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征管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征管(精选8篇)

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征管 篇1

【摘要】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正面临重大改革,如何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税收征管的法制完善再度成为热点话题。对此,本人认为应从建立诚信纳税的法制理念、完善税收征管相关立法、建立高效个人收入监控机制以及向严管重罚的执法模式过渡四个方面予以法制完善。

【关键词】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法制完善

一、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概述

1、高收入阶层之含义分析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从税源上看,其中达到一定高度的收入标准的纳税群体即为高收入阶层,而此外则为一般工薪阶层。目前高收入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一是年薪属于高收入的水平,二是收入多元化所形成的高收入,即既有业内收入,又有业外收入,既有固定收入,又有流动性收入。

2、高收入阶层税收征管之意义

其一,用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阶层进行重点调节,是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分配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高低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容易引起社会心态的不平衡,影响稳定的局面。因此,运用税收政策来调节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保持合适的收入级差,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二,个人财富积累比重严重倾斜,需要运用个人所得税进行重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悬殊,必然导致财富积累的差异;而对个人财富积累比重的严重失衡,则应将个人所得税征收的重心放在高收入阶层,使社会财富分配和积累控制在合理和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其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收入分配领域形成一部分高收入阶层是客观和正常的现象,但法制的不完善易导致一部分人利用各种法制漏洞获取高额收入成为高收入者。因此,加大对高收入阶层重点的调节和监控,也是促进市场经济本身健康有效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现状

在我国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均衡社会财富构成为主要目的的个人所得税,一直呈高速增长的态势迅猛发展。但近年来,人们却逐渐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越

是有钱的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反而越少。

据统计,2000年我国征收的500亿个人所得税中,80%来源于工薪阶层,占人口的8.7%,个人储蓄占储蓄总额60%以上的高收入者,其实际承受的纳税负担比其他人群还低。而国际经验普遍证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高收入者和富有家庭。比如,在美国5%的高收入纳税人缴纳了大约50%的联邦所得税。通过比较深刻暴露出了我国目前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收入多元化、隐性化,申报难以足实,违法现象多有发生。从实际情况分析,因高收入阶层收入高、渠道多、形式多等,很难掌握其实际收入水平,收入模糊也为偷逃漏税等各种违法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第二,支付环节多渠道,代扣代缴难以全面落实,国家税收流失比例大。由于目前各单位、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受各种因素干扰而代扣代缴执行不力,这种带有源泉控制的环节放松,必然导致大量的偷逃漏税和调节乏力。

第三,从业场所流动性强,税务稽核难以跟踪到位,征收管理收效甚微。高收入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与此相应的收入来源及支付渠道也缺乏固定性,从而加大了税务部门的稽查核实难度。

三、我国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现状的成因

1、高收入阶层主动纳税意识比较淡薄,没有纳税义务的责任感

近年来,高收入者对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这种意识只是浅显的,主动的申报意识仍比较薄弱。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千方百计偷逃税款,以达到高收入的目的,毫无纳税义务责任感。

2、对高收入者税收征管的立法不完善,纳税法制环境欠缺

对于个人所得税而言,高收入者也并非特殊纳税人,对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征收办法出现的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制度失效”现象,必须提高包括个人所得税法在内的我国整个税法体系的立法层次,从根本上改革完善,而不应只是针对高收入者发布各种规定、变通性办法来修修补补。这些规定、办法不仅立法层次低、主观随意性大、透明度差,而且其中有些规定已明显超越了授权立法的范围,或从实质上改变了基本立法的内容。面对这样一种范围和层次混乱不清的法律环境,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显然已经丧失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调节差距”的法律基础。

3、现代科学征管水平较低,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功能弱化

我国现代科学税收征管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从申报、审核到检查扣缴制度都缺乏先进的现代化的资料储备、检查、查询和处理手段,信息传递慢而缺乏准确性,无法约束纳税人。例如,国家虽然已对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实行了实名制,但银行与税务机关的联网工作尚未展开,税收信息化水平低,社会协税护税功能不强,税务代理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中介组织的作用来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办理税务事项。

4、税务执法惩处不力,偷逃漏税屡禁不止

依法纳税是现代国家公民的基本义务,对偷逃漏税行为必须依法惩处、有效打击,激励公民依法纳税。但目前税务部门的稽查力量较弱,不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高收入者进行专项稽查,而对查出的偷逃税行为往往以补代罚、以罚代刑,法律威慑力不强。加之对偷逃税处罚标准低,使偷逃者的收益有可能大于其受惩罚的损失,难以起到惩戒作用。

四、我国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完善措施

1、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建立诚信纳税的法制理念

首先,纳税意识直接反映公民对课税的接受程度,是决定税款征收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 ,使公民认识到纳税是国家运转、社会进步以及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的威慑力和强制措施实行代扣代缴,使公民认识到偷逃税款的严重法律后果,以使公民逐步形成自觉纳税意识。

此外还应指出,政府在宣传纳税人必须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不能忽视纳税人的权利,相反更应告知纳税人所拥有的权利,如知情权和监督权。而在税收管理上,税务机关处于管理者、检查者、执法者的地位,以国家形象自居,拥有支配、处置权利,而纳税人则处于被管理、被处罚、被监督的地位,这不利于人们自觉纳税意识的形成。对此,不仅在纳税人的具体扣缴方式上,而且在税款征收以后政府如何使用、是否将其用于公共目的,纳税人都应有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在纳税权利和义务逐渐对称的过程中,人们的纳税意识就会相应增强。政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提高政府预算的法制化和透明化,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让纳税人真正体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政策。

2、完善税收征管的相关立法,改善纳税法制环境

首先,加快《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的步伐。《个人所得税法》是1980年颁布的,尽管经过了1993年的修正,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以完善。具体而言,要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细分收入性质,按不同收入性质分定税率;深化税制改革,考虑企业税制和个人税制的统一和衔接,从法律上避免企业和个人在税负上的不公平。

其次,尽快出台加强针对高收入阶层税收征管的相关单行立法。通过这一单行立法不仅可以改变原有规定、办法的立法层次低、内容模糊、透明度差等弱点,同时也可以区别于一般工薪阶层,建立更具体适用于高收入阶层的税收法制体系。如在其内容中进一步区别规定针对高收入者的累进税率,并增设相应的严惩偷逃漏税的有关法规等。也由此对提高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奠定了法制基础。

3、提高现代科学征管水平,建立高效的个人收入监管机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个人所得的纳税申报制度。完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是强化个人所得税尤其是针对高收入阶层管理的关键。因此,建议在我国加快建立全面有效的个人“双向”收入申报制度的步伐:结合《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明确规定所有支付个人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定期向税务机关申报支付的个人收入情况;结合新《税收征管法》的实施,尽快出台扣缴义务人登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全年各类总收入超过一定标准的个人,年终后1个月内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特别是对高收入、高职务、高知名度的人的收入要实行重点监控,建立和完善个人财产申报和登记制度,提高和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如果发现偷漏个人所得税,则要追究纳税人个人和代扣代缴人的法律责任。

其次,对高收入阶层实行结算,加强审核评税。针对现行税制按月、分次征收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对高收入个人建档管理的基础上,对高收入个人实行结算,开展个人所得税的审核评税。对高收入人群实行结算,将收入规模与纳税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发现问题,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有效防止偷漏税款行为发生。

最后,健全税收稽核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要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必须以全面构建税收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网络化、信息化的效能,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监控水平。建立以“双向申报”纳税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重档案体系为依托、集中征管、重点稽核的征管模式:税务机关以扣缴义务人申报的资料档案、纳税人档案和纳税申报表三者为依据进行电子化核查,监督支付人的扣缴情况,纠正并处罚不真实的纳税申报,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

