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学改革实践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视教学改革实践(推荐8篇)

重视教学改革实践 篇1

摘要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各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关系到护生专业技能和罄体素质的教育水平。因此,加强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护理 教学 实训 教学环节 教学质量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科学,而《护理学基础》又是各专科护理学的基础。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操作技能训练所占比例最大,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护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等护理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校护理专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原有实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护理

学基础实训教学方法。扩大实训童规模。宪善实训设施是保证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的根本

护理专业是我校示范专业。护理系学生占我校学生的3O%。每学期均有15个班约800人左右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任务。因此,其对实训室面积、实训器材、实训物品的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注重实训l室建设。扩建改造了护理示教室。现有阶梯型示教室5个(约600 m2)。能同时进行多媒体教学,满足不同课程、不同班级课堂的需要:实训操作练习室7个(约560 m2)。每室按8张病床单位配备模拟病房;还有1个重症监护室(ICU),4个治疗室,2个母婴同室,2个模拟儿科病房。同时设有护士站、更衣室、库房、污物处置室等。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纳斯教学模型、局部仿真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仿真的作用监护室配备了电动多功能床、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吸氧和吸痰等抢救设备。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有身临病区的感觉,对学生熟悉病房和病区的工作流程起到了很大作用完善的实训室设施增加了学生自我训练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叉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客观学习的行为。建立健全实训宣规章制度。保证实训课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严格、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建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训室管理守则”、“实训教师职责”、“实训课规则”等,用制度约束教师的带教行为和学生的训练行为、操作行为,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除了强调操作规范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人际沟通的方面的指导。比如:进入实训室必须穿工作衣、裤,准戴首饰、留指甲,发不过肩。穿护士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做到“网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等 这些规定与学生的平时分数挂钩。其分数也影响个人和班级的评优 学生是实训室的主要使用者。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中。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从准备实训物品人手。亲自打14腔护理包、导尿包。铺无菌盘等。还有意识地遗漏物品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并将其补充。这样可使学生对整个操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此外。实训的卫生、水电安全、门窗安全等也让学生参与管理,使他们养成细致观察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1 增加学生实训操作机会。反复进行强化训练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单靠课堂训练远远小够.为了给学生增加练习次数,我们开放了实训室。利用中午、晚E、周末的课余时间。排好课程表和值班教师,并让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对每项操作反复练习,先示教、练习,再在小班课回示、练习,采取模型人和模拟病人(学生自己扮演)的方法。两人一组互为护患真操实练进行练习。保证每位学生在理论课后的1 2天内能连续同一操作训练。强

化了概念和动手能力。

3.2 早期接触ll盎床。通过ll盎床见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巩固学爿成果,我们采取早期接触临床的办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临床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将《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融会在临床见习中。将实训课从实训窜扩大到医院、社区、老人院,并在每学期的集中见习和双休F1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返校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得到应用和巩固 此外,我们除了派见习带教教师外,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观点和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的环境,让其处在课章与临床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的主观能动件得到提高。

3.3 严格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检验实训教学效果I I为了使伞年级护理操作技能考核能够做到考教分离。教师们在每项操作前进行集体备课。还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考试评分标准”。使学生在平时实训操作中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试过程中实行随机分组抽签的方法,进行。对一的考试 从护十仪表准备、物品准备、沟通技巧、操作步骤、滓意事项、卫生宣教到用物的清理,全部实行统一评分标准。实行百分制。并把90分定为及格标准。不及格者由教师分析原因后示教纠错、再练,重新抽签考试。直到通过技能考核。考试后指导教师璺对各班级操作考试的情况进行逐项分析。找出不足。并要及时与带教教师和学生沟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3.4 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差补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即利用科技手段—— 视频信息与音频信息来补充一些用真人和模型无法示教操作的不足。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抓住实习前的集中培训机会。进一步强化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住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淡忘了护理学基础的操作技术 为了缩短学生进入实 岗位后适应临床的时间。在实习上岗前全天开放实训室,对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集中训练 将《护理学摹础》课程中所有的技能操作均安排带教教师示教,并让学牛自己反复练。辅导教师在发现差错时要给予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学爿前就能够正规地操作并具有扎实的摹本功。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又

