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通用12篇)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筑工程中的工程造价对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属于价格管理控制范畴,下面为大家就讲解了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含义。

一、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就是工程建设的费用,它可以是工程建设的实际所需开支固定投资费用,也可以是预计开支投资费用,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所需费用的总和,也叫做建设工程投资。人们对工程造价也有另外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解释:建设某个工程项目,在材料设备,土地、承包以及技术方面等一系列市场活动时,花费的实际或预计建筑工程价格的总和。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有三个主要部分,设备费用,安装费用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费用。设备费用指为了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建设单位根据标准要求购置配办相关的机器设备所花费的费用。安装费用指在建筑工程建设时在建筑和安装方面所花费的费用,由建筑工程费用和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其他工程建设费用指按照国家规定,为了保证工程能够按期顺利完成所花费的其他所有费用,它们不属于设备费用和安装费用。

二、管理中工程造价应用分析

1、决策方面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的所有技术经济决策,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通过确定出工程项目的标准水平、选择的工艺、使用的设备完成工程造价的影响。一些资料表明,建筑工程建设中,决策时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能够达到70%-80%。由此可以看出管理控制好工程造价的决策,是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好工程造价的决策管理控制,一是在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前,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根据市场的要求,做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好合理的项目工程建设标准。三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编制预算投资,使用适用的估算方法和相关信息资料,细致地做好估算工作,使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减少项目投资。

2.设计方面管理控制

工程项目的合理设计可以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预期的投资回报以及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下四点进行项目工程的建设设计。一是制定好项目工程总规划目标,项目设计人员不但注重设计质量和功能,还要注重设计对总的造价费用产生的影响。通过可行的目标规划,让项目工程设计人员既注重了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和功能,也考虑到了设计对工程造价总费用的影响。二是进行经济分析,合理设计好工程投资。三是实行竞争制度,在设计上实行招标和监理,优化设计的方案,达到项目工程的要求。四是对于审核预算提出改进意见,概算和施工预算内容要求正确无误,不能遗留相关内容,还要考虑到影响价格变动的所有因素。通过加强设计时的工程概算和预算审核,保障设计时概算和施工预算可以科学、准确的完成。

3.实施方面管理控制

在工程项目实施招标时,根据规定的招标要求进行施工招标。对于施工技术方案要做到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施工进行方案和其他相关的技术方案,必须懂技术、有实际现场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和质量监督力度,施工时发现的施工图纸问题由设计单位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不能因为图纸和现场操作不符而影响到项目的施工建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施工需要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由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质量检验,防止用在施工项目上的原材料不过关。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还要在使用中保管好,使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在使用时有一个良好的质量保证。加大质量事故保护措施,减少质量施工出现概率。做好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计划控制管理。根据总目标规划好开工时间,不能拖延,因为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价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动的,防止开工的延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价格上涨对投资总费用的增加。要有详细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必要时采用周计划、旬计划。还要有3个月的.变动计划方案,要有进度计划,控制管理好施工时的关键部分,落实到具体人员、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期完工,防止出现过高的施工压力,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费用开支。对于没有按照工期完成的任务计划,要分析没完成的原因,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让其在下一个工作周期内赶上工作总进度,防止工期延后带来的经济损失。工程款要根据工程进展的进度进行合理支付。工程单位上报的验工报表,需要严格审查核实,防止多报、漏报、早报和重报,控制管理好工程项目目标总费用。上报的审核由相关专业工程师亲自签名,作为拨款依据。按照协议或合同进行拨款,一旦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拒绝拨款,项目工程的付款单由费用控制相关造价工程师亲自签名时有效。在工程施工决算无疑时付清尾款,根据合同留下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期满时返还。还要避免总的工程款超付问题发生。

总结: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2

1 GPS定位技术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 历时20年, 耗资20亿美元, 于1994年全面建成, 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 软、硬件的不断完善, 长期使用的测角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 正在逐步被快速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GPS接收机的改进, 广域差分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技长的发展, 加之美国SA技术的解除, 使得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铁路、公路、桥梁等大型工程控制网的实施均采用了GPS技术, 时至今日, GPS定位技术已经基本上淘汰了用常规即建立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其良好的精度、可观的经济效益已为工程测量界所公认。

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测量是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 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 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 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 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OTF (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 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 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

2 GIS技术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 但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光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 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 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 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士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 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 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 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3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 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 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 (DEM, 数字高程模型;D0M, 数字正射影像图;DLG, 数字线划图;DRG, 数字栅格图) , 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近景摄影测量或非地形摄影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物、考古、园林、古建筑等的测绘, 建筑物形变、滑坡等的监测, 计算机视觉、机器视觉及机器人视觉等视觉科学, 在工业上被应用于对流水生产线上移动零件或产品的监测。

4 RS技术

RS (Remote sensing, 遥感) 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 得到快速的普及, 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 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利用航空遥感进行城市的综合调查, 编制地质、水文、植被、交通、污染、土地利用等专题地图, 获取了大量社会与自然环境资料, 为城市规划建设及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料。随着遥感数据源向着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 加之相关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 结合GIS和GPS, 必将使RS技术在工程等领域应用进一步普及和深化。

5 3S集成技术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3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 工程测绘 定位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GPS测量定位分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采用单机绝对定位测量是不需要任何测绘控制点,但考虑到差分计算的要求以及将GPS数据与其他调查成果进行GIS数据叠加配准时,需要进行坐标转换,测区内必须有一定数据的测绘控制点。如果测区内已有足够数量的WGS84坐标系下的GPS控制区和国家坐标系控制点,这些点可以完全满足利用GPS测量调查的需要。

