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考满分作文:路的含义(通用3篇)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当一些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在通往学校的宽敞马路上时。在另一个地方,同样是学生,但脚下的并不是安稳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个纪录片《翻山越岭上学路》。在这个纪录片中,平常我们看似普通的上学路,在他们这里,就像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路,他们也许可以退缩,不去上学,彻底放弃求学之路。但是,他们明白,自己只有走完这世界上最危险的路,才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知识。可能有些同学非常讨厌上学,觉得上学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觉得自己的上学路是最苦的。但是,那些走在危险之路上的学生,他们的上学路难道不苦吗?可为什么他们却不觉得上学无聊,那是因为,在他们走在危险路上的时候,自己心中的道路其实已经变得平坦,变得安安稳稳。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条道路。每个人心中的道路都是用不同材料铺成的,有人的路是用财富铺成的,有人的路是用爱铺成的,有人的路是用知识铺成的……每个人的路都可以选择,但在选择的过程,你必须得忍受一些苦难。毕竟成功总是先苦后甜,很少有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甜的,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道理。想要成功,必须用汗水来创造自己心中的路,只有这样,一生的路才能平坦,不会像一些人的路一样,永远布满荆棘,十分难走。
不仅如此,其实我们从小到大,还有一条一直走的路,那就是成长的路。这条路上面,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从小到大,我们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时候,这条路时而平稳,时而复杂,时而险峻。有时,还会出现分岔路,让我们做选择。但是仔细想想,人的一生不也这样吗?总是会经历风风雨雨。不过只要我们走对路,那这条路不管有多么坎坷,多么崎岖,只要能走到最后,就一定能见到彩虹。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请将题目“我找回了______”(自信、母爱、尊严、快乐……)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对待生活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等待阳光, 等待甘霖,等待花开,等待成长……
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心境,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除诗歌、戏剧外, 体裁不限。2. 表达真情实感, 不得套写、抄袭。3. 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 字数在600左右。
【思路指导】
今年作文试题的呈现方式仍是“二选一”式选题作文, 文题一是半命题作文,文题二是话题作文。该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 关注个人成长,引导深入思考。无论是半命题“我找回了”,还是话题“等待”, 都关注并聚焦于考生个人成长问题,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且容易选材; 因为容易引发考生深入思考, 所以让考生觉得有话可说。 以“我找回了”为例,横线上的内容不难确定,但怎样 “找回”、为什么要“找回”等问题要说清楚,这显然需要健康的心态来引领,否则难得高分。
2. 关注情感体验,引导真实表达。两个备选文题既立足于考核考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素养,还立足于考核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在积极引导考生叙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以“等待” 为例,如果没有“等待”的经历,没有体验过“等待”的焦躁、不安、痛苦等,如果没有在 “等待”的过程中产生过真实的感受,又怎么会写真切、写细致,并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呢?
3. 关注公平公正,引导规范成文。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作文要求方面,“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 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字数在600左右” 等要求已是多年一贯,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对平时作文教学产生了一种有力引导,并给予必要规范,又有效地保证了作文评分的公平与公正。
写好文题一的关键有二:
一是要合理补题。 除了试题中给出的“自信”“母爱”“尊严”“快乐”等义项外, 抽象事物“勇气”“友谊”“童年”,具体事物“日记本”“我的爱犬”“千足虫风筝”等也都可以用来补题。要注意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的义项,要保证所选义项与标题中其他词语间的搭配是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
二是要抓住重点。在文题中,“我”字限定了所写文章的人称,“了”字表明“找回” 的动作已经完成,横线上所填的内容是“找回”涉及的对象, “找回”二字是重中之重,需调动各种手段把怎样“找回”等内容具体生动、有条有理地叙写清楚,对为什么要“找回” 等内容的叙写,要做到少而精。
写好文题二的关键也有二:
其一,要准确理解话题含义。“等待”是个动词,意思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 既是及物动词,也是不及物动词,基于此,可以选择“耐心等待”“静静等待”“一个人的等待”等内容来写,也可以选择“等待亲人”“等待时机”“等待花开”等内容来写。“等待” 的主体很多元,可以是“我”, 也可以是其他人、其他事物。
其二,要在求新上下功夫。“等待”是一个时尚话题、 大众话题,以“等待”为题(或主题)的歌曲、诗文非常多,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除了要做到内容出新、立意出新而外,还需努力寻找其他的出新门路,如通过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把握写好的书信、演讲稿等非常规文体使文体出新,通过改变文章结构使结构出新, 通过使用个性化的语言使语言出新等。
【文题一满分文】之一
我找回了自信
⊙一考生
入初三,诸事不顺,几次小考,自信心丧失殆尽。
“小A,你怎么回事儿?” 体育老师手掐卷尺瞪着我, “我警告你,立定跳远你还有一次测试机会,再不及格,神仙也救不了你!”
我无言以对,只觉得脸在发烧。
“小A,你怎么回事儿?”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学老师毫不留情地数落我,“平时测试挺不错的,一到模拟考试就不行……学好数学得用脑子,懂吗?脑子!”
