然后模仿。凡此种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几乎已成为“必杀技”。

结果怎样呢?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至少学生的词汇丰富了一些, 写作内容充实了一些。但这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消极的。他们会认为, 作文就是机械积累和抄袭的过程。另外, 这样的心理状态与小学作文教学会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深层原因在于写作意愿不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而写作文需要较长时间, 并且整篇作文都需要小学生独立构思, 因此小学生的写作意愿不强是正常现象。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在于写作技能不足, 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技能。为什么小学语文在低年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写话, 而到了中高年段后才提出写作文呢?就是因为在低年段, 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 因此只能先培养他们基本的写作技能, 到了中高年段后再逐步提高。至于没东西可写的问题, 则是因为小学生写作视域比较狭窄, 没有相应的内容出现在他们的思维中。因此, 丰富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就成为有效策略。

二、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有效策略

1. 创设恰当情境,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意愿

虽然小学生缺少写作意愿, 但他们乐于言说, 而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让学生将要说的话写出来。因此, 激发学生写作意愿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学生的“说”与“写”之间寻找一条有益的路径。例如写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作文, 可先让学生想想与老师相处时有哪些有趣的事、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有了这样的具体内容, 学生的写作意愿才能产生。

2. 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使小学生具备写作技能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强, 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能, 就让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 往往收效甚佳。例如在阅读《亲近母语》一课时, 除了好词佳句之外, 还存在较多题材相似、结构相近的内容, 如果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让学生感悟, 那么学生往往会在内心生成一些想法, 这就是他们将来写作的重要材料。

3. 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 为充实写作内容服务

小学作文强调“以我笔写我心”。“我心”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 在我看来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因为这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畅谈与交流自己的生活感受;二是通过一些活动提取学生的生活元素, 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亲人。

小学四年级写清明节的作文 篇3

找不到自己,我很想看到自己。看到是一种幸福,看不到是一种痛苦。于是我真的怀念那段记忆,一段与之外公(姥爷)和外婆(姥姥)的幸福生活。幸福以“我”起头,这个人称我喜欢,也很奇妙;它让我更加真实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人格的确定。在那段记忆里,“我”并非个体。

我所祭奠的只是外公外婆,那个“我”也是不代表任何人的,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罢了。

回忆起我的外公外婆,手中却迟迟不知从何动笔。或许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矛盾,这个矛盾始终不能像鲜艳的白菊那样美丽绽放,却更像是自己在一直寻找的一个过程。我的思维,我的灵魂似乎渐渐在繁华都市中给磨平了,甚至失去了记忆。记忆的隧道里似乎黑暗更多一些。

回忆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来的时候,哪怕是在久远我都会想起。但是,回忆又不能仅仅依靠灵感,在慢慢靠近某种光亮的时候,其实“爬行”也不见得是一种愚蠢的回忆方式。我可能就是在这种爬行中,来慢慢内心摆渡自己。我看到了那段回忆,那段幸福。

回忆注定是一种幻觉。在回忆之后,内心又有某种恐惧,这种恐惧与生俱来,但很快又空洞消失。像空的酒杯等待注满全新的红酒一样。我内心的恐慌也只是瞬间一刻,随即消失。所以我还是认真的想起那段记忆,这可能就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但是对我却影响一生。

提起外公外婆的故事,其实我永远都回忆不完的,甚至这辈子我也无法回忆完。只要喜欢,的确,在那个年代,天与地,人与事。看似简单枯燥但却意味深长,催人泪下。我知道,每当我在祭奠外公外婆的时候,自会承受想往那段幸福的痛苦。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我爱我的外公外婆,我对他们的追思与缅怀是我一生的不变。在此跪拜二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天国一路走好。

清明节_小学写事作文500字 篇4

清明节这天,我们来到村后的小丘陵上,进行祭祖活动。一到墓地前,刹那间,我就感到心里沉重起来。爷爷带着我们来到老太爷的墓碑前,开始祭祖。

我望着高高垒起的土堆,顿时觉得倍感亲切。我虽然没见过这位先人,却仍然感觉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有一种密不可分的感觉。

墓前的杂草和我齐腰高,一看就有一段时间没人清理了。我们拿来铲子,一边清除杂草,一边培上新土。一切大告成功后,我从旁边柳树上折下一条嫩柳,插上去,希望它能勃勃生长。

爷爷说:“别让老太也饿着了,放点贡品过去吧。”说着,从包里拿出贡品:苹果,酥饼,小蛋糕……全是老太爷爱吃的。我接了过来,双手奉上,以表示尊敬。“老太爷呀,平时喜欢喝酒。他现在走了,也要给他送点吧。”奶奶说,然后拿出一瓶新开的白酒,倒入墓前的碗里,全部洒在墓前的土地上。

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 篇5

魏智渊

我们会有一种自然的印象,那些写作水平高的孩子,都是喜欢阅读的孩子。反过来,喜欢阅读的孩子,写作水平一般也差不了。但是,确实有些家长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读了许多书(甚至非常多),为什么作文却写不好,甚至会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

通常,在小学阶段,尤其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孩子的阅读数量似乎与写作水平不成比例。个别孩子,到了中学,写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么,原因究竟在哪里?