4、加大执法力度,以刑法作后盾,强化税法威慑力

首先,随着个人所得税收入的高速增长,逐步从小税种向大税源、大税种的转换,迫切需要建立专业的稽查队伍,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制度化检查,使隐蔽收入或逃避纳税产生恐惧心态,逐步增强税收征管检查的威慑效应。

此外,处罚制度是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处罚能促进纳税人迅速缴纳税款,防止偷漏逃税。我国的处罚过轻,还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致使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存有侥幸心理,偷逃漏税行为屡禁不止。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严管重罚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严管就是政策设计要严密、法律制度要健全、征收管理要严格;重罚就是对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慑效应,以减少税收流失,从而达到个人所得税设计的目的。于此,《刑法》即成为其强有力的后盾,对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职责的单位和个人,既要予以经济上的重罚,还要视偷逃漏税的程度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借鉴美国经验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J] 张敏.税收与企业 ,2002(5).《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博弈分析》[J] 潘晓琳.商业研究,2004(7).《个人所得税征管任重道远》[J].王廷河、勇雪莹河南税务,2002(2).《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几点思考》[J] 胡克刚.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相关思考》[J] 向国栋.商场现代化,2004(10).浅议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制度的法制完善

姓名:魏文芳

班级:国本10.1

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征管 篇2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培养高等级人才的高校在国家政治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高校教师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呈现出“来源多、不均衡”等特点,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也随之显现, 比如, 纳税人感觉税赋重、代收代缴单位费力不讨好、税务机关却认为税款流失严重。为了权衡三方利益, 体现国家税务制度的严肃性, 研究高校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校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及成因

1. 从征管单位的角度考虑。

(1) 高校在代扣代缴工作中手段滞后。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会计制度及准则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但高校的财务制度相对稳定, 以至于观念相对陈旧, 手段相对落后。目前, 许多高校对于工资以外的加班费、监考费、评审费、答辩费及各种奖励等收入, 各院系普遍采用统一税率各自审批领取的办法, 这样可能导致模糊个人所得税跨档征收、高工资教工不能足额代扣。有的高校则采取先足额领取, 月末再收集相关信息, 运用EXCLE强大的运算功能完成代扣代缴和核算工作, 但这种模式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 相悖于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工作。 (2) 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从事个税的代扣代缴工作。一般说来, 和税款征收机关有业务往来的都是财务部门, 理应具备相应的税法知识。但目前, 高校的工资发放标准一般都由人事部门制定, 工资以外的收入由各院系分配, 最后财务部门执行。在这种情况下, 个税的代扣工作是被动的, 无丝毫筹划可言, 财务部门也不会专门研究税法, 无法及时掌握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相关人员也消极履行代扣代缴责任, 代扣工作自然得不到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

2. 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

(1) 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纳税知识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9月10日颁布以来, 其宣传教育普及工作远远不够, “自愿纳税、纳税光荣”的道德观念至今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有的人甚至认为, “能少缴就不多缴, 能不缴就不缴”的思想, 有的人进行横向比较后认为, 自己仍属于低收入群体, 不愿缴税, 认为税法有失公平, 使高校的个税代扣代缴工作难以得到支持, 甚至产生抵制情绪。

另外, 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缺乏足够认识, 许多纳税人取得收入后往往不知道是否要纳税, 如何纳税, 纳多少税, 即使纳税之后, 仍然心存疑惑, 自行申报的纳税方式更是无处谈起, 从而导致税源流失。 (2) 高校教师的收入结构决定了个税代缴工作的复杂。第一, 收入来源多, 具有“一人多项、多人多项”的特点。除了工资薪金, 还有代课超时补贴, 监考费, 各种答辩、评审费等, 还有来自担任校外企业董事、监事、顾问而取得的兼职收入, 以及发表专著或作品的收入等。第二, 收入取得具有滞后性和不均衡性。比如现在普遍在高校实行的绩效工资的考核部分是在年度结束后、课时收入一般是在每个学期期末考核后发放, 这就造成教工工资在个别月份高出其他月份, 使教工承担不合理税赋。

3. 从税务局的角度考虑。

按照惯性思维, 税务征收机关一般认为高校属于事业单位, 其税源税种单一、业务简单, 便疏于管理, 而将公司企业视为管理重点。岂不知随着高校教育模式市场化的运作, 有许多经济活动越来越企业化, 比如, 校办公司的运营, 筹、融资活动的开展, 房屋出租、出借, 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的举办, 高校人力资源或专利技术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高校与企业合作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活动等等。税务机关管理和宣传不到位, 有些活动成为税务监控、稽查近乎真空的地带, 一些征税条款不能落实, 纳税人和作为个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不能依法履行各自义务。

三、对高校个税征管工作的对策

高校个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既有扣缴义务人的因素, 也有纳税人的因素, 还有税务征管机关的因素, 因此,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推动高校个税征管工作。

1. 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 使其多一份责任、少一份对抗。

税务机关要深入高校, 了解高校业务, 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加强税收知识的宣传培训, 正面宣传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 结合反面典型案例指出偷逃个税带来的严重后果, 引以为戒, 特别是宣传国家针对教育和高等学校的优惠政策, 使纳税人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纳税光荣, 逃税可耻”, 在尽可能多地了解税法相关知识, 学会识别纳税项目, 懂得基本纳税办法, 掌握常用计税方法的同时, 彰显国家税法的人性化的一面。财务部门也要转换意识, 树立服务理念, 在做好日常扣缴工作之外, 更要解释相关政策, 尽好个税代扣代缴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科学的征管工作流程,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

(1) 改变财务报销流程, 将代扣代缴工作嵌入到财务工作流程中。对于按次计算的劳务所得, 会计人员首先记录其人事信息, 然后将审核后的应税项目凭证, 传递给计税人员计算个税, 出示应纳税所得额、税金和税后所得凭证, 与其他单据一起作为原始凭证, 出纳据此税后金额付款。而对于领取工资薪金的人员, 可以与工资薪金一起计征个税。要注意, 财务部门应统一负责所有涉及个税项目的发放, 最好是每月集中授理一次, 且各部门上报时, 应以个人而不是项目作为单位, 这样既可以减轻办税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避免由于疏漏而造成偷税漏税的情况产生。 (2) 利用现代管理手段, 选择或开发高效的个税代扣系统。目前, 很多地市已经开始实行个税的全员全额网上明细申报, 使个人收入和个税纳税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上查询成为可能。另外, 许多高校的工资实行财政统发制度, 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在报批后, 个税被直接划转至国库。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管理个税代扣工作。第一步, 将工资系统中的工资数据导出, 以个人为单位, 和工资外应税项目合并, 在扣除可免税项目后, 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第二步, 根据个税法计算个税。第三步, 将个税与工资统发系统中的个税比较, 计算差额, 这一差额就是次月向税务机关申报的个税。

3. 加强征管筹划工作。

高校个税的征管工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 需要人事部门及各院系的事先沟通, 整体统筹, 通力配合。 (1) 要加强代课费发放的筹划。高校代课费具有发放时间集中, 金额大, 相对固定的特点, 教务部门可以将新学期的代课统计数据及时准确提交给财务部门, 在合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采用将教职工的基本工资、津 (补) 贴、课时费、奖金等各项收入, 均衡地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办法, 降低适用税率和平均税负, 达到减轻教职员工纳税负担的目标。 (2) 要加强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明确规定按次计算征税。因此可采取均衡分摊法, 即教师取得的劳务报酬收入尽量不要集中在一次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分项计算筹划法, 即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 应当分别减除费用, 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 利用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纳税筹划。税法规定, 对于高校教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或绩效工资考核合格部分, 可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利用这一政策应避开税负加重区间, 与月薪收入统筹考虑。若月薪收入高于年终奖适用税率, 在不使年终奖提升税率的前提下, 可适当减少月薪收入, 部分收入留于年终一并发放;若月薪收入低于年终奖适用税率, 可考虑将部分年终奖分月发放。

