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群众工作总结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群众工作总结(共7篇)

乡群众工作总结 篇1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自启动群众工作新体制机制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顺州乡把开展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五大工作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开创了群众工作新局面,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乡呈现出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群众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及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以村党支部(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村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各村民小组长为村民小组群众工作联络员,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的领导组织体系。同时,成立了 分管领导为站长,综治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群众工作服务站,明确职责,做好群众服务协调工作。

(二)专题研究部署

年初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群众工作要点,并结合镇情实际,对全年群众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有效保证了群众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多次召开综治工作综合会议,研究解决综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综治工作等领导小组,制定了《2012年顺州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顺州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计划,与各中心、村委会签订《综治维稳工作责任书》。

二、创新工作,强化服务,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重点加强服务功能建设,切实规范办事程序,将村级土地流转、国家惠农资金补贴、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审批、群众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信访接待、综治维稳等方面的便民服务工作,以流程图的形式公示上墙,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结合当前发展形势、群众工作政策法规等内容开展了集中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摸底排隐患

认真安排部署,细致地对辖区范围进行了排查,对群众工作潜在的矛盾隐患、矛盾苗头提前预防诊断,从源头上发现化解各类矛盾,把工作重点由事后解决转到事前排查化解上。全乡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7件,成功调处36件(遗留纠纷12件),其中,村民调委会调处成功15件,乡调委会调处成功7件,正在调处3件。在各类纠纷中,家庭纠纷5件,邻里纠纷5件,水事纠纷6件,交通肇事纠纷2件,土地纠纷2件,合同经济纠纷1件,山林纠纷1件,路道破坏纠纷1件,农网改造线路纠纷4件。同时,将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及重难点、历史遗留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归类,结合实际,制定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措施,将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治安巡防队、治保会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基层综治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

(二)切实解民忧

抗旱工作。由于连续四年的干旱,我乡抗旱形势比往年更为严峻,全乡13个村委会、147个村民小组都不同程度受旱灾影响,受灾人口28820人,受灾农作物37815亩,有的村民小组现在已经是靠人背马驼来解决人畜饮水。生产用水上,由于辖区内用于灌溉的两个主要水库,迪里水库和百草坪水库蓄水量剧减。迪里水库现有45万方的蓄水,只有常年的四分之一;百草坪现有280万方的蓄水,两个水库仅有的325万方水,很难保证我乡的大春栽插。由于持续干旱,引发的各类水系纠纷、矛盾纠纷比往年多。面对严重旱情,3 乡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全乡干部,深入一线查看灾情,分别以物资帮扶、购买抗旱抽水设备、结合农作物生长习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抗旱措施,帮助受灾群众共同开展抗旱自救。一是明确工作责任。成立抗旱救灾领导小组,下派13个抗旱工作组到13个村委会开展抗旱工作,制定下发《顺州乡2012年抗旱应急预案》、《顺州乡抗旱一村一策计划方案》、《顺州乡2012年农业旱情应对措施》,明确了工作任务。二是及时统计上报灾情。加强对全乡灾情的统计上报,要求民政、农业部门及时形成灾情报告,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县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上报灾情,确保信息畅通。三是突出重点,采取合理措施抗旱。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用水原则,优先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尤其高度重视饮水特别困难的村组和空巢老人、残疾人、年高体弱、五保户、孤儿等弱势群体的饮水问题;合理调配水源,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在依靠现有水源点和未利用水源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做好用水储备,全力做好小春抗旱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农业服务中心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编印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积极组织开展“干群手拉手抗旱先锋行动”,组建13支抗旱服务先锋队,147支抗旱服务小分队,为受灾群众送水、送物资、抓生产、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不让一户群众因干旱没水喝。四是集中人力、财力,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全乡干部都参与了抗旱,并组织群众参加了抗旱行动,帮助群众寻找水源,组织群众维修水利设施等,安排全乡干部深入 4 村组,引导群众生产自救,安抚群众,稳定民心。目前,虽然旱情严重,仍在持续,绝大多数群众人畜饮水困难,但全乡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五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技术员,深入学校、街子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全乡共张贴、书写宣传标语100余条,悬挂标语4条;强化火源管辖,严管重点部分,敏感时段,高危人员;及时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抗旱防火工作领导小组,并对抗旱防火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积极开展抗旱救灾防火工作。

