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综合布线及网络设备方案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办公楼综合布线及网络设备方案(推荐7篇)

办公楼综合布线及网络设备方案 篇1

1.1 项目总体规划

1.1.1 XXX办公楼综合布线项目介绍

1.1.2 XXX办公楼综合布线项目要求

基本情况:整个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主干带宽达1000Mbps,100Mbps到桌面。

开放。采用标准RJ45接口,兼容不同厂家的标准产品。

灵活。水平子系统支持语音、数据,支持10Base-T、100Base-T等。可靠。高品质布线系统,通过标准测试与验证,提供15年以上质保。先进。采用目前流行,具有一定先进技术的超五类系列产品。易于管理。面板、配线架有明显标识,机房线路管理、维护方便。1.1.2.1 有关技术要求

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11801超五类布线系标准,产品应符合做主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并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综合性、易扩容性。

进行开放式布线,所有插座端口都支持数据通讯、话音和图像传递,满足电视会议,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

能满足灵活的应用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方便地任意连接终端设备。所有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管理并在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能够支持千兆速率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令牌环网、ATM、FDDT、ISDN等网络及应用。

网络就易于管理。

1.1.2.2 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 CECS 90:97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CECS 89:97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网络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926 1-2-1997 大楼通信网络布线系统行业标准 1.1.2.3 国际技术标准、规范 ISO/IEC 11801:1995 建筑物网络布线规范 ETA/TIA-568A:1995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ETA/TIA 569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路由标准 ETA/TIA-606 商务建筑物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ETA/TIA TSB67 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测试标准 EN50173 欧洲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1.1.2.4卖方对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

卖方应提供产品质量、工程资质的有关证明以及产品质量的有关保证和承诺。1.1.2.5 资料交付

卖方应提供系统布线施工图、接线图、系统测试报告、布线标识、有关说明书等工程文件,以便于今后的运行维护。

1.2 项目设计目标

h兼容性:综合布线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h开放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对多数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h灵活性:系统应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并可灵活多变组网。

h可靠性:系统应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应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h先进性:系统布线方式合理。所有布线均应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并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余量。

h经济性:统一考虑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和视频点播系统,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

h可维护性: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做到维护简单、方便。故障影响范围尽可能小。1.3 项目设计依据

1.3.1 布线设计施工应满足的标准 -ISO11801 国际建筑通用布线标准 -IEEE 100 BASE-T 100兆以太网 -CCITT 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络标准 -IEEE 802.3 10BASE-T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标准 -IEEE802.5 TOKEN RING 网络标准

1.3.2 布线设计施应满足下列安装与设计规范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95)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CECS09:8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72:9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第二章 综合布线系统 2.1 综合布线系统分析

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

2.2 综合布线的特点

1、综合布线是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综合了所有的语音、数据、图像与监控等设备。

2、综合布线对不同厂家的语音、数据设备均可兼容,且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架、相同的插头和模块插孔。

3、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标准件,易于扩充及重新配置。

4、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通道,所有器件均通过UL、CSR及ATM认证。

5、综合布线系统属于一次性投资的项目。2.3 综合布线的优点 ◆全系列产品 ◆开放的系统体系 ◆先进的互连结构 ◆模块化的设计 ◆灵活性 ◆管理的简易性 ◆扩充的方便性 ◆集散式的管理思想 ◆构建及操作费用的节省 ◆多厂商的支持 2.4 布线系统的结构

综合布线一般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它子系统,只要改变节点连接方式就可使综合布线在星型、总线形、环型、树型等结构之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按每个模块的作用,可把它划分成6个部分,如图所示。这6个部分可以概括成“一间、二区、三个子系统”,即: ◆设备间 ◆工作区 ◆管理区 ◆水平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六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都相互独立,可以单独设计,单独施工。更改其中一个子系统时,均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2.5 综合布线设计标准 2.5.1 国际标准

ANSI/EIA/TIA-569商业大楼路径和空间结构标准 ANSI/EIA/TIA-607商业大楼接地线和耦合线标准 ANSI/TIA/EIA-568商业大楼通讯布线标准

ANSI/TIA/EIA-606商业大楼通讯布线结构管理标准 TIA/EIA TSB-67UTP端到端系统功能检测标准 ISO11801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IEEE 802.3CDMA/DC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0BaseT IEEE 802.5 Token Ring CDDI 铜线分布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 ATM异步传输模式 2.5.2 国际标准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规范》GB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12-2000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相关厂家产品设计、选型、施工、验收手册说明的标准 2.6 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 适用性 ◆ 灵活性 ◆ 可扩展性 ◆ 模块化结构 ◆ 开放性

2.7 综合布线目标功能

本案结构化布线系统应达到下列目标:

◆ 按照设计完成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达到办公自动化的目标。

◆ 高度共享信息资源,预先考虑对通信设备、自动化设施和自动化设备的有效管理及这些设备的技术发展。◆ 确保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 节约资金,使大楼管理合理化,达到短期投资长期收益的目标。

◆ 提高管理的可扩性和易变性,适应环境变化,工作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8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安装在各住户的国际标准信息插座、终端设备连接线等部分;分布在建筑物内的不同位置,全部采用国际标准EIA/TIA568B(RJ45)插座接口,通过插座连接数据终端,以各种方式固定在用户要去的位置上。工作区子系统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符合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标准,并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2.8.1 工作区子系统信息插座安装位置确定

工作区子系统信息插座安装位置主要安装在各工作区的办公位上。信息插座的安装方式将根据实际的区域装修方式,采用表面安装、墙安装等方式,与环境相协调。所有的面板都有标记。标记符号表明不同特性的应用及物理位置。国际标准EIA/TIA568B(RJ45)线序如下表:

RJ45电缆线对色标:标准568B: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国际标准EIA/TIA568A(RJ45)线序如下表:

RJ45电缆线对色标:标准568A: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褐白-7,褐-8; 2.9 水平子系统

将工作区引至管理区子系统,它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上。2.10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信息模块的干线构成。其任务是将各楼层模块的信息,传递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垂直干线的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同时又能适合用户今后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本方案中我们采用超五类网线,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采用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缆,支持语音信息的传输。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作用是将数据语音信号从设备室间系统传输到各楼层信息模块。系统由垂直干线及相关支撑硬件组成,提供了设备间总配线架与各楼信息模块之间的干线路由。2.11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单元,设备间子系统(主配线间)由设备间中的电缆、主配线架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该子系统连接公共系统设备(如PABX),通过垂直干线分别向各楼信息模块进行配线管理。2.12 布线系统管理方案 2.12.1 信息点编号规则

此布线系统中我们采用如下信息点编号规则,每个编号唯一地标识一个信息点,与一个RJ45插孔对应,也与一条水平电缆对应。

其中层号从1到12;设备类型码有两种,C表示计算机,P表示电话;信息点层内序号为每层内的信息点统一顺序编号。此编号在下列地方用到:

1.在布线系统平面图和其他一些文档中,都用上述的编号来标识信息点。2.每个信息盒面板的插孔下方贴以写有上述信息点编号的标签。

3.在配线架的标签条上用上述编号标明相应位置对应的信息点编号,并登记注册。4.穿线工程中,每根4对芯电缆的两端都按上述规则标号。2.12.2 布线系统管理文档 我们提供的布线系统文档包括: V《布线系统各层平面图》

