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工业制造学院学生课程设计管理规定(共9篇)
学生课程设计管理规定
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假拟的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按指定的方案进行某一具体项目设计(计算、绘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加强课程设计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加深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单一项目设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掌握正确的图例表达方法,提高制图技巧;、掌握标准规范手册的使用方法,提高应用技术资料能力; 5、树立严谨的设计态度,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当满足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当覆盖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题目应有多种方案,给定不同的数据,避免题目重复; 4、课程设计的题目由指导教师拟订,系(部)主任审定。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1认真出题,使学生工作量饱满、能够合理利用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助教不能独立承担指导工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课程设计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15 人;、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每个工作日指导时间不少于 3 小时;在指导期间,一般不得安排出差,若确因工作需要出差,必须经系主任批准,并委托其他教师代理指导;、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全过程进行认真考核,客观、全面地评定学生成绩。
四、学生课程设计守则、学生要认真复习教材,阅读有关规范、设计手册等资料,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计算书要求正确、简洁、通顺,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课程设计期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每天出勤时间不少于 6 小时;因事、因病不能参加设计,需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课程设计期间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证设计室整洁、文明、安静,严禁在设计室内打闹、嬉戏;、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整体情况,应及时(3周内)评定成绩交系(部)主任和系统登录成绩的老师,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具体等级的评定标准由所有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协商确定)。、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结合以下因素进行:
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设计图纸的质量
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
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的课程设计资料(主要包括说明书和相关设计成果)由系(部)转交教学办保存归档。
工业制造学院
1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所依托院系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的现在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
工业工程是用技术的方法系统、经济、有效地解决管理问题, 而其它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 则不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懂技术, 又要会管理, 因此在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既要开设技术类课程又要开设管理类的课程。
为解决学生既要学习技术类课程又要学习管理类课程的需要, 有的学院是依托机械学院办学, 有的是依托管理学院办学。资料表明, 全国166所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本二以上的院校中, 把工业工程专业设置在机械学院的占48%, 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设置在管理学院的占52%, 以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就是因为工业工程专业是交叉学科, 而且各院校对于技术和管理各应占多大比重的理解有所不同出现的。一般而言, 设置在管理学院的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偏重于管理类课程, 设置在机械学院的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较为均衡, 技术类课程所占比重略多一些。
2 国内几所985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
不同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定位的认识虽英雄所见略同, 但又各有特点。不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与本校的学科优势结合起来、与分析用人单位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结论不同而略有不同。
2.1 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南京大学周跃进教授认为南京大学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成为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课程设置由 (1) 分析计算模块; (2) 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 (3) 工程技术模块; (4) 经济模块; (5) 管理模块; (6) IE核心模块构成, 突出南京大学文理见长的优势, 将文、理、工结合起来。
2.2 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体系结构
天津大学齐二石教授认为工业工程由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构成理论基础, 工程技术 (尤其是制造工程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 由设计改善类技术、分析决策类技术、过程控制类技术三大类技术构成核心体系。
2.3 吉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吉林大学工业工程是依托机械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制造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市场需要导向型的基础上。他们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大多把学生放在生产管理部门, 很少开发学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 因而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板卡制造工艺等管理学科的内容。
3 独立学院开设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课程体系探讨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直接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本科层次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专业呈现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
江苏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设置与母体院校保持一致, 南航金城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是设置在管理学院;南理工紫金学院、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是设置在机械学院。由于独立学院的特点就是应用性, 即面向就业市场, 面向产业需求, 面向岗位需要, 所以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应呈现鲜明的应用性特色。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对其人才定位和课程体系做如下思考和设计。
3.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人才定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是为制造企业培养一线作业人员和初级管理者, 并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向中级直至高级管理者发展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2 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技术的管理人员, 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由技术模块, 管理模块、实践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
3.2.1 技术模块。
技术模块包括工程技术子模块和信息技术子模块。工程技术子模块包含工程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成型加工、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教学内容需弱化设计方面, 强化加工制造方面。核心课程为:工程制图、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子模块包含: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等。核心课程为:信息管理系统。
3.2.2 管理模块。
把制造企业看作是一个系统, 根据是否与外界发生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可分成内部子系统和外部子系统, 那么管理模块可以分为内部管理子系统模块和外部管理子系统模块。
3.2.3 拓展模块。拓展模块应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知识为目的, 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可以包含组织行为学、美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
3.2.4 实践模块。
各门课程都应加强实践训练。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加强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 注重信息技术在核心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模块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学院组织的到工厂参观实习。
4 结论
综合性的大学人才培养定位于研究型、宽视野, 强调计算机与外语能力的掌握。独立学院由于生源素质和自身师资力量的限制, 在教学中不应该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理论性, 不可与985或211一类的大学采用相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 要满足学生需要和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特色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通过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来满足定位的要求, 适应社会的需求。
摘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的现场工程师”,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业工程专业是技术和管理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培养的学生是懂技术的管理者。不同大学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优势有不同的人才定位, 因而有不一样的课程体系。研究独立学院面向制造业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齐二石, 蔺宇, 史英杰.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6, 6:1-5.
[2]周跃进.建设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J].工业工程, 2008, 11 (4) :140-142.