遇到这种情况,缺乏经验的老师通常会指出,您的孩子读书很多,但是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加强的办法,当然是增加写作的数量。例如,更多地写作文,或要求孩子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老师和家长会认为,孩子多练习写作,多模仿别人的写作,那么,久之,熟能生巧,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提升了。甚至,许多家长会送孩子去作文辅导班,孰不知,绝大部分的作文辅导班,往往是摧毁孩子写作能力的地方。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过程不甚了了,我们关于孩子的学习模型,是一种机械的,积少成多的线性发展模型。这种模型将学习简单地看成一个不断堆砌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仿佛堆砌到一定程度,一个丰富而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就形成了。这种观念,已经在校园里造成了无数问题,也是语文学习,乃至于所有学习少慢差费的重要认知根源。

真实的发展,比这要复杂得多,充满了非线性的断裂乃至于跃迁。即在学习领域,孩子从一个水平跃升到另一个水平,常常是经历了漫长的准备,然后在某一刻突然完成的。

那么,对写作而言,漫长的准备是什么?

可以说,孩子的全部有意义的生活,都是写作的漫长的准备。但在学校生活环境中,阅读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这里的阅读,主要的和首先的是指海量阅读。

阅读量太少,对写作根本不起作用。有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读书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质量,在于把一本书反复读精透。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只有在自动化阅读完成(四年级)以后才是正确的,而且这个所谓的“正确”,其实还要加许多限制条件,作出许多必要的说明。

缺乏足够数量时,仅仅面对有限的阅读材料,无论孩子如何精读,老师带着孩子如何咀嚼文本,孩子都无法真正地习得阅读能力。万一习得了什么,那只是机械地模仿例文而形成的僵化的作文模型。

为什么缺乏足够数量,孩子是无法习得写作能力呢?因为写作过程同时包含了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而决定性的部分,是无意识过程,即孩子对于话题、主题的丰富理解,以及对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语法、文体风格、词语运用等)的敏感,而这种敏感的形成,有赖于海量阅读。就好像任何一个专家的形成,有赖于在相关领域里接触和解决大量问题一样。敏感性的本质,是穿透无数的异质情境后,对相应的原则、规范的活的领会。而孩子对词语的领会,对篇章结构的领会,也自然而然地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形成的能力,是潜在的、默会的、直觉的、自然的、本能的。

如果缺乏足够数量的阅读,又进行大量的加工,或写作上的强化训练,结果会是什么呢?

结果是,孩子无东西可写。无东西可写,不是真的没有东西可写,而是缺乏对丰富的生活的敏感性,海量阅读原本是训练这种敏感性的最好的方式。

另一个结果,是孩子在被迫写作的情况下,会形成僵化的写作套路,从而损害写作能力,甚至损害思维和大脑本身。就像一架缺乏谷物的机器,在近乎空转地加工极少数的谷子,最终机器本身受到了损伤,甚至永久性地丧失了深度加工能力。

许多作文教学就是这样的,作文辅导班尤甚。他们训练孩子的作文,实际就是把孩子的思维,装入有限的几种模式中去。包括词语的运用,也被训练得非常僵化,“好词好句”的思维方式,就是这种训练的结果。最终,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貌似能写出中规中矩的作文,但是缺乏深刻的思维和生动的语言。而一旦这种写作持续下去,孩子将丧失或彻底丧失生动地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僵化的写作,反过来会塑造孩子的思维。这是一种可怕的格式化或体制化,是对孩子敏感的脆弱的大脑的严重伤害。

这种伤害更严重的后果,是会损害孩子的自尊,使得写作成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而不是一种享受。如果说孩子在写作中有成就感的话,那么往往来自外在的评价:老师或家长的表扬,或作文分数,而非写作本身带来的愉悦。

老师和家长的短视或急功近利,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很容易被忽略。

海量阅读使得丰富的语言文字,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组织方式在大脑中不断地场景化,刺激了大脑相应神经元的无限生长。这种丰富性,仿佛是在语言中不断地建立联结或修筑高速公路。

然而,高速公路的修筑,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先修筑无数的局部地区,然后再将无数的地区公路联结起来,直到有一天联结成一个整体。从出生开始,孩子就不断地在建立这种联结,因为这种联结首先是主题的、情感的、逻辑的,而后是语言的。到孩子开始写字后,又是文字的。这种联结,在小学低中段是一个高峰,尤其是在三四年级,当孩子通过了一二年级的学习,掌握了相当的可运用的文字后,需要海量阅读,将全部的高速公路相互打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公路网络。这样,当孩子要表达思想或感情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重重阻碍。