我仍然无言以对,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小A,你怎么回事儿? 你们班主任刚来过电话, 说你最近学习成绩很不稳定……还想不想念了?不想念赶快回家……”爸爸在电话里向我发出最后通牒。
一个人躲在操场的一角,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无助、无主。难道我没长能跑能跳的腿脚?难道我缺少学好数学的脑子?难道我真的“不是块念书的料”?
正在胡思乱想,他来了。 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怎么了?霜打茄子似的。”他拍拍我的肩。
我正低头看着地上的几只蚂蚁“:还能怎么样,就差卷铺盖卷儿走人了……”
“不至于吧,”他用膝盖碰碰我的膝盖,“到毕业还有大半年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我自己都没信心了,你就别安慰我了。”我仍然看着那几只蚂蚁,它们正联手抬着一片树叶。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他站起身,话也不容置疑,“从今天开始,我怎么说你怎么做。”
尽管将信将疑,但我还是遵照执行了。
按照他“数形结合学数学”的说法,我的数学成绩很快有了大起色,数学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了。
按照他“一蹲二摆三起跳”的说法,我的立定跳远测试竟得了个“优秀”,让体育老师连连称奇。
变化还不止这些。同桌说我不再低着头走路了,“老铁”说我脸上有笑容了,“眼镜”调侃说我开始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了……
我明白,我又找回了自信。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叙写具体。文中既有对自信心一点点丧失有关情况的叙写, 又有对“我”与班长对话的叙写,还有对找回自信具体表现的叙写,内容显得很丰满, 因果关系也交代得很清楚。 二是语言流畅,富有个性。 文章较多地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所有人物语言都非常符合其身份,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口语为主的语言风格,既给人以亲切感,也让文章通俗易懂。三是感情真挚,质朴无华。文章表达了羞愧、无奈、悲戚、无助、怀疑等多种情感,所有情感都是真挚感人的,文章中很少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更多的是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蕴含在了字里行间。
【文题一满分文】之二
我找回了我的日记本
⊙一考生
在台灯下写完作业,随手扯过书包,先装好作业本,又向后夹层摸去“:呀!我的日记本不见了!”
于是一阵好找:书柜查了三遍,没有;抽屉三开三关, 没有;书包底朝天,没有;床底下、柜子底下都找了,还是没有……
翻箱倒柜的声音终于惊动了爸爸妈妈“:不好好写作业,乱翻腾啥?”
“你们看到我的……不是……一本带锁的日记本了吗?”我有些迫不及待,也有些语无伦次。
“带锁的日记本?你的?” 妈妈吃惊地看着我。
“没看见,啥日记本还需要上锁……”爸爸似乎话里有话。
“不找了,不找了,”见事已至此,也只好另做打算,“你们看电视去吧,我想休息了。”
身子躺在床上,脑子却在不停地东冲西突。丢哪里了呢?怎么丢的呢?
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又蹑手蹑脚地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 忙三火四扒拉几口饭,就急匆匆向学校走去,没准儿落学校了呢,我想。
走进教室直奔书桌,上上下下找了个遍,仍然不见日记本的踪影。
“找什么呢?”同桌问。
“日记本,哦,对了,你看见我的日记本了吗?”
“是带锁的那一本吧?” 同桌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你看到了,在哪?求求你还给我好吗?”
“没看见,真的没看见,天天身不离本、本不离身的,谁知道被你弄哪去了。”同桌把刚刚拿起的书放下,压低声音对我说,“没问问你老爸老妈?”
“问了,他们说没看见……但是……我爸爸好像话里有话,莫非……”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午放学回家,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洗手、洗脸、吃饭。见爸爸还在吃饭,就先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左手下意识地向枕头底下伸去,“日记本!我的日记本!”这才记起是前天晚上临睡前放在那儿的。这死记性。
我拿着日记本走出房间, 大大方方地对爸爸妈妈说“:我的日记本找回来了,不想看看里面记了些啥?”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脱俗,叙写具体。当大多数考生把写作内容锁定为“勇气”“友谊”等抽象事物的时候,该考生大胆选择了“日记本”这一具体的事物来写,并具体地写出了“找回” 的全过程,既使选材显得与众不同,也产生了很强烈的画面感。二是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啥日记本需要上锁?啥日记本值得三番五次地翻箱倒柜寻找?啥日记本让同桌都“压低声音”说话?莫非真有什么秘密?其实,所有这些都是考生的巧妙设计,其目的只有一个:引人入胜。三是以对话为主,人物鲜活。文中的人物对话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又彰显了人物个性,更难得的是,考生不仅把人物说了些什么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了,还把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及动作等写出来了,称得上声情并茂。
【文题二满分文】之一
等待的滋味
⊙一考生
你有过等待什么人、 什么事、什么情况出现的经历吗?你品味过等待的滋味吗?
