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法医鉴定机构(精选9篇)
机构名称: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
住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机构负责人:陆惠玲许可证号:4401101
电话:020-87332131邮
编:510080
业务范围: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毒物鉴定
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天正司法鉴定中心
住所:广州市滨江东路500号技术楼3楼
机构负责人:罗顿许可证号:4401103
电话:020-34067099邮
编:510232
业务范围:痕迹鉴定,文书鉴定
微量鉴定,法医物证鉴定
声像资料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芳村区明心路36号
机构负责人:陈瑞珍许可证号:4401202
电话:020-81891425邮
编:510370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多宝路63号门诊七楼
机构负责人:孙筱放许可证号:4401203
电话:020-81292202邮
编:510510
业务范围: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广园西路13号
机构负责人:潘小英许可证号:4401204
电话:020-61118777邮
编:510010
业务范围: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住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1楼
机构负责人:王慧君许可证号:4401104
电话:020-61648229邮
编:510515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 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鉴定 微量鉴定
机构名称: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338号广州体育职 业技术学院田径风雨道2楼后座
机构负责人:赵广才许可证号:4401205 电话:020-87262119 邮编:51065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珠江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北较场横路22号
机构负责人:郭景元许可证号:4401206 电话:020-83111328 邮编:51005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精卫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惠福西路123号北座7楼 机构负责人:贾福军许可证号:4401207 电话:020-81918552 邮编:510120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衡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州市天河直街115号3楼
机构负责人:梁赏猷许可证号:4401208 电话:020-38817609 邮编:51062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
住所:深圳市福田区滨河路5003号爱地大厦西座17楼 机构负责人:徐代化许可证号:4402101 电话:0755-82929555
83552523 业务范围: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法医精神病鉴定,文书鉴定 痕迹鉴定,声像资料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深光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
住所:深圳市泥岗西路梅岗南街
机构负责人:吴国光许可证号:4402201 电话:0755-83260645邮 编:518035 业务范围: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太太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 住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北区太太药业 大厦三楼
机构负责人:张经纬许可证号:4402202 电话:0755-26968888 邮编:518057 业务范围: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深圳市人民医院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深圳市东门北路1017号 深圳市人民医院内
机构负责人:王玉林许可证号:4402203 电话:0755-25533018 业务范围:法医物证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深圳市康宁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深圳市翠竹路1080号
机构负责人:高北陵许可证号:4402204 电话:0755-25506566 邮编:518020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深圳市笋岗西路3002号深圳市 第二人民医院内
机构负责人:肖建德许可证号:4402205 电话:0755-83366388邮 编:518036 业务范围: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住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机构负责人:于晓军许可证号:4404101 电话:0754-8900837邮 编:515031 业务范围: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毒物鉴定 法医物证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恒正司法鉴定中心 住所:汕头市大华路11号
机构负责人:相大鹏许可证号:4404102 电话:0754-8469466邮 编:515041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物证鉴定 法医毒物鉴定,微量鉴定
机构名称: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汕头市金湖路50号
机构负责人:李植荣许可证号:4404201 电话:0754-8548010邮 编:515031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阳光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梅州市梅龙东路阳光花园
机构负责人:幸德华许可证号:4407201 电话:0753-2255688邮 编:514021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惠州市下角菱湖三路17号