工作总结
2008年我院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130人以及机械设计制造专科77人进行毕业设计,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其中本科共有17人毕业设计获得优秀,占总人数的13.08%;38人获得良好,占29.23%;43人获得中等,占33.08%;25人获得及格,占19.23%;7人不及格,占5.38%。专科15人获得优秀,占总人数的19.48%;25人获得良好,占32.47%;24人获得中等,占31.17%;12人获得及格,占15.58%;有1人不及格,占1.3%。以上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是科学合理的。总结今年毕业设计的经验与教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学生毕业设计期间前往工作单位实习问题。由于我院各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极好,但许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前往单位实习,就此我院制定了相关规定,鼓励学生采用企业命题,经学院审核同意并履行相应的手续后实施,并要求指导教师加强监督指导。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学生在外地实习,通讯联系不便,教师指导监督存在难度,另外有的学生仍采用学院命题,实习工作繁忙,无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只有到实习完后才作突击,从而毕业设计效果不理想。在明年的毕业设计中,我院还需进一步研究制订更切实可行的政策,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助教参与毕业设计时导师指导的问题。由于我院教师较少,参加毕业设计学生较多,而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学生不能超过10人,因此我院允许助教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并指定相应的高职称教师进行指导。实际实施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作开展并不顺利,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力度,提高指导质量。
随着我院学生人数特别是本科人数的不断增加,需要加大我院人才特别是高职称人才的引进,以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积极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工业制造学院08年毕业设计领导小组
来源:计算机系 发布人:JAdmin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7日 【字号 大 中 小】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实践环节。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高厅[2004]14号和省教育厅教高[200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规范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管理层次及工作职责
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分管院长领导,教务处负责,各系具体组织实施。第三条 教务处工作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各系作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阶段工作,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
2、检查和监督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落实情况。
3、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等。
4、组织专家对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及评定成绩进行抽查,做好工作总结,组织经验交流。第四条 各系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学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明确本系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目标;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基本要求,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措施。
2、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职责,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跟踪指导、检查、落实。
3、组织审批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和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
4、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进行督导和检查;分阶段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成立系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复查成绩评定情况;对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确认;
6、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资料。第五条 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按规定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根据课题的性质和要求,编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配合各个阶段的检查。
2、向学生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写作或研究方法,为学生提供有关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审查学生拟定的开题报告、写作提纲,并认真对学生开题报告、写作提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3、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实验研究、上机运算、论文撰写、论文装订等各项工作,并对以上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4、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在学生答辩前,对学生的工作态度、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应用价值等实事求是的做出书面评价(不少于100字)。
5、将评阅人的评阅意见反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作好答辩工作。
6、答辩结束后,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成果,交系里统一保存。第六条 评阅教师职责
1、认真评阅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2、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实事求是地给每个学生写出书面评语和评分。
3、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第七条 答辩小组职责
1、根据小组学生的课题内容,准备答辩提出的问题。
2、安排答辩程序,主持答辩,做好记录。
3、评定答辩成绩并写出评语,向答辩委员会汇报答辩情况。
第三章 基本教学要求与时间安排
第八条 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实际应用问题;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论文(设计)思想和掌握现代设计方法;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第九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
1、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尊敬老师,团结合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和安排,遵照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2、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记,由此造成的知识产权纠纷,由学生本人负完全责任。
3、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经批准外出超过一周者,必须以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
4、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参加答辩的资格。
5、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资料凡涉及到国家机密、知识产权、技术专利、商业利益的成果,学生不得擅自带离学院。如需发表,必须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推荐、系主任批准。
6、实验时,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材料,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及实验室有关制度。
7、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相关任务后,应按规定要求装订好,交指导教师评阅。答辩后负责将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资料整理好并送交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交系里存档。第十条 时间安排
1、工作程序和步骤原则上按照学院统一规定执行,个别专业前期工作时间调整应说明原因,且各环节不能疏漏,但后期工作应和全院保持一致。
2、确定题目及指导教师
每年11月底前,教师提出下届毕业生课题方向和题目,并说明题目来源、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及所具备的条件等。经系讨论审定后确定符合条件的题目和指导教师,并向学生公布,各系可采取学生自选与分配相结合方法,使每位学生选定一个题目。
指导教师按要求指导学生选题,所有选题经系主任审查签字后,于毕业前一学期12月中旬下发学生。学生选题一经审定,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须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更原因,经系主任同意、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12月底,各系将下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和毕业生选题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的情况汇总后报送教务处。
3、动员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始前,各系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组织师生学习本管理规定,明确职责及要求,安排必要的指导培训和专题讲座。
4、组织答辩及成绩评定 每年6月上旬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时间,具体日期各系根据工作日程安排执行。各系应于答辩前两周向教务处报送本系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小组名单及答辩工作安排,同时在学院公布。
答辩前10天,学生上交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材料,由指导教师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同时写出评语,交答辩委员会评阅。评阅人将论文或设计中检查出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学生在最后3天进行整理、修改,准备答辩。答辩小组组织学生答辩,答辩结束后,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经答辩委员会审定,记录在案。
第四章 选题要求
第十一条 选题原则