未来,孩子的任务,是穿越高速公路去各种知识的景点去旅游,但在旅游之前,孩子先得修筑道路,这道路,实际上指的就是基础的学习能力。基础的学习能力,核心的就是读写算的能力,在其中,阅读能力是居首要地位的,其次就是写作能力和基础的计算能力。

显然,如果公路的修建没有初具模型,孩子就很难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并不代表阅读没有意义,而只是说,阅读的数量,还不足以使孩子流畅地表达。孩子必须继续阅读,继续修路并建立联结,直到某一刻(或某一个时期),孩子突然间发现,自己的表达力提升了,而且不是一点一点地提升,是整体地提升了。

这一个转变时刻的到来,说明孩子迎来了写作自动化时期。

什么叫写作自动化?

先说说阅读自动化。当孩子结结巴巴地读一本中等难度童书的时候,说明孩子没有完成阅读自动化,不能摆脱语言的障碍,直接地穿越文字去领会意义,去感受文字所欲表达的喜怒哀乐。

阅读自动化的本质,就是一种速度训练。就像练习打字一样,必须练习到根本不必考虑怎么打字,就能自由地表达思想,这就说明完成了阅读自动化。如果总在想怎么打字,思想就会受阻,许多孩子学习落后(远不止语文),根本原因就是自动化阅读的水平不够导致了理解力障碍,甚至根本没有完成自动化。在没有完成自动化阅读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一味地填鸭或补课,自然孩子就越学越辛苦了。

同样,写作自动化的含义,就是孩子能够“我手写我心”,自由地表达思想,而不必过分地受到表达本身的限制。如果写作自动化没能完成,孩子自然会出现书写上的“结巴”现象。

而写作自动化,必然是以阅读自动化完成为前提的。没有阅读自动化,根本不可能有写作自动化。通常而言,写作自动化,会滞后于阅读自动化一年左右。假如孩子通过海量阅读,在四年级末完成了阅读自动化,那么在合宜的教学(甚至未必需要教学而能自然完成)下,孩子将在五年级末完成写作自动化。

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能够培养出大批写作水平高的孩子,这就是其中的基础之一。

所以,在阅读自动化完成之前,孩子不喜欢写作,或阅读的成果不能在写作上体现出来,是非常正常的。

在这一时期,拔苗助长是非常有害的。

例如,盲目地(而不是适量地)加大孩子的作文训练量,会导致孩子严重受挫甚至厌恶写作。而如果频繁地让孩子写读后感,那么不只是摧毁写作,同时也在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

想想看,孩子本应该贪婪地阅读,结果家长和老师却逼孩子把阅读的时间拿来训练作文,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如果这时候再让孩子去模仿所谓的范文,那么后果会非常严重。

实际上,老师,尤其是家长的焦虑,往往是因为心存恐惧,总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忽视了,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以前,孩子主要是在习得基础的学习能力。如果这时候不重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一味地往孩子大脑里面塞未来可以轻松掌握的知识,那么同时将同时伤害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自信心。

更何况,不妨自问,现在,有几位语文老师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

包括那些课外作文辅导班的老师,写几篇文章让大家看看?

一个自己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的老师,居然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并且能教出写作水平高的孩子,您真的相信吗?

而那些少有的写作高手,会有几个赞成现在学校里语文老师的作法?

作家舒婷曾经写过文章,说自己成年后,花了许多精力,才一点点地把学生时代那种好词好句式的作文训练排除出去了。这真的是在排毒啊。

孩子还小,咱就别让他吸毒了。让写作成为一个自然的、快乐的过程吧!

这并不是说,小学阶段,不要让孩子练习写作。

实际上,“全人之美”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表达。低段的读写绘课程,就是一种意义优先的生动的写作(当然,读写绘项目现在流传甚远,但也有老师把读写绘变成了孩子的灾难)。写作训练渗透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不是只读不写。

但是,本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必须重读轻写,尤其在自动化阅读完成之前;一个是必须重视自由写作,而不能过早地进行作文训练。

所谓自由写作,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先自由地写,充满兴趣地写,不要把孩子的写作限制在一种套路中。写错字了不要紧,语无伦次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喜欢写。那么,孩子经过这种不断的有内容的表达,会逐渐地形成对于写作本身的敏感,并习得生动的写作能力。等到了高段,再对孩子的写作本身进行聚焦,进行生动的作文训练,那么,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会趋于自觉化。

当然,如何教写作,是另一个话题了。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有些孩子喜欢读书,但到了初中甚至高中,作文都不好。

这种情况通常比较少,原因也较为复杂。通常可能的原因有:

