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书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书(通用10篇)

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书 篇1

关键词: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比较研究

“有比较才会有借鉴”是中国历来的俗语, 德国诗人诺瓦里斯 (N ovalis) 也称, “一切认识、知识均可溯源于比较”[1]。因而, 对某项制度在本土国情基础上借鉴并移植之前, 必须首先对外来的制度、经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鉴于此, 本文拟以比较法的角度, 从多个层面对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异同进行初步的探讨, 并提出改革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分野与融合: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之比较

(一) 鉴定人的资格

大陆法系遵循严格的鉴定权主义原则, 也就是, 法律明确规定具有鉴定资格的人和具有鉴定权的机构, 并且, 只有具有鉴定人资格的人或具有鉴定权的机构才能向司法机关提供鉴定结论, 而不是任何具有专门知识的人都可成为鉴定人。例如法国实行鉴定人名册制度, 即在一般情况下, 鉴定人被选任的首要条件是, 必须是已在鉴定人名册上登记的鉴定人或者政府指定的鉴定人[2]。这种将鉴定人严格限制在鉴定人名册或政府指定范围内的做法, 为保证鉴定活动的客观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英美法系则遵循鉴定人主义原则, 立法上不确定鉴定人资格, 也不将鉴定权固定授予特定的人或特定的机构[3]。任何人只要在案件审理中得到作为裁判者的法官或陪审团的认可, 均可能成为案件的鉴定人。虽然两大法系对鉴定人的资格要求有所不同, 但是仍然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 不论是接受法官委托、指定的鉴定人, 还是受到控辩双方传唤的鉴定人, 必须是自然人, 不能是鉴定机构。也就是说, 从事鉴定活动的只能是个人行为, 而不能是集体行为。

(二) 鉴定人的诉讼地位与作用

大陆法系一般认为, 鉴定人不同于证人, 其任务为协助法官调查评估证据, 发现事实真相, 因此鉴定人必须保持中立, 当事人可以要求鉴定人回避。鉴定人在鉴定活动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英美法系国家, 鉴定人被称为专家证人, 他在证明案件事实时, 虽然依靠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力图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作出评价以影响陪审团或法官的裁断, 但通常认为他们所起的作用与普通证人无异, 只不过专家证人陈述的并非切身体验而是对专门事实问题的判断意见, 因此专家证人的意见不是独立的证据材料, 而与证人证言性质相同, 也就是说鉴定人在诉讼中从事的鉴定活动更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当事人的利益, 而不必然具有客观公正性。

(三) 鉴定的启动程序和选任鉴定人

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体制下, 鉴定人一般被视为法官的助手, 法国有“鉴定人是关于事实的法官”的古老法谚。鉴定人参加诉讼的目的是弥补法官专门知识的不足, 因此, 决定鉴定的开始和选任鉴定人均由法官依职权进行。当事人对鉴定的提起和进行有请求权, 但应当经过法院的批准;对于法官选任的鉴定人, 检察官、被害人、被告人如果对其鉴定能力或者公正性、客观性存有疑问, 可以申请回避, 有些国家还允许当事人委托自己的技术顾问。法国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 “任何预审法官或者审判法官, 在案件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时, 可以根据检察院的请求, 或者依据自己的职权, 或者依一方当事人的要求, 命令进行鉴定。”[4]在英美法系国家中, 与对抗制诉讼模式相适应, 司法鉴定权由当事人双方平等拥有[5]。在控辩双方在鉴定人的选任问题上, 当事人拥有较大的决定权, 法官的选任一般只是具有补充的性质。在美国, 由法院指定鉴定人的情况不尽相同, 有以民事或刑事关于科学上的问题为限, 有以刑事案件为限, 有以刑事案件关于心智问题为限, 法院才能指定专家证人。在美国的诉讼实践中, 如果当事人因经济方面的困难而无力负担聘请鉴定人的费用, 不能聘请专家证人, 但案件中的待证事实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对认定事实具有重大影响时, 法院也可以指定鉴定人。

(四) 鉴定结论的审查程序

为了保证审判的直接、言词原则实现, 确保有关当事人享有对鉴定结论质疑的机会, 法官能够兼听双方的质询, 正确认定案件事实, 两大法系均允许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要求鉴定人出庭作证, 大陆法系还允许法官依职权决定鉴定人出庭作证, 以便让鉴定人就其鉴定结论进行解释, 并对鉴定结论得出的过程和采用的方式予以说明。在质疑的程序和方式上, 两大法系存在区别, 大陆法系采取职权询问为主的方式, 而英美法系则以当事人之间的交叉询问为主的证据调查方式。

二、兼容并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出路

从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比较分析中, 不难看出, 两大法系的鉴定制度与各自的法律传统、诉讼模式、诉讼价值取向相适应, 各具特色。英美法系国家鉴定制度表现出较强的当事人主义的特点, 控辩双方能充分参与到鉴定程序中来, 这突出表现在双方掌握鉴定的启动权和鉴定人的选任权。这种鉴定程序的设置不仅可以通过控辩双方的竞争促进鉴定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法官借助处于对立面的双方当事人的相互制约机制, 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在程序上, 这种体制能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平等的诉讼权利, 从而体现诉讼的公正性。但这种鉴定制度的弊端在于, 当事人主导鉴定程序, 使得诉讼程序缺乏效率, 而且, 鉴定人当事人化所带来的鉴定结论的倾向性问题一直是批评的焦点。鉴定结论的党派性使得鉴定制度的功能大为削弱, 鉴定结论的权威性远不如大陆法系国家。正因如此, 英美法系国家在鉴定人资格制度上有向大陆法系靠拢的趋势。如近年来, 英国内政部经常公布一些在某个领域的专家名单;美国的国际鉴定协会等民间团体也经常向一些人颁发鉴定人资格证书[6]。大陆法系国家鉴定制度与英美法系相反, 更加侧重于发挥法官的职权作用, 而当事人的请求权对法官的约束力较小, 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鉴定由法官依职权进行, 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鉴定的客观性、公正性, 提高诉讼效率;其弊端是专家的鉴定结论对法官就事实的认定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甚至代替法官从事职务活动, 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判断, 另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也不利, 当事人积极性受到压抑。大陆法系国家, 在近年来在逐步扩大当事人对司法鉴定程序的影响力, 不仅在启动程序、鉴定结论的审查程序中, 还在一些救济程序中给予当事人尽可能充分的权利保护[7]。

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之所以存在上述差异, 除了法律传统、诉讼模式、诉讼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之外, 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大法系对鉴定制度性质和鉴定人的作用的理解不同。司法鉴定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体制度设计必须与一国诉讼制度的其他方面相协调, 否则它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所以, 在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时, 首先要考虑我国自身的法律传统、诉讼模式等相关因素。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看, 我国法律受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较深, 虽然近年来在诉讼模式上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某些因素, 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诉讼模式仍更接近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模式, 因此,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应主要以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制度为参照, 在具体技术操作环节, 英美鉴定制度中的一些合理因素也应为我所用。此外, 在具体的鉴定制度构建过程中, 还会涉及制度设置背后的价值选择问题。司法鉴定本身作为确认案件证据的诉讼活动, 直接关系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和法律的正确适用, 也关系法律适用是否及时和社会资源对诉讼的投入问题。因此, 兼顾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追求应成为规范、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公正和效率, “这二者是一切现代程序设计的共同价值准则”[8], 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 当这两种价值发生冲突时, 应适用利益权衡原则, 保证刑事诉讼目的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德]K·茨威格特, 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1.

[2][4]余叔通, 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60.

[3]刘方启等.中美司法精神病鉴定现状比较[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9 (, 6) .

[5][美]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M].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3.353-364.

[6]陈永生.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体制改革与程序重构[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 (, 5) .

[7]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543.