1 GPS测量技术

1.1 差分GPS的概念

差分GPS(DGPS)定位技术是将一台或多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GPS定位中存在着三部分误差:一是多台接收机公有的误差;二是传播延迟误差;三是接收机固有的误差。采用差分技术可以完全消除第一部分误差,可大部分消除第二部分误差(视基准站至用户的距离)。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低,在水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黄土、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是滑坡的易发生物质基础。岩土力学强度较弱与较坚硬岩层互层结构的碎屑岩组亦利于滑坡的形成。岩土体中的各种结构面,包括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平行和垂直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都是产生滑坡的内在条件。这些结构面的种类、软弱性、展布范围、密集程度,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着很大作用。一般来说,结构面张开性较好或者破裂面和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较两侧岩土低,它们在空间的组合常成为斜坡变形破坏的滑动面。结构面延伸越长,贯穿性越好,其危害越大。在各种结构面中,延伸范围较大的是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等。

1.2 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s简称RTK)定位测量技术,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传输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2 GPS观测数据处理

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数据,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测值的残差之差。应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控制测量,首先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解算出各基线向量,然后再对同步观测数据进行检核、重复边的检核以及环闭合差的检核,并且3种检核应满足现行GPS测量规范的精度指标要求。观测数据预处理完毕之后,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以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

3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GPS沉桩定位系统采用我公司研制的“GPS打桩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GPS-RTK模式、免棱镜测距仪、测倾仪、锤击计数器等先进的定位和传感设备,能直接可靠地确定桩身位置和桩顶标高,所有的定位数据以图像和数字形式显示在打桩船操作室的电脑的屏幕上,能准确地反映出施打桩的设计桩中坐标、桩顶标高、平面扭角、倾斜坡度和当前施打桩的实时位置的桩中坐标偏差、桩顶标高偏差、平面扭角偏差、实时倾斜坡度、实时贯入度等。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对照比较,调整船体,准确定位。根据我公司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东海大桥工程、洋山港港区码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要求。实时动态定位方式进行地籍碎部测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采点速度快,在保持卫星连续跟踪的情况下,一般单点测量仅需几秒钟,与全站仪相当。但是在以基准站为中心方圆20 km内,既不需要变换基准站,也不需要图根控制点,更不需要定向,这就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费的时间,且可以使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而互不影响。通过实践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1台流动站大约是1台全站仪工作效率的1.5倍。

3.1 监测工程变形中 GPS 的应用

打桩船GPS沉桩定位具体过程如下:由3台固定在打桩船上的GPS流动站以RTK模式(动态),结合相应的打桩软件,进行实时控制船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桩身的倾斜度由桩架控制。桩顶标高由安装在龙口后方的摄像机及测距仪实时测定,同时由 “锤击计数器”记录沉桩时的锤击数,自动进行沉桩贯入度的计算,并显示在系统计算机屏幕上。在定位过程中,要注意实时检查“海工工程远距离GPS沉桩定位系统”中的3台Trimble5700GPS接收天线之间的夹角误差、距离误差、高差误差及三台GPS接收机的RTK状态的质量因子等是否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3.2 水下地形测绘中 GPS 的应用

当GPS定位系统由于出现信号接收问题而无法正常定位时,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定位。具体过程如下:岸上设置全站仪、经纬仪各1台,两台仪器先用经纬仪模式进行前方交会定位,定位好了再用全站仪测坐标法进行桩位校核。

4 结语

为方便卫星GPS定位测量沉桩,将根据业主提供的基线基点,选择地基牢固、方便管理的位置,采用静态测量布设高精度的GPS参考站,以确保本工程顺利沉桩和施工质量。在测量中,测量工作者能够根据导航监视器进行修正航向,在测量、定位时,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记录,并保存在硬盘或者软盘中。

参考文献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4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内部管理和控制要求不断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沉降防控是重要一方面,而且从建筑整体质量和安全要求角度来讲,做好建筑工程沉降测量工作势在必行,在专业化的观测仪器利用下,可以真实观测到工程的详细施工状况,并记录精确的沉降信息,这些信息记录是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关系着后期施工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因此,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必须要重点把控,做好这方面工作。

1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的布设

1.1观测点的布设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总体沉降观测记录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掌握工程所在地的详细信息,结合工程自身的构造特点,采取合理的观测方案,确保可以反映出工程施工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沉降速度等,这就需要保证在观测点的确定上,科学合理。在进行布设时,一方面需要具有很好的通视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布设在建筑的角部位,例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等等。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构造形式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具体布设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设,保证和建筑构造相一致,例如有些地区就将其布设在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等位置。

1.2基准点的布设

相对于观测点来说,基准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会变动,是永久性的,基于它的这种特性,就必须要做好它的稳定性管理工作,不能受到破坏。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施工范围内是不允许布设水基准点的,也不能布设在建筑工程周围原有的旧建筑物之上,要在建筑物周围另行选择基准点布设位置,在具体布设时要按照文件要求,一个观测点所对应的基准点要在3个以上,不能低于这个数量,而且基准点和观测对象之间的距离空间也要控制在30m-50m之间,这是最佳的观测视野距,不能超出这一标准。在基准点埋设完成之后,在确保稳定之后再进行观测分析,埋深稳定时间至少是15天。

2测量技术所涉及到的要素分析

2.1测量设施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构造的稳定性,而且对于地基基础也有严格的密实性要求,这就内在的需要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精确无误,进而就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设备,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所测量的误差值就要低于变形值的1/10-1/20,而且在观测设备的确定上也要优先选择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或者是数字水准仪等。需要注意的是,观测仪器设备受到的环境和温度差牵制较为显著,对此就需要在开始利用之前对观测仪器进行细致检查,通过检查来随时了解测量的精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的信息来进行适当调整,满足测量高精度的要求。除此之外,不同仪器设备在测量上的差异也要考虑到,要尽可能的保证观测仪器的统一和固定。

2.2操作人员

对于观测测量人员来说,必须要拥有足够专业的技能,对测量仪器设备可以熟练操作,可以根据测量中的突发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在测量过程中还要对所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除了这方面内容外,在对观测人员的选择上,也要尽可能以固定人员为主,不能随意进行更换,保持人员的专一性,这样可以防止因为人员变动而出现的错误测量问题。

