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精选8篇)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一)指导思想:

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之前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活动,是对本专业理论和技能进行基本培训的实践环节,也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二)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

1.了解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工作原则、程序及方法;

2.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等程序;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公共行政学的思维与方法来处理具体问题; 4.增强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我国行政执法的程序和工作方法; 6.了解行政管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内容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公务员分类原则,本专业学生实习的岗位分综合管理类岗位和行政执法类岗位。企事业单位实习岗位可以参照上述岗位确定。

综合管理类岗位包括行政管理机关单位的办公室、人事、后勤及非执法业务部门的工作岗位;行政执法类岗位是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从事执法工作的岗位。两种岗位的实习内容分别是:

(一)综合管理类岗位实习:

1.了解和熟悉各级各类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职责; 2.掌握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基本技能; 3.掌握常用公文的拟写以及处理流程; 4.初步熟悉会议组织流程;

5.熟练应用操作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计算机等; 6.了解和熟悉所在业务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二)行政执法类岗位实习: 1.掌握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基本技能; 2.了解和熟悉行政执法的程序和工作方法;

3.掌握常用公文和行政执法文书的拟写以及处理流程;

4.熟练应用操作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计算机等。

三、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实习带队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积极关心实习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与学生常沟通、常交流,关心其业务锻炼、能力培养。定期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实习时间与流程

(一)实习时间:

专业实习主要安排在本科学生大三暑假进行。特殊原因,可另选时间,但不得晚于大四寒假结束。

实习时间为期4周,根据具体情况和实习单位要求,可以延长至整个暑假。

(二)具体流程如下:

1.实习领导小组在实习1个月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联系实习基地、学生分组、制定实习计划等。期间,学生须上报拟去实习单位和岗位,并领取《本科生专业实习致实习单位的一封信》、《就学生专业实习致家长的一封信》,后者交由家长签署。学生去向应获得专业(系)教学主任批准,并备案。

2.召开实习动员会,进行实习纪律、注意事项等教育,签订实习安全协议书。3.各实习小组在教师带队下,赴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可实行轮岗。

4.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实地或电话巡查不少于2次。5.实习结束,学生返校。

6.开学初2周内,学生提交实习材料和电子版《实习报告》。

五、实习单位

专业实习一般由本专业统一组织实习小组赴指定的各实习基地进行。在实习基地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也可凭学校介绍信,按就近和对口原则自行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实行分散实习。

六、实习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实习报告内容为:介绍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本人实习期间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总结实习感受与体会;介绍并分析实习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毕业论文选题兴趣,并就此选题做一简单综述。

《实习报告》的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七、成绩评定

(一)学生实习返校后应提交如下材料,作为实习成绩考核依据: 1.填写《深圳大学学生实习情况登记表》中相关项目。2.提交实习报告。

3.实习单位鉴定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等做出书面鉴定并加盖公章(见《深圳大学学生实习情况登记表》)。

4.实习领导小组根据以上内容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按A、B、C、D、F记分)。

5.通过专业实习取得相应实践学分,《深圳大学学生专业实习情况登记表》进入学生学籍档案。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二)评定依据包括:

1.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及组织纪律性方面的表现; 2.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 3.学生的工作能力等;

