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篇1

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20成人高考的时间已经比较紧张,而大部分考生的复习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那么冲刺阶段应该如何复习呢?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1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一、以大纲为出发点,从整体把握教材

成人高考考试大纲是每个考生复习时的根本,而课本也是重中之重,有的`考生考前复习时,尤其是进入冲刺阶段后,因时间紧就不再看课本,这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只有把教材看明白、学透彻,才能在考试时以不变应万变。

考生在复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体系,以便准确的把握教材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可通过阅读成人高考教材目录来掌握教材的结构,以便抓住贯穿教材的主线,理解和掌握和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提供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

二、以教材重点为根本,分层次发散复习

一般说来,成人高考的教材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的重点,也有每个单元的重点,还有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一个问题的重点字、句都不能忽视。抓住每个层次的重点,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不断巩固,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效果。

三、以历年真题为基础,抓牢知识点查漏补缺

成人高考进入冲刺阶段的复习后,有的考生选择参加辅导班,听串讲,并通过做成考模拟题或真题来找考场的感觉。考生听串讲要通过老师辅导,梳理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做模拟题、真题巩固知识点。由于冲刺复习时间短,因此考生要把握“少而精”的原则,不管是听串讲还是做题练习,都要尽可能掌握要点,不要把自己埋在题海里,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来熟悉教材,抓牢基础。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篇2

一、紧扣试题特点与要求, 对准训练方向

复习作业是为高考练兵, 练习只有符合高考价值取向, 才能练出价值, 练出成果。设计复习作业应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与要求, 准确把握训练方向。

1.针对高考试题特点精选精练

【设计实践】针对近几年浙江高考试题呈现出难度降低, 考查中微观知识为主, 紧跟时代脉搏, 不回避社会热点等特点, 笔者设计选择题时, 以中等难度的四选二模式组合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中微观知识作为考查范围。同时, 习题的背景材料选择“中国梦”“美丽中国”“苹果手机”等与当前热点时政以及学生生活贴近的主题。

【教学思考】复习作业的仿真性越高, 学生答题越规范, 能力越符合高考要求。教师应潜心研究高考命题特点, 紧跟新高考试题发展的趋势, 精选符合最新高考试题特点的习题。主要从难度、考点结构、问题切入口、题型结构、材料特点、时代性、人文性、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等角度入手, 一方面针对当前高考总趋势, 选择难度适宜, 以中微观知识作为考查范围, 背景材料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一定的分析性的习题;另一方面注意习题与本地区高考命题特点的契合度, 避免作业因存在偏难、空洞、陈旧、不适用等问题导致练习效果低下。

2.针对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导向

【设计实践】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笔者更多地通过背景材料以及题型多元化渗透政治高考各种能力训练。例如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题中设置了“食品安全”的漫画题和材料题以提高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非选择题中设计了辨析题以训练学生探究论证的能力, 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两课时作业中, 安排了关于“污染问题”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图表题和考查探究能力的习题以培养学生阐释事物和分析论证的能力。

【教学思考】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主导向。《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指出, 政治高考的能力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复习作业需要围绕这四种能力设计选择习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类型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能力。例如图表题可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选择题能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题包括认识理解类和辨析类, 体现对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要重视各种题型的设问以及背景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化, 训练学生分析解读材料, 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材料中的信息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紧跟复习节奏, 接准训练轨道

高考复习作业的基本功能是检验与巩固复习的效果。复习作业的设计应针对高考复习各个环节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考虑与规划, 保证练习切实有效地在为复习服务。

1.针对复习计划运筹帷幄

【设计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三课内容, 笔者的复习计划为每课时复习一课内容, 落实每一课的基础知识, 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并适时渗透解题能力培养。另加上一课时进行单元综合整理, 共四课时复习时间。为了配合复习, 笔者在设计作业之前思考了整个单元的作业规划:以夯实基础为主旨;每一课时作业, 包括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每课时一练, 前三课时书面作业分别训练各课的复习内容, 逐一训练核心知识, 难度略低于高考;第四课时作业按第四单元整体高考内容安排了单元思维导图设计练习, 训练学生建立基本知识体系;综合练习的难度接近高考, 既强化核心知识练习又查漏补缺防止考点遗漏。

【教学思考】高效的复习需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使复习合理有序地进行。复习作业设计需要紧跟复习计划, 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什么时候练什么, 怎么练, 用多长时间练, 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 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教师应根据复习计划的内容、难度、进度、容量等, 确定总体作业安排以及每一课时作业的内容、难度、数量、结构。练习与复习应保持一致, 使学生的训练目的明确、进程有序、节奏稳定, 保证作业的效率和效果。

2.针对复习阶段要求因时制宜

【设计实践】笔者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 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考点要求, 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等本单元考点在作业中逐一落实。选择题基本选用信息直接、指向明确、难度适合一轮复习要求的问题。例如选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 稳定经济增长。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是 () D.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和消费增加———稳定经济增长”这种基础型理解分析题就可以训练学生对“货币政策”知识点的掌握。除了练习题作业之外, 在最后一课时的作业中, 笔者安排了本单元思维导图设计训练, 构建知识间的基础联系, 优化学生知识延伸能力。

【教学思考】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只有根据高考各阶段的复习要求做出相应的处理, 才能有效地实现每个阶段的复习目标。一轮复习的作业主要侧重于落实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 以识记、理解层次的问题为主, 帮助学生巩固考点基础知识, 规范基本答题方法与习惯。二轮复习的作业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与深度挖掘, 以运用与论证层次的问题为主, 多选用考查知识间、知识内部逻辑联系的问题。教师要寻求与改编体现最新高考信息的练习, 尤其是未曾做过考过的知识点、未曾涉及过的设问角度的习题, 从深度、广度上加强学生对高考考点把握。

3.针对复习内容特点量体裁衣

【设计实践】对“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等难度较低的内容, 笔者采用一般的选择题来进行训练。“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市场秩序”“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与社会时政紧密联系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则重点训练。

【教学思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每一个考点的知识难度、容量、地位均不同。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需要明确每一个考点内容的特点, 根据其在单元或课中的地位、与时政热点的结合程度、与考查能力的相关程度、学生掌握的难度等设计适合该知识点的习题以及练习, 避免出现平均使力、主次不分等低效现象。

