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改进措施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管理改进措施(推荐7篇)

学生管理改进措施 篇1

1 基本情况

1.1 龙祥葡萄园

兴仁镇芦花港村一农户种植葡萄已有20多年历史, 其原有基地仅限于家前屋后的3 333.33m2地, 自2006年开始, 他又通过向邻村土地流转租用本镇三庙村的外荡田3.33hm2新建了龙祥葡萄园。经过2007~2008年2年的努力, 所建葡萄园已初具规模。2008年在气候条件不太有利的条件下, 平均产量15t/hm2左右, 产值7.5万元/hm2, 2年成本约4.5万元/hm2 (人工及租金计内) , 家庭年净收入达8~9万元。由于在生产中积极采用了多项改革措施及先进栽培经验, 目前葡萄生产欣欣向荣, 预计以后生产效益将有显著提高。

1.2 天生葡萄园

一农户原在上海郊区嘉定县多年经营葡萄园, 因看好南通市场于2006年移居兴仁镇孙家桥村9组, 通过土地流转, 租种当地农田4hm2新建了天生葡萄园, 组织家乡12个劳动力从事专业生产。所建葡萄园于2007年投产, 当年产量22.5t/hm2, 总产达105t, 平均单价5元/hm2, 平均收入达13.13万元/hm2, 除去直接成本3.75万元/hm2 (人工未计) , 净收益可达9万元/hm2左右, 平均每劳力年收入达2万元左右。由于他们在葡萄生产上获得了显著成绩, 该园2007年曾在中国南方首届葡萄节及2008年南通市葡萄协会评比中被评为银奖。

2 技术改进措施

2.1 改露地栽培为设施栽培

葡萄生产从露地栽培改为设施栽培后, 产量与质量均可获得显著提高, 表现在所设大棚温度、湿度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可控性以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一般大棚设施 (简易钢架大棚) 约需投入成本15万元/hm2, 由于大棚栽培葡萄内在品质可明显提高, 早上市, 平均售价可提高1.5~2.0元/kg, 这样效益至少可提高7.5万元/hm2左右, 投入的大棚成本约在2年内可以收回。大棚设施栽培还可节约其他生产成本, 如可利用塑料薄膜控制病虫侵入, 这样既可节省农药, 又可有效防止雀害, 直接增加单产, 还可利用大棚增养雏鸡, 直接增加生产效益。因此, 目前葡萄种植专业户已纷纷拟将原有露地栽培改为设施栽培。

2.2 改老品种为新品种

有了优良品种即使不增加劳力、肥料也可获得更好的收成。广大葡农对新品种改进十分重视, 认为这是提高葡萄的内在品质、满足市场需要、增加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据调查, 兴仁镇老葡萄园的原有当家品种多为巨峰及籐念2个品种, 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0%~90%, 近年纷纷试种新品种, 如天生葡萄园已改种新品种巨玫瑰3 333.33m2, 龙祥葡萄园发展新品种巨玫瑰3 333.33m2, 黄蜜666.67m2。另外, 还试种夏黑、红富士、信农乐、无核白鸡心、超籐、白奥林、醉金香等新品种, 目的在于发现一些品质优良同时兼顾产量及抗逆性, 且适合设施栽培的新的当家品种。

据兴仁镇近年来试种, 目前认为综合表现较好的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除原有藤稔、巨峰、红富士等品种外, 新品种中的巨玫瑰、黄蜜、夏黑、醉金香等品种综合表现也较好。

2.3 改病虫防治为高标准无公害防治

通州市地处温带多雨地区, 葡萄病虫发生种类多, 危害严重, 有的年份甚至造成毁园。因此, 搞好病虫防治成为提高产质量的关键措施。由于葡萄多直接用于鲜食, 生产上要采取正确的化学防治手段。在病虫防治中, 一定要坚持高标准, 严格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

2.3.1 优先选用农业防治措施。

葡萄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通常是指运用葡萄生产上可行的各种人工栽培措施, 创造一个有利于葡萄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繁衍扩展的生态环境, 即从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入手, 达到抵制各种病虫发生发展、减少化学防治、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可采取的栽培防治措施有: (1) 选用抗病抗虫性较好的品种; (2) 合理运筹肥料, 从而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3) 高标准搞好葡萄园内外的排灌设施; (4) 确定好合理的种植密度, 预定好合理的株行距, 同时搞好整枝摘心等, 防止棚架郁蔽, 从而减轻病虫发生; (5) 清洁田园, 减少发病虫源。

2.3.2 推行无公害的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指通过推行适宜的栽培设施, 创造不利于或避免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葡萄生长环境的防治手段。可行的措施有: (1) 推行大棚设施栽培, 一方面可避免病虫侵入, 另一方面可控温调温, 控制病虫发生。 (2) 普遍推行葡萄套袋, 一是可以高抗水, 防菌防虫, 减轻或避免病虫发生;二是可避免农药残留, 达到安全卫生的目的;三是可以提高果肉质量, 促进果 (上接第104页) 粒美观。