1、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和顶岗实习情况,也可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实训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表述其实训成果。实习报告是学生实习过程、体会、收获的全面反映,是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实践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今后学生就业也具有指导意义。
2、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要充分考虑其职业性和岗位性,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选题要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训练。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在选题时有所侧重。例如:工科专业学生主要选择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首先保证基本设计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和拓展。也可结合实习单位生产实际,选择有实用价值的课题;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论文要有新的观点和方法。
4、选题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选择与当前社会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内容,鼓励与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选择对方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对象。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实践能力。鼓励跨系组织选题。
5、题目不宜过大过宽,内容要有针对性,避免不着边际,泛泛空谈。内容要适当,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任务。要注意题目更新,每年题目更新率25%左右。
6、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命题。第十二条 课题来源
1、顶岗实习实训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
2、与生产和科研任务相结合的课题,也可以是教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
3、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4、结合实验室建设的实验装置、设备、仪器的设计改装。
5、因材施教、有利于各类学生提高水平和能力的创新课题。
6、专题论述。
第五章 答辩资格审查、考核、成绩评定和评优
第十三条 答辩前的准备
1、答辩前二至三周,学生应将毕业论文(设计)初稿送指导教师审阅,并按指导教师意见认真修改;
2、答辩前一周,学生应将论文(设计)按规定整理装订成册交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批阅并写出评语、评分后交答辩组长。
3、答辩组长送交评阅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写出评阅意见、评分后交答辩小组。评阅人应是答辩小组中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指导教师不得担任其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人和答辩小组成员。评阅人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质量及所存在的问题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拟在答辩中提问选用。第十四条 批阅、评阅要求
1、指导教师和评阅老师在批阅、评阅学生的论文(设计)时,应当全面评价学生的成果质量,肯定学生论文(设计)中的成绩和优点,同时必须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指导教师和评阅老师的评语要全面、准确、恰当。未写出评语或评阅意见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不能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第十五条 指导教师对受指导的学生批阅内容
1、是否独立、按时完成了规定任务。
2、是否较好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3、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态度,遵守纪律情况。
4、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无创造性或应用价值。
5、是否具有参加毕业答辩的资格。第十六条 评阅教师评阅意见
l、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无创造性或应用价值;
2、是否具有参加毕业答辩的资格。第十七条 答辩资格审查
1、经过批阅、评阅后的毕业论文(设计),由系答辩委员会组织进行审查。
2、审查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达到规范化要求(包括格式、内容、数量、资料装订等)。
3、审查毕业论文(设计)是否有抄袭他人内容。
4、确定毕业论文(设计)审查通过者名单。第十八条 答辩
1、各系成立答辩委员会,根据专业及课题情况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由系主任、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及答辩小组组长组成。各答辩小组由3—5名教师组成,必要时可聘请外系教师及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事前要统一制定本系各答辩小组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细则,安排答辩日程,统一答辩要求,并组织答辩小组成员熟悉评分标准。
2、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其他学生可以参加旁听。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为:学生自述10—15分钟,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15—20分钟。自述主要包括:题目的来源、要求、论文(设计)主要特点、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与结论、论文(设计)的体会及改进意见。
3、对于评定成绩有异议的学生,由答辩委员会作出处理,或组织二次答辩。第十九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采取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成绩评定采用三项评分制,即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分别评定成绩。答辩委员会应根据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人评分(占30%)和答辩小组评分(占30%),折合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标准,评出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要求优秀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良好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不及格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应予重做;经重做仍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作结业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五级记分制的基本标准:
1、优秀(90分以上)
(1)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工作刻苦努力,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结论正确,并且有一定创见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5)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绘制上规范,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准确可靠,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工作。
(7)在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深入地回答主要问题,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良好(80—89分)
(1)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工作努力,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良好。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各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方案实用,结论正确。(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5)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绘制上规范,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准确,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工作。(7)在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地回答主要问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中等(70—79分)
(1)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工作努力,态度比较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各项任务;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
(5)论文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绘制上规范,能够基本执行国家有关标准。(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基本准确,能够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工作。(7)在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比较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4、及格(60—69分)
(1)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基本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和全面地完成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各项任务。
(3)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
(5)论文写作格式基本规范,基本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绘制上基本规范,基本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6)原始数据搜集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基本准确,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工作。(7)在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出论文的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启发,能够回答主要问题。
5、不及格(59分以下)
(1)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态度不够认真,有违反纪律的行为。
(2)在教师指导下,仍不能按时和全面地完成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各项任务。(3)毕业论文中,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有不正确之处,栏目不齐全,书写不工整。