三、紧贴学生实际, 瞄准训练落点

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 作业的效率与效果最终在学生的练习成果中体现。作业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 以此为落脚点, 在练习中发现与解决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巩固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1.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对症下药

【设计实践】针对学生一轮复习中非选择题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例如获取有效信息难、知识范围混淆不清、材料层次把握不清、问题指向分辨不清、知识难以形成整体、不针对问题分析等问题, 非选择题主要安排了知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材料特点明显的基础习题以及往年的高考真题及其变式题, 帮助学生逐步熟悉高考答题的过程与要求, 提高解题能力, 规范答题思路。

【教学思考】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现状、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作业。作业设计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呈坡度、出层次, 使学生对知识能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 再到创造性地运用。同时, 针对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知识盲点精心选题, 反复强化;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错误对症下药, 及时有效地查缺补漏。

2.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设计实践】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设计作业。笔者在每课时的非选择题作业中采用选做题的形式, 同一个知识内容, 设置了两个层次的习题。首先是针对学困生和普通学生设计的基础题, 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等。其次是面对班级中学优生的提高题, 内容属于综合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例如关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一考点, 笔者选择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爆发说明了市场调节有哪些弊端?面对诚信的缺失, 你认为国家、企业应如何做?”“有同学据此认为,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市场惹的祸。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明确, 考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以及国家与企业的相关措施, 涉及的均是教材基础知识, 难度不高。第二题是辨析题, 在高考题型中难度较高, 既要求学生辩证分析市场调节的利弊, 又要学生全面探究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各种因素。该题对学生把握理解知识, 分析问题的深度和高度要求较高。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篇3

第一轮复习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复习知识最细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老师会把高中三年的课本重新复习一遍,所以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这是拉近你和学霸之间距离的最好一个阶段。我们要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足够重视,紧跟老师的进度,最好是提前预习,把每个学科的知识点都重新学习一遍。

这个阶段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要足够重视这次考试,他可以检验你这一学期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检测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漏洞。

高三第二轮复习

这一轮的复习任务非常重,不过也是复习最有效率的一个阶段。我们主要任务是将之前杂乱的知识给系统化,并做到有条理性。

这一轮复习的目的是为了第一次模拟考试,无论这次考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不要过于开心和难过。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高三第三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是高考前最后一次复习阶段,也被称为综合复习阶段。在这个紧张的时期,要学会适当的给自己减压,根据高考的时间来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要注意不要熬夜学习,在这关键的时刻最重要是保持精力充沛。

高考生高考复习方法 篇4

在高中阶段我们都会接受接连不断的模拟考,有时考好,有时考不好,考得好时我们会沾沾自喜一下,考不好时则心情低落那么一阵子。如果是前者,那么就该注意了,考得好只是暂时复习得比较好;如果是后者,我们就该思考一下,虽然模拟考失败会失落,但只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暂不去看什么成绩、排名这些伤心的东西,而是理性地看待问题。

首先要把试卷上的问题解决好,然后不必太过挂心,专心按照自己制定好的复习计划继续往前走。这样既能起到一个自我安慰的作用,还会为自己又解决了一些问题而感到开心。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篇5

考研数学各题型知识点概述

考研高数知识点提示之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研数学:从题型入手 真题练习为重

考研数学考核层次及复习对策分析

要对题目有感觉

学习过程中,考生总是会遇到各种题型,方法多样,大家光理解了方法不可以,还必须能够对题目有感觉,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还遇到相同的题型,要能反映到用什么方法。这就需要大家对于解题方法的沉淀。建议考生准备归纳本,把相关题型整理在一个集合中,这样慢慢下来,就容易发现题目有何特点的时候采用什么方法。这对于今后的复习也是极有帮助的。其实同学们从复习初期就应该开始为自己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用于专门整理自己在复习当中遇到过的不懂的知识点,并且将一些容易出错、容易发生混淆的概念、公式、定理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定期拿出来看一下,定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避免遗忘出错;另一本用来整理错题,同学们在复习全程中会遇到许多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对自己曾经不会做的、做错了的题目不要看过标准答案后就轻易放过,应当及时地把它们整理一下,在正确解答过程的后面简单标注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不会做的症结,以后再回头看的.时候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考研 教育网

答题要有层次

考研数学题目有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选择题可供选用的方法有:排除法,特殊值法,反例法,直接求解法等。一般来说,前三种方法会比直接求解简单快速,但这依赖于考生对所考查知识的熟悉程度及错误选项的干扰性强度。填空题只需得到最终结果,与计算过程及所用方法无关,题目难度与运算量也不太大,无需注重过程,但计算中力求准确无误,以免出现方法对而结果错失分的风险。解答题注重方法与运算、推理步骤,对于可选有多种途径解题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易叙述清楚、过程简洁、运算量小的一种。因为解答题按步得分,对每一步推理或运算,必须写清所用原理或推理因果关系。在做题时要注意不同的题目按照不同的方法去做。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与备考策略 篇6

一、一轮复习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在第一轮复习中强调夯实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记忆和理解的具体内容就是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考纲规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地去理解, 及时地去强化记忆并能科学准确的表达。我们经常强调的主观题在准确审题基础上运用学科语言准确进行表达, 就是以对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为基础的。

备考复习中要以本为本, 回归课本, 通览全书, 整合相关知识点, 建构知识体系, 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立体化, 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 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 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 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 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 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 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 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 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 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 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 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 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 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 时间不够要抽时间, 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 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 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 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 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 但时间有限, 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 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 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 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 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 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 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 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 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 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 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 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 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 用30分钟时间记忆, 30分钟理解, 30分钟做题, 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 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事实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 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 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 但也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 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 并作一归类。

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 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 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 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 学会自己命题。

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 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 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 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 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 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 不能只看不做。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 需要在平时培养, 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 考生要平静自己, 一步一步地走, 稳扎稳打, 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 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 轻松制胜。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篇7

历年的真题以大纲为出题依据,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理论在理工学科中的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考生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来不断提高。

