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安全培训教案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季度安全培训教案(精选5篇)

一季度安全培训教案 篇1

培训人: XXX 计划课时:X课时 培训人数: XXX 培训地点: XXXXX 培训内容:

一、《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线路部分)》修订补充规定

二、加强安全(质量)事故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的工作要求

一、《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线路部分)》

修订补充规定

一、变电部分

1.变电《安规》 2.3.1“倒闸操作应根据值班调度员或运行值班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发布指令应准确、清晰,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发令人和受令人应先互报单位和姓名,发布指令的全过程(包括对方复诵指令)和听取指令的报告时双方都要录音并做好记录。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应了解操作目的和操作顺序。对指令有疑问时应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无误后执行。”

修订为“倒闸操作应根据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负责人的指令,受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发布指令应准确、清晰,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和设备双重名称,即设备名称和编号。发令人和受令人应先互报单位和姓名,发布指令的全过程(包括对方复诵指令)和听取指令的报告时应录音并做好记录。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应了解操作目的和操作顺序。对指令有疑问时应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无误后执行。发令人、受令人、操作人员(包括监护人)均应具备相应资质。” 2.变电《安规》 2.3.3.2“单人操作:由一人完成的操作。)单人值班的变电站或发电厂升压站操作时,运行人员根据发令人用电话传达的操作指令填用操作票,复诵无误。2)实行单人操作的设备、项目及运行人员需经设备运行管理单位批准,人员应通过专项考核。”

修订补充为“单人操作:由一人完成的操作。

1)单人值班的变电站或发电厂升压站操作时,运维人员根据发令人用电话传达的操作指令填用操作票,复诵无误。2)若有可靠的确认和自动记录手段,调控人员可实行单人操作。3)实行单人操作的设备、项目及人员需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或调度控制中心批准,人员应通过专项考核。”

3.变电《安规》 2.3.6.4“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解锁工具(钥匙)应封存保管,所有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禁止擅自使用解锁工具(钥匙)。若遇特殊情况需解锁操作,应经运行管理部门防误操作装置专责人到现场核实无误并签字后,由运行人员报告当值调度员,方能使用解锁工具(钥匙)。单人操作、检修人员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禁止解锁。如需解锁,应待增派运行人员到现场,履行上述手续后处理。解锁工具(钥匙)使用后应及时封存。”

修订为“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解锁工具(钥匙)应封存保管,所有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禁止擅自使用解锁工具(钥匙)。若遇特殊情况需解锁操作,应经运维管理部门防误操作装置专责人或运维管理部门指定并经书面公布的人员到现场核实无误并签字后,由运维人员告知当值调控人员,方能使用解锁工具(钥匙)。单人操作、检修人员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禁止解锁。如需解锁,应待增派运维人员到现场,履行上述手续后处理。解锁工具(钥匙)使用后应及时封存并做好记录。”

4.变电《安规》 2.3.6.5“电气设备操作后的位置检查应以设备实际位置为准,无法看到实际位置时,可通过设备机械位置指示、电气指示、带电显示装置、仪表及各种遥测、遥信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判断时,应有两个及以上的指示,且所有指示均已同时发生对应变化,才能确认该设备已操作到位。以上检查项目应填写在操作票中作为检查项。”

修订为“电气设备操作后的位置检查应以设备实际位置为准,无法看到实际位置时,可通过设备机械位置指示、电气指示、带电显示装置、仪表及各种遥测、遥信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判断时,至少应有两个非同样原理或非同源的指示发生对应变化,且所有这些确定的指示均已同时发生对应变化,才能确认该设备已操作到位。以上检查项目应填写在操作票中作为检查项。检查中若发现其他任何信号有异常,均应停止操作,查明原因。若进行遥控操作,可采用上述的间接方法或其他可靠的方法判断设备

8.变电《安规》 3.2.6.3“一张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三者不得互相兼任。”

修订为“一张工作票中,工作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若工作票签发人兼任工作许可人或工作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履行相应的安全责任。”

9.变电《安规》“3.2 工作票制度。”补充规定:运维人员实施不需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项目时,可不使用工作票,但应以书面形式记录相应的操作和工作等内容。各单位应明确发布所实施的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项目及所采取的书面记录形式。

10.变电《安规》 “3.3 工作许可制度。”补充规定:变电站(发电厂)第二种工作票可采取电话许可方式,但应录音,并各自做好记录。采取电话许可的工作票,工作所需安全措施可由工作人员自行布置,工作结束后应汇报工作许可人。

11.变电《安规》 3.5.1“工作间断时,工作班人员应从工作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动,工作票仍由工作负责人执存,间断后继续工作,无需通过工作许可人。每日收工,应清扫工作地点,开放已封闭的通道,并将工作票交回运行人员。次日复工时,应得到工作许可人的许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应重新认真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工作票的要求,并召开现场站班会后,方可工作。若无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带领,作业人员查明原因。若进行遥控操作,可采用上述的间接方法或其他可靠的方法进行间接验电。”

