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精选8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1

本报表上报包含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资产统计报表,需要在系统内分别上报。具体上报内容和方式参考以下教程。

一、基础数据核对

1、确认单位所属行业

点击【单位基本信息】--【修改】--确认单位基本性质(行政单位)、所属行业(事业单位)和邮政编码项填写是否正确,注意对所属行业的填写,大类不要填错,明细分类如果找不到填写相近即可!(如图所示)

行政单位确认

事业单位确认

2、资产数据录入要求

确保系统内已经把2014年12月31号之前的所有固定资产录入系统。

二、2013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填写说明

2013年的报表需要填写系统内的2013年12月月报报表。系统内点击【资产报表】--【201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月度统计报表】--业务方案时期年份选择2013时期选择12月。

1.基础报表封面,点击【运算】,会自动填充绿色的项目,其中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和填报人需要手动录入。

2.资产负债表,填写时注意行政和事业的区分,不同性质填写不同的栏。点击【指标提取】--【全算】,填写资产负债表明细项,可以根据2013年的决算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填写。填写完毕点击【运算】,算出资产合计数,点击【审核】系统内固定资产原值和13年决算报表固定资产原值是否一致。不一致需要查找原因。

3.机构人员情况表,填写时注意行政和事业的区分,性质不同填写不同的栏目。本张表格也可以按照2013年决算报表中的机构人员情况表填写,填写完毕后点击【运算】算出合计数。

4.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是系统自动提取生成的,生成的固定资产总额和【综合查询】--【专项查询】--【按资产大类查询】选择后查出的数据是一致的。这张表格不可以手动填写。如果固定资产有错误需要修改卡片后再次指标提取。5.上报,填写完毕后,点击【全算】--【全审】,没有提示错误即可点击【报表上报】,注意报表一旦上报,账期将被锁定,2013年12月31号之前的卡片将不能修改和变动。如若发现错误需要联系主管部门退回报表。至此,2013年报表填写完毕。

三、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填写说明

点击【资产报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封面

点击【指标提取】--【全算】绿色的背景项会全部自动填充。剩余其他项手工填写完整。

2、事业/行政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表

表格会根据单位基本信息中的所属行业分类(事业单位)、单位基本性质分类(行政单位)自动定位可填写行,填写完毕后点击【运算】。注意填写独立编制机构数和独立核实机构数,本表也可根据2014年决算报表中的机构人员情况表填写。

3、事业/行政单位资产情况表

固定资产项是系统自动提取,【流动资产】、【对外投资】(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其他资产】为手动填写项,可以按照2014决算报表中的资产情况表填写,如果决算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数值和系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数值不一致,可以手动修改固定资产明细值,但是修改后会在后面的单位差异表中体现,需要填写差异说明。如果对明细有疑问,可以选中明细单元格点击【指标穿透】查看包含的资产卡片明细。

4、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表

从系统内指标提取数,不需要手动填写,直接点击运算即可。

5、事业/行政单位土地情况表

从系统内自动指标提取,不需要手动填写,直接点击运算即可。

6、事业/行政单位房屋情况表

事业单位房屋情况表是从系统内自动指标提取,不需要手动填写,直接点击运算即可。行政单位房屋情况表需要按照下列标准手动填写:

办公用房:填列单位的领导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用房、离退休管理机构用房、会议室、传达室、信访室、档案室、文印室、资料室、收发室、计算机房、储藏室、卫生间、工勤人员用房、警卫用房、变配电室、水泵房、水箱间、锅炉房、电梯机房、制冷机房、通信机房、礼堂、食堂、车库、人防设施、消防设施等,按建筑面积和价值进行反映。

业务用房:填列单位除办公用房以外的其他工作用房,包括实验用房、审判庭、羁押室、律师室、调解室、政府机构业务大厅等,按建筑面积和价值进行反映。

其他:填列单位除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以外的其他用房,包括生活用房、商业门面等,按建筑面积和价值进行反映。

7、事业/行政单位车辆情况表

系统内指标自动提取,不需要手动填写,直接点击运算即可。

8、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情况表(行政单位无此表,不需要填写)系统内指标自动提取,不需要手动填写,直接点击运算即可。

