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课程总结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力学课程总结(推荐8篇)

水力学课程总结 篇1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基本概念:流体、粘性

2、了解连续介质模型

3、掌握牛顿内摩擦定律

4、理解作用于液体上的力:质量力和表面力,什么是单位质量力 第二章 水静力学

1、掌握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

2、掌握等压面概念、特性及判别

3、熟悉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基本概念

4、掌握压强的表示方法:相对压强、绝对压强、真空度(值)

6、熟悉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7、了解作用在曲面上的力的计算、压力体概念 第三章 水动力学基础

1、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2、了解欧拉加速度组成: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

3、流线、迹线的性质

4、均匀流、渐变流及其基本特性

5、熟悉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6、皮托管测速

7、了解动量方程

第四章 水头损失

1、沿程水头损失(与长度成正比)和局部水头损失的特点

2、掌握层流与湍流的判别:下临界Rec

4、掌握圆管层流、湍流运动的特点

5、掌握圆管层流hf与v的关系(λ=64/Re)

6、掌握圆管紊流hf与v的关系(尼古拉斯曲线5个区)特点

7、掌握突然扩大管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

8、了解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现象

第五章 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

1、熟悉薄壁小孔口和管嘴自由出流、淹没出流的计算

2、掌握管嘴恒定出流正常工作的条件及其特点

3、掌握基本概念:长管、短管及其计算

4、串联、并联管路的特点。并联管路各支路沿程水头损失相等 第六章

明渠恒定流 明渠流动的特点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与发生条件 明渠水力最优断面和允许流速

题型

一、选择(15*2分=30分)

二、判断(10*1分=10分)

三、问答题(2*10=20分)

四、计算题(3题40分)

思考题库

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有何不同? 水文站采用定点测速研究流动用的是哪种方法?

试用伯努利方程分析说明:“水一定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层流和紊流各自有什么特点?如何判别?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是什么? 均匀流及渐变流过水断面有哪些特性?

均匀流与断面流速分布是否均匀有无关系?

圆管层流与紊流的沿程阻力系数各自与哪些因素有关?

“渐变流同一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测压管高度等于常数”,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湍流研究中为什么要引入时均概念?湍流时,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如何定义? 流线有哪些主要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如图所示,(a)图为自由出流,(b)图为淹没出流,若两种出流情况下作用水头H、管长l、管径d及沿程阻力系数均相同。试问两管中的流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HHl,d,λl,d,λ 水力最优断面有何特点?它是否一定是渠道设计中的最佳断面?为什么?

水力学课程总结 篇2

1 以课堂教学为主, 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黑板+粉笔”作为一种教学媒体, 它形成的那种相互交流式的教学模式和由此营造出的轻松, 融洽的教学氛围,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无法做到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表情、板书、动作来传授知识与能力, 还可以根据学生听课的表情、神态, 判断出学生接受的情况。随时控制教学进度, 调整讲课方式, 灵活地处理难点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传授理论知识, 而且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气质和精神风貌, 对学生道德品行及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将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这些都是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以课堂教学为主, 并不意味着“满堂灌”, 也不是去照搬传统的授课方式, 而是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注意营造一个紧张有序、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使教与学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1.1 巧妙处理重点及难点内容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其重要性, 而是要想办法去化难点为易接受, 巧妙地处理重点及难点内容。例如:在讲授液体受到多个质量力同时作用下的平衡时, 液体平衡的微分方程即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生往往在水力学课程的后期学习阶段还不能完全吃透。对这个重、难点问题, 讲授前要求学生预习并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找出实例, 老师在课堂上给出准确概念之后, 可以根据手中的杯子提出问题, 问题一:装满水盖严的杯子, 从杯盖的中间开一小孔, 当水杯以圆柱中轴等角加速度旋转起来后, 水能否淌出来;问题二:其它条件同上, 只是从杯盖的外沿开一小孔, 水能否淌出来。先让学生讨论, 根据讨论的结果分为几组, 每组给大家说明自己的道理, 然后再继续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压强与单位质量力之间的变化关系, 同时强化了压强、真空的概念, 这种一问多答, 交替进行的方式, 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这一重点难点内容。