12.变电《安规》 5.1“线路的停、送电均应按照值班调度员或线路工作许可人的指令执行。禁止约时停、送电。停电时,应先将该线路可能来电的所有断路器(开关)、线路隔离开关(刀闸)、母线隔离开关(刀闸)全部拉开,手车开关应拉至试验或检修位置,验明确无电压后,在线路上所有可能来电的各端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装置)。在线路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显示屏上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处均应设置‘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记。”

修订为“线路的停、送电均应按照值班调控人员或线路工作许可人的指令执行。禁止约时停、送电。停电时,应先将该线路可能来电的所有断路器(开关)、线路隔离开关(刀闸)、母线隔离开关(刀闸)全部拉开,手车开关应拉至试验或检修位置,验明确无电压后,在线路上所有可能来电的各端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装置)。在线路断路器(开关)和隔离开关(刀闸)操作把手上或机构箱门锁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显示屏上断路器(开关)或隔离开关(刀闸)的操作处应设置‘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 的标记。”

二、线路部分

线路《安规》 2.2.1“进行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工作票签 发人或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施工、检修单位均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现场勘察,并填写现场勘察记录(见附录 A)。现场勘察由工作票签发人组织。” 修订为“进行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施工、检修单位均应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现场勘察,并填写现场勘察记录(见附录 A)。现场勘察由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组织。” 2.线路《安规》“2.3.8 工作票的使用。”补充规定:一条线路分区段工作,若填用一张工作票,经工作票签发人同意,在线路检修状态下,由工作班自行装设的接地线等安全措施可分段执行。工作票中应填写清楚使用的接地线编号、装拆时间、位置等随工作区段转移情况。

3.线路《安规》 3.3.3 中“对无法进行直接验电的设备和雨雪天气时的户外设备,可以进行间接验电。即通过设备的机械指示位置、电气指示、带电显示装置、仪表及各种遥测、遥信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判断时,应有两个及以上的指示,且所有指示均已同时发生对应变化,才能确认该设备已无电;若进行遥控操作,则应同时检查隔离开关(刀闸)的状态指示、遥测、遥信、信号及带电显示装置的指示进行间接验电。”

修订为“对无法进行直接验电的设备和雨雪天气时的户外设备,可以进行间接验电。即通过设备的机械指示位置、电气指示、带电显示装置、仪表及各种遥测、遥信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判断时,至少应有两个非同样原理或非同源的指示发生对应变化,且所有这些确定的指示均已同时发生对应变化,才能确认该设备已无电。以上检查项目应填写在操作票中作为检查项。检查中若发现其他任何信号有异常,均应停止操作,查明原因。若进行遥控操作,可采用上述的间接方法或其他可靠的方法进行间接验电。”

二、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定性

(一)人身事故(件)、电网事故(件)、设备事故(件)、信息事故(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分八级,其中一至四级事件,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和《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9 号)的特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相对应。

(二)质量事件:一至四级质量事件定性分别对应《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一至四级安全事件。五至八级质量事件定性除与《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五至八级安全事件对应外,还要对应《国家电网公司质量事件调查处理暂行办法》中五至八级质量事件。

(三)突发公共事件:执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三、信息即时汇报范围、时间及方式要求

(一)公司内部安全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1.汇报范围发生下列事件,必须立即按资产关系或管理关系逐级上报至蒙东公司。

(1)发生《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规定的八级以上人身事件,以及由于责任性的电力设施故障引发的各类人身事件。

(2)发生《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规定的七级电网、设备和信息系统以上事件,以及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停运,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故障停运,500(330)千伏及以上系统主变压器、母线停运等事件。

(3)发生《国家电网公司质量事件调查处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七级以上的质量事件。

(4)电网运行异常事件

1.发生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停运;2.发生同一原因一次造成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故障停运2条以上;3.发生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站停电;4.发生110千伏以上局部电网与主网解列运行故障事件;5.因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厂站设备非计划停运造成负荷损失、拉限电或稳控装置切除负荷、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动作的事件。

(5)设备运行异常事件

1.发生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断线;2.发生10千伏及以上电缆多条次同时损坏;3.发生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火灾;4.发生水淹变电站事件;5.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CT、PT着火或爆炸等设备事件;6.单回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故障停运及强迫停运事件。

(6)自然灾害影响事件

1.发生地震造成电力设施损毁或大面积停电;2.发生持续低温雨雪冰冻、高温等异常天气,造成电力设施损毁或输变电设备停运;3.发生台风、龙卷风、雷害、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电网运行异常或设备损坏。

(7)外力破坏及其他事件

1.电力设施遭受盗窃、破坏,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2.发生重要国际活动、重大社会活动、重要节假日、重要用户或特殊保电时期的停电或限电,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3.引起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与电网安全有关的其他事件。

(8)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蒙东电安监〔2011〕926号)及其20个专项应急预案规定的Ⅳ级(一般)以上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Ⅳ级(一般)以上突发事件。

2.汇报时间接到事件报告后,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1 小时。3.汇报方式

(1)即时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发生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电网停电影响、设备损坏、应用系统故障和网络故障的初步情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等。

