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精选2篇)
姓名:陈成敏专业:经济1002班班级:0501班 任课老师:韩晓萍选修课程:野生动物猎奇
中华竹鼠的生物学特性
中华竹鼠又称竹鼠、芒鼠,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体胖,长约25~35厘米,背部、腹部灰色,眼和耳部小,四肢和尾短,生活在竹林、芒杆内,穴居,食竹子、芒杆及其地下茎。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及缅甸北部竹鼠肉味鲜美,低脂肪,高蛋白,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铁、锌营养物质,是宾馆、酒楼及一般饭店都喜欢选购的山货品种,而皮毛可以深加工开发。中华竹鼠(Rnizomyssinehsis)亦称竹鼠、芒鼠、竹馏、竹根鼠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竹鼠属。分布于南亚及东非一带。在我国有一属三种,有竹鼠、中华竹鼠、花白竹鼠。中华竹鼠是其中一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北、四川等地以及缅甸。它是我国的一种特种野生动物,我国自1990年初开始人工饲养,并获得成功。
形态特征:成体长约25—35cm,体重1-3kg,体色随年龄而不同,从深色到浅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黑色。成体身体背部毛色为棕灰色并长有百尖针毛。吻部及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部毛被较为稀疏,色白而暗其间也杂有闪亮的细毛,透过毛被可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足背与尾部的毛色均为灰棕褐色。中华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头部钝圆,吻大、眼小,耳隐于毛被内,听觉灵敏。四肢短小,但粗壮而具爪,是运动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门齿粗大臼齿短小。具有啮齿目动物的特征。
生活习性:以四肢和借助牙齿挖洞,有较强的挖掘洞穴的能力。营穴居生活,昼伏夜出。性喜在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宜、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活。性情温驯,公母形影不离。抗逆性强,生活的温度适宜在-8—40℃,最适温度在11.7—28.5℃。因此中华竹鼠分布较广。
食性:中华竹鼠是植食性动物,可摄取各类竹子、甘蔗、玉米等的根茎及草根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食。缺食的时候也危害庄稼。
竹鼠的繁殖
竹鼠又称冬芒狸,体形小,繁殖力较强,以竹、木、茎、秆为食,它以芒根草、竹筠、竹根、茅草根,红薯及一些杂草种子为主食,喜欢吃玉米,高梁、小麦、甘蔗等。人工驯养后对配合饲料、米饭尤为喜食。随着目前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单靠捕捉野生竹鼠已难满足市场需要,国内人工饲养竹鼠的热潮正在兴起,现作一简单介绍。饲养环境 竹鼠耐低温,胆小厌光,喜在阴暗、凉爽、幽静无污染环境下生长。饲养场址应选择在地热较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周围有竹林、果林,空气清新地方,最好远离人、畜密集地和周围有积粪的场所,以免污染食物和饲料,发生传染病。场地和窝室,小规模养殖可造在自家庭院围墙下或空地,也可利用闲置的旧房、废弃的仓库修建鼠窝,窝室要求光线较暗,地面坚固,内墙光滑。按用途不同可建不同类型饲养池。①大水泥地 面积在2m2以上,池内。可放若干空心水泥管、瓦管,供竹鼠藏身,大水泥池适合断奶后幼鼠群养及青年鼠合群使用。②繁殖池由两个小池组成,即内池和外池。内池作窝室,外池作投料间和运动场,内外池底部开一直径约12cm的连通洞,供其出入。内
