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管理方法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单位管理方法(共8篇)

建设单位管理方法 篇1

建设单位管理费系指建设单位为建设项目的立项、筹建、建设、竣(交)工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

费用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津贴、社会保险费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包括:办公及生活房屋折旧、维修或租赁费,车辆折旧、维修、使用或租赁费,通讯设备购置、使用费、测量、试验设备仪器折旧、维修或租赁费,其他设备折旧、维修或租赁费等)、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招募生产工人费、技术图书资料费、职工教育经费、工程招标费、合同契约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完工清理费、竣(交)工验收费、各种税费(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安全生产管理费和其他管理性质的开支。建设单位管理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为基数,按表4—1的费率,以累进办法计算;其中建安工程在3000万元以下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表4—1费率的1.2倍计算,建安工程费在20000万元及以下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表4—1费率的1.1倍计算。

回答人:回答时间:2008-4-16 17:14:11

表4--1费率,是哪个表呀?

回答人: 小加加回答时间:2008-5-21 11:04:021、1000万元以下按1.5%的费率收取,如工程预算为1000万元,费率=1000×1.5%=15万元;

2、1001-5000万元按1.2%的费率收取,如工程预算为5000万元,费率=15+(5000-1000)×1.2%=63万元;

3、5001-10000万元按1%的费率收取,如工程预算为10000万元,费率=63+(10000-5000)×1%=113万元;

4、10001-50000万元按0.8%的费率收取,如工程预算为50000万元,费率=113+(50000-10000)×0.8%=433万元;

5、50001-100000万元按0.5%的费率收取,如工程预算为100000万元,费率=433+(100000-50000)×0.5%=683万元;

6、100001-200000万元按0.2%的费率收取,如工程预算为200000万元,费率

=683+(200000-100000)×0.2%=883万元;

建设单位管理方法 篇2

一般来说, 基于建设工程生产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较多等特点, 对于部分建设单位而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更加复杂。造价管理不仅是控制项目投资, 决定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且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

二、建设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对工程造价加强管理、控制并降低造价是人们节约资金和资源的主要办法。但是, 工程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 其工程造价控制仍旧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 基建审计部门内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资源, 而且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 导致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阶段处于失控状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 建设单位主要通过工程招投标解决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等问题, 而建设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委托给中介机构, 切很少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以致使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从一开始就处于松懈的状态。这一工程阶段的失控, 将给工程造价的后续控制带来严重隐患。

(二) 施工阶段中大部分建设单位配备的专业管理人员不足, 将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工程内容的变动控制等都交由监理公司负责。同样, 由于利益定位的差异, 监理公司偏重于对建筑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安全措施的控制, 而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则相对弱化, 这样极易造成造价管理和控制的盲点。

(三) 由于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的控制都是由委托中介机构来完成, 因此在工程竣工决算控制阶段, 一般也是有原中介机构来完成。中介机构除了在招投标控制中可能带来的工程量清单和材料单价的隐患在决算时必然会暴露, 同时也对承包方送审的结算文件审核不严。

三、加强造价控制的方法

(一) 建立全面管理控制体系

工程造价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成为每个建设单位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好坏, 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 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全面管理体系, 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控制体系, 包括材料采购招标控制体系, 工程竣工决算控制体系等。

(二) 完善人力资源配置

实现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也需要完善的人力资源作保证, 其基建部门应配备造价、施工、监理工程师及其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若片面追求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编制不完全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 造成一定的损失。

四、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

(一) 工程建设的事前控制

建设单位应做到自行编制工程量及标底, 或者与中介单位共同编制, 因为其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自身利益, 所以由单位内部基建部门工作人员编制工程量清单, 会更加负责任, 将编制过程中重复计算, 甚至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 建设单位应对工程的招投标阶段予以监督, 针对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控制, 选择出高效、优质、诚信、可靠的施工单位, 从而确保与中标单位及时签订合同, 保证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 合同是确认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 它贯穿于整个施工乃至结算过程, 对工程造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合同中规定的综合单价变更方式, 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以及分包工程的管理等内容, 建设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弄懂其合同管理, 避免损失的出现。