机构负责人:尹祚平许可证号:4408201 电话:0752-2182510邮 编:516001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天平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汕尾市海丰县城西街1巷91号 机构负责人:吴绍鉴许可证号:4409201 电话:0660-6689188邮 编:516400 业务范围: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岭南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东莞市旗峰路193号电视转播台大楼 机构负责人:古新运许可证号:4410201 电话:0769-2317719邮 编:523013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公量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中山市东区兴中道新兴花园 翠园街2-8栋首层
机构负责人:李孟达许可证号:4411201 电话:0760-8882436邮 编:52840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江门市胜利路161号
机构负责人:文春光许可证号:4412201 电话:0750-3533277 邮编:529000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南粤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佛山市亲仁路6号
机构负责人:劳为群许可证号:4413201 电话:0757-2282803 邮编:52800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
机构名称: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佛山市禅城区金澜南路102号 机构负责人:郭锦滔许可证号:4413203 电话:0750-3313005邮 编:528000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漠江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阳江市漠江路373-379号
机构负责人:项景聪许可证号:4414201 电话:0662-3221223邮 编:52950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
机构名称: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湛江市霞山区湖光路三岭山
机构负责人:陈志雄许可证号:4415201 电话:0759-2358546邮 编:524012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机构名称:广东国泰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
住所:茂名市油城五路7号
机构负责人:梁群益许可证号:4416201
电话:0668-2276751邮
编:525000
业务范围: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病理鉴定
机构名称: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住所:广东省高州市红荔路38号
机构负责人:邓钧茂许可证号:4416202
电话:0668-6328381邮
编:525200
业务范围:法医精神病鉴定
一、当前法医司法鉴定工作现状
在2005年以前, 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实施的是以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司法鉴定部门作为主体, 而其它的如各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设立的司法鉴定部门作为辅助的模式, 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5年2月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实施之后, 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经历了近10年的实施之后, 决定对司法鉴定的程序过程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促进了司法体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大力支持了司法诉讼工作。
(一) 当前两类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划分
当前我国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分为职权和社会两种, 隶属于侦查机关的, 在该部门职权内进行鉴定工作的机构属于职权类鉴定机构;科研部门, 部分高校以及民间在司法行政部门登记的属于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
(二) 两类鉴定机构联系与区别
无论是职权类鉴定机构还是社会类鉴定机构, 鉴定都是由鉴定人依据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 以为诉讼工作提供鉴定意见为基础的活动。两者的鉴定无优劣之分, 存在同等法律地位, 在法官的采纳上都必须以质证确定真实性为前提。尽管两者工作且法律地位相等, 但仍然存在一定区别:首先, 两者运作体质不同, 职权鉴定机构下属于侦查机关部门, 其领导由上级任命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 而社会鉴定机构基本没有国家财政支持, 运作主要依靠鉴定收费;其次, 两者工作对象不同, 职权类鉴定机关仅针对所属侦查机关展开鉴定工作, 而社会鉴定机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 在其业务范围内的鉴定都可以受理。最后, 两者占有鉴定资源比重大, 且差距明显, 尽管社会鉴定机构发展迅速, 但与全职鉴定机构相比, 其承担鉴定工作比重仍然较低, 职权鉴定机构的垄断地位仍然存在。
二、当前法医司法鉴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 大致经过了从加快推进积极落实, 到平稳发展, 再到不断完善深化改革, 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 我国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在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可靠性以及权威性方面都得到了良好提升, 这充分证明当前我国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是适应我国的基本现状的, 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体现。《决定》的实施促进了司法鉴定体系的完善, 但反观我国当前的法医司法鉴定体制, 特别是公安系统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才能促进我国司法鉴定体系高效发展。
(一) 当前法医司法鉴定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
1. 鉴定机构多且复杂
根据《决定》精神, 法医司法鉴定体制的主体面以社会服务为主旨, 从最早的由公、检、法三家司法鉴定机构为整体的鉴定管理体系转变为当前由公安刑侦部门的法医鉴定机构和社会诸多经营性质鉴定机构为主体的司法鉴定体系。从而造成了当前司法鉴定机构繁多的现象, 特别社会鉴定机构, 尽管占整体鉴定资源的小部分, 但人员复杂, 如存在有职权法医司法鉴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高校教职人员、部分医务人员等。这就导致了当前法医司法鉴定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质量, 影响了办案效率。
2. 法医司法鉴定程序不规范, 管理不健全
