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政策要点(精选8篇)
出处: 发布日期:2007-01-09
一、参保范围
(一)单位参保。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不含外籍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外籍人员中签订了互免协议的除外)。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为之建立或形成劳动关系,且在2006年10月1日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非编制内临时人员。
(二)个人参保。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企业失业职工、个体工商户业主和雇工(农村户口的应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年满16周岁以上的灵活就业人员,本人申请参保时未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个人身份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本市城镇户口等有关资料到其户口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
(一)单位参保:由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企业(单位)申报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核定缴费工资基数。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市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超过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企业(单位)缴费比例为20%,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8%。
(二)个人参保: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参保人员月缴费基数原则上为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缴费确有困难的个人参保人员,月缴费基数可按以下办法实行5年过渡:
1.2006年度,可在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至100%之间自主选择;
2.2007年度,可以在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70%至100%之间自主选择;
3.2008年度,可以在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80%至100%之间自主选择;
4.2009年度,可以在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90%至100%之间自主选择;
5.从2010年1月1日起,统一以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月缴费基数。
三、个人账户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企业(单位)参保职工和个人参保人员每人建立一个终生不变的个人账户。
(二)1996年1月1日前参加工作的参保职工和个人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从1996年1月起建立;1996年1月以后参加工作的参保职工和个人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从参保并按规定缴费之月起建立。1998年7月1日前已离退休(职)的人员,不再建立个人账户。
(三)参保职工和个人参保人员从1996年1月起按其缴费工资基数的11%建立个人账户。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11%调整为8%。
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的参保职工和个人参保人员,1993年3月至1995年12月期间个人缴纳3%的本金,一次性补记入个人账户。未参加市级统筹的参保职工和个人参保人员,1996年1月1日前已按有关规定记入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予以保留。
(四)个人账户储存额从1996年1月起,按统一公布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算利息。
四、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一)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企业(单位)的参保人员: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工人年满50周岁,干部年满55周岁;其中,从事特殊工种并符合相关条件,男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女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的,可办理退休。个人参保人员: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1996年1月1日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满50
周岁,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无视同缴费年限的,年满55周岁。
(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累计满15年及其以上,其中: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及其以上。
五、基本养老金计发
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退休的人员,按以下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一)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二)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2011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不再计发调节金)组成。
(三)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的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局将其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1年加发2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后,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其中,个人参保人员经本人自愿申请,可延长缴费至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之月,按规定程序办理退休并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退休之月(即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一经选择,不再变更。延长缴费期间缴费年限不得间断,延长缴费期间死亡的,按参保缴费人员死亡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未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因病、非因工负伤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应办理病退休,并按
按照国家政策, 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主要适用实施兼并重组企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行业、企业等四个类型。陕西省结合省情, 扩大了实施范围, 将稳岗补贴政策延伸到中小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项目支出, 补贴政策从2014年起执行到2020年底。同一年内企业只能申请享受一次。
