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11篇)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1

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及车辆工程等专业基本上在大二的下学期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一年级的大学英课程已经结束),如果本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效果好,不仅使学生获得该课程本身的精髓,还能提高英语阅读及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但是若教学效果不好,则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并且使他们对双语教学及英文资料产生畏惧。所以在进行双语教学时我校首先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将该课程设为双语教学课程试点,力图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运用能力[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我校安排的是32节理论学时加8学时的实验课,理论课上课时采用双语教学,大部分同学都对新鲜事物很好奇,最开始的2学时基本上是专门讲解专业词汇,同学们由好奇到了解,在后面的讲授中由采用30%的英语到采用50%的英语,最后过渡到70%的英语讲授,循序渐进,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能紧跟老师的步伐。通过一个学期32节理论课的双语教学,学生不仅会认、听专业词汇,而且在后面的实验教学环节时会说出大部分的专业词汇[2]。由此可见双语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感觉有难度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课,学生刚刚结束公共基础课(数学、物理等)的学习,准备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过渡,接触许多全新的概念和内容,学生感觉学习起来难度很大。(2)学生本身英语水平有限,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由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相比读写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而双语教学需要的恰恰是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3)开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双语课时,学生还未接触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我们的专业英语是在大四的上学期才开设),很多专业词汇都不懂,也造成其听说水平不高。鉴于以上因素,少部分学生不愿上双语课,个别的甚至会排斥双语教学。

2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双语教学需要教师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应具备相当高的英文水平。目前我校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虽然都是工学博士毕业,但由于中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教师备课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英语词汇及语法上,小部分精力才用到专业知识的更新上,造成专业知识和英语的错位,可能导致双语教学变成简单的英文翻译课或是专业英语课,势必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3教材缺乏

双语教学一般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会更加原汁原味,但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我们设置的是32学时,一直选不到合适的英文教材,于是选用的是中国质检出版社的第三届机械工业部优秀教材,这样势必还要教师翻译专业词汇及组织语言表达,除此之外,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如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配合(Limits and Fits)时,要讲清楚三种配合即间隙配合(clearance fit)、过盈配合(interference fit)、过渡配合(transition fit)需要动态地演示三种配合并以英文解释,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再比如在讲解配合制(fit system)是基孔制配合(hole-basis system of fits)还是基轴制配合(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时,还要配合实物模型操作讲解,因为用的是中文教材,所以很多教案都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

二双语教学对策

要确保双语教学能取得双赢,即专业基础与英语水平双丰收,避免专业知识没学好,甚至专业知识和英语都没学好的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师方面

明确认识:实施双语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做好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使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目的,从思想上先接受机械工程学双语教学。此外,高校也应重视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环节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双语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课时津贴、奖励等政策。

合适教材:要想双语教学效果好,一本好的教材是前提。一般会选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建议在此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内部讲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又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整理一些相关教学资料发给学生,如电子教案、最新案例、学科前沿知识等,还可以建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双语课程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教学模式:一般来讲,双语教学模式有3种形式:(1)教师讲授以汉语为主,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2)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对较难的专业知识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3)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3-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教学内容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讲授模式,如难度小的用英文讲解,难度大的用中文讲解,难度适中的用半中文和半英文讲解,要讲究实效,要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原始板书讲授的基础上,可以引进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利用动画、最新图片、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和原理。比如基孔制配合(hole-basis system of fits)和基轴制配合(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等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知识,利用图片展示和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师资提高:大力引进学科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复合型教师,壮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将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分批次进行培训,作为未来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积累。高校还可以组织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或中长期的学习,旁听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亲身体验英语讲授课程的细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行旁听学习;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组织学校教师观摩学习。

2学生方面

课前预习:每次课后由老师布置下次课的相关词汇,让学生预习下次课的相关词汇,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授课内容,如在讲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之前,预先布置下一节中将涉及到的有关词汇有:Surface Texture(表面结构)、surface imperfection(表面缺陷)、surface profile (表面轮廓)、primary profile (原始轮廓)、roughness profile (粗糙度轮廓)、waviness profile (波纹度轮廓)、sampling length (取样长度)、evaluation length (评定长度)、mean line (中线)、mean width of the profile elements(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等[4]。让学生提前预习和熟悉这些命令,这样课堂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巩固: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英语接受及消化能力,在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完成,可以巩固教学效果。此外。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建立]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外语文化周活动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外学习中,应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和专业论文的阅读,通过大量阅读英文文献,熟悉科技英语文法的特点,为双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双语课程的开展受到专业性质的制约,高校要合理设置双语课程,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充实师资力量,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创建良好的外语环境与学习环境,采取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才能发挥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36(1):43-44.