(5)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不符合有关规定。论文中的图表、设计中的图纸在书写和绘制上不规范,不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6)原始数据搜集不得当,计算结论不准确,不能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工作。(7)在论文答辩时,不能正确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启发,仍不能正确地回答各种问题。
第二十条 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资料由各系统一保存,每人一袋,封面应有目录清单。获得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的学生资料应长期保存。第二十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
1、答辩结束后两周内,各系上报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总结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情况统计,本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及对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2、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资料整理(包括单位原始工作记录、答辩记录、评分标准、工作总结等)由各系组织整理,妥善保管;
3、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试验记录、上机程序、图纸、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样品实物及其它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学生不得自行带走,由指导教师负责收回,由各系妥善保管;
4、学生不得将毕业论文(设计)擅自寄出发表。如需发表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教研室审查、系领导批准。
5、每年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学院组织专家对本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抽样分析检查(抽查比例控制在毕业生人数的3—5%)。
第六章 经费使用
第二十二条 教务处经费开支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指导奖及编印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等费用由教务处在其经费预算中列支。
1.1 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学科关系 1.2 城市设计基本概念:
规划论、建筑论、形体环境论、管理论、全过程论(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沙里宁:“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的组织艺术”,“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
丹下健三:“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时对人类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早期的城市设计主要是被看作是艺术的处理。“是创造性的活动。在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设计、修改和控制城市环境的形式和特征,体现地方特色”。
戈斯林:“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针对视觉环境满足任何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的尝试”。
(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拉艾:“城市设计是建筑形式与开放空间在社区环境中的合成”。林奇: 城市设计要处理“可能的城市环境的形式”,“为聚居地或其重要部分的使用、管理和形成创造可能性的艺术”。(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美国建筑师协会:“城市是由建筑和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
十人小组:“城市设计必须首先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和其他感知关系,重视人们对时间及场所的感受,创造舒适与安宁的感觉”。(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与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形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 1.1.1 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1.1.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1.1.3 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 1.1.4 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
1.1.5 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的城市设计 1.1.6 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
巴奈特 “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与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形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共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 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
1.1.8 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郭恩章 金广君 “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1.2 城市设计学科定位
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1.3城市设计的目的
3.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 3.3.2为市场经济服务 1.4城市设计的特征 空间向度 时间向度 多学科 多主顾 指导性 人与环境
参考书目
凯文 · 林奇(美)《城市的印象》 项秉仁译 E · N · 培根(美)《城市设计》 黄富厢译 F · 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 徐思淑等 《城市设计导论》 金广君 《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王建国 《城市设计》
第二章 城市设计简史 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步城市设计史。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 1.1 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1.1.1城市文化特征
——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 ——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 ——开放、学习、交流、思考 ——广场、圣地、公共建筑 1.1.2雅典卫城
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 与城市生活相结合
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 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 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 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几何学”亚里士多德: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应加以限制,城市居民自由而有节制的享受生活
希波丹姆:米利都城,几何形、方格网城市结构 柏拉图:《理想国》
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成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全城共含5040个地块,居民5040个(主要指武士阶层的成员),城市中心的庙宇应摆放在广场四周,整个城市应当建立在城邦圆周中心的高地上,以利防守和清洁,城市中心还布置体育场、剧场和讲习地。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遵循古希腊哲理,追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米利都城是体现其规划思想的代表。1.2 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1.2.1 城市空间特征 城市设计精神
—源自希腊时期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原则
—拿来主义,适合表现帝国沉着、威严和权利的皆为可用 —直接实用为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审美 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
—改造古希腊自由、不规则、有些凌乱的广场空间 —塑造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善于运用轴线和透视手法 以建筑体量凝聚城市空间
—不强调和突出个体建筑的形象,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相邻建筑之间的协调
—体形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紧密布局,依靠体量的惯性联系,起到对广场的控制作用 共和国时期——共和广场群,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帝国时期——帝国广场群,皇帝们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 1.2.2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总结了希腊、依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城市选址须占据高爽地段,有良好水源供应、农产资源和水、陆交通条件 —建筑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周边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街道与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理想城市模式
—继承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延续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1.3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3.1城市空间特征 自然形成 教堂为中心
道路弯曲、宽度自由
广场封闭式构图,平面不规则 建筑实体界定公共空间
如画的城镇,适合步行的体验空间 1.3.2 城市广场
—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连续的、整体的和丰富多样的界面,造成封闭空间 —广场形式和大小根据公共生活的需求确定,也取决于主体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视觉要求
—尽可能不规则,教堂、钟塔、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几何中心
—建筑物、纪念性雕塑和广场之间应有紧密的功能上、视觉上和意义上的联系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1.4.1 城市改造
罗马市政广场的改建:
——米开朗基罗最精美之作
——对古罗马广场和建筑群设计经验的借鉴和改进 1.4.2 巴洛克:戏剧化的城市设计
—16世纪以后的巴洛克城市设计,真正影响并改变了西方城市格局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体系 —集中反映当时的几何美学
—轴线系统,放射道路,强烈的秩序感和恢弘的气势 —符合君主和教皇的心理需求
1.4.3 巴洛克城市设计对后世的影响 2.中国城市设计简史 2.1 《周礼.考工记》
