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共14篇)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1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许多。校园是我们大学生大学四年都要待得地方,它与我们息息相关,因而保持我们的校园的清洁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的整洁可以使我们有好的心情,对我们身心健康有许多益处。

我们小组的实践活动是打扫楼道。我们先取出扫帚,簸箕,拖把,然后开始动手先把墙上的广告纸扯下,用扫帚打扫之后用拖把将楼道拖了一遍。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内心肯定会有一些不情愿,但是看到同伴都在努力工作,这些心里的感受就会消失而后也努力去工作,这完全是团队的力量,团队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你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需要的是团结友爱、关怀帮助;需要的是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一个想成为卓越的人,仅凭自己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大气候的。你必须要融入团队,你必须要借助团队的力量。

在团队中我们每个人是捆绑在一起的,就像在打扫工作中,如果有一个人偷懒,那么其它人看到也会偷懒,那么这样就会很难完成任务。相反,如果我们有一个十分努力,那么其它成员看到就会努力,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完成任务,这是一种连锁反应现象。这种连锁反应有好有坏,因为好的开头,可以使接下来一步步走向更好,而坏的开头则会使接下来一步步更糟。通过打扫卫生中体现的这种现象可以告诉我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其实我们在学习中也如此,我们要想成绩好就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也就是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努力去学习。

这次义务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此次义务劳动还培养了我责任心,让我明白了在这个小的团队中,我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的队友负责。如果我松懈了,那么我的这种状态就会感染给我的队友。;如果我努力,那么这种好的状态就会激励队友。

此次义务劳动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与不容易。以前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整日懒懒散散,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那种辛苦,只知道拿着父母的钱去挥霍。这次义务劳动虽然活不重,但是干的过程中仍然有点累,父母的工作比这累几十倍,可想而知,他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

这次的义务劳动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以前的一些观念是错误的,以前觉得丢点垃圾没什么,殊不知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会乱成什么样啊!

在这次义务劳动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我们的校园环境卫生,没有得到大家的保护和关爱,这并非是个人的校园,它需要得到大家的共同保护,它是我们共同的家。二.有不少人随手丢垃圾,比如烟头,卫生纸,宣传纸等。三,同学们没有意识到校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到保护校园环境的活动中去。

那么如何去解决以上的那些问题呢?一,组织相关的保护校园环境卫生教育,使学生具有爱护环境意识。二,多组织义务劳动活动,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一回,那么他们就会体会到校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三,组建校园环境卫生检查队,对学生进行监督。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好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宿舍楼,看着走廊,楼梯,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地笑了,都不因累而退缩,是这些劳动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让我们对自己以后要讲卫生,不随便制造垃圾下了决心。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父母对我们都十分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这次义务劳动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感悟到的。胡智海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2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课堂知识得以验证和运用。并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进行气象观测、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接触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行为素质,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新路,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最终更好地发挥地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二、培养合作精神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的学生坐在一起,组合成学习群体。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形成的集体是一种处于动态的群体。这种群体有活动、有生气,其中的个体,则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他们之间有很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经常互相碰撞、融合。在这个群体中,教师往往不是站在讲坛的高居学生之上的讲授者,而是走下讲坛,成了活动群体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员。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关系。例如在地理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会热烈交谈、交换看法,而且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接触中,培养交往的能力。

三、培养意志与毅力

在地理课处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面临一系任务,如进行当地天气预报、测算交通客流量、调查社区的人口状况、考察当地的资源与环境,等等,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资源与环境等。有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坚韧性。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气质、性格、意志都会经受锻炼,逐渐走向成熟。有的学生不畏艰难,步行野外考察地质地貌、岩石矿物;有的学生数年如一日坚持收录抄记电台的“天气形势分析”的气压、气温、降水、风力等数据与资料,并在小气象里认真观测,坚持预报。这些学生,有的后来成为了地理学科学领域的科研骨干,有的即使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也成了有用人才。

四、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在地理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现象与事物,对于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蕴含在地理课外活动中的许多技能、技艺,均与社会上的一些相关职业对口,例如,地理文章撰写、地理小报编辑、地理访问等活动,与作家、编辑、记者的工作相类似;地理小报编辑、地理访问等活动,与作家、编辑、记者的工作相类似;地理观察、实验、设计等活动,又与科学家的工作方式相一致。另外,地理课外活动中的摄影、绘画、制作、平面测绘、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对于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丰富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均是受益匪浅的。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行为,更便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思想、言行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学生、关心学生、诱导学生,有助于建立一种稳固的、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增强德育效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十多年来,老师指导在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加了地理课外活动,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在每次的活动中,他们的言谈举动都远比课上更容易流露,表现出他们的真实思想情绪观点和行为。有些同学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也有个别同学工作马虎,缺乏认真负责态度,我们就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同时表扬那些好学上进的学生,以增强德育工作效果。老师工作认真,敢于探索,耐心指导,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常常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地发展自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锻炼成长为“四有”新人。