可用于查信息点的分布位置,槽道的路线。V《布线系统图》

用于查各级配线架、水平电缆、垂直电缆的连接关系,水平子系统、配线架和主干电缆的器件数量、种类等。V《信息点房间号表》

用于查信息点所在的房间号,可贴在主配线箱上,查找方便。V《配线架电缆卡接位置图》

用于查找配线架各位置上卡接的电缆所对应的信息点编号,此图与配线架标签上的标号是一致的。配线架上卡接的水平电缆一般不会改动,所以此表一般不会改动;但如果信息点有增加,则此表要更新。V《信息点跳线路径表》

这是布线系统中要经常更新的文档,每次跳线修改活动都要仔细记录在此表上,此表更新不及时必将导致布线系统的混乱。如果已造成了混乱则要进行全面的测试,重新生成此文档。V《布线系统维护记录》

用来记录所有的维护操作,以备查对,用户应养成忠实详细记录维护活动的习惯,出现问题时此记录将非常有助于查对失误的操作,以追踪和修改错误。第三章 网络布线工程施工服务说明 ◆ 现场勘察

◆ 布线工程的设计、规划与管理 ◆ 电缆铺设

◆ 安装主配线架和各楼层分配线架 ◆ 安装各楼层信息插座及其它附件 ◆ 电缆端接和测试

◆ 电缆标记,编写综合布线工程的文件档案 ◆ 提供给相关部门一套布线工程文件档案 ◆ 售后服务 3.1 服务支持体系 3.1.1 综合布线材料质量 3.1.2 工程质量 3.1.3 培训 3.1.3.1 免费培训 培训人数人数 3.1.3.2 培训内容 ◆ 工程综合布线的结构

◆ 工程所使用的主要器件的功能及用途 ◆ 综合布线逻辑图介绍 ◆ 综合布线平面布局图介绍 ◆ 布线工程文件档案介绍 ◆ 布线系统的测试方法介绍 第四章 工程施工质量的组织措施 4.1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组织措施 4.1.1 质量管理的标准 4.1.2 质量管理的环节

4.1.3 质量活动实施和控制的方法 4.1.4 工程质量控制

4.2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2.1 调试阶段应注意

4.3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4.4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六章 系统的验收、测试 6.1 系统的测试近端串音衰减(NEXT)衰减(ATT)特征阻抗

衰减-串音比(ACR)线缆长度

6.2 系统的工程验收 ◆ 安装工程量; ◆ 工程说明;

◆ 设备、器材明细表;

◆ 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 ◆ 测试记录(宜采用中文表示);

◆ 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 随工验收记录; ◆ 隐蔽工程签证; ◆ 工程决算。

办公楼综合布线及网络设备方案 篇2

关键词:办公管理系统,拓扑结构,综合布线系统

为了实现“网络办公”、“网络沟通”、“网络审批”、“知识管理”、“网络决策”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实现信息高效传递、无纸化协同办公、远程移动办公、科学规范管理,使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使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使决策制定更加准确,建立一个稳定、通用,并且适应长远发展的网络和办公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为计算机和通信设计的,为满足通信与计算机传输的要求而开发的。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间的信息传输媒体,它主要是将语音和数据通讯设备、网络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连。一座办公大楼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一定要考虑细节,合理有效的信息网络布线,才能对今后的升级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1 业务描述

1)业务定义:办公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现代的管理模式,利用TCP/IP、广域网互连、路由、防火墙和网络管理技术为核心,创建一个安全可靠稳定的网络应用管理平台。

2)业务对象:在办公系统创建初期,能够提供完整的、详尽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保证系统建设的平稳、安全、通用,分步实施,降低实施的风险,推动管理的逐步提升。

3)建设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设备,创建可以覆盖全公司的自动化办公信息管理平台。

4)建设原则: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准确性,提供一个安全、保密、可靠、稳定的应用环境。

2 需求分析

办公管理需求:1新建一个网站涉及OA办公或ERP办公,分公司通过VPN连到总公司,分公司不设服务器,只设一个VPN路由及效的所有服务器放总公司外网及手机用户通过VPN拨到总厂。2相关链接:与分公司内部网,客户网实现连接,实现对FAM系统的连接。3发布新闻、通知、规定,下载软件、资料,连接FAM,实时数据等子系统。

内部网络需求:1硬件要求:公司内建立局域网,通过网关与外部链接。设集中的网络柜,邮件服务器、网站服务器、带VPN和流量控制的交换机。要求桌面达到100M,对外出口达到10M。2登录要求:局域网内不设限,但可控制流量。通过VPN实现自动登录,不需各终端另外登陆。外部互联网采用VPN登陆,具有VPN功能的手机可实现登陆。

3 办公管理系统解决提案

1)系统构架:在整个总结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信息管理平台应该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建设原则,利用客户WWW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结构来构造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模式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不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大量减少,利于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获取各个方面的业务数据。

2)系统构成:创建一个稳定、通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包括五个部分:个人事务、公共事务、工作流程、信息交流、系统管理。

3)实现功能:根据项目经验和长期对市场研究,建议办公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公文管理、协同工作、日常管理、文档管理、个人信息、手机远程访问(WAP或终端软件)劳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建立开放性接口:方便对FAM系统,或其他相关系统进行连接互动。

4)系统网络拓朴结构:信息系统的拓朴结构是将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按照物理分布抽象成不同的节点,不考虑每个节点内部的硬件、软件、数据库等具体构成和模式,网络拓扑结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要根据地理环境尽量把各项重要设备实行集中管理。

5)布线要求:办公室的布线需要满足对电话的要求,也就是运用交换机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还可以方便内部通话,对网络的要求,采用星形的综合网络布线结构,能够支持当下的网络应用,对影像传输的要求,会议的影视,数字的图像及模拟的图像等。

6)系统安全考虑:为了防止非法用户的不合法的存取信息,系统中要选择足够长的口令码长,字符长度不低于8位,同时,具备强制用户修改密码的功能。结合USB Key,通过硬件的方式和用户账号相结合,从而实现账号的根本安全。

7)无线接入:为了有效地利用网络管理平台和先进的移动设备,并且实现与信息中心的各项办公软件进行互联,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动态,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批阅、自动接收文件、短信等。无线局域网具有移动性高、传输距离长等特点。

8)硬件建议:系统服务器:IBM system x3250,cpu:intel xe-on x3450(四核);主板:intel 3420 FSB(总线)1333mhz;内存2G DDRlll,最大支持32G,硬盘:1T sata支持热插拔,可以陈列;双千兆网卡;管理工具带IPMI2.0和serial over lan(sol)的集成管理模块(IMM)、IBM systems director 、alert standard format2.0、IBM server Guide、虚拟介质密钥(用于可选远程在线支持的硬件密钥)。

4 内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

依据需求,我们对本公司网络构架系统主要分为三层:核心层、接入层、网络出口层。以下设备选型只作为参考,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设备选型。