重视教学改革实践 篇2

一、重视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烹饪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例如“滑油”一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 它决定了一个人烹饪敏感和对食材性质了解的程度。在理论知识中, 我们会经常讲到油的温度对原材料的影响, 尤其是滑油的过程。如果油温很高, 就容易对原材料的颜色产生影响, 容易导致上色。而如果油温过低就会导致脱浆。对于一般的食材来讲, 最适宜的油温是五成熟, 也就是120℃左右。同时, 我们应该给学生讲解滑油失败的原因, 也就是油温过高或者是过低导致上色或者是脱浆现象, 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滑油的真正含义和技巧。“油发”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汇, 这个词汇的要领,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掌握。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 让学生从选料到半成品这个过程中, 自己去体验油发的含义和细节。至于“厨具”等内容,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去体验。理论和实践是不能够分开的,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 这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烹饪而言, 并不是一个人的成绩好就代表他的操勺能力强。很多学习烹饪技术的人, 他们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都非常好, 每当谈起一种美食, 他们都不绝口的讲自己怎么怎么样。其实, 如果真正让他们动手, 他们未必就能够胜任这道菜。对于每一道菜而言, 那都是需要厨师认真付出得到的。烹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也正在于它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一个人即便是背诵了一百本烹饪书籍, 他的菜不一定比得上一个农村做大锅饭的大厨。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实践的作用, 一个人可能没有读过烹饪书籍, 也没有读过相关学校,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菜就不入口。厨艺是靠长期积累得来的, 纯粹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够帮助他成就为一个大厨的。所以学校应该以强化学生烹饪技巧为目的, 开设基本功训练班, 同时还应该开设菜肴的制作、食品的雕琢以及冷菜拼盘等实验课, 为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一个机会和场所。同时还应该建立和发展校外实践基地, 贯彻能力为本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宗旨, 为培养学生的烹饪人才创造条件。

二、规范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对教学负责的同时, 还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个学习烹饪的人, 他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 那么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厨。教育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对烹饪的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该按部就班地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是要让学生复习好已经学习的知识, 也就是重复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反复揣摩, 可以提高一个学生对烹饪内容的灵感。第二是重视教师的示范操作。教师的示范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很多细节都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教师的这些动作一带而过, 没有给学生详细讲解其原由, 很有可能会让一个学生失去成为大厨的机会。例如, 颠大勺这个动作, 什么样的菜式, 用多大的力度。不同的力度起到不同的效果, 力量过大和过小都有可能导致菜的受热不均匀, 导致这道菜的失败。所以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 应该允许学生提问。学生可以对教师操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提出问题, 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 同时也敦促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就是教师的点评部分, 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操作动作以及对食材的投放顺序、火候的掌握以及烹饪的时间等参数进行点评, 并针对学生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对菜的味道的影响进行详细地评估, 这也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细节掌握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最后就是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练习阶段了, 这也是最考验学生的阶段。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 让他们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进行菜式的制作和搭配。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也为他们将来的实践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教学创新激发职业热情

创新与烹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没有创新, 烹饪的概念还停留在远古时期的状态。创新是通过新的思维和新的发明来丰富烹饪的内容, 让人们体验更丰富、更营养的美食。烹饪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这是满足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是离不开创新的, 一个国家的前进是需要各个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餐饮业在人口大国的中国已经成为了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它也是需要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 尤其是对于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 厨师到处都是, 但是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烹饪大师却少之又少。因此, 我国大力支持发展厨师教育, 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教学中最长提起的话题。在以往传统教育中, 学校培养的都是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而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没办法得到检验。而厨师行业则不然, 一个人即使是每科都满分, 如果他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是做不出一个合格菜品的。所以烹饪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学科, 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在如今的社会中, 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参考点。现在的企业和部门需要的不是普通的人才, 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点子”的人才。餐饮行业也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厨师只会重复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几个菜, 那么他如何成为一个大厨呢?如果他不敢于尝试, 那么怎么可能创造出更具营养、更美味的食品呢?社会在进步,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如果我们固步自封, 那么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烹饪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学科,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算不上是科学, 但是它却包含了很多科学内容。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饮食文化历史的改革和进步, 是离不开烹饪技术的。烹饪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食, 更是健康。重视实践, 重视创新永远是烹饪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丽.烹饪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素质教育, 2009, (05) .

