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的作用(共10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学;应用探究
游戏教学是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而兴起的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娱乐和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启蒙幼儿的学习思想和方法,通过游戏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减少幼儿的学习枯燥感,提升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对游戏教学认识不足。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教学已经被广大的幼儿园所采用,但是还有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不足,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学的质量不能有效的提高。在幼儿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常常对游戏教学不够重视,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优化,只是带领幼儿漫无目的的进行游戏,这就不能有效的起到游戏教学的效果。2.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才是游戏教学的主体,然而,在游戏教学中,常常是幼儿教师是游戏教学的主体,幼儿跟随教师被动的游戏,这就不能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也不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游戏体验,这就导致幼儿的兴趣不足,在游戏中不进行太多的思考,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幼儿会对游戏教学失去兴趣,起不到游戏教学的实际价值。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贴合生活实际。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幼儿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幼儿游戏,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的生活化游戏,既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便于幼儿掌握游戏规则,促进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四季,就春天来说,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春天景色的参观,让幼儿采集花朵和树叶,制作有关春天的标本,在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讲解春天的特点,诸如:天气变暖,大树发芽,花儿开了,冰融雪化了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教学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2.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收集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诸如:包装盒、废纸板、饮料瓶、绳子、彩纸等,这些低结构材料环保无害,容易获取,幼儿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的幼儿用盒子搭建了一套房子,有的幼儿用彩纸剪出了一朵小花,在幼儿游戏教学中通过低结构材料的有效利用和教师的科学引导,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升。3.采取多样化的游戏教学。幼儿的兴趣变化快,对同一个游戏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幼儿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游戏教学,让幼儿兴趣盎然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参与。此外,幼儿也不是对所有的游戏都感兴趣,单一的游戏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幼儿感到疲劳,失去参与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注重游戏教学的.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宜的游戏教学。4.游戏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幼儿教师也要做好教学的设计和准备工作。首先,根据游戏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材料的准备。幼儿教师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环保的游戏材料,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游戏体验,也能节约教育资源,避免浪费。其次,幼儿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保障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次,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自治力差,在游戏中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抢别人的材料,互相之间打闹等,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严格把控教学秩序,保证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幼儿的表现和创新,并给幼儿发个小贴画等物品作为奖励。同时教师也应该对游戏教学进行反思,不断的改进和完善。5.游戏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要把控以下的重点内容:(1)选择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2)游戏教学要和幼儿的认知相符合,太难和太简单的游戏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3)注重幼儿的体验,游戏教学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启蒙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游戏教学的应用,做好游戏教学的相关工作,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连玉.游戏的“三位一体”影响与儿童成长[J].教育研究,2017(08).
一、游戏教学的内涵
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提高教学的活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利用游戏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现教学效果。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幼儿教学中实行游戏教学就是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情况下, 将教学与游戏向结合, 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 在不断地积极进取中, 勇于创新,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其他教学形式来说,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目的性等特点。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定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教学目的相结合, 进行一定的指导, 最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重要作用
1. 提高了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死气沉沉, 比较枯燥, 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学习到课本的表面知识,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没有一定的处理解决能力。在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通过游戏与教学结合, 教师的适当指导,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幼儿学习教学中, 学习数字3和4加减计算时, 可以找出将7个学生分为3人一组和4人一组, 通过移动人数, 形象地展示加减方式的运算, 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这一知识。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童话故事, 来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把语言教育与游戏结合, 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 亲近参加到游戏中, 在剧中人物的带动下, 有效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 在讲述小熊请客这个故事的时候, 通过设定多个人物角色, 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在扮演小熊招待客人时候, 语言表达要热情;在小公鸡和小花狗扮演时, 要团结起来;在扮演狐狸时候, 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 将狐狸的狡猾和贪婪展现。在游戏中, 幼儿经过自己的理解, 发挥创造力, 在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3. 常识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学是为了让幼儿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认识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接受能力比较薄弱, 教师在幼儿教学中, 在依照课本理论知识的时候, 结合一些游戏, 活跃课堂气氛, 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 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物体作为幼儿玩耍的工具, 让学生了解这些物体的用途,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以致用, 提高了幼儿对生活中常识教育的提升。
三、实现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创新措施
1. 把音乐与幼儿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 通过音乐游戏,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的带领下, 让学生身临其境, 角色互换, 提出一定的质疑, 在教师的引导下, 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知识, 融会贯通。相比较传统的游戏方法, 音乐游戏比较形象生动, 学生很容易理解。
