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共18篇)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1

1、尝试探索飞盘的玩法,体验飞盘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上肢爆发力和手眼协调性。

3、在游戏中增强幼儿对方向感、距离感和准确性的掌握。

活动重难点:锻炼幼儿的上肢爆发力,掌握方向感、距离感和准确性。

二、活动准备

1、音响、音乐《快乐的一只小青蛙》《游戏背景音乐》《幸福的脸》 2,飞盘 人手一个 大飞标 笑脸

三、活动过程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热身部分。

A、口令带动。

B、在教师的带领下,音乐律动起来,达到热身效果。

3、活动项目

A、想一想飞盘可以怎么玩?

幼儿人手一个飞盘(千万不要让飞盘飞走哦)。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飞盘并完成一系列小游戏比如:手指转一转、变成帽子戴在头上、开火车、汽车等等。

B、飞吧飞盘

(1)教师引导幼儿如何将飞盘往天空飞,看谁飞得高。

(2)教师引导幼儿将飞盘飞向指定位置,看谁飞得远。

(3)教师引导幼儿将飞盘飞向笑脸标准,看谁飞得准。

C、飞盘乐趣

幼儿围绕老师,同时将手中的飞盘用力扇,从而产生让人凉快的风。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表扬、鼓励幼儿的表现。

2、方松律动《幸福的脸》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2

民间体育游戏设有发展幼儿灵巧机能的内容和机制。这是针对幼儿机体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掷、攀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民间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从而形成正确、合理的动力定型。灵巧性原则要求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机动应变的可行性存在。

2民间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

民间体育游戏过程能够体现幼儿智慧的闪光点。通常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最快、最好,或者请幼儿自己讨论设计不同的游戏玩法、编游戏歌谣等。故意给幼儿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民间体育游戏也只有体现出较多的智慧性,才有可能显示出较多的趣味性。而“好玩”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说一种民间体育游戏只有一种玩法,就很难说它是一则好的民间体育游戏,同样是“跳格子”、“打沙包”、“贴膏药”,就应该有不同的“跳”法、“打”法和“贴”法。这正是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3民间体育游戏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竞技性、趣味性,除了能发展、完善幼儿精细动作和局部机能之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痛苦;或希冀的实现,或期望的落空。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好的民间体育游戏应该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此,在设计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不搞单一的个人项目的游戏,也不搞纯粹的集体项目游戏。换句话说,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

4民间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安全第一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应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比如,游戏要求的场地、设施没有任何尖棱角和较硬的物体,不会产生撞击,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或有木地板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材料或塑料、橡胶、泡沫、海绵等制作的游戏道具;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跷跷板”、“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十五———三十厘米即可;民间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因为有时在比赛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5民间体育游戏的指导必须强调科学性原则

要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随意性较强,幼儿可以自主的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独特途径和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媒介。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确保民间体育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依据游戏计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是保证幼儿充分活动的物质条件。

要尊重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儿童除了有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指导,关键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情感并接受他们的情感,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游戏,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游戏中应用提问或建议的方法去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而不要一味地命令或责备他们。

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篇3

师:“小朋友们,前面有一只大鳄鱼挡住了去路”。说完施老师坐在地上,将两只脚平平的放在地上,让套有布袋的孩子一个个从他脚上跳过去,时时变换脚的姿势,一步步由易到难。最后他索性躺在地上,再让孩子们一个个从他身上跳过去,显然加深了孩子们跳的难度。在这个环节中看到有些孩子犹犹豫豫,想跳却又不敢跳,怕得是跳不过去会踩在施老师的身上。但是通过施老师的鼓励,这些孩子最后一个个都顺利“过关”,而且是越跳越有劲。

二、教学现场片段二:《椅子游戏—高处往下跳》

施老师要求孩子们转身对着高高的椅子背,跳过椅子背。施老师在地面上放了一张软垫,要求孩子从一张桌子上跳下来,这个高度对于孩子们说都能接收。更让我捏一把汗的环节出现了,两张桌子拼排放一起,上面再放一张桌子,他要求孩子从这个高度跳下来,对有些孩子来说需要有挑战的勇气了。虽然,他们看上去有些害怕,但是在施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一个个还是小心翼翼地跳向了软垫。最后施老师还在桌子上放了一张椅子,我想这个已经是孩子们跳跃的极限了。可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们鼓足勇气还是一个个跳下来了。

三、教学现场片段三:《有趣的小布袋—折布袋》

活动马上要结束了,就是最后一个整理现场的过程。施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把袋子放在地上,对小朋友们说“教你们一个变魔术的方法,跟着老师说变变变,吹一口气,胖子变瘦子。”围着袋子边走边吹,“变变变瘦子变矮子直至变成小个子”。整个过程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很投入的到折袋子的乐趣中去,每个孩子把袋子都折得非常整齐。

分析与反思:

1.活动设计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它特有的活动特点,施老师的《椅子游戏》是一个大班体育活动,因为大班孩子已有较强的体格,会较好控制自己,合作意识也加强了。因此,在选择和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时应考虑动作的难度需在增大,内容丰富,运动量大等一些因素,以保证所选择组织的活动让大班幼儿喜欢。像施老师在活动设计中他要求孩子们从三张拼搭的桌上子跳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难度,运动量符合了大班孩子活动的特点,因此能引起孩子的活动兴趣,孩子们是越跳越有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注重语言的情节性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教师环节设计是否有情节性可以影响孩子的活动兴趣。如在《有趣的小布袋—折布袋》环节中,施老师就利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变魔术”来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整理,创造了一定的情节性。从案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都非常乐意去完成折布袋,因为他们被施老师所创设的语言情节所吸引了,如“吹一口气,胖子变矮子;再吹一口气,矮子变瘦子……”。对于像平时这样的环节设计,我们的策略可能会直接说:“孩子们,你们把袋子折叠好放到老师这里来,可以想到结果,会有许多孩子随便折一下就直接交给你或者干脆直接拿到老师面前。而不会像施老师那样恰当好处的使用语言情节性的策略,大大地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从而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活动习惯,挖掘了隐性的教育资源,同样使教育功能最大化。

3.要学会“放手”

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既要注意“约束”,同时也要注意“放手”,两者相辅相成。因为“放手”,它可以帮助孩子挑战自我,培养幼儿园孩子具有“男子汉”的勇气。如在上述案例中,施老师让孩子们从桌子上的椅子上跳下来的时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自我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在施老师的引导鼓励下,对于这个环节中,他很好的做到了“放手”策略,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平时胆子很小的孩子,也唤醒了他们体验勇气、体验胆大的情感。在平时我们的教学中会过多的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束缚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大胆尝试,使现在很多孩子前怕狼后怕虎,胆子特小,根本不想去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结语:

幼儿园教案-游戏活动设计 篇4

活动名称:骑大马

活动目标:

情绪安定、愉快,逐步建立与教师的依恋关系,适应幼儿园生活。

经验准备:熟悉幼儿的名字。

物质准备:无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坐在老师的腿上,老师搂着幼儿有节奏地上下颠簸,并说儿歌:“骑大马,骑大马,起到哪里去?”