加强词句教学,重视积累实践 篇3

一、加强词句教学,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文本的情感,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才能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感悟,引起情感共鸣。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反映的丰富的感情色彩,进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以此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 替换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替换、比较,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地解读文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只小鸟》时,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小鸟在森林中看到了什么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句子:“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学生齐读这一句。接着教师又出示句子让学生读:“它伸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学生读完后找出了两句话的不同点。教师让学生先看字典的解释,再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解释并演示动作加深理解。这样,通过词语替换,朗读比较,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探”的内涵,知道了只有用 “探”才能将小鸟在巢里往森林里看的动作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由此学生形象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惟妙惟肖的表达效果,进而也增强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2. 想象词语。

想象是一个人再创造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概述的词语所描绘的生动情景和形象,还原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再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感悟词义,诠释对词语的个人感悟。如《詹天佑》一课中有一句话:“消息一传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轰动”一词在学生的概念中是陌生的,抽象的,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走近作者所想表述的轰动场景,将词语内化呢?我创设了如下教学环节:“轰动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此时你正置身于这一场景中,能具体描述这一场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来,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消息一传来,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喜形于色……”有的描述:“消息一传来,大家敲锣打鼓,手舞足蹈……”抽象的场景在学生想象品味和言语描述中变得形象而具体,学生由此深刻领悟到作者欢愉的心境,而“轰动”这一词语也在学生心灵中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3. 增减词语。

所谓的增减,就是在原文上添加或删去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比较、品味。句子中词语的增减比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如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朗读比较“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和“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两个句子,体会哪个句子表达得更加生动、更加准确。在反复的朗读比较中,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运用“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潮水的“凶猛”与“壮观”,充分地感悟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而语感也得到训练。

阅读教学要彰显语文的本色,就要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二、重视积累实践,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朱自清说:“学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行的……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三百首。这三百首诗虽少,却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虽多,看过了就还给别人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积累与实践。积累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因为 儿童时期是储存语言信息的最佳时期。对于一些适合朗读的文章,要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使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对于文本中重要的词汇、句式,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意思,还易于熟悉运用方法,促进语言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运用的练习,让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到了要用时,学生就可以信手拈来、下笔成文,不至于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例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第三自然段时,我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并且让学生抓住描写山水奇异的四字词语,充分地去感受大峡谷山水的奇异,此时无声的文字变成色彩艳丽的画面。学生感悟了内容,也进行了再造想象的训练。教学结束时,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积累了语言,又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言语训练意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将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尤其要加强词句教学,重视积累实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重视教学改革实践 篇4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而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工会组织应突出自身职能优势,努力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关键词:教育实践 工会 联系群众 认真谋划,找准工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突破口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认真调研,周密谋划,要把握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工会工作特点相关的问题。

1.1 尊重利益诉求,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年来,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暴露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群众意见也越来越大,其根源就是贪污腐败、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等损坏和漠视群众利益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干部和全体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和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自己最根本的职能,因此,在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必须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禁止损害和漠视职工群众利益;必须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1.2 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改进作风要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七条意见”的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深入基层,在具体活动中融入职工群众,站稳群众立场,从而增进职工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感情。

从1992年开始,全国总工会根据中央要求,组织各级工会与党政部门一道,于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并逐步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的群众,这就需要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关心和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夯实基础,清除工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绊脚石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需要认真履行工会职能,认清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阻碍活动深入开展的绊脚石。当前,工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2.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事业单位缺乏工会工作的法律法规意识,没有把工会作为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群众性组织,只是把工会当成本单位可有可无的一个虚设部门,从而存在对工会工作缺乏支持力度的状况,最终不能有效发挥工会的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甚至很多单位工会直接隶属于其它平行部门,如机改后与机关党委合并,不能充分体现工会的职能作用,造成工作多环节、多程序、难协调被动局面,这就需要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切实发挥工会联系群众的天然纽带作用。