1)分层设计:核心层:功能是要实现数据可靠、高速的传输。建议采用一台高性能、高可靠性思科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 。CLSCO WS-C3560交换容易为32G,包转发能 力5.6MBPS、转发延时0.1MS。支持千兆链路,可以提高数据转发,及终端设备的阔容,大大的满足需要。应用服务器可以跟核心交换机进行连接。接入层:主要负责将各个终端工作站的网络流量汇聚到网络主干。建议使用CISCO WS-C2960交换机作为接入层交换机。提供了10/100接口,保证了终端上网畅通。网络出口层:建议采用一台Juniper SSG -20-Sb防火墙作为出口处设备。网络主干采用三层交换架构,满足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要求。三层效的技术可实现网络路由管理,不但有效地控制网络风暴,又能保证了不同子网间的正常访问,分布式三层交换使得网络从主干到分支全面智能化,为网络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2)网络设计优点:所有端口均能够自动适应MDI/MDIX,允许连接桌上机或服务器时,不需更换网络双绞线,保证流量的畅通;建立VLAN可以实现广播域,阻止网络风暴带的全网瘫痪,对于网络质量起到优化作用。NAT地址转换提供内外部的IP地址转向功能,有效隔绝内部及外部网络。

3)网络拓扑结构:在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对一般局域网实现千兆主干、百兆交换桌面的网络结构。(见图1)

4)设备建议:

防火墙:Juniper SSG-20-SB并发连接数:8000;网络吞吐量量116600MMbbppss;;网网络络端端口口::55个个1100//110000MMBB,,22个个物物理理接接口口模模块块((PPMM))扩扩展展插插槽槽,,及及ccoonnssoollee控控制制接接口口;;入入侵侵检检测测::DDooss、、DDDDooss等等;;安安全全标标准准CCSSAA\CCBB;;支支持持VVPPNN。。

Juniper SSG-5-SH并发连接数:8000;网络吞吐量160Mb-ppss;;网网络络端端口口::77个个1100//110000MMBB,,及及ccoonnssoollee控控制制接接口口;;入入侵侵检检测测::DDooss、、DDDDooss等等;;安安全全标标准准CCSSAA\CCBB;;支支持持VVPPNN。。

核核心心交交换换机机

CISCO WS-C3560:内存128 MB DRAM和16 MB闪存;传输速速率率1100MMbbppss//110000MMbbppss;;网网络络标标准准IIEEEEEE 880022..33,, 880022..33uu,, 880022..33zz,,880022..33aabb;;端端口口结结构构非非模模块块化化;;端端口口数数量量2244;;接接口口介介质质1100//110000PPOOEE// 110000FFXX//SSXX;;传传输输模模式式支支持持全全双双工工;;交交换换方方式式存存储储--转转发发;;背背板板带带宽宽3322GGbbppss;;包包转转发发率率66..55MMppppss;;接接入入交交换换机机。。

CCIISSCCOO WWSS--CC22996600::内内存存::6644MMBB;;传传输输速速率率1100MMbbppss//110000MMbb--ppss//11000000MMbbppss ;;

5 结束语

合理有效的完善企业的办公信息网络布线系统,可以减少以后的升级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资源合理性和重要性,避免浪费,利用资源,提高效率,总体来说办公大楼信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构建对企业的未来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罗金满.校园虚拟社区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06(16).

校园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篇3

第一章

总则

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项目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将满足当前和将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传输。本方案将提供全面完整和可扩展性强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系统实施灵活性和连贯性。为满足学校各种需求,本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遵循:

1、实用性:满足校园的电话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布线的需求。能兼容话音、数据、图象的传输,并可于外部网络连接。

2、灵活性:在各种布局方面我们将尽量减少各种损耗,用以加大网络、语音等传输速率,加大各个系统工作的灵活性。

3、扩充性:考虑到本方案是学校教学楼设计方案,所以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扩展进去。

4、标准性:本方案根据综合布线各种标准设计。

5、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实现最优的性

第二章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分析

2.1需求分析

根据各项要求,现对教学楼1、2楼进行布线方案设计。由于教学楼要实现语音、网络通讯。所以会在布线是考虑到电话线和网线以及各类面板,由于在教学楼一楼有机房,所以还会考虑到交换机的使用。

2.2布线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项目要求及有关标准,本方案为一个典型的星型拓扑结构系统,先设计方案如下所述:

1、为满足教学要求,在校网络中心引进千兆光纤。以便于教学。同时便于同学校其他楼宇互联。

2、教学楼一楼各机房将会与一楼总配线间相连以便于教务管理。

3、为方便同学老师以及校务人员,每间教室、值班室以及教室休息室都会安装电话一部。

2.3.1教学楼结构图 2.3.2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

教学楼 配线拓扑图

注:1.由于机房电脑过多,没有一一列出,一两台电脑作为代表。2.上图中左边部分为二楼教室,右边为一楼机房。最右边是值班室。最左边是校网络中心。

3.在老师和学生休息室中间安装一个无线路由。

第三章

综合布线系统具体设计

3.1.1水平布线子系统

在本次布线方案中,我们将采用空中布线,已达到尽量避免线的人为破坏,其中我们将采用金属网络架桥,其类型为200mm*100mm,在整栋教学楼中要共需这样的先槽约为120m。其布线方式如图所示:

线槽布局方式

3.1.2教学楼水平子系统设计

教学楼水平布线子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红线表示网线,而黄线表示电话线,如图所示,每一间教室都会有电话线和网线进入。从而能都达到教学目的。

3.2垂直子系统设计

在垂直子系统中,利用电井布线,这样可以节约线槽,同时还以在今后的维护中更加方便。

电井图

3.3室内布线图 3.3.1教室

教学楼二楼布线图

在教室中,电话置于讲桌之上,而且教室里的电路用pvc管覆埋。红线表示网线,黄线表示电话线

一楼机房

一楼机房俯视图 机房布线图

在机房中,共有学生机54台,教师机一台,所以在选用交换机的时候应选用24口交换机2个、12口交换机1个。利用交换机互传方式见55台电脑连接

3.3.2值班室

值班室有需要电脑一台,同时有需要电话,以方便值班人员的联系。同样,黄线表示电话线,红线表示网线

值班室布线图

3.3.3老师、学生休息室

由于在老师和学生休息室内没有固定人员在里面工作,所以不需要在里卖弄安装电话,但是会有人在里面休息,考虑到现代可以发达,有好多人可以利用手机、平板上网,为方便大家,所以在休息室里安装无线路由。

3.4墙面底盒安装

在每个工作区间采用86型通用暗盒,每个教室两个。用SNIP思诺一

舟A160—1单孔面板,每间教室2个。模块采用amp超5类,每间教室两个,需要pvc线槽,买件教室大约需要12m。

教室墙面布线图

第四章

各种设备价格清单

序号 2 3 4 5 6 设备 暗盒 面板 模块 网线 线槽

产品型号 86型通用暗盒 snip思诺A160-1 AMP超五类 超五类 塑料pvc管 金属架桥

单位 个 个 个 米 米 米

单价 1.5 2.5 2.4 1 31.6 0.8

数量 70 70 70 300 200 100

备注

机房设计

序号 2

设备 水晶头 网线

产品型号 rj-45 超五类

单位 个 米

单价 0.5 1

数量 800 1200

备注

第五章

有关说明

办公楼综合布线及网络设备方案 篇4

信息设施系统(ITSI)IT System infrastructure是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作为ITSI的主要构成部分,综合布线系统连同各个功能系统构成了当今集各种高尖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网络系统,管理部门可以灵活地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施硬件管理,大大提高整个大厦的办公效率。针对行政办公领域,综合布线系统往往在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等方面有着特殊要求。