2. 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幼儿教学中, 通过适当的游戏教学, 让幼儿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教师在游戏中分配好小组, 进行比赛, 小组之间要互相的团结, 取得胜利。在游戏结束时, 让学生总结经验, 提出团结的作用, 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在设置一些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要礼貌谦让, 让学生明白友谊的意义, 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3. 游戏空间的区域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来选择自己在游戏中的活动区域, 自主的决定需要的物品, 积极的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 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游戏方案, 让学生共同去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完成游戏的过程中, 遇到各种问题时, 沉着冷静地对待, 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从而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保证了幼儿教学的质量, 充分的发挥出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在幼儿教学中实行游戏教学, 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的积极主动很性等都会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教学的质量, 保证了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幼儿教学工作者, 在教学中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 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完成教学目的, 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03) :240-240.
[2]孙淑珍.探析幼儿教学中游戏的有效作用[J].成才之路, 2014 (27) :46-46.
[3]王欢.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赤字 (上中旬) , 2014 (15) :123-123.
【关键词】幼儿教学 游戏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47
现在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地变化,包括幼儿教育,很多的家长对幼儿教育非常的重视。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孩子们最先接受的教育,所以现在的家长对以现在的幼儿教学也是非常的重视,现在的幼儿园为了提升幼儿教育的效率,渐渐的开始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在教育中将幼儿的教育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游戏教育是适应于现在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的,不仅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还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孩子们的综合适应力。本文就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游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游戏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讲述,将学习的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生动形象的将知识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将知识进行简化,易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采用游戏的模式可以激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好地将孩子们带入到学习环境中,进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了。不仅体现在学校中,在幼儿园中也是这样。游戏教学是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发展延伸出来的,它既拥有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又有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有效的经将游戏与教育的内容经合,合理地进行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热情。
游戏教学有两种特点。一种是趣味性。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只要是有趣就会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们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这样就会带动他们参与其中。另一种是目的性。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有一定的目的进行教学,若只是单一的进行游戏,那么不仅是在浪费时间,更不能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游戏中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转动自己的脑筋和创造力,合理的将教学的目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就慢慢的接受了知识。游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是适应现在的教育需求下的产物。
二、游戏教学对现在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一)游戏教学能提升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呆板的,大规模式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需求了。呆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对于知识只是片面的理解,并且死气沉沉的课堂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教育不同,游戏教育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就一点点的接触到了知识。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参与,还提升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综合的适应力。游戏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孩子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游戏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很多的童话故事等,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表演故事来促进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的表现力。让他们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和演绎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白雪公主》这个故事。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的扮演角色。扮演白雪公主的小朋友一定要语言表达的非常的生动,七个小矮人的扮演一定要很幽默诙谐,表现出他们的热情。当然还有皇后的扮演者,估计这是孩子们最不喜欢的角色了。但是尽管不喜欢也要将皇后的狠毒和邪恶表现出来。通过对整篇故事的表演,不仅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也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教学的创新
第一,在游戏界学中,可以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于音乐的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增长孩子们对于美的鉴赏,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音乐具有一种共通性,可以很好的激起学生们共同的参与,这样就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游戏教学可以很好的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促进幼儿的学习。幼儿期的小朋友正是对什么否感到好奇的时期,接触新鲜的事物,有趣的事物就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可以根据幼儿的一些特点,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引导他们参与其中,进行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到新鲜的知识和事物。例如很多的教师就会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有的教师在幼儿刚刚接触到形状时,会拿出很多的不一样形状的玩具,让幼儿进行挑选。然后咨询幼儿这是什么形状的。因为小孩子对玩具总会有热情,这样就会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还有的教师,在教导颜色时,就会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来掌握颜色的分类。有一种游戏叫“萝卜蹲”。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进行游戏,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迅速的掌握颜色的分类,还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促进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第三,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制定一定的游戏区域,可以让幼儿们自由的玩耍。可以自行的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种类,鼓励他们自己决定游戏的细节和需要,自己设置游戏情景。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或是麻烦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同学之间共同努力解决,这样就可以带动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提升幼儿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幼儿园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幼儿教学中的游戏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可以锻炼幼儿们的综合能力。游戏教育是适应现在的教育体制改革下的产物,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发展的地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创新。游戏教育对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的幼儿教育的进步,提升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240-240.