2.2 职能定位把握不准。《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有关文件对企业如何加强工会工作阐述得比较明确具体,而对加强机关工会工作讲得比较笼统、粗放,造成职能定位难以把握。机关工会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决策执行的机关,党员多、领导多、干部多、知识分子多,职工队伍素质比较高、学历层次比较高、民主意识比较强,这些状况与企业相差较大,组织协调也有难度,对工会的工作要求就更高,必须认真把握职能定位,化困难为优势,不断行使好工会职能。

2.3 活动经费保障不足。工会的活动经费一般是职工会费和从职工的工资总额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数额有限,有的单位搞一两次大型活动就将经费使用完。当然经过大量协调工作,很少单位有时会得到一定的补助,但在实行“阳光工资”后难度增加很大。总体而言,活动经费欠缺情况严重,这种状况必然给工会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工会行使工作职责带来影响,从而导致工会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工会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一些活动,这就需要加大财力支持,解决工会开展活动的后顾之忧。

2.4 工作创新推动不力。目前有很多工会开展工作还是习惯于沿用行政化的手段,部署工作靠开会,指导工作靠发文,推动工作靠活动,了解情况靠汇报。工会干部兼职化的格局造成了工会工作被动应付,工会干部虽然凭着一股工作热情和责任,但一岗多责干工作必然导致他们将主要精力用在业务工作上,缺乏对工会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工作上存在“等、靠”思想,没能充分体现出工会是“群众组织”、“桥梁纽带”、“职工利益代表”的作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应用创新思维,组织开展群众喜爱的活动,搭建更多让干部和群众同台沟通感情的平台。丰富载体,明确工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

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工会积极创新思维,丰富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增进党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正视识字教学 重视写字教学 篇5

很荣幸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交流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下面只是我在识字和写字教学实践中不成熟的点滴做法,与大家交流,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在识字教学中,我一直遵循着“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识字提速,降低难度”的教学原则,努力实现着教学生识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识字,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一、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汉字难记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汉字,如何能省时高效、轻松愉快、持久不忘地识记,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识字变得情趣盎然。的确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识字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

1、复杂字,拆合记,例如,识记 “嘴”字,左边口,右上此,右下角,合起来就是嘴。

2、从会意字中感受汉字的神奇组合,指导学生记忆汉字

教学汉字,如果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表象材料,按照字形特征进行理解记忆,能收到神奇的教学效果。你看,“聪明”一词,那个“聪”字,为什么是“耳、眼、口、心”的组合呢?并且这种组合的顺序很特别:“耳”占一半,“眼”在上方,“口”在“心”上呢?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啊!教学中,从字理的角度启发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有趣。我们还可以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其中,当老师说:“学习认真的小朋友耳朵专心听,亮闪闪的眼睛看老师,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把学到的知识记心间,将来一定有出息。”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会坐得端端正正的,神情专注地望着老师,仿佛在告诉你:“老师,我很聪明,将来我一定有出息。”这样,“聪”的字形、含义就会牢牢地铭刻在学生心间。

3、从形声字的组合规律中发现记忆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启发学生时时处处根据形声字的组字规律进行识字,提高了识字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趣的字,就让学生编儿歌、字谜和顺口溜记,这是一种根据汉字的特点,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幽默风趣,念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乐此不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句句顺口溜产生了,如教学“雪”字“大雨落在横头山”, “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两个王小姐,今天来弹琴”就是“琴”“ 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就是美…… 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5、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像 “采蘑菇”,“图词对应的贴词”,“白鸽送信”游戏,“识字大闯关”,“ 走迷宫”,“ 摘苹果”,“ 猜字谜”。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不正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吗?

