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财务制度(精选8篇)
为维护联合会的合法权益,加强联合会的财务管理,应制定规范的联合会财务管理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联合会财务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联合会财务管理,促进联合会健康发展,根据《联合会登记管理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湖南省联合会财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联合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依法、合理地筹集、管理、使用资金,努力降低费用,节约开支,增强经济自立能力;
(二)认真执行会计核算制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帐簿,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帐、结帐、报帐,编制财务预决算;
(三)建立和完善联合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对违法行为应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应及时向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检举。
(四)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和安全,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经济效益。
第三条,义工联合会财务自收自支、单独设立帐户、独立核算。义工联合会应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专、兼职财会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人员必须持会计资格证上岗,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
第四条,联合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并自觉接受民政、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联合会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联合会的法定代表人应对联合会的全部经济业务收支活动承担责任。
第二章收入管理
第六条,联合会的业务收入包括:
(一)联合会会费收入:包括个人会员会费和单位会员会费;
(二)国内外有关团体、单位、个人的捐赠和资助,包括现金、实物及其他有价证券等;
(三)政府部门或其他部门对联合会的经费资助及购买服务所拨付的活动经费收入;
(四)利息、社团下属机构上交的管理费收入、其他合法收入等;
(五)主管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联合会取得的收入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分类管理,专款专用。
第七条,联合会收入的原则及要求:
(一)联合会的各项业务收入,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现行收费政策和管理制度,按规定的范围或批准的收费标准,合理收费;联合会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属事业性收费收入的,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各级财政专户储存。
(二)各项收入必须全部入帐,不得坐支现金和帐外设帐;
(三)联合会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资助,必须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严禁任何形式的摊派,也不能设置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交换条件。对于国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包括实物),联合会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有关捐赠文件的副本和清单。
第八条,联合会会费收取。联合会收取会费可根据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工作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会费标准。联合会会费标准的制定和修改须作为议案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有2/3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联合会制定的会费标准决议,应在会后30日内分别报送业务主管单位、民政、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支出管理
第九条,财务支出原则及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按照预算和经费开支范围办理各项支出;联合会严禁为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小金库便利,联合会不得列支与联合会活动无关的经费。
(二)联合会按章程规定收取的会费收入不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可不纳入财政 收支两条线;
(三)经费收入只能用于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的活动,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截留、侵占或挪作它用;
(四)各项支出要有合法凭证,并呈报联合会负责人批准后才能报销;
(五)联合会应本着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预算,其中业务活动费(包括有偿服务成本支出)不得低于总支出的三分之二,人员经费及管理费开支应限于三分之一以内;
(六)联合会根据经费结余情况,可提取事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其中事业基金不低于50%,职工福利基金不高于30%;
(七)联合会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入股其他经济实体的支出从事业基金中列支;
(八)联合会召开各种会议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参照财政部现行会议费用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联合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以及离退休后的工资、福利待遇,参照国家现行统一的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系列标准和有关规定,并根据联合会的经济状况办理,联合会必须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包括医疗、住房、养老基金等;在联合会中兼职的政府部门行政人员不得在联合会中领取工资和享受劳保福利;
(十)联合会的外汇开支主要用于出国考察学习费、接待费、进口仪器、设备、材料、资产以及其它用于涉外活动的外汇开支
(十一)联合会财务室出纳员必须建立现金收、支日记帐,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平时除保留少量库存现金用于日常零星支付外,其大宗支出和其他经济往来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得直接支付现金。
第四章货币资金、财产物资管理
第十条,联合会的货币资金往来,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办法在银行开立帐号,办理财务收支的结算业务。
第十一条,联合会的现金收付应当严格手续,加强管理,执行钱帐分管的原则,指定专职或兼职出纳员办理,并实行会计、出纳岗位分设。建立现金日记帐,逐日登记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第十二条,联合会的现金,除按银行规定库存少量现金备用外,都必须存入银行帐户。联合会的现金收付,除发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劳酬费、差旅费以及支票起点以下的零星现金支付外,其他一切经济往来,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不得直接以现金收付。
第十三条,联合会的财产物资是资金实物形态,是联合会开展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因而应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联合会的财产物资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
(一)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陈列品、大宗图书音像和其它固定资产。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使用期在一年以上物品,可视为固定资产登记造册;
(二)材料是指使用后即消耗掉或逐渐消耗掉不能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材料。对材料的使用实行定额管理;
(三)低值易耗品指单位价值较低,容易损耗,不够固定资产标准,不属于材料范围的各种工具等。对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实行以旧换新的办法。
第十五条,联合会的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要按类别或品种设立明细帐,要建立验收、领发、保管和检查制度。
第五章票据管理