2.3.3 高标准推行无公害的化学防治。

为了有效快速地防止葡萄的病虫害发生, 采取必要的化学防治手段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葡萄是鲜食水果, 对无公害防治要求尤高, 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要贯彻执行严格、准确规范的原则。首先要严格选择用药, 严禁剧毒或中毒、高残留农药在葡萄园内施用, 所使用的农药一定要低毒、微毒、低残留、无污染。如龙祥葡萄园目前在前期使用的速灭杀丁、石硫合剂以及中后期用的波尔多液, 已被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对于目前一些种类繁多、新出厂的农药, 一定要经植保、农药、卫生部门严格论证允许后方可采用, 切忌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新的农药, 以免出现用药事故。在实际施药中要掌握准确、适用、规范的原则, 做到对症下药, 抓住防治有利时机用药, 不打保险药, 不盲目加大用药量, 且要严格掌握施药后至采收的安全间隔期, 并要做到在葡萄采收前15d停止用药。

2.4 将常规管理改为精细化管理

2.4.1 科学施肥。

葡萄园的施肥改冬施为秋施。以9月下旬施入土中为宜。以农家有机肥为主, 用量为45t/hm2, 另加过磷酸钙2 250kg/hm2。生长期做到不过量施用氮肥, 配合施用磷、钾等复合肥料。

2.4.2 加强水分管理。

加强葡萄园的基本建设, 重点是高标准搞好葡萄园的排灌设施。由于葡萄性喜干燥少雨环境, 是较耐旱怕涝渍的农作物。通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多雨潮湿地区, 地下水位偏高, 因此首先应高规格的开好田间一套沟, 做到畦沟、腰沟与外围沟, 沟沟配套, 雨止田干。龙祥葡萄园已在全园铺设了滴灌设施, 并实施农药管道喷雾。

2.4.3 合理密植。

大棚栽培采取先密后稀, 计划密植, 逐步采用间伐, 扩大株行距, 这样可使大棚葡萄取得早期丰产且可保证连续稳产高产优质。两园均实行了双“十”字V形架栽培, 一般株距1.0~1.5m, 行距2.5~2.8m。并精细搞好整枝摘心及疏花疏穗。

2.5 改葡萄园的单一生产为多业兼营

葡萄园的生产过去多为单一生产鲜食葡萄, 为增加生产效益, 近年来不少葡萄园已从单一生产延伸至多业兼营, 主要途径有葡萄园套种草莓、花生等和开展葡萄园的生态养鸡。

近年来兴仁镇部分葡萄园利用四周设有围栏的条件, 在园内开展了生态养鸡, 所饲养的品种均为当地农家品种———草鸡, 因鸡肉鲜美、鸡蛋质量高为群众喜食。从过去笼养为主改为生态放养后, 鸡群可在葡萄园自由取食杂草及昆虫等, 这样可增加草鸡肉质的野味, 显著提高产蛋品质, 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在葡萄园内放养草鸡 (可分区饲养) 客观上可为葡萄园除草松土, 鸡粪可肥田, 可使葡萄园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因此, 在葡萄园内开展生态养鸡可成为很好的兼营途径。

参考文献

[1]贾丽侠.葡萄园施肥与灌水[J].新农业, 2008 (7) :30

学生管理改进措施 篇2

【关键词】学生管理 现状 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除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教育也将逐渐地普及。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到了2003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入学率达到了17%。到2006年这一比率达到了22%,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并不仅仅代表着学生人数的增多,也意味着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功能、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的高校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的改进完善。

一、目前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针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新的《中国高等教育规定》,各大高校都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1+x”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制度虽然在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有发挥了效用,但是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学生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强化管理手段的载体,必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强有力的约束。现在的制度對大学生日常行为没有明确的要求,制度范围过于宽泛;在制度中没有明确的指出“学生不应做什么”,在处罚和奖惩制度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对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没有明确的细分,容易造成管理工作的混乱。

2.管理部门效能低下

高等教育竞争日益严重,学生成为各个高等学校的宝贵资源,为了吸引学生,扩大学校的规模,不少学校都围绕着学生的成长设立新管理部门。这些新的部门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管理的工作力度,但是更多的会造成管理部门职能的混乱。另外,我国高校在引入人才方面喜欢从本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留优秀人才。管理队伍的组成多采用专兼职的方法,虽然暂时解决了管理工作人员的短缺问题,但是却为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增加了忧患。

3.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化素质

目前,高校里对学生进行最直接管理的就是辅导员,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主力军。辅导员素质的高低,是否能够发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辅导员最根本的发展路径是进行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离专业化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专业化就是指把辅导员培养成心理咨询、道德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而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很少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在学生管理方面缺少专业化知识。

4.学生文体活动管理松散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运动设备。但是很少有学生去参与其中。这主要是由于学校的管理松散、组织能力较差,活动仅仅只是满足玩乐的需求,却没有思想引领的效果;活动重复性太多,缺乏创新,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兴趣,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学术性活动较少。这种低质量的校园活动难以满足学生的问题活动需要。无法形成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注重创新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它是高等学校之所以被称为“高等”的主要原因;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它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具;开展社会服务是高校的最终目的,是前两项职能的延伸与应用。人才不仅仅是各科学习成绩优秀。拿到一大堆证书的人,而是拥有创造力,有良好道德素质,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该高校就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矿业大学5月14日举行的建党九十周年名师名家专场报告,对学生的视野开拓及人生规划发面都起着较大的启迪意义;2011年11月7日,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爱国我先行,国旗在我心”的升旗仪式,学生在这一仪式中深刻的感受到强烈的名族自豪高和荣誉感。