为满足未来系统集成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应能支持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系统的需要。它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当这些智能系统需要集成共同发挥作用或单独实施功能运行时,可以非常方便灵活地在综合布线系统平台上实现。本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以美国Molex企业布线网络部的布线产品,对某行政办公大楼进行综合布线设置位列。

1、用户需求分析

某行政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包括主办公大楼和两侧附楼,主楼高15层,地下1层,共设有15个配线管理间,设备间设置在地下一层。附楼分别为主体6层,局部7层,分立主楼两侧,共设有12个配线管理间。

主附楼统一规划的综合布线系统方式,其设备间设在主楼地下一。办公主要应用包括数据、语音应用,部分主要办公室和会议室设置光纤到桌面点满足视频会议及未来扩展需求。

对大厦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了划分,将整个系统分为内网、外网及电话两个综合布线子系统。这两个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独立,并物理隔离,以满足大厦对内网行政办公网、外网因特网及电话系统的不同需求。

根据以上情况,大厦综合布线系统应用主要体现在通信及网络系统上,局域网内应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带宽需求,六类布线铜缆系统和服务到终端的光纤到桌面系统完全能满足用户各种应用的需要;同时为保证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全面采用端到端美国Molex公司光纤主干产品及六类非屏蔽产品,使其达到最佳可靠传输性。主要线缆材料包括:

楼内数据主干: 6芯OM3万兆多模光纤,用在大楼干线,防火等级为比商用级高一级别的OFNR级。

楼内语音主干: 50对五类大对数双绞线;

水平系统:六类非屏蔽十字骨架CM防火等级双绞线。

光纤到桌面:4芯50/125mm紧缓冲多模室内光纤。

2、分系统设计

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在中不考虑。具体设计如下:

2.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即最终用户的办公区域。工作区子系统由线缆、跳线和信息插座组成,将电话、计算机等连接至信息插座上,信息插座由符合国际ISDN标准的八芯模块化插头组成,它可以接受从建筑自动系统的弱电信号需求到高速数据网和数字话音的复杂传送的一切信息。

设计原则

信息插座的数量依照修订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7以及实际使用功能进行设计;

信息插座选用墙装式,根据进一步功能要求,也可以有地面、桌面等不同安装方法;

墙上型面板距地面高度按标准应为30cm,出线盒内可安装一至四个RJ45模块,在实际安装中注意与强电电源插座的净距离不小于30cm;设计中,外网数据与语音采用双孔面板,单语音采用单孔面板。内网根据房间点数采用双孔面板或单孔面板;

信息插座满足高速数据及语音信号的传输要求,信息模块可选择45º(斜角)安装方式,水平线缆通过IDC卡接与信息模块连接;

光纤到桌面选用LC耦合器终端盒,每只盒内安装4只LC耦合器,2只分配给内网,2只分配给外网。斜角模块斜面向下,具有防尘功能,并为安装提供了合理空间,保证光纤到桌面安装的30mm的弯曲半径。

选用Molex生产的原装568A/B交叉软跳线,从而可保证整个信息链路的六类性能。

2.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6类铜缆将垂直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铜缆子布线系统大部分处在一个楼层或相邻楼层上,一端端接于信息插座上,另一端端接在分配线间(IDF)的管理配线架上。4芯多模光纤直接从总设备间敷设到使用房间。水平光纤到桌面系统另一端端接在总设备间(MDF)的管理配线架上。

设计原则

水平铜缆线缆采用符合TIA/EIA-568B、ISO/IEC11801标准拟定的六类UTP铜缆指标值的布线产品,铜缆信息点为六类配置,防火等级不低于CM级。

信息点接口形式全部为RJ45,并与现行电话系统RJ11型接口兼容,可随时转换接插电话、计算机或数据终端。

依照EIA/TIA-606色标及标识管理的规定,信息点采用不同颜色区分。

配线间内接线端口与信息插座之间均为点到点端接,任何改变布线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对于铜缆双绞线,水平配线子系统线缆长度必需小于90m,中间不能有接续。主楼和附楼各信息点最远点到相应管理配线间的实际路由长度均小于90m,符合规范要求,所以按常规设置,而不需要增加放大及调节平衡设备。

尽量选择最短、最佳的线缆路由,保持其与强电等EMI设备的足够间距。

各种连接线缆、跳线同工作区连接成一个端到端的完整的六类信道。

光纤采用50/125mm紧缓冲多模室内光纤,光纤到桌面4芯室内多模光纤的最不利点实际路由从房间到总设备间的长度小于550m,符合规范和设备性能要求。

2.3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线缆是贯穿整个建筑物各个水平区子系统连接路由的主馈线缆,它将各分配线架与主配线架以星型结构连接起来,贯穿于大楼的垂直竖井中。

设计原则

数据主干选用6芯室内多模OM3万兆光纤做为高速数据传输通道,支持千兆位以太网或更高速率应用,OFNR防火级别。

光纤端点采用与尾纤进行熔解的方式进行联接。

语音主干采用五类50大对数线缆,可支持各类语音应用,如数字/模拟电话机、传真机等。通过跳线管理可灵活配置楼内语音网络、电信局通道等。

语音干线线对数与水平子系统语音信息点点数为2:1比例进行设置,为将来数字电话机的普遍应用打下基础,预留扩展接口。

线缆护套应为紧密型阻燃CMR。

铜缆语音主干的最大长度应小于500米。

2.4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和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管理子系统为其它子系统之间(水平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设计原则

配线间全部采用19英寸规格密封式玻璃门标准机柜,为立式结构,并配标准电源插座和散热风扇,用于放置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

电源插座由总控制室UPS电源统一供电,从而保证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并为将来POE有源设备的使用打下扩展基础。

机柜安装19英寸模块化RJ45配线架、光纤配线架,并配有线缆管理单元。

外网、内网、电话统一采用RJ45快接式模块配线架,通过跳线接插外网交换机、内网交换机和110IDC配线架,来进行功能区分。从而实现功能的交换性和可替代性,体现出灵活性特点。

铜缆跳线采用六类RJ45快速原装跳线,从而保证整个链路的六类性能。Molex原装跳线具有多种颜色,采用多种颜色的跳线来区分各个功能部门和应用,这样在今后的管理将非常方便。

光纤连接采用LC多模光纤跳线。LC接口的高密度、大容量和小体积,比ST、SC、MTRJ等接口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配线架留有一定数量的预留端口,以便将来扩充。

Molex特有的带盖背面理线环后面进线,管理水平线缆,在机柜的内两侧配备了跳线导线环用于垂直方向管理跳线。

光纤配线架进行耦合连接器配套,为光纤扩展提供条件。

2.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和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为其它子系统之间(干线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为综合布线系统接入的管理核心。

设计原则

光纤到桌面部分在设备间中直接端接到机柜的光纤配线架上,直接通过LC/LC跳线连接到内网或核心交换机的光模块上,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性能。

可与会议系统相配合,通过光纤跳线进行灵活组合,可以实现整个大厦各会议室内的广播式视频会议。

语音系统采用2U背装配线架,以及10对可开断连接模块,可方便接插传入防雷模块,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操作安全性。并且在信号有干扰时,可进行插入短路,进行故障排查。