(2)即时报告可采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应确保时效性,内容简明清楚。即时报告后事故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3)即时报告事故均应在24小时以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其简况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②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③电网停电影响、设备损坏、应用系统故障和网络故障的初步情况;④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二)公司外部

1.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汇报各单位发生以下事故后,必须即时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一般及以上人身事故;

(2)较大涉险事故,其中包括:

1.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2.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3.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4.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5.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6.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各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1 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还应当在1 小时内报告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在1 小时内向地县级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汇报的同时,可以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向电力监管机构汇报

在发生下列事件,无论责任所属,各单位必须立即向东北电监局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 小时,并在24小时内按照有关要求报送书面快报。(1)一般及以上人身事故;(2)一般及以上电网事故;(3)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

(4)对重要用户停电(热)并造成影响的异常情况;(5)66千伏及以上等级变电所、发电厂恶性误操作事件(6)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和电厂垮坝事故;

(7)未构成电力事故,但对社会或电力系统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安全事件。

一季度安全培训教案 篇2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第一季度总结

根据矿井培训计划,在各科室的紧密配合下,我矿圆满的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各项培训工作,促进了全矿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朝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不断的积累安全培训经验,进一步搞好安全培训工作,查找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将我矿第一季度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第一季度安全培训基本情况

2014年第一季度年我矿认真贯彻落国办发〔99〕号文件精神,按照《2014年安全培训计划》结合我矿现状,深入学习贯彻“双七条”规定等各项法律法规,坚持培训、装备、管理三并重原则,不断完善培训措施,创新机制,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圆满完成了2014年第一季度各项培训任务,使我矿的职工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二、安全培训方式方法

(一)狠抓煤矿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我矿坚持把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坚持“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的安全理念,及时在职工中推动学习《河南省煤矿职工安全生产行为守则》的培训学习,并对职工就十条守则进行逐条逐项进行讲解透彻,把《守则》

内容印制成小卡片,发放到每一位职工手中,教育职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能以《守则》内容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培训计划大纲,分时间、次序对全体职工进行岗中培训学习,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组织开展安全“大反思、大讨论”活动,组织职工周六“安全活动日”进行学习贯彻当前文件精神,及事故案例分析、观看煤矿事故警示教育片等。(二)及时安排“三岗”人员培(复)训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季度共安排三名五职矿长及时参加安全管理质格证的培(复)训;安排9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质格证的培(复)训;安排特殊工种23人进行特种作业证的培(复)训;安排班组长及时参加复训;并在节后复工前邀请新密市煤炭学校老师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安全专业知识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入境证件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计划三月份对全体职工进行了防突专业知识、矿井防治水知识的再培训工作。

三、存在问题

我矿为兼并重组矿井技术人才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足;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约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第二季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按照2014安全培训计划,有序推进我矿的安全培训工作,加强“三岗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力度,必须保证人人持证上岗;继续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采取多种途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推动煤矿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2014年第一季度安全培训工作总结

安全培训教案(培训) 篇3

起重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安全管理要点

一、培训内容

1、起重设备(吊车)分类:

按吊运物件分类:冶金起重吊车吊运液态金属 吊运重要物件

或危险品吊车

吊运普通物件吊车。

按结构分类:桥式吊车 门式吊车 塔式吊车 移动式吊车。还有简易吊运物件的电葫芦吊。

2、事故的定义: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停止或者永久停止的事件。还可以简单地说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事件发生或者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在企业里最简洁明朗既是:能量没有按控制方式的进行释放,并且造成不良后果。那就是事故。

冶金企业使用起重设备通常是桥式吊车和门式吊车配置吊钩、磁盘和专用吊具吊运物件。

3、吊车发生故障的原因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吊车预防事故的方法

1、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吊车事故的方法

人(操作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可能出现误操作,这种误操作就是人在某一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其不安全行为的操作,就可以产生事故,或者给发生事故增加机率。

大家在企业里工作多年,估计每人都知道每次事故分析时,都会有一条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事故的责任人安全意识不强,整改措施再加上一条就是增强事故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直接的理解那就是危险意识。人在每一次动作过程中,都存在着危险,但是即使此过程存在危险,也没有发生不良后果(所谓的事故)。原因是你预示到危险,你的动作行为做的合理规范。你的思维过程就是脑海里存有危险意识。规范的动作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

2、安全意识低下的原因:

①、不知道危险。产生原因是技能不高,对设备性能不了解,对工艺过程不熟悉,缺少经验。

②、低估危险,习以为常。经历过相似危险,没有发生严重后果,或者看到别人那么做,也没有发生严重

后果。逐渐形成不可怕的念想。便成为一种习惯。

③、侥幸心理。有本书介绍过的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330起同类事件中,300起没有放生伤害,29起造成轻微伤害,1起造成严重伤害。因为1:29:300这个比例数字的存在,所以人们就会产生侥幸心理。

