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测评理论研究(通用8篇)
农业信息化测评理论研究的检索结果记录:
一、期刊论文:
[1] 刘世洪.中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09)
[2]许爱萍;朱红 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期刊论文]-情报杂志2004(04)
[3]秦向阳;赵春江;杨宝祝 信息技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期刊论文]-农业网络信息2006(12)
[4]刘世洪 农村信息化测评方法综述 [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成果2008(02)
[5]赵旭强 试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 [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陈小磊;郑建明 透视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理论趋势 [期刊论文]-情报科学2006(12)
[6]陆文龙;齐中波 天津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论文]-天津科技2002(04)
[7] 唐丽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内容支撑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07)
[8] 张家麟,蒋金富,凌莲莲.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6(01)
[9] 杜青林.推进农业信息化 构建和谐社会[J].信息化建设.2005(12)
[10] 唐自华.农业信息化成为重中之重[J].中国新通信.2005(10)
[11] 葛颜祥.农业信息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1(08)
[12] 韩春艳,赵元凤.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进展——基于文献引用率分析[J].中国信息界.2012(06)
[13] 韩春艳,赵元凤.有关农业信息化研究文献引用率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4] 丁疆辉,刘卫东.信息技术应用对农村居民行为空间的影响——以河北省无极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2(04)
二、学位论文:
[1] 孙超.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 王鹏.中国农村信息化市场顾客满意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3] 于淑敏.农业信息化的测度及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4] 何琳.区域林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5] 吕向东.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6]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7
[7] 高秋华.新一代分布式粮食作物智能决策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8] 张超.水土保持区划及其系统架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9] 陈立平.农村信息服务途径和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10] 张向先.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11] 万学道.区域农村信息化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2] 苏航.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及比较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 2005
[13] 范昕昕.我国农业信息化测评及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三、会议文献:
[1] 陈昕,张帆,李志伟.促农村信息化建设,见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效[A].“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
[2]新农村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A].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与溯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 徐泽同,杨森,李柳柏.新农村建设与三农信息化思考[A].“第二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
[4] 郭翔宇.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与重大关系[A].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论文集[C].2006
[5] 赵晓春,王鲁美,贾孟利.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A].现代农业创新与发展——中日现代农业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
[6] 周元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思考[A].现代农业创新与发展——中日现代农业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
[7] 张爱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关于丰县顺河镇边庙村的调查[A].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8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
[8] 贺根生.发挥科普在提高农民素质中的作用[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
企业信息化建设测评模型的设计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的首要前提, 而模型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状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信息化建设测评模型一般包括4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ξ1) 、信息系统应用 (ξ2) 、人员信息化素质 (ξ3) 、IT战略管理 (ξ4) 。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包括4个二级指标:IT投入合理性、企业网络性能、数据库稳定性、软硬件维护能力。首先, 信息技术在软件与硬件方面都在飞速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必须适应日新月异的外界环境变化,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对IT建设的投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IT投入必须保持在适度的范围, 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 企业信息网络是以计算机系统、通讯设备等手段为依托, 以各种信息机构和信息人员为节点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企业信息网络将分散的信源、有序的信道、信息需求的信宿连接在一起, 组成纵横交错的传输路径。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实施信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是信息流通与传播的保障, 因此, 企业信息网络性能的强弱是衡量信息化基础设施质量的一个重要测评因素。再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是各种应用软件发挥功能性作用的平台, 是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规范性是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离开了数据库的支持, 信息系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 软硬件维护能力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 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后, 日常运行和维护的管理工作相当繁重。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 不仅取决于系统的开发设计水平, 还取决于系统的维护效率。
信息系统应用要素包括4个二级指标:信息化决策效率、CRM能力、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辅助功能。首先, 信息化决策效率是指企业依托信息系统实现决策功能的效果和成功率, 这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境界, 但目前在国内外企业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次,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是指以客户为中心, 及时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流失, 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实现客户与企业共赢的营销管理手段。CRM的内涵主要包含3个内容:顾客价值、关系价值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平台, 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制胜的关键。再次, 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是衡量企业信息系统运用绩效的一项综合测评指标, 它是以企业内部网为依托, 通过与外部网络的安全对接, 充分实现企业对外业务信息化的过程。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一种商业模式, 利用网络提供的通讯手段在网上实现交易活动。电子商务已经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商务活动进行的方式, 扩展到极为广阔的领域。最后, 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实施也是衡量信息系统应用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 批量化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许多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应运而生,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 、批量客户化生产 (Mass Customization) 和敏捷制造 (Agile Manufacturing) 。
人员信息化素质要素包括4个二级指标:复合型人才比例、IT专业人员开发能力、全员信息化能力、信息化业务培训。首先, 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企业具体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就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起来, 高效地实现具体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转换。多年来, 复合型人才的短缺一直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 也是我国信息技术应用效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也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次, 在复合型人才的系统控制之下,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IT专业人才的支持。因为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自动化体系, 涉及软件、硬件、网络、通讯技术等诸多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显然, 只有具备较高IT能力的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工作。目前, 技术外包是解决企业信息技术人员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 技术外包也是一把“双刃剑”, 外包成分太少将不足以解决企业内部技术短缺的问题, 而外包成分太多将形成企业技术漏洞。再次, 全员信息化能力是指企业全体员工信息技术的整体素质。众所周知, 信息化已渗透到现代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任何人也无法逃避信息技术的冲击, 因此,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内部少数IT技术人员的事情, 而是全体员工在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下, 形成一个同心协力的整体, 使信息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与功效。最后, 信息化培训是提高企业人员信息化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 因此也可列为人员素质测评要素的指标之一。信息技术是在飞速发展的技术, 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和较短的生命周期, 所以,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体也必须加强知识更新, 才能跟上技术革命的步伐。
IT战略管理要素包括信息系统战略规划、BRP建设、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4个二级指标。IT战略管理不仅仅是指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而是将信息化建设融合到管理学最前沿的管理手段中去, 即用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去改造传统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案。首先,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要经过一个不断探索和研制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系统战略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1]。系统战略规划是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技术、时间、维护、升级等方面的统筹安排;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提出项目目标、项目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与现行系统流程图的审读等内容;系统设计, 又称物理设计, 是指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物理实现的具体方案;系统实施是指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关于新系统的方案说明书转换成一个完全可以操作的信息系统。其次, 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与业务流程再造密切结合。30年来管理领域信息系统开发成败的经验教训表明:凡能与管理业务紧密结合、对不合理的业务流程加以改造的, 就能取得成功, 否则将遭到挫折与失败[2]。因此, 脱离了BPR的信息化建设仅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机械重复, 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改造。再次, 在信息经济时代,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必须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 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性作用。根据国外企业信息化的运作经验, 与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性最强的管理思想与手段是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彼得·圣吉认为组织学习是5项修炼的整体, 这5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可以看出, 每项修炼的成功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整合与支撑。最后, 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知识管理过程也具有高度的融合性。知识管理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化的对象和范围, 而信息化也同时提高了企业知识活动的管理绩效。彼得·德鲁克说:在新的经济体系中, 知识并不是和人才、资本、土地并列为制造资源之一, 而是唯一有意义的一项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 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是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唯一源泉。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测评体系的确立
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测评模型 (如表1所示) 。
三、模型验证
1. 数据收集
本文利用相关研究中常用的“方便抽样”方法, 从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库中随机抽取300家企业作为样本, 抽取条件是该企业近两三年来存在向咨询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咨询行为, 或者参加过该咨询公司关于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培训或公开课。样本分布于京、津、沪、渝、豫、皖、苏、浙、陕、蒙、桂等11个省、市、自治区, 基本代表了我国企业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情况。通过电子问卷、邮寄问卷、电话采访、面谈等形式, 笔者向300家调查对象寻求数据支持。受访对象均为企业的CEO、CIO、CKO等中高层负责人。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数据180份, 有效回收率为60%, 满足调查研究中样本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
2. 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了SPSS 11.5和LISREL 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固定方差法) 。
得因子负荷参数列表, 见表2。
注:模型经过两次修正, 灰暗部分为因子负荷值过低而删除的因子 (X1、X6、X8、X12、X14) 。
得因子协方差矩阵为 (修正后) :
同时得模型拟合指数列表 (修正后) , 见表3。
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 无需继续进行修正[3]。
3. 结论与启示
(1) 由因子负荷列表可知, 指标X1、X6、X8、X12、X14虽然通过了探索性因子分析, 但没有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知,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IT投入缺乏合理性, 客户管理能力与生产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 信息系统运用过程中没有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另外, 企业信息化建设未能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融合为一体。
(2) 由因子相关系数矩阵可知, 信息基础设施因子与其余3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过低, 人员信息化素质因子与其余3个因子的相关系数也过低。由此可以看出,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充分发挥其基础平台的功能性支撑作用, 并且信息化人员的专业潜力也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 存在人力资本的闲置问题。因此, 至少就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来讲, 我国企业信息化在整体上还远未达到理想应用状态, 存在较大的价值创造可拓展空间, 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摘要:企业信息化测评模型的建立是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前提。测评模型的设计既要依靠信息化理论的推演, 又要基于信息化实践的验证。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信息化行为, 运用双因子分析, 可以对模型的有效性提供实证检验。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电子商务,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43-149.