2.依法治校

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首先要对学校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学校在运作过程中能够依法办事,保障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学校对学生申述案件的受理应当要做到公平,公开;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以限制监督学校的行政权和学术权,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强高层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学生工作制度的制定上也应当遵守法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首先,该制度要弥补教育和管理工作各方面的空白,使每个细分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其次,要避免临时性、应急性规章制度的存在,朝立夕改的制度会降低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次,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个别人破坏了制度的权威性。中国矿业大学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就有较高的严密性,该学校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国矿业大学专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3.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学生融为一体,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管理制度上,管理者应当严格遵守,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执法的公开透明;管理者应当心中有法,不能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学校对于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严格的考核,从基本职能、专业素养、校规执行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和沟通交流。对于人才培养,中国矿业大学也有很严格的制度:针对辅导员的选择,该校制定了《学生政治辅导员选拔考核办法》,从作风、知识掌握等方面严格考核和选拔人才;学校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拓展训练,展开专题研讨会-组织参加实践,从各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实行工作月报告制度,每个辅导员在月初都要针对上个月的主要工作、遇到的困难、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汇报;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学校实施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制度,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关注学生动态。

三、总结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篇3

(一)病历书写的意义 反映患者病情及诊治情况,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 的文字表达,也是新一轮医院评价的要求

(二)病历书写的作用 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 是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诊治疾病的基础资料,为科研提供极 其宝贵的原始素材,为临床教学提供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 工作信息。是医保付费的凭据,是医疗纠纷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

1、病历书写面对的挑战: 目前法律法规要求更趋严格、规范,患方强烈的维权意 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基础医疗质量,病历书写质量的下滑影 响医疗质量。

2、病案质控工作要有新的认识高度: 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书写 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医师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 重要途径。医院要把病历书写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 准之一。

(三)病历书写质控的现状

1、目前过分强调:(1)付费的凭证(2)自我保护的工具(3)法庭上的证据

2、造成后果:(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2)重视签字,忽视沟通(3)重视计 费,忽视记录(4)重视终末,忽视运行 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3、病历质量有不同的认识:(1)病人眼中的病历质量(2)医生眼中的病历质量(3)医保眼中的病历质量(4)律师眼中的病历质量(5)质量管理者眼中的病历质量

4、目前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2)医院、科室领导重视不够(3)病历质控人员不足、素质不

一、水平不齐,对病历书写规范理解 有偏差(4)培训教育方法单一(5)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6)病历监控流 程不规范(7)配套政策不落实,造成检查效果不理想

(四)病历质控目标的转变: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1、保证医疗质量,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保障医疗流程顺畅,体现医患双方权益

2、保证医疗行为可追溯性—医疗、教学、科研、预防

3、提供医疗评价数据--质量评价、服务评价

(五)病历书写质控理念的转变

1、终末质控向环节质控转变

论公路机械管理改进与措施 篇4

“八五”以来,我国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坚持全民大办交通的方针,新建了大量高等级公路,有效提高了路网密度。高等级公路需要高水平的养护,现代化的养护又需要先进的养护机械。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不少地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程度仍然较低,依靠于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比较低,劳动效率和养护质量都难以适应高等级公路行车的要求。

1.1 公路养护机械管理现状

机械类型陈旧,设备规划落后。目前,公路部门的大部份养护机械均购置于80年代中期,压路机、摊铺机等机型落后,按照使用年限均已达到或接近报废年限,难以适应大中修养护工程施工要求。基层道班配备的洒水车、铲草机、沥青洒布机、小型拖拉机等机械大部份是工程施工机械的淘汰产品或半淘汰产品,类型陈旧,操作复杂,维护保养与操作使用脱节,实际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

长期以来,公路部门忽视养护机械设备规划,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运输机械和工程机械居中占多数,养护机械却严重短缺。养护机械类型又集中在大中修改建施工和路面维修保养上,路基、构造物、排水系统等公路设施养护缺乏相应的养护机械,公路绿化整枝、割草、喷洒农药等养护作业也缺少合适的机械。

1.2 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置不经济,没有科学规划公路工程复杂多变,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更有甚者,有些设备从购进调入仅使用过一两次,就成了闲置的“死机”。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办法不健全 在施工企业中,人员和机械设备“大锅饭”的意识仍然存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行车辆机械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仅仅管理了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

管理人员专业不强,操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大多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出现管理上一团糟的现象。另外受养护作业整体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方式陈旧落后和养护经费影响,养护单位宁可用人力,也不用机械,淡化了机械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与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特种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有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说

明书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机,既操作压路机,又操作装载机,还操作摊铺机,结果一样也不专。

二 公路施工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面

针对公路施工设备管理重的要性,构建完善的施工设备管理体系,针对公路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因构建完善的施工设备管理体系,以此使企业施工设备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科学的管理,以减少由于设备管理不当对施工过程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公路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应涵盖设备的选型、存放、养护、操作以及针对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通过对涉及施工设备各个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保障设备的完好,促进其在公路施工中作用的发挥。以此为基础,现代公路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设备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并在工程开工前以科学的规划制定养护计划,有效保障公路施工设备的完善性,促进公路工程施工[2]。