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篇3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重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学以致用,这是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小学阶段,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巩固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与传统数学教学比较,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偏离数学学习的本质。通过开展活动实践课,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以便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基本事实,学生也许理解于表层,如果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一个需要稳固的桌子,学生是否能够想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否意识这样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简单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主动寻找这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理解蕴含的数学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一位同学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探究任务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位学生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这样比较复杂的综合实践任务才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合作、研究、交流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不仅设计好活动的主题,还应引导他们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通过合理的分工,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研究、交流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实践证明,“合作、研究、交流”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有助于改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通过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来研究问题,主动思考,获取体验与感受。让他们在共同的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研究与交流。在此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支撑,社会实践生活为载体,凸显数学学科的价值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将数学学习活动回归生活,凸显数学学习的价值,不仅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还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更好的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感悟数学的巨大价值。因此,在加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应从生活实际中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将数学实践活动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还使实践活动生活化,问题解决活动化,切实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通过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可能局限于课堂内的时间,将课堂实践活动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多样化且开放性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将之向课外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探索与体验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活动形式的同时,还应大胆地创新实践活动作业,努力做到对课内活动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与学习,从而真正将“学数学”变为“做数学”。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将不同学科或富有地方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安排到课外实践活动内容中去,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教师要突出其重要性,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数学知识并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社会调查、阅读交流、合作探究等数学能力;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提升独立思考、分工合作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4

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些认识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孙大良730070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课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比较直接地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要高于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讲解。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多注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要注重发挥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在进行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数学实践活动一定是要能让学生自主参与,要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钻研的动力,要努力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设计、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等都应体现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

下面,笔者就自己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及操作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一、如何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课。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而数学实践活动恰恰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统一,实现学生模仿老师或是同学间互相模仿的目标。因此,在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课时,首先要考虑所进行的数学实践活动要能保证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反之,实践活动若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那么就不会达到上述目标。如我区的公交车由原来的普通客车改进为快速公交大车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快速公交车运行情况调查”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全班学生经历了与市民、与驾驶员、与站台售票员、与同学、与家长、、与公交公司经理等人的接触,与小组同学研究了调查计划,对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公交公司的经理进行了采访(有些学生还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呢)。其间也经受了碰撞、摩擦、融合的过程,感受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体验到了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了走上社会时从胆怯到从容的心理成熟过程,体验到了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喜悦。最后,当学生写出了一份完整的“兰州市安宁区快速公交车运行情况”调查报告,经学校提交给公交公司,后来公交公司写来了一份感谢信,说同学们的建议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时,全班沸腾了,学生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喜悦。再如:我曾组织的“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以班级的春游活动为题材,让学生综

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春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总之,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既要考虑到数学课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课上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兼顾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力求达到做学统一。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也会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增进身心健康,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都具有很好地作用。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任务是操作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对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活动的过程调控应该象渔夫撒网一样,撒得开,又要收得扰,要让活动在有效、有序的过程中完成,对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

式,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面向全体,不应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每一个学生(包括班内的“学困生”)都能产生发言的欲望,都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相待,使学生感到安全,不能冷落、讽刺,甚至耻笑学生。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租用,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当学生都带有某种欲望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时,他们渴望获取新知识,期望理解客观世界,期望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能得到互助组(包括老师)的承认,并且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会直接推动着学习的内动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幸福调查的感受和认识 篇5

“你幸福吗?”很多人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今年国庆期间,央视也作了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调查访问。但是很多答案出乎意料。一位大叔面对镜头回答: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莫言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更有趣的是一位姓曾的被访者回答:我姓曾。这些回答都让人热议连连。但是,冷静下来反问自己: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自我的感受,是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幸福的感觉取决于三个因素:物质保障,精神依托,和生活信仰。现代社会,物质是生存、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实现人生追求,给予和付出的前提。物质上的贫弱支撑不了完美、美满的人生。所以,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也应该认识到,物质并非是幸福的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太多的物质带给人的有时候就是负担了,物极必反。从本源上看,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丰富的精神生活让我们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带给人幸福。爱情、亲情、友情,各种情谊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爱的奉献和回报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所以,即使在困境和绝境中,以爱为名义的付出也是幸福的。“捐肾救母”“尝药救妻”,这些感动人心的事件总能让人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同样,信仰对于人生也是重要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只有有目标、有信仰的人生,才是充满意义的。信仰让我们走出空虚和迷茫,因而充实、坚定,因而幸福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或许忙忙碌碌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幸福了。有人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电脑上,晚睡晚起,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有人疯狂工作,忽视了家人、朋友;有人为了一味追求爱情,忘记了梦想和现实,抛弃了亲情和友情;也有人早起晚睡,兢兢业业,但也会偶尔彷徨、失落。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幸福呢?物质充足,电脑、手机、ipad、mp5等,人类文明何其发达。但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却也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在一个团圆的饭桌周围,做着回家陪父母的子女们,但是他们都在低头玩着手机,没人和久未见面,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说说话,唠唠家常,气氛很是冷淡,显然没有团圆时的热热闹闹。虽然盼望已久的孩子们 1 终于坐在了身边,但两位老人却还是很失落。的确,我们的文明已经足够先进,物质足够充足,效率也日新月异,但人们却越来越忙了,匆匆忙忙,忙忙碌碌,碌碌却无为。交通越来越便捷了,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电话、手机普及了,见面寒暄、走亲访友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假期、周末的机会增多了,亲近大自然,服务社会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了。更多的人开始把时间浪费在电脑前、手机上、游乐中,让青春、奋斗、幸福的时光慢慢从指缝中溜走。更多的人享受着物质文明带来的愉悦,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忽视了信仰和梦想。所以这样的忙碌不是奋斗,这样的愉悦不是幸福,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大昭寺前的朝拜

