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工作调研建议(推荐7篇)
2011年7月28日,在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李献的带领下,市政府办公室文卫科分别就我市新农合参合情况和农民实际报销情况展开实地调研,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市新农合工作的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与,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医疗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得日益重要。我市自2007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部门运作、医疗机构参与、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格局。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2011年我市参合农民达到358254人,参合率93.1%,截止到6月底全市共有72230人次享受报免补偿,补偿金额2209.5万元。
(二)导致新农合筹资难的主要原因
二是较多贫困人口与外出务工人群,增大了筹资压力。一方面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过多,政府虽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得不到解决,自己掏钱参保存在难度。二是随着劳务输出群体壮大,主要表现在户口在本地的外迁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户过多,在年底工作组集中收缴时,一时难以联系上其当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员,在规定的参合时间内,资金无法筹集到位,为新农合筹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医疗需求实现率不高。受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我县对卫生事业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房屋老化、设备短缺,病床等医疗设施紧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0.6 张,远远低于全国2.4张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0.6人)。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对广大农民群众就近医疗服务的功能发挥不足,不能适应当前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医疗监管机制有 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对推行新农合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医务人员为参合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行为还不够规范,违规减免、超范围补偿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参合群众的积极性。
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但是筹资成本较高,并且在资金逐级上缴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新农合资金被截留、挪用的违纪行为。滚动式预缴费和定点缴费虽然简便易行、节约成本,但需要参合群众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新农合资金筹集过份强调“自愿参与”,会产生两个“负面选择”:容易得病的人群积极参合,身体健康的人群不太愿意参合。从而导致两个“负面反应”:一方面新农合不能具有较高的参合率,减弱共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农合参合主体是高危人群,将会产生医疗费用入不敷出,影响正常运转。
三、健全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建议
新农合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保险特性的医疗制度,它客观上要求扩大覆盖面,拓宽资金统筹范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新农合筹资制度既要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完善,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丰富宣传方式,营造良好氛围
立足我县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方式,是提升参合率的关键。一是对常年在家的农户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电视、标语、宣传小手册等;二是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消除农民对新农合的疑虑,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参合意识。三是对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户进行现代通讯工具采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消除外出务工农民的疑虑,使其真正认识到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意义和好处,不断增强群众自愿参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筹资机制,积极引导参合一是建立常年筹资机制。改集中突击收缴方式为常年经常性定点收缴,为贫困家庭、外出务
工家庭、手头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家庭创造宽裕的参合时间。
二是实施代扣代缴机制。参合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由医疗机构在其补偿资金中代扣
代缴该户个人次年参合费用,这样可充分利用参合群众受益后的喜悦心理,减少抵触情绪,扩大宣传面。
三是实施滚动式预缴费制度。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直接筹资方式,为户口在本地的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可用资金有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纳方式。
四是推行转移支付缴费制度。一味尊重群众意愿,也不利于新农合发展。农民是一个相对松
散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性,难以确保筹资机制的稳定。新农合运行几年来,在大多
数农民对新农合接受程度提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村民自治“一事
一议”方式,讨论推行新农合转移支付缴费制度,结合中央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将
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直接补贴的部分,转化为与农业生产相联系的医疗补贴,成为相应群众的参合资金,从而降低筹资成本。
(四)强化运作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参合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新农合工
作氛围。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化管理机制,加速新农合信息网络建设,把数据录入与公安户籍
管理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系统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身份识别尤其是相片对照、姓
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审查,提高工作效率,从源头上加以防范,避免套取新农合补助资金的违纪事件的发生;认真实行药品统一竞价采购,严格控制医药费用虚高与不正常增长,严
格杜绝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诱导治疗的行为,努力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
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工作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为广大农民提供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切实解决农民就地就
医难,使其充分享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优越性。一是加强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继
续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卫生机
构服务功能,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加强乡村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
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三是教育引导各定点医疗机构端正思想,正确处理好
单位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努力改善办医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整体服务功能;切实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