2、请幼儿随意说一个地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学说儿歌。

4、请坐好的幼儿依次坐在老师腿上玩这个游戏,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二、户外活动

1、集体活动:藏蒙蒙

目标:

(1)知道户外活动时,不离开老师。

(2)能听从老师的口令。

过程及指导:

(1)教师蒙住自己的眼睛说:“藏蒙蒙,藏蒙蒙,我的眼睛看不见。睁开眼,瞧一瞧,那个孩子回来了?”

(2)反复练习几次游戏,并逐步加深游戏难度。

(3)模仿练习:听老师的要求,模仿几种小动物的动作。

2、分散活动:大型器械

准备:大型玩具,手头玩具等

指导要点:

(1)教师注意安全,注意提醒幼儿适当休息。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有没有到别处玩,及时请幼儿回来。

二、案例一:上个星期,和孩子们决定好吃点根据纸张颜色的不同制作不同的营养粥提供给医院。经过一星期材料的收集,制作营养粥的游戏如火如荼的举行着。今天,我在好吃点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过程。“帮我来碗黑米粥。”王晨来到好吃点说道。“好的,等一等。”戈畅说着就开始做起粥来。没过一会儿。戈畅就将做好的黑米粥给了王晨。王晨结果黑米粥回到了娃娃家。可是,没过多久的时间,王晨拿着刚买的粥怒气冲冲的跑回好吃点。“喂!你们卖的粥只有一点点,我们怎么吃呀!”“可是,我们每碗都只有这一点点呀!”戈畅解释道。“你们也太小气了吧!我让别人不要来买粥了!”王晨越说越气愤。戈畅一听急了:“那我给你多加一点粥,你别生气了。”“这还差不多。”于是王晨将粥递给戈畅,戈畅又在粥里加了点材料:“这样差不多了吗?”“嗯。”王晨接过黑米粥满意的走了。“欢迎下次光临。”戈畅有礼貌的与客人道别。

反思:

中班的孩子对“多和少”有着一定的概念。王晨拿着黑米粥发现黑米粥的量不能满足一家人的需求。进而对黑米粥的质量产生了怀疑,于是要求好吃点的老板进行改进。好吃点的老板戈畅也对此也作出了机动的调整,增加了营养粥的量,进而消除了顾客的不满,安抚了顾客的情绪。看到戈畅的做法,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孩子们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只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已经临时做出了处理的办法,但是真正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根治。营养粥的制作过程比较漫长,制作工序比较复杂,所以顾客等待的时间较长。再加上营养粥正在热卖中,顾客需求量大,导致供不应求。所以好吃点才会偷工减料,引起顾客的不满。看来增加成品和半成品的材料必须赶快实施。

案例二:出现了上一次游戏的状况后,我请工艺坊的孩子们制作了一些营养粥的成品以及半成品材料。这样一来,粥的供应量也就增多了。“给我一杯南瓜粥。”小宇说。“好的。”燃燃马上就将南瓜粥递给了小宇。“多少钱?”“5元。”小宇付了钱走了。“给我一杯黑米粥,给

你钱。”燃燃接过钱看也没看面值就将黑米粥递给了顾客。过了一会儿,第三个顾客家家来了。“我要一杯青菜粥。”“好的。”只见燃燃拿起一棵青菜往杯子里一放,再抓把“米”放进杯子里:“给!”“这粥怎么卖?”“5块钱。”“5块钱?好贵!别的地方志卖1块钱!我只有1块钱。”顾客说道。燃燃想了想:“我们这里粥都是5块钱!你去领了钱再来吧!”“哦,好吧!”只见家家拿着一块钱往银行走去,边走边说:“这粥太贵了。”家家领完钱来到好吃点:“是不是所有的粥都是5块钱?”燃燃点点头。“那我青菜粥不要了,我要吃皮蛋瘦肉粥!划算!”

反思:在好吃点开营养粥时,并没有与孩子们规定粥的价钱,都是孩子们自主买卖的。但是不同的粥卖统一的价格似乎不符合社会的原则。家家的想法非常的现实,但是也非常符合大家的想法——同等价位为什么不可以吃到更好的粥呢?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没有制定固定的营养粥价目表。其实,价目表已经在制作当中,只是还未实施。在游戏评价时,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不同营养粥的不同价位。孩子们表示可以根据市场价来进行价格的定位。例如白粥和青菜粥可以便宜点,其次是黑米粥和南瓜粥,最贵的是皮蛋瘦肉粥和香菇鸡粥。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的东西价位是不同的,同时也知道了看价目表进行食物的买卖。我相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5

能根据条件分类。

能按三级以上的条件来分。

活动准备:

椅子、笔、挂图、练习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先当“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一圈。

2、当“风婆婆”的说:大风吹,幼儿响应“吹什么”。

3、告诉幼儿游戏玩法:

教师随意举出一种或者两种以上多数幼儿共有的特征。

如:穿红衣服的小朋友、穿红衣服的男生等。

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

风婆婆要趁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找个空位坐下。

没有位置的幼儿就当风婆婆,按照上面的方式继续游戏。

4、教师请几名幼儿上来协助示范游戏玩法。

5、游戏中,教师及时协助符合“风婆婆”说的特征而未换位置或没有该特征却起来换位置的幼儿。

6、可以引导幼儿对图形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风婆婆说“吹三角形、吹圆形等。

7、注意指导幼儿能主动地参与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排队游戏》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1-98)

2. 项链一串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

教师出示穿好的一串项链,提问:

1.这串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他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如果你来穿你会怎样穿?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除了我们的下面互联有规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的?

三、趣味练习:规律

看看图片上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

四、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队的,

今天我们也来玩排队的游戏好吗?

(幼儿在教师中任选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队,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

2.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排?你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7

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的孩子会突发奇想, 用从家里拿来的鞋盒、牙膏盒、玩具盒叠高或者玩“套娃”游戏;漂亮的塑料袋, 孩子们会把它变成“水袋子”, 然后扎几个洞, 看水流汩汩;或用它去兜风, 装上空气变成“气球”, 嬉笑着一起争着抛打……我们发现, 幼儿天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他们会主动利用身边的材料, 信手拈来与同伴进行一些自发的、原始的游戏, 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着一些看似幼稚、实际上很有价值的经验。在与这些身边常见物品的“邂逅”中, 孩子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得到发挥。在游戏中, 孩子们在充分感受、体验与知觉中获得一些可贵的思维智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则更着重强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国内一些早期教育机构虽然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套纸质操作材料, 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思维训练, 但平面材料有其较多局限性, 游戏材料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直接关联不强, 对孩子来说, 缺乏生动性和可感性。这些活动由于强调单一器官的孤立训练, 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 影响幼儿全面认识世界, 从而也就影响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游戏活动中生活经验的挖掘

在思维游戏的设计过程中, 我们发现只有来源于生活所设计的思维游戏才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也是应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1.幼儿生活常识与思维游戏活动