④、逆反心理。有些人非常有个性,或者是在赌气,愿意独出新彩,而且还不是合理的创新,这种心理前提下的行为,就是就产生逆反心理。

⑤、凑兴心理。理解为喜欢热闹,试一试看一看结果有

什么不一样之处。

⑥、利益驱使。很好理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看重了

利益,忽视了安全。

⑦、社会原因。社会关系很多,需要处理而分散精力,同时淡化安全意识。了解

影响安全意识低下的原因,可以针对产生安全意识

低下的原因去解决,来增

强其安全意识。

增强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就是一个安全管理工作 的要点。

3、最基本-吊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各条款都是约束操作者的操作动作行为和对设备要求保持良好状态。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就随时发生。就起重设备操作者而言遵守吊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就说明吊车操作者有较高安全意识。

ⅰ、反车操作刮伤。ⅱ、带电修车弧光灼伤。ⅲ、跨车坠落。ⅳ、歪拉些拽撞击。

4、实践过程积累经验制定规章制度

吊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于操作吊车人员来说相当于最基本的法律条款框架,但是还需要根据起重设备实际工作情况和设备的技术性能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补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样的目的也是约束操作者操作动作行为和对设备要求保持良好状态。保证起重设备的运行安全。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基础是要根据吊运物件性质,取物部件的特点(吊钩、专用吊具,磁盘及抓斗),还有要根据工艺条件,用积累的操作经验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补充吊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比如:ⅰ、起重设备交接班制度。ⅱ、磁盘吊车操作规定。ⅲ、吊车停送电制度。ⅳ、吊具的检查使用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的条文制定,有的是预计到可能发生的隐患而制定,有的是故障、事故经历发生过而防止累似事故重复发生制定补充的,所以规程和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地去完善。

5、对吊运特殊物件的吊车制定强制规定

各单位规程、规章制度条款里,部分条文总会有严禁或必须和不准几字的出现,我的理解是条文中出现严禁或必须和不准几字,那就是强制的规定。这些强制规定都是针对吊运特殊物件或者此项误操作存在极大的危害性。磁盘吊运热坯操作必须走指定通道,严禁从人上方或设备上方通过。因为磁盘热坯吸料,突然掉料的机会很多,掉料就存在危险。冶炼跨兑铁操作规定中有一条不准提前挂付钩,因为提前挂上付钩,就存在主钩或付钩误操作或者设备本身的失效可能,导致盛铁桶倾斜而洒高温铁水,发生爆炸、热浪灼伤和烫伤的事故。

这些规程、制度规定不论是基本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还是经验积累制定的制度和强制性规定,制定的目的是增强人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人的行为。操作者在高危岗位,操作着高危的设备,那就必须时刻有较高的

安全意识,确认每一个动作是不是规范。动作行为规范是避免发生故障(事故)的要求,因此要求起重设备的操作人员要熟知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度和规定,并且要严格执行。

吊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对操作起重设备要求的基本框架,要根据设备实际运行工况条件和设备的性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不断补充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且督促操作者切实地去执行。这个补充完善吊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督促操作者切实地执行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的过程,也是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

6、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吊车事故的方法 起重设备被称为特种设备,原因是它的运行过程中,存在极高的危险因素。上面说过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度和规定增强人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人的行为,避免发生故障(事故)。但是事故隐患还存在于起重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失效,也造成故障(事故)的发生。防止设备本体失效,控制能量非正常的释放,避免故障(事故)的发生的方法。称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下面简单说一下控制预防起重设备本体的存在不安全状态的方

法。

①、吊车设计和性能选用不足:

吊车设计和性能选用过程,是设计人员套用标准进行设计,随着十几年的使用运行后,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来不能适应现有的实际工况,或者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选用的设计参数,满足不了现在的运行要求。不同的运行条件下,起重设备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显现出来。常见的过度性能挖潜、增加运行频率及运行工况条件变化。尤其是老企业的设备这种物的不安全状态,更加明显。所以就要针对起重设备实际工作状况,找到控制起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方法和措施。应用相应的控制方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缩短点检维护周期,不能改变工况运行条件,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提醒操作者的动作行为。

②、吊车设备的安全装置和设施:

起重设备上有许多确保安全运行的装置和设施,电铃、限位、继电器(时间和电流)、制动器、限重器、限速器,缓冲器以及电器连锁和机械连锁等等。都属于起重设备配备的安全装置和设施,其作用是预防物的不安

全状态原因发生事故。这些装置和设施要确保灵敏可靠。③、吊车使用过程中的完善防护装置:

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有孔必有盖;有坑必有栏。是最简单安全防护,是大家常听到的,也是规定要求的。随着吊车的运行改造更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相应的完善起重设备的安全防护。例如:接近开关使用,替代撞尺式行程开关,安全防护更加灵敏可靠;变频技术的应用,杜绝反车操作和急启急停对传动机构零部件的冲击;很简单的立梯改为斜梯,取消了仓口,消除踏空坠落的事故隐患,也是完善安全防护的一种措施。

四、起重设备的点检维护:

对设备的点检维护有两方面的作用ⅰ、保障设备服务生产正常的运行。ⅱ、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点检可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消除隐患。即确保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可靠性的同时,又保障起重设备正常运行。

五、小结:

起重设备通过某种取物部件(吊钩、磁盘或者专用吊具)吊运物件,物件吊运需要升高,那样就存在物

安全培训教案 篇4

--------新入店员工

一、安全生产常识:

1、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76号,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全称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

2、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3、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零售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4、营业区域内应当设置主要疏散通道和辅助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其宽度不得小于2.4米;辅助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摊位或者堆放货物。

5、设有集中收银区的超市等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在收银区设置无购物出口,其宽度不得小于1.5米,并设置明显标志。

6、商业零售经营单位的库房不得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不得使用碘钨灯、超过60瓦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灯具与货物的间距不得小于0.5米。日光灯的镇流器应当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电气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使用防爆灯。

7、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并做好记录。

8、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并能够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

9、商业零售经营单位营业区域内实际容纳的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最大容纳人数,当接近最大容纳人数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安全。

①消防法是我国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

②消防工作是人们与火灾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工作。

③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④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⑤燃烧产生的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等。

⑥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⑦火灾的起因:电气火灾、用火不慎、吸烟、玩火、防火、违章操作、自然。短路、雷击。

8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有着火源和可燃物和助燃物,三者缺一即可避免起火。

9、灭火的四种方法:

冷却法:灭火剂主要是水,用水淋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之停止燃烧。

抑制法:将化学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域,终止燃烧连锁反应,使燃烧反

应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

隔离法:将燃烧区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到安全地点。

窒息法: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空气进入燃烧区,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空间、空间容器内的火灾。

2、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9月1日起施行,于2008年10月28日修改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②《北京市消防条例》 1998年9月17日

③《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02年5月1日

④《北京市商场市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04年4月20日 ⑤《北京市消防责任监督管理办法》

2004年4月23日 ⑥《北京市商场超市安全管理规范》

2005年3月24日

3、店内消防基本情况

全店共有11种消防设施器材:①4㎏ABC干粉灭火器;②35㎏ABC干粉灭火车;③消防联动火灾报警探头(温感、烟感);④手动火灾报警器;⑤水喷淋(喷淋头);⑥消火栓;⑦应急照明灯;⑧安全出口指示灯;⑨防火卷帘门;⑩防火门;

11、消防标志(疏散地标、安全指示牌、疏散标志牌等)。

根据《消防法》第28条的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

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消防法第5条规定:任何个人,单位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第60条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4、报火警的内容

⑪报火警电话:我国:119;我店:6289,6290。

⑫报火警内容:①着火的具体位置(部位);②燃烧的物质;③火势的大小;④所威胁的商品;⑤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店内发生火险、火情先拨打6290。是为了避免误报给消防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报火警时一定

要沉着冷静,报清内容,并根据指示行动。⑬灭火器的使用

我店使用的灭火器:4公斤ABC干粉灭火器

使用方法:①手提灭火器距火点3---5米处;②上下颠倒几次使桶内干粉松动;③拔出保险销;④左手握喷粉软管右手握压把,对准火源根部压下喷射。

义务消防队员三知、三能、三会?

三知:知防火任务,知本工种可着火部位,知预防措施。三能:能发现问题,能宣传防火知识,能扑救初起小火。三会;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维护保养,会报火警。

5、疏散逃生

作为商厦的工作人员,当发生火灾时应组织引导在场群众进行安全疏散。根据《消防法》第68条的规定: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身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15日以下拘留。疏散逃生常识

⑪疏散时要找最近的安全出口进行疏散,并保持头脑冷静。疏散时优先疏散老人、小孩、孕妇、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不要贪恋财物。

⑫疏散时注意防烟,因为火灾的死亡人数中大约80%是由于吸入毒性物质而致死的。在浓烟弥漫之际,逃离火场切记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因为厚厚的湿毛巾可以过滤烟气中的毒气,室内的热气流一般是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烟气比空气轻,飘于上部,匍匐前进可减少

吸入烟气的热气流的侵害。

⑬根据安全出口指示灯的指示方向进行疏散逃生,并关闭沿途的门窗。⑭疏散时禁止乘坐电梯。发生火灾后,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给救援工作带来难度,影响及时疏散,而且电梯直通楼内各层,大量烟气涌入电梯通道极易造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内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⑮商厦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在场的顾客和群众进行疏散,发生火灾的楼层人员要及时报火警。临近安全出口的工作人员,应引导顾客由安全出口进行疏散,待确认现场没有顾客后,方可撤离。

6、店内有关规定

⑪本商厦为“无烟商场”,任何人不能在场内吸烟或使用明火,发现场内有吸烟者,商场员工有权进行制止。⑫商场内禁止私接电源插座,乱拉临时电线。

⑬商场内的商品摆放应符合要求,堆积不得过高、过密,要与照明灯、整流器、射灯、喷淋、监控摄像头等灯具保持一定的距离(0.5米),不得挤占消防器材设施、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⑭营业或其他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关闭照明灯、保证各种电器不带电过夜。

⑮商场一旦发生火险、火灾,全体员工必须服从命令,坚守岗位,疏散顾客,抢险救灾,救死扶伤。

治安培训教案

1、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如:火灾、水灾、断电、爆炸、恶性治安事件。

2、发现爆炸物怎么处理?