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危难重病不出县”,让农民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水
平。
新 农 合 调 研 报 告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缓解
广大农民群众“因病制贫”、“因病反贫”问题的重要途径。
民商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阳光教育”小分队于7月6日来到淄博市博山区对北峪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经过深入调研和了解情况,先将我们对北峪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简要分析如下:
一、调查背景及现状
农民普遍面临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愈来愈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看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贫困农民普遍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抱有“有病不
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心理不去看病。与此同时,由于贫困,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
自我保健意识,卫生条件也相对较差,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制贫”、“因病反
贫”,陷入恶性循环。在次背景下,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
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求,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博山区自2004年开始,按照“积极稳妥、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思路,率先在边远
山区北博山镇开展了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工作,2005年在初步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远山区的四个乡镇进行试点。于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试点区,新农合试点工作在全区的11个镇、2个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全面推开。三年内,已确立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2家、区级新农合定点医院5家、镇级定点卫生院13家、村级
定点卫生室205处。
我们所进行调研的北峪村地处博山区近郊,由域城镇管辖。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44个村,约2万8千人,各村分布较分散,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其中有镇级卫生院1家 北
峪村定点卫生室1所、门诊1处全村被山围绕房屋依山而建。
我们阳光教育小分队于7月10 日来到北峪村先后对村民、村干部、乡村医生、村内卫生院
和区卫生局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共入户 37余户,访问近100人。围绕着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的参合度、受益情况、费用承受、费用报销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的积极效应
1、突破资金来源的“瓶颈”
农村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受到制约最根本的还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博山区 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源形式为:省、市、区、镇 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每人每年补助42元,个人每人每年交纳20元,人均筹资 总额达到62元。财政补助资金也逐年增
加,2007年较往年每人每年增加9元,其中省、市财政补助各增加2元,区财政补助增加5
元。除农民缴纳的资金外,博山区每年可从省、市、区、镇四级财政拨付配套资金650余万
元。
2、农民切实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好处
从区卫生局的来的资料看,博山区在2004—2007年三年内,享受医药费用报销的参
合农民累计182512人,报销金额939余万元。仅2006年全年,参合农民中就有37738人享
受了医药费用报销,报销金额518余万元。并且扩大了报销范围,除将影响博山区广大农民
健康的10种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门诊医药费用纳入到住院统筹报销范围之外,还将住院分娩、儿童保健等纳入到新农合补偿范围。此外,有17492人享受了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了个人
健康档案。
从我们对北峪村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村民认为身边是否确实存在从新农合中明显受益的典型事例,如图所示:
村民认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家庭负担的作用是否明显,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农民切实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和好处。
三、存在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解答,使村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
不了解,进而出现不信任、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的现象,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致使部
分农民群众的参合积极性不高。
在我们 进行调查问卷时,部分村民反映在村内定点卫生院看“小病”马上就可以报
销。但到市、区新农合定点医院看“大病”不清楚各种手续和病历、药费报销单的具体填写内
容,报销时往往要到医院跑好几趟更改各项内容。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大病统筹补偿的10
种慢性病(肿瘤放射化疗、肾病透析、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糖尿病、白血病、精神病)
2、村级卫生所的业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受到医疗器械、卫生条件、资金水
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在人才、设备、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
面还有欠缺,医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
需求。
3、富人看病、穷人被排斥”的现象。对于那些尚处于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无钱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已经参加新农合,但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付,过后在分段按比例首先从门
诊家庭账户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从大病统筹基金中报销。这样一算,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小,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优越性即享受政府补贴的还
是农村中相对较富的群体,有悖于新型合作医疗的初衷。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新农和工作的宣传力度
对基层医务人员继续进行新农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使他们彻底明白相关政策,真正成为新农合的宣传员、实践者和执行者。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保证宣传效果广泛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宣传月等各种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新农合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知识得知效率,使新农合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
2、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建立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和岗位技能培养。
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针对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行为,切实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管应该更加透明公开。
1 A县新农合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新农合筹集的基金情况来看, A县有农村人口50余万人。从2006年开始, A县4年共筹集基金12619万元, 参合农民总人次为178.35万人。