移民工作。龙开口电站建设涉及顺州乡锦江、龙门两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移民搬迁户223户,共需搬迁安臵移民855人。面对紧急任务,乡政府召开了移民工作部署会议,将移民工作队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后,由纪委书记彪文宝和副乡长袁鹏飞为队长的两个移民工作队,分别进驻锦江、龙门两个村委会,实施移民搬迁工作。一是加大宣传,说服动员。对涉及移民搬迁的223户移民户做了详细的说服动员和政策宣传工作,工作组深入搬迁户一家一户说服动员,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及思想动态,乡党委书记卢志忠及乡长马天勇亲临现场,组织群众召开了群众会议,传达政府对此次移民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决心,牢固了移民的信心。经过动员和宣传,工作组走遍了每家每户,使每户移民都清楚了解了移民政策和移民法规。二是深入调查,张榜公示。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工作组对每户移民做了新增项目的室内装潢调查,并将调查进行了张榜公示,做到公平公正。三是积极工作,成效明显。工作组根据工作进程时间表及移 5 民良好的反应情况,于3月25日正式拉开了搬迁协议的签订工作。截止5月4日,锦江、龙门村委会223户(待定2户)移民搬迁户已签订协议197户,剩余线下16户,线上8户未签订协议。签订协议的移民户已进入分配宅基地、拆迁阶段,顺州乡党委政府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宅基地分配工作。四是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确保龙开口电站顺州乡移民搬迁工作在5月30日之前圆满完工,制定了龙开口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推进方案,实行“定人定点定户定时”包干制度,将任务细化到户、到人。移民工作组开展移民工作以来,严格按照《龙开口水电站永胜县移民搬迁安臵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注重对移民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实物指标调查及补、赔偿工作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全乡无移民上访事件及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辖区内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烤烟产业。近年来,由于干旱、烤烟比较效益不高、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等原因,我乡烤烟产业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发展难度大,群众种烟积极性差。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乡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使终把烤烟生产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顺州的经济命脉,举全乡之力抓好落实,在烤烟生产上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在大旱之年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我乡多方协调,加大投入,积极应对,投入资金80多万元,维修塘坝3个,新建水池33个,维修沟渠170米,购买胶管16000米,水桶2980只。为解决烟农生产投入不 6 足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与金融部门接洽,通过协商,至5月3日,共计发放烤烟贷款200余万元,供肥11000多套,切实解决了烟农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通过自建蓄水池、寻找水源靠人背马驮及车辆运输等方式进行蓄水,尽全力保障烟苗顺利移栽,目前,我乡已实现移栽59.7亩,预计到5月15日,辖区内大面积移栽任务能够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基础设施滞后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立足新顺州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以项目促进发展,以项目带动发展的意识。多方努力,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申报了9万元的秀美村委会人马驿道建设项目、14万余元的板桥村委会仙人坪村到硬化项目、40万余元的五小水利建设项目、29万元的的迪里场村道硬化项目、15万元的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等。

民生工程。突出民生保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问题。发放农村低保2018户,低保金56万元;发放城市低保265户,低保金13万元;发放春节慰问金及生活补贴60万元;发放临时救济、生活救济、饮水困难群众救济、缺粮群众救济等共计3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12万元。

(三)优化发展环境

重点突出安全生产。一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车、治路、治人,对机动车辆全部清理登记,强化检查,禁止客车 7 超员和客货混载,坚决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始终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在深入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三无”车辆的全面排查整治,同时组织力量维修交通道路,排除路障,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在主要交通叉路口和危险路段设臵永久性警示牌10快,粘贴长期性宣传标语26条,临时性标语45条,强化安全警示工作,排查出公路危险地段28处,目前已有17处危险点得到治理。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开展集中培训一次,与全乡140位机动车驾驶员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特别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加强对矿山安全、水利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加强了对水库、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安全检查、值班监测和防范处臵工作。