近些年来,幸福城市的排行榜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今年春季出炉的全国幸福城市排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排名第一的城市出人意料,不是北京、上海、广州这类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而是神秘的西部城市西藏,而首都北京的排名却落在了第十三位。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深思:什么是幸福,人们到底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作为在北京就读的大学生,我也很好奇北京为何没有拉萨幸福。因此,带着好奇和疑惑,暑假我坐上火车去了拉萨,去探究她的神秘,去揭开她幸福的面纱。

在拉萨,心里一直和北京对比着,北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西藏一下子慢下来,放眼望去,街道上的行人并没有匆匆忙忙的步伐,只是随心所欲,悠然自乐 2 的走着,而且道路边还设置了很多座椅,供市民随时休憩;另外,不大的拉萨却修建了很多公园,气候不宜却也鲜花缤纷,绿水环绕,鸟鸣嘤嘤,让人心旷神怡;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拉萨人执着、坚定的信仰:清早,随处可见虔诚的拉萨人,左手转着转经筒,右手转着佛珠,嘴里念着佛语,围着布达拉宫、大昭寺祈祷着;大昭寺前更是排着长队,他们要朝拜,磕头,每天500个。看到他们如此的虔诚,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感受到了幸福的真切。刹那忘记了学习、就业的压力,逃离了大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了完完全全的幸福。

其实,一直在讨论的幸福更多关联着我们的精神追求和信仰追求。没有家的人是孤独的,没有信仰的人是空虚的,但是往往我们感受到的感受中,孤独和空虚最真实,真切。或许这种孤独感和空虚感是人生的常态,陪伴人一生,没有人能逃离她们。但是,幸福就是教会人们忘记她们,忘记孤独和空虚。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要背上爱的行囊,装满亲情、爱情、友情,也要坚定方向,坚定信仰,那么即使风雨,坎坷,也是幸福的,有意义的人生。

对于大四的在京毕业生,在幸福的背后,他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关于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家庭重要还是事业优先?是回家找工作,然后呆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还是远离家乡留在北京继续拼搏,干一番事业?我想这是一个需要权衡,需要慎重的选择,但是,应该意识到,我们要做的必须是一个会让自己,让家人都感觉,而且以后也会感觉到幸福的选择。

我对乒乓球课的感受与认识 篇6

姓名:李传新

学院专业:资环学院土管三班

学号:20095753 说起来接触乒乓球可以追溯到小时候拿着乒乓球在地上乱砸的年代了,但是真正的开始拿起拍子来打却是到了初二的时候了,鉴于本人资质平庸,所以这五六年来技术一点进展都没有,所以想凭这一个学期乒乓球课上来个大的飞跃的话也不太可能,因此要做一个技术上的总结几乎是不可能了,虽然很小就接触乒乓球,真正系统学习,却是在今年的体育选修课。我们今年的学习,理论和实战练习,穿插进行,一年下来,乒乓球的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对于乒乓球的规则打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下面我就简单讲一下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乒乓球的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我们的庄老师很可爱,不是很高,看起来就很和蔼、友善,其人也真的是很友善,还有些小幽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才矫正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握球拍姿势,也掌握了如何压球的要领。良好的基础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终于有所见效,打起来顺手多了。上乒乓球课果然很轻松,大部分时间是我们自己练习的,因为乒乓球不同于其他深奥的理论,是不需要老师做什么详细的教学的,完全靠多练习,练出手感的。毕竟很久没打乒乓球了,手感还真不是怎么滴,总打不出几个好球。上了几节课之后,发现会打的很多,当然也有才刚开始接触乒乓球的同学,跟着这么多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同学一起上课,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甚至连自己小学时候的水平都没达到。

刚进入课程的时候,看到班里有好几个同学都很有基础,打的很好,我就有一点自卑,觉得害怕自己学不会。但是在庄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发现看似飘忽不定的乒乓球其实并非无章可循。它和任何其它的球类一样,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和技法。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练习,我就能够逐渐进步。在开始的几次我都打不好,老师告诉我不要急,只要把动作尽量做好,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打好。事实验证了他的话。