9、事业/行政单位差异表

如果对系统自动指标提取的数据进行了修改,会在差异表中有体现,需要填写差异说明才能上报。

10、情况说明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2

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主要针对50万元以上的投资活动, 体现了抓大放小的原则。虽然有限额规定, 但与现行的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截然不同, 因为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单位相对是比较稳定的, 年内的变化不大。而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单位却在日益变化, 即投资基层单位是可变的、临时的、不稳定的, 不同时期投资单位有所不同, 具体单位可以是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临时机构 (筹建处) 甚至是自然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一方面项目审批由原来的计划等部门增加到多个部门, 另一方面项目审批手续的简化又使很多投资项目不需要严格审批, 仅需要备案或者干脆不报批, 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项目根本不顾及项目报批程序, 只要自我条件许可即自行上马。所以管理部门、业务部门项目资料比较零乱, 统计部门收集项目资料、确定项目单位即投资统计起报单位本身就非常困难。

2 项目管理不匹配, 投资信息难把握

计划经济时代抓项目只要抓住计委和经贸委等几个主要项目审批单位即可, 投资项目统计相对比较容易。而现今, 项目管理五花八门方式各异, 比如发改委管理一定投资额以上新开工或续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 经贸委管理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局 (规划局) 管理项目建设和项目规划, 国土资源局管理土地购置及建设项目用地, 环保局管理项目环保手续, 涉农部门管理农村农林水投资。通常,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沟通仍有欠缺。而且, 这些部门都根据本部门所需求的口径范围, 对项目投资额完成等情况各自进行统计, 他们都只负责投资项目的一部分。有时又是几个部门同时对一个项目进行统计, 导致基层单位应接不暇。由于资料的搜集口径、填报要求、上报渠道不同及业务人员认识、理解不同, 也造成统计上来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从总体上说, 他们都管着项目, 但没有管到统计。而县级统计局作为一个县 (市) 的投资综合统计部门, 由于无法管到项目, 项目单位只要没被统计部门发现, 往往不会主动向统计部门报送投资报表。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管理不匹配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种形势下, 统计部门抓项目就有大海捞针的味道了。

3 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数据难保精准

一是一些基层单位对投资统计不够重视。很多投资项目, 由于实施时间短, 投资单位根本不可能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在投资基层单位中大多由会计兼职统计工作, 有的单位是领导临时指派的, 由于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 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二是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低, 缺乏基本的统计专业知识。由于固定资产统计报表对于项目单位来说是临时性的报表, 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的意识, 有的甚至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为份外工作, 配合程度低, 时间观念差, 不能主动按时地上报报表, 每个月都要三催五催, 工作十分被动。同时, 由于不是专业人员, 对投资统计报表不甚了解, 仅凭个人理解去填报, 这就从源头上埋下了数据不实的隐患。三是投资单位原始记录 (统计台账) 不全, 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 搜集数字比较困难。有的项目单位连工程预算材料都没有, 只好按照工程造价和进度估计上报, 统计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

4 统计制度存在缺陷, 投资漏报虚报并存

现行的投资主要注重50万元以上的项目, 对一些跨地区跨县 (市) 的项目, 是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的, 投资情况一般由项目单位直报省, 县 (市) 统计部门一般不统计。但县 (市) 在统计区域内全社会一年的投资总量时, 由于缺少这类大项目的资料, 也只能估算一个数据。从这个角度看, 跨地域项目, 年度应给相关县 (市) 或地区提供相应的数据。否则, 地方投资统计数据会遗漏。此外,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地域情况复杂,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往往不在一个地市, 下属的一些产业活动单位往往有很大的投资, 这就存在投资统计数据报哪个地市的问题。比如某铜矿作为铜业公司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基本上每年都有几个亿的投资, 但投资数据却不报当地统计局而报铜业公司所在的该市。这样做, 既不能反映本市的投资全貌, 也给县 (市、区) 数据对比和考核带来了不可比的因素。从这个角度看, 对当地的投资统计, 明显是漏了一块 (不归当地汇总) 。还有一些较容易遗漏的方面, 那就是50万元以上100万元左右的许多小项目, 如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小项目, 如办公楼的装修招标, 因为不起眼, 人们往往忽略。除上述因素外, 在统计一个地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时, 还有很多的5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很难操作, 如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 统计部门不管建房审批, 安排统计员申报不好操作;农村非农户投资项目, 大家在概念上都不易理解, 更不要说去落实统计了;一些乡村公路、桥梁和小企业的小技改等项目, 由于点多面广, 统计员根本就很难全面统计。可是, 这些难统计的项目如何操作, 制度上却没有明确的办法。另一方面, 由于地方考核因素的影响, 有些地方不可避免地会为完成计划指标编造报表, 把数据统计当成指标统计, 有的规模以上投资只是推进项目却定为开工项目, 有的只是刚开工项目或部分建成项目却定为竣工投产项目, 有的上报投资项目与实际投资项目差距很大, 这方面招商引资的项目尤其明显, 如此等等导致投资统计数据出现水分, 这方面的例子已经有网络案例可证。