[2]孙淑珍.探析幼儿教学种游戏的有效作用[J].成才之路,2014(27):46-46.
[3]王欢.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赤字(上中旬),2014(15)123-123.
当前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早期教育越来越关注,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会进行胎教,这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幼儿教育对孩子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帮助,幼儿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认识环境,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幼儿生性喜欢玩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作为基础,在游戏中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不能无意识的玩耍,要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使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锻炼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游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所以都比较贪玩,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理论性教学,会使幼儿感到厌烦,而且很多幼儿都无法集中精力,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对教师的教导会更加听从。幼儿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幼儿很多知识,可以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来自中国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幼儿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游戏教学是以游戏为基础,使学生对教学更感兴趣,可以吸引幼儿上课时的注意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游戏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条件的支持,不光可以在教室中教学,还可以将幼儿带到教室外的操场等地进行活动,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游戏教学更感兴趣。
2游戏教学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1 游戏教学可以使幼儿的身体更加强健游戏教学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相当于参加锻炼,需要做很多的动作,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很快的适应周围的环境以及外界的气候,在游戏中幼儿的运动细胞会更加发达,可以提高幼儿神经系统的技能,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抵抗能力,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在不停的运动,这可以使幼儿的体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游戏也需要与伙伴很好的交流与团结,可以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在环境的变化中,幼儿的适应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幼儿在跳跃的过程中,身体的平衡能力会大大增强,运动技能也会有效提高,通过实践发现,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更加健康的发育,有助于增强其体质。
2.2 游戏教学可以保证幼儿心理更加健康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与合作,这可以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可以使幼儿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会更加放松,心情也会更好,有利于缓解心中的烦恼。在开展游戏时不仅要考虑教育作用,要考虑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作用。只有符合幼儿好动、交往、表现、放松的心理需要,幼儿才能喜欢,只有幼儿真正喜欢,游戏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2.3 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摆弄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粗浅的知识的技能,比如在玩具堆里找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看一看谁找的多谁找的快,小朋友不但有竞争意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的知识,从而知道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的知识。如《我说停》的游戏有助于幼儿辨别和理解先后、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和快慢等时间、空间概念和物体的运动速度,能提高幼儿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特别是对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
3幼儿游戏能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建立和谐家园关系
3.1 游戏能激发参与幼儿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到中,有不少课堂知识要接受。一堂课下来,很多幼儿身体开始坐力不住,思想开始开小差。这时候做点游戏活动既可以让幼儿思想得到舒缓,又使身体得到了解放。很容易得到幼儿们的积极响应。在游戏中,幼儿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学”。
3.2 游戏有利于构建良好联系 幼儿游戏可以成为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向广大家长请教,征集各种好的游戏;家长通过和自己孩子一起玩游戏,也可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发展情况。这样,家长和教师有了一个共同关心的事情,使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
3.3 游戏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决定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简单的说理并不为幼儿欢迎和接受,教师的指令对幼儿也只是起到短暂的约束作用。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会逐步感受和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学习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针对幼儿出现的具体问题,设计并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教师可有意地让他们扮演责任性强的如医生、交通警察等角色,从而锻炼其坚强性,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的优良品质。幼儿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学到交往的本领。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互相协作;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医生、司机等角色,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他人交往。他们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断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自由与规则,不断地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并尝试进行交往。
4结语