幼儿生活常识是指幼儿在生活中习得的一般知识。在设计基于幼儿生活常识的思维游戏时, 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思维游戏的起点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同时又尽可能地满足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 依托幼儿已有的生活常识, 让他们在与材料和游戏情境的互动中, 不知不觉地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例如, 幼儿在家都有看到家长烧饭前盛米的经验, 有些自己也有量米多少的经历, 我们设计的“量米”游戏, 正是基于幼儿这样的生活经验和常识。

2.幼儿生活材料与思维游戏活动

陈鹤琴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认为用幼儿熟悉的事物作为教材、教具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对生活的理解, 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因此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尝试围绕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周围世界展开, 做到既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 又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例如, 选用扑克牌, 我们会设计“记忆训练营”游戏;选用曾激发婴儿注意力、兴趣点的色块卡片和图文卡片等, 我们会设计大班游戏“接龙讲故事”、中班游戏“我说你猜”、小班游戏“小脑筋动起来”等。

3.幼儿生活情境与思维游戏活动

幼儿游戏的情节作为贯穿于游戏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是主题综合或连接的点或线。游戏情节按照在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大体可分为三种:趣味性情节、故事性情节和社会性情节。游戏中三类不同的情节皆应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 来源于幼儿生活向外界现实及信息的延展与摄取。我们尝试将游戏情节与生活情境实现科学联接。

例如, 过生日点蜡烛、数蜡烛、吹蜡烛是孩子们都体验和经历过的生活情境, 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生活情境, 我们结合过生日的生活情境设计的“点蜡烛”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如“影子游戏”是因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此“奇怪现象”而形成的。

幼儿园开展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思维游戏活动, 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思维品质的良性发展, 激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提高幼儿观察和探索事物的能力, 养成幼儿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的思维方式。

二、基于生活经验的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 实施

1.幼儿思维游戏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

1) 思维区域游戏

区角活动主要通过材料及其投放来传递和承载教育目标。我们开发的幼儿思维游戏, 其材料是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与一般教具、玩具作为游戏材料相比, 更具有生活性和经验性。生活材料的挖掘使幼儿的思维游戏渗透到各个区域中。例如, 利用纸盒、罐子进行搭建游戏, 利用夹子数数等。

2) 思维游戏活动

3—6岁是幼儿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 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概念、判断、推理等不同的思维形式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理解等不同思维活动过程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我们抓住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在思维游戏活动中, 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生活材料, 设计百余个游戏活动, 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 我们根据电线细长、可以改变造型等特点, 设计“弯弯绕绕的电线”、“有趣的电线画”、“自由自在的电线”等游戏;利用大小、色彩不等的夹子, 设计“夹夹乐”、“接龙乐”、“帮助小动物”、“多彩的夹子”等游戏;利用吸管设计“对对碰”、“比比谁最快”、“拼图”、“看谁拼得多”等游戏。

3) 思维亲子活动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子女间特有的血缘联系、亲情关系使得家长的亲职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而这种幼儿园没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思维品质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家 庭亲子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弥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相互脱节的教育缺陷, 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子情感交流, 更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经验, 也为我们教师在设计思维游戏活动时打开更广阔的思路和视野。例如, 家长利用火柴棒玩“搭搭乐”思维游戏, 发展孩子的创造力;用水果玩“水果蹲”思维游戏, 训练孩子的反应和记忆力;用珠子、豆子、绳子等玩“穿珠子”、“跳十字”、“我和豆豆交朋友”、“小猪宝宝吃豆豆”、“豆豆数一数”、“谷物马赛克”等游戏,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2.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并重,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思维游戏活动的兴趣, 提升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适时、适地地开展活动, 即教学活动的深入、区域活动的渗透和家庭亲子活动的导入。

1)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 也是幼儿思维游戏实施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在实践中灵活机智。对于教师来说, 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关注与理解幼儿的特性是首要的、核心的要素。例如, 活动“快递员送货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生成的。在孩子们的眼中,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了不起的, 模仿劳动者的工作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游戏。随着快递服务行业在人们生活中日渐盛行, 孩子们经常看见快递员上门服务。我们将“快递员”这个职业形象搬上课堂, 设计游戏活动, 旨在教育幼儿做事情要学会思考, 运用方法, 那么做事情时就会又对又快。整个活动基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快递及快递员的经验认识, 采用情境性、游戏性的教学方法, 让孩子们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2)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材料及其投放来传递和承载教育目标。在区角活动中, 幼儿的尝试性行为和重复性行为的频发率很高, 幼儿表现出来的这一外显特征, 恰恰反映他们在思维游戏中那种自发探索、自发练习的“自发”倾向。例如, 在“益智区”中, 我们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电池”作为幼儿思维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投放。因为电池在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 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 如各种电动玩具、遥控器、妈妈的手机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 幼儿感到很新奇, 也很有趣。教师有意识地将不同种类、形状的电池摆放在一起时, 幼儿自然而然地会关注电池形态各异的特点, 丰富对电池外形的感官认识。而且, 在幼儿拼装手电筒的时候, 幼儿会有意识地结合生活中给遥控器装电池的经验, 发现电池形状需要和手电筒电池槽大小、形状相匹配的道理, 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3) 家庭亲子活动

当思维游戏发生在幼儿的家庭生活中, 我们和家长考虑的是如何顾及家庭生活中的环境和发挥指导者的特点, 拓展幼儿思维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使思维训练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贴得更近。通过多元教育途径和策略, 以及家长们的通力配合, 我们欣喜地看到, 思维游戏已经从课堂教学走进家庭, 从教师引导走向家园共育。思维游戏不仅仅给孩子们积累快乐的知识经验, 更为孩子们搭建富有“乐趣”的家园环境。如“百变筷子”就是妈妈利用筷子这样一个孩子经常接触的生活材料进行的亲子拼搭思维游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对形体的模仿能 力, 强化对数字的记忆。除此之外, 筷子还能让孩子比较长短, 数数根数,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三、基于生活经验的幼儿思维游戏活动成效

1.为儿童创设有利的发展平台,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基于生活经验的思维游戏活动既源于幼儿的生活, 又拓展了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活动, 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游戏的情境中。

在思维游戏活动中, 幼儿自我行为及情绪调控、分类、问题解决与推理等能力显著提高, 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为一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进教师行动学习研究

在实践中, 教师对与幼儿思维、思维游戏、生活材料、生活经验等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明晰, 确保实施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教科研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 教师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思维活动方式, 有效运用幼儿身边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思维游戏情境, 深入研究幼儿的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 积极改进活动设计, 增强有效回应和反思分析能力, 在切实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同时, 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应该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思维环境的兴趣, 幼儿园要形成浓郁的思维环境氛围, 力求思维环境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 突出多变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等特点。

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思维游戏独特的组织形式, 清晰地掌握影响幼儿思维品质的因素。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由生活而来的思维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回归生活, 又便利于生活。一堂堂富有特色的思维游戏活动精彩纷呈, 使幼儿感受到思维游戏的独特魅力, 教师也会收获思维游戏带来的乐思、乐学和乐教。

幼儿园开展思维游戏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调整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 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源于生活、基于生活经验的思维活动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陈文德.如何激发幼儿的潜能[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李家庆.让孩子更聪明——玩具与智力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8.