[2]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30(1): 65-7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我校安排的是32节理论学时加8学时的实验课, 理论课上课时采用双语教学, 大部分同学都对新鲜事物很好奇, 最开始的2学时基本上是专门讲解专业词汇, 同学们由好奇到了解, 在后面的讲授中由采用30%的英语到采用50%的英语, 最后过渡到70%的英语讲授, 循序渐进, 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能紧跟老师的步伐。通过一个学期32节理论课的双语教学, 学生不仅会认、听专业词汇, 而且在后面的实验教学环节时会说出大部分的专业词汇[2]。由此可见双语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感觉有难度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课, 学生刚刚结束公共基础课 (数学、物理等) 的学习, 准备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过渡, 接触许多全新的概念和内容, 学生感觉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2) 学生本身英语水平有限, 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 由于学生的听说能力相比读写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而双语教学需要的恰恰是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3) 开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双语课时, 学生还未接触机械工程专业英语 (我们的专业英语是在大四的上学期才开设) , 很多专业词汇都不懂, 也造成其听说水平不高。鉴于以上因素, 少部分学生不愿上双语课, 个别的甚至会排斥双语教学。

2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双语教学需要教师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应具备相当高的英文水平。目前我校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虽然都是工学博士毕业, 但由于中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 教师备课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英语词汇及语法上, 小部分精力才用到专业知识的更新上, 造成专业知识和英语的错位, 可能导致双语教学变成简单的英文翻译课或是专业英语课, 势必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3教材缺乏

双语教学一般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会更加原汁原味, 但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我们设置的是32学时, 一直选不到合适的英文教材, 于是选用的是中国质检出版社的第三届机械工业部优秀教材, 这样势必还要教师翻译专业词汇及组织语言表达, 除此之外, 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如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配合 (Limits and Fits) 时, 要讲清楚三种配合即间隙配合 (clearance fit) 、过盈配合 (interference fit) 、过渡配合 (transition fit) 需要动态地演示三种配合并以英文解释, 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再比如在讲解配合制 (fit system) 是基孔制配合 (hole-basis system of fits) 还是基轴制配合 (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 时, 还要配合实物模型操作讲解, 因为用的是中文教材, 所以很多教案都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

二双语教学对策

要确保双语教学能取得双赢, 即专业基础与英语水平双丰收, 避免专业知识没学好, 甚至专业知识和英语都没学好的局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师方面

明确认识:实施双语教学之前, 对学生进行动员, 做好双语教学的宣传工作, 使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目的, 从思想上先接受机械工程学双语教学。此外, 高校也应重视双语教学, 为双语教学环节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包括双语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课时津贴、奖励等政策。

合适教材:要想双语教学效果好, 一本好的教材是前提。一般会选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 建议在此教材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内部讲义,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 又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同时,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经验, 整理一些相关教学资料发给学生, 如电子教案、最新案例、学科前沿知识等, 还可以建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双语课程学习网站, 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教学模式:一般来讲, 双语教学模式有3种形式: (1) 教师讲授以汉语为主, 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 (2) 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 对较难的专业知识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3) 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 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 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3,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教学内容特点, 采用灵活多变的讲授模式, 如难度小的用英文讲解, 难度大的用中文讲解, 难度适中的用半中文和半英文讲解, 要讲究实效, 要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英语水平。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原始板书讲授的基础上, 可以引进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利用动画、最新图片、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 做到图文并茂, 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知识和原理。比如基孔制配合 (hole-basis system of fits) 和基轴制配合 (shaft-basis system of fits) 等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知识, 利用图片展示和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

师资提高:大力引进学科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复合型教师, 壮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将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分批次进行培训, 作为未来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积累。高校还可以组织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或中长期的学习, 旁听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 亲身体验英语讲授课程的细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进行旁听学习;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组织学校教师观摩学习。

2学生方面

课前预习:每次课后由老师布置下次课的相关词汇, 让学生预习下次课的相关词汇, 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授课内容, 如在讲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之前, 预先布置下一节中将涉及到的有关词汇有:Surface Texture (表面结构) 、surface imperfection (表面缺陷) 、surface profile (表面轮廓) 、primary profile (原始轮廓) 、roughness profile (粗糙度轮廓) 、waviness profile (波纹度轮廓) 、sampling length (取样长度) 、evaluation length (评定长度) 、mean line (中线) 、mean width of the profile elements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等[4]。让学生提前预习和熟悉这些命令, 这样课堂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后巩固: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英语接受及消化能力, 在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完成, 可以巩固教学效果。此外。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 建立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外语文化周活动等,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外学习中, 应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和专业论文的阅读,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文献, 熟悉科技英语文法的特点, 为双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双语课程的开展受到专业性质的制约, 高校要合理设置双语课程, 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果, 应该充实师资力量, 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 创建良好的外语环境与学习环境, 采取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才能发挥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 2013.36 (1) :43-44.

[2]韩建侠, 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 2007, 30 (1) :65-72.

[3]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1) :10-1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专业术语和定义多,并且研究的是微观的东西,如微小的尺寸偏差、形状位置偏差等等,一般都用微米作为单位计算,难理解。经过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要把这门课讲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该课程的内容,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应以了解国家标准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定义,掌握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表面粗糙度标准、常用结合件的互换性等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具有正确处理数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运用手册、图册、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课堂教具挂图讲授。本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如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术语及定义、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等,这些基本理论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學习的重点,但不是难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对这些概念通过教具实物、挂图实例仔细讲解,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另一部分是典型零件的互换性,如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螺纹公差及检测、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等,这部分内容应着重介绍这些零件的公差及测量知识,通过学生已经做过的减速器测绘引入知识点,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课程有完整的理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除采用课堂教具挂图讲授的内容之外,本课程还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如形位公差和误差的定义、形位误差的检测及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公差原则中的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原则、可逆要求等。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少,空间想象力较差,无感性认识,学起来较为枯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找出更有效的授课方式,采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各种形位公差时,有多媒体动画辅助学生理解,既简单又明了,讲一种配合种类,便立刻画出公差带图,再讲解最大或最小间隙、最大或最小过盈的计算,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

