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精选12篇)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 篇1

普希金 (俄罗斯)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少年时代的戏耍已经消逝,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时刻听候着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正象风华正茂的恋人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趁心灵向往着自由之歌,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会升起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 篇2

普希金的诗歌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很多翻译家对其进行了翻译创作, 在中国被广为传诵的抒情诗有:《我曾经爱过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凯恩》、《致大海》等。诗人在自己的诗中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对自由的渴望。从诗人的作品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诗人的各种情感:快乐、忧伤、失落、彷徨等, 但是最能触动心灵的却是他诗歌中饱含着的那种对自由锲而不舍的追求, 阴暗日子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染我们的是那种跳动在诗行里的源自于生命本身的快乐与忧伤, 这也是普希金诗歌深受大众喜爱, 被久久传诵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就普希金歌咏自然的诗歌中最能打动读者情感的两个元素——快乐与忧伤, 做一次探访与赏析。

一、春之欢乐, 生命的赞歌

普希金的作品中有很多优美的自然颂歌, 春夏秋冬在诗人的笔下美妙地轮转, 四季的美丽在作者的诗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幼年时起, 普希金就酷爱着诗歌, 大自然的美景在他的心里是流淌着的音乐, 一草一木都是美景, 都是有思想的生灵。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 (《ЕвгенийОнегин》) 中, 诗人这样描写春天的来临:

这是一首“春的欢乐颂”, 春天是大自然最美的季节, 也永远都是诗人笔下的颂歌。春天是美丽的, 春天更是欢乐的。融化的雪水从山岗上流下, 奔腾着、跳跃着, 带着春天快乐的节奏, 这是春天的脚步;“大自然从梦中露出纯真的笑脸”——是快乐的;“天空湛蓝闪亮”, 让人心情愉悦——是快乐的;明净的森林透出爽人的绿意——是快乐的;蜜蜂唱着歌开始领取大自然的馈赠, 山谷穿上了花衣, 鸟儿、夜莺开始歌唱, 所有这一切都是快乐的。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自然画面, 是一部大自然的交响曲, 是一首春天的欢乐颂!诗中的快乐通过声音和节奏得到了最完美的传达, 这声音是极具感染力的, 读着这首诗, 无论是多么寂寞无聊的时刻, 我们的心都会随着大自然的节奏一起跳跃, 一起欢欣。诗人将大自然的美景留在了笔下, 将万物复苏时的欢欣快乐永远留给了世人。

二、几许落寞, 几多秋凉

秋天是普希金最钟爱的季节, 诗人的许多创作都是在秋天完成的。秋天是诗人心中的自然女神, 她华丽而宁静, 宁静中蕴含着热情, 诗人对她从来不吝笔墨, 写出了许多讴歌秋天的抒情诗, 献给自己心中的这位自然女神。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有这样一段对秋的描述:

这是一首极富视觉效果的小诗。诗中从天空到大地, 再到身旁, 视觉空间变换的笔触,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秋意阑珊的立体空间。描绘天空, 诗人用了дышало, “天空散着秋凉”, 天高、云淡, 失去了夏日的碧蓝, 天空似乎更加高远, 多了几分凉意;写阳光, 作者用了блистало, 太阳也不再像夏日那样光芒四射, 似乎离大地远了许多;森林不再浓密, 阵阵秋风带走落叶, 森林宛若脱去了华丽的外衣, 也失去了绿荫浓郁时的神秘, 此行中, 诗人用обнажалась进行了动态描写;写秋雾, 作者用了一个ложился, 将秋天多雾的特点一笔点出;南飞的大雁最能表现出深秋的意境, 寥寥的几个词Гусейкрикливыхкараван/Тянулсякюгу就将大雁的声音、动作等呈现在读者眼前, 宛若一部短片将大雁排队南飞、留下离别歌声的场景放映出来。此时, 诗人将目光从天空和大地收回, 似有所悟:哦, 十一月已经来到了, 又一个寂寞漫长的冬天即将开始了。

作者在这首诗中, 虽用词简练, 却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动态油画:雁鸣声声, 雁阵长长, 几许落寞, 几多秋凉。诗人钟爱秋天, 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秋日的萧瑟正应和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三、冬的魅力, 心的徜徉

俄罗斯漫长的冬季给了俄罗斯人粗犷豪放而又坚强的性格。在俄罗斯人的眼中, 冬天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冬天也是普希金笔下的迷人季节。在《冬之路》这首诗中, 作者这样描写一次冬日里孤独的远行: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俄罗斯一幅冬天的油画:有雾的夜晚, 月亮像是一盏昏暗的灯, 遥挂在天边, 时隐时现地照着大地。一辆三只猎犬拉着的雪橇滑行在白雪覆盖的路上, 单调的铃声像是一首催眠曲在寂寥的大地上传出很远, 更令人萌生倦意。车夫也耐不住旅途的寂寞, 放开喉咙唱起了歌, 歌声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它时而豪放, 时而低回, 有欢乐、有忧伤, 这多愁善感的歌声触动着旅人的孤寂之心。但即使有歌声相伴也消除不了旅途的寂寞。原野上还是无尽的荒凉, 没有灯火, 也不见村舍, 杳无人迹, 只有一个个路标从身旁闪过, 只有这白雪覆盖的长路遥无尽头。

这首诗写出了旅途的寂寞和人在旅途的心情。冬天是寒冷的, 荒凉与寂寞更浓化了这种气氛。但是再艰苦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旅途的荒凉寂寞更衬托出内心画面的温馨,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歌的生动之处就在于, 当我们读完全诗后, 诗中描述的画面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似乎我们也正身在旅途, 心在旅途……

