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样小狗包弟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说课稿样小狗包弟(精选6篇)

说课稿样小狗包弟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中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在学这些佳作的时候,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工夫,即品人和品文。品人,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结合起来。品文,就是要品赏文章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

《小狗包弟》是第一次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只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另外作者还通过描写小狗的悲惨遭遇给自己的带来的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自己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篇文章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作用,可以借这篇文章让学生对“文革”那段历史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一是作者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现今的学生距离“文革”那个时代已经比较远了,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不深刻,这对他们深入理解作者和“包弟”之间的故事及情感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以减少阅读理解的障碍。另外,自我中心主义比较强学生往往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而本文简单、朴实的文风容易引起他们的震撼,唤醒他们的忏悔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其确立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加深对“文革”历史的理解,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感悟与学习作者敢于讲真话、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理解作者敢于讲真话、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2、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说教法

这篇散文虽然朴实、简单,但思想价值却非常丰富:不仅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也让人看到一个经历了几十的社会动荡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还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和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力争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一切的阅读都应该引起学生对当下的社会和自己的反省和认识,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说学法

1、课前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取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抓住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讨论法,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冯骥才说:“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斗争,再惨死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作累累的灵魂。”

与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文革”的相关的资料,加深对“文革”历史的理解。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去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提问:课文围绕“包弟”写了哪些事情?

2、阅读后,请学生复述“包弟”的经历,教师补充:

包弟的来历——与包弟相处——“文革”中包弟的处境——送走包弟

(三)再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提问:圈点勾画,作者在与包弟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补充:

与包弟亲密接触(欢快)——“文革”中的处境(忧虑)——包弟被送走(轻松)——送走后“我”心不得安(沉重)——“我”至今仍心不得安(歉意)

(四)细处探究,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写什么?有什么意义?

从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铺垫、启发的作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同巴金与狗的故事,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是普遍的,由此深了文章的主题;狗对艺术家的不离不弃与巴金最终把包弟送走的举动形成对照,加深了作者忏悔、歉疚的力度;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心灵,是一精神的折磨。

2、一只小狗,何以会引起作者那么强烈的情感变化呢?(引导学生探讨“文革”历史与作者的反省精神)

(1)小狗的遭遇实际上是人的遭遇的一个缩影,借以反映那个**的年代的残酷与非人化。

(注:此处可适当引入一些遭受“文革”迫害的人物的介绍,以加深对那个年代的理解。)(2)作者的严于律已、自我反省的精神。

3、你还知道哪此像巴金一样的严于律已,无情解剖自己的作家? 例如:鲁迅

(五)反省自己

曾子曾经说过他“日三省吾身”,我们未必能做到每天都能“三省”,但也不应掉以轻心。请问,你有经常反省自己吗?

(六)小结

在“文革”那个**的年月里,人情殆尽,亲友疏远,连狗都难以幸免。巴金先生通过小狗包弟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残酷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一段心灵的经历。他用极朴素也极简洁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内心的隐痛,从而产生了一种直逼人心的强烈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随想录》中其它作品,深入认识巴金其人其文。

课外阅读其他的有关“文革”的作品,谈谈“文革”历史对现今的启示。

(八)板书设计 艺术家与狗

包弟的来历

亲密相处

喜爱、欢快 “我”与包弟

“文革”中的处境

忧虑

送走包弟

轻松——沉重——歉意

补充资料: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前记》(节选)

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记载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无法忘却它。文学家与史学家有各自不同的记载方式: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的心灵。本书作者试图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动难的真相。

说课稿样小狗包弟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第一次让高中阶段的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反思“文革”, 这既充分体现了课改专家的改革理念, 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通过阅读和思考, 领悟其丰富的内涵,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的要求。这篇文章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属于“思考·领悟”板块, 重在“品文品人”。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有三:第一、在于它的认识价值,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第二、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己, 从而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第三、在于它的阅读写作价值,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范例。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据此, 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 品味语言, 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自主阅读、圈点分析与小组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勇于剖析自己的伟大人格。

2.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及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学习难点:感悟作者的伟大人格, 培养自我反省意识。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利用早读预习课文, 搜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资料, 从而了解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

