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库总结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资源库总结(共8篇)

教学资源库总结 篇1

以区局“关于分解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我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和发挥我校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形成具有北小特色的“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在2011年初,承担区教育资源建设基地项目,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校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校内资源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资料的上传工作。并顺利地通过了区局项目办的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资源库建设工作组织,完善了工作制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1、建立健全资源库建设工作组织

为了搞好资源库建设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远教技术员、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成了教研小组、资源收集小组。并划分了责任制,校长负总责,教研室负责资料的收集、远教技术员负责技术服务。并确定项目的具体工作由教研室主任负责。

2、完善了工作制度

在建立组织的同时,我校制定了资源库建设工作制度及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奖励政策。

组织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为我校承担资源研发设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前提。

根据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资源库建设的长期性和发展性,我校提出“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重在应用、优质高效、不断创新”的建设思路,努力构建并逐步完善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并能适应教学发展需求的信息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分工合作建设资源库,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

从采集工作开始,都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采取自制、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信息的采集。组织全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一线教师,组成网上教学资源开发队伍,建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资源群。每个学科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库、题库、ppt课件库、优秀教案库、背景资料库、教学经验交流等方面,基本能保质保量采集来,及时上传并完成任务。

三、在工作中形成了我校独特的风格。

1、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基本教学素材、知识评价素材、拓展资料等海量资源,具有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和应用方式,全面支持教学活动中的资源内容需要。

2、平台操作方便,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效率

为了便于教师备课工作,图片、文本、动画、音视频等类素材可直接进入校园网教学资源库,提高了备课效率。

三、规范了资源库建设工作的管理

管理和利用资源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必须管理好、使用好,因为这是学校最具价值的财富.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不仅加强了领导,还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制定并规范各种规章制度。

1、按照上级的要求,完善了内部设施,学校进行了设备配置.2、选用业务能力强,计算机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为管理员,组织管理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我们采取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的运行方式。

3、专人负责督促落实,每周对所接收资源进行整理。

教学资源库总结 篇2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此外, 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 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

二、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必要性

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又是构建英语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1) 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合理整合教材,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2)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将游戏巧妙地穿插在英语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有趣, 便于教师有效地开展英语课程; (3) 根据实际教学条件,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体现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4) 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等实际情况, 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有效策略

1.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这样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1:“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vacation?”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一则经典整合课的案例, 曾获得2011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结合安庆本地的旅游景点, 由图片联想到景点可以从事的活动, 巧妙地引出短语eg.go hiking, go sightseeing, take walks, watch water curtain movies, go bike riding。学生对图文识记单词短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谈论国庆节度假计划的小组活动又好似一场及时雨, 让学生对新知短语进行巩固操练。借助Vicki (赵薇) 导入芜湖城市宣传片, 淋漓尽致地展现家乡风貌, 视频播放之后又整合教材资源——改编听力并自行配音, 转变成记者访问Vicki的国庆行程, 这也是有效课堂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地做到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不仅如此, 构思新颖的设问, 如用几个Wh-疑问词将这段访问串联成一篇小短文, 学生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将一些关键信息收入囊中, 记入脑中。几张度假方式的图片配合一篇关于Vicki假期计划的短文填空, 既是对所看所感的一种强化,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写作练习在五彩缤纷图片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生硬无趣了, 反而彰显了它的神采和光泽。对学生来说, 活动图片的展示不仅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假期体验, 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假期感受, 是一种极好的情感渗透的教育方式。结尾的作文展示更是对英语听说读内容的完美补充, 再次升华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推进英语课程学习的时代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作为语法呈现的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案例2:“Unit 4 Finding your way”是一节语法课, 也是2014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 设计的flash动画将枯燥的语法课点缀得生机盎然。整节课以寻找丢失的小猫为主线, 导入时通过打招呼及自我介绍的方式呈现above, below, near三个介词的用法, 然后创设情境。小猫丢失了, 向柯南寻求帮助, 同时分配男、女两个小组, 进行侦探之星的争夺赛。接下来在寻找小猫的过程中不断提供线索来帮助大家完成任务。线索一:in the hospital, 先通过看视频, 一起唱, 熟悉旧知;然后通过看图片, 掌握六个介词in, above, on, under, between, inside的用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来操练介词的用法。线索二:in the zoo, 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在hide and seek游戏中寻找小猫, 同时教授两个新介词behind, inside, 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10秒内熟记四对介词, 分类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线索三:in your neighborhood, 看地图引导学生用介词去口头描述方位, 并通过阅读填介词的形式找到小猫家的正确位置。线索四:at home, 以说唱的方式为在家找到小猫开心而庆祝, 同时帮助小猫收拾不整洁的房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帮助了他人, 这也是这节轻松愉快的语法课留给学生的情感启发。

