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尔读后感(共6篇)
摘要:卢梭的《爱弥尔》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卢梭关于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阐述了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的内容及影响,并探讨了现代教育的弊端及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爱弥尔自然教育教育阶段启示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爱弥尔》中,自然主义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旨。
《爱弥尔》构思奇巧,不像别的教育名著论述枯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而是通过叙述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俗易懂,他的教育主张对现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卢梭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回了。”他因而主张自然教育,是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力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在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静、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地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分之念。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
(二)培养目标-----自然人
卢梭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利所指引, 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自然人首先是自由的人,他不依赖于他所在的社会,但他又不是脱离社会的野蛮人,他是社会中的自然人,自然人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爱弥尔便是卢梭虚构出来的自然人的典范, “他在人类社会中是独立生活的,他所依靠的只是他自己。他比任何人都应该依靠他自身, 因为他完全达到了他那样年龄的人所能达到的圆满境地。他没有犯过什么过失, 或者说, 他所犯的过失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他没有染上什么恶习, 或者说, 他所有的恶习都是任何人不能保证自己没有的。他的身体强壮, 四肢灵活, 思想健全而全无偏见, 心地自由而无欲念。⋯⋯他不扰乱别人的安宁,因而可按大自然所能允许的范围生活得尽量的满意、快乐和自由”。
(三)各年龄段的教育
卢梭重视遵从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也就是要给每个儿童以他那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对于教育内容的设计,也遵循了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他适当的完善的程度,都有他特有的成熟时期。”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1.幼儿期(0-2岁)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身体养护和锻炼
《爱弥尔》中卢梭指出,很多人认为:如果让婴儿自由自在的活动,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姿势,长大后四肢会变形。因此,不少孩子一出生,人们便用襁褓把他束缚起来,两腿伸得笔直,两臂放在身体两旁,用布带绕了一圈又一圈,只把头露在外面,跟粽子似的,俗称“三角包”。卢梭认为这样是毫无根据的,他建议不要把婴儿包在襁褓里,不要给他戴帽子,不要给他系带子,不给他围围巾,一定要给他穿宽大舒适的衣服,让他小小的四肢能够自由地活动。卢梭从幼儿期就主张对孩子实行自然主义教育,可是现如今的家长们,视孩子如珍宝,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生怕孩子冷了热了饿了渴了,可在这样的溺爱之下,孩子的体质反而更差。
2.儿童期(2-12岁)
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育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可塑时期。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现如今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完全不顾儿童的精力,本来应是快乐轻松的童年,却成了一群少年老成的小博士,也许儿童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可儿童时期最宝贵的东西-想象力却已经被消磨掉了。这样的教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儿童期是人生最幸福愉快、天真浪漫的时期, 应该让他尽情地去享受他愉快的本能, 如他的游戏、他的嬉笑。在儿童的自然状态中得到一种锻炼, 儿童自身感到其乐无穷。儿童的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此, 决不是为成人而牺牲儿童, 为将来而牺牲现在。也许现代的家长们真应该反思一下了,这种为儿童若干年之后的幸福所做的准备孩子们真的需要吗?
3.青年期(12-15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劳动教育和知识学习,卢梭在第三卷中论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他认为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强壮起来,理性开始发达,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并通过感官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他写道: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相对体力达到最大的时期,除了满足欲望的需要以外还有剩余,所以现在是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了。卢梭让爱弥尔从小就懂得干农活,让他学会使用各种农具。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公民,如果不去劳动,就同强盗没有什么区别。劳动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一些孩子连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不会,原先被家长看做“小事一桩”的家庭劳动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家长们认为这是对孩子好,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导致一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试问,这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能担当起振兴祖国的重任吗?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智”也仅仅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前几年开展的素质教育正是对这一教育目的所做的努力,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分数不在再是教育的全部,新时代的学生不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4.青春期(16-20岁)
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道德教育
卢梭认为“我们可以说是诞生过两次:一次是为了存在,另一次是为了生活;一次是为了另一次是为了做一个男子”,15 岁以后就是男孩的第二次诞生。卢梭认为青年到了15 岁以后已具备了判断力,并开始对社会关系有所意识。因此,这一时期应该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并辅以人文学科的学习。
卢梭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欲念是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一切欲念的本源是自爱。基于这种思想,卢梭认为:
(1)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