3.加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实验水平的手段,我院公差实验室的仪器和量具种类比较齐全,仪器仪表主要精读指标保持完好,但是每种实验设备的数量都比较有限,如果实验分组每个小组人数过多,会影响该组学生的实验质量,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我们将几个实验同时开设,保证学生人人能动手,对于学生使用的量具量仪,可以让学生先看使用说明书或观看整个实验流程的视频图像。另外在实验课之前,教师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作简明扼要的讲解,适当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达到实验效果。

4.考核方式。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程度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考核又包括平时考勤(10%)、平时作业(10%)、实验成绩(30%),对于平时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通过重做平时作业和实验完成任务及格后才能参加期末考试,有效的防止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期末考试(50%),期末考试考前复习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理解、吸收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方式比较能达到考核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更新的过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本课程,只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玉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2):67-69.

[2]于雪.《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36.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库(答案) 篇4

一、判断题

1.零件装配时仅需稍做修配和调整便能装配的性质称为互换性。(×)

2.完全互换性的装配效率一定高于不完全互换性。(×)

3.设计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4.零件是否合格首先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基本尺寸,正好等于基本尺寸肯定是合格品。(×)

5.零件的尺寸公差可以为正、负和零。(×)

6.尺寸偏差是某一尺寸件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因而尺寸偏差可以为正、负和零。(√)

7.孔的上偏差代号是ES,轴的上偏差代号是es。(√)

8.某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

9.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称为配合。(×)10.公差带中的零线通常表示基本尺寸。(√)11.间隙配合中,孔的实际尺寸总是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12.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共有18个标准公差等级。(×)

13.国家标准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基轴制。(×)14.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15.在选基准制时,一般是优先采用基孔制。(√)

16.将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相互搭配,就可以得到每一基本尺寸的很多不同公差带。(√)

17.在同一尺寸段里,标准公差随公差等级的降低而增大。(√)

18.各级a~h的轴与H孔的配合必然是形成间隙配合。(√)

19.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可以减少所用定值刀具、刀具的规格和数量。(√)20.在公差等级高于IT8级的配合中,孔与轴的公差等级必须相同。(×)

21.国标中规定极限与配合的标准温度是20℃。(√)

22.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

23.标注形位公差代号时,形位公差项目应符号应写入形位公差框内第二格。(×)24.标准规定,在图样中形位公差应采用代号标注,文字说明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25.形位公差就是限制零件的形状误差。(×)

26.检验形状误差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是形状公差。(×)27.位置公差可以分为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

28.被测要素遵守包容要求时,需加注M。(×)

29.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即为最小实体尺寸。(×)30.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即为为最小实体尺寸。(×)

31.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32.表面粗糙度属于微观几何误差。(√)3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字越小,其工作性能就越差,寿命也越短。(×)

34.任何零件都要求表面粗糙度数字越小越好。(×)

35.零件表面越粗糙,耐磨性能越好。(×)

36.取样长度过短不能反映表面粗糙度的真实情况,因此越长越好。(×)

37.标准规定确定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的数字时,在取样长度范围内,一般不少于5个以上的轮廓峰和轮廓谷。(√)

38.评定长度和取样长度之间的数值关系由被测表面的均匀性确定,一般情况下一个评定长度内取10个取样长度。(×)39.在Ra、Rz、Ry三个参数中,Ra能充分反映充分地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40.标准推荐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就是因为其测量方法简单。(×)41.由于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三个,所以标注时在数字前必须注明相应的符号Ra、Rz、Ry。(×)

42.用比较法检验表面粗糙度时,为减少误差,在选择样板时,其材料、形状、加工方法、加工纹理方向等应尽可能与被测表面相同。(√)

43.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它的表面粗糙度数字越小。(×)44.量块、水平仪、百分表等都属于常用量仪。(×)

45.游标卡尺是由刀口形的内、外量爪和深度尺组成。(√)

46.游标卡尺的尺身每一格为1mm,游标共有50格,当两爪合拢时,游标的50格,正好与尺身的49格对齐,则该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为0.02 mm。(√)

47.读数值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尺身上50格的长度与游标上49格的长度相等。(×)48.读数值为0.02 mm的游标卡尺,尺身上的刻度间距比游标上的刻度间距大0.02 mm。(√)

49.游标卡尺的读数值有三种:0.1 mm、0.05 mm、0.02 mm。(√)50.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测力过大或过小均会增大测量误差。(√)51.为了方便,可以用游标卡尺的量爪当做圆规等划线工具来使用。(×)

52.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时,应轻轻摆动游标卡尺,以便找出最小值。(×)53.高度游标卡尺可用来测量零件的高度和角度。(×)

54.常用千分尺的分度值都是0.01 mm。(√)