(二) 工程建设的事中控制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至关重要的阶段, 其中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较多, 建设单位除了根据规定聘请监理单位以外, 还需要内部专业人员进行监督:

1、监督隐蔽工程计量与质量

隐蔽工程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较复杂的工程, 由于其完成以后很难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所以必须在工程开始前就进行计量与质量的测定。而有些施工单位往往钻空子, 利用建设单位的疏忽对工程量进行重复计量等, 使得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建设单位应该派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及时对工程量进行复核, 从而确保其准确度。

2、监督监理单位的工作成效

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起着监督管理的作用, 一个信誉度高的监理单位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高质量地完成, 同时对工程造价也起着很好的控制作用。由于有些监理单位对于造价方面不是特别重视, 认为其工程质量是其工作主要任务, 所以建设单位进驻施工现场的专业负责人应对监理单位的造价控制方面的工作内容予以监督审核, 主要包括对工程量清单中内容及其数量进行审查核对, 对预算定额是否被确认进行监督等。同时, 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从而保证为工程竣工、结算等奠定基础。

(三) 工程建设的事后控制

建设方工作人员在竣工结算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审核竣工资料的真实性与完备性

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对工程造价资料进行篡改、伪造等现象出现, 建设单位首先应对其造价资料的完整度以及真实性进行审查。同时, 为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单位相关专业人员要从工程开始招标就参与到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来, 进行施工图纸、材料的审核, 并作出准确判断, 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继续顺利进行。

2、审核工程量是否准确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要求, 对工程量的审核应该依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 同时在要求施工企业报送相应的工程计算量和材料用量明细表时, 建设单位也做出一份详细的明细表, 二者进行对照审核, 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合理地进行计量审核。

3、审核项目单价是否适当。

4、审核是否按照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的结算原则进行结算。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建设单位要遵守科学规律, 加强主动控制意识。应根据建设工程的自身规律以及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对整个工程进行严谨、细致地造价控制, 同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信雄:《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7) 。

[2]梁紫艳:《谈业主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广西城镇建设》, 2007 (4) 。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 篇3

【摘要】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宏大的水利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工程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及项目管理创新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 项目管理 创新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费用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其本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从开工到竣工结束的一次性管理过程。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之基,效益之本。抓好项目管理势在必行。只有明确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项目管理的其他方面才能发展。本文着重阐述了项目组织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及成本管理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一、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业主,要对水利工程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业主要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水利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利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二、项目招标管理

1、项目招标

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应按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要针对招标项目规模、技术要求,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规范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制定规定,明确责任。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均采用公开开标,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

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需要很高的条件,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大量工程招标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认识到只有从管理制度上、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才能铲除腐败的温床 ,彻底消除工程招标中的负面影响因素,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

三、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的特点

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的主线,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二是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三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四是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2、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水利项目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1)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做出明确规定。

(2)树立水电站建设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意识,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站工程。

(3)选择确定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

(4)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锁定建设成本。强化合同准备工作,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采取措施,创造和建立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前提条件: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努力完备和详细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成本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因此,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事中预算控制,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测定生产费用;合同测定责任成本;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3个月)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同样,应要求在每一个单独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应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劳力组织、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进行预估。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对项目部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分析,先列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这样在可变费用不能降低的条件下,减少不变费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第三,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第四,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所以说项目“靠管理求效益”,应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方案、不变成本和二次开发中求得最大效益。同时,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要杜绝浪费;二要杜绝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设备有效利用;六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转材料的利用。

五、项目管理的创新

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机制创新

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要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经理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经理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凤楼、王立民: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应用研究[J].地下水,2007(3).

[2] 汪恕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工作[J].水利发展研究,2006(1).