[2]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管理科学学报, 2000, (6) :1-8.
关键词:公安;网络;建设;问题
结合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各地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测评和研究,找出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差距,促进公安系统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快速进行是本文的最终目的。通过测评,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民警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公安网络信息建设能以准确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方便,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部分民警在思想上无法认识到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些地方甚至公安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着不少偏差,认为公安网络建设只是技术员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由于无法用“大信息”去指导“小任务”,使得原本警力不足的困局进一步加深。近几年公安部将“全面加强公安警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之一说明了随着社会发展在基层公安机构中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民警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公安网络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认识不足,认为只是空口号,走过场,仍然用传统的思维去指导这项工作,对于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侧重于行政管理造成信息不准等各种现象。
二、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中民警操作技能不达标
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但是在目前我国公安系统现有的人才结构中可以看到,由于招聘范围主要是复原转业军人,录用的公务员等,而针对公安系统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的招聘则相对偏少。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公安民警出现了自身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通过测评研究发现,目前虽然公安系统大力开展了计算机知识培训,但是在部分基层公安队伍中真正拥有较高水平的人员偏少,既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又精通公安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安系统中,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程序技术的人员大多是信息通讯部门的技术员,这些技术员也仅仅只会操作和运用管理软件,对于更深层次的要求却无法达到。总体来讲,目前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应该全面提高民警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应该注重对计算机业务和公安业务“双精”的复兴个和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三、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中民警实战应用水平底下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民警能够不断的适应动态化的社会环境,在现阶段虽然各地也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信息网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对公安网络信息化为现实斗争利器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警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警务信息化是站在基础信息高度共享并且准确完整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这一点远远没有达到,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基层的源头信息在采集上出现了不全面和不准确的现象,造成警务信息的掌控不够及时,比如说一些基层公安机构为了应付人口信息照片录入任务,居然弄虚作假,甚至将一张照片多次录入,形成虚假信息,在信息化中由于准确性不足难以发挥实战作用。第二是各部门的警种在相互配合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情报信息零碎化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公安网络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各地的警种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归口管理体系统,所以信息虽然采集,但是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这主要因为各地公安系统的信息没有统一的归口。比如说在网上能够看到外地公安机关的信息库,但是由于不知道用户名和口令无法进入,从而无法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第三是信息研判能力差,各地的公安机关很多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研判制度,更是没有培养专业化的信息研判人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网络信息化的实战作用。
四、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防范不足
公安部门网络机构建立之后,必须对网络安全进行高度管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入侵的手段实施犯罪行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公安机构网络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为打击犯罪提供便捷高效的工具,但是如果网络安全防范不足,很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犯罪切入点。目前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关于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网络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在建设之初往往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即使做了考虑,也只是放在了物理安全层面。在公安网络上普遍采取的是TCP/IP协议,由于在建设之初就没有将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在开放性的资源之中,由于采取的是加密和身份鉴别再加上存取控制等一些手段,这些方式在面对高科技网络人才的攻击之下几乎没有太大的防护作用。面对这种威胁,公安机关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保障整个信息网络的安全,加强信息防护技术,确保重要安全信息不被泄漏。目前,我们面对的现实就是随着公安系统对网络信息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强,今后设计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暴漏在网上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对这种情况应该做好充分的预见。第二是公安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淡薄,当下,公安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高科技犯罪的现象日益突出,但是在很多公安机关仍然认识不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是注重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关心的是多少单位已经开始联网,有多少电脑开始联网,却对信息安全方面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了很多因为公安网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产生违规现象,比如说许多电脑在没有物理隔离的情况下既连内网,有连外网,出现一机两用的现象,导致公安系统内部网络的安全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第三,公安网络安全防范监管措施不足,在目前,公安系统仍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再加上法律法规体制还不够完善,无法对当前的网络依法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在具体表现方面,首先是安全等级制度不严谨,出现了不少漏洞,涉密信息的安全等级管理上无法体现出科学性和严谨性,经常出现能管但管不好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安系统的重大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少阻力。第四是公安网络安全防护的技术保障不足,在公安系统中,公安业务数据库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公安工作的敏感信息,需要进行严密的保护,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地方的数据库在用户名和口令管理上并不到位,这种缺乏严密的管理方式如果持续下去,将会出现无密可保的局面,这样一来,信息网络建设将无险可守。
五、结束语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当下我国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测评研究,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虽然国家公安部对于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极为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工作方式等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公安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并不尽如人意,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出来,目的就是给正在建设的公安网络信息化工程提供参考,使其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4.
[2] 刘毅.网络言论传播与民众舆情表达[J].电影评介,2004,(14).
[3] 李旭辉.河南省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2.若一台微机感染了病毒,只要删除所有带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3.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内容较多,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4.虚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5.使用问卷星设计网络调查问卷时可以满足的题型主要有单选、多选、主观题、矩阵题等等,但是不支持跳题逻辑。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6.Voki设计好之后可以将它当作视频下载并插入ppt之中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7.5.伽卡他卡电子教室软件的主要主要功能:日志考勤、屏幕广播、学生演示、查看屏幕、远程控制警告、退出保护机制、气泡提示、提交作业后自动删除源文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8.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不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评内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9.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拍照、书写、移动等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揭示问题本质,感悟数学思维。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0.课堂导入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大量准备
A.对 B.错 答案:B 解析:
11.教学情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但是不用考虑审美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2.云盘除了可以存储资料外还可以有选择的共享资料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13.当微信公众平台的帐号还没有认证的时候,可以学习者通过查找微信号,就可以直达微信公帐号。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4.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15.移动设备更适于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
A.对 B.错 答案:B 解析:
16.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体验可以完全取代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7.在TWT创新思维工具中,创建因果图专题时,可以自定义排序清单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8.学习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9.教师改变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观念的获得是基于个人的先前经验主观建构的,教师实际的课程、教学取向与课程改革者的期望之间往往存在差距。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单选题(大题总分27分,每题1分,共27小题)20.以下属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是
A.学习管理系统 B.学科主题网站 C.QQ群 D.wiki网站 答案:A 解析:
21.iTunes的功能
A.在 App Store 中搜索您可以购买或下载的应用程序 B.在 iTunes Store 中搜索音乐,有声读物,电视节目、音乐视频和影片,在电脑和ipad间同步数据
C.可在 iPad 上观看照片和视频,用电子邮件发送,或将照片上传到电脑或互联网。
D.通过无线局域网与其他 FaceTime 用户进行视频通话。类似QQ、MSN。答案:D 解析:
22.一位教师为了方便学生访问自己的博客,做了如下操作,不能做到快速访问的是? A.将博客地址设置成学习网站上的链接 B.将博客地址制作成二维码 C.将博客地址直接发给学生 D.在百度上查找 答案:D 解析:
23.哪种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转换所获得的信息,促进内化、交流和研讨?
A.接收支架 B.转换支架 C.输出支架 答案:B 解析:
24.下列不属于好的WebQuest主题设计与评价标准的是:
A.与学生的年龄层次相适应 B.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挑战 C.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要有认知难度,允许“零认知”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25.关于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
B.应用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主要支持集体学习C.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 答案:B 解析:
26.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目的是?
A.应用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B.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答案:A 解析:
27.关于Voki的应用策略的表述有误的是?
A.定制预设资源和管理生成性资源 B.在wiki中转换和衔接,创设跨文化语境 C.促进互动学习来评价数字化资源 D.拓展学习空间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 E.在英语学科中使用的效果最好 答案:E 解析:
28.下面的观点(),正确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学科中去,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科课程融合到信息技术中去,使学生能够从各方面学好信息技术
C.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等设备
D.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不用信息技术的效果好 答案:A 解析:
29.工作坊中从研究方式角度看,主要以什么为主?