2.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

列宁说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文化大革命, 那是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人情殆尽的年代。 (与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文革”的相关资料, 加深对“文革”历史的理解)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作为良知符号的巴金对那个时代, 对自己, 他作了怎样的剖析?今天我们就通过先生的《小狗包弟》去了解那个动乱时代的人们的生活, 去深刻感受巴金的伟大人格。

第二环节: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默读, 然后复述情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与口头表达能力)

[互动设计2]把握情感———学生品味体验情感, 然后讨论、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打开灵魂忏悔者的心门———探究和品味。

[互动设计3]细处探究, 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分组讨论、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互动设计4]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品味语言 (探究、讨论、交流)

“我怀念包弟, 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如何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后, 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明确总结。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得出作者这发自心底的语言, 不仅仅是歉意, 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品味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环节:说句心里话――忏悔意识与我 (说说学习之后的感受)

联系自身实际, 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的过错。

在学生说完后, 教师强调: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我们都会犯一些错误。敢于正视错误, 既是一种勇气, 也是一种自我认识提高的表现。或许在我们说出羞于启齿的错误之后, 我们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内心会更平和、人会更真实, 同时我们也完成了一次灵魂洗礼和人格升华。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把巴老作为榜样, 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设计意图:“文学即人学”, 抓住阅读教学契机, 深化情感教育, 深挖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坦诚真实的人格)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个人只有忏悔自己的过失, 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的历史, 才能远离专制野蛮走向理性和文明。这让我们记起, 1970年12月7日,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忏悔谢罪;2009年11月16日,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向多达50万“被遗忘的澳大利亚人”致歉。

巴金老人生前有个愿望, 就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 把当时混乱动荡的情景展示出来警示后人。今天我们通过《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既加深了对那段特殊岁月的认识, 又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提升, 这便是对巴老最好的纪念。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狗包弟》。

一、说教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重点在散文的感情线索。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小狗包弟与自己一家的故事。作者“借物感怀”,通过对小狗包弟的愧疚和怀念,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的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妻子的怀念。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强化细致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将感情与真实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小见大。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社会经验较少,阅历不足,心智与情感较之成年人而言也不够成熟,同时对“文革那段历史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在理解“借物感怀”时还是存在一些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过文章的学习,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发挥联想,“以小见大”,借物喻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教学难点】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五、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对比阅读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用多媒体出示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结合背景大致讲解意思,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怀”的概念,加以解释,并引出巴金。《蝶恋花》与《小狗包弟》均使用借物感怀的手法,均有怀念亡妻的内容,创作背景均为乱世蒙冤牵连家人,具很高的相似性。通过对篇幅短小,内容明显的篇章的了解,为学生对本长篇散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

这部分我会以“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进行写作的?”

为任务,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回答出“时间线”。

然后我会提出第二个任务“全文是按照什么时间线进行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写出如下时间线:引题------包弟进家-------七年相处-------送别包弟---------怀念包弟。并以此作为板书呈现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会在宏观上把握住文章的基本脉络。

(三)深入研读

这部分我依然会使用任务引导法,我将设置如下任务:

1.“在叙述的部分中,作者怀念的人是如何出现在文章中的?能体现出如何的情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指出两次特别提起,多半是“我们”,都属平实的细节叙述,说明作者无论是与包弟,还是与爱人,都是“朝夕相处,关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怀?”

并引导学生回答出“近:自我忏悔;远:借景怀人”。

通过这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从时间上的叙述,转移到情感的渗透上,并且在逐步地引导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通过忏悔的方式将情感表达从含蓄过渡到浓重的升华过程。

3.最后我会进行一段泛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用找意象以及情景对比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烘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爱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动的,令人快乐的”。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们刚刚学习并初步体会了“借物感怀”的艺术手法,此处我会用再次用多媒体展示出《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请学生们进行对比阅读。在导入阶段我通过背景介绍,展示了很多两篇文章的相似点,此处请同学通过自行阅读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更多的不同点。并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苏词更加含蓄,可解读为感慨自身,也可解读为怀念故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浓烈,有深刻的忏悔,也有深沉的怀念,同时犀利地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

(五)小结作业

除了苏词,同学们还在初中学过另一篇借物感怀亡妻的文章《项脊轩志》,请同学们比较阅读《小狗包弟》和《项脊轩志》的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下次上课分享一下大家的看法。这样能让同学们对这种写作手法深刻理解和巩固。