2.1以科学的选型促进工程的施工

不同的公路工程对设备的需求也不相同,这也使得施工设备管理工作也存在差异。例如:城乡公路与高速公路施工宽度决定了其摊铺机设备的宽度与压路机碾压压力的不同。而不同的设备在进行管理时其养护周期、成本也存在差异。作为现代公路施工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设备的选型是公路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选用设备型号,促进公路工程的科学开展。

2.2公路施工设备的存放管理

公路施工设备的存放管理对设备的使用、养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是现代 公路施工设备管理的重点。公路施工企业应在工程开工前以工程场地规划、工程规划为基础,对施工设备的存放进行规划。以此使施工过程中减少设备存放地点与施工地点的行使成本。另外,存放管理还应针对设备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管理。

如: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小型设备或易受雨水影响的设备,应在每天的工程结束后运送至制定地点进行存放,以此避免夜间降雨对设备的影响,避免小型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丢失。而对于大型压路机、摊铺机,其受雨水影响较小,可以存放在施工现场的制定地点,由专人进行管理即可。通过科学的存放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存放过程中设备的丢失,减少降水对影响运行状态的影响。同时通过存放场地的科学规划还能够有效降低设备存放场地与施工现场间二次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公路施工设备的养护管理

现代公路施工设备的养护管理应在工程开工前及开始熟悉与分析,对其常见易损部件进行储备,根据每天设备运行进行科学的计划与规划。根据施工进度、设备养护周期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养护时间,以此确保施工设备使用处于完好状态,避免设备运行状态不良对公路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施工企业的现场设备养护部门还应加大对施

工常用设备的的情况判断设备状态,及时对易损部件进行更换,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3]。

2.4公路施工设备的操作管理

公路施工设备的操作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其对施工质量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公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公路施工设备操作管理的执行控制,严格执行设备操作人员定岗定员制度、严格执行设备岗位操作规程。严禁非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避免非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造成的机械故障、质量隐患。通过严格的设备操作管理保障施工过程的操作安全与施工安全。

2.5 临时设备的租赁管理

由于公路施工企业自有设备不可能适用于各种公路工程,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设备的租赁。对于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公路施工企业也应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与租赁方制定严密的合同,规定双方管理或养护职责,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以此保障施工过程中设备的完好、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避免在出现设备故障或操作问题时,由于合同制定不严密造成的推诿现象。通过制定科学的、严密的临时设备租赁管理体系,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租赁设备的管理,有效保障临时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操作管理质量,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独立核算的现实性

公路施工设备管理与工程技术管理分别独立核算,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施工管理体系对设备管理体系的制约,便于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

公路施工机械与公路施工技术是公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两个主要方面,单独进行管理使双方职责更加明确,对各自的生存和发展十分有利;各自进行独立核算,便于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三、公路施工设备管理的改进与措施

3.1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业务水平机械化施工是一门综合科学,它介于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现代化施工组织之间,现代化施工机械随着结构改进、功能提高,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机械化施工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操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及受训者的知识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级人员培训班,加大培训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把培养机械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训,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同时,还要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建设一支技术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用、管、养、修的队伍,以适应公路机械化施工快速发展的需要[2]。

3.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设备评优工作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次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护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职能。为了促进企业的管理,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3.3公路养护机械管理措施

强化养护机械管理,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3.1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加大养护机械投入力度

科学的设备规划是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前提。养护机械装备的具体种类、规格和数量取决于管养道路的里程、等级、路基和路面结构、道路服务期限和磨损程度、气候条件、交通量、作业方式等不同因素。应按照装备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功率装备和动力装备标准。养护机械功率装备由养护机械每公里装备值乘以养护里程数可得;动力装备则以中、小型柴油机为主,适当配备60kW以上大型动力设备;运输机械装备一般50km以上运距考虑货自卸汽车,50km以下运距则考虑中小吨位载货汽车或拖挂汽车,短距离运输一般采取机动翻斗车或农用运输车。

基层养护大道班目前基本以100km左右公路里程作为最佳经济里程,在大道班养护机械装备上则应体现经济性和系统性。养护里程为100km左右的大道班应配备4~7座巡路车、2~5T载货汽车、4T洒水车,0.3~0.5m3小型装载机、路面清扫车、小型压路机(<4t)、除雪机、小型或中型带斗拖拉机、挖坑机、整枝台、割草机、铺砂器、刮平器等设备。如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还应装备水泥混凝土拌和机、卷扬机、发电动、空压机、刻纹机、清缝机、切割机、砂浆喷射机等;沥青混凝土路面则应装备沥青洒布车、小型油车、油包烘热机等机械。国外每个养护站机械设备价值达300~400万美元。国内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养护机械,推动技术升级,使之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4]。

3.3.2改进组织,强化管理,大胆引入新的管理手段

养护机械组织管理形式也必须适应整体改革的需要,从效益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出发,合理设置机械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各公路站养护公司可单独设立养护机械租赁经营处,把所有养护机械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租赁使用、经费承包、配备精通机械、善于管理、能合理组织应用机械的人员,实行有计划的调用、维修和管理。