但考生切不可为了做题而做题,陷入题海战术。要注重基础,多练习一些基本题,不要死钻一些偏题及怪题。对于基本的题型,要反复训练,比如,求极限、求导数、求高阶导数、求不定积分、求向量的点积和叉积、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行列式的计算,求逆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乘法,求特征值特征向量等一些基本的问题,一定要练到熟得不能再熟,基本不出错的地步。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纲中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则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做完题要做认真的分析总结,要把这道试题从头看一遍,首先理一下思路,看题目中涉及到哪些科目和章节了,这些知识点之间有哪些联系,从而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以达到融会贯通。其次仔细分析这道题怎么做错了,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计算粗心,这道题中有没有出现自己不知道的新的`方法、思路,新推导出的定理、公式等,并把这些有用的知识也全都整理到错题本上,以便随时查看和重点记忆。这样再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看这个本子,会节省下很多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复习间歇,可以随时拿出来看一看。

题目的选择上,最后阶段要回归真题,并深刻领悟真题,把握出题趋势。而且要多做几遍,第一遍要一套一套的做,在做的同时把出现频率较多的题型归纳总结出来,以后做的时候就按照自己总结的一个题型一个题型的做,重点做自己易错的和不会做的。通过做真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在考试之前消除所有短板,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复习方法指导 篇8

1.及时复习。如果课堂上老师留下了几分钟让学生自由支配,那就要把这几分钟用于消化复习当堂知识,“趁热打铁”。每天的自习除了完成当天作业和试卷外,应保证当天功课的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当天清,一周功课一周清。及时复习花费的时间少,但效果好。

2.分散复习。从心理学角度看,集中复习容易引起疲劳,而且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复习效果;分散复习由于时间短,不易引起疲劳和干扰,复习效率自然就高。在各科都进入复习的考前冲刺阶段,要根据分散复习的原则,把各科穿插起来复习。穿插的原则是:文理科交替,前后两科之间的干扰要尽可能的小,有可能互相干扰的科目,一定要叉开复习。

3.多次复习。有的学生老是说学了以后记不住,怪自己脑子笨,其实是反复的次数不够。阶段性的多次复习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

4.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复习。单一的复习方法,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如果采用交谈复习法、讨论复习法、自我检查复习法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就会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合理分配各科时间 跟准老师节奏

高考还有100天,学生们要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每天都要分配复习时间给各科。相对好一点的科目或“优势环节”,分配时间适当少一点,而弱势学科或“薄弱环节”分配时间适当多一点。在总复习中一定要保证学科复习的完整性,所谓完整性是说考生的每一天的复习、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这样,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学科知识网络清晰,复习效率就高,复习效果就好。

在冲刺阶段,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绝不放过每一道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之外,大多数时间要依据课标、考试说明回到课本上来,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否则,丢了基础,考试也达不到目的。此外,学生在复习时要坚持同步性原则,所谓同步性原则就是学生们的复习计划一定要和老师的复习安排同步进行,万万不可另起炉灶,学生们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在学校老师复习安排下的细化和调整。跟着老师复习脚步之后,最关键的就是“链接宏观知识点”,学生们自己必须要主动积极的复习。

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

在目前阶段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考生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会做”、“做透”,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偏科生要注意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论坛)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针对这部分学生,考卷上半部分题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与考卷下半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偏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到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得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

良好心理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成人高考复习事半功倍方法 篇9

经过高三阶段系统的复习和训练,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物理知识和规律, 也学到了不少的思维方法和技巧.那么, 如何利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 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呢?

许多同学在最后阶段的冲刺复习中, 往往广泛地收集全国各地的模拟试题, 不分白天黑夜地做、做、做, 企图在茫茫题海中碰到高考题.一些同学则认为, 三年的高中, 特别是在高三的总复习中, 已经做了那么多的题目, 什么样的题目没做过, 在总复习的冲刺阶段还去做题已没有什么必要了, 因此一个劲的看、看、看, 试图通过“看”使自己见多识广, 在高考中来个超水平的发挥.

同学们.你赞成那种观点呢?

我觉得, 两种观点, 都不可取.光做题, 不回过头去总结归纳, 不认真进行反思, 不可能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因而也就不可能上升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光看不做, 失去了许多发现问题、熟练技能的机会, 同样也不可能形成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那么,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 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

一、看看教材, 看看做过的试卷

1.看看教材

静下心来, 针对考试大纲中的知识条目, 认真阅读物理教材, 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做法是:

(1) 看自己对各物理概念的定义、意义和各种表达形式 (文字表达、公式表达和图象表达) 是否完全掌握.因为物理概念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只有准确地掌握了物理概念, 才能鉴别是非, 解决问题.

例1 氢原子从 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 n=2激发态时, 辐射蓝色光.则当氢原子从 n=5激发态直接跃迁到 n=2的激发态时, 可能发出的是 ( )

(A) 红外线 (B) 紫光

(C) 红光 (D) 射线

点拨:许多同学只注意到从 n=5激发态直接跃迁到 n=2的激发态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增大了, 而不注意各种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误选了 (D) .

(2) 看自己对各个规律、定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是否切实掌握.

例2 关于电磁波谱,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γ射线的频率一定大于X射线的频率

(B) 紫外线的频率一定大于X射线的频率

(C) 若某紫外线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所有的X射线均可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紫外线光子的能量较大, 它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点拨:电磁波谱中紫外线与X射线、X射线与γ射线间有重迭区域, 故 (A) 、 (B) 、 (C) 选项均错.

例3 氡的半衰期为3.8天, 若取8个氡原子核, 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2个氧原子核.

点拨:用半衰期来描述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的快慢程度, 只遵守统计规律, 也即衰变规律只对大量的研究对象成立, 故该结论是错的.

(3) 看自己是否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做到融会贯通.知识间是有机联系着的, 如果把知识割裂开来, 不知道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头脑里光剩下一些干巴巴的条文和零零碎碎的公式的堆积是没有意义的, 这也说明没有真正理解知识, 也就不可能在考试时迅速地提取所需的知识.

例4 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水平放置在空间均匀分布的、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按B=B0sinωt 规律变化的磁场中, 如图1所示, 问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若直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 则在高中阶段由于受数学知识的限制将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但若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根本原因”这一本质, 就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这样的情景:如图2所示, 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由图中位置开始以ω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多少?