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的统筹地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具备一年以上支付能力;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管理规范。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关键词] 政策性 农业保险
一、特大冰雪灾害凸显出农业保险亟待完善
(一)雨雪冰冻受害对我国农业造成巨大冲击
民政部统计数字显示,雪灾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全国1581万头(只)以上畜禽因灾死亡,其中生猪死亡87.4万头,牛死亡 8.5万头。恶劣天气使近3亿亩森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73亿元,三峡等退耕还林区柑橘四分之三都受灾害。仅湖南一地就有受灾林农近千万人。特别是茶叶、油菜、蔬菜、柑橘和小麦等作物受冻程度比较严重,大量果树及夏季蔬菜秧苗被冻死冻伤,许多大棚倒塌,灾区恢复生产困难重重。
(二)现行农业保险只救助了损失的千分之一
据估计,农业经济损失达250-500亿元,然而在这场灾害中获得的农业保险理赔额仅为4014万元;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仅水产养殖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8亿元,但难觅相应的保险踪迹。农业保险理赔额仅占农业损失额的千分之一,占社会总的因灾保险赔付额不足4%。农业保险无处可投、保险公司无钱可赚、农业灾区无法获赔的问题在这次灾害面前暴露无遗。
(三)灾区重建不应全部依赖政府救灾资金
中央财政已拨付27亿元支付灾区重建,同时各地捐赠约12亿元,但也仅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左右,其中林业恢复重建资金约7亿元,但整个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亿元。如果农业保险能够达到50%-70%的覆盖范围,农民就可以通过保险理赔,获得充足的灾后发展基金,大大减轻重建负担。
二、商业保险无法有效应对农业风险转移问题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2月12日,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5亿元,而保险业理赔仅为10.4亿元,不及损失的1%,而农业理赔占保险已赔付总额不足4%,对损失巨大的农业来说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一)法律政策的缺失,农业保险难副其实
尽管我国保险法对农业保险有原则性的规定,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至今我国仍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由于法律的缺失,导致农业保险制度运行很不规范,比如在这次冰雪灾害中,湖南省有1300万亩油菜绝收,而农民得不到保险赔偿,原因就是没有这个保险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缺失,导致道德风险给农业保险机构造成很大损失,监督控制成本居高不下。
(二)保不起、赔不起,农业保险处于两难境地
我国的农业保险,90%还是按商业制度运行,农民自己保自己。一方面农业风险性大,受灾面广,且保费难以厘定,损失不易评估,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以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保费或减少农业保险种类。同时若按纯市场化原则厘定费率,大多数农民根本无法承担;若按农民能接受的价格提供保险,由于缺乏分保机制,风险过于集中至保险公司,因而保险公司会选择退出。
同时,我国保险经营技术有限,农业保险发展时间短暂,农民保险意识有待加强,以及政府财政支持缺乏等原因也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证明,纯商业保险并非农业保险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三、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作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设立专项农业风险基金和专门的农业保险机构,当农业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损失时,给与农民一定经济补偿从而有效支持农业发展的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全体农民,具有法律强制性、对象特殊性、政策优惠性等特点。
(一)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积极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需要
中国农科院在发布的2007年重大农业自然灾害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农业生产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与自身的脆弱性不断增加,极端旱灾、冻雪、霜冻、冷害、寒害、高温热害、大风、冰雹、超强台风等灾害性极端事件的不确定性增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稳定发展。”。2008年的大雪并非个案,可以预见,全球变暖将引发更多的极端气候。因此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雪灾之后亡羊补牢、防患未然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构建农村社保体系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而雪灾使每个农民平均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在100元以上,更关键的是大量茶、橘、稻、麦、蔬菜、家禽家畜的死亡使农民失去了当年甚至今后3-5年的经济来源。广大农牧民因灾致贫、因灾反贫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农民稳定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三)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外部性要求
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一方面建立农业保险既是帮助农民抵御风险、稳定增收的需要,另一方面建立农业保险度维护国家粮食供应的安全稳定,维护粮食消费者的利益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前面对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维护我国农业安全稳定更为重要。鉴于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单一的商业保险会由于市场失灵而无法有效运行,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
四、关于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农业风险兼具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的属性,当风险来临时,不仅个人会蒙受巨大损失,同时国家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会陷入困境。农业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鉴于农业生产面临着密集的风险,单靠个人或保险公司均无力有效抵御风险。所以面对农业保险,政府介入是必然选择。
(一)基本原则
政策性农业保险应着眼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以自然灾害损失补偿为主,由国家、地方、承办机构和农民共担风险,其中国家占主导地位。
(二)加快农业保险立法
加快农业保险立法,一方面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农业保险条例》的研究制订,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现行《保险法》中断与发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具体规定。