七、说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文革时期**的社会状态及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正确认识巴金抛弃小狗的行为。

3、感受作者巴金勇于剖析自我的巨大勇气,学习他的反思精神。

教学重点

1、梳理作者在送走小狗包弟前后情感的变化。

2、感受巴金于质朴的文字间表现出的真情实感。

3、感受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巴金勇于剖析自我的巨大勇气,学习他的反思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三、导入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看看巴金先生是如何用文学扫除心里的垃圾,感受他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四、作者简介

巴金:四川成都人,无党派人士,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补:背景介绍

文章故事的背景正值文革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黑白颠倒、缺少人性、缺少温情,多少无辜的人遭到无情的批斗甚至戕害:刘少奇、彭德怀被批斗;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傅雷与夫人结绳系于铁窗自杀 ;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 跳楼自杀…不仅如此,父子反目、夫妻成仇、视亲朋为猎物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巴金也是文革中的受害者,他被抄家,经受各种形式的批判斗争,被迫进行劳动改造,但他在文革结束后对自己进行反思,对小狗包弟表达深深的忏悔,这与今天同学们爱护小狗,当小狗不幸死亡写文章表达伤心怀念之情是不一样的——在人情殆尽的文革时期,人的性命尚且没有保障,一条小狗的生死更是无足轻重,不足挂齿。甚至在文革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随意杀狗,吃狗肉的做法都很常见。到了今天,尊重生命,爱护动物已经达成了共识。正因为如此,巴金在那样一个特殊时代里作为受害者主动自我反思,自我忏悔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五、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注意字音:作揖;租赁;叱骂;解剖;堕落;休憩 问:文章写了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

明确:两个故事: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巴金和包弟的故事。问:文章的题目叫《小狗包弟》,那么围绕包弟文章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包弟的身世;七年欢乐时光;文革骤至,一朝痛别;至今忏悔,心灵伤痛。

六、具体分析

问:作为主角的包弟,文中对它有哪些描写(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归类——正面、侧面),突出了包弟的怎样特点?

明确:(正面)第3自然段2、3、4句(它不咬人„; 朝着篱笆叫„;它会进来作几个揖„。)(侧面)通讯社拍摄了包弟的镜头;由起女士对包弟念念不忘;萧珊对包弟的喜爱;借妹妹之口说包弟的可爱。

特点:可爱,聪明,通人性,有情义

明确:此部分情感为欢乐

问:在作者与包弟相处的七年中,你还能找出那些表现作者对包弟情感的语句或字词? 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那条狗。.同我们一家人处的很好。....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字里行间融入了真挚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包弟的深厚感情和喜爱之情,突出小狗的特点)

问:可是,如此可爱的小狗为什么会成为包袱,而不得不送出去呢?

明确:

1、在那个打击一切走资派的年代,种花、养狗都被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小资产阶级生活情调”,这是不为人们所认可的。

2、小狗包弟特殊的身世成为它悲惨遭遇的直接也是主要原因(日本种,旧主人是瑞典人,还有外国名字),这些都有崇洋媚外的嫌疑甚至背上里通外国的罪名。这也是第二自然段具体写包弟身世的作用。(举例: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问:在这时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除了因为包弟成了包袱外,还说明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文革期间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这也注定了小狗命运的悲剧性。

问:送走包弟的前后,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找出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或词语。

前:胆战心惊

暗暗流泪

“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睡不好觉”

明确:焦急 纠结

后(齐读第十段):

“我下班回家……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种甩掉包袱的感觉。”(第一个“包袱”)轻松 “……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又一个“包袱”)沉重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我瞧不起我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文章唯一一处使用感叹号)羞愧 自责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歉意

明确:纠结→轻松→沉重→歉意。

思考: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从轻松到沉重的转变?