5 专业培训力度不够, 业务水平提高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 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每当遇到难以判断的情况时, 专业人员通常会习惯地对照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 希望从中得到解答, 然而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很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找到相关的指导资料, 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去处理, 造成个别指标的不统一。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直接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 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而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 纯粹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专业培训的很少, 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会也不过半天时间, 既要进行上年总结, 又要布置来年报表, 开展县市交流等, 时间太仓促, 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 必须对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首先, 要高度重视投资项目统计。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 一些直管部门往往拒绝提供项目投资资料, 因此, 政府要从加强领导协调和确保资金等方面给予重视, 支持统计部门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其次, 应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 制定单位投资统计套表, 加大投资统计执法力度, 深入开展投资统计分析。

摘要:目前, 一些企业开始试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工、竣工申报制度", 其根本宗旨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好处是多方面的。另外, 还要强化规模以下项目统计。继续采取“抓大放小, 从轻就简”的原则, 用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 对目前形势下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投资统计投资项目难找、漏报、社会配合程度日益下降等困难, 以及困扰基层统计人员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参考文献

[1]徐衡著,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2.

[2]王建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探讨, 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09.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3

关键词:地方高校 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报表 统计数据

1 概述

从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学生人数几乎翻了一翻,有的学校的学生人数甚至增加到原来的4-5倍,伴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随之增多。地方高校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扩大高校的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高校的科研、教学水平,调整办学产业结构,提升高校的办学实力。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是高校实行科学管理、规模化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认识高校工作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同时也是制定高校宏观政策、编制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各项基本建设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工作的不重视

统计工作得不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甚至统计人员本身也认为“统计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而已,把统计工作简单化、程序化。普遍存在重财务会计而轻资产统计的现象,认为财务会计核算、收支把关很重要,而资产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其实财务会计和资产统计是一个核算实体单位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会计是“钱”的管理,资产统计是“物”的管理。资产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与规划。

2.2 对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人员的不重视

目前我国实行按施工项目进行统计的原则,一个施工项目自开工建设至竣工完成,就是它的固定资产统计上报周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像其他专业的统计那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多数高校的固定资产统计工作都由兼职人员承担。统计人员得不到学校人事部门的岗位认可,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统计岗位。由于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也就参差不齐,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有些甚至按照建设工程形象进度估计进行上报固定资产统计数据,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统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上级统计部门培训。而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到目前为止还未开展过。年报培训的时间也只有一天,时间很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人员自己要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提高,平时建立必要的统计台账,整理统计资料,为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统计资料,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作用,积极主动的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

2.3 对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的不重视

由于有些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导致统计人员对该项工作随意性大,应付差事,致使投资数据存在问题。例如,统计报表的固定资产统计数据是以工程实物量完成额为标准,在永久性工程破土动工以后开始统计,而有些统计人员,在项目永久性工程尚未开始施工,仅在进行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三通一平或支付预付款)时,就开始上报。设备工器具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按照规定必须是在设备运抵现场验收合格并且开始安装时才开始统计,而有的单位的统计人员在设备仅预付部分定金或者设备在运输途中,就上报设备工器具投资完成额;有的连设备购买合同都未签,按照工程预付款进行虚报设备投资完成额。

投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计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但又找不到相关的指导资料,只能凭个人的理解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些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不到施工现场去收集第一手资料,仅以驻地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工程进度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进行统计;还有的则以实际发生的财务费用为依据进行统计等。这些统计方法导致有的把未形成工程实体的投资额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统计上报,有的把已经形成投资的工作量未统计入本期的投资完成额,凡此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的数据产生偏差。