3. 挖掘潜在的师生教学资源, 展现英语课程学习的真实性

师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平台, 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习实例, 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促进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生成。

案例3:“Unit 2 Travelling”是一节综合技能课, 曾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镜湖区繁昌县“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课。

课前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Around the world”来舒缓紧张的气氛, 以看图猜词导入sunny/backpack/map/camera, 抛出问题What do I want to do?引出话题——travel.笔者以自己的芜湖教学之旅, 让学生为自己选择旅游地点where (eg.Fantawild Adventure/Tingtang Park/the Walking Street/the Mirror Lake/Zheshan Park) 以及可进行的活动what (eg.visit a theme park/visit Chinese gardens/go shopping/go boating/go hiking) 。在熟悉的生活化语境中教授动词短语, 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习效果更好。接着继续介绍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安排相应活动, 学生再次回顾, 加强记忆。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视频, 根据五名学生的喜好, 帮助设计合适的旅行计划, 呼吁学生思考:If they want to travel, what else should they think of?引出when句型教学, 听力的分层练习以及talk show让学生对季节词汇进一步了解, 也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设计的旅行计划, 在语言交流中体验助人之乐。“芜湖一日游”的拓展练习, 以及中外美景赏析视频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再次巩固三个目标语where/what/when, 同时也为最后的旅行小调查活动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在学中做, 在乐中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各具特性, 各有特长, 他们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再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 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带来的那份真切, 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兴趣。

4. 找寻有趣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彰显英语课程学习的交际性

案例4:“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繁昌县以及芜湖市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赛的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围绕主线your dream job展开任务型教学, 以培养学生正确、理智的择业观, 并坚信用心践行, 方能放飞梦想。课前播放童谣“I have a dream”, 师生一起倾听, 营造梦想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畅想。一张大学照片引出笔者的梦想职业,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梦想人人皆有, 那么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 引出多彩职业的词汇教学。借助名人图片抛出问题What’s his/her job?介绍以-ist, -er (or) , 以及无规律的职业名称, 图文并茂、分类词汇教学和快速抢答既让学生的识记变得有趣, 也为后面的三个任务打下词汇基础。Task 1:Speak out your dream job, 以职业图片抛出目标语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并做简略回答。填空题和连线练习题给学生提供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线索, 鼓励学生运用What&How两个目标语勇敢地说出心中的梦想职业, 并学会与他人分享。Task 2:Plan your dream job, 由问答梦想职业引出名叫Cheng Han的学生关于梦想职业四个方面的规划 (what/how/when/where) , 辅以听力选择和填空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引发学生对于梦想职业规划的思考。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名人尼克·胡哲的故事, 告诉学生:实现梦想的途中可能困难重重, 但他们应该做到的是:怀揣梦想、学会感恩、永不言弃。Task 3:Write down your dream job, 以语言输出的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职业词汇以及目标语what/how/when/where在卡片上写出梦想职业, 并学习尼克·胡哲的精神。Task 4:Fly your dream job,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将自己手中的梦想卡片粘贴在愿望树上, 带领学生放飞职业梦想,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激励作用。

5. 创造精彩的游戏化教学资源, 体现英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指出,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发生在自然的交流沟通环境中。词汇的呈现也最好接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中进行, 以便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下学习、理解语言, 为语言进一步在语境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案例5:“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巩固词汇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歌谣齐诵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名词, 通过观看视频“Mickey and Donald’s travel”尝试写下其中的交通工具名词, 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次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及动词短语, 既可以通过快速抢答的形式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认识, 也可以通过Let’s chant达到巩固词汇的目标, 后者显得更加有乐感、有乐趣。Bike, bike, ride a bike.Taxi, taxi, take a taxi.Bus, bus, take a bus.Boat, boat, take a boat.Train, train, take a train.Subway, subway, take the subway.改编后的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记忆, 更受学生的青睐。