第一种,孩子读的书有问题,而且非常单调。

第二种,孩子是理科类型,读的书也以科普类为主,而对文学作品缺乏足够的兴趣,他的兴奋点不在语言文字上,而在别的地方。

第三种,孩子并非缺乏写作能力,只是厌恶写作文,尤其是命题作文。但孩子在给朋友写邮件的时候,在另外自由表达的时刻,写作能力是相当好的。这时候,就不能说孩子缺乏写作能力,只是不喜欢写作文而已。

孩子明明拥有写作能力,却写不好作文的情况(类似韩寒),实际上是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利用自身的写作能力,去完成必要的应试作文训练。但这就与本文无关了。

总之,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是遗憾的是,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包括中文系学生,是缺乏写作能力的,而其根源,就在整个应试教育体制上。错误的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伤害的,岂止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 篇6

大多数写不出作文的孩子,排除学习障碍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面狭隘,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混为一谈,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组织语言,形成逻辑。我总结了一下,归纳了以下几个解决的方法。

一、大量阅读的积累,增加生活素材

我曾对比过班上的学生,发现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从小就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规划每个月要看几本书,会写读后感,他们的阅读量要远远大于作文不出色的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一向鼓励学生要多阅读,涉猎面要广,这样日积月累你的知识量就会越来越多。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读的书多了,自己进行反思,写文章时就能引经据典,让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二、贴近生活,多与人交流

情感丰富,善于观察的学生一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家长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心。写出好文章的人不可能故步自封,把自己局限在一方小小的天地。古代大文豪的传世之作都是经历了四处游历,获得大量素材之后才得以成书的。所以最好让孩子平时有空多出去走走,多看看这个世界,见识不同的人和事物。开阔的眼界不仅能让孩子更自信,也是一种生活的积累。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拾穗》,教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回去后观察周围认识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写一篇周记交上来。学生们自然兴趣满满,有的写超市的售货员,有的写自己做摩托车修理工的父亲,有的写平时回家时搭载自己的公交司机,真实情感地投入,认真地观察,写出的文章特别打动人。

三、从模仿中树立自己的风格

一开始接触到作文时,学生们总是好奇担忧的。老师就要有意让学生学会仿写,学会如何用另一种区别于口头表达的方式书写自己的感受。仿写多了,学生们会从中受益,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也不会谈作文色变。如何仿写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读写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仿写句子,记住好词好句

句子是文章的主要构件,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恰当、表述生动、形式特别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从仿写中让学生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表达方式以及句式的特点,让学生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我让学生重点仿写的句子有:拟人生动的句子,比喻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当的句子,关联词得法的句子等。例如教授四年级下册的《三月桃花水》时,我划出以下重点句子,让学生们仿写。“是什么……,像……,……?是什么……,像……,……”班上的李同学写道:“是什么景色,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眼睛。是什么歌声,像出谷的百灵鸟,打动了路过的游客。”我又划了一句,“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学生们写出了更多的好句,“每一声鼓励,都像妈妈温柔的抚摸”“每一个日子,都是一张张艳丽的照片”“每一个笑脸,都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仿写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各种句型,加深了对句子的了解,也了解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

2. 仿写课文

仿写课文就是借鉴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课文的结构,构筑文章的骨架。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忆读书》时,学生了解到这是一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回忆录,叙述时娓娓道来,朴实动人。但到之后教授课文《灯光》时,同样的回忆往事,同学们又学到倒叙这种写作方法。在布置作业环节,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和倒叙方法回忆自己难以忘怀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非常具有感染力。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们就能拥有自己的风格,能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作文了。

3. 续写段落和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2011版《语文课标》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鼓励他们乘着想象的飞船,描绘一个大人难以企及的世界。续写课文和段落就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激荡起学生遐想的涟漪。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作文写作方式,大家奇思妙想,写出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是最具创意的。”读写结合最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创意。

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做到以上的几点,平时必须勤加练习,多写多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打破传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紧凑、贴近生活的课程,让学生不畏惧作文,喜欢上作文,敢于表达自己。展望未来,我们都需要与时俱进。

摘要: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希望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可见,要根治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非改革作文教学不可。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兴趣激发

参考文献

[1]张凤玲.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训练[J].学苑教育,2013(5).