二、让字义成为学生识记生字的载体。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演示法

如学习《躲雨》,理解什么是“垂头丧气”,我请学生上台表演,稍加指导,学生一看便知,无需多讲。

2、利用造字规律法

象形字要抓住字形与实物相似的特点,用分析字形或展示实物图画的方法来揭示字义。会意字要从分析字形各部分意义入手理解字义。例“三人众”,“田力男”、“不正歪”。“少力劣”“鱼羊鲜”“口木呆”“舌甘甜”。形声字,要抓住形旁来理解字义。如“ 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三点水”跟水有关。

3、在指导阅读中帮助学生识字

为了引导学生在课余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我校每学期都要进行经典诵读比赛,上学期学生背诵了《三字经》,本学期又背诵了《弟子规》,经典的智慧或先人的智慧语言不断输入他们幼儿纯净的心灵,必定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他们会努力地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同时通过古文诵读,也大大地促进了学生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可借助汉语拼音,把拼音和汉字对应起来,发挥学生无意识记的作用,让汉字反复出现,达到识字的目的。通过反复阅读记住要认识的字,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扩大识字量。

识字教学是开放的。识字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我们决不把孩子禁锢在课堂,要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中识字,让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早识字多识字,是真正开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接下来我谈一谈写字教学。

写好字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应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为了让学生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给孩子行之有效的写字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一、激发写字兴趣

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经常讲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故事,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起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墨池”的来历,岳飞“沙上练字”等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还利用表扬和竞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

二、加强写字示范的指导

1、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日常写字过程中时时寻视,时时提醒,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加强写字的基本技能训练

写字指导要精要,得法,精要是,抓重点,抓关键,得法是难写的笔画要重点指导,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还要注意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

首先是加强基本笔画教学,指导运笔。主要是采取直观教学,加强示范,让学生掌握运笔方法,体会顿笔画则粗,提笔画则细;顿笔要慢,提笔要快;转以成圆,折以成方的要领。

其次加强写字方法的指导,

一方面由于汉字数量繁多,字型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仅仅靠教师 “蜻蜓点水”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反复机械地抄写,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书写时,做到主笔突出,字才会越写越漂亮。中国的汉字多数都有主笔,主笔就是字中很长的笔画,特别主要的笔画。汉字中的主笔可以由长横、垂露竖、悬针竖、斜撇、竖撇、斜捺、平捺、斜钩、竖钩等笔画来担当重任。主笔是字的灵魂,把主笔写好了,字就写好了一半了。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例如教学“舌”字时,我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舌字,再说一说你认为舌字最关键的是写好哪一笔?学生通过观察会说:“写好长横很重要”。其实也就是让学生找到了主笔,接着问,你还认为哪笔重要,学生会找到压线笔。然后指导学生书写:首笔定位很重要,第一笔在上半格,竖中线的右侧起笔,第二笔长横,从竖中线左半格起笔,要写得平稳,不要太斜。第三笔竖在竖中线起笔,向左斜,下面的口要写得扁,而且两个竖要向内倾斜。如教学“劣”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写好劣字最关键的是要写好哪一笔。学生会说,要写好斜长撇最重要,它是这个字的主笔。在指导书写时,把这个笔画作为重点指导。

另一方面首笔定位非常重要。孩子们在格中写字,经常会出现:一是满格贯、二是小字缩、三是写在上半格、四是字写在下半格。主要原因是第一笔的摆放。第一笔偏上,字可能就会写在上半格和满格贯;第一笔偏下,字就可能写在下半格和小字缩。因而,第一笔书写决不可马马虎虎,而要仔仔细细地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写下这举足轻重的一笔,为后面的书写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指导“鲜”“甜”这样左右结构的字时,我非常注重首笔定位的教学,只有这一笔写好了,字才能写端正。

最后,加强合体字的书写指导。

合体字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们至少有两个部分组成,但几部分的组合可不是简单的排列、堆积、包含,而是有规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紧凑、不分家。两部分靠得很近的情况下,右边的笔画串到左边的空隙里,下面的笔画串到上面的空隙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含的姿态。如:指导书写“众“引导学生观察到第四笔捺变成了点,第五笔撇要写在点的下面。这样笔画穿插。使字写得更紧凑些。

如果把字看做人体,那么汉字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有头、有脚、有身了。观察比较起来就更容易了。左右结构的字非常多,字形复杂,书写难度比较大。比一比上面的两个头,下面的两只脚,看看谁高谁低。这样就做到了快速地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便会轻而易举了。举例如下:“甜” 头对齐脚对不齐。 “埋”“ 跌 ”头不齐脚不齐 。而上下结构的字,比较上下的大小、宽窄、高低,例如“劣”学生比较之后知道是上宽下窄,而“呆” “众”却是 上窄下宽 ,通过比较再写上下结构的字就会比例适当、形态各异。