A.正式活动 B.探究式活动 C.合作式活动 D.非正式活动 答案:D 解析:
30.下列对知识分享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知识分享的过程是知识交流及共享的过程 B.知识分享的过程是经验交流与共享的过程 C.知识分享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 D.以上都有 答案:D 解析:
31.微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的主要优势在于:
A.微课程更适合移动学习,可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B.微课程可以使教师节约课堂讲授时间,而花更多时间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上。
C.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来观看。D.微课程的形式鼓励教师用更加简明和生动的方式来讲授内容。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
32.交互式多媒体与简易多媒体的使用时的关系应该是
A.交互多媒体性能好,可以完全替代简易媒体
B.交互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知识建构,因此应该不再是用简易多媒体
C.交互多媒体的使用过程繁琐,教学效果不如简易多媒体 D.交互多媒体与简易多媒体各有千秋,应该在融合使用 答案:D 解析:
33.下列哪一个网站突出影视娱乐,音乐动漫,强调个性化制作?
A.腾讯 B.土豆 C.优酷 D.迅雷看看 答案:B 解析:
34.在课堂导入中设置问题和悬念可以使学生
A.引起关注 B.明确相关 C.深化参与 答案:A 解析:
35.范老师是一位非常喜欢使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以下属于讲授型的事
A.范老师组织学生在线互评学员作业 B.范老师使用海燕.mp3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C.范老师使用百度百科向大家介绍了老舍的生平D.范老师使用课堂反馈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答案:C 解析:
36.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鞍马动作,李老师在示范完鞍马动作后,又录制了学生们跳鞍马的动作,然后播放给学生们看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动作,请问这属于
A.学生技能的个别指导 B.学生技能的合作学习C.学生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D.学生技能的演示与讲解 答案:C 解析:
37.以下哪类工具更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表征概念、知识点与单元主题间的关系
A.Windows自带画图软件 B.思维导图 C.PPT D.Word 答案:B 解析:
38.李老师在讲课时他打开很多应用程序,电脑突然死机了,如果他想启动任务管理器(Windows操作系统),他应该使用的组合键是
A.Alt+Del+Esc B.Alt+Del C.Ctrl+Alt+Del D.Alt+Tab 答案:C 解析:
39.老师在网上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时,发现了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小学数学信息网,为了方便再次浏览并查找该网站,下面的方法最佳的是
A.使用Excel文件将网站的网址及其主要内容收集在一起 B.将网址添加到IE收藏夹中,并取一个与其内容相符的主题 C.在桌面上创建一个记事本文件,并将网址复制在其中 D.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个网站的网址 答案:B 解析:
40.在用Word编辑文档时,“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和“复制”命令项呈浅灰色而不能被选择,这表示()
A.选定的文档内容太长,剪切板放不下 B.剪切板里已经有信息了 C.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信息 D.正在编辑的内容是页眉或页脚 答案:C 解析:
41.在PowerPoint2003窗口中,如果同时打开两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同时打开两个重叠的窗口 B.打开第一个时,第二个将被关闭 C.当打开一个时,第二个无法打开 D.执行非法操作,PowerPoint将被关闭 答案:A 解析:
42.Inspiration软件是一个以制作思维导图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吗?
A.是 B.不是 答案:A 解析: 43.网络上的“黑客”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黑客”()
A.用非法手段窃取别人的资源,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 B.合作与互动 C.相互交流 D.过多地上因特网 答案:A 解析:
44.按照对学生感官的刺激的差异来分,电影、电视、录像、激光影碟等通常又称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觉媒体 D.交互媒体 答案:C 解析:
45.在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学生成绩分析时,教师不光想了解学生个体成绩,还想了解全班平均成绩。以下哪个函数能够直接算出班级平均成绩
A.sum()B.average()C.lookup()D.vlookup()答案:B 解析: 46.以下属于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的行为是
A.教师搭建wiki平台供学生协作 B.教师设计在线问卷供学生填写
C.教师通过Email向在家学生发紧急听课通知 D.教师通过电话向在家的学生发紧急听课通知 答案:A 解析:
多选题(大题总分54分,每题2分,共27小题)47.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不合理的是()A.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和调控功能 C.定量评价书对平作“ 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答案:CD 解析:
48.《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规定了9个学习领域,其中包括()。
A.数学 B.技术 C.艺术 D.心理 答案:ABC 解析:
49.下列关于网络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B.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网络教室的优势,发挥网络环境的功能
C.学习任务的最终作品必须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如多媒体演示文稿、网页等。D.学习任务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答案:ABD 解析:
50.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的()
A.自主管理 B.自主学习C.自我协作 D.自我教育 答案:ABD 解析:
51.工作坊中认知学徒制模 式包含哪些要素?
A.学习内容 B.学习序列 C.社会性 D.方法 答案:ABCD 解析:
52.网络研修需要参与的对象是
A.骨干教师 B.校研员 C.教学副校长 D.一线教师 答案:ABCD 解析:
53.目前中小学所使用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分为
A.实验类 B.课件类 C.平台类 答案:BC 解析:
54.以下关于e-learnin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B.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可以代替传统的课堂教育,取代学校教育
C.e-learning改变教学者的作用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了教育的本质
D.e-learning提供学习者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答案:A、C、D 解析:
55.对演示型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A.演示型课件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因此课件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B.演示型课件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工作中解脱出来,因此,使用演示型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C.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D.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抽象的教学内容都要用视频、动画、图像等具体形象的形式来展示 答案:ABD 解析:
56.信息道德规范要求:()
A.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复制、查阅、传播信息垃圾 B.对所处理的信息负责
C.不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D.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隐私 E.不触犯法律 答案:ABCDE 解析:
57.目前在视频资源方面困扰部分思想品德教师的问题有:
A.如何找到合适的视频资源 B.如何从网站下载视频资源 C.如何对视频资源进行加工剪辑 D.有用的视频资源太少 答案:ABC 解析:
58.可以直接插入PPT播放的视频格式有
A.FLV B.JPG C.WMV D.AVI E.RM 答案:CD 解析:
59.下面的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有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答案:BCD 解析:
60.微课程(micro-course)和微型课程(mini-course)都属于课程范畴,两者的区别在于:
A.容量不同,微课程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单元,而微型课程是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单元组成。B.适用领域不同。微课程主要适用于网络学习,微型课程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微格教学或者小粒度的网络课程。
C.适用学习类型不同,微课程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适合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微型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应用与正式学习。
D.时代背景不同,微课程是受终身学习需求和”微时代“发展所催化的产物,人们希望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微型课程是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时间长、规模大的弊端而提出的。答案:ABCD 解析:
61.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
A.学习内容 B.学习者特征 C.学习环境 D.学习动机 答案:ABC 解析:
62.网络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以下几点保障和支持()
A.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B.为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C.改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 D.为学生发展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答案:ABCD 解析:
63.当前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有 A.Windows B.Mac Osx C.Android D.Ubuntu 答案:ABCD 解析:
6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不断地交流,下面对教学交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对于不同的交流内容,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B.教师使用“批注”和“修改”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是一种指导,不属于师生交流的范畴
C.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言语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工具进行交流等
D.师生之间交流的内容很多,比如平时课后作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等 答案:ACD 解析:
65.常见的互联网调查问卷网站有:
A.问卷星 B.调查派 C.Surveymonkey 答案:ABC 解析: 66.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培训,有以下哪些变化?()
A.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B.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 C.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 D.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E.养成网络学习习惯 答案:ABCDE 解析:
67.下列关于启动电子白板软件做法正确的是:
A.在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找到白板软件的快捷方式,即可启动软件 B.单击白板上双侧快捷键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启动软件 C.随意提起笔架上任意一只笔或橡皮,即可启动软件 D.用笔架上的教鞭或者手指在白板上划一下,即可启动软件 答案:ABC 解析:
68.Photoshop中在Swatches(色板)和Color(颜色)调板中都可以改变工具箱中前景色和背景色,那么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在默认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工具箱中的前景色 B.在Swatches调板中按住Alt键可以改变背景色 C.在Color调板中按住Ctrl键可以改变背景色 D.在Swatches调板中按住Alt键可以删除色块 答案:AD 解析:
69.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用的软件很多,关于常用软件工具的表述错误的是
A.Word、WPS软件擅长文字处理,主要处理扩展名为.ppt的文件 B.IE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wam的文件
C.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mpeg的文件 D.PowerPoint和WPS软件用于制作演示课件或演示汇报,主要处理扩展名为.xls的文件 答案:ABD 解析:
70.使用虚拟实验的优点是:
A.节约时间和成本
B.比真实实验更能培养科学素养 C.产生的数据更理想
D.实施难以在教室环境进行的实验 答案:AD 解析:
71.交互白板与Office PowerPoint相比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具有哪些优势?