答:⑪员工发现后第一时间内通知保卫部,警卫立即赶往出事地点,并迅速上报;⑫迅速疏散周围顾客、员工,拉出警戒线,保持安全距离;⑬控制现场,在警察到来之前严禁任何人接触爆炸物;⑭观察周围可疑人员,安排便衣跟踪;⑮听广播按秩序疏散顾客及员工;⑯配合公安机关事后处理。发现可疑人怎样处理?

答:[1]立即通知自己部门的领导,上报保卫部,[2]在警卫人员没有到来之前,跟随可疑人,密切注意可疑人的动向,[3]警卫到达现场后,将可疑人目标准确的告诉给警卫人员,[4]警卫人员发现可疑人后,要一直跟随至离店,如有情况要及时处理。怎样避免顾客在卖场内丢失物品?

答:[1]超市工作人员在卖场巡视时,如果发现有的顾客将随身携带的包,放在购物车里进行购物,一定要提示顾客拿好自己的包,严密注意卖场内的可疑人,发现可疑人要进行跟随,直至其离店,[2]顾客在百货店购物试衣时,工作人员要提示顾客看护好自己的物品,不要答应去替顾客看护物品,卖场内发生任何事件时,不要轻易拨打110,东升派出所报警电话: [1] 62317177 [2] 62329664 [3] 62311235

安全培训教案 篇5

一、安全生产概况 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言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法律:

1981年起草,1999年划给经贸委,2001年11月29日移交给全国人大,第一部叫安全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第二部叫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2002年4月20日至28日起草,6月24日至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

第1页

1日施行。

(二)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地方法规由省级人大制定。

(1)《工伤保险条例》于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于 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三)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由国家部委办制定。政府规章由省级政府制定。

(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于2005年7月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于2005年1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第2页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于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四)国家标准;

(1)设计、管理类标准

(2)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3)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4)防护用品类标准 三,安全生产主要法律制度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三)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

(四)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五)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

(七)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安全生产职责与责任追究 一;安全生产职责

第3页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安全工作中应付的职责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应提供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主要负责人要对必须投入的资金不足负责。

(二)职能部门(车间主任)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第4页

(1)保证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指示在本部门贯彻执行。

(2)组织制定本部门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组织对新从业人员进行部门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4)组织部门或车间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落实隐患整改。(5)组织好各项安全生产活动。(6)严格执行有关劳保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等的发放标准。(7)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本车间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注意保护现场,查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8)组织本车间安全管理网,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5页

(三)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规则制度,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全体成全的安全行为负责,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2)检查召开班前安全会,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具体布置安全措施、保证自己不违章指挥。(3)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负责对新调入、变换工种、复工的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5)负责每班现场巡回安全检查,督促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纠正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

(6)发生工伤事故负责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上报,参与事故调查、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及事故处

第6页

理意见。

(7)做好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和易燃、易爆物品等检查维护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8)有权拒绝上级不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指令和意见。

(三)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1)贯彻执行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在单位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监督工作。

(2)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新入厂职工的厂级安全教育,归口管理各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3)组织制定、修订本企业职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4)组织安全大检查。

第7页

(5)参加新建、扩建、改建及大修、技改工程的“三同时”监督,使其符合职工安全卫生技术要求。

(6)会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大机组安全监督工作。

(7)深入现场监督检查,督促并协助检查安全问题,纠正违章作业。

(8)负责各类事故汇总、统计上报工作,主管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

(9)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制定职工劳保用品、保健食品和防暑降温饮料的发放标准,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和合理使用。

(10)负责对企业各单位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在安全生产中有贡献者或事故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

第8页

三、安全基础管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条件(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对危险化学品、烟火爆竹、民用爆破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提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符合的12项条件要求。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等活动规定了具体条件。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活动规定了具体条件。

第9页

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与规则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有关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4)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5)岗位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各级人员及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综合安全管理制度。(3)安全技术管理制度。(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其他有关管理制度。

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理

第10页

机构的设置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从事危险性较大的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储存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人员培训

1、对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一项重要义务。

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 作业。

3、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法》第2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11页、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是人员作业过程中违章蛮干的不安全行为的集中表现。主要种类可分为4种

不知型、不知所以型、明知故犯型(习惯性)、失误型。

五、特种作业及人员安全管理

1、特种作业及人员的范围

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电梯)、锅炉作业、压力容器作业、危险品作业及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凡从事设备生产、改造、安装、维修、使用的作业人员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第12页

3、特种作业人员复审

特种作业人员每2年由原考核法治部门复审一次。对于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或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2年内违章操作记录达3次以上,或弄虚作假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将被发证单位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

4、各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实施本地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5、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申报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无妨碍从事相关工种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六、人员安全培训

1、安全教育培训的原则

第13页

(1)依法进行的原则.(2)全员参与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规范性的原则。(5)灵活性原则。

(6)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2、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2)转岗、变换工种和“四新”安全教育

“四新”是指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

3、经常性安全教育。

七、安全警示标志

1、安全色

(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2)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3)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4)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示信息的意思。