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史料教学 篇6

江油中学党娅娟

高考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调整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高考改革的稳步前行,史料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史料教学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明确而具体的建议和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这是《课标》不同于过去历史教学大纲的一个突出特点。现行人教社高中历史教材,与过去教材用比,最大的待点是增加了很多史料,随着高考命题改革逐步深入,由传统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的文科综合测试卷的命题,在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设计出新的设问情境,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大量引进课外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再进行设问,以此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题型特点逐渐淡化,问答题与材料解析题界限已基本消失,材料式选择题已成为命题的主导趋势,如2011年四川高考就有5道材料式选择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不再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就必须重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史料分类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分析史料和思考题,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认真回答思考,或者增添史料,对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具有事半功倍之效,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利用史料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一、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选取的史料

如今的高中历史教材也充分重视史料的作用,在现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及《世界近代现代史》中都引用了很多史料。这些历史资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阅读障碍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应用好这部分史料。尤其是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的回答思考题,但是这些思考题都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推敲,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比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四则史料,认清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并找出根本原因,这就为学生以后认识蒋介石在抗日时期政策的整体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1

利用教材引用的史料也可以把不同章节的重新组合。例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议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建构

框架,从而形成对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整体认识。同样,也可把蒋介石在“九•

一八”事变后的讲话、“七•七”事变后的庐山讲话与“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的自卫宣

言组合在一起,分析不同时期蒋介石态度的转变,并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的原因。学生在这些史料的辨析中很容易理解当时历史的状况。这种对材料的重新组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

野,不仅提高了分析运用材料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二、精选史料,恰当应用

中外历史史料浩如烟海,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必须

事先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的储备情况,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加以编辑和整理,有时甚至需

要提供一些特定的答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资料和研究动态,这里面的材料与教材

内容的联系比较紧密,我们可以适当的选用。另外教材上也有许多相关的史料,教材作为最

主要的教学资源,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比较贴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比如必修一《罗马人的法律》中“十二铜表法”是本节的一重点内容,又比较抽象。在此,教师就可直接选用“资料卡片”有关“十二铜表法”的法

律条文的材料进行设问,让学生认识法律条文所涉及的内容,并直接对其进行评价。在具体的历史现象面前不难得到认识:法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打击贵族的专横,又

同时表现了法律落后的一面。又如《世界近现代史》的第六章,说明苏东剧变的因素之一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和平演变”,并且在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侵入原

苏联和东欧地区,以促成这些国家内部的演变,但教材中仅是几行文字和一段小字,不能充

分理解这些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可以补充史料:

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

不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

谨、贫穷和混乱。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

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启动了被战争

搞的疲惫不堪的西欧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

材料三: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帝国几乎精疲力尽,同情心和

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向前苏联提供援助,但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

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现欧洲复苏而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

这样史料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述,并设计思考题和答案,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西方

和平演变的目的,以及二战后的美国两次对欧洲进行大规模援助的异同点,拓展了教材深度

并使教学显得更生动精彩,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随之得以锻炼提高。

三、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材中的史料,少部分配有思考题,大部分则没有。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规

律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向新情境的纵深推进,在高一、二的上册历史教材中,没有带思

考题的史料达118处之多。教师或许对有思考题的史料比较重视,把它作为解答思考题的重要依据.但是对这些没有带思考题的史料只是简单地读一下。或者是轻易放过.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一则史料都是编者精心选择,有意放入教材中,教师应该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揭示其本质,或者新设置富有创造性的思考题,使学生思维向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页有一段史料是马克思评述中国三大发明的世界意义,进一步地说明和扩展教材内容.如果教师放过或只是叫学生读一下.是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要内容,所以可以设计这洋的思考题以及答案:(1)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火药、罗盘针分别在元朝和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印刷术15世纪经非洲传人欧洲。)(2)你怎样理解“火药把乌骑士阶层冻得粉碎”这句话?(新式火药武器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力量。)(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指的是什么?(罗盘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扩张,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印刷术的欧传又有何作用?(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5)马克思这段话从总体上论证了什么?(中国三大发明在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史料和课文内容,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一起,对教材内容有了更进一步拓展。所以教师要更多思考推敲,对没有思考题史料也是十分重视,不轻易放过,分析史料,设计出精彩而又是切实的思考题,促进对历史教学和教学内容的丰富。