4.学生的专业实习日记、实习材料及《实习报告》情况。

八、纪律要求

1.服从院系和实习单位的领导,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实习任务。2.注意人身、财产安全。3.遵守社会规范和政府规章制度。4.服从实习单位安排,虚心求教。5.互相关心,相互帮助。6.突发事件及时向带队教师通报。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篇2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习的理性定位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渐成熟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明晰化, 强化专业实习的任务也被明确提出。不过, 除了为什么实习可以有大致明确的认识 (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初步检验) 之外, 以什么方式实习、在哪些领域实习、在哪些岗位实习以及岗位实习的要求是什么、具体训练要求及其效果如何考量等问题, 国内高校实际上均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条件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做法, 专业实习方式可谓多样化。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须明确如下问题:第一, 价值定位———专业知识的结构性设计向管理实践的功能性切换的初步尝试。作为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必备的人才培养环节,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依据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要求将理论知识通过初步实践而转化为实际能力。第二, 范围与岗位定位———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应该选择党政群团组织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部门具有简单管理功能的岗位。这种管理岗位对部门内部而言主要是技术操作性质的基础工作, 对社会职能而言则是管理服务性质的工作。第三, 内容定位———日常管理技能与信息整理。专业实习的具体训练要求除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标准化的日常管理技能设计外, 还应加入适时性的专业课题调研, 进行专项信息资料搜集整理, 以强化学生专业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训。第四, 评价方式定位———日常性考核与专项性考核有机结合。日常考核以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制度规定为依据, 专项考核按照专业实习课题和学生自选调研课题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同时附加对专业实习单位跟踪回访的评价, 从而使专业实习效果评价多元化和综合化。

为此, 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哈尔滨市所属的城区党政群团及部分基层公共部门建立起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这些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道外区、平房区、南岗区、香坊区和道里区等。在大三春季学期的下半学期, 我们选派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学生分赴各实习基地进岗实习。从实习岗位的分布来看, 一是从团区委下派到各街道团委担任挂职副书记, 开展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群团工作;二是从区人事部门分派到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从事常规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承担各区政府的专项任务, 如经济调查、民生状况调查、普法调查、执法检查、人口普查等;四是直接派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 承担基层日常服务工作。从实习的效果看, 由于严格规定了实习期间的坐班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专项课题调研任务, 实习学生的管理正式纳入所在实习单位的日常人事管理体系, 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增强了学生积极合作、服从规范、坚持原则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使他们有机会较为直观地了解城市公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并直接体验党政机关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繁杂的日常管理内容, 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为走向社会铺垫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

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体验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机会, 同时也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反馈了诸多问题。概括而言, 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反映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美国行政学者小劳伦斯·列恩认为, “在制度化程度不高的领域中, 例如, 行政、社会工作、计划 (规划) 、教育, ‘基本知识’由什么构成的问题远未明确”, 因此, “掌握基本知识被认为不如为了与实践相适应而对价值、规范以及态度方面进行整合那么重要”[1]。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更多为由价值、规范和态度等要素的整合倾向所替代, 寻求“基本知识”的体系化是困难的。然而, 作为一个被公认且普遍设置的学科或专业, 无论如何也需要确定其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范围, 这样才可能将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由于专业实习岗位往往都是一些从事具体管理服务业务的, 在繁琐零碎的日常工作中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 换言之, 一些具体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非明显, 这就使专业实习失去了专业性特征而弱化为一般性的实践素质训练。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实习岗位选择的不当, 而是关于专业基本知识体系规范不够明确, 尤其是对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完整性诠释得不够。“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本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 通常我们将其定义在“公共”范围内并与公共目标实现直接相关, 即它是公共生活领域的管理活动, 所以它必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传统以及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构成其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论、原理、规范、方法等内容也便主要涉及这些范围, 并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实践中[2]。专业实习的专业性缺失与专业教学没能有效贯通专业基本知识体系传授这一主线相关, 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学中进一步确认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核心主导地位, 以此为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领, 从而增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二)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秉持服务于实践能力培养宗旨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力图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理论阐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诠释并规范本土管理实践的本质与特征, 探求具有宽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途径。依此而言, 无论学院派与实践派的分歧有多大, 其直接结果必然是引导人们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关注, 亦即寻求“价值世界” (“价值知识”) 对“事实世界” (“事实知识”) 的阐释和把握能力[3]。在专业实习过程中, 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给予充分肯定, 对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与本单位惯常做法之间的差异感到不够协调;实习学生明显意识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距离, 专业理论知识面对具体工作偶现的尴尬局面使其实际效用受到质疑, 他们明确指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案例的不足, 需要加大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管理事实的比重。此现象是我们在开展专业实习之前就已预料到的, 因此, 每一轮次的专业实习之前, 都将由教师进行专门的实习培训, 重点进行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强化, 但是仍然反映出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中的某些偏差———长于理论知识的教师导致专业教学长于理论的结果, 这要求我们有效解决将专业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原则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始终的问题。