着力强化综治维稳。一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整治,把“打、防、管、控”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加强对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单位门卫室和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村级公安警务室的建设和管理,形成整体联动机制。二是着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部署、强化措施、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员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各项工作做早、做细、做实,通过寻找矛盾本质、查找问题根源,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难事大事不出乡。三是加强对集贸市场、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宾馆旅店、宗教活动场所等重点场所及外来流动人口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在校生和社会闲散青 8 少年的法制教育,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三项排查”和安全大检查行动、并形成了定期排查检查长效机制,对校园周边高危人群排查摸底、造册登记,同时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监督,各学校分别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防控措施、应急预案、校园内部管理制度等。四是加强禁毒宣传及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无毒乡镇的荣誉和成果。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继续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平安村寨、平安单位、平安路道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和谐主题宣教活动,将平安创建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整体活力,进一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乡群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少数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致使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三是部分群众存在思想上的误区,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层层上访,造成乡党委工作的被动。

四、下一步打算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其他乡镇先进做法和经验,按照市、县的安排部署,9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重点,推动后续工作。实行乡、村二级协调联动,开展集中攻坚,确保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是及时总结经验,巩固群众工作成果。认真分析总结群众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及早把经验上升为我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三是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我乡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乡群众工作总结 篇2

今年年初, 韩家集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 结合乡镇实际提出了以行政效能为抓手, 以“集中办公、归口管理、窗口服务、方便群众”为主要途径, 自筹资金18万元, 建成面积为180平方米的党政综合服务大厅, 并聘用了8名民事代办员, 提供合作医疗、流动人口婚育证等多项便民服务, “一站式”解决问题, 逐步形成了以中心带村组的便民服务网络。如今走进韩集乡党政综合服务大厅, “一墙” (党的建设及廉政建设一面墙) , “一册” (服务窗口办理事项登记册) , “一栏” (党务、政务公开栏) , “一页” (便民服务指南页) , “一表” (群众意见表) , 一应俱全。中心岗位的设置按照乡上站所的岗位设置要求, 设立了常设服务岗和便民定期服务岗, 推行去向告知制度、文明用语制度、便民服务监督卡制度和机关干部考勤制度等四项服务制度, 并制作了“便民服务指南”, 提供相关援助的两项贴心服务, 确定公开公示办事程序和公开党务政务两项公开事项。正如一位前来在党政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大病救助的老乡所说:“现在到乡上办事再也不会跑冤枉路耽搁时间了, 岗位常有人在, 还详细列出了各项事务的流程图及所需的证件资料等, 哪些岗办哪些事清楚得很。”韩家集党委书记张学文对记者说:“城里人办事要求方便、快捷, 交通、通讯等条件远不如城里人的农民, 更需要政府的关爱和体贴, 韩家集乡党政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乡各项工作的中枢, 向上延伸准确及时的接受上级党委政府的精神指示;向下延伸到村组, 把服务理念、服务程序由乡、村、组三级干部完成, 全面落实‘村民事务代办员’制度, 并按照村民事务‘一人接待、全程代理、优质服务、无偿办事’的原则, 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减少了群众办事在各部门间奔波之苦, 缓解了办事找人之急, 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

据乡长刘登峰给记者介绍, 全乡政务大厅内部的设置, 突出便民利民四个方面:一是方便群众类。设置了便民电话、候办席、饮水机等设备, 方便群众, 体现人性化管理;二是办事公示类。在便民服务台上, 放置服务指南、服务窗口以及服务人员桌牌;三是文本资料类。把相关法规、条例、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目录资料、办事期限、申请范文、办事职能、办事责任人及办事地点等印成便民小册子, 规范办事程序, 以“阳光、透明”的办事模式, 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办公设施类。按照集中办公、服务群众的要求配备桌椅、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施, 把服务大厅真正办成乡干部集中学习、集中办公、集中解决问题的场所。

韩家集乡筹建党政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实实在在服务得到中共会宁县委书记常守远的肯定, 他告诉记者:“韩家集乡党政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行提高了办事效率, 简化了办事程序, 为全面争创实现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廉政型党委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乡群众工作总结 篇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大。尤其是后奥运时代的到来,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创建体育强乡势在必行。丽新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生态强乡谋发展,振兴畲乡促和谐”为总体战略目标,以创建省级“体育强乡”为契机,始终坚持“体育先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体育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健身设施的投入,广泛调动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壮大。

一、丽新乡发展体育事业创建体育强乡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丽新乡是丽水市莲都区西部窗口,与松阳、武义交界,距市区38公里,辖10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3168户,总人口10042人,辖区面积82.33平方公里,丽新乡是畲族人口占20%多的畲族乡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建设体育强乡过程中,存在对农村健康教育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一项公共投资,其投资效益便会间接地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发展体育事业、创建体育强乡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减少农民的发病率从而减少医疗开支,培养农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使生产与生活更加美好。丽新乡农民收入水平直接制约农村群众体育消费,是群众发展体育事业、创建体育强乡的瓶颈。

