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精选8篇)
中国梦是承继历史重任,复兴中华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富有丰厚的历史印记,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一、聚沙成塔的富民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党执政力量之源,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由一个个具体、细微的小家梦汇聚而成。执政6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共产党员执政为民的理念,力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就是要实现人民福利最大化、幸福最大化,就是要让人民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出门能看碧水蓝天,生病住院有人承担,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梦要寓于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唯有这样,个人梦才能成真,中国梦也才能更加丰满、充盈。
二、兴邦务实的强国梦。
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梦想的花开、结果,也必然离不开现实的滋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梦需要我们不断夯实物质和文化基础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靠经济和文化实力的提升来彰显。
回顾历史,中国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审视现实,中国掌握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武器,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独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借鉴成熟,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并指导着中国奋发向上。
中国梦,是一个经济强国的宏愿,更是一个文化领跑的目标,我们唯有一心一意搞建设,全神贯注抓文化,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优秀文化。国家富强了,文化传承并弘扬了,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三、同源共流的统一梦。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格局,结成了休戚与共、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奋斗史。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带领全国人民解放了新疆和西藏,实现了两地人民的政治平等,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开创了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和谐共进的新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着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先后收回香港和澳门,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角度,积极争取祖国的和平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包括各族人民及两岸同胞在内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软实力,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也好,科技实力也好,国防实力也好,如果没有民族凝聚力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也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之梦,就是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
虽然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和平发展、共进共荣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统则强,分则乱”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唇亡齿寒”,两岸人民的命运系于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福祉离不开国家的强盛,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四、互利共赢的和平梦
当今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合作才能谋取共同的发展。“中国梦”不是“帝国梦”,不是“一国梦”,不是“排他梦”,更不是“霸权梦”。它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世界各族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从加入WTO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中国扎根,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以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符合全世界绝大多数爱好和平、崇尚和平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也必将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增添强大动力。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它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作为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中国书法。在殷商至汉末时期逐渐出现, 经过甲骨文时代、古文时期、大篆、小篆、隶书、再到后来草书、行书真书渐渐流行的汉魏时期, 初具雏形。书法艺术在晋南北朝至隋唐才真正进入到繁华时期, 简单易写草行和真书则大大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著有《兰亭序》的书法家王羲之则在其出现后将书法艺术推入一个鼎盛时期。在唐代人们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 甚至有些人纷纷效仿他的字体, 以此为荣。但是在人才鼎盛的唐代绝对不止王羲之这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比如说颜真卿的颜体书法, 还有欧阳询, 柳公权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书法家。
书法一直传递出艺术的气息, 被誉为:浪漫的情诗, 优雅的舞姿;素雅的风景, 悦耳的乐曲。一直以来中国的书法都被人们所誉为“特别的艺术”, 尤其是汉字, 是中国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书法法则简史。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汉字绝对是优秀文化传承, 它与祖国文化相统一, 与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也是世界艺术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汉字在漫长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承担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等作用, 另一方面它自身又形成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文化艺术。
书法一直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 汉字书法又被称为汉族独创的变现艺术, 在其悠悠历史中记载了一代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留给子孙无限宝贵的财富, 丰富的史料供后人研究, 开辟中华几千年的历史, 将过去犹如一幅幅画卷一样展现在世人面前, 供我们瞻仰。
书写方法:
描摹:简单点讲就是按照别人已写好的字样, 在其上面拓写, 我们常说的描红也属于这一类。
临写:通俗意义上的临写是说模仿别人的字体, 尽最大的可能将原作书写出来。
背临:多次模仿之后, 依据记忆能够写出来即背临。
创作:可以根据以往经验自己依照自己喜好重新写属于自己的作品。
1. 先秦书法
书法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一种艺术, 尽管书法艺术在东汉末才发生, 但是书法在汉字的萌生同时就已普遍推广开来。汉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期。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有关汉字的史料, 一般都是考古是在陶制的瓷器上存在的文字。但在许多文字学家看来, 它们还不是文字, 在他们看来, 夏代之前是不会出现汉字的, 更何况或许在夏商时期就已出现了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
我们可以从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得知, 我国的书法具有各种各样的美, 一笔一划尽显形式美, 一撇一捺刻画线条美, 字里行间的对称美风格美等。在此之后书法的艺术性随着书体的变化也越来越广泛起来。在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鼎铭文, 散氏盘, 还有甲骨文, 石鼓文等等
2. 汉代书法
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上, 汉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期间内书法由篆书转变成为隶书, 再由隶书转变为简易的楷书, 以至于到了汉代末期, 汉字的书体就已初具规模, 所以不得不说汉代汉字书法是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知道汉代普遍是以隶书作为书写方式, 在东汉时期隶书进入了运笔流畅, 流派纷争的阶段。在隶书成熟的同时, 又出现了章草等。书法从出现到现在, 经过不断地沉淀渐渐成型。除此之外, 金文, 小篆却因为实用率较低, 适用面越来越小而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但是玺印上依旧在使用。这一时期比较出名的作品有马王堆帛书、西狭颂等。
3. 唐代书法
唐代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书法辉煌灿烂, 而且不断的传到日本, 韩国等国, 在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他们国家的文字,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日文, 韩文大多都是我国汉字演变而来的。在唐代, 书法可以说是进入到了鼎盛时期, 辉煌至极。这一时期的书法既集成前辈的优点, 又施展自身才能不断创新。大书法家王羲之, 还有随后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颜真卿, 欧阳询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书法“明星”就连当时的皇帝李世明都可以说是了不起的书法家呢!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朝可以说是步入到一个新时代, 时代气息浓厚, 对后代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影响。
结束语
书法是华夏的象征;是祖先智慧的结;, 是炎黄子孙的灵魂。书法是国粹, 书法是瑰宝;书法是源远流长, 书法是博大精深。书法是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 书法是千年不逝的精神。书法是中国的金字招牌, 书法是祖国的灵魂依托。书法是华夏精神的旗帜, 书法是民族意识的明灯。书法是中国人的骄傲自豪, 书法是文化人的意气风发。
参考文献
[1]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神居何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6第一版.
[2]《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10第一版.