引入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近几年高考综合科目的历史试题,大量引入教材外的新材料、新信息,以此来考查学生新情境下提取信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重新整理新情境下历史线索、运用知识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试题涉及的知识运用层次逐年提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长期积累的过程,只依靠考前的集中培训、突击,势必事倍功半,无法适应。为此,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例如,《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佛教盛行”一节,可以利用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来创设新的情境,进而让学生分析“此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

四、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它是人民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2、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为了使史料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往往选择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史料。

4、难度要适宜教材所提供的史料由于经过编者的筛选,一般来说难度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相适应。在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较多的引入课外史料,尤其需要注

意所引入课外史料难度的适宜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课外史料的难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史料本身的理解,即是否能读懂史料;其二是所给史料与自己已有历史知识的联系,即是否能理解史料。如果把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一般说来,非文字史料中的图表史料、实物史料学生容易读懂,文字史料中的现代中国史料也相对易懂。但并非所有文字史料学生都能读懂。例如涉及到世界史内容的史料,往往一些西方史家的文字史料学生比较难以读懂;如果学生古文功底不够扎实,涉及中国古代史的一些文字史料学生也难以读懂。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所选择的文字史料加以适当的提示或解释,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利用这些文字史料为历史课堂教学服务。

5.形式要多样一般而言,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其中非文字史料又包括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和实物史料等。由于查找和使用的方便,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史料以及大多数教师所选择的课外史料多以文字史料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文字史料在课堂史料教学中可有可无。

选择史料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要合理结合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外,对于文字史料,也可以选择其不同种类。正规历史著作是我们文字史料选择的主要来源,此外,很多非正规历史著作也可以作为文字史料选择的来源,例如涉及中国古代史的古代文学家作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毛泽东诗词和鲁迅小说,涉及近现代史的新闻时政等等,甚至是历史歌谣和对联也可以作为文字史料选择的来源。

6.数量要合理在进行课堂史料教学时,还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史料的数量越多越好:越多越能体现教师的水平,越多越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广为应用,使课堂教学中选择更多的史料成为了可能。那么一节课中史料是否真的越多越好?实则不然。由于课堂时间、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等因素的限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的史料数量不能过多。过多的史料只能起到每则史料学生都读到但不能真正理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反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选择史料数量的多少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要注意教学的需要;而是要注意学生的掌握能力;三是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安排。

职高物理,要重视实践型教学 篇7

一、职业高中重视实践型训练的意义与必要性

职业高中的特点在于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基于某种职业技能, 因此实践性是职业高中学习的固有特点。这就是提出物理学科的学习要重视实践型训练的依据之一。在笔者看来, 很多专业的实践性与物理知识的实践性是一致的, 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 其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极为密切, 其中许多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与物理学习都是相通的。其他一些专业虽然没有这样的直接联系,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细节, 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逻辑推理思想方法与物理特点是一致的。

物理学科的学习要重视实践型训练的另一个依据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物理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解释性, 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是明显且巨大的。我们既不说“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也不说“物理学得好的人都聪明”的论断, 就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具体事例。这些年来, 我校的不少学生在省市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 而在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 都会发现这些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受益很大。他们在思考问题时逻辑更严密, 在技能操作中动作更为熟练, 因此在缜密思维和熟练操作的双重作用下, 获奖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虽然也有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明确地感觉到物理学习对他们的影响, 但在对他们的物理教师进行调查时, 这些教师都能说出这些学生当年在物理课堂上的优异表现。也就是说, 物理思维、思想与实践操作其实已经对这些学生形成了潜在的影响, 已经成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 笔者基于以上经验提出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 要高度重视实践型训练是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当然, 这里所谓的实践, 并不完全指动手去做。事实上, 有经验的同行都知道, “做”其实也是“思”的产物, 实践中的思考也是实践的本质含义之一。