轻松:刚送走包弟时的心情,作者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抄家,可以保护家人和自己,因而感到轻松,不必再为此担惊受怕了;更加沉重:自己良心复苏后的沉痛,为了求得自保,竟然将相处7年,对自己友好忠诚的包弟出卖了,这是作者受到良心深深谴责的表现。

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却真挚感人,尤其第十段,“反而”、“但是”、“还”、“又”、“不但”等关联词,逼真地再现了作者送走包弟后挣扎煎熬的心情,使表达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再次朗读,注意重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包弟终究未能躲过一劫而惨死在解剖台上,而作者的命运又怎样了呢?——“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我和包弟都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肉体虽然存活下来了但精神的折磨一直持续着。流露出的无奈、痛苦、落寞、自嘲)

这时候按说文章应该就此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而是来一段环境描写。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如果着力描写景物其目的往往并不是单纯地刻画景物,而是为了烘托气氛,表达情感。而要表达怎样情感往往取决于意象的选择。

问:文章11自然段对“我”住处环境进行了较细致地描写,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篱笆墙→砖墙;高高墙壁上开了两扇窗;(人与人间的疏远之感)

垃圾;遭虫蛀后坍塌下来的葡萄架;大化粪池;花→不开花的树(环境的破败衬托作者内心的悲苦),与之对比:往昔“绿草如茵”、有“她”,有包弟——眼前之景失去了当年的光彩,显得凄惨、荒凉、衰败,物非人也非,一切都昭示着大劫过后的创伤。

“……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问:这里的“满园”真的就单指自己这一片园吗?

明确:“满园创伤”不仅仅是对园中景,更是心中情。满园创伤不仅指园中环境的破败,也是作者在包弟冤死、爱情逝去后心灵受到重创的体现。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革给一代人,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带来的创伤,作者忠诚地向小狗表示歉意,表现了正直善良的巴金老人的勇气和胆量。(巴金也因《随想录》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俄国的良心:索尔仁尼琴)

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良、正直的品性,严于解剖自己,敢于直面自我。有反省、自律精神,敢于说真话。

十年浩劫中,人情殆尽,人人自危,有多少人为了自保出卖自己的同志,甚至父子反目,夫妻成仇,视亲朋为猎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巴金先生只是为了自保而背弃了一条小狗,尚且能严肃自觉地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拷问和解剖——这正是我们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问:小狗包弟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我们回到第一自然段看看另一条小狗的故事,看看第一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1min)?划出让你有感触的句子。

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转到第9节工商业者被抄家的情景: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瓶瓶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

(文革的惨烈、专政队残暴、人性缺失)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人人自危、人情淡漠)

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作者对小狗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活脱脱展现出了小狗对艺术家的忠诚和不离不弃,这种动物对人的美好情感与文革时期的残暴、人情淡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悲伤、心痛。叙述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悯和温情,以情动人,直接触及读者情感中最柔软的领地,进而产生对人性的呼唤。看着小狗悲惨地死去,读者深受感染,情不不禁地悲伤起来。(对比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不一样,缺乏感染力)

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工商业者被抄家的故事,反映出在文革那个**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表达了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文章的题目叫《小狗包弟》,开头为什么写另一条小狗和艺术家的故事?

明确:

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作者情感的迸发点,正是因为作者听见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在心痛悲伤之余又想起了自己与包弟的故事,进而引出下文。(“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

2、温情叙述,感染读者,呼唤人性。为文章奠定了一个悲伤的情感基调。

3、悲剧的普遍性:在那个人情殆尽的年代,连小狗都难以幸免。

4、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映衬,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主要表现触目惊心的肉体伤害,而巴金与包弟的故事主要在于心灵上的创伤和折磨,二者共同呈现了文革期间疯狂而又病态的社会现状,表现了文革对人身心的残害。探究问题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同学们可能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及文革对人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巴金这种自我反思、忏悔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明确:忏悔意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极度匮乏的,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为数不多的忏悔者,在文革中作为主人失去了包弟,作为丈夫失去了妻子,作为本应备受全社会尊重的作家受到了迫害。但是作者没有选择痛斥、揭露、声讨、批判、鞭挞等等,而是选择了向一条小狗表示歉疚,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的忏悔,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拷问和解剖。而区区一条小狗的性命在过去特别是文革时期是根本微不足道,人命尚且难保,更何况狗呢?这说明了巴金先生已经超越个人恩怨,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上反思过去——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博大胸怀(“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搜索集 后记》)。