显然, 这两种情况中通过线框的磁通量都按Φ=B0L2sinωt的规律变化,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相同, 即:

ε=B0L2ωcosωt, 故εm=B0L2ω.

总之, 做到对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 对要求理解的内容, 能否说明“为什么”, 对要求掌握的内容, 是否懂得“有什么用”, 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最具体的标准, 也是高考最后冲刺复习阶段中应该最为关注的东西.只有这样, 才能将所学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发现自己知识的弱点、盲点, 以便及时进行补救.

2.看看做过的试卷

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 化解疑难和改正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在第一、第二轮复习中, 我们做了大量的试卷, 每张试卷里肯定还有我们没有真正弄清的问题, 其中有些同类型的试题, 我们已经做了几遍还是错误不断.临考前我们不妨杀个“回马枪”, 翻开看看错误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是概念不清, 还是规律用错或是方法不当.针对具体的“症状”, 及时进行诊治, 分析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 以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 减少失误, 避免重蹈覆辙.

例5 在纳米技术中需要移动式修补原子, 必须使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速率约几百米每秒) 的原子几乎静止下来且能在一个小的空间区域内停留一段时间, 为此已发明了“激光致冷”技术, 若把原子和入射光分别类比为一辆小车和一个小球, 则“激光致冷”与下述的力学模型类似.

如图3所示, 一辆质量为 m 的小车 (左侧固定一轻弹簧) 以速度 v0 水平向右运动, 一个动量大小为P、质量可忽略的小球水平向左射入小车并压缩弹簧至最短, 接着被锁定一段时间ΔT, 再解除锁定使小球以大小相同的动量P水平向右弹出, 紧接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 最终小车将停下来, 设地面和车厢均光滑, 除锁定时间ΔT外, 不计小球在小车上运动和弹簧压缩、伸长的时间, 求:

(1) 小球第一次射入后再弹出时, 小车的速度大小和这一过程中小车动能的减少量.

(2) 从小球第一次射入开始到小车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点拨:物理规律的选择, 跟对象是息息相关的.在明确对象的条件下, 根据对象的运动情境, 才能选择最佳的物理规律进行突破.本题中, 如果分别选择小球和小车为对象, 则由于它们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对它们分别运用动量定理就可以迅速获得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选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

解析: (1) 选小车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对象, 则在小球第一次入射再弹出的过程中, 对小车由动量定理得:

-2p=mv1-mv0,

所以:v1=v0-2pm.

故小车减少的动能为:

ΔE=12mv02-12mv12=2p (v0-pm) .

(2) 在小球开始入射到小车停下来的全过程中, 对小车由动量定理得:

n (2p) =0- (-mv0) .

故小球重复入射的次数为:n=mv02p.

所以, 从小球第一次射入开始到小车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为:t=mv02pΔΤ.

二、切实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信息论的原理看, 学习主要由信息的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的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 信息的贮存靠记忆来实现, 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 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的, 而现行的高考中信息的输出是通过笔试输出的.因此, 要提高考试成绩, 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

具体地说, 应该努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稳扎稳打的意识

不做习题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也无法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 但做题时千万不能陷入“题海”中.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 更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偏题、难题和怪题, 而要在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对求解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选择.对一些稍加思索就知道怎么求解 (包括会想、会说和会写) 的问题就不必花时间去求解了.有的问题, 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该怎么做, 对这类问题就应该认真对待, 要通过“认真审题→展示物理情景→分析物理条件→寻找物理规律→用分析法运用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联立方程求解→有些物理题还得进行必要的讨论”的策略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和求解.解后还要回过头来想想当初是卡在什么地方解不出来的.怎样进行突破才行.利用这样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掌握较多的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

例6 如图4所示, 倾角为θ=30°、宽度 l=1 m 的足够长的U形平行光滑金属导轨, 固定在磁感应强度B=1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 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现用平行于导轨、功率恒为6W的牵引力F牵引一根质量为 m=0.2 kg、电阻R=1Ω的放在导轨上的金属棒 ab, 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移动 (ab 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垂直) .当 ab 棒移动2.8 m 时, 获得稳定的速度, 在此过程中, 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5.8J (不计导轨电阻及一切摩擦, g 取10 m/s2) 求:

(1) ab 棒的稳定速度;

(2) ab 棒从静止开始至达到稳定速度所需的时间.

点拨:第 (1) 小题, 只要有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的意识, 在运用反馈网络进行情景展示的情况下是不难解决的.第 (2) 小题中, ab 棒沿斜轨道上滑的过程中, 由于磁场对它的力是变力, 因此运用动力学的思路或动量的观点都是难以突破的, 但由于拉力的功率恒定, 而ab棒克服磁场力所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通过电流做功最终转化为焦耳热, 而ab棒获得稳定速度前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已知的.因此, 可以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决问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心细如发, 而在宏观把握解题方向的过程中, 要机敏灵活, 在头脑中快速调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把握解题的方向.

解析: (1) 先由反馈网络展示物理情景:

可见, ab 棒最终作匀速运动.由分析法, 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可得:

F=mgsinθ+ΙBlΙ=BlvmRp=Fvm.

联立方程, 代入数据可得:vm=2 m/s.

(2)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pt=Q+mgssinθ+12mvm2,

代入数据得:t=1.5 s.

2.切实把握好解题思路

复习时不要盲目做题, 要注意整理解题思路, 把握解题方向.一般可以看看复习课的听课笔记, 还有以前试卷中做错的题, 认真归纳一下在审题、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规律的选择时易犯的错误和应用规律时易犯的错误, 保证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错题分析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 弄清楚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为什么;其次, 通过针对某个错误找出自己在知识背景上到底存在什么本质的问题;第三, 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并对题目进行扩展或变形, 看看如果将题目的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量倒过来的话能否进行求解, 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什么题类似, 是否可以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 抽象出一个求解这类问题的基本的模型或一种相对稳定的解题方法等等,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

许多同学拿到物理试题, 看到几个已知量和未知量, 就想找公式来套, 或企图用什么奇思妙解, 一锤定音.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解题习惯.其实, 解题时, 首要的反应是常规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认真读题, 尽可能画出草图, 先弄清楚题意.一般说来, 只要把问题的物理过程分析清楚了, 或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过程后, 就不难看出这个题目涉及到的是哪一部分知识, 然后再用相应的规律进行列式求解.