第十六条,联合会接受捐赠必须与捐赠人订立捐赠合同,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和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湖南省捐赠专用收据》。其中以政府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货币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使用湖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全额上缴同级财政,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七条,联合会原则上不得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确因特殊原因须代行政府职能,收取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收取时须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全额上缴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八条联合会利用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所取得的有偿使用收入,依法纳税后应作为政府非税收入,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全额上缴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九条,联合会使用的财政票据(含非税收入票据和其他财政票据)及普通发票,由同级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按票据管理规定负责发放和管理。联合会使用的财政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销毁,至少保管5年。
联合会必须于每年的3月1日至5月31日接受民政部门组织的联合会年度检查,年检时应向民政部门报送经费收支和票据使用情况及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申请使用《湖南省联合会会费收据》的联合会单位,须到民政部门办理会费备案审批手续,财政部门根据会费备案情况发放票据,严格实行缴旧领新。联合会持税务登记证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的基本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到税务部门领购普通发票。民政、财政、税务、监察等部门应定期对联合会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联合会单位通报检查结果。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联合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湖南省联合会财务管理办法》和本办法,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不执行或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应按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联合会的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所有经济活动实施财务监督,坚持依法按章办事,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建立总帐、明细帐,做到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凭证、帐薄、报表齐全,数据准确,并于每年6月30日前将会计报表,分别送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联合会各项重大活动计划的研究制定,如涉及较大的经费收支,都应有会计人员参加,对不符合财务规定的支出,会计人
员有权拒付。联合会的会计人员调动和离职,必须报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经审查后共同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二十六条联合会可根据宗旨、任务和捐赠人的意愿设立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七条联合会的财务工作接受其会员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监督,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接受财政、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联合会的财务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受理。联合会应定期向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报告财务工作。联合会的年度预算须经理事会审定后实行。联合会在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要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八条联合会应定期向为该团体提供捐赠、资助资金的国内外组织、单位和个人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九条联合会创办经济实体和其它实体,应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联合会应监督上述实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
第三十条联合会变更银行帐号和刻制财务专用章等事宜,按财政、民政、公安部门有关规定办理。联合会的银行帐号不得出租、外借和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
第三十一条联合会自行终止和被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清算资产和债权、债务。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常德市民政局、常德市财政局、常德市监察局、常德市地税局负责解释。
社会保险年金制度简称年金保险, 其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则, 应当是强调自身财务平衡, 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资金, 欧债危机即为殷鉴。影响年金保险财务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人口老化与少子化问题、随收随付制的财务处理方式以及世代公平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之10%以上,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之7%以上, 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便已占总人口数的6.96%, 亦即早在十多年以前, 中国便已迈入联合国所定义的高龄化社会;由于平均寿命的增加及生育率的下降, 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老化现象与扶养率增加正呈现显著的趋势:1950年每12个工作人口扶养一个老人, 预计202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 即每4个工作人口须扶养一个老年人, 彰显出中国人口老化问题的严重性, 政府亟需对老人的安养问题有所面对与处理。
二、社会保险年金财务现状及其养老理念
(一) 随收随付制的财务处理方式
年金保险的财务处理方式是指为支付社会保险给付所需费用如何予以调度所采用的财务计划筹措方式, 其处理类型因长期、短期保险性质而异, 分为随收随付方式、完全提存准备方式、部分提存准备方式。随收随付方式是指当年度的保险费收入, 用之于当年度的保险给付支出, 而予以调度费用的方式, 通常适用于健康保险及失业保险等短期保险;完全提存准备方式是指未来老年给付所需费用事前均完全予以提存准备, 而以正常成本的平准保险费率来维持其保险财务的健全性;部分提存准备方式是为补救随收随付方式和完全提存准备方式的缺点所采行的折衷办法, 但仍以完全提存准备方式为前提来处理保险财务, 而保有一定水准的责任准备。长寿风险直接冲击到年金保险财务结构的稳定性, 尤其采行随收随付式的财务制度影响更为严重。随收随付年金制的最大风险是因以当期保费收入来支付当期年金给付支出, 并无适足的财务偿付能力, 均通过世代间移转功能, 进行财源的再分配, 且个人较少直接承担其应尽的财务责任, 而转嫁由现有被保险人、企业雇主及政府等来承担。此制度实施初期, 其财务负担较轻, 嗣后因未能对未来年金给付提存应付未付的责任准备, 不仅将使后代被保险人负担愈趋沉重, 或者接受降低给付标准, 亦对不同世代间产生不公平现象, 尤其在人口负成长的情形下, 更显现其严重性;同时复加人口结构的急遽改变, 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现象多重冲击, 造成未来新加入人数占退休人数比例减少, 而年金受给者占缴费者比例增加现象, 更会加重财务负担问题的严重性, 保险费率却无法适时配合精算成本逐期调高。国际社会安全协会 (ISSA) 曾对实施公共年金制度 (社会保险年金) 的43个国家进行调查并在其2007年出版的“公共年金制度责任准备基金” (Public Scheme Reserve Funds:Helping sustain PAYG pension—Survey Report) 中指出:凡采取随收随付式的社会保险年金制度, 在其制度设计上设置有责任准备基金财务制度者, 大都能有效地发挥部分提存准备基金的财务调节效果, 有助于减缓因人口结构的改变 (含老化及少子化现象) 所导致的财务负担问题, 平衡世代间的公平性, 改善其适当性;同时亦较能维持现行制度的持续运作, 可此种方式仍仅属对现行制度问题的处理作一种暂时性的权宜措施, 并非彻底能解决日趋严重财务负担问题的根本办法。但世界上各国政府在实施社会保险年金制度时通常基于减轻劳雇双方财务负担以及短期政治利益的政策考量, 大都采用随收随付制的财务处理方式, 将长期保险采取短期式的财务处理方式来筹措其保险财源, 由全体被保险人当期所缴纳保险费总额来支付当期退休被保险人所需老年年金给付金额, 对于未来年金给付所需费用并未依精算正常成本计收保险费和提存适足的财务责任准备, 而做出宿命论的选择。虽然社会保险属公共政策, 其本身具有开放性及永久性的功能特性, 且政府亦负有最后的道义责任, 尚不致于因后代被保险人加入者负担过重或无力负担, 导致制度营运失灵, 而宣告破产的地步, 但政府仍必须适时提出改革方案, 谋求解决, 才能维持正常运作, 以免影响被保险人的权益与退休保障。
(二) 世代公平理念