第14页

2、安全标志配备原则

安全标志牌的型号,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配备使用。

3、安全线

企业中用于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为安全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毫米。

八、作业现场材料码放管理 易燃、易爆物品的现场存放要求(1)存放在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实施定位管理,并分类存放。

(2)有机溶剂必须盖上瓶盖,以防止蒸发和泄露;保管地点要定期点检,配备消火栓及消防器材,并有“严禁烟火”安全标识;使用场所通风、局部排风系统正常运转。

(3)油类周围严禁烟火。不能在周围进行带火作业。

九、设备的安全选购

1、设备选型

第15页

设备选型除了要满足技术方案要求外,还应满足设备本质安全要求。

2、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设备使用守则

设备操作人员要求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1)“三好”管好、用好、养好。(2)“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设备及其周围工作场地的“四项基本要求”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3、设备安全生产人员要求 安全要求;

(1)上岗前穿戴好防护用品。(2)不带火种进入工作现场。(3)不吸烟。

(4)上岗前不喝酒。(5)不在现场打闹。操作要求;

(1)牢记生产中的每个不安全部

第16页

位和因素并有防范措施。(2)严格按规程操作。检修要求;(1)设备检修前要与系统隔离(2)动火分析合格后取得动火证

方可动火。(3)检修点要有一名操作工配合。(4)检修中严禁往检修系统中排

放任何物料(5)检修后验收合格。器材要求;(1)消防器材完好。(2)灭火器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巡回检查要求;(1)听泄漏声音。(2)闻泄漏气味。(3)看泄漏部位。(4)记检查情况。(5)及时消除缺陷。

十、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内容

是生产经营单位在各个生产岗

第17页

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安全生产检查

(一)、安全生产检查方式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1、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指固定时间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注意事项有。

(1)不得随意改变检查时间和人员,要形成制度,要做到规范化。

(2)检查不能走马观花,要落到实处。

(3)每次检查的线路和检查顺序可以不同。

(4)无特殊情况不能取消检查。

第18页

2、不定期检查

不定期安全检查是一种随机进行的现场检查方式,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安全检查。不定期安全检查注意事项有。

(1)不定期安全检查不等于可查

可不查。

(2)不定期安全检查往往带有目的性,检查内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3)不要不自觉的将“不定期”

变为“定期”,否则就失去了“不定期”的本来意义。

3、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是对重点环节、重要工序、关键部位、作业环境、以及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可能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检查。专项检查注意事项有。

(1)能够体现现场全貌或大多数

情形的部门、工序、产品等。(2)不能每次都局限一个小圈子

里,要在大范围内进行抽查。

第19页

(3)不要只把某一项作为对象,抽查要多样化。

4、季节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是指为避免因季节变换而照成的危害所做的有针对性安全检查,是一种预防性检查。

5、全面检查

全面安全检查是指对整个生产现场的检查。

(二)、安全生产检查内容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落实。

(1)查思想

检查企业主要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否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2)查管理

主要是检查企业主要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列入议事日程。(3)查隐患

通过检查生产设备、作业环境、第20页

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职工在生产中是否存在着不安全行为等,重点检查工作中的“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消除作业现场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4)查落实

检查企业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及时贯彻实施,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四、常用安全防护技术

一、机械安全技术

1、机械伤害类型(1)绞伤;(2)物体打击;(3)压伤;(4)砸伤;(5)挤伤;

第21页

(6)烫伤;(7)刺割伤;

二、机械设备操作安全要求

1、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必须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

3、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4、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

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更不准将其拆掉使用。

6、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7、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无人处理。

8、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源,并整理

第22页

好工作场所,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

三、电器安全技术

1、触电事故的分类(1)电击。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按照发生电击时电器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击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击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时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2)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光眼等伤害)。

2、触电事故方式(1)单相触电

第23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器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3、防触电安全技术

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电体封闭起来。(2)屏护;屏护是采用遮拦、护

第24页

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3)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至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4、安全电压

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V、24V、12V和6V。凡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凡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5、静电危害及安全防护技术

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的事故。(1)、静电的产生

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

第25页

分离起电。下列工艺过程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

A、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

B、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C、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D、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E、穿化纤布料衣服、穿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2)静电的特点

A、静电电压高。固体静电可达20万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V,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一万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一万V以上。

B、静电泄漏慢。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所以静电泄漏很慢。C、绝缘导体与静电非导体的危害性。带有相同数量静电荷和表面电压的绝缘的导体要比非导体危险性大。

D、远端放电。根据感应起电原理,静电

第26页

可以由一处扩散到另一处,并可在预想不到的地方放电,或使人受到电击。E、尖端放电。静电电荷在导体表面上的分布同导体的几何形状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导体尖端部分电荷密度最大,电场最强,能够产生尖端放电。

F、静电屏蔽。可以用接地的金属网、容器等将带静电的物体屏蔽起来,不使外界遭受静电危害。

G、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工艺参数、湿度和温度等因数的影响事故的随机性强。(3)静电的危害 A、引起爆炸和火灾

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出现静电火花,在有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火花引起火灾。在有气体、蒸汽爆炸性混合物或有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火花引起爆炸。