室规格在长宽30×25cm,面积小了不利于大个竹鼠交配,面积大了竹鼠不会自动清除室内粪便和食物残渣。外室规格:长、宽、高分别为70×40×700n。池底池面要求用水泥抹平滑,防止竹鼠打洞外逃,特别注意池角的平滑,防止竹鼠利用池壁夹角的反作用力逃出池外。3 选种与繁殖 目前,各地饲养的竹鼠个体大小与繁殖率高低差异较大,并非个体越大,繁殖率就高。优良种鼠的基本要求是:母鼠,中等肥瘦,乳头显露,性情温顺,采食力强,成年个体重1.5kg左右;公鼠要求身体强健,睾丸显露,不打斗,体重应比母鼠稍大。公、母鼠按1:1 配对,可保证繁殖率每年3~4胎。母鼠春、秋发情。早期发情的母鼠阴部被毛逐渐分开,肿胀,光滑圆润,呈粉红色,用手提尾巴,阴部外翻;发情中期母鼠阴部有粉红色和潮红色粘液分泌;晚期表现与早期相似。多数母竹鼠发情中期交配受胎率高。母竹鼠在发情期表现兴奋,在笼舍四周爬来爬去,发出“咕咕”叫声,排尿次数增多。当公鼠爬跨交配时,母鼠尾巴翘起,趴下不动,温顺接受交配。有时,母鼠还主动和公鼠戏弄调情,竹鼠交配多在夜间。母鼠交配怀孕后约60天分娩,大多数胎产仔2~5只;多者可产8~10只。母鼠产仔后,投喂饲料动作要轻,不要惊动母鼠,防止弃仔和咬仔,甚至被激怒后吃仔,更不能用手去摸或用木棍扒弄竹鼠。仔竹鼠30~50天断奶。日常饲料管理 竹鼠耐粗饲,对植物性饲料消化力强,能消化粗纤维和木质素。谷物饲料可投喂玉米、稻谷、红薯,此类饲料含碳水化合物多,是竹鼠的主要饲料,达日粮 50~60%,平均每天需30~50g。草根及竹类饲料占日粮10~20%;果蔬饲料包括胡萝卜、荸荠、甘蔗,占日粮10%-20%。有条件可用鸡、鸭、猪等颗粒饲料投喂,营养全面。竹鼠没有饮水习惯,体内水分补充主要靠食物中摄取。饲料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
繁殖风险
常见疾病防治 竹鼠抗病力强,在活率高,但大群饲养仍须做好防疫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疾病较常见。①外伤 常由于互相抢吃,竹鼠混群,争窝室而互相咬伤,或是运输时铁笼铁丝头划伤,伤口多在口腔、头、预、腰和四肢,若不及时治疗会因脓毒引起败血症而死亡。轻微创伤涂以磺酒防感染,伤重者排出脓汁后,用消炎水.洗净伤口,涂碘酒后撒上消炎粉,单独饲料,以防再次致伤,必要时肌肉注射10~20万单位青霉素。②肠胃炎 多由于饲料不洁,过量摄食含水分多的果蔬饲料或某些传染病所致,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拉稀、腹部和尾部被毛潮湿。该病一般通过观察粪便进行诊断。患肠胃炎病鼠粪便通常颗粒与颗粒粘在一 起。正常粪便应是质地疏松,遇力即散,此病及早发现可治愈,中、后期死亡率较高。早期治疗可用土霉素1片捣碎拌玉米粉或米饭喂饲,每天2次,2~3天可愈。③感冒 由于天气突变,竹鼠被风吹雨淋受寒引起,病鼠呼吸加快,畏寒,流清鼻涕,减食或不食。治疗可用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每次0.5m1,每天2次。④中暑 主要因高温引起,表现为骚动不安,呼吸急促,走动不稳,如醉酒状。治疗可将病鼠捉出埋入湿沙中,露出头部,约15分钟可苏醒。竹鼠,是江南山区重要的野生动物之一。它以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闻名于世。野竹鼠人工驯养已获成功,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竹鼠。仔竹鼠饲养是否顺利,是竹鼠饲养成功的关键。仔竹鼠喂养需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配备不同的日粮,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初乳期
产后1~2日为初乳期。初乳中含有特异抗体,很难人为配制。未吃过初乳的仔竹鼠,人工喂养的成活率很低。
2、常乳期