二、对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型训练的理解与实践

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中, 我们对实践型训练有什么样的理解, 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结果。因此, 有必要先对实践型训练作一个梳理, 以求得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

1. 从职业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来看

高中阶段的物理, 是在原来初中的基础上, 进行的知识面的扩展与知识深度的加深。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成绩都比较一般,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时, 本来需要以形象思维来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 可初中阶段的应试压力, 使得平时的物理学习多以抽象讲解和习题训练为主, 因此导致升入职业高中的这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不理想。而职业高中的物理在知识难度加大的同时, 往往在教材上也很难看出明显的实践性的特征。因此, 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路, 就应该是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变成实践性较强的操作知识, 这就是实践型训练的第一个理解。

2. 从学生进入职高后的学习实际来看

职业高中的特点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 但学生在进入职高之初其实还是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的。这个时候物理课上的实验型训练就可以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上, 由知识向实践过渡打下基础, 而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力与经验又可以促进他们将来的专业技能学习, 因此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当学生进入高二之后, 他们往往就会将学习重心转移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去, 如果物理课堂这个时候还是遵循原来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形式, 那就会被学生自然地排除在学习习惯之外。因此, 实现由文化向实践训练的课堂转型也是必须的。

在上述基础上, 读者可以通过实例来了解具有实践型训练的职业高中物理课堂。这里必须提及的是, 笔者所阐述的多是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 更多的是对自身在物理教学实例的一些思考, 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还请同行们海涵。

以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学习为例, 在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公式F及动量定理Ft=mv2-mv1时, 如果只凭对其中各个物理量的分析与记忆是不够的, 因为这样只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而不能生成实践能力。针对“很多飞行事故都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撞上小鸟导致的”这样的实际题目, 能否用实践训练的思路来完成这一知识的学习呢?当然, 我们不能让学生看到真正的小鸟撞飞机, 但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 (如让学生体验一定的速度撞击手掌等) , 通过资料查询 (查询飞机飞行速度与小鸟飞行速度并算出相对速度等) , 通过软件模拟 (通过编写或寻找相应软件, 模拟实际情形) 等, 来制订方案、得出数据, 并验证结论。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动能和动量定理的强大的理论解释性。

三、职高物理教学中实践型训练运用的注意事项

笔者所提出的实践型训练不是简单的知识应用, 也不是简单的模型操作。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有了这些方面的经验, 只是整合得还不够, 还不能够有效地与职高专业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同时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要发挥有效的实践型训练, 还必须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 实践训练中要注重知识性和能力, 训练必须指向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产生有益的帮助。

第二, 实践中要注意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实践的思路都是教师设计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进行反思, 以便让他们自己生成实践设计能力。

第三, 注意教学手段的运用。实践型教学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这就需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来实现。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一般比较强, 这一点可以有效地加以利用。

摘要:在职业高中的物理教学中, 要高度重视实践型训练, 因为其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面对那些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 如果要发挥出物理教学应有的作用, 就必须结合职业高中的学习特点, 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 这样才能在尊重职业高中物理教学固有特点的基础上,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数学教学应重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篇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树立模型意识的教学与培养,在问题情境中增加了许多实际背景,使得教材中数学应用问题增多,丰富了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也为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

从近两年的北京高考试题看,也加大了应用问题的考察,如2011年北京理第6题、17题,2012年北京高考理17题概率的题干设计比较特别,用一个表格来展现垃圾分类的情况,要求学生从这个表格中读懂需要的信息。从这道题的设计中也可看出,北京高考对考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依据教材,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及理解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体会。

引用生活实例,抽象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学概念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利用学生熟知的在自然条件下,细胞分裂、人口增长、生物体的碳14的衰减变化规律等一些问题,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教师应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两种方案,甲方案:一次性贷款20万元,第一年便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0%的利润;乙方案:每年贷款1万元,第一年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5千元;两种方案的使用期都是10年,到期一次性归还本息,若银行两种形式的贷款都按年息5%的复利计算,试比较两种方案中,哪种获利更多?

这是比较简单的数列应用问题,其所涉及的数列是学生熟悉的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因此只要建立通项公式并运用所学公式就可以求解。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上一篇:六年级中秋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回忆与青春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