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

2025-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精选6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 篇1

今年暑假参加教育局备课教研室的王老师推荐我们观看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备课结束回来就看,结果感觉就是很精彩很是吸引人,讲的的确是教师的实际情况,都是肺腑之言。其中我最认同的就是他上语文课的方式,他主张文章不应该由老师牵着学生的思路走,而应该首先让学生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而不是直接把课文的字词句,段略大意,中心思想等等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实验证明直接接受知识的学生和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习的学生在考试中的差别是显著 的,直接接受知识的学生可能当时或一段时间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但时间一长或情景一变化就不行了,后一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前一 类学生相比差别也是明显的。这一理念早已为语文界认同。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后感觉理解的更深入了,自己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更有信心了。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李老师提出的三心,三家说。三心分别是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告诉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从儿童的角度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看待周围的事物,设想他们在学习中在思考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比较能贴近学生的实际了。爱心告诉我们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分家庭,不分贫富,不分成 绩好坏都有一颗爱心对待他们,特别是那些差生更应该做老师的给予关心照顾,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责任心说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认识到我们在为共和国培养合格 的公民,这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三家分别是: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专家就是课一定要上的好在所任学科的某些领域有造诣,可以给学生很多本学科的知识,教 育家要求老师要多看教育前辈的书从心灵上去感知,多读些教育报刊杂志,心理学家要求老师,利用心理学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内心因势利导的施教。

最令我受益的是李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教师从那些方面入手。写作是一个教师一定要做的功课,常年累月的写下去对自己的帮助是巨大的,写什么呢?就写日常教 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写自己的感悟,体会,教育教学技巧,教育教学智慧。要把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当成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而使自己多积累经验。读书 也是必备的一课,每天抽时间读书,长期坚持下去.。他还提出了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先做好最好的自己,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这一节课和上一节课比像 这样自己和自己比,永远的比下去不断超越自己这就本身就是最好的进步方式。因此做最好的教师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他认为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入手,从细 节入手,每天做好“五个一工程”即每天写一次教育教学心得,每天上好一节语文课,每天抽时间认真读一次书,每天找学生谈一次心,每天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 次反思。另外他还提出要做反思型的教师,所谓反思型的教师就是“每天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他的后进生转化方法也比较好,让后进生有事干,他认为无事自然要生非,要给后进生安排的一些事情而且一定要确保他们能够完成,一点一点量的积累最后到达质的变化。一个学生不管是好学生差学生都一定不能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相反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出现问题了一定要先了解事情的原委而不是粗枝大叶地对待。

同时感觉到,像这样的讲座要多听几遍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听过以后还要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而不不是一切照搬!

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的体会 篇2

我有幸参加了在滨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诚引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让班级中的所有学生知道这个班级因为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班级留下一个流传下去的故事,从而让他们产生对学校班级爱的依恋。2.爱是一种理解,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最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师在哪里兢兢业业。”话虽然难听,但是可以想想一个班主任要是不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年龄段的兴趣和爱好。你说他能带好这个班级吗?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

3.爱是一种尊重,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应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很多班主任都觉得班主任尊重学生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民主,什么东西都要拿到班上集体讨论。并且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以学生为主这样就是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其实你错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不在于我们的动机,而是真正了解学生对事情的认识和感受。

4.爱是一种浪漫。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会议。(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在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会议很多。

李老师说“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做有童心的老师,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幼稚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那就是: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只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只需我们以平等的心态,静心聆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很难想象,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

李老师的经典理念,不时引来阵阵的掌声。李老师那颗童心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爱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感恩。从他的报告中我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欢乐。李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李老师让自己的生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今年我是担任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平时课程多,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免有些怨气,有时自觉不自觉的迁怒到学生头上。说实话,我自己觉得我的学生并不是讨厌我,但他们也不是真正喜欢我,我觉得是“敬畏”。他们喜欢听我的课,觉得我是较“权威”的语文老师。但学生们都觉得我太严肃,让学生敬而远之,慢慢的,我觉得我离我的学生越来越远了„„

