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观后感
10月1日晚上,我特意看了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德耀中华的颁奖仪式。那些人和那些事,深深的感染着我,从他们的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诚信,他们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心里说,我觉得那些人我十分佩服的,因为他们做到了在他们那种情况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而是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爱。我想社会上正是有了他们这些人无私的爱,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美好。他们的先进事迹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一个个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折射出时代的主旋律,传递着时代的感动。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平凡中升华出不平凡,体现出舍己利他的崇高品格,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感人事迹,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得到了人们的尊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观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节目后,感动于孝老爱亲吴林香的孝顺懂事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到,她的事迹应该让我们看了汗颜。
因为这让我想起我前几天上过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关于洗菜、摘菜的劳动节技能。经过调查、展示,班上有帮助父母洗过菜的学生没有几个,连最简单的洗萝卜都不会,基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看了吴林香的事迹,真正让人感受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值得所有的独生子女好好学习。
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倾情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义。
相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碌于工作、事业中的人来说,能做到天天服侍家中的老人确实不易,甚至根本做不到,甚至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的都大有人在。不是有新法规出台“常回家看看”吗?两相对比,我们每个人都要从道德模范身上得到启示,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常关心、常照顾、多孝顺、多行动。
我就是这样践行着“孝道”。我无论多忙、身体多么不舒服,我必定每个星期回老家一趟,看望我年迈的父母,帮老人洗头、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回忆往事、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当然肯定是“报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喜不报忧”,以便让老人放心,让老人安度晚年生活。
这场彰显道德精神的晚会,让我深深认识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在我们当今物质文明已经足够发达的社会背景下,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显得不那么突出,然而物质文明的发展,不能成为评判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或者说,紧身文明的发展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崇尚道德宣传的,而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晚会,就是将道德模范又一次的拉入我们的视线中来。
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道德模范们的大爱善举,激发了强烈的反响和如潮的掌声,给文明中国增光添彩,为全国上下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和标杆。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模范们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让全国的道德天空更加璀璨夺目。尽管他们的经历不同,故事不同,但对道德价值的崇高追求是高度一致的,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始终如一。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德的不懈传承,看到了时代精神的美好缩影,看到了主流价值的生生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不仅让人们感动追慕,也激励带动更多人见贤思齐,把道德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好追求。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文明,不躬身实践势必沦为水月镜花;美德,不经历点滴涵养又怎能拔节生长?怎样使道德新风久久吹拂,如何让满满的正能量持续传递,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支撑和精神财富?道德的星空,需要每一颗星星的光亮。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固然离不开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榜样引导与激励。但社会整体的道德文明水平,更取决于每个人择善而从共襄善举的实际行动。
当前社会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维多变,常有人扼腕于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道德滑坡,往往纠结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门前积雪扫还是不扫,路有拾遗交还是不交?但扶人被讹、做好事吃亏并不是这个社会道德风貌的主流。近年我们身边涌现的道德模范、好人好事,让我们深信“人皆可以为尧舜”,美德从未走远,善念始终涌动在人们心间,助人为乐在中原大地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正是普普通通而又充满温度的无数凡人善举,才构成了巍巍文明大厦的地基,正是像你我一样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道德实践,才一点一滴夯实社会的道德土壤。
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最终都要落实到争做道德模范上。道德模范在群众中孕育成长,是离群众最近的标杆。他们做的事也大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不过在文明的道路上走在很多人的前面、走得更远。我们未必都是物质上的富翁,但人人都可以像道德模范那样成为精神上的富翁。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品德操守怎样,社会的道德风尚便是怎样。只有每个人都切实肩负起一份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平才会水涨船高一分。
“五千年文明传承,载德如鼎如碑,九州里炎黄子孙,践行美德规范……”在《德耀中华赋》的朗读声中,“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落下帷幕,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画面,感人肺腑,滋养人心,催人奋进。
整个颁奖仪式气势宏大,精心安排。时长一个多小时的颁奖仪式分为5个篇章,分别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现场讲述、童声合唱等方式,给观众讲述了感人的先进事迹,展现了道德模范崇高的精神品质。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对11月17日晚间的《新闻联播》中感人的瞬间仍记忆犹新,就是总书记在人民大礼堂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时,拉着两位年事已高的道德模范的手,请他们做到自己的身旁。
其中82岁的黄大发就是颁奖晚会诚实守信的楷模代表。他是承诺不管多苦多难,都要用命换水的下里巴人;他是命悬一线、带头凿“天渠”的先进党员;他是带领相亲30多年挖出“天渠”,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党支部书记。
在颁奖仪式上让我几度热泪盈眶的就是年仅27岁的消防战士杨科璋,他用身体当“救生垫”挽救了一个2岁小女孩的生命。见义勇为敢担当,舍身取义铸忠诚。本可选择自救的他,却选择了绝不放手,救人的意识似乎已经超过了求生的本能,融入了他的血脉。最后一次使命定格在了27岁,却用生命在烈火中书写了永恒。作为青年的我不禁为之深深一颤,我要为你点赞。无悔身上衣,你用行动做到了,我们向你致敬!