强化对农业保险的法律政策保障,应根据我国保险法、农业法,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制定农业保险的具体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应凸显政府的政策扶持性、公益性原则,按照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例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实行强制保险,同时对各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如东北的大豆、新疆的棉花、山东的花生等也可实施强制保险,其他种类保险,实行自愿投保,政府同样给予支持。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建立模式。
政府主办,政策性保险公司具体开展农业保险业。同时,国家鼓励农业保险合作社和其它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国家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社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共同作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同时政府还可以委把保险公司代理农业保险具体业务,每年将保险费扣除运营成本和理赔节余后,全部留作地方农业保险的风险基金。
(四)国家应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业保险
1、农业保险补贴
国外保险发达国家中,大多对农业保险实施补贴,美国补贴为30%,日本补贴60%左右,例如日本对义务加入制范围内的渔船保险费,补贴最高额度为30%,其他渔船和养殖保险也由政府予以适当补贴。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5.13万亿元,2008年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同比增加1307亿元。中央财政有能力对参保农户给予补贴支持。
2、通过农业再保险支持农业保险
美国的巨灾再保险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美国联邦政府同保险公司签订巨灾超额再保险合同,规定巨灾后再保险每次损失超过250亿美元的部分由政府承担,但不能超过500亿美元。除此部分则由保险业承担,这种模式明确了政府在面对自然灾害面前不可推却的责任,同时也使得政府不至于陷入“无限责任”,并且保险业也能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运行。
3 将农业保险资金纳入政府预算
将农业保险资金纳入政府预算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顶的资金来源。在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地区如北京、海南、广东、福建上东等地都将数目不小的支持农业保险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海南把橡胶、香蕉的台风风险纳入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广东、福建、浙江则把小型渔船保险和渔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类如财政补贴范围。
4其他实施措施
包括建立巨灾风险基金统一赔付制度,或按一定比例补贴农业保费,或直接给某些特定类型的生产者投保。
参考文献:
[1] 李朝锋,当保险遇上雪灾, 2008年2月28日《法制日报》
[2] 徐伟,国家应吹响农业保险法的“集结号”2008年3月5日《法制日报》
[3] 康松,李娟,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现阶段农业发展之路,商业研究,2008/2
为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云南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订了《云南省失业保险条例》。以下是我市正在执行的失业保险惠民政策:
一、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
自2015年3月1日起,我省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先后经历了三次下调,由《失业保险条例》中规定的3% 下调至1%,这三次调整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2015年5月28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云南省财政厅联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岗位促进就业作用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15]121号),其中明确:自2015年3月1日起,全省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统一从3%下调为2%,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从2%下调为1.4%,个人缴费费率从1%下调为0.6%。
(二)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通知》(云人社发[2016]155号)要求: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失业保险费率在2015年已降低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缴费费率由2%下调为1.5%,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1.4%下调为1%,个人缴费费率由0.6%下调为0.5%。
(三)按照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17]95号)要求,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失业保险总费率由1.5%下调为1%,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1%下调为0.7%,个人缴费费率由0.5%下调为0.3%。降低费率的期限执行至2018年4月30日。
二、失业保险援助企业稳定岗位政策
为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激励企业承担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我省出台了《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15〕16号)、《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岗位促进就业作用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社发﹝2015﹞121号),明确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
(一)申报条件
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不裁员或少裁员,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企业。
(二)补贴标准
1、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以下简称“稳岗补贴”)。补贴政策主要适用以下企业:
(一)实施兼并重组企业。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并使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发生转移,包括实施兼并、收购、合并、分立、债务重组等经济行为的企业。
(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指按《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等相关规定,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淘汰过剩产能的企业。
(三)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指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等规定,对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四)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行业、企业。
2、企业平均工资连续3个月低于昆明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且当年参保人数比上年减少不超过5%的,每年可按照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45%给予稳岗补贴。