1.2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教师在学期初, 及时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 可以通过简单提问、小的测试或着和学生谈话, 甚至通过任课老师来了解, 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系统, 不是教师的独门戏, 也不是学生听的过程, 而是两者积极参与的过程,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教师在教学安排中结合所讲的内容, 选一些问题来让学生讨论, 除此之外, 教师上课要实时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 回答问题的情况, 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人数,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儿等等情况,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情况, 了解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再根据这种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1.3 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应掌握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获取知识, 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深入理解, 灵活运用理论, 培养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发展创造性思维,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根据水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学时所限, 讨论课仅能占总学时的一少部分。例如, 有压管道恒定流水力计算这一章, 恰好是基本理论之后水力学基本应用的第一章, 从研究的内容及范围来看这类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编写的也比较系统, 较为适合采用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前由教师给出自学提纲, 布置必须完成的习题, 拟定课堂讨论题目。在讨论课上, 教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讨论,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阐述观点, 也可以代表学习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 在讨论课上留出最后10mn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引深。这种建立在自学基础上由教师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完善, 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4 及时总结, 补充综合例题

目前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大多数是围绕章节内容而设置的, 缺乏综合性。由于水流运动的复杂性、多样性, 使得水力学课程体现出“公式多、概念多、系数多”, 而且许多问题是靠模型试验手段来解决的, 在诸多公式之间、基本概念之间、系数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如何准确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感困惑的问题, 难怪有的学生说“水力学, 千头万绪真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章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写出本章总结, 并且作为一次作业计入平时成绩, 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 采用分阶段课堂总结, 并且补充综合性例题。

1.5 必做和选做习题布置, 便于不同层次学生培养

课后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 必做题是书本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练习题, 题型的综合性和难度一般, 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选择题是教师从其它参考书目或实际工程中摘选出来的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较高的题目, 有时间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这类习题, 有助于培养一些拔尖人才, 为这些学生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基础。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配合水力学课堂教学, 多年来, 我们根据本校师资、设备及经费状况, 积极挖掘潜力创造条件,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2.1 计算机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 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实现4年计算机教学不断线, 而且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很感兴趣, 这就为水力学课结合计算机教学创造了外界条件, 近10年来, 我们对水力学课开展计算机教学从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教学内容上, 首先从书本上已落伍的计算方法入手, 然后选择典型的且适宜利用计算机计算的有关水力计算问题, 例如:沿程阻力系数的分析计算与比较、明渠均匀流水深计算、临界水深计算、共轭水深计算、收缩断面水深计算、管网水力计算、非均匀流渐变流水面曲线计算、底流消能水力计算、管道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等。在教学方法上, 我们注重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标准程序块, 应用这些方法按一定的要求求解教师指定的题目,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计算机多媒体

心理学早已证明, 人在学习时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工作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给学习者以复述的机会, 即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 其效果会更加明显。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创造这样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 即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电子讲稿、大屏幕投影仪、视频展示及声音系统组成的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 需要在配备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的特定教室中, 由教师组织完成教学, 但在多媒体教室中应保留黑板,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实验教学是一个交互式教学环境及学生自学环境, 需要有计算机室及CAI课件, 是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CAI课件的研制和开发是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应该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 分析思考类、加深提高类、实验模拟类以及流动演示类的CAI课件很受学生欢迎。

2.3 录像片

水流在运动过程中, 由于边界条件的改变其运动特性会发生变化, 可表现为运动要素的变化或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 这些变化过程用静态图形是无法表现的, 例如水击波传播过程。面流及戽流中的不同流态, 明渠渐变流水面曲线的变化等, 电视录像可以很清楚地播放出水流变化的全过程, 而且可以多角度, 以不同速度来反映, 配合教学得心应手。另外, 还可以将典型工程的运行情况制成录像片, 例如, 泄洪时挑流消能, 底流消能等, 这些情形我们是很难把握机遇现场看到的。目前我们从兄弟院校购置了部分水力学录像片, 分阶段组织学生观看, 实践证明, 在讲授内容之前观看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工程图集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从中学直接跨入大学的。对于水利工程系的学生来说, 缺乏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 脑海中没有建立起工程的基本框架, 更没有宏观及整体轮廓。最近几年由于实习经费不足, 认识实习内容和时间一再压缩, 而且认识实习一直是安排在水力学课之后进行。所以当我们在课堂上讲到闸门静水压力, 渠道过水能力, 堰流及闸孔出流水力计算及消力池、消力坎时, 学生往往因没有对工程的感性认识而显得茫然, 只能机械的接受, 更谈不上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工程资料, 拍摄工程实例的照片, 然后进行加工整理, 制成工程图集, 按教学章节编排成几个分册, 并配有相关的数据资料和文字说明。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把工程图集带到教室交给学生浏览, 学生争先恐后地传阅, 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 教师利用这些图集可以适当弥补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 使得教与学更好地融为一体。