各基层养护部门根据施工和养护实际需要上报机械使用计划,办理租赁调拨手续,向公司交纳费用,以便于集中资金,加快更新,并避免盲目配置机械。

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工程包括规划决策、造型采型、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处理、改造更新等众多环节。应在建立健全机械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过程管理的系统性,特别应注意使用上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严格按照机械技术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械,科学调配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严格控制消耗材料(如燃润料、动力、能源、配件等)和替换部件(如轮胎、蓄电池、钢丝绳等)的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不断降低运行成本。应积极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步伐,完善数据库功能,并逐步向动态管理体系方向发展,建立有效的动态评价体系,开展有效和及时服务。

3.3.3加快开发,更新技术,积极提高职工技术水平

目前,大部份养护机械使用年限为10~16年,使用周期为3~4年。随着养护机械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应加快开发,更新技术,积极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应加快开发一机多挂、一机多用的养护机械,例如用于公路绿化的药粉喷洒机、整枝台、除草机应向多功能绿化专用机型发展;铺砂器、加匀砂器、刮平器也应加快研究多功能机型。

在养护机械开发中,应重点开发一些养护作业强度大、安全系数小的工序应用机械,如植树 挖坑的专用挖土机、清理涵洞边沟的挖掘装置,处理拥包的红外线烤热器等养护机械。所有 养护机械都应向小型化、标准化、配套化方向开发,适应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的需求。

培养一支能操作、会修理、善保养的养护职工队伍是推进养护机械化进程的根本。当前,应 在养护高、中、初级技术工人培训课程中增加养护机械应知、应会课程,由职教部门加强对道工机械操作能力的考核,亦可经常根据养护机械发展变化情况,举办实用性养护机械操作岗位 培训,使一批养护机械操作骨干做到一专多能,满足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多个岗位工作需 要。对于专职养护机械操作人员应落实经济责任制,把工作质量、数量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亦可采取内部承包方式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机械使用效能.

3.3.4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目前,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机械使用与管理部门最主要问题是在工资分配方面灵活性很不够,对职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转变观念,进行彻底的改革,推行一套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推行新制度的结果必须要使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人从改革中得到实惠,促进业务技能差的人主动学习,提高服务技术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走出大锅饭的老套。对此,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应是进行月度单机核算时,要及时把机械的消耗、利润与个人利益挂钩,督促机械操作手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加强机械的保养,降低维修费用。这样的单机核算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算帐,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对机械使用环节的控制管理。如果缺乏对这个重要环节的有效控制,有的机械到年底

才发现出现了亏损,但此时为时已晚。当然,要科学、全面地反映其工作业绩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工资收入挂钩,奖罚分明,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4]。

3.3.5引进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借助于微机进行机械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机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如进行数据处理输出管理报表,提供管理决策、进行合理有效的作业调度管理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可以为强化机务管理提供有力手段,这种新兴的机械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管理方式,近几年国内开发出的大批机械管理软件即是明证。因此,机务管理部门必须大力推行以微机管理取代人工管理,实现机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这是通向机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4 加强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3.4.1 配置经济化

施工方案优选化。公路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如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公路土方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机和运输车辆、推土机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在路面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摊铺机和运输车辆等关键设备的优化选择,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避免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配套设备效率化。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①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②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③次要设备并列化原则,即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注意组列中的薄弱(运行可靠性低)环节,实现局部施工设备的并列化。

3.4.2管理专业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施工企业应明确分管设备的领导,明确施工所需的设备管理和操作岗位,同时配备相应管理工作人员和设备操作专业技术人员,这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技术使用寿用,还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质量,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手的专业会培训,在施工间隙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不但要为眼前的生产需要服务,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教育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多能服务观念;既培养专才,也培养通才;理论与实践并重,形式与效果齐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日常管理数量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运作实质上是资金的运作。施工企业应进行单机成本核算,如油料使用,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核算出每台机械设备的投入和产出,并对投入产出比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机械设备的施工经济效益进行量化,使现有机械更好的发挥效益,提高对设备的经济控制力。

项目目标责任化。管理人员应对机械设备管理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成本核算、项目细化,以确保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

3.4.3 作业规范化

施工作业操作规范化。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操作使用设备,要求技术性与纪律性并重,必须严格遵守项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机械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坚持持证上岗,严禁未经培训的非岗位人员操作设备。

安全教育经常化。工程施工安全出了问题,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安全事故,造成施工项目的大量经济损失,同时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消除一切对机械设备安全的不利因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严格执行考核、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确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5]。

3.4.4维护科学化

预防检查日常化。实践证明,设备的大多数故障如能在日常检查中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及时有效地防止突发故障的发生。为此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检查,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环节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十字作业法”贯彻机械设备的整个进行过程,直到停机下班。巡检的工作由修理人员来做。项目部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 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对维修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

设备维护科学化。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比如公路施工现场出现的润滑用油更换时不讲牌号、更换的周期不按时等不科学的作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

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

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总之,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3.5 交通工程的改进措施

可以说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交通的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就拿我国的公路建设速度来说,我国的公路建设总长度逐年地不断增加,而且国家也不断加大对交通设施资金、技术的投入比例,在我国的交通工程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的交通工程的弊端,从而进行有效的改正。