[3] 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 篇4

作者: 王火利 章润娣出版时间:2005年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法规文件应用指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8-

1附网上的一篇论文!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龙滩水电站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和合同管理方法等。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设管理 研究 实践

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建设。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设计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仅次于三峡工程的特大型水电站,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装机420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43亿元。1999年12月26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出资33%)、(出资32%)、广西开发投资公司(30%)、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出资5%)共同发起组建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广西电力有限公司的股份全部划给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保证龙滩水电站的顺利建成,项目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深化改革 ,对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 ,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 ,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 ,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 ,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实行龙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电站建设的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水电站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公司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司管理机构设置为“九部”,即:工程建设部、计划合同部、机电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环保移民部、人力资源部。目前,正式职工85人。除此之外 ,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 ,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其的实施进行管理。这样 ,形成了水电站项目业主与社会专业机构是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模式 ,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 ,水电站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电站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 ,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 ,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 ,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 ,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 ,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 ,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 ,各司其职 ,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 ,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

2.1.项目招标

龙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将工程项目分标如下表:

序号 合同名称 备注左岸导流隧洞及左岸岸坡工程 葛洲坝集团公司中标承建右岸导流隧洞及右岸岸坡工程 江桂联营体中标承建(江南水电工程公司 广西水电工程局联营体)大坝工程 七局八局葛洲坝联营体中标承建(水电七局 水电八局 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联营体)地下厂房工程 1478联营体中标承建(水电第十四工程局 水电第七工程局 水电第八工程局联营体)升船机工程 待招标大法坪砂石系统工程 葛桂联营体中标承建(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水电工程局联营体)7 水轮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制造 水轮机有东方电气集团中标制造

发电机有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制造大坝及引水系发电系统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制造 待招标升船机设备制造 待招标

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在2001年初即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并报原国家电力公司备案,规范了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作了规定,明确了责任。对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对象为目前正在龙滩工地施工的六家大型施工承包人投标。对部分监理等服务项目和零星机电设备项目,采用询价后的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投标人不少于三家。

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2.1.1.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1.2.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均采用公开开标,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公司监事会和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过程监督,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

2.1.3.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公司在评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来执行,外聘合格专家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总人数的2/3以上,评标办法在开标前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给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独立评标。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2~3命中标候选人,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定标的程序确定中标人。招标评标的整个过程有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监督,监督全体评标人

员都能遵守评标纪律,避免外界干扰,使整个评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合法程序进行,保证了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2.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龙滩水电站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 ,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 ,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 ,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 ,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 ,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 ,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 ,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 ,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 ,需要很高的条件 ,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 ,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

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方法研讨论文 篇5

2目前我国变电站建设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机关单位发展过程中,一个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对于其长久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变电站建设工程来说也是如此。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其他规章制度的时候,必须要建立在项目施工与建设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对生产要素与资源进行优化与调整。如果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相关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建立,不断缩减施工人员的人数,这就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对施工各个关节与施工进度的监督力度,导致很多施工人员怠惰,不认真工作,存在敷衍的工作态度与投机取巧的心理,进而对变电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大部分变电站,在进行建设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这些内容与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实际并没有紧密的联系。此外,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实际建设中,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制度形同虚设,这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2.2电力企业管理不科学

对于电力个体企业进行管理过程中,相关政府不仅要考虑到国家的有关政策,还需要制定一定的监督规章制度,复杂、庞大的任务量使得政府对电力管理进行相关划分,因为政府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与时间来管理各个电力企业,只能让不同的部门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职责。比如财政部分从成本控制与财务监督方面来管理电力企业,电监会主要是对电力企业的许可证以及其他手续进行监督管理。每个部门承担着不同的监督职责,导致电力个体企业的监督职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监督机构失去独立性与统一性,由于繁多、复杂的部门体系使得监督机构没法进行深入的统筹管理。同时,政府掌控着电价,对于电力领域的各个工作与具有内容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也就是说政府是电力领域的制定者,政府过分干预导致了市场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对我国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严重阻碍[3]。

2.3安全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保证变电站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与开展,必须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与规章作支撑,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变电站安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在实践的情况中,部分的电力企业在安全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电力系统运行中总是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但是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安全控制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甚至无法满足电力运行的需求。再者就是管理内部太过宽泛,在一些内容上约束比较含糊,不清楚,不能给具体工作提供明确性的指导,从而对电力系统与安全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奖惩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过于看重人情,导致奖惩制度没有真正的落实,不能对员工发挥约束的效力[4]。