鉴定意见的司法审查 篇2

一、基本案情

1998年被害人罗某某在精神病院接受住院治疗,e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1999年被害人罗某某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心因性精神障碍;2012年被害人罗某某在当地办理精神残疾壹级证,经全村公示后,获得残疾人补助金。

2014年4月份至5月份,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在其家中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两次性行为。2014年10月24日,被害人罗某某的丈夫李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2014年11月11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抓获,其到案后如实供述其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行为的事实。2014年11月22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监视居住。2014年11月4日,第一份鉴定意见鉴定显示:被鉴定人罗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2015年8月18日,第二份鉴定意见鉴定显示:被鉴定人罗某某无重性精神病表现,有性防卫能力。

二、分歧意见

关于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的行为如何认定,鉴定意见采信问题产生了以下分歧: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应采信第二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无重性精神病表现,有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不构成强奸罪

一方面,结合全案证据不足以证实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时采取暴力或者胁迫手段。本案的发案过程也是基于他人发现而发案,即系被害人罗某某与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发生第二次性行为数月之后,其丈夫李某某在家中发现其他人丢弃的烟头产生怀疑,经询问被害人罗某某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报案不及时,未有充分证据予以证实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系违背被害人罗某某的意志而为。

另一方面,第一份鉴定意见中显示出被害人罗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但是从该鉴定意见中显示被害人罗某某对性行为的性质有一定的认知,知道非自愿发生性关系的是强奸,其精神问题并不足以否认其无性防卫能力。第二份鉴定意见中引用的证据材料更加完整、全面,同时又对被害人进行了住院观察,应采信第二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无重性精神病,有性防卫能力。

综上所述,鉴于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时,未有充分证据证明采取暴力胁迫手段,那么认定犯罪嫌疑人罗某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前提是被害人罗某某不具备性防卫能力,本观点倾向于采信第二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具有性防卫能力,因此,犯罪嫌疑人不构成强奸罪。

(二)第二种观点认为,应采信第一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构成强奸罪

认定强奸罪时,考虑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根据行为人所采取的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予以考察是妥当的,但是不能仅仅只看行为人的行为表现,或者仅仅看被害人有无反抗表现,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只是佐证,而是根据行为人的手段结合当时被害人的心理、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1]就本案而言,被害人罗某某不具有自主保护性权利不受侵害的决定能力和控制能力,其虽然对性行为发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不具备正常的认识能力与意志能力。

就鉴定意见而言,事实上,本案中两份鉴定意见作出前,在1998年、1999年、2012年都有证据显示被害人是精神病人,且经过全村公示,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明知被害人是精神病人,仍然与之发生性行为。第一份鉴定意见作出时间为2014年11月4日,距性行为发生时7个月左右;第二份鉴定意见作出时间为2015年8月18日,距性行为发生时15个月左右。第一份鉴定意见出具日期接近性行为发生之日,更能接近并反映被害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第二份鉴定意见被采信的原因之一在于经过对被害人的住院观察。但经过仔细查证得知,被害人之所以住院观察原因恰恰是鉴定人员当场作出鉴定意见后,被害人家属因为鉴定时间过短,才强烈要求住院观察;在被害人住院期间,鉴定人员并未近距离观察被害人,已经做出的鉴定意见并非必然更加客观、全面一些。此外,被害人有精神病经过了三次鉴定意见的佐证,第二份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也曾鉴定被害人为精神病人。有鉴于此,同样当场作出的第二份鉴定意见并不能完全否定第一份鉴定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前三次精神病鉴定结论做出后的时间推移,被害人的精神状态并未有所好转,相反,结合其日常表现,被害人的精神病状态为全村人所共知。结合证人证言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是在明知被害人为精神病人的情形下,与之发生性行为,被害人的自愿无法成为其辩解理由。结合案件证据材料,被害人罗某某与犯罪嫌疑人发生性关系时十分随意,随意时间段、随意地点。据此可见,被害人罗某某的心理防卫并未达到正常人的判断。被害人在性行为发生后,并未告知别人,仅说明被害人有基本的性羞耻心,但是并不能因此认定被害人具有支配、控制与决定性行为的能力。从本案鉴定意见以外的其他证据可以看出,被害人发生性行为时性防卫能力并不健全。强奸罪的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为故意,明知妇女是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精神病人而与之性交的人,不论被害人是否表示“同意”或“反抗”,都应视为违背妇女意志,构成强奸罪。

综上,应采信第一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构成强奸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建议采信第一份鉴定意见,被害人罗某某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成立强奸罪。理由如下:

(一)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

鉴定意见的专业性、科学性特征及解决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对刑事诉讼中查明案件事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鉴定意见属于八种法定证据之一。鉴定意见经过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虽然我国并未将鉴定事实分类划分,但对于凭借专业知识做出的鉴定意见,例如DNA鉴定、尸检鉴定、药物鉴定、毒物鉴定等可以直接采用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而对需要结合案情或者其他案件材料等加以辅证才能做出的鉴定意见在适用时还需结合案情审查其鉴定意见内容的合理性。就本案而言,被害人是否有精神病的鉴定意见就是属于此类鉴定意见。

两份鉴定意见完全不一致的鉴定文书该如何审查和认定的关键在于,证据证明力强弱的问题。检察机关审查证据过程中,判断证据证明力的强弱及证据效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相关性的大小,[2]这属于事实问题范畴。鉴定意见的证明力也即是对案件事实证明作用的强弱程度,是指鉴定意见的质量、说服力或者证明价值。[3]就本案而言,两份鉴定意见都是由具有专业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和人员所作出的,所不同的是鉴定意见的出具时间,第一份鉴定意见时间较为接近案件事实发生之日,第二份鉴定意见鉴定时间离案件事实发生之日较远。而审查鉴定意见过程中需审查鉴定意见与案件存在的客观联系的程度,以及对确定案件事实的作用。[4]此外,评价鉴定意见还需根据其内容结合案件情况分析,并结合其他证据围绕证据规则对案件事实作出评价。本案中除了这两份鉴定意见外,对被害人罗某某的精神病鉴定已经做了三次,分别有三份诊断或者鉴定,足以说明被害人罗某某患有精神病。只有第二份鉴定意见显示被害人无重性精神病。就证据效力而言,第一份鉴定意见更接近案件事实发生之日,结合案件其他材料,被害人罗某某说话颠三倒四,日常行为异于常人,且经过全村公示被害人有精神病,作为同村人的犯罪嫌疑人明知被害人有精神病这一条件是符合的。

有精神病是否必然等同于无性防卫能力这一问题,需要专业的医生给予专业的回答。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法律法规就犯罪嫌疑人与精神病患者发生性行为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评断依据。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部分罪案<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试行)>的通知》第5条第4款中明知被害人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痴呆者(程度严重)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这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妇女是精神病患者或者较轻微的痴呆症,也未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经本人同意发生性行为的,不构成强奸罪。从犯罪构成要件角度强调行为人主观方面为明知,也着重表明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从常识常情出发,我们不能“当然”要求犯罪嫌疑人明知被害人无性防卫能力,这样对犯罪嫌疑人的资质要求过高,也不利于保护此类特殊被害人。因为即使是专业人员对被害人是否有性防卫能力,都有不同的认知。因此,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犯罪嫌疑人“明知”的内容不应指代为性防卫能力,取而代指为被害人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程度严重的痴呆者。就本案而言,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明知被害人罗某某是精神病患者,这一事实无容置疑,审查两份鉴定意见中也应当看到,被害人是精神病患者都予以了佐证,只不过就被害人是否有性防卫能力有了分歧。那么,在这个意义上,犯罪嫌疑人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具有犯罪故意得到了确证。这里的关键,在于对被害人是否具有性防卫能力的审查。