(2)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因此,卢梭要求爱弥儿从
乡村回到城市。此时他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锻炼,能够抵抗城市虚伪文明的侵蚀,同时他是社会的一员,应尽他的义务。
(3)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历史知识、实用哲学和寓言故事,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
(4)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重在道德实践,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把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才可以培养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只用一本本课本去空洞的说教,收效甚微,对一个孩子讲多少大道理都不如让他亲身去体会更有效果。而且现在的学校家长也很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只有分数才是最主要的,殊不知,这样能培养多少高分低能的孩子,不仅对社会没有贡献,严重时更能危害社会。从这方面来看,道德教育甚至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意义与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1.对我国教育改革
《爱弥尔》中所体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主张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这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批判作用,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价值的取向是保守的。教育目标上,只重传授知识,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陈旧,创新少;教学方法上,采用注入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形式单一化。这些传统教育的弊端都长期影响我国的教育,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应试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儿童,研究儿童,欣赏儿童,对儿童的认识值我们参考,在教学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快乐的成长。
2.对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卢梭笔下的爱弥尔是“一个身体强壮,感情丰富,而且能适应各种客观条件变化的完人”,虽然完美,但毕竟还只是卢梭塑造的一个幻影而已,他为我们们培养子女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剂良方,家庭是儿童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儿童的最初阶段,父母有责任为儿童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儿童进行适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立英爱弥尔-论教育【J】
2.张文华李秀梅培养现世之“爱弥尔”【J】2002年
3.朱庆环祝惠 何娟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J】 2007年第14期
4.顾燕读《爱弥尔》想到的【J】2010年9月
5.陆春燕沈维凤《爱弥尔》中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
2012年1月第14卷第1期
6.李惠君从《爱弥尔》 看卢梭的教育思想【J】2002年8月底14卷第8期
7.钟艳兰视儿童为“儿童”【J】2008年第3期
关键词:爱弥尔,观察自然,训练感官,引导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启蒙的重要作用, 小学作文教育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因而具有重要地位。在小学阶段, 大多数课程主要是“输入”, 即以识记为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认识周围的世界;小学作文教学则更多地要求学生“输出”, 即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写出短小的文章。这种差异决定了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选择较为独特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卢梭的《爱弥尔》给我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爱弥尔》中, 卢梭按照年龄顺序, 依次论述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爱弥尔》第二卷, 卢梭以两岁到十二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这一年龄段对应的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本文主要讨论第二卷中与小学作文教学的相关的内容。
《爱弥尔》第二卷的主要观点是对两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原因是,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刚刚开始尝试融入世界, “当他柔嫩而灵活的器官还能自行适应它们所接触的物体时, 当他的感官尚未受到幻觉的影响而保持纯洁时, 正好趁此机会锻炼它们承担它们固有的任务, 正好趁此机会学习认识事物同我们之间可以感觉到的种种关系。”[1]这种观点完全符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接着, 卢梭针对触觉、视觉、味觉等六种不同的感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用心观察自然
卢梭非常反感过早地将成年人的种种规则强加于学生身上。他反复强调要让学生进入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从真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在现实的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通常要首先提出写作的题目, 规定写作内容的大致范围。实际上, 这种教学流程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它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限定学生只能从记忆中挑选符合教师规定的内容, 学生只会疲于应付, 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 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卢梭倡导的走进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 兴趣点转移速度快, 因而难以对某一特定的事物保持很久的注意力。但是, 在安全的自然环境当中, 小学生能够依据自身个性和爱好, 迅速选取兴趣点, 并进行较为长久的关注。此现象应当引起教师注意并加以利用。结合课堂实际, 教师可以首先请某一学生从教室内摆放的盆栽或其它室内装饰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物, 然后给学生留出三到五分钟的思考时间, 要求全体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仔细观察该物。之后, 教师请该生描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其他同学做补充。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令其有机会展示自己,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在整个教室内的观察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方法, 如让学生按顺序观察, 对事物有整体的认识;分类观察, 抓住某种事物的特征;比较观察, 比较事物的不同特点。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力。”[2]然后, 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事例和方法, 课后到大自然中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 并写成一定字数的作文。有了以上的步骤,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观念。