总之, 高校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种种困境。但只要税收征管部门、高校代扣缴工作人员和全体教工能够在维护国家税法严肃性的前提下, 相互理解, 谦虚学习, 默契配合, 定会使高校个税征管形成“税务机关指导、扣缴义务人专业、领导支持、教工配合”的良好氛围, 使高校个税征管工作步入科学高效的良性轨道。

摘要: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教师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呈现出“来源多、不均衡”等特点,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也随之显现。文章从个税的纳税义务人、征收机关和代征机关三方面, 分析了这种情况的成因, 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个人所得税,征管

参考文献

[1] .倪玲.刍议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风险的管理[j].会计之友, 2011 (11) :119—120

[2] .赖敏锋.高校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2 (6) :23—26

[3] .陈阳轩.高校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与纳税筹划[j].经济师, 2009 (7) :109—110

[4] .章秀芝.高校财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方法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2) :58—59

试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问题 篇3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税制模式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地方政府对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尚未将有发展潜力的个人所得税看作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西方社会将个人所得税称为“社会稳定器”,发挥着较强的政治功能。在我国,虽然中央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地方政府也比较关注,但在具体执行中仍明显存在“小税种、小份额”的意识。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增长迅速,已成为很多地方的主要税种之一,但由于地域贫富的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并未真正认识到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以致在思想上对其未真正引起重视,而在措施上很有局限甚至有所轻视乃至忽视,从而造成个人所得税的大量流失,

(二)税务部门在实务操作中,对公民各项所得缺乏有效监控,征管缺乏会计核算依据。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普遍的现金支付,加之个人收入渠道复杂。一些收入的取得比较分散隐蔽,如各类学校教师辅导、代课收入等等,使税务人员很难掌握和控制,尤其对高收入阶层的监控则更显薄弱。

(三)目前税务部门内部在机构、人员、经费的征管手段上,还不能适应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查的要求。从主观因素上分析,一些同志因个人所得税收入较少,在公有制为主的我国,人们还习惯于法人纳税,对直接涉及个人利益的个人所得税,征纳矛盾突出、征收成本明显偏高,执法不严、查管偏松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

(四)个人所得税涉及面广、税源分散,其征管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待于综合治理。一些扣缴义务人不能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有的甚至与纳税人一起对付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在日常纳税检查和专项检查中,特别是涉及到查处一些重大偷逃税案件,有时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致使案件不能及時查处,也无法将案件责任人绳之以法。既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更造成不良的社会效应。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基础性障碍

个人所得税税种属性独特,其收入数量弹性大,税基增长一般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会有一些人的收入达到起征点而进入纳税人行列,而且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逐年还会有更多的人适用更高的税率档次,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个人所得税收入弹性大的特点尤为显著。

(一)我国现行分税制把个人所得税划分为中央地方共享收入,与国际通行做法不一致。因一个人可能在全国各地有各种收入,由各地政府分别征收自然存在诸多不便,因此个人所得税作为地方税种,受本位利益驱动,使中央政府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宏观政策意图难以落实。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行分项收入计算、分项扣除费用的征管办法存在税法涵盖面不足和容易造成税负扭曲的问题。目前高于10个税目的规定,使许多收入难以纳入征税范围,一些收入在应税项目的认定上模棱两可。一些单位将支付给职工的收入通过多次、多项目支付等方式,化整为零,致使大部分收入因低于起征点而形成合法避税。从世界各国税收实践的经验看,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属于一种较少综合性的分类所得税制,自然具有此类税制的原发性局限。分类课征办法不能全面的衡量纳税人的真实收入水平,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纳税或少纳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缴税,难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

(三)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级数过多,大部分边际税率不适用。根据测算,我国月工薪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在4万元以上的也不多。所以税率级数中心的第5级至第9级税率缺乏实际意义,40%、45%的高边际税率没有多少人适用,但这却使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空背高税负之名。目前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都遵循扩大税基、减少累进级数的目标,如巴西、美国等国家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2-3档。而我国则由个人收入调节税的5级、原个人所得税的7级增加到9级,这与简化税制的方向相悖。从我国实际状况分析,累进税的级数定在3-5级较为适中。

(四)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实行分项差别课税,有失税负公平原则。实际上,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同属一类劳动所得。现行税制工薪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同时实行加成征收,从而造成税负不均。在世界各国税制中,无论是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还是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对劳动所得都是同等课税的。我国个人所得税也应将工薪与劳务所得合并统一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课税。

(五)我国现行税制对扣除的规定也不尽合理。对个人征税,只有建立在"净所得"的概念上才有计税意义。因此,为得出应税净所得,必须在调整后的毛所得中如实扣除纳税人应该扣减的费用。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每个纳税人未取得相同数额之所得而支付的成本费用占所得的比例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因而规定所有纳税人都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例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现行税制中,夫妻分别申报也带有不合理性,在实行累进税率的类别中,夫妻合并申报就比较公平。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必须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人向税务部门申报对个人支付的明细表制度和个人收入资料传递制度;二是逐步建立和规范科学的源泉控制规程:三是建立有效的稽核制度和有效的处罚制度;四是依法构建公民个人的社会监控网络,逐步实现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信息化。除此现实性选择之外。更重要的是,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分为三类模式。一是分类所得税制,又称个别所得税制。它是对同一纳税人的不同类别所得,按照不同税率分别计征,具有对不同性质所得实行差别待遇的优点,但不能好好体现能量负担的原则。英国的“所得税分类表制度”是分类所得税制的典型代表。二是综合所得税制,又称一般所得税制。它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起来,减去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的数额,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计征。它的特点是将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所有形式的所得加总计征,不分类别、统一扣除,能较好的体现能量负担原则,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就属此类型。三是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又称混合所得税制。它是按纳税人的各项有规则来源的所得先课征分类税,从来源扣缴。然后再综合纳税人全年全部各种所得额,按累进税率再次计征综合所得税或附加税。它的特点是对同一所得进行两次独立课税,将分类制和综合制的优点兼收并蓄,既坚持了能量负担原则,又对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区别对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个人所得税课征模式。日本、韩国、瑞典等国的现行税制即属于此种类型。

纵观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分类制实行较早,运行一段时间后在一些国家逐步演变为综合制,最终更多的国家则发展为分类制。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多实行综合制,一些发展中国家多实行分类制,但多数国家则采用混合制模式。

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篇4

通知要求,不断完善高收入者主要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财产转让所得征管,其中包括:完善自然人股东股权(份)转让所得征管、加强房屋转让所得和拍卖所得征管、抓好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股权(份)等其他形式财产转让所得征管;深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管;完善生产经营所得征管。

通知还要求,继续加强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其中包括:加强以非劳动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人群的征管,例如从事房地产、矿产资源投资、私募基金、信托投资等活动的高收入人群;做好高收入行业工薪所得征管,尤其是各类奖金、补贴、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励所得;对纳税人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通过明细申报数据等信息汇总比对;完善数额较大的劳务报酬所得征管;加强高收入外籍个人取得所得的征管。