清明节小学日记400字怎么写 篇7

走进陵园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显眼的大字。

扫墓开始了,首先,有两位老师代表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寄托哀思,全体同学默哀了三分钟,对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了我们青少年学生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此时,我仿佛看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壮举,仿佛看到了先烈们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接着,我们在大队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宣誓,带着我们亲手做的小白花恭恭敬敬地放在烈士墓上面。我心里默默念道:先烈们啊!您安息吧!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加富强。

清明节小学作文那么写 篇8

文字整理稿

主讲嘉宾:张祖庆 主持人:唐艳华 文字整理:朱敏

讲座时间:2017年9月6日 【内容摘要】

基本观点:作文写得好的人,不一定就是书读得多的。“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作文写不好呢?”主要原因:

1、读得多,读得浅;

2、读得多,读得杂;

3、读得多,忘得快;

4、读得多,想得少;

5、读得多,写得少。解决办法:

第一,读得多,一些好书要深度去阅读; 第二,要一系列一系列地群书阅读;

第三,让学生备一本分类积累的本子,积攒一些有价值的语言材料。第四,读得多也要经常停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第五,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怎样结合?(以绘本为例)

1、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密码,带着孩子们去发现。

2、好故事要有变化,要有波折。

3、选材要有代表性,选择典型事例

4、用绘本来教写作,可以对有些内容进行处理,有一些文字隐去,有一些文字放大,为我所用。

5、一定要写一些让学生好玩的、有趣的、比较轻松的、能够激发他创造力的教学设计,带动孩子们的写作。

6、带着学生穿越童书,让自己走进一本书,和书中的角色发生链接,成为故事中一个新的角色,让自己介入故事当中,去改变故事情节,去创造新的情节。【活动过程】 主持人:

活动马上开始,让我们热烈欢迎祖庆老师闪亮登场!掌声响起来„„ 张祖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兼职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先后被评为市名教师、学科导师、市优秀科技人才。

是啊,现在祖庆老师的成就早已超出当年了!鲜花在哪里?开始了,不要急。

嘉宾精彩分享: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他其实书读得并不多,而根据他自己的反映,也根据别人对卢梭的了解,他在写《爱弥儿》这本书的时候,读的并不是很多,但是他一出手就非凡。有人说,如果把西方教育经典全部都烧掉,只留下三本的话,那么,《爱弥儿》这本书一定是能够留下来的。

再比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她是个盲人。那你说她书读得多不多(当然她可以读盲文),读盲文的人再怎么多,也不会读的太多,但是她的文章仍然写得非常好。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写得好的人,不一定就一定是读得多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呢,相对同一个人,有一段时间书读得不是很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集中的三五年或十来年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也许对这个人来说,他不读书的那段时间,相对作文会写得差一点。读了很多书,也许他的写作就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总结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写得好的人,不一定就是读得多。但是相对情况下,读得多的人要比读的少的人写作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个观点。

那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总是要问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作文还是写不好呢?他们总认为,读了之后作文就一定写得好,其实我想说,作文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敏锐的感悟飞跃的过程。写作文不是抽水机,把水泵放到河里边,一下子水就出来了,它是一个怀孕的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是一个扎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究竟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作文写不好呢?我这里有五个读得多:

读得虽然多,但是浮光掠影,读得很浅。这种读不叫读书,它是在翻书。只注意故事情节,读得非常浅,没有深入地去思考,他只是在翻书,而不是在读书。只关注故事情节,情节看完了,这本书也丢了。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读得多,但读得很杂。这个人的书看几页,那个人的书看几页,所得就非常有限。我自己读书呢,有这样一个心得:我喜欢一个作家,我会花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去读。读书还是要相对集中某一个时间读一个人的作品。比如说,我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读阎连科的作品,我就会特别注意他的比喻句,他的表达,他的语言。有一段时间读汪曾祺,我就特别关注他的语言,是怎样用清清浅浅的语言写出一种士大夫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文字感觉来。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带着孩子们读书,最好是系统地去读,一段时间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比方说,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读《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我的儿子皮卡》等等,去关注曹文轩《草房子》的特色,关注他的写法,关注他的语言,关注他的整个文章的风格。所以,相对要有一段时间集中力量读一些书。

第三个就是读得多,但忘得快。好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但是这种盲目的摘录,是意义不大的。要让学生有规律地去摘,比方说阅读《草房子》,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描写风景的词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引导学生其中有一天去关注写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外貌,然后用一个本子把它积攒下来,再到文学名著中摘录写外貌的句子让学生去比较比较。

还有一个读得多,有时候想得很少,没有站在怎么写的角度,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读书,要经常关注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第五个是读得很多,但写得很少。因为“读得多,读得浅;读得多,读得杂;读得多,忘得快;读得多,想得少;读得多,写得少”,所以孩子们作文基本进步不大。怎么办呢?还是五句话:第一,读得多,一些好书要深度去阅读;第二,要一系列一系列地群书阅读;第三,让学生备一本分类积累的本子,积攒一些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其实学习语文最关键的是积累言语经验,好多词句只有多使用,才会慢慢变成自己的,言语经验要不断地在积累运用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第四,读得多也要想一想,经常停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第五,还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接下来我和大家聊怎样阅读和写作结合的话题。我今晚不讲整本书的阅读,主要讲阅读与写作怎样结合。聊这个话题“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刚刚聊了一些原因,下面我们举一些案例,看一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六段话对应六个主人,猫对主人怎样,主人对猫怎样,然后是猫意外而死。再后来猫又成了别人的猫,它成了水手的猫,成了魔术师的猫,成了小偷的猫,成了孤独老太太的猫,成了小姑娘的猫。