(三)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侧重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专业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方法论层面上, 即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层面的问题, 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才是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专业思维方法旨在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观察问题、获取问题、剖析问题、定义问题和解释问题的符合理性精神的立场、观点及具体办法, 这是我们理性地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前提。专业学习方法强调认知性知识和感受性知识获得途径的快捷性和有效性, 它包含着如何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广泛和更自如地对“知识”问题理解、消化、整合与运用的能力, 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主要关注管理实践中具体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其效度, 它需要排列问题信息的次序、问题的关节点, 找到破解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术, 这是专业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专业实习的考察, 我们确信,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而这些能力体现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取过程中, 这实际上也就是专业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四)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综合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旨趣

专业实习的经验表明, 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实践给予人们的专业教育是课堂知识传授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第一线公务人员”或“最基层行政人员”的具体工作通常需要进行“精力分配的裁量”与“法律适用的裁量”的两难选择, 工作的排序及其质量的评价等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经历中累积[4]。这些具体、细致而又繁琐的感受性知识的获得, 主要依赖实际体验, 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强化综合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凸显典型性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是目前普遍认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综合性与典型性结合效果较好的形式。它通过自我编导、模拟、表演、讨论、评价和深度思考等直接参与性环节, 使学生根本转变学习角色, 获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体验性和创造性, 为专业实习实践搭建了必要的中介和桥梁[5]。因此, 专业实习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实际集中在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效度上,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案例选择的适度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坚持综合性与典型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综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复杂程度, 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程度, 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和定义问题性质的基本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化的实施路径

专业实习反映的专业教学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并合理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来修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计划设计、计划落实、内容安排、方式选择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 通过这些基本环节的有序排列组合可以摸索出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的有效路线。

(一)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的科学化与动态化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是其有效实施并发挥良好作用的基本前提。这一设计首先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 即依据科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而形成一种专业教育理论的过程。就信息源而言, 这一方面需要行政管理实践探索的强力支撑, 突出其“制度环境、实际工作者所需技能和专业问题处理技术”等整合的必要性, 还需要“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个相关科学学科”的相互融通[6]。科学化的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就是要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并在相关学科的融汇中完成对其特点科学阐释的任务。同时,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还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即面对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必须给予随其变化的理论诠释, 因此就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

(二) 专业教学计划落实的制度化与系统化

对专业教学而言, 教学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 其落实也就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来加以保证。制度工具是人们反映事物规律及实际需要的文明成果, 其规范功能与效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相应范围内具有独特性, 它为行为确定了规则和标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具体实施的制度体系应该是不断追求其整体系统化的过程, 有关教学计划执行的目标、原则、程序或流程、效果以及执行主体的规格、执行内容、合作方式和权责分工等基本方面, 均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加以体现, 以便使执行的秩序、效率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可以在相同的标准衡量下求得一致性。

(三) 专业教学内容关系的逻辑化与细致化

如果说科学、动态的计划设计和制度、系统的计划执行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那么专业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化与细致化则是其有效实施的核心所在。逻辑化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体现在知识结构上是通识性、基础性、专业性到专业延伸性 (教学模块设计) 之间的紧密衔接的排序关系, 形成专业知识依次递进的逻辑序列;在知识类型上是理论性的认知性知识与实践性的感受性知识之间构成的内在逻辑线索。细致化突出反映的是专业知识结构与类型的具体课程教学大纲及其课堂教授内容之间实际安排的精确程度, 它是实现专业教学内容逻辑化的具体要求。

(四) 专业教学方式选择的多元化与创新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目和教学内容实现的基本工具。组织学习理论观点认为:“当创造的方法确实发生时, 学习才发生。”[7]因此, 创造方法的多样化就会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求知路径。行政管理得益于多学科的滋养而生成, 其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也自然得益于多学科教学与研究方法的借鉴。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落实过程中, 不断寻求多学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是保证准确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 这些方式除传统规范教学方式包含的主要方法和互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外,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恰当运用将逐渐成为关键的支撑要素。