等待的滋味——有点苦
那时我刚上初中,因为爸爸妈妈要到县城打工,就把我转到一所寄宿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我有些不知所措, 每天只能把头低得不能再低。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思念与等待之苦,因为从小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所以我特别看重每月一次的聚会。离聚会还有好几天,我就开始魂不守舍了,书看不进去,课堂上也常常走神。聚会当日一个人等待爸爸妈妈到来的那段时间最煎熬,一会儿趴在窗户上看看,一会儿打开门瞧瞧,说好10点钟到,但10点过5分了还不见人来…… 喉咙发干, 嘴巴发苦, 唉……
等待的滋味——有点酸
好友转往外地一晃都一年多了,听说他回来了, 我很高兴。那天,我早早地就赶到了约会的地点,还随身带来了爸爸妈妈犒劳我但我始终没有舍得独享的美食。等得无聊,就随意地翻开一本书,眼睛看着书页, 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啥情况?还在路上? 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当我把电话打过去的时候,那边一阵嘈杂:“谁呀?……是你呀!……你说你在等我…… 我们几个好朋友正……十分钟,不!一小时,我一小时以后……”放下电话,心里酸酸的,我问自己:“还等吗?”
等待的滋味——有点甜
中考报名时出问题了! 老班告诉我:“你户口不在县城,不能在县城报考。” 家乡初中的领导告诉我: “你没在本校读满3年,不能享受‘配额生’相关待遇。”于是到县招生办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正在研究,请耐心等待……应该是利好的”。心里的石头虽然没有完全落地,但感觉还是甜丝丝的。果然,没过几天就等来了好消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考,也可回户籍所在地报考……享受与本地考生相同的待遇。”
这就是我品味到的等待的滋味。
【简评】
这篇考场佳作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内容丰富,角度新颖。考生选择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不仅时间跨度较长,还饱含了苦、酸、 甜等诸多滋味,文章内容因多味杂陈而丰富,又因站在滋味的角度来解读话题而显得异常新颖。二是构思精巧,层次清晰。围绕着“等待的滋味”这一标题,考生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并拟用了具有点题色彩的小标题,这样的构思是精巧的, 这样的层次安排是清晰而分明的。三是口语入文,朴实幽默。考生已深得语言运用之法,其叙事性的语言具体而生动,抒情性的语言含蓄而质朴,议论性的语言幽默而风趣。
【文题二满分文】之二
不要让等待变得遥遥无期——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一考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爷爷奶奶都好,小弟也听话,请放心。
来信收到了,是我读给他们听的。听完信后,爷爷还是面无表情,眼睛无神地看着窗外;奶奶先是“唉” 了一声,接着自言自语道: “过些日子就回来,总是过些日子就回来,可总也不见个人影……”
爸爸妈妈, 我知道你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们没白天没黑夜地拼命干活、拼命赚钱,都是为了改变家庭面貌、为了我和小弟的未来,对你们吃的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爸爸妈妈, 作为你们至亲至爱的女儿,我对你们还是多少有些怨气的, 因为你们外出打工已经三年零四个月了,爷爷奶奶挂念了你们1200余天,我和小弟也思念了你们1200多个夜晚啊!每月一次的通话,总是那么短暂,刚说了没几句就被你们挂断了;两个月一次的通信,也总是那么几句话,“我们……工作不累, 伙食挺好……过些日子就回去了”“你们……要听爷爷奶奶话,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你们说的“过些日子”可真长啊!你们让爷爷奶奶等待得太久了,也让我和小弟等待得太久了……
你们走的时候,我还是个啥事都不懂的小学生,如今我都要初中毕业了。三年多来,我白天一头扎进书海里,夜晚一头扎进家务里, 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就会想念你们,就会流泪,我不想让爷爷奶奶和小弟看到我不够坚强的一面。前几天填报中考志愿, 我自作主张填写了一所中职学校,因为念中职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我也很想学一门手艺,好尽早帮你们承担一些,对我的先斩后奏, 还请你们谅解。
爸爸妈妈,村上成立农业合作社了,好多外出打工的人也都回来成为那里的工人,你们也快回来吧,爷爷奶奶在等着你们,我和小弟也在等着你们,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等待变得遥遥无期啊!
纸短情长,再祈珍重!
女儿叩首
6月25日
【简评】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路,功能与样式数不胜数。有窄得像一根羊肠,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山路;有两旁绿树成阴,像一条条银丝带延伸到远方的林间小路;有平平坦坦的,连接起城市和城市的高速公路;还有技术先进的高速铁路……
鲁迅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乡间的土路便是如此。但是更多的路,需要人们去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它需要人们持之以恒地呵护,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甚至生命才能完成,就如被称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的青藏铁路;又如被称为“世界上最险要的十条路”之一的郭亮村挂壁公路。
修路没有捷径可寻。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是捷径,但往往是弯路。人生的成功之路也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走,成功才会向你招手。每一个人都羡慕别人获得成功的那一刻,但成功者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辛劳,我们常常是看不见的。曾经有人采访著名的篮球明星科比,问他为什么会如此成功。科比反问道:“您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是什么样子吗?”当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开始练习投篮了。每天至少1000个投篮练习,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使他练就了非凡的投篮命中率,最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篮球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