3、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昆明市 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每年可按照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40%给予稳岗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企业申报稳岗补贴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失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减员情况、稳定员工队伍措施、申报项目及金额。
2.《昆明市企业享受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补贴申报审批表》(附件1)。
3.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4.企业连续3个月低于昆明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工资发放表(申报45%稳岗补贴的企业需提供)。5.《 年度企业失业保险基本情况表》(附件2)。6.企业上年度失业保险费核定表、缴纳凭证、缴费汇总表等相关资料。
7.失业保险参保所在地的县区劳动就业服务局(劳动就业服务局以下简称就业局)规定的其他资料。
(四)申报流程
稳岗补贴的申请将采取企业通过“稳岗补贴实名制信息系统”申请,通过审核后再递交纸质材料的流程。请各参保企业登录网址“wgbt.mohrss.gov.cn”进行企业注册、填报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信息并上传以下材料:
1、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证书的照片;
2、《昆明市企业享受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补贴申报审批表》;
3、《 年度企业失业保险基本情况表》;
4、企业上年度失业保险费核定表、缴纳凭证、缴费汇总表等资料。
(五)审批流程
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向参保地就业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参保地就业局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核,将审核合格的企业名单和补贴金额报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复核,并在网站对外公示5个工作日后,无异议的报市就业局。市就业局将县区人社局审核确认的企业名单和补贴金额汇总后报市人社局,由市人社局上报市政府审批。待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就业局按照批准金额拨付给企业。
(六)稳岗补贴支出范围
稳岗补贴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在跟进的检查中,如发现企业有支出补贴不合规定,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的,责令企业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停止企业享受相关惠民政策,已拨付的补贴资金予以退回。
三、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政策
一、申领条件
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职工,可申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一)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时,属于企业在职职工参保身份的。
(二)依法参加失业保险,截止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之日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的。
(三)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
职业资格证书是指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由地方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规定办理和核发的证书(不含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订中,待政策出台后,从其规定。
二、审核程序
(一)企业初审、申报
职工应在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核发时间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核发证书之日算起,超过12个月,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受理),将居民身份证、经办机构指定开户行的职工本人银行卡帐号、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小一寸证件照2张、《昆明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在职参保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个人申报表》(附表1)一式两份,交所在企业。企业应履行责任与义务,对其职工技能提升情况和失业保险参保情况进行初审,并填制《昆明市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报名册》(附表2)一式四份,无偿在1个月内代职工申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相关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
(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确认
企业统一到核发证书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请对证书的真实性进行确认,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证书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后,并在《昆明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在职参保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报表》(附表1)一式两份,《昆明市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报名册》(附表2)一式四份盖章确认,对同一个人在市级取得多本证书的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进行比对。
(三)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发放
企业将经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确认的附表
1、附表
2、居民身份证、经办机构指定开户行的职工本人银行卡帐号、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报送参保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第一次申报的企业须附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经企业初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证书的确认意见,对企业申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的职工参保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审核合格的名单和补贴金额报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失业保险中心在昆明就业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各县(市)区在60个工作日内填报《昆明市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发放明细表》(附表3)、《昆明市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支出银行结报表》(附表4),并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发放至经办机构指定的职工个人银行账户(或社会保障卡),并在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加盖统一式样的条章,注明已享受补贴年度和补贴类型及金额。条章样式统一为“已享受_____年度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_____元。”