例7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 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 如图5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 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 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以 g 表示重力加速度)

解析:先用分镜头图展示清楚物理情景如图6示.

设圆盘质量为 m, 桌长为L, 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中, 盘的加速度为 a1,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

桌布抽出后, 盘在桌面上作匀减速运动, 以 a2 表示其加速度大小, 则

μ2mg=ma2.

设盘刚离开桌布时速度为 v1, 移动距离为 x1, 离开桌布后在桌面上再运动距离 x2 后停下来, 则由运动学公式得:v12=2a2x2.

盘未从桌面上掉下来的条件是:x2L2-x1.

设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的时间为 t, 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距离为 x, 则由运动学规律得:

x=12at2x1=12a1t2

而:x=12L+x1,

联立以上方程得:aμ1+2μ2μ1μ1g.

当然, 要想在考试的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 除正确理解物理概念, 熟练应用物理规律外, 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如整体法与隔离法、特值法、图象法、极限分析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等, 这些解题方法均应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临考前进行专题训练.

4.注重规范解题, 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努力提高得分率

在高考“理综”考试中, 就物理单科来说, 试题量少, 从而使得每道物理题都具有较高的分值.因此, 解题规范性方面的要求较之以往的高考显得更加突出, 稍有不慎, 便可能造成较大的失分.以往的许多考生在高考答题时常常不使用题给的符号而乱用符号又不加说明;表述能力和论述能力欠佳;布列方程与运算过程混乱, 说理不清, 逻辑性不强;简单的运算错误很多.

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重视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同学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 根据物理情境设置题目中的物理量.解题中, 设置物理量时, 一般要求画出物理情境的示意图, 能够以图代设.题目中未给出的物理量 (中间变量) 要尽可能地设出, 避免“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应特别注意公式的符号要与题设中的有关符号一一对应, 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2) 引入原始公式.明确你运用的是哪个规律?其原始表达式如何?

(3) 对原始公式的具体应用.即将物理情境与物理规律“挂钩”进行列式, 要注意以短式为主, 尽量不列长式, 可先列主式, 再列分式, 做到一个规律一个式子.

(4) 对最后的结果进行检查与说明.

“理综”考试中, 可以说几乎每位同学的时间都不够用, 惜时如金.同学们一定要从全局考虑, 应该先易后难, 各个击破.对于容易题, 势在必得;对于难题往往是遍地“黄金”, 能做一步就写一步, 抓住得分点.这样往往会产生意外的收获.

三、抓住关键, 把握好重点内容

1.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间的关系

这几年的全国“理综 (物理) 试题”较好地处理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要求方面的关系, 在物理试题中覆盖了力、电、热、光、原各部分内容中的主干知识.其中, 牛顿定律、动量及机械能守恒、电场和磁场、电路和电磁感应的规律始终是近年高考的热点.“理综 (物理) 试题”中, 振动和波、热、光、原内容各设置了一道选择题.

(1) 把握主干知识内容

对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路分析与计算、电场、磁场、电磁场基本知识、与变化的磁场有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主干内容可以通过专题复习的方法进行突破.譬如, 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按照知识归类, 如以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构筑一条贯穿整个中学物理的主线进行专题强化.也可以针对物理模型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归整复习.

也要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主要是力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的综合, 提高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 扣实非主干知识内容

热、光、原、振动和波等非主干知识内容, 由于出现的机会少, 遗忘得快.我们应该及时地把这些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并通过把一些典型的问题、典型的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尽可能使这些知识和规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烙印,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具体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使各种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感觉到的东西, 使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逐渐厚起来, 提高顺藤摸瓜的能力.

譬如, 在物理光学的复习中, 就应该抓住“光的本性的发展简史”这条主线构建知识网络 (如图7所示) , 运用“以题型为纲, 考点为线”的方法进行突破, 提高提取知识的能力.

2.把功夫花在重点、难点内容上

实验题要“求变化、重拓展”, 计算题要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体现在知识内容的综合、研究对象的综合、运动过程的综合、能力要求的综合和解题方法的综合上) .“理综”考试中, 就单科来说, 题量少, 而又要体现能力立意的理念.因此, 考试大纲中有许多次要或较难体现较高层次能力的题目考查到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 不可能出计算题的内容就不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3.注意典型模型的构建和迁移

不同的考生在物理建模能力考查的试题中会有较大的能力差异, 从而也就体现出较大的区分度.而一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高考命题中的重要素材, 尽管每次出现时由于命题者的刻意包装, 情境变了, 花样翻新了, 隐蔽性高了, 但在把握模型本质的条件下, 还是可以通过快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突破的.

例8 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 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8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 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 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 杠铃继续向上运动, 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 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从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0.8 s, 杠铃升高0.6 m, 该杠铃的质量为150 kg.求运动员发力时, 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 (g取10 m/s2)

点拨:在高考“理综 (物) ”考试中, 在处理联系实际的问题时要善于通过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构建物理模型.中学物理中主要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如质点、点电荷、单摆、弹簧振子等等都是对象模型, 而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等等都属于过程模型.在历年的高考“理综 (物) ”试题中, 第22题一般来说就考这种题型, 对知识和方法的要求不高, 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建模能力.

解析:设杠铃到 b 处时速度为 v, ab 段高度为 h1, 全程 ac 段的高度为 h, 设全程 ac 段所用时间为 t, bc 段用时为 t2, 则对全程有:

v2t=h可得

v=2ht=2×0.60.8=1.5m/s.

所以t2=vt=1.510=0.15s.

故 ab 段所用时间为:

t1=t-t2=0.65 s.

ab 段杠铃的加速度为:

a=vt1=1.50.65=2.3m/s2.

对杠铃,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

代入数据可求得:F=1845N.