社会上的世代公平理念建构在世代互惠的制度基础上, 是一种维护家庭社会伦理的养老型态的传统契约习俗, 亦成为老年经济保障体系中非正式性老年供养制度;家庭供养的概念也减轻了政府对于老年经济保障的责任。基于此, 中国、新加坡等国立法方式来维护此种家庭老年供养制度, 如1996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使家庭养老成为一种子女的强制义务。该法第10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顾老年人;新加坡政府亦于同年实施扶养父母法, 该法规定凡成年子女均应该扶养其父母, 若子女未能遵守, 将被判处罚款一万新币, 否则将被控告起诉, 判一年有期徒刑, 并由政府设立特别法庭专案处理此类案件。2005年世界银行出版的《在21世纪的老年收入支持》 (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中, 提出了多层次老年经济保障模式中的第四层保障伦理性的家庭供养制度及中国传统上的养儿防老观念, 正符合了世代公平的具体说明, 亦扮演着老年经济保障体系中的社会预防保障功能。可这种世代公平性的财务责任移转观念与作法, 若导入到年金保险财务制度时, 将会倾向于采用随收随付方式来处理其财务问题, 而造成目前各国年金保险财务负担问题日益严重的关键所在。社会保险年金制度本属一种确定给付制型态 (Defined Benefit plan, DB制) , 鉴于人口老化的快速、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少子化的冲击, 复加各国的年金保险制度大都采取随收随付制的财务处理方式来计收保险费, 吸引民众接受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 导致其年金保险财务结构发生严重不健全现象, 中国也不例外。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实行社会统筹;1997年始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2009年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为城镇非就业居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共同分担养老责任的共同责任意识已普遍建立, 由传统的单位包办、现收现付、封闭运行、单一层次的企业职工退休制度转型为责任分担、统账结合、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加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和发展中的补充保险, 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并从选择性制度安排提升为普惠性制度安排。从覆盖率上看,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理论上无论何种就业形态, 所有人群都在制度保护之下, 并有财政资金和国家承诺做后盾, 但这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总体上仍然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 按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数据, 目前全国退休事业单位职工月均养老金约为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 年均离退休费总支出1400亿元, 其中大约一半来自财政拨款, 另一半为自筹;而全国退休公务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职工的2.1倍, 每年大约需要700亿元, 均由财政全额拨款。此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未设立个人账户, 因此无法投资运营, 在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意味着财政负担将飞速攀升, 政府责任无法摆脱。中国的基本养老金中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并存的设计, 本意是将两种制度加以融合, 取长补短, 却囿于中国养老制度的先天不足, 其设计初衷并未实现, 最终失去了自身平衡能力, 走上了过度依赖财政资金补血的路径。截至2012年底, 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万亿元, 但自1998年至今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累计转移支付已达到1.27万亿元。随着老龄化加剧、支付压力的增加, 每年转移支付的数额持续上涨, 1998年的补贴资金只有24亿元, 2012年已经激增至2648亿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团队测算, 在2020年将出现3377亿元的养老基金缺口。迫于短期的财务压力、因过多的年金受领者及过少的缴费者所造成的预算不足与人口老化等问题急待解决;社会经济的改变必须重新思考过去传统式年金制度规划的基本理念, 以符实际;全球化的挑战及契机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冲击而势必要求中国须更加重视年金制度的经济效果, 以资因应。因此, 有必要进行年金保险改革, 以谋求财务问题的解决。
三、社会保险年金制度资金筹集国际借鉴
(一) 欧美先进实施国民年金制度的资金筹集方式
(1) 加拿大。1908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国家年金法, 目的在于加强老人经济生活的保障;1952年为了落实社会福利制度颁定了免资产调查的老年安全法, 扩大保障的适用范围, 其后又陆续办理各项年金计划, 建构了三层退休所得保障制度:第一层为老年安全年金计划, 属于免费制, 不需经资产调查, 凡年满65岁以上老人均可适用, 其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预算, 由一般税收支付;第二层为加拿大 (或魁北克省) , 属缴费制社会保险制度, 只有缴费者才可享有保障的权利, 其主要财源为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由受雇者或自雇者及雇主负担, 政府不补助保险费只负担行政事务费用;第三层为个人投资、储蓄及商业年金之保障, 属于个人自愿行为, 个人可自由选择是否参与, 其资金来源于个人的自行负担, 国家及企业均不予补助。在保险费率方面, 1966年至1986年其费率均固定在3.6%的水准, 而后改采逐年增加保险费的方式, 自1987年增加为3.8%, 至1991年间, 每年增加0.2%, 1992年至2001年间, 每年增加0.15%, 到2011年时, 积存之年金基金足够支付应付的给付金额。资金筹集方式:采取普及年金及社会救助双元制, 普及年金劳雇双方均不用负担, 由政府负担全部成本 (税收制) 。薪资相关年金则由劳雇双方各付2.7%, 自雇者5.4%。 (2) 瑞士。瑞士的国民年金制度的内容类似加拿大的社会保险政策, 其社会保险分为基本的养老给付、年金式的养老给付以及自愿性的储金给付, 被称为三层保障的保险体系。资金筹集方式:第一层是随收随付制, 为提供基本养老给付的社会保险制度, 包括了最低标准定额给付以及提供所得相关给付, 费率为薪资的8.4﹪, 由雇主和受雇者各负担一半, 政府从一般税收中补助给付的20﹪, 养老金给付依据薪资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平均数调整, 每两年或是指数累积增加率超过一定比率时调整一次;第二层是职业年金, 费率由雇主和受雇者各负担一半, 政府则不必付担任何费用;第三层是自愿储金计划, 为自雇者和未纳入职业年金者自愿负担的部分, 在社会保险中自愿储金计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 美国。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源于1935年的社会安全法案, 该法案原是为了提供老年给付, 尔后陆续于1939年增加遗属给付, 1954年加入残障给付, 1965年加入医疗保障, 逐步建立起主要的社会安全体系, 目前美国的退休金制度包括国家社会安全法案下的退休制度、民间企业的退休制度以及个人退休账户制度。不过由于其社会安全体系仅限于劳动者, 而非全民性的国民年金制度, 所以其财务来源主要是来自雇主与雇员所共同缴纳的薪资税, 并且财务独立, 甚少由政府提供补助。资金筹集方式:采取社会保险制, 劳雇双方各提拨6.2%, 自雇者提拨12.4%为社会安全税支付。政府只负担资产调查的补助及1968年之前年龄在72岁以上老人的特殊补助给付。 (4) 德国。德国宰相 (Otto Von Bismarck) 创建了德国的年金保险制度, 1889年制订老年残废保险法 (劳工年金保险) 1891年施行, 1911年增订遗属年金, 统称为老年残废遗属保险, 同年12月公布职员年金保险法并于1913年起施行。德国为全世界最早实施强制性社会保险年金制度的国家之一, 且其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老年经济安全的保障为主要的内容, 并以受雇者为主要的保障对象。德国曾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部分积累模式, 但是由于这种资金运转方式难以承受经济波动期尤其是大规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贬值压力, 同时, 对于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发展亟需资金的国家来说, 难以承受储备大量资金。因此, 德国政府在1957年第一次年金保险改革方案中改为部分提存准备方式, 1968年后改采现行的随收随付方式。资金筹集方式: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 费率采取根据实际需要一年一定的办法, 1997年缴费比例为工资的20.3%, 由雇主和雇员各负担一半, 当雇员月收入低于某一限额时, 由雇主单独支付。此外, 法定养老保险每年还可获得大约当年养老保险总支出的五分之一国家补贴。德国的公务员不参加养老保险, 实行退休制度, 养老金由财政预算安排, 养老金根据退休者退休时的工资和工龄长短计算, 但最高不超过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5%。
(二) 纽西兰、澳洲以及智利等国家国民年金的资金筹集方式