中华美德是人们传统美德,从古到今中华美德被人们传承发扬,在昨晚观看过《德耀中华》后,我更加体会到中华美德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美德让社会更和谐。平凡的人,他们有不平凡的事迹,这些事迹被我们发扬,使我们感动。他们的举动,行为引来里人们的关注。观看中我深深感到这些平凡的人,在他们身上有着让人钦佩的举动。
当我看到索道医生邓前堆这个故事时,我深深被打动了,他为我们这个小地方的人们留了下来,为这里的人看病,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他接到有人病了的消息,他会及时赶到为病人看病,当遇到特殊病时他翻看医书。其实他完全可以离开这里到外地发展,那将是不同的结果,他在工作中挣到的钱是现在的五倍,但他放弃了,为了这里报道人们他选择留下来,因为这里的人需要他,离不开他,他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但他比任何一个医生都高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离开这个偏僻的地方,到外面生活得更好,可谁想过,这个地方等着我们来将它发展,来将它建设。这里更需要我们。这位平凡的医生在这里默默地奉献,这是多么高尚的敬业奉献精神,而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见义勇为的吴菊萍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时在楼下那么多观看的人,没有一人上前,而她挺身而出接住这个女孩,为了救这个女孩他险些送命,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将自己的一
切抛于脑后,他知道如果她出事了,她幸福的家庭也就破碎了,她可爱的儿子就没有了母亲。但她还是做了,因为她知道,如果这个女孩出事了,她的父母是多么的悲伤,她的家庭将因此支离破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但好多人却袖手旁观,很少有人肯伸出自己的双手来帮助周围的人。也许我们小小的举动可以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吕保民同志再次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善良的人们感动,让犯罪分子胆寒。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面对闪着寒光的凶器,吕保民依然冲了上去,这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那是真正的英雄气概,这些英雄永远是社会的脊梁。
吕保民同志是一名退役军人,但他退役不褪军人本色,在社会正义和群众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仍然像在战场上冲锋一样,不顾枪林弹雨,挺身而出,保护了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这样的人,能够随时为国家和社会献出生命,国家和社会也应该保护好这样的英雄,不让英雄们吃亏,比如提高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标准,提供一些适合的工作岗位,让他们能更好的发挥先进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省委发出学习吕保民同志的号召,全省上下应该积极响应,不论是机关单位还是组织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认真学习吕保民同志精神,仔细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学,不能像他那样和手持凶器的歹徒搏斗,也可以通过报警等方式,想办法帮助见义勇为的人,共同维护社会正义。只有全社会形成崇拜英雄、尊重英雄氛围,共同打击犯罪、消除社会丑恶现象,那么社会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和谐。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人谎称有一名日本士兵失踪,并且厚颜无耻地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拒绝之后就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就这样,枪声,炮弹声,喊杀声,火光声中,中华大地上上演着一幕幕惨无人道的画面:“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爆炸、“衢州细菌战”……无数鲜活的生命,无数美丽的家园就这样化为灰烬,消散在人世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真是罄竹难书!