(四)资金拨付
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纳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支出纳入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规范运作,切实保证基金有效使用和安全运行。要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职工都能享受到政策。
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实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报帐制管理,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发放完毕后,按月向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报送《昆明市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报名册》(附表2)、《昆明市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发放明细表》(附表3)、《昆明市失业保险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支出银行结报表》(附表4)进行支出报账,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按照实际支出金额核拨资金补足失业保险支出周转金。自2017年9月起,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20日前将《昆明市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发放月报表》(见附表5)报市就业局失业保险中心,相关材料同时报送电子版。
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在失业保险基金科目中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科目,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科目中列支。
三、补贴标准
(一)职工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1000元;职工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1500元;职工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2000元。
(二)我市将围绕云南省“五网建设”和“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我市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适时公布紧缺急需的职业(工种)目录,报省人社厅备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可向地区紧缺急需职业(工种)予以倾斜,补贴标准上浮30%。
(三)同一参保人一年只能申请并享受一次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的培训补贴和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不能重复享受,凡申报享受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的培训补贴或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的个人,须由各劳动就业部门在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加盖已享受补贴条章,注明享受补贴年度和补贴类型及金额。
四、资金使用
(一)在失业保险基金科目中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科目,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科目中列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8日发布消息称,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对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岗补贴。
通知明确,补贴政策主要适用实施兼并重组企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行业、企业。
失业保险统筹地区实施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具备一年以上支付能力;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管理规范。
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各地区对符合上述政策范围和基本条件的企业,在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期间,可按不超过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养老保险工作要点
200*年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点
200*年,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求为指导,以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目标,坚持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完善基础,突出重
点,规范管理,稳步发展,努力扩大失地农民基本养老试点范围,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模式,力争年内全部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成投保续保40000人,收缴保险费1600万元,收回违规基金35万好范文,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元,基金滚存达到3.2亿元,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有较大幅度提高。
一、加大力度,努力扩大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巩固试点成果,扩大试点范围。没有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县市区要抓紧制定出台文件和实施办法,已出台文件的县市区,要进一步扩大范围,落实保障资金,建好个人养老金账户和补充养老金账户。各县市区都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疏通筹资渠道,切实抓好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同时,配合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
二、突出重点,继续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重点做好村干部、乡村医生和有稳定收入群众的参保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各县市区都要选择有条件的乡镇探索建立“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财政适当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为参保农民进行补贴,引导、扶持和激励农民参保。要依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参考,合理确定最低缴费标准和最低缴费年限,确保参保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
