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技巧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物理复习技巧(精选14篇)

中考物理复习技巧 篇1

第一、要重视基础练习

很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可能会错误的定位,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解题上,特别是用在解难题上,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难题接不好,基础知识记不牢。所以小编建议同学们首先要重视基础练习。适量的做题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同时还要尝试对各种题目进行归类,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重视解题规范

物理与数学不同,在解题时,不仅要求正确的答案,还要有规范的解题步骤。例如:解计算题时要书写必要的物理公式,统一计算单位;做作图题时,标出力的方向,取力的标度,虚线或实线也要画清楚;简答问题时,应当应用物理学科语言表达,详细表达原因。

第三、要重视课堂学习

学生们在复习物理时一定要重视课堂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认真执行,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都是经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而来的,对复习来说十分重要,这也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小编建议学生们在练习之前应当掌握好基础知识,重视课堂学习。

第四、要重视理解分析

部分同学在物理总复习中,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实验一律要求自己死记硬背,其结果使自己学习物理味同嚼蜡,没有兴趣。现在的中考题大多数注重于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学生们在复习时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分析记忆。

第五、要重视心态调整

小编认为中考考查的不仅是知识及解题能力,还有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们在平常的复习考试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尤其是在月考时,要借助这个机会调整心态,以便在中考时更好地发挥。

中考物理复习技巧 篇2

中考复习, 进度相对较快,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 快速的复习更是囫囵吞枣, 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同时强化了他们内心对物理学科深奥艰难的认知, 对未来学习不利。因此,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 成为我首要的探索方向;同时, 也希望能培养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复习课本身趣味性就不如新课, 而且物理本身就以抽象性著称, 学生兴趣索然也很正常。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上课就要有激情, 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调, 丰富的表情让学生跟着老师走。有人说:“一个好的老师, 就是一个好演员”;也有人说:“好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我觉得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全能型的演艺人才, 自编、自导的同时也要引领学生一起演绎精彩的课堂。

.复习课也要有实验。在上物理课的时候, 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实验课。但在复习阶段, 几乎没有实验, 即便是复习到实验的内容, 也很少有时间去实验室操作。其实, 实验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 同时, 反思一下自己当时做实验的错误操作和理解, 对物理学科内容的复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复习课时间有限, 可以将一类实验安排在一节课内完成, 例如电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等完全可以在复习电学部分时一起融会贯通进一堂课。

二、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如果应用恰当,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中,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规范的例题示范非常重要;其实在复习课中, 将学生的解题步骤投影讲解, 让同学们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是错误的思维, 复习效果更好。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促进学生表现的欲望, 学习效率很高。

众所周知, 物理的力学、光学、电学都需要配以大量的分析图解, PPT与电子白板结合教学的效果就非常好, 清晰、直观、又便于分析, 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教学, 也使得课堂的气氛不那么沉闷, 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仅仅是听和写, 视觉的效果缓解的了听觉疲劳,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精选例题。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行分班, 使得一个班级内学生学习的差距较大, 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基础的复习对他们来讲太过容易, 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复习也不太重视, 反而由于态度的原因经常导致简单题目的失分。而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讲, 又觉得复习的进度太快, 有点吃不消。这样, 如果选定一本复习讲义, 按部就班地复习, 即使再好的资料也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为了引起优生的重视, 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选择的例题就非常重要。在知识点复习完毕之后, 精心选择几道例题, 且对其分层:基础的练习可以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再设定一些“陷阱”, 给尖子生敲个警钟, 调动起全班的积极性。在此之后再做训练, 学生就会重视很多。