地方高校在数据处理的应用发展不平衡也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数据处理没有使用计算机联网上报数据,手段仍采用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学校基本建设规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中,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3 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提升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是《统计法》对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的基本要求。地方高校应该按照国家规定保证统计人员的职称评定,保证有统计职称的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统计人员稳定了,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利于统计人员安心工作,钻研业务,积累经验,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实際工作中,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到不仅提供数字信息,还要提供文字资料,提供深层次的规律性的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使统计报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将应付式的统计转变为指导式的统计,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对高校的发展和运行态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3.2 健全法制建设,强化统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这是统计人员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统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有:一是要树立实事求是的道德风尚;二是要敢于坚持原则,不畏权势,坚决抵制和敢于同弄虚作假等统计违法行为作斗争;三是要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并对统计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进行保密;四是要模范遵守《统计法》和与统计工作有关的国家其他法律。认真学习统计法规和有关文件,并在统计工作中规范化贯彻执行, 保证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并按规定及时、准确、全面,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伪造、篡改统计数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没有违反统计法规的现象发生。认真学习统计法规和有关文件,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知法懂法,依法搞统计。

3.3 加强高校统计手段的信息化建设,增强统计信息的咨询与服务功能

数据统计是一门科学,在当今科学发达的网络时代,它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固定资产统计是对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项工作。它反映了学校在基本建设各方面发展变化的重要信息,是为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对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将统计信息和统计资料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使统计信息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做到为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定决策、计划发展提供依据。

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是高校实现规模化的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掌握了解准确、及时、全面和科学的反映本校固定资产建设情况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并通过统计资料交流,最大限度的掌握和充分利用统计资源,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建立长效机制的上规模的管理;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使高校统计为学校的宏观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红敏,蒋锡威.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J].浙江建筑,第22卷增刊,2005年10月,135-136.

[2]周薇.浅谈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J].浙江统计,2008(06)46.

[3]姚文林.浅谈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0卷第3期.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4

郭柏藩、李素旋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日益增多,投资主体更趋多样化;与此同时,上级部门对投资数据上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资统计基础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现就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投资统计基础工作,结合实际进行浅析。

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填报范围、填报频率及投资统计对象的大量增加,使得乡镇和县统计部门工作量成倍增加,而由于历史原因,特别计划统计思维的存在,各级政府对统计部门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计划政府时代,对统计部门的重视相对不够,对市场统计的认识相对不足,导致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统计力量整体相对薄弱,表现有四个方面:1.乡镇专职统计人员缺乏,乡镇统计人员都身兼数职,有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包村任务等等,统计工作被视作副业,真正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并不多;2.企业统计力量较为薄弱,“轻统计,重财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统计人员主要由企业财务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讲求效益,往往由财务人员兼职负责所有报表统计工作,缺乏必要的专业分工,报表质量很难保证;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月末年底催要报表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工作十分被动;4.基层统计人员稳定性较差,工作调动频繁,导致上岗人员业务水平整体较低,工作断层现象时有发生。基层统计力量的相对薄弱,成为当前制约统计工作有效推进和顺利发展的较大障碍,各级部门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基础与质量的矛盾十分突出

基础工作是投资统计的生命线,决定了投资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但当前在信息畅通、基层工作、源头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却整体相对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1.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统计部门不能对投资项目提前掌握和进行跟踪统计,甚至出现部分投资项目漏报的现象,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2.基础工作缺位现象时有发生,“源头”数据质量控制相对薄弱,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亟待提高。例如,由于企业机构人员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位,导致部分新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统计工作很难推进;部分基层统计人员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定期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较差,甚至视投资报表为份外工作,配合程度低,工作推进较慢,与投资统计相配套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登记更是寥寥无几,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也相对困难。

(三)是认识与实践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部分乡镇对投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重考核统计等现象,在实践中往往导致基层统计人员对该项工作随意性大,应付了事,使有关决策部门在使用和分析研究有关统计数据时难以衔接。这些单位除了向统计部门报送报表外,还向其他职能部门报送报表,且不同部门之间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标准也不尽一致。由于部分镇乡对该指标认识不清、概念不明,导致数据打架的现象难免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法定数据的权威性和领导决策。