乒乓球课是汗水与成就感的交融。只在上课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还不够,还须有亲自的感受与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做模仿动作,一次又一次的细心体验,一次又一次地纠错。不停地挥拍,不停地移动步伐,连捡球也是种体能消耗。可挥洒汗水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谈谈这一学期的收获。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将乒乓球的基本动作都以基本掌握。我们从握拍学起,接着学了发球,这些基本动作对我这个乒乓球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接着就学习了攻球。老师将发球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说来也惭愧,我现在攻球还没过关,不过我会努力的。

真的很感谢老师的帮助,他使我更快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让我更快的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知识,这对以后学习乒乓球实战技术无疑有很大帮助。但是遗憾的是平时练习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学习进步自然就较慢,所以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多练习,熟悉各个动作要领,熟练掌握各技术,好好的跟随老师学好乒乓球。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练习,按照老师要求去做一定能够把乒乓球学好!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7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身心想要健康的发展, 必须经过健康正确的幼儿教育才能实现。幼儿本身具有模仿性和一定的创造力, 他们天生好动, 喜欢新鲜的、变化的事物, 特别善于幻想, 舞蹈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 一般要经历动作不协调、笨拙、幼稚的阶段, 通过舞蹈教育教学, 使他们在进入缤纷的音乐世界中, 在进行游戏, 舞蹈的同时, 动作逐渐就会显得协调、优美。在手舞足蹈中幼儿能够感受音乐的快慢节奏, 表达他们的感情, 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与美的熏陶。幼儿舞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的培养, 又可以通过幼儿观察、注意、思维、记忆进而促进智力发展, 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成长。

首先, 对幼儿体质发育有着促进作用。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学习, 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 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 身体形态也得到了训练, 使幼儿的四肢动作协调, 含胸、驼背等不良习惯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较好的体态和气质。特别是在最初的幼儿芭蕾基训中体力、素质和体态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其次, 对幼儿思想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在学习排练的舞蹈中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 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舞蹈《我的好妈妈》表现妈妈劳动一天, 辛苦的归家。在舞蹈中孩子给妈妈让座、端茶的情节表演, 要求幼儿对作品内容要理解, 发自内心的将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懂得尊敬长辈这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明白的道理。

再次, 对幼儿智力提高有着辅助作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教师用充满活力和姿势多变的体态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注意力;用亲切愉快、明确的目光和言语来引导幼儿的观察方向;用不同速度、力度、强调语义的语气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接下来在欣赏老师示范动作和学习掌握着一动作的过程中, 幼儿必须观察、记忆动作规律性的特点, 经过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吸收, 并且再创造。这就不断促进幼儿学习舞蹈中智力的发展。

二、如何抓住幼儿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抓住幼儿的心理、生理以及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舞蹈教学使这些孩子跳出优美的舞蹈呢?

1、抓住幼儿爱美、爱模仿的心理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幼儿也一样, 在不经意间会观察到有些儿童会在镜子前摆出各种各样自己认为很美的动作, 还会模仿自己在某时某地看到的事物。由于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与此同时他们善于用“形象”思维对“好奇”的事加以思考、想象、揣摩。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 编排出适合他们年龄的舞蹈动作示范给他们看, 引起他们对舞蹈的关注, 同时与幼儿教学的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培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幼儿舞蹈启蒙的第一步, 就是让幼儿爱美爱跳舞, 对舞蹈产生兴趣。

时教师要做到爱孩子, 要有一颗童心,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和他们交朋友, 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 唤起他们的兴趣, 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抓住其特点, 我们才可以展开进一步的训练。

2、抓住幼儿各不相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式舞蹈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学校及社会因素以及自身的因素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性格,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区别, 把握学生各自的特点, 才能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在允许学生有本身特长的基础上, 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对技术好表现力差的学生加以艺术熏陶, 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 用舞蹈抒发情感。对技术差表现力好的学生则反之, 不放松任何一项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练习, 以弥补缺陷。在领悟方面, 教师要给学生以消化的时间, 制定训练计划, 幼儿的可塑性强, 在坚持不懈的关注和鼓励下, 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作为。

按照性格的差异区分, 人有内向型和外向型。外向型的人适应能力强, 表情丰富, 反应灵敏, 动作迅速, 好动不太多思考, 做事不精细。这类学生学得快不一定学得好, 他们有不少缺点, 他们只满足于第一眼看到的和第一次接触的东西, 不肯下功夫苦练, 没有领会所见所学的精髓, 但也有许多外向聪明又爱学习的学生, 就会成为班级的佼佼者。而内向型的人适应能力弱, 不轻易相信别人, 不善于与人交往, 沉静, 办事稳妥, 这些幼儿在头脑的灵活型和敏捷方面也是有好有坏, 并不是内向的幼儿就不聪明。对于内向而又慢智型的孩子, 他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感受能力比较弱, 反应比较慢, 但反馈能力比较强, 内容一旦被学会掌握, 便有深刻的印象, 这类学生有毅力,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指导, 他们会不断的进步。