A.信息形式多媒体化,表现力强,支持视频和声音,可插入表格、图象、声音、文本文件等多媒体信息。
B.利用板书、擦拭、标注、点评、幕布、遮照、回放、储存、计算、标尺等特殊功能方便教师组织教学。C.使预设性课堂转变成生成性课堂。D.如实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发生教与学的所有细节,把教师的教学演示的具体操作过程录成视频文件,作为微视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答案:BCD 解析:
72.教学情境的特点有?
A.情感性 B.形象性 C.生动性 D.有效性 E.审美性 答案:ABCDE 73.Voki的应用策略有哪些?
A.用Voki定制英语预设资源和管理生成性资源 B.Voki在wiki中转换和衔接,创设跨文化语境 C.促进英语互动学习来评价数字化资源 D.拓展英语学习空间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 答案:ABCD
1.Udacity、Coursera、Khan Academy被称为MOOCs的“三驾马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2.若一台微机感染了病毒,只要删除所有带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3.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内容较多,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4.虚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5.使用问卷星设计网络调查问卷时可以满足的题型主要有单选、多选、主观题、矩阵题等等,但是不支持跳题逻辑。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6.Voki设计好之后可以将它当作视频下载并插入ppt之中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7.5.伽卡他卡电子教室软件的主要主要功能:日志考勤、屏幕广播、学生演示、查看屏幕、远程控制警告、退出保护机制、气泡提示、提交作业后自动删除源文件。()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8.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不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评内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9.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拍照、书写、移动等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揭示问题本质,感悟数学思维。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0.课堂导入必须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大量准备 A.对 B.错 答案:B 解析:
11.教学情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但是不用考虑审美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2.云盘除了可以存储资料外还可以有选择的共享资料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13.当微信公众平台的帐号还没有认证的时候,可以学习者通过查找微信号,就可以直达微信公帐号。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4.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15.移动设备更适于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
A.对 B.错 答案:B 解析:
16.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体验可以完全取代学生的亲自实践操作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7.在TWT创新思维工具中,创建因果图专题时,可以自定义排序清单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8.学习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9.教师改变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观念的获得是基于个人的先前经验主观建构的,教师实际的课程、教学取向与课程改革者的期望之间往往存在差距。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单选题(大题总分27分,每题1分,共27小题)20.以下属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是
A.学习管理系统 B.学科主题网站 C.QQ群 D.wiki网站 答案:A 解析:
21.iTunes的功能
A.在 App Store 中搜索您可以购买或下载的应用程序
B.在 iTunes Store 中搜索音乐,有声读物,电视节目、音乐视频和影片,在电脑和ipad间同步数据
C.可在 iPad 上观看照片和视频,用电子邮件发送,或将照片上传到电脑或互联网。
D.通过无线局域网与其他 FaceTime 用户进行视频通话。类似QQ、MSN。答案:D 解析:
22.一位教师为了方便学生访问自己的博客,做了如下操作,不能做到快速访问的是? A.将博客地址设置成学习网站上的链接 B.将博客地址制作成二维码 C.将博客地址直接发给学生 D.在百度上查找 答案:D 解析:
23.哪种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转换所获得的信息,促进内化、交流和研讨?
A.接收支架 B.转换支架 C.输出支架 答案:B 解析:
24.下列不属于好的WebQuest主题设计与评价标准的是:
A.与学生的年龄层次相适应 B.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挑战 C.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D.要有认知难度,允许“零认知”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25.关于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
B.应用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主要支持集体学习C.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 答案:B 解析:
26.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目的是?
A.应用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B.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答案:A 解析:
27.关于Voki的应用策略的表述有误的是?
A.定制预设资源和管理生成性资源 B.在wiki中转换和衔接,创设跨文化语境 C.促进互动学习来评价数字化资源 D.拓展学习空间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 E.在英语学科中使用的效果最好 答案:E 解析:
28.下面的观点(),正确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学科中去,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科课程融合到信息技术中去,使学生能够从各方面学好信息技术
C.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等设备
D.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不用信息技术的效果好 答案:A 解析:
29.工作坊中从研究方式角度看,主要以什么为主?
A.正式活动 B.探究式活动 C.合作式活动 D.非正式活动 答案:D 解析:
30.下列对知识分享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知识分享的过程是知识交流及共享的过程 B.知识分享的过程是经验交流与共享的过程 C.知识分享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 D.以上都有 答案:D 解析:
31.微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的主要优势在于:
A.微课程更适合移动学习,可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B.微课程可以使教师节约课堂讲授时间,而花更多时间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上。
C.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来观看。D.微课程的形式鼓励教师用更加简明和生动的方式来讲授内容。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
32.交互式多媒体与简易多媒体的使用时的关系应该是
A.交互多媒体性能好,可以完全替代简易媒体
B.交互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知识建构,因此应该不再是用简易多媒体
C.交互多媒体的使用过程繁琐,教学效果不如简易多媒体 D.交互多媒体与简易多媒体各有千秋,应该在融合使用 答案:D 解析:
33.下列哪一个网站突出影视娱乐,音乐动漫,强调个性化制作?
A.腾讯 B.土豆 C.优酷 D.迅雷看看 答案:B 解析:
34.在课堂导入中设置问题和悬念可以使学生 A.引起关注 B.明确相关 C.深化参与 答案:A 解析:
35.范老师是一位非常喜欢使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以下属于讲授型的事
A.范老师组织学生在线互评学员作业 B.范老师使用海燕.mp3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C.范老师使用百度百科向大家介绍了老舍的生平D.范老师使用课堂反馈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答案:C 解析:
36.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正确的鞍马动作,李老师在示范完鞍马动作后,又录制了学生们跳鞍马的动作,然后播放给学生们看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动作,请问这属于
A.学生技能的个别指导 B.学生技能的合作学习C.学生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D.学生技能的演示与讲解 答案:C 解析:
37.以下哪类工具更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表征概念、知识点与单元主题间的关系
A.Windows自带画图软件 B.思维导图 C.PPT D.Word 答案:B 解析:
38.李老师在讲课时他打开很多应用程序,电脑突然死机了,如果他想启动任务管理器(Windows操作系统),他应该使用的组合键是
A.Alt+Del+Esc B.Alt+Del C.Ctrl+Alt+Del D.Alt+Tab 答案:C 解析:
39.老师在网上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时,发现了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小学数学信息网,为了方便再次浏览并查找该网站,下面的方法最佳的是
A.使用Excel文件将网站的网址及其主要内容收集在一起 B.将网址添加到IE收藏夹中,并取一个与其内容相符的主题 C.在桌面上创建一个记事本文件,并将网址复制在其中 D.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个网站的网址 答案:B 解析:
40.在用Word编辑文档时,“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和“复制”命令项呈浅灰色而不能被选择,这表示()A.选定的文档内容太长,剪切板放不下 B.剪切板里已经有信息了 C.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信息 D.正在编辑的内容是页眉或页脚 答案:C 解析:
41.在PowerPoint2003窗口中,如果同时打开两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同时打开两个重叠的窗口 B.打开第一个时,第二个将被关闭 C.当打开一个时,第二个无法打开 D.执行非法操作,PowerPoint将被关闭 答案:A 解析:
42.Inspiration软件是一个以制作思维导图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吗?