第二、训练感官感受事物
人有不同的感官, 小学生的注意力恰恰是那些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事物。卢梭认为:“在我们身上首先成熟的功能是感官, 因此, 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然而, 唯独为人们所遗忘的, 而且最易于为人们所忽略的, 也是感官。锻炼感官, 并不仅仅是使用感官, 而是要通过它们学习正确的判断, 也就是说要学会怎样去感受;因为我们只有经过学习之后, 才懂得应该怎样摸、怎样看和怎样听。”[3]
有鉴于此,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感官, 分阶段进行训练。首先是视觉训练, 视觉是小学生最活跃的一种感官, 是人接收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上述的观察自然就是视觉训练的一部分内容,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当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人物, 如家庭成员、同学、老师及陌生人, 描述出他们各自的特征。其次应当针对听觉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音乐等等可以发出声音的事物, 进而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由此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进而扩展到这种事物和情感之间可能产生怎样的联系。在这种引导过程中, 学生能够尝试探究自己喜欢的原因, 从而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 加深对自身的认识。
此外, 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对多种感官进行综合训练。特别要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述某一事物。“比如让学生尝试‘小当家’, 体验父母的辛劳, 学生因为参与了各种活动, 人人动手、动脑, 亲身体验了活动的欢乐, 获得了丰富的表象, 准备了充足的感性材料, ”[4]因而在最后可以较为容易地将这些分散的描述结合在一起, 完成对生活的立体观察并写出较为满意的作文。
第三、引导儿童快乐写作
在《爱弥尔》中, 卢梭经常谈到如何应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问题。由于儿童的理性能力较差, 因此经常会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卢梭对此提出了引导式教育方法, 即不用体罚、咒骂等暴力方式命令儿童放弃要求, 而是用温和的方式使儿童自己抛弃那些不良爱好和习惯。“如果我要使一个这样骄纵坏了的孩子有所醒悟的话, 我就要使他觉得他最华贵的衣服是最不舒服的, 穿在身上总不痛快, 总是紧绷绷的, 总受到种种的拘束;我将使他在漂亮的衣服下面失去他的自由和快乐”[5]从卢梭举的这个例子当中, 我们可以看出, 引导是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从长远来看, 要使儿童自觉地从不快乐中走出来, 引导他们快乐地去观察、感受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 愉快地进入写作状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采用引导方法比命令式强迫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通常会采用模写范文的方法, 即以某篇课文为例, 要求学生从字词、句式到情感进行全面模仿。这种方法在当下喧嚣的消费社会环境中, 已经逐渐失效。因为, 当今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因而也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诱惑。教师提供的例文通常都离现实生活非常远, 难以使小学生产生共鸣, 是在教师强迫与命令之下完成的。那些模仿性强的作文, 会得到教师表扬, 久而久之, 造成小学生对例文的依赖, 最终导致作文教学彻底失败。
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只有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对象, 才能够走上一条更稳健的作文教学之路。例如, 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儿童商品广告影响。但是“据一项针对儿童的商业广告调查发现, 高水平的消费和精神抑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 那些深受消费文化影响的儿童变得消沉、忧虑、自尊心低下并且很容易受到诸多心理疾病的困扰。”[6]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广告为对象,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广告观看, 进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述广告内容, 写出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广告的内容。
总之, 虽然《爱弥尔》的发表时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 但是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教育思想, 对今日的小学作文教学依然有很大的启示,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法) 卢梭:《爱弥尔》, 商务印书馆, 1978年6月, 第149页
[2]刘亚雄:《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第一期, 第58页
[3] (法) 卢梭:《爱弥尔》, 商务印书馆, 1978年6月, 第161页
[4]徐彩娥:《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感性、悟性与个性》,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二期, 第98页
[5] (法) 卢梭:《爱弥尔》, 商务印书馆, 1978年6月, 第152页
爱弥尔读后感
《理想国》、《爱弥尔》、《民主主义与教学》是教育界划时代的巨作,有人说,如果关于教育类的书全部都焚毁了,但是也能通过这三本书把教育学的框架给建起来,可见这三本书的价值。我这次读的就是《爱弥尔》这本书,我是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读的,尽管书读起来晦涩难懂,不过比《理想国》容易理解多了,我还是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它读完,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书中有些观点很赞成,有些则持怀疑态度,有些则压根没看懂什么意思。
爱弥尔是卢梭笔下的一个虚构的人物,卢梭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全部
爱弥尔·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对现实做纯客观的反映,就像在实验室中进行物质试验那样。所以,他反对文学家做政治家、哲学家、道德家,而只要做个“科学家”就够了。他用生理学和遗传学去解释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现象。连人的情感变化也要从生理系统上寻找原因。他注重事实和文献,崇拜资料的考证,热衷于细节的精确和摄影式的“一丝一毫都不遗漏”的描写,迷恋庸俗丑恶的事物,而不重于美学的评价和艺术的精炼概括,显然,这只能引导现实主义误入歧途。这种理论系统无疑是唯心主义的,是反动的。
左拉并没有把这种创作理论完全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作家所面对的第二帝国时代不容他保持绝对的“客观”。他要描绘一个完整的社会画面,就不能不深入到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左拉的创作实践还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但是,自然主义理论也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不容低估的损害,这两个方面在他以后的创作中都有深刻的反映。
『读后感』懂得爱--读《简・爱》有感-04-05 16:55
『读后感』
懂得爱
--读《简・爱》有感
生存在这个充满爱与生命的世界上,我们不仅要有爱,更要懂得爱…
我们要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生命,爱世界,怀有一颗爱的心;更懂得不以爱攻爱,因为物极必反,正正得负;更懂得以爱生爱,以爱创造生命,以至于生命的生生不息。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正能量,爱的正义力量。
是什么,才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爱呢?