(1) 纽西兰。1997年纽西兰政府曾就实施强制退休储蓄计划的内容以通信方式让公民投票, 了解此一制度的可行性, 结果约占投票人数的92.4﹪的人表示反对, 不接受强制退休储蓄计划的制度。目前纽西兰的全民老年年金制度涵盖了全体居民, 只要在年满二十岁以后, 在纽西兰居住满十年, 其中并有五年是在年满五十岁以后, 即可领取由一般税支付的老年年金。资金筹集方式:以一般税收作为财源。 (2)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老年年金制度最初立法于1908年, 1991年修订相关法律, 采取普及性保险与社会救助双元制度, 保障对象为澳洲居民:凡男性年满65岁、女性年满60岁, 为本国居民且于申领时需居住在国内者, 即可领取老年年金;连续10年的居民身份 (须有5年的连续居留期) , 除非为永久眼盲者, 须经资产调查, 才可申领年金给付。资金筹集方式:采取普及年金及社会救助双元制, 保费完全由政府预算编列 (税收制) 。但是随着澳大利亚老年人口的增加, 其旧有的福利养老金制度成了澳大利亚政府难以承受的负担, 1992年始澳大利亚政府采用了强制企业年金制度, 提出了“三大支柱”的解决方案:政府根据个人经济状况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制度, 构成澳大利亚的退休保障网络;超年金, 强制要求雇主为雇员向超年金基金支付占雇员工资一定比例 (通常为9%) 的养老保险金, 符合1994年《超年金行业监管法》规定的雇员可以在退休后使用这笔资金;鼓励个人超年金和其它投资方式自愿储蓄。 (3) 智利。智利的老年年金制度最初立法于1924年, 采取社会保险方式办理, 其保障对象因不同身分及职业而不同分为工资所得者、薪资受雇者及公务人员三类, 再依职业区分成30余种强制性年金保险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为受雇者缴交之保险费, 政府仅提供特别补助。由于采取随收随付制, 随着人口老化因素, 造成入不敷出, 财务产生严重亏损, 而受雇者缴交的保险费逐年增加, 但物价上涨使得实质给付降低 (如1962年至1980年受雇者的平均年金给付减少了41%) , 1981年因原社会保险年金制度 (简称旧制) 的保险费率高达50%, 劳雇双方财务负担相当沉重, 为了弥补财政不足的困境, 提出结构性的年金保险改革, 其改革策略主要是在制度属性上, 由原社会保险制的保险性质转变为个人账户制的储蓄型态;在财务处理上, 由确定给付制的公共式随收随付制改采民营式的确定提拨制, 而以个人账户制为其特色, 并对旧制发行认可债券做为财务承诺, 逐次取消社会保险制度型态。此改革以政府规范、民间经营的强制性私人年金保险退休制度, 取代原有国营的公共年金制度, 强调了增加个人责任的参与机会, 相对削弱了社会连带责任。资金筹集方式:旧制采取社会保险制, 且完全由被保险人自付, 为工资的18.84%与薪资的20.7%。雇主不需负担, 政府提供特别补助;新制采取个人退休账户制, 老年年金至少提拨工资或薪资的10%, 遗属残障年金至少提拨3%, 由年金基金管理公司 (AFPs) 决定。雇主不需负担, 政府则保障最低年金给付水准。
(三) 亚洲地区实施国民年金制度的资金筹措方式
(1) 日本。1959年日本制定国民年金法, 加入者为20岁至59岁而未适用其他公共年金者, 且70岁以上高龄者提供老年福利年金, 并于1961年正式实施, 并建立各种不同的年金保险制度之间, 彼此通算的方法。日本的法定年金保险制度大致分为共有国民年金保险、厚生年金保险、国家公务员等共济组合保险、地方公务员等共济组合保险、私立学校教职员共济组合保险, 以及农林渔业团体共济组合保险六种。而每一种制度之被保险人均可以为国民年金之被保险人, 因此, 许多被保险人皆享有双重年金保障。资金筹集方式:采取社会保险制, 受雇者及其配偶参加就业年金保险, 保险费由劳雇双方平均分摊 (各8.675%, 共分30个薪级) , 政府负担行政成本;其余被保险人的国民年金保费, 每月缴12800日元 (1997年) 另随意附加每月400日元补充给付的保费。政府负担三分之一国民年金给付的成本及行政成本。 (2) 新加坡。新加坡的老年年金制度缘于1953年的立法, 而法令的内容大多引自英国的社会福利措施, 有关老年年金制度采取公务人员养老金与民间企业人员公积金两种制度并行:公务人员退休后由政府一次给付其养老金;由民间企业的雇主与受雇者于工作期间共同提存退休准备金, 于受雇者老年退休后给付其退休公积金。1977年新加坡政府将两种制度合并为单一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此制度是新加坡社会保险的重要制度, 保障对象为劳动者, 每人设立一个账户来累积其提拨金额, 经调整其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后, 于退休时以该账户总额作为退休给付金额;其提拨费率随受雇者之年龄而有不同, 最低者为65岁以上, 雇主与受雇者均提拨薪资的5%, 最高者为55岁以下, 雇主与受雇者均提拨薪资的20%, 每月按时自受雇者的薪资中扣除个人应提拨之金额, 连同雇主应负担部分, 汇缴至中央公积金局。中央公积金局将每月由受雇者与雇主共同提拨的金额, 分普通、保健储蓄及特别户头存入受雇者的账户中, 受雇者如有实际需要并符合一定条件, 始得依三个户头的用途, 动支其中户头之款项。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不同于美国及日本的社会保险方式, 属于确定提拨制的强制个人退休金账户制度, 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资金筹集方式:采取个人退休账户制, 由劳雇双方提拨。若劳工每月薪资低于S$200, 不须提拨;若介于S$200及S$363者, 提拨薪资的7%;若每月薪资超过S$363者, 提拨薪资的21.5%。雇主若每月薪资低于S$200, 不须提拨;若超过S$50者, 须提拨薪资的18.5%。政府负担仅限于中央公积金局成立时, 提供办公房舍等固定资产, 以后各年所需经费由中央公积金局自行筹措, 该局主要多余的办公房舍出租, 收取租金, 另外, 因申请提领公积金存款者于逾期提领所产生之利息余额, 亦为该局主要财源。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社会保险年金改革应注重再分配与连带责任功能
世界银行于1994年所出版的《避免老年危机》的研究报告中, 曾提出老人经济保障制度可通过再分配、储蓄以及保险等三个层面来达到保障老人安全的目的, 其中, 第一层为采取强制性的法定公共制度, 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或社会津贴, 以减少老人的贫穷问题;第二层采取任意性的员工退休金制度, 第三层则是采取任意式的人保险持续方式, 通过这三层的保障及其共保之方式, 可以解决老人的经济风险, 从而达到经济保障的目标。由于社会保障属公共政策的一环, 其基本的理念系建构在社会连带责任的自信互信基础上, 而具有社会政策的特殊角色功能。法兰西大学社会安全学者 (Alain Euzeby) 在其1997年发表的“社会安全:一个不可或缺的责任” (Social Security:Indispensable solidarity) 一文中也认为:社会安全 (保险) 并非一国的经济负担, 因它不是一种浪费财富的制度, 而是兼具所得再分配与连带责任的功能效果, 为一国政府推动社会政策时的不可或缺的责任;尤其人们在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时, 社会保险制度本身更能发挥其特有的预防保障功能, 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任务。因此, 中国在进行类似结构性的改革时, 仍须考虑其特殊角色功能的存在价值, 更须考虑到年金保险改革的三个指导原则:公共年金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持续财务结构健全下提供劳工老年退休收入安全;重视低收入阶层收入安全的必要性, 而公平问题则成为改革的关键选项;公共年金的制度设计, 可劳动市场及国民储蓄的功能发挥, 才能具有促进经济成长的影响力。
(二) 在制度规划中增订保险费率调整机制财务平衡功能
将老年责任准备提存方式采取阶梯式的部分提存准备制, 并依法逐期增高保险费率。世界其他国家处理年金保险财务方式主要有: (1) 限制资格条件, 延长平均退休年龄, 减低提早退休的优退诱因, 或实施提早退休的减额给付措施, 强调精算成本观念, 增加保费收入或减少保险给付支出, 以延缓保险财务负担。 (2) 降低给付标准, 如减低给付标准、减少给付项目及限制给付条件等, 减低所得替代率, 减少年金给付支出, 以减轻保险财务负担。 (3) 提高保险费率及投保薪资 (金额) 费基, 增加保险财源, 以减轻保险财务负担。 (4) 调整公私部门年金制度间的角色与责任的移转, 将社会保险年金制度的部分责任移转于私人退休金制度体系内, 强调混搭式概念, 以减轻公部门的保险财务责任。因年金保险被保险人退休时所领受的老年年金额均会超过所缴保险费总额及其孳息收益加总, 呈现超值利得;另所得再分配的功能, 以及世代间移转作用, 进行财务资源的再分配与财务责任的转移, 以债养债方式将债留子孙, 加重后代的财务责任负担, 造成各国年金保险财务负担问题日益严重的无解困境。为谋求解决财务负担严重不足的问题, 各国政府相继进行年金保险改革, 提出改采确定提拨制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DC制) 的主张, 主要目的在于能财务提存准备, 增加保险财源, 使其具有适足的偿付能力, 以因应未来日益剧增的年金给付支出所需。但改制的本意并非要改变其制度本身的属性, 由保险制度转变成为储蓄制度, 否则即将丧失社会保险所具有连带责任的基本理念, 已非属社会保险领域, 而是基于经济与政治考量, 谋求解决财务负担问题的另一改革策略思考。20世纪90年代瑞典、意大利、波兰及拉脱维亚等国相继推行的“无财务准备式的确定提拨制” (Non-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 System, NDC) 是一种融合了确定给付制型态的保险给付性与确定提拨制的费用公平性的混合制度。在给付支出面上, 应用社会保险的连带责任理念, 以确保所得再分配效果;在保费收入面上, 却采负担公平性的精算原理, 使其具有财务机制功能。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教授 (Nicholas Barr) 认为:NDC年金制度的基本概念系利用两个因素来区分随收随付式的社会保险年金制度, 即一为严密的精算因素, 采随收随付式的精算基础, 却模仿完全提存式的确定提拨制型态, 由被保险人缴纳一定比率的保险费为基金来源, 强调精算上的公平性, 用以控制成本;另一为再分配因素, 从政府一般税收来筹措财源, 而具有再分配的效果。2006年世界银行出版的《年金改革》 (Pension Reform) 中所提出的NDC概念, 作为今后各国年金改革方案的另一替代思考策略, 并不违背社会保险所具有所得再分配的保险理念。但即使采行NDC制的概念进行年金保险改革时, 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原已存在的财务负担问题, 只是基于经济上与政治上理由的考量, 在较短期间内, 才能控制未来年金给付支出的递增现象。诚如德国曼海姆大学 (Mannheim) 经济学教授兼老年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AH B·rsch-supan) 认为NDC制度主要是一种政治上的策略运用, 仍须配合第二层及第三层的年金保障并事前提存准备方式的策略运用, 才是年金保险改革的最具效果途径。推行延迟退休的考虑因素是劳动力的供应情况, 国家人均寿命, 政府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大小等。是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年金保险财务负担问题的严重性, 系根源于长期性保险采取短期性随收随付制筹措保险财源的结果, 用以减轻现有劳雇双方保费负担。在处理问题上, 若采取大幅调高保险费率方式, 恐将受到极大的冲击与强烈的反弹, 将使调高费率的政策议题变成为政治议题, 导致问题复杂化, 更难以解决。因此, 从原制度设计上加以修正着手, 融合财务治理与风险管理的概念, 采行自动平衡调整机制功能措施, 导入在制度规划中增订保险费率调整机制的财务平衡功能设计, 不受任何政治干预, 仍属当前解决年金保险财务问题的最适策略;由一次给付制改采年金给付方式的成本倍增, 而将老年责任准备提存方式采取阶梯式的部分提存准备制, 并依法逐期增高保险费率, 不失为目前对于长期处理最大化制度财务收益的适当模式。