普希金的季节诗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 宛若一首首歌咏大自然的浪漫曲, 美丽整洁的语言, 明快的节奏极具感染力, 在他的诗中, 我们读着大自然的美丽, 感受着作者的心情, 在不知不觉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与他一同欢乐着、忧伤着、憧憬着、向往着……

参考文献

[1]、Золотые строфы:Стихи русских поэтов.Сост.Светотон.---М.:СВЕТОТОН, 1999;

永远的普希金 篇3

民众纷纷来到教堂,为纪念普希金而祈祷,并在14时45分默哀,纪念他逝去的时刻。1837年2月8日,37岁的普希金在圣彼得堡与他人决斗时身负重伤,于2月10日14时45分在他的公寓中去世。公寓中书房的时钟也停留在这一时刻。普希金的后人特意从比利时赶到圣彼得堡,来到当年普希金决斗的现场,与人们一起朗诵普希金的诗歌。

位于圣彼得堡莫伊卡河岸12号的普希金公寓博物馆经过半年多的装修,也重新开馆,接待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在中国,对于稍年长的一代人来说,普希金是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的文化记忆,是一笔无法割舍的精神财富。

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最伟大的诗人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普希金创作了不少讴歌自由、憧憬未来的诗篇,他在《自由颂》中义无反顾地高唱:“我要为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惩罚皇位上的罪行。”他在《致大海》中借助歌颂自然景观的壮丽,抒发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深情向往,“再见吧,大海!我不会忘记,你那美丽庄严的景象,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发出的轰响”。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用语言把人們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每年的6月6日是俄罗斯的诗歌节,也被称作普希金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普希金而设的,因为他诞生在1799年的6月6日。普希金广场上竖起的普希金纪念碑,是俄罗斯人为诗人而建的第一座纪念碑。1999年6月6日,是普希金诞辰200周年。整个俄罗斯沉浸在热烈的节日气氛中。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在各城市乡镇的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画像、标语。那画像,是普希金;那标语,写的是这位诗人作品的片断。首都莫斯科的庆祝活动持续了3天。6月4日,莫斯科市在普希金纪念馆举行了“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纪念会”开幕仪式和一个音乐会。6月5日,活动达到高潮。在普希金广场,纪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嘉宾们向普希金纪念碑献了鲜花。之后,散布在大街上的十多个露天舞台开始上演节目,所有演出,内容只有一个:普希金的作品。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骄傲地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俄罗斯这样庆祝一个诗人生日的。”

普希金与中国有着不解的情缘。我国有许多普希金研究者。此次,俄罗斯邀请了高莽和郑体武两位中国学者前往俄罗斯参加纪念活动。郑体武教授在俄罗斯科学院举行的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他回顾了1900年,普希金的名字在上海出版的《俄国政治通考》上首次出现,以及1903年普希金的第一本中文译著《俄国情史》(又名《花心蝶梦录》,即《上尉的女儿》)在上海出版等历史,向俄罗斯同行讲述了上海与普希金的关系。他25分钟的演讲过程,数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俄罗斯人为中国人民对这位诗人的推崇而鼓掌、而感动。

位于莫斯科西北800公里处的米哈伊洛芙斯基是普希金家族的世袭领地,由于诗人普希金曾在这里度过难忘的岁月并在这里写出许多不朽的诗篇,所以人们也习惯地把它叫做普希金小村。普希金的住房是由木板造成的,带有8个白色窗框的玻璃窗。庭院旁的小木屋的房门是敞开的,这敞开的门好像是在对参观者说:普希金正在林间小路上散步……在普希金住房的后面是两个大湖,索罗季河水正缓缓地淌过。

普希金的安寝地——圣山修道院建于1569年。今天它名满天下,世界各地的游人都前来拜谒,那是因为这里安寝着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普希金的墓碑用白色大理石筑成,下面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用金字写道: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普希金的墓碑上铺满了鲜花。“就像铭记自己的初恋一样,俄罗斯心中不会把你遗忘。”这两句出自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纪念普希金的一首诗。

这位伟大的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有过评价,他说:“我给自己建立了非人手所能造的纪念碑。”普希金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不仅是俄罗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现代俄罗斯人在精神世界依然离不开它,而且它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Pushkin: A Timeless Poet

By Wei Danhong

February 10, 2012 marked the 175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Alexander Pushkin (1799-1837), the founder of modern Russian literature. On the day, a series of commemora-tion events were held in St. Petersburg. People attended memorials at churches and mourned him at 2: 45 in the afternoon. He died at this minute 175 years ago in his apartment in St. Petersburg after he was fatally wounded in a duel. His descendants came back from Belgium to read Pushkin’s poems at the spot where the poet fought his last duel. His apart-ment, now a museum, opened to the public after a 6-month refurbishment project. Some Chinese visited the museum on the day.

For some Chinese, Pushkin is a fascinat-ing memory as well as a spiritual wealth. He is considered by many as the greatest Rus-sian poet and the founder of modern Russian literature. He wrote poems, novels, plays, and stories for children. His writings served as models for modern Russian literature and standardized the language for literary creativ-ity. Maxim Gorky (1868-1936), a Russian and Soviet author who was influential in China for a long while in the mid 20th cen-tury, lauded Pushkin as the beginning of all the beginnings.

Russia is arguably the world’s most poet-ry-loving nation, though China outshines its northern neighbor in the number of poets and in the history of poem writing. Russia cel-ebrates poetry on June 6 in commemoration of Pushkin, for the poet was born that day. Previously it was known as Pushkin Poetry Festival. The day now is called Pushkin Day.