[3]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4]卡特伦著.王丽译.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纳特布朗著.刘焱, 刘丽湘译.读懂幼儿的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申洪, 段慧如.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11) .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8

关键词:幼儿;室内体育游戏;设计

幼儿室内体育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成长,幼儿可以在充分尊重自我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信心,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童年的快乐。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游戏的特点,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科学设计,使幼儿积极参与进来。

一、选择适宜幼儿的难易程度

在设计幼儿室内体育游戏时,首先明确的是游戏难度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年龄规律。游戏只有难度适宜,才便于幼儿掌握游戏规则,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否则很容易使幼儿园的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室内体育游戏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难易程度适中的游戏,对于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帮助。

比如,在慈溪市“欢庆六一”幼儿园室内体育运动中,针对中班4~5岁的幼儿,可以设计综合游戏——美人鱼。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幼儿扮演美人鱼,在各个场景中开展体验式游戏,幼儿教师正确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障碍匍匐爬行,最后,钻过龙门,步入舞池。通过此项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多方面成长:(1)引领幼儿选择多种途径方式通过障碍、完成任务。满足幼儿室内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锻炼孩子多种运动技能。(2)能在斜坡、活动性独木桥及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平衡快速行进。又比如,针对大班5~6岁的幼儿,可以设计钻爬游戏—穿越丛林。穿越丛林的游戏重点培养幼儿的以下几项技能:(1)能根据不同高低、宽窄的绳索障碍,自主探索出不同钻、爬、跨、跳等动作来穿越“丛林”。(2)引领幼儿以手脚、身体协调并用的方式安全越过障碍,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3)让每位幼儿均可获得充分的活动和锻炼机会。总而言之,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必须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室内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性,能够在不同的游戏中有针对性地提升各项技能。

二、注重对于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游戏兴趣,才能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中,从而真正发挥出室内游戏的重要价值。因此,室内体育游戏设计的是否合理,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其能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性,幼儿能够形成游戏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对于幼儿室内游戏活动,还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努力为幼儿营造愉快宽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比如,针对大班4岁的幼兒,通过迷宫游戏——小地鼠探险,此游戏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指导,首先让幼儿扮演小地鼠,教师带领幼儿走入迷宫,在迷宫中找寻提前设置的宝箱或者木桩,展开自由探索游戏。在这一阶段,大部分幼儿都喜欢追求有刺激感的事情,他们更喜欢新鲜事物,并且喜欢接受挑战。通过小地鼠游戏,重点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技能:可以使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安全通过高低大小不同的门洞,促进幼儿多种动作技能的发展;此外通过营造安全自由的游戏氛围,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迷宫探险的乐趣,体验立体空间关系,发展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迷宫游戏中。由此可知,上述此种带有趣味性的游戏,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使幼儿很好地融入愉快的环境中。带有故事情节的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娱乐兴趣,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趣味性、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的游戏。

三、注重在游戏过程中指导方面的设计

在幼儿室内体育游戏设计时,特别需要考虑幼儿身心健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识能力、身体素质,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讲解游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性。其次,游戏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以及自主性。幼儿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幼儿如何玩耍,更加重要的是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规则意识,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室内体育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成长特点,同时可以满足幼儿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游戏,可以促进游戏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对体育游戏提高重视程度,合理设计,以此为幼儿营造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庄弼,任绮,李孟宁,等.幼儿体育活动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6):64-70.

[2]冯蕊.浅析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27.

幼儿体育的教案 篇9

大班

活动名称:

体育游戏——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喜欢玩体育游戏,能灵活的钻、爬、跑、跳。

2、能修改游戏规则,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游戏中加入器械或废旧材料。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修改规则。

活动难点:

能使用器械或废旧材料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改编游戏的经验

2、材料准备:

拱形门、纸箱、大小不同的沙包、呼拉圈、各种粮食、猫的头饰等场地布置:设置两个老鼠的家,不同的路线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听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准备活动:

(2)猫来了,幼儿四散灵活躲闪跑。

(3)加深难度:猫来了,小老鼠们要往相反的方向跑。猫从前边跑过来了,小老鼠就要往后跑;猫从左边跑过来了,小老鼠就要往右跑。提示幼儿跑得时候主要安全,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

2、游戏活动

(1)玩游戏:猫捉老鼠(黑猫警长的音乐)

提好要求:咱们前两天玩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猫要想办法去捉老鼠,但是只能在粮仓的周围,不能追到小老鼠的家里。小老鼠要想办法躲过猫,偷到粮食。被捉到的老鼠要停止一次游戏。玩2遍。

(2)谁还想当老鼠?小朋友都喜欢当老鼠,那咱们想一想能不能换一种玩法,让小朋友都能加入到游戏当中呢?

小朋友都想当老鼠去钻,那谁来当老粮仓呢?

启发幼儿可以利用操场上的材料来做粮仓。

(3)幼儿尝试寻找材料做粮仓。

(4)玩修改后的游戏:提示幼儿游戏规则

(5)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法。

(6)解决问题后再玩一遍游戏。

3、放松活动

分成两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粮食。

幼儿体育游戏教案 篇10

1、知道按规则游戏,能够熟练单脚跳跃。

2、感受单脚跳的乐趣,乐于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若干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1)教师出示游戏名称

今天,我们玩一个新游戏,名字叫做捕小虾。

提问1:听名字,你觉得游戏里会有谁?

①预设1:小虾。

回应1:是的,除了小虾,还会有什么?

②预设2:捕虾的人。

回应2:捕虾的人有什么工具?

③预设3,网。

回应3:真聪明!我们的游戏里除了小虾,还有一张网。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示范

现在,老师来说一说规则,你们看,老师在地上放了很多呼啦圈,这是小虾的家,只要小虾站在呼啦圈里,网就不可以捕它,那它在家以外,网就会怎么样?对,网就会来捕虾,那小虾为了不让网捕到,它就会想办法逃回家,虾应该怎么逃呢,它跟人不一样,请你看一看小虾怎么逃的。

提问1:小虾是怎么逃的?

①回应1:单脚跳

回应1:是的,单脚跳逃跑,如果右脚跳累了,你就换左脚,可以双脚着地吗?不可以,只有在家里,小虾才可以双脚站直休息。

知道小虾怎么逃跑之后,我们来看一看网是什么样的,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变成渔网,双拉手去捕虾,怎么捕请你看仔细,(请一名幼儿单脚跳,教师与另一名幼儿拉手当网,追上幼儿将其圈在中间)

提问1:网是怎么捕虾的?和虾一样单脚跳吗?

①预设1,不是,是用跑的。

回应1:对,网是跑的,那网怎么捕住虾的?

②预设2,网手拉手罩住虾。

回应2: 对,网拉着手罩住小虾,那网跑的时候手放开吗?不放,牢牢握住,追上虾,从它头上罩下去,把它围在中间,就抓住了。

提问2:如果小虾逃进呼啦圈里,网可以追进去吗?