在幼儿模仿能力逐渐增强后, 要引导幼儿做简单的自我创编动作, 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 创出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因材施教, 认清不同学生的差异, 区别对待,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遵循当前的新课改教育方针,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如果是在几十年前, 跳舞也能成职业?跳舞也能考大学?有许多人多很不解。在当今, 国家教育部加大对舞蹈教育的改革, 中国艺术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出现普及型教育的新发展。舞蹈教育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在幼儿教育中提出,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感受美, 表现美的情趣, 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以开放式的课程模式, 丰富的表情, 忘我的投入, 优美形象的舞姿, 给幼儿带来新鲜的活力, 激发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舞蹈活动中去, 在快乐中学习, 充分发挥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当然我也希望国家能颁布一些更加严谨的法律条文, 是地方舞蹈学校更加专业、正规。因为现在随着舞蹈毕业生的增多, 许多都自己办小型的舞蹈班, 学生交了学费学不到东西, 或者所学的东西与正规院校偏差太大。幼儿的根基打不牢固, 还有所学的“法儿”不正, 以后难以改正。如果在严格正规的教育下, 幼儿舞蹈教育才能稳步更加快速的发展, 舞蹈界文化也能有质的提高。

四、结语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8

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非常注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从教学的实践出发,稳扎稳打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式往复循环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日常上课

杨老师来到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从第一节课开始,她除了认真备课外,还在课上密切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应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审视自己这节课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上她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公式和习题充满整个数学课,她力图使学生感觉到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二)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是展示自我的绝好机会。按照教学意图认真设计教学内容,让师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后认真听取每位听课人员的意见,做好笔记,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和意见。老教师们评价她教学基本功好,语言表达准确等,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专家们认为她教学设计巧妙合理,上课条理清晰,表达简洁,学生认为上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可以想象平时上课应该挥洒自如。自我评议:在实施教学中,按照预先设计所考虑到教学内容,同时留意学生课堂的状态,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参加教学评优活动

2002年苏州市举办了中职数学优质课比赛,杨老师在比赛前按照上课的要求将这一节课备好,细致地考虑每一个细节包括新课的引入、情境的创设、例题的筛选、习题的选用及教师的语言组织等,在一周时间内写好。这样集中精力将一件事情在白天正常上班教学,利用晚上时间全力做出的训练,为杨老师以后应对一些紧急任务奠定基础。为了保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杨老师经历三次修改教案和课件。第一次先在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电化教室说课,当时数学教研员解老师和市区各校部分领导听课后,一致认为她说课效果好,条理清晰,知识容量大,对教材理解相当透彻。建议是:题目设计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但要设计具有新意的题目,该题目要与下节课知识点相关,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建议让学生自己完成。针对建议,杨老师做出修改,增加一个思考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最后的归纳总结留给学生。两天后,杨老师在自己学校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堂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当时学校校长苏建青,教研组长,教务主任给出反馈意见:除应用多媒体课件外,可适当运用实物教具使教学更加形象化。例1解法还需增强灵活性,时钟问题中分针转动方向应换一下。杨老师从以上方面入手,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得例1更符合学生实际,充分让学生动起来,时钟问题顺应常规思路,同时注意强调角的“始边和终边”的细节。最后一次是在吴中职中正式参加比赛,面对陌生的学生,杨老师将语速放慢,稳定情绪,丝毫没有显现出任何紧张情绪,与学生的配合可谓默契有加。这是她没有料到的,而且那时她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进入角色,赞扬声不断。尽管如此,她还是头脑清醒地听取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这节课使得杨老师在苏州大市中职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在2003年12月,教案获得常熟市教育案例评比二等奖。

反思:此次优质课评比,对基本功较好的杨老师的帮助可谓是如虎添翼。因为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她不仅对课堂教学设计、学案、课件的制作更得心应手,同时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如鱼得水,师生互动更上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得到专家的指点,使她在教学技能上得到迅速的提高。

(四)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杨老师在不断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开场白”。每节课总要有第一句话,即课的引入。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能否被教师所吸引并激发其兴趣,甚至决定学生能否很好地学习这节课。

面对陌生的学生,重要的是对学生状态的把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入新课,又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走进新课。这里当然有个观念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如何?杨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只不过是比学生早学习这些知识。不少数学概念是非常抽象的,这些概念的新课引入具有一定的难度。杨老师采用的策略是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实例为切入点,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缓解他们的畏难情绪。