(五) 专业教学效果评价的理性化与完备化

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对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合理程度的价值认定, 因此, 效果评价也成为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实施的反馈环节。追求理性化的效果评价意味着探索客观标准体系的努力, 它依赖于我们对行政管理“真”的认知程度, 也是行政管理学科本身科学研究水平的标识, 由此表明这必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追求完备化的效果评价体现的是多向度考量因素的选择, 从教与学的主体到方式方法的运用, 从目标确定到结果样态, 从课堂设计到社会实践安排, 等等, 创新的理念在整合实践评价中为专业教学计划的重新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合理化运行的依据。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导向, 专业教学必须完成从理论引导实践而又凸显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使命。本文尝试从专业实习反馈角度追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的合理化要求, 重点考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落实的有效路径, 为专业教学计划的持续完善与合理有效实施提供支撑条件。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专业实习,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2.

[2][美]詹姆斯.费斯勒, 唐纳德.凯特尔;陈振明等译校.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7.

[3][德]威廉.文德尔班;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927.

[4][日]西尾胜;毛桂荣等译.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77, 178, 179.

[5]教军章.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设计的核心主题[J].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4, (1) .

[6][美]赫伯特.西蒙;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99.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2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管理学科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有关教学改革的要求,如何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跳出教学方法单一的陈旧模式,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已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在讲授《行政学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的过程中,创新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反响,现将具体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构建“合作分享型”案例小组教学方法

在行政管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了教学案例,但是教学案例的使用很少与学生的课程考核制度、考试内容的确定、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等进行紧密联系,导致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报以被动灌输的学习态度,甚至出现了排斥心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学生的考试考核与分组讨论相结合,按照学生人数和男、女生性别比例,以10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自己选定一位专门负责本小组的日常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期末成绩评定时,案例教学成绩将按照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中。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把案例分析学习的成绩与课程总评成绩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多种积极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了案例教学的质量。受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倾向,给课程学习带来一定挑战。但对于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教学而言,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小组反而成为一种优势。学生在案例的搜集、撰写、分析、讨论中,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合作中相互分享智慧,从而使集体合作产生的组织受益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因为最终课程成绩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对于一向积极、认真、主动的学生,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往往承担了小组案例及相关任务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对于少部分欠缺学习能动性的学生,因为身处熟人群体中,知道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成绩,在群体压力和无形的监督下也萌发了学习的动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得到有效提升,那些承担小组成员组织工作的学生还因此锻炼了综合协调能力。

二、创新“实践导向性”案例分析方法

为保证课堂案例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有效性,本课程采用6个w的分析结构(When、Where、Who、What、Why、How)案例分析教学思路。这种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了理论与社会实践,在分组教与学的实践基础上,以学习章节为单位构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模块化知识与实践体系,采用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接触和感受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学习,利用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获取直接知识,以完成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教学目标。通过案例的不断模拟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类行政管理人员”思维,即在面临各种压力的困境条件下,利用不充分的信息做出决策并依法行政与管理的能力。

1.When,即事件发生的时间

在行政管理案例中,主要注意的时间有两种,第一,案例本身各项构成事件的时间发生顺序,这是行政案例分析必须重点关注的背景因素;第二,事件发生的“行政时代”,如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第三,案例中各项构成事件的时间与相应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出台时间前后的关系,这是以后寻找行政执行与行政决策重要的条件。

2.Where,即事件发生的地点

在行政案例中,首先关注的是事件所具体发生的各个地点之间的顺序关系问题;其次是事件发生的行政区域,也就是行政事件发生在何种类型的行政区域以及各个行政区域之间的隶属关系问题。

3.Who,即事件发生的主体构成

首先关注的是有哪些主体参与了这一事件,如什么样的行政机关或者是相关的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主体之间的行政角色关系,至于主体的具体姓名则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案例表述上往往是隐匿的。