(四)是力度和认可度的矛盾十分突出

统计法是我们统计部门的根本大法,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级统计部门作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相对有限。社会对于统计法的了解或者是对于政府统计的“硬”约束仍知之甚少。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的统计法赋予了我们统计队伍检查执法的权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执法力度还相对较小,因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在我们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出于各种原因拒报或者故意虚报、瞒报统计数字,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地方统计部门数据统计的权威性,造成了社会认可度的下降。上述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和影响固定资产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值得关注。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基于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压力较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级政府都相当关注。年初计划下达,各地围绕计划指标层层加码,部分乡镇、部门很难完成,压力较大。部分地方在政绩观和传统计划统计思维的作用下,在数据上做文章,盲目追求投资增长的高速度。上报数据时对照年初计划,根据领导意图行事,不惜牺牲投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虚报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导致投资统计数据失真。

(二)基于制度保障机制的缺失

做好投资统计,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有效的保证信息畅通的机制。当前,恰恰是在这个层面统计部门显得相对较为薄弱。投资统计尽管有很大的特殊性,不像工业、农业等专业的统计单位那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大部分投资单位往往是临时机构,因此,在统计过程中,基层单位人员不理解,配合程度低,视投资报表为额外负担,不能积极主动上报报表,对于上述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在项目的审批上或者在投资管理的源头上缺乏了相应的约束机制。如果在项目核批的源头就确定明确的统计报送机制及项目审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相互制约机制,那么,事后的跟踪统计和报表报送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和势在必为。由此可见,制度保障的缺失成为制约投资统计健康发展又一瓶颈。

(三)基于现有投资统计指标的可操作性难题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投资指标太细,基层工作量大。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五十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等,指标近百项,这无疑增加了被调查单位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来源有限,数据统计缺乏科学合理的计量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它的指标来源于设计预算、会计核算、业务技术核算等,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数字搜集相对较为困难。部分单位连工程材料预算都没有,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估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三、完善投资统计基础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以强化法律意识为出发点,提高思想认识。

《统计法》是开展统计工作的法律保障,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投资统计工作的前提。因此要把强化领导、基层统计人员以及统计对象的法律意识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杜

绝统计数据人为干扰,广泛宣传做好投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目标责任,统一各方面的思想,从而增强各地搞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以建立长效机制为落脚点,夯实统计基础。

我们要巩固基础年建设成果,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把投资统计基础引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范畴,从而为考核服务,为发展服务。对固定资产投资要强化与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和交流,实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同时要继续加大对乡镇和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做好项目信息收集、跟踪、反馈工作,搞好数据质量控制,抓好“源头”统计,确保该统计的项目不重不漏。

(三)精简指标体系,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在当前投资统计的基础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指标,减少基层企业统计指标填报量,同时通过强化政府统计部门科学推算的功能和手段,以满足社会对统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严格按照投资统计的口径、方法、制度要求,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1.实际完成投资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尚未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设备等,均不得纳入统计范围,更不能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2.严把投资价格计算依据关,杜绝高估投资价值。对于建筑安装工程必须按预算价格计算,不得按照市价或实际财务支出计算;对于实行招标的工程,严格按照中标价格计算;对于某些工程已进入施工但施工图预算尚未编出的,统计报表可根据工程进度先按设计概算或套用相同的结构、类型工程的预算综合价格计算,待预算编出后再进行调整;设备、工具、器具的价格,应按实际支出的全部资金(除设备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运杂费、仓库保管费等)计算。自制的设备、工具、器具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算;其他费用的价格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不得按照工程概算价格计算。3.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以项目开工至竣工期作为统计周期,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统计;4.必须确立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第一责任人的报表报送机制,基层表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填报,并应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基层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列完整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统计部门不得代填或估报。

(五)以整合数据资源为突破点,提高工作效率。

资产统计分析报告 篇5

市财政局:

根据贵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编报2010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的通知>的通知》(X市财资„2011‟10号)要求,我单位认真对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单位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我单位资产状况良好,本次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0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现将我单位资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是1个独立编制的副处级行政机关单位,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归口市X局管理。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行政编制74人,工勤编制6人;实有在职人员80人,退休人员9人。

二、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为937.45万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流动资产4.5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48%,主要为现金及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724.3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77.27%,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具、取证器材、汽车和摩托车、服务热线系统等;

3、其他资产208.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2.25%,主要为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经认真统计、对比,我单位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2010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资产状况良好。

三、资产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我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对本单位的资产定期进行清查,做到“不打埋伏、不留死角”,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二是加强管理。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从而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我单位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相关规定、制度,同时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章整制,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规范化、高效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三是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对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做到物尽其用,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6