摘要:从如何做好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入手, 阐述了水力学的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根据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时化解难点内容, 学期初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通过课堂氛围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课后习题的布置增加选做题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思想, 对促进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力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赵振兴, 何建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裴国霞.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0 (9)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概念复习内容删减

中图分类号:G642.0

1.前言

理论力学是工程类本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机械机构运动分析的专门学科。教学总时数64学时完成第一分册(以哈工大《理论力学》第7版为例)的全部教学内容通常是做不到的。其原因之一是学生生源不能与内地知名重点高校相比,原因之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习题讨论训练,原因之三是法定节假日放假可能会使教学时数减少。其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减少也是影响教学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与内地对口支援高校搞联合办学,要求把应该在本科二年级第三学期开设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计划提前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大学物理和理论力学同时进行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增加了困难。为了更好地完成理论力学的教学任务同时又应该考虑教学内容有相互衔接但又区别于物理学,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删减就需要认真考虑。下面就具体内容安排做些探讨。

2.教学内容安排的探讨

1) 静力学的教学内容

静力学是工程计算的力学基础,学生必须掌握受力图、力系简化和平衡计算等内容。在静力学中考虑删减摩擦问题和空间力系問题。考虑摩擦求平衡的问题主要是滑动摩擦力问题,大学物理课程中摩擦力的概念已经够用了,无需再讨论。只需通过习题4-6 关于砖夹设计的摩擦平衡问题,使学生了解利用摩擦角概念和二力平衡原理求解此题会更简单。空间力系要求学生掌握力在三坐标轴上投影以及力对三坐标轴求力矩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他空间力系问题均删除不讲。希望学生将来可以将平面力系理论推广应用于空间力系。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应该考虑黑板板书习题课的教学,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 运动学的教学内容

运动学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点的运动学和刚体的简单运动的概念与计算学生在大学物理课中已经有所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以复习物理知识为基础建立理论力学新的概念体系,因为理论力学和物理学的概念表述略有不同。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求解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计算能力,以便为合成运动和平面运动的计算打好基础。

3) 动力学的教学内容

动力学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物理学未能涉及的部分。即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的应用、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和虚位移原理等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质点的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等章节中与大学物理课的内容有较多的重复,但是概念表述上略有不同。这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在已知物理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力学的概念体系,使学生认清虽然概念表述不同但实质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中更复杂动力学问题的解题能力。

3.结束语

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是为后续各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力学基础。还要考虑到本科学生今后报考研究生的发展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完成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理论体系更完整,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理论力学知识。所以在与物理学相重复的教学内容上尽量少花费教学时数。总之,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使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理论力学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取舍方面要作认真研究和准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I)第7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010重印).

[2]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程(上册)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

建筑力学课程介绍 篇4

《建筑力学》是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静定结构的內力和位移计算;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的计算;通过观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以实际应用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为目的,教学內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结构的计算简图、结构的几何组成、静力学基础等基本知识,重点讲授常用杆件及静定结构的內力分析和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位移分析和刚度计算,讲授杆件的稳定性计算、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计算、內力图的绘制方法。

(二)能力要求

1.了解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算;

3.掌握静定结构的內力和位移计算;

4.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5.了解杆件稳定性计算的基本概念;

6.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內力的计算;

7.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静力学基本知识、轴向拉伸和压缩、梁的弯曲、静定结构的內力分析及简单超静定结构解法等內容。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物体的平衡条件,熟练掌握截面法等力学基本方法,发挥开放学生自学优势,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本着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原则,力求多做课外习题,对重点和难点內容加深理解,对计算方法逐步巩固。

本课程为5学分,课內学时90,其中:实验4学时。开设一学期。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篇5

经过一周的学习和上机实习,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掌握了如何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杆系结构的分析计算,进一步掌握结构力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通过这次的实习,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设计框图并编写和调试了结构力学程序,进一步提高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结构力学实习让我们充分的运用了所学过的结构力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让我理解了许多过去没搞明白的结构力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把握。