During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e great poet in 1999, Russia held a series of events and celebrations across the na-tion. Pushkin Square in Moscow is about 2 kilometers northwest of Kremlin. The statue of Pushkin at the square was Russia’s first-ever monument to a poet. His portraits could be seen everywhere in Moscow and St. Petersburg and other cities and towns across the nation. Moscow started the 3-day celebrations on June 4. At the Pushkin Museum, a launching ceremony for the 200th anniversary memorial was held and a concert was staged. The following day witnessed performances of Pushkin’s works on more than ten out-door stages at Pushkin Square.

普希金抒情诗经典 篇4

你独自曳过了明亮的蓝天,

惟有你投下了忧郁的阴影,

惟有你使欢笑的日子不欢。

不久以前,你还遮满了苍穹,

电闪凶恶地缠住你的躯体;

于是你发出隐秘的雷声,

把雨水泻满了干渴的大地。

够了,躲开吧!时令已变换了,

土地已复苏!雷雨消逝无踪:

你看那微风,轻轻舞弄着树梢,

正要把你逐出平静的天空。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徐志摩的爱情诗集合

2.中国最美情诗名句

3.最经典的一首暗恋情诗

4.相思情诗名句精选

5.精选借景抒情诗

6.思念女友情诗

7.2017古代情诗绝句

8.浪漫情诗大全

9.唯美爱情诗歌《相遇你,是一种奇妙的缘》

普希金的爱情诗英文 篇5

I loved you; and perhaps I love you still,

The flame,perhaps,is not extinguished; yet

It burns so quietly within my soul,

No longer should you feel distressed by it.

Silently and hopelessly I loved you,

At times too jealous and at times too shy.

God grant you find another who will love you

普希金抒情诗选 篇6

美梦啊,美梦

哪里是你的甜蜜?

夜间的欢乐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欢乐的梦已失去影踪。

我孤零零在黑暗中苏醒。

床周围是沉默的夜。

爱情的幻想忽而冷却,

忽而离去,成群地飞跃。

我的心灵仍充满愿望,

它在捕捉对梦境的回想,

爱情啊,爱情,

请听我的恳请:请再把我

送入梦境,再让我心醉,

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

也不愿醒。

《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容。

许多年过去了,

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精灵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在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魂,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风暴》

你看见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吗?

穿着白色的衣裳,高临在波涛之上,

就是当大海在风暴的烟雾中喧腾,

和海岸在嬉戏,

就是当雷电的金光

时时刻刻用赤红的光芒照亮了她,

而风在打骱痛捣?br>

她飘荡着的轻纱的时光?

在风暴的烟雾中的大海,

在闪光中失掉蔚蓝的天空,都是美丽的;

但是相信我吧:就是那个站在峭岩上的少女,

普希金文学中的法兰西形象 篇7

[关键词] 普希金 法国 文化 形象

普希金毕生并没有到过法国,但他一生都非常关注法国。他自幼受过良好的法语教育,熟读法国古典主义作家和启蒙主义作家的作品,深受法国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创作的思想、素材与法国有不少的关联。普希金在创作时常常透露出其受法国思想的熏陶,他不仅以法国为题材,甚至直接借用、翻译法国著作或者用法语发表的文学作品,娴熟地把法国的思想、佳言妙语嫁接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普希金的帕尼尔诗作叫埃大列——《埃大列加》、《在岸边那儿,威尼斯——大海的女皇》、以及由梅里美散文改写的11首《西斯拉夫之歌》里,故事的发生地作家首选法兰西:在《自由颂》、《致恰阿达耶夫》、《短剑》、《我熟悉战斗,爱听刀剑相击》等作品里,故事的灵魂源自法兰西启蒙思想;在上述的作品里同时还有一系列关于法国的描述。所有这些,构成为了普希金文学世界里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同时也反映出在普希金的脑子里时刻有一个完美的法兰西形象在影响着他的创作。

一、人间天堂般的巴黎

在普希金的笔下,巴黎是法兰西的窗口,是一个自由的人间天堂。

他的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奴》的创作背景就是路易十四后期到奥尔良大公摄政时期的巴黎。小说一开始就引用了德米特里耶夫《旅行杂志》颇具深意的话“我到巴黎才开始生活,而不光是活着。”其言下之意是指,法国是一个先进的国家,它的政治和经济很发达。