永远也忘不了了那一天, 937年的 2月 3日,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了南京之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死亡人数超过30万!他们把刚刚出生的婴儿用刺刀挑起摔死;他们把无辜百姓当作活靶进行射杀训练;他们举行杀人比赛,把人头割下来,摆放在一起;他们把成千上万的人们赶到大坑里活埋……整个南京城血流成河,尸体遍野,变成了人间炼狱!
我不禁愤怒,这样反人类的法西斯侵略者,来自弹丸之地的小国,究竟凭什么在我们泱泱大国中胡作非为,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翻阅着《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看着抗日战中中涌现出的无数的英雄,我似乎有所悟:归根究底还是我们的祖国太过于贫穷,太过于落后,太过于软弱!
今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大阅兵,我们一家三口准时坐在沙发收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雄壮浑厚的国歌声响起,我的眼前又闪过那一幕一幕: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革命汉子为了拯救祖国于危难之际,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听着听着,我热血澎湃,忍不住大声跟着电视机唱起来。而爸爸妈妈也很激动,跟着我一起铿锵有力地唱起来。随后的阅兵式,更让我整个人都沉浸在激动之中,那解放军战士们飒爽的英姿,那先进的武器,无不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们再也不是七十几年前那任人宰割,毫无放抗的民族了!
一种叫“民族自豪感”的情绪充盈了我的整颗心,这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中国人而骄傲!
顾炎武曾经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责是什么?责有多大?我不能厘清。但是,我想,我既然生在中国,我的血液里流淌着黄河长江之水,就得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我是一个小我,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国是无数个“小我”组成的,我们互相依存。作为一个“小我”,一个小学生,我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智慧,担当起未来中国的觉醒,保全未来中国的尊严!
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精彩传统文化节目,齐聚有“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之称的汨罗,送上精彩的端午大戏。“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汨罗江畔热闹非凡。辽阔的江面上,十余条龙舟竞渡,胜利的鼓声响彻江面。观众挥舞着国旗,场内是一片欢腾的海洋。伴随悦耳的童声朗诵,优美的楚辞诗句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久远的历史时空。
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以具全国各地端午文化特色的节目,展现新农村精神文明风貌,表达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追思。来自少数民族的热情歌舞为此次展演增添了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但,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诡称那是为日本增光,是光宗耀祖的事!
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中国的明天更辉煌!
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有感
道德演绎人间真情,大爱铸就天地和谐。昨晚伴随着感动的泪水观看了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晚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4名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着我。他们中90%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他们以自己的道德高度演绎出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震撼中华的模范事迹。孙东林,普通的农民工,他信守哥哥的承诺,一诺千金,诚实为本,诚实做人,捍卫了时代的道德准则,守护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诚信美德。正是他的模范行为也成为他信誉的招牌,许多农民工纷纷要到他那里去打工,许多工程也主动要求他来做。可谓好人有好报!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吴菊萍,人们亲切地称她最美丽的妈妈。为了救坠楼女孩妞妞,以命相博。“鼓起勇气做出选择,拒绝袖手旁观”是她的道德高度。美丽妈妈的出现致使她居住的整片小区的邻里关系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不正是道德力量的传承。谭良才、郭明义、许月华„„每一位道德模范的身后都蕴藏着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朴实的外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社区领导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感到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道德模范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崭新的时代风貌。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在社区形成学习道德模范,争当时代先锋的浓厚氛围。
七小三年级六班 陈虹晓
又是一个国庆节来临,这是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起在这里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推荐阅读: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颁奖典礼观后感09-25
圆梦中国人活动总结01-20
“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自考圆梦06-30
《与美同行,圆梦中国》演讲稿10-12
402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11-14
形势与政策——铭记历史,圆梦中华09-21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09-26
勿忘国耻_圆梦中华_主题班会10-27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个人心得感悟06-22
国旗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演讲稿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