(二)强奸罪中被害人的认识能力与意志能力

强奸罪的法益是妇女(包括幼女)的性的自主决定权,其基本内容是妇女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性行为的权利。[5]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明知妇女是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精神病人或有严重痴呆的人而与之性交的人,不管被害妇女是否表示“同意”或“反抗”,都应视为违背妇女意志,构成强奸罪。这是对性权利无自主决定权与意志能力的精神病人予以的特殊保护。域外很多国家对与精神病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此类强奸罪的特殊犯罪人予以了严惩。[6]问题的关键在于,精神病人同幼女一样缺乏决定性行为的能力,即使能认识到非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强奸行为,但是其并不具备对性行为的决定和控制能力。就本案而言,被害人罗某某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正常的意志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在明知被害人罗某某为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下,仍然与之发生性行为,应当认定为成立强奸罪。

强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内容是违背妇女意志,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性交。是否违背妇女意志还应充分考虑到妇女是否知道反抗、是否能够反抗,精神病患者缺乏正常的认识能力与意志能力,行为人明知是精神病患者而与之性交的,即使征得被害人同意的,也应当成立为强奸罪。因为虽然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可以成为违法性阻却事由,就像罗马法彦中“不可能对承诺者实施不法”所表示的那样,但具体到强奸案中幼女及精神病妇女的承诺不能成为违法性阻却事由。[7]原因在于有效的承诺必备要件之一是需要具有承诺能力的人基于真意作出的承诺。而事实上,无论是幼女抑或是精神病妇女在强奸案中并不具备承诺能力,即使作出承诺,也是无效的。

虽然我国法律中还规定了确实不知道妇女患有较轻微的痴呆症,在女方自愿或者主动要求下与之发生性行为的,不宜以犯罪论处。但本案中被害人是精神病人,无论在第一份鉴定意见还是第二份鉴定意见都予以了描述,不同的是第一份鉴定意见显示被害人是精神分裂症,第二份鉴定意见显示被害人无重性精神病。就这个角度而言,作为精神病妇女的被害人即使作出同意发生性行为的承诺也是无效的,更遑论被害人的供述中曾提及自己对发生性行为进行过反抗。

至此,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病,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构成强奸罪的论证已然完成。

(三)有利于实现案例释法说明功能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笔者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人权保障的实现,绝不意味着容忍那些侵害他人权利的犯罪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在每一件案件中体现司法公平与公正,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公、检、法机关办理和审理的案件都具有引领与指导社会公众如何沿律循法的导向作用,在具体个案中向社会民众释法说理,形成良好的释法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所追求的目标,这正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并颁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试行)》的初衷所在。值得注意的是,检察机关办理案件不可动摇的基础仍然是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本案中,被害人罗某某与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在同村生活,全村人周知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病,倘若对余某某强奸精神病人罗某某的事实不予以处罚,那么是否会形成一种导向:与精神病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不受刑法评价和处罚的,在此情形下被害人罗某某的人身权利尤其是性权利受到威胁和侵害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正如笔者所提倡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保护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作为检察机关更是责无旁贷。本案中依法认定犯罪嫌疑人具有强奸罪,具有案例指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检察机关以案释法说理的功能。

(四)余论——鉴定意见的司法审查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第84条、85条、86条规定了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事实上,无论是鉴定意见还是其他法定证据的认定均是指有关人员对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据效力进行判断、评断、认可、确认等活动。[8]虽然有学者认为,认定证据应属于法官的特有职权,检察机关只有审查证据的权利。[9]但是对证据能力及证据效力进行判断、评断、认可等活动同样也是检察人员审查证据过程所从事的活动。因此,撇开审查证据与认定证据之间的概念界定之争,毋庸置疑,检察机关有义务也有权利对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及证据效力进行判断、评断,并选择认可的鉴定意见。笔者赞同眼下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模式属于“印证证明模式”,[10]也同样觉得与其批判司法实践及立法解释中对于证明力规则限制的现状,不如找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进而发现此现状出现的原因及条件。[11]不得不承认,当下我国证据规则中注重证据的真实性,也正是在这种优先考虑证据真实性的理念推动下,促使了司法实践中着重强调证据之间相互印证规则的形成。故此,检察机关审查证据过程中,即使通过询问证人、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物证、书证等证据材料,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还是要依据法定的客观证据规则作出评价。这个法定的客观证据评价规则和评价标准即是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规则。

不言而喻,鉴定意见的审查应注重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但同样不能忽视对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的审查。在案件审理阶段,英美法系国家有鉴定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交叉询问的制度,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对鉴定人出庭要求较为严格,但规定了可行性的方式允许鉴定人对鉴定意见予以说明。我国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证据专章中第五节也明确规定了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其中第86条规定了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强制鉴定人出庭作证。虽然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九章第八节专门就鉴定意见的处置方式有了较为宽泛的规定,但是对鉴定意见的具体审查在司法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思考。

笔者认为,就本案而言,鉴定意见的审查除了对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是否具有资质、鉴定方式是否客观进行必要的形式审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结合本案案情进行实质审查。具体来说,首先询问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员作出鉴定的依据和原因,其次询问以前的精神病鉴定结论对现在鉴定意见作出的影响,并比较两份鉴定意见,将两份鉴定意见中争议焦点——被害人是否具备性防卫能力问题询问鉴定人员,请其解答性防卫能力鉴定是如何作出的和包括的内容,询问其精神病与性防卫能力之间的关系等。向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员询问清楚鉴定意见作出的依据,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和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还能更加准确地审查证据材料,作出精准的判断。

注释:

[1]赵秉志:《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四卷: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犯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页。

[2]陈瑞华:《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

[3]拜荣静:《论刑事鉴定意见证明力的评价》,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4]同[3]。

[5]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777页。

[6]如英国1956年《性犯罪法》中规定:“与精神有缺陷的妇女非法性交的男子构成犯罪,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德国刑法中规定“利用他人因病例性精神错乱而反抗能力的情况而与其实施性关系为犯罪”;日本刑法中规定“乘女子心神丧失或者不能抗拒,或者使女子心神丧失或者不能抗拒而奸淫的行为为犯罪”;意大利刑法中规定“利用被害人在行为实施时身体或者精神劣势状况,诱使他人实施或者接受性关系为犯罪。”

[7][日]大塚仁著《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页。

[8]何家弘:《论证据的基本范畴》,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9]何家弘:《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论纲》,载《法学家》2008年第3期。

[10]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求实司法鉴定中心 篇3

图为司-法-部郝副部长(右)、原江西省司法厅黄厅长(左二)向袁主任详细询问鉴定中心的工作

顺应时势 奋力拼搏勤开拓

1998年,国务院在“三定方案”中,确定“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的行业主管机关”为司-法-部的职能之一。2001年,司-法-部公布施行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在获知该信息后,有着相关刑侦工作经验的袁军同志认识到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业,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参与司法鉴定,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和要求,毅然决定投身司法鉴定事业,并立志要打造一支一流的司法鉴定队伍。为当事人服务,为诉讼服务,为社会公平正义服务,切实体现国家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初衷。