在按设计图纸施工完成后,才发现其弊端,而必须对其重新变更施工,就会相应的增加工程量而且在部分工程中发现,交通工程的设计标准完全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在交通工程的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不科学的弊端。交通工程是全人类共同使用的公共资源,它的使用状况是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的,但是我国的交通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交通工程的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不能协作统一,致使交通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例如,高速公路经营部门目前正在建设一套主要用于收费、养护、路政工作的电子监控设备,但是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6]。

交通工程设施没有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交通设施是保证交通畅通安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要具有了良好的交通设施就会保证交通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交通设施建设相结合,但是我国的交通设施就没有与科学技术很好的相联系,其主要表现在:首先,交通设施没有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设施。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就会对交通情况进行时时检测、快速控制、排障、诱导等措施来减少交通的违法行为。其次,子共享资源在交通设施中应用较少。电子信息共享功能可以避免因有雾、雪、冰、雨等恶劣天气或发生交通堵塞排队等情况时,不知前方多少公里发生什么情况及如何应对的弊端,为交通的参与者及时提供正确的信息来保证交通的畅通。最后,交通设施缺少与不规范。虽然我国近几年的交通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的通行能力也提高了,种类也扩大了,但是我国的交通设施的设计及使用还有许多的不足,一是限速标志少且不规范。二是限速标志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大型桥梁、陡坡、弯道等复杂路况下,缺少警告性限速或禁令性限速标志,形成安全隐患节点。

交通工程应该具有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是一具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我们在进行交通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来

进行建设,我们只要把握住这种交通工程设施的标准体系,使交通工程从静态的交通安全设施到动态的监控技术,使交通工程的建设标准与国家国际的标准相一致。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体系进行交通工程设施的施工及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通工程的使用价值。

交通工程应该具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解决当前我国的交通不畅的主要手段之一。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是交通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在进行交通工程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和人口比例进行建设,并且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地质地貌,并且要把长远的目标放在首位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规模地不假思索进行交通工程建设。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公路施工设备的管理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方面,其是现代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公路施工企业应针对自身的设备情况、人员操作情况等构建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并以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工程开工前进行设备存放、养护的规划,以此保障设备施工处于完好装。另外,还要以严格的设备操作管理保障设备操作技术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吻合,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以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主要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为目标,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成本核算,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机械设备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排除公路施工过程中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或隐性故障,实现资源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 篇5

摘 要: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学后勤的管理功能进行分析,对我国现代小学的后勤管理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后勤管理;功能;改进措施

后勤管理工作作为我国小学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小学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与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对学校的物资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人力、财力进行管理。由于后勤管理的范围相对较广,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后勤管理的难度较大。由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后勤管理工作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在这样艰巨的情况之下,后勤工作没法真正地发挥功能。在新形势下,小学需要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重新的整理与审视,调整学校的管理理念,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一、我国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功能

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学校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得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迅速地投入知识的学习当中。科学的后勤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能最好地发挥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后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井然有序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将学生置身于积极的学习气氛当中。一个配套设施完善且后勤服务优质的校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后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物质基础与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后勤管理者将会及时地为教学配备教学所需求的教学工具,从而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使得教师得以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我国小学后勤管理功能的改进措施

1.制订合理的后勤管理方案

小学后勤工作作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从而可以高效地将后勤工作顺利地展开。同时,学校应当对每一个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估,从而得出有效的工作经验,为学校下一学期的工作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一些在总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当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校领导应当积极听取一线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让管理方案与实际更加贴切,使得方案的操作性更强一些。对工作方案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批,不断完善小学后勤管理制度。

2.优化后勤管理人员

应当严格要求后勤管理工作者,做到奖惩结合。在对后勤人员的管理制度上,应当分工明确,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执行工作,从而便于学校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后勤人员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后勤人员的工作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不断地鼓励后勤人员积极工作,保护学校的财产安全,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3.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作为我国小学后勤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实现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受到校领导的重视,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需要用专人进行采购,对于采购的渠道与价格应当十分明确。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采购之前,应当做好预算。对一些由于特殊情况而引起的额外支出,应当及时地向校长报告,通过校长的审批之后,才可以增加支出预算指标。在财务人员的管理方面,相关财务工作者应当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与总结;在学校资金的管理方面,应当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

4.有效地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后勤工作人员主要管理学校的物资、教学设备等,这些与师生的工作与学习息息相关。后勤工作者应当正确管理后勤物资,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例如,校实验室的管理就容易使实验室管理者置入两难的境地,如果完全投入使用将会产生提高成本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完全投入使用又会导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状况产生。从教学育人的角度来看待这种情况,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物资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使得物资得以安全的使用,尽量避免损耗,努力实现学校与社会进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使用率。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可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应当不断地加以完善,从而让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母猪管理中的失误及改进措施 篇6

1.1 一些养殖户为省钱直接选商品猪使用;

一些猪场母猪群出现多元化:即二元杂交, 三元杂交, 甚至多元杂交, 这样造成的问题有, 一是育肥猪群, 身材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胖有瘦;毛色有白色, 红色、黑红色;生长速度有快有慢、大小不匀;猪群整齐度差, 没卖像, 猪价上不去。二是发情不正常, 该发情的不发情, 发情表现不明显, 配种率不高, 产仔率低。三是生产效益差, 全群料肉比一般要高出0.2︰1, 日增重可降低100~200克/天。