A.是 B.不是 答案:A 解析:
43.网络上的“黑客”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黑客”()
A.用非法手段窃取别人的资源,扰乱网络的正常运行 B.合作与互动 C.相互交流 D.过多地上因特网 答案:A 解析:
44.按照对学生感官的刺激的差异来分,电影、电视、录像、激光影碟等通常又称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觉媒体 D.交互媒体 答案:C 解析:
45.在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学生成绩分析时,教师不光想了解学生个体成绩,还想了解全班平均成绩。以下哪个函数能够直接算出班级平均成绩
A.sum()B.average()C.lookup()D.vlookup()答案:B 解析:
46.以下属于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的行为是
A.教师搭建wiki平台供学生协作 B.教师设计在线问卷供学生填写
C.教师通过Email向在家学生发紧急听课通知 D.教师通过电话向在家的学生发紧急听课通知 答案:A 解析:
多选题(大题总分54分,每题2分,共27小题)47.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不合理的是()A.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和调控功能 C.定量评价书对平作“ 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答案:CD 解析:
48.《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规定了9个学习领域,其中包括()。
A.数学 B.技术 C.艺术 D.心理 答案:ABC 解析:
49.下列关于网络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B.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网络教室的优势,发挥网络环境的功能
C.学习任务的最终作品必须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如多媒体演示文稿、网页等。D.学习任务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答案:ABD 解析:
50.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的()
A.自主管理 B.自主学习C.自我协作 D.自我教育 答案:ABD 解析:
51.工作坊中认知学徒制模 式包含哪些要素?
A.学习内容 B.学习序列 C.社会性 D.方法 答案:ABCD 解析:
52.网络研修需要参与的对象是
A.骨干教师 B.校研员 C.教学副校长 D.一线教师 答案:ABCD 解析:
53.目前中小学所使用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分为
A.实验类 B.课件类 C.平台类 答案:BC 解析:
54.以下关于e-learnin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B.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可以代替传统的课堂教育,取代学校教育
C.e-learning改变教学者的作用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了教育的本质
D.e-learning提供学习者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答案:A、C、D 解析:
55.对演示型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A.演示型课件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因此课件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B.演示型课件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工作中解脱出来,因此,使用演示型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C.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D.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抽象的教学内容都要用视频、动画、图像等具体形象的形式来展示 答案:ABD 解析:
56.信息道德规范要求:()
A.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复制、查阅、传播信息垃圾 B.对所处理的信息负责
C.不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D.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隐私 E.不触犯法律 答案:ABCDE 解析:
57.目前在视频资源方面困扰部分思想品德教师的问题有:
A.如何找到合适的视频资源 B.如何从网站下载视频资源 C.如何对视频资源进行加工剪辑 D.有用的视频资源太少 答案:ABC 解析:
58.可以直接插入PPT播放的视频格式有
A.FLV B.JPG C.WMV D.AVI E.RM 答案:CD 解析:
59.下面的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有
A.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答案:BCD 解析:
60.微课程(micro-course)和微型课程(mini-course)都属于课程范畴,两者的区别在于:
A.容量不同,微课程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单元,而微型课程是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单元组成。
B.适用领域不同。微课程主要适用于网络学习,微型课程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微格教学或者小粒度的网络课程。
C.适用学习类型不同,微课程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适合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微型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应用与正式学习。
D.时代背景不同,微课程是受终身学习需求和”微时代“发展所催化的产物,人们希望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微型课程是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时间长、规模大的弊端而提出的。答案:ABCD 解析: 61.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
A.学习内容 B.学习者特征 C.学习环境 D.学习动机 答案:ABC 解析:
62.网络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以下几点保障和支持()
A.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B.为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C.改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 D.为学生发展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答案:ABCD 解析:
63.当前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有
A.Windows B.Mac Osx C.Android D.Ubuntu 答案:ABCD 解析: 6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不断地交流,下面对教学交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对于不同的交流内容,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B.教师使用“批注”和“修改”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是一种指导,不属于师生交流的范畴
C.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言语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工具进行交流等
D.师生之间交流的内容很多,比如平时课后作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等 答案:ACD 解析:
65.常见的互联网调查问卷网站有:
A.问卷星 B.调查派 C.Surveymonkey 答案:ABC 解析:
66.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系列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培训,有以下哪些变化?()
A.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B.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 C.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 D.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E.养成网络学习习惯 答案:ABCDE 解析:
67.下列关于启动电子白板软件做法正确的是:
A.在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找到白板软件的快捷方式,即可启动软件 B.单击白板上双侧快捷键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启动软件 C.随意提起笔架上任意一只笔或橡皮,即可启动软件 D.用笔架上的教鞭或者手指在白板上划一下,即可启动软件 答案:ABC 解析:
68.Photoshop中在Swatches(色板)和Color(颜色)调板中都可以改变工具箱中前景色和背景色,那么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在默认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工具箱中的前景色 B.在Swatches调板中按住Alt键可以改变背景色 C.在Color调板中按住Ctrl键可以改变背景色 D.在Swatches调板中按住Alt键可以删除色块 答案:AD 解析:
69.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用的软件很多,关于常用软件工具的表述错误的是
A.Word、WPS软件擅长文字处理,主要处理扩展名为.ppt的文件 B.IE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wam的文件
C.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mpeg的文件 D.PowerPoint和WPS软件用于制作演示课件或演示汇报,主要处理扩展名为.xls的文件 答案:ABD 解析:
70.使用虚拟实验的优点是:
A.节约时间和成本
B.比真实实验更能培养科学素养 C.产生的数据更理想
D.实施难以在教室环境进行的实验 答案:AD 解析:
71.交互白板与Office PowerPoint相比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具有哪些优势?
A.信息形式多媒体化,表现力强,支持视频和声音,可插入表格、图象、声音、文本文件等多媒体信息。
B.利用板书、擦拭、标注、点评、幕布、遮照、回放、储存、计算、标尺等特殊功能方便教师组织教学。C.使预设性课堂转变成生成性课堂。
D.如实记录下教学过程中发生教与学的所有细节,把教师的教学演示的具体操作过程录成视频文件,作为微视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答案:BCD 解析:
72.教学情境的特点有?
A.情感性 B.形象性 C.生动性 D.有效性 E.审美性 答案:ABCDE 解析:
73.Voki的应用策略有哪些?
A.用Voki定制英语预设资源和管理生成性资源 B.Voki在wiki中转换和衔接,创设跨文化语境 C.促进英语互动学习来评价数字化资源 D.拓展英语学习空间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 答案:ABCD 解析:
《“提升工程”(2015)-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
考生姓名: 蔡银玲
交卷时间: 2015-11-20 20:17 考试成绩: 44 考试结果: 不合格
判断题(大题总分19分,每题1分,共19小题)
1.如果一种技术在教学中的引进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以至于我们可以轻松地把它纳入到教学中,而不需要多大调整,那这种技术肯定不会引发教育的变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2.非对称密码算法与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的都是两个不同的 密钥。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3.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4.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再到独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操作的一般原则。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不同软件创建的思维导图,其原理不一样。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6.学习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学校校园局域网内,不能有效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7.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8.《能力标准》只要求教师掌握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能力,并不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9.在课堂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应每节课尽量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性,而不用管本课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0.FLV格式的视频在PPT中播放时需要插入控件,并且只能在本台电脑上使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1.学生反馈系统的目的在于随时掌握学生进度,适合于过程性评价,不适用于学生的复习与总结阶段
A.对 B.错 答案:B 解析:
12.不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只要能满足随时可以上网、便捷应用这样的特点都有可能成为电子书包的硬件选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3.当微信公众平台的帐号还没有认证的时候,可以学习者通过查找微信号,就可以直达微信公帐号。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4.较之于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更强调来源于真实情景中的任务,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15.合作学习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学习,不必有一定的规则。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6.在数与代数部分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的内容标准必须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形特征”的信息技术来实现。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17.在TWT创新思维工具中,建立专题后可以自定义添加小组
满意度测评工作
在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友爱镇将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方式,作为整改提高工作的主要依据,做到真抓、细抓、实抓,力求测评的广泛、客观、公正、准确、有效。
一、宣传力求广泛性。