—服从礼制营建制度的需要和人伦秩序的体现 —由外而内,控制式和封闭式 2.2 《管子》与《理想国》
—城市分布、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制、城市分区 —打破“先王之制”,城市选址因地制宜
—城市布局上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第三章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集中与分散:关于城市理想模式的探索 1.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结合城乡优点 改善城市环境 消除贫富差异
建立新型社会经济关系 新城市运动
1.2 莱特的广亩城市 《消失中的城市》 自然主义者
每人一英亩土地 高速交通连接
抛弃城市结构,真正融入自然 中产阶级郊区化
1.3 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 《明日城市》 城市集中主义
空间、人口和各种资源的集中 提高城市运做效率
反对传统城市空间模式 体现现代艺术观
光明城,300万人口,中心24栋摩天楼,60万人居住在周边的板式豪华公寓内。巴黎伏瓦生规划
2.空间和秩序:城市设计的形式论
2.1 卡米罗·西特:城市空间的美学研究 卡米罗·西特(1843—1903)《城市建设艺术》
建筑物、纪念物及公共广场之间的关系 中心空敞的公共广场 公共广场的封闭特征 公共广场的形式和大小 古代公共广场的不规则性 公共广场群
北欧公共广场的布局
现代城市规划的艺术贫乏和平庸无奇的特征 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艺术的现代限制因素 改进了的现代体系
城市规划中的艺术原则 结论
2.2培根: 城市空间的运动学研究 《城市设计》 同一运动系统
找出“同路人”的“城市经历” 费城城市中心设计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3.场所与文脉: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3.1 场所·场所精神
空间 容纳人们日常生活的三维整体
场所 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 场所=实体空间+精神意义 场所精神 场所的总体氛围 3.2 文脉·城市文脉
文脉 就城市设计领域而言,文脉就是人、建筑、城市及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城市文脉 包括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
显性文脉 包括人在城市中的社会活动,人的活动领域和领域的构成要素
隐性文脉 对城市有潜在影响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诺伯格·舒尔茨
4.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简·雅各布其人,记者、自由撰稿人,《建筑论坛》助理编辑,赞赏城市原有街道的欢乐与祥和。
“城市规划这一伪科学及其伙伴——城市设计的艺术,至今还未突破那些似是而非、以愿望代替现实,却又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迷信,过分的简单化和象征手法,使城市设计至今还没有走向真实的世界。”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 ——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 ——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产生复杂性 ——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
——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 《纽约时报》:《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或许是城镇规划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力作。《城非树形》(1965)《俄勒冈实验》(1975)C·亚历山大 《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P·达维多夫 《城市设计宣言》(1987)A·雅各布 D·阿普尔亚德
5.环境与意象:城市设计的意象论 凯文·林奇(1918—1984)《城市意象》
条件:识别性 物体的外形特征
结构 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
意义 在使用上对观察者的重要性 元素:路径 Path 区域 District 边缘 Edge 节点 Node 地标 Landmark
6.生长与衰败:城市设计的有机论 6.1 有机疏散 伊利尔·沙里宁
—1918年为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是有机体,符合生命体的内部秩序,不能任其凝成一片 —把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离开中心的地域 —工业不应占据市中心,空出的面积开辟绿地
—大赫尔辛基规划,建立半独立城镇,控制城市的扩张
第四章 城市设计基本要素
土地使用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公共空间 使用活动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步行街/区 标志与标牌
1.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1.1 目的
城市设计研究的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桥梁、水塔、护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
建筑设计:通过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把建筑蓝图变为真实的建筑物。
城市设计:通过控制相关建筑元素,使建筑师的建成作品对城市整体环境起到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作用。城市设计师的“二次订单”
1.2 城市建筑:建筑·城市建筑 反映地理特征: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 支持城市运转:符合城市的规模、尺度
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涵义:尊重建成环境的意义,尊重历史文化特征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反映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行为:同样功能的建筑物,在城市不同区位,其形态会有所差异
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考虑、对城市既有空间肌理的考虑
1.3 控制要素 高低 大小 形状 风格 色彩 材料 质感 容积率 空地率 建筑高度 体量
沿街退后 质地 色彩
环境影响
1.4 控制原则
1.4.1保护城市地形和天际线的美观和特色
1.4.2保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1.4.3保护历史建筑的景观条件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关系 1.4.4保护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及空间比例
1.5 弹性控制概念 1.5.1高度奖励
私人地块修建城市公共福利设施或为历史建筑及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1.5.2城市环境日照条件评价
鱼眼镜头结合日照天穹图某点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日照条件,为周围体量控制提供依据
1.5.3高层建筑的分段控制
对建筑底部、中部、顶部及屋顶形式的控制 2.土地使用 2.1 研究内容 城市设计:
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 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 2.2 土地使用的原则
2.2.1土地综合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保持城市空间的全天候活力 2.2.2 保护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资源
作为城市设计师应当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形体要素突出城市整体景观特色 2.2.3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狭义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城市交通及电力、电讯设施 广义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城市服务事业、文教事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城市的发展和容量 基础设施耗资大,建设周期长,先行建设 土地使用计划中:
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安排物质空间,提供方便条件 有效协调基础设施与其他用地之间的关系 3.公共空间 3.1 概念
也称开放空间或开敞空间,指城市中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的空间。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河流、建筑物之间的公共外部空间
新型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物的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建筑灰空间 3.2 特性 开放性 可达性 大众性 功能性
3.3 中西城市公共空间演变比较
西方:广场为主要形式,承载大量城市公共生活 中国:“街”为主要形式,承载的城市公共生活有限,以商业贸易为主 西方:近代,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环境的附属品,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0世纪50年代,城市美化运动,公共空间建设考虑景观、艺术效果,对人的活动需求考虑很少
60年代,简·雅各布的著作发表后,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心理和需求心理
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也发生转变,也开始承载更多的公共活动
近十几年,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量很大,也出现了种种误区,甚至重蹈西方失败的覆辙
问题一:尺度失当,难以积聚人气,缺乏活力
问题二: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实效,缺乏对人的关怀 3.4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理想目标
尽量消除城市消极空间,尽量增加城市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无人问津、无法使用的城市空间。大面积的停车场、废弃土地、闲置的河岸、倒闭的工厂、铁路两侧的棚户区、建筑物之间的三不管空地„„
城市轮廓低沉、水平,建筑物内部生活与街道活动紧密结合,户外空间尺度人性化 现代城市脱离街道生活,充斥着高层建筑,户外空间尺度非人性化,产生消极空间。
消除消极空间,“缝合”城市空间的创伤,创造积极空间 设计控制要点
1、边界明确,形成积极空间
2、注重重点空间的步行区化和设施建设
3、强调公共空间使用及视觉联系
4、强调公共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人情味 4.使用活动
4.1人的活动类型
必要活动:构成城市活力的基本要素 选择活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社交活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
增加后两种活动,就能提高城市运转的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 选择活动和社交活动与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好坏有很大关系。4.2 使用活动与环境质量的互动关系
符合人行为心理的环境,可诱发使用活动,反之则抑制
使用活动可改变空间的性质,使之变得有意义,甚至促使其环境品质的提升 4.3 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一:设计活动以增强环境对人的吸引力
策略二:环境设计中,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考虑到使用者利用环境设施的能动性。
策略三: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空间环境
策略四: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段,激发使用活动的产生