1.2 收购即将淘汰母猪:

这样的母猪多半有老龄化, 生产成绩差, 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不仅影响生产成绩, 还有可能引入病原菌, 潜在的威胁性很大。

2 母猪饲料选择失误

2.1 育肥猪饲料饲喂母猪;

种猪和育肥猪的用途, 营养标准及饲养管理方法都不相同, 这就决定母住猪必须使用专用饲料, 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2.2

自配营养不完全的饲料喂母猪, 随着猪品种选育强度越来越大, 对母猪每阶段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哺乳母猪的饲料要求越来越高, 但一些猪场大量使用本地资源, 配制母猪饲料, 力求饲料成本最低化, 往往造成饲料营养不足, 营养要素缺乏平衡。有的甚至以粗饲料和青饲料 (草) 为主, 不加或极少加预混料、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

这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 有的长期消瘦、使用寿命缩短。

3 母猪饲养管理失误

3.1 后备母猪:

一是将其视为育肥猪, 任其自由采食, 造成母猪体膘过大, 影响繁殖技能;二是将其视同基础母猪, 以最差饲料饲喂之, 造成母猪瘦弱, 生长发育不良。

3.2 基本母猪一是用配合饲料充分饲养, 造成营养过剩, 母猪肥胖;

二是过分限饲, 造成营养不足, 母猪瘦弱。

3.3 猪舍环境卫生差:

母猪易患皮肤病等, 由于全身污水, 很容易通过奶水, 体表将病原传递给仔猪;也可通过交配将病原传递给公猪。

3.4 母猪淘汰不及时:

有的年龄较大, 产仔明显减少;有的长期不发情, 多次配种不孕:有的生殖道炎症, 久治不孕等等仍继续饲养, 不及时淘汰。笔者曾发现, 有的猪场母猪一年左右未产一胎, 仍在饲养着。母猪作为一种生产机器而不能正常生产, 势必造成总体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益下降。

3.5 母猪群体结构不合理:

正常的母猪结构应该是第一胎和多胎比例较少, 第2~7胎所占比例较大, 一般可达70%以上, 才能有较好的繁殖指标。再则, 母猪数量应与公猪成比例, 一般为25:1;不至于产生公猪使用过频过低, 影响繁殖效果。

4 不重视防疫工作

许多猪场很少重视母猪的防疫工作, 对母猪繁殖影响危害大的几种病, 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及链球菌病基本上没开展免疫工作, 更不用说建立、健全防疫监测制度。

5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5.1 根据当地疫情及引种场防疫情况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如每周消毒一次;

平时保持清洁卫生;针对性地开展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链球菌等病免疫。

5.2 规范饲养管理技术

5.2.1 饲料给予方法:

断奶后母猪除前二日减料外, 至配种前增加饲料量至3.5千克左右, 尽快复膘。妊娠初、中期日喂量在2.5千克;妊娠后期增加饲喂量1千克;泌乳期前5日适当减料外, 日投料5千克左右。常年保证供应青绿饲料。

5.2.2 保持母猪正常体况:

防止母猪肥膘或过瘦。在哺乳阶段, 母猪体重减少 (产后体重至断奶时体重) 控制在10千克左右。

5.2.3 后备母猪管理:

体重120千克左右, 月龄7~8月龄, 第二至第三个发情周期配种。实行群饲, 日喂量2.5千克;100千克后限饲, 避免形成多余脂肪, 给予适当运动场所。

5.2.4 提高母猪年产窝数:

一是母猪适时断奶, 二是缩短母猪发情配种间隔天数。对分娩哺乳期母猪管理重点是必须将母猪体重差控制在15千克以内, 这样母猪体力消耗不大, 利于断奶后尽快发情;断奶至配种期间的管理重点是利用公猪效应等多种手段刺激母猪发情, 即将公猪赶至配种舍利用公猪叫声, 异性气味来达到此目的。此外配种舍应注意防寒保暖, 良好的光照, 群饲, 可促进母猪发情, 增加排卵数。配种后的管理重点是刚配种后饲料的给量要限制, 配种半月和45天左右进行二次受胎检查, 尽早发现母猪是否受胎。

5.2.5 增加母猪产仔头数:

主要抓适时配种, 有资料表明, 母猪发情在允许公猪爬跨开始后的12小时左右配种, 产仔数和受胎率最高。实际操作一般在母猪允许公猪爬跨开始6~24小时内配种。母猪过肥或过瘦, 妊娠前期饲料给量过多, 应激反应和发热等因素将影响产仔数。妊娠末期增加10%~20%饲料量, 可增加产仔数和初生重。

5.2.6 提高母猪分娩率:

影响母猪分娩率的直接原因是母猪配种后不受胎发生反情。因此加强母猪群管理, 减少配种后返情频率, 可提高母猪受胎率。

避免母猪返情的措施:配种前期 (受胎40日龄内) 返情原因主要有交配时间不适时, 公猪精液品质不良, 母猪过肥或过瘦, 受精卵不易着床;交配后管理不当、投料过多、应激等。认真按免疫程序搞好预防接种, 淘汰无病因流产母猪, 可大大减少母猪返情频率。