1、摸清家底,对全年所有的测评内容进行汇总,建立测评考核的类目,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开展专门的测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镇领导、干部走村的机会进行宣传;通过村干部安排工作时宣传正面事迹、群众得实惠的具体事例。
2、加大对村(社区)“三务”公开力度,运用多种方式,如:群众宣传队、宣传单、口袋书等,扩大对镇“两务”、村“三务”公开宣传面,通报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进展、做法、成效等情况。
3、成立了社会评价和宣传队伍,邀请市调查队、县统计局对涉及乡镇的问卷内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把问卷内容所涉及的工作落实到位,按“一岗双责”把责任书签到村(居)小组长,到普通镇干部。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开展集体培训,熟悉问卷内容,并由包片镇领导在每个村(社区)召开“坝坝会”,要求参会人员要有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居)小组长、全体议事会成员和群众代表,现场测评答卷、现场收集问题。通过20个村(社区)“坝坝会”,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达200余件。
二、取样力求公正性
由镇纪委牵头组织成立调查队,成员分别由镇、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随机组成四个工作组对20个村(社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上取得的成效,以及各村(社区)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服务民生方面的各项惠民举措等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调查组以走村入户方式发放《2014年友爱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测评问卷》,开展随机测评活动,每个村(社区)采集20个样本。
从调查情况看,今年以来,各村(社区)在公共服务项目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但是在建设公共服务项目的同时,全镇各村(社区)还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村、社道建设未全面铺开,路面不整洁,个别偏僻地方道路路况差,且维修不及时;沟渠淘修质量差,水流量小;河流污染严重,养殖场、电池厂废水乱排放;公交站点太少,远离群众生活区;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各类信息未全面公开;村干部权力需要加强监督,公正、透明度需要加强,干部作风有待改进,素质有待提高等。
三、整改力求实效性
1、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满意度低的问题,在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由分管领导牵头加快推进道路、沟渠、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和对接县级部门推进升平、金台安置点建设,明确领导责任解决迎凤等村(社区)及“二绕”涉及征地拆迁农民长期过渡问题,清溪等村失地农民社保问题,有效化解群众矛盾。
2、抓好升镇、村干部能力提升。着力解决好村、组党员干部掌握运用政策能力较差,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升村“两委”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3、加大对镇、村(社区)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镇、村干部的培训,提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严格的镇、村干部管理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加大对镇、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考核力求严肃性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
要求
(试行)
Competence for operation of bodies performing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classified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200×-××-×× 发布 200×-××-×× 实施
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目录 2 3 4 5 6 7 8 9 范围......................................................................3 名词解释..................................................................3 基本条件..................................................................3 组织管理能力..............................................................4 测评实施能力..............................................................5 设施和设备安全与保障能力...................................................7 质量管理能力..............................................................8 规范性保证能力............................................................8 风险控制能力.............................................................10 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0 11 测评机构能力约束性要求...................................................11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前言
公安部颁布《关于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和开展等级测评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10]303号),决定加快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工作。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的建设是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有效指导测评机构的能力建设,规范其测评活动,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以下简称《能力要求》)是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之一。本规范吸取国际、国内测评与检查机构能力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的特点,对测评机构的组织管理能力、测评实施能力、设施和设备安全与保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规范性保证能力等提出基本能力要求,为规范等级测评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及其能力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测评机构的能力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测评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以及对测评机构能力进行评估等活动。名词解释
2.1 等级测评
等级测评是指测评机构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按照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非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2.2 等级测评机构
等级测评机构,是指具备测评机构基本条件,经能力评估和审核,由省级以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从事等级测评工作的机构。基本条件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管理规范》(试行),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以下简称测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港澳台地区除外);
b)由中国公民投资、中国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港澳台地区除外); c)产权关系明晰,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
d)从事信息系统检测评估相关工作两年以上,无违法记录;
e)工作人员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且无犯罪记录;
f)具有满足等级测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测评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g)具备必要的办公环境、设备、设施,使用的技术装备、设施应当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对信息安全产品的要求;
h)具有完备的保密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 i)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威胁;j)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组织管理能力
4.1 测评机构管理者应掌握等级保护政策文件,熟悉相关的标准规范。
4.2 测评机构应按一定方式组织并设立相关部门,明确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3 测评机构应具有胜任等级测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不低于60%。其中测评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
4.4 测评机构应设置满足等级测评工作需要的岗位,如测评技术员、测评项目组长、技术主管、质量主管、保密安全员和档案管理员等(不论称谓如何),并配备足够的、相对稳定并具备相应能力的工作人员。
4.5 测评机构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保密管理制度
制度中应明确保密对象的范围、人员保密职责、各项保密措施与要求,以及违反保密制度的罚则等内容。b)项目管理制度
测评机构应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技术标准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测评项目管理程序,主要应包括测评工作的组织形式、工作职责,测评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要求等。
c)质量管理制度(包含设备管理和文件档案管理等)
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对测评机构的设备、文件档案等提出各项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对于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维护的质量管理要求。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机构人员在文件档案管理中的相关职责、文件档案借阅、保管直至销毁的各项规定等。d)人员管理制度
应包括人员录用、考核、日常管理以及离职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e)培训教育制度
应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工作的实施、培训的考核与上岗以及人员培训档案建立等的内容和要求。
f)申诉、投诉及争议处理制度
应明确包括测评机构各岗位人员在申、投诉和争议处理活动中相应的职责,建立从受理、确认到处置、答复等环节的完整程序。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测评实施能力
5.1 人员能力
5.1.1 测评机构从事等级测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测评人员)应具有把握国家政策,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标准,熟悉等级测评的方法、流程和工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并有依据测评结果做出专业判断以及出具等级测评报告等任务的能力。
5.1.2 测评人员应参加由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举办的专门培训、考试并取得中心颁发的《等级测评师证书》(等级测评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级测评人员需持证上岗。
5.1.3 初级、中级和高级等级测评师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a)初级等级测评师
了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政策、标准; 熟悉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熟悉信息安全产品分类,了解其功能、特点和操作方法;
掌握等级测评方法,能够根据测评指导书客观、准确、完整地获取各项测评证据;
掌握测评工具的操作方法,能够合理设计测试用例获取所需测试数据; 能够按照报告编制要求整理测评数据。b)中级等级测评师
熟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熟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
正确理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和主要标准内容,能够跟踪国内、国际信息安全相关标准的发展;
掌握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熟悉信息安全测评方法,具有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基础和实践经验;
具有较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熟悉测评项目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能够独立开发测评指导书,熟悉测评指导书的开发、版本控制和评审流程; 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编制测评方案,确定测评对象、测评指标和测评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方法;
具有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能够依据测评报告模板要求编制测评报告,能够整体把握测评报告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了解等级保护各个工作环节的相关要求。能够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整改建议。c)高级等级测评师
熟悉和跟踪国内、外信息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发展; 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及主要标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具有信息安全理论研究的基础、实践经验和研究创新能力;
具有丰富的质量体系管理和项目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熟悉等级保护工作的全过程,熟悉定级、等级测评、建设整改各个工作环节的要求。
5.1.4 测评技术员、测评项目组长和技术主管岗位人员应分别取得初、中、高级等级测评师证书,其比例应满足等级测评工作需要。
5.1.5测评机构应指定一名技术主管,全面负责等级测评方面的技术工作。5.2 测评能力