策略五:重视环境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以积极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使用活动
5.交通与停车 5.1 重要性
汽车改变城市结构,带来城市问题
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维持城市正常运转 5.2 关注的内容
侧重于定性研究,确立一种模式,以此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根本目的是如何减少大量车行交通与停车空间对城市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使城市不至于沦为“汽车的城市”,仍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最大限度维护步行者利益。5.3 模式研究
多种停车方式相结合:地下、多层、路边 停车与景观的结合:林荫停车场 中心区边缘停车 发展公交捷运系统 建设步行街、区
6.步行街\区
6.1 步行街\区的意义 以人为本
社会效益:增加城市积极空间,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商业活动
环境效益:减少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交通效益:减少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压力 6.2 建立步行街\区的必要条件 交通可达性,人车分离的可能性
街道界面(硬质、软质)在美学意义上的和谐、连续 必要的环境设施
活动支持(商业活动、特色人文活动)6.3 步行区
步行网络所连接的城市元素在功能上应有紧密的联系 范围过大反而造成不便(德方斯)
适应人的步行心理,提供多种选择,不能强迫人的流线 7.保护与改造
7.1 保护与改造的涵义
保护:保护城市的地方文化、景观特色和保护城市演变的历史连续性,除了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名城外,还包括保护不同时期的优秀建筑、历史街道环境、历史性景观特色和地方性风俗民情。
改造:采取适当措施,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使保护活动体现经济价值,利用经济收益更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7.2 保护与改造的必要性 马丘比丘宪章
经济理性与文化理性
柯布西耶与国际化 空间与心理的归属感
历史:城市生长的印记;
文化:城市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模式
多样性与地方特色 保护与改造的收益
经济、社会和文化收益 7.3 保护与改造的类型
个体历史建筑或遗存的保护及环境整治
索非亚教堂、革新街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群体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旧金山吉拉德广场 历史性街区的保护与改造
上海新天地 历史性区片的保护与改造
北京菊儿胡同、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 设计与实施中应当考虑的基本问题 修复或整饬 功能定位 室外空间 视觉条件 交通组织 功能调整 开发
建筑风格
7.4 保护与改造的城市设计控制技术 保护区划 设计导则
视线控制
建筑风格与形式控制
建筑高度 管理手段
空中开发权转让
建筑立面转让
减免税收
8.标志与标牌 8.1 类型 交通标志 公共性标牌 商业性标牌 8.2 作用 标识性
区域识别手段 8.3 管理 台北市
美国查尔罗特市 深圳
哈尔滨中央大街
第五章 城市设计基本原则
5.1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保持城市总体目标的连续性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并通过形体环境规划反映出来。
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建筑体量、形式和风格,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道路与交通,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等。5.2 满足人的需求
1943年,美人文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 生理需求——城市环境的微气候条件
安全需求——交通安全、设施安全、可识别性 社交需求——城市公共空间 自尊需求——空间的私密性、归属感
自我实现需求——城市特色、社区特色、建筑特色、公众参与 5.3 突出地方特色
城市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
城市的特色不仅包括形体环境形态,还包括居民的行为活动、生活形态和文化形态
5.4 考虑不同的时空效果
5.4.1 开发建设实施的时序性
5.4.2 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人的运动所展开的空间序列 5.4.3 四季变化对景观的影响、日景及夜景的不同效果 5.5 遵照美学原则组织设计元素 创造格局清晰的景观秩序 保证空间界面的连续与变化 提供轴线和景观条件
注意室内外空间的交融和渗透
第六章 空间与景观
1.城市空间
1.1 城市空间的构成 底界面 侧界面 顶界面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第一层次轮廓线:建筑本身的外观形态
第二层次轮廓线: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构成的形态 一次街廓 H/D1—1.5 二次街廓 H/D 2—3 1.2 城市空间的领域性 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半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
2.城市景观
2.1 概念与构成 2.1.1 概念
(城市形体环境+城市生活)物质形态的的视觉形式 2.1.2 要素
景物、景感与主、客观 2.1.3 构成 自然景观
山水、地形、地貌 和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城市环境表征 人工景观
新旧建筑、建筑群形成的城市轮廓线、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品等。活动景观
能够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反映地方风俗民情的活动。2.2 城市景观建设的策略
2.2.1 加强对城市景观问题的研究,制定长远与近期的景观建设计划。包括城市风貌特色、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2.2.2 建构景观体系 城市天际线形式; 高层建筑的分布; 城市形象标志系统; 主要公共空间的布局; 主要景点的分布;
视线、视角、视廊的形成与保护; 城市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地位; 城市广告招牌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的布局与构想等等。
2.2.3 建立景观管理条例,实行景观质量在内的设计评审制度
2.2.4在城市设计领域加强与景观建筑学和公共环境艺术学科的联系
第七章 开发与管理
1.开 发
城市开发是以土地为载体,开发利用空间的经济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各种城市活动对空间的需求,如居住、商业、工业和娱乐等。1.1开发的类型
1.1.1 新开发与再开发
城市的生长期到成熟期:新开发递减、再开发递增
城市的中心区到边缘区:新开发递增、再开发递减 1.1.2 公共开发与非公共开发
1.1.3 商业性开发与非商业性开发 1.2 与开发相关的基本概念 1.2.1 城市区位与地价 1.2.2 开发强度与收益 1.2.3 使用功能与层数 1.2 城市设计与开发
环境品质 环境的经济价值
空间形态 密度、功能、界定、尺度、领域的 划分、环境特色 对开发商的再认识
2.管 理
功能实现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及选课题,指导的过程管理等。实现课题的无纸化管理,让指导教师可以时时看到所带学生的设计进程,方便教师、学生及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效率。毕业设计管理流程
一. 角色任务
1.教务处权限的管理教师:①论文指导代码的维护 ②过程的监控管理。
2.教学秘书:①专业计划管理课程名称的增加和设置 ②指导论文教师资格审核。
3.教师:①网上申报论文选题 ②个人信息维护(方便信息统计和与学生沟通)③确认选题学生 ④论文过程指导⑤成绩评定。
4.学生:①论文选题 ②个人信息维护 ③与指导教师沟通并提交周志 ④提交论文等资料。
二.代码维护
进入实践管理—>毕业设计(论文)代码维护,维护各项代码,如下图
这项工作由教务处权限的管理教师负责维护。
三.后台控制设置
教务处权限教师:进入实践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控制设置,如下图,注意时间:
教学秘书:在做专业计划管理时“是否毕业设计”改为“是”,否则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无法选择专业。
指导教师资格:实践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资格审查,如下图,通过右键设置教师资格:
四.教师网上申报课题 以教师身份进入后,如下图所示 操作流程如下:
1.首先登录系统:
输入网址:http://jw.jluzh.com 输入用户名(即职工号)及密码,身份选择教师,登陆进入系统: 如下:
进入系统后,操作“毕业设计(论文)”模块
2.教师申报题目
点击“教师申报题目”,进入申报操作页面:
选择题目:
点击“从题库选择题目”按钮:增加题目。如下
点“增加”
点击“保存”后,题目自动进入下面的题目群中,再选择刚才增加的题目,点击“选择”
后,如下:
接着填写下面的关于“立题审核表”中的各项要求后,申报结果如下:
申报过程结束,等待系及教务处审核。
3.教师个人信息维护 点击“教师信息维护”,进入操作界面,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就是毕业设计学生可以了解该教师,及选题后可以了解该教师联系方式。
维护好信息,方便与学生沟通。
五.教师申报课题审批:
1.系教学秘书以自己用户及密码进入系统后,选择“实践管理”模块下的“毕业设计/论文”菜单,进行操作:
进入后:
在以上界面中,可以按照论文题目及教师进行模糊查询,查出教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记录,进
行审核,要审核请选择右键。
在审核过程中,可以在记录中填写自己的审核意见,填写完毕后,点击位于右下角的“意见保存”按钮。
2.教务处审核。
六.学生网上选题目
操作流程如下:
1.学生登录系统后,在如下菜单中进行毕业设计的操作:
2.学生选课题
在以上这个界面中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七. 管理学生
1.教师确认
操作“毕业设计(论文)”模块,教师确认学生
选择确认或拒绝学生
确认接收学生后,即可以进行论文的指导及周志的管理。
八.学生维护周志
1.在如下页面维护周志等相关数据
周志维护:
(注:学生每次提交的周志在教师没有回复前,学生可以修改,学生修改不了教师回复完的周志。如果有必要补充修改,学生可重新提交一份周志,但系统统计周志的篇数时不累计总数。)
九.答辩、成绩评定
十.成绩录入
过去的一年里,外国语学院团学会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我院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按照“德育为先、学风为主、育人为本、管理为重”的总体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服务,开创了外国语学院团学工作的新局面。
一、基层组织建设
学院坚持“六有”管理模式,即日常工作有例会,学团活动有计划,评比工作有公示,阶段工作有反馈,违纪情况有通报,班团活动有考核。1、工作计划总结
每学期初认真制定团学会工作计划并按时上交,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学期末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要求周计划周总结,所有的学生会工作档案齐全、管理妥善。2、注重制度建设
坚持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日常管理制度》、《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纪律检查方案》等学生会内部规章制度。
逐步完善了团总支干部、团支部量化考核细则,对学院推优入党、评优评优评先细则进行了修订。此外《综合测评制度》、《奖助学金评定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外国学院查课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制度也为团学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3、建立完善的学生会内部联络体系
充分利用飞信、QQ群、公共邮箱以及微博与学生干部进行互动,每周一次团干例会、班干例会以及每月一次总结大会,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开辟信访渠道。设立外国语中心信箱、电子信箱等信访平台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杜绝问题隐患。