2.4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6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传统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方法体系的改进或重建已迫在眉睫,新的会计方法体系应由事前的预测、决策方法,事中的控制、监督方法,事后的核算、分析检查方法构成。

会计的传统职能是反映与监督,传统的会计方法就是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大方法。现代会计的职能已拓展至反映与管理,则现代的会计方法亦就扩展到事前的会计预、决策方法和事中的控制、监督方法。而会计职能的拓展又与会计环境尤其是经济与科技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

传统会计一般可分为会计核算、分析、检查三个部分,因而传统的会计方法亦相应地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所组成。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传统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方法体系的改进或重建已迫在眉睫,而新的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一则必须充分考虑适应环境的变化即经济体制、管理机制、事业单位性质、会计地位的变化;二则必须充分考虑会计职能的变化尤其是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管理职能的扩展;三则必须充分考虑会计对象的变化尤其是现在和未来的价值运动。由此,新的会计方法体系应由事前的`预测、决策方法,事中的控制、监督方法,事后的核算、分析检查方法构成。兹分述如下:

一、事前会计方法

(一)会计预测方法。会计预测方法就是指依据会计信息和相关的技术经济信息对价值运动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未来状况进行推测和预算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一般又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1、定性预测法。该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通常是由熟悉事业单位情况和业务技术的人员通过调查研究,运用经验、逻辑判断、推理来进行分析,提出预测的初步意见,然后再通过座谈会和征求意见的形式进行修正、补充,最后得出预测的数据或意见。该法由于依据的是主观判断和不完备的直观资料,适用于资料缺乏或不确定的情况。适用性较强,但计算不严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定量预测法。该法亦称数量分析法。通常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科学加工处理,并建立经济数学模型以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此法对资料的要求较高,逻辑严谨,计算准确,且能进行误差估计,因而可靠程度较高。但因其对非计量因素如国家方针政策、市场需求、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很难考虑,预测结果不一定完全准确。

定量预测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果预测法,即从某项因素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如本量利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回归分析法等;第二种是趋势预测法,即根据某项指标过去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计算,借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方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最小平方法等。

(二)会计决策方法。会计决策方法就是指依据预测资料对一些专门的重大的问题拟出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比较,选取一项最佳方案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根据决策时期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决策法和长期决策法两种。

1、短期决策法。通常是指涉及一年以内的一次性专门业务,并仅对该时期内的收支盈亏产生影响而进行的决策方法,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故亦称经营决策法。如产品的最优售价、零部件的自制还是外购、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等决策方法。短期决策法一般有:差量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贡献毛益法、决策表法、决策树法等。

2、长期决策法。通常是指涉及时间在一年以上,并对较长时期的收支盈亏产生重大影响而进行的决策方法。一般涉及大量的资金,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决策等。如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固定资产的较大量的增加或减少等决策方法。长期决策法按其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静态法一般有平均投资报酬率法、回收期法等;动态法一般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

二、事中会计方法

(一)事中控制方法。会计事中控制方法就是指利用会计反馈信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确定的预期目标、计划进行控制、调节和运行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按控制的标准分为制度型控制法和数量型控制法两大类。

1、制度控制法。通常是指以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制度为标准,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合规性和合法性控制,使之按符合制度的轨道运行的方法。如按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进行固定资产的投建改造,提取折旧和清理报废、盘盈盘亏等核算,依据国家工资政策和费用开支规定进行工资核算和费用报销等。

2、数量控制法。通常是指以一定的经济指标(数据)为标准,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数量性控制的方法,一般有:目标控制法、定额控制法、预算控制法、责任控制法和最优化控制法等。

(二)事中监督方法。会计事中监督方法就是指按照国家的法令、政策和有关财经制度,利用会计反馈信息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运行过程的检查、监督,以保证合法、合规运行的方法,一般有财务内部牵制与稽核监督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法两种。