案例6:“Unit 4 Don’t eat in class”是一节听说课, 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词汇呈现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趣味故事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校的五条规则, 结合话题rules采取趣味故事法来教授五条规则中出现的生词。通过图片展示带领大家来到了a funny school without rules, 看看这里的学生发生的funny things.Peter runs in the hallways (走廊) , so he says sorry to Ms Clark.Jim looks at his watch, because he arrives (到达) late for class.Mike wears (穿戴) headphones, and he listens to (听) music (from the music player) .Amy eats an apple in the class.Why doesn’t she eat it in the dining hall (餐厅) ?Tom is a kind boy, but he sometimes fights (打架) with his brother Tony.笔者图文并茂, 教授新词的同时也将学校规则隐藏其中, 学生不仅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 也对其中学生的做法有了理智的判断, 对之后学校规则的句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发挥拓展性的导学案教学资源, 加强英语课程学习的延伸性

教材不可能提供课程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料。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还能为实现有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是旅游话题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芜湖一日游”的拓展填空练习, 既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 又扩展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果话题是动物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增补野生动物的介绍, 呼吁学生思考, 并动手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海报;如果话题是食品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片《美食从天而降》介绍更多的美食, 也可以通过制作家庭健康菜谱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记和运用食品名词。

四、结束语

随着传统教材资源到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转变, 开发和优化英语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从而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发展双赢的机会, 极大地彰显出英语课程的魅力。著名诗人叶芝曾这样评价教育: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句话让笔者重拾心情、重返教师职业——这是一场创造与挑战之旅,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观摩反思中继续总结优化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英语课堂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笃勤.初中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教学资源库总结 篇3

关键词: 园林规划 应用型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园林规划》课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中置于第七学期,54学时。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学习了《测量学》、《生态学》、《工程制图学》、《城市规划原理》,为学习《园林规划》课程打下了一定基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1],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即“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可授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开始,各高校以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基础,调整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新调整的专业名称可以解读为“基于人文地理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管理”,重点是城乡规划管理。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确定城市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新专业的职业方向,并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将就该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要点,结合自身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及今后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相关类似的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

1.课程性质

园林规划主要根据实用和审美的需要,应用性很强,讲述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园林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能够从事常见绿地方案的规划设计[2]。本课程目前按54节课时安排,其中44课时用于课程理论的讲授,10课时用于课内实践。

2.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础知识,不同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及表达。其中基础部分包括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等[3]。

3.教学要点

园林的组成要素及艺术分析是《园林规划》的前部分内容,分别介绍园林景观中软质景观及硬质景观,其中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植物、地形和山水,硬质景观包括园路与铺装、园林小品、园林建筑。同时在结合世界三大造园系统的园林史的基础上,介绍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方案和现代园林方案。此外,不同类型绿地的读图与识图是设计的基础,在基础之上,教授不同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并着重公园、居住区及道路绿地讲解,辅以任务书形式给同学们布置方案任务。最后园林植物的配置在不同的绿地设计中应有不同体现,合理布置不同的园林植物及种类。

4.课内实践

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以讲解与案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讲解:园林造景的基本艺术手法,其中包括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地形地貌、水体、园路与园桥、园林建筑及小品等造园要素的规划应用,城市公园设居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街道与广场绿地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医院、工厂、学校绿地设计。前期的园林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图片案例的形式进行讲授,在专题规划设计中,以老师教授与同学们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一些方案的制作。主要针对小型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以任务书的形式让同学们完成方案的制订,可以通过手绘或者计算机软件形式进行表达。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非园林专业的《园林规划》教材的选择及教学内容

《园林规划》教材不少,但是适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的教材较少。对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其对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园林植物的认知没有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选择了相对较为完整的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教材。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笼统,特别在针对各项绿地规划设计时不够全面,教学深度不足,讲课时间有限,只能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知识的补充,学生很难与园林专业方向学生或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生相比较,不能独立完成完整的方案。

2.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学习内容相对宽泛,包括地理类课程、环境类课程及规划类课程,《园林规划》开设学期为第7学期,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目的性认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为了学分完成课程的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模式传统和单一

《园林规划》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整体的配套课程衔接不够,学生动手能力不够强,主要通过多媒体口述的形式教授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相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课程优势,达不到教学目的。此外,方案的设计需要学生的团队合作、讨论与协作,目前的教学模式无法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动手和思考能力。