4.What,即事件的具体内容或说活动的构成

在这里关注的主要是行政行为或活动。但是,有几个要件必须予以关注:其一是事件的行政属性,即属于哪一类的行政行为或方式的问题;其次是事件中各个角色之间(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统属关系,即是否属于相关主体的角色(管辖)范围之内的问题。

5.Why,即事件发生的法律与逻辑理性依据问题

首先是事件的发生有无法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依据的问题;其次是事件发生有无逻辑理性依据的问题;最后是法律依据(合法性)与逻辑理性依据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即二者之间有无一致性。

6.How

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包括对案例内含行政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是总结有益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是指有关行政事件未来演变趋势的预测,这一预测主要是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但有时可能要运用一些推理技巧和行政学理论或常识。这是较为提升的分析方法。

三、推行“任务导向型”教学学习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前两种教学模式已经实施的基础上展开与推行的。在小组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下,不断取得进步,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学习材料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较好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以课程中“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能力”为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具体学习中,笔者对课程内容简单介绍之后,按照不同的危机类型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案例搜集整理任务,如“钓鱼执法”案、孙志刚案、李思怡案、瓮安事件、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法国骚乱事件,等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媒介自行搜集相关材料,然后在笔者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将案例重新表述。一个流程下来,不但丰富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而且在重新梳理和表述案例的过程中,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的案例材料也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篇4

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吸收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试验,落实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

(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行政管理的了解,让学生接受行政管理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并为撰写毕业作业打下基础。

(三)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各省级电大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毕业作业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

(四)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

(五)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参加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六)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但不得免修。

(七)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八)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确定选题,对学生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针对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九)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30人,兼职教师不超过20人。

(十)社会调查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省级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十一)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初评成绩的依据。

(十二)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成绩评定可按如下权重评判:调查内容选题(占10分)、观点是否正确和明确(占35分)、材料是否丰富和翔实(占35分)、逻辑是否严密以及结构是否严谨(占10分)、语言文字是否流畅晓白(占10分)。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90分(含80分)为良好,70-80分(含70分)为中等,60-70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十三)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未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未能达到必需的社会调查活动课时、未提交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抄袭造假者,按不合格处理。

(十四)凡社会实践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十五)社会调查的实施细则由各地电大根据本大纲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

二、毕业作业

(一)毕业作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毕业作业的时间为5周,5学分。

(二)毕业作业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三)毕业作业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毕业作业选题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需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行政管理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四)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初步选题后,由教学点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教学点加盖公章后,报分校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分校教学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存档。

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特殊情况必须修改的,须报省级电大审批。

一个选题在被选用两届后,一般不再作为选题推荐。

(五)凡修完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作业实践。毕业作业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六)毕业作业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试题,必须明确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

(七)毕业作业应做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八)毕业作业的形式应为学术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字。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作业提出。

(九)毕业作业主要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十)毕业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

(十一)行政管理毕业作业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电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各试点教学点应将毕业作业指导教师名单报电大分校初审,经省级电大复审后确定。

(十二)行政管理毕业作业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对学生毕业作业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写作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对每位学生毕业作业进行分阶段指导,一般不少于6小时,每次指导需进行较详细记录;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协作工作情况,鉴别并制止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

(十三)行政管理毕业作业的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毕业作业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以百分制给出初评成绩。各地电大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选题是否合适(占25分)、观点是否明确和正确(占25分)、材料是否丰富和翔实(占25分)、逻辑是否严密和结构是否严谨(占15分)、语言文字是否流畅和优美(占10分)等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具体分数。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90分(含80分)为良好,70-80分(含70分)为中等,60-70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十四)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多于15人,兼职教师不多于10人。专职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不超过30人,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不超过20人。

(十五)行政管理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是否参加答辩由各省级电大决定,报中央电大备案。学生毕业作业最后成绩的评定,亦由各省级电大组织实施并决定。

(十六)中央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伊春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学部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大纲 篇5

1、在实习前一周填写《中国药科大学实习计划书》一式两份,一份留实习单位,一份留院部存档。

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实习周记,如实反映每周主要实习内容、实习收获、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周交指导教师评阅,实习结束后交学校检查和留存。