3沉降观测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流程

3.1水基准控制网

一般来说,在建筑基坑进行开挖施工前,就需要观测人员在事前布设水基准点位置,布设完成之后再由此建立一个独立的水基准控制体系,这样可以保证高程初始值的水准测量工作顺利展开,在观测过程中还要保证水基准点至少是在3个以上,相邻之间的点间距也要控制在100m以上,对于后视水基准点也要保证在两个以上,以便于后期闭合检验工作的进行,减少失误问题的发生。

3.2仪器测站

在精密水准测量的文件规定下,仪器测站在观测的前后视野上,必须要按照标准进行设定,经过实际观测可知,在第一等级距离要控制在0.5m以内,第二等级上要控制在1m以下。对于仪器测站的`位置设定也要依据观测的视线长度来决定,不能超出视线长度,大多数情况下是立足于观测精确度,如果是同一个仪器测站,则可以观测到的沉降点越多就越能保证数据的精确无误,这样也就为后期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还需要观测人员注意的是,必须要保证前后视线距离的精确合理,与此同时,对于观测仪器的i角也要控制到趋于零的状态,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观测精确度,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另外,观测人员按照要求在结束首次沉降观测之后,需要依据观测的结果对仪器测站进行标记,标记的目的是为了给后期观测工作提供参考,方便仪器设备位置的合理布设。

3.3具体作业

上述提到仪器测站的位置设定有严格要求,同样与其相关的精密水准测量在奇、偶站上也有较高要求,对于观测人员来说,经过观测所记录的数据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分析之后计算得到前后视线的距离高差,在确定高差之后可以有效控制观测时间,进而防止误差出现。在工程实际观测中,大多数情况下观测的水基准点和观测点的位置时相对较为合理的,对于时间问题所造成的数据偏差也不会过于严重,在确保观测精度无大碍的情况下,能够结合实际对观测的具体操作进行优化完善。

3.4观测信息的处理

观测人员在每一次的测量结束之后,还要把测量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确认无误,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平差程序,以此来完成对所有观测点高程信息的分析,在分析计算的同时还要对存在的误差进行合理分配,并得到具体的沉降信息,包括沉降量多少。结合观测点的观测操作特点,在保证第一次观测数据科学无误之后,将其作为基准来看,并在此基础上对后期的每一次按没测量闭合路线重新测量的数据进行闭合差的核算,之后再对观测成果表进行填写。详细步骤如下:

(1)对各个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进行计算,即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到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到的高程;

(2)对累积沉降量的计算,即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3)对沉降速率曲线进行绘制,即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4)对等值线示意图进行绘制,即依据总的沉降量,来准确绘制出等值线示意图。

4总结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量的增多,使得工程沉降点观测测量工作重要性不断凸显,它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提高建筑整体稳固性的重要手段。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沉降观测时,采用合适的观测技术,加强对观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并对观测点和基准点进行合理布设,在观测过程中还要遵循相关原则,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作者:吴志有 黄文后 单位:浮梁县规划测绘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杨小培.沉降测量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6).

[2]黄献芳,王炳伟.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J].数字化用户,(22).

[3]周志宇.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应用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08):118,120.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探讨论文 篇5

4结语

综上所述,钻井工程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工程,而钻井工程技术也是一项难度较大、问题较多的技术。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未来仍需继续加强研发,不断对技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军.关于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探讨[J].化工管理,,(26):202.

[2]王路遥.关于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11):268.

[3]王德庆.关于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3):5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篇6

王正国

(江西川淼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抚州 344000)

【摘要】作为一项“环境产业”,园林绿化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带动作用,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园林绿化市场竞争激烈,这为企业之间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要求企业要有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管理水平,不仅能利用最优化的资源配置,还能能达到最优的整体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 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 和谐统一的效果,为促进城市未来协调统一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种植

随着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周围居住环境的质量,园林工程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工程的质量保证还在于园林施工的质量,因此园林施工过程中的的细节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园林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忽略实际的绿化建设作用,盲目追求艺术效果;园林绿化忽略绿化建设的地方特色,缺乏创意性设计,盲目跟风等等一系列的细节方面问题。没有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系 统,就没有做到具体施工过程中事无巨细,环环相扣,不落下任何一个环节,严谨执行任何一个细微的工作等要求。

一、园林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问题

(一)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绿化施工有别于建筑工程,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即可,绿化施工过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图纸交底异常重要,要求设计单位详细介绍设计意图,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便在施工中灵活运用,如 :树丛栽植时,哪株直,哪株斜,倾斜的角度,如何让其搭配和谐而又顾盼生姿,生动有趣,这从施工图纸上是反映不出来的。

(二)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要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时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尽量缩短工期。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②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的重点工程施工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招投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三)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说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 ;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的基本前提。

二、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系的伸长平衡,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为60cm,深根陛乔木为90cm。第二要确保土壤的硬度。土壤合适的硬度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要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土壤值最好在5.5~7.0 之间。第五要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空气占20%,水占30%。

(一)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二)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如分车带中栽植乔木,遇路灯灯柱时,因有与灯柱保持2m 距离的规范要求,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另外还有行道树的定点,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调整。

(三)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四)把好苗木质量关

①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②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③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5cm,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3cm。④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 以上方可使用。

(五)苗木栽植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浇定根水苗木栽植后24h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

(六)大树移植

移植胸径在 20cm 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 15cm 以上的常绿乔木,应属大树移植。大树移植前应对移植的大树生长情况、立地条件、周围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移植的技术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机械移植作业。当要移植大树时,移植时间宜一年前确定,移植前应分期断根,修剪,做好移植准备。

三、绿化养护控制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总结:

要使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就必须以国家行业标准的规范为准则,严格按

图纸要求,加强施工组织,以安全为前提,以技术为后盾才能达到目的。从绿化植物的时令安排、苗木的选择、运输、栽植以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绿化工程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及注意细节,以求绿化工程在园林工程中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7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部门、水利工程等行业,并不断地发展成为多模式、多用途、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国际产业。GPS测量技术具有全天候、定位精度高、测量时间段、操作简单、提供三维空间坐标等优点,对于很多水利工程的测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GPS测量技术