关键词: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看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完善具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其次我们要清楚的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特征。我国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逐步前进上升的一个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至少要经历百年的一个艰苦奋斗过程,这个过程会出现不同的时期所相对应的特征。要想给相应的时期制定出适合准确的方针政策,只有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国情出发来促进经济社會的快速高效的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理性地剖析和判断我国所面临的经济机遇和挑战,在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在深刻把握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发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在适应社和接受会阶段性改变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拓眼界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要把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同我国阶段性发展特征有机地统一起来,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要秉承阶段性发展特征。并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性的发展特征与当今本国国情两者之间的联系,更深一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诠释,垫定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容,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教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长远眼光与时俱进。我们要把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辩证的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整体的社会性质来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不发达,仍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自主创新学习和培养,重点突破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应用技术来改造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产业技术,努力维护和完善自主产业,努力发挥出自主产权的优势所在,全面提高完善产业技术水平含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咋建设方面取得巨大功绩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产业保护的部分损失代价。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存在的。对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增长方式和速度的不完善管理都有直接的联系。要想改善这一问题也不是很困难,但却是很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快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在保证这些同时也要注重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长期持久发展。我们应该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管理模式都能够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坚持以改善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调整结构作为主干,促使结构优化提高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的转变。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从更加宽阔的领域来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协调性发展,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即便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但面临的形式和任务还十分艰巨,所有就要求我们在了解我国之前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对当前的国情还要认知了解和掌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快社经济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只有了解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诗篇。请你谈谈中国梦和实现路径的认识和理解。
答: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也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愿望和梦想。“中国梦”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共同为这一目标共同奋斗。所以实现中国梦事关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切实利益,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的三件大事: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实施为中国梦的提出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梦的提出是符合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工作作风、文风等变化的。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我们要走新路、走正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被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它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我国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还有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种种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所以,实现“中国梦”,我们首先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必须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行发扬。梦不同,梦背后的价值支撑和精神支撑也不同,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才能实现。;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共同梦想而奋斗,那么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中国社会这些年来通过阶层分化,整个社会被划分为各个不同的阶层,通过这种阶层分化能够寻求竞争和活力,但是在今天,中国社会更需要一种整合,就是要把你们、我们、他们重新整合成大家。只有整合成大家,那么大家才有共同理想,才能凝聚力量。(也可以通过分别论述五位一体来论述落实“中国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亦或是可以通过分别论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来落实“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
解读“中国梦”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时隔15天,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从“五个统一”视角
贾绘泽 郭华
(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要]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遵循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从“五个统一”视角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五个统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及后来出访俄罗斯等国时又对其进行了阐发。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厚、主题鲜明的战略思想,从“五个统一”视角,分析和研究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从理论上把握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坚定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历史夙愿、美好理想和现实追求的统一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怀有的殷切愿望和美好理想,同时又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赴后继艰辛求索的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基础上的现实追求,它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了中国梦的深厚的历史内涵、浓烈的理想情怀和强烈的现实意蕴。
第一,中国梦是历史夙愿。所谓夙愿,就是一向怀着的愿望和平素的心愿。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夙愿。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倡导“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孙中山呼吁“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以巨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鼓舞着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英勇斗争,但是由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的局限性,这些斗争大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使这个梦想逐步接近和变为现实。金冲及先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1](p1353)
第二,中国梦是美好理想。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境界,不仅是国家富强梦、人民富裕梦,也是民主法治梦、文化创新梦,还是生态和谐梦、世界和平梦、社会公平梦,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为
实现这一理想,根据中国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了逐级递进、逐层提升的目标,实现了理想的长远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邓小平提出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这一目标和理想。党的十八大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p15)
第三,中国梦是现实追求。历史夙愿和美好理想,要依托当今时代和现实实践,反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落实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现实追求上。列宁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3](p103),“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4](p353)毛泽东强调要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p136-137)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实现中国梦必须直面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迎接各种复杂挑战,切实满足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适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凝练和概括,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崇高追求。三者不是彼此分割,相互隔离,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相统一的精神实质