接着,作者对巴黎人的生活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也许,你在悭吝的泰晤士河上感到寂寞,想作远游。眼前闪现出快活的博马舍,他像自己疏忽中的主人公那样一副好为人效劳的模样,殷勤、活泼。他猜透了你的心思:用迷人的话语向你细细评说女性的秀足和双眸,和那个国家的安宁一那里天空晴朗如洗,懒洋洋的生活过得十分称心如意,就像少年的梦充满激情和欣喜”。在这里,普希金对法国人生活环境的理解是:晴朗如洗的天空、称心如意的生活、充满激情和欣喜人民。而这里的人民过着一种先进而自由的和平生活。正如其诗中描述的一样:“当世界从奴役中觉醒,被希望的霞光照亮,高卢人已用愤怒的巨手,推翻了腐朽的偶像:当国王的肮脏尸体,横陈在暴动的广场,不可避免的伟大节日——自由的节日已大放光芒。”“作为一个无言的后代,路易高高升起走向死亡,他把失去了皇冠的头垂在背信的血腥的断头台上”。在普希金看来,当世界正在觉醒的时候,法国人早已把他们的暴君推上了断头台,他们创造出了一个自由、法制的国家。不仅政治吕明,而且经济十分繁荣。此外,法国拥有先进的思想,高妙的技艺,进步的社会制度,人民生活水平高,民众有追求幸福和权利的意识和欲望。法国代表着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可期待的未来。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奴》引伏尔泰的诗《奥尔良贞女》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风气。“那幸福的时代,标志着放纵自由。那时候,狂妄像匹野马,听着小铃铛,轻快的步子跑遍整个法兰西的国土,那时候没有一个凡人甘愿虔诚超度;那时候,万事可为,只除开反省自守。”“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却呈现出一派气象万千的图景。学识和寻欢作乐的要求使得各级社会地位的人乐于互相接近。财富、谦和、光荣、天才、五花八门的奇行怪辟这一切给好奇心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或者,使它得到满足,这一切被人们一视同仁地乐于接受。文学、科学、和哲学舍弃了寂静的书斋,进入广大社会中间以迎合时尚,指导社会舆论。女性统治一切,但已不乞求宠爱,彬彬有礼的外表代表了内心的尊重”,在《叶甫盖尼奥》涅金浬普希金再次对法国的社会和生活进行深入的反映:“凡是巴黎永无止境的趣味挑选了于它有利的手艺,为了消遣、奢侈和满足时髦的需要而制造的东西,一切全用来精心装饰这十八岁的哲学家的起居室”。

在上述的描绘中,我们清晰的看到普希金对法国的理解:法国,在他的心中是安宁和谐的、人民生活充满幸福的:同时,法国学术繁盛、言论自由。那里的人们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人与人之间没有等级界限,女性有权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科学和文学等知识在民间广泛传播。正因如此,诗人在《我们走吧,无论上哪儿我都愿意》一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他对巴黎的向往之情。“不管是到遥远的中国长城的边上,也不管是去人声鼎沸的巴黎市街……(我都愿意)”。在诗人的意识里,巴黎是“人声鼎沸”的,是“时尚的漩涡”,与“半开化的俄罗斯”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文明先进,这种文明不是单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半开化的俄罗斯”作为文明先进的巴黎的对比面,既落后又愚昧。普希金体验了俄罗斯自身的缺憾,在表述法国和谐社会的同时,流露出内心的压抑和不满,并表达出自己的欲望和向往。诗人一心只想逃离俄罗斯阴暗压抑的社会现实。繁华、自由的巴黎生活是普希金的一种美好想象,从而隐喻地表达出诗人对俄罗斯缺失自由、文明以及追求自由、文明的呼声。

二、浪漫激情的法兰西妇女

法国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优厚,更是进入文明的那些人,人创造了这一切。普希金对创造了法国文明的法国人民充满了高度的赞赏。以D伯爵夫人为代表的追求妇女解放的法国女性,获得了普希金的不同程度的称许。

法国妇女特别是上流社会的妇女,是法国人形象的代名词,激情、享乐是巴黎的招牌。那个时代的法国人“放荡轻浮、一意胡闹、穷奢极侈。”小说中的贵族妇女D伯爵夫人美貌惊人、气质高雅,她典雅高贵的外表下潜藏着深入骨髓的风骚。她在结婚前没有恋爱过,从修道院还俗后就嫁了人。婚后,她不顾种族和门第的差别,疯狂爱上彼得大帝的教子——黑人伊卜拉金姆。伯爵夫人和伊卜拉金姆热烈相爱,但是伊卜拉金姆回国后,伯爵夫人转身就投入了其他男人的怀抱。对于这位伯爵夫人普希金是这样评价的“伯爵夫人是任性和轻浮的”,她七情六欲强烈,享乐主义的天性促使她不能忍受伊卜拉金姆离去后的寂寞和空虛,她是多情的。享乐是法国盛行的社会风气。对法国人享乐主义天性的记述,在普希金的诗《致达官贵人》中表现得更为形象生动:“告别了菲尔奈,你又来到凡尔赛。那里只知寻欢作乐,谁还去想未来如何,年轻的阿尔米达首先向人们发出号召,要人们穿上华丽的衣服,尽情欢乐……还在宫中和轻佻的侍从一道嬉戏。”他们追求现实现世的享乐和幸福,无视宗教和道德对人性欲望的压抑和束缚。伯爵夫人

和女皇阿尔米达的形象反映了普希金潜意识里对法国女人特别是巴黎女人的看法,这种看法也许是认知,也许是想象。法国尤其是巴黎确实是一个纵情行乐的地方,巴黎对于那些渴望放纵的人来说无疑是块宝地。异国形象不是一个人一时的对别国的个人认识,而是长期积淀的整个民族对于其他民族集体的普遍的看法。普希金对伯爵夫人、阿尔米达的评价是以俄罗斯长期对法国妇女的认识为基础的。

作为普希金想象的文化“他者”,作为俄罗斯文化言说的异国的话语,普希金塑造的法国形象和他所指涉的现实对象并不存在多大必然的关系。它的用意在于标示法国文化与俄罗斯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法国的描写,影射俄罗斯宫廷的腐化堕落,上流社会贵族、僧侣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如果说法国人(法国女人)生性放纵、追求享乐,俄罗斯妇女的道德情操也不见得高尚。普希金说“不,我不珍视那喧闹的宴饮,感官上的兴奋,疯狂,变钝,呻吟,放荡的青年妇女的叫喊”。表明了他对俄罗斯妇女道德沦丧的现实的否定。巴黎妇女放荡,追求快乐,她们不在乎道德和宗教的束缚,而俄罗斯妇女虽然行为放荡,但是她们受礼俗的约束,道德和精神上不自由。普希金在标示这个差异的同时,传递出俄罗斯本土文化的信息。展示俄罗斯文化主体——人所缺失的和必须追求的东西:道德上的无束,精神上的自由。