——201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分析

从江县统计局 2014年3月10日

2013年,从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紧紧围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以“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为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领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拉内需,调结构”的指示精神,攻坚克难,全面推进项目兴县、工业强县工作,积极引进项目,深挖潜能,有力地促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一、201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2013年全年从江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9465万元(包括房地产开发、跨地项目),与去年同期数据456674万元,同比增长33.5%;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3581万元(不包括跨地项目),与去年同期完成数348081万元,同比增长33.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 43530 万元,与去年同期 21903万元比,增长98.74%;商品房销售面积37365平方米,与去年同期39039平方米,同比下降4.2%。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05842万元,同比增长196%。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县)按各种构成分: 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095万元,同比增长35.0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284万元,同比增长34.87%。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199万元,同比增长226.54%;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444万元,同比增长26.37%;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4736万元,同比增长28.58%。

按投资类型分,基本建设502496万元,同比增长31.43%;更新改造17989,同比增长40.02%;其他投资18894万元,同比增长340.93%。

二、我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点

1、社会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13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在2012年的基础上快速增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94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

2、施工项目规模扩大。全县共有投资在建项目203个(不含房地产、交通项目),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42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3775万元;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6个,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占全部投资项目 2 总数的15.76%,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额占总投资完成额的71.2%。施工项目的增加为我县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新项目的启动对我县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3、投资结构有所优化。2013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作用较为突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重点项目的投资方向上来说,今年以来,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投资额度较大的项目: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从江县2013年农村卫星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项目、从江县城市棚户区改造、从江县2013年公共租赁住房工程、从江县2013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从江县城篮球馆建设项目、从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训楼及设备购置项目、中国侗文化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从江县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文化卫生投资的增长,集中建设一批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文环境的改善;都柳江从江航电枢纽工程、黔东南州公路处从四线建设、从江县通村油路建设、S202从江至贯洞公路建设项目等交通项目极大的改善了全县的公路运输和城市道路状况,拓宽我县对外的辐射范围,增强我县招商引资、工业强县的综合竞争力; 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从江县2013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从江县洛香镇应急水源工程、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防洪堤扩建项目等等,极大的推动我县农村投资增长。

4、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43530万元,与去年同期投资数21903万元,同步增长98.74%;商品房销售面积37365平方米。从江县江东民族风情园二期建设项目、从江县恒丰〃中央城建设项目、从江县新诚大厦商住楼、从江县北上新区商贸综合4号楼C栋建设项目、从江县北上新区行政中心名居小区等房地产项目的相继开发建设,不仅提高我县房地产市场活力,同时对全县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三、当前投资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招商引资工作需进一步推进。目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政府主导的改善投资环境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交通项目。全县工业企业占我县投资项目相对偏少。需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企业在我县投资力度。

2、投资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投资增长的自身动力不强。

3、商品房销售情况不容观。当前我县商品房市场暂淡,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出现下降,随着我县部分房地产项目相继建设完成,积累大量待售房屋,房屋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4、部分项目单位对统计工作不够支持,不是很配合,经常出现缓报、迟报现象,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开展。

5、部分企业项目自筹资金配套困难。部分企业自筹资配套困难,使得建设项目处于半停工状态,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四、政策建议

2014年要确保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科学、健康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1、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加强支持全县投资增长的大项目如洛贯站前广场建设项目、銮里民族风情园等项目服务,加快项目实施的审批,主动协调需地方政府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新项目的筹建、立项开工工作。

2、要建立自主融资和政府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扶持机制,确保项目投资资金按计划如期到位。

3、结合我县实际,加大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项目投资比重,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4、充分利用我县水电、旅游、畜牧业、林业资源优势,继续扩大水电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林产品、畜牧业产品加工等产业投资力度,发挥产业优势拉动我县经济发展。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7

以上学者的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十分突出, 已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但是, 学术界从微观层面对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的讨论, 还不足以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本文拟从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公开数据, 采用相应统计方法, 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布等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讨论我国企业的投资状况。