第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不可能有人民幸福。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族的危险,人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和不自由状态之中。正如康有为所言:“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6](p237)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国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2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我国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时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的生存、食品和穿衣问题。历史证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
第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没有人民的幸福,就谈不上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国家目标是实现国强民富、有序民主、政治文明、社
会和谐。中国梦的民族目标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在世界前列,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但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都要以人民幸福为本,不断为人民造福。2012年11月,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语揭示了中国梦的真谛,深刻体现了中国梦的人民性,成为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和幸福追求。
第三,中国梦实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一方面,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受损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统一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即根本利益。以根本利益为基础不仅可以团结和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可以约束其它各种利益,也就是说,各种具体利益不能否定、偏离根本利益,必须受根本利益的统率和制约。邓小平强调:“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7](p267)
三、中国发展、世界贡献和人类进步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梦想,核心要求是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财富,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梦是中国发展和进步、为世界做出贡献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梦作为近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立足点就是要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梦的提出更彰显了党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当前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提升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激发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撑,共同推进中国梦进程;另一方面要以中国梦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指向,着眼于解决中国现实矛盾和问题,促进理论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也造福世界。首先,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合作和共赢理念,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给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其次,中国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提供诸多有益经验。尼日利亚著名学者费米·阿科莫莱夫在《没有人再嘲笑亚洲人》中说:“非洲可以
从中国这个经济巨头身上学到很多经验,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相信万事皆有可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表现都是一个奇迹。它展示出一个拥有自信、决心和远见的民族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的另一个经验是,要想发展本国经济,[8]只能靠自己民族的努力和决心,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是靠外国人发展起来的”。
第三,中国梦能够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始终自觉关注和深刻反思当代全球性问题,捍卫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文明进步。首先,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方向性,符合时代潮流,是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和普遍认同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p36)其次,高举公平公正旗帜,它含有尊重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包容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以寻求共赢效果的意蕴,这是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再次,主张和平发展,它把和而不同视为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主张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它还丰富了人权的内涵,贡献了天人合一等价值、提升了民主理念等。总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说:“中国的变化,对全人类具有最高的重要性。中国的奋斗是全人类的奋斗。”
四、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统一。
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内在统一、不能割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和价值遵循;民族复兴则贯穿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
第一,中国梦是现代化的梦。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是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把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看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和梦想。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供不了适宜现代化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崭新起点,并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和良好环境,“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地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10](p1433)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简洁明了地说:“理想
[11](p209)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把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描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第二,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制度,更是一种价值目标。强调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的梦,不仅在于除了社会主义,其它任何主义都不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必然要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还在于它揭示了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内涵。中国梦遵循共同富裕、公平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社会主义价值,与美国梦不同,也与部分国家把对中国梦的理解集中在民主、人权等上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始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邓小平指出:“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
[9](p8)
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1](p204)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p122)胡锦涛也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3](p10)。实现中国梦必然使社会主义优势在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价值在中国真正实现。
第三,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梦。民族复兴贯穿于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追求和探索之中。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毛泽东提出“使国家复兴”,把中国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11](p257)把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对接。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把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把民族复兴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因此,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本身,同时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深厚底蕴存在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之中。中国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力量是中国梦的依靠力量,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和关键路径