二、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创建丽新体育强乡建设的对策

1、制定科学计划,开创丽新特色

自体育创强工作部署开展以来,丽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体育强乡创建工作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件大事来抓,把该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针对新形势下新农村体育创强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丽新乡党委、政府深入研究,大胆探索,不断拿出新对策、谋求新突破,认真解决了影响本乡体育创强工作发展前进的“瓶颈”问题,真正做到了对体育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指导、有总结,把各项具体的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责任分解,完善体育组织

为了统筹体育创强工作的有序开展,丽新乡第一时间建立了丽新乡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和丽新乡创建体育强乡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以丽新乡文体站为主要力量,其他部门单位积极配合响应。同时该乡所辖10个行政村都建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和体育辅导站,配备一名社会体育辅导员。有利保障了全乡各村的体育发展工作。

3、加强经费保障,普及体育设施

丽新乡党委、政府要将体育事业投入每年都列入乡财政预算,并且每年都有所提高。通过优先投入特色项目及大众项目,创建了丽新乡特色的体育环境。2009年以前,丽新乡白岸口、山村、马村等10个行政村活动室只有棋牌桌,而室外的体育健身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只有1到2个村有乒乓球桌。篮球场也只有在丽新乡政府所在地的畎岸村的民族中心小学才有一个,用于锻炼身体的健身路径基本没有,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

自从丽新乡创建体育强乡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建“山花工程”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把原上塘畈小学的教学楼改造成文体活动中心,目前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楼面积为650平方米,集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网络室、体育活动室、训练房、展厅等为一体。建设体育设施需要场地,可是山区缺的就是宽敞的场地。尤其是交通方便的场地那更是寸土寸金。咸宜村为了建设标准的篮球场和其他健身场所,村双委提前准备,在设计建造村委会办公楼之前就规划好了标准篮球场和安装其他健身器材的位置,在保证上级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村里又投入3万多元,确保了篮球场和其他健身场的质量。现在,腰鼓队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敲了,老人们听着音乐,练上几节健身操,男女老少都上阵,其乐融融,别有一番和谐景象。丽新乡陆续投入50多万元,因地制宜地建设,实现了村村建有体育活动场所、活动室,全乡共建有6个篮球场,8套健身路径,1个门球场,6个乒乓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到了13000多平方米。

4、丰富体育活动,提高群众素质

发展自身特色,丰富群众体育活动。目前,丽新乡拥有军鼓队、打连香、腰鼓、健身操、门球等10支体育队伍,有5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3支体育队伍,全乡共有35支体育队伍。全乡体育人口共4824人,达到总人口的42%,老年人口2670人,体育人口1370人,达到51%。每年利用元宵节等节假日,黄弄村布龙队、畎岸腰鼓队、黄岭上打连香等深入单位、农户举行游艺活动;机关事业单位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以加强干部职工参与运动、参与健身的热情,提高身体素质。在推进全民建设活动开展的同时,注重增强群众健身意识。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设立监测站,开展农民体质测试,建立健康档案。

5、发扬竞赛精神,推进全民参与

丽新党委、政府经常利用农闲和重大节假日等时间,针对不同层面的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如举行“五四”青年篮球比赛、重阳节老年人健步走以及春节游园等体育竞赛活动已成为每年固定的体育项目,深得群众喜欢。平时,畎岸、黄岭上、上塘畈、咸宜各村的腰鼓队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文体活动,经常性地集合训练,上塘畈村积极利用“山花工程”活动中心开展畲族文化体育活动,畲族特色赶猪比赛、又文又武的山歌是深受畲族群众所喜爱的业余时间体育娱乐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运动能力,都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和拥护。连续三年举办全乡各类形式的运动会,极大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丽新乡还积极组队参加区级以上的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年选派运动员参加区小学生运动会屡获佳绩;丽新小学选派教师参加丽水市运动会,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畎岸老年门球队连续两年参加区里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