外网、内网主干光纤通过跳线接插外网核心交换机和内网核心交换机,电话通过可开断连接模块与PABX程交换机数据线相连接,实现通讯功能。

主设备间与弱电系统机房为一个机房,环境要求由机房工程系统统一考虑。

机柜配置、电源、光纤配线架等技术要求同管理间子系统。

3、系统扩展性分析

3.1.可升级到实时布线管理系统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在设计的基础上,可扩展升级到实时布线管理系统。Molex的Real Time™ 实时布线管理系统提供了自动实现布线系统连接管理的功能,即使网络扩展速度飞快、维护人员不足、语音及数据布线系统非常复杂,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管理也不再是一件麻烦耗时的工作。

这一技术在于能实现若干年后布线网络上的升级,升级时因利用了原有设备减少了浪费,避免建设方的重复投资,符合目前对绿色建筑的要求和我国国情。

升级的方法是在原有普通配线架上加装信息采集条和更换九针跳线,再添加其他Real Time™组件即可实现。

3.2 气体避雷器模块

在设备间子系统中语音系统选择可断开型模块,为扩展防雷保护功能提供条件,业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配。

气体避雷器模块提供了一个过压保护系统,防止雷电或类似事件的高压损坏电路。这些模块符合行业标准,兼容其他语音布线系统。每套气体避雷器模块DNC-00006可配10只避雷器管,与可断开型模块相配套。只需将气体避雷器模块插在可断开型模块上,便可将避雷器管串入线路,从而达到雷电保护的作用。

3.3 级联交换机

在工作区子系统中,信息点的设置是根据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常规设计的。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人员过于集中而信息点不够的情况。由于计算机网络设计中介入交换机是与核心交换机进行星型拓扑连接,为在工作区进行设置小型交换机进行级联提供条件,水平子系统的光纤和六类线高性能配置,使工作区级联具有了可行性。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2口、4口、8口或更多的用户交换机(用户路由器)进行级联,而不会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带宽和性能。

3.4 会议室无线AP基站

在会议室根据需要设置2套、4套信息点,而没有设计更多。主要是由于使用频率不好确定的情况下,为了节省初期固定投入成本。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会议室需要多台计算机同时上内网或外网,可配置会议室无线AP基站。其IP地址可以自动分配,笔记本电脑只需配置无线网卡(现在基本是笔记本标配)便可在无线AP覆盖的会议室范围内便捷上网。

3.5 数字电话用户机

本次设计方案中大对数电缆线芯对数的数量与语音点的数量比例为2:1,即每部电话对应2对4芯垂直干线电缆,为将来数字电话用户机的普及使用预留扩展接口。

与传统的使用两芯线的模拟电话机相比,数字电话用户机使用4芯线,除通话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图像视频传输,数字存储等功能。

3.6 网络虚拟电话

传统的模拟电话技术中终端用户机为无源设备,振铃电压由程控交换机模块局进行集中供电,即使在市电停电的情况下也不影响使用,从而保证了使用的可靠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IP电话应时而生。由于走的是互联网路由,所以具备极其低廉的使用费用。但由于网络虚拟电话终端机是有源设备,从而使用的可靠性不能保证。

中网络交换机均具备POE网络供电功能,并且交换机均为总设备间集中供电,并配有大容量UPS电源。使网络虚拟电话的使用具备可行性。

4、结论

以某行政办公大厦为对象进行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从使用需求入手,对5个子系统进行了配置,并对具体材料和设备进行了功能匹配和形式选择,从而使整个布线系统即保证了六类链路性能,又体现了投资和合理性和使用灵活性。针对将来的使用扩展需求,深入探讨了基本设计基础上的多种扩展可行性,从而为下一步网络信息通道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篇5

X.X工程概况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工程简介)X.X系统设计目标

XX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包含了语音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局域网络,涉及的传输介质有光纤、大对数线缆、双绞线等。总体设计思路:“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

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为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提供平台,为各种应用,包括语音、数据等应用系统提供接入方式,既充分满足XX大楼内各功能区域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考虑系统将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系统配置灵活、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的目的。

系统设计结构严格按照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主干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引入间子系统共六个子系统进行划分和组成。竣工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应能为各种智能化应用提供开放式布线结构,系统配置灵活、易于扩充、易于管理、易于维护。建成后的系统应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X.X系统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应本着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与经济适用的原则。为达到项目网络建设的目标要求,在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构建中,应坚持以下布线原则:

实用性-实施后的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遵循结构化布线的标准,适应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不改变布线系统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设备的移动、更新和升级。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综合布线过程是对各种网络线缆统一规划、统一安装施工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布线、重复施工,节约了线材。由于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单位避免了重复设置信息机构和重复建设信息网络,从整体上讲节省了投资,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提高了网络效益。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统一安装施工,使整个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并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

统一性-整个建筑的信息网络建设基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的模式,不同系统不同网络及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完全兼容。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可以满足多种系统中的性能。

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开放式系统结构,符合国际上流行的标准。系统对国际上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应是开放的,可以将不同厂家的不同传输介质和不同设备集成在本系统内。

可靠性-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所有线材、器件均通过UL、CAS及ISO论证。在设计时应符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如ISO/IEC 11801、EN50173第二版和 TIA/EIA 568-B接线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除符合以上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在防火、接地、计算机场站地等方面的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规范的规定。每条信息通道都采用专用测试仪校核线路各种电气性能,以保证质量。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全部采用星形物理拓扑结构,点到点的连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都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行,同时也为线路维护和故障抢修提供极大的方便,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先进性-综合布线应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技术先进,适当超前。综合布线是预布线,在进行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刻适度超前,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做到既能反映当前水平,又有较大发展潜力适应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X.X信息点分布说明

根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布点原则,具体点位表以招标文件所附点位表为准。其中内网数据信息点XX个、外网数据信息点XX个、光纤点XX对,语音信息点XX个,共计信息点XXXX个。X.X产品选型

XX大楼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国际著名品牌XX综合布线产品进行工程设计和实施。

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水平系统” “六类屏蔽水平系统”和“多模光纤数据主干系统”结合设计,产品技术成熟领先、质量可靠、性价比高。X.X系统设计及构成

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

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线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一个设计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互连许多不同应用系统的设备,如模拟式或数字式机的公共系统设备,也应能支持图像(电视会议、监视电视)等设备。X.X.X系统规划及组成

XX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国际标准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水平布线系统内网部分采用六类屏蔽系统,外网与语音的水平部分采用六类非屏蔽的标准设计和施工,数据主干采用万兆OM3多模光缆。

根据标准架构,将XX大楼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X.X.X系统架构图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又称为服务区子系统,它是由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中断或工作站)组成,其中信息插座包括墙上型、地面型、桌面型等,常用的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各种传感器件、音响设备等。

在进行终端设备和I/O连接时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设备,但这种装置并不是工作区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有限距离调制解调器可以作为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设备,为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的转换信号,但却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面板、信息模块、跳线等组成,均采用六类配置,符合EIA/TIA-568标准,接口形式为RJ45型与现行电话系统RJ11型接口兼容,可支持千兆数据通讯。

工作区子系统如下图X-X所示:

图X-X 工作区子系统图

工作区子系统配置:

工作区共需要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XX个,六类屏蔽信息模块XX个,单口信息面板XX个,双口信息面板XX个。数据用RJ45跳线按数据信息点数量的100%进行配置。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同一楼层的布线系统,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及干线子系统相连接。它一般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根据本项目的要求,电缆采用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讯设备,在需要某些宽带应用场合,可采用光缆。

水平线缆最大长度为90m,如图X-X所示,另有10m分配给线缆和楼层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或跳线。其中,接插软线或跳线的长度不应超过5m,且在整个建筑物内应一致。

水平线缆长度的计算按如下公式:

图X-X 水平线缆布线

C=[0.55(F+N)+6]*n(m)式中: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最远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主要是放置配线架的各配线间,由交连、互联和I/O组成。管理间子系统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工具,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其主要设备是配线架、交换机、机柜和电源。管理间子系统如下图X-X所示:

图X-X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水平铜缆的配线架全部采用X口六类非屏蔽模块化配线架;垂直主干数据配线架由X口机架式光纤配线箱组成,楼层主干光缆跳线采用X接口;主干语音配线架采用语音X对110型机架式配线架。

为便于语音和数据的互换和扩展,所有接入楼层配线间的语音水平铜缆,在配线间均须首先接入六类非屏蔽的RJ45模块化配线架后,再分别通过RJ45-RJ45或RJ11-110跳线连接至网络交换机或语音110主干配线架上。

管理间内数据配线架上的数据跳线,按照数据信息点满配;同样,语音110配线架上的语音跳线,按照语音信息点满配来跳转。从光分线盒至网络设备的光纤跳线,根据网络设备光纤口的数量和类型,按实际端口使用数量配备光纤跳线。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楼层管理间至大楼网络中心机房采用X芯X模光缆,语音主干采用三类X对大对数电缆。垂直主干光缆和大对数电缆的容量,可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预留X作为后期的扩展和备份。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一个装有进出线设备和主配线架,并进行布线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如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设备,及其配线设备和主配线架等组成。

设备间的主要设备,如电话主机(数字程控交换机)、数据处理机(计算机主机),可放在一起,也可分别设置。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子系统,一般将计算机主机、数字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化控制设备分别设置机房;把与综合布线系统密切相关的硬件设备放在设备间,如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路由器、主交换机等。

大楼的主设备间位于大楼X层的网络信息中心机房;对管理间引入的主干线缆,信息点均在机房内采用标准19英寸机柜安装,机房内,均需设计并安装各机柜至垂直桥架的金属走线架。

网络信息中心机房也可以作为大楼的进线间,数据及语音电信运营商提供了的设备及线缆交割机房。各电信运营商的入户线路均沿大楼预留的桥架引至引入间,综合布线系统在引入间内分别提供相应的立柜式ODF光纤配线架(含托盘、尾纤、光纤适配器)和立柜式语音MDF配线架(含防雷保护单元);从数据光纤配线架至网络设备的光纤跳线,根据网络设备光纤口的数量和类型,按实际情况配备。建筑群子系统

该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的过流过压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常用介质是光缆。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有以下三种方式:

地下管道敷设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敷设电缆,且电缆的敷设和扩充都十分方便,它能保持建筑物外貌与表面的整洁,能提供最好的机械保护。它的缺点是要挖通沟道,成本比较高。

直埋沟内敷设方式:能保持建筑物与道路表面的整齐,扩充和更换不方便,而且给线缆提供的机械保护不如地下管道敷设方式,初次投资成本比较低。

办公楼综合布线及网络设备方案 篇6

随着社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贵重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的运行系统中。这些高精密计算机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 耐过电压电流能力极低, 无法保证在特定的空间里遭受雷击时运行。且各系统多包含大量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这些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通常耐电压等级低, 抗干扰能力差, 最怕受到雷击。因此对需要安装大量的网络通信等电子设备的现代科技化综合办公楼, 做好雷电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本设计方案在原有直击雷及各等电位措施完善的基础上, 特别强调了内部防雷的重要性, 力求根据实际经验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又不失可行性。

1现代化综合办公楼现场情况

1.1现代化综合办公楼主要一般性分布为裙楼一层设置大堂、会议、接待、展示、消控商务等功能, 主楼一层设置办公门厅、及会议办公用房, 综合办公楼二、三层主要设置办公、会议用房, 其他标准层设置办公、会议室。

1.2本方案建筑物系统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AS) 、有线电视、程控交换系统的设备等基本的信息系统设备。

2设计依据

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4《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通则》IEC61024-1

2.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一部分通则》IEC61312-1

2.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7《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2.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3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主要措施是:等电位连接及接地、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电磁脉冲、屏蔽和综合布线。而影响弱电系统安全的雷击电磁脉冲干扰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缆线传导过电压:雷击建筑物时雷电流将在各类接地的缆线上直接分流传导侵入, 雷电流有50%是直接流入大地, 还有50%流入各电器通道, 如电源线、信号线和金属管道等;二是线缆感应过电压:雷电流泄放时通过电磁感应在各类线缆线上感应出浪涌过电压, 幅值跟雷击强度、接地引下线距离、电缆规格、长度、屏蔽层接地及两端阻抗等有关;三是空间电磁脉冲:雷击建筑物引起的空间电磁脉冲在三维空间范围内对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 以各种微机为例, 当空间脉冲磁感应强度达到0.07×10-4 T时, 无屏蔽的计算机将误操作, 当超过2.4×10-4T时计算机将损坏, 根据实验表明, 30KA雷电流的雷闪可在70M远处产生0.85×10-4T电磁脉冲场, 而普通框架建筑物的屏蔽系数较小, 远远不能对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设备进行屏蔽保护。因此, 要确保内部各系统弱电系统的防雷安全, 必须有一个综合的内部综合防雷方案。

3.1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

等电位连接是减小分开的装置和不同导体之间电位差的有效措施, 工程施工时, 在基础层和其他各层都预留做好等电位连接带, 并将其就近连接到环形接地体、内部环形导体或在电气上贯通并连接到基础接地体的钢筋上。所有的电缆金属外皮、信号线路钢管、消防管道、自来水管和其他金属构件在进入建筑物时利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就近建筑物预留接地端子按规范进行电气连接。在楼内的电梯轨道、金属地板、金属门窗框架、设施管道、电缆桥架等大尺寸的导电物, 以最短路径连接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他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或等电位接地网络, 各导电物之间宜附加多次互相连接。电子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与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做功能性等电位连接。向电子系统供电的配电箱的保护地线 (PE线) 就近与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做等电位连接。

信息系统机房设M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3.2各系统防雷与接地

3.2.1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设有配电房, 各楼层设有楼层电源开关, 电梯等由电房单独供电, 次级供电为机房、办公室用电等。

在各级电源开关安装相对应的适用于各分类试验及通流容量的电源浪涌保护器 (SPD) :

在配电房总开关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2.5kA (10/350μs) , Up≤2.5kV的开关型SPD, 作为第一级防护;在各楼层电梯等电源开关处 (第二级) 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40kA (8/20μs) , Up≤2.0kV的限压型SPD;在设备机房配电箱处和办公室电源开关处 (第三级) 设置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20 kA (8/20μs) , Up≤1.5kV的限压型SPD。

根据需要在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处 (第四级) 再设置标称放电电流为10kA (8/20μs) , Up≤1.3kV的限压型SPD。