第一,中国道路是实现途径。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2](p9)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同时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内涵与指向,与中国梦的内涵和要求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这些变化不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广泛的关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思想上坚信不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在行动上坚定不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中国精神是强大动力。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第三,中国力量是依靠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4](p1096)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之首来阐释,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中国梦,依靠人民群众,核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牢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牢记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党员干部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参考文献: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N].光明日报,2009-9-1.[9]宋鲁郑.只有去中国才能看见未来——中国正在迎来自信时代[J].红旗文稿,2013
(3).[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KS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C710019);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12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贾绘泽(1977-),男,山西襄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郭华(1986-),男,山西娄烦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联系方式:山西临汾市贡院街1号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邮编:041004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时代价值
一、中国梦的提出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习近平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1) 之后, 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 出访俄罗斯和非洲国家、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时所作的一系列讲话中, 就中国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说明。
二、中国梦是三位一体的组合梦
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这就阐明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一) 国家富强梦
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国家富强,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与完善。
经济富强是国家富强的主体。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加快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任重而道远。
政治强大是国家富强的内在要求。中国一些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一些领域腐败现象多发。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切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仍需我们继续努力。
先进文化是国家富强的思想道德保障。中国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普遍贫瘠。建设文化强国, 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继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精华,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一些领域存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今后的奋斗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要同步进行。近年来, 中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积极更新生态文明理念,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建设美丽中国。
(二) 民族振兴梦
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民族振兴梦, 是历经屈辱近代史的中华民族的理性抉择。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领土大国, 理应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在不侵犯联合国、安理会权威的前提下, 中国同发达国家、中国邻国、发展中国家建立新型国家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致力于提高把握国际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三) 人民幸福梦
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终极追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的幸福梦就是, 学有所教、才有所施、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 环境越来越好, 孩子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中国梦的实现, 体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得以解决。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怀有梦想, 把握机会, 勇于奋斗, 人民群众是主体。首先, 怀有梦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梦, 都有追求和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同时, 把握机会, 拼搏进取。开放发展的中国为人民实现梦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逐梦过程中, 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在追求集体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个人利益。
(四) 三者关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 国家富强是民族振兴的基础, 后者则是前者的目的。国家穷弱, 则民族衰微;国家富强, 从全球意义来讲, 意为捍卫民族“球籍”。
其次, 家园梦是个体梦的前提和基础。“大梦”的方向限定了个人追求的走向。只有个人追求同国家民族梦想同频共振, “小梦”才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小梦”的实现程度受制于“大梦”的完成阶段。
最后, 追求整体利益并不是对个体利益的忽视和剥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个人梦想的指向和交集。个人梦是实现集体梦的动力源泉、最终目的、价值体现。
三、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一) 中国梦的提出, 深化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梦的提出建立在坚持和推进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和人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诸多曲折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 反而考验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个人发展呈现这样的发展规律:从不自由向自由发展, 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梦尊重个体梦想, 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最终归宿,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终目标。
(二) 中国梦的提出, 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
实现中国梦,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梦想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艰难探索出来的, 是从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历史中总结出来的, 是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中走出来的。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始终保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梦想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梦想的保障。中国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具体制度的制定, 中国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推进制度创新, 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 中国梦的提出, 明确了中华儿女的奋斗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在当代中国, 它的突出表现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梦想, 即: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2049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阶段, 党和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亚太地区是正在崛起的世界经济中心, 处于有利位置的中国将拥有更多的机会, 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一百年”是基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的, 并不是中国梦的终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完成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明确了奋斗方向。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怀揣中国梦想, 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会实现。
(四) 中国梦的提出, 凝聚了中国社会的各种建设力量
从个体层面来看, 中国梦是从人民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中总结而来的, 是人民梦想的集合体。中国梦注重个人生活理想, 整合多元价值追求, 不同的梦想升华为共同的追求, 这个共同体尊重和保护差异。所有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就完成了价值共识的构建。
从集体层面来看, 国家、民族、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 使中国梦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因为同一个梦想, 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一起, 个人力量凝聚成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最终凝聚成一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蓬勃力量, 这就是中国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五) 中国梦的提出, 推动了和谐世界的实现进程