有小朋友说,这个猫总是死得很快;有的说,我发现图的右边有六段话,结构是一样的;也有的学生说,我发现第二段前面都有“什么”,这个“什么”就是讨厌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说,我还有发现不同哭的人哭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能不能换一下?不能换的,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职业,所工作的环境不一样,哭的姿势、声音、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可见,你得出来什么结论?虽然是编故事,但要编的自圆其说,让别人找不到漏洞,得跟这个人物相吻合。你看,这就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密码,带着孩子们去发现。

接下来学生就写了。有的学生写猫是科学家的猫,猫是音乐家的猫,猫是名师是猫。有一回他把猫放在讲台桌边,不小心电脑掉下来把猫砸死了,名师抱着猫静静地哭了。后来名师课也不上了,把猫抱回去埋在教室门前的冬青树下,再也不去上课了。老师问他:“小朋友,你是不是在暗示谁呀?”学生说:“老师,我不是写您,我是想象,好玩,有趣。”你看,这个小朋友就是因为这个绘本写得好玩,自己也非常放松,竟然敢调侃老师,完全进入一种游戏化的状态。其他小朋友也写得很好。老师就问:“哎哟,你们都写的那么好,可为什么作家只写了六个就不往下写了?继续一个一个写下去,多好啊。”

小朋友说,老师,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活了一百万次啊,一个一个写下来,那多累啊。出版社也不愿出这本书,即便出了我们小朋友也不愿看。为什么?因为重复。对啊,好故事要有变化,要有波折。

接下来就有波折了,在展示波折之前,老师问大家,既然选有代表性的,为什么只写这么一些角色呢?他能不能写有一回是国王的猫,有一回是王后的猫,有一回是阿哥的猫,有一回是格格的猫,有一回是公公的猫?这就成了后宫争宠了,都是王宫里面的事情了,我们得选有代表性的事物。国王是地位的象征,水手是底层劳动者,魔术师是自由职业者,小偷是无业游民,老太太是老年人,小女孩是小孩子,兼顾了地位、职业、年龄、性别,这就是选材要有代表性,这是思维训练,这就是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不仅仅是在关注这个文本画了什么写了什么,还要去研究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同学们在今后选材的时候就要想,同样的例子要有代表性,不能随心所欲,想写几个就是几个,选择典型事例多么重要。

这个绘本如果认真地读,文字读完的话,大概需要六七分钟时间,而我刚才的呈现其实只需要三分多钟就够了。但文字哪儿去了呢?有些文字我把它删去了。如果用绘本来教写作,你可以对有些内容进行处理,有一些文字隐去,有一些文字放大,为我所用。当然,绘本教写作很容易忽略掉绘本的阅读功能,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其实绘本最大的价值在阅读,写作只是它的附带功能,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买椟还珠。否则的话,就是对绘本的一种伤害,一定要让学生写一些好玩的、有趣的、比较轻松的、能够激发他创造力的教学设计,带动孩子们的写作。

刚才用《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谈了如何用绘本进行读写结合,读了之后,学习它语言的智慧,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康拉德在叔叔的带领下来到懒人国,这里非常好玩,有四种水果同时长在树上。懒人国的老母鸡会背一个金锅,客人来了就会热情洋溢地下一个蛋,变成荷包蛋。房子都建在轮子上,到邻居家去串门,不需要乘车,只要拉一下铃铛,就会来到邻居家。总之,懒人国非常好玩。我们请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孩子们说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我们让孩子们说一说,假如你来到懒人国,会遇见怎样的奇葩,你会变成更懒的懒人吗?于是,我们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懒人国奇遇记的文章。

还有的说螃蟹可以成为理发师,你看,多好玩。

这个画面就是老师带着学生穿越童书,让自己走进一本书,和书中的角色发生链接,成为故事中一个新的角色,让自己介入故事当中,去改变故事情节,去创造新的情节。这就是一种处理方式。书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国王说,我们的国民都非常乐观积极,很聪明,他们用自己的想象改变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所以孩子们不会写那种很低俗的东西,他会写一些奇思妙想。

老师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这个问题最先提出来的是管建刚老师,他对这个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我的个人理解是,首先这个老师要有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自己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写作学、语言学有一定的造诣。低段、中段、高段写作教到什么程度,自己大致有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我觉得这是教好作文的基础。如果一个老师自己对作文教学知识系统比较完备的话,那他的起点就比较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基础,起点高了,学生就会学得更快。