通知指出,建立健全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监控体系,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和外部涉税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应用,通过各类涉税信息的分析、比对,掌握高收入者经济活动和税源分布特点、收入获取规律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个人个体税收征管总结 篇5

个体税收征管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个体、私营经济税源已成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源,以通道县为例,**年个体税收为485.1万元,占总税收收入的35.8%。因此,如何收好、管好个体税收就成为摆在每一个税务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个体税收征管的现状

个体税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仅指狭义的个体税收,即指城镇个体税收、集贸市场税收、农村个体税收三个方面,不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受个体经济特点的影响,个体税收具有征收面广、税源零星分散、情况复杂、税款征收难度大、个体纳税意识差等特点,具体表现在:

1、税收秩序差。(1)个体工商户纳税意识差,特别是农村个体户,对税收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纳税意识“空位”,受千百年封建传统苛捐杂税意识的影响,个体户对税收具有心理上的抗拒,因此在个体税收日常征管中,偷逃抗税等时有发生。(2)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个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无序发展,造成近年来生意萧条,如位于1805省道边的某镇某村,不足500米的距离,有大小南杂店十几家,僧多粥少,造成各家生意清淡,每天收入额平均不足10元,难以支付各种税费。(3)个体工商户申报纳税的自觉性差,造成税务工作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掌握税收征管的主动权。(4)个体工商户对税务工作存在认识误差:①税费混淆不清,把工商管理费、卫生管理费统称为税,而抱怨税收负担过重②地税概念模糊,认为地税是地皮税③认为国税是正税,地税是杂牌税。

2、征管难度大。个体税收因其自身具有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的难度,尽管税务机关采取各种办法围追堵截,仍有相当部分税款流失,偷漏税情况严重,对个体工商户的已征税款占应征税款的比重不足70%。如饮食、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不足30%,而私人建房、私房出租等税收,尽管地税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仍未有明显改善。个体纳税户多数未建帐,无法查帐征收,核实营业额,虽在实践中总结出诸如保本测算法、电耗法等测算核定营业额的方法,误差仍很大,实际操作中多为定额征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3、征管基础工作落后。(1)征管手段落后,多采用手工操作,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尚未普及,基层征收单位的征收人员和征管车辆等配套设施配备不足,不利于个体税收征管。因个体税收点多面广的特点,再加上落后的征管手段导致个体税收征管成本高,农村有些偏僻的地区税收成本率高达60%以上。(2)征管模式落后,除设有办税服务厅的城镇所在地,纳税户主动上门申报缴税外,基本上沿用双定征收、上门催缴,农村地区采用专管员一手独揽,各税统管的旧征管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征管的需要。(3)征管基础工作亟待加强,某些地方存在税源底子不清,交税、停复业、转户情况不明,征管资料不规范等不足。(4)因个体户均未建帐,征纳双方无共同遵守的计税依据,导致个体户认为“你说多少就多少”而产生抵抗情绪,阻挠税收执法,因人情税、关系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致使纳税人对税负公平持有异议,继而拒缴国家税款,增加了个体税收征管的难度。(5)减免程序不规范,对残疾人、特困户及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减免越权审批等现象严重。

4、代征制度、协税护税网络尚未规范。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时还成为乡镇定搭车收费、转引买卖税款的工具,对代征人员的考核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有的代征人员素质差,税收法律知识匮乏,不能适应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务部门的整体形象,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个体税收征管的阻力。

5、司法体系有待完善。(1)司法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公安、法院等政法机关对税收征

管的协助太少,虽然税务部门内部设立了税侦队等执法机构,但力量过于薄弱,不能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威慑作用,为税收征管保驾护航。(2)税务稽查对个体税收征管涉足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对个体税收的税务稽查作用,停留在进厂进单位查帐的程度。

6、一些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个体税收征管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税收任务逐年递增,过高过重,迫使税务机关增加个体工商户税收负担,增加了个体税收征管的难度。(2)办证换证时执行口径过于统一,实际操作中,部分税务登记证没有兑现三年有效期的承诺,多为在统一的时间统一换证,致使持证未满三年的纳税户对其不理解,继而阻挠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3)费挤税现象严重,个体工商户各项费用负担过重,冲击税款征收。

二、对策和措施

要征管好个体税收,走出个体税收征管的低谷,税务机关只有结合市场经济和个体税收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好城镇、集贸市场、农村三方面的个体税收工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科学选择和调整征管模式,努力做到个体税收应收尽收。

1、加强个体税收的税源管理、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摸清税源底子,对停歇业、转户等环节严格监控,防止偷漏国家税款,逐步引入高科技手段,利用电脑等规范资料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加强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工作,通过纳税资料了解个体工商户纳税动态,改进征管方法。研究和开发适应个体征管的税务软件,提升原有版本功能,增加税源分析等综合功能。增加基层人员,配备征管车辆,确实增强基层征管力量。

2、深化个体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转变原有征管模式,针对个体税收的三个方面,做好各自不同的文章。(1)城镇个体税收,对其坚持采取税源监控、以票管税等措施,采用多种方法科学合理的确定税负水平,对规模较大的个体户(如酒楼、饭店、大批发部)要求其建立帐簿,做到查帐征收。设立办税服务厅的,要求纳税户于每月1—10日办理纳税申报,交纳税款。

(2)集贸市场税收,采用委托代征或半年征收一次的方法,针对市场个体商贩流动性强的特点,加强与工商、市场管理委员会的联系,采用群众办税、突击检查和日常征管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市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清除漏征漏管户。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征管措施,对豆腐摊、鱼摊、菜摊采取只交税不办证的措施,减轻个体小商贩的负担,缓解征管压力;对成衣、小百货、小吃摊规范管理,适当降低税负水平,以确保征管到位。张榜公开税负水平,做到税负公平。(3)农村个体税收采用集中征收、定额核定、全年一次缴清的征管方式,降低征收成本。

3、加强稽查机关对个体税收的稽查力量,让税务稽查涉足于个体税收日常征管,充分发挥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强硬措施,维护税法的威严,有效的协助征收机关搞好个体税收征管。进一步完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尽快设立税务法庭、税务警察等部门,完善税务行政复议等制度,利用司法手段维护税收秩序,做到查处一户、震慑一方,体现税收执法的刚性,引导个体税收良性发展。

4、改革税务登记证办证换证制度,改3年有效期为5年,革除办证、换证一刀切的现象,做到开业有证,期限足额。加强验证工作,及时了解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变更等情况,严厉杜绝个体工商户转借税务登记证的情况,依靠验证和日常征管加强对税务登记的管理。

5、加强税法宣传,通过互联网、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渠道宣传税收法规,让广大纳税户知税法、懂税法、守税法,树立起依法纳税的意识,填补纳税意识的缺位。加强对税务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不断增强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公正执法水平,严厉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加强交流与学习,吸取先进的个体征管经验。勤征细管、认真搞好个体税收工作。

6、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内外两方面:内部要完善岗位责任制,贯彻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内部监督作用。外部要引入社会、舆论群众等多种

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征管 篇6

吴成涛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100

摘要: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选择中被寄予厚望,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税收流失现象,而且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功能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践提出切实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征管进行讨论,进一步把握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逻辑梳理和理论探讨,根据我国当前的现实征管技术条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改革;对策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存在“三难”——难征、难管、难查。加上征管力量单薄,征管手段跟不上要求,各种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罚难度大等等,使个人所得税难以征收到位,税款流失严重。