从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或流向情况来看,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新农合基金流向了A县新农合定点的540个医疗机构 (县级医疗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47个、村卫生站487个) 和县外的医疗机构。其中, 住院统筹基金流向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和县外医疗机构的比例平均为37.86%、35.26%、26.88%。
从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来看, 截止2009年6月底, A县新农合基金补偿总人次达576689人。其中, 住院补偿101760人;门诊补偿474929人。此外, 2008年末对所有参合农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2 A县新农合工作的成效、凸显的矛盾及原因
A县新农合工作开展3年半以来, 成效比较显著。
一是参合农民得到了实惠。全县累计 (补偿) 受益人次达到576689人次, 补偿总额达8675万元。其中, 住院补偿101760人次、补偿总额达7499万元, 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彻底扭转了过去农民普遍小病拖、大病扛、疑慢重病等死亡的状况。
二是医疗机构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新农合基金的有力支持下, 农民就医显著增加, 医疗机构特别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得到了稳定发展。2006~2009年上半年, 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仅住院费收入就达到13900万元, 使A县医疗机构走出了新农合实施前大多濒临倒闭的困境, 不仅医疗仪器、住院条件等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医疗队伍乃至整个医疗行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
三是党政得到了民心。在各级财政大力投入的支持下, 新农合的筹资标准不断提高, 2010年在2009年每人120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到每人130元 (各级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投入110元, 个人仍承担20元) , 使新农合基金总额大幅度增加 (2009年比2006年翻了3倍多, 达到4958万元) , 进而使参合农民的受益度稳步提高。2006~2009年上半年, 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额增加较快, 依次为551元、625元、800元、905元。特别是2009年住院补偿率平均提高了20%, 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受益面, 将人用狂犬病疫苗纳入了新农合用药目录, 给予补偿。广大参合农民从切身受益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真切关爱, 对党和国家、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四是社会得到了和谐发展。新农合基金支持了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和门诊、住院病人的有效治疗, 切实保障了参合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促进了农民的家庭和睦, 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但是, 随着A县新农合工作试点的深入, 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以农民受益、医疗机构发展与基金安全之间关系为核心的一些矛盾开始凸显出来:
一是受益面与补偿率之间的矛盾。一方面, A县参合农民的受益面不够宽, 2006~2009年上半年, 总体的相对受益面为32.3% (含同一人多次受益) 。其中, 绝大部分是门诊受益 (病人报回了其本人所缴参合费用) , 住院人次占参合总人数的比重即 (补偿) 受益面依次为5.23%、5.67%、7.13%、4.62%。另一方面, A县参合农民就医的受益度即补偿率不够高。住院费平均补偿率为:乡镇卫生院37.86%、县级医疗机构35.26%、县外医疗机构26.88%, 总体上偏低, 农民自身负担较重 (当然, 近两年特别是2009年住院补偿率有较大提高, 农民负担有所降低) 。若进一步扩大住院率即受益面, 则补偿率将会更低, 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一方面, 应当将更多病种的用药纳入新农合用药目录, 扩大补偿范围, 使更多的参合农民就医包括住院得到补偿, 以扩大受益面。这就要求降低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特别是住院费标准, 以降低医疗总费用。但是, 另一方面, 在财政对医疗机构投入不足, 医疗机构必须主要靠自己挣工资、买仪器、交保险、还贷款、“养老人”等客观因素影响下, 医疗机构为了可持续发展, 往往又必须保持甚至提高收费标准, 增加医院收入。据调查, 许多医护人员的实际收入并不高, A县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而面临人才断档、个别医院面临关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当然, 极个别医院和医务人员滥检查、滥用高档药和新特药甚至违规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也存在, 导致农民就医费用高企。
三是农民受益、医院发展与基金安全的矛盾。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 新农合基金每年应当结余15%左右作为风险储备金, 但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额的25%, 以丰补歉, 确保参合农民稳定受益。但是, 2009年, A县由于农民受益面扩大, 特别是住院补偿率的明显提高, 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也大幅度增加, 凸显基金风险。可见, 农民受益、医院发展与基金安全的矛盾是比较尖锐的。
3 A县新农合工作的启示
A县新农合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其凸显的矛盾对我国进一步做好新农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2]——必须以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基金安全度三者之间的平衡为核心, 加强监管, 主动探索和对接新医改, 确保新农合真正成为惠农工程。其主要措施如下:
3.1 明确工作思路, 寻求三方平衡
新农合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让农民得实惠, 因此, 卫生部门特别是新农合有关经办人员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程序、优质高效的服务、认真严肃的监管, 确保参合农民稳定受益。以此为前提, 在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基金安全度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因为哪一方“过度”, 都会危及新农合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最终损害参合农民利益。若过度强调农民受益, 过多地增加用药目录和过急地提高 (住院) 补偿率和封顶线, 必然“透支”基金, 危及基金安全;若过度强调医疗机构发展而大幅度提高医院收费, 则必然增加就医农民负担并危及基金安全;当然, 过度强调基金安全, 同样会降低参合农民受益度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利益甚至危及医院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以稳步提高农民受益度为核心, 以寻求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基金安全度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为思路, 切实做好新农合工作。
3.2 突出监管重点, 实现“四赢”目标
若不考虑新农合基金的风险储备, 一年的新农合筹资工作一旦结束, 其当年的基金总数就是一个“定额”, 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基金安全度三者之间就成为此消彼涨的零和博弈关系, 即任何一方“过度”, 都会损害另两方的正常运行。三者之间要达到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管。那么, 监管的重点在哪里呢?医疗机构!因为在参合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基金安全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中, 医疗机构实际上是处于强势地位的, 它们既能够直接“主宰”病人的治疗服务、收费多寡进而影响参合农民的受益度, 又可能过度“侵蚀”基金而影响基金的安全度。因此, 卫生部门特别是新农合经办机构以及各医疗机构的农合经办人员在完成筹资登记、报帐补偿等日常工作外, 必须以医疗机构为重点对象, 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一方面, 要严格按照新农合网络直报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控, 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 坚决打击滥开大处方、滥用高档药和新特药、滥做化验检查等行为;必要时要调整基本药物目录, 缩小报销范围。另一方面, 卫生部门和新农合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和督促检查, 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药品费占住院医疗总费用比例、住院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实行季度或半年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 采取半年通报批评、督促整改落实、年底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定点”资格等方式。通过这些举措, 降低医疗费用, 惠泽参合农民, 确保基金安全, 实现农民得实惠、党政得民心、社会得和谐、医院得发展的“四赢”目标。