手指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它利用手指的不断变化来完成不同的游戏,既锻炼了幼儿手指的灵活度,又发展了幼儿的心智。将手指游戏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和智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指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手指游戏其实就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虽然只是手,但得到锻炼的不仅是手,还有大脑。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可通过拍手歌等形式让幼儿来形成对数的认识、对语言的学习。这样既通过手指的活动刺激了幼儿大脑的发育,又增加了幼儿更多的体验与感受,让幼儿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对于数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手指游戏的方式进行初步感知。这种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幼儿认识数字及其写法,而是让幼儿会数数,建立最基本的数感,同时利用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加强。如,可用儿歌:“一座房、两扇窗、三口之家喜洋洋,四盆花、五条鱼、六只母鸡咕咕咕,七个碗、八个盘,九个杯子摆一边,小康生活天天有,十全十美笑哈哈。”幼儿学唱儿歌时大脑中就会构建起相关的意境。同时在幼儿唱的过程中配以动作,这样幼儿的大脑将处于思维快速运行的状态,手指的活动和大脑的配合会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发展。既让幼儿丰富对生活的感知,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数感的形成,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手指游戏能够增强幼儿合作的意识
手指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手指灵活起来,更能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从而增强合作的意识。手指游戏中要的不是个人的行为,更多的是配合,让幼儿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进步才是游戏的根本。手指游戏更多的是两人或多人的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就能发现合作的重要性,也才能意识到只有合作才能与小伙伴们玩得高兴、玩得快乐,从而让幼儿在玩的同时提升自我。
在幼儿园活动中比较盛行的是双人拍手歌,如“你拍一我拍一,一休哥;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你拍三我拍三,三太子;你拍四我拍四,四大金刚;你拍五我拍五,参见五公主;你拍六我拍六,六小灵童;你拍七我拍七,七仙女;你拍八我拍八,八仙过海;你拍九我拍九,九个龙王来喝酒;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朋友坐整齐。”在游戏中不仅比幼儿的反映速度,还能看出幼儿在游戏中的默契与合作。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要拍手,还需要比划出具体的动作,如说到一休哥时需作出用食指在头上转一圈的思考状;说到参见五公主时需用双手作出参拜的样子;说到十个小朋友坐坐齐,需要抬头挺胸双手放在腿上坐好。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既收获到了快乐,又锻炼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不断变换游戏的花样,会让幼儿始终保持一份好奇心,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知道一些生活常识,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既有必要,也很重要,好习惯的养成能使幼儿终身受益。教师与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到幼儿,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在细节处讲道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手指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更加重要,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够通过手、口、脑的结合来逐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这对于幼儿来说是进一步探究新知、取得更大进步的心理需求。
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洗手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两只小手搓一搓,放上洗手液,十指交叉反复洗,手心手背不要放过,时间长短控制好,不要草草冲洗了。”这样在反复的练习中,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方法,并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样幼儿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又在不断的训练中养成了习惯,为幼儿以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有一段时间,根据长期的思考发现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幼儿游戏教学的深入研究,结合中西方教学的不同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应该是促进者、参与者、观察者,而不是游戏的指挥者、评判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索游戏教学的规律非常重要。【关键词】游戏教学 教师 参与者
一、前言
游戏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如何让幼儿通过游戏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表现,进一步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让其在游戏的世界里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是学前教育过程中亟待研究与不但挖掘的一门重要学科。
正因为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游戏才被看成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所以,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离不开教师对幼儿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知识的了解,更离不开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在以往的游戏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控制着游戏的整个过程,幼儿在老师的严密监控,指导下进行着游戏活动。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时间玩等事项均由老师决定,这样一来幼儿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再快乐、自愿的氛围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游戏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上述内容笔者认为作为学前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前教育的新需要,在幼儿游戏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
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教师不能代替,不能为了某种需要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权威,要求孩子跟老师一样做,使幼儿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严重压抑了幼儿身心积极地、充分地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教师角色的定位
幼儿游戏过程是一个犹如“打乒乓球”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即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咨询者、指导者。
四、心平气和、耐心等待
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