在程序上, 由于诸多当事人提出重新鉴定的情况, 因而必须更换鉴定机构, 但在更换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鉴定机构修改之前鉴定结论的现象, 办案单位难以为其对错下定论, 从而造成办案的负担。如若重新鉴定环节无机构高低层次之分, 那么就难以科学有效的进行鉴定, 造成重新鉴定说服力的缺失。
当前司法主管部门仅在机构审验及审批上存在管理, 在具体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并没有直接的进行监管;在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中, 由于其经营性质, 为了经济效益往往降低鉴定质量, 多种结论的现象时有发生, 就造成了其鉴定结果难以采信的问题。由于当前的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并未存在由上而下的监管体系, 其监管仅属于行业内部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从而也就造成了当前法医司法鉴定体制的不完善。
3. 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社会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基本人员职称情况比较混乱, 医院基本上都是把医院的科室领导集中起来, 组织在司法管理部门下设的培训班学习一定时期, 之后获得副主任法医师头衔;其他社会鉴定机构的法医鉴定人员多为退休医生, 或是自谋职业的医务人员, 其取得副主任法医师的职称相对职权鉴定机构相对简单, 大多数未有法医工作经验, 从而造成了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混乱, 如若不进行改革, 将不利于整个司法鉴定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 公安机关法医鉴定机构存在的问题
1. 当前公安机关法医鉴定体制情况
当前我国的公安司法鉴定机构主要分为四个行政级别, 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厅地级和县处级, 根据行政级别的不同分属与各自刑侦部门, 其上下级法医机构之间无隶属关系, 对于案件存在疑难问题, 该级鉴定机构无法承办的, 可以请求上一级鉴定部门通过技术支持或直接移交上级鉴定机构承办。
2. 公安法医队伍素质较高但待遇相对较低
与社会鉴定机构相比, 公安部门的法医技术素质普遍较高, 大多数法医受过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教育, 但是收入却相对比较低, 这也就造成了“工作干劲不足”的局面。由于公安部门法医实行的是公务员制度, 其待遇高低仅取决于行政级别的高低, 与业务水平、劳动强度并不直接挂钩, 这样难以形成激励机制来提升工作效率, 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法医的工作积极性。
3. 自侦自鉴设计存在不合理性
公安机关在收集证据、侦破案件的过程中是存在较强主动性的, 未必然会倾尽技术手段来加速案件的侦破, 但法医鉴定工作本身应确保较高程度的中立性, 必须以事实数据来呈现, 从而确保鉴定结果的真实性, 决不能先能为主, 造成侦破工作影响鉴定工作的状况产生。当前的公安部门集侦查工作和法医鉴定工作为一体, 这无外乎就是要求公安部门既要保持中立, 又要确保工作积极进行, 这样的管理和工作机制是存在一定矛盾的。
3.基层法医技术装备较为落后
先进的技术设备, 高标准的人才队伍, 严要求的鉴定监控体系是确保法医鉴精确性、科学性的重要基础, 但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法医队伍很难达到此标准, 除了省级以上法医鉴定机构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外, 基层在技术装备上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法医存在于刑侦部门, 但刑事侦查系统经费往往比较紧张, 技术装备更新较难;其次, 公安机关的法医机构无法进行有偿服务, 仅能靠国家财政, 但由于机构设立较多, 有限的财力也就被分散, 造成了基层公安机关法医鉴定机构经费不足, 从而导致装备较为落后。
三、对当前我国法医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建议
(一) 改变机构繁多现状, 统一机构管理
当前的法医司法鉴定体制改革, 首要解决的就是结构繁多的问题, 必须要在鉴定工作上捋清管辖关系, 在提升可信度的基础上做到使当事人能够对鉴定结果有章可循, 为此, 可借鉴西方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法医司法鉴定机构集中起来,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 设立单独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 使机构间存在隶属关系, 从而提高鉴定效率, 排除多方鉴定, 多种结论的现状。要提出权威鉴定这一概念,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不仅能在鉴定工作上提高效率, 同时在国际上提升我国法医鉴定工作的形象。
(二) 法医鉴定业务要进行划分
法医司法鉴定体制的改革, 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公安部门及时办案主体又是鉴定主体的现状, 排除办案部门的部分行政干预, 体现法医司法鉴定工作的独立性。建议基层鉴定部门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尸体、活体等检验及鉴定工作, 公安部门的法医负责现场勘查、物证提取及送检工作, 同时可以协助基层鉴定部门进行鉴定, 但不承担鉴定责任。
(三) 提升司法鉴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在法医鉴定人中实行统一的主体资格准入机制,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 对法医从业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进行明确规定。要建立起明确的职业标准, 特别是在资格考试上, 把建立健全考试制度放在第一位, 杜绝不符合业务水平的人员从事法医鉴定工作, 提升法医鉴定工作质量。同时建立健全法医工作人员培养机制, 实现高效培养法医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对接, 为法医鉴定机构提供优质人才。
(四) 提升公安法医队伍薪酬, 提升装备科技含量
公安部门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统一管理下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重新整合, 统筹规划,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提升装备科技水平。在薪酬上, 实施公务员薪酬的同时注重与业务挂钩的奖惩制度, 使法医的奖励与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相关联, 鼓励钻研业务技术, 鼓励多劳多得。
参考文献
[1]刘贺, 新形势下法医参加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的特点[J].中国卫生法制, 2006 (05) .
[2]张涛, 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山东大学, 2007.
[3]陈玉林, 冯宗美.论医疗法人设立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的正当性[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7 (03) .
[4]乔军.浅谈法医司法鉴定体制改革[J].法制与社会, 2009 (07) .
[5]杨培景.略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26.