6、深入持久宣传,营造创强氛围

郑营乡服务群众工作典型材料 篇4

郑营乡党委、政府

近几年来,郑营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永恒主题,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乡镇”、“大项目建设先进乡镇”、“ 服务大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商务工作先进乡镇”。

一、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服务机制

1、重组干部力量,健全服务体系。通过实行竞争上岗,打破原来传统的“七站八所”设臵,进行资源整合、力量重组,组建了精干、高效、务实、便民的工作机构。以农委为依托,建立了提供农业服务的机构,主要负责科技传播、信息传递、农民培训、产业规划、协会建设、水利建设、市场培育等;以乡矛盾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建立了群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农民思想教育、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安全、矛盾纠纷调解等;以城建办为依托,建立了乡村发展机构,主要负责乡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工作;以经委为依托,建立了财源建设机构,主要负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争取上级资金、开源节流等工作;以科教文卫办公室为依托,建立了社会事业发展机构,主要负责科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精神文明等工作。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

2、转移工作重心,明确职能定位。乡党委政府把政府和干部的职能职责归纳为十大方面,即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项目建设、城镇建设、市场信息、产业规划、科技服务、帮困扶贫、劳务经济,完成了工作重心由催种催收、要粮派款向发展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解决了“政府和乡村干部到底该干些什么、工作重心该放在哪里”的问题。

3、完善考核机制,激发服务热情。在干部的考核上,由重形式转

变为重内容,从重数量转变为重效果,制定了规范的干部考核制度,实行“半年小评、年终总评”的考核机制,明确岗位目标,量化考核指标,让每个干部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并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考核干部,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推荐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了干者奖、懒者惩的氛围,使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切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围绕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方式

1、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切实开展了“有话乡里说,有难请找我”主题活动。乡群众工作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流程图,实行了便民联系卡制度。联系卡注明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并通过公开栏在乡机关和各村醒目位臵进行公示,畅通了干群联系群众渠道。去年以来,乡机关党员干部累计接听、受理群众电话和群众到乡咨询600多人(次),群众均十分满意。二是积极开展了“走两户、访百家”访贫问苦活动。普遍推行民生工程公开承诺制,党政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干部通过走访富裕户、贫困户和普通家庭访民情、查民思、解民怨、帮民难,并承诺办好几件关乎民生之事,帮助群众拓宽致富门路,解决实际问题。去年以来,共为民办实事好事216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难题86个。三是开展了“心系农村、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建立了干部驻村长效服务机制。所有管区干部一律驻村开展工作,并制定了严肃的驻村纪律,乡政府为每个驻村工作组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严格要求驻村干部自吃自,不得吃请。广大驻村干部真正驻了下来,积极运用“实事围着难题办、发展围着效益转、工作围着百姓干,以情感人、以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围两情”工作法,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真心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针对群众反映的办学条件差、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方式,筹资140多万元,为鲁王仓等四处完小和乡中学新建楼房5座,改善了办学条件。郑营乡辖区内许多桥涵年久失修,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乡党委政府多方争取资金268万元,对82座危桥全部进行了维护,并新建桥涵22座。包村干部范继礼积极协调资金,扶持夏垓村贫困户夏某养殖肉鸡,夏某年均收入5万多元,很快发了家。

2、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内容。一是把为群众服务延伸到各村。在刘灿武、前董湖等12个有条件的村实行了“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协调服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方面的

优势,结合协会技术先进、产业规模经营方面的特长,为广大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拓展了党支部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最终不仅壮大了产业规模,增加了产业效益,而且把协会中的专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协会的致富带头人,把协会中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截至目前,全乡共设立人发加工等专业协会12个,村级协会会员达到5600多户,36%的农户通过人发协会带动逐步发展成为人发购销大户,85%的农户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且使全乡的人发产业规模迅猛膨胀。二是把为群众服务延伸到党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广大农村党员中大力开展了“我要为党做点事”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乡党员中,有236名党员上马了人发加工、木器加工、运输等经济项目,带动群众上马个体经营项目268个。三是把为群众服务延伸到企业。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工作机制,促使企业和村民沟通。遇到村企矛盾时,积极沟通,双方协调,解决矛盾,各村遇到困难时,企业伸手相助,从而形成了村企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尹庄村修路时,资金短缺,筹资困难很大,所在尹庄村的康泰化工有限公司慷慨解囊,捐赠5万元现金,确保了工程正常施工。