55.千分尺是一种较精密量具,测量精度比游标卡尺高,而且比较灵敏,通常用来测量加工精度较高的工件。(√)56.为了保证千分尺不生锈,使用完毕后,应将其浸泡在润滑油或柴油里。(×)57.使用千分尺时,用等温方法将千分尺和被测件保持同温,这样可以减少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8.千分尺在测量中不一定要使用棘轮机构。(×)

59.不允许在千分尺的固定套筒和微分筒之间加入酒精、煤油、柴油、凡士林和润滑油。(√)

60.外径千分尺是用来测量孔径、槽深度的量具。(×)

61.螺纹千分尺用来测量螺纹大径。(×)

62.深度千分尺用于测量孔、槽深度及台阶的高度等尺寸,测量范围有0~50mm和25~100mm两种。(×)

63.内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与外径千分尺相同,只是刻度上数字的顺序与外径千分尺相反。(√)

64.百分表的大指针转过1格,表示其测杆移动0.01mm,因而百分表的读数值为0.01 mm。(√)

65.百分表的测量头开始与被测表面接触时,只能轻微接触表面,以免产生过大的接触力,并保持足够的示值范围。(×)66.用百分表测量长度尺寸时,采用的是相对测量法。(√)

67.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尺一样,可以从测量器具上直接读出被测尺寸的数值。(×)

68.杠杆百分表的体积小,测头的位移方向可以改变,因而其测量精度比普通百分表高。(×)

69.为了合理保养千分表、百分表等精密量仪,应在其测量杆上涂上防锈油。(×)70.直角尺主要用来测量90°的内角或外角。(√)

71.游标万能角度尺只能用来测量外角。(×)

72.游标万能角度尺可以测量0°~360的任意角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5

试验一:长度尺寸的测量

思考题:

1.用比较仪能否进行绝对测量?

答:可以,在指示表上找到一个基准值,然后用量块叠加进行测量到这个点的真值,就可以进行实际测量。

2.测量时,量块是按等使用还是按级使用?

答:在测量时,量块对于作为基准进行长度尺寸传递,以及 高精度的测量,应当按等使用;而在一般测量时可按级使用,以简化计算。按等使用还能克服由于量块经常使用导致测量面质量下降而引起精度降低的缺陷。因此按等使用量块不仅精度高,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实验二:表面粗超度的测量 1.用光切显微镜能测Ra吗?

答:不可以。因为Ra为轮廓上各点至中线的纵坐标值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所以不能直接测量,而且中线的位置也不能通过观测确定。2.光切显微镜可用于测量哪些表面粗糙参数?

答:光切法显微镜以光切法测量和观察机械制造中零件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在不破坏表面的条件下,测出截面轮廓的微观平面度和沟槽宽度的实际尺寸;此外,还可测量表面上个别位置的加工痕迹和破损情况.现在市面上的只有上海产的9J,但它只能对外表面进行测定;如需对内表面进行测定,而又不破坏被测零件,则可用一块胶体把被测面模印下来,然后测量模印下来的胶体的表面 实验三: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 1.评定直线度误差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 答:两端点连线法、最小二乘法、最小区域法 最小区域法的误差最小

2.直线度误差按什么方向计取?为什么?

答:直线度误差是指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变化量,反映了被测直线的不直程度; 直线度误差可分为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给定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和任意方向内的直线度误差。而在本实验中直线度误差为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计取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

直线上各点跳动或偏离此直线的程度。没有方向

实验四:平面度误差测量

1.评定平面度误差有哪几种方法?哪种方法评定的误差值最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6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李杉)

摘要:随着社会化大发展的不断深入,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教学载体与方式,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创新应用,在突出少数民族本土语言与双语教学的特色中,针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当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有效方式与对策,更加的为繁荣少数民资地区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变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延伸,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更大的趋势。因此,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双语教学的发展,形成与少数民族地区相适应的双语教学模式,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简述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水平不高,系统性差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少数民族以及分散的居住地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基础设施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种不规范的教学行为,缺少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整个双语教学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没有全面结合起来,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双语教学的性质、目的以及历史发展等多方面没有形成整体的理论要素,尤其是在教学范围与手段的创新中,没有形成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有些甚至是不能适应双语教学需要的。

2、整体教学过程的不足

在双语教学中,尽管经历了一定的实践与发展,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困境,这些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会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一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整体素质不全面。在当前的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没有专门的双语教师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整个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缺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对于汉语课程的开设,没有形成多方面的运用,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形成具体教学的综合体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连课程都没有开设。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双语教师的经济待遇较低,一些人不愿意来这些地方教学,影响了整个教学的质量。二是双语教师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培训机会不多。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足,教师没有进修于继续学习的机会,因而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不能适应新时期双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缺点,这样,影响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整体推进。三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在双语教学中,双语课程教学的资源相对不足,在编写教材、创新教学、增设设备等方面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教学参考书、阅读读本等资源,这些都不能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相吻合,在教辅资料的资源共享上,还没有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特色的各种出版读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习的进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教学手段创新应用不够

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有些教师侧重于学生成绩的高低,在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下,不能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话题引用到口语交际之中,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中情景模式、生活化场景教学等手段的运用,口语交际在学生中的运用还不够。譬如,在教学《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但是,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更谈不上请客吃饭。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了交际的兴趣。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影响整体知识的学习力度。互动性是双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口语交际方面的互动,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流,采用的是众人听的方式,语言信息的传递呈现的是单一的传播方式,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二、探讨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有效方式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生态价值链