①预设1,不行,

回应1:嗯,小虾回家了,网就不可以再去捕。

2、基本部分

1)热身活动:体转运动,脚手腕运动,跳跃运动。

2)请幼儿尝试,教师指导。

3)幼儿分小虾、网进行的游戏。

3、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捕小虾》反思

一、环节设置方面

1、可以增加专门训练单脚跳的环节:虽然单脚跳对幼儿来说并不困难,但有针对性地练习对纠正错误跳法、指导幼儿正确单脚跳跃非常必要,可请男孩、女孩分列两队,比赛单脚跳,看哪队“小虾”跳得快。

二、教师组织方面

1、游戏口令没有明确:什么口令表示游戏开始,什么口令表示游戏结束不明确,可以使用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作为提示音。

2、请被捕到的“小虾”抱成一团单脚站立,既为被捕的“小虾”安排了任务,又具有一定趣味性,被“捕”后的“小虾”积极性也很高。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角游戏:有效教学: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68-01

引言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区角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区角活动主要为儿童提供更加自由交往的平台。儿童也能在活动中自觉调节自己的身心需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区角丰富有趣的材料、加上宽松自由的环境等优越条件都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实际需求,有利于让幼儿产生一种内在动机,促进孩子主动参与到区角活动中。在区角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儿童间的交往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正是在此的基础上对区角活动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主体参与,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园开展教育时,基本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形式,根据大纲要求统一、同步学习。但是,其弊端与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单一的信息传播等,都把儿童当成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另外,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也忽略了对幼儿个体的培养,忽略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着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与时俱进,必定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相比,区角活动更注重促进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展。一方面,区角学习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由性,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要自主开展活动,自主去探索、获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活动环境与材料,自主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方式等。另一方面,区角活动还具有独特的时空特点,更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空间上,儿童可以自由穿梭在各个区域之中,自主去选择区角。在时间上,则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力安排适宜的学习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节奏,孩子们在此过程中也能主动去完成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制定区角活动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活动平台,而且还利于幼儿自主去选择活动,有助于幼儿在这一平台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权,有利于幼儿表现自我。真正突出活动的主体——儿童。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区角儿童人数较多,有的区域人数较少,这也导致了有效幼儿能够玩的尽兴,有的儿童则没有操作材料,逐渐失去对活动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及时组织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当中,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各个区角活动当中,让各区角活动都能够保持一致性、平衡性。同时,也要让幼儿明白在区角活动中如果没有规则的建立,则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尽管有些规则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遵守。例如,一个区角可以同时容纳几位小朋友;要及时将玩过的玩具物归原位;在图书角不能大声喧哗……在区角活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让儿童都亲身感受、亲自去实践,利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规则,让孩子们都明白本区角的规则。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教师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成为孩子们的合作者、引导者

首先,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根据以往的实践观察,有儿们并不是无知、无能力的,而是一群可塑性强,非常能干且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要主动和孩子们做朋友,做他们的好伙伴,与每一位孩子平等相待,把自己的角色向合作者、引导者方向转变。

另外,在区角活动中,还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当前已具备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事情感兴趣,需要哪方面给予帮助等。不要急于用自己心中的游戏水平为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时,要及时进行教育。比如说,当孩子打翻颜料时,洒了一桌子。这时,小朋友们都会涌向美工区看热闹,导致也会一下子乱了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能立刻责备“犯错”的孩子,无论是打翻颜料的还是凑热闹的小朋友等不能呵斥他们,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轻轻招呼孩子们一起整理桌子,也可以以商量的口吻说:“刚才在美工区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颜料,小朋友们以后要小心一点哦,今天这么多热心的小朋友都帮助了你们,下次美工区的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准备,画出最好的作品让其他的小朋友们欣赏,以此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这样,“闯祸”的小朋友紧张的情绪也会随之大减,其他孩子也会稳定下来。这样的教育既利于幼儿接受,又能丰富游戏的情节。

区角活动有效打破了过去幼儿被动接受活动的局面,在区角中,教师也要及时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供他们选择,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在区角活动中强化自己的强项,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也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区角中也有助于弘扬自己的个性,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解放教师,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雨欣.论格塞尔的成熟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J].当代学前教育,2010,(3).

[2]景清华.中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同伴交往策略差异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06).

[3]吴云达,王传志,刘青怡.材料自选模式在中、大班区角游戏中的应用[J].福建幼儿教育研究,2012(8).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107,113.

[5]王雪.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生成性教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12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理论, 先有需要, 然后明了目标, 最后才会将潜在的“行为倾向”转化为实际的“具体行动”。即能够满足孩子合理需要的活动, 他们自然趋向之。幼儿的学习态度与他们的需求是相关联的。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寓教于乐, 可以提升幼儿歌唱活动的有效性。

下面以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喂鸡”为例, 浅析如何以游戏方式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喂鸡”是大班的一个歌唱活动, 我们修改了原歌曲的歌词。改编后的歌词是:我们家有一只鸡呀, 什么鸡什么鸡? 喔喔喔喔大公鸡呀, 大公鸡大公鸡。大公鸡啊真有趣呀, 真有趣真有趣。我们大家都爱它呀, 我们大家都爱它都爱它。最初幼儿通过匹配图片, 学习歌曲。在学会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由动物鸡, 拓展到生活中的各种“机”。替换的是原歌曲中的第二句“喔喔喔喔大公鸡呀, 大公鸡大公鸡”, 把象声词和名词换掉, 例如“呼啦啦啦洗衣机呀, 洗衣机洗衣机”。

对于这样一个活动, 我们设计的游戏有以下特点:

一、给游戏赋予“任务意识”

教学活动中的游戏不同于扮演游戏, 它有一定任务意识, 孩子们在参与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时, 就好像在进行通关挑战, 老师需要的是设置关卡, 提供帮助,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关。

1.任务提出精准到位。

新授活动开始, 我首先范唱。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我在每一次范唱前都提出任务, 要求幼儿有目的地主动去听。

我在提出任务时力求准确清晰, 让孩子能够迅速明白老师需要他做什么。繁杂的啰嗦只会让孩子疲惫, 甚至造成混乱。

2.任务完成及时验证。

游戏中每一次任务是否完成, 要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验证。通常这种验证都是教师亲自完成。有时是教师公布答案, 有时是教师在幼儿获胜后带领他们鼓掌喝彩。其实,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验证。让孩子们学会问问自己:“到底对不对呢? 我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

在第二遍范唱后, 孩子根据我的范唱内容和自己的判断, 匹配了空缺的图片, 我问他们正确与否, 大部分孩子都说“对”, 但是有几个说“不对”。孩子们意识到意见不统一, 就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 想获得一些信息。我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 并且反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到底对还是不对呢?”几秒的寂静后, 有一个孩子对我提出了要求:“你再唱一遍吧, 我们不记得了。”

于是我放慢了速度, 再次范唱, 还特别在错的地方多停留了几秒。唱完之后孩子们都举手喊着:“错了, 错了, 我知道了! ”我调整后,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对了! ”我再次反问:“真的全对了吗? ”孩子们的声音弱了很多。于是我抛出问题:“怎么验证? ”这回更多的孩子提出:“你再唱一次吧。”这时, 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验证歌唱。