3.3 大胆探索创新, 主动对接新医改
新医改试点已经展开, 我们必须大胆探索, 主动对接。新医改的具体内容很多, 但最核心的内容是突出医院的“公益性”, 维护患者利益。一方面, 国家将加大财政投入, 为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近3年内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其中, 新农合筹资标准也从2009年的每人1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30元。另一方面, 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必须实行基本药物目录制度, 即“目录”中的基本药物不能加价。这必将使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面临财政投入难以保障、以药养医又违背新医改要求的两难困境, 如何保持农民受益度与医疗机构发展度、基金安全度之间的动态平衡是很值得探索的问题。为此, 人大以及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管理, 督促卫生部门和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特别是各医疗机构必须根据新医改的政策取向和新农合的实际情况, 大胆探索惠农举措。同时, 各级财政必须相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特别是乡村基层医院的投入[3], 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此外, 要主动探索和推广门诊资金统筹制度, 以拓宽统筹范围, 加大统筹力度, 增强基金的承载力, 扩大农民就医受益面, 提高门诊就医受益度, 防止小病大治、轻病重治, 特别是防止小病拖成大病, 确保农民生命健康安全。
总之, 从A县的新农合工作来看, 做好我国新农合工作特别是如何对接新医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各县 (区) 政府及卫生部门要认真分析, 努力推动新农合工作上台阶, 使新农合工作真正成为我国的惠农工程、德政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http://www.q ikan.com.cn/Article/ddyy/ddyy200908/ddyy20090802.htm l.
[2]张英洁, 李士雪.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7) :481~491.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2010-06-29 18:57:2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2)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县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缓解广大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着力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使新农合制度在我县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探
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口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于3月下旬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县新农合工作还存一些问题,我们将以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实践活动的自查整改,不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进一步来推进我县新农合工作长足发展。
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本开展情况(一)农牧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2005年被定为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先后五次调整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截止目前,参合率达到100%。自去年在全疆率先实施“新农合+商业补充保险”模式以来,农牧民参保积极性明显增加,补偿率由34%提高到51%。2008年,参合农牧民住院次均补偿 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36 %,较往年同比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参合
农牧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往年,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平均满意率达95%以上。
(二)补偿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牧民受益最大化。2005年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和8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50%、40%、和3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8000元。为尽可能的让参合农牧民享受更多、更高的补偿,2007年,先后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80元、200元、5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70%、55%、4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12000元。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
证”的家庭成员的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30元的保底补偿。二是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法,让农牧民享受更多的农合补助。2006年年底,我县在严格管理基金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案,在**率先推行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共补偿 680人次,金额达万元。2008年,**县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引入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补充险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一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明显提高。商业补充保障制度积极稳妥的落实,让农牧民切身感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种种好处,农牧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我县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08年,合作医疗共支出万元,补偿金额万。合作医疗补充险的实施,使农牧民的受益率显著提高,补偿比例由实施前的34%增至51%。三是很大程度上缓
解了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与商业补充险的联合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牧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全县1713名农牧民从中受益,其中35人享受了大病补偿,补偿金额高达万元
(三)取得明显效果。经几年的探索努力,至2009年来,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管理与使用、医疗救助、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升了党和
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乡卫生院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迅速上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下,乡卫生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硬件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新和完善,这些都为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制度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缓解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途经。近日,根据区合管局的安排,我院组织部分村干部对我乡新农合的实施情况作了调研,通过听取汇报,深入有关部门、村卫生室以及农户家中,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对 新农合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我们调研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简要分析如下:
一、新农合制度实施运行情况。