例9 如图9所示, 一质量为0.4 kg、足够长且粗细均匀的绝缘细管置于水平地面上, 细管内表面粗糙, 外表面光滑.有一质量为0.1 kg、电量为0.1 C的带正电的小球沿管以水平向右的速度进入管内, 细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已知细管所在位置有水平方向垂直于管向里的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1T, 取 g=10 m/s2.

(1) 当细管固定不动时.画出小球在管中运动的初速度与最终稳定速度间的关系图象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

(2) 若细管不固定, 带电小球以 v0=20 m/s 的初速度进入管内, 且整个运动过程中细管没有离开地面, 则系统最终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点拨:考生必须具有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的意识, 要有模型的识别能力.本题考生如能抓住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展示清楚物理情境, 就很容易看清其实就是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 从而快速把握解题方向, 并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之.

解析:带正电的小球的受力图如图示, 特别要注意洛伦兹力的特点, 它要随速度变化, 从而导致支持力、摩擦力的变化.当洛伦兹力等于重力时摩擦力为零.此时, 小球和细管的速度保持不变, 达到稳定的运动状态.则:

当 qBv=mg 时, v=mgqB=10m/s.

(1) 当初速度小于10 m/s 时, 支持力方向向上, 并随速度的减小增大.所以最终小球的速度为0;当初速度大于10 m/s 时, 支持力方向向下, 并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当速度减小为10 m/s 时, 支持力、摩擦力都为0, 速度保持不变.所以, 小球在管中运动的关系图象如图10示.

(2) 因为初速度大于10 m/s, 所以小球的最终速度是 v1=10 m/s.设此时小球和细管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v2,

代入数据解得:v2=2.5 m/s.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系统产生的热能为:

Q=12mv02-12mv12-12Μv22=13.75J.

4.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理综”考试中, 对考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理综”实验考试的区分度很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高考实验的难度系数仅为0.39左右, 对全体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大约有10.1%的考生不得分, 有70%左右的考生得分还不到实验题分值的一半.可见, 抓住对“全体考生都有很高区分度”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 是很有意义的.

在高考中, 同学们最怕的就是“设计性实验”.其实, 设计性实验尽管要求考生自主地设计一个教材中没有的新实验, 但它所运用的原理、方法和器材都来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在解答物理实验题时, 要善于用联想与类比的方法看看高考题目与教材中的实验题是否有联系, 是不是教材中的实验题进行重组、迁移和替换有关器材后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实验复习中必须弄清楚每个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实验误差的来源分析及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等等, 并可扩展到课堂演示实验中.如果考生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都了然于胸了, 设计性实验自然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到,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题”与“实验”是溶在一起的.用“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 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尽可能地把实验题与物理题目联系起来的方法, 可以开阔实验思路, 迅速把握处理实验问题的方向.

(1) 通过联想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例10 在复习打点计时器时,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思维的拓展.

(1) 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了什么物理量?

(2) 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可以算出什么物理量?各量是怎样计算的?

(3) 请你用联想的方法拓宽思路:利用打点计时器, 我们还可能测出哪些物理量?

分析: (1) 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运动的位置和运动的位移.

(2) 通过纸带可以计算匀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在某时刻的速度和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计算加速度时, 利用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Δs=aT2, 其中T是时间间隔.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和减小误差, 采用逐差法从所给的纸带中计算.所用公式为a=sm-sn (m-n) Τ2.

计算瞬时速度时, 利用在匀变速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s1+s22Τ.

请你发散联想:

①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可以反映出运动学的所有物理量 (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 .

②如果把它与牛顿第二定律F=ma 结合起来考虑, 可以求出力F.

③如果把它与动能定理W=12mv22-12mv12结合起来考虑, 可以求出合外力的功.

④如果把它与动量定理I=mv2-mv1 结合考虑可以求出合外力的冲量.

⑤如果把打点计时器置于竖直方向使用, 则可以得到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⑥用Δs=aT2可以应用于许多物理题的解答.如局部的闪光照片记录的落体运动、平抛运动, 许多有“等时间间隔”的匀变速问题等.它们大多是“只知局部求全局”的情境, 这类题目尽管带些迷惑性, 但只要把握了这种特征, 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 不可小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 一旦把它本身所反映的运动学各物理量与“力和运动”、“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结合起来考虑时, 可以包含许多信息.

请你回答:

这么丰富的信息都离不开对纸带的计算.那么, 请问:①由纸带计算加速度的“逐差法”你熟悉吗?②当某个实验需要测量速度时, 你会想到打点计时器吗?③当某个实验需要测量加速度时, 你会想到利用打点计时器吗?④利用打点计时器可以完成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对此, 你有深刻的印象吗?

(2) 在对基本实验的复习中把问题引向深入

例11 利用“平抛”的原理, 可以测量物体的速度.那么, 是否可以用“平抛”的方法测出某弹簧的压缩量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呢?

分析:测量的原理图 (实验装置图) 如图11示, 测出若干组弹簧的压缩量与射程, 及小球的质量, 即可找出所求的关系.

这里, 我给同学们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某物理量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同时这种方法也是基本测量仪器是“一把尺子”所完成的实验.

(3) 对考试大纲指定的实验内容的复习中, 用类比的方法拓展思维的空间

例12 教材中“测金属线的电阻率”实验与2003年高考理综实验题 (原题见前面) 比较:

(1) 在电阻线长度的测量中, 以游标卡尺 (同时考读数) 替换了原来实验中的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

(2) 在数据处理中, 以图像法置换了原来的计算法, 并对图像法处理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 但仍然是对基本方法的考查.

请你类比联想2005年高考试卷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 与教材中的实验相比, 有什么不同.

分析:无非有两点差异:一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偏小, 二是多了个定值电阻.显然, 如果运用先将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量程扩大的方法把这个实验转变成教材中的实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电压表是理想的, 电流表的内阻也未知, 但直接运用教材中的电路图时, 电压表的量程又不够, 而又只得用这些器材来测定, 怎么办呢?

考生无非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即可将此题回归到教材中的实验题: (1) 在原电路上作何改动? (2) 在列式计算上作了怎样的改动? (3) 怎样使用两电阻才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善于把实验题与物理题目“溶”在一起考虑的学生很容易想到,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题中的定值电阻当作电源的内阻, 这样一来,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 从设计测量某个物理量的实验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分析处理这类实验时, 关键在于先设法确定测量这个物理量的原理, 把物理实验问题转化为物理理论进行分析.