三、加快发展进程,增强服务效果

1、壮大乡村经济,增强服务能力。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发展一产的同时,广泛招商引资,狠抓技改投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促二产、三产快速发展。三年来,先后新上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1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个、过5000万项目4个),技改企业2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26户,民营企业现已发展到132家,其中一般纳税人企业82家,行业涉及人发、机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中药材等五大产业。2010年,两税收入达到2700万元,比2008年增长52%。今年1-8月份,两税收入达到16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康泰化工等六个企业入库税金进入全市500强、全县20强,比2008年同期增加4家。

2、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自助能力。在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种子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林果、蔬菜及畜牧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发市场的集散地作用,积极引导农民从事人发购销及加工,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乡小规模加工户发展到1786户,拥有1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发加工户达到1327户,全乡人发加工企业发展到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一般纳税人79

家,深加工企业12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8家。人发加工业由以档发为主的初级加工向生产发帘、发套、发块、假发配件、公仔头、人发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拓展,加工档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生产档发1500多吨,各种假发制品达到500余万件,在全乡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市场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购加销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长。

3、发展社会事业,维护农民权益。在做好计生、教育等公共事务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力度,致力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目前,先后筹资600多万元,为鲁仓、郑营两处中学和陈集、后湖等六处完小新建了教学楼,更新了课桌凳,硬化、绿化、美化了校园,每年教师节,乡财政都拿出不低于5万元的专项资金,统一购买电动车、电冰箱等物品奖励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在足额发放在编教师工资的同时,提高了不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高中升学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建设标准化新村级卫生室1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得到有效防控;先后清淤沟渠65公里,完成了冯庄、碱曹、陈水坑、南孙庄等5个村的农村公路建设和郑营街北头金堤干渠危桥改造工作,全乡98%的村庄通了柏油路、70%的村庄安装了路灯、100%的村庄通了自来水,新建西曹、冯庄、刘灿武、陈水坑四个村级活动场所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一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推进农村“四清”、“四改”工程,共完成农村改厕1700余座,改灶300余个,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

乡群众工作总结 篇5

全县群众工作站暨三农工作站推进会议后,我乡立即着手建议乡群众工作站及各村群众工作室(三农工作站),现已按照要求全部到位。情况如下:

一、成立组织

根据县委要求,石城乡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张会清任组长;赵路硕、张学斌任副组长;范林涛、李立杰、仝增军、林增海、郝进校、张占校、张俊学、宋丽梅任组员。领导小组下设群众工作站,张学斌任站长;张永强、王焕丽、张阳、侯江涛、王力维、曹志强任组员。

群众工作站于7月底开始集中办公,共设有四个便民服务小组。第一组:村章管理、信访接待;第二组: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第三组:农村低保、五保办理;第四组:计划生育证件办理。

二、制定制度

石城乡群众工作站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制度:

1、群众工作站每天要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群众的来电、来访和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困难的群众。能解决的要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登记,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台帐。

2、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群众工作站站长要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在征得领导同意后,要明确责任人,并向其发放工作交办卡,限时办结。

3、群众工作站为本乡所有村群众工作室的主管单位,负责督促指导各村群众工作室的工作开展。群众工作站对群众工作室实行每月一调度制度,对群众工作室的工作进行汇总梳理后,形成文字材料报县群工办。

4、群众工作站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内的信访稳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带领群众致富,做群众的贴心人。

三、采取措施

1、实行集中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广大群众需要到乡办理的各项事情全部纳入群众工作的服务体系之中,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为群众提供详细、全面、到位的各项服务做到把群众想办的事一次到乡全部办理,减少群众负担。

2、履职尽责,认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科技、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对发现的矛盾隐患,多方协调,及时疏导化解,按照“便民、公开、依法、高效”的原则,只要方便群众就办,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事实、做好事、解难事。

3、加大宣传力度,密切干群关系。群众工作队员以此为依托,真正融入群众、关心群众、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需。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广泛深入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干部关系得到大大改善。

到目前为止,石城乡群众工作站及各村群众工作室共接待走 访群众1000多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20条,印发便民服务卡2500多张,印发政策及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000多份,调处家庭邻里纠纷20多起,息访30多起,解决涉及群众现实利益的问题18个,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实现了“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切实起到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作用。