一个星期的结构力学实习过程让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通过我们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还让我收获了许多平时学习生活中没学到的东西。

首先,让我学会了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实际设计中去.以前只知道抱着书本死啃,却没有参透其中的真正含义,当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急待解决时却无从下手,所以即使你学的再好也终究会被现实所淘汰.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哲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设计还让我学到了许多平时课本中所未涉及到的内容,比如在做题计算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公式编辑器等等。总之,如果你自己不去探索,也许你永远都不能接触到这些东西。最后,同学之间的互助和老师的指点也是我能完成这次实习的重要因素。

但也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我对结构力学的许多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度探究这些知识的联系,这让我花了不少时间,有待改进。还有对计算结果数据的含义以及其实际运用还了解的不够透彻,比如像节点坐标、柱杆件关联号、梁杆件关联号等信息还不能巧加运用,仍需进一步学习。

同学们在这次实践过程中,依托老师们的指导,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顺利的完成了这项任务,掌握了不少技巧,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和很大的便利。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6

论文摘要:《工程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工程力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学生们对于课程的不重视、学生们觉得学习起来特别难、力学课堂容易沉闷、在较少课时内需要完成三大力学的教学内容……这些问题使得工程力学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篇文章就针对教学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工程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涉及到的重要内容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规律和各类构件承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方面)的分析方法、计算理论;研究杆系结构的组成与受力特点,及求解杆系结构内力与变形的方法,其教学内容里包含了很多力学理论推导和计算过程,这些知识在传授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他们通常觉得接受起来比较有难度,所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工程管理专业对《工程力学》课程的特殊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的力学课程与工民建专业的力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工民建专业的力学课程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分为三大课程分别讲授,将每种力学理论的推导原理和计算过程都讲解的非常详细,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因为工民建的学生未来很多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力学知识对于结构安全性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程管理专业和工民建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性质有很大不同,他们未来的工作可能从事项目的管理工作,或者监理的工作,也可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而力学知识在这些工作中的应用不会像在专业设计工作中那么多。所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工程力学知识的要求也必然和工民建的学生有所不同,如果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针对工程管理学生的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工程管理专业的力学课程仅设置一门《工程力学》(授课学时为64―80),并在这一门课程中贯穿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三大力学的理论计算知识,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三大力学的理论计算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外,在从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对于本课程的接受程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常常会觉得力学课程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不多,没必要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愿意动脑筋去领会复杂的力学理论原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步骤进行简单的死记硬背,这就使得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选择更有用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2。1教学目标的调整课程教学的目标决定课程的教学方向,如果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得过于侧重力学理论原理的讲解,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针对性不足,毕竟他们将来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施工、安装、管理、设备维护等技术工作,对于他们而言,真正涉及到力学计算的地方可能不多。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弱化理论分析”,转而侧重讲述力学知识的应用,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很快地理解掌握力学知识在建筑结构方面是如何应用的,这能够增加力学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力学课程的特殊性,除了教学方向上制定的目标外,还应该更加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力学体系、授课案例的合理设置,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严密的思维,有助于将来更好的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2。2教学内容的调整

2。2。1围绕主线精选教学内容以研究结构体系的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以及二者之间的物理关系为主线,贯穿全书,建立对工程力学的整体认识。在理论力学部分通过重点讲解平面力系给出力学平衡的知识,并进一步引申到空间力系,让学生对于力学平衡有整体系统的认识;在材料力学部分通过重点讲解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应力给出内力和变形的知识,并且进一步灌输内力和变形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中的应用;在结构力学部分通过重点讲解力法和位移法的内容深入理解力平衡和变形协调的物理关系在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按此教学线路去均衡的安排教学时数,适当删减不必要的理论内容,侧重内容的应用性[1]。

2。2。2教学内容结合工程结构分析从工程的角度讲,力学知识如果完全脱离了工程结构和施工去讲解,则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工程管理的学生日后经常要和房屋的搭建以及相关的施工器械打交道,教学的内容多结合结构骨架和施工机械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比如谈到铰接和刚接的问题时,可以联系到工厂的承重体系,并且涉及到承重体系基础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厂房承重体系基础形式的不同,让大家了解铰接和刚接的区别,进一步了解排架和刚架承重体系的区别。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学习力学是没有的,就会感觉到力学和大家从事的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2]。