例13 请设计一个测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

分析:由公式 f=μN可见, 要测定动摩擦因数μ, 应该设法测出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测量力可以直接用弹簧秤, 滑动摩擦力则必须在物体的运动中进行测量.这样, 我们可以根据物理规律设计相应的方案进行测量.

(1) 利用“力和运动”中动平衡的原理设计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 ;

(2) 利用“力和运动”中静平衡的原理设计实验;

(3) 利用“力和运动”中的非平衡态 (如匀加速直线运动) 的有关原理 (如牛顿第二定律) 设计实验;

(4) 利用“动量定理”设计实验;

(5) 利用“功能关系”的思路设计实验 (如用μ=h/s) .

从这个实验的设计中也可以看出, 实验能力的增强是建立在平时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的.通过知识的重组、转换、迁移是快速把握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许多初看似乎综合性比较高或相对来说比较新颖的物理实验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突破.

四、应避免踏进几个应试的误区

1.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有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 不看课本, 只埋头于复习资料中的题目, 认为只要会做题就行, 不用复习基础知识, 或认为最基本的东西已经懂了, 早就记在头脑中了.基本的概念没搞懂, 基本的规律没理清, 就忙于去做习题, 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实, 考试中, 习题往往只是考查知识点的某个方面, 可以说是非常片面的, 不完整的, 如果只注重于做题, 往往可能是做了某方面的大量的题目, 还不能把握这个概念或规律的实质, 这样, 对知识的掌握来说, 就像盲人摸象对象的认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而无法全面地把握“象”的整体形象.因此,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知识时, 要做到精细、全面, 只有这样的学习, 才能在无论做什么题目时, 不论这个题目考查什么物理概念的什么方面, 我们都能得心应手.快速地求得问题的解决.

2.喜欢做难题、怪题和有特殊思路的题

高考试题中, 难题只占很少一部分, 大约只占20% (难、中、易题的比例大约是2∶5∶3) , 并且基本上都是新题, 极少有老套子的题目, 对这些难题的求解, 一定要有悟性.没有悟性即使做了大量难题, 用了大量的时间, 在高考中也不一定能够得分.因此, 建议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少做难题, 当然, 不是说把这一部分题目放弃不做, 而是说做这类题时, 应注意解题思路的总结, 学会找出切入点.但我们也要注意到, 如果把握了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在高考中, 一题不剩地攻下了所有科目的中档题和基础题, 也即拿到了80%左右的分数的话, 既使难题颗粒无收, 也能考上个不错的重点大学了.

3.不注意自我检查, 弄不清自己的弱点、盲点在哪里?

有些学生, 习题做了一套又一套, 但考试成绩却还是没有提高, 或是成绩不稳定 (当然遇到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考试内容时.成绩会稍好一些;遇到自己掌握得不好的内容时, 成绩就下降一大截.对于“理综”考试, 就单科来说, 就那么几个题目, 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来说, 偶然性就更大了) .因此, 我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 要及时进行全面地自我检查, 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掌握的好些, 哪些方面还应该加强, 力求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整全面, 知识线索清晰流畅, 争取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五、注意考试策略的把握

1.巧用类比, 化解问题的难点

在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时, 往往会发生“卡壳”的现象, 如果一味地强求结论, 有时会越想越不通, 从而造成很大的思想包袱, 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时, 我们如果转个弯, 拉拉关系, 给生疏的知识找个熟悉的朋友, 把生疏的知识与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 则往往可以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当发现知识对象的表述较为复杂或者不容易理解时.你就要在自己的大脑中搜寻, 看看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表述, 或者看看是否有相同的过程, 如果找到了相同的表述和过程, 就意味着给新知识对象找到了可以类比依托的“熟点”, 就成功地实现了记忆中难点的转化.

例14 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某位置, α粒子具有E0的动能即可逃离此电场的束缚.那么, 要使质子从该位置逃离此电场的束缚, 需要的动能至少为 ( )

(A) 4E0 (B) 2E0

(C) 0.5E0 (D) 0.25E0

分析:由于题意的叙述中, 模仿了“光电效应现象”中的语气, 使一些同学如坠雾里, 不知所措.其实, 仔细进行类比, 即可发现:α粒子也好, 质子也罢, 它在逃逸中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动能都是用来克服电场力做功, 而α粒子和质子从-Q产生的电场中的相同两点中运动时, 电势差是相同的.这样一类比, 很容易选出答案为 (C) .

可见, 用类比法解决问题时必须寻找类比点, 在寻找的过程中, 就使自己的思维自动地进入一系列分析理解的过程,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机械记忆转变成了理解记忆, 把死记硬背转变成了有趣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 学习就不再枯燥, 记忆也就充满了快乐.

2.合理联想.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

许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昨天记住了的东西, 今天就丢到了脑后;复习时没有问题, 考试时却又想不起来.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记忆的时候, 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存贮知识, 就像往布囊里放小球, 如果当时并没有把放进去的信息小球与什么别的东西串接起来的话, 再要取出这个小球时, 它就有可能滚到一个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去.要想使知识存贮得进, 提取得出, 就要把记忆的目标对象穿套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系统中.

另外, 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 先不要急于死记硬背, 可以先查查它的“身世”, 看看它的来龙去脉, 看看它的组合成分, 然后, 找到某种规律性的联系, 再通过联系把记忆对象推导出来.这样, 记忆在大脑中完成了联系推导的过程, 这犹如把记忆对象穿套在知识系统里, 回忆时也就不容易遗忘.

也可以抓住与问题对应的思维主线, 进行一系列相关联的、有指向性的联想类比, 也是突破“思维阻塞”, 把握解题方向的有效途径.

例15 一辆全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装甲车的质量 m=4.0×103kg, 长为 l=6 m, 竖直方向最大跨度 h=3 m, 以 v=20 m/s 的速度在沿地球赤道的公路上行驶, 若考虑地球的自转, 而不考虑公转.则:

(1) 求它自东向西行驶与自西向东行驶两种情况下对路面的压力之差;

(2) 若已知赤道上地磁场的磁感强度B=0.32×10-4T, 求该车上的电势差.