乡群众工作总结 篇6

评群众评议 工

按照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乡在2012年1月20日开展了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工作,将点评评议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牢牢结合起来,采取了会议集中点评、个别谈话点评、意见箱点评、群众点评等模式,将点评评议落实到了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使点评评议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点评评议模式灵活

结合县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着力于突出点评评议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时效性,采取灵活多样的点评评议模式有效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

1、组织会议集中点评。领导点评工作的基本模式是组织召开会议集中点评。一是组织召开了领导民主生活会,对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进行点评,会上总结成绩充分、提出意见中恳、批评与自我批评动真格、查找问题深入、制定整改措施具体,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二是各支部分别召开支部大会,支部书记在会上对支部全

体党员有关党性原则、政治觉悟、为民服务、发挥作用等方面有实说实、对事对人,不搞表面文章、不走过场、不怕得罪人。

2、个别谈话重点点评。通过深入各党支部调查了解,对部分党员以个别谈话的模式重点进行了点评。对受到各支部重点推介,能积极支持支部工作,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工作成绩的党员予以肯定,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要求上进,努力学习农业科技,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成长进步较快的党员进行思想交流,为他们打气,给他们提供政策扶持。

二、点评评议内容具体

1、领导点评是创先争优活动中领导干部和基层联系互动、形成上下“一盘棋”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1月20日,我乡党政党支部召开了支部点评会议,乡党政领导对点评会进行了督查指导,围绕“服务中心、发挥作用、为民办实事”等三个方面对各支部、支部书记逐个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不留情、不手软,敢于动真格;对于表现散漫的个别党员予以严厉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同时要求要以“引领发展、服务群众、构建和谐、加强团结”为基础,带头争先创优,促进我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群众评议和党员在点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七一支部大会、远教开放日、组织生活会集中活动日等时机,邀请群众或群众代表、企业代表、个体工商户等点评支部和党员,请他们反映问题、发表意见、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支部和党员干部能够虚心接受、详细解答、及时解决、认真整改。

三、点评评议效果明显

为发挥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成效,我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布置了这项工作,建立了领导点评档案,对点评领导、点评党员、点评时间、点评内容、整改落实情况建立了点评台账,杜绝了面子工程、散漫应付等情况,促进了领导点评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点评效果明显。全乡形成了岗位争先进、业务争一流、个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

1、有效提高了党委班子的号召力

通过领导点评工作的开展,不断探索适合我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方法、新路子,带动各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当中,提高了乡党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影响力和战斗力。

2、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领导点评工作促进了我乡全体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各支部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党员干部之间团结协作有效加强,接受任务坚决、完成任务到位,支部班子凝聚力明显提高。

3、整体提升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

一系列的点评评议活动,激发了全体党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劲头,大部他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学习新型农业现代化知识当中,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并探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成了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有效提高。

乡群众工作总结 篇7

罗州乡位于赫章县“中心腹地”,东经104°33′,北纬27°07′之间。平均海拔1875米,距赫章县城31公里。东南面分别与水塘乡、妈姑镇相邻,北面与朱明乡接壤,西面与双坪乡毗邻,东北部与财神接壤。罗州乡现辖20个行政村,119个村民组。罗州乡政府驻地位于龙滩、龙科两村上。全乡占地面积114平方公里,总人口24203人。全乡有党员542人,贫困人口3485人。少数民族以彝族、苗族、布依为主,少数民族5149人,占总人口的21%。非农业人口为300多人,占总人口的1.23%。2007年人均纯收入1478元。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加之我乡人口复杂,地域东西跨度较大,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显现,如:土地调整、新农村建设和控建、村级财务、历史遗留问题和民间纠纷等,为此建设一个科学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对维护基层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主要做法。