对于采用直流供电的设备, 根据线路的长度和工作电压, 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A, Up≤1.0kV的SPD。

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小于10m,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小于5m, 否则采取相应退耦措施。

注:下述各系统主要设备大部分位于中心机房, 其电源系统防护不再重复。

3.2.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本系统为光纤进线, 机房设有主交换机, 每个奇数楼层均有次级交换机。除主电源系统安装相应的电源浪涌保护器外, 在各级交换机处安装相应的电源浪涌保护器, 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A (8/20μs) 。在主交换机及楼层交换机安装相应的网络信号浪涌保护器,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由于本楼设置有强/弱电井, 机房也有相应完善的接地,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接地与该处的接地可靠连通, 并将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可靠等电位连接。

3.2.3监控系统 (CCTV) 的防雷与接地

本大楼设置有安全防范系统, 均为球形摄像机, 各设备就近采用220VAC电源供电。

根据实际情况, 在摄像机端的电源线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 (SPD) , 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A (8/20μs) ;视频线安装视频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控制线安装控制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将浪涌保护器其以最近距离与建筑物自然接地体可靠连接。

视频矩阵设置于中心机房, 在其视频信号线安装视频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控制线安装控制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设备、浪涌保护器接地与中心机房接地可靠等电位连接。

3.2.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位于中心机房处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分别在消防回路总线、消防联动控制线路、消防电话、警铃线路上分别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在电源输出线路安装电源SPD,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A (8/20μs) , 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进入机房的线路有专用的金属线槽, 需将其金属线槽、设备金属物、浪涌保护器的接地与机房的防雷接地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连接。

3.2.5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有线电视系统视频信号干线非常长, 而且路径复杂, 在雷雨天气非常容易出现感应雷击事件。在有线电视干线、电视信号输出线均安装相应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机架 (壳) 、配线线槽、设备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SPD接地端等均分别通过ERP点与机房接地进行等电位连接。

3.2.6程控交换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电话交换机处的信号线安装相对应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 , 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kA (8/20μs) , 响应时间小于1ns。

以保护电话交换机中心通讯枢纽的重要性。浪涌保护器 (SPD) 的接地端, 与配线架接地端相连, 配线架的接地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 从配线架接至机房的等电位接地上。配线架及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金属支架、机柜均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4结语

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为了保护办公楼的财产和人员安全, 为此, 本设计参考应用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和实践证明成功的雷电防护技术, 将此楼内部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标准确定为B级。此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 充分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又因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所以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要做到全面和互补, 针对信息系统设备的特点, 重点做好综合布线、屏蔽、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等防护措施, 从而达到有效保障综合办公楼建筑物以及其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的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进行整改。由于直击雷整体、等电位、综合布线、接地等方面于前期实施已有具体的设计及施工, 本方案根据设备端未有任何感应雷防护的措施并依据相关防雷规范, 对其进行雷电防护方案设计, 文章重点突出了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的过电压保护。该方案的实施将保障现代化综合办公楼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综合办公楼,内部防雷,电源线路,信号线路,过压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2008.

[4]IEC61024-1: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通则.

[5]IEC61312-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一部分:通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200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2010.

[9]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 (第三版) [M].气象出版社, 2008.

[10]杨仲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基础[M].气象出版社, 2010.

[11]张小青.建筑物电子设备的防护[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网络综合布线的总结 篇7

答:建筑群布线有架空,直埋,和地下管道三种方法 优缺点比较: 架空:架空布线法通常只用于有现成电缆杆,而且线缆的走线方式不是主要考虑因素的场合。虽然成本不高,但是影响美观,而且保密性、安全性也差。

直埋:直埋布线方法可以保持建筑物在原貌,直埋布线法优于架空布线法 地下管道:由于管道是用耐腐蚀性的材料做成的,所以这种方法给谨慎提供了最好的机械保护,使受损而维修的机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能保持建筑物的原貌。

2、工程监理的依据有哪些?其实施步骤有哪些?

答:依据:1,国家及行业标准;2,国家、地方法规及相关文件

步骤: 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2)施工阶段的监理,施工前的环境检查;对施工前承包单位的器材检查给予确认;设备安装的随工检查; 电缆和光缆的布放随工检查及隐蔽工程签证;电缆和光缆终端的随工检查;工程总验收 3)保修阶段的监理

3、简述配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4、简述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1,新建或扩建的建筑物的综合布线工程的安装施工,某些综合布线工程除了数据通信外,还有语音、有线电视、监控系统等,因此,施工前必须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

2,综合布线中所得到的缆线、布线部件应符合国家通信行业标准

3,必须制定一套规范的组织机构、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5,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同意的管理标识,对线缆、配线架、信息插座等进行标记

5、简述在布线施工前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施工后应该进行哪些收尾工作?

6、答:施工前的准备: 1,熟悉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 2,编制施工方案 3,施工场地的准备 4,高工工具的准备 5,环境检查 6,器材检查 施工后的收尾工作:

1验收内容;2竣工技术文档;3竣工验收

6、综合布线工程的竣工文档包含哪些文件?

五、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与传统布线相比,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实现综合布线?综合布系统划分成几个子系统?各子系统由哪些具体组成?(10分)

答: 综合布线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理想的布线系统表现为:支持语音应用、数据传输、影像影视、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型的应用 特点:结构清晰便于管理;材料同意、先进、适应今后的发展;灵活性强,适应各种工作的要求;节约费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原因:提高综合布线工程的性价比,方便管理,方便扩展,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楼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1、请简单介绍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和各子系统的功能。

1.建筑群子系统2.设备子系统3.垂直干线子系统 4.管理子系统 5.水平布线子系统 6.工作区子系统 各子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每个工作区根据用户要求,设置一个电话机接口和1至2个计算机终端接口。2.配线(水平)子系统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3.干线(垂直)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4.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5.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是由交接间的 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6.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及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 个建筑群子系统,它是室外设备与室内网络设备的接口,它终结进入建 筑物的铜缆和/ 或光缆,提供避雷及电源超荷保护等。

(1)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可以分为哪3级,每个等级有何特征?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分为3种布线系统设计等级,分别为: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和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经济的布线方案,仅仅支持语音或综合语音/数据产品,便于维护人员维护、管理。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支持语音和数据应用,还支持图像、影像、影视和视频会议等,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灵活方便、功能齐全。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是将双绞线和光缆纳入综合布线系统,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的信息插座,任何一个插座都可以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传输。(2)简述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的优点,以及常见UTP型号。

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所占用的空间;质量小、易弯曲、易安装;将串扰减至最小或加以消除;具有阻燃性;具有独立性或灵活性,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常见的UTP型号为:1类双绞线、2类双绞线、3类双绞线、4类双绞线、5类双绞线、超5类双绞线、6类双绞线和7类双绞线。(3)简述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步骤。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步骤一般分为7个步骤,分别如下:分析用户需求、获取建筑物平面图、系统结构设计、布线路由设计、技术方案论证、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和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4)双绞线敷设施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双绞线施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4点:布放电缆应有冗余,交接间、设备间电缆要预留0.5-1.0m,工作区为10-30cm;电缆转弯时弯曲半径应符合标准要求,非屏蔽线弯曲半径至少为外径的4倍,屏蔽线至少为外径的10倍;穿线时拉绳速度和拉力不得过快过大,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做好放线记录,从第一次放线开始做好放线记录,使得线缆得到充分利用。(5)综合布线施工管理中如何做好施工进度管理? 综合布线施工管理中,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编制月/季/周施工计划,由专业施工技术督导员负责向施工队分配工作和组织实施; 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检查协调各子系统工程进度和工序交接、工种配合等问题;