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GPS定位系统,并且该系统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完善。GPS定位技术所达到的精确度以及其的高度自动化和具有的发展潜力,引起了大量测量工作者的关注,并将该技术作为工程测量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而引发了测绘定位技术革命性的变革。

2.1 GPS系统的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包括地面监控系统和空间卫星群这两部分,此外,测量用户还得具备卫星接收设备。

GPS的用户部分的组成包括GPS接收器、气象仪数、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等,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接收到的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实现导航定位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GPS定位装置在向小体积、轻重量的方向发展,同时,该系统的高精确性也极大地方便了工程的测量。

空间卫星群。高达20万km的24颗GPS卫星群构成了GPS的空间卫星群,并且它们均衡得分布于6个轨道面上,这6个轨道和地球赤道之间有55°倾角,且其各个平面成60°角。卫星的运行周期达11h 58min,从而确保了在地平线以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同时完成对4~11颗GPS卫星所发送信号的接收。

2.2 GPS的工作原理

GPS系统实现卫星导航定位所采取的方法是距离交会法。具体为:假设所需定位的点为p,在p点安置GPS接收机,在某一时间点同时完成对3颗(a、b、c)甚至更多的GPS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的接收,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即可求出该时间点GPS卫星与GPS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即,Sap、Sbp、Scp。同时通过接收卫星星历也可得知该时间点这些卫星的三维坐标。进而利用距离交会法求出p点的空间坐标,其数学公式如下:

图1为GPS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

2.3 GPS测量技术特点

2.3.1 定位精度高

其测量的数据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大大超过了导航型手持机所测量成果的精度,能够完成除高等控制测量以外其它所有的测量工作。普通的双频GPS接收机的基线解精度是5mm+1 ppm,红外仪标称的精度达5mm+5pmm,GPS的测量精度和红外仪基本相同,然而,如果加长距离,GPS更具有优越性。

2.3.2 测量时间短

在采取GPS布设控制网的方式时,每个测站点的观测时间通常在30~40min以内,如果采取快速静态定位的方式,所需的观测时间将缩到更短。在完成GPS测量时,动态相对定位中,每站点定位所需时间仅为几秒钟,而静态响对定位需20min左右。

2.3.3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在测量学中,测站之间进行相互通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然而,GPS的这一特点,极大地方便了选点环节,使选点更加灵活。

2.3.4 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分布均匀并且数量较多,使得观测不受天气状况的限制,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

2.3.5 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不仅能精确地测量观测站的平面位置,而且能完成观测站大地高度的测定。GPS测量能实现观测站点空间坐标的精确测定。

2.3.6 操作简单

GPS测量拥有极高的自动化程度,对于作业的条件要求不是很高,信息的输入、计算、储存能力较强,能方便地与计算机以及其它测量工具进行通信。当前,GPS接收机不断趋向于操作傻瓜化和小型化。观测人员仅需把天线整平、对中,量取天线高,再打开电源即能完成自动观测,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就能求出测点的空间坐标。对于跟踪观测、捕获卫星等观测工作,仪器可自动完成。

2.3.7 综合测绘能力高,作业集成度高

GPS测量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测绘能力以及较高的作业精度,从而使得自动化更容易实现,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测绘外、内业。在作业过程中,在进行整周未知数动态的初始化解算时,不需要人工的干预,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并靠它完成作业精度的控制与记录,使作业指挥系统的建立实现自动化。

2.4 GPS技术与其它技术导航系统的比较

GPS技术与其它导航系统如GLONASS、NAVSAT等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三者间的比较如表1。

2.5 GPS测量技术在国内发展状况

在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方面,中国主要将美国GPS技术作为代表。在近十多年来,在GPS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引进的GPS接收机主要在测绘、资源勘探等静态定位中得以应用,它的应用使作业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在海洋、沙漠以及高原等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也成功完成了定位,此外,对于城乡建设、资源勘查、国家制图等工程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是我国在近几年来应用GPS技术上取得的成绩:

(1)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实行GPS动态监测测系统在高层建筑、大坝、桥梁等变形监测的应用,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分布式广域差分科学实验,还完成了多种服务模式的GPS差分示范站的建立,并使得数据处理软件、服务信息库管理、通讯链路接口等好多技术难点得到解决,对于差分GPS技术应用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2)将通讯与GPS技术相结合用来进行车辆指挥调度,缓解了拥堵的交通,并使得交通事故能得到及时地解决。例如在上海、北京等交通管理机构建立了GPS车辆指挥调度中心。另外,急救车、警用车、长途货车、运钞车等车辆正在试着利用GPS完成监控指挥调度,这对于GPS技术向更深层次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3)国家总参测绘局实现了全国一、二级GPS网,国家测绘局实现了国家高精度的GPS空间定位A、B级网,,形成了我国大板块间的速度场模型以及我国具有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地心框架基础,创立了我国永久性数据处理中心和跟踪站。

3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3.1 施工水准点的测定

一般工程的设计单位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未经过实地勘察以及合理的运算,将水准点设定在测区0.1~0.5km范围内,使得在测量时水准距离偏大,导致精确度不够,因此严重影响了施工。然而利用GPS确定水准的方式是利用GPS接收机完成对卫星传回的信号的接收,然后进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与确定,用以实现对工程观测进程的协调,保证了工程测量可靠性。GPS测量技术可应用于大型公路工程的实地勘测,对卫星同步照片进行观察、分析以确定路基的高度,进而再依据工程所在地段的实际情况,沿着公路线以200m为间隔进行水准点的设置。

3.2 工程测量观测时间的测定

GPS定位的过程是将几颗卫星的瞬时空间坐标确定为已知点,并观测接收机和GPS间的距离,然后根据空间距离交会求法公式求出接收站的空间坐标。因此,为了确保较高的精确性,不仅要有较多的可视卫星,而且要保证拥有强度较高的所观测卫星对观测站形成的几何图形,但是为了保证交会精度,不能超过几何精度因子GDOP规定的数量。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观测不受大气折射的影响,观测卫星的高度角度需大于15°。可见,观测之前要依照观测卫星和星历的位置,选择适宜观测的卫星和观测位置。