我们知道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与现实世界的“交往”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是他们经历自己的渴望而被满足的感觉,是一种征服感、成就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所以当孩子碰到困难,遇到疑惑时我们的介入不应该是直接帮孩子去解决问题,直接教会孩子答案。而我们能做的可以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做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尽情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从而引导幼儿发展个人的长处和特质。
介入时,我们要判断活动行为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在自然而然中去引导孩子的思维,让其在自然而然中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当我们介入幼儿活动时,我们应该一边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并根据幼儿需要调整自己的介入倾向。幼儿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作为“发展中的人”也有权利得到成人的帮助,从而真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和理解等。教师的适时有效的介入,体现了教师教育智慧。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在积累了大量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适时介入的机智。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依然能创造出精彩。使我们教师和儿童的心智在共同兴趣问题上汇合,这样我们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传递就不是由上而下的“倾泻”,而是阳光雨露般地温暖和滋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真正做到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戏中更多的是促进者,参与者,观察者,适时加以引导,为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一、在教学中, 为了便于体育教学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创编体育游戏时我们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一) 教育性
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应贯彻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寓教育融于游戏之中。如:为了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优良品质, 可以编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强度的游戏;为了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以把游戏形式编成小组竞赛和个人得分与团体积分相结合的形式;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创编的游戏当中要留有余地, 启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实践, 自己完成游戏。可以只规定游戏的内容和奖励方法, 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游戏形式等等。总之, 通过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教师在体育课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及时抓住体育课中的突发事件, 进行适当的表扬或批评,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使他们分清是非界限。
(二) 趣味性
体育游戏的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在体育游戏中如果缺乏了趣味性, 游戏就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创编的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游戏的动作、情节上、游戏组织方法上提高它的趣味性。比如, 用各异的动作代替习惯性的动作;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动作戏剧化;还可以用一些器械来限制运动动作的幅度和速度等。只有让学生感到有兴趣,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合理性
创编的游戏要本着科学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量。锻炼身体是体育游戏最本质的特征。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一般来说, 少年儿童适合做一些动作难度相对小的活动, 如果这些游戏富有一定的故事情境和想象力, 则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或大学生则要提高体育游戏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对于专业的运动队来说, 提高动作的难度并含有技术的游戏则更有意义。
(四) 安全性
体育游戏作为身体活动的一种形式, 必须注重安全性。在创编的游戏各环节中, 都要贯彻安全性的原则。首先, 设计的动作不应具有伤害性, 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设计动作。其次, 游戏的组织教法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第三, 游戏规则要严谨, 防止意外发生。比如, 游戏所使用的场地是否平整, 使用的器械是否安全, 裁判的位置和要求等等, 都要有严格的说明, 以保证游戏过程的安全。
二、体育游戏在课堂各个部分的运用
(一) 体育游戏在开始部分的运用
课的开始部分需要检查出勤情况, 说明本次课的任务和要求。在这一阶段, 学生由于刚刚从室内来到室外, 身体和注意力还处于一个环境转换的过程之中, 往往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 可以选择一些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 比如, “听口令做相反动作”“间隔报数”“蛇形报数”等等, 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到体育课中来, 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二) 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准备部分的内容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 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做好身体的准备。体育课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中, 经常用到队列练习、慢跑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反复使用, 往往使学生感到很枯燥, 从而造成体育课堂的气氛很沉闷,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跑跳类的游戏, 如“蛇形跑”“8字跑”“听口令变相跑”等。这些游戏既可以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又有利于组织教学, 完成本阶段的教学任务。对于专门性地准备活动, 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
(三) 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在课的结束部分需要降低学生的兴奋性, 消除疲劳, 使身体尽快由紧张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应做到轻松、幽默、小负荷,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体育运动