1、财务内部牵制与稽核监督法。通常是指事业单位财务处(科)内部将不相容的职务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岗位或人来担任,并设置专职的内部稽核岗位(可一人或一人以上),对会计信息管理过程进行审核的一种财务内部的自我监督方法。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法。通常是指在事业单位内部单独设置审计机构,按有关的审计制度规定对本事业单位中的财会工作、内部牵制与控制制度及经济活动过程等进行专职审计的一种事业单位内部的自我监督方法。

三、事后会计方法

(一)事后核算方法。所谓的会计事后核算方法就是指对一定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程序,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的会计技术方法。事后核算方法必须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事后分析方法。所谓的会计事后分析方法就是指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会计期间的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肯定成绩、揭露缺点,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技术方法。事后分析方法一般有比较法、比率法、连锁替代法、差额法、平衡法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探讨 篇7

(1)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首先, 事业单位这一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体制, 在事业单位工作远离市场竞争, 因此财务人员没有认真积极地对待工作,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进而降低了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其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之间文化水平差异较大, 很多财务人员缺少对系统全面的财务知识的学习, 没有足够了解和理解财务基础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用正确的会计理论作指导, 不能规范的遵守国家和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后, 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相比, 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甚至经常变动财务人员的岗位, 更不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而财务工作人员则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最基础的算账对账, 没有全局思维, 所以进入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之后, 很多人的专业素质难以提高。

(2) 财务制度不健全, 内部监督实施不到位。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运行和经营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 这种单一的资金筹集形式使得事业单位为了获得所需的资金就要编制预算。而事业单位为了防止以后遇到资金紧张的状况, 会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 没有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就编制预算并实施有关项目, 结果导致项目失败, 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各项目之间的资金分配情况不合理, 对于资金充足的项目的专项资金支出把关不严, 实施运行状况和费用无据可查, 存在随意发放经费的现象, 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事业单位往来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很高, 而且其中很多部分是呆账、坏账。其次, 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制度没有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 很多单位多年才进行一次资产的实物盘点, 不能及时发现损失的财产, 不能很好的管理固定资产, 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 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最后,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监督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相关部门与财务管理岗位没有完全隔离, 内控制度运行的效率低下。

(3) 预算资金管理不科学, 存在漏洞。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 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编制预算, 资金的收支情况需要按照相关制度和部门预算进行。但是,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限, 许多领导对于预算方案的编制缺乏足够重视, 导致单位内部轻视预算方案。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认真的调研和分析, 而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案由于编制的时候不认真, 缺乏科学性, 没有与单位的长期财务规划和整个单位的发展计划相联系, 丧失了其应该具有的功能。同时, 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阶段, 审批资金支出的制度没有实施到位, 资金收支不明确, 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 导致专项资金并未专用, 甚至出现一些部门或者个人将专项挪作他用或占为己有等违法现象, 再加上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 因此, 很多单位的预算资金管理工作非常混乱。

(4)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企业灵活, 而且会计核算工作并未完全按照国家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最后导致财务信息质量低, 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会计核算,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就很混乱, 没有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比如对原始凭证没有认真审核, 有些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 或者项目、金额错误, 有些凭证需要领导签字, 但字迹模糊不清。另外, 事业单位使用账薄缺乏规范, 财务报表的编制也有待强化, 有些单位的财务报表只有报表, 没有财务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总之,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其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财务信息质量低。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 内培外引,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单位内部,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不仅鼓励他们学习财务专业知识, 更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 要强化员工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规范操作, 认真执行财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 需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进入门槛, 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单位工作, 进而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2)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发现制度漏洞, 建立健全其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其中, 要明确规定单位涉及资金的事项, 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到小额的支出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同时, 还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要与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相关联, 强化内部监督与控制, 在不相容的岗位之间建立防火墙, 按照会计制定的要求定期核对重大资产,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 定期评价和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

(3) 加强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管理过程包括预算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价。为了避免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 预算方案的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财务管理工作稳健开展的关键。事业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需要执行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 严格执行资金预算方案, 严控资金流向和数额。当发生需要改变资金用途时, 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方案;评估预算方案时, 对于没有按照预算方案执行的项目应该及时分析、深入调查, 找出原因, 在以后编制预算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4) 规范财务工作,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工作管理水平, 需要从源头开始, 规范财务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 使得会计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相关活动, 需要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定期盘点和清查固定资产, 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物相符。购买、维修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的规章制度,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论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改变, 引入合适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财务管理新方法和新手段, 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境遇,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宏.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经济研究导刊, 2015 (6) .