2。2。3教学内容结合施工分析在教学内容中结合学生在工地上的上所见所闻,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进行渗透,以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比如受力分析中的弯矩问题可以联系到塔架结构或者吊车的平衡分析,当学生初到工地看到塔吊的时候,肯定也会疑问为什么高处的吊车臂除了吊需要的结构材料以外,还有一些吊块悬于空中,那么可以通过力学知识给大家提供解释,告诉大家吊车可以通过该变平衡重的重量来控制吊车的载重,以免吊车翻转。如果把这样的问题放到讲解弯矩内容的过程中,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3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工程管理学生《工程力学》的教学不能单一的侧重理论讲解过程,而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1精讲多练由于工程力学要在比较少的学时里给大家交代三大力学的内容,所以要非常精的选择教学内容、案例和作业,并且课上多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的再多学生不练习也仍旧不会,尤其是力学这门课程,学生们普遍认为是非常难学的课程,这样就更需要加大练习的力度。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要更多的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到黑板上做题,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教学效果会更好。

2。3。2启发思考力学课程很重要的一方面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经常通过提问让大家思考,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实验或实际工程等例子,逐步引导大家思考,引出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通过比较不同的例子,让大家思考理论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总结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到问题的本质。比如,在讲授如何绘制梁的内力图时,可以拿出一个作用有分布荷载和弯矩作用的简支梁,让大家分别用列方程法、简易规律法和叠加法绘制弯矩图,这样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求解支座反力的知识,而且将绘制弯矩图的几种方法对比的应用到一个案例,让大家不仅对这部分知识记忆深刻,而且理解认识也会更深一层。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教学,培养大家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归纳能力,甚至发散思维等等[3]。

2。3。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往往是英语等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力学课程当中很少有应用,可是通常的力学课特别容易让人感觉沉闷,所以可以考虑把这种灵活的教学手法应用到力学的教学中。拿出一个案例让大家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力学理论去解答,或者拿出一个案例让大家讨论可以用几种力学方法解答,这些讨论案例的设置不仅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们对于所学的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工程力学课程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将来的结构课程和施工课程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知识基础,教学中进行了上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操作,必定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对于工程结构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初步了解,激发他们对工程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能把力学知识用到实处,培养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xx,(50)

[2]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水力学课程总结 篇7

水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水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中的课程定位与在水利工程专业不同,所占的比重与学时都远低于水利工程专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常处于应付作业、惰于思考的被动学习状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基础建设发展现状和激烈的就业前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当前高教改革的中心任务[2]。如何通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使理论性强、公式繁多复杂、内容枯燥难于掌握的水力学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易于理解掌握,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主要问题[3,4]。

1土木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特点

水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工程应用的学科,课程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学习为基础,理论性强,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很强。从最早的大禹治水,到阿基米德《论浮体》著作的发表,再到将水引导用于灌溉、交通运输、发电等,人类就一直在探索着水的静止与运动规律,在不断探索与生产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大量定律及规律,为利用水资源及消除水患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应用方法。土木工程专业与水利工程专业不同,未来的就业环境和所从事的工作也有所差别,因此,水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水利工程专业在基础概念、理论与分析方法上相同,但由于就业方向的不同,实际教育教学侧重点与教学的方式方法当有所不同。水力学课程以培养适应社会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要做到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突出理论应用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反思提升能力的培养[5]。要使教师便于施教、学生易于掌握,总结其一些特点,找到突破口,有的放矢,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以为水力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科生的学习中,具有以下特点:

1.1独特性强

水力学虽然是联系“水”与“力学”的纽带,但相对于其他力学课程来说,水具有流动性,这是固体力学所没有的,同时由于水的粘滞性和静止时无法承受剪切应力的特性,使其具有与其他力学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与之相对应的当是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水力学课程中主要内容是水的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和工程应用,从这个方面来讲,水力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需要的知识更多,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可以形象地说,水力学是一门“水物理学”[6]。

1.2理论性、逻辑性强

水力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比较多,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课程类似,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及推导,理论性、逻辑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紧跟教材内容及教师的讲解思路,循序渐进,才能系统、连贯地掌握整个课程知识体系。对于这一点,我们老师应该更注重教学方法,不让这个似乎“完美”的推导过程变成“微积分的应用题”,而是对公式所揭示的“物理本质”有清楚的描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1.3实践应用性强