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的手段,是一项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明确游戏目的,学会体育练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进行练习,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教学者应根据课堂任务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教材,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学生从事体育游戏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过程,而是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体育游戏和其它教材一样,也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但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锻炼价值,在选择时,也要重视其健身价值。
根据应用目的选择。在选择准备阶段的游戏时,应主要考虑注意力和热身两方面。以多变的信号,适宜的运动量,有一定的兴奋性的内容来安排。在选择基本阶段的游戏时,应看教材是主教材还是同其它教材配合使用,必须注意其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材间的衔接应严密,其技术环节的要求应达到诱导和辅助的作用,更好的促进技术技能的掌握。结束部分的体育游戏,则可安排动作简单、放松、调整性强的内容,可编排降低兴奋性,使学生逐渐恢复相对安静状态的体育活动。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体育游戏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周围世界,养成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定理性的观点。体育游戏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游戏的参加者必须自觉遵守规则,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主动性、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运用以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能力。如:我在一节体育课中安排“接力跑传棒”游戏,将男女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进行游戏,开始前宣布了要求和规则并且在两组抽出裁判若干名,游戏开始,课堂气氛特别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抽出的裁判也非常公正负责,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为本组的同学叫出“加油”,游戏结束时,两组虽然人数相等但两组实力差距较大,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反映较大,很快我接受学生的意见进行了调整,再次游戏,效果较好,同学们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体育游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它有着良好的增强体质的效果。经常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对改善身体状况,增强身体素质,发展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和提高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均有重要意义。适应社会生活环境:适应社会取决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改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融洽是事业成功的台柱,也是心理情绪稳定的重要条件。正确认识脑的思维活跃起来。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在一次“变动障碍跑”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横扫千军”这一游戏,如下图,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一个圆圈分站在线上,每组选一个人持竹竿站在圆心上,横扫圈上游戏者膝部以下部位,游戏者跳起的形式躲避竹竿。这个游戏即体现了障碍跑有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二、游戏在教学中的奖惩
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有严明的纪律,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不时的改进教学内容和规则,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特定目的。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游戏活动都要强调执行规则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觉性。还要注意实力搭配与“奖惩”游戏的分队和分组。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术情况、训练水平作适当的调整,使实力大致相等。同时要随时注意到体质差、技术不好的学生,不断给予鼓励或及时调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裁判的工作十分重要,是保证良好效果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把好这一关,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游戏的每一个小节、分段,都要有一个公正的评定,表扬优胜、指出不足,对失败者给予鼓励和技术指导。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形成性评价要及时准确,激励性评价要适时并保持较高的频率;要有效实用;要避免超负荷;要强调多项性;安全要保障。
体育游戏的竞赛性难免使学生往往为了争胜,而奋不顾身。由个人因素、场地因素及环境气候因素等,造成学生损伤。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课的教法,及讲明游戏的目的任务,且制定相应的针对性规定,从而控制学生的过度发挥。注意运动负荷量,时间长短,以免过度疲劳造成身体伤害。另外对学生之间的语言讽刺、嘲笑造成之间的打架斗殴造成的伤害,都是注意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性,来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课的正常教学,达到预期目的与效果。“健康第一”,“安全第一”。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其改變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转变为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双边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保证了教学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同时,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相信这样的教学是深受每个学生喜爱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认识体育、接受体育,使体育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关槐秀,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会,1982
和诚路小学蔺文玺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游戏更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质优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
数学学科中的游戏式教学,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而且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游戏是数学知识获得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马丁·加德纳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寓教于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数学游戏不只是为了轻松、为了玩,数学游戏的设计最终的目的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游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的设计要点
(1)运用游戏的目的要“明”。