4 GPS测量技术在永定某河治理一期工程中的应用

永定某河处于天津市的北侧,是天津市北部重要的防洪屏障。河道共长66km,沿途流入北京排水河、机场排水河、蓟运河和潮白河等,是海河流域北系北运、永定、蓟运河和潮白河的共同入海尾闾河道,面积达83000km2的河口处控制北四河流域,对沿岸河道的排涝以及防洪等具有重大意义。

永定某河治理一期工程施工主要以3000m3/s的规模对潮白新河口(54+500)以下河道、900m3/s的规模对52+980档潮埝以下至潮白新河口(54+500)段河道进行清淤。清淤施工区域河面横断面宽400~500m,整段长达3000m。因为主河槽分为水下部分和滩地部分,并且由于多年的淤积,因此在进行永定河清淤工程的测量和施工时,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就必须得改变一般的测量方法,水下部分采取测深仪+GPS定位的方式,滩地部分采取GPS技术完成测量。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GPS测量技术全天候、定位精度高、测量时间段、操作简单、提供三维空间坐标等优点对于工程中的测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以此看来,GPS测量技术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极大地发展潜力,这对于测绘定位技术领域而言,必将是一次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汉云.解析GPS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5):203-204.

[2]张国强.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2):41-45.

[3]叶积龙,张维宽.援关于GPS 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10):183-184.

探讨渠道防渗工程中的技术措施 篇8

[关键词] 渠道;防渗;技术;措施

去年,笔者曾配合某水利勘测设计院对某预制砼板防渗干渠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阳坡基本无冻胀破坏问题,混凝土板基本完好,仅个别混凝土板因质量差而产生断裂酥散,水管处已将破损板替换维修。

渠底有轻微冻胀破坏问题,渠底基本平整,局部有冻胀隆起;因混凝土板因质量差,而产生断裂酥散的比例约30%~50%。

阴坡冻胀破坏问题较严重,现场勘察测量,有较明显的冻胀隆起现象的渠段有5620m,局部段已影响到干渠运行稳定;需改造重建。

由上表可知,新疆大部分地区属寒冷地区,灌区内部渠基土又多为冻胀土,地下水含盐量又较高。所以在对渠道进行砼面板防渗设计中,如何有效避免渠道砼板的破坏问题,成了灌区节水改造是否成功的关键。

下面,本文将对渠道砼面板产生坡坏的类型、原因及修复措施进行分析介绍,以期对以后的渠道防渗设计有所帮助。

一、渠道砼面板破坏的类型

通过对我区大量砼板双防防渗渠道坡坏现象的分析,按其破坏状态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渠道砼面板的破坏类型冻胀破坏此类破坏的表现是砼面板破裂、翘起、滑落,严重的导致渠道边坡塌陷。在此类破坏过程中,砼本身的强度、抗冻、抗渗等指标改变很小或没有发生改变,仅是砼面板的整体结构受到破坏。

侵蚀破坏此类破坏的表现是砼面板表面受到侵蚀,主要是砼与土壤水中的酸类、盐类等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慢慢向由外向内发展,最后导致板局部或整个砼板产生酥松,直到砼完全失去强度。

渠道砼面板的冻胀破坏和侵蚀破坏——这两种破坏形式虽不相同,但最后都将导致渠道节水功能的下降。另外,随着渠道断面输水糙率不断变大,渠道的过水能力也会大大降低,严重的会导致整个渠道丧失输水功能。因此,在存在冻胀土的寒冷地区,以及地下水对砼具有侵蚀性的地区,渠道防渗设计如果对以上问题考虑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效益的发挥,从而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二、渠道砼面板破坏的原因

1.渠道砼面板冻胀破坏的原因

渠道砼面板发生冻胀破坏的原因是渠基土发生冻胀。渠基土的冻胀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寒冷地区的气温是否长期低于0℃;

(2)基土中是否存在冻结的主体:水分;

(3)基土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的颗粒组成等。

我们知道,渠基土中含有土壤水,这些土壤水主要是由土粒子间填充的自由水和吸附在粒子周围的束缚水组成,自由水的多少与粒子间空隙的大小有关,束缚水的多少与土粒子总的表面积有关。针对渠道砼面板基土来说,因为其多为夯实土,粒子间隙小,所以其含水量的大小主要与粒子周围束缚水有关。而束缚水的多少又与基土的性质有关,即土质组成颗粒越细,其颗粒的比面积就越大(比面积为1g土体中所有土颗粒的表面积之和),粒子所吸附的水分也就是基土的含水量就越多。这样,当气温长时间处于0℃以下时,基土中水分就会结冰,根据水在结冰时体积增大0.09倍的性质,基土的体积也将增大,这将给其上的砼面板产生向上的推力,如果该力足够大,将引起砼面板在该力方向上的位移,或使板体本身发生破裂、翘起、滑落,严重的将导致渠道边坡塌陷。

2.冻胀基土中的水分迁移原理

因为在不同土颗粒表面吸附水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当气温长时间低于0℃时,在该电位差和毛管水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土颗粒表层的活跃水分子将会顺着温度梯度方向向土壤水冻结峰面迁移,如果基土水分有充足的补给源,基土冻结锋面将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冻胀。因为常规冻胀量一般为原来体积的10%~50%,而在水分迁移的情况下,冻结锋面上的冻胀量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倍。在重力作用下,冻土水分垂直迁移以及毛细管水上升高度都有一定的范围,该范围的大小与土质有关,在此不再论述。

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证明,粒径大于0.1mm的基土因其所含水分较少,在其结冰时产生的膨胀力较小,不足以对砼板产生破坏;当基土粒径在0.1mm ~ 0.05mm之间时,破坏较大,而当粒径在0.05mm ~ 0.002mm时,基土冻胀破坏最强。按照土质的分类,黏土的冻胀破坏最强,其次依次降低的是粉质土、亚黏土和亚砂土。