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过程中,要建立生态化的价值教学链条。将教学管理作为服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更新,创新性的开展各种工作。第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的管理手段。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要及时的收集各种常见的汉语教学资源,将汉语教学与西藏地区的民族语言相结合,采用严格的管理机制,从而有效的获取各种丰富的资源,及时了解双语教师与学生的整体需求,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综合性服务。并根据教学因素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创造性的与西藏地区的双语教学相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双语教学的教学管理。第二,全面实现本土语言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多种实践指导效果。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通过激励机制与目标管理细化西藏地区双语教学的各项目标任务,注重发挥在管理中教师的聪明与智慧,实行制度管理与区域性特色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形成量化管理与考核的综合机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双语教学的场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总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强调双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知识面的综合性,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2、构建生态管理工作运行体系

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工作运行机制上,要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在研究管理、层次管理、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提升双语教学目标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宏观与微观领域的体系支撑。因此,可以从政策性引导、信息引导等方式的运用着手,形成双语教学的普及,倡导文明化、多样化、综合化的双语教学体系。在双语教学的职能管理中,将管理与服务融合起来,为少数民族双语学校提供良好的管理平台。也为学生全面学习双语知识提供更大的空间。因此,在生态化运行的工作体系中,形成一线教学倾斜的管理机制,将双语教学中的资源进行重点分配,加大对双语教学的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建立信息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对双语教学中教师、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个教学的整体效果。

3、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在双语教学的教学制度与服务意识上,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机制,形 3

成双语教学的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教学管理的制度创新,完善整个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善积分制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在双语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建立学习管理档案,有针对性的将双语知识进行全面的检验,这样,可以增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整体功能。同时,对于学生双语学习建立评价制度的创新管理,树立多元化的质量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双语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为学生营造双语知识运用的良好环境。并且,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制度,通过绩效目标考核、绩效诱因机制管理等多方面的评估机制,增强教学管理中的时效性,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学的质量。

4、构建与地方互动机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地域性的特点,有特色的展开双语教学。围绕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破现有管理机制的种种束缚,探索建立双语教学与地方教学相吻合的机制,并形成学校、地方、企业等多方面的教学互动机制,政府加大在双语教学方面的积极引导,培养满足地域性经济发展的各种双语人才。因此,要建立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结合西藏少数民资地区的教学需要,全面改编以往的教学手段,形成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技能管理综合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有地方代表的特色教学手段,打造良好的教学体系。

6、结合地域特色进行多角度创新教学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在民汉杂居地区,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有双语基础,比较有利于用汉语讲授学科知识。新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

7、全面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围绕教学管理中的知识能力构成、学生素质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等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方式,细化 4

每一个教学安排,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将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将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各项日常管理相结合,突出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能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创先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方式,形成活动丰富、载体全面、信息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特色,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认,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汉双语社会语言环境的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定会迈开大步,全面提升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阳琇;新加坡、欧美的双语(多语)教育——比较与语言学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范安怀;高中政治课双语教学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6期 [3]刘丽宁;80年代初至今新加坡华语使用状况分析及展望[J];东南亚研究;2002年05期

[4]罗驱波,张申;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环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2期

[5]黄晓华,杨静,李邨,周志华;大学化学双语教学设计初探[J];大学化学;2005年03期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7

项目化教学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工作方式, 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 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1]。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2.1以教师为主, 学生属于被动的接收, 理论教学效果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国家标准, 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对标准所规定的事实性知识的灌输和宣讲, 教学过程以老师的教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 师生的关系是主宰与听从、传输与接受。因此, 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中, 对这门课的评价普遍是:满堂灌, 教材像一本词典, 记忆内容太多 (这个课程的特点是四多:概念多, 符号多, 标准多, 原则多;归纳为一个特点就是:记忆内容多。) , 授课速度太快, 学习吃力, 枯燥难懂, 没有什么学习兴趣等等。

2.2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很好的结合, 实践教学效果差。实践教学本应该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 可是由于本课程的实验和理论教学是相对独立的, 教师习惯于把实验教学放在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 因而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在课程总评成绩中, 实验的成绩也只占很小的比例, 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得不到相应的反映, 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往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更缺乏培养、锻炼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 甚至出现逃做实验、照抄别人实验报告的现象。由于本课程的实验大都属于验证性实验, 实验课均由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原理和实验步骤,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示范, 最后才由学生动手操作。不难看出,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良好的发挥。

2.3缺乏实际应用理论知识的体验。如前所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 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学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只是停留在让学生知道了国家标准而不知道该如何去贯彻执行, 学生们将无法感受到所学的互换性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3.项目化教学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的优点

3.1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项目化教学是由教师提出一个项目, 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去亲自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事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因此, 该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如果说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的话, 那么,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一个总导演、有时客串一下演员, 而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该教学方法把问题放在最前面,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情境, 从而造成了认知矛盾和冲突,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既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才能,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 学生听。而项目化教学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自己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查阅书籍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组讨论, 还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能把知识记忆的更牢固, 应用的更恰当。