3.分层教学。每节课都尽量安排一次课堂小测验, 题目不必太多, 但要包含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这节课是有收获的, 对物理的学习更有信心, 也期待自己下一节课的表现。作业作为当堂课内容的巩固, 题目要适中, 内容也要分层, 让优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 也要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体会到复习之后的进步。至于作业的讲解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组内解决———由做得好的学生来讲, 即刺激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 也解决老师分层作业不方便讲解的难处。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看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尚不算强, 即便是优生, 对老师的依赖感也很重。殊不知一个教师教几十名学生, 很难个个都兼顾到, 只能从大局着眼, 选择对大部分学生都适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掌握主动, 明确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及时找老师协助解决自己的难处, 将能大大提高成绩和学习能力。其中, 能够解读教学大纲至关重要。学会看教学大纲即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教学大纲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程度、每个知识点要掌握的水平, 明确中考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使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也可以随时根据要求检测自己的水平。

2.学会归纳总结。人对犯错是有惯性的, 所以曾经做错的题目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如果仔细研究学生做错的题目, 你会发现, 很多学生会在同一个内容上反复出错, 即错误的思维、错误的经验很难纠正。如果能够利用错题吸取经验, 相信会对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所以, 我要求学生整理出一个错题本, 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 务必纠正错误的经验。每一次测验之后, 及时分析自己的失分, 检验是否有延续之前的错误;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竞争, 看看谁能不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3.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教师的复习计划是针对全班同学的, 而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学习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同。学生如果能了解自己, 主动找老师帮助自己攻克薄弱的知识点, 及时补漏, 复习才真正行之有效。学生的复习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按照复习时间恰当地分配2~3个阶段, 将知识点复习巩固和针对考纲的练习分开。

方法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例如选择题都为单选题, 并且答案其实已经在学生的面前了, 只需要将答案找出来即可, 排除法的应用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目标性:每一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复习要有策略, 达标同样要有策略。

4.学会主动学习。古人云: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可见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要教育学生主动学习, 而不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学习要走在老师前面,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目标练习, 这样老师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到自己,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

浅谈中考数学复习技巧 篇3

一、考势研究

1通悉中考命题依据

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通读《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内容及要求,并以此作为自己制订复习计划的纲领、准则。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稳定,但由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每年的试卷都会有不超出范围但颇有新意的新题型出现。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应该熟悉考试说明的内容及要求,及时关注社会动态、新闻时事,设计内容新颖的题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2掌握数学中考命题基本原则

中考数学命题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中考数学必须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3摸清中考命题规律

对近几年中考试卷的剖析与研究,可发现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如下:

(1)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考查。

(2)加大了统计与概率的考查力度,特别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4)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二、复习策略

1学好《考试说明》,了解命题方向

为了使复习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对当年的中考进行仔细的研究,每年各地市都要编写《考试说明》用以指导初中毕业考试的复习。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理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把握好考试内容、要求及考查重点。

2制定复习工作计划

我们每年的复习都分三轮进行复习:

第一轮复习方向:掌握考点,立足课本,落实基础。完成时间:四月底。

第二轮复习方向:精设专题,训练思维。完成时间:五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方向:综合提高,培养解题能力。完成时间:六月初、中考前。

第一轮复习,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重点,按照知识系统进行复习。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坚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学得扎实,运用娴熟,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

(1)重在平时,打好基础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作业。进入初三后,老师就引导学生,一方面要把新内容认真学好,另一方面,我们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也贯穿初一、初二的知识,这样就为中考复习做好了前期准备。