我院开展食堂伙食评估调查,还针对学校宣传阵地不足的情况进行了宣传阵地建设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校后勤部等相关部门。
4、学生干部教育培训
2012年,我院团总支召开“青年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座谈会,对“校园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爱国主义”、“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生就业观”等5个专题展开积极讨论。2012年上学期,我院特邀文新学院文体部部长单超同学对我学院学生干部开展公文写作培训活动。
2012年6月我院共选派10名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工程》。
2012年10月,积极配合校团委记者培训工作,选派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和学习。
2012年11月,团学会对所有干部干事进行业务知识考试,考核过后进行总结大会。
2012年下学期和2013年上学期,我院分别组织团学会所有干部参与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力求学生干部思想意识的先进和政治素养的提高。
5、学生会机构设置
除主席团外,共10个部门,分别为学习学术部、宿管部、纪保部、文体部、办公室、组织部、实践部、青志联、心健部、宣传部。各个部门工作材料完整、齐备,并按时向校学生会办公室传送各种材料,及时传达学校各种精神,并且部门分工明确,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
二、学风建设 1、注重发挥学风建设的宣传引导作用
我们建立了由学生干部、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多元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和学生事务服务;班主任主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成才向导的工作。
我院定期邀请了国内有关英语日语等语言的知名学者到我学院讲学,有“北外” 王克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指导潘文国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印教授等多名著名学者来我院讲座。
2、由我院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牵头,各个部门轮流配合检查,严格落实各项考勤制度,坚持每日四查,严格考察课堂和早晚自习出勤情况,做好统筹工作并将统计的情况及时上报学校有关部门。
3、2012年5月8日,开展学风整顿主题班会,重新宣读外国语学院查课制度,进行签名活动,制定了“考试成绩分析表”,帮助同学们总结经验教训。
4、学院认真落实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宣传策划,自主开展了英、日语演讲比赛,听力大赛、翻译大赛等,不定期的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邀请高年级同学讲授学习经验及方法,这其中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专业四级经验交流会”等。
我院去年全年共计开展了7次学者论坛活动,上半年4场,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指导潘文国学术讲座、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音教授系列讲座、我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百草之春”专家讲坛和北外王克飞教授讲座。下半年3场,分别为:赴美带薪讲座、王向阳教授关于日本文学的讲座和张旭教授关于当前中国翻译研究方法若干问题及其思考讲座。
5、树立学生典型,开展榜样在身边,明星在身边---“每月一星”活动。学院每月推选出一名“每月之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通过树立和宣传学生中的先进典型,用典型事迹感召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立志成才,相继诞生了“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文艺之星”等。
三、维权宣传建设 1、2012年5月策划举办了外国语学院“普法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法学院青志联主席为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 2、根据校园宣传阵地不足的情况,针对全校进行调查,撰写宣传阵地建设方案,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 3、根据校权益部指示,召开维权主题班会;
4、外国语学院多次进行宿舍维修调查,统计了寝室维修情况,并与管理员沟通,将宿舍维修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争取问题能得到解决;
5、每学期都进行“三防一反”(防火、防盗、防骗和反传销)宣传,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学院及学校相关负责人。
6、我们积极配合校权益部进行学校学生工作处民意访问调查、组织医保健康讲座、安全知识讲座,食堂卫生检查,与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保证食堂的卫生健康,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7、加快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传递“正能量”
我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微博平台建设的号召,建立了以学院团总支和班级团支部一体化的微博体系,我院共21个支部建立了微博,我院团总支微博去年全年共发布和转发596次,其中微访谈78次,党的十八大学习64次。我院积极向湖工大青年人投稿,积极发挥团属媒体的宣传作用,去年共计投稿32篇,发表22篇,各类投稿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学生社区建设
1、组织学生纪律检查和校园的精神文明督察
每学期都进行“三防一反”(防火、防盗、防骗和反传销)宣传,每周三次对寝室进行检查,包括晚归、违规电器使用等情况,将结果出榜公示,保证社区安全。
2、积极配合校学校对学生宿舍进行经营和管理
在新生军训时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开学之际通过下寝室宣传对各个寝室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加大对自身的安全保护。
多次进行宿舍维修调查,统计了寝室维修情况,并与管理员沟通,将宿舍维修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争取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
积极配合校学生处、团委、学校保安做好校园内的安全保障工作,对宿舍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注重社区工作
每学期初制定社区工作计划并按时上交,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年终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并按时上交材料。同时我们也对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研究和监督,使学生社区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监督检查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和收费,协商解决学生、校方和物业管理部门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4、注重寝室活动及管理
每周一次的常规卫生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并及时进行公布,通过出示红榜和黄榜,一个月评选一次优秀寝室,通过寝室文化节、趣味运动会、游园会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外国语学院和谐宿舍建设。
五、校园文化建设
1、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全年共计开展了25次志愿活动,其中市级2次,分别为中博会和外事办志愿者活动;校级13次,分别为:社区美化活动、植树节活动、环保湘江活动、雷锋月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环保影视展活动、贫困户走访活动、笔尖唤青年手抄报大赛、以旧换心活动、卫生文明创造活动、茶意谢师恩活动、感恩用心传递活动、美化家园活动和地球一小时活动。院级10次,分别为:教室卫生大扫除活动、8次一对一爱心义教活动和清拭校园自行车活动。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周一次的春蕾爱心义教已成为我院青志联的标志性活动,保护母亲河、环保手抄报活动、捐书活动、敬老院活动和“茶意谢师恩”活动等。
2、重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推动校园文化和团学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参加校团委举办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申报并承办学者论坛和校园文化节项目。
(1)组织英、日语演讲比赛,听力大赛、翻译大赛及戏剧之夜。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话剧节于2012年12月18日举办,话剧的内容丰富多彩,将古典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中西方文化各有呈现,由此打造特属外院特色的戏剧之夜。
(2)2012年11月,我院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华中地区区级赛湖南工业大学选拔赛”,比赛最终选出王思诗、韩冰清、陈刘卉三人作为湖南工业大学代表参加华中地区比赛,取得华中地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3)2012 年5月,“第二届Flying Dream 外文听力大赛”,在专业组的基础上,设置了非专业组,面向整个湖工大,得到了其它学院的大力支持。
(4)外国语爱好者协会是对英语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其常规活动包括每周的英语角、英语沙龙、影视俱乐部、日语俱乐部、读写园、演讲俱乐部、戏剧俱乐部和CBS外语电台。我院团总支学生会支持外语爱好者协会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株洲第一届外语才艺大赛”和第四届“外协杯”大一新生英语风采大赛,为我院英语专业生与英语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
(5)在2012年“阳光杯”学生篮球联赛上,外国语学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女篮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啦啦操比赛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激情炫舞比赛取得了第七名的成绩。
(6)在湖南工业大学第七届运动会上面,英语101班的洪燕婷同学在女甲三级跳远项目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英语112班的张粤在女甲标枪项目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翻译1201班的陆瑛瑛同学在女子5000米项目荣获第二名,日语112班的易茂林同学在男子400米栏也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日语1202班陈运玉同学在女子1500m 比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7)11月份,我院宿管部配合校社区管理部,开展了“你好 时光”寝室文化节”,并在往年寝室布置的要求上,首次加入了才艺展示的元素,并且与株洲草根网合作,首次采用网络投票进行评选.(8)文体部首次成立了文艺团,包括声乐队、礼仪队、舞蹈队和主持人队伍,挑选学院文艺骨干,进行常规训练与学习,并积极付诸实践。
(9)学术部不定期的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邀请高年级同学讲授学习经验及方法,这其中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专业四级经验交流会”等等。
(10)学术部配合学院教务办,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如“ 启智之光”系列讲座、百草之春学术文化节系列讲座等。(11)我院心健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开展“蓝丝带拥抱日”、“积极心态 幸福人生”主题讲座、“朋辈”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子心怀感恩,与人为善.