(三) 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替代单层保障制度
德国宏观经济发展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前主席Bert Rürup (2005) 对德国年金保险制度建议采取公私部门的混合制度, 以多层次保障制度替代单层保障制度来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退休保障。由于在高龄化社会里, 社会保险年金制度若仅靠随收随付制度来筹措财源, 无法维持劳工退休前工作时的相同所得与消费水准。因此, 单一保障层次的公共年金制度, 势必由多层次保障的公私部门混搭建构模式来维持其一定生活水准的保障, 其中补充性的个人年金与职业退休金制度, 亦对公共年金制度扮演着相当重要的强化机制角色;同时, 在探讨社会保险年金制度的规划设计与财务面时, 不容忽视政治考量的重要性, 借以确保公共年金制度的基本退休给付权益。1981年智利的年金保险改革, 成为世界实施社会保险年金制度中第一个转型改采个人账户制的国家, 即从老年经济保障体系中第一层强制性制度的财务责任, 由公部门移转到私部门的典型实例。由于世界银行专家对个人账户制概念的积极推动, 从1990年起, 若干拉丁美洲的国家亦相继采行智利模式, 墨西哥、波利维亚、萨尔瓦多及多明尼加共和国等国完全替代了年金制度型态属性;哥伦比亚及秘鲁等国则采取部分替代方案, 将社会保险制与个人账户制相结合;阿根廷、乌拉圭、哥斯大黎加及巴拿马等国则整合两种模式的混合制度。除拉丁美洲国家之外, 世界目前尚无其他国家愿意决定将老年经济安全的基本保障责任完全移转改采私人部门的制度规划构想。201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 (Peter A.Diamond) 在其早期发表的有关社会安全文献中亦不赞成仿行智利模式采行完全个人账户制。此外, 智利模式实施后的经验也启示, 在推动任何制度改革时, 均须考虑到年金制度的财务机制与制约结构的设计规划, 方能见效。建议结合其他措施的实施以防止加重年金保险财务负担:设计中国社会年金保险制度整体改革方案, 其内容涉及破除养老金双轨制、做实空账、提高养老金统筹层级与养老基金入市投资等多方面;合理进行中央地方间的职能和财力分配, 根治费率负担不公、基金余缺分化、运行成本高昂等弊端, 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目标制度:国民养老金制度+个人账户制模式;针对政府支付责任、基金运用绩效、年资给付率、平均月投保薪资计算基准、保险费率、改革后劳保财务之影响评估报告等项均列出改革重点;改革路径设计, 必须稳定被改革者 (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 的心理预期, 在过渡期内不宜大幅降低其待遇, 差距部分则以职业年金进行弥补;建立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城镇化后坚持以保险养保险的原则;中国保监会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对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养老保险业务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同时, 在面临快速的老化社会里, 年轻人在年金保险制度中的角色已益形重要, 因此年金制度对于更年轻一代的角色亦加以关心, 并须考虑到代际间世代公平的差异化报酬等问题。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年金保险财务问题的主要因素及目前中国年金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 提出了社会保险兼具所得再分配与连带责任的功能效果, 在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时须考虑其特殊角色功能的存在价值;在制度规划中增订保险费率调整机制的财务平衡功能设计, 将老年责任准备提存方式采取阶梯式的部分提存准备制, 并依法逐期增高保险费率;采取公私部门的混合制度, 以多层次保障制度替代单层保障制度来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退休保障等建议。
关键词:年金保险,人口老化,国民年金制度,财务问题
参考文献
[1]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 《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2]李森:《日本年金制度的内涵、特征及主要问题》, 《日本学刊》2008年第4期。
[3]柯木兴:《谈年金保险改革的替代策略——一种无财务准备式的个人帐户制》, 《台湾保险学报》2006年第3期。
[4]Robert Holzman and Richard Hinz editors.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The World Bank, 2005.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社会责任
一、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要对其企业财务制度进行变革及完善,进而将其扩大至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中,并将企业的财会核算范围扩大到企业社会成本及效益中。具体来看,企业具有其社会价值,因此务必要对其社会责任进行履行,并维护整体的利益,如果在企业财会工作中仅对其资本收益进行重视,忽视了社会多数人的利益,必然使企业和社会格格不入,这不仅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对其长远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财会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竞争益发的激烈,而以此为背景,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种思想上的问题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往往会采取很多会计手段进行钻营,一味追求资本收益,使企业的社会责任得不到有效的发挥。(2)相关法律不健全。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方面,虽然当前也有一些相关的法规,但客观来看,这些法规中的内容往往比较的笼统,而且整体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尚没有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处罚进行明确说明。(3)社会责任财会核算内容不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话题,本身内容就并不是很明确。传统的财会制度多是以企业利润作为核心内容,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则主要是对企业社会成本以及收益进行计算和记录,进而对企业的社会贡献及损害进行反映,整体的出发点存在差异,因此核算的内容也必然不同。(4)计量方法体系不健全。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财会计量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体系,这也是导致这一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的一个直接原因。(5)社会责任财会报告多以非财快基础型。具体来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财会报告的形式多属于文字型,也就是使用大量的文字进行描述,没有对具体的会计方法进行量化,使得整体会计专业信息比较少,不仅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非常不利,也很难满足报告使用者的要求。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意见
(1)转变传统思想。对于企业财会制度来说,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促使企业对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更好的履行,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进而实现对资源的最佳配置,提升社会总体效益,使社会经济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摆脱传统财会观念的束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进行大力宣传,使企业意识到其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不仅对于社会有益,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也很有帮助,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自发的对这一制度进行执行。(2)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关于企业财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法律规定尚比较缺乏,使得很多企业并不会公开其社会责任信息。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务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律建设,强制性要求企业对这方面财会信息进行披露。(3)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财会准则。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对当前企业财会准则的制订方法进行参照,进而成立相关的小组,吸收企业界、会计、财务以及一些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讨论,对有效社会责任财会准则进行协调和补充,并对社会成本及收益的具体内容、财会报告形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进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控制监督体系、核算报告体系、预测计划体系、分析考核体系等,为这方面工作提供助力。