三、完善基础,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继续坚持做好农保业务档案年检工作,逐步实现农保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把个人账户管理工作做实,全部实行手工和计算机双重管理,市局适时组织进行检查。加快农保办公自动化建设,为“金保工程”农保个人账户管理系统改造升级做准备。进一步提升基金管理工作水平,继续做好农保基金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严格基金存储市级审核备案制度,探索市级基金运营机制,提高基金运营层次,加强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无风险。
四、强化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发展。各县市区要进一步重视农保工作,稳定工作人员,抓好业务培训,促进工作开展。继续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为参保农民提供便捷服务。要在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推行发放养老金金融机构代发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养老金月领取额较低,达不到代发养老金要求的,可与领取人协商,实行一次性领取,并终止保险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金发放稽核工作,防止多领、少领或冒好范文,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结合劳动保障家喻户晓工程和12333电话咨询热线,大力宣传农保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了解农保、相信农保,支持并参加农保,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发展。
1 广东省农业保险的客观需求分析
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居民财产时常处在险情的暴风眼, 1994~2011年每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119亿元。同期广东省年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为97.33万hm2, 占全省农作物平均播种总面积的20%多, 其中农作物绝收面积平均为11.13万hm2, 绝收比例为11%;每年农业自然灾害的受灾人数为1990万人, 最严重时, 受灾人口占到农业总人口的65%, 平均的受灾比例也达到45%左右;倒塌房屋134454间, 因灾死亡牲畜5亿头 (只) ;年平均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19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平均12%, 较严重的年份有1994年, 1996年和2006年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37%、31%和26%, 其中农业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年份为2006年, 约318亿元,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的还有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 分别为230亿元、119亿元、258亿元、118亿元、112亿元。广东省每年承受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对农业保险有客观的需求。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广东省就开始兴办农业保险, 期间分别尝试过政府全额支付保费、代政府办保险, 只提业务费、统保经营、合作经营、自主经营等模式, 而承保机构始终仅有广东人民保险公司一家, 承保的对象包括农房、商业性养殖、种植、生猪等。在此期间, 农业风险的高费率、高赔付率高及巨灾损失频发的特性导致农民与保险公司的成本与收益严重背离, 虽然各级政府一直都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但大都停留在口头上的鼓励而缺乏实质性的财政或政策支持, 导致农民不愿投保、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供需双冷”局面。来自广东保监局的资料亦显示, 1985~2004年的20年间, 广东农业险保费总进账68776万元, 但综合赔付率高达120%, 亏损足足13999万元。保险公司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导致其不断收缩业务规模, 农业保险的风险补偿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造成这种局面, 表面上看是由于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和高风险, 但实质上, 农民和保险公司的成本与收益严重背离,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太小才是造成农业保险供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商业化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其后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各国也都相继走上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道路。从2004年起根据中央指示精神, 农业保险被明确为“政策性”保险, 我国掀起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高潮。
2 广东省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广东省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在一系列中央决议及配套政策的指引下, 2007年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正式启动, 并选取了广州、佛山、中山、肇庆、云浮、茂名、阳江、湛江和惠州9县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在2009年, 在总结各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 广东省委农办、财政厅、农业厅、保监局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广东省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方案》等。至2009年底,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广东省各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目前已开展的保险补贴项目有种植、养殖、农房等12个品种, 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养殖业保险得到大力开展。自2007年以来, 广东省陆续开展能繁母猪、肉猪以及家禽、水产养殖、特种养殖等保险业务。能繁母猪保险成效较显著, 截至2011年底, 承保数量690多万头, 保费收入4亿多元, 为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经济补偿近3.5亿元;二是农房保险逐步推广。农房保险是广东省首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由于广东省多发风灾、雹灾、洪涝等自然灾害, 农户投保积极性较高, 参保农户成倍增长, 2007年参保农户95.5万户, 2008、2009年分别增加到166万户和555万余户, 风险保额570多亿元, 承保覆盖率达46.57%。三是政策性水稻保险取得突破。10个地市已开展试点, 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达60%~80%, 从2009年开展以来, 截至2012年10月份, 承保面积115.33万hm2, 赔偿经济损失0.6亿元, 提供风险保障近52亿元。近年来, 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较快, 保费收入和保险赔款都有显著提高。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广东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统一的牵头部门, 各险种由不同部门分别牵头, 如能繁母猪保险由省畜牧局牵头, 水稻保险由省委农办牵头, 农房保险由省民政厅牵头, 沟通协调效率较低, 未形成政策体系。