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以代扣代缴为主。在实际的日常征收管理过程中,虽然税法规定了单位或个人在向其他人支付应税所得时,负有扣缴义务,但在具体执行中,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对于自行申报而言,在实际申报过程中,纳税人到各征管局自行申报纳税的很少,税务机关又因证据不足难以征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逐步提高,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此外,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比重不断增加,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高收入者并没有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核心力量,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社会收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纳税申报制度

我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方式主要是纳税人自行申报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而这两种申报制度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及税制改革的步伐,使得征管制度表现出落后、不适用。

1、代扣代缴制度不合理

国家税务总局在1995年制定下发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中,对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得到确切的落实,很多扣缴义务人没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的职责,导致税源流失严重。我国个人所得税一大部分来自对工薪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而雇主作为纳税人的扣缴义务人,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另外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会给本单位的员工谋求较多的福利。这样就会出现纳税申报不真实,瞒报、谎报,甚至漏报的现象,扣缴义务人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扣缴任务。

2、自行申报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实行自主申报机制已经有很多年,但是效果却不明显。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受利益的驱使产生偷税动机,而现行税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取得收入的个人都有自行申报的义务。其次,从个人所得税的构成来看,来自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微乎其微,个人主动申报率不高,税务部门在自行申报纳税方面的申报机制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种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历史不长,宣传力度不够到位,导致公民对个人所得税认识程度不深,弱化了纳税意识。其次,个人所得税税负不能转嫁,有些纳税人对依法纳税存在抵触心理,普遍有“尽量少纳税,最好不纳税”的思想,出去自身利益想尽各种办法偷税漏税,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第三,纳税人和征税机关纳税信息不对称,积极纳税没有得到认可,打击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也削弱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三)对个人收入缺乏有效监控

目前,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部门和监控手段,造成税款的严重流失。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渠道多元化,并产生大量的灰色收入、隐性收入,成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死角”。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税务机关不清楚,法律法规也没有强制规定第三方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收入情况,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掌握个人收入情况。由此可见,我国外部征管的社会环境较差,个人信用体制尚未健全,对个人财产缺乏系统的登记核查制度,这些都加大了对个人财产核查的难度。

(四)征管效率低下

我国目前税务征管的能力和水平都还比较低,难以全面、真实、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情况。我国税务干部素质良莠不齐,缺少税务专业性强,计算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降低了征管效率。税务部门没有建立与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造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收入状况而有目的的组织征管。另外不同征管区域的税务机关之间、同一税务机关的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合作也不是很到位,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更是加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影响了征管效率。

(五)税法的威慑力难以发挥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主要是偷逃税,在全国范围内,暴力抗税事件屡屡发生,法律对其的制裁却没有及时到位,使违法犯罪者气焰更加嚣张。虽然近几年执法环境对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了一定改善,但对偷逃个人所得税案件的打击力度还不够,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现象时有发生。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路径选择

一项完善的税制,必须有切实有效的征管措施作为后盾,才能使制度优势最

终转化为现实优势。通过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剖析,说明了征管改革愈来愈显得紧迫而重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征管方法,刻不容缓。

(一)健全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

1、加强代扣代缴申报制度

代扣代缴是实现税源管理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加强代扣代缴制度,实际上就是加强税源控制。一方面,应明确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规范扣缴义务人申报和代扣代缴税款,对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要加以奖励,严厉惩罚没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责任人,提高主动代缴意识。另一方面,推行代扣代缴全额明细申报制度,要求代扣代缴义务人报送其代扣代缴的个人基本信息、收入支付明细信息等。

2、完善自主申报制度

根据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建立税务号码制度,建立中国公民的“经济身份证”,并在涉税事务中强制使用,是税收征管规范化和监控税源的有效手段。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自己的税号下进行,税务部门通过对税号的管理可以全面掌握个人收入信息,要求纳税人自主上门申报缴税。另外,各级税务机关要把重点放在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税收监管上,扩大自主申报的范围,完善自主申报制度。

3、完善“双向申报”制度

双向申报是对纳税人收入状况的双重税源监控,“双向申报”制度是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及纳税情况,在两者之间实现双向交叉监管,进行综合征收,这能较好地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这同样也意味着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纳税人,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税收监管,有利于个人所得税的堵漏增收。

(二)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公民自觉纳税意识

广泛的税法宣传和周到的税务咨询服务,既可以增强纳税人对税法知识的了解,又体现了对纳税人的尊重,减少纳税人对税法的抵触心理。首先,设置主管个人所得税宣传的特定工作人员,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宣传。其次,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介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和税收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第三,在税法宣传中,要分清主次,重点放在生僻而又必要的知识上,切忌重城市、轻农村。另外,税法宣传要广泛持久,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建立对个人收入的监控体系

个人所得税大量流失,税务部门却又难以有效监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每一位纳税义务人的收入信息,因此必须建立对个人收入的监控体系。首先,国家应尽快制定颁布关于个人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制度的形式对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个人信用记录、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档案管理等进行规范。其次,建立完善和积极推行个人账户体制,每个人建立一

个实名账户,将个人的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都纳入该账户,从而建立起个人收入的监控网络,当然,这需要税务、银行、司法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强大支持。另外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减少现金流通,广泛使用信用卡和个人支票,以便对个人收入进行更好的监控。

(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

各级税务部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借助于现代化的征收手段,与银行、公安、审计、工商、证券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进行联网,实行税收协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及纳税举报网络。借助相关部门掌握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界定清楚个人财产来源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堵住偷税的渠道。税务部门内部要在制度上确定协调与沟通的具体方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

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也离不开税务代理制度的发展,税务代理,是税务代理人在法定的范围内,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名义,代为办理纳税申报等税务事宜的行为。税务代理以中介的立场,按照税法规定,客观公正地计算应纳税所得,既可以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在缩减征纳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征收率,避免个人所得税征纳脱节,确保纳税人诚实纳税,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这是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有益补充。

(五)加大对偷逃税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税法的威慑力

首先,加大对偷逃税的纳税人的惩罚力度,提高对偷逃税犯罪行为的法定量刑幅度,加大纳税人偷逃税的成本,从而提高纳税遵从度。其次,加强与公检法等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严厉打击惩处偷逃税的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三,可以赋予税务机关更高的执法权力,税务部门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提供纳税人的存款和其他财产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及人员配合,协助提供纳税人偷逃税款的证据并有权冻结纳税人的账户,封存、拍卖纳税人的财产,强制执行。可以考虑设立税务警察一职,对违反税法较为严重的纳税人及有关人员进行武装稽查和拘捕。

四、结论

在我国现行各税种中,个人所得税是被公认为税收流失最为严重的一个税种,被称为征管第一难。本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践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对策建议,但水平有限,只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改革贡献一份力量,使个人所得税能切实地发挥出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所得税征管相关问题的思考 篇7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税收制度存在缺陷

一个好的税收制度是极其重要的, 虽然我们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日趋完善, 但是笔者认为还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1) 实行分类税制, 不能就纳税人全年各项应税收入综合计算征税, 难以体现量能课税、合理负担的原则, 影响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力度。 (2) 对不同收入项目采取不同费用扣除办法 (既有定额, 又有定率) 和不同的税率 (既有累进, 又有比例;既有加征, 又有减征) , 容易造成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 存在较多的偷税逃税漏洞。 (3) 税率陡峭, 级次过多, 边际税率过高, 不利于纳税人自觉纳税。 (4) 现行税法没有规定取得收入的个人都有自行申报的义务, 而对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太明确, 影响了税款源头控制的实施。