5.2.1 测评机构应通过提供案例、过程记录等资料,证明其具有从事信息系统检测评估相关工作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5.2.2 测评机构应保证在其能力范围内从事测评工作,并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测评工作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a)安全技术测评实施能力,包括物理安全测评、网络安全测评、主机系统安全测评、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测评等方面测评指导书的开发、使用、维护及获取相关结果的专业判断;
b)安全管理测评实施能力,包括安全管理机构测评、安全管理制度测评、人员安全管理测评、系统建设管理测评、系统运维管理测评等方面测评指导书的开发、使用、维护及获取相关结果的专业判断;
c)安全测试与分析能力,指根据实际测评要求,开发与测试相关的工作指导书,借助专用测评设备和工具,实现主流协议分析、漏洞发现与验证等方面的能力; d)整体测评实施能力,指根据测评报告的单元测评的结果记录部分、结果汇总部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分和问题分析部分,从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出发考虑,给出整体测评的具体结果的能力。
e)风险分析能力,指依据等级保护的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分析等级测评结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可能对被测评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的能力; 5.2.3 测评机构应有完备的测评工作流程,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测评工作,并保证测评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a)测评准备阶段,收集被测系统的相关资料信息,填写规范的系统调查表,全面掌握被测评系统的详细情况,为测评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b)方案编制阶段,正确合理地确定测评对象、测评指标及测评内容等,并依据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开发测评方案、测评指导书、测评结果记录表格等。测评方案应通过技术评审并有相关记录,测评指导书应进行版本有效性维护,且满足以下要求:
符合相关的等级测评标准;
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以确保测评数据获取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c)现场测评阶段,严格执行测评方案和测评指导书中的内容和要求,并依据操作规程熟练地使用测评设备和工具,规范、准确、完整的填写测评结果记录,获取足够证据,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出系统的安全保护状况,测评过程应予以监督并记录;
d)报告编制阶段,找出整个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现状与相应等级的保护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可能导致被测评系统面临的风险,给出等级测评结论,形成测评报告,测评报告应依据公安部统一制订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试行)》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写,测评报告应通过评审并有相关记录。设施和设备安全与保障能力
6.1 测评机构应具备必要的办公环境、设备、设施和管理系统,使用的技术装备、设施原则上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a)产品研制、生产单位是由中国公民、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或者控股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b)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c)产品研制、生产单位及其主要业务、技术人员无犯罪记录;
d)产品研制、生产单位声明没有故意留有或者设置漏洞、后门、木马等程序和功能; e)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危害。
f)信息安全产品应获得公安部计算机信息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
6.2 测评机构应配备满足等级测评工作需要的测评设备和工具,如漏洞扫描器、协议分析仪、渗透测试工具等。测评设备和工具应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并可提供检测报告(见附录《信息安全等级测评设备和工具指引》)。
6.3 测评机构应具备符合相关要求的机房以及必要的软、硬件设备,用于满足信息系统仿真、技术培训和模拟测试的需要。
6.4 测评机构应确保测评设备和工具运行状态良好,并通过校准或比对等手段保证其提供准确的测评数据。
6.5 测评设备和工具均应有正确的标识。质量管理能力
7.1 管理体系建设
7.1.1 测评机构应建立、实施和维护符合等级测评工作需要的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确保测评机构各级人员能够理解和执行。
7.1.2测评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测评质量和管理水平。7.1.3测评机构应指定一名质量主管,明确其质量保证的职责。质量主管不应受可能有损工作质量的影响或利益冲突,并有权直接与测评机构最高管理层沟通。7.2 管理体系维护
7.2.1测评机构应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7.2.2
测评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申诉、投诉及争议处理制度,并应记录采取的措施。规范性保证能力
8.1 公正性保证能力
8.1.1 测评机构及其测评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客观、公正、安全的测评服务。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8.1.2 测评机构的人员应不受可能影响其测评结果的来自于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
8.2 可信与保密性保证能力
8.2.1测评机构的单位法人及主要工作人员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且无犯罪记录。
8.2.2 测评机构应通过提供单位性质、股权结构、出资情况、法人及股东身份等信息的文件材料,证明其机构合规、产权关系明晰,资金注册达到要求(100万元)。8.2.3 测评机构应建立并保存工作人员的人员档案,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社会背景、工作经历、培训记录、专业资格、奖惩情况等,保障人员的稳定和可靠。8.2.4 测评机构使用的测试设备和工具应具备全面的功能列表,且不存在功能列表之外的隐蔽功能。
8.2.5测评机构应重视安全保密工作,指派安全保密工作的责任人。
8.2.6 测评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制定保密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测评机构和测评人员应当保守在测评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等。
8.2.7
测评机构应明确岗位保密要求,与全体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规定其应当履行的安全保密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负责检查落实。
8.2.8 测评机构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来确保等级测评相关信息的安全、保密和可控,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被测评单位提供的资料;
b)等级测评活动生成的数据和记录; c)依据上述信息做出的分析与专业判断。
8.2.9 测评机构应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等级测评相关信息的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安全和保密。8.3 测评方法与程序的规范性
测评机构应保证与等级测评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程序、指导书、标准规范、工作表格、核查记录表等现行有效并便于测评人员获得。8.4 测评记录的规范性
a)测评记录应当清晰规范,并获得被测评方的书面确认;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b)测评机构应具有安全保管记录的能力,所有的测评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8.5 测评报告的规范性
a)测评机构应按照公安部统一制订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试行)》格式出具测评报告;
b)测评报告应包括所有测评结果、根据这些结果做出的专业判断以及理解和解释这些结果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以上信息均应正确、准确、清晰地表述;
c)测评报告由测评项目组长作为第一编制人,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负责审核,机构管理者或其授权人员签发或批准;
d)能力评估合格的测评机构应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管理规范》第六条,对出具的等级测评报告统一加盖等级测评机构能力合格专用标识并登记归档。风险控制能力
9.1 测评机构应充分估计测评可能给被测系统带来的风险,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测评机构由于自身能力或资源不足造成的风险;
b)测试验证活动可能对被测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风险; c)测试设备和工具接入可能对被测系统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的风险;
d)测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被测系统重要信息(如网络拓扑、IP地址、业务流程、安全机制、安全隐患和有关文档等)泄漏的风险等。
9.2 测评机构应通过多种措施对上述被测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加以规避和控制。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10.1 测评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战略规划,通过不断的投入保证测评机构的持续建设和发展。
10.2 测评机构应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要求。设定中、远期目标(如获得相应管理体系资质认可),通过目标的实现,逐步提升质量管理能力。10.3 测评机构应建立文件化的培训制度,以确保其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持续满足等级测评工作的需要。
10.4 测评机构应投入专门的力量来从事测评实践总结和测评技术研究工作,测评机构间应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保持与测评技术发展的同步性。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 测评机构能力约束性要求
测评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a)影响被测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危害被测评信息系统安全; b)泄露知悉的被测评单位及被测信息系统的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c)故意隐瞒测评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或者在测评过程中弄虚作假,未如实出具等级测评报告;
d)未按规定格式出具等级测评报告;
e)非授权占有、使用等级测评相关资料及数据文件; f)分包或转包等级测评项目;
g)信息安全产品(专用测评设备和工具以外)开发、销售和信息系统安全集成; h)限定被测评单位购买、使用其指定的信息安全产品;
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P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等工业控制系统广泛运用于工业、能源、交通、水利以及市政等领域,用于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一旦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将对工业生产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隐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业控制系统扩散,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010年,席卷全球工业界的震网(Stuxnet)蠕虫,已感染了全球超过45 000个网络,伊朗遭到的攻击最为严重,60%的个人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伊朗政府也确认该国的布什尔核电站遭到该蠕虫的攻击。“震网”病毒事件充分反映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2,3]。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工业控制系统为攻击目标的病毒,“震网”的出现更是引发了国际范围内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安全防御的呼声。
1 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设计
在深入分析我国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国家信息安全工程管理标准[4,5],结合电力行业多年信息安全防护实践经验,提出由实验验证环境、产品检测能力和安全服务能力3部分组成的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框架(见图1)。
实验验证环境将根据典型电力工控系统架构和我国电力系统特点进行建设,包括应用系统层、通信规约层、终端设备层在内的安全实验验证基础设施;实验验证环境将根据典型电力工控系统架构和我国电力系统特点进行建设,包括建设至少包括应用系统层、通信规约层、终端设备层在内的安全实验验证基础设施;开发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和产品、验证现有安全防护技术及产品的防护能力、安全测评方法和工具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开发针对电力工控系统、终端设备、电力专用通信规约、无线设备等的测评技术和测评工具,测试针对工控系统的渗透攻防技术;为安全测评服务提供仿真培训环境,以提高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
产品检测能力的建设将根据我国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标准和规范,建设工控系统产品检测中心,研究与制定工控系统安全服务产品检测规范和实施指南,为主站系统及终端设备供应商提供产品安全检测服务,为电力企业提供系统和设备出厂检测服务。
安全服务能力的建设包括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两大方面,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常态化信息安全服务机制,研究与制定安全评估与加固、上线前安全测评、等级保护测评等工作规范、流程、实施指南、作业指导,为电力企业在线运行的工控系统提供常态化信息安全测评服务。
2 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建设方案
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是开放、动态、持续改进的系统,它将“无序、零散、被动”的应对信息安全转变为“系统、连贯、主动”的组织信息安全活动。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借鉴吸收国际和国外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经验,基于现有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制定成果,结合电力工控系统设计、开发、建设、实施、运维、废弃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安全需求和服务经验,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电力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总体框架,满足国家重要基础行业的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服务需要。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实验验证环境建设、产品检测能力建设和安全服务能力建设3方面内容。