2001年12月18日,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正式成立,成为江西省首家面向社会服务的省直司法鉴定专业机构。面对这个新生事物,公众投入更多的是怀疑和好奇的眼光。大家已经习惯了几十年来公检法机关进行司法鉴定的格局和工作程序,认为司法鉴定是公检法机关的事情,不可能让社会力量介入,社会力量创办的鉴定机构根本解决不了老百姓在诉讼中遇到的困难,最终还是公检法机关的鉴定意见说了算。不仅如此,作为社会机构,靠个人投资,经济压力也很大。办公设备要添置、场地租金和水电费要支付、员工工资要发放、鉴定业务要培训……巨大的压力接踵而至,磨砺着中心的创始人。“再苦只能苦自己,再难也要干事业”,这是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袁军立下的誓言。为了解决资金缺口,他四处筹措;与鉴定人员同甘共苦。同时,他紧紧抓锥江西省司法鉴定条例》出台的契机,通过媒体、借助自制的宣传图片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力量参与司法鉴定的意义和作用,就是接待来中心鉴定的当事人和办案同志,他也不忘以案例现身说法。通过经常性的广泛宣传和客观的公正鉴定,公众对中心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社会鉴定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心的公信力与日俱增。凭着对鉴定事业的孜孜追求和诚实守信的办事宗旨,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蹒跚起步到逐渐成熟,迈过了七个春秋。七年来,中心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一有收益就添置或更新设备,办成了一件件大事。在没有一分钱财政拨款、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中心没有等,没有靠,更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奋斗的同时,江西省司法厅的领导多次指示:“鉴定机构要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准确而科学的鉴定结论。”厅领导的关心为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意识到以往那种“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尺子”做鉴定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司法机关对证据科学性与客观性的要求,科技强鉴是司法鉴定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几年来,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已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办公桌、电脑、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空调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中心现有总部和法医门诊部两处办公场所,办公面积300多平方米;设置了司法会计室、司法建筑工程造价室、文检鉴定室、法医室;鉴定项目则由2001年单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增加至现在的法医临床、病理、法医物证DNA鉴定和文检、资产评估、司法建筑工程造价鉴定等十个鉴定项目。为保障办案的需求,中心花40多万元购置了两辆现场勘查车。2007年底,中心又投资40余万元,为文检鉴定实验室配备了SYJ-6A视频荧光文检仪、YK-4Z5HT体视显微镜、LEICAEZ4立体显微镜、SONY Up-897MD黑白视频图像打印机、方正S620A笔记本电脑等设备。2008年,中心将再投入100多万元用于购买法医物证DNA设备,并分两批派专业人员外出深造,以此获取更多的新知识,适应科技强鉴的需求。

图为求实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袁军向江西省司法厅厅长马承祖(左二)汇报工作

求真务实,尊重人才抓管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鉴定人队伍是搞好司法鉴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矗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选拔司法鉴定人的思路是:既要高起点,又注意到目前司法鉴定人才匮乏的实际。首先,我们物色聘请了一批公检法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退休、退养的法医及文检技术人员,作为技术骨干,司法鉴定《求实司法鉴定中心》。这样做,既考虑到这批同志政治素质较高,廉洁自律的观念强,也考虑到他们业务熟、技术精,一来就可以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其次,公开招聘国内各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看准后着力培养,使其尽早成熟,保证事业后继有人、平稳过渡。中心还专门聘请了一批省内各类鉴定专业的带头人作为顾问,遇上疑难鉴定,及时咨询他们的意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有潜力并愿意在中心长期发展的人才,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定期选派他们到各高等学府予以深造,以提升他们的鉴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2007年,中心又选送了两位同志到中国刑警学院带薪学习,并在学成回来后委以重任。

在保证鉴定质量方面,求实司法鉴定中心专门制订了案件受理流程图、鉴定人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劳动人事管理规定、考核中层领导的问卷调查、考核员工的问卷调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针对技术人员的特点,中心专门进行与之配套的业务知识考核、职业道德考核、综合素质考核等多项考核活动,并对考核者采取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在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中心充分考虑每位员工的实际困难,对员工实施午餐补贴,并尽力给外地来昌工作的员工解决住房问题。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举措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使员工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在中心主任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心上下精诚团结,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中心目前拥有正式员工41名;其中法医师、文检技术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共35名,本科以上学历20人,副高以上职称的17人,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立足本职,技精质优为诉讼

2007年8月7日公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鉴定活动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求实司法鉴定中心领导决定突破瓶颈,把工作重心投入到法医、文检和音像鉴定这“三大类”鉴定项目上来,确定了“保持原有优势不放松,做精‘三大类’项目不手软,培养‘三大类’人才不改变”三项原则,力争把中心做成有知名度、有品牌优势的司法鉴定机构。凭借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我们精心奉献出一份份高质量的鉴定文书,为司法机关公正裁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007年9月,崇义县公安局委托中心对刘某的伤情进行鉴定。17岁的刘某是崇义县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2007年4月28日被当地某机关干部曾某、何某卡住其颈部进行殴打,致使刘某颈部出血,当场倒地,感到头晕。行凶后曾某才知道认错了人。刘某无故被打后,到崇义县做了法医鉴定,根据CT报告和核磁报告得出结论为轻伤甲级。加害人曾某不服,提出重新鉴定。刘某又来到赣州重新做鉴定,但赣州司法鉴定的结论是刘某椎间盘膨出(颈椎间盘突出)应该是慢性陈旧性损伤所致,属于轻微伤范围。两次鉴定结果有天壤之别,致使案件无法认定。最后,崇义县公安局求助于中心再次进行重新鉴定。接受委托后,中心的法医详细查看了刘某的伤情,并聘请了法医学专家对鉴定提出专家意见。根据崇义县公安局提供的检材和中心委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出的人身伤害司法影像医学鉴定,结合刘某只有17岁,椎间盘膨出不可能是慢性陈旧性损伤所致的事实,我们得出最后结论,认定刘某的损伤为轻伤甲级。法院依据中心的意见作出了公正裁判。

2008年5月,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中心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鉴定,鉴定事项为“对2005年元月14日借条上的100万元的笔迹是否为添加所为予以鉴定”。法院查明,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借款标的是否为125万元。被告黄某认为只有25万元,借条上的 “1”和“壹佰”都是后添加上去的,而原告王某则坚持125万元是事实,他没有对借条实施任何添加行为。双方主张的诉讼请求整整相差100万元,但借条上的字迹非常接近,真假难辨。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委托省内多家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但由于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案件事实一直悬而未决,无法得出令当事人和法院信服的鉴定意见。解决诉讼争议迫在眉睫,法院对此却束手无策。中心接受委托后,知难而上,运用先进的文检技术设备,准确地判断出借条上的“壹佰”和“1”字为事后添加形成,原告知其造假行为败露,急忙到法院撤诉。

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书 篇4

××县交警队××中队

案 件 号 ×××司鉴[ 20×× ]痕迹鉴字第 0001 号 鉴定检材料

1、现场图(1 份)

2、现场照片(20 张)

3、车损照片(25 张)

鉴定材料 进程流转 分检人 ×× 领取人 报告撰写人 时间 受理时间 存放地点 痕迹室 流转人 ×× 领取人 ×× 时间 落款时间 存放地点 档案室 流转人

领取人

时间

存放地点

流转人

领取人

时间

存放地点

备注

辽宁省司法鉴定中心 篇5

据了解,丹东市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经高检院批准成立司法鉴定中心。2010年3月,该中心开始开展司法鉴定实验室认可工作。试运行以来,受理文检鉴定案件67件,出具鉴定书84份;受理法医鉴定案件17件,出具鉴定书17份。经国家认可委专家2010年12月现场论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正式向丹东市人民检-察-院颁发了认可证书。

目前,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出具的鉴定结论,可以盖上CNAS的标识印章,不仅在国内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参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予以认可。

本报讯(记者 李燃)昨天上午,辽宁学苑司法鉴定中心营口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

近几年,机动车性能检测、法医毒物(酒精检测)、法医临床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增加。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服务和协助办案机关的工作,辽宁学苑司法鉴定中心与营口吉隆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经协商,通过对鉴定中心雄厚的科研队伍与吉隆达公司丰富经验技术的有效整合,联合成立了营口鉴定所,致力于提高我市地区司法鉴定工作的鉴定质量和服务质量,填补了我市司法鉴定项目的空白,司法鉴定《辽宁省司法鉴定中心》。营口鉴定所现有专家12人,将为我市司法机关提供科学、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结论和依据。

【摘要】:正辽宁天华司法鉴定中心经辽宁省司法厅批准于2007年成立。该中心是辽宁省内司法鉴定业务资质最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可从事以下七项司法鉴定业务:司法会计鉴定、工程

【关键词】: 司法鉴定人 辽宁省 司法会计鉴定 鉴定机构 综合性 业务 鉴定中心 心经 资质 打印机

【分类号】:D918.9

【正文快照】:

辽宁天华司法鉴定中心经辽宁省司法厅批准于2007年成立。该中心是辽宁省内司法鉴定业务资质最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可从事以下七项司法鉴定业务:司法会计鉴定、工程造价、土地评估、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保险公估、税务司法鉴定。现有司法鉴定人22名。该中心

辽宁学苑司法鉴定中心系辽宁省司法厅直属的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由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共同组建。鉴定项目涵盖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毒物、文书、痕迹、微量物证、机动车事故、海洋环境检测、计算机安全等九大类。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华北路311号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问题探析 篇6

一、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出现

司法鉴定是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过程中, 遇到有专门问题, 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根据鉴定资料和要求, 运用勘验、检查、分析、比较、综合评断等方法解决专门性问题并做出判断的一种科学技术活动。

在司法鉴定过程中, 司法鉴定人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专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使得司法鉴定结论在科学性的特性之外, 笼罩这无法挥去的主观性特征。虽然鉴定活动是根据科学原理或者特殊技能进行, 但鉴定中的观察、解释、评断均是人的主观活动。特别是在评断标准未规范化的情况下, 解释、评断活动更容易受到鉴定人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正是基于此特征而产生了司法鉴定结论的特殊的失真倾向。

二、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特点与来源

(一)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特点

1. 失真的隐蔽性

(1) 对一般法官而言, 鉴定所解决的问题和据以鉴定科学的原理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因而鉴定结论所认定的事实是否存在失真不能被他们所辨别。同时, 由于人们对科学可靠性的信任, 往往容易忽略科学与运用科学技术的差别。而把运用科学技术的鉴定结论当作科学本身。这种信任的态度容易使人产生盲从, 亦会引发错案或冤案。

(2) 对于鉴定人本人而言, 鉴定人本人主观态度的影响常常不为其本人所发觉, 从而使这种主观态度的影响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渗入鉴定结论。有些鉴定人事先了解了案情, 在无形之中, 可能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2. 失真的多环节性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发生在从鉴定材料的取材到解释评断的多个环节。首先,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可能产生于取材料的过程。就大部分鉴定来说, 鉴定人不能发现鉴定材料中包含的失真, 当然也就不能排除, 再加之, 按照现有的规定, 鉴定人不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也使得鉴定人往往怠于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而鉴定材料中的失真必然引起鉴定结论失真, 并且不能被鉴定人本人所发现。其次,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可能在鉴定过程中出现, 比如个人的经验、知识的偏差, 实验器材运行不正常, 实验方法选择不当, 都会使司法鉴定结论出现差错。最后,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可能出现在司法鉴定机构的判断上。我们知道司法鉴定人对自己的鉴定结论负责, 但是由于司法鉴定人往往需要有司法鉴定机构管理, 且接受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分配与安排, 而鉴定结论往往由两名以上鉴定人出具, 当鉴定人之间意见不一致时, 往往有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组织讨论, 形成最后的结果。当然, 对于一些制度规范不健全的鉴定机构而言,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还可能出现在鉴定书的制作、签发的环节中。

(二)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来源

司法鉴定结论失真在委托、受理、实施、汇总、鉴定书制作、签发的整个过程, 都有可能出现, 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不同的, 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格性失真

这包括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和司法鉴定人的资质的失真。法律规定,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必须依法登记,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必须在执业范围内执业。有的综合性鉴定机构因涉及学科较多, 鉴定人员并不是各门学科都有的, 或者人员有限, 只是在平时办案中知晓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 由于利益驱动, 承接案件, 对其本身并不擅长的业务进行鉴定, 这种鉴定的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

2. 材料性失真。

鉴定材料包括检材和样本, 检材是和案件有必然联系的原始材料。司法鉴定人在收集鉴定材料时, 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检材的取得必须有提取记录作为依据, 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 使检材和案件失掉了联系。秘密侦查发现的证据必须通过公开收取才能成为合法检材, 收取时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提取的实物检材需要按要求填写清单并由有关人员签名盖章。样本是供鉴定对照、比较用的已知材料, 它的取得必须是以公开的形式提取, 且有提取记录作为依据, 没有记录的样本就等于使样本和犯罪嫌疑人失去了联系。

3. 认知性失真。

这可能有以下原因引起:其一, 实验性失真, 是指由于鉴定人进行鉴定实验的设计或者操作不当, 仪器设备的偏差, 实验客体的客观条件因素等所引起的;其二, 观察性失真。由于鉴定人对鉴定材料或者鉴定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失误所引起的, 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水平没达到盲测标准;其三, 解释性失真。由于鉴定人对鉴定材料特征进行的解释缺乏应有的科学性所引起的;其四, 评判性失真。由于鉴定人对鉴定材料特性的异同进行认定过程中掌握标准不当所引起的。其五, 学术性失真。不同的鉴定人可能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其六, 情感性失真。不同观念的鉴定人可能对同一案情持有不同的感情倾向。

三、预防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几点措施

(一) 规范鉴定人执业活动, 加强鉴定人职业道德建设

1. 培养司法鉴定人良好的职业道德, 司法鉴定人要客观公正、作风严谨、实事求是, 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这要求司法鉴定人不私下接触当事人, 不接受请吃送礼, 不因领导或者其他人情因素的干预而影响自己的客观中立的判断。

2. 司法鉴定所在受理案件时, 要严格按照司法鉴定程序进行。

鉴定、复核和签发均必须有相应执业资格和实践办案能力的鉴定人承担, 每个环节均需细致周密, 且随时记录和备考。

3. 严格遵循司法鉴定回避制度。

如:是本案的当事人, 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 均不应该参与本案的司法鉴定活动。

(二) 提高鉴定人执业水平, 加强鉴定人业务能力建设

1. 司法鉴定人应具备足够法律知识, 对司法鉴定人进行相

关的法律知识教育, 鉴定人在进行鉴定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司法鉴定人必须具备出庭作证的能力, 了解法庭程序的规则, 了解出庭作证的程序, 提高对自己鉴定结论的责任意识。

2. 司法鉴定人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司法鉴定知识进

行系统的学习掌握比较深厚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运用技术。在执业范围内能做到所使用的方法科学,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达到检测标准。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年度考核, 以督促司法鉴定人加强学习。

3. 司法鉴定人应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在司法鉴定人登记时,

应对其实践经验, 经过办案数量和质量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能否独立解决本专业司法鉴定实际问题进行考核。在执业后也应当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逐步提升其执业水平。

4. 司法鉴定人的技术职称条件, 对司法鉴定人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培训。

司法鉴定人在一定的年限和办案积累之后进行职称升级, 经能力水平的盲测考核合格之后, 取得相关专业司法鉴定人职称。

(三) 严格鉴定机构执业管理, 加强鉴定机构规范与标准

建设

1. 规范司法鉴定对象。

法定鉴定对象只有具备了满足运用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鉴定条件, 才能够成为有证据价值的鉴定对象。因此鉴定时就要根据各类鉴定对象的具体特点, 按照当时国家的技术检测标准和鉴定能力, 在各类鉴定对象必须具备的最低数量、质量标准基础上做出结论。

2. 规范司法鉴定的方法。

鉴定的科学方法是认识鉴定对象特性的核心要素, 鉴定方法不同, 所获得的课题特征的数量、质量以及对客体特殊本质认识的深度与范围都有差别, 进而做出鉴定结论的性质、范围、深度也可能不一致, 鉴定机构应制定科学的鉴定作业流程, 规范适用科学的鉴定方法。

3. 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的能力验证与认证认可。

目前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能力验证和相关认证认可工作试点已基本完成, 在司法鉴定机构设置、司法鉴定人确定及司法鉴定执业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 下一步这些工作将在全国各司法鉴定机构全面展开。而正是司法鉴定机构的能力验证与认证认可工作, 能为避免司法鉴定结论失真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 确保鉴定从技术上到程序上的科学性、统一性。

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 鉴定人执业的目标就要尽可能还原事实的真相。如果鉴定结论本身不正确, 就可能把侦查、审判活动引向歧途, 甚至造成冤案、错案。公正、严谨、科学、规范的司法鉴定结论对于法官裁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司法鉴定结论的公信度是衡量司法鉴定工作的本质要求, 不但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 其内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价值标准也需在实际操作中深刻掌握和运用。司法鉴定应有效避免鉴定失真问题, 从而达到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

摘要:司法鉴定结论失真是诉讼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司法鉴定有“鉴”不“定”的混乱局面已经使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下降, 致使案件久拖不决影响诉讼效率的实现。要防止和排除鉴定结论失真, 就必须对鉴定失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本文通过探讨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特点与来源, 提出预防失真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司法鉴定,结论失真,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贾治辉, 徐为霞.司法鉴定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6.