(4)构建社会责任财会核算体系。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其社会责任财会信息的比较很不利,不过对于统一行业不同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采取这一措施是完全可行的。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确保计量单位以及计量方法的灵活性,使其实现多元化。(5)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财会制度的时候,对于企业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看,在新的背景下,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政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财会制度必然会越来越完善。本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同行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共同促进社会责任财务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翟姗,赵佳佳.从社会责任履行看企业财务目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2)
财务管理制度
为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民主理财,特制定以下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财政、财务、税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负责搞好财务工作。
二、坚持一支笔审批报帐和会计管帐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的原则,切实履行财务人员的工作职权。出纳和会计有权拒绝白纸条入帐和不合理的开支,有权拒收未经经手人签字和领导审批的票据。财务人员应主动当好村民委员会的参谋,经常分析财务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收支情况。
三、不得以白纸条作库存现金,不得私借或挪用公款,不得将村集体现金以个人名义借贷,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向村民委员会借支现金。
四、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审核会计的财务收支单据,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印鉴的单据,会计不得入帐。
五、财务人员应如实提供财务发生情况,自觉接受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和审计核查。
财 务 制 度
一、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
二、财务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财会人员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开展。保证经费、财物等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三、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费;各项收费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执行,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
四、学校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由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
五、专项基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
六、财务管理人员对票据、存款妥善保管,及时清理结算,不得挂帐,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根据需要规范支取。丢失遗失责任自负。
七、财产管理人员要建立使用帐目。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损废财产经领导审批后核销。1
财务管理人员职责
一、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财务管理法规,廉洁奉公,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二、按国家财会制度,认真记好帐,做到收支合理,手续齐全,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
三、遵守各项收支制度,把握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
四、财会人员应遵守国家财务纪律,对于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欺骗上级等违法乱纪行为,财会人员必须坚决抵制。
五、帐款分开管,管钱不管帐,民主理财,定期向全校教职工公布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向领导汇报经费收支情况。
财产管理人员职责
一、学校财产由财产管理人员验收后登记造册入帐,并编号。
二、办公用品,教学仪器等由专人管理,要分类,登记造册,若有损失、丢失等情况要追究保管责任,严重者要照价赔偿。
三、借用财产,个人应办理借用手续,并按期归还,损坏者照价赔偿。领借消费品,要进行领借登记。
四、每学期和每年要对各种财产的使用进行一次清查,对损坏或丢失的要追究责任按规定赔偿。
五、各种财产报废的,无论何种原因,报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核销。
为规范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信息管理工作,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云南省省属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子公司可参照本制度执行。3 定义
3.1财务信息披露:是指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向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
3.2重大财务事项:是指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事项。基本原则
4.1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是:可靠性、重要性、及时性。4.2 财务部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4.3财务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
4.4财务部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4.5重大财务事项报告遵循财务信息披露基本原则。5 应传递和披露的信息
5.1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注册地、公司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母公司及投资者、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所处行业、经营范围、业务性质和主要业务板块等。
5.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5.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5.4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5.5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5.6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5.7现金流量情况。5.8或有事项的说明。
5.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5.10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5.11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5.12企业合并、分立等事项说明。5.1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5.14母公司主要会计报表项目注释。5.1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说明 5.16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说明。5.17审计报告。
5.18其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披露的信息。6 重大财务事项
重大财务事项包括重要会计政策变更、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担保、对外投资、重大融资、委托理财、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可能引起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等的各项经济行为等。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职责和程序 7.1方式
财务信息披露以财务会计报告及专项财务信息的文件形式披露,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及专项财务信息。
7.2职责
财务部负责财务信息披露工作或提供由其他相关部门披露的财务信息。
7.3程序
7.3.1财务会计报告经审计机构审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审阅签字(章)后,由董事会提交股东会审议,经股东会审议通过,董事长签署后报送。