纠错游戏, 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挑战, 促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活动。在设计游戏时把验证的悬念留给孩子, 引导他们有验证的意识, 掌握验证的方法。此时他们学会的不仅是一首歌, 更是专注学习的习惯和热情。

二、给游戏添加“娱乐精神”

游戏是一种娱乐, 所以设计的游戏要让孩子们喜欢玩, 愿意参与。一般来说, 追逐、合作、猜测、推理等都会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1.设置“全游戏”的情境。

这里提到的“全游戏”特指整个集体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下完成的, 而不是在某一个环节用某种游戏的口吻说说就算了。在“喂鸡”的歌唱活动中, 教师始终都是“饲养宠物鸡的人”, 不论是范唱、提问或是与孩子的回应, 都是以这个角色的身份进行的。

倾听感受阶段:了解我的宠物大公鸡 (出示玩具大公鸡) 。

模仿学习阶段:认识大公鸡的朋友 (小公鸡和花公鸡) 。

模仿创编阶段:参观我家的鸡舍 (拓展其他的“机”) 。

2.设置“探秘”的情境。

要吸引幼儿的注意, 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等待孩子去探秘, 也是提高专注度的有效方法。

在学唱的阶段, 我用“我的宠物是什么?我缺了哪些照片?这些是什么意思?大公鸡的朋友是谁”等一系列的问题导入, 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学, 一边思考。每一次的唱歌, 都成了他们期待下一个挑战的开始。

3.设置“意外”的情境。

当孩子们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内容中寻找到线索, 并按照线索进行推理时, 我们的游戏就要更新升级了, 因为这已经不足以激发他们的挑战热情了。

在歌唱中我们一直都是以动物鸡在演唱。从大公鸡到小公鸡, 再到花公鸡。当教师提出去鸡舍时, 孩子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动物上。当第一张卡片“肯德基”被一个孩子翻出时, 他们都大笑起来, 因为这是一只意料之外的“鸡”。离开一楼餐厅的肯德基, 后面又会出现什么惊喜的鸡?因为有了期待, 学习的动机就不再依赖外在的调控, 而是内在的需求。

三、给游戏融入“成功体验”

1.挑战的难易要适度。

游戏应该是自由与轻松愉快的体验, 所以给孩子提出的挑战任务要注意难度适中。难度过高, 会造成幼儿的认知负担。

一般来说, 在学习歌曲的初期, 每一次只能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让幼儿能够快速解决。在慢慢熟悉的基础上, 教师的提问开始复杂, 不仅数量可以增加, 内容也可以拓展。

2.游戏的设计要有层次。

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是一个载体, 以此激发孩子参与热情和挑战兴趣, 所以我们的游戏设计要有层次、有递进, 帮助幼儿逐一解决遇到的问题。

游戏化的学习会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更为投入、专注, 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附: 大班歌唱活动“喂鸡”

活动目标

1. 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 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 替换歌词演唱。

3. 享受唱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歌曲歌词匹配的图谱。

2.仿编教具图:肯德基、照相机、直升机。

3.仿编歌词小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动物猜谜歌》

二、倾听范唱, 初步感受歌曲

1.初次倾听范唱, 引发关注。

师:我家也有一只小动物, 请你听一听是什么呢?

2.再次倾听, 了解歌词大意。

(1) 师:图示是不完整的, 请听听少掉的部分唱了什么。

(2) 幼儿贴图, 完善图谱。

3.教师范唱, 引导幼儿初步跟唱。

根据幼儿的图片排列顺序进行讨论, 视情况进行调整。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游戏中练习演唱。

出示玩具鸡, 老师在幼儿间一边传递一边演唱。唱完抽取一张纸条。

2.改编歌词进行演唱

(1) 师:大公鸡要向你们介绍它的朋友, 是谁? (出示小公鸡的图片)

(2) 改编“小公鸡”歌词演唱。

(3) 改编“花公鸡”歌词演唱。

四、仿编歌曲

1.看图集体仿编新歌词。

(1) 创编吃肯德基的声音, 完善歌词并演唱。

(2) 创编“咔嚓咔嚓照相机”。

(3) 创编“轰隆轰隆直升机”。

2.幼儿每人拿自己的小图演唱。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13

计划意图:

我班幼儿刚进幼儿园不久,游戏的法则意识不强,要让他们按法则一个跟一个举行接力赛比力难,进修自动性就不高,我以为四散跑较得当孩子,他们玩起来就会越发投入,游戏氛围更好,结果更佳。是以,我就计划了《老鹰捉小鸡》这个孩子易懂、易学、感爱好的体育游戏。

运动目的:

1、练习幼儿走停滞物、均衡、立定跳远和快速跑的技巧。

2、生长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反响本领,学会躲闪。

3、造就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运动预备:

幼儿园教育随笔小鸡头饰多少,老鹰、母鸡头饰各一个,音乐带物,鸡蛋包装盒,皱纸,“屋子”四间,克己停滞.运动历程:(一)开端部门

1、(西席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小小蛋儿把门开”边唱边做行动出场。

2、预备活动:小鸡操

(二)根基部门:

1、“小鸡们,本日的气候真好,妈妈带你们去熬炼身材,好欠好?”欠好”

幼儿分组运动:经由过程种种克己东西练习幼儿走停滞物、均衡,立定跳远的技巧。

2、小鸡捉虫:练习幼儿手指的机动性。

3、游戏:老鹰捉小鸡

经由过程游戏发幼儿生长快速跑的本领,学会躲闪。

(三)竣事部门:

1、跳舞:小鸡小鸡在那里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14

使用材料:呼啦圈

适合班级:(中、大)班

玩法:10种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幼儿快乐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呼啦圈(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我们玩什么吗?

幼A:玩皮球 幼B:玩沙包

师:我们今天不玩皮球,也不玩沙包,来玩它(师出示呼啦圈)

幼:噢,玩呼啦圈

你们想一想,我们怎么来玩呼啦圈呢?

幼A:滚呼啦圈 幼B:转圈 幼C:用呼啦圈跳圈 幼D:开火车 幼E:钻山洞

你们真是太棒了,想的玩法可真多,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呼啦圈做游戏好吗?