3.预制砼防渗层的维修措施

对于混凝土防渗层的维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现浇混凝土防渗层的裂缝修复。当混凝土防渗层发生裂缝后,如果防渗层仍大致平整,无较大错位,裂缝较小的情况,可以运用过氯乙烯胶液涂料粘贴玻璃丝布的方法,进行修复。而对于裂缝较大者,可采用填筑伸缩缝的方法修复。对于大型渠道裂缝又较大的,可采用填塞与粘贴相结合的方法修复。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清除缝内、缝壁及缝口两边的泥土、杂物,保持清洁、干燥。二是缝壁涂刷冷底子油。三是将煤焦油填料或焦油塑料胶泥填入缝内,填压密实,保持表面平整光滑。四是填好缝1~2d后,沿缝口两边涂刷5cm宽的过氯乙烯涂料一层,随即沿缝口两边粘贴3cm~4cm宽玻璃丝布一层、再涂刷涂料一层、粘贴第二层玻璃丝布,最后涂刷一层涂料。在运用此方法中,要注意涂料要涂刷均匀,玻璃丝布要粘平,不能有气泡。

(2)预制混凝土防渗层的修复。一是混凝土防渗层砌筑缝的修复。预制混凝土渠道包括板和U型(下转第144页)槽,其砌筑缝多采用水泥砂浆缝。砼板防渗渠道的砂浆填缝一般有以下缺点:一是砂浆强度低;二是施工挤压不实;三是不能与砼板紧密结合,勾缝的砂浆容易脱落,有的从勾缝中长出了杂草,甚至有些小型填方渠道衬砌完后,试放水发生垮渠等破坏情况,能保持完好的工程基本很少。造成放水垮渠原因,除了土方渠道质量不好外,笔者认为衬砌部分勾缝的漏水是主要的原因。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建议对砼预制板改用方形或长方形,块的大小应便于施工为宜,厚度8cm~10cm为好,板缝留10cm~15cm用高标号砼填塞,人工机械都能施工,要求捣出浆与砼板能紧密结合,使衬砌段形成整体,基本达到现浇的质量。对于旧渠防渗层砌筑缝的修复也可以这样处理:凿除缝内水泥砂浆块,将缝壁、缝口冲刷干净,用与混凝土板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塞,捣平抹平后,保湿养护不得少于14d。

(3)混凝土防渗层表层的修复。混凝土防渗层表层损坏,如剥蚀,孔洞等,可采取水泥砂浆修补,有条件时可采用喷浆法修复。一是泥砂浆修复方法:首先必须全部除掉已损坏的混凝土,并对修补部位进行凿毛处理,冲洗干净,然后在工作面保持湿润的状态下,将拌和好的砂浆用木抹抹到修补部位,反复压平,用铁抹抹光后,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注意如果修补部位深度较大时,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和适量的砾料,作用是可以减少砂浆干缩和增强砂浆强度。二是喷浆修复方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此方法。方法是将水泥、砂和水的混合料用设备经高压通过喷头喷射到修复部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渗漏是渠道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渠道的使用功能,而且影响渠道的承载能力。因此,我们对渠道渗漏原因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同时科学管理,更要防患于未燃(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才能保证渠道不渗不漏,其功能正常发挥。

防排水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探讨 篇9

防排水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探讨

城市快速路隧道的`防排水设计一直是隧道设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文章对目前常用的城市快速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措施作了介绍,结合作者参与的实际工程对隧道防排水的设计与施工做了论述.

作 者:李瑞尧 作者单位:中国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年,卷(期):“”(3)分类号:U416.2关键词:城市快速路隧道 防排水设计 环向排水 盲管防水卷材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10

1 研究现状

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 工程检测技术随之日益丰富化、创新化, 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学术界对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诸多研究, 且研究硕果累累.解国梁、申向东等人 在文章《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中着重分析了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原理, 指出物体表面发热率、大气的吸收、背景的辐射都会对红外热像测试精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从建筑节能是否达标、外墙饰面砖粘结质量是否良好、屋面、墙体是否有渗漏、受潮现象, 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缺陷等方面探讨了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何忠华 () 在论文《浅谈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中认为桩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 对桩基检测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并提出桩基低应变、桩基高应变、单桩复合地基静荷载三种桩基检测技术, 最后基于其多年在工程现场检测中的经验对桩基检测做出了详细总结, 他指出, 在桩身抗阻多变时, 以低应变桩基检测技术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局限性较大, 很难对桩身进行全面测量,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考量.并提出高应变在获取相关参数后, 可精准检测出桩基单桩载荷能力, 该方法是桩基检测中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具体案例的分析,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 在我国建筑工程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无损检测技术.例如, 张亚峰 () 在《无损检测技术在既有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 分别论述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与钢结构无损检测, 其中混凝土检测主要利用声波法、回弹法、探地雷达法、综合法四种检测方法;钢结构检测主要利用磁粉、渗透、超声波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最后提出, 为进一步提升无损检测精度, 可建立更为完善的检测体系, 加强检测过程的全程监控.另外, 扩大检测范围与内容, 实现对建筑结构的综合检测, 从而有效确保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近年来, 我国学者在建筑工程检测上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但伴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 建筑工程检测仍需不断完善.本文在分析当前建筑工程检测特点出发, 分析其常用检测技术, 提出建筑工程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现状

工程检测主要有检测工程建设中材料、施工质量以及工程使用功能的水平等内容, 随着检测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不断应用和革新, 我国建筑检测技术发展速度加快, 检测技术种类不断增加, 但是这些检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建筑检测工作中并没有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统一的检测标准来规范检测工作, 这对于检测技术的发展而言是一大阻碍.目前, 建筑检测技术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检测行业中最新的突破, 随着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其逐渐成为了检测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现有的技术并不能完全满足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求, 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完善和发展.例如, 在实践过程中, 对工程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总而言之, 我国工程检测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其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例如缺失相关的法律法规, 需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完善.