三、对于教学优化的建议

《园林规划》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开课时间主要在第7学期,课程之初对园林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课程内容主要为城乡规划设计做补充,鉴于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承接部分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课程的基础上,景观规划为我院该专业的一个方向,所以《园林规划》为其重要课程,在总结该课程的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发挥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优势,为该专业同学就业提供一个方向。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景观规划方向学生的《园林规划》课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前期课程的配套学习,如: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配置。

(2)结合相关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团队合作、讨论形式完成独立方案的设计。

(3)搜集国内外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为同学们开阔眼界,为其创新思维提供基础。

(4)与池州市规划设计院合作,理论联系实际,让同学们看到身边的方案。

(5)方案讨论与讲解。不同小组的同学在能独立完成方案任务的同时,还能表达,并对不同方案提出不同见解,增加探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发挥该课程的优势及教学目的,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2(7-8):80-81.

[2]赵清祝.非园林专业《园林景观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71-7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教学总结 篇4

黎冬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受很深,在此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也留有不少的遗憾。下面简要谈一下本节课的优点与缺点。

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而许多地区水资源浪费、污染很严重,污水任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用水和生活环境。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导入,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问3月22日是什么日子?”,这个日子是世界水日,我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以及了解人们设定这个日子的意义,从而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只有一部分同学记住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知道了这个日子是世界水日之后,基本上都知道了它的意义所在。

二、教学环节清晰自然。整堂课环环相扣,过渡较流畅,有条不紊,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方式的转变。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激活”地理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这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水资源的分布,在这一个内容里面,我设计了三个附有图片的探究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地图分析方法的掌握,毕竟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不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培养了他们读图、析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二是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第一个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都是不均匀的,水资源南多北少,土地资源北多南少。因此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这个内容上来,在这个内容上,让同学们自己联系实际来解决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这个问题,他们都非常聪明,很快就得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后面还详细介绍了两种措施中非常著名的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因为随着东线和中线工程的竣工,这个知识点也许会成为今年的考试热点,所以我附上南水北调路线图一起讲解,更加直观。

三、我做了一个知识结构图进行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的知识更有条理一些,并附有几道练习题,进行当堂反馈。最后一张幻灯片我用了一张保护水资源的图片,激发同学们从我做起,节约与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这也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目标。

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总结 篇5

一年来,在自治区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校以电教科研为龙头,以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建设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作用,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水平,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推进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建立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室负责制定和落实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方案,创造条件,组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协调各部门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各类推进工作专题方案,收集资料,指导优质课例的设计和专题讲座,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研究与落实,参与资源库的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学校成立了业务指导组,由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各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一方面辅导一般教师收集、整理信息资源、素材、制作课件,另一方面督促指导一般教师适时运用好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库、课件与网络课件、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程资源、资源目录索引等),让其真正发挥效能。为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推进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教学工作计划中,并且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规章、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规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奖励制度及评价细则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内需力研究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

二、合理规划,建好应用环境

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力建设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争取到中央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举办的 “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资助,共收到捐赠电脑40台全部用于师生培训学习,学校建有宽带信息网络、校园广播音响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安防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等信息化网络设施;设有专用教室多媒体6个,网络教室4个,并对网络教室进行了改造,铺设了防静电地板,配备了投影仪,音响设施等;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配置了23台配置高、性能好的专用电脑;开设绿色网吧一个,配备了56台专用电脑,安装了学生机168台,为教师办公和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搭建了平台,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经过学校努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也逐步成为现实,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财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已经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网络、网络教研论坛、学校校本资源库、学校QQ群交流平台,学校文件传送平台的有效应用。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1)规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和参与网络教研的必要次数,指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开展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研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Blog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2)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新进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选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要求按照说课、做课、评课的程序将教案及相关课件上网,并将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供网络教研之用。(在教学展示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评出优质课进行公开展示,推荐参加各种比赛。

3)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多媒体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比如:电子备课、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关于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教学反思或论文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我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课件比赛。

4)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技能、多媒体操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使用技能等的分层次培训,增加培训数量,考核培训效果;逐步构建全校互动的教师博客群,帮助教师解决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明确各年龄段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指标。为促进各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我们设定了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指标。35岁(含35岁)以下的教师,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同时,每年完成: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研讨课展示,上交3--5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信息技术技能展示或交流。36—45岁(含45岁)的教师,每年完成: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展示,上交2--3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45岁以上的教师完成:逐步熟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观摩教学研讨课,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应用展示或交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经验总结等。