2.1 实验验证环境建设
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实验验证环境的建设将根据典型电力工控系统架构和我国电力系统特点,建设包括主站系统层、通信网络层、终端设备层在内的实验验证环境,开发、验证安全防护技术防护能力、安全测评方法和工具有效性及安全性,测试针对工控系统的渗透攻防技术,为安全测评提供仿真环境,培训安全服务人员能力。
电力工控系统分布广泛,在发、输、变、配、用、调等六大环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以及过程控制等方面均有应用。因此,在设计和搭建此实验验证环境时应充分考虑电力生产控制系统的架构,包括主站/控制中心(本地、异地)、现场设备、通信网络、调度数据展现、远程接入客户端、现场设备和移动存储介质等主要资产和功能组件(见图2)。全面体现电力工控系统实时性要求高、网络相对封闭、可靠性要求高、不能接受宕机、设备处理能力有限、通信协议专有等特点。
2.2 产品检测能力建设
产品检测能力的建设将根据我国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标准和规范,建设工控系统产品检测中心,研究与制定工控系统安全服务产品检测规范和实施指南,为工控系统生产商提供产品研发安全咨询和检测服务,也可为电力企业提供工控系统出厂检测服务。
为了验证电力工控系统及相关设备安全功能的有效性、发掘并分析电力工控系统及终端设备的安全脆弱性、模拟黑客植入恶意代码或预留后门程序进行攻击,需要基于我国电力工控系统的组成架构,参照国际上电力工控系统有关标准和我国等级保护基本要求[6,7,8],搭建对电力工控系统的安全性测试环境。在该环境中对软件运行承载环境进行大规模仿真和模拟;对其安全性能,尤其是特殊架构中的关键设备、工控网络协议和所用密码机制,进行漏洞挖掘及脆弱性检测等工作,从而验证电力工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性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同时,制定电力工控系统产品安全检测标准规范以及实施指南。检测标准规范应包括典型电厂工控系统及终端设备产品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等测试要求,并围绕工控系统制定产品检测保证要求,如交付和运行保证、指导性文档、测试保证、脆弱性保证、风险规避等;实施指南应包括电厂典型工控系统及终端设备的检测范围、检测流程、检测方法、安全管理及风险管控、检测工具管理规程、检测机构及人员管理等。
2.3 安全服务能力建设
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服务能力的建设包括构建与完善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常态化信息安全服务机制,研究与制定安全评估与加固、上线前安全测评、等保测评等工作规范、流程,为电力企业在线运行的工控系统提供常态化信息安全测评服务。
安全服务能力建设应以电力工控系统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安全需求为服务依据,以系统信息安全实验验证环境和产品检测体系为基础,为电力企业工控系统提供常态化安全测评服务,从调研、设计开发,到实施、运维、废弃等各个环节提供安全咨询、建议和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电力工控系统对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安全测评服务应当以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保证风险可控在控为前提,测评人员需具备信息安全测评、加固、设计等能力和资质,应当掌握电力生产控制相关的业务知识背景,所使用的测评工具和方法不能对在运系统造成任何影响。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测评除了具有丰富的服务内容,还需要严格的管控措施以及稳定、可靠、可控的技术和管理支撑,拟建设的电力工控系统安全服务能力架构如图3所示。
3 结语
随着无线智能终端、基于云计算技术防护系统、RFID类产品和系统等各类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震网”等专门针对物理隔离网络的新型攻击病毒的出现,高价值的工业控制系统日益成为新的攻击目标,因此,研究并建立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愈发显得重要而迫切,并将对电力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摘要: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活动中,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文章分析了电力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防护现状,提出了一个由实验验证环境、产品检测能力和安全服务能力等3部分组成的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框架,并探讨了体系的建设方案。通过测评体系的建设可进行测评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工具研发,为工控产品生产商提供产品安全检测服务,为电力企业在运工控系统提供常态化信息安全服务。
关键词:电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战宝,潘卓.透视“震网”病毒[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C].北京: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2011.
[2]Symantec W32.Stuxnet dossier version1.3[EB/OL].http://www.wired.com/images_blogs/threatlevel/2010/11/w32_stuxnet_dossier.pdf,2010-11-12.
[3]安天实验室.Stuxnet蠕虫攻击工业控制系统事件的综合报告[EB/OL].http://www.antiy.com/cn/security/2010/Report_On_the_Attacking_of_Worm_Struxnet_by_antiy_labs.htm,2010-9-27.
[4]ISO/IEC21827:Information technologySystems Security Engineering-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2002.
[5]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S].2006.
[6]NIST SP800-53:Recommended Security Controls for Federal Information Systems[S].2009.
[7]NIST SP800-82:Guide to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Security[S].2011.
关键词:产业信息化;测评体系;测评模型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014-03
信息化测评,同信息化概念一样最早起源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及其一套算法是最早的信息化测评体系。该体系基于当时日本社会关于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当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采用四个方面11个基本指标综合测评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在其前后,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和波拉特(M.Porat)先后提出信息经济部门划分和规模测度的理论与方法,两位美国经济学家的理论方法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但严格说来他们的测度对象还只是信息部门的经济规模,而不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信息化程度。鉴于早期的“信息化指数”法的局限性日见明显,日本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了新的信息化指数,特别是增添了各产业信息装备率的一组指标,用以体现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及信息部门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影响。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对于科学评价国家及地区信息化水平,正确指导各地信息化发展及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于1999年2月,初步确定了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草案。经信息产业部第41次部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提交原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专题审议。根据此次会议交办信息产业部的具体工作任务,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统计局、质量技监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研究提出20项反映国家信息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于2001年7月29日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2002年8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NIEC)受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在京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第一批数据,同时,发布了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00年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46,专家认为,NIQ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是继GDP之后,反映信息化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一、产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信息化测度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Fritz Marclup)在其1962年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中提出来的。在马克卢普的基础上,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尤里•波拉特(MarcU Porat)在其《信息经济》中又提出了一套新的可操作的方法。他把信息部门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一一识别出来,又分成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以此来测度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统计资料,并采用一些经济学的计算方法,但其划分信息部门的标准尚不明确。此后,1965年,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信息利用潜力指数(IUP)法,并进行了一些实际测度研究。1982年左右,美国的克里夫特•厄斯(B.K.Eers)运用三因子多参数模型分析了87个欠发达国家的信息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上述五种测度理论,就是国际上现有的测度体系,其中,比较通用的是波拉特的方法和日本学者的社会信息化指数模型。
但上述各方法及理论均是对信息化、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研究结果,由于产业信息化的特性,这些结果不能完全适用于产业信息化的研究,需要对这些理论进行修正,并根据需要提出一些新的研究工具,才能更好地站在产业的角度对产业信息化进行研究。
1.产业信息化水平衡量的四个标准
从不同的侧面,可以对产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不同的衡量,现行的对信息化水平衡量的最主要标准是从信息化装备投资规模的角度进行衡量,所以,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也就侧重于信息化装备的规模大小,比如,我国2001年提出的信息化测评体系就属于这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标准;如果从信息产业及非信息产业的信息部门的产出角度进行考虑,又可以提出产出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比的衡量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二标准;如果从产业信息化对各产业产出增长率的贡献角度进行衡量,又可以提出贡献百分比理论,此为第三标准;如果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进行考虑,可以提出产业关联衡量标准,此为第四标准。基于以上四个标准的分类,可以提出以下衡量体系:
2.指标体系的说明
(1)本指标体系是站在产业的角度,对某个产业的信息化进行衡量,这里的产业是指传统产业的划分标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除有特别指明,把信息产业分别归入相应的三大产业中,比如,信息设备制造业归入工业,信息服务业归入服务业,等等。
(2)按前述所提出的四个标准进行划分,第一标准包括了B1和B2的全部;第二标准包括了B3中的C11;第三标准包括了C12;第四标准包括了C13和B4的全部。
(3)B3中的信息产业既包括了信息产业,也包括非信息产业的信息部门。
二、产业信息化的测评模型
该模型既可从某个侧面衡量产业信息化水平,又可以总体上全面地反映产业信息化水平。对某个侧面进行衡量的即是前面所提到的四个标准,他们分别从信息化装备的规模大小、信息产业产出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比、产业信息化对各产业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升级四个标度反映产业信息化水平,当对这四个标准进行综合处理后所得到的数据便可以全面反映产业信息化水平。如果对所得到的数据与基期进行比较,便可以得出产业信息化在四个标准及总体上的进程。
1.第一标准。该方法主要从信息化装备的规模对产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通过对信息化装备资产的投资存量调查分析,得出该产业信息化的绝对水平,既可与国外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又可以与国内其他产业进行比较,以控制产业信息化的协调发展。通过该产业内某项绝对指标与国内该项指标全部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该指标的相对值。在该指标体系中,既有绝对指标,又有相对指标,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化成统一的衡量口径,比如C7,可以乘以国内软件投资量(W1),同理,分别使C8、C9、C10乘以国内就业人数(W2)。根据总量法,可以得出:
【农业信息化测评理论研究】推荐阅读:
农业信息化研究11-29
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06-03
农业信息化前景07-02
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07-24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09-25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09-26
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01-03
农业信息论文11-10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05-28
市农业信息化的工作总结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