代义案经公安部法医鉴定结论仍为服用氨基比林咖啡因片中毒死亡,警方下达火化通知书。氨基比林咖啡因片非烈性毒药,导致急性死亡案例极为罕见,代家不同意这一结论。争吵间,代力取出整瓶氨基比林咖啡因片倒入口中,嚼碎用水冲下,代力没有死,第三天出院。代力“以身试药”颇为不值,法医可用个体差异一词排除试验科学性。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雪梅认为代义死前服用氨基比林咖啡因片,首次解剖胃内却没有发现药物残渣这一重要细节,怀疑嫩江所送检材受污染,没有证明力,得出扼颈抑制死结论。最后北京华夏物质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排除药物中毒死亡;不排除他人扼颈并捂压口腔致死;代义肝脏中检出氨基比林,但没有检出氨替比林(氨基比林代谢产物)。这是让专业法医心惊肉跳的结果,它意味着代义肝脏内药物成分是人为“污染”,结论顿时震动法医学界。这意味着一家社会鉴定机构推翻公安部知名法医专家鉴定,更意味着前三次鉴定有做假可能。
引发法医学界争论的代义案留下重重迷雾:一、从基层到最高层三级官方司法鉴定结论为什么会与民间机构鉴定结论完全相反?二、第二次鉴定时死者“胃”为什么不见;是制度问题还是鉴定人出了问题?三、前期尸检录像全过程约一个半小时,仅放出无关紧要的五分钟,王雪梅认为如无法提供尸检录像亦无法证明代义服用氨基比林咖啡因药片。可最终为什么却拿不出前期尸检全过程录像?四、嫩江县城刘娜在服用氨基比林咖啡因片后死亡,药检结果尚未出来,就被鉴定为“被捂口鼻致机械性窒息死亡”,主持鉴定的同样是刘军。同样类型情形为什么会鉴定出两种不同结果?五、北京华夏物质鉴定中心从代义肝脏中检出氨基比林,却没有检出氨基比林代谢产物。公安部法医为什么没有发现这常识性的重要细节?
近年来,司法鉴定广为社会诟病。个别司法鉴定人员为“权力、金钱”服务,法医专家成为错误鉴定的维护者,冤假错案的帮凶。多少法医鉴定案件疑点重重,导致旷日持久的鉴定风波,彻底丧失公信力。司法领域如此黑白颠倒,还有何公平正义可言?石首事件的发生告诉人们,法医鉴定失去公信力,不仅案件公正性受到责疑,还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申明一点,本人不是专家,而是专业法医一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关于印发《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1990年4月2日 法(司)发6号)
各盛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
现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作为评定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伤关于鉴定标准,在法医检案中参照执行。在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按系统反映,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
第二条 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第三条 鉴定损伤程度,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果为依据,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第四条 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鉴定材料《法医鉴定》。
鉴定人有权了解案情、调阅案卷、病历和勘验现场,有关单位有责任予以配合。
鉴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保守案件秘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第二章 头颈部损伤
第五条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撕脱伤面积达20平方厘米(儿童达10平方厘米);头皮外伤性缺损面积达10平方厘米(儿童达5平方厘米)。
第六条 头皮锐器创口累计长度达8厘米,儿童达6厘米;钝器创口累计长度达6厘米,儿童达4厘米。
第七条 颅骨单纯性骨折。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1次)
第八条 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3次)
第九条 眼损伤
(一)眼睑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
(二)眶部单纯性骨折;
(三)泪器部分损伤及功能障碍;
(四)眼球部分结构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
(五)损伤致视力减退,两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7以下(较伤前视力下降0.2以上),单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5以下(较伤前视力下降0.3以上);原单眼为低视力者,伤后视力减退1个级别。
视野轻度缺损;
(六)外伤性斜视。
第十条 鼻损伤
(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
(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
第十一条 耳损伤
(一)耳廓损伤致明显变形;一侧耳廓缺损达一耳的10%,或者两侧耳廓缺损累计达一耳的15%;
(二)外伤性鼓膜穿孔;
(三)外耳道损伤致外耳道狭窄;
(四)耳损伤造成一耳听力减退达41分贝,两耳听力减退达30分贝。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1次)
第十二条 口腔损伤
(一)口唇损伤影响面容、发音或者进食;
(二)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
(三)口腔组织、器官损伤,影响语言、咀嚼或者吞咽功能的;
(四)涎腺损伤伴有功能障碍。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2次)
第十三条 颧骨骨折或者上、下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损伤致张口度(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小于3厘米。
第十四条 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厘米(儿童达3厘米),或者创口累计长度达5厘米(儿童达4厘米)或者颌面部穿透。
第十五条 面部损伤后留有明显瘢痕,单条长3厘米或者累计长度达4厘米;单块面积2平方厘米或者累计面积达3平方厘米;影响面容的色素改变6平方厘米。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1次)
第十六条 面神经损伤致使部分面肌瘫痪影响面容及功能的。
第十七条 颈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5厘米或者累计创口长度达8厘米。
未达到上款规定但有运动功能障碍的。
第十八条 颈部损伤出现窒息征象的。
关于印发《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1990年4月2日 法(司)发6号)