(12)学生会积极配合校女生部的工作举办“女生,你幸福吗”讲座,学生干部不定时的走进寝室与女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女生思想动态,及时反映和解决女生普遍关心的问题。(13)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2年暑假,我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首次开展了“志愿服务进基层”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合计共353份,何君宜同学的暑期社会实践还为我们学院今后举行“三下乡”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资源。
六、加分项目
1、2012年5月19日,第七届中博会可持续发展市长论坛——2012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在株洲市举行。因为外国语学院的语言优势明显,此次活动我院共有30多名志愿者全程参与大会的接待、服务嘉宾等工作。
2、2012年4月底,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戴森霍夫夫妇一行来到株洲参观访问,外国语学院安排了5名志愿者进行全程陪同,带领其参观株洲风光。
3、积极响应校团委工作,大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活动,不断深化SYB、GYB创业指导培训。
4、配合校学生会的工作安排,组织同学参加“美味运动汇”、“游园会”、校运会、“阳光杯”系列活动等。5、在团属校级学生组织担任干部的有:
校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 日语112班刘敏 样学生会信息部副部长 英语113班胡梦佳 校学生会文体部部长
英语112班陈刘卉 校素拓宣传部副部长
英语112班刘海翠 校素拓创业部部长
英语112班何凤媛 校社团联合会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英语112班张粤 外语爱好者协会副主席 英语103班叶立冬 绿色环保协会副社长 英语112班林燕虹
外语爱好者协会影视俱乐部部长 英语112班熊斯勰 外语爱好者协会文体部副部长 英语112班杨婧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始终把提高我院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作为我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活动为载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外国语团总支、学生会将不懈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取得更好的成绩,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团学会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
题目名称
11层框-剪旅馆结构
学生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20XX级土木工程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X月X日
设计方案图(A5)
方案布置:
总信息:
计算结果分析:
短墙倾覆力矩比例小于40%,满足要求
剪重比满足最小要求
两个方向基本周期接近
周期比小于90%,满足要求
最不利地震方向小于15度,不用重新地震方向
参与质量都大于90%,满足要求,不用再增加震型数
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800,满足要求
层刚度比满足要求,没有薄弱层
单位面积质量为13.18,与开始估算的12接近
刚心和质心接近,扭转效应小
各标准层板配筋施工图
暗柱层1:
暗柱层2:
暗柱层11:
为规范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要使学生受到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能用文字、图形和现代设计方法系统地、正确地表达设计成果。
二.课程设计的组织
(1)课程设计应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基层教学单位应依据教学大纲,从学生的中等水平出发,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综合性,每位学生的设计内容应不同。
(2)基层教学单位负责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的全面组织工作,选派称职的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师生比一般为1:15左右。基层教学单位应在设计开始前编印好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的任务书、指导书,准备好必要的文献资料并做好各项具体的准备工作。
(3)设计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在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和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教师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优秀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指导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设计开始时要进行动员布置,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设计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在设计期间要每天进行辅导和检查,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使设计顺利进行。基层教学单位的指导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
课程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对每个学生的设计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考核的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或两者结合。
课程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工作态度,设计考核成绩综合评分。采用五级制记分,成绩评定标准是:
优秀:能独立完成设计工作,方案先进,计算正确,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说明书叙述透彻、图面整洁,体现一定的创新能力。设计过程中表现好,无违纪现象。
良好:能独立完成设计工作,方案合理,计算正确。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说明书叙述清楚,图面清晰。设计过程中表现较好,无违纪现象。
中等:能完成设计工作,达到要求,计算基本正确,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说明书叙述比较清楚,1
图面基本清晰。设计过程中表现较好,无违纪现象。
及格:能完成设计工作,基本达到要求,计算基本正确,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说明书叙述基本清楚,图面基本清晰,设计过程表现一般,无违纪现象。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水平。
课程设计期间学生的考勤与纪律按《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考勤管理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结束后,必须进行总结,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课程设计总结经主管教学的院(系、部)领导审阅后交院(系、部)保存。学生课程设计资料由基层教学单位至少保存三年。
【成都大学 工业制造学院学生课程设计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10-13
沈阳工业学院是几本大学10-04
西北工业大学及其航空学院简介11-10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十周年院庆10-05
美国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06-24
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07-05
成都航空职业学院06-02
湖南工业大学学生手册07-20
东华大学时尚设计学院06-30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