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在娱乐。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得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因此,在使用游戏教学是应注意这一点。
(2)设计游戏时构思要“精”。
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一要注意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游戏中留有让学生创造、活动的天地,让学生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动手做,学生始终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3)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
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尊属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教学正式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
(4)运用游戏的时机要“巧”。
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灵活运用。
2.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游戏还可以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寻找和创造不同的思路、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研究人员都为游戏和多种不同思路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提供了大量的事例。即使不是特意为之,也会在不经意间运用到这些思路和方法。在游戏时所用的不同思路往往就是在为某种任务或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爱因斯坦在1954年说过的一句话就指出了这一点:“要获得最终的或逻辑的概念的愿望,也就是玩一场结果不明的游戏的感情基础„„”这种组合型的游戏看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3.游戏可以使学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打电话”这一个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在电话的对话之中交流学习的感受,并在打电话的情境中掌握和巩固着知识技能。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小胖,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小胖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一个十,9个一。”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做这个游戏。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又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打电话打的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又愉快。
对教育游戏不同说法进行综合分析后,有人提出将教育游戏理解为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并能培养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2]。本文比较赞同此观点。教育游戏区别于通常所说的教育软件和娱乐性游戏,是教育与游戏有机结合的产物,其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性、娱教性。教育游戏是有目标性的活动,包括娱乐和教育两方面:游戏的娱乐设计目标是能满足自身娱乐的需要,通过精致的画面和音响及精彩的故事情节,充分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带给其舒适愉悦的感受;游戏教育方面的设计目标是运用游戏的表现手法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清晰明确的教育目标是显式类游戏的特色,青少年能够通过体验游戏的过程掌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例如学雷锋游戏中的主题是宣传“七不"等日常行为规范。隐式类游戏主要是使青少年在娱乐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新的知识、技能,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益智类游戏、策略类游戏等。第二,自主性、规则性。同现实社会中的主体性相比较而言,青少年在游戏中更加自主,置身于游戏中会有一种“自由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角色、变换身份,可以自主选择目标或者策略,从自身需要出发搜索和选择资源,对环境主动探索,进行经验的主动建构,这对青少年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十分有益。但自由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游戏都是基于一系列的规则来执行的,能用哪些道具,能有多少参加者,参加者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等,规则可粗可细可多可少,但却是游戏必不可少的,一旦规则被破坏,游戏世界也就土崩瓦解了。第三,竞争性、协作性。设计一系列难度适中且逐渐递增的关卡是保证教育游戏能够满足青少年挑战心理的必要条件,而且在一定规则保障下的良性竞争会增强青少年的游戏动机。游戏中即强调竞争又提倡合作,许多游戏中单打独斗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大家既是竞争者,同时也是合作者。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非理性”通常被理解为“不要理性”或“否定理性”,甚至是“丧失理性”。对非理性的误解主要源于将非理性与理性人为地对立起来,认为理性表达理智,而非理性则等同于盲目和冲动。其实理性与非理性统一于人类精神之中,构成主体认识能力的两翼,并不相互排斥。非理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概念的科学性出发并与非理性已有广泛含义的现状相结合,将非理性因素归纳为认识主体在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动机、意志、情感、信念、欲望、习惯等)和在认识过程中的非逻辑思维形式(直觉、想象、灵感、幻想、顿悟等)[3]。在研究认识过程中,人们可能较多关注的是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忽视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影响。非理性因素是主体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控制和调节其认识活动的发生和停止、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4方面:1)动力作用。正面向上的情感能激发认识主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并促进认识效能的发挥,推动认识的发展[4]。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量,使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2)诱导作用。想象和幻想时常发生在主体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中,是创新发现所需要的重要品质。3)激发作用。直觉和灵感常常在情感、意志等因素的激发下产生,可对逻辑思维的不足进行弥补,这种非逻辑力量利于激发人无限的创造力,产生新想法。4)调节作用。在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时,通过认识主体直觉思维的变通性,能够适时地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5]。因此应该合理地促进并引导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使其与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协调统一。
教育游戏对青少年非理性因素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育游戏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将游戏融入教育之中,是教育性和游戏性两种属性地有机结合,使学习过程变成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的主动探索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动机,情感,幻想、直觉、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维度,探寻教育游戏对促进青少年非理性因素发展的作用,揭示教育游戏的巨大潜力。