幼:好

音乐响起,幼儿手拿呼啦圈进入快乐小广场站好。

1、抛圈:幼儿分两排在快乐小广场站好,听《铃儿响叮当》音乐,用力向上抛圈,然后接住。

2、转圈:幼儿将呼啦圈套在手腕上转动。

3、跳圈:听音乐将呼啦圈摆成两排,幼儿可按顺序从第一圈跳到最后一个圈,直到音乐停止。

4、套圈:听音乐把呼啦圈摆成一排,用第一个圈从头上往脚下套,然后把圈放下,向前走,接着套第二个圈,依次向前。

5、开火车:《火车开》音乐响起,幼儿把呼啦圈套在前面小朋友的腰上,呼啦圈围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向前行驶

6、滚圈:幼儿用双手推滚圈前进。

7、开汽车:音乐响起,幼儿两手转圈向前跑。

8、钻山洞:请10个小朋友手持呼啦圈蹲下排成一个山洞,其他幼儿依次从山洞钻过。

9、坐花轿:音乐响起,幼儿把呼啦圈套在腰间做抬轿动作。

10、抢圈:用5个以上呼啦圈围成一个圆圈,呼啦圈比幼儿多一个,放音乐后幼儿绕圈拍手走,音乐声一停,马上跳入圈中抢圈,未抢到的幼儿被淘汰,并撤去一个圈,继续游戏,直到留下最后一人。

结束部分:

试论幼儿园班级游戏环境设计 篇15

一、游戏环境设计原则

(一) 适宜性原则

幼儿的自我意识处于开始形成的阶段,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 极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模仿是幼童的主要学习方式, 例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 幼儿通过模仿成人的角色, 再现周围社会生活, 可以进一步学习成人的语言、行为及社会交往方式。因此, 幼儿园班级游戏环境的设计一定要体现适宜性原则, 通过各种模仿游戏的设置, 适应这个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

(二) 趣味性原则

幼年期指的是3—6周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一定的独立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测量和认识空间与世界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主体作用与客体的过程。这一阶段, 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 在游戏中认识环境, 丰富知识, 发展活动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在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中坚持趣味性原则, 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

(三) 参与性原则

让幼儿园儿童参与到园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中, 使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 给予他们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进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

(四) 动态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及教育教学的需求来设计游戏环境, 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区域主题的开展不断改变, 还可以与季节变化、特殊节日等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事件相结合, 遵循动态化的设计原则

二、游戏环境设计内容

班级环境包括班级墙面、区域环境、心情墙、自然角、家园栏等。幼儿园可通过科学的设计游戏环境的内容, 达到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积极性的目的。

(一) 班级墙面设计

班级墙面的创设是班级环境设计最主要的环节。教师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 确定学习与游戏融合的班级墙面。通过多彩的墙面来改变枯燥、单调的教室环境, 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增添生机与活力。

(二) 区域环境设计

1. 主题区域设置

区域活动就是“区角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游戏, 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 精心设计游戏区域环境, 积极满足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可以尝试开设不同主题的区域环境, 合理规划活动空间, 充分利用室内空间的每个角落, 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展开游戏活动, 让幼儿快乐地模仿和扮演。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餐厅服务员角色扮演活动, 进入角色后, 幼儿要先将餐具与桌椅摆放整齐, 把餐厅营业的牌子挂出来, 表示开始营业,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顾客进门后, 让幼儿学说礼貌用语:“你好!欢迎光临!”“请问您想吃点什么呢?”客人离开后, 双方相互道别时, 服务员要说礼貌用语:“谢谢光临!欢迎下次再来。”

主题游戏区域的创设:

2. 游戏设施布置

(1) 场地布置

依据幼儿思维年龄和行为心理特点, 精心设计的游戏场地, 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求。游戏区的地面应采用砂地、土地或者橡胶地,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2) 器械选择

幼儿游戏的器械选择应注重安全性与趣味性原则, 同时保证环境的色彩变化, 给幼儿提供多种感官体验, 进而提高幼儿游戏时的兴趣。

(三) 心情墙设计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整的必要条件, 是幼儿精神和发展的内在基础。心情墙可以直观地反映幼儿园儿童的心理变化, 是幼儿园教师了解儿童心理状况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心情墙可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幼儿园教师通过心情墙不仅可以了解游戏活动的效果, 还可以透过心情墙及时发现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 从而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心情墙的装饰上, 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 突破以往单一的格式, 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四) 自然角和家园栏的设计

自然角和家园栏是班级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班级的自然角, 提升班级活跃的气氛, 促进幼儿美感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可以利用家园栏呈现幼儿们家庭合影, 让他们在家的氛围中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 发挥家园栏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三、游戏环境色彩设计

色彩是一种视觉元素, 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较大的关联, 色彩氛围与幼儿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表现为色彩对于幼儿心理活动的暗示作用。当游戏环境中的色彩明度、纯度等元素发生改变时, 会使幼儿产生冷暖、进退、膨胀、动静等不同的感受与联想。幼儿园教师对于色彩的选择可以从侧面影响幼儿的情绪, 促进他们情商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重视游戏环境中线、形、色等要素的色彩设计, 通过色块的大小、用色的冷暖等途径, 开阔幼儿的眼界, 让幼儿园儿童的想象有更大的空间。

(一) 游戏背景色的选择

红色、黄色、蓝色是最基本的色彩, 其他的色彩都可以由这三种色彩混合而成, 它们就是色彩的“三原色”。色彩对人的吸引力的次序如下:红>蓝>黄>绿>白。幼儿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较高, 因此游戏场所的背景色不宜过于花哨, 避免引起视觉疲劳。教师在选择游戏背景色时要以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视觉舒适度为出发点, 科学运用冷暖色调, 保证幼儿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班级游戏环境中成长。例如:教师针对小班学生的游戏活动环境宜采用产生愉快、鼓舞心情的暖色调, 促进幼儿集中注意力, 提高他们精神的兴奋度;针对年龄稍大的大班学生的游戏活动环境选用宁静、清爽、有助于思考的冷色调, 促进幼儿智力与思维的发展。

(二) 游戏材料颜色的选择

游戏材料颜色的选择相对于游戏背景色有所不同, 游戏材料可以以鲜艳、丰富的色彩吸引幼儿园儿童, 同时选择多种变化的色彩进行搭配, 并点缀适当装饰, 进而提高幼儿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游戏是提高人类各种感官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参与游戏既是他们学习各种适应成年生活的技术和能力, 又对成年生活的模仿。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不断地锻炼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语言、记忆等能力, 培养基本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并通过交流学习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幼儿园的游戏环境, 通过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 促进幼儿智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现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征.论色彩学中的心理效应[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6) .

[2]卢菲菲.色彩学中的心理效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3) .

游戏精神与幼儿空间设计研究 篇16

绪论

时光流转,从九十年代开始,“设计”一词开始深入国人人心,但是这并不代表设计的真正存在时间,设计从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便存在了,逐渐的被重新提上生活“必需品”的行列,标志着国人审美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是在观念更新的时候,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幼儿的培养的重视让设计师们开始大量思考针对他们的设计特点,空间设计师自然不甘落后,究竟什么才是幼儿空间设计的主题呢?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于是设计师们基于幼儿的游戏精神开始探索,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对幼儿空间又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这是因为游戏能够给幼儿带来足够的心理满足。在3岁到6岁阶段的儿童,是智力发育和心理能力锻炼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主要是依靠感知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和自我。游戏能够提供练习性的实践,比如用手摸、打、碰等来认知,这就是利用了运动器官和触觉来认识周围的环境,人的本能也在这个过程中显现。

综上,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婴幼儿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幼儿空间的时候,对游戏精神的研究必不可少。