(二) 个人所得税税基不够广泛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税基越宽, 税制以既定的税率所能征收的收入就越多。我国现行所得税法虽规定所有的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对已缴纳农业税、牧业税的农、林、牧、渔的个人免征个人所得税, 这就将这部分人群中的高收入群体排除在了纳税范围之外;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当年股票转让收入超过12万元的只需向当地税务局申报, 因为无需交税, 所以丧失了相当一部分纳税群体。这些措施都使得征税范围大大缩小, 也违反了公平税负的原则。另外, 对个人所得税的从宽减免甚至扣除的做法进一步从税基中减少了所得, 而且, 这些扣除的税收优惠出于以下的原因并不能公平地被纳税人所获得:第一, 大部分纳税人不能进行项目扣除;第二, 扣除对于这些处于较高税率级次的纳税人来说要比处于较低税率级次的纳税人价值更大。原因很简单, 一项1000元的扣除对于处于最高35%的税率级次会减少350元的税收, 而对于15%的税率级次只减少了150元的税收。

(三) 公民纳税意识淡薄, 个人信誉约束机制不完善

公民纳税意识淡薄。总是把“纳税光荣”停留在口号上, 实施性很差, 现就企业而言, 偷税漏税的情况时有发生;富人逃税, 明星偷税在报纸与新闻报道中也经常会看到, 比如说刘晓庆偷税漏税案件, 说明我国对税款的查补相关事件的处理机制不够完善, 处罚较轻。由于偷税漏税的利益是明确的, 而其带来的损失, 罚款以及声誉受损是不确定的, 因为其他因素确定的条件下, 还存在偷税漏税不一定被查出的概率, 使一些风险偏好者, 出于侥幸的心理倾向于偷、逃税。从中可以看出公民纳税意识淡薄, 完全与个人信誉约束机制不完善有着密切的相关联系,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 需要从纳税人的本身出发, 只有纳税人明确纳税意识, 才更有利于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四)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质量不高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雇主代扣代缴制度, 这既是世界各国普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形式, 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方法。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1995年就制定并下发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 对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但这种代扣代缴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扣缴义务人或迫于领导的压力, 或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 税款的代扣质量并不高, 甚至出现故意纵容、协助纳税人共同偷逃税款的现象。在实际税务稽查中, 发现一些代扣代缴义务人将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不计或少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或者干脆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改为5%的比例税率进行计算的情况。有些单位在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时只计算财政发放部分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收, 单位发放的奖金、福利等没有并入基数一并计算缴纳, 审查个税扣缴情况时, 仅一年就少扣缴几千元;一些单位在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时只计算本单位发放部分, 而没有将部分人员在下属单位发放的部分一并计入计算。还有一些单位支付劳务报酬没有按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个人所得税。更有甚者, 有些雇主及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帮助雇员隐瞒个人收入, 如有些企业将员工的部分收入冲抵企业的营业成本以降低企业利润, 减少应税所得。特别是在私营企业中, 企业主将私人的生活费用冲抵企业营业成本的现象更为严重。

(五) 费用扣除标准不够合理

据调查, 几乎所有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都有费用扣除规定, 范围包括个人免税扣除、成本费用扣除和家庭生计扣除。其中, 家庭生计扣除的依据是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和其他被赡养人等情况。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却对个人因为取得收入而花费的成本费用, 特别是维持家庭生计费用没有做出相应扣除或免税规定。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在生计费用上扣除了实行全国统一的2, 000元的标准, 笔者认为其过于强凋统一, 忽视了不同家庭、个人的不同负担情况, 如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人数。另外, 我国个人福利待遇制度正在逐步进行货币化改革, 如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改革, 而生计费用扣除标准却未能囊括上述个人全部支出。费用扣除标准显失公平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外籍个人费用扣除存在“超国民待遇”。现在外籍个人和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每月扣除额为4, 800元, 同样生活在中国的个人, 费用扣除标准相差两倍多, 背离了个人所得税公平税负的原则。

(六) 税源隐蔽分散, 控制难度很大

个人所得税不似其他税种, 主体是由个人的收入决定。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技术、人才、房地产等元素日趋发展强大,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也因此扩大。调查发现, 我国居民收入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公开化, 从相对隐蔽、集中向分散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 个人收入的来源渠道途径多而且复杂、隐蔽。如兼职取得的报酬、个人单独提供劳务取得的报酬、个人财产的出租、转让收入, 这些收入有的零星、分散, 有的隐蔽、来源渠道多, 监管难度大。企业发给个人的奖金、补助、福利等通过个人开具公务费用票据来报销, 既可以列人企业成本, 少纳企业所得税, 又可以隐瞒个人收入, 少缴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业户现金交易多, 实际收入难掌握。由于目前我国尚无可操作的个人收入申报法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收付现金的管理制度等, 造成税务机关只依据账务记载难以查清个人实际收入额, 使得个人所得税存在较严重的税收流失。

2、拥有多收入源或没有扣缴义务人监督的纳税义务人, 其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有待完善。由于没有出台更好的规定, 目前, 对这部分纳税义务人的个人所得税征管, 完全依赖个人的自觉申报, 这样的申报难免有漏洞。尽管税务部门在近几年也开始关注并对高收入群体建立纳税档案、加强监管, 但毕竟面太窄, 也缺乏更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部分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依然十分严重。

3、企事业单位使用现金支付工资及劳务报酬的方式形成了大量不明来源的收入或大量无须耗费企业经营资金的纯收入的产生。由于支付单位是通过变通方式支付报酬的, 个人在取得这些收入时往往不进行纳税申报或申报不实, 税务部门无法如实掌握居民个人的收入来源和收入金额, 也就谈不上对其征税。正是税务部门对这部分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 从而造成个人所得税的大量流失。

(七) 手段单一、技术落后, 处罚力度不够

目前, 我国的个人信息化程度不高, 税务部门与银行、工商、建设、海关等部门信息还不能完全共享, 税务部门之间也未能全部联网, 个人可确指的全部资产的申报制度尚未建立, 分配体制仍然混乱, 个人收入隐蔽化, 导致税务机关无法有效监控税源。

此外, 由于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 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由于这项处罚较轻, 导致了许多人敢于冒险, 即使逃10次, 被罚一次, 也比据实缴税划算。此外, 在税收执法过程中, 由于没有规定处罚下限, 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所以往往容易造成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发生, 致使一些人利用权利和关系寻求庇护, 逃脱惩罚。个人所得税的未缴纳并没有给个人的生活带去任何影响, 而被查处未及时按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并不予以强力度的处罚, 若侥幸没有被查处的便不了了之, 这使得应纳税者在下一季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期有了更加强烈逃税的心里。

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 拓宽个人所得税的税基

个人所得税的基础是个人所得。对于个人所得, 国际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学说:所得源泉说与纯资产增加说。所得源泉说就是应税所得必须具有循环性、反复性的形态;纯资产增加说即课税基础是能够增加人们赋税能力的经济收益。目前世界各国都倾向于以纯资产增加为课税依据, 对临时性、偶然性、恩惠性所得均予以课征, 奉行“宽税基、低税率”的原则。

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 笔者认为我国应进一步拓宽税基, 将新出现的资本所得, 超劳动报酬所得列入应税所得, 对减免税项目应严格控制, 并要有明确的界定, 对各种名目繁多的津贴、奖金、补贴、福利费等都应纳入征税范围。例如:对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高收入者在超过一定标准后的所得应列入征税对象, 但可以扣除一定的费用;控制减免税项目, 减少名目繁多、过杂过滥的减税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目前存在的类似发达国家的收入福利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我国税基, 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因此, 应明确对附加福利征税的规定, 各单位变相发放给个人的各种福利, 如实物、有价证券等比照市场价格一并计征课税。