调查表明,自2003年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其目的、政策、资金、筹集和使用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新农合的知晓率逐步提高。2008年 提高了补偿水平,扩大补偿范围,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更高。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是 关心农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从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从走访的群众反映来看,都能够在办结出院手续时,及时领取到相应住院的补偿金,大大缓解了 “小病拖,大病抗”和“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身体健康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
二、新农合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认为,我乡新农合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1、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群众对政策理解不够或理解走样,对新农合政策期望过高,在参合宣传及参合费收取方面,少数基础干部对推行新农合制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新农合政策精神实质掌握不够,工作不细致,方法简单。
2、合医办工作人员不固定。新农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参合人数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由于缺编少人,合医办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再加上办公经费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合医办的运行管理和巩固发展。
3、农村卫生服务功能薄弱。受医疗器械、卫生条件、资金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部分乡村卫生院在人才设备、综合服务等方面欠缺,医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很难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影响了参合农民的实际受益水平。
4、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尽管合作医疗的各种管理规定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医疗机构的行为,但合作医疗管理规则受到了医疗机构“对策”的挑战,部分医疗机 构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想尽办法使自身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出现了一些医疗机构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影响到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宣传方法。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了解,来源于乡村干部的占91%,来源于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占8%,来源于其它途径的占1%,因此,在宣传方式上把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作为主要方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模式,在宣传内容上,首先,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接受“新农合” 政策,同时表明政府的立场和承诺,消除农民思想疑虑;其次是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单纯的短期收益观念,增强农民互助共济的社会责任感。乡镇及卫生部门要加大宣 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宣传方式。宣传时要注意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准确性和易理解性,要用通俗语言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必要时可在学校 学生中进行专题宣传,要用农民看病报销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住院、结报等各项程序和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农民的参合的积极性。
2、明确乡镇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乡镇合医办编制和固定专管员,确保新农合工作有机构、编制、人员、场所和办公经费。建议提高新农合的计算机网 络信息管理水平,尽快开发使用相关软件,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缩短报销时间,确保数据准确和资金安全,促进科学管理。要加大对合 管办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参合农民就医与结报程序,更好地为农民释疑解惑。
3、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群众对乡村医生的要求愈来愈高,特别是医疗服务水平,卫生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医护 人员实施定期强化培训,开展职称评定,严格考核。要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设施,尤其是乡村医院,要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陪护设施,比如增加能为住院病人及其 家属提供监护洗漱用水和可烧饭的用具和场所。与此同时,要鼓励各级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如采取上级医疗单位派员帮教,到上级医院跟班学习等方式,使各级医 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4、建立健全监督机构,确保基金运行安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监管到位,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严惩违规单位和相关人 员,对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行为或套取、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决不姑息。以确保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 务。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当前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与广大农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并不能成正比.本文在论证能否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的基础之上,对三亚市崖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地阐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新农医疗保障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一、新农合实施现状
(一)国家新农合实施现状.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是由各级政府组织、引导、扶持,农民自主选择参加的,由个人、集体及政府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制度.它是保障我国亿万农民利益的一项惠民政策,不仅直接关系我国群众农民的健康和利益,而且对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制度的实行过程中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的去研究和完善。
(二)三亚市崖州区新农合实施现状。崖州区是三亚的农业大区,也是每年为全国各地输送反季节瓜菜的重要输出点,因此农民在崖州区总人口数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为了保证农民群众的利益,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民群众病有所医,崖州区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上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瑕疵的地方,但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参保率与积极性。(表 1) 年全区年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任务目标为:全区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总户数 18,985 户,人数为 76,567 人,参合率 100%,覆盖率达100%.
由此可见,崖州区居民的参保积极性和参保意愿都非常的高.(表 2)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筹资的方法为: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其中,农民自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20元,国家、市级财政各补贴 40 元,省财政补贴 12 元。在一年内首次住院(含门诊特殊疾病治疗、门诊小手术、住院分娩等)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如表3所示,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优抚对象不设起付线.