5.2.7 整顿母猪群, 建立良好母猪产龄结构:

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及改进措施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加大了应收账款风险,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虽然电力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也实行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引入了先进管理技术,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对此,电力企业管理者要正视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应收账款问题为企业带来损失,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受益。

一、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管理理念落后

从应收账款管理理念上,虽然电力企业管理者思想上比较重视,但是没有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树立相应的工作理念,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效果差,并引起很多负面问题。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体现在下面几点:一是风险意识薄弱,虽然电力企业出现应收账款风险概率较小,但是如果因此放松警惕,则会为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二是存在被动观念。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很少主动出击,通常在出现问题后才进行仓储处理,管理工作效果不好。三是未形成快速反应理念,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第一时间加以处理。

2.管理方式单一

当前,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式简单,导致很难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管理效果较差。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关系着风险的具体评估,大部分电气企业主要采取主观判断的定性方法,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大多依靠以往情况和判断者主观经验。如此一来,电力企业管理者不能有效把握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3.结算模式简单

电力企业只有采取科学的应收账款结算模式,才能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电力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账款,除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以外,还会导致损失机会成本。在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要不断创新应收账款结算模式,调动客户回款的积极性,然而实际上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结算模式过于简单,为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客户回款积极性影响很大。对客户而言,由于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结算模式缺少激励机制,所以会一拖再拖,导致增加了应收账款风险。

4.内控效果较差

内部控制是电力企业规避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关键,分析风险形成原因,大多是由于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所致。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还有很多缺陷,大多数企业未设置专门的机构,不利于内部控制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放大了应收账款风险。此外,很多电力企业也不重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没有及时塑造风险文化,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原则

1.提前预防

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重点是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风险为企业造成损失。为实现这个目标,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该提前将风险预防措施做到位。一是要提前制定应收账款风险处理应急预案,这样在出现风险以后,能够第一时间按照预案加以处理,防止扩大风险。二是电力企业必须将应收账款基础性管理工作做到位,如做好客户资信调查、跟踪反馈等,从而确保提前找出风险。

2.完善制度

对电力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能够让这项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得到规范,防止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受到负面影响。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电力企业来看,均制定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让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过程中,尤其是要重视制度建设,尽快对风险管理制度进完善,将各个岗位及员工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责任明确下来,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操作流程加以细化,在制度层面上保证电力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全员参与

在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参与进来,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发动所有员工参与到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其实,大部分应收账款风险都是可以预见的,电力企业各部门应实现信息共享,做好配合工作,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应收账款风险。以电力维修部门为例,可以在日常电力维修期间发现客户产生的风险苗头,可以及时向电力企业供电、财务等部门反馈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应收账款风险。

三、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及时转变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要转变应收账款管理理念,这有利于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念上,电力企业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主动了解该领域最新发展情况,树立“主动预防、快速反应”的风险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被动的工作情况。电力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危害要有正确的认识,时刻警示员工,促使所有员工对应收账款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主要发现应收账款风险,应该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电力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理念的宣传工作,以培训、开会等方式,让应收账款工作人员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提升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水平。

2.积极创新管理方法

电力企业在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主动学习其他企业的成功做法,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对于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价,可引进销售额百分比预测模型,根据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中坏账部分的关系,将风险确定下来。而在应收账款管理方法上,也要采取风险转移、风险规避以及风险分散等措施,大胆使用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电力企业要打破思维定式,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需求出发,积极创新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能力。

3.不断完善结算模式

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中,电力企业还要注重创新结算模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效果。电力企业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促使客户及时缴纳欠款。对此,电力企业应该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客户尽快将欠款缴清,甚至还可以预付款。客户若是能够及时缴纳欠款,电力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是在年底结算过程中给予一定优惠,从而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电力企业在创新应收账款结算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深入开展客户资信调查工作,从不同客户实际资信情况出发,做好分类管理,针对资信不高、信誉不好的客户,电力企业在结算过程中应该采取保守的方法。而对于有着良好资信的客户,电力企业可以采取更加激进的结算方式,从而有效减少应收账款风险。

4.加快内部控制建设

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充分考虑应收账款风险,在组织构架和文化建设上做好布局,以此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效果。电力企业在设置组织构架的过程中,要坚持本身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基本原则,保证内部控制机构可以独立发挥出对应收账款风险识别和监督的作用,形成权责明晰的机制,严格追究责任,在组织层面上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电力企业还要重视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上出发,塑造良好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发挥出文化的引导、约束和规范等作用,保证在开展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四、结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并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影响了供电安全,因此需要提起重视。电力企业要认真分析应收账款高的原因,认清存在的风险,尽快调整收费方式,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收账款部门,做好对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并细分和调查客户。电力企业在出现应收账款后,要加大收缴力度,尽量寻求法律支持,从而保证顺利完成应收账款征收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薇薇.电力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品牌,2014,(12):55-56.

[2]何碧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西部财会,2015,(08):58-60.

[3]黄美芬.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及改进建议[J].广东造船,2013,(02):83-84.

上一篇:话剧红旗渠观后感下一篇:数学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