3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相比其他国家, 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时间比较晚, 为了对建筑质量进行更好地评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评定规定、施工结构验收、设计规范等标准, 然而并没有从原则方面对规范的方法和原则进行规范. (2) 目前在工程中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破损检测、微破损检测以及非破损检测等.其中非破损检测在对检测系数进行判定时并不会对建筑结构产生破坏, 且使用方便.其中, 利用红外线像技术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用磁效应来测量钢筋位置和直径.非破损检测技术能够保有建筑原有的结构, 应用十分方便, 精确度较高, 但是由于使用量大, 因此会增加工程的成本.而另外两种方法---微破损检测以及非破损检测都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 在此基础上它们才能完成检测估计.微破损法在对工程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 一般采用钻芯法和拉拔法来进行检测;而破坏性检测则是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更大, 如果想要不破坏建筑达到检测的目的, 就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综合性试验, 以试验结果来对检测值进行判定.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方法会用于局部建筑检测中, 这样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然而这两种方法不仅会破坏建筑结构, 同时检测不全面, 且由于取样较少, 因此精确度也无法与非破损检测法相比.当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关检测技术的检测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 就目前我国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 其中存在的许多的问题, 例如检测结构的准确性低, 检测工程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 检测技术研究不深入等.除此之外, 检测人员和检测技术管理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检测设备标准不统一, 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设备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建筑工程的检测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检测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检测设备会对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导致检测结构出现误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过程检测技术中,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同时还能将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降至最低.

4 建筑工程的主要检测方法

探讨园林工程中的排水施工技术 篇11

水资源是万物得以延续的必备物质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水资源南北东西差距大,水资源短缺情况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各种城市河流干涸、地下水被透支等现象逐渐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发展城市绿化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前提下日显突出,因而,加强节约意识教育,加强园林工程节水型排水施工技术,推广节水园林灌溉技术等,环节绿化用水缺口问题是当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园林工程中的排水施工技术

1. 地形排水技术措施

针对园林工程中的谷、涧、沟、地坡、小道等地形原貌在不改变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竖向设计划分排水区域,根据就近原则进行排水设计,不仅可以接受投资亦达到了科学设计的目标;其二,在坡度最小值为5‰的情况下,通过地表迳流的方式进行排水。同时注重竖向规划设计结合理水综合考虑地形设计。控制地面坡度,使迳流速度不致过大而引起地表被冲刷。在沟坡较大的会水线上,可结合造景设计跌度式消能叠石,以使迳流在此减速,或结合地形形成多姿瀑布水景;在园路、沟边等纵坡较大处或同一纵坡延续较长时,可结合绿化种植设置护坡消力槛,具体可用砖石镶砌铺筑而成,高出地面30—50mm,与路中线成75。角布置,并以一定间隔排列路侧两边。

2. 明沟排水技术措施

明沟排水主要指土明沟,也可在一些地段视需要砌砖、石或混凝土明沟。土明沟边坡坡度主要视土质情况而定,通常采用梯形断面,三角形断面仅在苗圃、花丛树坛旁或临时性的明沟处才采用,并且要求其边坡交角成90度。一般情况下,水沟下游纵坡以不小于上游纵坡2%为宜,以免产生淤积和水流顶托积水。

3. 管道排水技术措施

将管道埋于地下,有一定坡度,通过排水构筑物等排出。在公园里一般采用明沟与管道组成混合的排水方式。布置形式采用树枝式或鱼骨式,由支渠积水于干渠排除,对排水要求高的,可多设支渠。

4. 喷泉用水的设置

喷泉在城市公园等园林中使用较广,在装点人们生活的同时,增加了城市供水的压力,在喷泉用水设计上必须考虑到节水的前提。在喷泉用水的给排水方式:其一,对于流量在2~3L/s以内的小型喷泉,可直接由城市自来水供水,使用过后的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其二,为保证喷水具有稳定的高度和射程,给水需经特设的水泵房加压。喷出后的水仍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其三,为了保证喷水具有必要的、稳定的压力和节约用水,对于大型喷泉,一般从用循环供水。循环供水的方式可以设水泵房,也可以将潜水泵直接放在喷水池或水体内低处,循环供水;其四,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高位水池的天然水源供水,用毕排除。

园林工程中的排水设计注意事项

1. 推广节水灌溉 :我国城市化发展虽然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园林规划与建设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如在园林绿化灌溉环节中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更没有行业协会组织进行认证与考核其工作状况,存在监管的漏洞。当前我国水利管理部门紧紧负责农业用水的灌溉管理,不负责管理景观灌溉用水,而城市园林建设和主管部门也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发展节水灌溉不仅仅要在农业用水上进行大力推广,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上也同样极其重要。在园林设计与建设中应转变传统的仅求美观不顾生态效益以及节约资源的理念。在设计环节中可增加使用集成,智能化的灌溉系统,按时定量供给水分;根据不同的植被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式,选择经济合理,费用适当的供水方法,尽快替换原始的水车水枪供水,减少水源浪费,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灌水等先进的灌溉方式以达到节能、节水、节约人力与物里的目的,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根据植被在不同季节,不同气温条件所需水分量进行灌溉。

同时在园林绿工程当中应合理选择使用节水设备,在现已铺设灌溉设施的园林绿地中,组成灌溉设备的管道、管件、控制组件等多数不是园林灌溉专用器材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更换,从当前来看会带来资金的压力,但从长远利益而言利大于弊。

2. 加强非常规水的利用:水资源不仅包括可饮水的水还包括各种生活污水,当前城市非常规水量巨大,未进行二次使用或多次循环使用在当今时代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如生活污水经过特定的技术处理完成可以进行二次使用,如洗车,浇花等,更可以用以灌溉城市綠化工程,雨水经过收集其贮存量也是惊人,海水、苦咸水等经过处理也同样可以达到灌溉的标准甚至是引用的标准。建设节水型园林不仅在于发展节水设备,还应在用水上进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集水,建设贮存池以收集雨水;增加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提高渗水率,以达到开源节流的双重目标。其一,通过可增加的非常规用水量,提升水的循环利用率;其二,降低园林绿化工程水资源的消耗量,降低灌溉水在运输,灌溉环节中浪费量;其三,因地制宜,选种适合气候与环境的耐旱植物,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还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更舒适的环境。