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是认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首先必须研究的问题。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分析有助于对微观层面企业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认识, 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的分析则有助于了解微观层面企业的融资渠道, 以解决企业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问题。为了对此问题有所认识,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相关数据, 对我国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体呈增长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32917.7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25022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长率分别为:11.54%、14.45%、21.72%, 21.16%, 20.61%, 19.30%, 19.90%, 20.54%, 30.93%;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平均增长比率为20%, 增长最快的一年为2009年, 为30.93%。图1是固定资产总投资逐年增长比率的曲线图。从图1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总投资是快速上升趋势, 在2003年到2008年固定资产总投资较为平稳, 而在2008年到2009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又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1.2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源于自筹和其他资金

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情况来看,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资金, 在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中, 自筹和其他资金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 且具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通过计算, 可以看得自筹和其他资金从2000年到2009年, 每年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率分别为:68.59%、71.13%、71.13%、74.30%、76.96%、79%、82.15%、85%, 82.85%, 77.73%;平均为76.85%, 国内贷款为第二, 每年占到全社会投资总额比率分别为:20.44%、19.45%、20.37%、21.68%、19.57%、18.38%、17.81%、16.78%, 15.3%, 15.70%;平均为18.55%。图2是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国内贷款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构成比例的曲线图, 从图2可以看到, 以上两种资金的来源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从2000-2009年均比较平稳。

1.3 国家预算内资金逐年增长比率的波动较大, 自筹和他资金逐年增长比率较为平稳

从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方面来看, 国家预算内资金逐年增长比率为:17.16%、19.44%、-17.60%、17.43%、21.65%、11.08%、20.23%、26.37%、37, .29%;国内贷款逐年增长比率为:7.1%、18.28%、26.45%、12.65%、15.51%、16.70%、14.99%、12.86%、32.72%;利用外资逐年增长比率为:2%、17%、19.79%、26.40%、20.89%、8.2%、15.56%、3%、-14.88%;自筹和他资金逐年增长比率为:14.71%、14.45%、25.1%、23.88%、22.67%、22.38%、22.62%、18.46%、26.04%。图3是各种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的曲线图, 从图3可以看到:国家预算内资金逐年增长比率的波动较大, 自筹和他资金逐年增长比率较为平稳。

通过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的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2) 在企业现实的投资行为中, 企业拥有了多种融资渠道, 同时, 政府逐步退出了企业投资资金供应者的角色, 企业通过自身能力融通到相应的投资资金决定了企业投资行为, 而企业是否能够应用好这些资金进行正确的投资则决定了出资者的利益。

2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的宏观层面分析, 能够从总体上洞察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的投向。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的统计数据看到, 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主要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三个方面。

2.1 建筑安装工程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

图4为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布图, 可以看到, 建筑安装工程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 每年占到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率为:62.39%、61.69%、61.10%、60.19%、60.73%、60.13%、60.71%、60.82%、60.73%、55.45%。平均为:60.39%。以上数据表明, 我国企业在投资中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2.2 建筑安装工程增长幅度较快, 其他费用增长较平缓

图5为2001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布增长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9年中, 前三年各项工程增长相对都较快, 2003年到2008年增长相对较平稳, 2008年后建筑安装工程又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从整个图的趋势来看, 建筑安装工程在近十年的变化中更突出, 增长趋势超过其他各项工程, 具体增长比例为10.54%、13.63%、20.53%、21.86%、19.82%、20.06%、20.05%、20.43%、24.36%, 结合上述图4中数据, 进一步表明我国企业的增长依赖的是量上的扩张, 而非内在实力的提升。

3 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在行业中的分布研究是分析我国各行业发展分布的基础, 是了解我国未来各行业发展的关键。

3.1 制造业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行业

经过计算, 2003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占各年比例为:制造业占全年的比例为26.4%、27.8%、30%、31%、32.4%、32.81%、31.44%;房地产业占各年的比例为:23.65%、23.66%、22.97%、22.3%、23.62%、23.4%、21.98%;教育占各年的比例为:3%、2.9%、2.5%、2.1%、1.7%、1.5%、1.6%;以上数据说明, 制造业是我国投资行为发生的首要行业。

3.2 除制造业和房地产外的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逐年增长且增速较快

经过计算得到从2003年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33.33%、35.69%、28.27%、30.55%、27.41%、24.53;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26.9%、16.95%、25.73%、32.27%、24.67%、22.05%;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23.36%、24.78%、20.36%、17.51%、25.35%。从图7可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例较大, 但整体趋势在下降, 说明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减缓, 而除制造业和房地产外的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增幅基础较低, 但从2006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其增长比例的绝对值已超过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从上文对我国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和行业分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体呈增长趋势, 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波动较大, 自筹和他筹资金相对较为平稳且规模在扩大;在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主要是投资规模的扩大, 也就是说增长是依赖于量的扩张, 而非技术的更新与改造;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中,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外的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速, 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在缓慢的转型,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参考文献

[1]辛清泉, 林斌, 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 2007, (8) .