(2)紧扣教材,夯实双基,全面复习,温故知新

中考命题在既有利于高中学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教学的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的统领下,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原则,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求变、求新、求活。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以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为原型,经过精心设计、变更包装、迁移创新的新颖试题。因此,在中考数学复习的第一阶段,应回归课本,力求达到温故知新。这不仅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必由之路,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摆脱题海战术的明智之举。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回归课本,强化双基?如何有的放矢地立足教材、提高能力?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通过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重温,学生在明晰“双基”的基础上牢固掌握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本的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我们觉得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设计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去发现、研究、展示这些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第二轮复习:按照专题进行复习。包含“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四大块内容。复习时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知识和方法,从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技巧上进行总结,做到重点知识结合实例进行。知识只有和实例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会更加深刻,以后碰到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双基”的考查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抓好“双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要取得好成绩,还要抓好提高题的专题训练和培养,对学生做专门的复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碰到未见到过的题目时能冷静处理。因此,专题的复习就显得很重要,要认真抓好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还要重视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方法的复习。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如函数思想,在初中的试题中,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成函数解析式,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又如数形结合思想,要求学生能熟练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如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几何图形中线段的长的关系:坐标系中x轴与y轴相互垂直与几何图形中的直角、垂直、对称及切线等的关系;函数解析式与图形的交点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透彻的弱项,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第三轮复习:系统综合复习。以模拟中考的综合测试为主,包括中考真题、模拟试卷、信息卷等。第三轮复习相当于最后的“百米冲刺”,综合能力训练既能提高学生临场的解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最好地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是一次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教师在编制模拟试题时,要充分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中考动向,每种题型的题量,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都要接近中考试题。所以我们对第三轮复习应该有足够的重视,不能走过场,而是要落到实处。

3因材施教,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进入中考总复习,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开展有针对性地分层教学。对于成绩中上等的学生,一是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针对性的加强复习;二是重点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多练一些综合题,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不断积累,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这些“学困生”创造成功机会,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我们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步子放小,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把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科学、可行的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掌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4重视考试心理指导,让学生轻松应考。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高效复习、轻松应考的关键因素。俗话说“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那么两智相遇谁能胜呢?中考考生中,许多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其中考成绩却相差甚远,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月考和模拟考试中,我们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是“平时考试像中考,中考考试像平时”,以此教会学生一些调节心理的有效办法,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以轻松的心态、最佳的状态,进入考场。

5复习注意事项

复习时要重视两点:一是要重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变化,对于删掉、淡化的内容,如根与系数的关系、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复习时减小力度、少花精力,而对于新增加的内容,如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统计与概率等,要加强复习;二是要重视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新题型。如以试题背景为主线的衣食住行问题、市场营销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以试题考查内容为主线的不等式与函数问题、函数与方程问题、阅读理解问题、实验操作问题、几何变换问题、开放探究问题等。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 篇4

一、首先要了解数学中考卷是啥样的,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数学卷总题量是26题,其中选择题7题,每题3分,共21分;填空题10题,每题4分,共40分;解答题9题,共89分。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三道选择题、两道填空题就等于甚至超过后面一道大题的分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平时选择填空题作答粗心的同学,此时要特别重视选择填空题,尽量不要丢分。

对于选择填空题的这61分,只要在平常作业中稍加重视,正确率就能得到提高。各校在一模后的复习中,不少会根据学生情况,出一个选择、填空专题训练,此时要特别重视。

除了专题外,还可以通过重视每天数学作业中的选择填空题,尽量做到一次性全对,而不是会就行,这样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接下来,我们来看整份试卷的难易情况:

整份中考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为:7∶2∶1,即容易题约占105分,中等题约占30分,难题约占15分。

从试卷的难易情况可以看出,其实整份试卷的重点在容易题上。容易题,都是一些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在考试中虽易做,但要保证全对还是有一些困难。

对于容易题,建议考生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入手。在最后近40天中,一旦发现自己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为模糊或生疏,就要立马搞清楚,才能消灭所谓的粗心。

三、在最后复习中,可把6本数学课本都带来学校,放于抽屉中,平常在上课和写作业中一有概念模糊的地方,就可以立马翻开瞧瞧。

对于中等题,要学会条件反射。在最后阶段,不要无谓地拼命写题,要注意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每一类中等题而言,大都有它固定的解题程序和技巧。

四、在最后阶段,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尽量自己总结出每一类题的解题程序和技巧。

把中等题变简单,减少自己的思考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而难题和中等题在最后的训练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也是要多总结每类题的解题程序和技巧。

关于数学中考复习技巧 篇5

2、每天做足做透做精1道综合题。可以根据老师的例题讲解,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建议回家复习时,要根据老师讲解的思路书写再现每种方法的解题过程,以达内化的效果。