三、值得尊敬的法兰西伟人

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既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活动家,同时也是文学家。普希金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受他们影响。无论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观点,还是卢梭以暴抗暴的战斗口号,在普希金的作品里都有明显的印记。

普希金在《自由颂》中说:“我要歌颂自由,我要抨击宝座的罪愆……战抖吧,世间的暴君!轻佻的命运的养子们!而你们,倒下的奴隶!听啊,振奋起来,去抗争!……只有当强大的法律与神圣的自由牢结在一起,只有当它的坚盾伸向一切人,只有当它的利剑,被公民们忠实可靠的手所掌握,一视同仁地掠过平等的头顶……不是自然,是法律把王冠和王位给了你们,你们虽然高踞于人民之上,但永恒的法律却高过你们”。又如在《致娜·雅·波柳斯科娃》中普希金渴望自由、歌颂自由“我只学着颂扬自由,为自由奉献我的诗篇,我生来不为用羞怯的缪斯,去取媚沙皇的心欢。而我这金不换的声音,正是俄罗斯人民的回声。”普希金推崇法国先进的公民权力意识,把伏尔泰、卢梭等人的作品和思想加以推广和传播,盼望自由的“星星之火”能够照亮黑暗的俄罗斯。

拿破仑也是普希金比较关注的一个人物。诗人在《普希金抒情诗选》(上、下两册)中多次提到拿破仑,如《皇村回忆》、《拿破仑》、《自由颂》等。普希金在十首诗歌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的、血肉丰满的拿破仑形象。

最初,普希金把拿破伦看作是一个“暴君”、“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魔王”、“强盗”、“狂人”。这一时期他对拿破仑的态度是极度的憎恨和厌恶的。这和俄罗斯以往对拿破仑的传统看法一“凶恶的侵略者”、“残暴的专治君主”相仿。“你蔑视信仰、法律和正义的呼声,你妄图用宝剑砍倒各国的王位”,普希金用诗歌批评拿破仑无止境的虚荣心、极端的利己主义、个人权力欲望和对全人类的蔑视。由于拿破仑入侵过俄罗斯,损害过俄罗斯的利益;所以,普希金这时期对拿破仑的评价从民族利益这个角度出发贬低拿破仑是很容易被我们理解的。因为,异国和异国人的形象塑造往往与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作家的民族利益息息相关。

但是,随着普希金社会阅历的增长,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对拿破伦的评价也有了新的改变。

一七九四年,拿破仑反抗企图恢复封建制的反法同盟大军,保住了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法兰斯第一共和国。此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法国的社会秩序。颁布《拿破仑法典》,重视教育,尊重知识、人才;增设学校……他实行了许多行政改革,使国家政治、经济恢复了稳定。这时,在俄罗斯普遍咒骂、痛斥拿破仑的呼声中,普希金发出了赞美拿破仑的不和谐之音。称拿破仑是“万国膜拜的神”“叛逆的自由的继承者和元凶”、“天庭使者,人世精英”,同时,肯定拿破仑思想启迪的作用:“啊,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普希金认为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唤醒了沉睡的俄罗斯民众,使他们有了反抗压迫的意识。拿破仑是法国人民走向自由的引路人,他与沙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沙皇总是妄想百姓奴性十足,希望用愚民政策腐蚀人民的灵魂,沙皇把文明的果实说成是反叛和淫乱,他要把天性温柔的声音、追求自由真理的行为打压下去。

在普希金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拿破仑的评价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对自由的渴望之情。在诗人的眼中,他们是先进法国的代言人,是自由法国的创造者。而在普希金高度赞扬上述异国伟人的时候。他却生活在政治腐朽、言论和人生都不自由的沙俄时代,他的行动时刻都在政府监制之下。所以,他写了《我们走吧,无论上哪儿我都愿意》这一首诗,诗中,法国是政治开明和学术思想繁盛、言论自由之都,是值得诗人追求和向往的圣地。从形象学的角度来看,异国形象(包括对异国人物的想象)应该是作家对社会总体想象的一种产物,社会历史和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异国形象的形成。普希金文学中对法兰西伟人的高度评价应该是诗人生活环境与政治困惑的一种表现方式。

结语

普希金抒情诗选 名句 篇8

2、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3、没有思想,再漂亮的语句也全无用处。

4、灾难的忠实姐妹——希望,她会唤起勇气和欢乐。

5、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

6、有两种模糊:一种源于思想感情的贫乏,只能用语言来替代思想感情;另一种源于语言的贫乏,语言不足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7、失败面前无所谓高手,在失败的面前,谁都是凡人。

8、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9、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10、有两种模糊:一种源于思想感情的贫乏,只能用语言来替代思想感情;另一种源于语言的贫乏,语言不足以表达丰富的感情。

11、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12、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时候起。

13、你尽可注视别人的脸,但请信任我这颗心。

14、敏感并不是智慧的证明,傻瓜甚至疯子有时也会格外敏感。

15、从足趾可以认出狮子,从耳朵可以识别驴子。

16、勇敢是人类美德的高峰。

17、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18、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19、一切有理性的动物,都会无聊。