(2) 巨灾风险严重, 而巨灾险保障机制缺失。普通商业保险承保的都是非系统性风险, 要求各保险标的风险相互独立, 以确保总体的风险可以通过扩大保险标的物的数量来分散。但是农业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影响区域广, 经常造成广大地域内的农作物同时受灾, 使得各标的物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系统性风险无法象普通商业保险一样通过扩大保险标的物的数量来分散, 相反随着承保标的物数量的增加总体风险呈几何级倍数增加, 具有发生巨灾损失的潜在风险。但是目前广东省尚未建立健全巨灾风险补偿机制, 给保险经办公司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遇到大灾之年, 有可能把保险公司几十年的盈余都搭进去。从表3也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很不稳定2009年、2010年均超过了保费收入, 如果考虑到占保费收入约20%的经营成本, 那么, 保险公司这两年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亏损是比较严重的。
(3) 保费补贴比例逐年提高, 但有效需求仍显不足。根据表3, 2009年, 农业保费收入为11223.39万元, 扣除约80%的财政补贴款, 农户实际缴纳约为2244.7万元;广东省农村人口为3528万人, 农业保险密度为2244.7/3528=0.64元/人;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比例即投保率约为20%;除了水稻种植保险2012年的保险覆盖率达到76.62%外, 其他农业保险的保险覆盖率均不足50%。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比例即投保率约为20%;造成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有:一是农民收入总体偏低, 且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 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06.9元,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1574.7元, 仅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若按照农户收入五等分分组, 最低组人均纯收入为2796.92元, 最高组人均纯收入为14923.87元, 为最低组纯收入的5倍多, 收入差距很大。中低收入户中多以种养两业为主, 没有固定收入来源, 收入很不稳定。因此, 中低收入户对农业保险有潜在需求, 但购买能力明显不足;而高收入户中, 农业收益的比重不断下降, 收入增长中大部分来自非农所得, 农业收益的重要性下降, 他们虽然有购买能力, 但没有购买意愿。且目前农民的收入仍以基本消费为主。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但主要消费仍然以衣、食、住等基本消费为主, 约占总消费的70%。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 保险属于安全需求范畴。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求实现之后的需求。因此, 保险需求首先取决于基本生活需求有没有被满足 (张跃华等, 2007) 。在一定程度上讲, 保险对于收入低下的农户来讲是一种奢侈品 (魏巧勤, 2002) 。二是部分农民存在“搭便车”行为, 作为准公共物品, 农业保险的消费具有排他性, 即不购买就不可能获得发生灾害损失后的经济赔偿, 但是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的过程中, 为了使农业风险降到最低, 往往采取防灾、防损措施进行预防, 在这个环节中就无法排除非投保农户受益了。比如预测有雹灾而用人工干预天气技术化解了雹灾, 这笔经费必然要从保费中支出, 但是没有投保的农民也从中受益 (“搭便车”) 却没有承担任何成本。当年投保的农民在下一年就会产生不投保的动机, 如此恶性循环, 致使农民农业保险需求不断缩减。
(4) 未能合理确定各区的财政补贴资金, 补贴金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 有些区要投入大量资金补贴, 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大, 引发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与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比如以佛山试点为例, 作为农业大区的高明区, 能繁母猪、农房、水稻三项保险的财政补贴每年要500万元左右, 市政府财政下拔只有200万元, 每年要自掏腰包300万元, 对一个财政收入较少的农业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另一方面, 像禅城区比其他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空间窄得多, 已基本没有可保的农业项目, 农业保险补贴连市财政那部分也用不完。由于未能合理确定各区的补贴资金, 使农业越多的地区, 财政补贴越难以为继, 导致这些区域的基层政府缺乏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推广。不合理的资金安排, 也降低了农业保险补贴的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对农业保险的补贴还没有法规, 地方补贴的持久性是一个问题。作为经办人的保财险公司, 也没有整合一个专门的部门与地方政府对接。目前人保财险公司按险种分类产品线管理, 能繁母猪、水稻种植保险属“三农”保险事业部管理, 农房保险属财产险部管理, “政银保”属责任险部管理, 涉农保险的多头管理是一种人力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严重影响与地方政府的沟通, 把政策性项目打入商业性经营核算, 这种管理是否合理, 值得商榷。
(5) 农业保险的理赔金额较低, 投保农户避险性较弱。根据保险条款规定, 肇庆市水稻种植保险的金额为300元/667㎡, 每次事故绝对免赔率为10%, 达到赔付标准时, 予以赔付, 分绝产赔付和综合陪付。如农民在水稻生育期间绝产的, 则按投保后至绝产日止按生产周期比例×300元计算赔付给农民, 如农民直到收获时才遭灾害绝产的, 每667㎡赔300元;如果还有收成的, 需要减产率超20%以上才能获赔, 且计算时减掉10%的免赔率, 即:农民减产20%以下的, 不能赔偿;农民减产25%的, 减掉10%免赔率, 赔15%, 即45元, 保险金额与农民期望要求有一定差距。如肇庆市2011年全市水稻保险报损面积188hm2, 赔付金额20万元, 平均每667㎡才赔偿71元, 对农民的损失帮助不大, 需求不断缩减。目前水稻保险责任与范围只局限于风灾、雨灾、雹灾、冻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干旱、病虫害引起的水稻失收不予补偿, 保险责任与范围较窄。综上, 农业保险需求不足主要是由农业保险既定效用低下前提下农民保险负担过重所导致的。
3 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方案
3.1 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立法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 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 而我国尚未建立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由于无法可依, 使农业保险中的许多领域都存在着法律空缺, 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不明确, 即使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也缺乏法律依据。同时, 农业保险的经营目标、管理原则、基金运用、保险责任、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各级政府职能、农民的参与方式、税收规定、再保险机制、保险费率、理赔方法、政府对农业保险企业的补贴等均宜予以明确规定。
3.2 构建多层次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基金, 构建一个包括原保险、再保险以及政府共担风险的多层次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一是在灾害水平低于平均灾害水平的年份, 由原保险公司及法定再保险公司承担赔付责任。二是在灾害水平超出平均灾害水平的年份, 确定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限额, 超出的部分通过以下途径建立分散机制:由作为国家再保险公司的中再集团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签订超赔再保险合同, 对约定的超额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建立由政府管理的巨灾保障基金。如, 对特别严重的飓风和洪涝灾害风险, 制定类似美国的《州洪水保险计划》的巨灾保险方案。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或特别贷款, 即由政府 (主要是省级政府) 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另外, 还可加强国际农业保险合作, 寻求国际再保险支持。