各盛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
现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作为评定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伤关于鉴定标准,在法医检案中参照执行,法医鉴定轻伤标准。在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按系统反映,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
第二条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第三条鉴定损伤程度,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果为依据,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第四条 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鉴定人有权了解案情、调阅案卷、病历和勘验现场,有关单位有责任予以配合。
鉴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保守案件秘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第二章 头颈部损伤
第五条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撕脱伤面积达20平方厘米(儿童达10平方厘米);头皮外伤性缺损面积达10平方厘米(儿童达5平方厘米)。
第六条 头皮锐器创口累计长度达8厘米,儿童达6厘米;钝器创口累计长度达6厘米,儿童达4厘米。
第七条 颅骨单纯性骨折。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1次)
第八条 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3次)
第九条 眼损伤
(一)眼睑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
(二)眶部单纯性骨折;
(三)泪器部分损伤及功能障碍;
(四)眼球部分结构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
(五)损伤致视力减退,两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7以下(较伤前视力下降0.2以上),单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5以下(较伤前视力下降0.3以上);原单眼为低视力者,伤后视力减退1个级别,鉴定材料《法医鉴定轻伤标准》。
视野轻度缺损;
(六)外伤性斜视。
第十条 鼻损伤
(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
(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
第十一条 耳损伤
(一)耳廓损伤致明显变形;一侧耳廓缺损达一耳的10%,或者两侧耳廓缺损累计达一耳的15%;
(二)外伤性鼓膜穿孔;
(三)外耳道损伤致外耳道狭窄;
(四)耳损伤造成一耳听力减退达41分贝,两耳听力减退达30分贝。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1次)
第十二条 口腔损伤
(一)口唇损伤影响面容、发音或者进食;
(二)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
适用意见:
脱落:牙齿松动三度,连牙根一起掉。
折断:整个牙齿1/2或以上折断、牙髓腔暴露;原有断齿、已暴露髓腔坏齿和义齿不计算在内;
三度松动:外伤性松动无法保留的。但如果不是完全脱落,并且不一定非要拔除。法医鉴定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年龄以及受伤前的口腔环境。说白了就是充分考虑外伤在这种轻伤下的参与度,下面的话都需要出现在病历上:
1、检查全口牙齿,特别是这个相邻的、松动三度的牙齿,没有牙周病,也就是说,牙齿松动完全由外伤造成,与自身疾并年龄无关,而且,脱落、松动的牙齿周围的口腔粘膜有破损;
2、由医生建议保守治疗这枚松动的牙齿;
3、到一定程度,由医生写上,保守治疗无效,建议予以拔除;
4、本人在病历上签字,医生在手术前必然会这么要求,同意拔除松动的牙齿;
5、拔牙。
这样,三度松动被拔掉的牙齿才算一颗脱落的牙齿计算。
(三)口腔组织、器官损伤,影响语言、咀嚼或者吞咽功能的;
(四)涎腺损伤伴有功能障碍。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2次)
第十三条 颧骨骨折或者上、下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损伤致张口度(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小于3厘米。
第十四条 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厘米(儿童达3厘米),或者创口累计长度达5厘米(儿童达4厘米)或者颌面部穿透。
第十五条面部损伤后留有明显瘢痕,单条长3厘米或者累计长度达4厘米;单块面积2平方厘米或者累计面积达3平方厘米;影响面容的色素改变6平方厘米。
(相关文章: 裁判文书1篇1次)
第十六条 面神经损伤致使部分面肌瘫痪影响面容及功能的。
第十七条 颈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5厘米或者累计创口长度达8厘米。
未达到上款规定但有运动功能障碍的。
第十八条 颈部损伤出现窒息征象的。
第十九条 颈部损伤伤及甲状腺、咽喉、气管或者食管的。
第三章 肢体损伤
第二十条 肢体软组织挫伤占体表总面积6%以上。
第二十一条肢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厘米(儿童达8厘米)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厘米(儿童达12厘米);伤及感觉神经、血管、肌腱影响功能的。
第二十二条 皮肤外伤性缺损须植皮的。
第二十三条 手损伤
(一)1节指骨(不含第2至5指未节)粉碎性骨折或者2节指骨线形骨折;
(二)缺失半个指节;
(三)损伤后出现轻度挛缩、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或者侧方不稳;
(四)舟骨骨折、月骨脱位或者掌骨完全性骨折。
第二十四条 足损伤
(一)2节趾骨骨折;
(二)缺失1个趾节;
(三)跖骨2节骨折;跗骨、距骨、跟骨骨折;踝关节骨折或者跖跗关节脱位。撕脱骨折除外。
第二十五条 四肢长骨骨折;膑骨骨折。
2、 法医临床鉴定: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医疗纠纷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3、法医精神病鉴定: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
4、法医物证鉴定:运用免疫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遗传学标记系统的多态性对生物学检材的种类、种属及个体来源进行鉴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识别、亲子鉴定、性别鉴定、种族和种属认定等。