水力学是人类认识水的运动规律并把它应用到工程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理论与实践并重[7]。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治理洪水、防洪兴利、水磨、水车、水力发电以及各类水工建筑物和防渗加固处理等,都是水的工程应用,可以说水力学是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探索总结出来的,它是一门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因此,在进行水力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水力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各类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实际工程及相关学科有机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准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去,这对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4专业针对性强

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道路勘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课程,从中可以看出后期专业课与水利工程专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必须根据其专业特性进行相应倾斜,从而与专业课程有更好的衔接,也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道路、桥梁、边坡衬砌、防渗加固及地基处理等工程实践中有更好的应用[8,9]。

2水力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土木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的特点,笔者依据长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背景,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水力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能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专门技术人才。就如何做好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2.1立足知识背景,探求内容“物理本质”

水力学中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导,一般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习惯于将水力学理论知识按照其推导过程进行设计,在课堂讲授时则一步一步详细介绍其推导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知道该理论的来源和数学依据,整个形式似乎是“完美”的。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容易让学生感觉水力学课程是“微积分的应用题”,不利于水力学课程“物理本质”的理解[3]。当然,水力学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为基础的,与其联系密切,很多理论知识是利用数学知识推理而来,但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数学层面”上,而是能够更高效地理解水力学课程的“物理本质”,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从读懂数学到理解流动过程物理本质这一转变。例如,在讲解欧拉法中液体质点通过任意空间坐标时的加流速时,可以从物理本质上说明加速度计算公式中各项的产生是由于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是时间先后不同而产生了速度变化;同样的,在讲伯努利方程时,也可将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本质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是停留在死记硬背或数学层面上,而是更深层次的物理本质乃至生活本质。通过长期教学的培养,使课堂讲授对公式本质的了解由教学手段最终发展为心灵的自然转化,使学生透过公式能够看见所反映问题的本身物理意义,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效果。

2.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概念原理

水力学凝结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水的认识与探索,其很多内容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工程实例,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能够更生动、清晰、深入的理解课程所学概念原理。例如,在讲表面张力时,可以引入“露珠为什么是圆形的?”、“水在土壤中为什么只停留在作物耕作层,而没有随重力作用下渗?”等,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伯努利方程时,可以提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样论据是否正确、“水是由流速高的地方流向流速低的地方吗?”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本质,加深理解,深化印象;在综合考虑负压及能量平衡和转化原理时,还可以引入“列车车轨处的卷吸力”、“鼓风机的原理”等,以使学生深入理解位能、动能及压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在讲平面所受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时,可以举例底面积相等,高度相等的不同形状容器中,哪个容器充满水时底面所受的压力大等;在讲解虹吸原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鱼缸的抽水换水原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3精选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学分制的实行,理论课时缩短,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力学课程学时也在缩短之列,因此,对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以便在有限的课时内高质量的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消枝强干,突出重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并加强课程的工程性,简化了一些偏于深奥的机理的讲述内容,例如浮体、紊流运动等理论,保证了“液体静力学”、“三大方程”等水力学最基本的内容有足够的讲授课时;同时,对水动力学的三大方程直接从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入手推导:从质量守恒原理推导连续性方程;从动能定理推导能量方程;从动量定律推导动量方程。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节省课时,又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效果良好。对专业基础内容,进行了内容整合与简化,如将液体出流与管道流动进行了整合、将流动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整合,使重点能够更加突出,将明渠均匀流、给水管网等只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简单介绍。