3.3 实行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投保方式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使得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非常突出。在自愿投保的条件下, 逆向选择难以防止。因此, 大多数开展农业保险的国家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部分农业保险业务规定为强制性保险;一般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作物和牲畜的相关保险实行强制保险。尽管有的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并不对所有农作物实行法定保险, 而是实行自愿的原则, 但政府对农民在发放贷款、救灾的支持上则对已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予以较大的倾斜。实际上, 这也属于一种有条件的强制保险。有的国家对法定保险标的也是有选择的。例如, 日本对稻米、麦类、蚕茧和牛、马等实行强制保险, 而对果树、蔬菜等作物和小家畜实行自愿保险;菲律宾只对那些有生产贷款的农户实行强制保险, 免得受灾后贷款收不回来。从险种方面来看, 对农作物保险实行强制投保的国家多, 而对饲养动物实行强制投保的国家则较少。
3.4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风险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政府要结合广东实际, 对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实行差异化保费补贴政策, 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其支农惠农的功能。对农户实行保费补贴的同时, 也应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给予必要的费用补贴和税费减免。目前, 广东省仅对水稻、能繁母猪保险等险种实行税收优惠, 而对颇具广东特色的渔业保险及经济作物保险没有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对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
3.5 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创新防范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应着眼于创新保险产品
一是对传统产品的改造创新。如, 在产品设计上, 合理使用免赔额, 既可以降低道德风险, 又可以减少处理小额赔案的费用, 节约资金, 降低保险成本;实行无赔款优待条款, 对于当年没有发生赔付的农户, 续保时按一定比例降低保费。这样, 有利于调动农户防灾防损积极性, 减少道德风险。二是开发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目前, 国际上主要开发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和区域产量指数保险两类创新型产品。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以事先规定的气象事件如气温、降雨量、风速等的发生为基础, 是一种根据灾害性气候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来确定损失补偿金额的合同。它直接以系统性气象风险的测度确定赔付标准, 而与被保险人个体的损失情况无关。区域产量指数保险是以确定区域的平均产量为基础, 损失补偿取决于区域当年实际平均产量与指定水平 (如该区域一定时期内的平均产量) 的数量关系。当该区域的实际平均产量低于指定水平时, 所有投保人都可获得相同差额的补偿。这两类产品直接以同一区域的气象风险或“平均损失”确定赔付标准, 不以投保人个体的损失情况为依据, 从而从源头上消除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隐患, 既降低了风险成本, 又强化了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胡炳志, 彭进,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最优边界与方式探讨[J].保险研究, 2009, (10) :96-102.
[2]刘京生, 中国农村保险制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孟春, 中国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4]庹国柱, 王国军, 段家喜, 朱俊生, “三农”保险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5]温铁军, 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颍东区是一个农业区,可耕面积6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品种,也是农业保险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农业保险实践,深感农业保险对于防范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从颍东区的情况看,全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逐步扩大;承保标的与覆盖范围逐年递增;保障程度逐年提高。这是广大农民的福音。但农业保险补贴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纵观颍东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当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保险补贴立法不完善,处于法律缺位状态。目前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组织形式、政策支持方式、国家在农业保险补贴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许多问题,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调整。二是补贴范围狭窄,补贴规模过小。目前中央财政补贴标的只有14种,补贴品种数量少。各地种植业、养殖业存在着诸多差异,政府提供的补贴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实际需求。三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压力沉重,限制了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由于基层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影响了基层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和农业保险的覆盖程度。四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对农业保险意识淡薄。五是缺乏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尽早出台农业保险法,加强完善相关立法,使农业保险补贴法制化。二是因地制宜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补贴规模。三是削减农业保险补贴的政府层级。四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五是筹集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失业保险政策要点】推荐阅读:
失业保险宣传09-23
失业保险金06-28
放弃领取失业保险申请09-10
失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10-10
失业保险金详细解读11-28
失业人员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如何?07-03
《天津市失业保险条例》全文07-22
失业及养老保险的表格07-04
《深圳经济特区失业保险若干规定》07-04
失业再就业补贴与相关政策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