5、法医毒物鉴定:运用法医毒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体内外未知毒(药)物、毒品及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对毒物毒性、中毒机理、代谢功能的分析,结合中毒表现、尸检所见,综合作出毒(药)物中毒的鉴定。
●受害人申请法医鉴定注意事项
申请法医鉴定,首先应向有关的公安、司法机关提交鉴定申请。该部门经审查符合鉴定条件的,可指派或者聘请法医鉴定部门的专业法医师或医师对法医学方面的问题进行鉴定。进行鉴定时,受伤当事人一般应到场,并提供相关的伤情资料,包括影像学报告、X光片、CT片、致伤物、照片、证人证言等。
一、法医鉴定的现状分析
(一) 多次鉴定、重复工作
2005年10月1日前, 我国就存在着很多的社会中介机构,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正式实施, 社会中介机构开始逐渐的成为正式的司法鉴定机构, 正因为如此, 很多的机构都是由于这个契机临时成立, 因此, 在专业性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鉴定机构在初次准入的背景下准入门槛较低, 很多条件不足的机构大量进入, 导致, 我国的鉴定机构数量很多, 但是质量很低。同时, 我国现今的法医鉴定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的法医鉴定机构存在着多次鉴定以及重复工作等现象, 这对我国的司法公正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自治自鉴
现今, 我国的法医鉴定中存在的自治自鉴问题, 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司法鉴定书都是直接附属于一家医院, 其中所涉及的鉴定人员大部分都具备着双重身份, 除了是司法鉴定人员之外同时还是附属医院的执业医师。被害人所就诊的医院不能够进行直接的法医鉴定, 而主治医生就是司法鉴定人, 因此, 主治医生的主观判断对鉴定结论来说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二、法医鉴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检查不详尽
法医鉴定的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对于活体损伤检验的过程中, 法医除了要对基本临床检查方法要做到足够的熟练之外, 还要对其他检查方式进行足够的了解, 针对损伤状况的不同情况, 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检验, 同时还要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类和总结, 但是, 现今我国的法医鉴定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通常都是选用一种方式进行鉴定, 对产生的结果分析力度也不足, 因此, 对于司法公正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缺乏统一规范的鉴定标准
法医鉴定结果的不知义以及诉讼当事人认为鉴定结果存在问题是导致鉴定多重结果的主要原因。导致鉴定重复的主要原因是, 很多人对鉴定的科学性、专业性提出质量, 或者是觉得鉴定的时间、条件存在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鉴定标准所直接导致的, 一旦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严格的标准规定, 就不会产生鉴定的随意性, 最大限度的保证鉴定的有效性, 进一步消除鉴定分歧。
(三) 鉴定机构之间的鉴定效力不明确
现今, 由于我国的法医鉴定机构在数量上十分的庞大, 同时各个法医鉴定机构在鉴定职能上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分别, 公检法中的不同机构所产生的鉴定结果也没有效力等级之分, 因此, 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公检法在进行案件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法对案件进行准确的判断, 同时还存在着部分的鉴定单位为了不法利益, 扭曲鉴定结果。
三、法医鉴定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 建立统一的法医鉴定机构
法医鉴定在司法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为了保证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我们可以通过将法医鉴定中的鉴定人员同公检法系统的鉴定人和单位之间直接分离, 因此, 建立统一的法医鉴定机构十分有必要,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提升法律的公正性, 树立正面的司法形象。
(二) 严格鉴定人准入门槛
司法鉴定本身就是通过科学技术进行证据鉴定的诉讼活动, 其中囊括了很多案件相关的信息, 因此, 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解读, 因此, 对于法医鉴定来说, 法医鉴定需要设置更多专业的技术门槛, 通过严格的考试审核制度, 对鉴定人员进行审核、管理, 同时还需要实施错鉴追究制度, 保证鉴定机构结果的正确性, 对于产生错误鉴定结果的相关鉴定人员还需要进行责任的追究,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法医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合法性, 对于鉴定人员的准入资格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
(三) 规范法医鉴定程序
出现法医重复鉴定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医鉴定的程序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 因此, 针对程序的规范问题, 首先就是要严把委托受理这个层次, 因此, 案件只能够由司法机关进行直接鉴定, 或者是由司法机关所直接委托的机构进行监督, 这样才能够实现法医鉴定的公平性和正规性。其次是要对送鉴程序进行规范, 保证各种鉴定材料的严密性, 最终为诉讼者提供最公平的司法鉴定。
四、总结
我国大部分的鉴定机构都是由社会中介机构转变而来的, 因此, 在专业性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鉴定机构在初次准入的背景下准入门槛较低, 很多条件不足的机构大量进入, 导致, 我国的鉴定机构数量很多, 但是质量很低。法医鉴定是但是, 由于我国现今的法医鉴定实践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有:检查内容重复、鉴定机构专业性较差以及鉴定时间无法准确把握等, 本文中主要是就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促进我国法医鉴定的快速、科学化发展, 提升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姜月华, 陈川.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11, 26:86-87.