6)积极开展面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培训,基于校本,多元拓展,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的关键,本学年通过专业培训、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3种方式,有计划地实施分层培训,学校派出田宏友、尹霞、万晓霞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网络管员培训;派出徐姗姗、白玉红、王伟娟等30多名教师参加各类学习,不断向兄弟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进行交流,组织研讨;学校通过全校性集中学习时间大力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让老师们感受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引导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及时组织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操作的培训6次,让每位教师都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多媒体制作校本课程培训3次,全校85%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学校积极争取到暑期英特尔教育的培训项目在我校进行,又有田璐等6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再由他们培训其他教师,现有135名教师取得了英特尔培训合格证。安排校领导参加各种远程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促进了校领导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本学期组织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技术的培训2次,观看相关技术运用的课堂实录,引导教师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此,学校主动要求承办全县的各种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学教研比赛活动10次,如“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英特尔未来技能培训”、“中小学生艺术作品的评比”、县科协的”科普知识展示活动”、县”中考信息技术测试活动”、”全县优秀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全县新分配教师岗前培训”等,借活动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为基础,以学校各部门自身的特点为抓手,统筹规划学校教育科研,确定科研重点,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切实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8)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推进为契机,推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按学科需要,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理念,推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活动,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五、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

1)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增强学生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认真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文明健康上网的方法。

2)开设信息技术兴趣活动,以多样的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定期开放校园计算机房和“绿色网吧”,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定期举办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挑选优秀学生作品一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种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学生信息技术奥林匹克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六、充分利用网络教室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包括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代表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室是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主要体现。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和校园网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主要指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是各级电教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如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与学科教学“融合” 在一起,不能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学校的一个点缀。

本学年,我校大胆实践,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活动,带动各教研组共同来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授课,起步阶段主要是学习如何在网络教室环境下设计教学,到下学期通过实践逐步完善这样的教学模式。

七、积极推进,有序落实应用。

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视积累经验和教训,注重在主要环节上做好示范、指导和服务,有序有效落实应用,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教师借助于已有技能,搜索网络资源,制作教学课件,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能。学校定期统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并对表现突出者予以表扬奖励。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学科和人员覆盖率达80%,课时覆盖率达70%。学校适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在全校举行了“课件制作大赛”、“说课标、说教材、教法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优秀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等比赛活动,要求教师全部应用多媒体技术,很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在今年10月下旬举行的“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校11人参赛,其中薛芳、田璐、房瑾等4人获一等奖,张海波5人获二等奖,李娟等2人获三等奖,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等次都居全县第一。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跟帖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了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在集体备课说课、点评教学案例方面,英语教研组已为其他学科组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与此同时,学校加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在各种比赛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将学科教学的课堂实录下来,各学科组适时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对优秀课件进行微格教学的研讨,交流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如理化生组针对“多媒体课中如何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生动手实验的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等,并鼓励教师根据研讨情况上展示课、研讨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结构的优化。同时,我校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科教学利用网络教室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打破了唯有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的陈规,全校率先将“健康教育”、“廉政教育”、“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推进微机室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学习,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以“网上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讨论——总结概括——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引导”的模式,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联想与想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组织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如开展“爱我校园”征文交流活动、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电子小抄报展评活动、学生书法展评活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一些特长生的技能,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大赛,10人获奖。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充分发挥绿色网吧的作用。

学校引导、鼓励教师实践网络教研应用,学校充分运用和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引导教师通过信息平台交流教学设计、教学感想、教学反思等教学问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互相交流帮助,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媒介作用。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学校FTP资源库进行收集和交流,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将自己教研资料上传学校教研平台进行展示,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发校本资源,积极收集整理各组各级优质教学资源补充到学科教学资源库中,并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分类,库内课件、备课、作业设计等各种资源已有17种文件夹。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建设,使数字资源的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使用效率。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网上教研活动,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已率先与全区甚至全国各地的名师进行交流研讨,探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取得良好效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学校积极鼓励开展资源应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数学组、理化生组等学科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结合实际教师编写、设计定稿的形式编写了趣味性强,易于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校本教材《五彩的物理》、《化学照亮生活》、《数学乐园》及《回族文化知识读本》等在全校师生中阅读学习,赢得了师生的赞誉。今年王绍荣等36名教师在各级各类的“电教论文”、“课件设计”等比赛中获奖,舒心、尹霞等8名教师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学校也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容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校一边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一边引导教师合理使用,提高了教师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八、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想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之路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教师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步伐,加快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推进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