关于作文训练系统,管建刚老师就提出了一系列,比如说敏感力的训练、对话的训练、观察力的训练,一系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开展,对提高学生作文的基本功帮助是非常大的。对于写作教学比较困难的老师来说,我觉得你补作文教学知识可能不是一两年就能补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把你的作文知识结构补充完整。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找一些参考书,自己摸索着,建构一个训练的系统,这个比较管用,孩子一学就会。我个人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作文教学知识如果不是很完备,我们可以通过后天慢慢地积累去完善,我们更应该把功夫下在作文教学的训练系统,有系统地去训练学生。

至于你说的作文教学实践系统,我不知道实践系统跟训练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认为教学实践系统更多指向于教学的课程方面,而作文的训练系统更多地指向于学生的训练方法。总体来说,一个语文老师要加强阅读,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写作学,阅读语言学,完善自己的作文知识系统,同时把更多的力气花在建构作文训练系统。轮流日记、周报跟我刚才说的作文课程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泥沼,那就是过度地把力气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做一个游戏写作文,看一幅图写作文,做一个实验写作文,体验一段生活写作文,但是到怎么写缺少一种方法的指导,缺失了一种写作的支架。如何让孩子保持写作兴趣,我以为要从激发他表达的动机上做文章。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动机,孩子们才能够保持旺盛的写作力,而发表就是保持孩子写作兴趣最好的一种方法。

发表的途径是多变的,比方说可以在微信群里发表,可以老师直接把孩子的文章拍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发表。比方说,我经常在上海朱老师的微信里,把孩子的作文拍一拍,晒在朋友圈,孩子的作文被老师这样一晒,他会感觉非常好。老师如果有公众号,可以发在公众号里,把一些好的作品推出来,加上一些好的点评,也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班级的微信群里朗读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让家长把孩子的作文发在家长的微信群、朋友圈。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的作品推荐出去发表,一篇文章发表了,等于老师上十节写作指导课。一个孩子如果他一年发表三四篇文章的话,这个孩子的作文必定会突飞猛进。所以,发表是写作兴趣的最好的保持方法。

过去我们说中年级作文教学起点应该是段的教学,过去我也是赞同这个观点。但是现在自从有了微信,我忽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我们能不能做这样的尝试,比方说,我们用飞讯软件,让孩子对着爸爸的手机说故事,手机把故事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稍作修改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孩子能用自己的嘴巴写很精彩的文章。这样一种用口头输入的方式变成文字,实际上是作文的一种启蒙阶段,但是你会发现孩子不仅仅能说一段话,而是能说完整的、很长的一个故事。所以我们过去说让孩子从写话起步,写段起步,我认为是降低了要求。刚刚我们激活了孩子的表达冲动,孩子也许能写好多好多文字,从写故事开始,让他感受到写作文是很好玩的,是很带劲的,我是一块写作的料。慢慢的,当他拿起笔来自己能写的时候,他也许能下笔千言。

在我们网络上发起的百班千人活动,经常会有三年级的孩子写1000,2000,3000,4000的。深圳的杨婷老师,她的学生竟能写4000多字,这完全是把他写作的小宇宙激发出来了。所以传统的说“从段起步”这个观点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当然不要拔高,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让他写故事,能力弱的孩子可以从模仿一段话、几段话开始,也是可以的。总而言之,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来实施写作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写出自己的精彩。

关于写作文的话题可以聊很多很多,最好的方法老师可以自己去摸索,每个老师都可以成为最好的写作老师。最好的方法很简单,自己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作,并且分享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慢慢地,孩子们的写作一定会进步。我想说的是,不要把作文搞得很复杂,公开课上的方法管不管用,可以学,但平常的写作我们更要创设一种人人都是写作者的氛围,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爱读乐写,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写作文不要搞得太复杂,简单一点,喜欢就好。

爱读书,爱写作,语文并不难。谢谢!主持人:

教会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 篇9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虽然天资聪颖, 但大部分孩子对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很是头疼, 都是不知怎么写, 写什么, 往往口若悬河, 口语表达能力相当的强, 一旦转为局面表达, 就不是下笔千言了, 而是哑口无言了。这不仅是目前许多老师和家长最烦恼的事情, 更是小学生无法摆脱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必须有好的方法来指导孩子来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根据《课程标准》, 语文实践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实践, 这里的“写”包括写字、写话, 更重要的是写作。《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有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应尽量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使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让孩子经常写观察日记和心得