[2]张功富, 宋献中.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过度还是不足——基于沪深工业类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实证度量[J].会计研究, 2009, (5) .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计 篇8

一、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个方面体现在薄弱的统计力量,使得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些年来,有关乡镇经济发展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不断增多,而且分类越来越细致,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项目,普查任务,例如经济、人口、农业等普查项目的增多,使得基层统计人员任务繁重、不堪重负。在另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经从之前的仅仅是农村统计发展成为了涵盖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工作统计的工作,这样一来,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2、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在一方面,统计任务日益增多,而相应的待遇却止步不前,再加上地理条件限制等原因的影响,统计人员身心皆疲,厌烦情绪有加重的趋势;在另一个方面,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的特殊性,不能保证有长期稳定的统计队伍,统计人员频繁更换,按照《统计法》规定,必须征求上级部门的有关意见才能够更换统计人员,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此流程进行,这就造成了统计人员更换频繁、流失严重,也导致了的工作脱节、资料遗失不全、数据无法有效衔接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给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等带来了许多困难,更换人员的速度远超过了培训速度,这也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保障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家实行农村税改以后,乡镇的财政收入来源有限,财政资金严重不足,对统计工作的投入也相对缺少。据了解,许多乡镇都是“据实报账”的原则来解决统计经费的,有着较好经济条件的乡镇只能够勉强保证统计工作的开支需要;而条件较差的地方,连正常的开支都无法给予报销。有部分统计员常常是自己垫付差旅费,到年底还怀揣一叠发票无处报销。现行的农村住户调查,调查户补助偏低,影响了农村抽样调查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很大一部分的统计工作都是靠着行政手段或者是各统计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的。

4、统计资料不完整,数据来源不详实。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是在统计人员的更换上过于频繁,导致交接手续不全,造成数据的缺失、损坏,同时,断档现象也比较严重,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台账,数据资料的归档也不规范;二是定期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起报收集资料不齐全,存在编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统计从业人员业务不到位。客观上讲,基础统计人员工作仅仅限于简单的报表整理或者数据汇总整理,并没有真正做到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这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人员过少,而工作量较多,个人承担任务过重,绝大多数乡镇统计员是由财政员兼任,无暇顾及统计服务;另外一个方面,统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未能及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给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6、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资料难以收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产发生结构性变化,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和冲击,这本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农村住户调查报表要从村一级逐级上报,村统计人员大多由村会计兼任,受文化程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报表种类繁多,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切实加强和做好基层统计工作,是当下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黑水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统计工作涉及到了县经济的各个方面,统计单位也遍布乡村,统计范围广,起报单位多,随着我县规模工业户数、固定资产投资起报单位的增加,工作难度加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基层统计队伍能否稳定、统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因此,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稳定基层统计队伍。确立乡镇机统计机构所具有的合法地位,建立和完善能够起到监督作用的乡镇统计站,并将各地方统计纳入网点建立体系,并实行垂直的管理体系,这也是统计发展未来的必经之路,能够起到稳定队伍、强化管理、促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根据黑水县的实际情况,17个乡镇均设立综合型统计机构,设置专兼职统计人员1名,由编制人事部门批准发文,明确身份和责任,实行县局垂直管理,为县统计局派出机构,承担乡镇统计的各种普查、调查工作,负责收集资料和运营情况,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行报表的总结和分析,将整理之后的报表送往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统计局,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并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的畅通。

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镇统计经费分别列入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以保障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提高统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建议提高农村抽样调查记账户和辅助调查员的调查补助;三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加快乡镇统计网络建设平台,实现乡镇联网直报,提高联网直报率;四是加强统计工作站的硬件设施,给予办公用房、统计牌子、统计制度、档案柜、办公桌、微机等方面加以解决,尽量给统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办公设施齐备,制度、网络健全,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业务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将统计知识培训和统计继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素质。县级统计机构每年免费举办一期统计业务培训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实效。

上一篇:创文知识问答下一篇:中石化加油站长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