基于我校现有的设备及总体情况,我校主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授课”中有一些想法,并做了一些简单规划,力争在2013年末取得巨大的收获.1、目标

(1)探索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

(2)研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体系结构

(3)探索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2、内容

(1)培养适应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学的教师队伍(2)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体系结构

(3)研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实践

3、实施过程

3.1方法

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了以行动研究为主,其他方法协助的研究方案。

1、文献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我们还重点关注网络上和本课题相关的其他信息,以指导我们的研究。

2、观察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进行进行测评,听取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评价和意见,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行动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规律,并及时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网络中教与学的新状态,从中发现规律。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整个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出成果。

3.2课题研究的步骤 到目前,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网络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

我们对本校老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我校所有教师都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PPT课件,45岁以下教师至少会使用一种工具自己制作课件,青年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常见软件制作有一定质量的课件。我们还对教师进行网络资源使用的全员培训,充分利用我们校园网的功能,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我们讨论研究了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状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了尝试和探索,观察了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对策,推进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我们边研究边积累,以课题组为核心,发动教师参与,制作了一些适合本校实际的课件,丰富我校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总结 篇6

总 结 报 告

2015年5月10日

石沟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及宣汉县教科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最终,这套设备定于安装石沟小学处,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后成立项目工作组:

组 长:石均章(主持学校工作)副组长:谢雪梅

成 员:岳希春 王福均 甘秀芬等同志具体负责,像抓“农远工程”工作一样抓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共同努力,打好这场硬仗。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宣汉县五宝镇石沟村,距五宝镇学校仅4公里路程。学校现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共计89位学生,教师数为4人,学校占地面积100余㎡。学校清静幽雅、交通便利,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设备配置情况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所有设备配置满足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主要有卫星天线、高频头、卫星数据接收卡、PC计算机、电视机、稳压电源等设备配置情况。

三、资源建设情况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项目实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电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2、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二)项目使用管理及使用

1、项目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建立了完善项目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实施,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妥善保管项目设施设备,帮助项目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2、加强项目使用,我校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的合理的布局、规范的施工,认真的实施。对设备进行了财产登记,制定制度,配备专门教师进行管理,并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让全体教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学校坚持每天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做好上课记录。

四、教师培训开展

教学点数字资源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后,宣汉县教育局远教办于2014年9月22日组织对教学点教师开展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确保做到安装、教师培训与教学应用同步进行。积极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点的专项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应用资源。我校积极响应开发区远教办精神,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落到实处,组织并开展了2次校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全员培训。1、10月11日,第一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2、11月15日,第二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

3、督促、检查、评估各教学点应用情况。

五、教学组织应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学校明确要求:

1、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六、保障措施

1、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加大督查力度。我校安排王林副校长加强对各位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家访等工作的督查,定期督查与随访督查相结合,对督查情况予以及时通报,并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坚决打击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克服工作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树教师良好形象。

七、项目实施典型经验

1、加大硬件投入,为我校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奠定基础。

2、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即:整合IP教学资源(依托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数据广播,即IP数据广播,通过卫星接收所获得的教学资源)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 “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通过刻录或拷贝等方式下发到有需要的班主任手中。

3、典型带路。学校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大都渴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师可以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4、政策激励。通过业务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考核成绩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聘任依据。

5、每周要求教师至少上一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评比课,以检验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八、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墨守成规,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对新领域花费的精力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学习。

2、存在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的使用只为应付检查而做秀的现象。很多学校将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作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消极使用。

3、技能生疏。对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很多上了年纪的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少,平时嫌麻烦,课堂教学几乎不使用课件之类,只会点最基本的开机、关机操作,更不要说下载资源,制作课件了。

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尤其是老教师主动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的意识差。

5、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学校促一促,教师学一学,培训多少学多少。

6、教学点数字资源相关设施的有限配置,制约了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宣汉县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宣汉县远教办的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项目建设好,应用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添砖加瓦。