分析:许多学生在求解第 (1) 问时, 不知从何下手.其实, 这也是个典型的联想类比题.只要运用“分析法”通过联想的方法把握问题线索进行层层设问: (1) 在考虑地球自转的条件下, 应怎样求出路面对装甲车的压力?——用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规律求; (2) 为什么装甲车自东向西行驶与自西向东行驶两种情况下对路面会有压力差呢?——因为这两种情况中, 装甲车相对于地轴旋转的线速度不同; (3) 为什么装甲车相对于地轴旋转的线速度不同时, 装甲车对路面的压力会不同呢?——是由于圆周运动的动力学规律中的线速度是物体相对于圆心运动的线速度.

有些同学在求解第 (2) 问时, 也弄不清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ε=Blv 中 l 到底是用题中 l 还是 h 代入计算?——其实, 只要认真去追问一下公式ε=Blv 中 l 的“附着条件”是“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从问题情境入手, 步步进逼的联想, 往往可以轻而易举的抓住问题的内核, 求得问题的快速解决.

可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一个知识点呈现出来时, 先要分析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有许多知识点本身不难理解, 最初的印象是一听就懂, 一看就明白.但是, 越是容易懂的内容, 越是容易被人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记住的内容, 越是容易遗忘, 越是容易在紧要关头出问题.因此, 对那些容易懂也容易记忆的内容, 尽量不要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而要设法在知识内容中加进与其相似或相近的“提示点”进行联想.这样, 在回忆的时候, 只要触及到自己熟悉的“提示点”, 就可以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达到自我提示的目的.

3.积极进行重组尝试,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类曾经取笑过猴子, 说猴子摘苞谷, 摘一个, 丢一个.其实, 人类也经常犯与猴子同样的错误, 人们在学习的时候, 经常是记住了这个又忘记了那个.

如果要我们替猴子出主意的话, 我们会说:“要使苞谷不丢, 有两个简单的方法:一是把苞谷装在一个筐子里, 二是把苞谷用线串起来.”那么, 人们自己应该怎么办昵?显然, 如果把一些知识点当作“苞谷”的话, 设法把它们串联起来, 就可以避免犯猴子的错误.具体方法是: (1) 把多个知识点列出来; (2) 建构一条知识主线, 把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各个知识点穿成一条知识线, 就像一根链条一样把多个知识“苞谷”串联起来, 就会避免遗漏现象.也可以通过重新穿连知识线的方法, 重组知识信息, 使知识灵活起来, 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静制动”的目的.

例16 由于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使太阳光覆盖地球面积与没有大气层时不同, 则有大气层时太阳光覆盖面积是较大还是较小, 地球某处清晨接收到的第一缕阳光是何种颜色 (设大气层为均匀介质) ( )

(A) 较小, 紫色 (B) 较小, 白色

(C) 较大, 红色 (D) 较大, 白色

分析:这个问题在检测中发现, 许多同学无从下手.殊不知, 这是把几个简单题揉在一起的组合题.这也是物理命题的常规方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 如果能抓住关键的信息, 对题中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分解重组, 就可以迅速求得问题的解决.本题中, 包含的物理信息有: (1) 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率的概念, 法线的概念和光的折射定律.当然这里还必须具有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物理课本中只介绍了光在两种平面介质中发生折射的情形.从光发生折射的介质来看, 我们通常研究的问题也仅仅限于“光从空气里进入某种均匀介质时的折射情况”, 而本题中却要求处理光从真空中进入空气的情况, 而且两个介质的折射面还是球面.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法线”这个概念的实质, 在抓住“折射定律”所反映的光的折射现象的本质的前提下去把握由此派生出来的概念的外延, 从而把握概念的外延, 抓住实质, 完成解题的任务. (2) 光的色散现象. (3) 具有用示意图表达问题情境的能力.显然, 在这个问题中, 构图的过程就是穿联知识点的知识主线.这个过程也可以使相关知识点的回忆、再认变得有效、快速和全面.

在本题的分析处理过程中, 只有在我们理解了“法线”的概念, 弄清了“折射率”、“折射定律”的实质, 能顺利进行构图 (如图12示) , 才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光在球面介质中的折射”、“光在真空中进入空气”这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 顺利完成对概念、方法的迁移和重组过程, 从而一鼓作气地解决问题.正确答案为 (C) .

据报道, 人的90%以上的潜能都没有挖掘出来.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巨大的智能金矿, 谁都想多挖一些智力黄金, 然而, 仅有想法并不能达到目标, 关键在于行动.心动不如行动, 我们在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中, 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篇10

在复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要注重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测试试卷要以能力立意,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力争做到新题不难,难题不怪,试题切入容易,深入困难,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以逐步增加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练习后的讲评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重视讲评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一般来讲重大的考试讲评要先进行冷处理,留给学生分析错因、自我调节的时间,对重点对象和特殊对象教师要开展面批,帮助学生分析是知识型错误、方法型错误、思维方向型错误、运算错误、应试策略错误还是考试的心理素质问题.

2.重在思维,讲评方法

教学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晰);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悟、要提炼);思维(训练)是主线(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教学始终的首要任务.如在试卷的评讲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注意发挥一题多解的教学作用,教师除了自我寻找多种解法外,还应注意提取来自学生的巧妙灵活的解法和独树帜的思路.在展示一题多解时,切忌只是多种解法的简单罗列,而应重在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解法.在讲评练习时,大可不必按题号顺序进行,可以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评讲的方法.①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评讲,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当然要注意重点突出,兼顾一般,详略得当;②形异质同的题,即本质相同或处理方法相似的试题宜集中进行评讲.通过这类试题的评讲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③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要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

3.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讲评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用力,有些试题(最简单和最困难的题目)只要点到为止,个别学生如果有问题,可课后单独解答;有些典型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可借题发挥,讲联系、讲创新,通过讲一道题,使学生会一类题;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通过讲练,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失的知识填补起来,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为了在讲评时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试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试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试题的评讲思路精心地进行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4.激励斗志,增强信心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篇11

牢记历史教学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我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流程汇总下一篇:社会责任感现状与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