在上《角的概念的推广》这一课时,杨老师对于课堂的引入,采用这样的方法:先从学生熟悉的初中知识入手,提出“角是怎样的图形”的问题,并以教具(圆规)来展示角的形成的动态过程。接着以日常生活中同学最熟悉的时钟为例演示:①当时钟走快了,往回拨,分针形成了一个大于360°。②当时钟正常走动时,往回拨,分针形成了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提出:“像这样的角,我们该如何表示呢?”让学生觉得以前所学的知识确实不够,从而引出学习这课的必要性。这样带着问题,学生自然对下面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也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然后从旋转方向和旋转大小两方面读角,再让学生解决前面的时钟问题,做到首尾呼应,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2.恰当的提问,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杨老师也是狠下工夫,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譬如在《角的概念推广》一课中,她有这样的设问:“像这样按照两个方向旋转135°的角该如何区分呢?”及时引出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在要求学生“读角”时,设问:“这时让同学来读角,如果反过来,给出角度,同学能把这角度画出来吗?”让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转到“画角”这一知识点上。到内容快接近尾声时,她问:“同学们能否把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主要有几大方面?”让学生主动地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知识。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把自己作为解疑者、组织者,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视听手段,有神有色地、有静有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譬如《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课中,出现很多角度,不仅要“读角”还要“画角”,徒手在黑板上画图,不仅美观度不够,而且浪费时间,所以杨老师用Flash软件制作角度的形成,动态地呈现始边和终边,避免学生“凭空想象”,从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这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

教育实践是基础,但是如果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徘徊,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2008年杨老师考取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在苏大读硕期间,她比较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同时结交很多新的朋友。她第一次主持了课题《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正是从那时开始她认识到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她提高了自身的教科研能力。后来只要有机会,她都会积极地参与和主持课题,2012年主持的江苏省级课题《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荣获省级二等奖。

2012年开始针对单招教材配合编写练习册《单招新学径》,如果说编写第一册时她还是新手,需要参考其他练习册的结构配置。编写第二册时,她已经是行家里手,她的要求是要编出这本练习册自己的特色,同时要超越其他练习册。她不断地找同仁们探讨,利用节假日,不断地反思怎样既能紧跟教学大纲,又能让练习册有自己的“亮点”,还能让老师和学生们用得更为得心应手。经过反复斟酌推敲,精心编排。2013年在杨老师的带领下,1-5册练习册全部完成。师生的反响不凡,后来一轮,二轮复习资料也应运而生。

三、对其成长过程的反思

杨老师的专业成长,始终将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由最初的自发性反思发展为自我需要的自觉的科学的反思,有两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对其发展成长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阶段:积极参加教师的评优活动。杨教师对自己专业有较高的追求,希望做到每节课都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平时积极参加优质课比赛,两课评比。这些评优活动对教师的基本功和素质都有很大的考验,写教案、学案、做课件、讲课、答辩等环节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在常熟教育局和苏州教科院专家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类型的课程学习教学过程的设计,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课堂教学设计最优化提供多种思路,为以后教学设计拓宽思路。通过每节课与学生的磨合,根据学生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找到学生更易接受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专家的点评,使其豁然开朗,当自己的探索方向获得专家的肯定时,她更坚定前进的信心。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使其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为其教学发展和教科研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素材。

第二阶段:硕士阶段的学习。实践要有理论的支持和指导,因此在硕士阶段的学习使她更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硕士导师的指导下,她做了研究生课题。通过做课题的过程,她进一步对教育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教育规律,升华为教育理论。

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她少走了很多弯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很快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9

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某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探寻黄河文明】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有流传很久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古老的战场,这些都是黄河文明的.见证。请你跟随班级一起走近黄河文明,列举黄河文明的历史事实。(各列举一例)

我列举的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积累的有关黄河的古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传承黄河文化】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的文化,有许多成语、俗语、歌曲、古诗词都与黄河有关,请各列举一例。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保护黄河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日日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为保护母亲河提出两条建议。

我的计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动一:郑国渠的故事。巨鹿古战场,官渡古战场

活动三:(1)黄河两岸多植树造林(2)提高农田灌溉率,节约用水,缓解断流。

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感受与体会 篇10

5.3 赵宇轩

家长寄语:

劳动实践活动,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多动脑多动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精神。同时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们爱劳动,爱生活。这样的活动孩子很喜欢,希望学校以后多组织,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尽情发挥聪明才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作品!

学生体会:

今天是我们五年级同学去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日子,我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激动地等待出发。

在车上,我们还都很兴奋,这可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呀!一到劳动实践基地,我们立刻开始今天的实践任务---制作“东方号”集装箱船。老师先介绍了一些船的发展史和模型的工作原理,然后开始教我们做集装箱船。制作过程一共分六个步骤:

一、电动部分的组装;

二、船架的组装;

三、甲板的安装;

四、上层建筑的安装;

五、集装箱的拼接、六、贴粘贴、整合。我前三步很快就完成了,但到第四步上层建筑的安装时,有几个小零件需要用胶粘在一起,我怕粘到手,心里不由得有点紧张。可是越紧张就越粘不好!后来看到同学们都要粘好了,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去粘,终于小零件们粘接一起了-----小房子完成了!再把集装箱拼接在一起,把贴纸贴在船上,我的“东方号”集装箱船终于大功告成了!看着实践手册上鲜艳的“优秀”两个字,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我要把我的“大作”拿回家,好好向爸爸妈妈展示一下!