教学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7

1.教学资源库应用于课堂教学, 能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库中提供的各种数字影像、声音等教学资源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它们的主动性、趣味性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在与外部环境接触的过程中, 只要事物发生变化就会引起意识的警觉性, 就会予以注意。为了暗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可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课导入对上好一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自然、恰当、精彩的多媒体导入, 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诱发其思考, 使学生很快进入课程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例如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相关的历史录像片, 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此种背景导入方法比纯用教师之口讲述导入的效果要好得多。利用对比关系和艺术效果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 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学资源库应用于课堂教学, 能打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 拓宽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资源库,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 将教学重点十分醒目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观察那些经过缩微的客观现象, 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无法重演的历史事件, 并把具体图景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 甚至可以预示未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以加深他们的印象。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 提供能够形象地反映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 以学生习惯的方式突出并强化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3.教学资源库应用于课堂教学, 既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现代教学模式中, 同伴影响主要表现为协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与传统的个别化学习截然不同, 个别化学习注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现代教学模式既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更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在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资源库的支持下, 学生们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 进行学生之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学习、小组课题研究等合作性学习活动。校园网络的建设和资源库的建设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4.教学资源库应用于课堂教学, 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1) 学生地位的转变。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生从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动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库提供的各种资源, 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会尝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教师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的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学资源库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提供了素材基础, 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

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 篇8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手中掌握着数量不少的宝贵教学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组织、储备起来,构建学校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上辅助教学与学习,使教学资源库真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发挥其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它具有的综合性、人文性、创新性等特征,为当代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该学科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特点也给它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我们感到,要使《历史与社会》这一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变成学生爱学、爱思考的课程,必须借助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获取各种教学资源的途径还有待拓宽。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社会教研组从2005年开始依托先进的校园网和教学设备、教师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组建了历史与社会教研组教学资源库,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教研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原则

方便性原则。建立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便于师生随时随地浏览查询,方便学校的规划管理,方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方便地添加、更新资源;系统维护和管理方便简单。

易用性原则。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易于使用,要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学。

实用性原则。资源库要实用也要适用,资源库的内容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紧贴教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之真正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前瞻性原则。要有利于资源库的充实及各种现成资源的集成,扩充性、兼容性要强。

教研组教学资源库的类型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我校社会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库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了《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类素材、图片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历史与社会》学科题目的集合。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的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与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文献资料——有关该学科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某一具体内容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教学资源库资源的采集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过程,课程的内容在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共同参与。我们明确规定,三个年级的备课组长是各年级收集和上传教学资源的负责人,每一位社会教师都有收集教学资源的数量指标,经备课组长审核后教学资源才能上传资源库。我们社会教研组教学资源库资源主要来自:

互联网。互联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这些网站,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丰富,并且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下来,经修改加工后加入资源库中。我们教研组连续三年购买了课件中心网(www.kjcenter.net)、新课程在线(www.newkc.net)的使用权,三个年级的教师分别负责自己年级资源的下载,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教学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也可以是学校积累的电教资料,如教学课堂实际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

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得到的图形图像资料及时上传教学资源库存档。如参加省市优质课听课活动的教师,就要把上课教师的课件上传,并将教学反思、收获上传到教学资源库。

建立资源互换机制,尽可能地让访问者变成资源库的建设者。由于各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资源库的访问者中有许多就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也掌握着许多宝贵的资源,资源库的建设离不开这些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只有他们参与建设的资源库才是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中,作为对成品资源库和网上下载“课件”的补充。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教师应用

教学资源库的应用主体是教师,应用模式主要有教学资源的检索、收藏和利用资源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库集中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

利用教学资源库提供的教学素材精心备课。资源库的开发,为我校社会教师提供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素材。90%的教师将素材资源库作为备课资料的主要来源,素材资源库的建设对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由于我校计算机数量充足,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投影机,为教师充分利用多

媒体课件上课创造了条件。社会教师通过计算机调用校园网资源库中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我们把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素材作为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教师提供命题素材。和课堂教学一样,如何命制新课程背景下的试题,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命制或者下载新课程试题提供了素材。

学生应用

教学资源库不仅是教师的资源,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它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库是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通道。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兼顾各类学生需求,将教学内容和与教材相关的拓展性材料、讨论题、分级分类的自我评测题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制成课件,学生通过对课件的调用,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寻找资料、参与讨论和攻关等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资源库是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助手。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历史与社会》教材在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组综合探究的内容,足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资源库完成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别、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上一篇:补充商业医疗报销注意事项下一篇:五一劳动节国旗下讲话稿:庆五一,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