[2]胡锡庆.解读司法鉴定人[J].中国司法鉴定, 2005 (2) :14.

[3]吴剑峰.司法鉴定若干理论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1 (8) :167-174.

[4]何颂跃.司法鉴定的本质与当前的困惑[J].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0 (7) :34-49.

安全气囊纠纷的司法鉴定 篇7

《中国质量万里行》:安全气囊出现问题,责任应该如何鉴定?

葛友山:我国尚且没有汽车安全气囊安全检测标准,现在的做法大多是由生产厂家、4S店、机动车理赔定损中心进行鉴定。

安全气囊出现问题,可以申请司法鉴定,由法院委托国家轿车质量检测中心、机动车检测中心等机构进行鉴定,但上述第三方只接受法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等机构的委托,不接受个人的委托。实际事务中也存在因为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上述机构不愿做此鉴定的情况。且车辆质量检验试验属于破坏性试验,不具备对整车进行试验的条件,无法得出鉴定申请书要求的结论。

《中国质量万里行》:哪些情况下该厂家负责,哪些情况下维权失当?

葛友山:车辆的安全使用手册中,通常会有触发安全气囊的具体条件描述 ,在达到触发条件的前提下,气囊才能弹出。如果是车辆设计问题或产品质量问题,致使安全气囊不能弹出或意外弹出,厂家应当对产品质量负责。

如果是因为消费者使用不当,或尚未达到触发条件,致使气囊不能或意外弹出,则仍应由消费者自行承担责任。

以下常见的消费者驾驶、使用不慎行为引发的问题,应由消费者自行承担:(1)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触发安全气囊弹出。(2)自行改装车辆,修改安全气囊系统范围内的零件和线路,影响气囊正常工作。

《中国质量万里行》:汽车安全气囊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应该为维权做哪些准备?

葛友山:如果车主在事故中碰到气囊未弹开或意外弹开的情况,如条件许可,应在事故后第一时间拍下车辆受损照片,特别是气囊的传感器在撞击后的受损程度,以便事后进行鉴定。如果因为安全气囊故障问题发生伤残,可以申请司法鉴定,依鉴定意见按国家有关伤残赔偿标准进行维权。

《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者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葛友山:安全气囊并非是对车内人员的绝对保护,相反,气囊弹出时的作用力反而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安全驾驶。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书 篇8

福建省司法厅关于同意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登记的批复

(闽司〔2007〕312号)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

你中心申请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登记的有关材料收悉。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经审核,同意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司法鉴定所登记为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业务范围以我厅核定为准。

此复。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会计司法鉴定的理论基础探析 篇9

关键词会计司法鉴定会计审计法学

一、会计司法鉴定的会计学基础

(一)会计学的相关准则和原理构成会计司法鉴定的科学依据

1、复式记账原理在会计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所谓复式记账,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为对应关系,相关联的两个账户为对应账户。这种记账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然而在一些财务舞弊的案件中,涉案人员经常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两个不相对应的账户中加以登记,以达到掩盖真实业务活动的目的。在会计司法鉴定中,只要认真核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核查账户之间的是否对应,便可检查出该笔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2、会计恒等式在会计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会计恒等式是指会计中各个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个关系式,在实务中体现为资金流动的平衡关系,具体包括以下两个等式: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利润=收入-费用

等式一反映了资产的静态平衡关系,它表示资产的两个来源: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即负债)。资产和权益的恒等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依据。在经济活动中,部分企业往往通过虚增资产的方式来制造出企业经济实力雄厚的假象,这就需要司法会计技术人员具备辨别资产真伪、熟知资产构成的能力。因此,在会计司法鉴定中,资产和权益的恒等关系是检测账务、报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等式二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动态平衡关系,该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重要依据。利润表作为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对管理者、投资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虚构收入、将费用不合理的资本化等方式来提高公司利润水平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会计司法鉴定时,合理确定收入和费用是检查利润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之一。

3、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在会计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财务报表,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往往成为会计司法活动审查的重点。比如: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根据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复核相关数据的合理性,等等。

(二)财务会计资料是会计司法鉴定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

会计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加以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由此可知,会计活动的主要成果都将会以物质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活动有其既定的准则和方法,如果出于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而在会计活动中弄虚作假,则必然会在相关账务资料中体现出来,而正是这些隐藏着“蛛丝马迹”的账务资料便成了会计司法鉴定的客观对象,也即物质基础。

(三)财务关系的稳定性为会计司法鉴定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所谓财务关系是指社会经济组织在财务活动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如应收应付关系、利润分配关系等等。财务关系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财务主体的稳定性、财务内容的稳定性、财务制度的稳定性等等。财务关系的稳定性,为会计司法鉴定人员收集会计资料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提供了客观条件。会计司法鉴定人员可以根据已知的财务会计资料,揭示该财务会计资料所关联的财务关系与财务内容,进而查找到案件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事实,判断其真实性与合理性。

二、会计司法鉴定的审计学基础

审计学作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其发展历史比会计司法鉴定要早很多。关于审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在西周时期,據《周礼》记载,西周已经设立宰夫一职,从事财政经济监察工作,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的审计。①战国时期开始制定并实行统一的审计制度,即“上计制度”。②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宪法规定了实施审计监督制度,全国各级审计机构相继建立,审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日益完善。

作为检查验证会计活动成果的一种活动,会计司法鉴定与审计具备很多相同点,比如,二者都涉及到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检查验证;二者都是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活动目的具有一致性;二者的部分工作方法相同;二者都以财务会计标准作为技术标准依据等。由于审计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发展均比会计司法鉴定较为成熟,因此,会计司法鉴定的发展也是在借鉴审计的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而言,会计司法鉴定的审计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司法鉴定的程序借鉴了审计程序

一般而言,审计的具体流程如下:(1)审计准备阶段。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初步评估重要水平。(2)审计实施阶段。包括进驻被审计单位、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审查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收集审计证据。(3)审计终结阶段。包括整理、评价审计过程收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书。

会计司法鉴定的鉴定流程也相应借鉴了审计流程,大致也分为三个阶段:鉴定准备阶段、鉴定实施阶段、鉴定终结阶段。具体流程如下:(1)鉴定准备阶段。包括了解涉案单位的基本情况、对提供的检材加以检查、决定是否受理。(2)鉴定实施阶段。包括对确定分析项目涉及的检材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检验结果进行鉴别分析,提出鉴别分析意见;对各个检验分析项目进行论证,汇总形成鉴定意见。(3)鉴定终结阶段。包括复核司法会计鉴定意见、制作司法会计鉴定意见书、鉴定收尾工作(材料归档、制作出庭文件等)。

(二)会计司法鉴定方法大量借鉴了审计的方法和技巧

审计活动的主要内容可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对经济活动相关资料的审查以及对实物的审查。因此,审计的技术方法也一般由两大部分构成: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主要是指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有无错弊进行审查的方法,该方法是审计中最基本,也是国内外都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和分析法。