在英语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快乐 篇11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不知疲倦地去学习,越学越爱学。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充分展现教师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教学中,学生是厌倦上英语课,还是期待着上英语课,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时是否有激情,教师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激情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从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英语教师,他必将引领学生们热爱英语,在与书本拥抱、同大师对话、跟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构筑厚重文化底蕴,又散发出令人无法抵御的人格魅力的精神家园,应该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

因此,教师不能禁锢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和积累,而忽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运用,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等,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无有效互动。而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进行情感交流,教学互动。

除此以外,教师的仪容仪表,肢体语言以及语音语调都应该适当,尽量让学生心旷神怡,完全陶醉于教师的讲解和操练中,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The True North”一文时,因为是一篇游记,文章有一段介绍了西方牛仔的生活,课前我刻意穿得像个牛仔,让他们感受到旅游的气息,在我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旅游”了一节课。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优化英语课堂活動内容

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实效的课堂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操练和掌握所学内容。我们知道,英语是一门外语,英语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语的影响。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英语教学提倡“用英语教英语”,而高中英语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已比较熟悉,在课堂上能够比较通畅的互相用英语交流,这是“用英语教英语”的有利时机。

三、注重知识之间的新旧联系,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

英语教学的核心是交际,而英语交际是一个充分运用知识与提高能力的过程。假如在英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交流顺畅开展,让学生在体会交流成功的同时,不断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的熟悉和掌握新的知识。

大家知道,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如果机械地让他们读背抄写,很容易使他们厌倦。而有一定创意的老师在教生词时,经常采用启发诱导,新旧联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学过的词联系上,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比较,找出拼写相近的词,有的加头,有的换尾,有的长词把它们按音节分开记忆。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地学生词,然后再让他们找出所学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同形异义词、同音异义词等相关词。这样做不但化难为易地掌握了新词,也复习巩固了已学过的词。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固定化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新鲜感,从而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样自然就难以学好,教与学便都成了互相拉大距离的两大任务。高中英语课文题材多样,体裁各异。因此,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教师应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体现语言的学习是为交际而服务的特征。

对于英语课文的教学,常规的教学方法有Warming up; Skimming; Scanning;Careful reading; Post reading; Discussion 等等。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完全贯彻任务型教学法的,但是如果每次都是一成不变地运用,连学生也知道接下来要开展哪一个步骤,他们还提得起兴趣吗?我们应该知道,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任务型教学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的教学理念,有着它特有的优势。但有的英语教师误认为每次英语课堂上都必须采用这种方式去操作。课堂教学只为了完成“任务”,不重视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将任务流于形式,甚至有的教师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学生任务的完成过程。其实,这是片面的,是机械的理解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对语言的需求,在任务型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模拟生活,灵活多变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语言教学,以达到较好的语言教学效果。

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及感受 篇12

一、“六个一”活动是实现“知行合一”教育模式的有效载体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代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主张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学校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以“知”,更要考察学生的“行”。只有学生行动、行为的改变,才能彰显教育的效果,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因此教育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学生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获得经验的正当途径。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他以“生活”为前提,认为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六个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现实社会,走进鲜活生活,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车间,深入军营哨卡,在生活中受教育,在实践中长才干,在奉献中成长成人,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知行统一,相互促进,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发挥教育的功用,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六个一”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路径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期及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受到社会负面影响及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渗透,大学生价值观正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麻木不仁,自由散漫,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然而一部分大学生,拿着家长的血汗钱,占着社会提供的优良教育资源,旷课逃学,晚上打游戏,白天睡懒觉,作业抄袭,考试舞弊,行为粗鲁,谈吐庸俗,有的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抢劫杀人。二是数典忘祖,崇媚洋外。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历史、国情、社情、民意最基本的了解与认识,言必称西方,看待周围事物总是抱怨。三是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吃美食、住单间、驾小车,相互攀比,高档消费成风,导致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在校园蔓延。四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管自己,不管他人。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处事准则。评奖评优,时时从“利已”出发,先为自己“打算”,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事情毫无热情。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捅死伤者事件、汪某刀刺母亲事件等,并非偶然。

“六个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习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农民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格,学习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传统。“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到社会的最基层,让他们去真实感受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国情、市情,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增进大学生与工、农、兵之间的感情。通过这条路径的锻炼,能够确立起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关爱他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

三、“六个一”活动是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实举措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校而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的方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纳入教育计划,但实施起来,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一、学生的参与面不广。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由于经费、组织、社会认知度等各种原因,大多数学校从团组织的角度,组织了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专项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少,受益面窄。二、活动开展缺乏持久性。许多学校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经费、实践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时断时续,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贯的、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运行机制。目前,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三、活动组织缺乏规范性。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教学辅助活动,其组织程度比一般课堂教学复杂、艰难、细致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以及校内外的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因而导致社会实践实效性差。