喜欢普希金 篇9

我决定把普希金的一些诗读完整,于是到市图书馆去。我久久地站在门旁。直到女图书馆员喊我,问我需要什么。

“要普希金。”我笨拙地说。

“你想要童话吗?”她问我。

“不,不要童话,要普希金。”我执拗地重复着说。

她给了我厚厚的一本书。我坐在窗旁的角落里,打开书,就哭了起来。我哭的原因是,只是在现在,当我打开书之后,我才明白,我不可能读完它,明白了我还根本不会读,还明白了在这些诗行中隐藏着一个酒醉后的父亲为之痛哭的诱人的世界。从父亲的背诵中,我当时只记熟了两句普希金的诗:“我看见遥远的河岸,仙境似的南方的土地。”但这对我来说,去想象和我们生活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已经足够了。清设想一个坐了几十年单人牢房的人,人们终于为他设法越狱,弄到了牢狱大门的钥匙,这时他走到门前,门外是自由,有人,有树木,还有河流。突然,他发觉,不知道怎样用这把钥匙打开这把锁,巨大的世界在铁门板外咫尺的地方喧嚣着,不过得知道一个开锁的小秘诀,可是这个秘诀越狱者不得而知。他听到了背后的警报,他知道,他马上就会被抓住并且一直到死将仍然像过去那样:牢房天花板下面的肮脏的窗子,老鼠的臭气和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大概同我阅读普希金著作时所感受到的相同。

女图书馆员觉察到我在哭,她走到我跟前,拿起书问道:“你怎么了,孩子?为什么哭?你连书都拿倒了!”

她笑了起来,可我走了。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普希金了。读与思:

本文节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米哈伊洛夫斯克的小树林》一文。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位于俄罗斯普斯科夫州,原是普希金父母的领地。普希金生前曾几次到过这里,称这里为“可爱的地方”,最后也成。为他的长眠之地。在被沙皇当局软禁期间,普希金在这里写下了多部影响巨大的作品。本片段取自文中一个普希金爱好者的自述,内容简洁,精辟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故事从一个侧面讲出了俄国人民热爱普希金的根本原因,既有说服力也富有冲击力。

1.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讲一下小男孩为什么在拿到普希金诗集的时候哭了起来。

2.你能通过一个故事,说出你喜欢一本书或一个作家的理由吗?

普希金的诗歌 篇10

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

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

投下清辉一片?

你的忧郁的脸容

引起我悲伤的浮想,

和爱情的无益的哀痛;

骄傲的理智难以抑制的愿望

又在我的心头重新激荡。

飞走吧,往事的回忆,

不行的爱情啊,请你安息!

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

当你以神迷的光线

穿过幽暗的梣树林

将静谧的光辉倾泻,

淡淡地,隐约地

照出我恋人的美丽。

情欲的欢快啊,你算什么?

怎能比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那种内在的美的欢乐?

已逝的喜悦怎能再往回奔?

光阴啊,那秒秒分分

为什么如此飞快地消失?

当那朝霞突然升起

轻盈的夜色为何就淡去?

月亮啊,你为什么要逃走,

沉没在那明朗的蓝天里?

为什么天上要闪出晨曦?

雪莱歌德普希金的诗歌 篇11

《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容。

许多年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激变,驱散了往日的梦想,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还有你那精灵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我的岁月就在那样静静地消逝,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魂,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这时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月亮》

孤独、凄怆的月亮,你为什么从云端里出现,透过窗户,向我的枕上

投下清辉一片?

你的忧郁的脸容

引起我悲伤的浮想,和爱情的无益的哀痛;

骄傲的理智难以抑制的愿望

又在我的心头重新激荡。

飞走吧,往事的回忆,不行的爱情啊,请你安息!

已不会再有那样的月夜,当你以神迷的光线

穿过幽暗的梣树林

将静谧的光辉倾泻,淡淡地,隐约地

照出我恋人的美丽。

情欲的欢快啊,你算什么?

怎能比真正的爱情和幸福,那种内在的美的欢乐?

已逝的喜悦怎能再往回奔?

光阴啊,那秒秒分分

为什么如此飞快地消失?

当那朝霞突然升起

轻盈的夜色为何就淡去?

月亮啊,你为什么要逃走,沉没在那明朗的蓝天里?

为什么天上要闪出晨曦?

为什么我和恋人要别离?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一样爱你。

《春天》

春天,春天,爱情的季节,你的来临对我是多么沉重,在我的心灵里,在我的血液里,引起多么痛苦的陌生,一切狂欢和所有的春光

只会将厌倦和愁闷注入我的心。

请给我狂暴的风雪,还有那幽暗的漫长冬夜!

《歌者》

在夜色沉沉的树林里你可曾听见

一个歌者在歌唱苦闷和爱情?

清晨的时刻田野里万籁俱静,芦管的声音单谓而又凄清,你可曾听见?

在荒凉昏暗的树林里你可曾遇见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和苦闷?

他有时微笑,有时带着泪痕,还有那充满烦忧的温顺的眼神,你可曾遇见?

倾听着那轻轻的歌声,你可曾叹息

一个歌者在歌唱爱情和苦闷?

当你在树林里看见一个年轻人,接触到他那黯淡无光的眼神,你可曾叹息?

《我们的心多么固执》

我们的心多么固执!