反观那些在文革中嚣张跋扈的造反派、打手,他们在文革后通通三缄其口,将责任简简单单地归于那四、五个人。文革是全中国的文革,不是几个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这段历史承担责任,都负有反思和忏悔那段历史的责任。正如西方,二战过后半个世纪还在反思和忏悔,这种思考和追问决定着、塑造着现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不会再重蹈覆辙。而我们,始终都在回避文革这个话题,更没有真正深刻地反思、忏悔文革这段历史,这使得悲剧变成了闹剧。对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我们记得清清楚楚,对于我们自己犯下的错误却拼命掩盖遮拦,甚至连文革博物馆都建不起来,这足以看出国人的反思忏悔意识之淡薄。所谓无知者无畏,如此下去,中华民族随时都有可能再重蹈文革的覆辙。

由此看来,巴金这种剖析自我,反思忏悔的做法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具有震憾心灵的力量,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这段不被熟悉的历史的反思,是自我反省,呼唤良知,呼唤人性的最深刻的范例。

小狗包弟学案 篇5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城垣(yuán)伤残(cán)呻唤(shēn)

B.伺候(cì)堕入(zhuì)蛮横(hâng)租赁(lìn)

C.飘泊(bï)可耻(chǐ)忏悔(qiān)苦难(nàn)

D.提防(dī)解剖(pāo)慰藉(jiâ)创伤(chu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和huî 和药 和气 暖和 和面B.咽yàn 咽气 咽喉 呜咽 吞咽

C.着zháo 高着 着陆 着急 着迷D.校jiào 校对 校勘 校场 校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 设法 乘凉 逆来顺受B.沧桑 竹篱 虫蛀 人才倍出

C.轶事 包袱 吠叫 委屈求全D.装潢 作揖 熬煎 甘之如怡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努嘴白内瘴信而有征怵目惊心

B.保镖入场券味同嚼蜡按迹寻踪

C.寒暄无明火虚左以待五行八作

D.缘份胡萝卜所作所为俯拾即是

5.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他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他是个心地坦率的人,刚一见面,就肆无忌惮地跟我们谈起他自己内心的感受。

C.老人家身体硬朗,十分健谈,谈到高兴处,十分开心地笑着,八十六岁的大爷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D.陈老师今天满面春风,神采飞扬,他的一个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人们从他流露出的和颜悦色和赏心悦目中能够读懂他内心的激动。

6.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

C.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

B.今天,一股由疏而密、由徐而疾的网络世纪风已经登陆中国,并且正以一种令人炫目的速度扫荡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

C.冬天星湖地区的景色有些凄清:湖水结了冰,四周枯草萋萋,树林里落满了橡子与松果,到处是一片寂静。

D.张洪决定利用“五一”节的七天假期到中甸旅游。妈妈在为他准备行装时反复叮嘱:出远门要穿好鞋,每天晚上要用热水泡泡脚。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观众并不陌生。

B.班长提出利用寒假组织尊师活动,大家纷纷附和。

C.虽然他们在寻找革命真理和探索革命道路中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但始终信心百倍,老而弥坚。

D.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警察和赞美诗》学案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欧.亨利

A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当过牧牛人、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还进过监狱。B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尾常常出人意外。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C代表作:《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黄雀在后》、《警察和赞美诗》等。D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时代背景:十九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爆发了三次经济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广大劳动人民失业,流离失所。垄断造就了一小撮亿万富翁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广大劳动人民。

二.正音:

引吭()高歌棕榈()肇()事绯()色荟萃()醍()醐()灌顶烜()赫()一时煊()赫一时

三、阅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冠:帽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不名一钱(文):一个钱也没有,非常贫穷。名:拥有,占有。

醍醐灌顶:佛教用语,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酥酪上聚集的油,味甘美。烜赫一时: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文雅娴静:(言谈、举止等)温和有礼貌,安详。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引吭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

胜券在握: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无形之中起了变化。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四.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棕榈(lǘ)干酪(lào)懊丧(sàng)引吭(kàng)高歌