3、每周保证认真完成1套模拟考卷,并做好考后分析。在模拟练习时,设法将自己置于正规大考状态。

4、每周周末1次系统归纳复习。在周末,将一周做过的练习、考试题中的错误重做一遍。

5、用好用足1本课外辅导资料。8本教材和1本 《学科基本要求》是根本,学校老师自编的辅导资料是主原料。此外,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1本适合自己的课外辅导书,把它做透做懂,不宜再增加过多资料。

中考物理得分技巧 篇6

1.作图题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直角标记、箭头指向、等距等问题,利用直尺把线画直。

2.统一单位制。根据定律、公式对单位制的要求,将不同的单位换算成统一单位,一般来说应采用国际单位制。中间计算结果如除不尽,请暂时以分数保留。

3.完成计算题时要注意写公式,一般情况下建议分步做比较稳妥。重要的关系式要事先列出。如所写内容较多,而本题与下一道题之间空当较小,可将空当部分从左向右用两条竖直线分成三部分。

4.大计算题中书本上没有的关键公式要写出推导过程。

5.注意下标的正确使用。力学计算题中的液体不一定总是水。在某些填空题中,如题中作为已知量的字母没有下标,则绝对不能乱加下标,切记。

二、答题技巧

1.在完成选择题时,如不能直接选择正确答案,可采用排斥法,先将不可能的即明显错误的答案删除。

2.在求平均速度时,可先推导公式再代入数据,也可灵活采用赋值法计算。

3.在解机械效率试题时,请注意题中是否有不计摩擦及绳重这一有利条件。在滑轮组水平方向拉重物时,请注意拉力的作用方式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机械效率的最简计算表达式需重新推导。如有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才可对滑轮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有关力的计算。

怎样做好中考物理复习 篇7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把握进度

初中物理考试内容是初二、初三上下两册书,学生接触的比较晚,但又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时间如此之少,内容如此之多,任务如此之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对照《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合理安排课时,把握教学和复习进度,能将有限的时间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

我个人认为初中物理复习要有三轮:第一轮复习,对照书本与《考试大纲》,安排好课时,逐一复习,让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要能熟记;第二轮复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让学生接触题型,找准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纵横结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三轮的复习,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复习的进度,学生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明确方向,把准考点,打好基础

《泰州市初中物理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要认真钻研,它是我们复习的依据.

1. 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我们现在考试的依据是苏科版八年级至九年级的物理教科书,考纲中规定的书上有的我们就讲以及书后WWW的内容.

2. 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察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察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3. 揭示教材内容的联系,从大纲中找题眼

从能力立意来看,中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是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具体:(1)与社会热点密切的内容;(2)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3)思维角度宽、社会价值高;(4)易区分难度、易拓展延伸;(5)与生活紧密联系.

4. 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

三、注重迁移,适当比较,加强引导

1. 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

教师须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对各知识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要精选相关试题,坚持滚动练习,促进知识总量的积累.

2. 建立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归纳、综合

这就是我所说的中考复习的第三轮复习,专题复习.把知识综合起来,打破章节界限,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

4. 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做《中考复习指南》,做选择题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未学的知识.材料解析题,要认真阅读材料、看清题意,回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审题、读题、链接、答题.

四、讲练结合、兼顾能力、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类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现;一类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一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另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作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中考物理复习技法管窥 篇8

一、回归教材,全面夯实双基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试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上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考查,并且考查的方式和重点转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上。但初中物理知识点较多,容易混淆。为此,复习时,应以《考试说明》为向导,通读加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练习,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通过学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进而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解决知识的覆盖面,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在广度上力争不留疑问,切实抓好“双基”。

二、抓纲彰目,注重专题复习

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为此,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在打基础、抓重点的同时,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专项训练。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实验等几个大板块,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把各板块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学过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验”复习中,要熟悉课本中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使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特别是一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本阶段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

三、查漏补缺,强化实战演练

这是中考复习最关键的阶段,我们认为中考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强化效果。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量训练,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可以从侧面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四、熟悉题型,活用解题技法