几年来,我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稳定、促发展、促民生为中心,正确把握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作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全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件,调解率达96%,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全乡没有一件民间纠纷引起了群众性上访,大量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一)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年初,乡党委即时研究成立了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实行乡领导班子成员信访接待日制度,乡党委根据信访工作突出性的特点,对乡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轮班值勤。发现群众上访及时处理,绝不拖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上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限期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2011年10月份,甘德乾书记在接访时,龙科村部分村民反映因征地带来一系列的矛盾,群众意见大,有可能因土地处置发生械斗。甘书记一边向反映问题的群众做解释工作,一边安排国土所相关人员参与,就地到村处理。通过调查、走访和座谈有关人员,进一步找出问题的原因,及时召开村组调解委员会成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拿出具体调解方案,并征求广大群众代表的同意,土地处置工作圆满结束,群众非常满意。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和乡村负责人岗位责任、时限要求及责任追纠,对处置不力,造成越级上访的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从源头上控制矛盾纠纷的产生。改革、发展、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罗州地理位置偏,深层次矛盾较多,因此乡党委政府树立“稳定”也是发展的工作思路,事实证明,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是由于决策不准甚至失误造成的。为了有效防止决策失误,从源头上控制矛盾纠纷的产生,我乡党委把握住三个基本原则,即决策上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群众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是否符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其次,严格三个基本程序,即深入调查论证,提供决策依据,广泛听取意见,严格议事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再次,坚持以人为本,慎重决策,涉及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新农村建设工作、土地复垦、集镇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我乡始终把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放在第一位,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及时公开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政策不完善,决策失误产生的矛盾纠纷,推动我乡经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

(三)健全完善基层调处机制,为化解矛盾纠纷筑牢基础防线。从实践看,大量矛盾纠纷的积累,主要由长期以来基层调解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落实造成的。因此,乡党委、政府把建立健全调解网络作为工作之重,一是由乡纪委所牵头成立了解调中心;二是在卫生部门建立了医患纠纷调委会;三是在妇联成立妇联调解委员会;四是以纪委、综治、信访部门为主,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组。在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全乡20个村,119个村民小组建立了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调解小组,初步建立健全了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加大对全乡矛盾纠纷的调解力度,对排查出发生的纠纷案件复杂且涉及人数较多的,及时介入调解纠纷。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变上访为下访,变开门为下乡,主动前往该村解决问题。

(四)建立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领导保证。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领导是关键,机制是保证。我们把健全、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机制作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关键来抓,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一要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维护稳定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干部“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和意识,提高维护稳定、调处矛盾、处理突发事件、共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及时总结报告上月治安状况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研究重大疑难或跨乡镇、跨村组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保证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三要落实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坚持认真调处、重在预防的方针,完善正常时期、重大节日、特殊时期不同要求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排查、回访力度,使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化解、被动调处转向主动预防。四要坚持落实包案调处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对所有矛盾纠纷,都具体落实到基层调委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处水平。五要落实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年度工作目标、领导班子和干部“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和谐创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半年进行督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给予重奖重罚。对能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共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对调处不及时、无效果,导致矛盾纠纷升级的单位和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员,实行年度评奖一票否决。用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形成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竞相发展、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当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重视不够。

一是没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监督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一级监督一级长效机制;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业化队伍不强;三是认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是司法、综治部门的事,没有形成联动,往往使得一些排查出来的土地承包、边界、土地复垦、新农村建设与控建等政策性、法律性较强的矛盾纠纷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调处。

(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不够。

许多职能部门不能够及时积极地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归土地部门调处,赡养、抚养纠纷归民政部门调处。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职能部门基本没有参与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

(三)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村、组仅限于组织一些定期的排查工作,结合实际和形势主动开展专项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的很少。一般都是由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后,村、组才组织力量集中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这样的排查调处方式,对矛盾纠纷的发生起不到预防遏制作用,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处。

(四)村级调解委员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全乡45名调解员高中以上学历仅10名,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在宣传讲解法律,制作调解文书上有困难,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二调解员队伍不稳定。受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其调解员往往也随之更换,致使专业调解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从全乡调处矛盾纠纷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来看,基层存在着许多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地排除、化解和妥善处理,久压积蓄之下的茅草顿纠纷会迸发出来,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以至于引发上访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效,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全乡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一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和监督机制对维护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矛盾调处工作置于建设和谐社会大局来思考和部署。进一步加强矛盾调处工作,正确处置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充分认识矛盾调处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矛盾调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在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取得新成效。

(二)稳定基层调解队伍。一是稳定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采取调解案件的数量支付报酬的办法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业务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手段,促使人民调解员提高自身素质,胜任调解工作。

(三)大力加强矛盾调处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对换届后的村级调解组织进行全面摸排整顿,按照“五有”(有相对的办公室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招牌、有印章、有调解书、统计台账)和“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的要求,规范人民调解委员组织建设,确保纠纷发生是人民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注重文化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下一篇:幼儿园一日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