小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文时, 没有什么可写的, 头脑空空如也,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力不够。对于我们日常的春夏秋冬的变化, 对我们日常身边发生的事情关注不多, 或者说根本没有去观察。因此必须培养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 让他们写观察日记, 细心体会事物的状态和事物的变化过程, 在观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亲身感觉和心得, 及时指导孩子写出来, 表达出来。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 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和家长老师共享, 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这样时间久了,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上来了。在培养观察力的过程中, 家长和老师要细心, 耐心, 不要急躁, 也不要激烈指责孩子的不足, 尽量以激励平和的口气说话, 让孩子感觉到的是关怀, 而不是压力, 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观察力的提高和写作的积极性的培养。

二、让孩子多读自己喜欢的书, 从书中汲取营养

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写作天才,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和学习过程。一开始不会写, 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别人的作文写法, 但不是抄袭, 只是参考写作文的框架, 这样在别人样文的扶持下就知道构思谋篇了。平常多领孩子到书店去感悟一下书香的气氛, 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特别是孩子自己爱读的书, 积极鼓励学生去读。也可推荐给好的书给孩子, 推荐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和实际年龄, 找适合孩子特点和吸引孩子兴趣的书去读。如童话故事, 漫画等。等孩子养成了读书的兴趣, 就可以让他们自己从书中汲取营养了。到时写作就不是一种难事, 而是一种快乐。孩子就会主动去写, 写完后家长和老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 就会象助推器一样, 推动孩子在书海中汲取营养, 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精讲课文例子, 指导举一反三, 进行写作实践

1、在学生容易迁移的地方练习

如教学《花潮》,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 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 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 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学习了《火烧云》一课, 我让学生仿写了《落叶》、《下雨》、《降雪》、《七色彩虹》等小文来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的特点的。学了《秋游景山》一课后, 我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游记的过程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 以及回忆学过的写景文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 让学生学以致用, 仿写了《秋游乌龟山》。

2、在学生易动情的地方练习

如《劳动的开端》, 学完课文, 我出示了这么一段话:“第一次挑煤回家, 我累得瘫倒在床上, 母亲很心疼, 细心的母亲也一定看见了我肩上、脚上的伤, 可是母亲忍住了眼泪, 第二天还让我去挑煤。”接着让学生读读这段话, 你觉得母亲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样,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又进行了一次练笔。

3、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 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 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既可以用“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 又可以用“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段话。

组织实践活动, 积累鲜活材料, 进行写作实践。

四、组织实践活动, 积累鲜活材料, 进行写作实践

古人云:“童子之情, 乐嬉戏。”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 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 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最佳学习情趣, 将无意学习和有意学习结合起来, 学生乐在其中, 津津有味地谈感受, 练语言, 尽其所能, 完成理想目标, 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校、地方等的实际情况, 适时地开展以下活动:

1、参观、游览活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安全地开展活动。春雨绵绵, 带孩子们撑着小伞去雨中散步, 去看一看雨中的田野、小河、大街。

2、语文知识竞赛: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前人留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材料, 如谚语、格言、古诗文等。作为语文老师, 就可抓住这些, 适时的开展活动, 如成语接龙、趣说歇后语、古诗大观园等。

3、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既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如“烧不坏的纸船”、“蜡烛跷跷板”、“杯子‘跳高’”等。

4、游戏、比赛活动:

游戏、比赛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击鼓传球、气球新玩法、放风筝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 学生动在其中, 乐在其中。

写清明节作文 篇10

我们走在去坟地的路上,来到坟地其它坟前也站了许多的人,我们来到我老祖坟前,我就想起了以前和老祖在一起的时光,我人眼睛不禁湿润了。

以前,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的老祖最痛我了,每次他收到的什么礼品之类的,总是先拿给我,每次父母亲骂我、打我,她总在前面帮我拦着,我做梦也想不到,我最爱的老祖会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去世了,我十分伤心,曾经爱我痛我的老祖啊,你在哪儿小学,我想你啊!你为什么那么忍心离我而去,我好想你啊!老祖。

我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我和老祖在一起的那些幸福的画面涌入了脑海,像幻灯片一样在脑中播放。我伤心的在坟前压好纸钱,插好香,磕了两个头后便依依不舍的离开,在离开时,那些给其它坟扫墓者也在收拾东西回家了,他们也闷闷不乐的表情,有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觉得老天对我非常不公,夺走了我最爱的人,我是多么想回到从前,和老祖一起快乐的生活,但这只不过是妄想罢了,因为“时光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我在现实中,看到爸爸妈妈花白的头发,便会想:是否有一天,父母亲也要离我而去,我也不禁害怕了起来。记得老师曾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会错过童年,可能会错过爱情,可能会错过婚姻,但你惟一不会错过的是――死亡,只有死亡才是房屋的。”我有的时候甚至幻想,人为什么要生老病死,难道不可以长生不老,如果有地狱的话,我愿像孙悟空一样,勇闯阴间,毁掉生死簿,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经历失去的痛苦。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是我用来自我安慰的一个想法罢了。

上一篇:通信工程变更管理规定下一篇:简要深基坑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