报销补贴金额每年最高限额为15 万元,参保居民异地就医转诊参照职工医保有关规定执行。其他普通门诊统筹、门诊特殊疾病病种、门诊小手术、住院分娩和重大疾病保障等执行三亚市现行政策。
二、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在初期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新农合存在盲区状况。农民群众是新农合制度体系的主要对象,而城镇职工是城镇医保的主要对象.剩下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则成为了“医保盲区”,这其中包含的人员有农转非人员、乡镇企业退休人员以及长期在外地务工并居住的外来务工人群等应当尽快研究出可解决的方案.
(二)筹集的资金使用不合理.新农合初步实施中存在筹集资金使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筹集的资金存在使用率较低情况,造成资金沉淀过多,对基金进行预算时相对保守,缺乏对具体方案可行性的实行等问题,导致一些地方在新农合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够科学和合理的现象,影响了制度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群众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
(三)监管职能的履行不规范.基金监督管委会和新农合管委会之间责权较为模糊,运行不畅.政府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对应的部门,但部门之间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多数工作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导致缺乏民主制度化管理,所以监管部门的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新农合基金收支和管理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对其进行的审计监督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新农合保障体系改进建议
(一)着手解决医保盲区问题.对于“医保盲区”的情况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崖州区政府可以考虑可以本着“低标准、广覆盖、先起步、后规范”的路子去实行,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居民自愿参加;区政府的财政自筹资金拿大头,居民个人出小头,并且以大病统筹为主.”凡是在崖州区居住的农转非人员、乡镇企业退休人员以及长期在外地务工并居住的外来务工人群等均可参加,并且为缴纳的合作医疗金及每年累计报销的医疗费用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崖州区应成立区合管办,管理新农合基金,并逐步拓宽筹资渠道.一是合作医疗基金可由区合管办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区合管办在相关银行机构设立崖州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社保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二是要切实巩固新农合的实施成果.
根据实施历程总结经验,做出科学的测算,并经过充分论证,科学合理确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在使用阶段中过多沉淀或透支。保证资金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合作医疗基金由区合管办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负责营运并编制年度预算。每年年终区合管办要及时编制新农合医疗基金年度决算,上报给市合管委和财政部门审核;三是以逐年提高补偿水平为目标,努力扩大资金的筹集渠道,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地增强基金实力,逐步提高参保病人的补偿水平.
(三)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监管职能履行不规范的问题不仅是崖州区,也是我国在推行新农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监管职能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完善的措施:一是崖州区政府应该成立由相关部门人员及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新农合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新农合医疗监督委员会(并且农民代表所占的比例不能少于20%),分阶段分期检查、监督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二是政府应成立区合管办,以便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的预警监测.定期向市合管委汇报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定期向市人大、政协及新农合监督委员会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区合管办、各合管站与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入、出院病人及费用支付进行稽查、复核,加强监控;四是区政府要建立监督举报制度.
区合管办、各个村委会管站应向社会公布投诉方式,有投诉的事项应该在20个工作日之内给予直接回复.
四、结论
新农合医疗保障在各种政策、制度的背景下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项实施.新农合保障体系无论从架构还是组织运行方面,它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绝对脱离不了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的.这已经从历年新农合实施的历程和经验中得到验证.
政府应在综合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建的各项环节有所作为,应当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合理科学地推进崖州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和运行.
参考文献:
[1]赵芳。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D]. 河北大学,.
[2]马骋宇,高静,于保荣,孟庆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医疗机构反应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7.
[3]张传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5.