游戏精神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是一种通过模拟各类环境,并置身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尽可能体验此角色生理以及心理感受的活动。而“游戏精神”是一种沟通理性和感性美的精神,是一种闪烁、联合紧张、轻盈、均衡、冲突、神秘等等诸多要素的组合与对话,简而言之,游戏精神内涵用她自己的话来概括即是“自由”“和谐”的精神。

以情感体验为基,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著名艺术史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一种感情的动机作为先行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培养这些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儿童们,应该力求让他们的情感多元化,我们要明白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和通道,只有对审美对象有切实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艺术表现欲和创造的原动力3,放在幼儿身上同样适用。

在游戏中,让孩子找到快乐,游戏的愉悦精神是指游戏给游戏者带来的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他们在不断的变化着角色,虽然他们的游戏并没有实质上的教育意义,但是获得快乐便是这个游戏进行的最重要的目的。正所谓 “过程即目的”。

“游戏时空”由孩子掌控,游戏的时候,孩子似乎脱离了父母,他们拥有了和父母相同的“地位”,比如你演“爸爸”,我演“妈妈”的过家家游戏。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被大人牵着走,自己摆脱了“束缚”,这里阐述的游戏是自由为本质,达到了人的本真生存状态。

幼儿空间与游戏精神

现有的大部分幼儿园室内空间太过狭小封闭,室内外连接性差,很多就是民居改造而成,外墙涂上色彩,室内地面铺上环氧树脂地面,加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和设置简单的防护设施,如防跌网等。这样的设计太过流于表面,没有任何幼儿空间设计可言。这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存在的文体。

幼儿空间设计原理之上从:空间构成、色彩构成、材料运用、文化环境营造的几个方面探讨具体设计实施方法。得到了空间设计需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色彩设计需要有自然性,材料的运用需要质感的亲近性,多元文化中需要本土文化确立等几个主要设计原则和观点。

幼儿空间,需要更多的采用自然模拟项目,别如色彩、光照、材质、形状、甚至是功能分区。

空间,现在国内大多幼儿园采用的是民居改造成的幼儿园,商品套房的结构布局,空间缺少过渡,儿童好动的特性受到空间的抑制,缺少合理布局的幼儿园会出现食堂、教室、游乐室以及寝室混在一起,从而缺少秩序感,显得杂乱无章。

色彩,日本色彩设计师网本一宣曾说过“我觉得成长的环境会对人的色彩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源自于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色彩是刺激儿童视力发育、创造能力培养、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的现状就停留在“儿童喜欢彩色”的层面,没有能够深入的挖掘色彩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比如大红色、金黄色的大面积使用会让儿童过于兴奋,不利于成长,样采用自然环境的浅色系,才能让孩子感到舒适。

材质,材质的选用除了环保生态的硬性条件外,更应该是选用接近大自然的材料,比如木材的选用,加上与棉麻毛或者陶瓷贝类等材料的简单搭配,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为孩子营造一个能够呼吸的环境。

结语

研究游戏精神与幼儿空间设计的目的:即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创新精神、对话精神、独立精神,对应这些精神,设计师应逐一思考、应用。

从幼儿生长、成长的角度去探究游戏精神,设计师们再应用这种精神为幼儿设计出符合他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空间,包括空间、色彩、家具等等。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者,同样是也游戏精神的参与者,只有当设计师成为自然和爱的传递者,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 篇17

1.能听清指令,将信件送到指定信箱,学会听指令向指定方向走等动作技能。

2.喜欢参与体育游戏,体验送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箱做的信箱 4 个,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信件(每封信上贴有一种动物图案, 代表收信人),做奖品用的小粘贴若干。

活动建议

一、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教师请小朋友当小小邮递员给小动物送信。请每位幼儿拿一封信,说出自己拿的是哪种小动物的信,开始送信。到每个小动物的家的路线不同,幼儿按自己的路线完成自己的送信任务。顺利正确完成任务者获得教师奖励。

二、游戏规则。

(一)必须说出是给哪种小动物送信。

(二)必须严格按照各种动物不同的路线送信,走错的要回原位重新开始。

(三)顺利、正确完成任务者才能获得奖励。

三、活动场地的布置。

路线安排:从“小兔家”出发,爬过“山坡”(小椅子),跳过“小河”(绳子),钻过“山洞”(桌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信箱在“独木桥”旁边。从“小熊家”出发,钻过“山洞”(桌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爬过“山坡”(小椅子),跳过“小河”(绳子),信箱在“小河”旁边。从“小猫家”出发,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桌子),跳过“小河”(绳子),爬过“山坡”(小椅子),信箱在“山坡”旁边。从“小猪家”出发,跳过“小河”(绳子),爬过“山坡”(小椅子),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桌子),信箱在“山洞”旁边。

四、活动注意事项。

(一)可根据情况重复送信游戏,关键是要引导幼儿听清指令并按序行动。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篇18

设计思路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以它们为游戏角色设计音乐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更易于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游戏情境之中,在愉悦的氛围之中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对基本形象符号实值的认识(四分、八分、空拍),认识新符号。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按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喜羊羊和灰太狼》片头音乐、羊羊头饰、小花铃、小花伞;活动场景——地板块拼成的小路、4个小拱门(山洞)、青青草原;协作教师扮演的花铃姐姐与灰太狼。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自然地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乐中走入活动场地,进入游戏的情景。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歌曲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扮演的村长与幼儿扮演的羊羊愉快地走过“小路”,钻过“山洞”,来到“青青草原”。

2、小花铃的游戏。

(1)羊羊们自然地坐在草地上。出现美丽的花铃姐姐,以给羊羊送礼物——小花铃、请羊羊和小花铃玩游戏的情节吸引幼儿的兴趣。

(2)花铃姐姐出示小花伞,自然地介绍小花伞的使用方法。

①引导幼儿学会看形象符号,拍奏出相应的节奏

| x0 | x0 |

| x x O |x x O |

②认识新形象符号“≈ ≈”及“≈”(晃动小花铃散响声音符号)。

| X≈| X≈|

| XX | ≈≈|

(3)引导鼓励羊羊随音乐合节奏地拍奏小花铃,与花铃姐姐的小花伞一起玩游戏——让小花铃跳好看的舞,唱好听的歌。

(4)花铃姐姐表扬聪明的羊羊;羊羊与花铃姐姐告别。

3、喜羊羊和灰太狼。

(1)插入灰太狼的声音(协作教师扮演的灰太郎出现在活动室一角):“我是灰太狼,今天我要来抓羊,还要抢走所有的小花铃。我一定要抓住你们!哈哈哈……”

(2)村长提出问题:“灰太狼来了,我们怎么办”——引导羊羊们知道遵守规则:灰太狼来时原地不动,不出声音,把小花铃藏好;灰太狼走了再站起来玩。

(3)在音乐伴奏下原地游戏一次,提醒羊羊们遵守游戏规则,不被灰太狼抓走。

(4)在音乐伴奏下离开草地,做四散走游戏。以灰太狼抓走了一只羊羊为新情节,鼓励羊羊们勇敢地在灰太狼睡觉时轻轻救回小伙伴。

上一篇:我自己 四年级写人作文300字下一篇:历年陕西英语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