会计司法鉴定中,对相关会计资料的审查是鉴定程序的必要环节,而司法会计和审计的物质载体均为会计资料,这些会计资料又都是基于相同会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生成的,所以,会计司法鉴定中对会计资料的审查方法与审计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也使得会计司法鉴定得以借鉴审计中审查书面资料的相关方法以完成审查目的。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③是指审计人员为了查明和落实客观事物的数量、价值、存放地点、所有权、形态和性质是否与书面资料记载相一致,而采取的检查验证方法。具体包括: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和鉴定法。

在会计司法鉴定种中,对于一些特定案件,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均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查验,以确定具体涉案数额。此时,审计中的盘存法、调节法等均可以在会计司法鉴定活动中完成这一活动目的。因此,在会计司法鉴定实务中,这些审计的查验方法往往成为会计鉴定的常用手段。

三、会计司法鉴定的法学基础

会计司法鉴定的法学基础,主要体现在其实践当中:会计司法鉴定需要在诉讼活动中启动;会计司法鉴定所涉及的财务证据资料,需要在侦查活动中取得;在完成会计司法鉴定后,司法会计鉴定人需要出庭参与鉴定意见的质证环节;司法会计鉴定意见的出具要符合证据法的相关规则等等。因此,会计司法鉴定需要充足的法学理论来支撑整个鉴定活动的规范实施。具体而言,会计司法鉴定的法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证据法学基础

司法会计鉴定意见作为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其必然受到证据法的制约。会计司法鉴定从最初的取证、查证,到鉴定意见的质证、认证以及最后的采证,都必须符合证据相关规则。由于会计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据属性,使得该鉴定意见具备诉讼价值。例如在实务中,事后被人为调整的会计账簿,其本身并不能作为证据发挥证明作用,只有通过会计司法鉴定,肯定其与案件的客观联系,从而得以证明案件事实。因此,以提交诉讼证据为核心的会计司法鉴定活动,必然以证据法学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诉讼法学基础

无论是刑事诉讼活动、民事诉讼活动、亦或是行政诉讼活动,只要案件涉及到财务专门性问题,就需要司法会计活动。会计司法鉴定一经人民法院决定启动,其便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因此,会计司法鉴定的开展必定受到诉讼法的约束。如,会计司法鉴定活动受到诉讼法中回避制度的制约:凡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司法会计鉴定人员不得参与司法鉴定活动;会计司法鉴定人的法律地位要受到诉讼法的相关约束;会计司法鉴定的期间必须符合诉讼法规定的相关期限等等。因此,只有在诉讼法理论规制的基础上,会计司法鉴定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司法诉讼活动。

(三)民法、商法学基础

会计司法鉴定的业务种类繁多,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都有可能出现资金往来或资金赔付问题。例如,实务中的税收案件、合同糾纷案件、保险赔偿案件、公司非法募集资金、非法经营获利案件等等,这些案件的会计司法鉴定只有在掌握税法、合同法、保险法、公司法等基础上才得以顺利实施。而大多数经济纠纷案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因此,对民法一般原理的掌握也十分必要。由此可见,民法、商法无疑是会计司法鉴定不可缺失的法学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计学、审计学、法学构成会计司法鉴定的三大理论基础。只有正确把握好会计司法鉴定的理论基础,司法会计才能更准确的定位研究方向,从而完善学科体制。

注释:

①郝莉莉.关于我国国家审计起源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4年11(下).

②所谓“上计”,就是地方官在年终后向国君呈送计簿,缴纳赋税,国君按其成绩好坏分别给予奖惩。由于战国时代上计的唯一内容就是赋税收入(汉代增加了其他内容,但仍以赋税收入为主)。而计簿就是会计报告。所以上计是中央对地方官履行财务责任的一种监督手段,是中国最早的审计制度。

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于朝.司法会计[M].中国检察出版,2008.

[2]叶青.诉讼证据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6.

[3]陈矜.法务会计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4]张苏彤.法务会计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5]杜志淳.司法鉴定概论[M].法律出版社,2010.

论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程序 篇10

目前, 由于人们对司法鉴定程序了解甚少, 导致好多产品质量争议不能进入司法鉴定程序, 当事人权益不能得到维护。主要表现在:首先, 发生产品质量纠纷, 当事人双方没有意识采取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的形式来区分承担责任的范围;其次, 产品质量纠纷并没有进入司法程序, 当事人双方都没有意识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再次, 多数产品质量检测部门没有执业鉴定人开展针对产品质量的司法鉴定检验业务, 也没有取得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的主体资格, 同时没有足够执业人员从事有关产品质量纠纷的司法鉴定;最后, 产品质量纠纷的处理方式没有得到争议双方的的重视, 使得许多质量纠纷没有进入司法鉴定程序, 或者进入该程序, 但程序不合法, 导致当事人权益受到侵害。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很多产品质量纠纷的双方法律意识相对比较淡漠, 不愿意进入诉讼程序。当质量问题出现以后, 只是寻找调解投诉过程, 没有想到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造成了有关产品质量纠纷的司法鉴定无法开展, 使权威部门的公信力丧失了地位;二是当事人或司法机关对司法鉴定业务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对产品质量纠纷中的司法鉴定, 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鉴定程序不熟悉, 容易造成执法瑕疵, 不能保护当事人权益;三是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并没有取得司法鉴定的主体机构的鉴定执业资格, 造成了专业人员的匮乏,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显得尤其必要。

1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是一项具有严格程序的产品检验过程

该产品检验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有资质出具该检验报告的须是经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的质检机构, 并对其检验的产品范围限制在授权检验范围内,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通过计量认证 (审查验收) 或实验室认可的产品;二是该检验和一般检验一样, 包括检测和验证两个过程。它是指专业技术鉴定人员借助仪器、设备或其它分析方法检查争议产品是否符合特定的技术标准、规格的工作过程, 并将结果与规定值 (或技术要求) 进行比较和确定是否符合要求所进行的技术活动。因此, 不是任何产品检验都可称为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检验, 该检验必须是进入诉讼程序后由司法机关依法申请司法检测机构, 由执业鉴定人参入的委托检验活动。如果没有进入诉讼程序的申请或仅由质量争议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 不是产品质量司法鉴定行为。

2 进行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是必须主体合法、程序合法

2.1 鉴定的主体合法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与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主体合法性进行了规定, 鉴定的主体必须具备司法鉴定机构许可证并进入了相关鉴定机构名册, 鉴定人也必须具有司法鉴定的资格证和执业证。否则, 其出具的鉴定结论不具备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报告的效力, 诉讼过程中不具有司法鉴定报告的效力。

2.2 鉴定的程序合法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程序一般包括:委托、合同评审、受理、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鉴定 (包括现场勘验、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 、出具司法鉴定报告书等过程。

2.2.1 委托

司法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 应当要求委托人出具鉴定委托书, 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并提供委托鉴定事项所需的鉴定材料。委托人委托他人代理的, 应当要求出具代理委托书。

鉴定材料包括检材和鉴定资料。检材是指与待鉴定产品有关的母材或零配件等;鉴定资料是指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合同、产品验收记录、执行标准等产品相关的记录。

鉴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委托鉴定的事项、鉴定事项的用途以及鉴定要求等内容。委托鉴定事项属于重新鉴定的, 应当在委托书中注明。

2.2.2 合同评审

司法鉴定机构应对委托人提供的鉴定委托书、鉴定事项、鉴定材料或案卷等, 组织专家对能否实施鉴定进行合同评审 (必要时可去现场) , 确认可行时方可签署司法鉴定协议书。

评审的主要内容:

(1) 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工作证与身份证是否一致;

(2) 鉴定事项是否超出本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的业务范围;

(3) 鉴定要求是否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技术规范;

(4) 鉴定要求是否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

(5) 鉴定事项的用途是否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

(6) 鉴定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充分或者取得方式是否合法;

(7) 鉴定依据是否明确,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上述情形只要有一条不满足, 一般不予受理。对不予受理的鉴定委托, 应当向委托人说明理由, 退还其提供的检材和鉴定材料。对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的,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委托人补充齐全的, 可以受理。