3.3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利于培养团队精神。生产实际本身就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 因此项目化教学很容易贴近生产实际, 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另一方面,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创新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而且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4.项目化教学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4.1项目的筛选。项目的筛选是项目化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一个项目的选取都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培养目标[2]:基本技能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综合素质拓展目标。按照上述三个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筛选出了以下四个项目:孔和轴的尺寸公差的标注与检测、箱体零件的几何公差标注与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与检测、螺纹等典型零件公差标注与检测。

4.2项目的讲解与分析。通过教师对项目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明白项目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能了解完成项目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为学生查阅资料指引道路。

4.3项目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索与实践, 并启发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和策略并最终解决问题。4.4项目的归纳总结和评比。学生的项目完成以后, 教师要组织各小组进行总结交流, 将各方面的见解汇集起来, 拓展师生的认识与见解, 开阔师生的视野与思路, 使学生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学生交流以后, 教师要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

5结束语

实践证明,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多年的老教师, 我深深地明白: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因此, 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陆黎明.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职教通讯.2006.3.5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 国际化 教学模式 互换性 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46

0引言

在现代化的机械工业中,首先要求机械零件具有互换性,从而才有可能将一台机器中的成千上万个零件、部件,分散到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车间、工厂进行高效率专业化生产,然后再集中到一个工厂进行装配。因此,零、部件的互换性为生产的专业化创造了条件,不但促进了自动化装配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包含几何公差和误差检测两大方面,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密切相关,是学生从基础课程的学习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是从事机械工程及机电产品设计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传统教学中,主要讲授机械产品、零部件的互换性、公差与配合等与精度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国家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够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测量方法,具有正确选择、计算公差的能力,并通过实验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机械精度的能力。

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课时的教学,学生往往能够基本具备运用互换性相关概念和标准,解决相应的工程问题,完成产品零部件的公差的设计和选择。但是,随着产品制造向国际化协同作业的趋势发展,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日益增加,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并能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互换性概念基础上,能够达在产品设计、制造方面完成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设计,成为该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问题。本文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基本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1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分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从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是学生培养方案中机械设计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学习的纽带,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典型零件互换性的有关国家标准,并能应用相关知识合理地选用公差与配合,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矛盾关系;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判定零件是否合格等。

该课程主要包含互换性概论、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检测、螺纹公差及检测、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渐开线齿轮精度及检验等几大部分内容。通常情况下,与公差标准相关的章节授课内容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相关章节的主要内容均是依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展开的,是结合工业生产实践,对互换性相关国家标准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因此,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在相应章节具体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往往也是以标准的行文主线进行的。

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国际化一般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这是方式相对较容易实现,可以引入国外发达国家的规范教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以国外教材为主要教授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引入国外大学优秀教材系列中的相关教材;二是教学方法的国际化,教学方法的国际化相对于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在实现方式上相对较难,不仅需要授课教授具备扎实的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应有国外课堂学习体验,并能合理地结合所授内容,采用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行国际化的教学;三是在国内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与国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对相关授课内容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即使在将来继续深造中或国外交流学习时,也能够很快适应国外的授课模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在传统授课中由于主要都依照国家颁布的互换性国家标准进行授课,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仅局限于国家标准中所涉及的内容,虽然互换性涉及的相关国标中有对国外标准的引用,但学生往往难以领会到国外和国际标准的具体规范要求的异同。

与互换性相关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6月在巴黎将原ISO/TC3(极限与配合、尺寸公差和相关检测)、TC57(表面纹理与相关检测)和ISO/TC10/SC5(几何公差与相关检测)三个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编号为ISO/TC231的新的技术委员会,将有关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产品几何量公差及相关的检测方面的技术标准纳入新的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畴,并用Dimensional and Geometrical Productspecifcation and Verification或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on(GPS)系列标准统称。

目前ISO/TC213已初步研究建立一个基于网络条件下信息共享与交换的以保证预定几何精度质量为目标的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包括公差配合、表面结构、形位公差)从定义、数值标注方法、精度控制到检验规范的一系列的标准(现已提出130多项标准)。互换性相关国家标准及与之对照的ISO标准如表2所示。

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形成国际化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生进行学习相关章节内容过程中,能够穿插讲授与国家标准相一致的国际标准中相关术语对应的英文词汇,使学生不仅仅只停留在对国家标准中术语的解释,而是能够在理解术语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与互换性相关的国际标准的术语词汇:另一方面则是能够熟悉相关的国际标准,即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重要知识点,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部分,能够将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与国际标准形成对比,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识记过程中,从国际化视野角度,不仅知道国家标准中的规定,同时能够对国际标准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比和联想记忆。

基于上述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结合互换性相关章节内容的特点,在实际授课中以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性教学,通过学生的课堂听课表现以及课后的信息反馈表明,该模式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有意向进一步出国交换学习和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9

课程体系安排

本门课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我们在课程体系上采取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课程置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将机械设计课程与本课程同学期开, 并且机械设计课程先开课, 将本门课程在后半学期开课。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 已经掌握了相关理论的内容和知识, 尤其是滚动轴承、螺纹连接、键连接和齿轮传动等几个主要应用标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为本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大大节约了课程学时, 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程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开始前结束, 既不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 又为其打下相应的基础,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内容选择