“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的起点。”——李镇西 我不由自主的反省:我或许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但决不是让学生打心里喜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怕我,一见我,有的学生就躲了。以前我还觉得自己很有“威信”,学生在我面前不敢“乱动、乱跳”。李老师那种真正关爱学生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让孩子每天有收获,很快乐,这就是优质教育。李老师现在是校长,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个学校,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可他却能关爱学生,每天还找学生谈心,聊天,和孩子交朋友,直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觉得这才是自己的“正事”。为什么他能做到?答案只有一个:他爱学生,他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觉得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啊,我们所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未来和希望。难道我们不应该打心里喜欢他们,爱他们吗?爱是双方的,爱是会得到回报的,只有当我们对学生付出了真正的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爱我们。

听李镇西报告心得体会 篇3

2016年12月16日—12月17日我来到了潍坊,参加了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教育分会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教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在两天潍坊之行的学习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魅力,我感觉我的心仿佛经过了一次洗礼。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诚引领。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1982年以来曾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却这样说:头衔都是他人给的,我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演讲开篇李老师首先带我们审问了自己的心灵——教育为了谁。李老师用了一句话“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为何出发”,是啊,我不禁问自己,我选择当老师的初衷到底为了什么,是热爱这个职业,是为了孩子们,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不管做什么都要不忘初心。

李老师开篇的话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育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执著,对学生的关爱,对同行的真诚引领。

一、爱心与教育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叽叽喳喳的享受就是幸福)(有没有欣赏孩子的一颗心,可以反映你有没有对孩子的爱)。

爱是什么?

李镇西老师这样说: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爱是一种理解。什么是理解?李镇西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职工在‘兢兢业业’。”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爱是一种尊重。李镇西说: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因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

爱是一种浪漫。我们要让教育充满浪漫与情趣。(我们要把三年的时光,留给孩子怎样的回忆?)出自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一书。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回忆。(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再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回忆很多。

二、要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激情的行为。安东尼·罗宾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成为顶尖的渴望,就不可能创造卓越的成就,那种渴望可能是一个艺术家、运动员、科学家、一个平凡的父母或是一个生意人的抱负。要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做你身边最好的,做同行中最好的。人只有报着做最好的心态,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一个老师当然要有有童心、爱心、责任心。但是,他必须课上的好,班带的好,分考的好。还要坚持“四个不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关于实践,我们的上课,带班,谈心,处理班级突发事件都是实践。庸俗的人一贯蛮干,优秀的教师懂得创新与研究。当谈及上课,李教授说:我们要把每节课都当公开课,当优质课来上。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三、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让他们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

幸福是一种心态。

首先、多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天真可爱,活泼开朗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你,让你去喜欢他们,从而减轻对教师工作的倦怠。

再次、带着研究的眼光去从事工作。换一种眼光看教育,让每天都充满创造的乐趣。

听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篇4

李老师说“教师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是啊!没有童心的老师怎能理解孩子的初衷,没有爱心的老师如何懂得保护幼稚的心灵,没有责任心的老师如何既教书又育人?当然,要拥有如此三心情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说“走进孩子的心灵”有什么捷径,那就是: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欣赏孩子的眼睛;要永远保持最初的童真。

只要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真诚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积极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一起爬摸滚打,一齐感同身受,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大孩子”和好朋友,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有时甚至只需我们以平等的心态,静心聆听他们的诉说就足够了。李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很难想象,作为一名老师,李老师曾与学生趴在地上比学狗叫;在操场上与孩子们一起摔跤,在雪地里与学生打雪仗、滚雪球……

李老师说:“我有一颗童心,所以我快乐、开心、浪漫。”李老师那颗童心时时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在平凡的日子里他爱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懂得爱,并传递爱。从他的报告中我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欢乐。李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今年我担任一所农村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平时课程多,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免有些怨气,有时自觉不自觉的迁怒到学生头上。说实话,我也不想这样,可现在的孩子也着实不让人省心。因此学生们都觉得我太严肃,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慢慢的,我觉得我离我的学生越来越远了……

听了李老师的课,我不由自主的反省了我自己:是的,我或许是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但我决不是让学生打心里喜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怕我,学生在我面前不敢“乱动、乱跳”。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他那种真正关爱学生的做法深深的打动了我: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依恋、是理解、是尊重、是浪漫、是责任、是智慧,是让孩子每天有收获,很快乐,这就是教育。

李老师现在是校长,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个学校,还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可他却还能去关爱学生,每天还找学生谈心,聊天,和孩子交朋友,直接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觉得这才是自己的“正事”。为什么他能做到?答案只有一个:他爱学生,他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他觉得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 篇5