按时参加甲方召开的生产协调会,及时处理与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施工配合问题,以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同步进行。1.综合布线系统一般逻辑性地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系统,它们相对独立,形成具有各自模块化功能的子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布线系统。

2.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标准568B的排列线线序为:

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

3.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

4.工程项目的招标又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三种方式。公开招标由招标单位发布招标广告,只要有意投标的承包商都可以购买招标文件,参加资格审查和进行投标工作。

5.对于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以根据基本复杂程度定义为3种不同的布线系统等级,分别是办公楼、综合型建筑物和住宅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等级的综合布线系统。

6.暗敷管路如必须转变时,其转变角度应大于90°。暗敷管路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路外径的6倍。

7.工程建设监理制对于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的投资和加快建设工期,以及协调参与各方的权益关系上都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8.目前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测试标准为ANSI/EIA/TIA制定的综合布线的行业测试标准。

9.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一般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初步验收;第二部分是竣工验收。

10.当综合布线系统周围的环境干扰场强很高,采用屏蔽系统也无法满足规定的要求是,应该采用全程屏蔽处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与传统布线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解答: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与传统相比有如下特点: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2.简述双绞线电缆以及光缆的类别和特点。试比较双绞线电缆和光缆的优缺点。解答:

1、双绞线电缆:是将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而形成的一种传输介质,是目前局域网最常用到的一种布线辉鹏网络: 材料。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

2、光缆:光纤是以光脉冲的形式来传输信号,以玻璃或有机玻璃等为网络传输介质。光缆是由纤维芯、包层和保护套组成。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优缺点: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经济。

光纤:传输距离最长,基本可以说是无限长,但是造价 很昂贵!。

3.简述在布线施工前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工作?施工后应该进行哪些 收尾工作? 解答:施工前的准备:

1、熟悉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

2、编制施工方案;

3、施工场地的准备;

4、高工工具的准备;

5、环境检查;

6、器材检验。施工后的收尾工作:

1、验收内容;

2、竣工技术文档;

3、竣工验收。11.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主要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模块化、扩展性和经济性。12.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标准568B的排列线线序

为:

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13.水平干线子系统也称水平子系统,其设计范围是从工作区终端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主要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模块化、扩展性和经济性。12.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标准568B的排列线线序

为:

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13.水平干线子系统也称水平子系统,其设计范围是从工作区终端用户直到管理间的配线架。

14.按照绝缘层外部是否有金属屏蔽层,双绞线可以分为屏蔽双绞 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大类。目前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除了某些特殊的场合通常采用全程屏蔽处理。

15.超5类线的传输频率为100MHz,而6类线支持的带宽为

250MHz,7类线支持的带宽可以高达600MHz。16.双绞线一般以箱为单位订购,一箱双绞线长度为305米。17.信息模块的端接遵循的两种标准是568A和568B。18.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一般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初步验收;第二部分是竣工验收。

19.工程项目的招标又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三种

方式。公开招标由招标单位发布招标广告,只要有意投标的承包商都可以购买招标文件,参加资格审查和进行投标工作.20.无论哪一种招标方式,业主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 要制定统一的工程招标原则,投标也必须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施工招标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投标.5.连接件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

答案:光纤连接器是用来成端光纤的,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结构的不同可分为FC、SC、ST、LC、D4、DIN、MU、MT等各种形式。

6.双绞线电缆有哪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双绞线电缆3类4类5类、超5类、六类、七类。双绞线电缆3类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10M/S的数据传输。4类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16M/S的数据传输。5类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100M/S的数据传输。超5类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125M/S的数据传输。六类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1000M/S的数据传输。七类为屏蔽电缆,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10M/S的数据传输。7.光缆主要有哪些类型?应如何选用?

答案:光缆按传输模式分为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两种

多模光缆可传输多种模式的光,因其模间色散较大,随距离的增加光速会减少,所以多模光缆传输的距离比较近,一般几里之内适用于多模光缆。

单模光缆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信,一般适用于超过2千米。8.综合布线中的机柜有什么作用?

答案:机柜主要用于布线配线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的叠放具有增强电磁屏蔽、消弱设备工作噪声,减少设备占地面积等优点。9.选用布线用线管线槽和桥架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PVC线管用于构建线缆的敷设通道,一般要求线管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具有一般酸碱腐蚀的能力,防虫蛀,鼠咬。

塑料线槽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明敷管槽时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它是一种带盖板的封闭的通道材料。桥架是全封闭的线缆桥架,它对干扰严重环境中的电缆防护有较好的效果,适用于室内、外需要屏蔽的场所。

美国综合布线结构:ANSI/EIA/EIA-568B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做了明确的规定: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即:(1)水平子系统(2)主干布线子系统(3)工作区子系统(4)电信室子系统(5)设备室子系统(6)入口设备子系统(7)管理子系统

(1)水平布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电信出口(TO)扩展到点心间的水平交叉连接组成。

布线包括水平线缆,工作区电信出口,机械终端及电信室中的软线或跳线。水平布线子系统:1.拓扑结构:星型拓扑机构,包括从电信室(TR)到电信室出口(TO)和工作区。2.线缆选择: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cTP)

(2)主干布线子系统:主干布线子系统功能是在电信室,设备室,主终结接间和入口设备之间提供相互连接。主干布线由主干缆,中间交叉连接和主交叉连接,机械钟接及主干交叉连接使用的软线或跳线组成。主干布线还包括了建筑之间的线缆敷设。

主干布线系统:1.拓扑结构:星型 2.线缆选择:100欧姆的双绞线,62.5/125um或50、125Um多模光缆。单模光纤。

(3)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各部分可从水平子系统的电信出口延伸到工作站的设备,工作站设备可以是任何网络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IP电话,数据终端和计算机):1.电信出口/连接器 2.工作区软线(工作区软线的最大长度是5米)3.开放办公室布线。

(4)电信室子系统:电信室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终接水平分布的电缆。一般每个楼有一个,是主干布线和水平布线的连接点,包括语音和数据通讯设备,交叉连接电缆。

(5)设备室子系统:每个楼有一个,是主干布线和水平布线的连接点,包括语音和数据通讯设备,交叉连接电缆。

(6)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水平主干和布线2主干路径和布线3电信接地/连接3空间(如入口设备,电信室,设备室)4防火(7)入口设备子系统:入口设备由电缆,连接硬件,保护装置和将外部设备连接到室内布线所需要的其他的设备组成。

中国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1.工作区

2.配线子系统 3.主干线子系统 4.建筑群子系统 5.进线间 6.设备间 7.管理

1.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Telecommunication Outlet)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工作区是包括办公室、写字间、作业间、机房等需要电话、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如网络打印机、网络摄像头等)设施的区域或相应设备的统称。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的间距不得小于20cm。

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Floor Distributor)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3.主干子系统:主干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Building Distributor)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4.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Campus Distributor)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5.设备室:设备室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6.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上一篇:我国实体书店经营现状下一篇:综合户外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