对人类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中国梦既要造福中国人民, 又要造福他国人民。
和平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维护力量。复兴的中国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道路的差异性,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维护世界和平;复兴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考虑他国人民需要, 在谋求本国发展时兼顾他国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复兴的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和国际规则的拟定, 与他国一道应对全球性挑战, 共同克服人类发展瓶颈;复兴的中国将全方位展开公共和人文外交, 加强对外阐释中国梦的力度, 增进世界对崛起中国的了解和信任。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起来, 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必将走在世界前端, 引领人类世界前进, 走向美好未来。为人类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建立和谐世界, 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中国梦是过去与现在的统一, 个体与集体的统一, 中国与世界的统一。中国梦的实现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对梦想的实现怀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增强自觉, 奋力自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强化家园情怀和实干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注释
11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 2012年11月30日.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我国新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憧憬,也是激励梦想成真的强大奋斗动力。我觉得可以从三个维度解读“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国家富强之梦
中国近代史记载着一段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的记忆,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一个强国梦,让我们百年不寐!百年间,中华民族怀揣着这个梦想,在血与火的磨难、保守与进步的较量中,一次次“闯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八年抗战,抗击外侮重整河山;1949年,建立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1978年,改革开放,建设富裕国家。“中国梦”包含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经过奋斗积累的灿烂文明。未来中国走向何方?毫无疑问,建设富强的大国是我们的梦想。
回溯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经济史,几乎每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强盛,都与“产业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相伴。18世纪60年代,以珍妮纺纱机和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使整个19世纪成为“英国的世纪”;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推动了美、德、日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他们都后来居上超越了英国。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世界的机遇是我们的机遇,我们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当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机遇时,必须走自己的路,也只能走自己的路。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国经济则已经影响了世界,一个发展的大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曾在报纸上撰文表达了对“中国梦”的期待。他写道,“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在他看来,新一届中国政府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中国梦”的提出,为人民推出了共同的愿景,融合了人民的致富憧憬,必将推动中国可持续的发展。
富强是身躯,文明则是灵魂。强国不仅仅是强经济,更要强文化。实现“中国梦”,我们既要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又要与世界文明发展保持一致,在共享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也必将为世界贡献中国人的聪明与才智。
“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科技、军事、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曾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辉煌,在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之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很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据统计,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则剧降为0.4%。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公元15世纪以前,当西方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我们的祖先就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创造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辉煌的科学文化,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汉唐气象、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无数的奇迹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影响世界。英国学者安格斯麦狄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曾经做过这样的推测,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到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封闭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羁绊和枷锁,使我们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苦难深重的中华儿女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求索与追寻。一百多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探究梦想、为梦想奋斗的精神,始终贯穿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当历史将复兴的机遇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扩大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这是“中国梦”的要义,蕴含了中华民族积久的历史愿望,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畅想。
当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梦”不是简单的重塑汉代雄风、大唐伟业、康乾盛世,而是要完成中华民族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其本质是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个能彰显五千年灿烂文化、能传承五千年悠久文明、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共享、能用自己的软实力促进世界共荣共进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梦”,人民幸福之梦
“中国梦”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但又与千千万万国人的具体生活紧密相连,是人们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许,也为每一个中华儿女提供了驰骋梦想、施展身手的平台,它既是复兴梦、富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梦。
我们的“中国梦”,追求的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基础之上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社会转型分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阶层、群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梦想汇聚成了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寻找和呵护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13亿人的愿望就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愿望,13亿人的幸福就是国家民族的幸福,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的核心就是使整体的价值都得以实现,是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中国梦”既是一个时代历史任务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目标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自我价值的体现。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求不同,愿望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梦”是动态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凝聚共识,开拓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幸福,实现梦想。
梦想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凭空幻想,它要依靠千千万万人的辛苦劳作才能实现。梦想贵在行动,少些无谓的盲从,多些透过现象看本质、升华内在的思想认识,继而转化为全民族的自觉行动,梦想方可成真。
“中国梦”是一根红丝带,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民的期待,赋予了我们奋斗目标,必将激发起全民族团结向上的正能量。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发展的中国将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伟大梦想的大舞台。
【中国梦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推荐阅读:
论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内涵10-21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11-26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内涵11-16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06-18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2-09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10-15
“和”的文化内涵10-27
和谐社会的内涵07-15
海尔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内涵07-24
中原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