3、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请假制度、作息制度,讲文明懂礼貌,树立中国药科大学学生的良好形象。

4、实习期间,学生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党团组织生活以及生活管理等各项工作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与安排。

5、尊敬带教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及时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6、实习期间法定节假日原地休息,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所在地,否则后果自负。

7、实习期间要注意交通、防火和人身安全。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篇6

(实习单位)

尊敬的实习单位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

感谢贵单位支持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实习工作。去贵单位实习的是我专业大三的学生,他们通过课堂学习和训练,已基本掌握工商管理的知识。专业实习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有机会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逐步培养其管理实践能力和素养。下面请允许我对本次实习情况作简单介绍,以便贵单位安排学生的工作内容,指导其实习过程。

一、专业实习主要目的: 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工商管理专业(系)学生通过实习,1.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

2.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接触工商管理实际工作,运用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工商管理问题;

3.加深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端正工作态度,学习工作方法,锻炼管理技能,为今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探讨工商管理前沿问题,初定毕业论文选题兴趣。

二、内容与要求

(一)实习内容一般包括:

1.了解实习单位的总体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实习单位的成长过程;经营环境;主要产品、技术、市场、竞争对手等;实习单位现有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其职责范围;历次重大变革的原因、过程和效果。

2.了解实习单位的工商管理情况,包括:(1)认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析实习单位的管理理念和战略;(3)了解实习单位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4)参与管理和业务部门的工作;

(5)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工商管理有关工作,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度规定、具体方法流程及操作细节;

(6)分析实习单位上述工作的经验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拙见。以上内容在每次实习中可以有部分调整。

实习时,学生分组配备带队教师指导实习,并按学生人数配置一到两名学生助理。带队教师在学生助理协助下,配合实习单位对实习进行协调、监督、总结和考查。贵单位可与带队教师联系实习管理事务。

(二)实习流程为:

1.实习领导小组在实习1个月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分组、制定实习计划等。期间,学生须上报拟去实习单位和岗位,并领取《本科生专业实习致实习单位的一封信》、《就学生专业实习致家长的一封信》,后者交由家长签署。学生去向应获得专业(系)教学主任批准,并备案。

2.召开实习动员会,进行实习纪律、注意事项等教育,签订实习安全协议书。

3.各实习小组在教师带队下,赴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可实行轮岗。

4.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实地或电话巡查不少于2次。5.实习结束,学生返校。

6.开学初2周内,学生提交实习材料和电子版《实习报告》。

三、时间安排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主要安排在本科学生大三暑假进行。特殊原因,可另选时间,但不得晚于大四寒假结束。

实习时间为期4周,根据具体情况和实习单位要求,可以延长至整个暑假。

四、实习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实习报告应:介绍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本人实习期间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总结实习感受与体会;介绍并分析实习单位工商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出毕业论文选题兴趣,并就此选题做一简单综述。

《实习报告》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学生实习返校后应提交如下材料,作为实习成绩考核依据:

1、填写《深圳大学学生实习情况登记表》中相关项目。

2、在专业实习系统中提交电子版《实习报告》。

3、实习单位鉴定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等做出书面鉴定并加盖公章(见《深圳大学学生实习情况登记表》)。

(二)成绩评定:实习带队教师根据以上内容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按A、B、C、D、F记分)。

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取得相应实践学分。《深圳大学学生专业实习情况登记表》进入学生学籍档案。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六、实习纪律和对师生的其他要求:

1.实习师生应充分认识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严肃实习纪律。2.应注意人身、财产安全。3.遵守社会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4.服从实习单位安排,虚心求教,尊重带队教师及实习单位的领导、职工。5.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

6.应体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自尊、自爱、自强,不做有损深圳大学荣誉的事。

7.如有特殊情况请假,应得到带队教师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批准。无故缺勤累计超过规定实习时间三分之一者,视为不通过。

8.突发事件及时向带队教师通报。

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篇7

一、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公共管理教学较为发达的美国大学通常都十分重视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技能培养等实践教学。我国当前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成人才市场上的普通求职者,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反映实际社会需求。当前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国内高校对于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普遍共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某些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实践教学标准制订不合适,不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不符合学生意愿等。