3.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建设节水型园林工程在植被的选种上应当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从当前园林绿化成功的经验中可以得出,乔灌木对水分的需求远远低于绿化中常见的草坪,且其生态效益也较之高出许多,50 平米生长良好的草坪产生的生态效益仅相当于10平米左右的树木。因而,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者在植被的选种不仅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选种适宜的植被,且应从生态效益进行衡量,选种以树木为主体,努力提倡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减少或杜绝建设以草坪为主的园林现象。此外,在节水型园林规划设计中,还应从加强本土植物的应用,减少外来物种的种植,这样不仅利于降低园林工程的成本,在抵抗病虫害、节省杀虫剂、减少施肥、保护环境等方面与外来引入植物品种相比本土植物更具优势。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新技术 篇12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概述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现代的工程测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解决传统测量中遇到的很多难题, 从而使工程测量获得更大的进步, 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测绘工作中的自动坐标计算、数据记录以及分析等内容, 从而形成全面、完整、高效、规范、准确率高的地图的成图手段。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 能够提升工程测量工作的效率、准确率等, 从而使测量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准确的完成, 进而提升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为企业扩大利润空间, 促进企业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 精准度高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图的精准度更高, 可以说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使地图的测绘精度发生了质的改变。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使外业数据采集时, 能够通过全站仪自主的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从而减少了人为读数的误差, 提升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在工程测量中合理的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还能够进行主动存储, 有效的节省了数据记录的时间, 减轻测量员的工作量, 进而大大提升工程的效率[1]。

(二) 自动化程度高

自动化程度高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重要优势。数字化的开发和应用是源于计算机技术, 因此在数字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而计算机软件的自动化也使得数字化测绘的自动化性能得以提升。数字化测绘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可以根据测绘的数据进行自动计算, 选择图标以及识别等, 从而保障数据的精准性、地图的美观性和规范性。此外, 在工程测量中合理的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还能够使测量的自动化程度明显的提高, 进而降低人为的失误和误差, 提升测量的准确率。

(三) 图形信息的丰富化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其图形信息更加丰富。数字化测绘技术使得在地图的测绘中坐标的准确性更强, 能够将地形点上的所有属性信息全面的展现出来, 同时在绘图的过程中更容易对测图符号进行调用, 使地图地形的绘制更加丰富、全面、规范。为工程测量以及绘图提供了便利。

(四) 便于储存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同时还具有便于信息储存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将测绘的数据直接存储, 从而省去对数字化产品的存放和保管等环节, 保证了数字化信息的准确性, 从而提升工程地形图的实用性, 防止出现反复测量的麻烦, 有效的降低了测量的成本, 间接提升的工程的经济效益[2]。此外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更有利于地形信息的存储, 并能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扩展其他方面的用途, 从而实现测绘数据信息的多用途化。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一) 在工程测图内容上的应用

首先对原图的数字化处理。在工程的测量中, 如果数字地形图没有具体的要求, 而工程的经费又不充足, 那么就可以通过对原图处理的方式来实现地图的测绘。在原图处理中, 数字化技术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通过计算机的扫描以及数字化软件的应用, 能够使测量人员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地图信息。原图的处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 扫描矢量化。其在测量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精度比较高, 同时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但是与原图相比, 其精度比较低, 同时其只能展示出成图中地表的外貌, 实时性较差, 因此一般用于应急使用。其二为手扶跟踪数字化。仅通过扫描矢量化的处理, 获得的地图往往不够科学, 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补测以及修测等方式来进行完善,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工程地表、地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 并参照工程测量中相应的信息, 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原图进行还原, 提升原图的精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地图中的坐标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进而有效的提升地图的精度。

其次, 在地面数字测图方面。如果工程测量中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而且不具备比例尺较大, 符合要求的地图, 那么就可以通过地面数字测图的方式来获得测图内容。在工程测量的内业和外业的一体化数字测图方式中地面数字测图方法比较常见, 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的测量中。通过地面数字测图法的应用能够获得精准度更高的数字地图, 同时在其他测量手段的辅助下, 能够将地图中的关键地物和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m以内[3]。

(二)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同样发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内容的整合, 以及对地理坐标构筑的统一, 形成的一个框架体系, 不但能够显示出地理坐标, 同时还能够对重要的社会信息进行保存。客户通过通信网络就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访问, 进而得到需求的数据信息。相对于传统的测绘工程来说, 数字地球不仅是一种新兴的系统工程, 同时也是一种颠覆传统观念的工程, 其具有庞大、复杂等特点, 而且科技性非常强, 应用的综合性也比较高, 同时涉及到的内容丰富, 不是单独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 必须要通过多个部门的合作、协调来共同完成, 包括信息科学部门、地球科学部门以及空间技术部门等多个应用部门。测绘技术中包括信息学以及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中地学和信息学是关键, 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会对测绘的准确性和应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其对我国空间数据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字测绘过程中, 测绘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来获得测绘对象的空间信息, 然后通过对这些空间信息的分类和处理, 才能够形成多样化的信息源, 形成用户需要的信息库, 客户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访问, 即可以获得其需要的信息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现代的工程测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其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来说具有精准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图形信息丰富以及便于存储等方面的优势, 而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测绘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工程测量工作中, 从其发展的前景来看, 其不仅提升了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同时也带动了工程测量的数字化发展, 适应时代的潮流, 满足当前测量工作的需要。

摘要:科学技术的提升使得数字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 在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也是最常见的测绘方法。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使测绘的数据更加准确, 同时对于一些难以人工测绘的地点和部位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更容易完成测绘工作。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实际情况、优势等问题进行研究, 并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应用

参考文献

[1]江振, 周雅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5) :78-79.

[2]张菲.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 2014 (15) :211-212.

上一篇:危重病人转运流程图下一篇:财务审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