(二) 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

现实中, 人们自觉申报纳税的意识较差, 社会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纳税文化环境。税务部门在培育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时, 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1、拓宽思路, 把对纳税意识的培养从侧重道德标准引到法制的轨道上来, 才能为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方式的运行提供先决条件。

2、建立与个人所得税法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制度上激发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纳税积极性, 使不依法纳税的公民认识到如果不履行纳税义务、不如实申报纳税, 就有可能丧失应享受的社会福利的权利, 并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

(三) 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管理, 切实落实代扣代缴制度

落实代扣代缴制度, 要求扣缴义务人办理全员全额明细申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向是实行全员全额管理, 以此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双向申报”制度。这项制度要求扣缴义务人不仅要申报扣缴单位纳税的总体情况, 而且要申报扣缴单位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明细情况。把推行明细申报作为推进全员全额管理的突破口, 逐步扩大代扣代缴明细申报的覆盖范围。通过采取措施强化代扣代缴工作, 完善扣缴方面的法律规定、制度和方法, 扩大代扣代缴面, 提高代扣代缴的准确率, 依法严肃处罚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 并明确纳税义务人不申报、不纳税、申报不实的法律责任, 以建立起法人或雇主与个人之间的交叉稽查和稽核体系, 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同时, 还要规范税务代理工作。据笔者分析, 目前税务代理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尝试, 国家税务部门应监督、指导税务代理活动的正常开展。税务代理行业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工作机构的监管, 在税务代理机构内部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使税务代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实行扣缴义务人的全员全额明细申报, 税务机关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和核定纳税人的收入来源、数额和结构, 及时堵塞征管漏洞。

(四) 建立合理的费用扣除机制

个人所得税是对净收入的课税, 因此, 在征税的时候需要先扣除非收入性的费用。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在费用扣除方面的规定过于简单, 难以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大致表现在:没有为取得收入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和生计费用, 不分纳税人的婚姻状况、赡养人口、家庭收入差异, 一律实行定额 (率) 扣除。结果是容易造成税负不公平。

建议今后应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 在各个应税项目上合理确定基本费用扣除和其他各项扣除。费用扣除内容应包括为取得收入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及生活费、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和与之相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各类保险费用等。扣除标准可以根据物价指数和我国国情, 由省、市、自治区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具体确定。

具体的做法是:1、对于费用扣除标准, 纳税面不应过大, 个税的立法目的是为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 通过征收个税能切实做到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2、要逐步建立个税起征点与CPI挂钩的机制。3、扣除标准避免起征点一刀切, 制定起征点时, 应尊重各地区生活成本的差异, 制定不同的扣除标准。

(五) 堵塞税收漏洞, 加强税源的控制

1、加强户籍管理, 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

户籍管理是实施税收源头控制、堵塞税收管理漏洞的前提和基础, 是税务机关控管纳税人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要实现对税源的“户籍式”管理, 首先税收管理员要按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管理的要求, 依托身份证号码, 结合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不同特点, 建立所管个人收入档案, 及时采集、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相关信息资料;同时要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咨询、办税辅导、宣传贯彻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全面掌握所分管纳税人个人基本情况、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情况, 通过运用个人收入等各类信息资料, 对所管的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分析, 从而掌握税源管理的主动性, 把握信息入口的真实性。其次还要强化税收管理员的权责,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税收管理员不仅承担着收集信息、核实信息、传递信息的任务, 同时还肩负着管理、监控、服务等一系列税源管理重任, 可以说, 税收管理员的思想素质、管理能力、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对税源管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立规范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对个人收入的监控能力是个人所得税征管能否到位的关键, 而监控能力的改善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1) 完善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制度。凡取得应税所得的纳税人应每月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来自各个渠道的收入, 年终上报本年度个人收入情况, 并对全年个人所得税进行清算汇缴, 扣缴义务人按月向税务机关申报收入支付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情况, 即采用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联合申报, 借助银行信息, 在法人申报与个人申报间建立起交叉稽核体系。同时, 加强税务机关与银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借助银行对个人收支信息进行汇总、稽核, 严格监控个人所得税税源, 防止税款流失。

(2) 建立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不但要在所有银行之间联网实行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 而且应在银税联网的基础上实行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解决税源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在存款实名制基础上, 对个人金融资产, 房地产及汽车等重要消费品也实行实名登记制度, 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廉政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而且可以将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显性化, 促进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工作。

(3) 改革现金管理制度, 控制现金使用范围和规模, 推行信用卡制度, 减少账户外现钞的流动, 强化个人收入银行结算制度, 促使个人收入显性化, 税源透明化。将个人信用卡、存款账号及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号码统一起来, 便于从这一账号内全面了解个人工薪收入、社会保障等情况。同时, 建立银税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 金融部门与税务部门通过计算机联网, 实现数据交换, 信息共享, 增加税务部门核实个人收入真实性的渠道。

(六)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机制

1、建立现代化的税务稽查体系, 锁定稽查重点。

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所得税稽查制度, 是个人所得税税源失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我国应借鉴国际税务稽查先进经验, 建立起专门的个人所得税稽查机构, 并配备一支掌握税务、会计、审计、计算机知识的高素质稽查队伍, 而且必须用现代化手段装备稽查队伍, 将稽查内部工作实行专业化分工, 将稽查工作分解为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申诉等环节和程序, 并形成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制。

2、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实现征管业务网络化。

鉴于个人所得税征管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 各地区改革进程不同的现实, 造成计算机使用程度差异大。今后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的关键在于, 通过计算机完成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资料保管等工作来实现征管工作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通过计算机完成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资料保管等工作, 以此来实现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分析个人所得税税源的变化及政策执行情况。同时,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 形成治税合力, 通过立法逐步推进税务同财政、银行、海关、公安、工商、房地产、证券、承包企业等部门的联网, 以及向税收机关报告高收入者经济活动情况的制度, 真正实现纳税人数据资料一定范围内的共享。

3、提升税务人员执法能力

(1) 提高税务人员认知能力。所谓认知, 既有对目标的认识、岗位职责的认知, 又有对自身工作价值自身能力的认知, 以及对问题和风险的认知等等。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 才能对税收法律法规, 对征收管理措施, 对整个执法程序有着正确的理解, 才能正确地处理涉税事务, 使税收执行力大大提高。

(2) 优化权力监督机制。权力不受监督就有可能被滥用, 进而削弱执法能力。优化权力监督就是要保证权力系统的运行规范有效。权力的规范运行是机构能力、人员能力、制度能力、信息能力的综合反映。当前优化权力监督机制, 增强权力行使的有效性, 要遵循权责对称原则, 使所有的权力都有相应的责任。要加强责任管理, 实行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不同一责任, 区分干部的错误形式, 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辅之以目标管理、职位管理、能级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做到既正面引导、激励, 又反向约束、惩戒, 进而提升税务人员提高自身执法能力的自觉性。

(七) 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实税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 扣除标准为2000元/月。对此笔者认为, 可以对我国个税税率结构进行这样优化:

一是逐步改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为单一的累进税率。当然这还得以改个税的分类征收制为综合征收制为前提。作为过渡形式, 资本利得可暂时使用比例税率进行调节。

二是改45%的最高税率为40%, 并相应降低各级税率。我国名义税负虽然偏低, 但由于非税财政收入可能一时难以绝迹, 再加上经济走低与各国在知识经济中吸引人才的需要, 降低税率在所难免。

三是改九级累进制为五级累进制。累进级次多, 不仅产生经济中的行为扭曲效应, 而且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过大。

四是改直线累进为“倒U型”累进。据统计, 全国来自工薪的所得税构成了个税的最大税源。这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是对称的, 即个税主要来源于中高收入者。但要加大力度, 即改直线累进为“倒U型”累进。在现实生活中, 我国的累进税制却成了累退性税制。我国由于高收入者的社会经济特殊地位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再加上近来的诸多高收入者偷逃个税丑闻显示, 加大对高收入者的个税征管具有较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辛媛莉, 谢胜男.国外个人所得税征管经验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2]、曲云.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之我见[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庞磊.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浙江杭州:浙江财经学院, 2009, 3:123.