目前,中考物理命题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目、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六大类型。各类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运算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项目的测查,在中考中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复习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具备过硬的物理基础知识,又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都要掌握相应“特殊有效”的解题技法。比如,对计算型填空题,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可以采用特殊赋值法、比例性质法等求解,过程简单省时;选择题有答案,但需慧眼,可以采用差异排除法、极端假设法等求解,提高解题效率;计算题如果演算步骤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解题中用“依题意得”、“解之得”等语言包装,简化解题过程,“言”简“意”赅。其他题型同样可探索一些“偷工减料”的解题方法,使之在解题过程中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五、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更注重考查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较少出现偏题、怪题。近两年来,物理考试强调知识与科学技术、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考查探究学习的过程,包括依据情境、信息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态度。所以双基的复习,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前沿科技;关注信息题和开放性试题,学以致用,活化物理知识;同时,要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融合与渗透。

总之,在复习迎考中,要做到复习全面仔细,知识点面结合,把握重点、热点,概念牢固掌握,方法灵活运用。当然,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能迷信某一特定方法,各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中考复习效果。

中考物理复习技巧 篇9

中考的政治反对死记硬背,要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基础理论的考查。在中考考试中,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而且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这要求考生进行有效的识记,才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少背多思,注重理解,反复熟练,学会“之其所以然”。再对知识识记的情况,从中发现自己那部分容易丢分,再去弥补这份不足,打好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

2、抓住教材重点与时事热点的联系

中考政治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不少试题都以时事热点为题目,着重考查考生平时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着重点要主意社会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平时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在中考遇到同类型题时,答题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3、加强审题训练

中考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审题很关键,有很多考生在考试失误的一个原因就是审题发生偏差。我们在实际复习中要做到精心编选练习题,并定时进行训练,找出容易做错的题,并进行分析总结。

只有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让我们在中考的时候有效地避免因审题而出现的“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等现象。

中考物理如何复习 篇10

很多同学感觉自己课本学得很“扎实”,上课也认真听讲,可就是考不好。在中考第一轮复习时我发现我的很多学生问题所在,初二学习力学时没有深入的理解基础知识,只是机械地做题,不去回扣反思知识点,导致自己学的内容像“空中楼阁”,而很多同学又被这种假象所蒙蔽,自以为学的很好,但一走进总复习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虽然那时还不算晚,但是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此我提醒大家,在以后高中学新课时就要深入下去,只记忆几个谁都会背的公式定理是行不通的,还要“顺藤摸瓜”,做完题目及时回扣课本内容,且把课本当作自己的根,经常翻看课本,每一遍深入的阅读都会带给你“豁然开朗”的顿悟。当然从现在开始到中考,这样做不晚。

第二,“厚积而薄发”重视积累。

我们都知道学语言靠的是积累,其实物理也靠积累的。错题集和笔记是做好积累工作的重要工具,试问同学们:你整理过错题集吗?面临中考的你翻看回顾过你所有学习物理的笔记吗?相信大多数同学是没有的。或许你曾经“三分钟热度”,但没有坚持。

错题集——记录你所犯的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回顾都是人生的进步。

笔记——不仅能唤起你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学习的记忆。

第三,“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在悟。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差距不主要在于智力,而在于顿悟的能力。悟性高固然好,但悟性不好也无需灰心,须知顿悟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学物理不在于做了多少题目,而在于掌握了多少方法。针对一种类型的题目,加以比较分析,找到共性,悟到出题人在此出题的原因和意图,也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领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才是拿高分的关键。

第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老师,相信自己。

紧跟老师的步伐走,每一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明天,他们会琢磨教法,反复论证,然后教授给学生,所以每个老师都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多多和老师交流,多问自己、问老师、问同学,总之,遇到自己实实在在不会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你可以不相信自己的为人,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努力。

如何抓好中考物理冲刺复习 篇11

1 突出基础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双基”的考查分值在70%左右,新课上完后,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对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紧扣课标,突出教材,立足课本,理清声学、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电与磁、信息与能源各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加强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这一复习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试题的题型,分别对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性试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进行专题复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怎样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答题和规范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专题内容进行专题训练,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3 精心研究复习資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吃透物理学科各知识点命题的依据、要求、形式,从而对现有的复习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积极改编,精心的提练出复习题组,做到有选择、有补充、有侧重、有目的地使用资料,绝不能无的的乱用、滥用复习资料.对每一次使用的资料,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讲评,做到每讲评一次涉及到的知识要一一过关,不留死角.