7.3.2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及专项财务信息由总经理及总会计师签署后报送。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方式、职责和程序 8.1方式
重大财务事项报告以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的文件形式报告。8.2职责
8.2.1公司涉及重大财务事项的相关部门是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责任人。
8.2.2公司财务部负责重大财务事项信息的汇总、整理,并在财务信息披露时反映重大财务事项。
8.3程序
8.3.1涉及重大财务事项的相关部门对已经公司审议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及时提交公司财务部。
8.3.2重要会计政策变更、预决算、预决算重大调整、对外担保、重大融资事项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由财务部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3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会审批,由公司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4重大资产处置事项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5对外投资、委托理财事项经股东会审批,由公司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6重大法律纠纷事项经股东会审批,由法律信用管理部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7其他可能引起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情况的各项经济行为,由相关归口管理部门以专项报告形式向集团公司备案。
8.3.8财会部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重大财务事项。9 保密措施
9.1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未经批准,不得发布及对外提供。9.2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知情人在财务信息披露时间前不得对外提供信息。
9.3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知情人须按《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履行保密义务
10附则
10.1国家相关法规对本制度内容另有规定的,遵照相关法规执行。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财务工作组织制度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其生产经营水平, 有效配置资源,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降低成本, 增加盈利的核心手段, 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载体。
科学的设置企业财务管理机构, 是实现这一企业管理理念的前提。然而, 当前,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 多数企业把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 致使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清晰, 使得财务机制运行效率低下, 许多企业无法实施真正的财务管理, 财务部门的监控、预测等职能, 不能有效发挥, 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1. 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财务管理已经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和记录, 转变成为公司战略谋划的积极推进者、支持者、决策者和主导力量。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 财务与会计无论从学科上还是在基本职能上都是有区别的。
(1)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是指现代企业对资金的管理, 从管理内容看, 包括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和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动态财务活动;从管理环节看, 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考核等内容。财务管理的实质是理财, 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 确保生产经营畅通;理顺各种经济关系, 确保各方利益。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是密切相关的,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2) 会计工作。会计工作, 是指通过会计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实的经营信息, 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 参与未来经济活动的规划等。其实质是运用观察、计算、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总结的方法, 为人们反映、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的一个过程。同时, 会计工作本身是管理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和相应的管理体系。
从上述可以看出, 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行“反映与控制”的基础性管理, 而财务管理则是对资金运行的指导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企业市场化管理的加强, 财务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设已成为必然。
2. 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的优点。
(1) 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分设, 使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都有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有利于提高二者的专业化程度, 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专业职能, 加强财务与会计的制度化管理。
(2) 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 有利于企业真正行使理财自主权,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并有利于改变企业“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状况。
3. 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应把握的原则。
(1) 要明确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各自的职能与职责。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控制。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是, 必须依据其职能, 正确划分财务、会计部门各自的业务范围和职责权限。
(2) 要尽可能做到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分设而不分家, 二者应在相互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业务上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工作秩序。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及分配的全过程, 财务部门要有相应的管理监督办法和措施;会计部门要通过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 及时反映会计信息, 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3) 要有严格的财务制度相配套。不言而喻, 有成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通过落实各项财务制度实现的, 完善的财务制度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
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建设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 用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 不仅是实现企业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1.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原则。
(1) 可行性, 实用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要充分体现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 保证制度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2) 全面性, 一贯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以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为基础, 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全面、系统和配套, 并保持制度的一贯性。