由于计划不断改进, 机械类专业设置课程越来越多, 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 本课程的学时数越来越少, 为使学生能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确保基本内容的教学, 将总结提高的内容放到后续课程, 有些简单内容采取自学方式。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部分 (即相关国家基础标准, 应用性国家标准) 和测量技术基础部分。这两部分内容相互作为基础和贯彻途径, 缺一不可。在基础标准教学中, 我们主要要求讲清标准制定的体系, 标准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规律。让学生既学会该标准的内容又掌握标准制定的规则, 使同学具有制定相关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初步能力。在该部分教学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联系工件检测实际, 随时让学生注意到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数据的关系, 学会判断工件合格的方法, 并且注意各种判断方法的联系以及比较各种方法的严格程度。

在测量技术部分, 主要讲清基本概念和误差处理方法, 至于检测仪器及其相关术语主要通过实验教学来解决。其中, 以误差处理作为教学重点, 尤其是让学生学会等精度测量误差处理的方法, 掌握其误差处理的基本过程。

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 由于概念术语定义多, 联系实际多。使课程教学过程枯燥, 不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比较形象生动的媒介进行教学。我们主要采取了课内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 对很多不容易理解和抽象的东西用形象化的动画过程进行演示和讲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公差带的概念, 如果只用定义来讲就不容易理解, 而将其用公差带动态图形进行表述和演示就使学生一目了然, 并加深其记忆。

对于应用性标准, 结合实际零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是教学工作中的探索。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教师事先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准备的零件既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又要使同学对零件的各种技术要求有所了解, 做到重点突出。同时, 对同学也要提前给出相应的要求, 使大家早些做好准备, 不要出现教学过程中冷场的尴尬现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 并适时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好对每位同学的发言给予肯定, 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最后要做好讨论课的总结, 从学习内容、组织过程到讨论的结果进行全面总结, 充分发挥讨论课程的作用。

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到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网站, 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 内容全, 制作精良, 是同学们学习的重要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课余时间浏览相关网站进行预习和复习, 是做相关的作业和习题, 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我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支撑体系, 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相信通过广大师生的不断努力, 今后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廖念钊古莹菴莫雨松等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版)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年4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1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概念多、标准多、检测技术实践性很强。因此, 在学习中要学生从3个方面去学习这门课: (1) 记,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本概念、术语等内容; (2) 用, 会使用标准, 能用基本的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读图、标注、设计等; (3) 做, 能够动手进行检测操作。因此,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除了在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改革, 同时为了能检测出学生在这3个方面的学习情况, 我们对原有的考核式进行了改革, 改革前我们的考核方式是平时考核+期未考核, 平时考核主要就是对学生的作业、出勤率、学习态度等进行考核, 占总成绩的30%, 期未考核就是最后以一份试卷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 占总成绩的70%。这样的考核不能评价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尤其是学生的使用知识能力及动手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开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后我们的考核方式分为2部分: (1) 过程考核; (2) 终结考核。其中, 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70%, 终结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下面就对这2部分的考核做个介绍。

1 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就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现在, 这门课主要是通过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来学习、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内容, 因此, 过程考核重点是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这个部分的考核从3个方面评价:成果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其中成果评价占到50%, 这里面主要对计量器具的选用、规范化操作、正确处理数据等方面进行重点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平时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及完成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占40%;小组评价, 主要是让组长来评价, 针对小组成员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 占10%。

这部分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用和做这2方面进行考核, 其实要能够用和能够做, 也是要在他们理解、记住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等情况。具体评价单如表1所示。

通过过程性考核方式的实施, 我们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参与度有所提高。因为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 比如说对零件进行尺寸的检测, 最后要求学生能把相关的测量数据及合格性判断等相关的内容填写在检测记录单上, 要完成这些任务, 就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理解相关理论及掌握相关技能, 这时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有很大的提高。而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 我们要求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因此每个人必须参与进去, 如果不主动参与在相关的评价项目中是不能得分的。

(2) 这门课要做检测实训, 要学生在对图样进行精度分析后, 选用相关计量器具对零件进行检测,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 动手能力有所加强, 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检测, 比如说在讲对孔进行测量时, 我们用到内径百分表, 学生第一次看到了百分表, 比较感兴趣, 然后再用它来测量,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在测量中很多量具反复用到, 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加强。同时完成一次任务他们要上交相关的任务单、检测记录单, 最后要对他们完成的任务进行评分, 学生会觉得有所收获。

(3) 我们的检测任务是以分组的形式共同完成的, 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进行讨论、研究, 使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 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同学们在检测时, 一般情况每个人至少要测量一次, 记录一个数据, 然后把测量的数据填写在表中, 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样每个人的测量数据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处理结果, 因此在测量时, 不能正确使用量具、不会读数的同学会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测量数据, 从而保证最后结果的准确性。他们会互相帮助, 进行合作, 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

注:情境一, 尺寸的检测, 共3个任务;情境二, 几何误差的检测, 共3个任务;情境三,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共3个任务;情境四, 常用件和标准件的互换性及检测, 共5个任务;情境五, 零件的综合检验, 1个任务。详细可见本人编写的高职高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一文。