[4]、汪昊, 许军.美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特点[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07, 12:32-34.

[5]、韩美云.浅议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法[J], 科技资讯, 2009, (26) :235

[6]、肖恺乐.浅议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的社会环境建设[J].税务研究, 2008, (8) :88.

[7]、许娟.浅议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法制完善[J].2001, (4) :83--87.

[8]、王慧璞.探讨制度因素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影响[J].前沿, 2009, (6) :94-97.

[9]、陆宁, 甘家武.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建议[J].税务研究, 2008, (6) :96.

[10]、卓越.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方式思考[J].财会通讯, 2006, (4) :79-80.

个人所得税法制化征管 篇8

关键词:“长亏不倒” 企业税收征管 税法制定

1 “长亏不倒”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采用少列、不列收入的方法,私设“小金库”。许多“长亏不倒”企业设置两套账,对正常的业务收入,需开具正规发票的记入甲账,对不需开具正规发票的收入通常都使用现金交易,记入乙账,脱离税务机关的监控;将销售次品收入、副产收入、边角废料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收入存入“小金库”。

1.2 采用虚列、多列成本的方法

1.2.1 采用虚列、多列人工成本,虚列人工成本,就是企业老板把不在企业上班的家人、亲戚、朋友等统计在企业的员工当中,虚列人工成本,虚列三项费用;多列人工成本,就是企业工资采用两套账,实际支付工人工资计入乙账,不对外公开, 而计入生产成本的工人工资计入甲账,对外公开,应付税务检查,而且,乙账上的实发工资少,甲账上的计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多,这样就可以达到多列人工成本,多提三项费用。

1.2.2 采用虚列、多列材料成本,虚列材料成本,把不属于本单位采购的材料的成本计入本单位的材料成本之中,如代其他单位购买的材料,其他单位购买的材料开本单位的台头,拿到本单位入账;

1.2.3 采用虚列、多列费用成本,虚列费用成本,就是把本不属于企业制造费用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之中,如把企业职工生活用电、用水费用计入企业的制造费用之中,把不属于本单位的设备计提折旧费用等;多列费用成本,如高报建筑物、设备的价格,多提折旧费用。

1.3 采用虚列、多列间接费用成本,将应该资本化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私人生活费用,如列支私人汽车的保险费、燃油费、停车费、维护费等。虚列、多列管理人员的工资,虚列、多列利息支出等等。

2 造成“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漏洞的主要原因

2.1 税法制定方面的原因,由于税法本身的不完善给“长亏不倒”企业偷逃所得税提供了可能,主要体现在:①一些企业,它们的客户可能是直接消费者或个体户,而直接消费者或个体户他们是不需要发票的。②一些企业被税务机关定为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不能用于抵扣,加之这类企业的所得税又被核定为核定征收方式,一般都是核定收入利润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征收企业所得税,同企业的成本、费用无关,造成这类企业在购进材料等的过程中不要求供应商一定要开具正规发票,这就为一些“长亏不倒”企业不开发票提供了可能。③一些建筑安装企业本身交纳的是营业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且这类企业的所得税又被核定为核定征收方式,一般都是核定收入利润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征收企业所得税,同企业的成本、费用无关,造成这类企业在购进建筑材料等的过程中不要求供应商一定要开具正规发票,这就也为一些“长亏不倒”企业不开发票提供了可能。以上三类交易一般都用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税务检查很难发现。

2.2 税务机关管理方面的原因。①重增值税管理.轻所得税管理,因为企业所得税的业务要比增值税复杂得多,而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又不高,加上基层税务机关人员认为企业所得税税源小。这种重增值税管理,轻所得税管理,本身就不利于企业所得税的征管。②税务机关征管信息流不畅,征管效率低,效果差。由于受目前我国管理体制的局限,税务机关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掌握企业的各种信息和企业主的现金流动信息,给税务机关准确判断税源及时组织征管带来很大难度。③来自外部的干扰。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短期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违背国家政策,对一些企业单位实行所谓的重点保护,用行政命令方式干预对这些单位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

2.3 纳税人方面的原因。①“偷逃税”违法行为带来的收益与“偷逃税”违法行为被检查出来承担的损失不相匹配,即“偷逃税”违法行为带来的收益较高,而“偷逃税”违法行为带来的损失较小,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漏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倍以下0.5倍以上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②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相对淡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主观上依然存在着隐瞒收入,故意偷逃税的意识。③企业会计严格守法的社会环境较差,一些会计虽然也想严格守法,依法纳税,但往往受制于企业主,为了保住饭碗,只好听命于企业主,严格守法、依法纳税的会计的正当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2.4 社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社会评价体系被人为扭曲。偷逃企业所得税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当前人为扭曲的社会评价体系不无关系。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国家税款,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其二是没有形成“偷税可耻、人人喊打”的社会舆论氛围。其三是银行结算制度改革的滞后是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中最大的黑洞:主要是现行制度为纳税人大量的购销业务提供了体外循环的渠道。

3 加强对“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建议

3.1 完善企业税收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是首要任务,如果税收法律、法规本身完善了,使企业没有“漏洞”可钻,自然就不会出现“长亏不倒”企业这种现象了,这类企业都是账面亏损、实则盈利的企业,其实质就是偷逃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交纳营业税的建筑安装企业的所得税征收方式一律核定为查账征收方式,就不会出现这两类企业在购进材料等时不要发票的现象,如不允许“一厂挂两牌或多牌”,就不可能出现一个业主在其所属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转多成本费用和转移收入的现象,如对普通发票进行抽奖,适当增加中奖面,这样就会促使普通消费者和个体户在购买商品时也会索取发票,从而减少企业不开票现象的发生。

3.2 提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税收征管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各级税务机关应注重对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及时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辅导工作,举办企业所得税业务培训班,多渠道发放纳税辅导资料,切实提高企业办税员的业务素质。使纳税人做到财务核算资料健全、纳税申报全面、真实、准确。

3.3 加强对严格守法、依法纳税的企业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不使会计人员因依法纳税而导致会计人员的利益受损,加大对那些因会计人员严格守法、依法纳税而打击报复、辞退会计人员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奖励那些严格守法、依法纳税的会计人员。

3.4 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的稽查,加大对偷逃税的惩处力度。要敢于破除“人情税”、“关系税”,坚持依法纳税,坚持依照《征管法》有关规定.对查处的偷税款及罚款久拖不交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坚决催缴入库;对大案要案,按照法律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并对偷税者予以重罚,对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追究法律责任,让其付出高额“偷税成本”。

3.5 尽快建立并积极推行个人信用制度。首先,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通过建立健全个人账户体制,将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个人实名账户,并借助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实行居民身份证号码与纳税号码固定终身化制度,做到“全国统一、一人一号”。再次,建议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配套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保证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娥.对“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的问题剖析及其对策.经济师2008(6).

[2]徐经军,刘建平.我国现行增值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特区经济.2004(9).

上一篇:教师资格考试相关下一篇:物联网在油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