主要做法可用“一突破、两扩大、三提高、四到位”来概括:
“一突破”:新农合缴费方式新突破。该县在全省县级单位中率先进行社保卡缴费模式创新, 积极探索社保卡代替合医证进行新农合个人缴费的有效模式。8-10月先后在绥安镇英山村和赤湖镇、石榴镇先行试点, 通过社保卡缴费达6万人。日前, 正在抓紧与易联众公司密切协商, 开发与新农合信息系统有效衔接的软件, 以便参合群众方便、快捷地进行新农合缴费。
“两扩大”:一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3年全县共有78.04万城乡居民参加新型城乡合作医疗, 连续四年参合率达100%, 位居全市首位。与2006年启动时相比, 参合人数增加21.23万人, 参合率增长37个百分点。二是补偿范围不断扩大。普通门诊补偿全面开展, 门诊特殊病种种类从原来的20种增加到27种, 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由原来8种增加到22种。
“三提高”:一是保障能力逐年提高。2013年度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40元, 比去年增加50元, 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提高50元, 基金总额增加4089.92万元, 达26534.92万元, 是2006年启动时的8.5倍。二是惠益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 县新农合统住院报销比例、县内无法诊治的特大病种报销比例和门诊特殊病种报销比例都得到全面提高。1-10月:全县共有586052人次获得各类医疗补偿补助共计187436.82万元。其中, 共有69813人获得住院补偿, 补偿总额共计18492.29万元, 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70.2%, 实际补偿比达54%, 超出全市平均值3个百分点。三是基金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按照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总体要求, 1-10月新农合基金使用率70.64%, 当年度基金结余率控制在省定的15%指标内。
工 作 总 结
县合管办 2009年1月10日
2008年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专家组的技术指导和卫生、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一切从参合农民利益出发,认真完善落实各级新农合政策,加强内涵建设,简化服务流程,完成了宣传动员和筹资工作,培训了各级经办人员,做好了门诊、住院补助业务,对辖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实施了监督管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好评。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体工作运行情况
2008年全县37.787万农民中有36.715万人参合,参合率97.16%,其中农民按照每户每人的10元标准缴纳资金367.15万元(含民政资助14.27万元)。县财政补贴440.58万元,市财政补贴293.72万元,省财政补贴735万元,中央财政补贴1433.77万元,实际筹资总额3270.22万元,已按规定全部进入财政专户。目前中央财政补贴2007年30万元、2008年34.83万元尚未到位。
按照《西峡县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省市要求,全年全县已补助109160人次,2917.9万元,其中小额(即家庭帐户部分)补助 77309人次、275.16万元,大额(住院)补助29755人次、2618.28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助1281人次、17.94万元,正常分娩补助815人次、6.52万元,大额补助达到封顶线30000元的4人。
2008年小额可支配基金440.58万元,已支出275.16万元,支付率为62.45%,补助人次占参合人数的21.1%;大额可支配基金2829.64万元(未提取2008年风险金),已支出2642.74万元(含慢性病补助17.94万元),大病统筹基金支付率:即补助基金占大额可支配基金的93.4%,比去年全年支付率下降1.3%,住院补助患者占总参合人数的8.3%,比去年全年上升2%。基金总支付率为89.2%,与2007年同期持平,收益群众达30%。2008年新农合基金结余352.32万元,其中家庭帐户结余165.42万元,统筹结余186.9万元。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确保参合患者受益 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是新农合服务的主体,其服务的优劣、费用的控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运行、健康发展的最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做到:
①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促进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新农合规范化管理,我县在年初制订新农合工作意见时,特别强调2008年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开通医院管理系统,并做好与新农合管理系统的接口,目前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已经做好了医院管理系统与新农合管理系统的接口。一方面实现了信息传输的统一规范管理,另方面是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在线审核和实时监管,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②严格执行使用自费药品告知制度,控制自费数额,降低自费率,提高病人补助比例。每年对各定点机构药品自费情况,进行排队,对自费药品使用率较高的进行通报。2008年乡级平均自费药品使用率控制在5.5%以内,县级控制在15%以内。
③实行最高医药费用通报制。每月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对各定点医疗机构人均医疗费用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对医药费用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通报,要求搞好自查,找出原因,立即整改。从而促进了医疗行为的规范和医药费用的控制。④实行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制。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利用板面或电子显示屏对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进行公开公示,并利用计算机每天向住院患者出示费用清单,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⑤认真落实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要求县直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乡级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跟标的方法,在规定的加价范围内进行加价,严禁私进乱购、擅自提高药品价格。并积极探索单病种限价措施。
2、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①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基金安全。设立新农合基金专用帐户,所有资金全部进入基金专户储存、管理。费用支出由县合管办审核汇总,开具支付凭证,提交银行办理资金支付结算业务,财政全程监管,做到银行管钱不管帐,县合管办管帐不管钱,财政监督,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②落实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本着基金管理与使用公开透明的原则,实行基金管理、使用对帐制度,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每月补助情况微机打印并加盖公章发至各乡镇和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增加基金使用透明度。