产后3~24天可实行人工喂乳,用特制的喂乳器吸取人工乳。此期容易患消化不良或营养性腹泻,要注意人工乳的温度,注意器具消毒。窝内保温要控制好,因为初生期体表无毛,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每公斤人工乳的配方为:乳粉600克,乳油200克,蛋黄1个,骨粉6克,维生素A2000 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混合加热至40℃,加入少量柠檬酸以凝固蛋白。此期喂养方法特别重要,要灵活地控制奶量,防止造成异物性肺炎。喂乳器用2~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初期用2毫升,后期改用5毫升,注射器套针头一端套上自行车风嘴的鸡肠胶带,鸡肠带的另一头粘上自来水笔的橡皮胆,其上用细针刺3~4个小洞。由于注射器上有刻度螺丝控制,此玻璃注射器容易控制注入乳量,因而不易发生注入过多现象,以免吞咽不及时造成异物性肺炎。喂量应依日龄逐日增加,第2~3天,喂量占体重的15%,每日喂8次;第3~7天,喂量占体重的20%,每日喂6~7次;第7~15天,喂量占体重的25%,每日喂5次;第15~24天,喂量占体重的30%,每日喂4次。每次喂乳之前,用温热半湿毛巾细擦其肛门周围,刺激它排粪尿。
3、乳料期
第25天开始,仔竹鼠开眼,自己寻食,应将人工乳改为糊状饲料,不再用喂乳器,而是训练它舔食盘中的糊状饲料。饲料配方为:牛乳40%,淮山粉45%,豆奶粉15%,煮成糊状。仔竹鼠由从乳管吮乳到从盘中舔食糊状饲料要经过一个星期训练。开始可将糊状饲料填入仔竹鼠口腔,每次喂食前先少量填喂,然后改用小匙,填喂到仔竹鼠口中,与此同时,将糊状饲料涂在食盘四周,让仔竹鼠从食盘舔食,处于自然进食的状况下。
4、配合饲料阶段
1 种鼠的选择与配对
种鼠的选择总体来说, 要求毛色光亮, 身体健康, 四肢健壮, 精力充沛。种公鼠要求性欲旺盛, 精液品质好, 每次发情1~3天。种母鼠要求产仔率高, 母性强, 采食力强, 体重1.2kg以上。种鼠配种每日1~2次。春秋两季气温适宜, 公、母配种比例一般为1:2~3, 以1:l最好。
2 投药、打针方法
2.1 投药
一般是将药物拌在精料中饲喂, 如土霉素粉拌饭饲喂, 也可将药液直接滴入竹鼠嘴里或用药液浸泡食物后投喂, 还可在甘蔗、玉米秆中挖小洞将药粉塞进去投喂。这些投药方法简便, 但应注意饲料中药味不可太浓, 否则竹鼠会拒绝采食。
2.2 打针
一人用铁钳将竹鼠夹住保定, 另一人用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在竹鼠大腿内侧做肌肉注射。技术熟练时刻一人操作, 即先用注射器吸好药液, 用铁钳将竹鼠颈部夹住并按在地上, 用脚踩住钳柄保定, 然后一手抓住后退固定, 另一手持注射器注射。比如青霉素多数是80万单位, 链霉素100万单位以上, 而竹鼠使用青霉素最多只能10~15万单位/只、次, 链霉素4~5万单位/只、次。一般使用7号针头在竹鼠大腿内侧做肌肉注射。每天注射3次, 待消炎或降温后, 仍要坚持1~2天为宜。
3 母鼠产前产后护理
通常情况下母鼠产后30~35日龄就应对仔鼠进行断奶隔养, 但须注意以下情况: (1) 产仔鼠3个以下的, 夏季应在32日龄、冬季应在40日龄断奶, 产仔单个的可达到45日龄断奶。 (2) 产仔4~5个的, 夏季应在30日龄、冬季应在35日龄断奶。 (3) 产仔6个以上的, 夏季应在30日龄、冬季应在32日龄左右断奶;由于个体小, 体质差的, 断奶后每天应给仔鼠补喂牛奶1~2次, 每次不超过1ml。 (4) 如产仔后母鼠意外死亡, 或母鼠一胎产仔过多而导致奶头不够, 或母鼠缺奶导致仔鼠生长迟缓的, 均需要进行人工哺乳, 才能保证仔鼠健康成长。 (5) 人工哺乳的方法:用牛奶或奶粉对米汤加白糖装进奶瓶, 将小胶管一端插入奶瓶中, 另一端放到幼鼠嘴里, 幼鼠就会吸吮, 每天喂5次, 每次每只哺喂乳汁1ml左右, 20日龄后, 幼鼠能采食配合饲料和鲜嫩的粗饲料, 就可以减少喂奶次数, 30~35日龄就可断奶;少量人工哺乳时可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吸取奶汁, 注入仔鼠口中。 (6) 冬天人工喂养比较有难度, 主要是要很好的控制温度和湿度, 搭配有利于竹鼠生长发育的营养饲料。
4 竹鼠患病表现与观察方法
【中华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推荐阅读:
黄粉虫人工养殖技术11-21
人工辅助授粉技术01-03
人工智能技术综述02-10
人工饲养石蛙技术12-28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论文10-31
石蛙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06-17
人工挖孔桩施工问题技术处理总结02-21
马鹿人工饲养经验07-13
《人工降雨》教案11-19
人工智能感想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