4 关注社会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通常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这类试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等,如“蛟龙号”潜水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温州高速列车追尾事故等.

5 加强对命题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师要认真研究各个中考命题重点知识的考点,精心出两份试题,让学生进行最后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要求记住的物理量,如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照明电压、安全电压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考物理复习计划,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充分提高复习效率,这样才能提高中考的教学质量.

物理中考总复习再探究 篇12

一、重视实验, 事半功倍

老师要明白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更要思考如何教学生学, 也就是要注重学法指导, 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我的指导思想是一些讲了学生不一定懂但用实验能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一定用实验说明。对照实验现象, 不用老师多费口舌,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例如: (扬州, 2004)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 一立方体木块, 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 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 (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 如图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 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二、重点问题, 分析透彻

电学中的两个最重要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 围绕这两个实验的中考题可谓多如牛毛。经过第一轮复习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两个实验不够理解, 头脑一片混乱, 所以我引导大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如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电路图、电源电压要求、电表量程选择根据、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U-I图像意义、实验结论和是否要求平均值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能否取平均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生明确了对定值电阻这样的定量取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而电压改变, 电功率也随之改变, 即电功率是一个变量, 取平均值就无意义了。再设问: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最后要不要取平均值呢?问题不言自明了。

三、“表里不一”, 解释清楚

不少学生碰到“多次测量”就犯迷糊, 究竟是“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呢, 还是“找到普遍规律”即归纳法的需要呢?我结合以下两个实验引导学生,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伏安法测电阻”, 这两个实验从实验器材、电路图、实验步骤看起来都特别的相近, 所以真怪不得学生会搞不清楚, 但是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环节中前者得到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显然是一个“规律”, 而后者要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即一个物理量, 无疑是需要“减小误差”的。再追加几个问题, 让学生辨析, “多次测量”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微小”问题, “放大了说”

学生在长度测量的间接测量中学习了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第一次认识了“累积法”, 但是在其他物理量的测量中, 我发现他们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迁移能力较差, 对于“累积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测单摆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选择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我就按照他们说的, 做实验给他们看, 让他们记录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明白这种“微小量”应该采用间接测量中所用的“累积法”, 而一般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了减小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

五、研究方法, 理清思路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习了很多研究方法, 如:类比法 (如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转换法 (如电功的大小→灯泡的亮暗) 、模型法 (如杠杆、原子结构) 、等效替代法 (如曹冲称象) 和控制变量法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尤其重要, 只要是探究结论, 一般都少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例如动能大小与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等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更要提升到解题思路的高度。再如: (苏州, 20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 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3=F4, 则:

(1) 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 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有的学生不把控制变量法提高到解题思路的高度, 填写结论时, 就容易不写清楚条件, 造成结论不严密, 失分在所难免, 也体现出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方法不够重视。

六、过程方法, 综合应用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 过程是思维的载体, 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甲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 (%) 。

A.t=3s时, 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为1N, B.t=6s时, 将F撤掉, 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失分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认识模糊, 导致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我引导学生重温了这个实验, 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结合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不容易操作, 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太难了。然后对第二套方案进行分析, 木板拉动过程中学生眼见为实:变速运动时拉力改变了,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回到上面这道题,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能轻松分析出每一时刻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篇13