[2].乔安钦.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12) .

完善公路建设管理制度方法探究 篇8

关键词:公路建设;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呈逐渐扩大的态势,为了缓解公路交通运输的压力,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公路建设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的公路运输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公路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耗时较长,费用巨大,因此,必须成立相关部门对公路建设实行管理,不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极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和建设实现的延长,从而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作为一名工程人员,笔者认为,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安全的管理措施

安全重于泰山,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力的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不仅是公路建设管理制度的首要要求,同时也是维护施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因为外界环境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原因感到在施工中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其工作热情。这些外界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劳动管理方法等,自身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受到了外在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就会使其情绪产生一定的波动,从而易发生,盲目赶工期,违章操作的现象,从而为公路建设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建立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通过落实制度使工作人员了解产生这样不良情绪的原因和规避方法,从而自觉在施工过程中克服心理不利因素,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工程业主方应经常深入到施工人员中,了解她们的利益诉求,及时疏导其心理不良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心理情绪不稳定而到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1.我们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休时间,注重劳逸结合,防止施工人员因过度劳累而透支身体。施工人员通常采用轮班制的休息方式,在长时间工作以后要让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以缓解人员身心压力,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施工人员参与其中,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2. 应强化施工人员对机械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杜绝不规范操作。可以开展一些岗位练兵活动或者操作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熟练度,增加施工人员的信心,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制度

1. 应完善奖罚制度,引入绩效考核,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与奖惩挂起钩来,从而提高员工积极性。工程质量项目经理应定期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质量问题、工作失误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因违规操作、隐瞒质量、弄虚作假、擅离职守而导致的施工问题进行追责,对于相应责任人一定要依据制度进行惩戒,绝不姑息纵容;同时对于工作过程中积极认真,敢负责任的人员和班组一定要落实表彰和奖励制度,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做好施工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应建立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制度,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发现机械存在问题的应及时予以解决,以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使用。应教育施工人员爱护机械,严格按照规程使用和保养机械,要求施工人员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对于隐瞒不报,出现问题的人员一定要严加处罚。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要充分发挥试验室的检验控制功能。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应建立起完善检验功能的实验室,进而充分发挥实验室对建筑施工数据的检测作用,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实验员应选择那些可以操作专业设备仪器的人员,记录下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并完善报告反馈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要完善验收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部门要加强检验查收工作,严格落实有关规定,对每道工序都应该严格检查,只有经过检查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道工序,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图纸施工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杜绝施工人员随意更改工序和不安图纸、不遵循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3. 确保加强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进度。在施工前夕,施工单位一定要制定施工计划,对工程期限做出估算,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期限进行施工,既不能超前赶工,给工程质量留下安全隐患;也不能随意延期,增加工程施工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施工环境监测制度

1.施工单位应建立详细的环境监测制度。在修建公路的时候,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对于施工安全影响巨大,如果没有施工环境监测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就会缺乏对有关环境数据的及时监测,从而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此外,施工单位还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立色彩醒目的标志牌或警告牌,以达到提醒行人注意安全的作用。

2.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为控制施工成本,减少工地中出现浪费现象,施工单位应对物资的堆放位置,堆放时限,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管,将物资的处置权限具体到个人,并明确其责任,做到各负自责。

总之,公路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公路建设管理制度,才能既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又可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践中对相应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完善,并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制度的监管之下,发挥出制度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涂平晖,赵挺生,周健,唐菁菁.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金桃.公路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大班数学: 分一分下一篇:俄语学习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