二、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上述不足,不仅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同时还应注意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实施细节,本文就此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强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创新。

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增加大一、大二学生的参观调研活动,让学生尽早获得对行政管理的感性认识;通过挖掘校内行政资源,使学生在校内行政机关锻炼,亲身体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掌握行政管理工作基本职业技能。同时积极支持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通过开设行政管理论坛,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支持学生策划、组织、参加校内外一系列文体活动和创办学生社团和报刊,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教师应带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校级科研课题以及教研项目,为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提供机会。同国外大学建立交换培养机制,以及与跨国公司达成实习或赴海外研习的合作。学校还可以尝试三学期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暑期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但关于如何利用好小学期的问题,还有待探讨,防止流于形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和锻炼才干。当前国内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知名院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此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

2. 更新学生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管理技能。

实践教学内容也应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到达实践教学预期效果。办公自动化技术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对办公自动化技能学习和掌握能力较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就显得十分突出,加之可用于办公自动化实践设备不多,行政管理专业组建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意义重大。当前上述组织成员素质普遍提高,办公自动化设备非常普及,办公自动化技能已经成为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计算应用技术主要指能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统计软件分析信息和输出结果的能力,能够编制网页、利用网站发布信息或维护网站常规运行的能力,以及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完全没必要组建专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而是针对培养学生上述技能组建多功能信息管理实验室。

3. 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

案例分析既是教学平台,也是分析工具,对于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适应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案例还比较缺乏,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需改进,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也比较稀缺,案例库建设也非常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也较低。当前行政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国内高校普遍使用国外案例,无法适应国情,行政管理专业要加大案例库建设力度,便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随时选用。

4. 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标准。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在8000字左右,论文格式也日益冗杂,有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趋同的势头,这样的要求虽然更能体现学术规范和追求,但往往却是“揠苗助长”、“本末倒置”。目前高校许多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不明确、选题材料准备不足,正文撰写时间仓促,并限于知识积累丰度和深度不足,根本不具备撰写这样高标准学术论文的能力和条件,只能为了凑够论文字数而进行大量文字堆砌,乃至抄袭,或过于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而忽视毕业论文的自身写作质量。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反而有强化浮夸空洞文风和形式主义之嫌。多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一般不需要撰写如此高标准的学术论文,只需要具备在一般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论文写作能力即可。故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考虑要求在3000字左右,能够符合一般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格式和标准即可。同时毕业论文也可以考虑采用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 注意实践教学安排与学生意愿相结合。

实践教学安排只有符合学生意愿,才能提高学生参加的兴趣,故在实践教学安排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和兴趣。如当前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但这样容易同学生该学期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究生相冲突。毕业实习时间可以开始于大三暑假,结束于大四第一学期前10周内,这样既可以避免冲突,又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有个“查漏补缺”和反思、定位的机会。在为学生分配实习单位时,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分配要求,采取“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有些学生愿意自己选择实习单位作为未来就业跳板也可以考虑予以满足,但都要有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跟进。当然对于某些学生希望利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去打工挣钱,认为去实习单位就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还要受实习单位约束,不如在学校自习或娱乐等不恰当想法应及时予以教育。通过将毕业实习安排与学生志趣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安心投入到毕业实习当中去,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

学生只有更多地接触社会,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做到能写、会讲、能做,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就人才培养而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成为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改善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推动实践教学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与努力。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施细节上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借鉴国内先进教育经验和有益实践探索,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完善实施细节, 将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 2001, (10) :23-24

[2]罗湖平.“挑战杯”与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史博览 (理论) , 2009, (8) :80-81

[3]杨述厚, 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6) :78-81.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篇8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创办的专业,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为了使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必要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并与之建立密切的教学实习关系,共同建设教学实习平台,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健康管理人才更适合现实需求。