B.游弋(yì)脚踝(huái)轻薄(báo)醍(tí)醐灌顶

C.食宿(sù)星宿(xiù)怏怏(yàng)素昧(mâi)平生

D.绯(fěi)色芳菲(fēi)荟(huì)萃大模(mú)大样

2.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飘流奢侈咫尺煊赫一时B.宣泄抵御紫藤义气相投

C.布施识相别致不名一文D.严峻摇曳凑和辗转反侧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真是凡事有利有弊,要慈善单位的床铺,先得让人押去洗个澡;要吃他一块面包,还得一五一十交代清个人历史。

B.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交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个准备。

C.“手脚麻利些,去请个警察来,”苏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D.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骂,用尽了办法大吵大闹。

批阅日期:5月日评价:

《小狗包弟》学案参考答案

1.A[B堕(duî)入;C忏(chàn)悔;D解剖(pōu)

2.D(A和(hã)气 暖和(huo)和(huï)面;B咽(yān)喉 呜咽(yâ);C高着(zhāo)着(zhuï)陆)

3.A[B人才辈出;C委曲求全;D甘之如饴]

4.C [A白内障;B按迹循踪;D缘分]

补充:信而有征:可靠而且有证据。

按迹循踪:依据一定的线索和踪迹寻求真相。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五行八作:作,作坊。泛指各行各业。

5.C[A“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B“肆无忌惮”形容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D“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6.B[A“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昂扬,气度不凡;C“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D“的苦衷”去掉]

7.B[A“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C中“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与“枯草”矛盾; D中“穿好鞋”有歧义]

8.D[A主客体颠倒;B“附和”改为“赞成”;C“虽然”应放在“他们”后面]

《警察和赞美诗》学案参考答案

二.正音:

引吭(háng)高歌棕榈(lǘ)肇(zhào)事绯(fēi)色荟萃(cuì)醍(tí)醐(hú)灌顶烜(xuǎn)赫(hâ)一时煊(xuān)赫一时

四.基础练习

1.答案:B(A项中“吭”读háng,C项中“薄”读bï,D项中“绯”读fēi。)

2.答案:C(A项中作“漂流”“ 烜赫一时”,B项中应作“意气相投”,D项中作“凑合”)

3.答案:D(顿号改逗号)

五.富人慷慨施舍固然令人感动,但穷人的不吝铜板更令人敬佩。

《警察与赞美诗》赏析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小说描写一个穷因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想改邪归正,警察却逮捕了他。

欧·亨利的幽默举世公认。在《警察和赞美诗》一文中,许多描写都体现出了这一风格。但无论是在选词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节构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紧紧抓住了托恢谐寄意这一要旨。

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

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似乎不合理。可是纵想一下,在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

成员岂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贵?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些描写,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海况愈下的世风。

另外,苏比本身行为的不合理性和警察“合乎情理”的主观判断之间的矛盾也是苏比屡屡“背运”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苏比砸了玻璃等着被抓,可警察认为一个散了坏事的人总不会坐等就擒,而把苏比给“排除”了。又如他想借助于 “扰乱治安”这根稻草在街上大吵大闹,但警察却认为只有大学生在庆祝球赛胜利时才敢在大街上如此大肆喧哗。苏比一心想进监狱所表现出的反常行为,正是他反常的心理决定的。这种反常的心理和行为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痛苦。而最后苏比受宗教的“感召”想“从善”时,警察却认为一个流浪汉绝不会与教堂周围幽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有联系。于是,苏比“意外”地被抓了。正是这“意外”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的本质。

当然,文中运用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什么地方有幽默,什么地方就有作者的深意。如果说作者写文章的笔法是谅谐的,那么他对当时社会的揭露是深刻的,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和精神痛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

深刻的对比也是该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正如福气比他好的纽约人每年冬天要去棕榈滩和里维埃拉一样,苏比也不免要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必要的安排。”„„口气宛如一位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百万富翁在吃腻了山珍海味、游遍了名山胜地之余想换种粗浅的享受方式一般,与其本人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境况形成成了极不谐调的对比,令人捧腹。

夸张、比喻、嘲讽的手法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又如苏比在一家饭馆未付钱而吃喝一顿后,本想因此入狱却惨遭痛打的情节中,有这样的描述:两个侍者干净利索地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右耳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这里,作者似乎在赏玩苏比的狼狈相,把小人物痛苦挣扎的惨状,用无动于衷的比喻写来,使人倍感辛酸。

托灰谐音深意是欧·亨利的幽默。从这角度看,《警察和赞美诗》一文不仅体现了作者幽默谅谐的风格,而且让我们进一步值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幽默与谈谐。

小狗包弟教案 篇6

提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文革”呢?那你们对“文革”的了解有多少?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听。(你们有没有听过祖辈父辈讲过有关“文革”时期的事情?又或者从历史书中或课外阅读中听讲过有关“文革”的事情呢?)