[2]张海鹏, 李宏伟, 刘彦军.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法制与社会, 2014, 19:244-245.
一、我国现行法医鉴定体制的现状
司法鉴定是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法对诉讼、仲裁活动中所存在的某些待定事实,进行鉴别和判定,并出具相关意见的科学实证活动。根据检验和鉴定内容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门类,其中对有关人体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是司法鉴定实践中的一个主要类别。据我市统计,法医鉴定的数量约占整个司法鉴定业务量的80%.我国的现行法医鉴定机构共有四类,即公检法在其自身设置的鉴定机构和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和管理的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其中公检法系统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鉴定组织,形成了多系统多层次相对独立的法医鉴定格局。面向社会服务的法医鉴定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其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部门利益驱动下,法医门诊遍地开花。这种多系统体制的产生虽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受“权力至上”、“部门利益至上”的观念影响,各系统各部门建立自己的法医机构就像设立一个职能科室一样,认为顺理成章,既便于部门领导和使用,又能为部门创收。这是我国法医鉴定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二、现行法医鉴定体制的弊端
我国广大的法医工作者,在配合刑事侦查、民事审判方面做了大量的鉴定工作,对于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司法鉴定体制的缺陷,造成法医鉴定无序,法制约束不严,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这种体制缺陷引发的弊端也日益突出。
(一)法医鉴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既然司法鉴定是科学实证活动,那么从事司法鉴定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中立的社会角色。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的诉讼阶段,独立地指派法医进行鉴定,容易导致司法鉴定的暗箱操作,出现“自侦自鉴”、“自檢自鉴”、“自审自鉴”等现象。特别是法院,集司法鉴定的鉴定权、对结论的采信权于一身,无形中便担负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这从根本上违反了法院居中裁判的原则,容易造成司法不公。老百姓往往认为法医同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同属一个单位,缺乏回避,影响法医鉴定的社会效果,群众信任度下降,公正性受到怀疑。
(二)法医鉴定机构重复,资源浪费。多系统相对独立的法医鉴定机构,由于分别隶属于各自部门,因而容易造成人员分散,资金不足,力量薄弱。面对复杂的、业务面很宽的法医鉴定工作无法做到专业化分工,造成很多法医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从而影响鉴定质量,也严重浪费了司法鉴定资源,使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不能集中使用,鉴定设备重复而简陋,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鉴定效力不明确,增加诉讼成本。由于鉴定机构林立,在鉴定职能上也没有明确的区分,公检法各个机构的鉴定结论证明力没有效力等级的区别,经常导致不同鉴定机构对同一客观事实得出的鉴定结论大相径庭,使得公检法在办理案件时,无所适从,损害了法医鉴定的严肃性,降低了诉讼效率。同时,法医鉴定机构的重复设立,各自为鉴,容易导致互不信任、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四)鉴定人的主体资格不统一,鉴定程序不规范。目前,对在诉讼活动中担负重要角色的法医鉴定人,没有统一的考试、考核制度,更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客观上造成法医鉴定人的素质良莠不齐,引发鉴定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甚至导致幕后交易,让人质疑法医鉴定的公正性。另外,由于在鉴定程序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鉴定人的随意性较大,致使鉴定结论经常和事实有所出入甚至冲突,这也是造成公检法各部门之间不能互相配合,在鉴定结论上互不信任的客观原因。在鉴定文书方面,也没有统一的格式和用语。这些情形使得鉴定结论无法显示其证明案件事实的完全功效。
三、改革我国现行法医鉴定体制的建议