它又感到苦闷,不久前我曾恳求你

欺骗我心中的爱情,以同情,以虚假的温存,给你奇妙的目光以灵感,好来作弄我驯服的灵魂,向它注入毒药和火焰。

你同意了,于是那妩媚

像清泉充满你倦慵的眼睛;

你庄重而沉思地蹙着双眉。

你那令人神的谈心,有时温存地允许,有时又对我严厉禁止,这一切都在我心灵深处

不可避免地留下印记。

《冬天的道路》

透过一层轻纱似的薄雾

月亮洒下了它的幽光,它凄清的照着一片林木,照在林边荒凉的野地上。

在枯索的科天的道上

三只猎犬拉着雪橇奔跑,一路上铃声叮当地响,它响得那么倦人的单调。

从车夫唱着的悠长的歌

能听出乡土的某种心肠;

它时而是粗野的欢乐,时而是内心的忧伤。

看不见灯火,也看不见

黝黑的茅屋,只有冰雪、荒地

只有一条里程在眼前

朝我奔来,又向后退去

我厌倦,忧郁。明天,妮娜,明天啊,我就坐在炉火边

忘怀于一切,而且只把

亲爱的人儿看个不倦。

我们将等待时钟滴嗒地

绕完了有节奏的一周,等午夜使讨厌的人们散去,那时我们也不会分手。

我忧郁,妮娜:路是如此漫长,我的车夫也已沉默,困倦,一路只有车铃单调地响,浓雾已遮住了月亮的脸。

《该走了,亲爱的》

该走了,亲爱的,该走了,心儿要求宁静,日子一天接着一天飞逝,每一点钟

都带走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两个人

打算的是生活,可你看,死亡却已临近。

世界上没有幸福,但有自由和宁静。

我早就梦想着那令人羡慕的运命,我这疲乏不堪的奴隶,早想远走高飞,到远方隐居,在写作和安乐中憩息。

《被你那缠绵悱恻的梦想》

被你那缠绵悱恻的梦想

随心所欲选中的人多么幸福

他的目光主宰着你

在他面前

你不加掩饰地为爱情心神恍惚

然而那默默地

充满嫉妒地

聆听你自白的人又多么凄楚

他心底燃烧着爱情的火焰

却低垂着那颗沉重的头颅

《爱的尽头》

难道一切都无法挽留?

是否一切都到了尽头?

我们曾敞开心扉排解了彼此多少忧愁

而如今的争吵取代了交流

是我们彼此太了解

以至厌倦

还是我们彼此太陌生

以至疏远

这悬崖边不断破裂的爱呀

因为不忍停下的足步而坍塌

忘了她吧

眼泪只会弄湿翅膀

只要心灵足够宽广

其实随时都可以飞翔

即使这颗心早已坠落深伤

《康复》

我见到的是你吗,亲爱的朋友?

莫非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幻想,是不真实的梦,是剧烈的病痛

在欺骗地搅动着我的想象?

在这不祥之病的阴郁时刻,是你站在我的床前,温柔的姑娘

笨拙、可爱地穿一身军装?

是的,我见到了你;我无神的视线

透过那戎装看到了熟悉的美丽:

我用软弱的低语呼唤我的爱人,但在我的意识中又聚起阴郁的幻想,我用软弱的手在黑暗中把你寻觅。

突然,在我滚烫的额头,我感觉到你的眼泪、你的亲吻和你的气息

这不朽的感觉!生命的火,带着无比激动的愿望从我心头掠过!

我在沸腾,我在颤抖。

你则像个美丽的幻影消失了!

狠心的朋友!你在用陶醉使我痛苦:

来吧,让爱情使我灭亡!

在美妙夜晚的寂静中,出现吧,神奇的女郎!让我再次看到

威严的军帽下你蓝天一样的眼睛,看到斗篷,看到武装带,看到被军靴装饰着的双脚。

别迟疑,快来,我美丽的军人,来吧,我在等你。诸神再次

用健康给我送了厚礼,还给了我甜蜜的烦恼,这便是那隐秘的爱情和青春的游戏。

《一切都已结束》

一切都已结束,不再藕断丝连。

我最后一次拥抱你的双膝,说出这令人心碎的话语,一切都已结束——回答我已听见。

我不愿再把你苦追苦恋,我不愿再一次把自己欺诳;

也许,往事终将被我遗忘,我此生与爱情再也无缘。

你年纪轻轻,心地纯真,还会有许多人对你钟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

阴霾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快乐的时光即将来临。

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而现在却总是令人伤怀;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小花》

我在书里发现一朵小花,它早已干枯了,也不再芬芳,因此,我的心里就充满了

许许多多奇异的遐想:

是哪一个春天,在哪一处

它盛开的?开了多长时间?

谁摘下的?是外人还是熟人?

为什么放在这书页中间?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

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

是他还是她?还在世吗?

哪一个角落是他们的家?

啊,也许他们早已枯萎了,一如这朵不知名的小花?

《致大海》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普希金之死 篇12

今天,人们对普希金的这种爱情生活是相当宽容的。因为人们知道文学与生活本来就有所区别。普希金共创作了两百多首爱情诗,在他的诗歌中,爱情是高尚、纯洁和美妙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比如《致凯恩》。凯恩是普希金的女朋友,21岁那年,普希金在彼得堡第一次见到她。那时候凯恩19岁,已经嫁给了一个52岁的将军。1825年,普希金因为触怒了沙皇,被流放到一个小山村中,凯恩去探望他。当凯恩离开小山村的时候,感动万分的普希金把这首诗歌献给了她。在诗歌中,诗人充满深情回忆了他第一次见到凯恩时的美妙、表达了他和凯恩分离后的失落以及再见到凯恩时的惊喜: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许多年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却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经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关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普希金的爱情是有一定缺陷的。因为他专一于爱情,但不专一于爱情的具体对象。不过,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正是他有缺陷的爱情生活成就了他没有缺陷的爱情诗歌。他一生所写的两百多首爱情诗歌分别献给一百多位不同的女性。文学创作,尤其是爱情诗歌的创作,需要绵绵不断的激情。在西方诗歌史上,也有像但丁、彼特拉克这样一生只为一位女性写爱情诗的,但是,但丁终生没能和贝亚特尼齐在一起,彼特拉克和劳拉也是有缘无份。而普希金不一样,他总是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因此,他需要不断更换激发创作激情的爱情对象。