(一)从动机维度分析———教育游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和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指向性,展现出浓厚兴趣,激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状态和兴趣水平,在达到目标之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6]。挑战、好奇心、兴趣、幻想、成就满足感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第一,教育游戏中创设的任务不仅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而且又具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青少年产生探索挑战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当一个人面对挑战,并且能克服挑战后会从中学到一些隐性的知识能力,不管是关于学习课堂的作业,还是游戏中那些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始建立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二,好奇心包括感官方面的好奇心和认知方面的好奇心[7]。教育游戏中运用技术手段创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模拟逼真的生活场景、动听的声音和丰富的色彩等都会产生感官变化,引起感官的好奇心,进而激发青少年的注意水平;教育游戏通过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激发青少年的认知需要,提供一个符合认知负荷的虚拟探究领域使其产生认知好奇心,想去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教育游戏中的自由性使青少年能够对角色、策略、环境等变量自主选择,获得强大的控制感也激发了学习动机。教育游戏通过不断升级的挑战满足青少年自我成就的需要,游戏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连串的挑战,毫无难度的游戏无法引起青少年的兴趣,难度太大的又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且教育游戏的设计也不是出于刁难的目的,所以大多数人可以在有限的尝试和努力下完成难度适中的挑战,享受破解难题后的成就满足感,增加自信心,激发内部动机。第四,教育游戏通过虚拟交互平台,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实现青少年归属和认同的需要。有的游戏任务难度大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既提高了自身参与性,又助于青少年进行正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青少年在教育游戏这个平台空间中展开交流、竞争和合作,得到其他玩家的认可、关心、尊重,进一步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二)从情感维度分析———教育游戏利于青少年产生积极快乐的情感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所作出的对客体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这种特殊反映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体验表现出来的。任何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渗透着情感因素。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颖的休闲娱乐方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虚拟性,舒缓了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摆脱了孤独感,体验到满足成就感,个性得到舒展,青少年在教育游戏中是快乐、轻松、积极的。认识活动中渗透的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青少年的认识潜能,加快认识的发展,是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因素。人的许多活动成败与否,与是否有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当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某种活动中时,对其顺利进行总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当人对所从事的某种认识活动缺少热情,或情绪消沉时,人的认识能力就受到抑制,认识进程也就受到影响。马克思也曾提到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源于激情和热情。教育游戏所创造的环境氛围使青少年身心愉悦,产生探索未知的热情,促使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思维过程,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和创造力的发展,增强记忆能力,影响个体行为,真正地做到在玩中学。
(三)从幻想、直觉、创造性思维及灵感维度分析———教育游戏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灵感的产生
第一,幻想。幻想是由个人愿望引起的对未来的想象。教育游戏在设计上加入了幻想的成分,这并不是将现实中的场景和事物简单地虚拟化,如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正义之举会使青少年产生积极向上、符合现实的幻想,视其为学习的榜样,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会指引他们朝着正确思想道路前进,并为之努力奋斗。第二,直觉。直觉思维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依据内在感知迅速识别并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设想的思维形式。在教育游戏中所模拟的不同领域、层次、形式的学习信息交叉连接,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青少年可能由于特定情境的激发突然领悟或发现某些知识间的联系,大胆提出新的猜想和思路。所构建的假设或正确或错误,在直觉思维探索的基础上,再借助理论与实践的验证判断其科学合理性。教育游戏的设计锻炼了青少年从整体感知情境的能力及在很多复杂信息中迅速做出优化选择和创造性预见的能力。第三,创造性思维、灵感。青少年时期正是联想、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迅猛发展的阶段,青少年思维方式不断向纵深、横向全面发展,而且他们善于观察和想象,对新事物敏感且接受能力强。教育游戏作为一种自由、有趣和充满想象的活动,具有其他活动形式所没有的巨大吸引力,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和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教育游戏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多感官通道的刺激及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为青少年营造了特定的学习环境,能够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愉悦地、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潜能。教育游戏一方面使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将知识信息有效地组合、联想到思维空间中,进行知识建构,形成立体的、发散性的思维,另一方面使青少年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思路选择、思考方式、思维结论上实现新突破,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思维逻辑模式,充分体现独特、新颖、灵活等特性。
【游戏教学法的作用】推荐阅读: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10-2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游戏的作用11-30
拼音教学的游戏化06-21
有趣的游戏教学设计07-07
[教学反思]《有趣的游戏》教学片段及反思11-26
区域游戏《树真好》的教学反思12-05
美术教案- 影子的游戏-教学教案11-10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的设计07-17
《位置图上的游戏》教学反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