与时俱进,删旧增新。采取“删、减、并、增”的思路,对于一些与土木工程相关性不大的课程内容予以删除,例如液体的相对平衡、紊流运动机理、最佳水力断面等内容进行了简化,只采用多媒体的形式给以直观展示;对于水力学的基本理论和优秀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吸收;对于水力学与流体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内容的教学中,例如连续介质假设的使用条件、边界层理论以及湍流的数值计算、点源的扩散等新的课程内容引入课堂,通过制作视频文件,可以观察局部能量损失原理,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4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水力学课程中,基本公式和经验公式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的重要性及逻辑性,选择采用板书推导或多媒体讲解,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而不是把没有感情的大屏幕变为教学主角。对课程中一些公式的推导,需要严密的逻辑性,则须采用板书推导,以使学生能跟上上课节奏,理解教师思路,对所学知识能更深入的把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板书推导,完成以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整理一次思路,这样使学生能够再次加深理解,让部分掉队的同学也能够了解所学知识,实践证明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一些抽象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时,多媒体则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消化,例如,在雷诺实验时讲到流速较小时为层流,而流速大时各层流会形成涡体,流动中产生涡流。而这个由层流到稳流的演化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化静态授课为动态教学,不仅让学生映像深刻,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7]。在讲局部水头损失时,可以将流动显示实验中的视频插入多媒体播放,使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边界引起的涡及能量损失。“使一些难以用单一语言、文字、图像来讲解的概念能够被清晰、透彻地理解”[8]。使学生能够较好利用直观的背景材料掌握理论知识,达到多重教学手段完美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5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水力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水的流动现象有直观认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许多开设的实验,实验开始之前由老师负责把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完好,学生的实践仅仅是依老师命令打开阀门、记录数据,很少有学生思考实验中用到的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是否有更好的实验设计方法[10]。针对这种情况及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们对实验环节也进行了改革,特别要求学生实验前先预习、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要亲手操作、实验结束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发现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如果有实验结果不符合规律时,要求重新做实验。并且开设了流体相关的实验创新课程,支持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部分学生在试验中还能够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对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

水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理论性强、公式繁多、内容枯燥、学生难于掌握等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多方面入手,注重所讲内容的物理本质,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环节,将生活常识融入水力学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倩,黄林青,赵宝云.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09-113.

[2]王文娥,吕宏兴,张新燕.水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3,4:31-32.

[3]吴银银.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5):108-113.

[4]田祖安,高等学校水力学课程教学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62-63.

[5]赵振兴.“水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3-25.

[6]祝鹏.立足于知识背景的水力学课程教学实践[J].科教导刊,2011,1(中):82-83.

[7]司春棣,韩会玲,齐清兰,梁素韬.水力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使用模式优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3):351-354.

[8]刘丽,王林峰.水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教改探讨[J].科学咨询,2010,34:123-124.

[9]何文学,陈冬云,李东风,等.《水力学》课程“123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24(4):72-75.

水力学课程总结 篇8

摘要:《理论力学课程提纲》是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文件。文章通过对《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编写宗旨的确定、内容的设计和应用分析,提出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师对课程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思想。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理论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但它却被部分学生比喻为“理论好懂、习题难做、考关难过”的“头痛课”。如何解决大二学生学习理论力学课程的实际困难,提升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是高校基础力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理论力学课程组成员在总结前些年基础力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借鉴国外大学为学生成才服务的教学思想,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研制、编写了《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目的在于:运用后现代知识观,按照理论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向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提供理论力学课程学习与应用的一般信息,提出教师授课的职责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学习理论力学提供指导,促使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以适应快节奏、重实效的现代学习生活;寻求建立教师与学生公平公正的相互监督机制,以期提高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研制、编写《理论力学课程提纲》,对任课教师来讲,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工作。通过对我院近1000名工科学生学习理论力学课程问卷调查的信息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之前并不了解理论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对学习理论力学课程有畏难思想、学习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并结合我院各工科专业的特点,确定了《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编写的总体框架。

一、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的总体框架

1、理论力学课程提纲

(1)课程简介。包括开设理论力学课程的目的,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先修课程的联系和要求,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各章节的内容、目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进度,课程的组织安排和教学方式。并简述理论力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本科生和研究生)。

(2)教和学的责任与要求。既包括对教师的要求,如达到什么标准,应当怎么做,以及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课堂讨论等方面的具体详细要求和责任;也包括学生的权利、义务和要求,特别是学生在听课、作业、读书报告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学习成绩评定的原则与考核方法。

(3)理论力学课程的一般信息。主要向学生介绍理论力学课程的编号、课程类型、开设专业;开课时间和课程的学分数;课程所用的主教材、辅助教材、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

(4)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介绍任课教师的办公地点、电话、E-mail地址以及答疑时间和地点。