但是小组共同完成任务, 也存在弊端, 就是会出现某些或极个别的同学不动手操作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在完成这15项工作任务之后, 我们又增加了一项逐个考核的项目。即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考核。

这部分的考核主要是从分析图样信息到量具的使用及准确读数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都是我们前面做过的工作任务, 考核时注重分层次, 对比较好的同学注重综合方面的考核, 对差一点的学生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核。

在过程考核中加入这一项的考核后, 发现平时不学习的同学到最后不得不临时抱佛脚, 把平时工作任务拿出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也能在最后起到促进作用。

2 终结考核

所有的任务完成以后在期未我们进行一次闭卷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对相关概念等理论性知识掌握的情况, 也就是记的部分, 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综合题4大类。

3 结语

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从整体实施的情况来看, 改革初见成效。通过现在采用的考核方法与原来的考核方法比较发现, 目前更注重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监控、管理和引导, 以前在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只安排一些课后的作业, 所以学生究竟学得怎么样, 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 不能完全通过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水平, 因为批改作业时会发现抄作业的现象, 而现在通过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任务, 单独完成任务时 (安排的任务每个组的成员能保证不完全一样) , 基本上能避免抄的现象, 同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能够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效果,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便于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做出反馈和调整。同时, 现在的这种考核方式也更注重了学生应用知识和检测技能的培养, 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时珍, 何时剑.机械测量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11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对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技能的训练,是机械工程人员必备的知识能力。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过程,我们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一些效果。

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以往的实验教学状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是讲授机械设计过程中几何精度设计方面的知识。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度设计这一环节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零件几何精度要求直接影响产品整体的质量(运动精度、振动和噪声等),影响制造成本及经济性。但是,目前各校对学生开设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多为常规、传统实验,内容陈旧;侧重于验证书本理论,学生不能在实验中求知与研究。(2)使用单一简单的测量工具,每一个实验的测量工具和被测工件都是不同,不仅需要准备多种被测工件,也不能反映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3)学生做实验之前由老师讲授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就能完成。这样虽然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也约束了学生的创造能力。(4)与其它机械基础实验没有关联,没有形成实验教学体系。

上述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参加实验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发挥创造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实验失去了意义和应有的作用。

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设想开设一个新的实验,使它具有以下几方面优越性:(1)既能涵盖传统实验的内容,又具有创新性。(2)此实验只有一个被测件,可以用多种仪器测量多个几何参数。(3)实验老师只需要向学生讲解仪器的操作,具体的参数测量方法由学生自己确定。(4)结合机械原理或机械设计实验。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就设计了一个综合实验。此实验室通过多方面考虑,在整合了多个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联系机械设计实验而开设的一个轴的综合测量实验。考虑到学生所学内容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让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完成测量,我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轴的形状。用此轴作为被测工件,可以检测尺寸精度、螺纹精度、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此综合实验的开设能起到以下的作用:(1)使学生更进一步熟悉几何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每个被测工件都带有一张图纸,学生测量前都要认真看图纸,从图纸上了解所要测量的参数。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掌握几何公差的项目、分类、符号及各项目的定义。(2)使学生能掌握多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并作出选择。对于某个要测量的参数,学生需要根据实验室现有的条件选择使用哪种仪器来测量,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熟悉各测量仪器能测量什么参数。而且同一个参数的测量,并不是只能用单一的测量工具检测,往往有多种测量仪器能够测量,这就使得学生能够使用到多种仪器,并通过测量的过程比较各仪器的测量精度及操作的难易。比如测量轴的直径,可以使用杠杆齿轮比较仪、电感测微仪、立式光学计及工具显微镜。前面三种仪器原理各有不同,但测量方法相同,都是采用相对测量,需要用到量块,这样就可以了解到相对测量与绝对测量的定义及量块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能比较三种仪器的精度及调节方法。工具显微镜的测量方法就比较直接,要求学生掌握调焦、目标对准及读数的方法。(3)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形位误差、实际尺寸、粗糙度及螺纹参数的测量。被测工件包含有各种几何参数,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参数测量的能力。对于形位误差,测量基准的选择很重要,尽量与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重合。对于尺寸测量,最好用直接测量方法。粗糙度的测量要根据粗糙度值的大小选用样块对比法或粗糙度仪测量法。而螺纹中径参数可以用螺纹千分尺或工具显微镜测量的方法进行检测。

4 结语

我们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经对一千多学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机械类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基本都是要出图纸的,学生在完成实验后,能很好地选择几何公差,标注方面也规范很多。(2)学生掌握多种仪器的使用,测量同一个参数时,清楚各种仪器的优略,能够做出最佳选择。(3)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老师不需要讲解实验步骤,只需要在实验前讲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被测件的形状、尺寸还有待改进,因为有些参数不容易测量。另外,所在教学单位先进的实验仪器较少,有待引进。

改革陈旧的实验内容是必须的,但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还有困难,此次的改革都是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实验虽然只是验证和演示,却是学生进行其他更高级实验的基础。在以后的改革中,我们设想继续整合传统实验,同时引进先进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开设虚拟实验,实现计算机技术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镇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认识论文07-19

承包土地互换合同10-04

互换角色优秀作文07-03

土地互换申请书10-27

广告互换协议书范本07-26

上一篇:敬业与乐业第三课时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