③强化核查检查,杜绝弄虚作假。县合管办不定时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实行经办机构查房制度,对万元以上大额补助患者实行入户核实,形成了有力的监管态势,有效防止了冒名顶替等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④加大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警钟长鸣。转发了《河南省卫生厅关于修订〈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的通知》,并将修订后的“六条禁令”重新印制,发放至各定点医疗机构、各经办机构,张贴或悬挂在办公室醒目位臵,并认真贯彻执行。
3、采取便民措施,方便参合农民就诊补助。
①“一证通”使参合农民看病更方便。我县区域面积大,且属深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加之目前进城务工,外出求学人员流动性大,为方便农民就诊,我县实施了“一证通”就诊制度。即:参合农民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都可凭“合作医疗证”在市内任意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近择医最大程度方便了参合农民,既使外出住院亦可凭合作医疗证等有关手续到户口所在地办理住院补助。
②“定点直补”(出院即补)使参合农民报销更快捷。为了让贴心的政策更贴心,我县在制定方案时明确强调了参合患者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当日直接补助的制度。即:参合农民结算住院费用 时,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补助范围和分级报销比例进行审核后,直接将补助款发放到参合农民手中。通过采取“定点直补”制度,既及时又快捷,农民群众都说“新农合政策看得见,摸得着,参加合作医疗就是方便、实惠”。
③公布服务电话,及时为参合农民答疑解惑。为了提高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我们除在县、乡、村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外,在合作医疗证上特意公布了县合作医疗办公室热线电话,为参合农民的查询提供了方便,同时不论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了专人接听电话,及时为参合农民答疑解惑,得到了参合农民的一致好评。④逐乡镇(街道办事处)免费进行重症慢性病巡诊和鉴定并现场办理重症慢性病登记卡。为了方便我县患重症慢性病参合农民的就诊和补助,县合管办组织重症慢性病鉴定专家用四周时间,逐乡镇(街道办事处)对重症慢性病患者进行巡诊和鉴定,并现场为符合标准的患者办理了重症慢性病就诊补助登记卡。由于重症慢性病患者多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此次组织专家下乡、上门服务的举措,既极大地方便了广大重症慢性病患者。
⑤想方设法使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就诊出院即可直接领取救助款。为了使农村五保、低保及退伍在乡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城乡 处于底保边缘老年、妇女、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救助对象,流浪乞讨人员等的医疗救助程序更便捷、更简化,方便救助对象领取救助款,县合管办积极主动、出谋划策,和县民政、财政等救助工作管理部门协调,并得到县相关领导批准,使救助对象在乡镇、县直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出院时,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合管办直接办理二次医疗救助手续,当日兑付,然后由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每季度到县民政局办理回补手续,使医疗救助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便捷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医疗救助对象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方案设计及筹资情况
2008年人均(含各级财政补贴)筹资90元,家庭帐户年人均12元,大额统筹基金年人均74元,风险金年人均4元;乡级住院起付线60元,补助60%,县级住院起付线300元,补助45%,市级及以上住院起付线600元,补助40%;慢性病在家庭帐户用完后的门诊费用补助30%。
2009年人均(含各级财政补贴)筹资100元,实行家庭帐户+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模式,家庭帐户年人均20元,门诊统筹基金年人均6元,住院统筹基金年人均74元;乡级住院起付线100元,补 助60%,县级住院起付线300元,补助45%,市级及以上住院起付线600元,补助40%。
2009年实行门诊统筹补偿,参合农民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放疗、化疗、透析在县级医院就诊,在家庭帐户用完后按30%享受门诊统筹补偿。
县政府于2008年9月19日召开了由县四大家领导、管委会成员、监委会成员、各乡镇分管乡镇长、卫生院长、合管办主任、财政所长、民政所长及县直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等参加的全县新农合动员会,会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迅速行动,严格政策标准,认真宣传动员,全县有37.8348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85%。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1、县合管办人员编制少,但审核、监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经常出现人力不足的现象;
2、乡镇合管办无人员编制,无专门工作经费,出现了管办不分、监管无力的现象。
五、今后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更加了解新农合政策。党的惠民政策要达到家喻户晓,需要一个宣传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 把新农合政策贯彻始终,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多种形式宣传新农合政策,一方面各经办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通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减化补助程序,最大程度的便民、利民、惠民,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达到宣传新农合政策的目的。
2、要改善办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各定点医疗机构一定要树立只有通过优质廉价的服务而立足于医疗市场的理念,不要有通过实施新农合而让医院谋取利益的想法;各经办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是落实惠民政策的服务窗口,在实行医疗服务和补助业务时,一定要体现阳光操作,让参合患者放心、满意。
3、进一步做好各项补助业务
要严格按照上级合管办工作要求,执行各项补助措施。要不断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探索和发现更好的补助程序、补助办法和管理办法,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新农合工作调研建议】推荐阅读:
新农合工作报告09-26
乡镇新农合工作计划05-28
(原创)医院新农合工作总结09-24
新农合报账员个人工作总结09-24
新农合优秀个人06-27
新农合自查材料09-10
关于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07-20
医院新农合自查报告06-17
新农合管理系统11-05
新农合办公室职责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