人们对普希金的爱情行为表示理解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们知道特定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普遍的道德标准有所区别。道德不是相对的,但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基督教所鼓吹的禁欲主义,普希金在诗歌中对爱情的歌颂,在生活中对爱情的身体力行,都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合理性和人道性。相对于普希金所处的时代和地域,他的行为更算不了什么。19世纪初期,俄国因为学习法国,在贵族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气:偷情。贵族男女都为自己有几个情人为自豪的事情,因此丈夫和妻子对彼此有情人也是互不干涉。甚至沙皇本人也公开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冈察洛娃。据说,普希金和妻子散步的时候,与沙皇、皇后不期而遇。吃惊的不是冈察洛娃,而是沙皇夫妇,因为皇后这个时候才发现,俄罗斯居然还有比自己更美丽动人的女人。尤其是沙皇,他的“斜眼病”马上被冈察洛娃治好了,后来他封给普希金一个宫廷职位,目的也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冈察洛娃。在偷情合法化、公开化的时代,普希金只不过是这种奇特风尚的“受益者”之一而已。当然,因为他结婚了,而且他的妻子是俄罗斯的第一美女,人人仰慕的对象,所以,不久以后他也就成为这种风尚的受害者。

普希金自由惯了,而且他也担心以前总是自己给别人戴绿帽子,一旦自己结婚了,自己也随时会被别人戴上绿帽子。因此,他一直对婚姻很悲观。不过他也是个普通人,在年过而立之后,他长久流浪漂泊的心灵也渴望有个归宿,因此他迎娶了冈察洛娃。结婚后,普希金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安稳的生活。但她的妻子属于上流社会,新婚伊始,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普希金还能陪着冈察洛娃唱歌、跳舞和喝酒。但普希金毕竟是一位有追求的诗人,整天无所事事让他倍感生命的虚度。他渐渐丧失了耐心,因此,他又把心思放到了他放不下的文学创作上,这样,他也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在普希金家的常客中,有一位年轻英俊、善于甜言蜜语的军官,名叫丹特士。丹特士本是法国人,通过投靠一个俄国官员,拿到了俄国“护照”,成为俄国的男爵。丹特士比普希金更容易博得异性的青睐,乘普希金没有时间陪伴冈察洛娃,他很容易和冈察洛娃有了更多的沟通。这个时候彼得堡流言四起,说丹特士正在追求冈察洛娃。一些仇恨普希金的人开始散发大字报,写匿名信,声称普希金是乌龟团的团长,这些都大大地激怒了普希金。普希金虽然文静柔弱,但骨子里却刚烈好斗,在他读书期间,他的击剑和骑马成绩要好于文化课。而且他常常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要和对手一决高下,他的不要命彻底吓退了对手。面对丹特士的挑衅,普希金自然要用男人的方式来解决男人的问题。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他向丹特士下了挑战书。

丹特士自知理亏,加上没有任何准备,有些怕死,赶紧宣布这完全是一场误会。他说自己之所以经常去找冈察洛娃,是因为正在追求冈察洛娃的姐姐。不久后,丹特士还真的和冈察洛娃的姐姐结了婚,这样他就成为普希金的亲戚,可以名正言顺地到普希金家“做客”了。平静了一段时间后,烽烟又起,关于冈察洛娃与丹特士的故事重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烈讨论的话题。这次普希金再也无法忍受了,他提出要和丹特士之间彻底做个了断。经过精心准备的丹特士这次答应了普希金的挑战。

他们签订了决斗的条约:时间是下午四点至五点;地点是黑河对岸;武器是手枪;对射的距离是二十步;双方有一次射击的权利,谁先开枪不作规定。普希金的同时代人这样回忆当时的场景:决斗时间到了,虽然天气晴朗,但风很大,气温零下十五度左右。普希金穿一件熊皮大衣,沉默着,但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快快动手的急躁情绪。一切就绪,决斗双方各就各位,助手发出信号,普希金举枪瞄准,但丹特士的枪先响了,普希金应声倒下。

但普希金缓慢地爬了起来,支撑着左手,放了自己的一枪,丹特士也应声倒下。普希金高兴地说:打中了,打中了。不过,丹特士只是伤了皮毛,而普希金却伤了致命的部位,子弹从他的腹部钻进了肚子。普希金被马车送回了家中,见到冈察洛娃后,他安慰妻子不要害怕,自己不会有事情。医生们也来了,但已经无力回天。临终前,普希金神志清醒,妻子喂他吃果酱,他每吃一口,便重复说:啊,好吃,真好吃。短暂的回光返照后,普希金的目光便渐渐暗淡下来了。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享年38岁。普希金死后,有5万人为他送葬。有位老人惊呼:天啊,我记得一位元帅临死时也没有这么多人来送行。

早在1815年,16岁的普希金就写下了《我的墓志铭》,为自己未来的一生做了这样的预测和定位: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

在爱情和懒惰中,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生,

他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可是他心地善良,

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上一篇: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地理学科工作计划下一篇:大班散文冬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