一、总体要求

1、除准备通用文具外,还要准备画图铅笔、三角板等画图工具。

2、拿到题后,先看总页数,再对照分页码看清几个大题,大体位置和题量大小。答题结束后,要有检查的过程(根据总页数和分页码),防止遗漏。

3、所有题目按照题目顺序答题,不分学科。做题顺序由易到难,所有无思路的问题(不分学科),放到最后解决,保证得到最高分。

4、草稿纸要分区(理、化)使用,要标清题号,认真书写,保证解题准确,检查时有依据。

5、要做到答题“准确和速度”并重。要分几个时间段检查剩余时间和进度,并及时进行调整。

6、选择题完成后即进行涂卡,以免忘记,要对应题号涂卡避免“涂错行”的情况。

7、审题时,越熟悉的题目越要注意细微差别。标出选择题中 “错误”、“不正确”的字眼提醒注意。标出题目中的重点数、字、词、句,加深理解。

8、新问题,应沉着冷静,先读懂题意,然后定位知识点,要注重其它相似问题解题方法的运用。

9、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要保证数据计算准确,书写要工整。

10、检查过程要区别对待:有把握的问题,要关注细节;把握小的问题要重点检查,但修改应慎重;没有思路的问题,可以进行尝试和猜想。

二、物理学科具体要求

1、注意g的取值,无要求时取9.8N/kg。

2、实验读题后确定实验原理(包括:已有知识、推导的表达式、探究的新问题)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中考物理总复习方法 篇14

复习,决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它是温故基础上的“知新”,中考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优劣,要想在中考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158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99个知道、37个理解、22个会,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

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1.抓住主线,知识连网 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连成的知识网络。

2.同类知识,归纳成线

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如: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判别。

(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

(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g/cm3,要知道

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3.相似知识,分析比较

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4.相反知识,对比复习

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5.关联知识,前后综合对于关联知识,可以前后综合,连成一体。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描述同一物质性质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能将这些内容前后加以综合,对于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如关于水位应掌握下列系统知识:

(1)水是液体,密度为;

(2)水的比热容为;比一般物质的比热大;

(3)水的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也是0℃

(4)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导热主要是靠对流;

(6)纯水是绝缘体,普通水则是导体;

(7)水是透明体,能透过各种色光;水可用来制作水透镜;

(8)流水具有机械能,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流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9)水蒸气能推动活塞做功,如蒸汽机;

(1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11)自然界中的降水过程均是水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结果。

其它知识也可以这样综合,以形成系统知识。

三、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1.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

物理题的类型较多,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题型归类(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如信息给予题、探究题、开放题),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掌握了解题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

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

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

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对于需要计算的试题,有时要列出方程求解,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2.分析归纳典型题的解法

选好、做好典型题(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归纳各种典型题的解法,研究它的典型意义,能够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通过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一些计算,就能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和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这样对串、并联电路中变量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升华。

再比如,通过分析归纳“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就可以掌握一些题的最佳解法,提高解题技巧。

四、注重实验复习,提高应变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因此,中考试题中实验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实验技能,而且注重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所以,搞好实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1.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的复习不能满足于做实验题、背实验,重点应放在做实验上,对于教材上要求要做的学生实验都要动手再做一遍,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现的细微变化,如“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

(1)水开始加热,杯底是否有气泡?气泡如何变化?

(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如何变化?

(3)水沸腾时气泡如何变化?各阶段温度计的示数如何?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沸腾的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能更清晰的认识水沸腾的全过程,如果没有亲自做实验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

同时要善于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电学“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根据实验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

(1)灯不亮;(2)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3)电表无示数;(4)只有一个电表等。这时应怎么办?

设计这样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充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应变能力

为了进一步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中考除考查学生实验外,还考查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方法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把实验考查的范围扩展到课外,已成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新的亮点。

如用秤测量啤酒瓶的容积、用一只电表测量电灯泡的功率,这些试题已不是教材中的现成实验。因此,同学们在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弄清其实验思想和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些实验,且可以在实践中判断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典小径的长度;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

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类问题的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上一篇:申请入党的条件要求下一篇:两违四季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