2.2.3 司法鉴定协议书

合同评审无误后方可与委托方签定司法鉴定协议书。司法鉴定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 委托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基本情况;

(2) 委托鉴定的事项及用途;

(3) 委托鉴定的要求;

(4) 委托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的简要情况;

(5) 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的目录和数量;

(6) 鉴定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

(7) 鉴定费用及收取方式;

(8) 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因鉴定需要耗尽或者可能损坏检材的, 或者在鉴定完成后无法完整退还检材的, 应当事先向委托人讲明, 征得其同意或者认可, 并在协议书中说明。在进行司法鉴定过程中需要变更协议书内容的, 应当由协议双方协商确定。

司法鉴定协议书应符合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和《司法鉴定协议书 (示范文本) 》的通知的要求。

2.2.4 司法鉴定的实施

(1) 鉴定人员的确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第五条第四款:“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第十九条规定了“司法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 应当指定或者至少二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的鉴定事项, 可以指定或者选择多名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在本机构工作且具有有效司法鉴定执业人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委托鉴定的事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专业鉴定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进行鉴定。

(2) 鉴定方案的确定。对受理的鉴定业务应制定鉴定方案。鉴定方案一般应注明鉴定标准和判定依据。制订出的鉴定方案, 须经委托人认可, 并由委托人或当事人签字确认, 鉴定依方案进行。鉴定方案的主要内容:

A、确定鉴定依据。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判定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质量要求; (2)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3) 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4) 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强制性标准未作规定的, 执行争议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产品标准 (包括企业标准) 或者有关质量要求; (5) 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强标准未作规定, 争议双方当事人也未事先约定的, 执行提供产品一方所明示的质量要求。上述质量判定依据是根据《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制订的。这里所指提供产品一方所明示的质量要求, 包括明示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广告、说明书、图纸、网页等、产品质量的判定应是按照检验依据检验后用检验报告形式做出的结论, 因此,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检验时, 应按判定依据选用检验依据。

B、确定鉴定抽样或检验方法。主要应考虑涉案产品的抽样与与检验方法的选择。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不同于其他司法鉴定, 涉案的产品往往是批量产品或成套产品, 对于批量产品往往涉及抽取样品的数量, 实际操作中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 (1) 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对抽样有规定的, 按规定进行抽样判定; (2) 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对抽样没有规定的, 按争议双方当事人约定进行; (3) 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时, 由鉴定检机构提出抽样方案, 经司法机关确认后抽取样品, 者避免了双方不能达成一致, 影响鉴定进程。对于检验方法, (1) 国家、行业、企业标准有检验方法规定的, 按规定执行; (2) 国家、行业、企业标准没有检验方法规定的, 执行生产方出厂检验方法; (3) ) 生产方没有出厂检验方法的或者提供不出检验方法的, 司法机关征求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检验方法或者司法机关确认的鉴定机构提供或拟定的检验方法。由于检验方法不同, 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差异, 影响对争议产品质量判定。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检验方法的选择, 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别是执行鉴定机构提供或拟定的检验方法时应该统筹兼顾, 照顾当事人双方利益, 做到合情、合理, 且应在鉴定方案中说明。

C、确定判定原则。一般情况下以判定依据为判定原则。

D、确定鉴定或检验的实施步骤。对于每一个鉴定方案, 要确定检验步骤, 包括勘验过程、抽样过程、检验过程、综合判定等。

2.2.5 鉴定的实施

实施鉴定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 现场勘验。现场勘验的目的主要是初步了解产品质量争议的焦点是否属实, 初步确定鉴定行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参加人员应为: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委托人、争议双方。如争议一方放弃参加的权利, 经委托人认可 (出具证明材料) , 勘验可正常进行。对不予配合, 拒不提供必要条件使现场勘验无法进行的, 鉴定机构可以终止鉴定。

鉴定人员应依据委托内容及争议双方的争议焦点, 针对涉及产品质量争议的产品, 对生产方、供货方、使用方、使用人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需两名以上专家进行, 内容包括:生产方面, 使用方面, 安装、调试、验收、维修、保养方面的内容, 以及产品存在什么问题, 损坏程度、原因分析, 环境条件, 事故及伤亡时的现场状况等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内容。调查亦可查阅生产方、使用方的生产、维修记录、图纸资料等。调查记录材料需由被调查人确认签章。现场勘验是专家组到现场, 初步了解了被鉴定产品状况, 做了必要调查后的更加深入的工作, 可采用观察、必要的检测、解剖分析等手段, 以获取更多关于被鉴定产品的资料。如果当事人怕影晌产品的现场状况, 不同意进行某些检验、试验项目时, 可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 不进行。对鉴定结论有影响时, 可在鉴定报告中说明。另外, 现场勘验及下面的检验、试验, 一般应在鉴定申请人和双方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要做好证据的收集并对勘验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记录可以采取勘验记录、录音、录像、拍照等多种方式。勘验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完整、清晰, 记录的底稿或者音像载体应当妥善保存, 勘验完毕后应该初步判定鉴定能否继续进行, 若不能进行, 终止鉴定。若能, 则需细化鉴定方案, 进入鉴定程序。

(2) 现场检验。无法在实验室内完成的产品质量检验, 需进行现场检验。参加人员一般应为:至少三名执业鉴定人 (必要时包括聘请的技术专家) 、委托人、争议双方。如争议一方放弃参加的权利, 经委托人认可 (出具证明材料) , 检验可正常进行。对不予配合, 拒不提供必要条件使鉴定无法进行的, 可以有权终止鉴定。

在质量鉴定过程中, 执业鉴定人应根据委托内容及争议双方的争议焦点, 对一些尚能检验的项目, 应进行检验。以帮助分析产品质量。如果产品已损坏到不能起动或已更换了很多零部件, 特别是更换了关键零部件, 已不能体现原产品质量状况, 检验已没有意义的倩况下, 则不必进行检验。试验一般是在需了解由于被鉴定产品质量问题对生产、或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时进行。另外, 有些鉴定工作, 还需要对产品或零部件材质进行检验分析。总之, 检验、试验都要视鉴定工作的需要情况而定, 不是每次鉴定都能做、都需要做的。现场检验如遇到超出鉴定人技术能力范围的问题, 可聘请技术专家进行协助鉴定, 但鉴定人需确定其建议能否采用。

现场要做好检验数据的收集并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记录可以采取现场记录、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完整、清晰, 记录的文本或者音像载体应当妥善保存。

(2) 实验室检验。产品质量鉴定过程中, 有些产品 (或部分参数) 不能现场鉴定或只能部分现场鉴定, 这时应该根据抽样规则, 抽样送至实验室后进行实验室检验, 检验人员应依据鉴定方案中确定鉴定依据、检验方法实施检验。检验过程中要做好检验数据的收集并做好记录, 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必要时可采用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检验过程。

2.2.6 出具鉴定报告书

鉴定完毕, 司法鉴定人员负责出具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报告书。在组织编写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报告时, 结论性意见应与委托内容一致。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内容, 如因资料、产品状态、检验、试验条件及当事人不配合等原因无法得出确切的鉴定结论时, 应在鉴定报告中说明。如果鉴定人员意见不完全一致, 可写出主导性意见、不同意见及理由, 必要时召开专家论证会, 形成统一的鉴定意见。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与统一的司法鉴定报告格式一致, 否则不符合司法鉴定程序, 可视为司法鉴定报告无效。产品质量鉴定人应当对产品质量鉴定报告进行审查, 至少两名执业鉴定人签字确认, 并对产品质量鉴定报告负责并负有出庭解释说明的义务。对于报告的异议, 委托人或者质量争议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质量鉴定报告有异议的, 应当在收到质量鉴定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及时处理。

3 结束语

上一篇:安徽农村信用社考试模拟试卷二十参考答案下一篇:初高中通用学生评语