管理类学科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实习教学体系。教育部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目录,增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该专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各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该专业教学计划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课程体系建设也初见成效。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习教学基本文档缺失、实习内容设置过于狭窄、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体系尚未形成,这已成为培养实习能力强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的“瓶颈 ”因此,根据实习教学规律,构建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习能力搭是促使该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国内调研及各种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自 1999年该专业开设以来,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等单位不定期在全国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邀请诸多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做报告。就该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各专家学者也进行了讨论,他们普遍认为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发展不到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缺乏一个成熟的外部环境,这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该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也很难象其它管理类专业一样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以最早开设该专业的东北大学为例,该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环节仅包括两个环节:入学时的认识教育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提前到第 7学期下半期开始,学生结合就业选岗,从第 7学期起就去相关事业单位实习。相对于其他专业,这样的实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一些高校则沿袭原有相关专业实习教学的老办法,如某些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教学与原来的教育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具体来说,该专业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实习教学基本文档缺失。

实习教学大纲是实习教学的根本,它对规范实习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考核方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减少实习教学的随意性 体现实习教学的有序性,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大纲。而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办专业,在专业建设的前几年,各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方面,因此,实习教学大纲的建设较为薄弱。在教学计划中关于不同类型的实习教学环节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虽然有所规定,但就实习教学的每一环节如认识实习、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并没有规范的详细的指导性的教学大纲,即使有些关于某一环节的相关文件,也只是简单地说明起止时间、实习时的纪律和课程结束时的作业形式,并没有就该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考核标准做规定性的说明,这样使得实习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开展实习教学的目的。

1.2实习教学内容设置较为狭窄。

实习性教学环节按通常可以分为集中和分散两部分。一般来说,集中实习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分散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指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理论教学,通过校内模拟或虚拟的实习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案例,有机地安排观察实习、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咨询服务等实习活动。由于公管专业开办较晚,现行的实习教学内容只包括了集中教学环节,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特征实习性很强,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如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应该针对这类课程开设专门的课程设计,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3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落后。

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实习基地建设是否符合专业需要、是否选择恰当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完全到位,现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尚处于深水区,过去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依然未能完全移交给公共管理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模式只能是未来的目标模式。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该专业实习难度增大。从一些学校毕业实习的效果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大多的学校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而大部分学生的实习集中在各类企业,而且实习的工作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从企业的生产、销售,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无所不包,实习工作内容和该专业相去甚远。这样的实习是远远不能够达到实习目标的。

1.4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

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应包括较强的公共管理的实践能力等。目前的公共管理的教师大都是过去从事经济管理和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专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因此大都缺乏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也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

2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

2.1完善实习教学基本文档建设。

为了规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内容,撰写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公共事业管理实习教学大纲是公共事业管理实习教学体系的根本。公共事业管理实习教学大纲应对各实习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每学期的实习教学计划,使实习教学有序进行,减少随意性。

2.2拓宽实习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公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应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习环节。课外实习主要是在教学体系之外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实习环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公共事业管理调研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应的课外实习学分,学生完成该环节则能够获得相应学分。由于本科生进行实习活动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指导或负责带队,并制定一定的社会实践计划,有针对性地分组对有代表性的公共事业管理单位或高校实习基地进行调研或专题研究,这样不仅操作性强 而且学生更有兴趣 完成的调研报告有一定深度。

2.3 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系统工程,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在创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应该建立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实验室。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实验室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借助模拟、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应用广泛的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场所。近年来,围绕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入实验教学和科学试验方法,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如华南农业大学等大学已重点建设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房,计划筹建专业实习实验室等。

2.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管专业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多是自己联系。这种分散实习的形式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难度较大。因此,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公管专业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首先是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上;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的特点,按照不同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准确选择教学实习基地,以建立健全多功能的实习基地为理念;再次是对整个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了全面、整体规划,建立完整的教学实习基地体系。与具有良好行为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程序和监督机制建立实习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以便学生能感受现实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初步认识的社会需求、提升对服务社会的认知,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了解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动力。

2.5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实习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得宜于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从事实习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较为娴熟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的人才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本专业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习能力。

上一篇:商务英语专业求职自我评价下一篇:枞阳小学校委会议纪要(张启好201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