B、静电电击

第27页

静电成造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C、静电妨碍生产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如不消除静电,将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4)设备设施静电防护技术 A、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B、采用工艺法控制静电的产生。C、泄漏导走法防静电措施。D、采用静电综合器。E、加强静电安全管理。(5)人体防静电 A、人体接地。

B、工作地面导电化。C、确保安全操作。电气设备安全(1)安全使用条件

A、手持电动工具按电气安全保护措施分Ⅰ类、Ⅱ类、Ⅲ类共三类。Ⅱ类、Ⅲ类没有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要求,Ⅰ类必须采取接地或保护接零措

第28页

施。

B、使用Ⅰ类设备应配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

C、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装设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必须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D、在潮湿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Ⅱ类或Ⅲ类设备。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备危险场所,应使用Ⅲ类设备。

E、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插孔和插头。

F、专用电缆不得有破损或龟裂、中间不得有接头。

四、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燃烧三要素

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

第29页

素。这三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缺少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不会发生。燃烧的这三个要素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三个要素同时存在也不一定能发生燃烧,如果助燃物质的数量不足、火源提供的温度或热量不足,就不会发生燃烧。(1)可燃物。一般来说,凡是能和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而燃烧的物质,就称为可燃物。(2)助燃物。凡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2、火灾

火灾是时间上或空间上失去控制而形成灾害的燃烧现象。

3、爆炸

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

第30页

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1)爆炸可分为三类,即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A、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如压力容器的破裂形成爆炸。B、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炸药爆炸等。C;核爆炸。

核爆炸是核裂变、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核能引起的爆炸。(2)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火源都可以发生爆炸,而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遇火源发生爆炸。(3)爆炸的危害

A、直接的破坏作用。B、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第31页

C、造成火灾。(4)防止爆炸的基本技术措施。A、以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

B、加强通风排气。C、隔离存放。

D、采用密闭措施。E、充装惰性介质保护。F、隔绝空气。

G、安装检测报警装置。

五、灭火

1、主要灭火方法(1)隔离灭火法

是把可燃物和点火源或助燃物隔离开。(2)窒息灭火法

大多数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3)冷却灭火法

对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他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种的着火温度。

第32页

(4)抑制灭火法

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致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2、常用灭火剂

能够有效的在破坏燃烧条件,达到抑制燃烧或中止燃烧的物质,称为灭火剂。(1)水灭火剂

水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它只能对一般燃烧物使用)(2)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粉末。(3)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是通过与水混合、采用机械或化学反应的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4)二氧化碳灭火剂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燃烧也不助燃。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气体灭火剂,它是以液态二氧化碳充装在灭火器内。

第33页

五、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危险源辨识简介

1、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感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的危险源。

2、危险源辨识

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确定危险源的性质是指确定危险源如何造成损失。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3)、辨识危险源的分布,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

3、重大危险源分类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

第34页

元。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七大类;(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罐区。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筑物。(5)压力管道。(6)锅炉。(7)压力容器。

六、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条例适用范围: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事故除外的其他事故。

一、事故的等级划分

1、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

第35页

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4.、一般事故

是指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原则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36页

三、事故报告的时限和部门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一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事故报个的内容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照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五、事故分析

1、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包括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第37页

2、事故责任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是在查明事故的原因后分清事故的责任,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及其重要责任者

3、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在查明事故原因后,应制定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六、事故处理原则

1、“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2、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3、公正、公开的原则。

4、分级管辖原则。

七、事故应急救援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处理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第38页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险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复杂性。

八、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管理

一、职业性危害的主要种类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艺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1)化学因素。

是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

第39页

等。(2)物理因素

物理因数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3)生物因素

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某些治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如精

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

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

第40页

荷的加班加点。

(4)不良工作体位。长时间处

于某种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灯,这写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2)车间布局不合理。(3)通风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或缺乏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4)车间照明、采光不符合卫生

要求。(5)车间内缺乏必要的防尘、防

第41页

毒、防暑降温措施、设备,或已经安装但不能正常使用等。(6)安全防护措施或个人防护用

品有缺陷或配备不足,造成操作者长期处于有毒有害环境中。

二、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生产性噪声的种类(1)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

(2)流体动力性噪声

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流体流动而产生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

由于电机中交变电磁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噪声。

2、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1)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2)神经系统表现出有头疼、头晕、耳鸣、易疲倦、易激怒及睡眠障碍等。

第42页

(3)心血管系统表现出心率加

快或减缓血压不稳。

(4)消化系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等。

3、防治噪声危害的措施

(1)工业企业噪声危害标准

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分贝,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另有规定不足8小时工作,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及工作时间减半允许放宽3分贝,但无论时间多短,噪声强度最大不得超过115分贝。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3)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和厂

房。

(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

术措施。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以著名的第43页

戴明管理思想为基础,即“戴明模型“或称为PDCA模型、活动可分为;”计划(P)、行动(D)、检查(C)、改进(A)“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安全无小事、时刻须预防!

“四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让他人伤害、不看着他人被伤害。

上一篇:摇啊摇音乐教案下一篇:笔算乘法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