“六个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学校教育行为,也是地方政府行为。有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统筹安排,有相对应的配套措施,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及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形成合力,为活动的深入、持久、全面的开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与良好氛围。这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必将大大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更主动、更积极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四、“六个一”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客观需要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由中学校门走进大学校门。而在当前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还没真正落地生根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普遍对社会、自身缺乏认知。如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上中学后也基本上是住读,对农村陌生,对农民、农业也缺少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求职择业时,表现出:一、个人认知缺陷。习惯于自我为中心,盲目清高、过于乐观,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了解人才市场行情,对市场上的某些用人需求信息缺乏对比和综合分析,就业期望偏离实际可能,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过高,自我定位偏离社会需求等。二、职业技能缺陷。就业难的毕业生一般都存在严重的职业技能缺陷,出现诸如行业知识和经验不足,职业技能不过硬,动手操作能力差,职业意识、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等。三、心理品质缺陷。性格内向、封闭,情商(EQ)低下,不善于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差,只会做事,不会做人,难以融入职场。意志力脆弱,逆境商 (AQ) 过低,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差,缺乏韧劲和毅力。团队意识弱,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不能与人共事、与人合作,责任意识淡薄,敬业、吃苦与奉献精神不足等。他们远未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的基本要求。

“六个一”活动的深入开展,给大学生创造了提前进入社会的机会。大学生把自己放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了解社会的要求,感受社会的竞争,重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差距,从而抓住大学美好的学习时光,刻苦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缩短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距离与时间。一部分贫困学生还能从带薪实习中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解决一时的经济困难,促进大学生茁壮成长,健康成人,顺利成才。

重庆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六个一”活动半年多来,,得到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广泛赞同与肯定,但也存在怀疑与非议。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这项活动,应注意“两个结合”,“两个加强”。“两个结合”:一是与传统实践活动相结合。把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学生节假日兼职活动、社区共建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入学军训活动等纳入“六个一”活动进行总体设计与部署。二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到企业的科技服务、技术攻关等纳入“六个一”活动进行总体设计与安排。“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组织,成立“六个一”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规划、协调、督促、检查,建立起活动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考核,对每个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写实性记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选修课记学分,定期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六个一”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郎咸平.重庆实施大学生“六个一工程”的深层意义[Z].极视财经论坛, 2010.

[2]祝伟.知行合一[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感受亲情》——综合实践活动 篇13

石城学区

有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一、设计目的:

1.了解学生家庭,让学生彼此认识各自家庭成员的个性及贡献,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向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3、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二、活动准备:

1.通过填写作业,用口头语言或画面表现家庭成员的个性及贡献; 2.邀请父母参加本次活动,请部分家长谢谢对孩子的寄语 3.向家人写感谢信或图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三、活动过程:

(一)导语

师: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在家中得到幸福和满足,家是我们永远的乐园;可这个中心地并不是聚宝盆,可以供我们永远享用,而不用付出。现在让我们从了解家人开始,逐步学会对家人表示感激。无论什么时候,家都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割舍的地方。

(二)回顾篇——走进我家

1.学生认真填写“家庭写真”的每一项。

2.结合“家庭写真”所填,用文字或卡通画描述自己对家人的了解。3.小组交流。

4.解说家庭生活片段。

师:家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地方,我们从家里得到了许多,可千万别以为这一切都理所当然。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全力为我们付出的时候,也十分在意我们的反应,我们不要对他们的付出熟视无睹,不要吝啬对他们说出我们内心的感激,记住啦!赶快,现在让我们对家里人说一声“谢谢”,把我们的感激写下来,画出来。

四、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生1: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生2: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生3: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2)学生自由地歌唱或朗诵赞美父爱、母爱的歌曲和诗文,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五、行动篇——回报亲情

1、实施回报方案: 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我们那么多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了,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2、倾听父母的感受

3、学生总结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感受 篇14

去年六月开始,中共中央在我党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收效显著。本以为这次活动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最近兴起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却给人以更深入的思考。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中央的八项规定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可能离我们相距甚远,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却不只是用于指导领导干部,对我们也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照镜子,突出一个“敢”字,意为敢照镜子,勇于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古时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每天我们熄灯时躺在床上都可以给自己照照镜子,三省己身:我今天上课是否打瞌睡了?训练的时候是否偷懒了?工作哪里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长期反省自己,才会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那些不敢去寻找问题甚至是找不到自己问题的人,问题才是真正的可怕。

正衣冠,着重一个“迅”字,意为及时地改正问题。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站在军容镜前,我们可以迅速地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同样,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也需要迅速地改正错误。需要“正衣冠”的,必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往往只是一个小念头,一个不好的趋势而已,但往往这样的问题会被人忽略。人们说“亡羊补牢,为时为晚”,发现不好的苗头之后,及时清除也不算晚。

洗洗澡,强调一个“勤”字,意为勤于洗澡,长期地保持整洁。对我们来说,最难的也许就是“坚持”二字。不管是练体能,还是搞竞赛,很多人都因为没法坚持下去。我个人认为的勤洗澡,就是指经常性地给自己鼓励,灌输正能量。当跑五公里第十圈最痛苦时,要对自己大喊我能行;竞赛碰上瓶颈时,再挺那么一下下,也许最美的风景就在前方。我相信,“勤洗澡”的人离自己的目标总不会太远。

上一篇:育苗幼儿园家长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焉耆县第二中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