毫无疑问,那就是--《Jane Eyre》(简・爱)。
故事女主角Jane Eyre(简・爱)是个孤女,从小被寄养在舅妈家,饱受欺凌,后来被送进了罗伍德慈善学校,经历了种种折磨,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师,受聘于荆原庄,并与男主人相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简・爱》,这一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名著,至今仍像黑天鹅绒上的一颗美钻,在二十一世纪恋人们必读的爱情经典里光熠生辉。夏洛蒂・勃朗特早慧忧悒的抒情风格,及像迷雾烟云般地早逝等,与这本小说附凿纠葛的阅读情境,如古堡内的甬道,一扇一扇门藏着压抑含蓄,叫人喘不过气来,等着读者一一揭露的是关于爱情的反覆执念与热切思辩…
这是一本让人荡气回肠,值得一读再读的爱情经典…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故事中这一个对白了--
你忍耐一会儿,别逼着我回答,我--我现在多么依赖你,唉,该怎么办呢?简・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未见过的高尚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
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情的机器。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是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爱背负着自然与社会给她的一切不幸,开始了她的人生--她没有双亲,没有钱财,她是(男人世界中的)一个弱女子;雪上加霜的是--她并不漂亮。但她有着坚强的个性,这使她在世人眼里更加失去了魅力,因为她不会对别人逆来顺受。她不像是世上伟大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然而她却有着相当于此的举动。世人看到的是她的种种劣势,告诉她对生活不要有太多奢望。然而简爱并不听这一套,她拒绝接受世人给予她的卑微地位。她要求世人接受她的本来面目--她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真正主宰。她也许不漂亮,却值得他人爱。
作者通过一个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简・爱这个出身贫寒却蔑视金钱、地位卑微而不轻贱、渴望爱情而不失尊严的伟大女性,以及一颗正直、高尚、纯洁,没有受到世俗社会污染的灵魂。
通过《简・爱》,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通过《简・爱》,我们领略了高尚的爱才是“爱”。
通过《简・爱》,我们体会到了爱是真诚的奉献。
爱是什么?
不用回答,因为--
读到这儿,再想想自己,便十分羞愧,我会像哑桥般待人友善吗?我听过一个故事:曾经有个穷苦的女孩,她只有一顶帽子一个面包一件外套一条打补丁的裙子。她每遇到一个苦孩子就把东西分给他,最后她只有一条裙子了,冻得蹲在地上,她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她便成了一位富人。 生活中多少人是“慈善家",又有多少人是"受困者",有人掉进"泥潭",你是该在看热闹,还是该扶他一把呢? 我来回答:扶!如果你帮了他,以后你有困难他也会帮你,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嘛! 如果每个人都有爱,世界就没有战争、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和平、笑容和幸福。
在读《无声的爱》时,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在哑桥被误会时,我为他打报不平;在哑桥开心时,我也会有满足感;在哑桥唯一的亲人屈老仙人去世后,我悲伤、痛苦。。总之,我好似与书融为一体,我敬佩屈老仙人那种"只为人看病,不求他人财”的精神,我爱书中的好人:哑桥、菊花、邱糍粑、邱绣花也希望对好人有偏见的人能改邪归正,如:金嫂这个斤斤计较的人。
【爱弥尔读后感】推荐阅读:
宽恕就是爱读后感06-20
因为有爱读后感05-30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500字06-24
向往自由,向往爱-《家》读后感06-28
《爱心树》读后感作文400字09-08
规矩和爱家长读后感09-29
与爱同行读后感600字10-07
[2013暑期征文]《简·爱》读后感10-22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作文100字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