(简介文革,补充有关“文革”的资料,让学生更加了解“文革”的社会背景)幻灯片

文革资料:

(1)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2)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 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总结: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人性扭曲变形。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个。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说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小狗包弟》就是他说真话的具体体现。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幻灯片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

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

一、之

二、之三)

散文集:《随想录》

三、阅读课文

四、纠正字音、字形

幻灯片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休憩

编辑

五、文本分析

幻灯片

1、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故事由引子、开端、发展、结局、尾声这样五部分构成,那么《小狗包弟》的引子、开端、发展、结局、尾声是什么呢?大家迅速的划分出来,并概况每部分的内容。

幻灯片

引子(1自然段)——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自然段)——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结局(7-9自然段)——小狗包弟惨遭厄运。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作家的忏悔。

2、“引子”部分

思考: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幻灯片

明确:

结构: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引起下文;

内容: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狗的忠诚,人的背弃,人不如狗,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①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 “狗来了、、、、、、不停地作揖”

第3自然段 “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段 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

“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②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参考:可爱、聪明、通人性。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参考: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这样可爱的小生灵在文革中不能幸免,侧面写文革的残酷。

4、“结局”部分。

无论小狗怎样的聪明与可爱,他仍然摆脱不了自己的厄运,最终被送上了解剖台。

思考: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

a、像巴金这样的很多知识分子都出过国,留过学,难免会有一些小资情结,钱钟书、杨绛都遭到过批斗,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被视为一种奢侈,作者养一只宠物狗,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b、小狗包弟的身份特殊: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5、“尾声”部分,思考:

①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②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③他为什么会沉重?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第11段,主要讲了什么?哪些变化?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参考: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六、深入探究

1.讨论: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你认为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的社会,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包弟和巴金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七、关注社会人生

幻灯片

思考:下面的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面对这些,我们该做什么?

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③全球环境恶化资料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最新发表的《2001世界咨文》中指出:在过去10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80亿美元,超过此前40年造成的损失总和。

④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原西德总理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

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参考: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我们应该有忏悔精神: 一个人惟有忏悔才能获得新生;

一个民族惟有忏悔才会远离偏执,走向理性与文明; 人类惟有忏悔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

八、课堂讨论:由人及己

幻灯片

(我们的思想觉悟瞬间被提升了,是吧~)你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吗?谁能真诚地、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

《小狗包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正确评价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过程与办法: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②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文革”背景资料、教师课件制作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导入

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可见,这是一个多么**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同时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2、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 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3、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请课后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4、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

哪些内容是序幕、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明确:

序幕(1自然段)—— 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 小狗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 小狗包弟和家人间七年的亲密接触

结局(7-9自然段)—— 痛别包弟

尾声(10-13自然段)—— 作者真心的忏悔

5、内容分析

(1)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正面)

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正面)

拍摄包弟的镜头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 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特点: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用意: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2)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悲惨的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思考: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明确: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3)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4)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自责(至今心不得安)①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②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③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5)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第二课时

6、问题探讨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来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明确:

作者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凡是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该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八十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4)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

在那个**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表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反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反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7、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明确:

特点一是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比如作品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作品结尾也如此:“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对它表示歉意。”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

特点二是描绘生动。作品的语言虽质朴简洁,却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直抒胸臆时,真切感人,如上面例举的结尾一段文字,便是如此;描写事件场面时,精当准确,使客观形象栩栩如生,如描写艺术家“满身是血和泥土”地被“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的情景:“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这一段文字,不仅准确无误地叙述了事件的情景,而且小狗依恋艺术家的情态、作者深藏着泪愤交织的情感,全都得到体现,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8、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以及与之联系的对国家、历史、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作者的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而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

七、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序幕——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小狗包弟的来历

上一篇:高考易混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四年级关于明天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