我国现阶段无序混乱的法医鉴定体制,极大损害了司法鉴定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与我国的法制化建设格格不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现行法医鉴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立统一的法医鉴定机构。鉴定机构的中立性决定了法医鉴定机构不应与公检法存在隶属关系,而是以委托关系的形式为司法活动服务。鉴于法医鉴定在司法鉴定中所占比例及其在诉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将分散在公检法系统的鉴定人员和设备剥离出原单位,合并组建统一的法医鉴定机构。同时,根据学科不同,将法医鉴定再实行专业化分工。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自侦自鉴、自检自监、自审自鉴,保证鉴定结果的质量和可信性。同时还可充分整合人才资源和设备潜力,避免相互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二)对法医鉴定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明确鉴定效力。将法医鉴定机构按照资金、技术、设备、人员资格、条件等标准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上一级别鉴定结论的证明力高于下一级,并明确各级鉴定机构的管辖范围。同时,为限制无限次鉴定权的行使,应参照我国诉讼法“两审终审”制,规定对同一事实只可进行两次鉴定。
黑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司法医学鉴定意见书
黑大司法鉴定中心[2010]临鉴字第XXX号
一、基本情况
委 托 人:XXX
委托鉴定事项:损伤程度鉴定 受理日期:2010年XX月XX日 鉴定材料:1.委托书1份
2.哈尔滨二四二医院XXX号住院病案1份 鉴定日期:2010年10月10日
鉴定地点:黑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室 被鉴定人:XXX 女 24岁
二、检案摘要
(一)案情摘要:
据鉴定委托书记载,2010年X月X日被鉴定人XXX与他人发生口角,被对方用砖头打伤腹部,因XXX怀有身孕,入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保胎治疗。(二)病案(伤情)摘要 :
哈尔滨二四二医院2010年9月1日XXXXXX号住院病案记载:被鉴定人XXX自诉与他人发生纠纷,下腹受伤后觉下腹坠胀不适5小时。因其怀有身孕,担心流产强烈要求住院观察。入院查体:伤者停经37天,一般状态好,神志清楚,无贫血外观,腹平软,下腹正中可见一3.0×4.0cm大小红斑,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
共 4 页第 2 页
张,阴道无流血,双下肢无浮肿。
2010年9月5日病案记载:孕妇于7:30分出现少量流血,伴有下腹坠胀感。给予口服保胎丸、维生素E,继续观察治疗。
2010年9月8日病案记载:病人主诉阴道流血减少,仍有腰痛。给予口服保胎丸、维生素E,卧床休息治疗。
2010年9月11日病案记载:病人主诉阴道少量流血,伴有下腹坠胀感。继续给予口服保胎丸、维生素E,卧床休息治疗。
2010年9月12日病案记载:孕妇于9:30分经阴道自然排出一妊娠囊,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给予头孢唑啉纳注射液抗炎治疗,预防感染。
2010年9月16日出院记录记载:患者自诉阴道少许血性分泌物,无腹痛及下腹坠胀感。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无贫血外观。腹部平软,肝脾无肿大,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阴道少许血性分泌物,无异味。
三、检验过程
(一)查体记录:
XXX步入检查室,神清语明,查体合作。自由体位,腹部平坦,质软,腹壁感觉无异常,压痛及反跳痛(-),未见异常淤血斑。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二)辅助检查:
1.2010年9月1日哈尔滨二四二医院U109131号超声诊断报告单示:子宫增大,宫腔内可见1.0×0.7cm孕囊回声,孕囊内未
共 4 页第 3 页
见明显胚芽组织及胎心闪动。宫内早孕。
2.2010年9月5日哈尔滨二四二医院U109508号超声诊断报告单示:子宫增大,宫腔内可见1.4×0.9cm孕囊回声,孕囊内未见胚芽组织及胎心闪动。宫内早孕。
3.2010年9月11日哈尔滨二四二医院U1091109号超声诊断报告单示:子宫增大,宫腔内可见1.8×1.3cm孕囊回声,孕囊内未见胚芽组织及胎心闪动,宫内早孕。
4.2010年9月12日哈尔滨二四二医院U1091203号超声诊断报告单示:子宫上下径5.4cm,前后径4.8cm,左右径5.5cm,形态异常,宫腔内可见稍低回声团,大小为2.3×1.2cm,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残留?)
四、分析说明
经审阅送达的资料,结合XXX目前状态,综合分析如下: 被鉴定人XXX停经37天时与他人发生纠纷,腹部受伤入院。根据病历记录,伤者诊断为宫内早孕,诊断正确;入院后一直口服保胎丸及维生素E,直至第11天自然完全流产。根据外伤史及病史记录,XXX流产与此次外伤有关。
根据受伤情况及伤后治疗记录,XXX怀孕期间腹部受伤致自然流产,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第四十二条规定,符合轻伤标准。
五、鉴定意见
1.XXX腹部受伤致自然流产评为轻伤。
六、落款
共 4 页第 4 页
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 XXX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证号:002301051254 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 XXX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证号:002317060097
黑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二○一○年十月十四日
本鉴定结构声明:
1、本鉴定意见仅对受理的检材和样本有效
2、如对本鉴定书做出的鉴定意见有任何异议或者疑问请尽早与本鉴定机构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