(3) 先进性。企业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总结本单位以往的经验, 而且要吸收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 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
(4) 责任制。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容应体现责、利相结合, 保证具体执行中贯彻以责任为中心, 以权力为保证, 以利益为手段的责任制。
2.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
根据上述原则, 结合当前各企业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 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内容包括:对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收发、保管、销售、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有关手续与管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使用、维护、保养、维修、管理;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和控制、牵制;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存等等。
(2) 岗位责任制。依照《会计法》和《公司章程》等法规对实施内部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明确划分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
(3) 财务管理业务程序制度。内容包括:资金筹集、分配、使用计划的编制、审核;负债的审批、登记、归还、计息等处理办法;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清理、保管;投资方案、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论证程序、立项审批、效益考核;成本费用计算与分摊办法, 费用开支审批程序与权限;货款结算、产品退回、销售产品折扣或折让的管理权限, 目标利润的制定与管理, 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和利润分配等等。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管理水平
企业是否能正常运营,企业能否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成熟和完善,大部分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积极采取对策来应对企业内部的一系列财务问题。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相关财务人员及管理者责任的缺失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层的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相关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薄弱,从而不能正确的把握公司的财务信息,而有些财务人员会计知识欠缺,素质不够高,工作不够仔细认真,心理承受能力和企业的责任感不强,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混乱局面,这将会大大的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给企业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制度实施不到位及监督体系的不规范
在企业制定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如果只是做了相关的传达,而并没有完全的落实,没有做出相应的实施,那么这些制度对于整个企业来说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企业的监督部门应严格的实行监督体系,在财务部门制定好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后,有效的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使每项制度都落到实处,避免让一些不道德份子钻了法律的空子,做出一些如偷税漏税、私自挪用公款等损害企业利益和形象的不法行为。
3.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对于财务人员的严格要求和专业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注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人力资源和相关管理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奖罚分明,适时的采取一些方法来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做出自己的努力。在选用财务人员的时候,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避免一些没有专业技能或者缺乏职业道德的人滥竽充数于企业内部,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不僅取决于决策者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定位,更大一部分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企业内部人员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企业内部应定期组织一些培训,一方面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员工的人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把个人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实施企业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使企业各个部门和各项制度有效配合起来,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2.保证企业内部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企业运营的大部分数据分析来自于财务部门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等,企业需要通过这些数据和文件报告来分析整个企业运营的趋势和状态,如果不能保证资料数据的真实性,而呈现出一些不准确甚至虚假的信息数据,这将会造成管理层决策失误。因此,企业内部的信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财务报表的数据更是要丝毫不能有任何差错,每一个会计记录和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要经过反复核对才能确认,每一个步骤都要严谨认真,从根本上为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影响着企业整体的构架和运营方向。因此,要使企业更快速有效的运转,管理者起着一个掌舵的作用。企业要明确财务管理者的职能,使其带动财务人员有效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的组织结构,才能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正常运行,使企业整体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构架,更好的巩固企业的发展。
4.注重企业的成本核算
在企业运营中,成本的控制也是决策者非常重视的一部分。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如何控制成本,正确、合理的核算成本非常重要。如果一味的考虑降低成本,或者不考虑成本效益的预算和分析,盲目的制定制度实施计划,这样将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要注重企业成本的分析和核算,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用正确的方法去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只有把成本核算、产品质量、企业形象这些做到稳定和平衡,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
三、结束语
为了维持企业稳步快速的发展,加快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问题刻不容缓。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抓住一些机遇,也进一步引导企业在财务部门及其他各部门的配合协作下,节约和控制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的经济利益能有效的实现最大化,并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卉.试论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与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2,(8):167.
[2]刘明玉.解析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17):190-190.
【社会团体财务制度】推荐阅读: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11-07
社会团体注销须知07-10
社会团体注销原因07-20
团体社会工作自考09-21
公益性社会团体10-20
社会团体章程范本 - 江西省人民政府11-03
财务管理暑期社会实践总结09-27
财务会计专业社会调查报告201612209-18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社会调查报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