看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李老师那流畅,朴实的文字所吸引,书中语言真诚,情感细腻,大量生动的教育实例展示着李老师作为教育者的爱心与智慧,让我从一个个的故事中深刻思索着教育的内涵。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书中尽情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

童心是师爱之源,这是李老师告诉我们教师的一句忠告。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这样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还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走进李老师的教育生涯,会随处可见他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或者说,他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是以爱为基础的。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优秀生他都会倾注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真正的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疾苦,给学生出主意,帮他们想办法,从问题的根源去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去鼓励,激励,鞭策他们。爱学生在李老师那里不是口号而是真正的行动。有了这种爱学生,万同才能由一名后进生成长为一名“最可爱的人”。有了这种爱,李老师才会在罚站任安妮之后有了永久的痛。有了这种爱的激励,杨嵩才能从一个耍小聪明的顽皮学生转化为一名真正的胸怀大志的优秀生。有了这种爱才能让众多诸如黄金涛之类的普通学生步入优秀的行列。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一种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一种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平凡的细节,也是一种辉煌的人生;是一种’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一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

态和人生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班级管理上,李老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给自己的班起名;设计班徽;创作班歌;轮流执政;竞赛小组;兴趣社团;建立友谊班级;共同享用的集体财务;成立口琴乐团;主编《未来日报》;记录班史;班级的法治管理等等。可以说每一个活动、每一项制度都是老师智慧的结晶。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让学生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个样呢?现在,我在李老师的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权威转化。

李镇西老师认为,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是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如何做到“权威转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导集体。就是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作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如开学初,对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既然每个同学都有这个愿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已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

二、利用集体。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与教师权威一致的积极因素,利用这种积极因素来抑制集体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这些积极因素是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又与教师意愿不谋而合,因此它虽然蕴含着班主任地教育意图,却使学生觉得这是集体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权威。如对于少数违纪的学生,李老师从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让学生自己摆违纪现象,论违纪危害。这样,对违纪学生来说,他们受到的惩罚,并非班主任的“铁腕”,而是来自学生集体的谴责与制约。

三、规范集体。李老师常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法规,以此作为一种制度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级法规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不仅提出纪律要求,同时有相应的强制办法,明确“违反了纪律要怎么办”。既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也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看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深深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时也为他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而叹服。就像他说的“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作‘情感’,一个叫作‘思考’。读完全书,有一句话我是要永远铭记的,那就是他送给每位学生的见面礼——“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呀,李老师做到了,他教过的1000多名学生,因为有了他而幸福地走过原本枯燥痛苦的中学生活;正是这句话,为学生们在犹豫彷徨时指明了方向;正是这句话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正是这句话激励着学生成长

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李镇西报告有感 篇6

殷慧超

在教师专业发展专家报告会上,李镇西博士做了题为《教师的人文追求》的报告,以一张充满笑脸的不经意间拍的教师照片和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老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话开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实例,从情感与理想、风骨与良知、情趣与浪漫、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五个方面讲述教师的人文追求。李老师的讲座又一次唤醒了教师们的教育梦想,再一次启迪了大家的教育灵魂。通过这次报告会,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不平凡,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做为一名教师,要始终不懈怠,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李镇西博士用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实例来讲述教师的人文追求,语言平实,生动幽默,不时激起听报告教师的阵阵笑声和热烈掌声,教育实例不时激起在场教师的心灵共鸣。

在情感与理想这一部分,首先讲到教师应该有一份平凡的幸福感,要善于感受学生的爱,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在刚毕业的陈诗音老师的例子中,“老师,我们会想你的”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着多少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在教育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感受学生的爱。回想自己,在上个周三的课外体育活动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贴膏药”的游戏,中间有一次我被抓住,换我抓学生,我跑了好几圈才抓住那个学生,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说“老师是不是很累”,现在想来那语气中也是包含着对

老师的关心,但是在当时我确并没有特别在意。

教师的工作是在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事业,李老师的报告不是教唆式的讲大道理,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和教育中的实例来讲述。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报告中的郭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学生对她依依不舍,非常信任他。别的老师都放弃的一个很调皮的男生,最终被她转变了。这更让我明白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老师不放弃,再调皮的学生也有可能被转变,但是如果老师放弃一个学生,他再有希望变好,可能因为老师的放弃他也最终放弃自己。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

上一篇:公鸡打鸣作文下一篇:模块二单词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