2、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

(1)充分认识所学课程的性质,端正学习动机,介绍理论力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

(2)自学与预习的方法。根据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向刚跨入大学门的大一、大二的工科学生介绍自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3)听课的方法。针对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在授课目的、要求、授课方法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大二学生难以适应的特点,建议学生不能消极地去听课,要认识大学课堂教学的新特点,积极努力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大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指重点”、“点难点”,教师基本上是点到为止。学生要适应这种课堂教学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听课方法,就要做到:明确学习目的,调整好听课的心理状态;控制好生物节律,做好听课的精神准备;听课过程中要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4)课后复习与写作业(解题)的方法。大学学习中的复习,要努力克服中学时代的“查字典式的作业法”。因为大学生的学习应以理解、记忆为主,不要单纯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大学的学习是“作业题少、自习时间多”,仅靠写作业显然达不到复习之目的,“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就是如此。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课后复习方法,才能搞好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5)系统复习的方法。要使理论力学的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努力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拾遗补漏、纵横对比、前后串联、灵活运用、综合提高。

(6)考试的方法。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重大考试,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那么如何在考试中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呢?“提纲”针对这个问题,从考试的环境、心理、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整理了理论力学考试的基本题型与答题方法。

二、《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的应用启示

1.《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的应用效果

《理论力学课程提纲》于2006年9月在我校机电专业051、052、053三个班进行了应用试点。在理论力学课程开课的第一天,由任课老师向学生发放,人手一册。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学生们普遍反映:“提纲中所提供的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策略、复习方法和考试的注意事项等,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该学期的理论力学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提高,一次通过率近86%。对于我校基础较弱的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此高的及格率在前几年是没有的。

《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经第一轮应用试点后,项目负责人根据学生的使用意见,于2007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补充了目录,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以及理论力学作业的书写规范与要求。使用范围由原来的一个机电专业扩展到全校的土木、道桥、机电、汽车、给排水、环境和暖通等2006、2007级的各个专业,共26个班。经统计,所使用班级的理论力学期末考试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平均通过率近82%。经任课教师的随机调查学生反映:“一本薄薄的《理论力学课程提纲》,不仅给我们明确了理论力学课程每部分的重要程度,更给了我们一套有效的学习和复习的方法,清晰明了的语言中透露着多年的经验”:“这本小册子使零散的教科书形成网络,让同学们能对主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有更明确的学习思路。”“《提纲》中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自学、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等方法,还对我们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如何分配时间、合理答题以得到符合自己水平的成绩,提出了恰当的方法和更高的要求,既像一位循循善诱、用心良苦的老师,又像一位平易贴心的朋友,与我们分享着学习中的每一点收获与喜悦,它凝结着所有理论力学老师辛勤的汗水和一片苦心,使我受益匪浅。”

2.《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的作用

(1)安民告示,方便学生——突出强调“服务”。《理论力学课程提纲》提前告诉学生,十分详细具体的、几乎包括了课程所有相关的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安民告示”,使学生尽早尽快地了解课程的内容、安排、要求、进度、时间及考核评价。从中能体现出教师在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并真正把服务学生的思想落实在教学之中。

(2)公平公正,便于监督——明确体现“承诺”。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公开透明程度是体现学校办学和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理论力学课程提纲》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等一切活动都是公开的,不仅是教师了解,也不仅是教学管理人员了解,而是让每一个上课的学生都清楚;也不仅仅是口头宣布,还要成文印发下去。这就使得这种承诺是实在的、公开落实的,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责任与权利,感到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既促进了教师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负责精神和民主意识。

(3)合理借鉴,自主创新——全方位的“指导”。与国外大学的课程提纲相比,《理论力学课程提纲》在具备了课程教学管理文件的所有信息的同时,还根据我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为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包括:如何端正学习动机、自学与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课后复习与做作业(解题)的方法、系统复习的方法、考试的方法等全方位的学习指导。经学生使用,普遍反映较好。并希望每门课程都能提供类似的课程提纲。

(4)课堂教学的设计,从《理论力学课程提纲》开始,全面系统、周密详实,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重视课程教学的精心设计与准备;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程管理、反馈、跟踪与控制;体现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与学的合谐统一;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和法规性,促进了教与学的融合、统一、完善和补充。

课程提纲,它既像是一个课程的概要,又像一个课程的清单,更像一个课程的指导书。随着理论力学课程的进展和对课程提纲的反复使用,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课前发放《理论力学课程提纲》的确是一个提高理论力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做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校级Y03-09)资助]

上一篇:房源标题描述总结下一篇:六年级我有一个梦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